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汉文学

二、问答题:
⑴汉赋的发展及其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家作品:
1、第一阶段:汉初辞赋,是楚辞余绪,为汉赋发展的准备时期。
代表作家作品
? 贾谊
《吊屈原赋》,作者谪往到长沙、途径湘水时作,与《离骚》一样,表现了愤世嫉俗的感情。
《鵩鸟赋》,谪居长沙时所作,是遭受打击之后的一种自我解脱,假设作者与鵩鸟的问答,来表达旷达的人生态度。
? 枚乘 ?-前140
《七发》,是标志着汉赋正式形成的第一篇作品,摆脱了楚辞的影响;完美地体现了假设问答、铺陈夸张的手法。
“七发”的含义是“说七事以启发太子”,认为安逸享乐的病最好从思想上治疗,具有深刻的意义。

2、第二阶段:西汉中期至东汉前期的逞辞大赋,为汉赋的鼎盛时期,作家60多个,作品900多篇。
代表作家作品
司马相如这一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作家,其最杰出的代表作就是《子虚赋》、《上林赋》,两篇内容衔接,本为一篇。
其他
东方朔 《答客难》
班固 《两都赋》
扬雄 《甘泉》
3、第三阶段:东汉后期的抒情小赋,汉代辞赋发展的转变时期。
由逞辞大赋演变为抒情小赋的原因
抒情小赋的特点
? 有现实性;
? 有抒情性;
? 篇幅短小活泼;
? 语言趋向骈俪。
代表作家作品
? 赵壹 《刺世嫉邪赋》,表现了作者对被剥削、被压迫的阶层的同情。
? 张衡 《归田赋》,表现作者在宦官专权、朝政日非的情况下退隐田园的乐趣。

⑵四大赋家及其代表作品: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大人赋》《哀二世赋》《长门赋》《美人赋》。杨雄:《河东赋》《校猎赋》《长杨赋》。班固:有《两都赋》闻名天下。张衡:散体大赋以《西京赋》、《东京赋》最为有名。还有《思玄赋》和《归田赋》。
⑶举例分析说明汉乐府民歌的艺术成就。:
①生动的故事性。乐府大都是叙事诗,非常注意故事的生动性及情节场面的描写。《孤儿行》中通过叙事写一个被兄嫂虐待,奴隶般受罪的孤儿形象,反映出他前路茫茫,苦海无边。

②鲜明的人物形象。《陌上桑》中为了烘托罗敷的美丽,不去直接写罗敷的容貌,而是通过旁观者见到罗敷时的神态举止来表现罗敷的美写别人在她的美面前的种种反应,就“美的效果来表现美本身”,精彩至极,显现出鲜明的人物形象。

③句式自由,变化多样。以《陌上桑》和《孔雀东南飞》最为杰出,推动了文人五言诗的发展,为建安时期五言诗歌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④语言朴实凝练,

善于叙事言情。基本上都是口语,朴素自然,没有什么人为的雕饰。《采莲》中,尽管没有一个华丽的词语和一点着力的痕迹,但却勾勒出一幅生动活脱的水墨画。

⑷《古诗十九首》的艺术特色。:
一是融情入景,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如明月皎夜光,诗人有感于深秋季节见物换星移,时序转变而产生朋友相交不终,世态炎凉的感叹,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增强诗歌抒情性,二是通过生活细节抒写作者内心活动,以含有叙述成分的情节突出诗中主人公的形象,如迢迢牵牛星,叙织女的神话故事,表现诗人脉脉不得语的相思之苦,又如西北有高楼,以描写女子高楼抚琴,抒发作者知音难遇的感慨,三是比兴手法的大量运用,其衬映烘托,语短情长,含蓄蕴籍,几乎涵盖了所有十九篇诗章,典型的如涉江采芙蓉,冉冉孤生竹等,四是语言不饰雕琢,浅近自然而又精练丰富,情味隽永
古诗十九首的出现标志着文人五言诗的成熟,它下开建安诗歌,乃至唐诗,对我国诗歌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


⑸为什么说建安是诗歌的一个繁荣时期?:
首先,动乱的社会现实磨砺了当时文人的胸怀,为他们提供了写作的源泉。其次,学术思想的解放使文学创作走向自觉,道路更为广阔。学术思想的解放使建安文学具有鲜明的个性色彩,而成为建安诗歌独具魅力的标志。第三,建安文学的繁荣兴盛是文学发展自身规律的体现。第四,文学理论的建立为文学的繁荣发展提供了初步的理论基础,而理论的指导又加速了文学的兴盛。第五,曹氏父子的身体力行推动了当世文学的蓬勃发展,引领了建安文学的潮流。总之,建安文人们在“曹氏父子”的大力倡导并身体力行下,建安风骨找到了历史的坐标,结出了丰硕的成果。就其繁荣兴盛的原因,一言以蔽之,曰:“历史之必然也”。
一、名词解释
①汉大赋:汉大赋是汉赋的典型形式。汉大赋用反复问答的问答体形式,以铺叙渲染帝王、贵族生活为手段,以微刺帝王、贵族淫奢为旨归,结构宏大,铺陈渲染了大汉帝国无可比拟的气魄与声威。大赋在形式上篇幅较长,结构宏大,多采用主客问答的结构形式,汉大赋四大家:司马相如、杨雄、班固、张衡。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和《上林赋》是最典型的作品。
②骚体赋:骚体赋是汉赋中的一类,它是从楚辞中发展而成的,形式上属于骚体,所以称为骚体赋。骚体赋的大都是抒发怀才不遇的不平,抒发一种不得帮闲的牢骚。在内容上侧重于咏物抒情,且多抒发哀怨之情,近于《离骚》的情调。在形式上也与楚辞接近,常用带有“兮”字的语句。代表作是《吊

屈原赋》《鵩鸟赋》等。
③汉乐府:两汉乐府是指由朝廷乐府系统或相当于乐府职能的音乐管理机关搜集、保存而流传下来的汉代诗歌。汉乐府掌管的诗歌按作用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供执政者祭祀祖先神明使用的效庙歌辞,另一部分则是采集民间流传的无主名的俗乐,世称之为乐府民歌。
④《史记》:是我国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古典典籍之一,记载了上自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
⑤《汉书》:又称《前汉书》,由我国东汉时期的历史学家班固编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二十四史”之一。《汉书》是继《史记》之后我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汉书》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西汉的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下至新朝的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共230年的史事。
⑥:“互见法”,本指司马迁所创作的一种述史方法,最基本的形式是本传着意刻画人物形象,集中描写和叙述矛盾最尖锐、斗争最激烈的时间,突出人物的主要精神面貌,而将人物的侧面载于他传”。
⑦《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组诗名,是乐府古诗文人化的显著标志。深刻地再现了文人在汉末社会思想大转变时期,追求的幻灭与沉沦,心灵的觉醒与痛苦。艺术上语言朴素自然,描写生动真切,具有天然浑成的艺术风格。
⑧建安风骨:指汉魏之际曹氏父子、建安七子等人诗文的俊爽刚健风格。汉末建安时期文坛巨匠“三曹”、“七子”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普遍采用五言形式,以风骨遒劲而著称,并具有慷慨悲凉的阳刚之气,形成了文学史上“建安风骨”的独特风格,被后人尊为典范。
⑨正始之音:正始时期的诗人,政治理想落潮,普遍出现危机感和幻灭感。此时的诗歌也与建安诗坛风貌迥异,反映民生疾苦和抒发豪情壮志的作品减少了,抒写个人忧愤的诗歌增多了,正始时期以阮籍、嵇康为文学代表。
⑩左思风力:是对西晋太康时期诗人左思诗歌风格的形象概括。左思志高才雄,胸怀豪迈,是西晋最杰出的诗人,其诗情调高亢,辞采壮丽,笔力矫健,气势昂扬,形成独有的豪壮风格,他诗歌创作的这种精神,即是后世所说的“左思风力”。
⑴玄言诗:一种以阐释老庄和佛教哲理为主要内容的诗歌。玄言诗是东晋的诗歌流派,约起于西晋之末而盛行于东晋。代表作家有孙绰、许询、庚亮、桓温等;其特点是玄理入诗,以诗为老庄哲学的说教和注解,严重脱离社会生活。
⑵大小谢

:指的是大谢“谢灵运”和小谢“谢朓”。谢灵运,东晋人,是山水诗的开创者,是我国文学史上著名的山水诗人。谢聎,南朝齐人,因与谢灵运的经历非常相似,因此被称为“小谢”,他的山水诗风格清俊秀丽。
⑶永明体:永明是南朝齐武帝的年号,“永明体”亦称“新体诗”,这种诗体要求严格四声八病之说,强调声韵格律。这种诗体的出现,对于纠正晋宋以来文人诗的语言过于艰涩的弊病,使创作转向清新通畅起了一定的作用。对“近体诗”的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
⑷志怪小说:魏晋南北朝时期小说题材的一种,主要是记述鬼神等怪异的故事,具有浓重的宗教迷信色彩,但也有不少作品具有一定的思想意义,代表作品是干宝《搜神记》。
⑸志人小说: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一种小说,内容主要记述人物的轶闻趣事、言谈举止,反映着当时淡玄说理、品评人物的社会风气,能够展示出鲜明,独特的人物性格形象。代表作是刘义庆《世说新语》。
⑹骈文:也称“骈体文”、“骈俪文”或“骈偶文”;因其常用四字、六字句,故也称“四六文”或“骈四俪六”。全篇以双句(俪句、偶句)为主,讲究对仗的工整和声律的铿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