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过关试题及答案

2009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单元过关试题(十二)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选题(2分×40=80分)

(§1)1.一棵枯木上,生有苔藓、藻类、蘑菇等生物,它们(枯木和生物)共同构成了()A.种群 B.群落 C.生态系统 D.生物圈

2.在生态系统中能将太阳能转化到生物群落中的是()

A. 蚯蚓 B.硅藻 C.硝化细菌 D. 酵母菌

3.在生态系统中,以朽木和粪便为生的蕈类、粪金龟子、蚯蚓等生物为()A.次级消费者 B.生产者 C.分解者 D.初级消费者

4. 右图表示a、b、c三地区森林土壤有机物分解状况,则分解者的作用强弱依次是( )

A.a>b>c

B.c>b>a

C.c=b>a

D.a>c=b

5.生态系统成分的区分依据是( )

A.它们的营养功能B.它们的生理功能 C.对环境的适应程度D.以上A.B.C 都对

6.下列是池塘中一些常见的生物,其食物链顺序正确的是 ( )

①鱼类②藻类③水生甲虫④池边杂食动物⑤水蚤

A.④→①→②→③→⑤ B.②→⑤→③→①→④

C.③→②→①→⑤→④ D.②→⑤→④→③→①

7.“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此成语中隐含的食物链具有的营养级数至少有()

A 2

B 3

C 4

D 5

8.用英文字母表示不同的生物,用箭头表示食性关系,当环境发生变化时,下列哪种食物链或食物网中a种群较为稳定()

A a→b→c

B

C D

9.下表为某河流生态系统的四个营养级的年能流量。其中属于次级消费者的是()营养级 a b c d

能量(×105J·m—2)141.10 15.91 871.27 0.88

A.a B.b C.c D.d

10.在一条食物链中,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其去向为()

①通过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②通过呼吸作用释放的热能

③流入到次级消费者体内④流人到分解者体内

A.②③ B.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1.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表示的是() A.营养级与能量的关系B.各营养级能量利用率的关系

C.食物链中各营养级捕食量的关系D.生物种类与能量的关系

12.图中是以每个营养级生物的数量多少而绘制的金字塔,其中1、2、3分别代表第一、二、三个营养级的生物,下面哪条食物链与金字塔相符()

①草②树③昆虫④兔⑤鸟⑥狼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①→③→⑥

13.“一山不容二虎”这一谚语,用生态学观点可以解释为()

A.虎所需的生活空间很大 B.身强体壮的虎以身体弱小的虎为食

C.虎性情孤独,不群聚 D.营养级越高的生物,能得到的能量越少,个体数量也就越少

14.某一生态系统中,已知一只鹰增重2kg要吃l0kg小鸟,小鸟增重0.25kg要吃2kg昆虫,而昆虫增重l00kg要吃1000kg绿色植物。在此食物链中这只鹰对绿色植物的能量利用百分率为()

A.0.05% B.0.5% C.0.25% D.0.025%

15.假设右图所示食物网中水稻固定的大阳能为N,能量传递效率为10%,且均匀传递,则人类获得的能量()

A.等于10-1N B.等于10-2N C.少于10-1N D.多于10-1N

16.海水退潮后露出的海边岩石上有各种海藻附着,它们从上到下呈带状水平分布,造成这种

现象的原因是不同深度的海水()

A.温度不同 B.盐度不同 C.含氧量不同D.光谱成分不同

17.有人做过如下实验:将某种蛙放到明亮处体色变亮,再将它放到暗处体色变暗。在明亮处,给此蛙注射褪黑色素,蛙体色逐渐变暗,但不久以后又慢慢恢复亮色。若将此蛙的眼睛蒙住,无论放在明处还是暗处,蛙体色均为暗色。切除垂体后,把蛙无论放在明处还是暗处,蛙体色都保持亮色。根据上述实验现象,下列得出的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A.光是影响蛙体色变化的外界因素 B.蛙褪黑色素可使青蛙体色变亮C.蛙体色的变化受神经和激素的调节 D.蛙褪黑色素的分泌与垂体有关

18.从物质循环的角度看,人体内的碳元素究其根源来自()

A.燃料中的碳 B.非生物环境中的碳 C.食物中的碳 D.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19.以下现象属于生态系统行为信息起作用的是()

A.蝙蝠的“回声定位”

B.荧光虫发荧光

C.蚊虫飞行时发出的声音

D.雄鸟的“求偶炫耀”

20.在浮游植物→浮游动物→鱼这条食物链中,碳是以哪种形式流动的 ( )

A.二氧化碳 B.有机物 C.碳酸盐 D.二氧化碳和有机物

21.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的循环是通过()

A.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 C.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 D.蒸腾作用和呼吸作用22.根据生态学原理,要使能量流经食物链的总消耗量降到最低,人们应采取下列哪一种食物结构

A.以淡水养殖的鱼类为主 B.以家禽的肉类为主

C.以谷类和植物蛋白为主 D.以禽类的肉和蛋为主

23. 具有警戒色的生物会向其他的生物发出不能捕食的信息,警戒色从信息传递的类型分析

属( )

A. 物理信息

B. 化学信息

C. 生物信息

D. 行为信息

24.下列关于光因子对生物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只有在强光下小麦和玉米才能长得好 B.夜间用黑光灯诱捕的蛾类对紫外线敏感

C.日照时间的长短对动物的繁殖活动没有影响

D.光因子决定水体中生物群落的垂直分布

25. 光周期影响许多动物的性行为,该过程的调节方式为()

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 C.神经——体液调节D.体液——神经调节

26. 某一品种的菊花通常在秋季开花,若使其在夏季开花,应当采取的关键措施是在适当时期()

A.补充光照使光照时间延长 B.适当提高温度 C.遮光使光照时间缩短 D.适当多浇水27.农业上为了有效地降低有害昆虫的种群密度,常采用在田间施放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的方

法来治理,性引诱剂的治理主要是达到()

A.改变昆虫性别比例 B.降低昆虫的出生率 C.增加昆虫的死亡率 D.改变昆虫的年龄组成

28.农民在夜间利用黑光灯诱捕鳞翅目昆虫,这是利用了昆虫的()

A.向光性

B.变异性

C.应激性

D.适应性

29.一种雄性极乐鸟在生殖季节里,长出蓬松而分披的羽饰,决定这种性状的出现是由于()

A、应激性

B、多样性

C、变异性

D、遗传性

30. 下图是地球上各种水体相互转化的示意图。请从生态

系统的角度考虑,指出该图能体现的生态系统功能是( )

A. 能量流动

B. 物质循环

C. 信息传递

D. 物质更新

31、某地区青蛙被大量捕捉,致使稻田里害虫大量繁

殖,造成水稻减产,生态平衡失调。其原因是破坏了生态系统

的()

A、生产者

B、初级消费者

C、分解者

D、食物链

32.城市生态系统容易造成污染的主要原因是

()

A.物质和能量大量输入输出 C.城市生态系统中人类的生产生活排放的废弃物量大B.城市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简单 D.城市生态系统中人类生活物质浪费严重

33.森林生态系统能长期维持相对稳定状态的原因是()

①生物多样性是自动调节能力的基础②其抵抗力稳定性要比草原生态系统高③其恢复力

稳定性要比农田生态系统高④有比较复杂的营养结构⑤太阳能是维持生态系统正常运转的动力⑥生产者和分解者构成生物圈无机物和有机物的循环回路⑦一种生物大量减少后,其位置可由同一营养级的多种生物取代⑧能量可以随着季节的变化而产生波动A.①③⑤⑥⑧B.②③④⑥⑦ C.①②④⑤⑦D.①③④⑤⑧

34.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有着一定的关系,一般情况下,在下图所示曲线中能准确表示两者关系的是(a代表抵抗力稳定性,b代表恢复力稳定性) ()

35.下列生态系统中恢复力稳定性最强的是()

A.呼伦贝尔大草原 B.青海湖 C.人工蔬菜大棚 D.西双版纳雨林

36.如右上图所示的食物网中除生产者外,哪种生物的灭绝会导致另一种生物随之灭绝()A.乙 B.丙 C.丁 D.戊

37. 人们不恰当地干预自然生态系统,如盲目围湖造田、开垦草原、造单纯林等,其共同特点是

A. 缩短了食物链

B. 加长了食物链

C. 保持了原有食物链

D. 维持了原有食物链

38. 不适当引人外来物种可能会使该物种大量繁殖,导致严重危害。例如澳洲大陆最初大量

引人牛、羊曾经造成粪便过多而破坏当地的生态平衡事件,下面哪种情况可能和外来物种的大量繁殖无关 ( )

A. 缺乏天敌

B. 食物丰富

C. 气候适宜

D. 对本地物种没有影响

39. 在两个生态系统的交界处(如草场和森林)有一过渡区,这一过渡区与相邻两个生态

系统相比( )

A. 动物种类少

B. 动物种类多

C. 植物种类少

D. 寄生动物多

40. 如果草原被开垦成麦地,最可能引起昆虫种类和数量的改变是

()

A.种类减少,数量增加

B.种类增加,数量减少

C.种类和数量都有减少

D.种类和数量都

增加

二、多选题(3分×16=48分)

41.右图是一个陆地生态系统食物网的结构模式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在该食物网中,共有5条食物链存在

B.在该食物网中,H处于三个不同的营养级

C.若B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则该种群的密度在一段时间内会明显变大D.在该食物网中,如果C种群的数量下降10%,则H的数量不会发生明显变化

4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当狼吃掉一只兔子时,就获得了兔的全部能量

B.当狼捕食兔子并经同化作用合成了自身的有机物时,能量就从第一营养级流入了第二营养级

C.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制造了有机物时,能量就由非生物环境流入了生物群落

D.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往复循环的

43.右图是生态系统中某元素循环的模式图,对该图说明正确的是

A.这是碳元素的循环

B.A与B两种生物是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成分

C.图中缺少的化石燃料的燃烧

D.该物质循环带有全球性

44.右图表示某湖泊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a—e代表各营养级的生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共有3条食物链

B.各营养级中,能量最多的是c,生物个体数量最多的是a

C.若水体受有机磷农药轻度污染,则受害最严重的是a

D.若c所含能量为5.8×109kJ,d含1.3×108kJ,则a至少约含4.5×107Kj

45. 关于下图的下列叙述符合生态学原理的是( )

A. 物质经过多级利用,实现了良性循环

B. 每一级生产环节都获得产品,提高了生态经济效益

C. 由于食物链延长,能量逐级损耗,系统总能量利用效率降低

D. 由于各级产物都可以利用,减少了废物和污染

46.关于碳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

A.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以CO2的形式进行循环

B.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都参与碳循环过程

C.大气中的CO2要变成含碳有机物只能通过绿色物的光合作用

D.如果碳循环过程不能进行,生态系统将会被破坏而消失

47.下列关于生态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A.实现了对能量和物质的多级利用

B.生态学原理是其主要理论基础

C.实现废物资源化,提高能量的转化效率,减少环境污染

D.增加天敌种群,减轻有害生物的危害

48. 关于生态系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海洋对于调节大气CO2含量起重要作用 B.湿地生态系统有着丰富的种群基因资源

C.生物多样性越丰富,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越高D.营养级越高的生物体内含的重金属越多

49.大气中CO2的来源有()

A.光合作用B.微生物的分解作用C.呼吸作用D.动物的同化作用50.生态系统中的分解作用受环境条件的影响,其中能加快土壤分解作用的是A.纬度降低B.低温和干燥C.海拔降低D.用水浸泡土壤

51.有关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起作用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生命生活正常地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

B.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C.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D.只有以上三种作用

52. 科学家把蟑螂放在实验室里,人为地将实验室的白天和黑夜加以颠倒,大约经过一个星

期,蟑螂就在人造的“黑夜”时间活动(尽管实际上是白天)。这种现象能说明( )

A. 动物能感受昼夜节律信息

B. 光照时间长短对生物活动会造成一定

影响

C. 信息传递可以影响动物的行为

D. 蟑螂可以感受一切信息刺激

53.下列关于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关系叙述不正确的是()

A.物质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复

B.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复

C.先进行物质循环,后发生能量流动

D.二者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54. 下图是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对森林的两种开发模式,其中叙述正确的是( )

A. 完全砍伐后再种植的树通常具有一样的树龄和种类

B.进行大面积砍伐,让其自身恢

复选C.择性砍伐使森林变得更有层次和多样性 D.选择B模式更有利于森林的可持续发展

55.与自然生态系统相比城市生态系统具备的是()

A.自动调节能力较弱,易出现环境污染等问题

B.流经的总能量等于所有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

C.分解者微生物的活动受到抑制,分解功能不强

D.一旦人的作用消失,生态系统很快会退化

56.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森林生态系统的种群密度和群落结构一般能够长期处于较稳定的状态

B.草原生态系统的种群密度和群落结构常常会发生剧烈的变化

C.农田生态系统总是朝着对人有益的方向发展

D.整个地球上海洋可以看作是一个巨大的生态系统

第一部分:选择题答题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第二部分:非选题

57. 阅读下文后回答:

城市生态系统

随现代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化水平也越来越高。

右图是一座现代新兴工业城市的概貌。

城市生态系统可分为社会、经济、自然三个亚系统。

它们交织在一起,相辅相成,相星相克,导致了城市这个复合体复杂的矛盾运动。社会生态亚系统以人口为中心,包括基本人口、服务人口、抚养人口、流动人口等。该系统以满足城市居民的就业、居住、交通、供应、文娱、医疗、教育及生活环境等需求为目标,为经济系统提供劳力和智力。它以高密度的人口和高强度的生活消费为特征。经济生态亚系统以资源为核心,由工业、农业、建筑、交通、贸易、金融、信息、科教等子系统组成。它以物资从分散向集中的高密度运转,能量从低质向高质的高强度集聚,信息从低序向高序的连续积累为特征。自然生态亚系统以生物结构和物理结构为主线,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人工设施和自然环境等。它以生物与环境的协同共生及环境对城市活动的支持、容纳、缓冲及净化为特征。

城市生态系统有三种功能:一是生产,为社会提供丰富的物资和信息产品,包括第一性生产、第二性生产、流通服务及信息生产四类。城市生产活动的特点是:空间利用率高,能流、物流高强度密集,系统输人、输出量大,主要消耗不可再生性能源,且利用率低,系统的总生产量与自我消耗量之比大于 1,食物链呈线状而不是呈网状,系统对外界的依赖性较大。二是生活,为市民提供方便的生活条件和舒适的栖息环境。即一方面满足居民基本的物质、能量和空间需求,保证人体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和人类种群的持续繁衍;另一方面满足居民丰富的精神、信息和时间需求,让人们从繁重的体力和脑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三是还原,保证城乡自然资源的持续利用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平衡发展。即一方面必须具备消除和缓冲自专发展给自然造成不良影响的能力;另一方面在自然界发生不良变化时,能尽快使其恢复到良好状态,包括自然净化和人工调节两类还原功能。

(1)从上文知,城市生态系统的功能是依赖 ____________ 流动来维持的。

(2)城市生态系统最主要的特点是 ____________ 。

(3)城市生态系统不同于其他的生态系统反映在食物链上的特点是 ____________ 。

(4)为更好地提高城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使人类生活的城市环境更优美,你认为应如何对城市生态系统进行调控?

58、 (8分)为观察生态系统稳定性,设计4个密闭、透明的生态瓶,各瓶内的组成和条件见下表。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和观测后,发现甲瓶是最稳定的生态系统。

请回答以下问题:

(1)乙瓶中,藻类的种群密度变化趋势为 ,原因是

(2)丙瓶比甲瓶有较多的有机物,原因是

(3)丁瓶与甲瓶相比,氧气含量 ,原因是

(4)根据观测结果,得出结论:① ;②

59、( 12 分)为合理利用水域资说,某调六小组对一个开放性水库生态系统进行了初步调查,进水口浮游藻类数量 出水口浮游藻类数量 水库淤泥真菌、细菌数量

年均:1.93mg (干重)/L , 年均:1.02mg (干重)/L , 10 13~1015个/m 2 )浮游藻类属于该生态系统成分中的 ,它处于生态系统营养结构中的 。

(2)浮游藻类数量少.能从一个方面反映水质状况好。调查数据分析表明:该水体具有一定的

能力。

(3)浮游藻类所需的矿质营养可来至细苗、直菌等生物的 ,生活在水库淤泥中的细菌代谢类型主要为 。 (4)该水库对游人开放一段时间后,检侧发现水体已被氮、磷污染。为确定污染源是否来自游人,应检测 处浮游藻类的种类和数最。

60、 (6分)松毛虫是马尾松林的害虫,能取食马尾松针叶:松毛虫种群的爆发引起马尾松林成片死亡,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和生态后果。通过向马尾松林引入灰喜鹊,可以有效控制虫害。根据此材料回答:

(1)这种控制虫害的方法属于 ,具有长效、环保和无污染的特点;而农药

防 治不可能取得长期持续的防治效果,原因是 .

(2)在这个生态系统中,灰喜鹊是 消费者;松毛虫属于第 营养级。

(3)据调查,人造马尾松林比天然马尾松林容易遭受松毛虫危害,原因是

61.(共8分)根据右边的南极食物网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此食物网中有 条食物链。 (2) 属于三级消费者。 (3)占有两个营养级的生物是 、 。

(4)大鱼与小鱼的关系是 ,海豹与小鱼的关系是

,磷虾与须鲸的关系是 (5)假如虎鲸的食物来源于:浮游植物→大鱼→企鹅→虎鲸 这条食物链,那么虎鲸增加1kg ,至少需要浮游植物 。

浮游植

大鱼

小鱼 企鹅 虎鲸 海豹 磷虾 须鲸

62、(10分)近年来,一些城镇、社区修建了人工湖泊,以改善居民生活环境。右图是某新建人工湖泊的生物类群关系,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湖泊生态系统食物链有条,

鱼类与贝类关系应该是。

(2)该湖泊被排入过量居民生活污水后,

水体逐渐变绿、发臭,从生物因素分析,

湖水变绿的原因是,发臭的原因是。

(3)有人利用贝类滤食藻类的习性进行控制藻类的实验,实验结果

如图所示

从图中可以看出,虽然挂养贝类的水体中

藻类密度呈上升趋势,仍能推论贝类可以

有效控制藻类,理由是。

贝类对藻类最大滤食量天。

(4)有的湖泊中藻类虽然得到了有效控制,

但湖中水草却疯长了,并带来负面

影响,下列控制水草疯长不合理的措施是。

①打捞水草,开发利用②引水稀释③使用除草剂④控制污水排入

(5)有人提出大量引种水花生、水葫芦抑制藻类及水草疯长。你认为这样做会引起哪些不良后果?

63. 广东省卫生厅 2004 年发布的第 7 号食品安全预警通告,提醒消费者要慎食珊瑚鱼等

海产

品,谨防雪卡毒素。雪卡毒素是一种由海洋微生物产生的神经毒素,粘附在海藻或死去的珊瑚

表面,通过食物链富集到肉食性的大珊瑚鱼(指生活在热带、亚热带海域的珊瑚礁周围和近海

海岸的石斑鱼等)体内。雪卡毒素是脂溶性聚醚类化合物,无色无味,耐热,不易被分解,主

要存在于珊瑚鱼的内脏、肌肉中,尤以内脏中含量最高。

(1)根据上述材料写出一条雪卡毒素富集到大珊瑚鱼的食物链: ____________ 。

(2)专家提醒消费者要特别注意慎食个体较大的珊瑚鱼,其理由是: ____________ 。

(3)珊瑚礁覆盖了地球表面的 l% ,生物多样性丰富,但日渐盛行的网箱养殖会破坏珊瑚生存环境,因为网箱养殖的残余饵料很多,鱼类的排泄物也多,造成水质富营养化,导致 ____________ 大量增生,海水中的 ____________ 降低,严重影响珊瑚的生存。

64、 (9分)科学研究已证实某类有机污染物对水生软体动物雌性个体有致畸作

用,畸变雌性体内出现雄性生殖器官。近期某水域被该类有机物X污染,为了解此有机物对水

生软体动物是否有致畸作用,生物兴趣小组同学提出开展探究活动。请利用中学生物实验室常

用器材以及下列实验材料和用具,设计实验并预测实验结果。

实验材料和用具:采自未受污染水域、体重相近、性成熟的水生螺(A螺) (300只),解剖镜,

有机污染物X溶液,养殖池,正常A螺雌、雄性器官解剖图谱等。

提示:给药剂量、具体仪器操作不作要求,室温恒定,养殖时间30天:A螺为雌雄异体,性别

特征可在解剖镜下鉴定:

(1)拟定课题名称:

(2)设计实验步

(3)预测实验结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答案

第一部分:选择题

37.A (点拨:人工生态系统最主要的特点是群落结构简单,生物类群少,食物链也短)

38.D (点拨:若与本地物种没有直接的厉害冲突,则不会对本地物种造成什么影响)

52. (点拨:本实验只说明蜂螂能够感受光信息,不能证明其它信息能否被感知)

第二部分:非选题

57. 本题为背景材料题,一定要根据城市生态系统为人为生态系统来讨论。在城市生态系统中由于消费者主要是人,因此其食物链关系往往是链状的,不可能像自然生态系统成网状。答案: (1 )物流、能流、信息流、货币流及人口

(2 )受人的影响大,人为控制占主导

(3 )是链状而不是网状

(4 )本问为开放性问题,回答正确即可。可从下面三个方面回答:生态工艺的设计与改造、生态关系的规划与协调、生态意识的普及与提高.

58、⑴减少,缺乏光照,无法进行光合作用。⑵没有微生物的分解作用。⑶少,小雨呼吸要消耗部分二氧化碳⑷①生产者和分解者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成分。②光照是维持该生态系统长期稳定的必要条件

59、(12 分)(l)生产者第一营养级 ( 2 )自动调节(或自净化)

( 3 )分解作用异养厌氧型 ( 4 )入水口

60、1)生物防治,农药对具有抗药性的松毛虫不起作用 2)次级,2

3)生物种类单一,自动调节能力差。

61. (1)5 (2)虎鲸(3)虎鲸、须鲸(4)竞争捕食竞争和捕食(5)125kg

62、(10分)(1)6 捕食、竞争 (2)藻类爆发微生物分解有机质

(3)挂养贝类水体的藻类密度小于对照组5 (4)②、③

(5)水花生、水葫芦疯长,外来物种入侵,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63. 提示:注意生物富集作用原理。

答案: (1 )海藻→ 植食性动物(或浮游动物、小鱼、小虾)→ 大珊瑚鱼

(2 )雪卡毒素不易分解,通过食物链富集,营养级越高、个体越大的生物体内积累的雪卡毒素越多 (3 )浮游植物(或海藻)溶解氧(或氧含量)

64、实验名称:有机物X对A螺雌体的致畸作用

实验步骤:1,在清洁的1号和2号养殖池中分别加入等量的清水后,分别投放150只长势相似的雌性A螺;2。在1号池中加入有机物X1000毫升(或适量),同时在2号池中加入等量的清水,在恒定室温下养殖30天。3,从两池中捞取后分别在解剖镜下解剖,对比标准性别解剖图谱予以坚定,并记录结果。

结果预测:1号池中雄性个体数明显多于2号池。

(注:本资料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请预览后才下载,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