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二数学上册多项式乘以多项式教学设计(20201017020133)

人教版初二数学上册多项式乘以多项式教学设计(20201017020133)
人教版初二数学上册多项式乘以多项式教学设计(20201017020133)

多项式乘以多项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多项式乘以多项式的法则. 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过程,通过导图,理解多项与多项式的结果,能够按多项式乘法步骤进行简单的多项式乘法的运算,达到熟练进行多项式的乘法运算的目的.

情感与态度:培养数学感知,体验数学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树立良好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多项式乘以多项式法则的形成过程以及理解和应用【教学难点】:多项式乘以多项式法则正确使用【教学关键】:多项式的乘法应先转化为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进行运算,进一步再转化为单项式的乘法,紧紧扣住这一线索.

【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一)回顾旧知识。

1. 教师引导学生复习单项式乘以多项式运算法则. 并通过练习加以巩固:(1)(- 2a)(2a 2 - 3a + 1) (2) ab ( ab2 - 2ab)

(二)问题探索

式子p(a + b)=pa + pb中的p,可以是单项式,也可以是多项式。如果p=m^ n, 那么p(a +b) 就成了(m +n)(a +b) ,这就是今天我们所要讲的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问题。(由此引出课题。)

二、探索法则与应用。问题:某地区在退耕还林期间,有一块原长m 米、宽 a 米的长方形林区增长了n 米,加宽了 b 米。请你表示这块林区现在的面积。问题:

(1) 如何表示扩大后的林区的面积?

(2) 用不同的方法表示出来后的等式为什么是相等的呢?

( 学生分组讨论,相互交流得出答案。)

学生得到了两种不同的表示方法,一个是(m+ n)(a + n)平方米;另一个是(ma+ ml+ na+ nb)米平方,以上的两个结果都是正确的。问:你从计算中发现了什么?

由于(m+ n) (a+匕)和(ma+ mb+ na+ nb) 表示同一个量,

故有(m+ n) (a+ b)= ma^ mb+ na+nb 问:你会计算这个式子吗?你是怎样计算的?

学生讨论得:由繁化简,把m+n 看作一个整体,使之转化为单项式乘以多项式,即:[(m+n)(a +b)=(m+n)a+(m+n)b=ma+mb+ na+ nb。] 设计意图:这里重要的是学生能理解运算法则及其探索过程,体会分配律可以将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转化为单项多与多项式相乘。渗透整体思想和转化思想。引导:观察这一结果的每一项与原来两个多项式各项之间的关系,能不能由原来的多项式各项之间相乘直接得到?如果能得到,又是怎样相乘得到的?(教师示

范。)

你能用语言叙述这个式子吗? 多项式乘以多项式的法则:多项式乘以多项式先用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乘以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即:(m+n)(a +b)=ma+mb+na+nb。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发现多项式乘多项式的法则,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归纳问题的能力。通过对同一面积的不同表示方式,使学生对多项式乘多项式的有一个直观的认识,给出了多项式相乘的一个几何解释。

三、例题讲解巩固练习

例1: 计算:

( 1)(x+2) (x+3) (1)(2x-5y)(3x-y)

设计意图:例1有两个特点:1、两因式项数相同;2、每个因式的项的最高次数都是1,应用多项式的乘法法则时应注意x ? x=x1+1=x2,还应注意符号。归纳:

(1 )不要漏乘

(2)注意符号

(3) 结果能合并,要合并教师活动:讲解范例,提出问题学生活动:参与例题的解答、探索、理解.

课堂练习:

⑴(2a - 3b)(a+5b) ;(2) (x+1)(x2+x+1)

(3)(a+b)2 (4)(-2x+5y)(-3x-y)

设计意图:设计各种不同类型的题目,让学生熟悉各种题型例2:求值:(x-8)(x-5)-(2x-1)(x+2) 其中x=-1

设计意图:本题是学生易错题,出本题起到敲警钟的作用. 学生往往在算出后面两项后忘了加括号.解完题后引导学生归纳易错点. 通过例题讲解,使学生明确每一步运算的道理,发展他们有条理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通过讲练结合,及时巩固法则。)

课堂练习: 1 .先化简,再求值:3a (a-1) - 2 (a-2)(a+3) 例3:(2) 解方程( x-3)(x-

2 )+18=(x+9)(x+1)

四、课堂总结

1.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2. 你认为在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运算中,还有什么需要注意的问题要提醒大家?注意各项的符号,并要注意做到不重复、不遗漏;能合并同类项的要合并同类项.

3. 数学思想: 转化思想

最新多项式乘以多项式的教案

多项式乘以多项式的 教案

精品好文档,推荐学习交流 一、授课教师:永德一中教师施金海 二、教学内容:课本P147多项式乘以多项式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多项式乘以多项式的运算法 则,能够按多项式乘法步骤进行简单的乘法 运算。 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运算法 则的推导过程,体会运算的。 3、情感与态度:通过推理,培养学生计算能力,发展有 条理的思考,逐步形成主动探索的习惯。 四、教学重点:多项式与多项式的乘法法则的理解及应用。 五、教学难点:多项式与多项式的乘法法则的应用。 六、教学关键:多项式的乘法应先转化为单项式与多项式而后 再应用已学过的运算法则解决。 七、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探索”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设的 情境中,通过操作感知多项式与多项式乘法的 内涵。 八、教学模式:用启发、诱导,探究的教学模式。 九、教具准备:幻灯片。 十、教学过程: (一)回顾与思考(出示课件) 教师:如何进行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运算?

精品好文档,推荐学习交流 学生:将单项式分别乘以多项式的各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教师:进行单项式与多项式乘法运算时,要注意什么? 学生:(1)不能漏乘。(即:单项式要乘遍多项式的每一项) (2)去括号时注意符号的确定。 教师:对于公式:bx ax x b a +=+)(,那么当n m x +=时, ?)(=+x b a 即:))(()(n m b a x b a ++=+等于多少? 教师:要完成上述问题,我们先来解决以下问题: (出示课件)我们怎样来表示此绿地的总面积呢?想一想可以用几种方法表示? 学生:图2,可得总面积为2 ))((米n m b a ++ 学生:图3,可得总面积为2 )()(米n m b n m a +++或 2米bn bm an am +++ 教师:请同学们看看这3个式子都是表示了绿地的总面积,那 么它们相等吗? 我们可以把绿地分成4部分(出示课件),所以总面积就等 于各个部分面积相加,你们观察它分的过程:所以知道怎样计算:))((n m b a ++吗? 学生:))((n m b a ++bn bm an am +++= 教师:你能用语言叙述多项式乘以多项式的乘法法则了吗? 学生: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先用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分别乘 以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在把所得的积相加。

多项式×多项式教案

教学过程设计

(-x+3) 中的每一项,计算可得:-2x2+6x+x-3 . 例 1 计算: (1)(x+2y)(5a+3b); (2)(2x-3)(x+4); (3)(x+y)2; (4)(x+y)(x2-xy+y2) 解:(1)(x+2y)(5a+3b) =x·5a+x·3b+2y·5a+2y·3b =5ax+3bx+10ay+6by; (2)(2x-3)(x+4) =2x2+8x-3x-12 =2x2+5x-12 (3)(x+y)2 =(x+y)(x+y) =x2+xy+xy+y2 =x2+2xy+y2; (4)(x+y)(x2-xy+y2) =x3-x2y+xy2+x2y-xy2+y3 =x3+y3 结合例题讲解,提醒学生在解题时要注意:(1)解题书写和格式的规范性;(2)注意总结不同类型题目的解题方法、步骤和结果;(3)注意各项的符号,并要注意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三、课堂训练 1.计算: (1)(m+n)(x+y);

教学程序及教学内容 (2)(x-2z)2; (3)(2x+y)(x-y) 2.选择题: (2a+3)(2a-3)的计算结果是( ) (A)4a2+12a-9 (B)4a2+6a-9 (C)4a2-9 (D)2a2-9 3.判断题: (1)(a+b)(c+d)=ac+ad+bc; ( ) (2)(a+b)(c+d)=ac+ad+ac+bd; ( ) (3)(a+b)(c+d)=ac+ad+bc+bd; ( ) (4)(a-b)(c-d)=ac+ad+bc-ad( ) 4.长方形的长是(2a+1),宽是(a+b),求长方形的面积。 5.计算: (1)(xy-z)(2xy+z); (2)(10x3-5y2)(10x3+5y2) 6.计算: (1)(3a-2)(a-1)+(a+1)(a+2); (2)(3x+2)(3x-2)(9x2+4) 四、小结归纳 启发引导学生归纳本节所学的内容: 1.多项式的乘法法则: (a+b)(m+n)=am+an+bm+bn 2.解题(计算)步骤(略)。 3.解题(计算)应注意:(1)不重复、不遗漏;(2)符号问题。五、作业设计注意根据信息反馈,及时提醒学生正确运用多项式的乘法法则,注意例题讲解时总结的三条。 学生应用: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就是先用一个多项式中的每一项去乘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学生认真计算,教师订正。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人教版(全册)

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人教版(全册) 第十一章全等三角形 11.1 全等三角形 教学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领会全等三角形对应边和对应角相等的有关概念. 2.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全等三角形性质的过程,能在全等三角形中正确找出对应边、对应角.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观察、操作、分析能力,体会全等三角形的应用价值. 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会确定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 2.难点:掌握找对应边、对应角的方法. 3.关键:找对应边、对应角有下面两种方法:(1)全等三角形对应角所对的边是对应边,两个对应角所夹的边是对应边;(2)对应边所对的角是对应角,?两条对应边所夹的角是对应角.教具准备 四大小一样的纸片、直尺、剪刀. 教学方法 采用“直观──感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自己举出形状、大小相同的实例,加深认识.教学过程 一、动手操作,导入课题

1.先在其中一纸上画出任意一个多边形,再用剪刀剪下,?思考得到的图形有何特点? 2.重新在一纸板上画出任意一个三角形,再用剪刀剪下,?思考得到的图形有何特点? 【学生活动】动手操作、用脑思考、与同伴讨论,得出结论.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用剪刀剪出重叠的两个多边形和三角形. 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事先在纸上画出三角形,然后固定重叠的两纸,注意整个过程要细心. 【互动交流】剪出的多边形和三角形,可以看出:形状、大小相同,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用“≌”表示. 概念: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教师活动】在纸版上任意剪下一个三角形,要求学生手拿一个三角形,做如下运动:平移、翻折、旋转,观察其运动前后的三角形会全等吗? 【学生活动】动手操作,实践感知,得出结论:两个三角形全等. 【教师活动】要求学生用字母表示出每个剪下的三角形,同时互相指出每个三角形的顶点、三个角、三条边、每条边的边角、每个角的对边. 【学生活动】把两个三角形按上述要求标上字母,并任意放置,与同桌交流:(1)何时能完全重在一起?(2)此时它们的顶点、边、角有何特点? 【交流讨论】通过同桌交流,实验得出下面结论: 1.任意放置时,并不一定完全重合,?只有当把相同的角旋转到一起时才能完全重合.2.这时它们的三个顶点、三条边和三个角分别重合了. 3.完全重合说明三条边对应相等,三个角对应相等,?对应顶点在相对应的位置. 【教师活动】根据学生交流的情况,给予补充和语言上的规. 1.概念:把两个全等的三角形重合到一起,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 2.证两个三角形全等时,通常把表示对应顶点的字母写在对应的位置上,?如果本图11.1

单项式乘以多项式(教案设计)

整式的乘法(二) 单项式乘以多项式(教案) 学习目标 1.在具体情景中,了解单项式乘以多项式的意义,理解单项式与多项式的乘法法则; 2.能熟练、正确地运用法则进行单项式与多项式的乘法运算. 3.经历探索乘法运算法则的过程,让学生体验从“特殊”到“一般”的分析问题的方法,感受“转化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发展观察、归纳、猜测、验证等能力. 4.初步学会从数学角度提出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通过反思,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发展有条理的思考及语言表达能力. 学习重点:在经历法则的探究过程中,深刻理解法则从而熟练地运用法则. 学习难点:正确判断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积的符号. 学习过程: 一、复习回顾 1、单项式与单项式怎样相乘. 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把它们的系数、相同字母分别相乘,对于只在一个单项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作为积的一个因式.

2、单项式与单项式怎样相乘运用了哪些乘法运算律?除此之外,还有什么乘法运算律? 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运用了乘法交换律、结合律, 一、联系生活设境激趣 问题一:1.在一次绿色环保活动中购买奖品如下表, ⑴有几种算法计算共花了多少钱?⑵各种算法之间有什么联系? 请列式:方法1: ; 方法2: . 联系……① 2.将等式15(5.20+3.40+0.70) =15×5.20+15×3.40+15×0.70 中的数字用字母代替也可得到等式:m(a+b+c) =ma+mb+mc;……② 问题二:三家连锁店以相同的价格m (单位:元/瓶) 销售某种商品,它们在一个月内的销售量(单位:瓶) 分别是a,b,c。你能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它们在这个月内销售这种商品的总收入吗? 方法一:先求三家连锁店的总销量,再求总收入,即 总收入(单位:元)为:m(a+b+c) 方法二:先分别求三家连锁店的收入,再求它们的和,

新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下册:9.3《多项式乘多项式》 精品导学案

9.3 多项式乘多项式 姓名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一、【学习目标】 1. 探索多项式乘法的法则过程,理解多项式乘法的法则,并会进行多项式乘法的运算; 2. 进一步体会乘法分配律的作用和转化的思想,发展有条理的思考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学习重难点】 多项式乘法的运算. 三、【自主学习】 1. 已知m·(c+d)=mc+md,如果将m换成(a+b),你能计算(a+b) ·(c+d)吗? 2. 问题:为了扩大绿地面积,要把街心花园的一块长a米,宽c 米的长方形绿地增长b米,加宽d米,你能用几种方案求出扩大后的 绿地面积? 四、【合作探究】 1.多项式乘以多项则: 。2.试一试:计算 (1)(a+4)(a+3) (2)(3x+1)( x-2) (3)(2x-5y)(3x-y) 3.学以至用 (1)(x-2)(x2+4) (2)n(n+1)(n+2) (3)(3x-1)(4x+5) (4) (-4x-y)(-5x+2y) 五、【达标巩固】 一.选择题 1. 计算(2a-3b)(2a+3b)的正确结果是()A.4a2+9b2B.4a2-9b2C.4a2+12ab+9b2 D.4a2-12ab+9b2

2. 若(x +a )(x +b )=x 2 -kx +ab ,则k 的值为 ( ) A.a +b B .-a -b C .a -b D .b -a 3. 计算(2x -3y )(4x 2+6xy +9y 2)的正确结果是 ( ) A .(2x -3y )2 B .(2x +3y )2 C .8x 3-27y 3 D . 8x 3+27y 3 4.计算下列各式 (1)(2x +3y )(3x -2y ) (2)(x +2)(x +3)-(x +6)(x -1) (3)(3x 2+2x +1)(2x 2+3x -1) (4)(3x +2y )(2x +3y )-(x -3y )(3x +4y ) 2、求(a +b )2-(a -b )2-4ab 的值,其中a =2002,b =2001. 3、2(2x -1)(2x +1)-5x (-x +3y )+4x (-4x 2-52 y ),其中x =-1,y =2. 板书设计: 9.3多项式乘以多项式

多项式的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上第2章第一单元“整式”的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 黑龙江省九三分局嫩北中学:刘玉娥 一、教材分析:整式这一单元主要介绍单项式、多项式、整式及其相关的概念。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数以及有理数运算的基础上展开的,是下一单元学习整式加减运算的基础,也是以后学习分式运算、方程以及函数等知识的基础,因此本单元知识承前启后。 而多项式这课时是学生学习完单项式之后安排的内容,既是单项式的应用与推广,又为今后学习整式运算等作准备。同时,还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问题中蕴含的内在规律进行探索;其得出过程涉及类比等重要的数学思想。因此,它在整 个初中阶段“数与式”的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 二、学情分析: 中学生心理学研究指出,初中阶段是智力发展的关键年龄,学生逻辑思维从经验型逐步向理论型发展,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能力也随之迅速发展。从年龄特点来看,初二学生好动、好奇、好表现;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这些特点,一方面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着手,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效地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因此本节课我从学生已掌握的单项式入手,既复习了所学知识,又巧妙的引入了新知,介绍多项式的项、次数以及常数项的概念后,引导学生一步一步的走进本节课学习的重点、难点。 三、1.教学目标:新课程标准规定,在本节要使学生理解多项式的概念,并会运用概念解决问题。因此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①知识技能目标: (1)学生理解多项式的概念. (2)使学生能准确地确定每个多项式的次数和项数. (3)能用多项式表示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②过程和方法目标:让学生经历新知的形成过程,培养比较、分析、归纳的能力。 ③情感态度目标:向学生渗透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为生活而服务的辩证思想。 2.教学重点和难点 新课标指出,获得知识的过程远比获得知识本身更有价值。本节课要使学生进一步感受依旧带新的魅力,我确定了本节课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多项式的概念及单项式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难点:多项式的次数的确定,多项式中各项的符号问题,以及多项式与单项 式的联系与区别。 四、教学流程:

初二数学上册数学教案

初二数学上册数学教案 【篇一: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三角形教案】 第十一章三角形全章教案 教材内容 本章主要内容有三角形的有关线段、角,多边形及内角和,镶嵌等。三角形的高、中线和角平分线是三角形中的主要线段,与三角形有 关的角有内角、外角。 0教材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在知道三角形的内角 和等于180的基础上,进 行推理论证,从而得出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接着由推广三角形的有 关概念,介绍了多边形的有关概念,利用三角形的有关性质研究了 多边形的内角和、外角和公式。这些知识加深了学生对三角形的认识,既是学习特殊三角形的基础,也是研究其它图形的基础。最后 结合实例研究了镶嵌的有关问题,体现了多边形内角和公式在实际 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三角形及有关概念,会画任意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 2、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理解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会根据 三条线段的长度判断它们能否构成三角形; 03、会证明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了解三角形外角的性质。4、了解多边形的有关概念,会 运用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公式解决问题。5、理解平面镶嵌,知 道任意一个三角形、四边形或正六边形可以镶嵌平面,并能运用它 们进行简单的平面镶嵌设计。 〔过程与方法〕 1、在观察、操作、推理、归纳等探索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 能力,逐步养成数学推理的习惯;2、在灵活运用知识解决有关问题 的过程中,体验并掌握探索、归纳图形性质的推理方法,进一步培 说理和进行简单推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2、 会应用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3、使学

多项式教案

2.1整式---多项式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6—59页,2.1整式:2.多项式。 教学目标和要求: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整式多项式的项及其次数、常数项的概念。 2.通过小组讨论、合作交流,让学生经历新知的形成过程,培养比较、分析、归纳的能力。由单项式与多项式归纳出整式,这样更有利于学生把握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有利于学生知识的迁移和知识结构体系的更新。 3.初步体会类比和逆向思维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整式及多项式的有关概念,掌握多项式的定义、多项式的项和次数,以及常数项等概念。 难点:多项式的次数。 教学方法: 分层次教学,讲授、练习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旧知复习 1、练习巩固 复习提问:什么是单项式、系数、次数? 二、讲授新课: 创设情境:1、小明房间的窗户如图所示,其中上方的装饰物由两个四分之一圆和一个半圆组成(它们的半径相同)(1)装饰物所占的面积是多少?(2)窗户能射进阳光部分的面积是多少?(让学生讨论) 2、填空 (1)一个数比数x的2倍小3,则这个数为____; (2)如图1,三角板的面积为____; (3)买一个篮球需要x元,买一个排球需要y元买一个足球需要40元,买3个篮球、5个排球、2个足球共需要元;

得出结果让学生观察 (由学生小组派代表回答,教师应肯定每一位学生说出的特点,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归纳的能力,同时又锻炼他们的口表能力。通过特征的讲述,由学生自己归纳出多项式的定义,教室可给予适当的提示及补充。) 3多项式: 板书由学生自己归纳得出的多项式概念。上面这些代数式都是由几个单项式相加而成的。像这样,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 在多项式中,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其中,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 一个多项式含有几项,就叫几项式。多项式里,次数最高项的次数,就是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注意: (1)多项式的次数不是所有项的次数之和; (2)多项式的每一项都包括它前面的符号。 (教师介绍多项式的项和次数、以及常数项等概念,并让学生比较多项式的次数与单项式的次数的区别与联系,渗透类比的数学思想。) 2.例题: 例1:判断: ①多项式a 3-a 2b+a b 2-b 3的项为a 3、a 2b、a b 2、b 3,次数为12; ②多项式3n 4-2n 2+1的次数为4,常数项为1。 (这两个判断能使学生清楚的理解多项式中项和次数的概念,第(1)题中第二、四项应为 -a 2b 、-b 3,而往往很多同学都认为是a 2b 和b 3,不把符号包括在项中。另外也有同学认为该多项式的次数为12,应注意:多项式的次数为最高次项的次数。) 例2:指出下列多项式的项和次数: (1)3x -1+3x 2;(2)4x 3+2x -2y 2。 解:略。 例3:指出下列多项式是几次几项式。 (1)x 3-x +1;(2)x 3-2x 2y 2+3y 2。 3540x y ++23x -2 12 ab r π-216ab b π -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套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套 第十一章 三角形 11.1 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 11.1.1 三角形的边 【出示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想象、推理、交流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表达能力. 2.通过具体实例,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概念及其基本要素. 3.学会三角形的表示及根据“是否有边相等”对三角形进行的分类. 4.掌握三角形三条边之间的关系. 【预习导学】 自学指导:阅读教材P2—4,完成下列各题. 【自学反馈】 一、三角形 1.定义:由不在__同一条直线上__的三条线段首尾__顺次相接__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2.有关概念 如图,线段AB ,BC ,CA 是三角形的__边__,点A ,B ,C 是三角形的__顶点__,∠A ,∠B ,∠C 是相邻两边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__内角__,简称三角形的角. 3.表示方法:顶点是A ,B ,C 的三角形,记作“__△ABC __”,读作“__三角形ABC __”. 二、三角形的分类 1.等边三角形:三条边都__相等__的三角形. 2.等腰三角形:有两边__相等__的三角形,其中相等的两条边叫做__腰__,另一边叫做__底边__,两腰的夹角叫做__顶角__,腰和底边的夹角叫做__底角__. 3.不等边三角形:三条边都__不相等__的三角形. 4.三角形按边的相等关系分类 三角形???? ?不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底边和腰不相等的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 【合作探究】 活动1 自主学习三角形的相关概念 (1)什么是三角形:

如图,由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2)三角形的有关概念: ①边:组成三角形的三条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三条边. ②角:三角形相邻两边的夹角叫做三角形的内角,简称三角形的角. ③顶点:三角形相邻两边的公共端点叫做三角形的顶点. (3)三角形的表示: 如图,以A 、B 、C 为顶点的三角形记作“△ABC ”,读作“三角形ABC ”. 【教师点拨】(1)三角形的表示方法中“△”代表“三角形”,后边的字母为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字母的顺序可以自由安排,即△ABC ,△ACB ,△BAC ,△BCA ,△CAB ,△CBA 为同一个三角形. (2)角的两边为射线,三角形的三条边为线段. (3)由于在三角形内一个角对着一条边,那么这条边就叫这个角的对边,同理,这个角也叫做这个边的对角.如图,∠A 的对边是BC (经常也用a 表示),∠B 的对边是AC (经常也用b 表示),∠C 的对边为AB (经常也用c 表示);AB 的对角为∠C ,AC 的对角为∠B ,BC 的对角为∠A . 活动2 跟踪训练 1.小强用三根木棒组成下列图形,其中符合三角形概念是( C ) 2.找一找,图中有多少个三角形,并把它们写下来. 解:图中有5个三角形.分别是:△ABE 、△DEC 、△BEC 、△ABC 、△DBC . 活动3 三角形的分类 三角形按角分类如下:三角形???? ?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纯角三角形 三角形按边分类如下:三角形?????等腰三角形??? ??腰和底边不相等的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不等边三角形

《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导学案 湘教版

2.1.4 多项式的乘法 第2课时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 学习目标: 1、经历探索多项式乘法法则的过程,理解多项式乘法法则; 2、学会用多项式乘法法则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用几何图形理解代数知识的能力和复杂问题转化为简单问题的转化思想. 重点:掌握多项式的乘法法则并加以运用. 难点:理解多项式乘法法则的推导过程和运用法则进行计算 预习导学——不看不讲 学一学:阅读教材p38“动脑筋” a b m n (1)南北向长为,东西向长为,居室的总面积为 (2)北边两间房面积和为,南边两间房面积和为,居室总面积为 。 (3)四间房的面积分别为,居室总面积为。知识点一、多项式乘以多项式的乘法法则 。 议一议:这三个代数式有什么关系呢? 同一面积的不同表示方式应该相等 【归纳总结】多项式乘以多项式先用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乘以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 所得的积相加. (a+b)(m+n)=a(m+n)+b(m+n)=am+an+bm+bn 选一选:计算(a-b)(a-b)其结果为()

A.a2-b2B.a2+b2C.a2-2ab+b2D.a2-2ab-b2 填一填:计算: (1)(a+2b)(a-b)=_________;(2)(3a-2)(2a+5)=________; (3)(x-3)(3x-4)=_________;(4)(3x-y)(x+2y)=________. 【课堂展示】P39例题12,P39例题13 【当堂检测】: 1.选择题 (1)(x+a)(x-3)的积 合作探究——不议不讲 互动探究一:一块长m米,宽n米的玻璃,长宽各裁掉a?米后恰好能铺盖一张办公桌台面(玻璃与台面一样大小),问台面面积是多少? 互动探究二:已知x2-2x=2,将下式化简,再求值. (x-1)2+(x+3)(x-3)+(x-3)(x-1) 【当堂检测】: 1.选择题 (1)(x+a)(x-3)的积的一次项系数为零,则a的值是() A.1 B.2 C.3 D.4 (2)下面计算中,正确的是() A.(m-1)(m-2)=m2-3m-2B.(1-2a)(2+a)=2a2-3a+2 C.(x+y)(x-y)=x2-y2 D.(x+y)(x+y)=x2+y2 (3)如果(x+3)(x+a)=x2-2x-15,则a等于() A.2 B.-8 C.-12 D.-5 2.计算:(4x2-2xy+y2)(2x+y).

多项式教学设计

《3.2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第2课时教学设计 课 题 3.2解一元一次方程(一)—移项设计者 设计理念 重视自主探索、亲身实践、合作交流,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景,为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时间与空间,提供丰富的现实情境,使学生在亲身体验和探索中认识数学. 学情分析 我所任教班级的学生基础不是很扎实,整体学习能力处于中等水平,学习新的知识需要较长的理解过程,再加上学生的好动性,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这一特点,容易将合并同类项和移项的概念混淆,所以教学中教师应予以简单明白、深入浅出的分析,同时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知识分析 解一元一次方程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数学第三章第二单元第二节内容,重点用合并同类项和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会分析具体实际问题中的相等关系,根据题意列出一元一次方程,并且学会解一元一次方程。 三维目标知识与技 能 能熟练地求解数字系数的一元一次方程(不含去括号、去分 母)。 过程与方 法 经历和体会解一元一次方程中“转化”的思想方法。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和意志力,激发 学习兴趣。 重 点 学会解一元一次方程。难 点 学会如何移项。 教学方法以引导发现法、自学辅导法为主,采用师生互动、主动探究的方式让学生直观感受应运移项的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

学法指导本节课注重调动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尽可能地增加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通过本课的教学,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尝试学习、探究学习、合作交流学习。 教 资借助PPT软件展示引例及变式训练题组,增大课堂容量,吸引学生眼球,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评坚持“及时评价与激励评价相结合,定量化评价与定性化评价相统一”的原则,最大限度地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将学生自评、生生互评和教师概括引领、激励测进式点评有机结合,力求在评价中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使其逐步养成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引导、讨论教学法. 教学流程设计及时间划分 序号活动名称内容目的时间 活动1 复习旧知 挑战新知 通过复习旧知为学习新知做 好铺垫。 7分钟 活动2 问题诱导 探究新知在思考的基础上做好新知识的 学习,训练学生更强的自学能 力。 20分钟 活动3 变式训练 巩固新知通过变式练习,巩固如何应用 移项的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 11分钟 活动4 归纳小结 强化新知 反思,自我评价、总结5分钟 活动5 推荐作业 深化新知 分层要求,异步达标2分钟 教学过程设计 问题与情境师生行为设计意图及 媒体应用分 析 问题1.应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是什么?列 方程的关键是什么? 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 1.设未知数; 2.分析题意找出等量关系; 3.根据等量关系列方程。 列方程的关键:找出等量关系。[教师活动] 1、出示问题1、 2,引导学生结 合问题1、2,解 决回顾所学的 知识。 [师生互动]学 生先回忆,然后 [设计意图] 1.在比较中 产生新的知 识,也是我们 学习新知识 一个非常有 用的方法。 2.培养学生 观察、比较、

八年级数学上册多项式乘以多项式教案

一、自主学习 1、计算: (1)(-5a2b)(-3a)(2)(2x)3(-5xy2) 2、计算: (1)(-4x2)﹒(3x+1)(2)3a(5a-2b) 二、合作探究 问题3 为了扩大街心花园的绿地面积,把一块原长a m、宽p m的长方形绿地,加长了b m,加宽了q m,你能用几种方法求出扩大后的绿地面积? ①若看成一个长方形 ②若看成四个小长方形 1、上面的式子表示的同一数量,所以 bq bp aq ap q p b a+ + + = + +) )( ( 如何得到的呢? 2、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先用乘,再。 三、学以致用 1、计算: (1))2 )( 1 3(+ +x x;(2)) )( 8 (y x y x- -;(3)) )( (2 2y xy x y x+ - + 2、计算: (1))3 )( 1 2(+ +x x(2)) 3 )( 2 (m n n m- + 生活中最珍贵的是什么,是平安。

生活中最珍贵的是什么,是平安。 (3)2)1(-a (4))3)(3(b a b a -+ (5))4)(12(2--x x (6))52)(32(2-++x x x 3、计算: (1))3)(2(++x x (2))1)(4(+-x x (3))2)(4(-+y y (4))3)(5(--y y 由上面计算的结果找规律,观察右图,填空: (_____)(____)(_____)))((2 ++=++x q x p x 四、当堂检测 1、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现用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乘另一个多项式的 ,再把所得的积 。 2、计算:=-?+)5()3(x x 。 3、)3)(3(+-ab ab 的计算结果是 。 4、计算:)23)(52(y x y x -+ 五、能力提升:(学有余力的同学完成) 若b x x x a x +-=+?+5)2()(2,求a ,b 的值。 六、作业: 课后反思

最新浙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1.1 同位角 内错角 同旁内角 〖教学目标〗 ◆1、了解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意义。 ◆2、会在简单的图形中辨认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3、会在给定某个条件下进行有关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判定和计算。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概念。 ◆教学难点:各对关系角的辨认,复杂图形的辨认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教学过程〗 一. 引入:中国最早的风筝据说是由古代哲学家墨翟制作的,风筝的骨架构成了多种关系的 角。 a1 a2 a387 6 5 4 32 1 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讨论的问题:两条直线和第三条直线相交的关系。 二.让我们接受新的挑战: ------讨论:两条直线和第三条直线相交的关系 如图:两条直线a1 , a2和第三条直线a3相交。 (或者说:直线a1 , a2 被直线a3 所截。)) a1 a2 a387 6 54 32 1 其中直线a1 与直线a3 相交构成四个角,直线a2 与直线a3 相交构成四个角。所以这个问题我们经常就叫它“三线八角”问题。 三.让我们来了解 “三线八角”: 如图:直线a1 , a2 被直线a3 所截,构成了八个角。 a1 a2 a3 8 76 54 321 a1a2 87 6 5 4 321

1. 观察∠ 1与∠5的位置:它们都在第三条直线a3 的同旁,并且分别位于直线a1 , a2 的相同一侧,这样的一对角叫做“同位角”。 类似位置关系的角在图中还有吗?如果有,请找出来? 答: 有。 ∠2与∠6;∠4与∠8;∠3与∠7 2. 观察∠ 3与∠5的位置:它们都在第三条直线a3 的异侧,并且都位于两条直线a1 , a2 之间,这样的一对角叫做“内错角”。 类似位置关系的角在图中还有吗?如果有,请找出来? 答: 有。 ∠2与∠8 3. 观察∠ 2与∠5的位置:它们都在第三条直线a3 的同旁,并且都位于两条直线a1 , a2 之间,这样的一对角叫做“同旁内角”。 答: 有。 ∠3与∠8 四. 知识整理(反思): 问题1. 确定前提(三线)(八角)2:在下面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中任选一对,请你看看这对角的四条边与“前提”中的“三线”有什么关系? 结论:两个角的在同一直线上的边所在直线就是前提中的第三线。 五.试试你的身手: 例1:如图:请指出图中的同旁内角。(提示:请仔细读题、认真看图。) 答: ∠1与∠5; ∠4与∠6;∠1与∠A ;∠5与∠A 合作学习:请找出以上各对关系角成立时的其余各对关系角。 1. 其中:∠1与∠5 ;∠4与∠6是直线和直线被直线所截得到的同旁内角。此时三线构成了个角。此时,同位角有:,内错角有:。 2.其中:∠1与∠A 是直线和直线被直线所截得到的同旁内角。此时三线构成了个角。此时,同位角有:,内错角有:。 3.其中:∠5与∠A 是直线和直线被直线所截得到的同旁内角。此时三线构成了个角。此时,同位角有:,内错角有:。 六.让我们自己来试一试:(练习)

《多项式乘以多项式》教学设计

《多项式乘以多项式》教学设计 高清华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探索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乘法法则。 2. 能灵活地进行整式的乘法运算。 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索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乘法法则的过程,体会乘法分配律的作用以及“整体”和“转化”的数学思想; 2、通过对乘法法则的探索,归纳与描述,发展有条理思考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学习和把握数学问题的方法,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多项式的乘法法则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探索多项式的乘法法则,灵活地进行整式的乘法运算。关键:多项式的乘法应先转化为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进行运算,进一步转化为单项式的乘法,紧紧扣住这一线索。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自主学习 教学过程: 一、课前练习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整式的乘法,快速做一做,看看你掌握的怎样

计算:2232)1(xy x ?- )1(2)2(x x -- ()x x x +24)3( x x x 9)19 44)(4(2?-- 生:交流答案 师:同学们看这道题怎样做())()5(b n a m ++(多媒体展示)他和我们以前所学的有何不同 生:现在是多项式乘多项式 师:那多项式乘多项式如何去计算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吧! 二、 学习目标(多媒体) 师:看到这个课题你想学习哪些知识呢 生:交流 师:(多媒体呈现) 1、探究并了解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法则 2、熟练的运用法则进行运算 三、探求新知 问题助学一: 动手做一做:利用如下的长方形卡片拼成更大的长方形(多媒体) (学生活动)小组内展评作品,推选出最优秀的同学的作品给全班学生展示。 n

单项式与多项式 教学设计

§6.1 单项式与多项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整式的有关概念,会识别单项式、多项式和整式。 2. 能说出一个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多项式的项的系数和次数,以及多项式的项数和次数 3. 在参与对单项式、多项式识别的过程中,培养观察、归纳、概括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能说出单项式的系数、次数 2、能说出多项式每一项的系数、次数,及整个多项式是几次几项式。 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课前提问,检查预习效果 让学生举手口答以下定义,不对的让同组学生纠正,同组都不会的让其它组回答,答对的加 第二环节: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下面让我们逐一进行探究。 问题一:什么整式 找一小组上黑板板书答案,不同意见的同组修改,有问题的别组订正。 填空:(1)卖报的李阿姨从报社以每份0.35元的价格购进a 份《晚报》,以每份0.5元的价格售出b 份(b

问题二:什么是单项式 认识了整式,让我们继续探究整式中的内容 1. 其中,不含有加减运算的整式叫做单项式,单独的一个字母或数也是单项式。 找出下列代数式中哪些是整式?哪些是单项式?(写题号) (1)(2)(3)(4)(5) (6)(7)(8)(9) (10)(11)(12) (1)(3)(5)(6)(7)(9)(10)(11)(12)是整式,(3)(7)(11)(12)是单项式。 继续研究单项式中的内容 2. 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叫做单项式的系数,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的和叫做单项式的次数。 ⑴3x 2,c ab ah 2,3 1 -的系数分别为3,31-,1次数分别为2,2,4。 ⑵ 中的字母有x,y,z ,各字母的指数分别是2,3,1 ,则该单项式 的次数为6。 问题三:什么是多项式 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多项式中的每一个单项式叫做项,其中,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多项式中次数最高项的次数叫做多项式的次数。 如:多项式 有两项为2a 和b a 3-,项的次数分别为1和4, 所以,多项式 是四次两项式。 ab a 22-2 31 2+-m n 21b a +2 2 2b a +a 45-a a 23 7312 -x 3 2+ x x 3-a 05.1z y x 3 23 2b a a 3 2-b a a 32-

新人教版初二上册数学辅导教案

新人教版初二上册数学辅导教案教学目标 1.等腰三角形的概念.2.等腰三角形的性质.3.等腰三角形的概念及性质的应用. 教学重点:1.等腰三角形的概念及性质.2.等腰三角形性质的应用. 教学难点: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的理解及其应用. 教学过程 Ⅰ.提出问题,创设情境 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轴对称图形,探究了轴对称的性质,?并且能够作出一个简单平面图形关于某一直线的轴对称图形,?还能够通过轴对称变换来设计一些美丽的图案.这节课我们就是从轴对称的角度来认识一些我们熟悉的几何图形.来研究:①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吗?②什么样的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 有的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有的三角形不是. 问题:那什么样的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 满足轴对称的条件的三角形就是轴对称图形,?也就是将三角形沿某一条直线对折后两部分能够完全重合的就是轴对称图形.

我们这节课就来认识一种成轴对称图形的三角形──等腰三角形.Ⅱ.导入新课:要求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来做一个等腰三角形. 作一条直线L,在L上取点A,在L外取点B,作出点B关于直线L 的对称点C,连结AB、BC、CA,则可得到一个等腰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的定义: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相等 的两边叫做腰,另一边叫做底边,两腰所夹的角叫做顶角,底边与 腰的夹角叫底角.同学们在自己作出的等腰三角形中,注明它的腰、底边、顶角和底角. 思考: 1.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吗?请找出它的对称轴. 2.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有什么关系? 3.顶角的平分线所在的直线是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吗? 4.底边上的中线所在的直线是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吗??底边上的 高所在的直线呢? 结论: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它的对称轴是顶角的平分线所在 的直线.因为等腰三角形的两腰相等,所以把这两条腰重合对折三 角形便知: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它的对称轴是顶角的平分线 所在的直线.

多项式乘以多项式教学设计

《多项式乘以多项式》教学设计 朱宾琪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探索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乘法法则。 2. 能灵活地进行整式的乘法运算。 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索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乘法法则的过程,体会乘法分配律的作用以及“整体”和“转化”的数学思想; 2、通过对乘法法则的探索,归纳与描述,发展有条理思考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学习和把握数学问题的方法,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多项式的乘法法则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探索多项式的乘法法则,灵活地进行整式的乘法运算。关键:多项式的乘法应先转化为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进行运算,进一步转化为单项式的乘法,紧紧扣住这一线索。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自主学习 教学过程: 一、课前提问 师:1、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法则是什么?

依据是什么? 2、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结果的项数与原多项式的项数有何关系? 3、积的每一项的符号由谁决定? 计算: )32(3)4() 53(2)3() 35(4)2() 32(7)1(23322222xy xy y x b a a ax a ax b ab a +---- 生:交流答案 师:同学们看这道题怎样做?())()5(b n a m ++(多媒体展示)他和我们以前所学的有何不同? 生:现在是多项式乘多项式 师:那多项式乘多项式如何去计算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吧! 二、 学习目标(多媒体) 师:看到这个课题你想学习哪些知识呢? 生:交流 师:(多媒体呈现) 1、探究并了解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法则 2、熟练的运用法则进行运算 三、探求新知 问题助学一: 文文帮爸爸把原长为m 米,宽为b 米的菜地加长了n 米,拓宽了a 米,聪明的你能迅速表示出这块菜地现在的总面积吗? 你还能用更多的方法表示吗? (学生活动)小组内展评作品,推选出最优秀的同学的作品给全班学生展示。

多项式教案

2.1 整式---多项式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6—59页,2.1整式:2.多项式。 教学目标和要求: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整式多项式的项及其次数、常数项的概念。 2.通过小组讨论、合作交流,让学生经历新知的形成过程,培养比较、分析、归纳的能力。由单项式与多项式归纳出整式,这样更有利于学生把握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有利于学生知识的迁移和知识结构体系的更新。 3.初步体会类比和逆向思维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整式及多项式的有关概念,掌握多项式的定义、多项式的项和次数,以及常数项等概念。 难点:多项式的次数。 教学方法: 分层次教学,讲授、练习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旧知复习 1、 练习巩固 2、 复习提问:什么是单项式、系数、次数? 二、讲授新课: 创设情境:1、小明房间的窗户如图所示,其中上方的装饰物由两个四分之一圆和一个半圆组成(它们的半径相同)(1)装饰物所占的面积是多少?(2)窗户能射进阳光部分的面积是多少?(让学生讨论) 2、填空 (1)一个数比数x 的2 倍小3,则这个数为____ ; (2)如图1,三角板的面积为_ _ _ _; (3)买一个篮球需要x 元,买一个排球需要y 元买一 个足球需要40元,买3个篮球、5个排球、2个足球共需要 元; 得出结果让学生观察 (由学生小组派代表回答,教师应肯定每一位学生说出的特点,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归纳的能力,同时又锻炼他们的口表能力。通过特征的讲述,由学生自己归纳出多项式的定义,教室可给予适当的提示及补充。) 3多项式: 板书由学生自己归纳得出的多项式概念。上面这些代数式都是由几个单项式相加而成的。像这样,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 3540x y ++23x -2 12 ab r π-216ab b 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