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三单元 . 课外古诗词诵读 竹里馆》教案_10

《竹里馆》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新课程标准又重新确定了朗读在阅读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诗歌一般片言只语,要想充分感受其中深厚的情感与丰富的旨意,需要反复的诵读。当然这样的诵读不仅仅是一遍遍对诗歌内容的重复上,最重要是从思想、情趣等多层面拿捏作者创作时的体验,这样,文字与读者有了一种心理上的亲近。接下来,顺势利导,引领学生分析、品味、背诵,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变得清晰起来。所以,这节课,我准备以读、赏为主。“读”是酝酿一种氛围,“赏”是获得感性的解读,那么,之后的感悟与品味也就显得顺理成章了。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能够大致理解诗中描述的情景。

2. 2.学习知人论世的阅读方法,理解诗人所表达的思想。

3. 3.学习诗人淡泊的生活态度和高雅的生活情趣。

4.教学重点

5.学习知人论世阅读方法,总结王维田园诗的特点教学难点

归纳学习诗歌的一般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苏轼语: “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你知道摩诘是指谁吗?(学生回答)。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竹里馆》,一起走进王维的世界,感受他的高雅志趣。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一)走进作者(PPT展示)

王维(701年-761年),汉族,唐朝河东蒲州(今山西省运城市)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世称“王右丞”,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受禅宗影响很大,精通佛学,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与孟浩然合称“王孟”。因笃信佛教,有“诗佛”之称。

诗人别称(利用PPT的遮盖功能,引导学生思考后展现)

1.王维——诗佛

2.李白——诗仙

3.杜甫——诗圣其诗称“史诗”

4.李贺——诗鬼

(二)多种形式朗读

1、听朗读音频后,两个学生个别试读,其他学生点评

2、教师范读

3、观听名家朗读视频(利用PPT的插入功能,插入视频)

4、学生集体朗读:读准字音、注意节奏、读出感情

(三)感悟诗意

1、一读诗歌,结合注释,疏通诗意。

(1)学生个别翻译。

(2)观听解释视频(教师利用PPT展示纠正,并插入诗意解释视频强化理解)

(3)学生个别解释诗歌。

(4)展示诗意(PPT)

三、赏析诗歌

二析(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利用PPT点拨纠正)

(1)诗的前两句写出了竹林怎样的环境和诗人怎样的生活?你是从哪些词语上看出来的?

(2)后两句写林静人寂、明月相伴,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3)诗中反衬、拟人手法(PPT展示,学生个别回答)。

(4)这是一首写隐者生活的诗,诗人运用了哪些写作技巧,起到了什么样表现效果?

(1)请用如:诗中手法的使用,让我们感受到了。

三品:

再次听读,结合,体会诗人的思想情感?

创作背景:开元九年(721年),王维进士及第,官大乐

丞,随即因为署中伶人舞黄狮子犯禁,受了牵连而谪为济州司仓参军。开元十四年(726年),辞去官职。这首诗是作于王维晚年隐居蓝田辋川时期。王维早年信奉佛教,思想超脱,加之仕途坎坷,四十岁以后就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诗人是在意兴清幽、心灵澄净的状态下与竹林、明月本身所具有的清幽澄净的属性悠然相会,而命笔成篇的。

教师讲析:

这种阅读文章的方法叫做“知人论世”。知人论世,是中国古代文论一个重要的观念,是评论文学作品的一种原则。

知人论世的原则,提出研究作品必须联系作者的生平思想及其所处的环境和时代背景加以考察。

1、诗中贯穿全篇是哪个字?诗中写景写人的词语有哪些?全诗传达出诗人怎样的心境和气质?

2、“独”是古代文人追求的一种精神境界,或表达对独立人格的追求,或表达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人格。你还能举例吗?(学生抢答)

3、教师小结写法

这首诗通过写诗人独自一人在幽深茂密的竹林之中,月下独坐、弹琴长啸的悠闲生活,体现诗人高雅闲淡、超拔脱俗的气质。(视听兼有、动静结合,情景交融、诗中有画)四记:

背诵诗歌;默写诗歌

3、课外拓展:

(1)山居秋暝(重点讲析写法)

(2)引导学生概括王维诗的特点

(3)引导学生归纳诗歌鉴赏的一般方法

四、文思迁移(利用白板启发并点拨)

1、你还知道王维的哪些诗句?(学生自由回答)

2、在生活和学习中,诗歌,有时可以排遣忧愁和烦恼,有时也可以表达情绪和心情。使用王维的诗或其他学过的诗歌,来自设情景会话,如:当时,我会想起;当我读到时,就会想到;

五、课堂小结(白板板书)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1课外古诗词诵读(竹里馆 春夜洛城闻笛 逢入京使 晚春)主课件配套教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课外古诗词诵读(竹里馆春夜洛城闻笛逢入京使晚春)配套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了解古诗有关知识;2、品味语言,体味古诗意境;3背诵诗词。 过程与方法有感情的反复诵读,体会古诗的意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启发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品味、积累写景的优美语言。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诗词鉴赏方法赏析自己喜欢的诗句。 教法学法:诵读法,讨论法,读写结合法。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习《竹里馆》王维 1、朗读指导 竹里馆王维 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2、作者:王维 字摩诘,唐代杰出的诗人、画家。开元年间进士,后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外号“诗佛”。其诗与孟浩然齐名,世称“王孟”。 王维精通佛学,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维摩诘向弟子们讲学的书,王维很钦佩维摩诘,所以自己名为维,字摩诘。 诗歌特色 苏轼评价王维的诗:“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至今这个评价都受到了学者的肯定。王维以五言律诗和绝句著称。王维的诗有两种风格,前期的诗大都反映现实,后期则多是描绘田园山水,王维最擅长的也是田园诗。 多才多艺 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他对山水画贡献极大,被称为“南宗画之祖”。受禅宗影响很大。他创造了水墨山水画派,此外,还兼擅人物。 仕途际遇 开元九年(721年),王维进士及第,官大乐丞,随即因为署中伶人舞黄狮子犯禁,受了牵连而谪为济州司仓参军。开元十四年(726年),辞去官职。后又任右拾遗,又为监察御史,40岁时,迁殿中传御史。天宝末年,安禄山攻占长安,王维被安禄山胁迫作了他的官员。但是他并不愿意,曾作诗表达了心迹。当安禄山兵败后,王维因此得到了赦免,并任太子中允,后转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 3、注释 幽篁(huáng):幽深的竹林。 啸:嘬口发出长而清脆的声音,类似于打口哨。 深林:指幽篁。 相照:与“独坐”相应,意思是说,独坐幽篁,无人相伴,惟有明月似解人意,偏来相照。 4、诗歌大意

人教语文七年级下册《三单元 : 课外古诗词诵读 竹里馆》公开课教案_30

《竹里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所描绘的情景,感受作者的情感。 2、学习诗歌写景、抒情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所描绘的情景,感受作者的情感。 教学难点:学习诗歌写景、抒情的写作方法。 课前准备:课前搜集整理有关王维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欣赏霍尊演唱的《山居秋暝》 导入语:这是霍尊在“经典咏流传”节目中演唱的《山居秋暝》,大家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吗?(生答) 是的,这是唐朝著名诗人王维的作品。有同学能给我们介绍一下王维吗?(生答) 二、了解作者 教师补充: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 拓展资料:王维出身河东王氏,于开元十九年(731年)状元及第。历官右拾遗、监察御史、河西节度使判官。唐玄宗天宝年间,王维拜吏部郎中、给事中。安禄山攻陷长安时,王维被迫受伪职。长安收复后,被责授太子中允。唐肃宗乾元年间任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世有“李白是天才,杜甫是地才,王维是人才”之说,后人亦称王维

为诗佛,此称谓不仅是言王维诗歌中的佛教意味和王维的宗教倾向,更表达了后人对王维在唐朝诗坛崇高地位的肯定。王维不仅是公认的诗佛,也是文人画的南山之宗(钱钟书称他为"盛唐画坛第一把交椅"),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王维还精通音律,擅长书法,篆得一手好刻印,是少有的全才。存诗400余首,代表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著作有《王右丞集》、《画学秘诀》。 作品风格:绘影绘形,有写意传神、形神兼备之妙。王维以清新淡远,自然脱俗的风格,创造出一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中有禅”的意境,在诗坛树起了一面不倒的旗帜。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王维的一首经典之作《竹里馆》。 三、初读,读准韵律 问:欣赏诗歌,朗读时非常重要的,大家知道要注意什么吗? 生答:读准字音,读准节奏。 有谁知五言诗的节奏该怎么读吗? 二二一或者二一二,也可以读二三节奏。 1、听范读 2、学生朗读 3、同桌对读, 4、男生读,女生读,齐读(配乐《出水莲》) 四、品读,读出情感 1、诗歌写了哪几种景物?哪几件事?

【部编】【整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课外古诗词 教案

《竹里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诗句的意思,理解诗中描述的情景。 2、通过诗句描绘的景象,感受同样的夜晚诗人不同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 教学难点 1、了解诗中写景、抒情的写作手法。 2、学习诗歌鉴赏的方法,学会比较鉴赏的阅读方法 教学过程 课堂导入 1、板书:竹里馆 指名读,说说竹里馆指的是什么? 竹里馆,辋川别墅的胜景之一,房屋周围有竹林,故名。 2、看图说话 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给你怎样的感觉? 3、齐读诗名指名读 思考,交流 指名回答 齐读 设问导读1、出示整首诗,了解诗人生平。 王维:(701-761),字摩诘,汉族,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今存诗400余首。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多才多艺,不仅诗书画很有名,音乐也很精通。苏东坡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2、自读古诗,读通句子,学习生字 3、交流生字记字方法。 4、朗读古诗。 指名读-同桌读-齐读交流,你了解到了什么? 读诗,学生字,交流

朗读 合作探究师:这是一首写隐者的闲适生活情趣的诗,他告诉我们什么呢? 1、读注释,借助注释尝试说说诗句的意思: (1)幽篁:幽是深的意思,篁是竹林。 (2)啸:嘬口发出长而清脆的声音, 类似于打口哨。 (3)深林:指“幽篁”。 (4)相照:与“独坐”相应,意思是说,独坐幽篁,无人相伴,唯有明月似解人意,偏来相照。 2、交流 (1)诗句中写景的: (2)写人的: (3)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3、出示译文,指名读,齐读 4、感情朗读,尝试背诵 自读注释 小组交流 全班指名回答 思考,交流 读译文 感情朗读 背诵 拓展延伸比较鉴赏《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作业试着鉴赏一下:鹿柴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竹里馆 春夜洛城闻笛 逢入京使 晚春) 配套教案

课外古诗词诵读(竹里馆春夜洛城闻笛逢入京使晚春)配套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了解古诗有关知识;2、品味语言,体味古诗意境;3背诵诗词。 过程与方法有感情的反复诵读,体会古诗的意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启发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品味、积累写景的优美语言。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诗词鉴赏方法赏析自己喜欢的诗句。 教法学法:诵读法,讨论法,读写结合法。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习《竹里馆》王维 1、朗读指导 竹里馆王维 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2、作者:王维 字摩诘,唐代杰出的诗人、画家。开元年间进士,后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外号“诗佛”。其诗与孟浩然齐名,世称“王孟”。 王维精通佛学,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维摩诘向弟子们讲学的书,王维很钦佩维摩诘,所以自己名为维,字摩诘。 诗歌特色 苏轼评价王维的诗:“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至今这个评价都受到了学者的肯定。王维以五言律诗和绝句著称。王维的诗有两种风格,前期的诗大都反映现实,后期则多是描绘田园山水,王维最擅长的也是田园诗。 多才多艺 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他对山水画贡献极大,被称为“南宗画之祖”。受禅宗影响很大。他创造了水墨山水画派,此外,还兼擅人物。 仕途际遇 开元九年(721年),王维进士及第,官大乐丞,随即因为署中伶人舞黄狮子犯禁,受了牵连而谪为济州司仓参军。开元十四年(726年),辞去官职。后又任右拾遗,又为监察御史,40岁时,迁殿中传御史。天宝末年,安禄山攻占长安,王维被安禄山胁迫作了他的官员。但是他并不愿意,曾作诗表达了心迹。当安禄山兵败后,王维因此得到了赦免,并任太子中允,后转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 3、注释 幽篁(huáng):幽深的竹林。 啸:嘬口发出长而清脆的声音,类似于打口哨。 深林:指幽篁。 相照:与“独坐”相应,意思是说,独坐幽篁,无人相伴,惟有明月似解人意,偏来相照。 4、诗歌大意 我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里,我弹着琴还不时地吹着口哨时而谈谈古琴,时而高歌长啸。竹林里僻静幽深,无人知道我在这里,只有那天上的月亮将我映照。

部编本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教案

部编本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教案 教学目标: 1.正确读准字音,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美。 2.品味诗句,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正确读准字音,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美。 教学难点: 品味诗句,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审美情趣。 师生活动: 一、导入 XXX曾评价XXX的诗歌:“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请大家齐读XXX的《竹里馆》,一起来欣赏和品味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屏幕显示(配乐): 竹里馆 XXX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二、整体感知 1.初读识画。 教师范读,学生听读正音,画出节奏并自由朗读。读后教师从词意、节奏、情感及感情基调等角度指导学生反复朗读并解答导入之问: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教师明确:诗人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之中,时而抚琴,时而吟唱,以抒寂寞的情怀,感情基调有清冷、寂寞、空灵、淡泊、宁静、优美、平白、忧郁、伤感等。 2.深读入画。

设计意图:简洁导入,引导学生快速进入诗歌的语境和情境。朗读是一种教学技能,诵读是传统语文教学的精华。有节奏地吟咏,抑扬顿挫,寓齐读,男、女生分别读。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来感受诗歌的感情基调和作者的心情,补充“竹”的相关资料和写作背景。 屏幕显示: 竹: 1)我生性放诞,雅欲逃自然。嗜酒爱风竹,卜居必林泉。 2)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3)我种南窗竹,XXX已抽萌。坐获幽林赏,端居无俗情。 写作背景:情于声,以声传情,在朗读的过程中了解文意;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读成诵,努力用我们最美的声音去装点最美的文字。 竹里馆》作于XXX晚年隐居陕西蓝田辋川时期。XXX早年信奉XXX,思想超脱,加之仕途坎坷,四十岁以后就过着 半官半隐的生活。正如他自己所说:“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

第三单元 课外古诗词《竹里馆》(教案)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竹里馆 教学目标 1.通过作家生平、作品背景理解诗歌内容。 2.反复朗读,读准字音和节奏。 3.品味诗句,感悟诗歌意境。 4.培养朗诵、赏析诗歌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作家生平、作品背景了解诗歌内容;品味诗句,感悟诗歌意境。 难点:培养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微课示范法、网络自主学习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2分钟) 导语设计:同学们,在小学时我们学习过王维的诗歌,有哪位同学给大家背诵一下呢。(学生背诵)好,这位同学背得很好,流利有感情。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首王维的诗歌。诗歌,下面先请大家观看一个视频,了解一下王维。 (二)作者简介(3分钟) 1.播放作者介绍视频,学生边观看边听边记下相关要点。(经过处理的视频只有画面和声音,没有文字出现。) 2.指名学生说出自己观看后记下的相关内容。(很多在“听”的能力方面不够,故设计这个环节既培养学生能力,又让学生很好的识记相关文学常识。学生对于视频还是有一定的兴趣的。) 3.教师出示“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王维(701—760),字摩诘,太原祁州人,唐代杰出诗人、画家。开元进士,官至尚书右丞,与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同为山水田园派的代表人物。有“诗佛”之称。王维的作品风格是清新淡雅,禅意丰富,苏轼赞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代表作品有《使至塞上》《山居秋暝》《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学生对照教师出示的内容自己核对,记忆较好的就会有一定的成就感,更能引起学习兴趣。) (三)背景介绍(1分钟)

出示相关背景知识,学生读,了解背景。 背景介绍:《竹里馆》当作于王维晚年隐居蓝田辋川时期。王维早年信奉佛教,思想超脱,加之仕途坎坷,四十岁以后就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正如他自己所说:“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因而常常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之中,弹着古琴以抒寂寞的情怀。诗人是在意兴清幽、心灵澄净的状态下与竹林、明月本身所具有的清幽澄净的属性悠然相会,而命笔成篇的。 (四)新授 1.初读诗歌,读准字音,把握节奏。(先划节奏后自读)(1分钟) 出示诗歌内容,学生根据所划节奏自由朗读。 2.诗句解读。(认真阅读注释,利用《初中文言文注解》一书,互相讨论,理解诗句。)(6分钟) 幽篁:幽深的竹林。篁,竹林。 长啸:嘬口发出悠长清越的声音,类似于打口哨。 深林:这里指“幽篁”。 相照:与“独坐”相应,意思是说,独坐幽篁,无人相伴,唯有明月似解人意,来相映照。 学生根据注解,理解诗歌大意。 诗句大意:我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一边弹琴一边高歌长啸。没人知道我在竹林深处,只有明月相伴静静照耀。 3.听名家读诗歌。(2分钟) 播放“古代名篇之旅”电视散文诵读视频,学生用心体会,学会诵读。 4.学生个人背诵古诗。(5分钟) (指名学生上台背诵) 5.观看《竹里馆》欣赏视频,用心思考,看名家是如何赏析诗歌的。(8分钟) 6.齐背诗歌,用自己的话描绘画面,归纳主旨。(6分钟) (指名学生上台或站立读自己的描绘语句。)出示教师改编的《静夜思》描绘画面的话给学生参考学习。 7.学生展示自己描绘的内容。(2分钟) (五)拓展延伸。(4分钟) 听诗歌的诵唱音频,学着唱这首诗。(播放音频,先听唱,再跟唱诗歌)(古诗文特有的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竹里馆》教案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课题名称《竹里馆》备课时间2022年4月4日课程类别新授课授课老师 教学目标1、反复朗读,读出诗歌的语言美和音韵味。 2、会翻译和描绘诗歌的画面,体会诗歌的画面美。 3、体会王维的思想感情,了解王维的人生态度,感受诗歌的情感美。 教学重难 点重点:1.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语言美。 2.描绘诗歌呈现的画面,感受王维诗歌中的画面美。 难点:从诗中读出王维的思想感情和人生态度。 教学过程教师 活动 一、引入新课: 导入:同学们好,今天我们将要走进课外古诗诵读部分。大家可能一看到古诗就头疼,因为古诗意味着又要背诵了!在学习这篇课文之前,大家都已经背诵了这些古诗,并且大部分人已经成功默写过关,度过了这个难关。但是诗歌不仅仅能背能默写就可以了,我们还需要理解,很有可能大家在不理解的时候背诵诗歌的时候心里会想:这写的是什么玩意儿,这些诗人怎么一天天这么多灵感,祸害我们。希望在老师的带领下,你们能够理解这些古诗,减少一些对诗人的抱怨,如果能够喜欢上这些诗,并且理解他们,那真是能让我最高兴的一件事了!今天这节课我们先一起看看前两首诗,试试水,让还对你们不太熟悉的我了解一下你们的语文水平! 二、教学过程 (一)走进诗歌 1、大家先根据老师划分的节奏自己大声朗读课文,在朗读的时候不要像个老学究一样摇头晃脑,最好眼睛死死盯着那些字。 2,现在老师想要请一位同学来朗读一下。 预设:学生朗读 引导:大家觉得这位同学读的怎么样?老师觉得他读得很好,语音语调和节奏都把握得非常好,但是总是感觉不太对劲儿。究竟是哪里不对劲呢?我们来留个悬念,先去细品一下这首诗,最后再来思考这个问题。 (二)赏析诗歌 1,读诗先看题,这首诗的标题是什么? 预设:竹里馆 引导:对,是竹里馆,大家看到课本右边的注释,齐读一下。 预设:(学生齐读)竹里馆, 是陕西蓝田辋wǎng川别墅的胜景之一,应当是建在竹林里的屋舍。 引导:好!现在请大家来看老师出示的这张竹里馆的图片,大家觉得竹里馆环境怎么样?你们想住在竹里馆吗?

七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竹里馆》《逢入京使》教案及反思

七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竹里馆》《逢入京使》教案及反思 (原创版4篇) 目录(篇1) 1.七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竹里馆》《逢入京使》教案 2.教案目标及重难点 3.教学方法与手段 4.教学内容及过程 5.课堂组织与教学评价 6.教学反思 正文(篇1) 一、教案目标及重难点 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通过学习七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竹里馆》《逢入京使》,加深对古代诗歌的理解和感悟,提高其文学鉴赏能力和文化素养。教学目标包括: 1.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和主题思想; 2.品味诗歌的语言特点和艺术风格; 3.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重点在于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思想内涵和艺术特色,难点则在于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对诗歌进行深入分析和思考。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教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包括: 1.课堂讲解:通过教师的详细讲解,帮助学生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和艺术特点;

2.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对诗歌进行深入分析和思考,培养其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课堂互动:鼓励学生提问和回答问题,营造积极活跃的课堂氛围。 目录(篇2) 1.竹里馆 2.逢入京使 3.教案及反思 正文(篇2) 一、竹里馆 1.诗人简介:王之涣,唐代诗人。 2.诗词大意:描绘了诗人独自一人深夜弹奏古筝的情景,表现出其高雅、孤寂的内心世界。 3.诗词赏析:这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描写深夜弹筝的情景,表达了诗人高雅、孤寂的情感。 4.课堂反思:通过学习这首诗,我深刻认识到诗歌的艺术魅力,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 二、逢入京使 1.诗人简介:岑参,唐代诗人。 2.诗词大意:诗人岑参在路上巧遇回京的使者,于是写下了这首诗,表达了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3.诗词赏析:这首诗语言简练,情感真挚,通过描写诗人与使者的对话,表现了其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4.课堂反思:通过学习这首诗,我深刻认识到诗歌的艺术魅力,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的文学素养和情感表达能力。

七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竹里馆》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竹里馆》一等 奖创新教学设计 _____年级_____课时_____章节_____授课老师 课题:竹里馆 教学目标1、积累关于王维的文学常识。2、领会诗歌的思想内容。3、学习诗人高雅的生活情趣和淡泊的生活态度。4、有感情的朗读、背诵、默写诗歌。教学重难点学习诗人高雅的生活情趣和淡泊的生活态度。课前准备学生提前预习字词制作PPT,整理文体知识课外知识补充 教学内容与方法指导行为提示 一、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同学们有了解过王维的诗句吗?谁来讲一讲,并谈谈诗句所表达的情感。《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渭城曲》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读他的诗,如沐春风,如听风鸣;王维的诗歌就是如此,让人欲罢不能,让我们走近《竹里馆》,欣赏王维的最孤独的诗吧!作者简介王维,唐代诗人。字摩诘。原籍祁(今属山西),其父迁居蒲州(治今山西永济西),遂为河东人。开元进士。累官至给事中。安禄山叛军陷长安时曾受职,乱平后,降为太子中允。后官至尚书右丞,故亦称王右丞。晚年居蓝田辋川,过着亦官亦隐的优游生活。诗与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前期写过一些以边塞题材的诗篇,但其作品最主要的则为山水诗,通过田园山水的描绘,宣扬隐士生活和佛教禅理;体物精细,状写传神,有独特成就。兼通音乐,工书画。有《王右丞集》。写作背景《竹里馆》收录于《王右丞集笺注》,为《辋川集》二十首中的第十七首,当作于王维晚年隐居蓝田辋川时期。王维早年信奉佛教,思想超脱,加之仕途坎坷,四十岁以后就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正如他自己所说:“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因而常常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之中,弹着古琴以抒寂寞的情怀。诗人是在意兴清幽、心灵澄净的状态下与竹林、明月本身所具有的清幽澄净的属性悠然相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教案

课外古诗词诵读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美。 2.体会诗歌的意境和诗人表达的情感,背诵诗歌。 3.品读诗歌,培育对传统文化的审美情趣。 2课时 第1课时 1.有感情地诵读《竹里馆》和《春夜洛城闻笛》。 2.结合相关背景,感知诗歌内容,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竹里馆 一、导入新课 师: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曾这样评价王维的诗歌:“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王维的《竹里馆》,领略其诗歌亦诗亦画的意境。 (板书文题) 【设计意图】 从王维的诗歌独具特色的角度简洁导入,引导学生快速进入诗歌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了解作者及背景 1.识作者。(参见《状元大课堂》本课“作者简介”栏目) 2.知背景。(参见《状元大课堂》本课“背景链接”栏目) 师小结:对作者及诗歌写作背景的详细了解,既有助于我们更进一步地了解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也有助于我们理解和把握王维诗歌中的情感。 【设计意图】 了解了作者的基本情况后,再明确诗歌的写作背景,更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把握诗歌。

三、朗读感知诗歌内容 1.读顺字音节奏。 (1)师配古筝乐范读,生听读正音,划出节奏并自由朗读。 竹里馆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2)生自由朗读,师从节奏、感情基调等角度指导学生。 师指导:这首诗采用的是“二二一”和“二一二”拍。整首诗感情基调有清冷、寂寞、空灵、淡泊、宁静、优美、平白、忧郁、伤感等,因此诵读时应有一种寂寞、伤感的意味。 (3)生齐声朗读后,师指名朗读。 2.读懂诗歌大意。 结合课本旁边的注释和工具书,以及这首诗下面的解读,尝试理解这首诗的大意。 预设(我)独自闲坐在幽静的竹林里,一边弹琴一边高歌长啸。竹林里僻静幽深,无人相伴,只有一轮明月静静地与我相伴。 【设计意图】 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与文本对话,感知诗歌的节奏和韵律,读出情味。同时初步感知诗歌的内容,为后面理解诗歌的情感、志趣做铺垫。 四、品读揣摩诗歌情志 1.读出意境画面。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齐声朗读诗歌,然后合作交流,探究下面问题。 (1)作者写了哪些景?在这些景物衬托下,人做了哪些事?这景与人之间构成了怎样的画面? (2)整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意境? (生齐读后,小组交流、讨论问题,师指导明确)

课外古诗词诵读《竹里馆》教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课外古诗词诵读:《竹里馆》教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竹里馆》教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篇一」 教学目标:1、完成对本诗的创造性解读。 2、布置下一课《丑小鸭》的阅读要点。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问题导入:你们是怎样独处的呢? 学生自由交流一下自己的经历,由此话题引入对此诗的解读:同学们,诗人王维是怎样独处的。 1、读。我们先来读一读这首诗。古典诗歌的学习第一步是读,按照古诗节奏教师范读一次,学生齐读。 2、品。你感觉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怎样?为什么? 学生自己揣摩,回答自己的感觉。有清冷、寂寞、空灵、淡泊、宁静、优美、平白、忧郁、伤感等等。言之有理即可。

3、析。教师展开联想,拓展诗中的内容(程度高的班可以先让学生进行口头拓展,教师补充):这是夜深人静之时,竹里馆里寂静幽深,明月皎洁,王维一个人一时睡不着觉,于是起来弹琴,抒发自己的情感。你们品一品,王维究竟是抒发宁静致远的淡泊心境呢,还是抒发个人抑郁不得志的情怀? 学生讨论,这个话题其实也是对课文注释提出的质疑,让学生懂得“尽信书则不如无书”的道理,让思辨的习惯常常在学习中养成。 4、悟。学生在讨论自己的看法时,常常会悟到一点什么,让他们多讲出来已形成思想交流的氛围。 5、诵。学生有了自己的阐释后一起诵读,或者用自己的体会和感情把这首诗昂扬顿挫地朗读给大家听,以加深认识的目的。 二、布置明天要学习的新课文《丑小鸭》,思考三个问题: 1、找出课文中若干形象,结合具体语句谈谈自己的看法。(如仁爱的农夫,可鄙的、可笑的、猫绅士、鸡太太等等) 2、你知道丑小鸭变成天鹅的原因是什么? 3、丑小鸭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呢? 三、下课。 课外古诗词诵读:《竹里馆》教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篇二」 一、设计理念

新人教版(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三单元 . 课外古诗词诵读 竹里馆》教案_0

于幽景处见摩诘之心 【教学目标】 1.吟诵诗歌,感受诗歌的语言之美。 2.学会运用“唐诗素描”,领会诗中清幽宁静的意境之美。 3.通过比较阅读,体会诗人宁静、淡泊的情趣和诗中的禅趣之美。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吟诵和比较阅读领会王维山水田园诗歌的景美和禅美。 【课型】自读课 【课时安排】 1+X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直接入题,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竹里馆》,这是一首唐诗,也是一首“近体诗”。 近体诗:唐代诗人创造的两种新诗体——律诗和绝句。这首诗是绝句、五绝,王维的诗。 二、美诗吟诵 (一)吟诵《竹里馆》 一吟中等语速,二吟把握节奏,三吟含情抑扬。 (二)吟诵《竹里馆》译诗 (1)这首五言绝句很短,内容其实也很浅显,有没有同学来大致翻译一下。(2)出示译文,请学生轻轻地读一遍,再齐读一遍。 我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一边弹琴一边高歌长啸。 没人知道我在竹林深处,只有明月相伴静静照耀。 (三)吟诵《竹里馆》“唐诗素描” 1.唐诗素描 (1)接下来,我们继续吟诵《竹里馆》的“唐诗素描”,什么是“唐诗素描”?就是在译文的基础上对诗句进行改写,把整首诗改写成散文,对每一句诗进行优美生动的描绘。 例子:独坐幽篁里 夜幕降临了,我独自一人,安静地坐在幽深的竹林里,任凭风轻轻吹动着树叶,发生唰唰的声响。 请同学们任选一句,发挥你们的想象力,把它变成一段文字。 (2)请几个同学来吟读诗句描写,而后全班齐读。

夜幕降临了,我独自一人,安静地坐在幽深的竹林里。风轻轻地吹过,我盘打着双腿坐在竹林中,闻着一阵又一阵的竹叶的清香,感到心旷神怡。坐在琴前,悠然地弹奏着,那一个个音符打破了夜色的宁静。对着远处,我嘬着口发出长而清脆的声音,惊起了山上的鸟儿。 竹林有多幽深,没有人知道,我也不想有人知道。一个人静静地坐在竹林里,附近一片黑暗,抬头看见一轮皎洁的明月,月光柔和地洒下来,此刻,只有那天上的明月照耀我、陪伴我。 (3)小结:引导学生通过唐诗素描这个环节,感受苏轼所说的:“王维之诗,诗中有画。” 板书:诗中有画——景美(静) 三、美诗品析——拓展比较阅读 1.同中求异 出示王维时代关于唐朝人生活的文献以及诗歌资料,并引导学生思考:王维的生活与其有什么不同? 宴会、烹饪、饮酒、伶人及其表演、杂耍、摔跤、幻术、驯兽表演、舞蹈、戏剧、傀儡戏、说书、打猎、蹴鞠、马球、斗鸡、围棋、投壶…… ——《中国的黄金时代--唐朝的日常生活》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李白《将进酒》 齐歌送清觞,起舞乱参差。——李白《九日登山》处处闻管弦,无非送酒声。——刘禹锡《路旁曲》(1)这是什么样的生活? (2)这种生活与我们诗中的生活一样吗?你从《竹里馆》的哪个字看出来刚好成相反对立状态? (3)如果你是诗人,试着说说这种独处状态之于唐朝人生活的好处?我们就从“独”字入手,独的反义词是“多”,请你用“外面的生活多,而这里却”的句式回答。 比如:外面的生活应酬多,这里却无人打扰,让人心灵放松。 小结:我们试着替诗人言说了种种独处的优点,但是诗人是一时兴起,还是享受这种状态呢?我们来结合以下三首诗歌感受一下。 2.异中求同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鸟鸣涧》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鹿柴》 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酬张少府》

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竹里馆》教案

《竹里馆》——王维山水田园诗品读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王维及其创作特点 2.了解诗句意思,并通过描绘的景象,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 重点难点 1.通过赏析诗歌内容,丰富描绘诗歌画面,感悟意境。 2.了解诗中写景,抒情的写作手法。 3.学习山水田园诗鉴赏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 我们先来看一段动画,边看边思考,一禅小和尚的师父对“美好”的理解是什么?怎样才能体会到这些美好? 美好往往存在于平凡生活的点滴之中。自古以来许多文人墨客都曾对自然山水之景有过体察与描写。然而心态不同,所感受到的美好也不尽相同。今天我们来学习著名诗人王维的诗歌,体会他对自然山水的独特情怀。 二、访诗人 孟子曾说读诗要“知人论世”,诗人的创作倾向与他所处的时代背景及个人的经历息息相关。读王维的诗,要先了解王维其人。课前布置了相应的预习任务。现在我来考察大家对诗人王维的了解程度。 【基本信息创作特点】(展示)王维,字摩诘。盛唐诗人。祖籍

太原祁(今山西祁县)。官至尚书右丞。崇信佛教。其诗、画成就都很高,苏东坡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正如他自己所说:“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因而常常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之中,弹着古琴以抒己怀。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他创作了著名的《竹里馆》。那就让我们走进这幽幽竹林,感受王维眼中的山水之美,山水之静。 三、居竹林 “三分诗,七分读。”朗读对于诗歌意境的展现至关重要。先放声自主朗读两遍,边读边揣摩重读及停顿。 谁愿意来为大家展示你的朗读? (找学生点评,从重读、停顿方面)再读 听配乐朗读,揣摩技巧,配乐齐读 齐读边读边想象诗歌所展现的画面。 1、苏轼曾称赞王维诗歌“诗中有画”。你能否用优美的语句重现王维诗文中展现的画面?(抓住了典型景物,竹林和明月。那谁能在他的基础上作补充。充分展开你的联想,画面当中的景物,又是怎样的呢?) 景物:清幽活动:绝俗高雅 在这样的场景之中,你能够读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景致与内心的宁静】宁静淡泊悠然自得 四、寻根源 竹林之外,王维依旧以平静的心态观照自然之景。像《竹里馆》

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竹里馆》教案_

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 诵读-《竹里馆》教案_ 1.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能够大致理解诗中描述的情景。 2.学习知人论世的阅读方法,理解诗人所表达的思想。 3.学习诗人淡泊的生活态度和高雅的生活情趣。 教学重点学习知人论世阅读方法,总结王维田园诗的特点教学难点归纳学习诗歌的一般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苏轼语: “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 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你知道摩诘是指谁吗?(学生回答)。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竹里馆》,一起走进王维的世界,感受他的高雅志趣。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一)走进作者(PPT展示)王维(701年-761年),汉族,唐朝河东蒲州(今山西省运城市)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世称“王右丞”,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受禅宗影响很大,精通佛学,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与孟浩然合称“王孟”。因笃信佛教,有“诗佛”之称。 诗人别称(利用PPT的遮盖功能,引导学生思考后展现)1.王维——诗佛2.李白——诗仙3.杜甫——诗圣其诗称“ 史诗” 4.李贺——诗鬼(二)多种形式朗读1、听朗读音频后,两个学生个别试读,其他学生点评2、教师范读3、观听名家朗读视频(利用PPT的插入功能,插入视频)4、学生集体朗读:读准字音、注意节奏、读出感情(三)感悟诗意1、一读诗歌,结合注释,疏通诗意。 (1)学生个别翻译。 (2)观听解释视频(教师利用PPT展示纠正,并插入诗意解释

视频强化理解)(3)学生个别解释诗歌。 (4)展示诗意(PPT)三、赏析诗歌二析(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利用PPT点拨纠正)(1)诗的前两句写出了竹林怎样的环境和诗人怎样的生活?你是从哪些词语上看出来的?(2)后两句写林静人寂、明月相伴,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3)诗中反衬、拟人手法(PPT展示,学生个别回答)。 (4)这是一首写隐者生活的诗,诗人运用了哪些写作技巧,起到了什么样表现效果?(1)请用如:诗中手法的使用,让我们感受到了。 三品: 再次听读,结合,体会诗人的思想情感?创作背景:开元九年(721年),王维进士及第,官大乐丞,随即因为署中伶人舞黄狮子犯禁,受了牵连而谪为济州司仓参军。开元十四年(726年),辞去官职。这首诗是作于王维晚年隐居蓝田辋川时期。王维早年信奉佛教,思想超脱,加之仕途坎坷,四十岁以后就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诗人是在意兴清幽、心灵澄净的状态下与竹林、明月本身所具有的清幽澄净的属性悠然相会,而命笔成篇的。 教师讲析: 这种阅读文章的方法叫做“知人论世”。知人论世,是中国古代文论一个重要的观念,是评论文学作品的一种原则。 知人论世的原则,提出研究作品必须联系作者的生平思想及其所处的环境和时代背景加以考察。 1、诗中贯穿全篇是哪个字?诗中写景写人的词语有哪些?全诗传达出诗人怎样的心境和气质? 2、“独”是古代文人追求的一种精神境界,或表达对独立人格的追求,或表达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人格。你还能举例吗?(学生抢答) 3、教师小结写法这首诗通过写诗人独自一人在幽深茂密的竹林之中,月下独坐、弹琴长啸的悠闲生活,体现诗人高雅闲淡、超拔脱俗的气质。(视听兼有、动静结合,情景交融、诗中有画)四记: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学 课外古诗词诵读 竹里馆 教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课外古诗词诵读竹里馆 教案 【教学目标】 1、完成对本诗的创造性解读。 2、布置下一课《丑小鸭》的阅读要点。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问题导入:你们是怎样独处的呢? 学生自由交流一下自己的经历,由此话题引入对此诗的解读:同学们,诗人王维是怎样独处的。 1、读。我们先来读一读这首诗。古典诗歌的学习第一步是读,按照古诗节奏教师范读一次,学生齐读。 2、品。你感觉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怎样?为什么? 学生自己揣摩,回答自己的感觉。有清冷、寂寞、空灵、淡泊、宁静、优美、平白、忧郁、伤感等等。言之有理即可。 3、析。教师展开联想,拓展诗中的内容(程度高的班可以先让学生进行口头拓展,教师补充):这是夜深人静之时,竹里馆里寂静幽深,明月皎洁,王维一个人一时睡不着觉,于是起来弹琴,抒发自己的情感。你们品一品,王维究竟是抒发宁静致远的淡泊心境呢,还是抒发个人抑

郁不得志的情怀? 学生讨论,这个话题其实也是对课文注释提出的质疑,让学生懂得“尽信书则不如无书”的道理,让思辨的习惯常常在学习中养成。 4、悟。学生在讨论自己的看法时,常常会悟到一点什么,让他们多讲出来已形成思想交流的氛围。 5、诵。学生有了自己的阐释后一起诵读,或者用自己的体会和感情把这首诗昂扬顿挫地朗读给大家听,以加深认识的目的。 二、布置明天要学习的新课文《丑小鸭》,思考三个问题: 1、找出课文中若干形象,结合具体语句谈谈自己的看法。(如仁爱的农夫,可鄙的、可笑的、、、、、猫绅士、鸡太太等等) 2、你知道丑小鸭变成天鹅的原因是什么? 3、丑小鸭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呢? 三、下课。

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竹里馆》公开课教案_3

《竹里馆》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多种形式地读引导学生理解古诗的内容。 2、补充资料让学生对诗歌的意蕴和诗人情怀有一个丰厚的认识。 3、激发学生热爱中国的古典文化,从而积累运用古诗。 二、教学重点: 补充资料让学生对诗歌的意蕴和诗人情怀有一个丰厚的认识。 三、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热爱中国的古典文化,从而积累运用古诗。 四、教法学法:多种形式地朗读、合作探究、拓展延伸。 五、教具:电子白板。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苏轼曾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摩诘是谁?(王维)这节课让我们走进王维的诗《竹里馆》,诗中有一幅动人的自然风光画,正等待着你去欣赏。(板书课题、诗人) 2、解释题目: 学生齐读题目,第一遍要求正音;第二遍划分节奏;说出题目的意思“建在竹林里的屋舍” 师:竹里,是美丽的竹林,环境优美,读起来应该很陶醉;馆,是中心词,应该重读。让我们有感情地再读题目。 (二)、介绍诗人 王维是何许人也,能够做到“诗中有画,画有诗”。就让我们穿越千年的风尘去认识王维。 出示材料:(指两名学生各读一段) 王维(701-761),字摩诘,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官至尚书右丞,原籍祁(今山西祁县),崇信佛教。其诗、画成就都很高,苏东坡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 (指名读) (三)、初读古诗 下面就让我们大声地、自由地、尽情去朗读古诗。 1、正音。 2、范读,划分节奏。 师:这是一首五言绝句,二三节拍。 学生按节奏练习读。 3读出意思。 学生结合注释在小组探究诗的意思。 学生汇报诗的意思:月夜,独坐幽静的竹林子里。或弹弹琴,或吹吹口哨。竹林里僻静幽深,无人知晓。却有明月陪伴,殷勤来相照。 诗中的画面浮现来了,这画里有什么?(幽篁、深林、明月、琴、王维)(学生边汇报师板书,画出来)王维身影在哪里?你是怎样找到他的?(预设:几个动

人教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三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竹里馆》公开课教案_0

《竹里馆》 一、教学设想 新课程标准又重新确定了朗读在阅读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诗歌一般片言只语,要想充分感受其中深厚的情感与丰富的旨意,需要反复的诵读。当然这样的诵读不仅仅是一遍遍对诗歌内容的重复上,最重要是从情感、节奏等多层面拿捏作者创作时的体验,这样,文字与读者就有了一种心理上的亲近。接下来,顺势利导,引领学生进行对诗歌所呈现的画面的想象中,有了具象的思维,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变得清晰起来。所以,这节诗歌赏析课,我准备以读促赏。“读”是酝酿一种氛围,“赏”是获得感性的解读,那么,之后的感悟与品味也就显得顺理成章了。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对于诗歌意象的理解还有一定的难度,古代诗歌的教学,要在诵读的基础上,采用多种方式来使学生产生美的意识,培养学生想象和联想能力,能自主阅读、欣赏课外古诗词。 三、教学目标 1、走近王维,感知田园诗歌。 2、反复朗读诗歌,感受内容、欣赏美景、体会情感。 3、诵读诗句,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情趣。掌握古代诗歌的学习方法。 四、教学重点 1、了解作者,朗读、感受诗歌。 2、诵读,学会审美。 3、掌握学习古代诗歌的方法。 五、教学难点 1、审美情趣的提高。 2、学习方法的掌握与运用。 六、教学方法 朗读赏析、合作探究 七、教学准备 ppt课件 八、教学过程 (一)导入 提问:你们是怎样独处的呢?(学生交流、回答)由此引入对此诗的解读:同学们,诗人王维是怎样独处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王维的《竹里馆》。 (二)作者 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唐朝著名诗人、画家,世称“王右丞”,祖籍山西祁县,崇信佛教。存诗400余首,代表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

七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第三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七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 (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设计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美。 2.体会诗歌的意境和诗人表达的情感,背诵诗歌。 3.品读诗歌,培育对传统文化的审美情趣。 1.体会诗歌的意境和诗人表达的情感,背诵诗歌。 2.品读诗歌,培育对传统文化的审美情趣。 2课时 ◆任务一:学习《竹里馆》 导入:“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这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对王维诗歌的评价,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王维的《竹里馆》,领略其诗歌亦诗亦画的意境。 1.朗读古诗,整体感知 要求:采用多种方式(自由读、齐读、范读、指名读)朗读诗文,注意读音和节奏,读出诗歌情感。 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huáng)/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朗读指导:这首诗采用的是“二二一”和“二一二”拍。整首诗感情基调有清冷、寂寞、空灵、淡泊、宁静、优美、平白、忧郁、伤感等,因此诵读时应有一种寂寞、伤感的意味。 2.描绘画面,理解诗意 要求: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尝试理解这首诗的大意。 【注释】 幽篁:幽深的竹林。 深林:这里指“幽篁”。 相照:与“独坐”相应,意思是说,独坐幽篁,无人相伴,唯有明月似解人意,来相映照。 诗意:(我)独自闲坐在幽静的竹林里,一边弹琴一边高歌长啸。

竹林里僻静幽深,无人相伴,只有一轮明月静静地与我相伴。 3.赏析诗句,领悟诗情 出示问题:同学们,通过反复朗读,我们的脑海中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1)请同学们找诗中出现了哪些意象?请加入自己的联想和想象,这些意象组合在一起,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请用优美的语言加以描绘,用2分钟的时间组织语言写下来。 预设: 幽篁——我看到了一棵棵修长的竹子或直立、或歪斜,彼此之间枝叶相交,在夜风中轻轻颤抖,窸窸窣窣。 独坐、弹琴复长啸——我看到了诗人独自一人坐在竹林里,手中拨弄琴弦,兴尽之时,仰天长啸。 明月——我看到了漆黑的天空中挂着一轮皎洁的明月,月光如水,温柔的洒在竹林中,透过竹林的缝隙一束束月光洒在地上,洒在诗人的身上。 (2)夜深人静,竹林萧萧,明月洒着大地,诗人在竹声中陶醉好一副迷人的景象!如若让你为这幅画面配上背景音乐,让他活起来,你会将那些声音糅合于其中呢? 预设: 琴声,诗人的歌唱声。因为诗人告诉我们,他坐在竹林中弹琴且长啸; 虫鸣声。如此美丽的景色,定不止诗人为之着迷,说不定小生物们也在美景中欢唱呢! 风吹动竹子的萧萧声。 流水潺潺声。就背景资料我们可知,作者的辋川别业以湖为中心,水要有源头,可能在深林之中还有潺潺的流水声。 师点拨:琴声、水声、虫鸣声、流水声夹在在一起,场面是不是很热闹?(不是。每处细微的声音之所以可以听得清清楚楚,正是因为环境安静、清幽。这种写法叫做以动衬静) (3)景是清幽之景,有景有声还有人,诗人在此独坐、弹琴、长啸,表现出诗人怎样的气质?请同学们用一个词语或短语来说一说。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