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富美术课程资源

丰富美术课程资源

丰富美术课程资源

发表时间:2009-07-01T14:21:16.403Z 来源:《现代教育科研论坛》2009年第6期供稿作者:张宁(满城县神星镇神星中学河北满城072150

[导读] 说起美术教学,谁都会想到其“陶冶审美情操,提高生活品位等它的价值,”

说起美术教学,谁都会想到其“陶冶审美情操,提高生活品位等它的价值,”诚然,艺术教育是人类重要的文化教育活动,美术教育是学校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其教育,可顺应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规律,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审美情趣、认知能力、意志品质等。美术是一种视觉艺术,但不是美育的全部内容,在发展学生的视知觉,获得以视觉为主的审美体验,陶冶审美情操,提高生活品位等方面,具有其他学科难以替代的作用。学生的“审美情操”很大程度上受其“审美观”的制约,而“审美观”又是其人生观,世界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由此可见,我们对美术教学的认识,要自觉地提高其制高点,放置于人类文化之中进行教学,即以道释其技,由技而进乎其道才能站的更高看的更远,授业而无失。对学生的教育影响是各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各因素间不是孤立的,在强调某一因素时,要想到其它因素的连带关系,甚至要做到既能投石“也能顾及其后之千层浪”的程度,我们也清楚,教师是受过专业训练的,都有较强的专业技能和水平,对“投一石”是较容易的,而面对几十个学生,但是面对几十个不一样的“多维空间一样”,教师虽有一个较大的空间,也并不一定能包容几十个甚至上百个“多维空间”。所以,学生的学习最终还是要靠自身的能力,尤其是自学能力最为重要。即是如此,在教学中加强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是重要而且是必须要做的。

1.注重兴趣培养,激活内在源动力

在任何学习中缺乏兴趣的学习是被动的,收效肯定不会很高。就美术课程来说,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重视不够,因而学生基础知识薄弱,基本技能较差,而教材内容的准度又逐步提高,学生美术能力提高偏慢,跟不上要求,距离逐渐拉大,兴趣明显减退。并且能刺激学生感观的实物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大大影响了教学质量。因此,在教学中,要善于创造好的氛围,吸引学生参与;同时要针对不同情况,利用各种有利因素,鼓励、表扬学生,使其在点点滴滴的“喜悦”中逐步形成浓厚的兴趣。2.突出主体地位,保护学生原创能力

美术实践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在激发人的创新精神,开发潜能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在美术教学中无论教师设计时提供了怎样的教学环境和上佳的创作素材,最终仍需要学生的“接受”与“灵感”来继续,一切的学习活动和创造是靠学生自己完成。由此可见,教学中必须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倡导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艺术的本质,特性和文化内涵,尤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精神。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点滴“创新”一定要“保护”,并使其得以发展,这对创新意识和独立精神的培养是很重要的。4.给予足够的空间,发展学生的表现力

美术学习中给予学生足够的空间是很有必要的,有了足够的时间空间,学生才能逐步地去接受更多的知识,联系更多的信息,才能以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和想象;有了足够的活动空间,他们接触的形象就更多,能联想的东西也就更多;有了足够的思维空间,学生才能展开想象的双翅神思畅想。例如:教师对学生逐次要求画下面的静物时,学生的思维就会逐步受到限制。1、放在盘子里的水果,4、放在盘子里的一个红色水果和一个绿色水果。可见,我们要求的越来越具体,学生想象的空间就越小。

同时,在教学中要注意各学科的整合,因为社会本是一个整体,把知识分科,是为了研究的深入,他们最终还是会融合在一起的。就是说对学生要在“大美术”观的指导下进行美育,是对学生的全面教育和发展所需要的,这也是我们应该做的。

初中物理课程标准(最新)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 目录 第一部分前言 一、课程性质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三、课程设计思路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第三部分课程内容 一、科学探究 二、科学内容 第四部分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二、评价建议 三、教材编写建议 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附录 一、学生必做实验说明 二、行为动词说明 三、科学探究实 例

第一部分前言 物理学是人类科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自然科学。它一直引领着人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深化着人类对大自然的认识,是技术进步的重要基础。尤其是20世纪初建立的相对论和量子论,引发了物理学的革命,对化学、生物学、地学、天文学等自然科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推动了材料、能源、环境、信息等科学技术的进步,改变了人类的生产、生活的方式,对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物理学的迅速发展及其相关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基础教育物理课程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义务教育物理课程应体现物理学的本质,反映物理学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应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应对未来社会挑战的需求;应发挥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方面的重要作用。为此,本标准确定了学生经过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学习后应达到的要求。 一、课程性质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应综合反映人类在探索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等过程中的成果。物理学不仅含有探索大自然的知识成果,而且含有探索者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等。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作为科学教育的组成部分,是以提高全体学生科学素养为目标的自然科学基础课程。此阶段的物理课程不仅应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而且应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以及科学态度、科学精神方面的培养。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是一门注重实验的自然科学基础课程。此阶段的物理课程应注意让学生经历实验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知识和科学探究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应注重与生产、生活实际及时代发展的联系。此阶段的物理课程应关注学生的认知特点,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技术应用带来的社会进步和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正确的世界观。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一)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以学生终身发展为本,以提高全体学生科学素养为目标,为每个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提供平等机会,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学习科学的潜能得到发展。

丰富美术课程资源

丰富美术课程资源 说起美术教学,谁都会想到其“陶冶审美情操,提高生活品位等它的价值,”诚然,艺术教育 是人类重要的文化教育活动,美术教育是学校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其教育,可顺 应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规律,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审美情趣、认知能力、意志品质等。 美术是一种视觉艺术,但不是美育的全部内容,在发展学生的视知觉,获得以视觉为主的审 美体验,陶冶审美情操,提高生活品位等方面,具有其他学科难以替代的作用。学生的“审美情操”很大程度上受其“审美观”的制约,而“审美观”又是其人生观,世界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由此可见,我们对美术教学的认识,要自觉地提高其制高点,放置于人类文化之中进行教学,即以道释其技,由技而进乎其道才能站的更高看的更远,授业而无失。对学生的教育影响是 各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各因素间不是孤立的,在强调某一因素时,要想到其它因素的连 带关系,甚至要做到既能投石“也能顾及其后之千层浪”的程度,我们也清楚,教师是受过专 业训练的,都有较强的专业技能和水平,对“投一石”是较容易的,而面对几十个学生,但是 面对几十个不一样的“多维空间一样”,教师虽有一个较大的空间,也并不一定能包容几十个 甚至上百个“多维空间”。所以,学生的学习最终还是要靠自身的能力,尤其是自学能力最为 重要。即是如此,在教学中加强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是重要而且是必须要做的。 1.注重兴趣培养,激活内在源动力 在任何学习中缺乏兴趣的学习是被动的,收效肯定不会很高。就美术课程来说,由于长期受 应试教育的影响,重视不够,因而学生基础知识薄弱,基本技能较差,而教材内容的准度又 逐步提高,学生美术能力提高偏慢,跟不上要求,距离逐渐拉大,兴趣明显减退。并且能刺 激学生感观的实物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大大影响了教学质量。因此,在教学中,要善于创造好的氛围,吸引学生参与;同时要针对不同情况,利用各种有利因素,鼓励、表 扬学生,使其在点点滴滴的“喜悦”中逐步形成浓厚的兴趣。 2.突出主体地位,保护学生原创能力 美术实践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在激发人的创新精神,开发潜能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在 美术教学中无论教师设计时提供了怎样的教学环境和上佳的创作素材,最终仍需要学生的“接受”与“灵感”来继续,一切的学习活动和创造是靠学生自己完成。由此可见,教学中必须要突 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倡导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艺术的本质,特性和文化内涵,尤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精神。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点滴“创新”一定要“保护”,并使其得以发展,这对创新意识和独立精神的培养是很重要的。 4.给予足够的空间,发展学生的表现力 美术学习中给予学生足够的空间是很有必要的,有了足够的时间空间,学生才能逐步地去接 受更多的知识,联系更多的信息,才能以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和想象;有了足够的活动空间, 他们接触的形象就更多,能联想的东西也就更多;有了足够的思维空间,学生才能展开想象 的双翅神思畅想。例如:教师对学生逐次要求画下面的静物时,学生的思维就会逐步受到限制。1、放在盘子里的水果,4、放在盘子里的一个红色水果和一个绿色水果。可见,我们要 求的越来越具体,学生想象的空间就越小。 同时,在教学中要注意各学科的整合,因为社会本是一个整体,把知识分科,是为了研究的 深入,他们最终还是会融合在一起的。就是说对学生要在“大美术”观的指导下进行美育,是 对学生的全面教育和发展所需要的,这也是我们应该做的。

初中物理新课标.

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 目录 第一部分前言 一、课程性质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三、课程设计思路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二、分目标 第三部分内容标准 一、科学探究 二、科学内容 1.物质 2.运动和相互作用 3. 能量 第四部分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二、评价建议 三、教材编写建议 四、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建议 附录 一、学生必做实验说明 二、行为动词说明 三、科学探究实例 第一部分前言 20世纪以来,物理科学不断在对宇观、宏观、微观世界探索中取得成就,这极大地推动了科学技术发展和社会进步,改变了人们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引领了信息化时代的来临。当今,知识经济全球化,信息高度共享,这对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教育观念更新、知识领域拓展、公民综合能力培养的需求增强等等,中学物理教育责无旁贷地肩负了提升公民科学素养、增强公民适应社会发展的应对能力、培养公民创新能力及创新精神的使命。 为此,《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在继承我国中学物理课程优良传统的基础上,更加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作为普通公民应对未来社会挑战的需求,关注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关注物理科学的技术应用及带来的社会问题,关注时代发展对中学物理提出的需求等。《标准》确定了中学生经过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学习后应达到的要求。 一、课程性质

从古代的自然哲学,到17-18世纪的经典物理学,直至近代的相对论和量子论等,都反映了人类对大自然的不断探索,体现了探索者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等。物理学作为一门主导学科,一直引领着科学技术及其应用的发展,从多方面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模式发展,影响着公民科学素养的提升。 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作为科学教育的组成部分,是以提高全体学生科学素养为目标的自然科学基础课程。此阶段的物理课程不仅应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还应注重纳入物理科学的成就及其对人类文明的影响,注重对学生终身学习愿望、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等方面的培养等。 二、课程基本理念 1. 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以学生终身发展为本,以提高全体学生科学素养为目标,为每个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提供平等机会,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学习科学的潜能得到发展。 2. 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认知特点,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通过学习和探索掌握物理学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并能将其运用于生活、生产实际,为以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打下基础。 3. 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 注意不同学科间知识的联系、交叉与渗透,以及研究方法的借鉴与移植,让学生了解自然界事物的相互联系,关心科学技术的新进展,关注科技发展给社会进步带来的影响,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4. 注重科学探究,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 在教学中,应注重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其探索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等。同时,应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鼓励将信息技术融于物理教学。 5. 注重评价改革导向,促进学生不断发展 在新的评价观念指导下,构建多元化、发展性的评价体系,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发展性评价与甄别性评价结合,以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教师的不断进步和物理课程的逐渐完善。 三、课程设计思路 1.《标准》遵循我国教育方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指导思想和《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方案》的要求,依据中学生的发展特点,将全面提升中学生科学素养作为物理课程目标设计的基本定位,在此基础上规定了面向全体学生的基本学习要求。 2.《标准》继承了我国中学物理课程的优良传统,依据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目标定位,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分别从课程目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方面形成了义务教育物理课程的基本理念,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小学美术课程资源包括哪些

小学美术课程资源包括哪些 太多了,自己看吧呵呵, 1.满足学生学习美术的基本条件。有关部门应为每一位学生配齐必备的美术学习工具和材料,包括绘画工具、材料和泥工工具、材料。1至9年级学生必备画笔、颜料和美术专用纸张。 2. 完善美术教学的基本材料和设置。各校应配齐必备的美术教学设备与器材(至少应配齐水彩画、水粉画、中国画、版画等绘画工具、材料;泥工工具、材料等),配置美术专用教室,并提供储藏教具、工具、材料的场所以及展示学生美术作品的场所。有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学校应配备可供美术课使用的计算机软件。 3.丰富美术教学的图书和影像资源。学校的图书馆应配备美术书籍和其他美术资源,包括教师参考书、学生参考书、美术书籍和杂志、美术教育书籍和杂志、幻灯片和光盘等,供教师备课和上课、学生收集、查阅资料以及自学或合作学习时使用。 4.拓展校外美术教学的资源。应广泛利用美术馆、图书馆、博物馆、艺术家工作室、艺术作坊和社区等校外的课程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的美术教育活动。民族、民间美术以及人类文化的遗物、遗迹也是重要的校外课程资源,应充分利用当地的民族、民间美术资源以及文物资源,开展各种形式的美术教育活动。 5.鼓励开发和利用网络美术教学资源。有条件的学校应积极开发信

息化课程资源,充分利用网络,获得最新的美术教育资源,开发新的教学内容,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并开展学生之间、学校之间、省市之间和国际的学生美术作品、教师美术教学成果等方面的交流。农村、边远地区及少数民族地区,应充分利用远程教育网络,引进优质美术教学的资源,提高美术教学的效益。 6.充分利用自然和社会美术教学资源。尽可能运用自然环境资源(包括自然景观、自然材料等)以及校园和社会生活中的资源(如文体活动、节庆、纪念日、建设成就、重大历史事件以及城市和农村的环境等)进行美术教学。农村、边远地区及少数民族地区的学校尤其应该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当地的各种资源,开展有特色的美术教学。 7. 积极开发地方美术课程资源。地方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有利于实现美术教育的公平,丰富美术教学的内容,提高美术教学的效益,突出地方美术教育的特色,因此应予以高度重视。地方美术课程资源非常丰富,各地美术教研机构、研究人员和教师应努力做好课程资源开发工作,有组织地在当地进行调查、了解,分类整理,充分加以利用。

课程资源定义

课程资源开发 编辑本段什么是课程资源 什么是课程资源?课程资源也称教学资源,就是课程与教学信息的来源,或者指一切对课程和教学有用的物质和人力。课程资源的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课程资源指有利于实现课程和教学目标的各种冈素;狭义的课程资源仅指形成课程与教学的直接因素来源。本事所要探讨的是广义的课程资源,即课程实施所需要的资源。目前已经出现多种对课程资源进行划分的方式。 一种是将课程资源直截了当地分为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有形资源包括教材、教具、仪器设备等有形的物质资源;无形资源的范围更广,可以包括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家长的支持态度和能力等。 一种是将课程资源划分为素材性资源和条什性资源两大类。素材性课程资源包括知识、技能、经验、活动方式与力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培养日标等方面的因素;条件性资源包括直接决定课程实施范围和水平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如时间、场地、媒介、设备、设施和环境等因素。 一种是将课程资源划分为校内资源、校外资源利网络化资源。校内资源,主要包括本校教师、学生、学校图书馆、实验室、专用教室、动植物标本、矿物标本、教学挂图、模型、录像片、投影片、幻灯片、电影片、录音带、VCD、电脑软件、教科书、参考书、练习册,以及其他各类教学设施和实践基地等;校外资源,主要指公共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家长、校外学科专家、上级教研部门、大学设施、研究机构、有关政府部门、其他学校的设施、学术团体、野外、工厂、农村、商场、企业、公司、科技活动中心、少年宫、社区组织、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广泛的社会资源及丰富的自然资源;网络化资源主要指多媒体化、网络化、交互化的以网络技术为载体开发的校内外资源。 上述三种类型的划分有其理论的依据,但大多是学校在新课程的实践中摸索总结出来的。只要是便于学校对课程资源的利用和开发,采用何种方式划分都有其合理性。总体上说,三种课程资源的划分都比以前更能够反映课程改革的实际,课程资源的范畴更大,也更科学。但目前一些研究者和学校有将课程资源无限扩大的倾向,这值得我们认真加以研究。课程资源如果被过于宽泛地界定,那么反而可能造成学校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困难。学校建立起自身对课程资源比较合理和科学的观念,有助于课程资源得到合理的拓展和整合,从而对课程实施产生实效。 如何开发课程资源 论著选摘

整合资源,构建特色校本课程

整合多方资源,构建个性化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建设汇报材料 新课改理念下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系,为学校实现动态化、立体化、层次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尤其校本课程建设“以校为本”的理念,为建设个性化学校特色和多样化的校本课程建设创造了条件。 一、校本课程建设的历程 校本课程的建设和发展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它指向的是一个持续的、动态的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必须建立在尊重学校的历史和实际情况的基础上,也必然会受到学校所处的地域特征和不同发展阶段需求的影响。这些年来,我们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开展工作。 1、整合教育教研成果,形成校本课程之“精” 把学校教育科研成果转化为校本课程是我们开发校本课程的基点。几年来,我们一直引导学校在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中,把课题研究成果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基础,坚持以研究课题为抓手,开发校本课程。现已编制成系列化的校本教材,比如《衡南一中德育》、《生命与健康教育》、《平安校园》,正在学校校本教育教学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目前,我校尚有7个省级课题在研,这将为我校校本教材的开发注入新的活力。 2、整合综合实践,扩展校本课程之“容” “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制,给予了学校更多的自主权,使得学校从课程的使用者转而成为课程的生产者、开发者。 为了更好地促进校本课程与综合实践的整合开发,最大限度地充实校本课程的内涵,拓展校本课程的外延,展示学校的个性和特色。我们主要抓好两方面工作。(1)加强校本课程“指导群”建设。这里指组建能引领指导校本课程发展的专家团队,他们是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宝藏和最强有力的支撑。他们包括对地方历史文化了如指掌、阅历丰厚的民俗专家(比如民间收藏爱好者、地方史专家等),有学业精深、学有特长的教师群体(比如书法、集邮、插花等),还有来自各行各业、人数更为庞大的家长,他们可能是某一兴趣的爱好者,可能某行业的管理人员,也可能是技术熟练的工人或阅历丰富的长者(比如拉丁舞教练、京剧票友、医生、市场营销人员、丝绸检验、印染人员等)。流水般更替的学生带来活水般源源不断的家长资源。目前,我们还在收集校友资料筹建校友资源库。我们希望通过校本课程“指导群”的建设,既可以解决专职教师不足的困难,也为校本课程与时俱进的发展储备更多的指导人才,更希望把社会的“三百六十行”中丰富多彩、精彩纷呈的精华,逐一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在进入社会之前,对家乡的历史、社会的现状、身边的生活有更真切的感受。(2)充实综合实践校本课程内涵。校本课程体现的形式是丰富多彩的,可以是自编教材,也可以是非教材形态的,甚至一张节目单、一份计划书、一条建议都能成为校本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生活中许多活动式校本课程的整合开发,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理念。我们通过主题策划、组织实践等方式,努力实现校本课程与活动既从属又独立的目标。校园生活包括学校主题活动、学生社团活动、实践基地活动

充分挖掘课程资源

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综合探究课:《做好就业与自主创业的准备》案例分析新一轮思想政治课课程改革赋予了思想政治课课程资源前所未有的丰富内涵,同时也确立了其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开发和利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思想政治课课程资源是思想政治课课程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思想政治课教学活动中学生能自主探究、创造性学习的重要条件,更是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有力保证。目前,不少学校和教师正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方面进行积极的探索和实践。本文就综合探究课:《做好就业与自主创业的准备》,谈谈如何开发和利用政治课课程资源,并借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 一、案例呈现: 教学设计说明:高中生是未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设计这个综合探究的目的就是为了帮助学生初步认清就业前景,掌握就业常识,了解就业及自主创业必备的基本素质,试选创业之路,为成就个人的事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整个探究活动的设计,充分发挥了学生主体作用,形成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过程:(1)课前做了充分的准备,划分为五个小组:调查小组、信息小组、招聘小组、访谈小组、创业小组,分别完成了调查统计、信息搜索、招聘模拟、访谈录音、案例分析等。(2)课堂上按照共同的职业志向分成了8大小组围坐在教室两侧,进行了调查小组、信息小组、招聘小组、访谈小组的信息交流;并通过设置“畅谈理想”、“直击招聘现场”、“自主创业案例分析”等环节,展开小组间讨论,全员参与,并由小组发言,阐述观点。(3)经过课前的准备、课堂的交流与讨论,给与了学生共同探究、合作学习的机会,并在合作中提高了综合探究能力。 课堂教学过程: 1、第一环节:畅谈理想,规划未来——结合学生的问卷调查,八小组的同学因职业理想趋同展开讨论,小组长分别总结各个组员的看法,并作交流。

(完整版)高中美术新课程标准(完整版)

高中美术新课程标准(完整版) 第一部分前言 美术课程是普通高中课程的组成部分之一。它对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 1997年《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艺术欣赏课教学大纲(初审稿)》的颁布,使美术课程正式进入普通高中课程体系,从而形成了我国基础教育美术课程相对完整的格局。但是也应该看到,我国的普通高中美术课程仍有一些方面尚需改革和完善,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制订新的《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应力求体现我国普通高中教育的培养目标,鼓励学生在感受、体验、参与、探究、思考和合作等学习活动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基本的美术知识与技能,体验美术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形成有益于个人和社会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课程改革,要构建符合基础教育要求的具有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的美术课程体系,为不同兴趣和专长的学生提供进一步发展的平台。 一、课程性质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是艺术学习领域中的必修课程之一。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既与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课程相衔接,又具有自己的特点,是高一层次的美术课程。普通高中美术课程具有人文学科的特征,能够帮助学生实现下列价值:(一)陶冶审美情操,提高生活品质 美术是一种视觉艺术,在发展学生的视知觉,获得以视觉为主的审美体验,陶冶审美情操,提高生活品质等方面,具有其他学科难以替代的作用。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能够提高学生对自然物、人造物形态美的认识,提高对美术作品的内容、材料、形式、风格的多样性的认识,使学生体验美术与生活的关系,陶冶审美情操,提高生活品质。 (二)传承文化艺术,弘扬人文精神 我国的美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成就,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美术共同构成世界美术的多元化。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课程具有传承文化艺术的功能。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能使学生较为全面地了解美术与自我、美术与自然、美术与社会等方面的关系,引导学生热爱祖国,理解文化艺术,弘扬人文精神。 (三)激发创新精神,增强实践能力 美术实践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在激发人的创新精神,发展动手能力和开发潜能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

生成性学生课程资源及其开发策略

生成性学生课程资源及其开发策略 一、生成性学生课程资源及其特点 任何课程都是以一定的课程资源为基础和前提,没有课程资源也就没有课程,课程资源作用于课程,并且能够成为课程的组成部分。课程资源总是以一定的载体为依托而呈现出来,如果按照课程资源与人的关系来看,可以把课程资源的载体划分为生命载体和非生命载体两种形式。学生课程资源就是一种生命载体形式的课程资源。作为学习活动主体的学生是一个内涵着知、情、意、行的个体,在学习过程中总要呈现出一定的状态与表现。生成性学生课程资源是指在教学过程中由学生而生成的课程资源。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状态,包括他们的学习兴趣、积极性、注意力、学习方法与思维方式、合作能力与质量、发表的意见、建议、观点、提出的问题与争论乃至错误的回答等等,无论是以言语,还是以行为、情绪方式的表达,都是教学过程中的生成性资源。生成性学生课程资源按其内容呈现的状态可分:认知类资源、情绪类资源、行为类资源。 生成性学生课程资源是在教学过程中生成的,与其他课程资源相比有自己的特点: 1、丰富性。生成性学生课程资源的丰富性不仅表现在学生在学习中 所呈现出来的知识、技能、情感、意愿、态度、价值观、行动等诸多方面,由于个体在性别、多元智能、知识、经历等方面的差异,即使学生在同一教学情境、面对同一问题也表现各异,更何况教学情境也是多变的,这些都决定了生成性学生课程资源的丰富性。

2、潜在性。生成性学生课程资源并不是现实的课程要素和条件,它隐藏于学生个体或群体之中,只有通过教学活动,学生置身于教育情境中,才会呈现出来,成为现实的课程资源被利用,发挥其教育价值。生成性学生课程资源无论其存在形态、呈现方式,还是功能和价值,都具有潜在性。 3、情境性。生成性学生课程资源产生依赖于具体的教学情境,生成的内容也与教学情境紧密相关。教学情境是生成性课程资源生成的平台,脱离具体的师生活动的教学情境的生成性学生课程资源是不存在的。教学情境是“情”与“境”的融合,是由活动主体的活动状态以及具体的环境组成。教学情境是学生课程资源生成的基础背景,影响着课程资源生成的质和量。 4、关联性。生成性学生课程资源中的认知、情绪、行为类型资源,它们之间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互相影响、协调发展。生成性学生课程资源的生成具有多端性,由认知开始,会激发情感,产生情绪和行为,同样由情感或行为开始的学习,也会伴随着其他方面的生成。不同类型资源相互关联,相形相生,并内在着一定的因果关系。 二、开发利用生成性学生课程资源的意义 (一)课程本真的回归 长期以来,课程被视为学科、目标、计划,课程以外在、静态、封闭为基本特征,学生是一个等待传递的知识储存体,教师只需忠实地执行由专家设计的课程。课程所关注的不是人的发展,而是预设目标的达成。学生——课程所宣称要造福的对象,却被考虑的最少。20世纪70年代以来,对课程的认识发生了根本改变,主要体现在:从强调学科内容到强调学习

学校特色校本资源资料专题资源资料

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特色化 新课程改革倡导课程的多元化,允许在国家课程的框架内,进一步充实、内化、优化课程结构,也允许在国家课程的框架外,开发校本课程。所以我校推进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命题就是根据学生基础与差异,创造性地、校本化地实施国家课程。 我校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坚持以实现国家课程的教育目的为前提,坚持依托校情和学生发展的个性要求,着眼本校教师群体对国家课程的修正与整合,实现校本课程的特色化,正如李艳芳校长所说“让每一朵花儿在科学与艺术的熏陶中安然绽放;让每一颗金子在智慧与道德的锤炼下闪闪发光”。 一、厘清国家课程改革内涵,为校本课程建设准确定位 课程改革包括国家地方课程的科学高效实施和校本课程的开发实践。面对新时代对教育“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就必须选准突破口,抓好学校实施的课程的整体优化,将课程方案进行校本化的实施,使课程方案与课程标准在学校实践中得到贯彻落实。 首先,由于“国家课程”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决定了通过“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途径、构建“学校课程教学体系”的重要性;其次,“统一的课程标准”与不同群体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又决定了“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重要性;最后,新一轮课程改革所颁布的“课程标准”本身所具有的“刚性与弹性的结合”,又给实现“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留下了可能性。重要性、必要性与可能性“三性”合一,使“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不但必要,而且可行。 我校的校本课程依据学校课程规划和校本课程开发方案构建了较为完善的课程体系。实行学分制管理,走班式运作,自主性选修课程与限定性选修课程组合。自主性选修课程由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要的拓展型、探究型课程与活动组成,主要包括人文素养类课程、艺术类课程、身心健康类课程、学习生活技能类课程、报告讲座类课程及社会实践类课程等等。通过这些校本课程的开发,学校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机会,对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创造了极大的机会,丰富了学生的学习体验,深受学生欢迎,学生们表示“校本课程的开设,为我们提供了选择课程的机会。上自己喜欢的课,学起来特别开心”。 二、把脉校本课程,为课程开发找准切入点 我们认为课程方案的校本化实施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根据教育局颁布的课程计划预留给学校自主开发的时间和空间,进行拓展型、探究型校本课程的开发;二是根据学校办学定位、学生实际对国家地方课程进行适应性的再开发。 根据学校的办学特色、学校的育人目标和学生实际,我们以道德课堂理念为指导,研制了《让课程适应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学校课程规划,对基础型课程校本化实施和拓展型、探究型校本课程开发进行了系统思考、整体规划,明确了学校的课程理念、课程结构、课程门类、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课程建设的核心要素。在“基于学生发展、符合学校实际、全员参与建设、关注教育价值”的课程方略下,我们构建了“目标整体、结构多元、尊重选择、发展个性”的课程体系。 我们认为,拓展国家课程,推进校本课程的建设要体现以下几个特点: 1.以学生自主学习为着力点 我校的校本课程建设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兼顾学生的需要、兴趣、价值观,尊重学生的

丰富课程资源,成就学生多彩学习人生

当今的教育不再是一个封闭的领域,它置于一定社会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之中。因此,着眼于教育与社会的相互关系,营造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教育氛围,挖掘利用各种学习资源,将其融入课程建设中,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一种趋势。引入社会资源,可以丰富课程建设,更好的实现实践育人、整体育人、全员育人、全面育人,让学生的学习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一、挖掘社会资源是课程建设的需求。 《北京市实施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的课程计划(修订)》中对课程建设有这样的要求课程目标要更加关注学生生命个体发展需求,关注学生的生命质量和价值,突出终身发展的核心素养; 课程结构要实现课程整体育人和实践育人的功能和价值; 课程内容要更关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涯规划能力的培养,突出学生是现实生活中“完整的人”; 课程实施要更加关注学生学习体验、动手实践及创新意识的培养,课程管理要更加注重本土化和特色化发展; 学习知识要包括学习可持续发展科学知识。包括社会、经济、环境与文化领域的专题知识。而社会资源中蕴含着大量丰富的可利用的学习资源。

将社会资源融入课程建设,不仅是探索一种体现现代环境育人的教育形式,更是推进教育改革、全面促进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要求。只有充分的认识到教育是关乎整个社会存亡的重要部分,才能够充分地推动教育与社会的普遍联系,发挥社会环境以及社会实践对教育培养人的作用,才能取得积极的教育效果。所以,挖掘社会各种教育资源不仅仅是简单的一种教育手段,它其实是我们深化推动课程建设的一个有效途径。 为了让学生在课程学习中更自然、直观、直接的接受社会生活思想。学校充分利用地域资源优势,挖掘各种社会资源,为学生学习创造条件。我校每年学生参与社会资源利用活动总人数不少于3000人次。同时,开发社会资源近20处。这些社会资源的有效开发,不仅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增强公民责任感。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还能拓宽教师教育教学资源研究的领域。提升教师的教育境界; 更可以优化学校教育资源的配置,解决学校教育资源短缺和资源闲置的问题,拓宽学校可利用教育资源的范围,加强学校教育在资源层面上与社会各界的联系。高起点、高速度、高效益提升学校整体内涵,有效推进学校教育优质化发展。可以说,挖掘社会资源,让我们更进一步了解了当今新课改理念,课程建设的真正内涵。...(剩余全文86%)

(完整版)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课程整合教学设计—压强

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课程整合教学设计——压强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理解压力的概念,知道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2.掌握压强的概念,知道压强的计算公式,会进行压强的简单计算 3.了解增大或减小压强的主要方法 4.使学生初步掌握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等多媒体工具.进行协作式自主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科学探究活动,渗透逻辑推理的方法.学习科学家丰富的想象力和不断进取的精神,团结协作的精神,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和对自然学科探究学习的兴趣。 二、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探究压力作用效果影响因素的实验。 难点:概括实验结论而引导出压强的概念。 三、教学对象分析及其学习需要分析 通过上一章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力学的一些基本知识。通过现代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大多数学生已经初步掌握多媒体电脑的基本操作,如word文档、powerpoint的制作、输入、编辑,以及网络的初步知识,会收发邮件,会上网搜寻相关的信息等。在此基础上,通过设计多媒体模拟实验,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协作学习,反馈交流,应该能够很好地突破本节课的难点.达到预期的目标。 四、教学媒体设计阐述 本节课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精心设计、选择足够的信息资源完成教学。内容包含发现并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实验探究、得出结论、意义建构、应用创新等多种学习情景.可方便地为具有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同时创设了多个多媒体动画模拟学习情景和相关的信息链接.如动画展示雪地行走,脚容易陷入积雪,有了宽宽的滑雪板,运动员不仅不会陷进雪里,而且还能在雪地上飞速滑行进行设疑。同时利用人机交互性激发学生探究规律的兴趣。保证学生的学习活动始终处于正确的轨道上。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了学生探究性实验,我给每小组准备如下的器材:海棉、压力小桌、砝码、木板、装有沙的容器,同时电脑模拟压力作用效果的影响因素,放映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等等,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 ●教学媒体 教师:大屏幕投影、网络教室、多媒体计算机 学生:网络教室、多媒体计算机、海棉、压力小桌、砝码、木板、装沙的容器等 ●教学方法 主要采用探究式教学法,让学生教师引导下,通过自主探究来发现规律。 ●主要教学过程设计 (一)引入新课。 实验:手指压住铅笔两端,感觉有什么不同?(图实验一) 问:为什么笔尖的一端手指感到痛?是压力大吗? (二)压力

浅谈美术课程资源的整合与利用

浅谈美术课程资源的整合与利用 2009级美术班赵敏 摘要:课程资源是指课程要素来源以及实施课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条件。课程资源的结构包括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学校内部的美术课程资源包括人力资源、物质资源、人力资源、活动资源、相关学科资源几大板块,在这些板块中,人力资源是最具能动性的成分,其中的美术教师作为美术教学活动的具体组织者和实施者,是美术教育及美术课程资源整合的核心主体。美术课程资源的整合是实施美术教学、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的手段。 关键词:课程资源,美术课程资源,整合利用 一、课程资源的意义 课程资源是指课程要素来源以及实施课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条件。课程资源的结构包括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校内课程资源,除了教科书以外,还有教师、学生,师生本身不同的经历、生活经验和不同的简历、学习方式、教学策略都是非常宝贵的非常直接的课程资源,校内各种专用教室和校内各种活动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校外课程资源,主要包括校外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网络资源、乡土资源、家庭资等。 课程资源一方面,可以超越狭隘的教育内容,让师生的生活和经验进入教学过程,让教学“活”起来;另一方面,可以改变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成为知识的共同建构者,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还可以开阔教师的教育视野,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从而更好地激发教师的创造性智慧。无论是国家课程的创造性实施,还是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建设,都应该充分发挥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优势,为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和多样化发展服务。 二、美术课程资源的意义 学校内部的美术课程资源包括人力资源、物质资源、人力资源、活动资源、相关学科资源几大板块,在这些板块中,人力资源是最具能动性的成分,其中的美术教师作为美术教学活动的具体组织者和实施者,是美术教育及美术课程资源

开发整合课程资源为学生全面发展服务

2010年1月第29卷第1期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Journal of Heil ongjiang College of Educati on Jan .2010Vol .29No .1 收稿日期:2009-11-20 作者简介:石秀竹(1956-),女,黑龙江哈尔滨人,教师。 开发整合课程资源为学生全面发展服务 石秀竹 (黑龙江省教育学院,哈尔滨150080) 摘 要:通过对怎样合理有效开发整合课程资源问题的理论研究,澄清课程资源的概念,强化课程资源意识,提高对于课程资源的认识水平,因地制宜地整合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使之能够更好地为学生学习成长服务。 关键词:课程资源;开发;整合 中图分类号:G40-0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7836(2010)01-0070-02 一、课程资源的概念及结构 11课程资源的概念 课程资源的概念分为广义和狭义。广义的课程资源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狭义的课程资源则仅指形成教学内容的直接来源。课程资源是指形成课程的因素来源与实施课程必要的直接条件,它是为课程设计、实施和评价整个课程教学过程中能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及自然资源的总和,包括教材、教师、学生、家长以及学校、家庭和社区中所有利于实现的课程目标,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有个性的全面发展的各种资源。 21课程资源的分类 课程资源分为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校内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应该占据主要地位,校内课程资源是学校课程资源建设的基础和重点,是学校课程实施质量的保证。校外丰富多彩的课程资源对于充分实现课程目标具有重要价值,是学校课程资源的重要补充,更多地起到一种辅助作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实现了课程资源及其他资源的广泛交流与共享。建立校内与校外课程资源的转化机制,强化各种公共资源之间的相互联系与共享是关键。课程资源具有多样性;教材是重要的课程资源。不同的地域,开发利用的课程资源不同,构成形式和表现形态各异;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价值观念、道德意识、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具有独特性,相应的课程资源也各有特色;学校性质、规模、位置、传统以及教师素质和办学条件、水平不同,学校和教师开发与利用的课程资源也有差异;学生个体的家庭背景、智力水平、生活经历不同,可以开发与利用的课程资源也会有所区别。它们包括自然资源、实物资源、活动资源、信息资源。 31课程资源的功能特点 课程资源可划分为素材性课程资源和条件性课程资源两大类。素材性课程资源的特点是作用于课程,并能够成为课程的素材或来源,它是学生学习和收获的对象。如:知识、技能、经验、活动方式和方法、感情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培养目标等方面的因素。条件性课程资源的特点是作用于课程而不是形成课程本身的直接来源,它不是学生学习和收获的对象,但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课程实施范围和水平。如财力、人力和物力、时间、场地、媒介、环境和设备等因素。两者之间并没有绝对的界线。现实中的许多课程资源往往既包含着课程的素材,也包含着课程条件,如图书馆、博物馆、实验室、互联网络和学习环境等资源。 41课程资源的载体 课程计划、课程指南、教学用书、参考资料、学习辅导材料和练习册等纸制印刷品和电子音像制品。计算机房、语音听力室、实验室、图书馆、电教馆、科技馆、展览馆、博物馆、体育馆和实验基地等等。 教师、教育管理者和学科专家、课程专家等教育研究人员、学生家长、学生和其他社会人士等均为课程资源的载体。 二、合理有效开发整合课程资源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开发与利用的资源广泛,需要明确的是并不是所有的资源都是课程资源,只有那些进入课程,与教学活动联系起来的资源,才是课程资源。正确理解课程资源,对于实现基础教育的课程目标,特别是对于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11课程资源的筛选 课程资源要通过筛选过滤才能确定。(1)教育哲学,课程资源有利于实现教育的理想和办学的宗旨,反映社会的发展需求和进步方向;(2)学习理论,课程资源要与学生学习 — 07—

幼儿园种植特色课程的开发策略

幼儿园种植特色课程的 开发策略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街镇幼儿园种植特色课程的开发策略 来源作者:daiyufeng 种植即栽种。种植特色课程即利用栽种植物的特色资源对幼儿进行教育。幼儿园种植特色课程开发的策略是指有幼儿园利用栽种植物的特色资源对幼儿进行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种植园地是幼儿身体力行的场所,种植的各种植物为孩子的探究提供直观的材料,利于幼儿“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科学探究品质的形成。 我园地处城村结合部,位于青龙山脚下,梅龙湖畔。幼儿园有600平方米的“快乐农庄”,孩子们在教师的引领下在“快乐农庄”散步,观察各种蔬菜、庄稼的生长,亲身体验采摘棉花、黄瓜、西红柿等果实的快乐,尝试栽种土豆、大蒜、小葱等蔬菜的方法,丰富孩子童年的生活,让孩子留下了许多难忘而又美好的记忆。 近几年来,幼儿园进行了利用幼儿园种植资源对孩子进行多方面教育的尝试,幼儿园采用多种策略形成幼儿园种植特色课程,促进幼儿健康快乐地成长。 一、栽种植物。开发种植课程。 幼儿园600平方米的“快乐农庄”,每年幼儿园在春季、秋季栽种各种蔬菜和庄稼。幼儿园种植特色课题组成员,根据幼儿园“快乐农庄”的土壤特点,季节特点,人文特点进行初步的规划。春季小班种植低矮的蔬菜如:辣椒、小葱、大蒜、韭菜、青菜、空心菜、苋菜等;中班种植需搭架的蔬菜如:豇豆、四季豆、西红柿、黄瓜、茄子等;大班种植瓜类蔬菜植物如:南瓜、冬瓜、西瓜、香瓜、菜瓜;观赏区种植了茶叶、扁豆、丝瓜等植物。秋季快乐农庄里种植各种不同的植物,有菠菜、青菜、茼蒿、莴苣、生菜、油菜、麦苗等植物。幼儿园还栽种桃树、梨树、柿子树、桔子树、小叶黄杨、梧桐树…幼儿园围墙还种植了许多金银花、扁豆、丝瓜等爬藤植物;每个班级都开辟了自然角,有家长和孩子共同种植的花卉、蔬菜植物,所有的这些种植的植物,为种植特色课程的开发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为孩子观赏、尝试种植提供了便利条件。 二、结合主题。生成种植课程。 课程即教育的途径和方法。现在幼儿园课程模式有多种,其中主题教育的模式是现代课程模式一种,每个学期每个年级有5—6个主题,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可结合主题生成种植课程。如小班第一学期的《我爱幼儿园》主题,其中要组织幼儿参观幼儿园的环境,孩子么对“快乐农庄”兴趣浓,特别是对萝卜有更进一步探究的兴趣,为止,小班开展有关“萝卜”的探究活动,《萝卜生长生长在哪里》、《萝卜的秘密》、《故事拔萝卜》、《打击乐:拔萝卜》、《画萝卜》、《给萝卜涂色》等一系列有关种植资源萝卜的活动。又如中班《美丽的春天》主题,教师组织孩子观察春天变化,孩子们对“快乐农庄”的蔬菜引起了好奇,产生为啥要吃蔬菜,蔬菜生长在哪里等问题,为此,中班开展了《好吃的蔬菜》主题,教师组织幼儿在小班认识蔬菜的基础上认识

拓展课程资源 丰富教学内涵

拓展课程资源丰富教学内涵 拓展课程资源丰富教学内涵拓展课程资源丰富教学内涵——职高语文开展综合活动的实践与研究【摘要】《中职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课堂教学和社会生活、人文知识、自然风物、历史文化等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资源而发挥其应有的教育功能。在职业高中,于受各种条件和因素的制约,语文教师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势必会碰到一定的困难和疑惑。为此,作为教学活动的主持者,教师必须强化课程资源意识,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开发和整合利用各种课程资源,积极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从而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关键词】职高语文课程资源综合实践一、研究的背景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在

语文教学过程中设计具有实践性、教育性、创造性的学生主体活动,是设计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拓展学习时空,以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探索、创新为基本特征,通过丰富的语文活动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一种教学方式。《中职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活动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为此,作为教学活动的主持者,教师必须强化课程资源意识,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开发和整合利用各种课程资源,积极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从而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一直以来,职高语文教学于受多种因素的的制约,语文教师往往把教材视为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