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气二氧化碳的性质复习

氧气二氧化碳的性质复习
氧气二氧化碳的性质复习

1.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白色固体的是()

A、Mg

B、Fe

C、S

D、P

2.下列物质中,由一种气体单质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的是()

A、二氧化碳

B、二氧化硫

C、水

D、一氧化碳

3.下列气体可用作填充探空气球的是()

A、O

2 B、H

2

C、CO

2

D、N

2

4.大气中哪种气体的含量增加,会导致“温室效应”()

A、SO

2 B、CO

2

C、NO

2

D、CO

5.用氢气还原氧化铜的操作步骤中有①给盛有氧化铜的试管加热②向试管内通氢气

③停止通氢气④停止加热。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②①④③

D、②①③④

6.作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预先在集气瓶中装少量水或细沙,其作用是()

A、降低瓶中的温度

B、增加氧气的浓度

C、吸收生成物质

D、防止集气瓶炸裂

7.要除去CO中混有的少量CO

2

,应采用的方法是()

A、把混合气体点燃

B、把混合气体由一容器倒入另一容器

C、把混合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

D、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氧化铜

8.除去二氧化碳中少量的氧气,正确的方法是()

A、点燃

B、通过灼热的碳层

C、通过灼热的铜网

D、通过澄清石灰水

9.区别H

2、 O

2

和CO

2

三种气体,最简便的方法是()

A、将气体分别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B、将气体分别通过红热地铜丝

C、将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

D、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深入三种气体的集气瓶里

10.检验一种气体是否是二氧化碳的可靠方法是()

A.通入澄清的石灰水,看石灰水是否变混浊

B.将燃着的木条伸入气体中,看木条是否熄灭

C.通入石蕊试液中看试液是否变红

D.充灌气球,看密度是否比空气大。

11.将燃着的木条伸入某集气瓶中,木条熄灭,对瓶中气体判断错误的是()

A、一定是二氧化碳

B、一定不是氧气

C、可能是二氧化碳

D、可能是氮气

12.有四种物质,①燃着的木条②紫色石蕊试液③澄清石灰水④灼热的氧化铜,可用于鉴别

H 2和CO

2

的是()

A、只有①

B、只有②③

C、只有①②③

D、只有④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将燃着的木条深入充满气体的瓶里,木条熄灭,该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

B、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剂瓶,必须密闭放置,否则石灰水会变质。

C、某物质完全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物质一定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D、氢气与二氧化碳一样,可以从一个容器向另一个容器里倾倒

14.长期存放石灰水的试剂瓶内有一层白色固体除去它的方法是()

A、高温

B、加稀盐酸

C、加水

D、通入二氧化碳

15.大理石是一种重要的建筑材料,它的主要成分是( )

A 、CaCO 3

B 、Ca(OH)2

C 、CaO

D 、CaCl 2

16.鉴别氢气和二氧化碳两瓶气体的最简单的物理方法是( )

A 、分别冲灌气球

B 、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

C 、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D 、用燃着的木条试验

17.相同质量的碳酸钙和碳酸钠分别和足量的稀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 )

A 、 一样多

B 、碳酸钙产生的多

C 、碳酸钠产生的多

D 、无法判断

18.水煤气的主要成分是氢气和一氧化碳,还有少量氮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把它依次通过烧碱、灼热的氧化铜、石灰水和浓硫酸,最后剩下的气体是 。并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 **19.在常温下过氧化钠固体与二氧化碳反应:过氧化钠+二氧化碳→碳酸钠+氧气

请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某气体的溶解性与二氧化碳相似,密度小于氧气,收集此气体用( )法。

A 、 向上排空气法

B 、向下排空气法

C 、排水法

D 、无法确定

2.一氧化氮密度比空气略大,难溶于水。在空气中能跟氧气迅速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一种红棕色的气体二氧化氮。请你选择合理的方法收集一氧化氮气体()法。

A 、 向上排空气法

B 、向下排空气法

C 、排水法

D 、向上排空气法或者排水法

3.在实验室里,可以用 和 反应来制备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4.收集二氧化碳可用 法,因为 ;由于 所以不能用排水法收集。

5.实验室制二氧化碳一般分为五个步骤:①向广口瓶中放入大理石;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③按要求连接仪器;④向长颈漏斗中注入酸;⑤收集气体。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A 、①④③②⑤

B 、③②①④⑤

C 、③②④①⑤

D 、①②③④⑤

6.下列事实中,说明水能溶解少量氧气的是( )

A 、水通电后能生成氧气和氢气

B 、水加热到沸腾变成水蒸气

C 、水能溶解某些氧化物

D 、鱼虾能在河水中生存

7.现有下列仪器:①锥形瓶②酒精灯③长颈漏斗④石棉网⑤导气管⑥水槽⑦集气瓶。其中在制取和收集二氧化碳时肯定用不着的是( )

A 、③④

B 、②④⑥

C 、①⑤⑦

D 、①③⑥

8.检验一种气体是否是二氧化碳的可靠方法是( )

A 、通入澄清的石灰水,看石灰水是否变混浊

B 、将燃着的木条伸入气体中,看木条是否熄灭

C 、通入石蕊试液中看试液是否变红

D 、充灌气球,看密度是否比空气大

9.将燃着的木条伸入某集气瓶中,木条熄灭,对瓶中气体判断错误的是( )

A 、一定是二氧化碳

B 、一定不是氧气

C 、可能是二氧化碳

D 、可能是氮气

10.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不用硫酸是因为( )

A 、生成的微溶物妨碍反应的继续进行

B 、大理石不与硫酸反应

C 、生成二氧化碳不纯

D 、反应剧烈不易控制

11.实验室用简易发生装置制二氧化碳,并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有以下几步操作:①向试管中放入大理石;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③向长颈漏斗中注入酸;④按要求连接仪器;⑤向试管中倒入澄清的石灰水⑥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A 、⑤④②①③⑥

B 、②④⑤①③⑥

C 、④②①③⑤⑥

D 、④⑤②③①⑥

12.确定某种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时,不需要考虑的是( )

A 、反应所需条件和药品

B 、实验装置

C 、气体的验证

D 、气体的用途

13.实验室制取氢气和二氧化碳时,可采用相同的发生装置,因为( )

A 、他们都可用排空气法收集

B 、制取时都不用加热

C 、都是固体和液体反应且不要加热

D 、他们都难溶于水

15.实验室用固体A 与液体B 生成气体C ,已知C 极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实验室制取气体C ,应选用的发生装置与 的相同;收集气体C 应用 法。

16.右图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写出有标号的仪器的名称a b ⑵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是:

⑶采用 方法收集二氧化碳,

其原因是:

⑷收集二氧化碳 (“能”或“不能”)用排水法,其原因是:

⑸二氧化碳验满的方法是:

17.溶质H 2O 2 g ⑷白色的无水硫酸铜遇水蒸气会变蓝,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为CuSO 4(白色)+5H 2O== CuSO 4〃5H 2O(蓝色)。请预测本实验过程中,无水硫酸铜是否会变蓝?

⑸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得到的氧气,图中仪器①插入仪器②的位置是否正确?

(填“是”或“否”)

⑥证明C 中氧气已收集满的方法是 。

18.某化学兴趣小组用上图所示的装置做有关CO 2

气体的实验:(1)如图1,甲同学将收集满气体的试

管倒插人紫色石蕊试液中,并轻轻振荡试管。

①产生的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2)如图2,乙同学将收集满气体的试管倒插人盛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根据下图回答有关问题

A B C D E ⑴请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① ② 。

⑵实验室用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的固体混合物来制取氨气时,应选择的发生装置为(填写代号,下同) ;已知氨气是一种密度比水小且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应选择的收集装置是 。

⑶你认为实验室制取某种气体时,选择收集装置的依据是 和 ; 选择发生装置的依据是 和 。

20、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将制得的CO 2通入澄清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中,他们观察到前者变

浑浊,后者无明显现象。CO 2和NaOH 是否发生了反应?

① 小明设计了甲、乙两个实验来验证CO2和NaOH 发生了反应,如图所示。实验现象为:甲—— 软塑料瓶变瘪;乙——“瓶吞鸡蛋”。

小虎同学认为上述实验是可行的。其共同原理是 。 小文同学提出质疑,她认为上述实验还不足以证明CO 2和NaOH 发生了反应。其理由是 。

小明同学针对小文的质疑又补充了一个对照实验,这个实验是

②小虎向甲实验变瘪塑料瓶的溶液加入 , 观察到 ,从而证明了 。

① ②

中考总复习:二氧化碳的性质、用途和制取归纳

【考纲要求】 1.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了解二氧化碳的用途以及温室效应。 2.掌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装置和操作要点。 【知识网络】 无色无味的气体 物理性质密度比空气大 能溶于水 ①一般情况下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 ②与水反应生成碳酸:CO2+H2O=H2CO3 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二氧化碳化学性质③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CO2+Ca(OH)2=CaCO3↓+H2O ④与灼热的碳反应:C+ CO2高温 2CO ①药品: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 ②反应原理:CaCO3+2HCl=CaCl2+H2O+CO2↑ 实验室制法③装置:固液不加热型 ④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气法 ⑤验满方法:用燃烧的木条放在瓶口,木条熄灭则满 ⑥检验方法: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 工业制法:煅烧石灰石 CaCO3高温 CaO+CO2↑ 用途:灭火,光合作用,化工原料,制冷剂 【考点梳理】 考点一、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固态二氧化碳叫做干冰。2.化学性质: (1)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 (2)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CO 2+H 2 O=H 2 CO 3 碳酸不稳定,易分解:H 2CO 3 = H 2 O+ CO 2 ↑ (3)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CO 2+Ca(OH) 2 =CaCO 3 ↓+H 2 O该反应用于检验二氧化碳;这也是久置 装石灰水的试剂瓶壁有一层白膜的原因。 (4)与灼热的碳反应: C + CO 2高温 2CO(吸热反应,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还原反应,CO 2 是氧化 剂,C是还原剂) 3.用途: (1)灭火(灭火器原理:Na 2CO 3 +2HCl=2NaCl+H 2 O+CO 2 ↑)既利用其物理性质(密度比空气大), 又利用其 化学性质(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2)干冰用于人工降雨、制冷剂(利用干冰升华时要吸收大量的热)。 (3)气体肥料。 (4)光合作用。 (5)化工产品的原料。 4.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 ⑴过多排放引起温室效应。 ①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人类消耗的化石能源急剧增加,森林遭到破坏等。 ②减轻温室效应的措施: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植树造林;使用清洁能源等。

2018—2020三年中考04 常见的物质:空气、氧气、二氧化碳的性质与应用(解析版)

2018—2020三年中考04 常见的物质:空气、氧气、二氧化碳的性质与应用 一、单选题 1.(2020·宁波)在科学活动周中,某校兴趣小组同学在(培养中学生基本科学素养的化学实验教学研究) 课题组老师的指导下,将课本“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装置(如甲图)改进为新的实验装置(如乙图),改进后的实验装置相对于原装置,以下评价不恰当的是() A.反应容器体积小,药品消耗少 B.装置简洁,减少了甲图装置中导管引起的误差 C.白磷比红磷着火点高,使用更安全 D.容器内径相等,易准确推算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答案】C 【解析】A、通过装置可以看出,乙装置的反应容器体积小,里面密封的空气就少,则药品消耗少的说法正确; B、乙装置比较简洁,空气只存在于注射器内,而甲装置的气体除了集气瓶内的外,导气管中也含有 气体,因此可以减少甲图装置中导管引起的误差的说法正确; C、着火点是物质的一种性质,白磷比红磷着火点低,故说法错误; D、乙容器内径相等,通过注射器上的刻度易准确推算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说法正确。故答案为:C 2.(2020·绍兴)下列实验中,能证明燃烧需要氧气的是() A. B. C. D. 【答案】D 【解析】A、变量是水和酒精,该实验是为了证明燃烧需要可燃物;故A不符合题意;

B、变量是温度,该实验是为了证明可燃物燃烧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故B不符合题意; C、变量是可燃物的种类,该实验是为了证明不同的可燃物的着火点不同;故C不符合题意; D、变量是空气,该实验是为了证明燃烧需要氧气;故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3.(2020·杭州)小金通过实验室制取和牧集二氧化碳的方法获得了一瓶二氧化碳气体。接着利用这瓶二氧 化碳气体完成了图示实验观察到蜡烛火焰自下而上依次熄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为块状大理石和稀硫酸 B.实验室可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 C.图示实验可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 D.图示实验可说明二氧化碳不支持蜡烛的燃烧 【答案】A 【解析】A.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通常采用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故A错误符合题意; B.因为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所以使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B正确不合题意; C.蜡烛火焰从下到上依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沉积在容器底部,即它的密度大于空气,故C正确不合 题意;D.蜡烛依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故D正确不合题意。故选A。 4.(2020·杭州)下列依据实验目的所进行的操作,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答案】C 【解析】A.氯酸钾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氯化钾可以溶于水,而二氧化锰不溶于水,为了回收二氧化

二氧化碳的性质

《二氧化碳的性质》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内容分析 1.学生已对氧气性质有所掌握,实验的基本技能得到发展,对学习二氧化碳有帮助。 2.二氧化碳的性质较容易掌握,但是学生对二氧化碳的用途、二氧化碳与水、石灰水反应的生成物不易理解,这一节课,我们让学生做实验的同时运用多媒体模拟一些实验过程,激发了他们的做实验的兴趣,为实验的成功提供了保证。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用途。 2.过程和方法:学会使用实验方法获取信息,并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整理总结。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辨证唯物主义观点,保持和增强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发学习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二氧化碳的性质及其应用。 难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总结归纳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三、教学准备:大理石、稀盐酸、醋酸、石灰水、胶头滴管、试管、烧杯、 水槽、集气瓶、铁皮架、玻片、塑料瓶、铁架台、纸袋、、蜡烛等。 四、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问题探究法、讨论探究法、归纳法等。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二氧化碳是空气的成份之一,自然界中的生命 活动都离不开二氧化碳,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走进二氧化碳,一起来研究它的性质。 请每位同学收集一 瓶二氧化碳气体。全班同学分组收集二氧化碳气体。 在上课前完成。 1、回顾实验室制取 二氧化碳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实验 能力。 二、探究二氧化碳的颜色、气味、状态。 每个学生认真观察,并用适当的方 法闻一闻,作好记录,准备回答。 培养学生观察、基 本实验操作能力。 三、探究二氧化碳的密 度。 请同学们看一段动画,然 后学着做实验。 让学生分组做实验 参照此图倾倒二氧化碳让学生从实验中得到, 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讨论题:我们还能找到其它能证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的依据吗?1.二氧化碳的相对分子质量比空气的 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大。 2.盛放二氧化碳的集气瓶是正放的。 3.岩洞、枯井下层二氧化碳的浓度比 上层大。 培养学生探究能 力。 四、探究二氧化碳的溶解 性。 请同学们做实验。利用刚才收集到的二氧化碳, 请同学们参照书上114页图6---13, 自己动手做一做。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 力, 调动学生学习兴 趣,从 实验中得到二氧化 碳 溶于水。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讨论题:假如老师给你二氧化碳气体和一定量的水,你能自己设计一个方案来证明二氧化碳的确溶于水吗?1.向集气瓶中倒入一定量的水,盖上 玻璃片充分振荡,用手试试玻璃片是 否容易拿开? 2.向集气瓶中倒入一定量的水,盖上 玻璃片充分振荡,将集气瓶倒置,看 玻璃片是否掉下来? 培养学生探究能 力, 联系生活实际调动 学生学习兴趣。

中考总复习:二氧化碳的性质、用途和制取归纳(基础)-知识讲解

中考总复习:二氧化碳的性质、用途和制取归纳(基础) 【考纲要求】 1.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了解二氧化碳的用途以及温室效应。 2.掌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装置和操作要点。 【知识网络】 无色无味的气体 物理性质密度比空气大 能溶于水 ①一般情况下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 ②与水反应生成碳酸:CO2+H2O=H2CO3 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二氧化碳化学性质③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CO2+Ca(OH)2=CaCO3↓+H2O ④与灼热的碳反应: C + CO2高温 2CO ①药品: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 ②反应原理:CaCO3+2HCl=CaCl2+H2O+CO2↑ 实验室制法③装置:固液不加热型 ④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气法 ⑤验满方法:用燃烧的木条放在瓶口,木条熄灭则满 ⑥检验方法: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 工业制法:煅烧石灰石 CaCO3高温 CaO+CO2↑ 用途:灭火,光合作用,化工原料,制冷剂 【考点梳理】 考点一、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固态二氧化碳叫做干冰。 2.化学性质: (1)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 (2)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CO2+H2O=H2CO3 碳酸不稳定,易分解:H2CO3 = H2O+ CO2↑ (3)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CO2+Ca(OH)2=CaCO3↓+H2O 该反应用于检验二氧化碳;这也是久置装石灰水的试剂瓶壁有一层白膜的原因。 (4)与灼热的碳反应: C + CO2高温 2CO (吸热反应,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还原反应,CO2是氧化 剂,C是还原剂) 3.用途: (1)灭火(灭火器原理:Na2CO3+2HCl=2NaCl+H2O+CO2↑)既利用其物理性质(密度比空气大),又利用其化学性质(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2)干冰用于人工降雨、制冷剂(利用干冰升华时要吸收大量的热)。 (3)气体肥料。

中考化学复习学案:氧气、二氧化碳的性质用途

中考化学复习学案:氧气、二氧化碳的性质用途 课题一轮复习-2 氧气、二氧化碳的性质 用途 复备人教学时间 教学目标1.感受化学就在我们的身边,知道空气的组成,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2.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3.认识化合反应、分解反应、氧化反应,并能进行区分; 教学重点氧气、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教学难点氧气、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教学方法讨论、归纳、比较 教学媒体电子白板 【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 【明确目标】: 一、回顾、预习与交流 1.空气的成分: 空气成分氮气氧气 二氧化 碳 稀有气 体 其他 体积分 数 0.03% 0.94%0.03% 2.氧气 (1)物理性质:在通常状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比空气密度, 溶于水,液态和固态的颜色为色。 (2)化学性质 氧气是一种的化学性质活泼的气体,在一定条件下,能跟许多物 质发生反应,均能放出 ,氧化反应分为和 , 都热 (3)氧气的用途分为两大类:①;②。 3.二氧化碳 (1)物理性质:色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 , 溶于水,固体CO 2 俗称。 复备栏

(2) 化学性质 ①不燃烧,一般也 ,不支持呼吸,无毒。 ②能与水反应,CO 2 通入紫色的石蕊试液中,紫色石蕊试液变成色;解 释变色原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H 2CO 3 不稳定 易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③与石灰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④高温下与碳反应化学方程式。 (3)用途: 二、合作、研讨与点拨 活动一、思考并组内交流下列问题 1、镁燃烧、磷燃烧为何事白烟而非白雾? 2、硫燃烧需要注意什么问题?你怎样来处理? 3、铁丝能在氧气中燃烧,实验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4、H 2、CO、CH 4 的燃烧需要验纯,怎样验纯?怎样对生成物检验? 活动二、木炭在氧气中的燃烧 1、木炭在盛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后的集气瓶中气体成分有哪几种情况? 2、怎样检验CO 2,怎样吸收CO 2 ? 3、怎样测定其中CO 2 的质量?设计实验? 活动三、关于CO 2 的性质实验 1、为何不能说CO 2 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设计试验来验证 2、请计算吸收44g CO 2被完全吸收需NaOH、Ca(OH) 2 的质量各多 少?

初中化学常见气体氧气、二氧化碳的性质及制法

初中化学常见气体的性质、制取和用途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 一、物理性质 补充: 1、加压降温后,氧气会变成淡蓝色液体;继续加压降温,会变成淡蓝色雪花状固体。 2、固态CO2称为干冰,易升华。 三、制法 、发生装置:选择依据——状态(固体或固液混合);反应(是否需要加热) 固体加热型固液常温型固液常温优化型 3、收集装置: A 排水法 B 向上排空气法 C 向下排空气法 氧气能用、收集,二氧化碳只能用收集 4、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收集气体(只有当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才可以收集,之前排出的气体是试管中的空气)。

第二部分 经典中考题 1、(09徐州)科学的假设与猜想是科学探究的先导和价值所在。在下列假设(猜想)引导下的探究肯定没有意义的选项是( ) A .探究二氧化硫和水反应可能有硫酸生成 B .探究钠与水的反应产生的气体可能是氧气 C .探究镁条表面灰黑色的物质可能只是氧化镁 D .探究铜灼烧时出现的黑色物质可能是炭黑 2、下列实验操作中,“先”与“后”的顺序不正确... 的是( ) A .制备气体时,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后装药品 B .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时,先滴加稀盐酸,后加入过量的石灰石 C .用量筒量取10mL 液体时,先倒入接近10mL 的液体,后用胶头滴管补至刻度线 3.鉴别下列各组物质的方法不正确... 的是 D .用托盘天平称量物质时,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再加质量小的砝码,最后移动游码 4. 实验室按下图所示装置制取CO 2,并实验C02的性质。试回答以下问题: (1)实验开始前,应先检查装置A 的 。 (2)用装置A 来制取CO 2所用的药品是 。(写名称) (3)若要用装置B 鉴定CO 2,在B 中应盛放的试剂名称是 ,当将标①和②的导管口连接时,B 中看到的实验现象是 。 (4)若要用装置c 证明CO 2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C 中除有少量水外,应加入的试剂是 ,当将标①和③的导管口连接时,C 中看到的实验现象是 。反应的化学方式: 。 (5)烧杯D 中放有燃着的蜡烛如上图所示,当将标①和④的导管口连接时D 中看到的实验现象是 ; 证明CO 2具有 的性质。 5.某同学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作了以下探究,请根据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A B C D E F ⑴写出标有序号的仪器的名称: a b c (2)若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较纯净的氧气,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若发生装置选C ,该装置与A 相比的优越性是:_____________ 但要注意 ,收集装置选_____________ 。 (3)已知颗粒状的锌和稀硫酸在常温下反应即可制得氢气,我们可为其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收集装置是 。(已知氢气是一种密度最小的气体,难溶于水)

二氧化碳的性质及用途

课题三(1)二氧化碳的性质及用途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从日常生活出发,了解二氧化碳的重要性。 2)通过实验探究,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3)通过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验探究,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4)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2)通过本节课教学使学生了解由浅入深的科学认识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本节教学引导学生运用化学知识指导生活,并学会从生活现象中认识和学习化学。 2)培养学生关注日常生活中与所学知识相关的事、物,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 3)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2.难点: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实质的探究、与石灰水的反应的原理。 三、突破重难点的方法和手段 本节知识的教学难度不大,多数内容都为学生比较熟悉的内容。因此,教学中充分发挥化学实验在学生学习物质性质、形成化学知识的重要作用。此外,本节课实验较多,尤其要注意借助于板书和教学课件组织引导学生对学习重点进行归纳总结!成功的教学在于解决了问题,又引发学生思考更多更深入的问题。通过本节课的学习,除了作业之外,教师设计了一个开放性的思考题“是不是无毒就一定无害?”以此来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建立科学观念。 四、药品与仪器:

药品:阶梯蜡烛、澄清石灰水、一矿泉水瓶(内充满二氧化碳)、紫色石蕊试液、蒸馏水、汽水、浸过石蕊试液的干燥小花四朵、四集气瓶二氧化碳气体、一烧杯二氧化碳气体、稀醋酸、小木条 仪器:酒精灯、烧杯(250mL)、镊子、试管、喷壶、火柴、试管、试管架、玻璃片 五、课时安排: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1、引入:谜语:左边月儿弯,右边月儿圆,弯月能取暖,圆月能助燃。打一物 质的名称。 生:二氧化碳 讲解:二氧化碳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陌生,我们呼出的气体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植物光合作也需要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的相关知识也是中考的重点考点。下面,就请大家跟我一起来探讨二氧化碳到底具有哪些性质呢?在生活中,它又有哪些用途呢? 板书:课题三二氧化碳的性质及用途 提问:研究物质的性质从几方面入手? 板书:一、物理性质:(物理性质主要指哪几方面?) 演示:展示一瓶已经收集好的二氧化碳气体,引导学生观察其颜色、状态。 板书:1、通常状况下,无色无味气体 提问:你能根据老师存放二氧化碳的集气瓶瓶口方向猜出它的密度比空气的大还是小吗?是这样吗? 生:密度比空气大,正放。 板书:2、标况下,密度比空气大 提问:你认为二氧化碳能不能溶于水? 演示:向一瓶盛有二氧化碳的塑料瓶中注入约1/3的水,然后拧紧瓶盖,振荡。 生:振荡后,塑料瓶瘪进去。说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板书:3、能溶于水

2、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专题复习

课题: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复习 考点: 一、氧气 1、物理性质 在通常情况下,氧气是一种色味的;标准状况下,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它溶于水;-183℃可变为色,-218℃可变为色状的。 2、化学性质 (1)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色火焰,在氧气中燃烧得更旺,发出 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的气体。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在空气中加热铁丝时,铁丝只能发生现象,不 能但在氧气里铁丝剧烈燃烧,,生 成色固体。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把红热的木炭放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会看到 燃烧完后,迅速向集气瓶中倒入适量澄清石灰水,振荡,会看到 ,写出木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综上所述,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在高温下可以与 物质发生反应,在反应中,具有性,是常见的 3、氧气的用途 (1);具体应用,如: (2);具体应用,如: 实战演练: 1、有关氧气的物理性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氧气不易溶于水 B.固体氧是无色的 C.在通常状况下,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D.标准状况下,氧气的密度略大于空气的密度 2、2003年3月30日上午8时31分,厦门国际马拉松赛正式开赛,发令枪响后产生一缕白烟。白烟的主要成分是( )。 A.二氧化碳 B.五氧化二磷 C.二氧化硫 D.四氧化三铁 3、氧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之一,有关氧气说法错误的是( ) A.用带火星的木条可以检验氧气B.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可以制取氧气 C.鱼类能在水中生活,证明氧气易溶于水 D.铁丝能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溅,产生黑色固体 4、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硫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 B、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色火焰,产生大量白烟 D、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白色粉末状固体。 5、有一个充满空气的集气瓶,现要除去其中的氧气,又不增加其他气体成分,可选用的可燃物是() A、木炭 B、铁 C、红磷 D、硫 6.下图所示是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全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1)选用的铁丝应用进行处理,这个变化属于变化。 (2) ①铁丝为什么要绕成螺状? 。

二氧化碳的性质与制法

二氧化碳的性质及制取 【知识梳理】 知识点1 二氧化碳的性质(重点) 1.物理性质 通常状况下,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固态二氧化碳俗称“干冰”。 2.化学性质 (1)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也不能供给呼吸。 (2)二氧化碳与水反应。 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H2CO3),H2CO3是一种弱酸,可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且H2CO3不稳定,常温或加热条件下,易分解为H2O和CO2。因此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的石蕊试液中时,由于石蕊遇到生成的碳酸而变红;加热时,由于碳酸的分解,红色试液又恢复紫色。化学方程式如下:CO2+ H2O === H2CO3H2CO3 === CO2+ H2O (3)二氧化碳可以与碱溶液反应(比如,氢氧化钙溶液,这也是二氧化碳气体的检验方法)。 CO2+ Ca(OH)2 == CaCO3↓+ H2O 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把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如果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气体就是二氧化碳气体。 知识点2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难点) 1.反应原理: ⑴药品:石灰石或大理石(主要成分都是碳酸钙)与稀盐酸。(固液不加热型) ⑵制取原理: CaCO3 + 2 HCl === CaCl2 + H2O + CO2 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选用,还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①不能用浓盐酸。浓盐酸易挥发,使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中混有氯化氢气体,导致CO2不纯。 ②不能用硫酸。虽然硫酸也能跟碳酸钙反应生成二氧化碳:H2SO4+CaCO3 === CaSO4+H2O+CO2↑;但由于产物硫酸钙微溶于水,形成的沉淀会附着在块状大理石或石灰石的表面,阻碍反应继续进行,所以实验室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制取二氧化碳时,一般都选用稀盐酸。 ③不用粉末状碳酸钙或碳酸钠固体,虽然Na2CO3+2HCl ==== 2NaCl+H2O+CO2↑,但此反应激烈,不便于控制。 2.实验装置: 任何实验装置的设计都是由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时所需的条件、反应过程和生成物的性质等方面的因素决定的。 说明:上述装置中锥形瓶也可用大试管、广口瓶、烧瓶等来代替,长颈漏斗也可用分液漏斗代替,也可不用长颈漏斗。 【方法探究】⑴长颈漏斗的下端应插入液面以下形成液封,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中逸出; ⑵反应器内的导管稍露出胶塞即可,不宜太长,否则不利于气体导出; ⑶集气瓶内的导管应伸入到接近集气瓶底部,以便于排净空气。

二氧化碳的性质

二氧化碳的性质、用途及可能的减排措施 性质:二氧化碳是空气中常见的化合物,碳与氧反应生成其化学式为CO2,一个二氧化碳分子由两个氧原子与一个碳原子通过共价键构成,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不支持燃烧。固态二氧化碳压缩后俗称为干冰。二氧化碳被认为是加剧温室效应的主要来源。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1.977g/L,所以实验室收集二氧化碳可用向上排空气法),能溶于水,没有闪点。无色无味,液体状态表面张力:约3.0dyn/cm密度:1.816kg/m3 粘度:比四氯乙烯粘度低得多,所以液体二氧化碳更能穿透纤维。二氧化碳分子结构很稳定,化学性质不活泼,不会与织物发生化学反应。它沸点低(-78.5℃),常温常压下是气体。加压降温可得无色CO2液体,再降温可得雪花状固体,再压缩可得干冰,干冰达到-78.5℃,会升华成为气体CO2,不会形成CO2液体。干冰不是冰,是固态二氧化碳。 用途:二氧化碳可注入饮料中,增加压力,使饮料中带有气泡,增加饮用时的口感,像汽水、啤酒均为此类的例子。 固态的二氧化碳(或干冰)在常温下会气化,吸收大量的热,因此可用在急速的食品冷冻。二氧化碳的重量比空气重,不助燃,因此许多灭火器都通过产生二氧化碳,利用其特性灭火。而二氧化碳灭火器是直接用液化的二氧化碳灭火,除上述特性外,更有灭火后不会留下固体残留物的优点。 二氧化碳也可用作焊接用的保护气体,其保护效果不如其他稀有气体(如氩),但价格相对便宜许多。 二氧化碳激光是一种重要的工业激光来源。 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碳源,可以用作植物温室的气体肥料和水草缸水族箱的肥料。 二氧化碳可用来酿酒,二氧化碳气体创造一个缺氧的环境,有助于防止细菌在葡萄生长。二氧化碳可控制pH值,游泳池加入二氧化碳以控制pH值,加入二氧化碳从而保持pH值不上升。 二氧化碳可用于制碱工业和制糖工业。 二氧化碳可用于塑料行业的发泡剂。 干冰可以用于人造雨、舞台的烟雾效果、食品行业、美食的特殊效果等。 干冰可以用于清理核工业设备及印刷工业的版辊等。 干冰可以用于汽车、轮船、航空、太空与电子工业。液体二氧化碳通过减压变成气体很容积和织物分离,完全省去了用传统溶剂带来的复杂后处理过程。液体CO?和超临界CO?均可作为溶剂,尽管超临界CO?具有比液体CO?更高的溶解性(具有与液体相近的密度和高溶解性,并兼备气体的低粘度和高渗透力)。但它对设备的要求比液体CO?高。综合考虑机器成本与作CO?为溶剂,温度控制在15℃左右,压力在5MPa左右。

(完整)九年级化学二氧化碳性质复习题

第四单元第一节二氧化碳性质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有一首赞美某种气体的诗,其中几句是“她营造了云雾缭绕的仙境,她驱散了炎炎夏日的暑气,她奋不顾身扑向烈火,她带给大地勃勃生机……”,诗中所赞美的气体是() A、氧气 B、二氧化碳 C、氮气 D、稀有气体 2、全球气候变暖正成为人类关注的环境问题,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是() A、N2 B、O2 C、H2 D、CO2 3、下列有关二氧化碳说法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可由甲烷在足量氧气中充分燃烧产生 B、二氧化碳可用燃着的木条鉴定 C、二氧化碳在实验室可以用块状石灰石和浓硫酸反应制备 D、干冰用于制造舞台云雾中因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4、二氧化碳的下列用途中,仅利用了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的是() A、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 B、二氧化碳制成干冰作致冷剂 C、二氧化碳溶于水制汽水 D、二氧化碳可以用来灭火 5、区别CO与CO2的方法很多,下列方法不能用来区别CO与CO2的是() A、分别通入紫色的石蕊溶液中 B、分别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C、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 D、分别用鼻子闻气味 6、下列实验或现象能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的是() A、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 B、在纬度相同的地方,海拔越高植物越稀疏 C、海拔越高大气压越小 D、充满空气的气球可以漂浮在二氧化碳气体中 7、小兵同学在参考书上发现,镁能在二氧化碳气体中燃烧。于是他到实验室里做了如下实验:将镁条用砂纸擦亮,点燃后迅速伸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发现镁条剧烈燃烧,发出白光,产生一种白色粉末(MgO)和一种黑色粉末(C)。你认为他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A、某些金属的燃烧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 B、该反应放出热量 C、该反应的实质是Mg与CO2中混有的O2反应 D、该反应是置换反应 8、二氧化碳的下列用途,既跟它物理性质有关,又跟它的化学性质有关的是() A、灭火 B、制干冰 C、制化肥 D、温室肥料 9、一支试管中充满由CO和CO2按体积比2 :3组成的混合气体,次其倒置于盛有足量澄清石灰水的水槽中,过一段时间后,液面要上升至() A、2/5 B、5/3 C、2/3 D、无法确定

中考总复习:二氧化碳的性质、用途和制取归纳(提高) 知识讲解

中考总复习:二氧化碳的性质、用途和制取归纳(提高) 撰稿:熊亚军审稿:李伟 【考纲要求】 1.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了解二氧化碳的用途以及温室效应。 2.掌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装置和操作要点。 【知识网络】 无色无味的气体 物理性质密度比空气大 能溶于水 ①一般情况下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 ②与水反应生成碳酸:CO2+H2O=H2CO3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二氧化碳化学性质③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CO2+Ca(OH)2=CaCO3↓+H2O ④与灼热的碳反应: C+CO2高温 2CO ①药品: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 ②反应原理:CaCO3+2HCl=CaCl2+H2O+CO2↑ 实验室制法③装置:固液不加热型 ④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气法 ⑤验满方法:用燃烧的木条放在瓶口,木条熄灭则满 ⑥检验方法: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 工业制法:煅烧石灰石 CaCO3高温 CaO+CO2↑ 用途:灭火,光合作用,化工原料,制冷剂 【考点梳理】 考点一、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高清课堂《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一)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固态二氧化碳叫做干冰。 2.化学性质: (1)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 (2)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CO2+H2O=H2CO3 碳酸不稳定,易分解:H2CO3 = H2O+ CO2↑ (3)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CO2+Ca(OH)2=CaCO3↓+H2O 该反应用于检验二氧化碳;这也是久置装石灰水的试剂瓶壁有一层白膜的原因。 (4)与灼热的碳反应: C+CO2高温 2CO(吸热反应,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还原反应,CO2是氧化剂, C是还原剂) 3.用途: (1)灭火(灭火器原理:Na2CO3+2HCl=2NaCl+H2O+CO2↑)既利用其物理性质(密度比空气大),又利用其化学性质(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2)干冰用于人工降雨、制冷剂(利用干冰升华时要吸收大量的热)。 (3)气体肥料。 (4)光合作用。

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化学推断题的解题策略 2014.2 近年来,各省市中考试卷中,推断题是考查的热点。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阐述推断题的 答题技巧。 策略一:循序渐进、各个击破 此类推断题给出了物质结构、性质或数量关系等。且已知条件充分, 层次清楚,所求问题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可依次根据相关的已知条件直接 得出各个问题的结论。 例 1(2013?朝阳)如右图所示,A、B、C 是初中化学中常见液体、气体和 固体,气球套在试管口且保证密封性良好。 (1)若 A 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B 为空气,将金属固体 C 倒入试管中产生 气泡,同时气球因膨胀而鼓起来。则 A 是 (填化学式) ,金属固 体C是 (填化学式) 。 (2)若 B 为空气,将黑色固体 C 倒入试管中产生气泡,同时气球因膨胀而鼓起来,则 A 是 (填化学式) ,黑色固体 C 是 (填化学式)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是 。 (3)若 A 是水,将气球中的固体 C 倒入试管中,气球很快被吸入试管中,则气体 B 是 (填化学式) ,固体 C 是 (填化学式)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是 。 解析: (1)已知 A 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即 A 显酸性。而 C 为金属固体,且现象为冒气 泡,所以 A 可以是稀盐酸或稀硫酸。而 C 为常见的活泼金属例如 Fe、Zn、Al、Mg 等均可。 (2)已知 C 为黑色固体,A 为液体,两者反应现象为冒气泡,联想到固液产生气体的反应 原理有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反应制取氧气; 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 锌粒与 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但 C 为黑色固体,所以满足条件的只有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 即 A 为 H2O2,B 为 MnO2. (3)由于气球被吸入试管中,则意味着管内压强减小,而 A 为水,则气体 B 必然被吸收。 虽然水也能与 CO2 反应,但倒入固体 C 之后,气球是很快被吸入,所以联想到碱的固体溶 解于水,形成溶液,能够吸收气体 B。 答案:没写 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物质的化学性质。需要熟练掌握各物质之间的化学反应,借助反应现 象、物质颜色等关键点解题。另外,还需对常见吸收气体的反应有所了解。 练习:
( 2013?沈 阳 ) 体 会 内 在 联 系 , 填 写 下 表 内 容 :
物质名称 组成元素 ( 1) C 石墨 C
微观结构模型
物 质
颜色 硬度
无色 ( 2)
黑色 小

二氧化碳的性质教案设计

二氧化碳的性质-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联系自然界的生命活动,认识二氧化碳的重要性; 通过课堂演示实验,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通过实验及实验分析,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联系生活实际,了解石灰石的用途。 能力目标 学习通过实验认识物质性质的方法; 提高实验探究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从生活视角观察二氧化碳的存在及用途,再从社会视角分析其使用,体会化学与社会的关系; 联系生命活动,认识二氧化碳的重要性; 通过对温室气体之一的二氧化碳的介绍,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建议 知识讲解指导 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建议以探索式学习为主,让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得出二氧化碳的性质,而不是教师先讲二氧化碳的性质,然后做实验验证给学生看。

2.讲授方法上,建议以谈话法为主,引导学生观察,与学生讨论每一点二氧化碳的具体性质。 3.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在强调不可燃性和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的同时,单独列出二氧化碳的不可燃性和一般情况下不支持燃烧的性质,有利于学生理解灭火这一二氧化碳重要用途。 4.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的反应,学生并不陌生。但不宜一次就讲到二氧化碳与碳酸钙反应得到碳酸氢钙,这样只会使难点集中,增加学生学习难度。 课堂引入指导 方法一:近来地球上气温正在逐渐升高,什么原因使能地球气温如此变化呢?这就是二氧化碳在作怪。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 方法二:据纸报道,某农村一户农民挖了一口井,约十四、五米,因民工施工时在井下烧火照明,而家人不知。一日,其大女儿想看看井下是否有水,于是沿梯而下,结果很久不见动静,上面的二女儿及邻居一男孩亦跟下去,结果三人身亡于井中,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悲 关于二氧化碳性质的教材分析: 二氧化碳作为气态化合物对于学生而言并不陌生。无论呼入的新鲜空气还是呼出的浊气中都含有二氧化碳。虽然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有了一些二氧化碳的知识,但都是零散的、不成

二氧化碳的性质(基础) 知识讲解

二氧化碳的性质(基础) 责编:熊亚军 【学习目标】 1.掌握二氧化碳的性质,了解二氧化碳的用途。 2.了解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能区别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 3.了解并关注温室效应。 【要点梳理】 要点一、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1)通常状况下,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2)标准状况下,二氧化碳的密度为1.977g/L,比空气大。 (3)二氧化碳能溶于水,1体积水中能溶解1体积的二氧化碳气体。 (4)固态CO2又叫干冰。二氧化碳的三态变化: 2.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高清课堂《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1)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如图所示实验中:下层的蜡烛先熄灭,上层的蜡烛后熄灭。 通过分析该实验的现象,可以说明二氧化碳两点性质:①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②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2)CO2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 CO2+H2O=H2CO3 碳酸很不稳定,容易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H2CO3=H2O+CO2↑ 讨论:观察课本实验6-6(如下图所示)并分析。

现象与分析:A纸花变红说明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B、C纸花不变色,说明水和二氧化碳都不能使紫色石蕊变色D纸花变红说明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具有酸性。四组实验的对比说明了水和二氧化碳不使紫色石蕊变色,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的酸使紫色石蕊变红,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D纸花变红后加热,又变成了原来的紫色,说明碳酸不稳定,又分解了。 (3)CO2与石灰水反应生成白色的碳酸钙沉淀。常利用此性质,来检验二氧化碳气体。 Ca(OH)2+CO2=CaCO3↓+H2O(清变浊) 3.二氧化碳的用途: (1)气体二氧化碳可用于灭火、制汽水、作气体肥料、化工产品的原料等。 (2)固态二氧化碳又叫干冰,可用作①制冷剂,②形成人工云雾(舞台上),③人工降雨。 【要点诠释】 1.二氧化碳不能支持一般可燃物的燃烧,但不是所有物质,有些物质如金属镁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2.把CO2通入紫色石蕊试液时,会观察到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不是二氧化碳,而是二氧化碳与水反应后生成的碳酸。盐酸、稀硫酸等也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3.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和与水发生化学反应两者在本质上是不同的,前者是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后者是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4.实验室久置的石灰水瓶内壁,会有一层白色物质,白色物质是CaCO3(石灰水吸收空气中的CO2,发生如下反应:Ca(OH)2+CO2=CaCO3↓+H2O)。 要点二、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1.二氧化碳无毒,但在二氧化碳过多的地方,人们会感到窒息。通常空气里含0.03%体积的二氧化碳,当含量达到1%的时候,对人体就有害处;达到4%~5%的时候,会使人感到气喘、头痛、眩晕;达到10%的时候,能使人不省人事,呼吸逐渐停止,以致死亡。 2.温室效应的形成、危害及对策: (1)温室效应形成的主要原因: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和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需求不断增大,它们燃烧后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而由于一些天灾和乱砍滥伐,能吸收二氧化碳的大片森林和草原绿地却在不断消失,从而导致碳氧循环不平衡,致使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增多,地球表面温度上升。 (2)温室效应的危害:①气温上升,导致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沿海城市会被淹没;②地球表面的水分蒸发,使土地沙漠化,农业减产等。 (3)防治措施:①减少煤、石油等含碳矿物燃料的使用,更多利用清洁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地热能、潮汐能等。②大力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提倡种草种花增加绿化面积等。 【要点诠释】 1.空气中CO2含量过高会引起“温室效应”,但不能说CO2是空气污染物,一般空气中CO2的体积分数大约在0.03%左右。 2.植物的光合作用在大气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它是消耗二氧化碳的主要途径,对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保持不变及人类的生存、生活有着重大的影响。 3.大气中二氧化碳的产生途径有:人和动植物的呼吸、矿物燃料的燃烧、动植物体腐烂等。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消耗途径有:植物的光合作用等。 4.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并不是说二氧化碳有毒。当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超过正常含量时,对人体会产生有害影响。 要点三、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

《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制法》教学设计

5.3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制法 第一课时:二氧化碳的性质 一、主要内容 ①二氧化碳主要物理性质、干冰;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③二氧化碳的检验 二、学习目标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二氧化碳的主要物理性质、化学性质,能用二氧化碳的性质解释某些现象(理解)。 2.初步学会检验二氧化碳气体(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二氧化碳性质的探究,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用语言等表述信息,以及运用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加工的能力。 2.通过探究二氧化碳性质等活动,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学习探究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二氧化碳的性质探究活动,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对化学现象的探究欲。 三、教学设计思路 重点:二氧化碳的主要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二氧化碳性质的探究活动 难点: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关键:探究过程中的信息收集与加工 教学的基本思路:探究活动→ 收集信息→ 解释、结论。 首先需要复习碳的燃烧及产物,可由此引出本课时题目,关于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可出示一瓶二氧化碳气体,学生通过观察(包括闻气味),通过观察结合学生已有经验,由学生归纳出二氧化碳物理性质。 二氧化碳的三个主要化学性质,教材安排的是探究活动,至于此探究活动可有两种处理方法。

第一种是:按教材的设计思路,实验、观察实现象(探究活动),分析实验现象,对实验现象做出解释和结论。这一定要让学生自己描述现象、分析现象,对现象进行解释和讨论,教师作引导和指导,实验要求学生亲自动手。 第二种处理是:按科学探究的一般程序进行探究,提出问题、假设(或猜想)、设计方案、进行实验,对实验现象做出解释与结论、表达与交流。 这需要在教师更多的帮助下进行,例如:问题、猜想、方案设计,需要教师帮助参与完成。问题的提出,不宜笼统提出二氧化碳有哪些性质,而应时分别提出,二氧化碳能否燃烧,能否灭火?二氧化碳与水、与石灰水是否发生反应,分别进行猜想、设计方案,以上需要教师很好地调控教学,使其真正进行探究。 第二课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的用途、 自然界中的碳循环 一、主要内容 ①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原理;②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③二氧化碳的用途;④自然界中的碳循环。 二、学习目标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1.初步学会制取二氧化碳(应用)。 2.了解实验室制备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理解)。 3.知道二氧化碳的主要用途。(了解) 4.知道什么是温室效应,知道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加可导致温室效应加剧 (了解);认识自然界中的碳循环(理解)。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二氧化碳的制取实验,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用语言等表述信息,以及运用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加工的能力。 3.通过归纳实验室制备气体一般思路和方法,提高学生用联系的观点分析化学现象,解决一些简单化学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二氧化碳的制取实验和归纳实验室制备气体一般思路和方法,增强

基于化学实验素养的《二氧化碳的性质复习课》的评析与思考

总第320 期 2019年8月 学科核心素养研究 基于化学实验素养的 《二氧化碳的性质复习课》的评析与思考* 李德前 张 羿 吴国庆 摘 要:基于化学实验素养的《二氧化碳的性质复习课》,对学科知识与实验技能进行了深化,对有关的化学实验进行了优化,对涉及的科学方法进行了提炼,充分发挥了温故知新的作用,促进了学生的知识建构,培养了学生的化学实验素养,较好地体现了立德树人的根本目的。因此,这节复习课具有很好的示范性与教育性。关键词:二氧化碳的性质;复习课;化学实验素养;教学评价 作者简介:李德前,本科,江苏省特级教师。江苏省徐州市西苑中学,221002 张羿,本科,二级教师;吴国庆,本科,一级教师。江苏省徐州市初中化学李德前工作室,221002 基金项目:中国化学会化学教育委员会“十三五”规划课题《促进核心素养发展的化学实验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编号:HJ2018-0010);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课题《创客教育视域下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行动研究》(编号:E-b/2018/09)。 前不久,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教学新时空”网络平台播放了青年教师吴国庆老师的基于培养学生化学实验素养的《二氧化碳的性质复习课》,使教师开阔了眼界、受到了启发、引发了反思。下面,对本节复习课的教学设计进行梳理并点评。 一、对本节复习课的实验评价 二氧化碳是初中化学“身边的化学物质”主题下最重要的物质之一,是初中化学非金属氧化物、酸性氧化物的典型代表,所以二氧化碳的性质是初中化学教学的重点,也是历年中考的热点内容。基于化学实验复习二氧化碳的性质,教师没有简单重复原来的课本实验方案,更多的是改进创新实验、升级优化实验。 1.干冰系列实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师想方设法找到了干冰,并利用干冰改进了“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二氧化碳灭火”“二氧化碳与水反应”及“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等实验(如图1所示),那缭绕的云雾、漂浮的气球、先后熄灭的蜡烛、变红的石蕊试纸、变浑的石灰水等,使学生眼见如梦如幻的景象,在充满趣味性的情境中温故知新。 图1 利用干冰进行二氧化碳的性质实验2.“二氧化碳溶于水”实验让学生眼界大开传统的二氧化碳溶于水实验,通常是在塑料瓶里做的,实验现象是塑料瓶稍微变瘪一些。这节复习课上,教师是在外形不变的集气瓶里做这个化学实验的。 在将二氧化碳与水混合、振荡后,教师手拿倒立的集气瓶时,玻璃片悬而不落,学生因此欢呼;教师再把集气瓶正立,当手拿玻璃片时,沉甸甸的集气瓶也悬而不落,学生因此惊呼。至此,二氧化碳能溶于水的结论水到渠成,学生也充分享受到化学实验带来的快乐和知识。 3.“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实验培养了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念 在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的实验之后,教师又演示了“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的实验,镁条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