浙江大学普通生物学(动物学部分)2011冬复习题(名词解释、简答题全解)

浙江大学普通生物学(动物学部分)2011冬复习题(名词解释、简答题全解)
浙江大学普通生物学(动物学部分)2011冬复习题(名词解释、简答题全解)

2011冬复习题

1、动物的四大基本组织各有什么特征,结合实验了解重要的概念:尼氏体、软骨囊、软骨陷

窝、哈佛氏系统、闰盘等。

2、比较3类肌细胞的结构特征。

3、★结缔组织分哪几类?它们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4、理解原生动物与后生动物的主要区别,了解下列名词的意思:卵裂、囊胚、原肠胚、胚层、

端细胞法、肠体腔囊法、原口动物、后口动物。

5、简述疟原虫的生活史?

6、刺胞动物有什么主要特征?什么是辐射对称的体制?认识最基本的代表种类。

7、扁形动物有什么主要特征?什么是两侧对称?何为原肾管?了解日本血吸虫的生活史,如

何预防?

8、线形动物有什么特征?人蛔虫的生活史怎样?

9、环节动物有什么主要特征?了解真体腔、后肾管、闭管式循环。认识最基本的代表种类。

10、真体腔在动物进化中的意义是什么?

11、软体动物有什么重要特征?认识最基本的代表种类。

12、节肢动物有什么重要特征?认识最基本的代表种类。

13、了解棘皮动物的主要特征。何为次生性辐射对称?

14、★脊索动物的重要特征是什么?分为几个亚门?并分别列举几个代表种类。

15、脊椎动物亚门分为几个纲?各有什么主要特征?认识代表种类。

16、★动物的消化方式有哪几种?并以具体动物为例分别说明。

17、简述从低等动物到高等动物消化系统基本结构的变化。

18、★简述人体消化系统的基本结构,并指出各部分结构与消化吸收功能的关系。

19、肝脏的重要功能有哪些?

20、了解反刍类胃的结构。

21、什么是内呼吸?什么是外呼吸?

22、★水生动物和陆生动物分别有哪些呼吸器官,并举例。

23、鸟类的呼吸方式有什么特征?

24、完整的血液循环系统包括哪几部分?

25、人类的血液循环包括哪些?

26、★简述脊椎动物各纲心脏结构的变化及血液循环的异同。

27、简述体循环及肺循环的过程。

28、无脊椎动物排泄系统的演化。

29、★人肾脏的结构与功能。什么是肾单位?尿的形成的基本过程。

30、什么是动物的内环境?

31、试说明典型的海洋鱼类和淡水鱼类是怎样进行与环境的水盐调节的?

32、简述免疫器官的组成及其功能。

33、★免疫应答有什么特点?

34、抗体的主要功能有哪些?

35、简述昆虫变态发育的激素调控过程。

36、★简述下丘脑与垂体的激素调控关系。

37、简述血糖的激素调控。

38、简述激素的2种作用机制。

39、简述脑和脊髓的基本组成结构。

40、★简述化学突触的信号传递过程。

41、简述动作电位的产生过程。

42、★神经冲动传导的特征有哪些?

43、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有哪些?

44、简述无脊椎动物神经系统的演化。

45、简述脊椎动物脑的演化。

46、简述乳糖操纵子学说。

47、概念:

淋巴循环、免疫细胞、★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抗原、抗体、免疫应答、细胞免疫、体液免疫、★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疫苗、★内分泌腺、激素、反射弧、★植物性神经系统、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膜电位、静息电位、动作电位、“跳跃式”传导、突触、化学突触、神经递质、膝跳反射、感受器、本能、印痕学习、★联系学习、洞察学习、无性生殖、有性生殖、配子生殖、同配生殖、异配生殖、卵配、★孤雌生殖、雌雄同体、★世代交替、胚胎发育、体外受精、体内受精、精子获能、顶体反应、皮层反应、转录、翻译、★同义突变和错义突变、★基因的概念、组织、器官、系统、★闰盘、细胞外消化、细胞内消化、不完全消化系统、异养营养、腐生性营养、吞噬营养、★自动节律性、血型、体循环、肺循环、★开管式循环系统和闭管式循环系统、★外呼吸和内呼吸、双重呼吸、肾单位、★原肾管、后肾管、马氏管、前肾、中肾、后肾

48、★实验部分内容:蛙解剖和兔子解剖的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排泄系统、生殖系统的图片和内容(实验指导书)。

动物学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第十四章脊索动物门(Chordata) 一、名词解释 1. 脊索:介于消化道和背神经管之间,起支持体轴作用的一条棒状结构,来源于胚胎期的原肠背壁。部由泡状细胞构成,外围以结缔组织鞘,坚韧而有弹性。低等脊索动物脊索终生存在或仅见于幼体时期。高等脊索动物只在胚胎期出现,发育完全时被分节的骨质脊柱取代。 2. 背神经管:位于脊索动物脊索背面的中空管状的中枢神经系统。由胚体背中部的外胚层下陷卷褶形成。脊椎动物的神经管前端膨大为脑,脑后部分形成脊髓。 3. 咽鳃裂:低等脊索动物在消化道前端的咽部两侧有一系列左右成对排列、数目不等的裂孔,直接开口于体表或以一个共同的开口间接的与外界相通,这些裂孔即咽鳃裂。低等种类终生存在并附生布满血管的鳃,作为呼吸器官,陆栖种类仅在胚胎期或幼体期出现。 4. 尾索动物:脊索动物中最低级的类群之一。脊索和背神经管仅存于幼体的尾部,成体退化消失。身体包在胶质或近似植物纤维的被囊中,故又称被囊动物。 5. 逆行变态:在变态过程中,幼体的尾连同部的脊索和尾肌萎缩消失,神经管退化成一个神经节,感觉器官消失。咽部扩大,鳃裂数目增加,脏位置发生改变,形成被囊。经过变态,失去了一些重要构造,形体变得更为简单,这种变态方式即逆行变态。 6. 小肾囊:尾索动物在肠附近的具有排泄机能的细胞,含有尿酸结晶。 7. 头索动物:终生具有发达脊索、背神经管和咽鳃裂等特征的无头鱼形脊索动物。脊索不但终生保留,并延伸至背神经管的前方,故称头索动物。 8. 脑眼:位于鱼神经管两侧的黑色小点,是鱼的光线感受器。每个脑眼由一个感光细胞和一个色素细胞构成,可通过半透明的体壁,起到感光作用。 9. 背板和柱:海鞘、鱼等原索动物咽腔壁背、腹的中央各有一条沟状结构,分别成为背板和柱。沟有腺细胞和纤毛细胞;背板、柱上下相对,在咽前端以围咽沟相连。腺细胞分泌黏液使沉入柱的食物粘聚成团,借助于纤毛的摆动,将食物团从柱向前推行,经围咽沟沿背板进入食道、胃、肠进行消化。 10. 无头类:头索动物身体呈鱼形,体节分明,脊索终生保留,并延伸至背神经管的前方,头部不明显,缺乏真正的头和脑,故称为无头类。 11. 有头类:脊椎动物亚门脊索只在胚胎发育阶段出现,后被脊柱所取代。脑和各种器官在身体前端集中,形成明显的头部,故称有头类。 12. 无颌类:圆口纲属于较低等的脊椎动物,缺乏用作主动捕食的上、下颌,又称无颌类。 13. 有颌类:包括脊椎动物中除了圆口纲物种外的所有类群。这些生物都具备了上、下颌,用于支持口部、加强动物主动摄食和消化能力。 14. 原索动物:尾索动物和头索动物两个亚门是脊椎动物中最低级的类群,合称为原索

动物学名词解释。

1、物种:分类基本单位,种是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性以及一定自然分布区的生物种群,种内个体间可以彼此交配和产生后代,不同种之间存在生殖隔离。 2、双名法:对每种生物采用两个拉丁词或拉丁化的词的方法进行命名,第一个词为属名,第二个词为种加词。 7、出芽生殖:在亲体的一定部位长出与自身体形相似的个体,称为芽体。以后芽体可以脱离亲体发育成新个体或不脱离亲体而形成群体的生殖方式。 8、卵生::由母体产出的是受精卵或未受精卵,未受精卵则需在体外受精(孤雌生殖除外)。子代的胚胎发育在外界环境条件下进行,胚胎发育时所需营养物质由卵内所贮存的卵黄供给。 9、胎生:从母体内产出的是幼体。子代胚胎发育时所需的营养物质由母体供给。 10、卵胎生:从母体内产出的也是幼体。幼体胚胎发育时所需的营养仍由卵内所贮存的卵黄供给,母体的输卵管或孵育室仅提供子代胚胎发育的场所。 11、伸缩泡:原生动物所具有的泡状细胞器,能通过收缩和舒张排出体内多余的水分,也有部分的排泄功能。 12、刺丝泡:草履虫等表膜之下的小杆状结构,有孔开口在表膜上,当动物遇到刺激时,射出其内容物,遇水成为细丝,一般认为有防御功能。 13、变形运动:变形虫在运动时,其体表任何部位都可形成伪足,虫体不断向伪足伸出的方向移动,这种现象叫做变形运动。 14、伪足:肉足动物的足不固定,身体伸出的部分即代表足,有运动和取食功能。 15、接合生殖:草履虫等原生动物特有的一种有性生殖方式。生殖时两个虫体口沟贴合,表膜溶解,通过小核的分裂和部分交换,最终产生8个新个体的复杂过程。 16、裂体生殖:又叫复分裂。既细胞核首先分裂成很多个,称为裂殖体,然后细胞质随着核而分裂,包在每个核的外边,形成很多的小个体,称为裂殖子。是一种高效的分裂生殖方式。 17、寄生:一种生物生活在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从中获取营养,并对该生物有害。 18、终末宿主:寄生虫成虫或有性生殖时期所寄生的寄主。 19、中间宿主:寄生虫幼虫或无性生殖时期所寄生的寄主。 20、胚层逆转:在胚胎发育中,大分裂球在外,小分裂球在内,与般多细胞动物相反。 24、生物发生律:生物的个体发育史是系统发展史的简单而迅速的重演。 25、世代交替:在动物的生活史中,无性世代和有性世代有规律地交替出现的现象。 26、辐射对称:通过身体的中轴有多个切面将身体分为大致相等的两部分。 27、消化循环腔:腔肠动物体壁围绕的中央腔既有消化功能又有循环功能。 28、网状神经系统:腔肠动物的神经细胞突起相互交织成网状结构。这是动物界首次出现的神经系统类型。网状神经系统无神经中枢,神经传导不定向,神经传导速度慢。 29、皮肌囊:扁形动物等的体壁,由皮肤和肌肉组成。起保护等作用。 30、两侧对称:通过身体的中央轴只有一个切面将身体分为大致相等的两部分的体制类型。 31、实质组织:在涡虫等动物的表皮、肌肉与内部器官之间填满了由中胚层来的实质,疏松地相互连接在一起,形成网状,可贮存养分。 32、不完全的消化系统:扁形动物等低等动物的消化管只有口,没有肛门,消化效率不高,称为不完全的消化系统。 33、原肾管:扁形动物等的排泄系统类型。在虫体两侧有一对弯曲、多次分支的纵行排泄管,每一小分支细管的末端连着焰细胞。通过焰细胞收集多余的水分和液体废物,经排泄管由体背面的排泄孔排出体外。 34、梯式神经系统:扁形动物的神经系统类型。身体前端有“脑”的雏形,由“脑”发出两条腹神经索,腹神经索发出神经分支彼此连接并分布到身体各部。

ZJU课程覆盖关系

浙江大学本科教学大类课程替换关系一览表 序号课程代码级课程中文名称学分替换关系课程代码课程中文名称学分替换关系课程代码课程中文名称学分 1 011A0011 宏观经济学(甲)3.0 ≥011A001 2 宏观经济学(乙)2.0 2 011A0041 微观经济学(甲)3.0 ≥011A0042 微观经济学(乙)2.0 3 031A0010 教育学3.0 ≥031A0040 教育学2.0 4 061B9050 分析化学(甲)Ⅰ2.0 ≥061B9070 分析化学(乙)3.0 061B9060 分析化学(甲)Ⅱ3.0 5 061B0030 概率论1.5 ≥061B9090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2.5 061B0100 数理统计1.5 6 061B0270 数理方法(甲)Ⅰ4.0 ≥061B0290 数理方法(乙)4.0 061B0280 数理方法(甲)Ⅱ2.0 7 061B0110 数学分析(甲)Ⅰ4.5 ≥061B0170 微积分Ⅰ4.5 061B0120 数学分析(甲)Ⅱ4.5 061B0180 微积分Ⅱ2.0 061B0190 微积分Ⅲ1.5 8 061B0110 数学分析(甲)Ⅰ4.5 ≥061B0170 微积分Ⅰ4.5 9 061B0120 数学分析(甲)Ⅱ4.5 ≥061B0180 微积分Ⅱ2.0 061B0190 微积分Ⅲ1.5 10 061B0170 微积分Ⅰ4.5 ≥061B0060 高等数学4.0 061B0180 微积分Ⅱ2.0 11 061B0040 高等代数Ⅰ3.5 ≥061B0200 线性代数2.5 061B0050 高等代数Ⅱ3.5 12 061B0300 物理学Ⅰ3.0 ≥061B0211 大学物理(甲)Ⅰ4.0 ≥061B0212 大学物理(乙)Ⅰ3.0 061B0310 物理学Ⅱ5.0 061B0221 大学物理(甲)Ⅱ4.0 061B0222 大学物理(乙)Ⅱ3.0 061B0320 物理学Ⅲ4.0 13 061B0300 物理学Ⅰ3.0 ≥061B0211 大学物理(甲)Ⅰ4.0 ≥061B0212 大学物理(乙)Ⅰ3.0 061B0310 物理学Ⅱ5.0 14 061B0320 物理学Ⅲ4.0 ≥061B0221 大学物理(甲)Ⅱ4.0 ≥061B0222 大学物理(乙)Ⅱ3.0 15 061B0330 物理学实验Ⅰ1.5 ≥061B0240 大学物理实验1.5 061B0340 物理学实验Ⅱ1.5 061B0350 物理学实验Ⅲ1.5 16 061B0450 无机及分析化学4.0 ≈061B0430 普通化学3.0 ≥061B0410 工程化学2.0 17 061B0580 综合化学实验3.0 ≈061B9101 综合化学实验(甲)3.0 ≥061B9102 综合化学实验(乙)2.0 18 061B0421 化学实验(甲)1.5 ≥061B0422 化学实验(乙)1.0 ≥061B0423 化学实验(丙)0.5 19 071B0031 生态学及实验(甲)4.0 ≥071B0032 生态学及实验(乙)3.0 20 071B0051 生物化学(甲)4.0 ≥181B0052 生物化学(乙) 3.0 21 071B0061 生物化学实验(甲)2.0 ≥181B0062 生物化学实验(乙) 1.5 22 071B0051 生物化学(甲)4.0 ≥181B0052 生物化学(乙) 3.0 ≥071B0070 生物化学及实验(丙) 4.0 071B0061 生物化学实验(甲)2.0 181B0062 生物化学实验(乙) 1.5 23 071B0041 微生物学及实验(甲)4.0 ≥071B0042 微生物学及实验(乙)3.0 24 071B0081 细胞生物学及实验(甲)4.0 ≥071B0082 细胞生物学及实验(乙)3.0 25 071B0091 植物生理学及实验(甲)4.0 ≥071B0092 植物生理学及实验(乙)3.0 26 071B0101 植物学及实验(甲)4.0 ≥071B0102 植物学及实验(乙)3.0

动物学名词解释

1. 脊索:介于消化道和背神经管之间,起支持体轴作用的一条棒状结构,来源于胚胎期的原肠背壁。内部由泡状细胞构成,外围以结缔组织鞘,坚韧而有弹性。低等脊索动物脊索终生存在或仅见于幼体时期。高等脊索动物只在胚胎期出现,发育完全时被分节的骨质脊柱取代。 2.背神经管:位于脊索动物脊索背面的中空管状的中枢神经系统。由胚体背中部的外胚层下陷卷褶形成。脊椎动物的神经管前端膨大为脑,脑后部分形成脊髓。 3. 咽鳃裂:低等脊索动物在消化道前端的咽部两侧有一系列左右成对排列、数目不等的裂孔,直接开口于体表或以一个共同的开口间接的与外界相通,这些裂孔即咽鳃裂。低等种类终生存在并附生布满血管的鳃,作为呼吸器官,陆栖种类仅在胚胎期或幼体期出现。 5.逆行变态:在变态过程中,幼体的尾连同内部的脊索和尾肌萎缩消失,神经管退化 成一个神经节,感觉器官消失。咽部扩大,鳃裂数目增加,内脏位置发生改变,形成被囊。 经过变态,失去了一些重要构造,形体变得更为简单,这种变态方式即逆行变态。 1.侧线系统:为鱼类特有的皮肤感觉器官,呈管状或沟状,埋于头骨内及体侧皮肤下 面,侧线管以侧线孔穿过头骨及鳞片,连接成与外界相通的侧线,感觉器位于侧线管内。 3.罗伦氏壶腹:为软骨鱼类所特有的由皮肤衍生的感觉器,是侧线管的变形构造,分布在头部的背腹面。由罗伦瓮、罗伦管和管孔三部分组成。为水流、水压、水温的感受器,也能感知电压。

16. 盾鳞:为软骨鱼类所特有,表皮和真皮共同形成的,由基板和棘两部分组成,基板埋藏于真皮中,大多呈菱形,基板底部有一孔,是神经和血管通入的地方;棘着生在基板上,露于皮肤外面,尖端朝向体后,外层覆以釉质,内层为齿质中央为髓腔。 18. 骨鳞:骨鳞为绝大多数硬骨鱼类所具有,由真皮形成。多为圆形或椭圆形,具弹性 的半透明薄骨板,骨鳞呈覆瓦状排列,前端插入真皮形成的鳞袋内,后端游离于表皮之下, 侧缘为相邻的鳞片所覆盖。骨鳞的结构为上下2层,上层为骨质层,下层柔软为纤维层。 32. 卵生:把成熟的卵直接产在体外,在体外进行发育的繁殖方式。如多数鱼类、鸟类。 33. 卵胎生:受精卵在雌性生殖管道内进行发育,但胚胎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依靠卵黄供给,与母体没有营养物质的联系,仅呼吸靠母体进行或母体提供部分水分和矿物质。如多数软骨鱼类。 44. 动脉球与动脉圆锥:腹大动脉基部扩大而成的球状结构,称为动脉球,与心脏的心 室相通,不能搏动,硬骨鱼类具有。动脉圆锥是软骨鱼类心脏的组成部分, 位于心室的前方,内有瓣膜,能有节律的搏动。 47. 单循环:血液在体内只有一条循环路线。血液从心脏压出经鳃完成气体交换后,不返回心脏,进入背大动脉,送至身体各处,离开器官组织的乏氧血沿静脉回流到心脏。

动物学期末名词解释

脊索:是身体背部起支持作用的棒状结构,位于消化道的背面,背神经管的腹面。 侧线:鱼类侧线是由许多侧线管开口在体表的小孔组成的一条线状结构。侧线管在鳞片上以小孔向外开口,基部与感觉神经相连,能感觉水的低频振动,以此来判断水流的方向、水流动态及周围环境变化。 单循环:鱼类血液在全身循环一周只经过心脏一次的循环方式。从心室压出的缺氧血,经鳃部气体交换后,汇成背大动脉,将多氧血运送到身体各个器官组织中去,离开器官组织的缺氧血最终返回心脏的动脉窦内,然后开始重复一轮的血液循环。 韦伯尔氏器:鲤形目中由一些骨块组成。通过水的声波引起鳔内气体振动,通过韦伯尔氏器传到内耳,产生听觉。 卵生:胚胎发育完全靠自身的卵黄囊中的营养。 卵胎生:胚胎的发育在母体的输卵管内完成,但所需营养完全靠卵黄囊提供。 假胎生:胚胎发育在母体的输卵管内完成,前期发育靠卵黄囊内的营养,后期胚胎卵黄囊壁伸出许多褶皱嵌入母体子宫,形成卵黄囊胎盘,胎儿从此从母体的血液中获得营养,完成最后的发育。 洄游:某些鱼类在生命周期的一定时期会有规律地集群,并沿一定路线作距离不等的迁徙运动,以满足重要的生命活动中生殖、索饵、越冬等需要的特殊的适宜条件,并经过一段时期后又重返原地,这种现象叫做洄游。 口咽式呼吸:两栖纲特殊的呼吸方式。吸气时口底下降,鼻孔张开,空气进入口咽腔。然后鼻孔关闭,口底上升,将空气压入肺内。当口底下降,废气借肺的弹性回收再压回口腔。这个过程可以反复多次,以充分利用吸入的氧气并减少失水,带呼气时借鼻孔张开而排出。 不完全的双循环:以鱼类为例,其心脏分为四个部分组成,即静脉窦、心房、心室、动脉圆锥。左心房接受含有丰富氧气的肺静脉,右心房接受富含二氧化碳的来源于静脉窦的血液。左右心房共同汇入单一的心室,至使心室中的含氧血和缺氧血不能完全分开。这样的循环方式成为不完全的双循环。 休眠:是动物有机体对不利的环境条件的一种适应。当环境恶化时,通过降低新陈代谢进入麻痹状态,待外界条件有利再苏醒活动。 羊膜卵:是有卵壳、羊膜、绒毛膜、尿囊等组成。为羊膜动物的卵,受精卵在胚胎发育过程中产生羊膜和尿囊,羊膜围成一腔,腔中充满羊水,胚胎就在相对稳定、特殊的水环境中发育,尿囊则收容胚胎在卵内排出的废物。卵外包有坚韧的卵膜,以保护胚胎的发育。 羊膜:在胚胎早期发育过程中,胚胎周围的表层膜向上两个地方发生皱褶,这种皱褶不断扩大,向上的皱褶从底部包上去,最后两侧边缘打通,内层保住胚胎称为羊膜。 颞孔:是爬行动物的头颅两侧,眼眶后面的凹陷(借相邻骨块的缩小或者消失而形成),是咬肌的着生部位。可增加咬肌的附着面积,增强咀嚼能力。 胸腹式呼吸:爬行动物借助肋间肌和腹壁肌肉运动升降肋骨而改变胸腔大小,从而使气体进入肺部,完成呼吸。 鳞式:躯干两侧各有一条侧线,由埋在皮肤内的侧线管开口在体表的小孔组成,被侧线孔穿过的鳞片为侧线鳞,分类学上用鳞式表示鳞片的排列方式。鳞式为:侧线鳞数*侧线上鳞数(侧线至背鳍前端的横列鳞)/侧线下鳞数(侧线至臀鳍起点基部的横列鳞) 新脑皮:爬行动物在大脑表层的新皮层开始聚集成神经脑细胞层,即为新脑皮。 迁徙:鸟类的迁徙是对改变着的环境条件的一种积极的适应本能,是每年在繁殖区和越冬区之间的周期性的迁居。这种迁飞的特点是定期、定向而且多集成大群。鸟类的迁徙多发生在南北半球之间,少数在东西半球之间。 愈合荐椎:由最后一枚胸椎,全部的腰椎、荐椎以及前几枚尾椎愈合为鸟类特有愈合荐椎。它与腰带相愈合,使鸟类在地面上不行获得支撑体重的坚实之家。 双重呼吸:在鸟肺中,无论是呼气时或吸气时均有新鲜气体通过微气管并进行气体交换,这种呼气和吸气都能进行气体教皇的现象称为双重呼吸。 双重调节(三重调节):鸟类不仅能调节眼球晶体的凸度,还能调节角膜的凸度和改变晶状体到视网膜的距离,这种眼球的调节方式成为双重调节。 早成雏:鸟类孵出时即已充分发育,被有密绒羽,眼已张开,腿脚有力,待绒羽干后,即可随亲鸟觅食。

动物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刺细胞:腔肠动物特有的,分布于体表皮肌细胞之间,以触手上为多。刺细胞内有刺丝囊,囊内有毒液和一盘旋的丝状管(刺丝):遇到刺激,囊内刺丝翻出,注射毒液或把外物缠卷,利于防御和捕食。 2.马氏管:由体壁昆虫的排泄气管,是着生于中肠与后肠交界处的细长的盲管,从周围血液中摄取离子、尿酸盐和毒素到管内,形成原始的尿液送入后肠。 3.书肺:为蛛形纲的呼吸器官。藏于腹部体表内陷所生的囊内,由许多叶状物重叠组成,各叶的内腔为血体腔,连接于腹窦。 4.书鳃:由足基部体壁向外折叠成书页状,有血管分布,为水生类鲎的呼吸器官。 5.胞饮(作用):变形虫除了能吞噬固体食物外,还能摄取一些液体物质,这种现象很像饮水一样,因此称为胞饮作用。 6.生物发生律:个体发育史是系统发育史的简单而迅速的重演。系统发育通过遗传决定个体发育,个体发育不仅简单重演系统发育,而且又能补充和丰富系统发育。 7.多态现象:同种动物存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不同的两类或多类个体的现象。 8.物种:简称“种”。是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是生物进化、发展过程中连续性与间断性的统一形式;种内个体在形态结构、生理生化及行为特征等方面基本相似;有性生物的种内异性个体可相互配育,种间有生殖隔离;并占有一定的自然分布区 9.世代交替现象:在生活史中无性与有性两个世代有规律地相互交替的现象。 10.开管式循环:在循环的过程中血液不是始终在血管里流动,而是要流出血管到器官与器官之间。例如:节肢动物,不因节肢折断而引起流血过多而死亡,是一种生活的适应。 11.闭管式循环:血液自始至终在封闭的血管中流动,血管之间由毛细血管连接,而不直接流到组织间隙之间去。 12.两侧对称:从扁形动物开始出现了两侧对称地体型,即通过动物体地中央轴,

动物学名词解释答案

名词解释答案 1、物种——分类基本单位,种是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性以及一定自然分布区的生物种群,种内个体间可以彼此交配和产生后代,不同种之间存在生殖隔离。 2、双名法——对每种生物采用两个拉丁词或拉丁化的词的方法进行命名,第一个词为属名,第二个词为种加词。 3、组织——由一些形态相同或类似的细胞,加上非细胞形态的间质,彼此组合在一起,共同担负一定机能的结构。 4、器官——由几种不同的组织有机联系起来,形成具有一定形态,并担负一定机能的结构。 5、系统——在机能上密切相关的器官联合起来,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机能的结构。 6、出芽生殖——在亲体的一定部位长出与自身体形相似的个体,称为芽体。以后芽体可以脱离亲体发育成新个体或不脱离亲体而形成群体的生殖方式。 7、裂体生殖(又叫复分裂和多分裂)——既细胞核首先分裂成很多个,称为裂殖体,然后细胞质随着核而分裂,包在每个核的外边,形成很多的小个体,称为裂殖子。是一种高效的分裂生殖方式。 8、幼体生殖——某些昆虫如瘿蚊,其幼虫卵巢内的卵提前发育为幼虫取食母体组织并破母体而出行自由生活的生殖方式。 9、孤雌生殖——某些昆虫如蚜虫,其不经过交配而产生后代的生殖方式。 10、接合生殖——草履虫等原生动物特有的一种有性生殖方式。生殖时两个虫体口沟贴合,表膜溶解,通过小核的分裂和部分交换,最终产生8个新个体的复杂过程。 11、配子生殖——原生动物虫体经减数分裂形成两性配子,配子融合或受精发育为新个体。 12、再生——动物身体一部分损伤或切除后能重新长出的现象。 13、卵生——由母体产出的是受精卵或未受精卵,未受精卵则需在体外受精(孤雌生殖除外)。子代的胚胎发育在外界环境条件下进行,胚胎发育时所需营养物质由卵内所贮存的卵黄供给。 14、胎生——从母体内产出的是幼体。子代胚胎发育时所需的营养物质由母体供给。 15、卵胎生——从母体内产出的也是幼体。幼体胚胎发育时所需的营养仍由卵内所贮存的卵黄供给,母体的输卵管或孵育室仅提供子代胚胎发育的场所。 16、伸缩泡——原生动物所具有的泡状细胞器,能通过收缩和舒张排出体内多余的水分,也有部分的排泄功能。 17、刺丝泡——草履虫等表膜之下的小杆状结构,有孔开口在表膜上,当动物遇到刺激时,射出其内容物,遇水成为细丝,一般认为有防御功能。 18、变形运动——变形虫在运动时,其体表任何部位都可形成伪足,虫体不断向伪足伸出的方向移动,这种现象叫做变形运动。 19、伪足——肉足动物的足不固定,身体伸出的部分即代表足,有运动和取食功能。 20、寄生——一种生物生活在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从中获取营养,并对该生物有害。 21、终末宿主——寄生虫成虫或有性生殖时期所寄生的寄主。 22、中间宿主——寄生虫幼虫或无性生殖时期所寄生的寄主。 23、共栖——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对双方有利或对一方有利而对另一方无害,分开后都能独立生活。 24、胚层逆转——在胚胎发育中,大分裂球在外,小分裂球在内,与般多细胞动物相反。 25、生物发生律——生物的个体发育史是系统发展史的简单而迅速的重演。 26、世代交替——在动物的生活史中,无性世代和有性世代有规律地交替出现的现象。 27、辐射对称——通过身体的中轴有多个切面将身体分为大致相等的两部分。 28、两侧对称——通过身体的中央轴只有一个切面将身体分为大致相等的两部分的体制类

动物学名词解释

动物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刺细胞:腔肠动物特有的,分布于体表皮肌细胞之间,以触手上为多。刺细胞内有刺丝囊,囊内有毒液和一盘旋的丝状管(刺丝):遇到刺激,囊内刺丝翻出,注射毒液或把外物缠卷,利于防御和捕食。 2.马氏管:由体壁昆虫的排泄气管,是着生于中肠与后肠交界处的细长的盲管,从周围血液中摄取离子、尿酸盐和毒素到管内,形成原始的尿液送入后肠。 3.书肺:为蛛形纲的呼吸器官。藏于腹部体表内陷所生的囊内,由许多叶状物重叠组成,各叶的内腔为血体腔,连接于腹窦。 4.书鳃:由足基部体壁向外折叠成书页状,有血管分布,为水生类鲎的呼吸器官。 5.胞饮(作用):变形虫除了能吞噬固体食物外,还能摄取一些液体物质,这种现象很像饮水一样,因此称为胞饮作用。 6.生物发生律:个体发育史是系统发育史的简单而迅速的重演。系统发育通过遗传决定个体发育,个体发育不仅简单重演系统发育,而且又能补充和丰富系统发育。 7.多态现象:同种动物存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不同的两类或多类个体的现象。 8.物种:简称“种”。是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是生物进化、发展过程中连续性与间断性的统一形式;种内个体在形态结构、生理生化及行为特征等方面基本相似;有性生物的种内异性个体可相互配育,种间有生殖隔离;并占有一定的自然分布区 9.世代交替现象:在生活史中无性与有性两个世代有规律地相互交替的现象。 10.开管式循环:在循环的过程中血液不是始终在血管里流动,而是要流出血管到器官与器官之间。例如:节肢动物,不因节肢折断而引起流血过多而死亡,是一种生活的适应。 11.闭管式循环:血液自始至终在封闭的血管中流动,血管之间由毛细血管连接,而不直接流到组织间隙之间去。

动物学名词解释

滋养体:一般指原生动物摄取营养阶段,能活动、提供养料、生长和繁殖,是寄生原虫的寄生阶段。 包囊:不良环境下,原生动物虫体会分泌一种保护性胶质将自己包裹起来,形成包囊,对原生动物度过不良环境是一种很好的适应。 生物发生律:个体发育史是系统发育史的简单而迅速的重演。系统发育通过遗传决定个体发育,个体发育不仅简单重演系统发育,而且又能补充和丰富系统发育。 卵裂:卵裂是指受精卵的早期分裂。卵裂期内一个细胞或细胞核不断的快速分裂,将体积大的卵子细胞质分割成许多小的有核细胞的过程叫做卵裂。分为完全卵裂和不完全卵裂。 囊胚:卵裂的结果,分裂球行程中空的球状胚,称为囊胚。 原肠胚:胚胎由囊胚继续发育,由原始的单胚层细胞发展成具有双胚层或三胚层结构的胚胎,称原肠胚。 1头索动物:脊索和神经管纵横于全身的背部并终身保留,又称无头类 2原索动物:尾索动物和头索动物两个亚门是脊索动物中最低的类群,总称为原索动物 3脊索:背部起支持体轴作用的一条帮状结构介于消化管和神经管之间 4逆行变态:幼体结构复杂,成体结构简单。这种个体发育又复杂变态到简单变态的现象 5无头类:脊索动物中脑和感觉器官没有分化出来,因而没有明显的头部的类群 6頜口类:有頜的脊椎动物包括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 7有頜类:鱼纲和其他高等四足类脊椎动物合称为有颌类。 8咽腮裂:低等脊索动物在消化道前端的咽部两侧有一系列左右成对排列数目不等的裂孔,直接开口于 体表或以一共同的开口间接地与外界相通,这些裂孔就是咽腮裂。 9口索:口腔背面向前伸出一条短盲管 10尾索:脊索和背神经管仅存于幼体的尾部,成体退化或消失。 11双循环:在陆生脊椎动物中,鸟类和哺乳类的双循环是完全的双循环,即血流的全过程包括两条途 径。一条叫体循环—富氧血自左心室压出,流到身体各部,经气体交换后流回右心房;一条叫肺循环— 缺氧血由右心房入右心室,右心室收缩将血液压入肺,在肺进行气体交换后的富氧血又流回左心房。 12单循环:血液在全身循环一周只经过心脏一次 13不完全双循环:除了体循环外,心脏与肺之间出现了一个小的循环途径,但仅仅心房有隔而心室一 个,心脏中多氧血与缺氧血不能完全分开。 14闭鳔类:鳔与食管之间的鳔管退化消失,如鲈形目 15腮耙:着生在腮弓的内缘,为滤食器官。 16盾鳞:软骨鱼类特有,包括基板和鳞棘两部分有外胚层的釉质和中胚层的齿质共同形成与牙齿同源。 17硬鳞:只存在于少数硬骨鱼中即硬鳞鱼类,来源于真皮,鳞质坚硬,成行排列而不呈覆瓦状。 18骨鳞:是鱼鳞中最常见的一种,是真皮层的产物,仅见于硬骨鱼类。呈覆瓦状排列,顶区露出部分 的边缘呈现圆滑或带有齿突而被称为圆鳞和栉鳞。 19圆鳞:定区边缘呈圆形。 20栉鳞:顶区边缘有齿突 21韦伯氏器:鲤科鱼类的前三块脊椎的一部分变化成韦伯氏小骨,包括三角骨、间插骨、舟骨。三角 骨的后端和鳔壁相融,舟骨和內骨的围淋巴腔接触。 22侧线器官:是鱼类特有的感觉器官呈管状或沟状,埋于头骨内和体侧的皮肤下,侧线管以一系列侧 线孔穿过头骨及鳞片,连接成与外界相通的侧线存在于两栖纲的幼体。 23鳞式:被侧线管分支穿透的鳞片称为侧线鳞。侧线鳞数目、侧线上鳞和侧线下鳞通常以鳞式表示 24齿式:将哺乳动物单侧上下齿列的数目分别列于分数线上下方的表示方法。 25生殖洄游:从越冬或索饵场向产卵地的迁移,鱼类生殖腺发育成熟的一定时期内,沿着一定的路线 寻找产卵场所。 26卵生;雌雄成体经交配后雌虫产出受精卵,卵在体外发育成幼虫。

动物学名词解释及简答题.doc

第十四章脊索动物门(Chordata ) 一、名词解释 脊索:介于消化道和背神经管之间,起支持体轴作用的一条棒状结构,来源于胚胎 期的原肠背壁。内部由泡状细胞构成,外围以结缔组织鞘,坚韧而有弹性。低等脊索动物脊索终 生存在或仅见于幼体时期。高等脊索动物只在胚胎期出现,发育完全时被分节的骨质脊柱取代。 背神经管:位于脊索动物脊索背面的中空管状的中枢神经系统。由胚体背中部的外 胚层下陷卷褶形成。脊椎动物的神经管前端膨大为脑,脑后部分形成脊髓。 咽鳃裂:低等脊索动物在消化道前端的咽部两侧有一系列左右成对排列、数目不等 的裂孔,直接开口于体表或以一个共同的开口间接的与外界相通,这些裂孔即咽鳃裂。低等种类终生存在并附生布满血管的鳃,作为呼吸器官,陆栖种类仅在胚胎期或幼体期出现。 尾索动物:脊索动物中最低级的类群之一。脊索和背神经管仅存于幼体的尾部,成 体退化消失。身体包在胶质或近似植物纤维的被囊中,故又称被囊动物。 逆行变态:在变态过程中,幼体的尾连同内部的脊索和尾肌萎缩消失,神经管退化 成一个神经节,感觉器官消失。咽部扩大,鳃裂数目增加,内脏位置发生改变,形成被囊。 经过变态,失去了一些重要构造,形体变得更为简单,这种变态方式即逆行变态。 小肾囊:尾索动物在肠附近的具有排泄机能的细胞,含有尿酸结晶。 头索动物:终生具有发达脊索、背神经管和咽鳃裂等特征的无头鱼形脊索动物。脊 索不但终生保留,并延伸至背神经管的前方,故称头索动物。 脑眼:位于文昌鱼神经管两侧的黑色小点,是文昌鱼的光线感受器。每个脑眼由一 个感光细胞和一个色素细胞构成,可通过半透明的体壁,起到感光作用。 背板和内柱:海鞘、文昌鱼等原索动物咽腔内壁背、腹的中央各有一条沟状结构, 分别成为背板和内柱。沟内有腺细胞和纤毛细胞;背板、内柱上下相对,在咽前端以围咽沟 相连。腺细胞分泌黏液使沉入内柱的食物粘聚成团,借助于纤毛的摆动,将食物团从内柱向 前推行,经围咽沟沿背板进入食道、胃、肠进行消化。 10.无头类:头索动物身体呈鱼形,体节分明,脊索终生保留,并延伸至背神经管的前 方,头部不明显,缺乏真正的头和脑,故称为无头类。 11. 有头类:脊椎动物亚门脊索只在胚胎发育阶段出现,后被脊柱所取代。脑和各种器官在身体前端集中,形成明显的头部,故称有头类。 12. 无颌类:圆口纲属于较低等的脊椎动物,缺乏用作主动捕食的上、下颌,又称无颌类。 13. 有颌类:包括脊椎动物中除了圆口纲物种外的所有类群。这些生物都具备了上、下颌,用于支持口部、加强动物主动摄食和消化能力。 14. 原索动物:尾索动物和头索动物两个亚门是脊椎动物中最低级的类群,合称为原索

浙大老师之黑名单VS光荣榜 来源

浙大老师之黑名单VS光荣榜来源:时可的日志 浙大老师黑名单 鲁晓笑:广告视觉传达(选修) 卢经山:音响技术与家庭影院 麻美应:现代礼仪 曹惠军:中外名曲欣赏 徐明:现代管理基础 周勇光:工程图学 鲍江华:应用写作 蔡寿福:物理 赵学安:物理 鲍世宁:物理 陈小英:法律基础 郑其适:羽毛球 吴心忠:哲学 虞建辉:英语 沈宝明:复变与l氏变换 李俊杰:常微 数控线切割老师 计翔翔:《世界文明史》(有争议,有人认为他讲课很好,有人比如说在下就认为他不太负责) movie94学姐吐血经验: 卢小雁的课不要选,睡觉的课;沈爱国的课不错,吴飞也可以,易容是个好老师,可是知道在ZJG开不开课,她是美学博士,若有相关的课,不妨去听听看 嗯,那个基督教史的课很难听,睡觉的课 浙大老师光荣榜 说清必修选修呀~~~ 修改之“黑名单” my lady gaga 定向越野:吴叶海林时云 微积分:苏德矿吴明华龚乐春 大学物理:陈凤至 计算机组成:潘学增杨起帆(是不是走了?) 数据结构:王申康陈越 操作系统:李善平 physics:方本民潘正权(还在美国吧) 文学:潘一禾 天文学:刘广深 环境与人类文明:刘广深 政治经济学:戴文标舒泽虎蒋文华廖亦宏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李立志(绝对精彩不容错过!他上完课后全班同学鼓掌致谢的!不过英年早逝。。。)中国近代军事史:姚杏民

褚良才 游泳:孙云龙 伦理学:张应杭 现代经济学陈君徐林危启才(好是好可是分不高考试之前话题) 盛晓明 网应:孟炳泉 大学物理:阮晓生陈凤至 邓论:熊卫平 政治经济学:包松 c:高济平王何宇 大学语文:许志强 复变:汪国昭 英语:王元春吴越民熊海虹(又可爱分又高) 军事学和国防科技:吕强 诗歌鉴赏与写作:黄杰 篮球:林燕萍 乒乓球:陈烽 线代:戴佳玲,陈维新 电路原理:贾爱民 付东黎:风景画入门 离散数学:王维维 心理学概论:符得江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李立志 美学:易容(新闻系的老师) 社会学:徐敏(新闻系老师) 网球:何一兵(阳光大帅哥!!) 普通生物学:钱凯先 影视鉴赏:陈晓云 形体健美:卢芬 创新思维与开发:周耀烈(上节课,他还唱绍剧给我们听,还说以后大多是做游戏,考试可能是唱歌比赛)日语:张宏斌

2020年(生物科技行业)浙江大学普通生物学复习题(动物学部分年冬)

(生物科技行业)浙江大学普通生物学复习题(动物学 部分年冬)

浙江大学动物学2011冬复习题 1、★结缔组织分哪几类?它们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答:结缔组织分为六类,疏松结缔组织,致密结缔组织,脂肪组织,软骨组织,骨组织,血液。疏松结缔组织中的成纤维细胞对伤口愈合有重要作用;巨噬细胞能吞噬侵入体内的异物、细菌、病毒以及死细胞及其碎片等,是细胞免疫系统的成员,起保护作用;肥大细胞(mastcells)能分泌壹种物质,防止血液凝结;脂肪组织:起支持、保护的作用,以及维持体温和贮藏能量、参和能量代谢等作用;软骨组织主要起支持作用。骨组织主要起支持的作用;血液主要起为全身的组织细胞运输能量、氧气和代谢废物的作用。 2、★脊索动物的重要特征是什么?分为几个亚门?且分别列举几个代表种类。 (1).具脊索。脊索位于消化道的背面,神经管的腹面,是壹条具弹性、不分节、起支持作用的棒状支柱。源于胚胎期的原肠背壁,经加厚、分化、外突,最后脱离原肠而成。(2).具背神经管。背神经管位于脊索的背面,呈管状,其内部具有管腔,神经中枢位于其中。背神经管由胚体背中部的外胚层下陷卷褶所形成。(3).具咽鳃裂。咽鳃裂为咽部俩侧壹系列成对的裂缝,直接或间接和外界相通。低等水栖种类的咽鳃裂终生存在,作为呼吸器官。陆栖高等脊索动物仅在胚胎期或幼体期(如蝌蚪)具有鳃裂,发育成熟后,完全消失。(脊索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仍有以下差别:脊索动物的心脏及主动脉位于消化道的腹面,循环系统为封闭式。极大多数脊索动物若有尾部,总在肛门后方,称为肛后尾。) 分三个亚门:尾索动物亚门——海鞘,头索动物亚门——文昌鱼,脊椎动物亚门——七鳃鳗(圆口纲)、鲨鱼,豹鲨,孔鳐、黄鳝(鱼纲),蝾螈,大鲵(娃娃鱼)玳瑁,眼镜蛇(爬行类)。 3、★动物的消化方式有哪几种?且以具体动物为例分别说明。 细胞内消化和细胞外消化。 细胞通过胞饮和吞噬作用形成食物泡,食物泡在细胞内移动,和溶酶体融合,成为次级溶酶

普通动物学 名词解释

下笔如有神读书破万卷 名词解释2012/12/23 具有一定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以及一定的自然分布区的生物1.物种:类群的总称,是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位于属之下。一 个物种中的个体不与其它种的个体交配或交配后产生 的子代不育。 卵不经过受精也能发育成正常的新孤雌生殖:2.无性生殖方式之一。个体。如轮虫。 担轮幼虫:某些海产无脊椎动物的幼体似陀螺,圆锥形。在赤道附 3. 近具两圈纤毛环,口前纤毛环和口后纤毛环,口在其中。具 顶毛束,肛门在后端,具原体腔,原肾管,不分节。经变态发育 后形成真体腔,后肾管,真分节。很多在外观和分类上不同的动 物都可以通过它联系起来。世代交替:某些动物的生理现象之一。在 动物的生殖过程中,有性4. 生殖(世代)和无性生殖(世代)交替 出现的现象。如薮 枝螅。 外套膜是由内脏团背侧的皮肤褶向外套膜:软体动物的特殊结构。5. 下延伸而成,像外衣一样包在内脏团外面。如乌贼。 6.马氏管:节肢动物的排泄器官。马氏管来源于内胚层,是中肠后部 伸出的一对或两对向前伸并且分支的细管,浸泡在血液中,吸收 血液中的代谢废物排入肠内,经肛门排出体外。如蝗 虫。

刺细胞:腔肠动物特有。形成刺丝囊,由间细胞形成,具刺丝,位7.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于刺丝囊中。如穿刺刺丝囊、卷缠刺丝囊、粘性刺丝囊。 8.饱饮作用:某些细胞摄食的方式之一。在液体环境中的一些分子或离子吸附到质膜表面,使膜发生反应凹陷下去形成管道,然后在管道内端断下来形成一些液泡,移到细胞质中,与 溶酶体结合形成多泡小体,经消化后营养物质进入细胞质 中。如变形虫。 9.吞噬作用:某些细胞摄食的方式之一。当细胞碰到食物,细胞膜包围食物,随着食物也带进一些水分,形成食物泡,与质膜脱离,进入质中。如变形虫。 10.生物发生律:生物发展史可以分为两个相互密切联系的部分,即 个体发育和系统发育。个体发育史是系统发展史的简单 而迅速的重演。 11.接合生殖:有性生殖方式之一。两个体接合,细胞膜愈合,细胞 质形成原生质桥,彼此互换小核的一部分,然后分成两个 小体。如大草履虫。 12.中间寄主:寄主的类型之一。有些寄生虫的幼体在进入终末寄主 以前所寄生的动物。如人是疟原虫的中间寄主。 13.终末寄主:寄主的类型之一。某些寄生虫发育成为成虫时所寄生 的寄主。如按蚊是疟原虫的终末寄主。 14.原肾管:是很多两侧对称的无脊椎动物的主要排泄器官。原肾管

动物学名词解释答案

名词解释答案 1、物种——分类基本单位,种就是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与生理特性以及一定自然分布区的生物种群,种内个体间可以彼此交配与产生具有生殖能力的后代,不同种之间存在生殖隔离。 2、双名法——对每种生物采用两个拉丁词或拉丁化的词的方法进行命名,第一个词为属名,第二个词为种加词。 3、组织——由一些形态相同或类似的细胞,加上非细胞形态的细胞间质,彼此组合在一起,共同担负一定机能的结构。 4、器官——由几种不同的组织有机联系起来,形成具有一定形态,并担负一定机能的结构。 5、系统——在机能上密切相关的器官联合起来,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机能的结构。 6、出芽生殖——在亲体的一定部位长出与自身体形相似的个体,称为芽体。以后芽体可以脱离亲体发育成新个体或不脱离亲体而形成群体的生殖方式。 7、裂体生殖(又叫复分裂与多分裂)——细胞核首先分裂成很多个,称为裂殖体,然后一些细胞质包在每个核的外边,形成很多的小个体,称为裂殖子。就是一种高效的分裂生殖方式。 8、幼体生殖——某些昆虫如瘿蚊,其幼虫卵巢内的卵提前发育为幼虫取食母体组织并破母体而出行自由生活的生殖方式。 9、孤雌生殖——某些昆虫如蚜虫,其不经过雌雄交配而由卵细胞直接产生后代的生殖方式。 10、接合生殖——草履虫等原生动物特有的一种有性生殖方式。生殖时两个虫体口沟贴合,表膜溶解,通过小核的分裂与部分交换,最终产生8个新个体的复杂过程。 11、配子生殖——原生动物虫体经减数分裂形成两性配子,配子融合或受精发育为新个体。 12、再生——动物身体一部分损伤或切除后能重新长出的现象。 13、卵生——由母体产出的就是受精卵或未受精卵,未受精卵则需在体外受精(孤雌生殖除外)。子代的胚胎发育在外界环境条件下进行,胚胎发育时所需营养物质由卵内所贮存的卵黄供给。 14、胎生——从母体内产出的就是幼体。子代胚胎发育时所需的营养物质由母体供给。 15、卵胎生——从母体内产出的也就是幼体。幼体胚胎发育时所需的营养仍由卵内所贮存的卵黄供给,母体的输卵管或孵育室仅提供子代胚胎发育的场所。 16、伸缩泡——原生动物所具有的泡状细胞器,能通过收缩与舒张排出体内多余的水分,也有部分的排泄功能。 17、刺丝泡——草履虫等表膜之下的小杆状结构,有孔开口在表膜上,当动物遇到刺激时,射出其内容物,遇水成为细丝,一般认为有防御功能。 18、变形运动——变形虫在运动时,其体表任何部位都可形成伪足,虫体不断向伪足伸出的方向移动,这种现象叫做变形运动。 19、伪足——肉足动物的足不固定,身体伸出的部分即代表足,有运动与取食功能。 20、寄生——一种生物生活在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从中获取营养,并对该生物有害。 21、终末宿主——寄生虫成虫或有性生殖时期所寄生的寄主。 22、中间宿主——寄生虫幼虫或无性生殖时期所寄生的寄主。 23、共栖——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对双方有利或对一方有利而对另一方无害,分开后都能独立生活。 24、共生:两种动物共同生活在一起,对双方有利,分开后不能独立生活。

动物学名词解释。

1、物种:分类基本单位,种就是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与生理特性以及一定自然分布区的生物种群,种内个体间可以彼此交配与产生后代,不同种之间存在生殖隔离。 2、双名法:对每种生物采用两个拉丁词或拉丁化的词的方法进行命名,第一个词为属名,第二个词为种加词。 7、出芽生殖:在亲体的一定部位长出与自身体形相似的个体,称为芽体。以后芽体可以脱离亲体发育成新个体或不脱离亲体而形成群体的生殖方式。 8、卵生::由母体产出的就是受精卵或未受精卵,未受精卵则需在体外受精(孤雌生殖除外)。子代的胚胎发育在外界环境条件下进行,胚胎发育时所需营养物质由卵内所贮存的卵黄供给。 9、胎生:从母体内产出的就是幼体。子代胚胎发育时所需的营养物质由母体供给。 10、卵胎生:从母体内产出的也就是幼体。幼体胚胎发育时所需的营养仍由卵内所贮存的卵黄供给,母体的输卵管或孵育室仅提供子代胚胎发育的场所。 11、伸缩泡:原生动物所具有的泡状细胞器,能通过收缩与舒张排出体内多余的水分,也有部分的排泄功能。 12、刺丝泡:草履虫等表膜之下的小杆状结构,有孔开口在表膜上,当动物遇到刺激时,射出其内容物,遇水成为细丝,一般认为有防御功能。 13、变形运动:变形虫在运动时,其体表任何部位都可形成伪足,虫体不断向伪足伸出的方向移动,这种现象叫做变形运动。 14、伪足:肉足动物的足不固定,身体伸出的部分即代表足,有运动与取食功能。 15、接合生殖:草履虫等原生动物特有的一种有性生殖方式。生殖时两个虫体口沟贴合,表膜溶解,通过小核的分裂与部分交换,最终产生8个新个体的复杂过程。 16、裂体生殖:又叫复分裂。既细胞核首先分裂成很多个,称为裂殖体,然后细胞质随着核而分裂,包在每个核的外边,形成很多的小个体,称为裂殖子。就是一种高效的分裂生殖方式。 17、寄生:一种生物生活在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从中获取营养,并对该生物有害。 18、终末宿主:寄生虫成虫或有性生殖时期所寄生的寄主。 19、中间宿主:寄生虫幼虫或无性生殖时期所寄生的寄主。 20、胚层逆转:在胚胎发育中,大分裂球在外,小分裂球在内,与般多细胞动物相反。 24、生物发生律:生物的个体发育史就是系统发展史的简单而迅速的重演。 25、世代交替:在动物的生活史中,无性世代与有性世代有规律地交替出现的现象。 26、辐射对称:通过身体的中轴有多个切面将身体分为大致相等的两部分。 27、消化循环腔:腔肠动物体壁围绕的中央腔既有消化功能又有循环功能。 28、网状神经系统:腔肠动物的神经细胞突起相互交织成网状结构。这就是动物界首次出现的神经系统类型。网状神经系统无神经中枢,神经传导不定向,神经传导速度慢。 29、皮肌囊:扁形动物等的体壁,由皮肤与肌肉组成。起保护等作用。 30、两侧对称:通过身体的中央轴只有一个切面将身体分为大致相等的两部分的体制类型。 31、实质组织:在涡虫等动物的表皮、肌肉与内部器官之间填满了由中胚层来的实质,疏松地相互连接在一起,形成网状,可贮存养分。 32、不完全的消化系统:扁形动物等低等动物的消化管只有口,没有肛门,消化效率不高,称为不完全的消化系统。 33、原肾管:扁形动物等的排泄系统类型。在虫体两侧有一对弯曲、多次分支的纵行排泄管,每一小分支细管的末端连着焰细胞。通过焰细胞收集多余的水分与液体废物,经排泄管由体背面的排泄孔排出体外。 34、梯式神经系统:扁形动物的神经系统类型。身体前端有“脑”的雏形,由“脑”发出两条腹神经索,腹神经索发出神经分支彼此连接并分布到身体各部。 35、再生:动物身体一部分损伤或切除后能重新长出的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