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合的关系求参数范围

集合的关系求参数范围
集合的关系求参数范围

2.设集合I={1,2,3,4,5,6},集合A、B?I,若A中含有3个元素,B中至少含有2个元素,且B中所有数

4.集合时M={x|x=,k∈Z}与N={ x|x=,k∈Z}之间的关系是()

2222

6.设集合A={x|x=+,k∈Z},B={x|x=+,k∈Z},则()

8.已知集合A={x|mx2﹣2x+3=0,m∈R,x∈R }.

(1)若A是空集,求m的取值范围;

(2)若A中只有一个元素,求m的值;

(3)若A中至多只有一个元素,求m的取值范围.

9.已知集合A={x|x2﹣2x﹣a=0,x∈R},B={x|x2﹣4x+a+6=0,x∈R}

(1)若A=B=?,求a的取值范围;

(2)若A和B中至少有一个是?,求a的取值范围;

(3)若A和B中有且只有一个是?,求a的取值范围.

10.已知集合A={x|x2﹣5x+6=0},B={a,2,2a﹣1}

(I)求集合A;

(II)若A?B,求实数a的值.

11.已知集合P={x|x2+4x=0},集合Q={x|x2+2(m+1)x+m2﹣1=0},

(1)若P?Q,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2)若Q?P,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12.设A={x|x2﹣8x+15=0},B={x|ax﹣1=0}.

(1)若,试判定集合A与B的关系;

(2)若B?A,求实数a组成的集合C.

13.已知M={x|﹣2≤x≤5},N={x|a+1≤x≤2a﹣1}.

(Ⅰ)若M?N,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Ⅱ)若M?N,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14.已知集合A={x||x﹣a|<2,x∈R },B={x|<1,x∈R }.

(1)求A、B;

(2)若A?B,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15.已知集合A={x|x2﹣3x+2≤0},B={x|x2﹣(a+1)x+a≤0}.(1)若A?B,求a的取值范围;

(2)若A?B,求a的取值范围;

(3)若A=B,求a的取值范围.

2014年07月23日郭杜军1的高中数学组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7小题)

1.(2014?市中区二模)定义集合A*B={x|x∈A,且x?B},若A={1,3,5,7},B={2,3,5},则A*B的子集个

2.(2012?泸州二模)设集合I={1,2,3,4,5,6},集合A、B?I,若A中含有3个元素,B中至少含有2个元

4.集合时M={x|x=,k∈Z}与N={ x|x=,k∈Z}之间的关系是()

M={x|x=Z}={x|x=,

2222

6.(2010?和平区一模)设集合A={x|x=+,k∈Z},B={x|x=+,k∈Z},则()

+,

+,Z}={x|x=+

+,Z}={x|x=,

+Z}={x|x=

二.解答题(共8小题)

8.已知集合A={x|mx2﹣2x+3=0,m∈R,x∈R }.

(1)若A是空集,求m的取值范围;

(2)若A中只有一个元素,求m的值;

(3)若A中至多只有一个元素,求m的取值范围.

2x+3=0}={

解:集合A是方程mx2﹣2x+3=0在实数范围内的解集.(1)当m=0时,集合A={x|﹣2x+3=0}={}≠?,不合题意;

当m≠0时,须△<0,即△=4﹣12m<0,即m>.

故若A是空集,则m>

(2)∵A中只有一个元素,∴方程mx2﹣2x+3=0只有一个解.

若m=0,方程为﹣2x+3=0,只有一解x=,符合题意

若m≠0,则△=0,即4﹣12m=0,m=.

∴m=0或m=.

9.已知集合A={x|x2﹣2x﹣a=0,x∈R},B={x|x2﹣4x+a+6=0,x∈R} (1)若A=B=?,求a的取值范围;

(2)若A和B中至少有一个是?,求a的取值范围;

(3)若A和B中有且只有一个是?,求a的取值范围.

10.已知集合A={x|x2﹣5x+6=0},B={a,2,2a﹣1}

(I)求集合A;

(II)若A?B,求实数a的值.

11.已知集合P={x|x2+4x=0},集合Q={x|x2+2(m+1)x+m2﹣1=0},(1)若P?Q,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2)若Q?P,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或,

12.设A={x|x2﹣8x+15=0},B={x|ax﹣1=0}.

(1)若,试判定集合A与B的关系;

(2)若B?A,求实数a组成的集合C.

B={}

或或

故答案为:

13.已知M={x|﹣2≤x≤5},N={x|a+1≤x≤2a﹣1}.

(Ⅰ)若M?N,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Ⅱ)若M?N,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则

,则

14.(2013?金山区一模)已知集合A={x||x﹣a|<2,x∈R },B={x|<1,x∈R }.

(1)求A、B;

(2)若A?B,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

15.已知集合A={x|x2﹣3x+2≤0},B={x|x2﹣(a+1)x+a≤0}.(1)若A?B,求a的取值范围;

(2)若A?B,求a的取值范围;

(3)若A=B,求a的取值范围.

含参不等式恒成立问题中求参数取值范围一般方法(教师版)

恒成立问题是数学中常见问题,也是历年高考的一个热点。大多是在不等式中,已知一个变量的取值范围,求另一个变量的取值范围的形式出现。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处理方法。 一、分离参数 在给出的不等式中,如果能通过恒等变形分离出参数,即:若()a f x ≥恒成立,只须求出()max f x ,则()m ax a f x ≥;若()a f x ≤恒成立,只须求出()min f x ,则()m in a f x ≤,转化为函数求最值。 例1、已知函数()lg 2a f x x x ??=+ - ???,若对任意[)2,x ∈+∞恒有()0f x >,试确定a 的取值范围。 解:根据题意得:21a x x + ->在[)2,x ∈+∞上恒成立, 即:23a x x >-+在[)2,x ∈+∞上恒成立, 设()23f x x x =-+,则()2 3924f x x ??=--+ ??? 当2x =时,()max 2f x = 所以2a > 例2、已知(],1x ∈-∞时,不等式() 21240x x a a ++-?>恒成立,求a 的取值范围。 解:令2x t =,(],1x ∈-∞ (]0,2t ∴∈ 所以原不等式可化为:22 1t a a t +-<, 要使上式在(]0,2t ∈上恒成立,只须求出()2 1t f t t +=在(]0,2t ∈上的最小值即可。 ()22211111124t f t t t t t +????==+=+- ? ? ???? 11,2t ??∈+∞???? ()()min 324f t f ∴== 234a a ∴-< 1322 a ∴-<< 二、分类讨论 在给出的不等式中,如果两变量不能通过恒等变形分别置于不等式的两边,则可利用分类讨论的思想来解决。 例3、若[]2,2x ∈-时,不等式2 3x ax a ++≥恒成立,求a 的取值范围。 解:设()2 3f x x ax a =++-,则问题转化为当[]2,2x ∈-时,()f x 的最小值非负。 (1) 当22a -<-即:4a >时,()()min 2730f x f a =-=-≥ 73 a ∴≤又4a >所以a 不存在;

参数取值问题的题型与方法教材

参数取值问题的题型与方法 (Ⅰ)参数取值问题的探讨 一、若在等式或不等式中出现两个变量,其中一个变量的范围已知,另一个变量的范围为所求,且容易通过恒等变形将两个变量分别置于等号或不等号的两边,则可将恒成立问题转化成函数的最值问题求解。 例1.已知当x ∈R 时,不等式a+cos2x<5-4sinx+45-a 恒成立,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分析:在不等式中含有两个变量a 及x ,其中x 的范围已知(x ∈R ),另一变量a 的范围即为所求,故可考虑将a 及x 分离。 解:原不等式即:4sinx+cos2x<45-a -a+5 要使上式恒成立,只需45-a -a+5大于4sinx+cos2x 的最大值,故上述问题转化成求f(x)=4sinx+cos2x 的最值问题。 f(x)= 4sinx+cos2x=-2sin 2x+4sinx+1=-2(sinx -1)2+3≤3, ∴45-a -a+5>3即45-a >a+2 上式等价于?? ? ??->-≥-≥-2)2(450450 2a a a a 或???≥-<-0 4502a a ,解得≤54a<8. 说明:注意到题目中出现了sinx 及cos2x ,而cos2x=1-2sin 2x,故若把sinx 换元成t,则 可把原不等式转化成关于t 的二次函数类型。 另解:a+cos2x<5-4sinx+45-a 即 a+1-2sin 2x<5-4sinx+45-a ,令sinx=t,则t ∈[-1,1], 整理得2t 2-4t+4-a+45-a >0,( t ∈[-1,1])恒成立。 设f(t)= 2t 2-4t+4-a+45-a 则二次函数的对称轴为t=1, ∴ f(x)在[-1,1]内单调递减。 ∴ 只需f(1)>0,即45-a >a -2.(下同) 例2.已知函数f(x)在定义域(-∞,1]上是减函数,问是否存在实数k ,使不等式f(k -sinx)≥f(k 2-sin 2x)对一切实数x 恒成立?并说明理由。 分析:由单调性与定义域,原不等式等价于k -sinx ≤k 2-sin 2x ≤1对于任意x ∈R 恒成立,这又等价于 ?? ? ??----≥+-----+≤) 2()21(sin 41)1(sin 12 222x k k x k 对于任意x ∈R 恒成立。 不等式(1)对任意x ∈R 恒成立的充要条件是k 2≤(1+sin 2x)min =1,即-1≤k ≤1----------(3) 不等式(2)对任意x ∈R 恒成立的充要条件是k 2-k+ 41≥[(sinx -21)2]max =4 9 , 即k ≤-1或k ≥2,-----------(4) 由(3)、(4)求交集,得k=-1,故存在k=-1适合题设条件。 说明:抽象函数与不等式的综合题常需要利用单调性脱掉函数记号。 例3.设直线l 过点P (0,3),和椭圆x y 22941+=顺次交于A 、B 两点,试求AP PB 的取值范围. 分析:本题中,绝大多数同学不难得到:AP PB =B A x x -,但从此后却一筹莫展, 问题的

(完整版)利用导数求参数的取值范围方法归纳

利用导数求参数的取值范围 一.已知函数单调性,求参数的取值范围 类型1.参数放在函数表达式上 例1. 设函数R a ax x a x x f ∈+++-=其中86)1(32)(23. 的取值范围 求上为增函数在若的值求常数处得极值在若a x f a x x f ,)0,()()2(. ,3)()1(-∞= 二.已知不等式在某区间上恒成立,求参数的取值范围 类型1.参数放在不等式上 例3.已知时都取得极值与在13 2)(23=-=+++=x x c bx ax x x f (1)求a、b的值及函数)(x f 的单调区间. (2)若对2)(],2,1[c x f x <-∈不等式恒成立,求c的取值范围. __________)(]2,1[,522)(.32 3 的取值范围是则实数都有若对任意已知函数m m x f x x x x x f >-∈+--= 类型2.参数放在区间上 例4.已知三次函数d cx x ax x f ++-=2 35)(图象上点(1,8)处的切线经过点(3,0),并且)(x f 在x=3处有极值. (1)求)(x f 的解析式.(2)当),0(m x ∈时, )(x f >0恒成立,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 分析:(1)935)(23++-=x x x x f ] 3,0(),0(0)(]3,0(),0(0)(30)3()(,)(,0)()3,3 1(9)0()()(,0)()3 1,0(3,310)() 3)(13(3103)().2(''21‘2'的取值范围为所以内恒成立 在时当且仅当内不恒成立在时所以当所以单调递减时当所以单调递增时当得由m m x f m ,m x f m f x f x f x f x f x f ,x f x f x x x x f x x x x x f >∈>>=><∈=>>∈===--=+-= 基础训练: .___________24.434的取值范围是则实数都成立对任意实数若不等式a ,x a x x -≥-

集合、函数基本性质中的参数问题(含详解)

集合、函数基本性质中的参数问题 1、已知集合},1{},,3,1{m B m A ==,A B A = ,则=m ( ) A 、0或3 B 、0或3 C 、1或3 D 、1或3 2、已知集合}{},1{2a M x x P =≤=,若P M P = ,则a 的取值范围是( ) A 、]1,(--∞ B 、),1[+∞ C 、]1,1[- D 、),1[]1,(+∞--∞ 3、设集合},1{R x a x x A ∈<-=,},51{R x x x B ∈<<=,若?=B A ,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 A 、}60{≤≤a a B 、}42{≥≤a a a 或 C 、}62{≥≤a a a 或 D 、}42{≤≤a a 4、已知函数32)(2--=ax x x f 在区间]2,1[上单调,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5、已知函数)(x f y =在定义域)1,1(-上是减函数,且)12()1(-<-a f a f ,则a 的取值范围是 6、已知函数???<≥+=0 ,10,1)(2x x x x f ,则满足不等式)2()1(x f x f >-的x 的取值范围是 7、若R a ∈,且对于一切实数x 都有032 >+++a ax ax ,那么a 的取值范围是( ) A 、),0(+∞ B 、),0[+∞ C 、)4,(--∞ D 、),0()4,(+∞--∞ 8、关于x 的方程02)12(22=-+--a x a x 至少有一个非负实根,则a 的取值范围是 9、已知集合}32{},12{≤≤-=+≤≤=x x B a x a x A ,若A B A = ,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2-4已知单调性求参数取值范围(可编辑修改word版)

【知识点 4】已知单调性求参数取值范围 1. 思路提示:⑴对于函数在某个区间上单调递增或单调递减的问题,转化为导函数在此区 间上恒为非负或非正的问题,进而转化为导数在该区间上的最值问题. ⑵对于可导函数在某个区间不单调的问题,转化为导函数在此区间无实根,可结 合导函数的图像给出此问题的充要条件,从而求解. ⑶对于只有一个极值点的导函数研究其相关问题(如在给定区间上恒为正或负以 及根的分布等),往往可以类比二次函数在区间上的最值或根的分布求解. 例 1:已知函数f (x) = 3ax4- 2(3a + 1)x2- 2(3a + 1)x2+ 4x 1 (I)当a = 时,求f (x) 的极值; 6 (II)若f (x) 在(-1,1)上是增函数,求a 的取值范围 例 2:已知函数f (x) =x3+ax2+x +1(a ∈R) (I)讨论函数f (x) 的单调区间; 3 1 (II)设函数f (x) 在区间(- , - ) 内是减函数,求a 的取值范围. 2 3 例 3:已知函数f (x) = (2ax -x2 )e ax,其中a 为常数,且a ≥ 0 . (I)若a =1 ,求函数f (x) 的极值点; (II)若f (x) 在区间( 2, 2) 内单调递增,求a 的取值范围. 例 4:已知函数f (x) =ax3+bx2 (x ∈R) 的图像过点P(-1, 2) ,且在点P 处的切线恰好与直线x - 3y = 0 垂直. (Ⅰ)求函数f (x) 的解析式; (II)若函数f (x) 在区间[m, m +1]上单调递增,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

2 例 5:已知函数 f (x ) = x 3 + (1- a )x 2 - a (a + 2)x + b (a , b ∈ R ) . (Ⅰ)若函数 f (x ) 的图像过原点,且在原点处的切线斜率是-3 ,求 a , b 的值; (II )若函数 f (x ) 在区间(-1,1) 上不单调,求 a 的取值范围. 例 6:设 f (x ) = e x 1+ ax ,其中a 为正实数 (Ⅰ)当a = 4 时,求 f (x ) 的极值点; 3 (Ⅱ)若 f (x ) 为 R 上的单调函数,求a 的取值范围. 例 7:设 f (x ) = e x ,其中a 为正实数. 2 (Ⅰ)当 a = 3 时,求 f (x ) 的极值点; 4 (Ⅱ)若 f (x ) 为 R 上的单调函数,求a 的取值范围. 例 8:设 f (x ) = - 1 x 3 + 1 x 2 + 2ax 3 2 (I) 若 f (x ) 在( , +∞) 上存在单调递增区间,求 a 的取值范围. 3 (II )当0 < a < 2 时, f (x ) 在[1, 4] 的最小值为- 16 3 ,求 f (x ) 在该区间上的最大值. 例 9:已知 a ,b 是实数,函数 f (x ) = x 3 + ax , g (x ) = x 2 + bx , f '(x ) 和 g '(x ) 是 f (x ), g (x ) 的导函数,若 f '(x )g '(x ) ≥ 0 在区间 I 上恒成立,则称 f (x ) 和 g (x ) 在区间 I 上单调性一致 (I)设 a > 0 ,若函数 f (x ) 和 g (x ) 在区间[-1,+∞) 上单调性一致,求实数 b 的取值范围;

求解含参数的两个集合的关系常用五法

求解含参数的两个集合的关系常用五法 判断两个集合之间的关系是集合中的重要题型,且是高考热点内容之一。其中,含参数的两个集合的关系更是许多同学解题的难点。怎样求解含参数的两个集合的关系题呢?本文将结合例题介绍五种破解术,供大家参考: 法一:借助数轴或韦恩图寻找关系 例1:已知全集+ =N U ,集合},3{+∈==N n n x x P ,},6{+∈==N n n x x Q , 则=U ( ) A Q P ? B Q P C U ? C Q C P U ? D Q C P C U U ? 解:依题意得,P Q ?,则其韦恩图如下: 由韦恩图可知,=U Q C P U ?,即选C 法二:列举对比法 例2:数集},)12{(Z m m M ∈+=π与数集},)14{(Z n n N ∈±=π之间的关系是( ) A N M ? B N M = C M N ? D N M ≠ 解:取 ,2,1,0,1,-=m ,则},5,3,,,{ ππππ-=M ;取 ,1,0,=n ,则},5,3,,,{ ππππ-=N . N M =∴即选B 法三:合理分类讨论,利用集合有关定义准确判断 例3:已知集合}),12(51{Z k k x x M ∈+==,},5 154{Z k k x x N ∈±==,则集合N M ,之间的关系为( ) A N M ? B M N ? C N M = D N M ≠ 解:设M x ∈1,则有Z k k x ∈+=111),12(5 1 当Z n n k ∈=,21时,5 154)14(511+=+=n n x N x ∈∴1 当Z n n k ∈-=,121时,5 154)124(511-=+-=n n x N x ∈∴1 从而有N M ? 又设N x ∈2,则Z k k k x ∈±=±=2222),14(5 15154 )(1422Z k k ∈± 表示奇数,)(12Z n n ∈+也表示奇数 Z n n k x ∈+=±=∴),12(5 1)14(5122 M x ∈∴2从而有M N ? 综上可得,N M =

解析几何中参数范围问题的求解策略

解析几何中参数范围问题的求解策略 解析几何中确定参数的取值范围是一类转为常见的探索性问题,历年高考试题中也常出现此类问题。很多同学在处理这类问题时无从下手,不知道确定参数范围的函数关系或不等关系从何而来,下面我通过一些实例介绍这类问题形成的几个背景及相应的解法,希望同学们能有所收获。 背景之一:题目所给的条件 利用题设条件能沟通所求参数与曲线上点的坐标或曲线的特征参数之间的联系,建立不等式或不等式组求解。这是求范围问题最显然的一个背景。 例1、椭圆),0(1 22 22为半焦距c b c a b y a x >>>=+的焦点为F 1、F 2,点 P (x , y )为其上的动点,当∠F 1PF 2为钝角时,点P 的横坐标的取值范围是___。 例2、已知梯形ABCD 中,AB =2CD ,点E 分有向线段AC 所成的比为λ, 双曲线过点C 、D 、E 三点,且以A 、B 为焦点。当4 3 32≤≤λ时,求双曲线离心 率e 的取值范围。 背景之二:曲线自身的范围 圆、椭圆、双曲线及抛物线都有自身的范围,如椭圆a b y a x (122 22=+>b >0) 中,x ,10],,[],,[<<-∈-∈e b b y a a ,利用这些范围是确定参数范围的途 径之一。 例3、设点P 到点M (-1,0)、N (1,0)距离之差为2m ,到x 轴、y 轴距离之比为2,求m 的取值范围。 例4、设椭圆 11 22 =++y m x 的两个焦点是F 1(-c , 0)与F 2(c , 0) (c > 0),且椭圆上存在一点P ,使得直线PF 1与PF 2垂直。 (1)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 (2)设l 相应于焦点F 2的准线,直线PF 2与l 相交于Q ,若 32| |2-=PF QF , 求直线PF 2的方程。 背景之三:二次方程有解的条件 直线和圆锥曲线的关系,是解析几何中最常见的关系,它们联立消元后所得的判别式非负是直线和圆锥曲线有公共点的充要条件;若有限制条件,则还应考虑根的分布情况等,这是确定参数取值范围的一个常见背景。 例5、给定双曲线x 2 -2 2 y = 1,过点B (1,1)能否作直线l ,使l 与所给双曲 线交于P 1及P 2,且点B 是线段P 1P 2的中点?这样的直线l 如果存在,求出它的方程;如果不存在,说明理由。 例6、已知直线1:+=kx y l 与双曲线12:2 2=-y x C 的右支交于不同的两点A 、B 。 (1)求实数k 的取值范围; (2)是否存在实数k ,使得以线段AB 为直径的圆经过曲线C 的右焦点F ?若存在,求出k 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背景之四:已知变量的范围 利用题中给出的某个已知变量的范围,或由已知条件求出某个变量的范围,然后找出这个变量与欲求的参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而求解。 1、双参数中知道其中一个参数的范围; 例7、已知双曲线的中心在原点,右顶点为A (1, 0),点P 、Q 在双曲线的右支上,点M (m , 0)到直线AP 的距离为1。 (1)若直线AP 的斜率为k ,且]3,3 3 [||∈k ,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 (2)当12+= m 时,APQ ?的内心恰好是点M ,求此双曲线的方程。

集合中的求参数的取值范围

集合中的求参数的取值范围 题组一 子集中的求参数取值范围 1. 已知集合{ } 01032 ≤--=x x x A . (1)若{}121,-≤≤+=?m x m x B A B ,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3≤m ) (2)若{}126,-≤≤-==m x m x B A B ,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43≤≤m ) 2. 已知集合{}12<≤-=x x A ,{},m x x B >=若B A ?,求m 的取值范围.(2-

题组二 方程或不等式有解问题中的求参数取值范围 1. 方程()01452=---x x a 有实数根,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1≥a ) 2. 若关于x 的不等式()()02112>+-+-x m x m 的解集为R ,求m 的取值范围.(91<≤m ) 3. 若方程0)1(2 =-++k x x k 有且仅有一个实数根,求实数k 的取值范围.(1-=k 或2 1- =k ) 题组三 集合运算中的求参数取值范围 1. 已知两个集合{} {}32,022 +<<=≤--=a x a x B x x x A ,且满足φ=B A ,求实数a 的 取值范围.(4-≤a 或1≥a ) 2. 对于实数集{ } 03422 =-+-=a ax x x A 和{} 022222=+++-=a a ax x x B ,是否存在实数a ,使φ=B A ?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若存在,求出a 的取值范围.(21<

含参数不等式恒成立问题的求解策略

含参数不等式恒成立问题的求解策略 恒成立问题,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将恒成立问题进行等价转化,使之转化为函数的最值问题。近年来,含参数的不等式恒成立问题越来越受高考命题者的青睐,本节将高考数学中常见的恒成立问题进行归类和探讨。 一、 分离参数法 如果含参数的不等式恒成立问题,其中的参数比较容易从变量中分离出来,可以把它放到不等式的一边,而另一边是变量,通过研究变量对应的函数最值,利用极端原理得到参数范围的方法叫做分离参数法。 例1 .已知函数2()3f x x x =-.当(0,)x ∈+∞时,不等式()1f x ax >-恒成立,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能力提升】()x f a ≥恒成立等价于()()x f a x f a ≤≥;m ax 恒成立等价于()m in x f a ≤。利用分离参数法求解不等式恒成立问题,前提条件是参数较易从变量中分离出来, 二、根的分布法 当恒成立的问题只是对部分区间恒成立时,研究这类不等式的恒成立,就需要研究它所对应的方程的根与其函数值,通过根的位置和函数值的符号,建立一个满足条件的不等式组,这种求解参数范围的方法叫做根的分布法。 例3 已知函数()222+-=ax x x f ,当[)+∞-∈,1x 时,()a x f ≥恒成立,求a 的取值范围。

【能力提升】利用根的分布法求参数的取值范围,要注意判别所对应函数的形式,常见命题中的函数有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两类,对应的题型是:(1)())0(0≠≥+=a b ax x f 对[]n m x ,∈恒成立,则()()???≥≥; 0,0n f m f (2) ()=x f 2ax +bx +c 0≥)0(>a 对[]n m x ,∈恒成立,则分三种情形:①△=;042≤-ac b ②m a b x <-=2时,();0≥m f ③n a b x >-=2时,();0≥n f (3) ()02≤++=c bx ax x f )0(>a 对[]n m x ,∈恒成立,则()()???≤≤. 0,0n f m f 三、 主参换位法 对于给出了参数范围的恒成立问题,常常把参数视为主元,把主元视为已知数,即把原题视为参数的函数,从函数的角度来进行解答,这种方法叫做主参换位法。 例2、对于实数m ∈[2 1,3],不等式x m mx x 4242+>++恒成立,求x 的取值范围。 【能力提升】某些含参不等式恒成立问题,在分离参数会遇到讨论的麻烦或者即使 能容易分离出参数与变量,但函数的最值却难以求出时,可考虑变换思维角度。即把变元与参数换个位置,再结合其它知识,往往会取得出奇制胜的效果。

解析几何中如何计算参数取值范围

解析几何中如何计算参数取值范围近几年来,与解析几何有关的参数取值范围的问题经常出现在高考考试中,这类问题不仅涉及知识面广,综合性大,应用性强,而且情景新颖,能很好地考查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潜在的数学素质,是历年来高考命题的热点和重点。学生在处理这类问题时,往往抓不住问题关键,无法有效地解答,这类问题求解的关键在于根据题意,构造相关的不等式,然后求出不等式的解。那么,如何构造不等式呢?本文介绍几种常见的方法: 一、利用曲线方程中变量的范围构造不等式 曲线上的点的坐标往往有一定的变化范围,如椭圆 x2a2+y2b2=1上的点P(x,y)满足-a≤x≤a,-b≤y≤b,因而可利用这些范围来构造不等式求解,另外,也常出现题中有多 个变量,变量之间有一定的关系,往往需要将要求的参数去 表示已知的变量或建立起适当的不等式,再来求解.这是解 决变量取值范围常见的策略和方法. 例1已知椭圆x2a2+y2b2=1(a0),A,B是椭圆上的两点,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与x轴相交于点P(x0,0) 求证:-a2-b2a≤x0≤a2-b2a 分析:先求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方程,求出x0与A,B横坐标的关系,再利用椭圆上的点A,B满足的范围求解. 解:设A,B坐标分别为(x1,y1),(x2,y2),(x1≠x2)代入椭圆

方程,作差得:y2-y1x2-x1=-b2a2?x2+x1y2+y1 又∵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方程为 y-y1+y22=-x2-x1y2-y1(x-x1+x22) 令y=0得x0=x1+x22?a2-b2a2 又∵A,B是椭圆x2a2+y2b2=1上的点 ∴-a≤x1≤a,-a≤x2≤a,x1≠x2以及-a≤x1+x22≤a ∴-a2-b2a≤x0≤a2-b2a 例2如图,已知△OFQ的面积为S,且OF?FQ=1,若122,求向量OF与FQ的夹角θ的取值范围. 分析:须通过题中条件建立夹角θ与变量S的关系,利用S 的范围解题. 解:依题意有 ∴tanθ=2S ∵122∴1tanθ4 又∵0≤θ≤π ∴π4p 例3对于抛物线y2=4x上任一点Q,点P(a,0)都满足 |PQ|≥|a|,则a的取值范围是() Aa0Ba≤2C0≤a≤2D0p 分析:直接设Q点坐标,利用题中不等式|PQ|≥|a|求解. 解:设Q(y024,y0)由|PQ|≥a 得y02+(y024-a)2≥a2即y02(y02+16-8a)≥0

参数范围问题常见解法

参数范围问题—常见解题6法 求解参数的取值范围是一类常见题型.近年来在各地的模拟试题以及高考试题中更是屡屡出现.学生遇到这类问题,较难找到解题的切入点和突破口,下面介绍几种解决这类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一、确定“主元”思想 常量与变量是相对的,一般地,可把已知范围的那个看作自变量,另一个看作常量. 例1.对于满足0的一切实数,不等式x2+px>4x+p-3恒成立,求x的取值范围. 分析:习惯上把x当作自变量,记函数y= x2+(p-4)x+3-p,于是问题转化为当p时y>0恒成立,求x的范围.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应用二次函数以及二次方程实根分布原理,这是相当复杂的.若把x与p 两个量互换一下角色,即p视为变量,x为常量,则上述问题可转化为在[0,4]内关于p的一次函数大于0恒成立的问题. 解:设f(p)=(x-1)p+x2-4x+3,当x=1时显然不满足题意. 由题设知当0时f(p)>0恒成立,∴f(0)>0,f(4)>0即x2-4x+3>0且x2-1>0, 解得x>3或x<-1.∴x的取值范围为x>3或x<-1. 二、分离变量 对于一些含参数的不等式问题,如果能够将不等式进行同解变形,将不等式中的变量和参数进行分离,即使变量和参数分别位于不等式的左、右两边,然后通过求函数的值域的方法将问题化归为解关于参数的不等式的问题。 例2.若对于任意角总有成立,求的范围. 分析与解:此式是可分离变量型,由原不等式得, 又,则原不等式等价变形为恒成立. 根据边界原理知,必须小于的最小值,这样问题化归为怎样求的最小值.因为 即时,有最小值为0,故. 评析:一般地,分离变量后有下列几种情形: ①f(x)≥g(k) [f(x)]min≥g(k) ②f(x)> g(k) g(k) < [f(x)] min ③f(x)≤g(k) [f(x)] max≤g(k) ④f(x)

集合中参数问题的解答方法(部分答案)

集合中参数问题的解答方法 集合中的参数问题主要包括:①集合与集合关系中的参数问题;②集合运算过程中的参数问题;每类问题又涉及到求参数的值和求参数的取值范围两种情况。那么在实际解答这类问题时,到底应该怎样展开思路,寻求解答方法呢?下面通过对典型例题的解析来回答这个问题。 【典例1】解答下列问题: 1、含有三个元素的集合可以表示为{a, b a ,1},也可以表示为{2a ,a+b,0}. 求:20092010a b +的值。 2、设A={x|2x -3x+2=0},B={x|x+2>a },如果A ? B,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3、已知集合A={x|0<ax+1≤5},B={x|- 12 <x ≤2}. ①若A ? B, 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②若B ? A, 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③A 、B 能否相等?若能求出实数a 的值;若不能说明理由。 4、已知集合A={x|a 2x -3x+2=0,a ∈R }. ①若A 是空集,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②若A 中只有一个元素,求a 的值,并把这个元素求出来; ③若A 中至多有一个元素,求实数a 的取值 【解析】 1、【知识点】①集合相等的定义与性质;②集合元素的定义与特性;③参数值的求法;④代数式的值的意义与求法; 【解答思路】根据集合相等的定义与性质,结合结合元素的特性求出参数a ,b 的值,再把求得的值代入代数式通过计算得出结果; 【详细解答】Q {a,b a ,1}={2a ,a+b,0},0∈{a,b a ,1},a ≠0,∴b a =0,?b=0,2a =1, ?a=±1,Q a ≠1,∴a=-1,∴20092010a b +=2009(1)-+20100=-1+0=-1。 2、【知识点】①集合的表示方法;②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与解法;③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定义与解法;④数轴的定义与运用;⑤子集的定义与性质; 【解答思路】根据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与解法把集合A 用列举法表示出来,由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定义与解法把集合B 用描述法表示出来,运用A B 结合数轴得到关于a 的不等式,求解不等式就可得出结果; 【详细解答】如图,Q A ?B ,∴a-2≤1,?a ≤3 0 1 2 ∴当A ?B ,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3]。 3、【知识点】①集合的表示法;②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定义与解法;③参数分类讨论的原则与方法;④子集的定义与性质; 【解答思路】根据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定义与解法把集合A 用描述法表示出来,由A ?B 得

第十三讲 解析几何中的最值和参数取值范围问题stu

第十三讲 解析几何中的最值和参数取值范围问题 一、 考点演绎 纵观历年的高考题,不难发现以解析几何知识点为载体的求最值和参数取值范围的问题,在高考真题和高考模拟题中经常出现.这类问题不仅涉及的知识面广、综合性强、变量多、应用性强,而且情景新颖,能很好地考查学生的突破性思维和数学素养,所以其一直是高考的热门题型. 这类求最值和参数取值范围的试题具有以下特点: (1)直线和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的研究和讨论是常见的考察方向; (2)函数,方程,不等式,向量,三角函数等知识与解析几何问题的有机结合,将继续成为高考数学的重头戏; (3)求轨迹方程、求弦长、求角、求面积、求最值、证明等量关系、证明定值、探索研究以及存在性的讨论等问题仍将是常见的题型; (4)重视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灵魂,是解答数学题的最高准则,是我们解题的总指导方针; (5)试题中既重思维,又重运算,还要考查学生的心理素质,必须努力克服轻视计算,容易出错、眼高手低等毛病,培养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二、 例题精讲 I 数形结合求最值 例1.已知点()()4,1,0,4A B ,在直线:31l y x =-上找一点P ,求使PA PB -最大时P 的坐标. 例2.已知以4=t 为周期的函数( )(](] 1,112,1,3x f x x x ?∈-?=?--∈??,其中0>m .若方程3()f x x =恰有5个实数解, 则m 的取值范围为( ) . A .8,33?? ? ??? B .3? ? C .48,33?? ??? D .43? ?

II 三角换元法求最值 例3. 已知圆8)1(:2 2 =++y x C . (1)设点),(y x Q 是圆C 上一点,求y x +的取值范围; (2)如图,定点(1,0),A M 为圆C 上一动点,点P 在AM 上,点N 在CM 上,且满足2,0=?= AM AP NP AM ,求 点N 的轨迹的内接矩形的最大面积. III 利用判别式求最值 例4. 点(),M x y 与定点()4,0F 的距离和它到直线25:4L x = 的距离的比是常数5 4 .且直线':45400L x y -+=,设点M 的运动轨迹为C .求: (1)轨迹为C 的方程; (2)轨迹为C 上是否存在一点,它到直线'L 的距离最小?最小距离是多小? IV 利用韦达定理求最值 例5.如图,两条过原点O 的直线12,l l 分别与x 轴、y 轴成30°的角,已知线段PQ 的长度为2,且点()11,P x y 在直线1l 上运动,点()22,Q x y 在直线2l (1)求动点()12,M x x 的轨迹C 的方程; (2)设过定点()0,2T 的直线l 与(1)中的轨迹C 交于不同的两点A ,B ,且∠AOB 为锐角,求直线l 的斜率k 的取值范围.

集合间基本关系及运算测试题(含答案)

集合间基本关系及运算 一、单选题(共11道,每道9分) 1.设集合,则=( ) A. B. C. D. 答案:B 解题思路: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补集及其运算 2.已知, ,则实数a的值是( ) A.1或2 B.2或4 C.1或2或4 D.2 答案:D 解题思路: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集合关系中的参数取值问题 3.设,,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D 解题思路: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集合的包含关系判断及应用 4.设,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 B. C. D.M和P没有关系 答案:C 解题思路: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集合的包含关系判断及应用 5.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C 解题思路: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集合的包含关系判断及应用 6.已知集合,,若,则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答案:B 解题思路: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集合关系中的参数取值问题 7.集合,若,则实数a,m的值是( ) A.a=3;m=3 B.a=2或3;m=3 C. D. 答案:D 解题思路: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集合关系中的参数取值问题 8.若集合中,仅有一个元素a,则a,b的值分别是( ) A.-1或1 B. C. D. 答案:C 解题思路: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集合关系中的参数取值问题 9.集合,,,若,,则实数a的值为( ) A.-2或5 B.2或-5 C.-2 D.5 答案:C 解题思路: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集合关系中的参数取值问题 10.已知全集,集合,若

常见参数取值问题的题型及对策

常见参数取值问题的题型及对策 求参数的取值范围的问题,在中学数学里比比皆是,这一讲,我们分四个方面来探讨。 一、若在等式或不等式中出现两个变量,其中一个变量的范围已知,另一个变量的范围为所求,且容易通过恒等变形将两个变量分别置于等号或不等号的两边,则可将恒成立问题转化成函数的最值问题求解。 例1.已知当x ∈R 时,不等式a+cos2x<5-4sinx+45-a 恒成立,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分析:在不等式中含有两个变量a 及x ,其中x 的范围已知(x ∈R ),另一变量a 的范围即为所求,故可考虑将a 及x 分离。 解:原不等式即:4sinx+cos2x<45-a -a+5 要使上式恒成立,只需45-a -a+5大于4sinx+cos2x 的最大值,故上述问题转化成求f(x)=4sinx+cos2x 的最值问题。 f(x)= 4sinx+cos2x=-2sin 2x+4sinx+1=-2(sinx -1)2+3≤3, ∴45-a -a+5>3即45-a >a+2 上式等价于?? ? ??->-≥-≥-2)2(450450 2a a a a 或???≥-<-0 4502a a ,解得≤54a<8. 说明:注意到题目中出现了sinx 及cos2x ,而cos2x=1-2sin 2x,故若把sinx 换元成t,则 可把原不等式转化成关于t 的二次函数类型。 另解:a+cos2x<5-4sinx+45-a 即 a+1-2sin 2x<5-4sinx+45-a ,令sinx=t,则t ∈[-1,1], 整理得2t 2-4t+4-a+45-a >0,( t ∈[-1,1])恒成立。 设f(t)= 2t 2-4t+4-a+45-a 则二次函数的对称轴为t=1, ∴ f(x)在[-1,1]内单调递减。 ∴ 只需f(1)>0,即45-a >a -2.(下同) 例2.已知函数f(x)在定义域(-∞,1]上是减函数,问是否存在实数k ,使不等式f(k -sinx)≥f(k 2-sin 2x)对一切实数x 恒成立?并说明理由。 分析:由单调性与定义域,原不等式等价于k -sinx ≤k 2-sin 2x ≤1对于任意x ∈R 恒成立,这又等价于 ?? ? ??----≥+-----+≤) 2()21(sin 41)1(sin 12 222x k k x k 对于任意x ∈R 恒成立。 不等式(1)对任意x ∈R 恒成立的充要条件是k 2≤(1+sin 2x)min =1,即-1≤k ≤1----------(3) 不等式(2)对任意x ∈R 恒成立的充要条件是k 2-k+ 41≥[(sinx -21)2]max =4 9 , 即k ≤-1或k ≥2,-----------(4) 由(3)、(4)求交集,得k=-1,故存在k=-1适合题设条件。 说明:抽象函数与不等式的综合题常需要利用单调性脱掉函数记号。

已知函数单调性求参数范围公开课教案

已知函数单调性求参数范围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会利用导数来解决已知单调性求参数范围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讲解,归纳,解决问题的方法; 3.情感与态度:通过问题的解决,体会转化思想的应用. 教学重点 已知单调性,利用导数求参数范围. 教学难点 不同问题的处理方法. 教学过程 (一)知识梳理 函数y =f (x )的导数为)('x f y =,对于区间(a ,b ). 1.若y =f (x )的单调区间为(a ,b ),则? ??==0)('0)('b f a f 2.若y =f (x )在区间(a ,b )上单调递增(递减),则)0)('(0)('≤≥x f x f 在(a ,b )上恒成立. (二)典例分析 例1 函数)(ln )(22R a ax x a x x f ∈+-=的单调递减区间是),1(+∞,求a 的值. 例2 函数)(ln )(22R a ax x a x x f ∈+-=在),1(+∞上是减函数, 求a 的取值范围. 例3 函数)0(22 1ln )(2<--=a x ax x x f 在定义域内单调递增,求a 的取值范围. 例4 函数1331)(223+-+=x m mx x x f 在区间)3,2(-上是减函数,求m 的取值范围. 例5已知R a ∈,函数3)1()(223+-+-=x a ax x x f 在)0,(-∞和),1(+∞上都是增函数, 求a 的取值范围.

(三)课时小结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已知函数单调性来利用导数求参数范围. (四)备用练习 1.函数)0(3)(223>+-+=a x a ax x x f 在[-1,1]上没有极值点, 求a 的值. 2.函数)0(1)(2>+=a ax e x f x 在R 上为单调函数, 求a 的取值范围. 3.函数1)5()1()(23-++-+=x k x k x x g 在区间) (3,0上有极值点,求参数k 的取值范围。 (五)作业布置 <<状元之路>>第48页 11,12

求参数取值范围一般方法

求参数取值范围一般方法 一、分离参数 在给出的不等式中,如果能通过恒等变形分离出参数,即:若()a f x ≥恒成立,只须求出()max f x ,则()max a f x ≥;若()a f x ≤恒成立,只须求出()min f x ,则()min a f x ≤,转化为函数求最值。 例1、已知函数()lg 2a f x x x ??=+ - ???,若对任意[)2,x ∈+∞恒有()0f x >,试确定a 的取值范围。 例2、已知(],1x ∈-∞时,不等式()21240x x a a ++-?>恒成立,求a 的取值范围。 1.若不等式x 2+ax+1≥0,对于一切x ∈[0, 2 1]都成立,则a 的最小值是__ 2.设124()lg ,3 x x a f x ++=其中a R ∈,如果(.1)x ∈-∞时,()f x 恒有意义,求a 的取值范围。 3.已知函数]4,0(,4)(2 ∈--=x x x ax x f 时0)(

二、分类讨论 在给出的不等式中,如果两变量不能通过恒等变形分别置于不等式的两边,则可利用分类讨论的思想来解决。 例1、若[]2,2x ∈-时,不等式2 3x ax a ++≥恒成立,求a 的取值范围。 例2:若不等式02)1()1(2>+-+-x m x m 的解集是R ,求m 的范围。 例3.关于x 的不等式0622<+++m m mx x 在[]20,上恒成立,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 变式:若函数m m mx x y 622+++=在[]20,上有最小值16,求实数m 的值. 1.已知752+->x x x a a 0(>a 且)1≠a ,求x 的取值范围. 2.求函数)(log 2x x y a -=的单调区间.

(完整版)2-4已知单调性求参数取值范围

【知识点4】已知单调性求参数取值范围 1. 思路提示:⑴对于函数在某个区间上单调递增或单调递减的问题,转化为导函数在此区 间上恒为非负或非正的问题,进而转化为导数在该区间上的最值问题. ⑵对于可导函数在某个区间不单调的问题,转化为导函数在此区间无实根,可 结合导函数的图像给出此问题的充要条件,从而求解. ⑶对于只有一个极值点的导函数研究其相关问题(如在给定区间上恒为正或负 以及根的分布等),往往可以类比二次函数在区间上的最值或根的分布求解. 例1:已知函数422()32(31)2(31)4f x ax a x a x x =-+-++ (I )当16 a =时,求()f x 的极值; (II )若()f x 在()1,1-上是增函数,求a 的取值范围 例2:已知函数32()1()f x x ax x a R =+++∈ (I )讨论函数()f x 的单调区间; (II )设函数()f x 在区间31(,)23 --内是减函数,求a 的取值范围. 例3:已知函数2()(2)ax f x ax x e =-,其中a 为常数,且0a ≥. (I )若1a =,求函数()f x 的极值点; (II )若()f x 在区间内单调递增,求a 的取值范围. 例4:已知函数32()f x ax bx =+()x R ∈的图像过点(1,2)P -,且在点P 处的切线恰好与直线30x y -=垂直. (Ⅰ)求函数()f x 的解析式; (II )若函数()f x 在区间[],1m m +上单调递增,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

例5:已知函数32 ()(1)(2)(,)f x x a x a a x b a b R =+--++∈. (Ⅰ)若函数()f x 的图像过原点,且在原点处的切线斜率是3-,求,a b 的值; (II )若函数()f x 在区间(1,1)-上不单调,求a 的取值范围. 例6:设()1x e f x ax =+,其中a 为正实数 (Ⅰ)当a 43 =时,求()f x 的极值点; (Ⅱ)若()f x 为R 上的单调函数,求a 的取值范围. 例7:设()2 x e f x =,其中a 为正实数. (Ⅰ)当34 a =时,求()f x 的极值点; (Ⅱ)若()f x 为R 上的单调函数,求a 的取值范围. 例8:设3211()232 f x x x ax =-++ (I)若()f x 在2(,)3+∞上存在单调递增区间,求a 的取值范围. (II )当02a <<时,()f x 在[1,4]的最小值为163 - ,求()f x 在该区间上的最大值. 例9:已知a ,b 是实数,函数,)(,)(23bx x x g ax x x f +=+= )(x f '和)(x g '是)(),(x g x f 的导函数,若0)()(≥''x g x f 在区间I 上恒成立,则称)(x f 和)(x g 在区间I 上单调性一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