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流焊常见缺陷的分析解读

回流焊常见缺陷的分析解读
回流焊常见缺陷的分析解读

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作者王浩学号21124P29 系部机电学院

专业电子组装技术与设备(通信设备制造) 题目回流焊常见缺陷的分析

指导教师谭淑英高晴

评阅教师

完成时间:2014年05月15 日

目录

1引言 (1)

2 影响回流焊焊接质量的因素 (1)

2.1 PCB焊盘设计 (1)

2.2焊膏质量 (1)

2.3物料的质量和性能 (2)

2.4焊接过程工艺控制 (2)

3回流焊常见缺陷及解决措施 (3)

3.1锡珠 (3)

3.2芯吸 (5)

3.3曼哈顿现象 (5)

3.4桥连 (6)

3.5空洞 (8)

3.6 PCB扭曲 (8)

结论 (9)

致谢 (9)

参考文献 (10)

1引言

表面贴装(SMT)技术作为新一代电子装联技术已经渗透到各个领域,SMT

产品具有结构紧凑、体积小、耐振动、抗冲击,高频特性好、生产效率高等

优点。

典型的SMT工艺分为三步:施加焊锡膏——贴装元器件——回流焊接,回流

焊接技术作为SMT三大主要工艺之一,其焊接品质已成为影响电子组装直通率的

关键因素,尤其是在电子产品向无铅化、微小化和高密度方向发展的时代,回流

焊是SMT技术中非常关键的步骤。在回流焊接过程中对焊接缺陷的控制,对于SMT

产品质量起着至关重要作用。

2 影响回流焊焊接质量的因素

2.1 PCB焊盘设计

回流焊的焊接质量与PCB焊盘设计有直接的的关系。如果PCB焊盘设计正确,

贴装时少量的歪斜可以在回流焊时由于熔融焊锡表面张力的作用而得到纠正(称

为自定位或自校正效应);相反,如果PCB焊盘设计不正确,即使贴装位置十分

准确,回流焊后反而会出现元件位置偏移、吊桥等焊接缺陷。

PCB焊盘设计要注意:

(1)两端焊盘必须对称,以保证熔融焊锡表面张力平衡;

(2)焊盘间距要能确保元件端头或引脚与焊盘恰当的搭接尺寸,焊盘间距

过大或过小都会引起焊接缺陷(如表1);表1 0201焊盘设计尺寸

(3)元件端头或引脚与焊盘搭接Array后的剩余尺寸必须保证焊点能够形成

弯月面;

(4)焊盘宽度应与元件端头或引

脚的宽度基本一致。

2.2 焊膏质量

焊膏是回流焊工艺必需材料,它是由合金粉末(颗粒)与糊状助焊剂载体均

匀混合而成的膏状焊料。其中合金颗粒是形成焊点的主要成分,焊剂则是去除焊

接表面氧化层,提高润湿性,确保焊膏质量的关键材料。

保证锡膏的质量主要从存储和使用两个方面来体现。锡膏必须放置在冷藏柜中,温度要控制在0-10℃之间(或按厂家要求),每天都要检查冷柜的温度是否正常并做好记录,发现温度异常立即通知工程技术人员进行处理。使用方面,要坚持“先进先出”的原则,做好取用记录,保证回温时间大于四小时,最好是前一天取出第二天要用的锡膏,印刷前充分搅拌锡膏,使其粘度具有优良的印刷性和脱模性,添加完锡膏后应立即盖好锡膏罐的盖子,印刷后确保在四小时以内完成回流焊接,若回温时间不够会造成回流后锡球多,直接影响焊接质量,若存储没有做好可能会导致助焊剂减少,回流后焊点光泽度差。

2.3 物料的质量和性能

物料作为SMT贴装的重要组成元素,其质量和性能直接影响回流焊接直通率。首先,作为回流焊接的对象之一,必须具备最基本的一点就是耐高温,有铅元器件焊端或引脚可焊性要求235℃±5℃,2±0.2s,无铅器件要求250~255℃,2~3s。虽然这一点看似不会出问题,毕竟表面贴装物料已经发展了这么多年了,但是我们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偶尔还会遇到某些客户采购的物料过炉后熔化,只能停产等待换料或者采用手工补装的方式解决,对生产进度、秩序和焊接质量都会造成影响。

其次,元器件的外形要适合自动化表面贴装,且其形状要标准化并具有良好的尺寸精度,否则会带来较多的抛料和物料损耗,同时也会增加停机时间。

最后,元器件的包装形式要适合贴片机自动贴装的要求。这一点对大批量的产品生产来说一般不会有问题,但是对于小批量研发中试的产品来说就不是都能保证了。有的客户一种产品可能只生产一到两块,为了节省成本每种物料都不会采购很多,用量少物料的料带甚至只有几厘米长,根本无法满足上机贴装的要求,我们建议此类客户应从长远考虑,可将常用的阻容件成盘采购建立一个物料库,每次生产时只用从中调用就可以了,这样既提高了生产的效率,实际上也降低了每次采购的成本。

2.4 焊接过程工艺控制

焊接过程主要包括丝印、贴片和回流,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首先是丝印,前面提到了在PCB设计和网板设计正确、元器件和电路板质量都良好的前提下,表贴焊接的缺陷有60%~70%是因为印刷缺陷造成的。由于定位不准、刮刀速度

和刮刀压力不合适、脱模速度不恰当会造成印刷错位、踏边、连点、缺锡、拉尖等问题,丝印环节一定要加强对印刷质量的检查,有问题及时调试,杜绝有印刷缺陷的PCB流到下一环节。

接下来是贴片环节,众所周知,保证贴装质量的三要素是“元件正确”、“位置准确”和“贴装压力合适”。“元件正确”即要保证物料名称或料值合乎焊接BOM要求,供料器位置按优化顺序摆放,上料完成后及班组交接时也一定要复查物料名称和位置是否正确。“位置准确”就是贴装坐标一定要正确,保证物料能准确贴装到焊盘上,而且还要特别注意贴装角度,保证极性器件方向正确,编程时就要把所有器件角度和坐标调整好,并在生产前上机检视,确保实际生产时不用再调整,保障生产的流畅性。“贴装压力合适”是指贴装后将物料压入锡膏的厚度,不能太小也不能太大。其影响因素有程序项里PCB厚度的设定、封装项里物料厚度的设定以及贴片机吸嘴压力的设定,现在新型的贴片机都装配有贴装压力回馈系统,会根据贴装情况自动进行调节。

最后是回流的控制,贴装的质量直接体现在回流效果之中,而保证回流焊接质量的核心就是正确的温度曲线设定。温度曲线的控制点主要是升温斜率、峰值温度和回流时间三个方面。有铅无铅温度曲线的分析大家都很熟悉了,在此就不再介绍了,下面主要向大家介绍温度曲线的设定依据:

(1)依据所使用的锡膏推荐的温度曲线进行设置。因为锡膏的成分决定了其活化温度及熔点,这在根本上决定了设置的方向。

(2)根据PCB板材、尺寸大小、厚度和重量来设定。

(3)根据元件类型、大小和密度来设定,还要注意特殊器件的最高焊接温度限制。

(4)根据回流炉结构和温区长度来设定,不同的回流炉要设定不同的温度曲线。

(5)要根据环境温度和气流情况来设定,特别是温区短,进出口气流密封不太好的炉子。

3 回流焊常见缺陷及解决措施

3.1 锡珠

锡珠类似于焊球,但尺寸较大,直径在0.2mm~0.4mm之间,经常出现在矩

形片式元件两侧或细间距引脚之间。锡珠是在焊接过程中形成,当焊膏被贴片器件压出焊盘或塌陷或印刷过多时,经回流焊后,在元件侧面或底面容易形成锡珠。

锡珠不仅影响了PCBA外观,也对产品质量埋下了隐患,脱落后容易造成引脚短路,影响电子产品质量。锡珠还可能导致电路工作异常,主要看其所在的位置和大小,电阻旁边的锡珠对电路没有什么影响,而电容或电感旁边的锡珠对电路有很大的影响,锡珠对电路影响较大的所在位置主要是紧贴在电容或电感两侧的中心位置,而且尺寸往往较大,如图1所示,焊剂的残留物已将元器件两端连通。

图1 回流焊接过程中锡珠现象

焊剂残留物一般是不会引起电路工作异常的,但产生锡珠以后其结果发生很大变化。假设焊盘两端间距为0.8 mm,锡珠直径为0.3 mm,那么相当两焊盘间距为0.5 mm,使得PCB表面绝缘值降低,且残留物越多PCB表面绝缘值就下降越大,漏电流增加导致工作异常,若长度超过1/2的引脚间距或大于0.3 mm(即使小于1/2的脚间距)为不合格。因此,焊锡与焊盘和器件引脚润湿性差是导致锡珠形成的根本原因。

3.1.1焊料润湿性差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1)回流温度曲线设置不当。焊膏的回流与温度和时间有关,如果未到达足够的温度或时间,焊膏就不会回流。预热区温度上升速度过快,时间过短,使锡膏内部的水分和溶剂未完全挥发出来,到达回流焊温区时,引起水分、溶剂沸腾溅出锡珠。实践证明,将预热区温度的上升速度控制在l~4℃/s是较理想的。

(2)如果总在同一位置上出现锡珠,就有必要检查金属模板设计结构。模板开口尺寸腐蚀精度达不到要求,焊盘尺寸偏大,以及表面材质较软(如铜模板),会造成印刷焊膏的外轮廓不清晰互相连接,这种情况多出现在对细间距器件的焊盘印刷时,回流后必然造成引脚间大量锡珠的产生。因此,应针对焊盘图形的不同形状和中心距,选择适宜的模板材料及模板制作工艺来保证焊膏印刷质量。

(3)如果从贴片至回流焊的时间过长,则因焊膏中焊料粒子的氧化,焊剂变质、活性降低,会导致焊膏不回流,产生锡珠。选用工作寿命长一些的焊膏(一般至少4h),则会减轻这种影响。

(4)焊膏错印的印制板清洗不充分,会使焊膏残留于印制板表面及通孔中,回流焊之前贴放元器件时,使印刷锡膏变形,这些也是造成锡珠的原因。因此应加强操作者和工艺人员在生产过程中的责任心,严格遵照工艺要求和操作规程进行生产,加强工艺过程的质量控制。

3.2芯吸

芯吸现象又称抽芯现象,多见于汽相回流焊中。芯吸现象是焊料脱离焊盘沿引脚与芯片本体之间会形成严重的虚焊现象。

产生的原因通常是原件引脚的导热率大、升温迅速,以致焊料优先润湿引脚,焊料与引脚之间的润湿力远大于焊料与焊盘之间的润湿力,引脚的上翘更会加剧芯吸现象的发生。在红外回流中,PCB基材与焊料中的有机助焊剂是红外线的优良吸收介质,而引脚却能部分反射红外线,相比而言,焊料优先熔化,它与焊盘的润湿力大于它与引脚之间的润湿力,故焊料会沿引脚上升,发生芯吸现象的概率就小很多。

解决办法是:在汽相回流焊时应首先将SMA充分预热后再放入汽相炉中,应认真检查和保证PCB板焊盘的可焊性,可焊性不好的PCB不应用于生产,元件的共面性不可忽视,对共面性不好的器件不应用于生产。

3.3 曼哈顿现象

矩形片式元件的一端焊接在焊盘上,而另一端则翘立,这种现象就称为曼哈顿现象。引起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元件两端受热不均匀,焊膏熔化有先有后所致。在下列情况下会造成元件两端受热不均匀:

(1)有缺陷的元件排列方向设计。我们设想在回流焊炉中有一条横跨炉子宽度的回流焊限线,一旦焊膏通过它就会立即熔化。片式矩形元件的一个端头先通过回流焊限线,焊膏先熔化,完全浸润元件的金属表面,具有液态表面张力,而另一端未达到183℃液相温度,焊膏未熔化,只有焊剂的粘接力,该力远小于回流焊焊膏的表面张力,因而,使未熔化端的元件端头向上直立。因此,要保持元件两端同时进入回流焊限线,使两端焊盘上的焊膏同时熔化,形成均衡的液态表

面张力,以保持元件位置不变。

(2)在进行气相焊接时印制电路组件预热不充足。气相焊是利用惰性液体蒸汽冷凝在元件引脚和PCB焊盘上释放出热量而熔化焊膏,气相焊分平衡区和蒸汽区,在饱和蒸汽区焊接温度高达217℃,在生产过程中如果被焊组件预热不充分,经受100℃以上的温度变化,气相焊的气化力很容易将小封装尺寸的片式元件起,从而产生立片现象。我们通过将被焊组件在145"150℃的温度下预热l"一2min左右,最后缓慢进入饱和蒸汽区焊接,可消除立片现象。

(3)焊盘设计质量的影响。若片式元件的一对焊盘尺寸不同或不对称,也会引起印刷的焊膏量不一致,小焊盘对温度响应快,其上的焊膏易熔化,大焊盘则相反,所以当小焊盘上的焊膏先熔化后会在焊膏表面张力作用下将元件拉直竖起,焊盘的宽度或间隙过大,也可能出现片立现象,严格按照标准规范进行焊盘设计是解决该缺陷的先决条件。

3.4 桥连

桥连即元件两个引脚被焊锡连接起来形成短路,如图2所示。桥连最初是由于细间距引脚焊膏错印和偏印等原因形成,随着焊接温度和时间变化,液态钎料开始润湿焊盘,桥连就会自动断开,如断不开或断开之前冷却,桥连就会保持。

图2 细间距引脚产生的桥连

3.4.1 桥连产生机理

回流焊接中,由于熔融合金与被焊金属之间的合金化作用对焊点形态的影响很小,因此可以忽略。在此前提下,回流焊焊点的成型过程可认为是熔融合金在表面张力和重力作用下成型的过程,假设焊接过程中熔融合金表面张力恒定,熔融合金在引线和焊盘表面润湿角不变,忽略合金冷却过程中的收缩作用,忽略气孔等焊接缺陷,建立焊点成型三维数学模型,当合金润湿铺展达到平衡时,由焊

盘、熔融合金和引线组成的焊点系统处于能量最小的稳定状态。

随着焊膏量的增多,焊点平衡能量逐渐上升,当焊膏量达到并超过某一值时,系统能量变化将不再出现阶段变化,而是在整个焊点成形过程中平稳变化,也就是说平衡焊点将发生桥连。由此可见,当焊盘尺寸、间隙高度和焊膏成分等参数一定时,系统存在一个维持平衡焊点发生桥连的最低焊膏量,把此阈值称之为临界焊膏量Vk。

系统的临界焊膏量只与焊点系统的焊点结构以及材料性能有关,而与系统的焊膏量无关。因此,避免焊点桥连的最佳办法就是通过改变焊盘设计、调整引线与焊盘间相对位置及采用不同的焊接材料等办法来提高系统临界焊膏量,从而抑制桥连的发生。

3.4.2 造成桥连缺陷的主要原因

(1)焊膏质量问题。锡膏中金属含量偏高,特别是印刷时间过久后,易出现金属含量增高,焊膏黏度低,焊膏塌落度差,预热后漫流到焊盘外,这均会导致IC引脚桥连,需要选用符合工艺要求的优质焊膏。

(2)印刷系统精度不够。印刷机重复精度差,对位不齐,锡膏印刷到铜铂外,这种情况多见于细间距QFT生产,钢板对位不好和PCB对位不好以及钢板窗口尺寸厚度设计不对,与PCB焊盘设计合金镀层不均匀,导致锡膏量偏多,这均会造成桥连。解决方法是调整印刷机,改善PCB焊盘涂覆层。

(3)贴放问题。贴放压力过大,锡膏受压后浸沉是生产中多见的原因,应调整Z轴高度,若有贴片精度不够,元件出现移位及IC引脚变形,则应针对原因改进。

(4)预热问题。回流焊的预热升温速度过快,锡膏中溶剂来不及挥发,应重新设置预热区的温度上升曲线的斜率。

3.5 空洞

空洞是焊点作X光或截面检查时经常发现的缺陷。它是焊点内的微小“气泡”,是再流焊接过程中锡球熔塌在焊锡膏上,使得焊锡膏的气体不能正常排出,使得气体或助焊剂被夹住在焊点内部所致,它将使得焊点的强度不足,焊点易致破裂,影响产品的质量。造成空洞的主要原因是:回流焊峰值温度不够、再流时间不够、升温阶段升温速率过高。为避免上述情况引起的空洞,应注意调整回流焊的温度

曲线,将峰值温度应设置在215℃左右,再流时间为30~60s。升温速度控制在l~2℃/s。

3.6 PCB扭曲

PCB扭曲问题是SMT生产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它会对装配及测试带来相当大的影响,因此在生产中应尽量避免这个问题的出现。

PCB扭曲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1)PCB本身原材料选用不当,PCB的Tg低,特别是纸基PCB,其加工温度过高,会使PCB变弯曲。

(2)PCB设计不合理,元件分布不均匀会造成PCB热应力过大,外形较大的连接器和插座也会影响PCB的膨胀和收缩,乃至出现永久性的扭曲。

(3)双面PCB,若一面的铜箔保留过大(如地线),而另一面铜箔过少,会造成两面收缩不均匀而出现变形。

(4)回流焊中温度过高也会造成PCB的扭曲。

其解决办法如下:

在价格和空间容许的情况下,选用Tg高的PCB或增加PCB的厚度,以取得最佳长宽比;合理设计PCB双面的铜箔面积应均衡;在没有电路的地方布满钢层,并以网络形式出现,以增加PCB的刚度;在贴片前对PCB进行预热(105℃x4h);调整夹具或夹持距离,保证PCB受热膨胀的空间,焊接工艺温度尽可能调低。已经出现轻度扭曲时,可以放在定位夹具中,升温复位,以释放应力,一般会取得满意的效果。

结论

表面贴装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SMT焊接质量问题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回流焊接工艺中出现的焊接缺陷很多,诸如锡珠、桥连、芯吸、空洞、曼哈顿现象、PCB扭曲等,针对具体的一种缺陷,导致其产生的原因也很多,比如焊锡与焊盘和器件引脚润湿性差、原件引脚的导热率大、元件两端受热不均匀焊膏质量问题、回流焊峰值温度不够、PCB原材料选用不当等,任何一个材料特性的选择与工艺参数设置不当,都可能造成潜在的缺陷,所以在实际生产中,一方面要严格控制工艺过程,另一方面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仅要注重提高工艺人员分析、判断和解决这些问题的能力。而且还要完善工艺管理、提高工艺质量控制技术。这样才能优化工艺并消除缺陷,保证电子产品的最终质量。

最近几年来,随着众多电子产品往小型,轻型,高密度方向发展,特别是手持设备的大量使用,在元器件材料工艺方面都对原有SMT技术提出了重大的挑战,也因此使SM得致到了飞速发展的机会。IC发展到0.5mm,0.4mm.0.3mm脚距;BGA 已被广泛采用,CSP也崭露头角,并呈现快速上涨趋势。析料上免清洗低残留锡膏得到广泛用。所有这些都给回流焊工艺提出了新的要求,一个总的趋势就是要求回流焊采用更先进的热传递方式,达到节约能源,均匀温度,适合双面板PCB 和新型器件封装方式的焊接要求,并逐步实现对波峰焊的全面代替。

致谢

时光匆匆如流水,转眼便是大学毕业时节,春梦秋云,聚散真容易。离校日期已日趋临近,毕业论文的的完成也随之进入了尾声。从开始进入课题到论文的顺利完成,一直都离不开老师、同学、朋友给我热情的帮助,在这里请接受我诚挚的谢意!

这篇论文是在我的指导老师谭淑英老师的亲切关怀与细心指导下完成的。从课题的选择到论文的最终完成,谭老师始终都给予了细心的指导和不懈的支持,并且在耐心指导论文之余,谭老师仍不忘拓展我们的社会知识,让我们感受到了人生要不断的努力去追寻。值得一提的是,谭老师对学生认真负责,在她的身上,我可以感受到一个学者的严谨和务实,这些都让我获益菲浅,并且将终生受用无穷。毕竟“经师易得,人师难求”,希望借此机会向谭老师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此外,本文最终得以顺利完成,也是与学院其他老师的帮助分不开的,虽然他们没有直接参与我的论文指导,但在开题时也给我提供了不少的意见,提出了一系列可行性的建议,他们是郝秀云老师、李薇老师、高晴老师等,在此向他们表示深深的感谢!

最后要感谢的是我的父母,他们为我能够顺利的完成毕业论文提供了巨大的支持与帮助。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更加努力的学习和工作,不辜负父母对我的殷殷期望,我一定会好好孝敬和报答他们!

参考文献

1.韩满林,郝秀云,王玉鹏,舒平生.表面组装技术.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 年

2.周贵祥.SMT 无铅焊接缺陷及工艺分析.通信与广播电视,2005 年03 期

3.朱桂兵.电子制造设备及可靠性.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4.文沛先.表面组装技术专业外语.Specialty English for Surface Mounting Technology.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5.汪一佛.焊接缺陷的成因及消除的方法.中国建材报,2002 年

6.李凯.表面贴装系统的优化设计和实现.西南交通大学,2003 年

7.王彬.焊接缺陷超声检测信号的小波分析与处理.西安科技大学,2003 年

汽车涂装漆渣处理常见异常的问题分析解决方案

漆渣异常的问题分析报告 一、涂装的漆渣处理时出现的问题如下(附图): 1、水槽浮渣呈泡沫状,影响凝聚效果; 2、漆渣凝聚状态不好,含水量异常,呈粘稠的淤泥状,应为凝聚且不发粘的渣状物; 3、处理完的废水是漆水混合物状态,且异味明显。对污水处理设备有伤害; 4、最终排放物环保检测结果难以达标。 二、现有药剂描述: 漆雾凝聚剂:用于抽离水帘喷漆室循环水里漆雾,一般分为A、B 两剂组成。 A 剂(破坏剂):在循环水泵口注入,用于去除落在水中油漆的粘性、灭菌除臭。 B 剂(絮凝剂):在循环水池回水口投入,使水和漆渣分离,将水中的漆渣凝集悬浮起来便于打捞或刮渣机除渣。 其余辅助药剂: 纯碱(水质调整剂):使循环水 PH 值保持在 8-9 左右,以使药剂发挥最佳效果; 消泡剂:抑制过多泡沫,防止它积聚,原因可能有:大气泡(A剂多)、小气泡(B剂多)、油漆表面活性高(特别是水性漆)、细菌、泵吸入空气、水循环过快等。 杀菌剂:杀灭循环水中细菌,解决有臭味、硫化氢、氨盐、过量泡沫问题。 三、现有操作工艺(省略版): 每天喷涂生产线开机前10分钟,检查加药桶内药剂,按照每天的产量加入一定量的漆雾凝聚剂SY-7501,具体用量等于每日产量*单台定额。 PH值每二小时测定,控制循环水的PH值中性,PH值低,涂料会过于分散,水性分子破坏不彻底,可以适当增加A剂用量,注意观察调整! PH值高漆渣过破坏,不易结块,涂料渣会大量沉底! 漆雾凝聚剂SY-1216要缓慢泵入,如果用加药泵,其冲程刻度应设定为中涂和面漆冲程刻度均中值的一半(亦应作适量调整)添加过多水会浑浊。 药剂添加时严禁同时加入,必须按前述规定的方法及加药点进行投加。 四、推测可能出现的原因: 1、循环水水质、PH值; 2、油漆用量和药剂用量的比例; 3、不同药剂的添加比例; 4、工艺参数的执行情况; pH值过高,油漆被过破坏,粒子分散于水中难以絮凝,过低则无法完全破坏。一般控制在7.5~9.0。循环水的运行中控制非常重要。 喷漆房/室工艺、漆渣处理工艺、不同的漆雾吸收工艺,(水帘、水洗、文丘里、水旋)循环水流量、流速甚至水槽型式、水进入水槽的方式都会影响使用效果。

喷涂工艺常见缺陷的分析和对策

常见漆膜弊病、缺陷●流挂 ●发花 ●漆薄/漆厚 ●溶剂泡 ●针孔 ●干喷 ●失光、鲜映性差 ●砂痕 ●色差 ●缩孔 ●灰粒 ●漆软

流挂 描述: 涂料在垂直面或折边区域出现的眼泪状或帘状下淌。 原因: 1.施工粘度太低. 2.一次喷涂涂膜太厚 3.涂料流量过快 4.雾化压力小 5.喷距太近 6.慢干溶剂用量太多 7.涂层间闪干时间太短 8.车身或涂料温度太低 发花 描述: 金属漆表面出现斑点,或大面积颜色不均匀。 原因: 1.漆膜膜厚不均匀且太湿。使铝粉珠光粉分布和定向排列不匀而发花。 2.喷涂粘度太高,漆膜太湿 3.雾化压力太低,漆膜较厚太湿 4.扇面太窄喷涂叠盖不均。 5.流量太大,膜厚厚且湿。 6.枪距太近,膜厚厚且湿。 7.慢干剂太多,漆膜太湿。 8.底色漆至清漆的闪干时间过短。 9.喷房或车身温度低。 10.边缘或局部流挂

失光、鲜映性差光泽低,鲜映性不佳 原因: 1.漆膜太薄导致金属颗粒突出 2.空气压力太大,漆膜干燥太快 3.流量太低。漆膜簿且干燥快 4.干喷或溶剂挥发太快 5.慢干溶剂太多,底色漆太湿 6.底色漆膜厚厚或闪干时间短 7.底材或底涂层粗糙 8.油漆过烘烤

溶剂泡、针孔 描述: 溶剂气泡:漆膜表面的小突起,仔细观察是表层的小泡且细小而密。通常在漆膜较厚的边缘或区域产生这样的情况较多。 针孔: 在漆膜上产生针状小孔或像皮革毛孔那样孔的现象,孔的直径0.1mm左右 原因: 1.施工粘度过高, 2.漆膜太厚, 3.闪干时间太短流量太大 4.空气压力太低 5.底色漆慢干溶剂加多 6.进入烘干区前的闪干时间太短 7.烘干区的第一阶段温度太高 8.喷涂工艺覆盖区域太多 层间附着力 描述: 涂层中的某一层剥落,或其容易与相邻层或基材剥离 原因:

铝合金粉末喷涂常见缺陷原因及改善措施初稿

目录 前言错误!未指定书签。 1.铝型材表面处理粉末喷涂的表面缺陷............... 错误!未指定书签。 P001 缩孔......................................... 错误!未指定书签。 P002 针孔......................................... 错误!未指定书签。 P003 桔皮......................................... 错误!未指定书签。 P004 杂色......................................... 错误!未指定书签。 P005 吐粉......................................... 错误!未指定书签。 P006 露底......................................... 错误!未指定书签。 P007 渣点......................................... 错误!未指定书签。 P008 气泡......................................... 错误!未指定书签。 P009 砂粗......................................... 错误!未指定书签。 P0010 流挂........................................ 错误!未指定书签。 P0011 色差........................................ 错误!未指定书签。 P0012 欠膜........................................ 错误!未指定书签。 P0013 擦花伤...................................... 错误!未指定书签。2.粉末喷涂涂层性能检测缺陷分析...................... 错误!未指定书签。 P001 冲击......................................... 错误!未指定书签。 P002 弯曲......................................... 错误!未指定书签。 P003 耐磨性....................................... 错误!未指定书签。 前言 1.在铝型材表面处理粉末喷涂生产过程中,粉末喷涂生产过程中会产生的各种缺

埋弧焊常见焊接缺陷的成因分析及对策

1. 影响焊接缺陷的因素 (1)材料因素: 所谓材料因素是指被焊的母材和所使用的焊接材料,如焊丝、焊条、焊剂、以及保护气体等。所有这些材料在焊接时都直接参与熔池或熔合区的物理化学反应,其中母材本身的材质对热影双区好性能起音决定性的影响。显然所采用的焊接材料对焊缝金属的成份和性能也是关键的因素。好果焊接材料与母材匹配不当,则不仅可以引起焊接区内的至纹、气孔等各种缺陷,而且也可能可起脆化、软化或耐腐蚀等性能变化。所以,为保证获得良好的焊接接头,必须对材料因素予以充分的重视。 (2)工艺因素: 大量的实践证明,同一种母材在采用不同的焊接方法和工艺措施的条件下,其焊接质量会表现出很大的差别。焊接方法对焊接质量的影响主要可能在两方面:首先是焊接热源的特点,也就是功率密度、加热最高温度、功率大小等,它们可直接改变焊接热循环的各项参数,如线能量大小、高温停留时间、相变温度区间的冷却速度等。这些当然会影响接头的组织和性能;其次是对熔池和附近区域的保护方式,如熔渣保护、气体保护、气-渣联合保护或是在真空中焊接等,这些都会影响焊接冶金过程。显然,焊接热过程和冶金过程必然对接头的质量和性能会有决定性的影响。 2.常见焊接缺陷的原因分析 (1)结晶裂纹 从金属结晶理论知道,先结晶的金属纯度比较高,后结晶的金属杂质较多,

并富集在晶粒周界,而且这些杂质具有较低的熔点,例如,一般碳钢和低合金钢的焊缝含硫量较高时,能形成FeS,而FeS与Fe发生作用形成熔点只有988℃的低熔点共晶。在焊缝金属凝固过程中,低熔点共晶被排挤在晶界上,形成“液态薄膜”由于液态薄膜的存在减弱了晶间之间的结合力,晶粒间界的液态薄膜便成了薄弱地带。又因为焊缝金属在结晶的同时,体积在减小,周围金属的约束引起它的收缩而引起焊缝金属受到拉伸应力的作用下,于是相应地产生了拉伸变形。若此时产生的变形量超过了晶粒边界具有的变形塑性时,即可沿这个薄弱地带开裂而形成结晶裂纹。 可见,产生结晶裂纹的原因就在于焊缝中存在液态薄膜和在焊缝凝固过程中受到拉伸应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液态薄膜是产生结晶裂纹的根源,而拉伸应力是产生结晶裂纹的必要条件。 至于近缝区的结晶裂纹,原则上与焊缝上的结晶裂纹时一致的。在焊接条件下,近缝区金属被加热到很高的温度,在熔合区附近达到半熔化状态。当母材金属含有易熔杂质时,那么在近缝区金属的晶界上,同样也会有低熔共晶存在。这时在焊接热的作用下,将会发生熔化,相当于晶粒间的液态薄膜,与此同时,在拉伸应力的作用下就会开裂。 焊缝上的结晶裂纹和近缝区的结晶有着相互依赖和相互影响的关系。近缝区的结晶裂纹可能是焊缝结晶裂纹的起源。 结晶裂纹的影响因素:通过以上分析可知,结晶裂纹的产生取决于焊缝金属在脆性温度区间的塑性和应变,前者取决于冶金因素,后者取决于力的因素。力的主作用是产生结晶裂纹的的必要条件,只有在力的作用下产生的应变超过材料的最大变形能力时,才会开裂。首先需要分析冶金因素。

彩涂板常见质量问题及分析

彩涂板常见质量问题分析 1.弯曲性不良 特点:钢材弯曲180度试验时,加工部位的涂层发生龟裂及涂层剥离 发生原因: 1)、前处理的掌握量过多。 2)、涂层厚度过厚。 3)、过度烘烤。 4)、下涂涂料同上涂涂料的制造厂家不同,或稀料的使用不当。 ¥ 2.硬度不良 特点:用制图铅笔用力在涂层表面划一道,擦去后表面留下一道划痕 发生原因: 1)炉温低,涂层固化不充分。 2)加热条件不适当 3)涂层厚度比规定的厚 3. 凸点 特点:由于钢带受到外部的冲击,板表面出现突出或凹陷,有的有一定的间距,有的没有 发生原因: 1)涂装时辊上有异物混入。 . 2)薄板产品在捆扎时的扎痕。 3)倒卷时受到外部冲击。 4. 边部气泡 特点:两侧沾有涂料,经烘干,出现气泡 发生原因:原材有毛刺沾有涂料多,两边出现缝隙 5. 麻点 特点:从外部混入的异物或灰尘在涂装后部分或全部表面有米粒样的突出发生原因: 1)涂料中混入其它种类或其它公司的涂料。 2)" 3)涂料中有异物混入引起。 3)前处理过程中水洗不良。 6.橘皮 特点:已干燥的表面涂层象橘子皮一样粗糙,不均匀 发生原因: 1)湿膜过厚。 2)涂料的黏度较高时。 7.耐溶剂性能差 特点:丁酮擦拭有点状掉漆 发生原因: 1)& 2)烘烤温度没有达到要求

3)涂料的固化有问题 4)前处理清洗不干净 8.冲击不合格 特点:漆膜冲击后,经胶带粘后部分或全部掉漆 发生原因: 1)前处理不佳 2)检查面漆固化温度是否合理 ; 9.缩孔 特点:漆膜不平整,局部露底 发生原因: 1)钢带表面不洁净 2)底漆冷却水不洁净 3)涂料粘度没达到上机要求 10.漏涂 特点:面漆未涂上 发生原因: 1)边部面漆未涂上,基板板型不好或涂辊与大背辊间压力不足。2)¥ 3)板面中间面漆未涂上,底漆冷却后板面有水或其它异物。 11.色差 特点:同标准板的颜色出现差异 发生原因: 1)涂装厚度过厚或过薄. 2)不是一批涂料 3)黏度稀释时搅拌不均。 12.光泽不良 | 特点:光泽的范围出现异常 发生原因: 1)涂层厚度不适当。 2)固化条件不适当。 3)搅拌不充分。 13. 塌卷 特点:钢卷卷取后在仓库存储时内径变形 发生原因: 1)钢卷卷取后受外力的影响 2)。 3)收卷张力不正确 4)荷重不均

焊接缺陷原因分析

常见焊接缺陷及防止措施 (一) 未焊透 【1】产生原因: (1)由于坡口角度小,钝边过大,装配间隙小或错口;所选用的焊条直径过大,使熔敷金属送不到根部。 (2)焊接电源小,远条角度不当或焊接电弧偏向坡口一侧;气焊时,火焰能率过小或焊速过快。 (3)由于操作不当,使熔敷金属未能送到预定位置,号者未能击穿形成尺寸一定的熔孔。(4)用碱性低氢型焊条作打底焊时,在平焊接头部位也容易产生未焊透。主要是由于接头时熔池溢度低,或采用一点法以及操作不当引起的。 【2】防止措施: (1)选择合适的坡口角度,装配间隙及钝边尺寸并防止错口。 (2)选择合适的焊接电源,焊条直径,运条角度应适当;气焊时选择合适的火焰能率。如果焊条药皮厚度不均产生偏弧时,应及时更换。 (3)掌握正确的焊接操作方法,对手工电弧焊的运条和气焊,氩弧焊丝的送进应稳,准确,熟练地击穿尺寸适宜的熔孔,应把熔敷金属送至坡口根部。 (4)用碱性低氢型焊条焊接16MN尺寸钢试板,在平焊接关时,应距离焊缝收尾弧?10~15MM的焊缝金属上引弧;便于使接头处得到预热。当焊到接头部位时,将焊条轻轻向下一压,听到击穿的声音之后再灭弧,这样可消除接头处的未焊透。如果将接头处铲成缓坡状,效果更好。 (二) 未熔合 【1】产生原因: (1)手工电弧焊时,由于运条角度不当或产生偏弧,电弧不能良好地加热坡口两侧金属,导致坡口面金属未能充分熔化。 (2)在焊接时由于上侧坡口金属熔化后产生下坠,影响下侧坡口面金属的加热熔化,造成“冷接”。 (3)横接操作时,在上、下坡口面击穿顺序不对,未能先击穿下坡口后击穿上坡口,或者在上、下坡口面上击穿熔孔位置未能错开一定的距离,使上坡口熔化金属下坠产生粘接,造成未熔合。 (4)气悍时火焰能率小,氩弧焊时电弧两侧坡口的加热不均,或者坡口面存在污物等。【2】防止措施: (1)选择适宜的运条角度,焊接电弧偏弧时应及时更换焊条。 (2)操作时注意观察坡口两侧金属熔化情况,使之熔合良好。 (3)横焊操作时,掌握好上、下坡口面的击穿顺序和保持适宜的熔孔位置和尺寸大小,气焊和氩弧悍时,焊丝的送进应熟练地从熔孔上坡口拉到下坡口。 (三) 焊瘤 【1】产生原因: (1)由于钝边薄,间隙大,击穿熔孔尺寸大。 (2)由于焊接电流过大击穿焊接时电弧燃烧,加热时间过长,造成熔池温度增高,溶池体积增大,液态金属因自身重力作用下坠而形成烛瘤,焊瘤大多存在于平焊、立焊速度过慢等。【2】防止措施: (1)选择适宜的钝边尺寸和装配间隙,控制熔孔大小并均匀一致,一般熔孔直径为0.8~1.25

常见焊接缺陷产生原因及处理办法

以下是焊接缺陷方面的浅析 缺陷产生原因及防止措施 一、缺陷名称:气孔(Blow Hole) 焊接方式发生原因防止措施 手工电弧焊(1)焊条不良或潮湿。 (2)焊件有水分、油污或锈。 (3)焊接速度太快。 (4)电流太强。 (5)电弧长度不适合。 (6)焊件厚度大,金属冷却过速。 (1)选用适当的焊条并注意烘干。 (2)焊接前清洁被焊部份。 (3)降低焊接速度,使内部气体容易逸出。 (4)使用厂商建议适当电流。 (5)调整适当电弧长度。 (6)施行适当的预热工作。 CO2气体保 护焊(1)母材不洁。 (2)焊丝有锈或焊药潮湿。 (3)点焊不良,焊丝选择不当。 (4)干伸长度太长,CO2气体保护不周密。 (5)风速较大,无挡风装置。 (6)焊接速度太快,冷却快速。 (7)火花飞溅粘在喷嘴,造成气体乱流。 (8)气体纯度不良,含杂物多(特别含水分)。 (1)焊接前注意清洁被焊部位。 (2)选用适当的焊丝并注意保持干燥。 (3)点焊焊道不得有缺陷,同时要清洁干净,且使用焊 丝尺寸要适当。 (4)减小干伸长度,调整适当气体流量。 (5)加装挡风设备。 (6)降低速度使内部气体逸出。 (7)注意清除喷嘴处焊渣,并涂以飞溅附着防止剂,以 延长喷嘴寿命。 (8)CO2纯度为99.98%以上,水分为0.005%以下。 埋弧焊接(1)焊缝有锈、氧化膜、油脂等有机物的杂质。 (2)焊剂潮湿。 (3)焊剂受污染。 (4)焊接速度过快。 (5)焊剂高度不足。 (6)焊剂高度过大,使气体不易逸出(特别在焊剂 粒度细的情形)。 (7)焊丝生锈或沾有油污。 (8)极性不适当(特别在对接时受污染会产生气 孔)。 (1)焊缝需研磨或以火焰烧除,再以钢丝刷清除。 (2)约需300℃干燥 (3)注意焊剂的储存及焊接部位附近地区的清洁,以免 杂物混入。 (4)降低焊接速度。 (5)焊剂出口橡皮管口要调整高些。 (6)焊剂出口橡皮管要调整低些,在自动焊接情形适当 高度30-40mm。 (7)换用清洁焊丝。 (8)将直流正接(DC-)改为直流反接(DC+). 设备不良(1)减压表冷却,气体无法流出。 (2)喷嘴被火花飞溅物堵塞。 (3)焊丝有油、锈。 (1)气体调节器无附电热器时,要加装电热器,同时检 查表之流量。 (2)经常清除喷嘴飞溅物。并且涂以飞溅附着防止剂。 (3)焊丝贮存或安装焊丝时不可触及油类。 (2)焊丝突出长度过短。(2)依各种焊丝说明使用。

油漆喷涂常见缺陷及原因

油漆喷涂常见缺陷及原因 ⑴流挂: 指涂料施于垂直面时,由于其抗流挂性差或施涂不当,漆膜过厚 等原因而使湿漆膜向下移动,形成各种形状下边缘厚而不均匀涂层。导致原因:①操作不好,喷枪口枪太大;②涂料太稀;③涂装物表面太平整;④涂层太厚,薄刷多遍。 ⑵发白: 指有光涂料干燥过程中,漆膜上有时呈现乳白色现象。导致原因: ①水分浓度过高;②溶剂解析力不够;③基材本身水分含量过高。 ⑶起皱: 指漆膜呈现多少有规律的小波幅波纹式的皱纹,它可深及部分或 全部膜厚。导致原因:①底漆、面漆干燥速度不一致;②涂层太厚,黏度过高; ③喷嘴未调节好;④PU类的涂料固化剂加太多,干燥速度太快。 ⑷桔皮: 指漆膜呈现桔皮状外观的表面病态。导致原因:①流平性不好; ②温度低;③NC类稀释剂过多或不配套;④基材不平或处理不好。 ⑸咬底: 指在干漆膜上施涂其同种或不同种涂料时,在涂层施涂或干燥期 间使其下的干燥膜发生软化,隆起或从底材上脱离的现象。导致原因:①两种不配套的底漆和面漆(通常含量高的做底漆);②底未完全干燥就上面漆;③底漆的涂层太厚。 ⑹针孔: 指在漆膜中存在着类似于针刺的细孔。导致原因:①搅拌均匀, 涂料内部有空气;②油污水分污染;③被涂物表面不平整;④喷太厚,溶剂不好

挥发。 ⑺起泡: 指涂料在施涂过程中形成的空气或溶剂蒸气等气体或者兼有的 泡。导致原因:①被涂物有水分;②涂料有水分;③空气湿度大;④油污;⑤稀释剂、固化剂不配套;⑥搅拌不均匀,表面不平。 ⑻表面粗糙: 导致原因:①施工环境太脏,不够清洁;②涂物中本身细度不够,被涂物表面有赃物;③涂层不够。 ⑼开裂: 指漆膜出现不连续的外观变化。导致原因:①涂层太厚,涂料过 期;②涂料太厚,涂料本身硬度高,较脆;③促进剂含量过高;④面漆固含量低,树脂本身有问题以及外部环境。 ⑽起皮: 导致原因:①被涂物面层水分太高;②未经过封油处理;③底漆未干涂面漆;④两种不配套的底漆和面漆。 ⑾跑油: 导致原因:①涂料中有水或油渣;②被涂物有油渣,蜡质;③涂料黏度过高或过低。 ⑿露底: 导致原因:①遮盖低,砂磨过度;②涂层过薄,喷涂不均匀,底深面浅。 ⒀砂纸纹: 导致原因:①砂纸号太大,未干就打磨;②没有顺着木纹方向 打磨。 ⒁涂层粘砂纸: 导致原因:①涂层未干,涂层太厚,促进剂少;②溶剂本 身溶解力差,空气湿度大。 ⒂起粒:

常见的焊接缺陷及缺陷图片

常见的焊接缺陷(1) 常见的焊接缺陷 (1)未焊透:母体金属接头处中间(X坡口)或根部(V、U坡口)的钝边未完全熔合在一起而留下的局部未熔合。未焊透降低了焊接接头的机械强度,在未焊透的缺口和端部会形成应力集中点,在焊接件承受载荷时容易导致开裂。 (2)未熔合:固体金属与填充金属之间(焊道与母材之间),或者填充金属之间(多道焊时的焊道之间或焊层之间)局部未完全熔化结合,或者在点焊(电阻焊)时母材与母材之间未完全熔合在一起,有时也常伴有夹渣存在。 (3)气孔:在熔化焊接过程中,焊缝金属内的气体 或外界侵入的气体在熔池金属冷却凝固前未来得及逸出而残留在焊缝金属内部或表面形成的空穴或孔隙,视其形态可分为单个气孔、链状气孔、密集气孔(包括蜂窝状气孔)等,特别是在电弧焊中,由于冶金过程进行时间很短,熔池金属很快凝固,冶金过程中产生的气体、液态金属吸收的气体,或者焊条的焊剂受潮而在高温下分解产生气体,甚至是焊接环境中的湿度太大也会在高温下分解出气体等等,这些气体来不及析出时就会形成气孔缺陷。尽管气孔较之其它的缺陷其应力集中趋势没有那么大,但是它破坏了焊缝金属的致密性,减少了焊缝金属的有效截面积,从而导致焊缝的强度降低。

某钢板对接焊缝X射线照相底片 V型坡口,手工电弧焊,未焊透 某钢板对接焊缝X射线照相底片 V型坡口,手工电弧焊,密集气孔 (4)夹渣与夹杂物:熔化焊接时的冶金反应产物,例如非金属杂质(氧化物、硫化物等)以及熔渣,由于焊接时未能逸出,或者多道焊接时清渣不干净,以至残留在焊缝金属内,称为夹渣或夹杂物。视其形态可分为点状和条状,其外形通常是不规则的,其位置可能在焊缝与母材交界处,也可能存在于焊缝内。另外,在采用钨极氩弧焊打底+手工电弧焊或者钨极氩弧焊时,钨极崩落的碎屑留在焊缝内则成为高密度夹杂物(俗称夹钨)。 W18Cr4V(高速工具钢)-45钢棒 对接电阻焊缝中的夹渣断口照片 钢板对接焊缝X射线照相底片 V型坡口,手工电弧焊,局部夹渣

油漆常见缺陷

油漆喷涂常见缺陷及原因 默认分类2010-08-11 09:25:38 阅读130 评论0 字号:大中小订阅 ⑴流挂:指涂料施于垂直面时,由于其抗流挂性差或施涂不当,漆膜过厚等原因而使湿漆膜向下移动,形成各种形状下边缘厚而不均匀涂层。导致原因:①操作不好,喷枪口枪太大;②涂料太稀;③涂装物表面太平整;④涂层太厚, 薄刷多遍。 ⑵发白:指有光涂料干燥过程中,漆膜上有时呈现乳白色现象。导致原因: ①水分浓度过高;②溶剂解析力不够;③基材本身水分含量过高。 ⑶起皱:指漆膜呈现多少有规律的小波幅波纹式的皱纹,它可深及部分或全部膜厚。导致原因:①底漆、面漆干燥速度不一致;②涂层太厚,黏度过高; ③喷嘴未调节好;④PU类的涂料固化剂加太多,干燥速度太快。 ⑷桔皮:指漆膜呈现桔皮状外观的表面病态。导致原因:①流平性不好; ②温度低;③NC类稀释剂过多或不配套;④基材不平或处理不好。 ⑸咬底:指在干漆膜上施涂其同种或不同种涂料时,在涂层施涂或干燥期间使其下的干燥膜发生软化,隆起或从底材上脱离的现象。导致原因:①两种不配套的底漆和面漆(通常含量高的做底漆);②底未完全干燥就上面漆;③底漆 的涂层太厚。 ⑹针孔:指在漆膜中存在着类似于针刺的细孔。导致原因:①搅拌均匀,涂料内部有空气;②油污水分污染;③被涂物表面不平整;④喷太厚,溶剂不好 挥发。 ⑺起泡:指涂料在施涂过程中形成的空气或溶剂蒸气等气体或者兼有的泡。导致原因:①被涂物有水分;②涂料有水分;③空气湿度大;④油污;⑤稀释剂、固化剂不配套;⑥搅拌不均匀,表面不平。 ⑻表面粗糙:导致原因:①施工环境太脏,不够清洁;②涂物中本身细度 不够,被涂物表面有赃物;③涂层不够。 ⑼开裂:指漆膜出现不连续的外观变化。导致原因:①涂层太厚,涂料过期;②涂料太厚,涂料本身硬度高,较脆;③促进剂含量过高;④面漆固含量低, 树脂本身有问题以及外部环境。 ⑽起皮:导致原因:①被涂物面层水分太高;②未经过封油处理;③底漆未干涂面漆;④两种不配套的底漆和面漆。 ⑾跑油:导致原因:①涂料中有水或油渣;②被涂物有油渣,蜡质;③涂 料黏度过高或过低。 ⑿露底:导致原因:①遮盖低,砂磨过度;②涂层过薄,喷涂不均匀,底 深面浅。 ⒀砂纸纹:导致原因:①砂纸号太大,未干就打磨;②没有顺着木纹方向 打磨。 ⒁涂层粘砂纸:导致原因:①涂层未干,涂层太厚,促进剂少;②溶剂本 身溶解力差,空气湿度大。 ⒂起粒:导致原因:①灰尘太多,或有杂质异物;②涂料有杂质成分,未经过滤;③搅拌不均匀,未充分混合;④喷涂不规范;⑤稀释剂不配套,未使元 剂溶解。 ⒃黄变:导致原因:①紫外线直射;②环境因素空气湿度大;③温度过高, 反应过度;④涂料本身耐黄变率低。

波峰焊常见焊接缺陷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

波峰焊常见焊接缺陷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 A、焊料不足:焊点干瘪/不完整/有空洞,插装孔及导通孔焊料不饱满,焊料未爬到元件面的焊盘上 原因:a) P CB 预热和焊接温度过高,使焊料的黏度过低; b) 插装孔的孔径过大,焊料从孔中流岀; c) 插装元件细引线大焊盘,焊料被拉到焊盘上,使焊点干瘪; d) 金属化孔质量差或阻焊剂流入孔中; e) PCB 爬坡角度偏小,不利于焊剂排气。 对策:a) 预热温度90-130 C,元件较多时取上限,锡波温度250+/-5 C,焊接时间3?5S。 b) 插装孔的孔径比引脚直径大0.15?0.4m m,细引线取下限,粗引线取上线。 c) 焊盘尺寸与引脚直径应匹配,要有利于形成弯月面; d) 反映给PCB加工厂,提高加工质量; e) PCB的爬坡角度为3?7Co B、焊料过多:元件焊端和引脚有过多的焊料包围,润湿角大于90 原因:a) 焊接温度过低或传送带速度过快,使熔融焊料的黏度过大; b) PCB 预热温度过低,焊接时元件与PCB 吸热,使实际焊接温度降低; c) 助焊剂的活性差或比重过小; d) 焊盘、插装孔或引脚可焊性差,不能充分浸润,产生的气泡裹在焊点中; e) 焊料中锡的比例减少,或焊料中杂质Cu的成份高,使焊料黏度增加、流动性变差。 f) 焊料残渣太多。 对策:a) 锡波温度250+/-5 C,焊接时间3?5S。 b) 根据PCB 尺寸、板层、元件多少、有无贴装元件等设置预热温度,PCB 底面温度在90-130o c) 更换焊剂或调整适当的比例; d) 提高PCB 板的加工质量,元器件先到先用,不要存放在潮湿的环境中; e) 锡的比例<61.4%时,可适量添加一些纯锡,杂质过高时应更换焊料; f) 每天结束工作时应清理残渣。 C、焊点桥接或短路 原因:a) PCB设计不合理,焊盘间距过窄; b) 插装元件引脚不规则或插装歪斜,焊接前引脚之间已经接近或已经碰上; c) PCB 预热温度过低,焊接时元件与PCB 吸热,使实际焊接温度降低; d) 焊接温度过低或传送带速度过快,使熔融焊料的黏度降低; e) 阻焊剂活性差。 对策:a) 按照PCB设计规范进行设计。两个端头Chip元件的长轴应尽量与焊接时PCB运行方向垂直,SOT、SOP的长轴应与PCB运行方向平行。将SOP最后一个引脚的焊盘加宽(设计一个窃锡焊盘)。 b) 插装元件引脚应根据PCB 的孔距及装配要求成型,如采用短插一次焊工艺,焊接面元件引 脚露岀PCB表面0.8?3mm,插装时要求元件体端正。 c) 根据PCB尺寸、板层、元件多少、有无 贴装元件等设置预热温度,PCB底面温度在90-130 o D、润湿不良、漏焊、虚焊 原因: a) 元件焊端、引脚、印制板基板的焊盘氧化或污染,或PCB受潮。 b) Chip元件端头金属电极附着力差或采用单层电极,在焊接温度下产生脱帽现象。 c) PCB设计不合理,波峰焊时阴影效应造成漏焊。 d) PCB翘曲,使PCB翘起位置与波峰焊接触不良。 e) 传送带两侧不平行(尤其使用PCB传输架时),使PCB与波峰接触不平行。 f) 波峰不平滑,波峰两侧高度不平行,尤其电磁泵波峰焊机的锡波喷口,如果被氧化物堵塞时,会使波峰岀现锯齿形,容 易造成漏焊、虚焊。 g) 助焊剂活性差,造成润湿不良。

常见的焊接缺陷及产生原因

常见的焊接缺陷及产生原因,非常重要的经验!金属加工 焊接是大型安装工程建设中的一项关键工作,其质量的好坏、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工程的安全运行和制造工期。由于技术工人的水准不同,焊接工艺良莠不齐,容易存在很多的缺陷。现整理缺陷的种类及成因,以减少或防止焊接缺陷的产生, 提高工程完成的质量。 一、焊缝尺寸不合要求 焊波粗、外形高低不平、焊缝加强高度过低或过高、焊波宽度不一及 角焊缝单边或下陷量过大等均为焊缝尺寸不合要求,其原因是: 1. 焊件坡口角度不当或装配间隙不均匀。 2. 焊接电流过大或过小,焊接规范选用不当。 3. 运条速度不均匀,焊条(或焊把)角度不当。 二、裂纹 裂纹端部形状尖锐,应力集中严重,对承受交变和冲击载荷、静拉力影响较大,是焊缝中最危险的缺陷。按产生的原因可分为冷裂纹、热裂纹和再热裂纹等。(冷裂纹)指在200℃以下产生的裂纹,它与氢有密切的关系,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1. 对大厚工件选用预热温度和焊后缓冷措施不合适。 2. 焊材选用不合适。 3. 焊接接头刚性大,工艺不合理。 4. 焊缝及其附近产生脆硬组织。 5. 焊接规范选择不当。 (热裂纹)指在300℃以上产生的裂纹(主要是凝固裂纹),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1. 成分的影响。焊接纯奥氏体钢、某些高镍合金钢和有色金属时易出现。 2. 焊缝中含有较多的硫等有害杂质元素。 3. 焊接条件及接头形式选择不当。 (再热裂纹)即消除应力退火裂纹。指在高强度的焊接区,由于焊后热处理或高温下使用,在热影响区产生的晶间裂纹,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1. 消除应力退火的热处理条件不当。 2. 合金成分的影响。如铬钼钒硼等元素具有增大再热裂纹的倾向。

常见缺陷分析

常见缺陷分析 一、电泳缺陷 1.焊渣及焊球 来源:焊球及焊渣主要来源于车身车间工艺。虽然白车身在进入油漆车间之后要进入预处理,但是许多杂质不可能会被全部清除,它们会被带入电泳槽中。当车身从电泳槽中出来时,它们就会留在车身表面。 2.金属屑 来源:车身车间工艺 建议:白铁皮车身在进入油漆车间之前,其表面存在大量金属屑,故应该在车间进口处对车体表面进行吸尘、擦拭或风淋。 建议2:建议车身车间对白车身进行清洁。 3.晶体(车身打磨砂纸上的)

来源:车身车间对车身打磨的过程中,所使用的砂纸会磨损并落在车身表面。建议:车身车间应该在打磨后擦拭车身表面 4.纤维 来源:车身使用抹布、手套,烘房过滤介质 5.车身胶 来源:车身车间 原因:车身车间操作人员在操作时不规范,并未将多余的车身胶清洁干净 6.电泳结块 来源:电泳工艺 原因:电泳漆中有细小杂质 6.烘房灰粒 来源:烘房 建议:定期对烘房进行清洁 二、中涂缺陷 1.电泳灰

来源:电泳打磨;铰链 原因:电泳灰会落入车体内,然后在喷涂过程中会被吹到车身表面。 建议:用电泳湿打磨代替干打磨。 2.纤维 来源:手套,连体服,无尘擦布,空气等。 原因:大部分纤维非常轻,故它可以漂浮于空气中或车身上。所以这些纤维会在喷涂过程中被吹到车身表面。 3.PVC 原因:1)密封线操作人员操作不当产生2)中涂TACK OFF人员擦拭不当 4.焊渣焊球 来源:车身缺陷 原因:电泳打磨漏打 建议:加强电泳打磨检查力度 5.金属屑 来源:车身缺陷 原因:电泳打磨漏打磨 建议:加强电泳打磨检查力度 6.胶体

来源:胶带,贴片等 原因:操作完成后,操作时掉未将胶带印擦拭干净落在车身表面 7.防震垫 来源:防震垫 原因:在安装防震垫的时候,防震垫上的细小颗粒掉落到车体表面 三、面漆缺陷 1.纤维 来源:粘性抹布,手套,连体服,连体服袖口,鸵毛机,空气等,过滤顶棉。 原因:手套,连体服有破损;在使用粘性抹布擦车时,粘性抹布被车的棱边处钩破,并未察觉。 措施:1)加强连体服及手套的检查力度,发现有破损就即使更换,或采取短期措施,用胶带将破损处临时封好。 2)粘性抹布,规范SOS操作,在擦拭棱边处的时候,需留意,发现粘性抹布被勾破及时更换。3)鸵毛机使用时间过长,便会有细小纤维掉落;中涂打磨进行人工补漆后,油漆未干,就直接进入鸵毛机进行擦拭,导致鸵毛被油漆粘下来。 4)过滤袋有破损,定期检查过滤袋的压差,一旦超过压差,必须进行时时监控,发现有破损马上进行更换。 2.烘房杂物 来源:传送链与雪橇磨擦产生的金属屑 措施:1)定期清洁烘房进口及升降机上磨擦产生的物质。 2)雪橇清洁后必须由维修矫正后,方能上线。(SGM曾发生过此事) 3.漆片 来源1:来自于车身的夹具

塑胶产品涂装常见问题及解决办法

一、前述; 本人通过多年从事涂装行业工作及在通顺公司对汽车内外饰件塑料涂装产品的了解,深刻体会到,作为一名合格的技术管理工作人员,首先必须了解和掌握所喷涂塑料产品的原料材质以及其性能;再合理的使用涂料,安排生产喷涂工艺,现以书面形式整理成文,欢迎涂装行业同仁看过后多提宝贵意见,(本人邮箱:chiwenhoo0909@https://www.360docs.net/doc/9f6791332.html,)常见的塑料类型有:ABS(丙烯氰、丁二烯、苯乙烯)PVC(聚氰乙烯)PE(聚乙烯)PP(聚丙烯)PS(聚苯乙烯)PMMA(聚甲甲基丙烯酸甲酯)PC(聚碳酸酯)POM(聚甲醛)PA(尼龙)等塑胶原材料 在塑料涂料施工过程中或施工成膜后会因各方面原因产生多种缺陷,本文涉及最主要的几种缺陷,并尽可能地讨论其产生原因及消除或尽量减少其发生的对策。塑料涂料的许多缺陷是与表面张力现象相关的,表面张力产生的原因是:液体表面分子上力分布不对称,界面上液体的力与液体内的力不同,表面的分子具有很高的自由能,相当于每单位面积上移去表面层分子所需的能量。在固体也存在相似表面取向效应,它有表面自由能,表面力作用来减少液体和固体的表面自由能,表面张力作用使液体缩成球,因为球的表面积/ 体积比率是最小的。如果两个不同表面张力液体相互接触,低表面张力的流去覆盖住较高表面张力的液体,因为这样总表面自由能更低。这种流动是表面张力差推动的,有些人称为表面张力梯度推动的流动。涂料能均匀稳定地涂覆于塑胶件表面的最主要条件,为涂料的表面张力必须小于被涂覆物的表面张力。以下是常见的几种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二、涂装常见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2.1缩孔现象 当表面张力较高的涂料涂覆于表面自由能较低的底材上,也就是涂料表面张力与底材表面张力相差太大时,容易造成涂料对底材的润湿性不良,接触角变大,使涂料有保持滴状倾向而裸露出被涂面,特别是罩光清漆和颜料份较少的色漆,比较容易出现这种缺陷,而且不容易修补。 缩孔是由低表面张力的小颗粒或小液滴杂物产生的,它们可能存在于塑胶底材上、涂料中或飞落在刚刚涂覆好的湿膜上。某些低表面张力物质溶解在湿膜中产生一个局部的表面张力差,Marangoni 效应将这低表面张力部分的湿膜从颗粒流开,试图覆盖周围高表面张力的湿膜。随着流动的发生,溶剂的挥发,表面张力差增大,流动 继续,溶剂的挥发增大了黏度,阻碍了流动而最终形成凹下的缩孔。 常见解决方法使用助剂降低涂料表面张力以减少缩孔增加流平。它可将表面张力降低到大多数会引起缩孔杂物的表面张力以下。 2.2 橘纹现象 橘皮现象是涂漆过程中常见又较难克服的流平性问题,影响因素众多,大大地影响到涂膜的平整性。原因及 对策如下: (1) 在喷涂过程中,由于溶剂挥发太快,湿膜黏度急剧增加,使流平变得困难而产生橘皮。措施是根据环境季节温度变化来选择合适的稀释剂,例如聚氨酯涂料的稀释剂有冬用和夏用之分。 (2) 塑料工件温度太高,使溶剂瞬间挥发,湿膜来不及流平。 (3) 喷涂时出漆量太小或喷涂距离太远,表面沉积涂膜太薄,流平变得困难。 (4) 喷枪雾化不良,漆雾颗粒过大也产生橘纹。降低出漆量并提高压缩空气输出量,改善雾化性能。 (5) 喷涂距离太近。喷距太近虽然涂膜厚有利于流平,但压缩空气的冲击力使厚涂膜产生更大的橘纹,反而使

焊接缺陷问题分析

焊接问题分析及防治措施 常见缺陷有圆形缺陷(气孔、夹渣、夹钨等)、条形缺陷(条孔,条渣)、焊接裂纹、未焊透、未熔合、焊缝外形尺寸和形状不符合要求、咬边、焊瘤、弧坑等 1、圆形缺陷 定义:长宽比小于等于3的非裂纹、未焊透和未熔合缺陷。 圆形缺陷包括气孔、块状夹渣、夹钨等缺陷。 a.气孔的成像:呈暗色斑点,中心黑度较大,边缘较浅平滑过渡,轮廓较清晰。 b.夹渣(非金属)的成像:呈暗色斑点,黑度分布无规律,轮廓不圆滑,小点状夹渣轮廓较不清晰。 c.夹钨(金属夹渣)成像:呈亮点,轮廓清晰。 气孔是指在焊接时,熔池中的气泡在凝固时未能逸出而形成的空穴。产生气孔的。 主要原因有:坡口边缘不清洁,有水份、油污和锈迹;焊条或焊剂未按规定进行焙烘,焊芯锈蚀或药皮变质、剥落等。由于气孔的存在,使焊缝的有效截面减小,过大的气孔会降低焊缝的强度,破坏焊缝金属的致密性。雨天作业,未做好防风措施,焊条选择不合适。 预防产生气孔的办法是: 选择合适的焊接电流和焊接速度,认真清理坡口边缘水份、油污和锈迹。严格按规定保管、清理和焙烘焊接材料 2、条形缺陷 定义:不属于裂纹、未焊透和未熔合的缺陷,当缺陷的长宽比大于3时,定义为条状缺陷,包括条渣和条孔。 夹渣就是残留在焊缝中的熔渣。夹渣也会降低焊缝的强度和致密性。 产生夹渣的原因主要是: 焊缝边缘有氧割或碳弧气刨残留的熔渣; 坡口角度或焊接电流太小,或焊接速度过快。

在使用酸性焊条时,由于电流太小或运条不当形成“糊渣”;使用碱性焊条时,由于电弧过长或极性不正确也会造成夹渣。 防止产生夹渣的措施是:选择合适种类的焊条、焊剂;多层焊时,认真清理前层的熔渣;正确选取坡口尺寸,认真清理坡口边缘,选用合适的焊接电流和焊接速度,运条摆动要适当。 3、未焊透 定义:未焊透是指母材金属之间没有熔化,焊缝金属没有进入接头的部位根部造成的缺陷。 影像特征:未焊透的典型影像是细直黑线,两侧轮廓都很整齐,为坡口钝边痕迹,宽度恰好是钝边的间隙宽度。 有时坡口钝边有部分融化,影像轮廓就变得不很整齐,线宽度和黑度局部发生变化,但只要能判断是出于焊缝根部的线性缺陷,仍判定为未焊透。未焊透有底片上处于焊缝根部的投影位置,一般在焊缝中部,因透照偏、焊偏等原因也可能偏向一侧。未焊透呈断续或连续分布,有时能贯穿整张底片。 4、未熔合 定义:未熔合是指焊缝金属与母材金属,或焊缝金属之间未熔化结合在一起的缺陷。可分为根部未熔合、坡口未熔合和层间未熔合。 影像特征:根部未熔合的典型影像是连续或断续的黑线,线的一侧轮廓整齐且黑度较大,为坡口或钝边的痕迹,另一侧轮廓可能较规则,也可能不规则。根部未熔合在底片上的位置就是焊缝根部的投影位置,一般在焊缝的中间,因坡口形状或投影角度等原因出可能偏向一边。坡口未熔合的典型影像是连续或断续的黑线,宽度不一,黑度不均匀,一侧轮廓较齐,黑度较大,另一侧轮廓不规则,黑度较小,在底片上的位置一般在中心至边缘的1/2处,沿焊缝纵向延伸。层间未熔合的典型影像是黑度不大的块状阴影,开关不规则,如伴有夹渣时,夹渣部位黑度较大。一般在射线照相检测中不易发现。 焊接时,接头根部未完全熔透的现象,称为未焊透;在焊件与焊缝金属或焊缝层间有局部未熔透现象,称为未熔合.未焊透或未熔合是一种比较严重的缺陷,由于未焊透或未熔合,焊缝会出现间断或突变,焊缝强度大大降低,甚至引起裂纹。因此,石化装置的重要结构部分均不允许存在未焊透、未熔合的情况。未焊透和未熔合的产生原因是焊件装配间隙或坡口角度太小、钝边太厚、焊条直径太大、电流

常见的焊接缺陷及缺陷图片

常见得焊接缺陷(1) 常见得焊接缺陷 (1)未焊透:母体金属接头处中间(X坡口)或根部(V、U坡口)得钝边未完全熔合在一起而留下得局部未熔合。未焊透降低了焊接接头得机械强度,在未焊透得缺口与端部会形成应力集中点,在焊接件承受载荷时容易导致开裂。 (2)未熔合:固体金属与填充金属之间(焊道与母材之间),或者填充金属之间(多道焊时得焊道之间或焊层之间)局部未完全熔化结合,或者在点焊(电阻焊)时母材与母材之间未完全熔合在一起,有时也常伴有夹渣存在。 (3)气孔:在熔化焊接过程中,焊缝金属内得气体 或外界侵入得气体在熔池金属冷却凝固前未来得及逸出而残留在焊缝金属内部或表面形成得空穴或孔隙,视其形态可分为单个气孔、链状气孔、密集气孔(包括蜂窝状气孔)等,特别就是在电弧焊中,由于冶金过程进行时间很短,熔池金属很快凝固,冶金过程中产生得气体、液态金属吸收得气体,或者焊条得焊剂受潮而在高温下分解产生气体,甚至就是焊接环境中得湿度太大也会在高温下分解出气体等等,这些气体来不及析出时就会形成气孔缺陷。尽管气孔较之其它得缺陷其应力集中趋势没有那么大,但就是它破坏了焊缝金属得致密性,减少了焊缝金属得有效截面积,从而导致焊缝得强度降低。 某钢板对接焊缝X射线照相底片 V型坡口,手工电弧焊,未焊透 某钢板对接焊缝X射线照相底片 V型坡口,手工电弧焊,密集气孔 (4)夹渣与夹杂物:熔化焊接时得冶金反应产物,例如非金属杂质(氧化物、硫化物

等)以及熔渣,由于焊接时未能逸出,或者多道焊接时清渣不干净,以至残留在焊缝金属内,称为夹渣或夹杂物。视其形态可分为点状与条状,其外形通常就是不规则得,其位置可能在焊缝与母材交界处,也可能存在于焊缝内。另外,在采用钨极氩弧焊打底+手工电弧焊或者钨极氩弧焊时,钨极崩落得碎屑留在焊缝内则成为高密度夹杂物(俗称夹钨)。 W18Cr4V(高速工具钢)-45钢棒 对接电阻焊缝中得夹渣断口照片 钢板对接焊缝X射线照相底片 型坡口,手工电弧焊,局部夹渣 V. 钢板对接焊缝X射线照相底片 型坡口,手工电弧焊,两侧线状夹渣V 钢板对接焊缝X射线照相底片 手工电弧焊,夹钨型坡口,钨极氩弧焊打底+V(5)裂纹:焊缝裂纹就是焊接过程中或焊接完成后在焊接区域中出现得金属局部破裂得表现。 焊缝金属从熔化状态到冷却凝固得过程经过热膨胀与冷收缩变化,有较大得冷收缩应力存在,而且显微组织也有从高温到低温得相变过程而产生组织应力,更加上母材非焊接部位处于冷固态状况,与焊接部位存在很大得温差,从而产生热应力等等,这些应力得共同作用一旦超过了材料得屈服极限,材料将发生塑性变形,超过材料得强度极限则导致开裂。裂纹得存在大大降低了焊接接头得强度,并且焊缝裂纹得尖端也成为承载后得应力集中点,成为结构断裂得起源。 裂纹可能发生在焊缝金属内部或外部,或者在焊缝附近得母材热影响区内,或者位于母材与焊缝交界处等等。根据焊接裂纹产生得时间与温度得不同,可以把裂纹分为以下几类:

涂装质量问题分析及控制措施

2013/1/12 质量问题分析及控制措施 汽车涂装

涂装质量问题分析及措施 汽车涂装工艺中,面漆是最后一道工序,有些面漆常温干燥,还有些面漆则需经120℃或150℃烘烤后才能干燥。 面漆完成后发现问题是最令制造者头痛的,下面根据实际生产中积累的实例,对一些典型毛病作一浅析。 面漆经烘烤后发现起泡这种情况有两种原因。其一,底漆下面的基材上有油污,烘烤后,在原子灰层和底漆之下出现气泡,刮下后,可见原子灰和底漆结合良好,底漆下有明显的油点污迹。此种情况多发生在手工喷底漆的场合,预防办法是喷涂底漆前加强前处理,保证涂前工件无油污。其二,把气泡刮开后,发现原子灰层和基材上都有一层底漆,气泡产生在底漆中,这种情况是因底漆涂层太厚,没有干透造成的。不言而喻,预防措施是底漆厚度要适当,必须等底漆干透后方可涂刮原子灰。当然,劣质底漆也可造成同样的问题。 一、面漆烘烤后出现针孔和凹陷这里讲的“针孔”,常见的是形似火山口的针孔,大小不一,零散分布,无一定规律。在原子灰质量合格的情况下出现这样的问题,一般是因为原子灰涂刮和打磨技术不良,砂眼没有处理好。前文说过,刮第一遍灰时,由于涂层厚,涂刮面积大,很难避免砂眼,只要涂刮到位,打磨到位,这些砂眼基本上都会暴露出来,只要吹净浮灰,第二遍刮灰时加以注意,是可以消灭绝大部分砂眼的。而第二次打磨后刮第三次灰时,即收光时,重点是找砂眼,因而只要对涂刮工人加强培训,加强管理,特别是质量意识教育和把关,是能够避免的。另外,涂刮工具也对“针孔”的产生有相当影响。求省事一次涂刮过大面积,特别是刮二遍灰时仍然一下子刮很大面积,且涂层又较厚,必然会造成大量针孔。漆膜凹陷一般是空气中落尘造成的,这和喷涂环境及气源是否经过净化有关。 二、“起痱子”面漆烘烤后,成片出现细小针孔,俗称“起痱子”。造成起痱子的主要原因如下。一是气候过于潮湿,打磨好的工件表面吸附了相当量的水分,特别是涂到原子灰的部位又是水磨的,而表面较未刮灰的表面粗糙,吸附水分相应要多些。喷上面漆后,微量水被封闭在漆膜下,一经烘烤,水分体积急剧膨胀,而冲破漆膜形成“起痱子”。为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建议喷面漆前,用热风对工件表面进行吹风,但要注意,热风吹后要待工件冷却到常温方可喷面漆。二是喷完面漆后,未等溶剂充分挥发就进入烘房,这样,由于面漆表面很快封闭,残留的溶剂只好冲破漆膜逸出形成“痱子”了。此外,面漆与溶剂配合、面漆质量等一系列因素也会形成“痱子”。 原子灰在汽车涂装中的正确使用 一、.原子灰的构成原理构成主灰的是特殊之制造的不饱和聚酯树脂树脂约占主灰的40 其它成分是经过特殊筛选的多种足够细度的粉状填料、颜料、助剂等。固化剂的有效成分是有机化合物如过氧化环已酮、过氧化苯甲酰等。其它成分是起增塑作用的适量溶剂、少量填料、颜料和助剂等。原子灰的固化过程是游离基共聚反应过程。当主灰和固化剂混合后固化剂迅速分解放出游离基从而迅速引发聚酯中的双键与苯乙烯的双键发生交联共聚反应直至聚酯中的双键和苯乙烯的双键度被消耗掉方才停止。随着固化反应得进行原子灰中的树脂分交联成网状结构而填料则被包裹在树脂网中。原子灰固化后加热也不熔化 但高温可以破坏在溶剂中也不能溶解即属于热固性的。 二、.原子灰的几个主要的特点 A.使用方便仅需混合均匀即可涂刮。 B.固化过程没有其它小分子副产物内外一起固化因此强度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