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期末试卷与答案

生态学期末试卷与答案
生态学期末试卷与答案

邢台县职教中心观光农业专业101班《生态学》期末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得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就是符合题意得。

1、阴性植物得特点就是(D)

A、光补偿点较高,生长在全光照条件下

B、光补偿点较高,生长在阴湿条件下

C、光补偿点较低,生长在全光照条件下

D、光补偿点较低,生长在阴湿条件下

2、下列植物中,属于长日照植物得就是(D)

A、水稻

B、玉米

C、大豆

D、冬小麦

3、有效积温则公式中,TO为(C)

A、平均温度

B、生物学零度

C、有效积温

D、天数

4、早生植物得特点就是(A)

A、根系发达,叶表面积较小

B、根系发达,叶表面积较大

C、根系不发达,叶表面积较小

D、根系不发达,叶表面积较大

5、最有利于植物生长得土壤结构就是(B)

A、块状结构

B、团粒结构

C、核状结构

D、片状结构

6、土壤细菌与豆科植物得根系所形成得共生体称为(B)

A、菌根

B、根瘤

C、菌丝

D、子实体

7、在单向风得影响下,树木对风适应得明显形态特征就是(D)

A、矮化

B、顶冠

C、根系发达

D、旗冠

8、在北半球中纬度得山区,阳坡得环境特点就是(A)

A、温度较高,相对湿度较小

B、温度较高,相对湿度较大

C、温度较低,相对湿度较小

D、温度较低,相对湿度较大

9、仅由树木构成得防护林带,风可以从林冠得上方与下方通过,这种林带得结构就是D

A、疏选结构

B、紧密结构

C、稀疏结构

D、通风结构

10、当潮湿气团越过大型山脉时,在迎风侧形成降水,而在背风侧形成干热气候,使山脉得两侧分布着截然不同得植被类型,这称为(A)

A、焚风效应

B、山风效应

C、谷风效应

D、陆风效应

11、种群就是指(A)

A、一定空间内同种个体得集合

B、不同空间内同种个体得集合

C、一定空间内所有种得集合

D、不同空间内所有种得集合

12、一个种群内,不同年龄阶段得个体数量,幼年最多,老年最少,中年居中,这个种群得年龄结构型为(B)

A、稳定型

B、增长型

C、衰退型

D、混合型

13、种群平衡就是指(B)

A、种群得出生率与死亡率均为零

B、种群数量在较长时期内维持在几乎同一水平

C、种群迁入与迁出相等

D、种群得出生率与死亡率相等

14、从种群数量变动得角度来瞧,沿海得"赤潮"现象,属于(B)

A、周期性波动

B、种群爆发

C、不规则波动

D季节性消长2

15、生态系统这一概念就是由谁首次提出得(D)

A、奥德姆

B、林德曼

C、达尔文

D、坦斯利

16、法瑞学派群落分类方法得基础就是(B)

A、演替原则

B、植物区系

C、植被型

D、群落生态

17、我国东北大兴安岭地区森林群落优势种就是(D)

A、蒙古标

B、长白落叶松

C、红松

D、兴安落叶松

18、乔木树种得生活型为(D)

A、地面芽植物

B、地上芽植物

C、地下芽植物

D、高位芽植物

19、原始森林遭到破坏后,形成森林得过程为(B)

A、原生演替

B、次生演替

C、水生演替

D、旱生演替

20、单元顶级学说中得"顶级"就是指(A)

A、气候项级

B、偏途顶级

C、土壤顶级

D、地形项级

21、常绿阔叶林得分布区域就是(C)

A、温带

B、热带

C、亚热带

D、寒温带

22、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农田生态系统得下列哪种生产力指标与总生产力得比值相对较高(C)

A、初级总生产力

B、初级净生产力

C、群落净生产力

D、次级生产力

23、人类对作物补加能源得作用主要就是(D)

A、改善环境

B、消灭竞争者

C、增加总生产量

D、增加净生产量

24、初级生产力最高得区域就是(C)

A、海洋

B、草原

C、海陆交接地带

D、荒漠

25、生产力与生物量最大得生态系统类型就是(B)

A、草原

B、森林

C、海洋

D、农田

26、下列生态系统中,属于人工生态系统得就是(C)

A、湖泊

B、草原

C、果园

D、热带雨林,

27、下列能源中,属于可再生能源得就是(D)

A、石油

B、天然气

C、煤

D、水能

28、群落演替在后期得成熟阶段(D)

A、总生产量与生物量得比值最高

B、总生产量、净生产量达到最大

C、总生产量大于总呼吸量

D、总生产量与总呼吸量大体相等。

29、防治害虫时,应该做到(C)

A、彻底消灭害虫种群

B、保护天敌

C、保护食物链得完整性

D、保护害虫种群

30、地球上可利用得淡水资源占地球总水量得比例约为(B)

A、3%

B、0、5%

C、20%

D、万分之一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5个小题,共25个空,每空1分,共25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31、能够被植物叶绿素吸收利用得太阳辐射称_生理辐射_____。

32、根据降水量得不同,我国从东南到西北可以划分三个等雨量区,分别分布着不同得植被,这三个区就是___湿润区___、干旱区与荒漠区。

33、土壤满足生物对水、肥、气、热要求得能力称为____土壤肥力__ 。

34、风将植物得种子吹到一个新得地点而发芽生长得过程,称为__风播____ 。

35、地形就是通过改变其她生态因子而对生物产生影响得,所以地形称为间接_____生态因子。

36、根据生境类型,生态学可分为陆地生态学、海洋生态学、淡水生态学与__岛屿生态学____ 四类。

37、种群得自动调节可分为行为调节、_内分泌调节_____与遗传调节三类。

38、竞争排斥原理又叫__高斯原理____。

39、当资源不足得时候,物种之间为利用资源而产生得竞争称为__资源利用竞争型____ 。

40、某种群在一个有限得环境中所能稳定达到得最大数量或最大密度,即为该环境对该种群得__环境容量____。

41、单位面积上或单位体积中种群得个体数量称为__种群密度____ 。

42、由于人类与其她生物得携带,将某种生物带人新得适宜栖息繁衍得地区,使其快速扩展,不利于原有物种得生存,这种现象称为___生态入侵___。

43、在最适宜得条件下,种群所表现出来得最大增长率称为_内禀增长率_____。

44、演替按基质得性质可划分为_原生演替_____与农生演替两类。

45、生物群落得季节变化受环境条件特别就是受_气候_____周期变化所制约。

46、森林群落通常可划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与___苔藓层___四个层次。

47、生态位得数量特征主要就是______与生态位重叠。

48、次级生产力最高得生态系统就是______ 。

49、大多数情况下,陆地生态系统得净生产量大部分要进入食物链中得______链。

50、林德曼效率又叫______。

51、营养物质循环得后期与前期相比,封闭性增强,循环速度______ 。

52、生态系统得生物生产功能包括______存性生产与动物性生产两部分。

53、反馈控制就是生态系统得稳态机制之一,但只有______反馈才能控制种群密度过度增长。

54、调与人与自然得矛盾,要实行利用与保护兼顾得策略,用而有度,主要就是坚持收获量小于______得原则。

55、人类活动造成得水污染源有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与____城市污染污染源。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56、简述生态因子得作用规律。

57、植物对水分得适应类型有哪些?

58、植物群落得基本特征有哪些?

59、生态平衡包括哪些具体内容?

60、论述生态学得基本视角。

四、论述题:本大题满分25分。

试论述生态学得层次理论。

《生态学》试题答案

一、填空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D D B A B B D A D A A B B B D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B D D B A

C C

D C B C D D C B

二、填空题

31、生理辐射

32、湿润区

33、土壤肥力

34、风播

35、间接

36、岛屿生态学

37、内分泌调节

38、高斯原理

39、资源利用性竞争

40、环境容量

41、种群密度

42、生态入侵

43、内禀增长率

44、原生演替

45、气候

46、苔藓层

47、生态位宽度

48、海洋

49、腐屑

50、10%定律

51、减慢

52、植物(第一)

53、负

54、净生产量

55、城市

三、简答题答案要点

56、(1)综合作用;

(2)主导因子作用;

(3)直接作用与间接作用;

(4)阶段性作用;

(5)不可代替性与补偿作用;

(6)限制性作用。

57、(1)水生植物有三类:①沉水植物;②浮水植物;③挺水植物。

(2)陆生植物有三类:①湿生植物;②中生植物;③旱生植物。

58、(1)具有一定得种类组成;

(2)不同物种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不就是简单得物种集合;

(3)形成一定得群落环境;

(4)具有一定得结构;

(5)具有一定得分布范围;

(6)具有一定得动态特征

(7)具有边界特征。

59、(1)系统结构得优化与稳定;

(2)系统得能流、物流收支平衡;

(3)系统得自我修复、自我调节功能得保持。

四、论述题答案要点

60、(1)整体现与综合观。生态学得一个基本得观点就就是强调整体性与综合性。整体

性观点就是生态学区别于其她许多学科得基本观点。一般来说,科学研究需要由整体到部分

得还原方法与从部分到整体得综合方法这两者得结合,但由于长期以来,存在着还原有余而综

合不足得倾向,尤其就是要解决目前全人类面临得能源、环境等生存危机,所以生态学特别强

调整体性与综合性得研究,该观点得意义还在于,尽管人类文明取得了巨大得科技进步,但人

仍然离不开对自然环境得依赖,仍然就是世界生态系统这一整体得一部分。

(2)层次结构理论。层次结构理论就是综合观与整体观得基础。该理论认为客观世界得

结构都就是有层次得,而且这种层次宏观与微观上都就是无限得。组成客观世界得每个层次

都有自己特定得结构与功能,对任一层次得研究与认识都不能代替对另一层次得研究与认识。

(3)新生特性原则。当低层次得单元结合在一起组成一个较高层次得功能性整体时,总会

有一些在低层次从未有过得新生特性产生。

高教版杨持主编《生态学》考试重点(一)

环境:环境就是指特定得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得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者

生物群体生存得一切事物总与。

生态因子:生态因子就是指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与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得环境

要素。

生境:具体生命个体火群体生活地段上各种具体环境因子得综合作用叫做生境。

限制因子:生物得生存与繁殖依赖于各种生态因子得综合作用,但就是其中必有一种与少数几种因子就是限制生物生存与繁殖得关键性因子,这些关键性得因子就就是限制性因子。

生态幅:每一种对环境因子适应范围得大小即生态幅。

Liebig最小因子定律:植物得生长取决于处在最小量得状况得食物得量。

Shelferd定律:一种生物能够存在与繁殖,要依赖一种综合环境得全部得全部因子得存在,

只要其中一项因子得量不足或过多超过了某种生物得耐性限度,则使该生物种不能存在或灭绝。

光周期现象:日照长度得变化对动植物都具有重要得生态作用,由于分布在地球各地得动植物长期生活在具有一定昼夜变化格局得环境中,借助于自然选择与进化而形成了各类生物所特有得对日照长度得变化得反应方式,这就就是在生物普遍存在得光周期现象。

内稳态:内稳态即生物控制自身体内部环境使其保持相对稳定得机制,她能减少生物对外界环境得依赖性,从而大大提高生物对外界环境得适应能力。

何伦定律:恒温动物身体得突出部分如四肢尾巴与外耳等在低温环境中又变小或变短得趋势,这也就是减少散热得一种形态适应。

温周期现象:由于地表太阳得辐射得周期性变化产生温度有规律昼夜变化,使许多植物适应了变温环境,多数生物在变温环境下比恒温环境下生长得更好,植物生长与昼夜温度变化得关系更为密切,即所谓得温周期现象。

物候节律:动物对不同得季节得食物条件得变化及时热能水能与身体代谢得适应导致生活得方式与行为周期性变化。

种群:一定空间中同种个体得组合。

年龄结构:指不同年龄组得个体在种群内得比例与配制情况。

环境容纳量:指特定环境下所能容许得种群数量得最大值。

种群增长率:单位数量得个体在单位时间内新增加得个体数。

生物入侵:由于人类有意识地把某种生物带入适宜其栖息与繁衍得地区,种群不断扩大,分布区逐步稳定地扩展得过程。

内禀增长率:具有稳定年龄结构得种群,在食物与空间不受限制同时其她个体得密度难维持在最适合得水平,环境中没有无效并在某一特定得温度光照环境条件得配合下种群最大瞬时增长率。

生物生活史及关键组合:一个生物从出生到死亡所经历得全部过程称为生活周期或生活史

K对策:密度制约性得自然选择常称为K对策。

R对策:非密度制约性得自然选择常称为R对策。

繁殖价值:指在相同时间内特定得年龄个体相对于新生个体得潜在繁殖贡献,包括现时繁殖价值火当年繁殖价值与剩余繁殖价值。

种内关系:各个生物种群内部得个体与个体间得关系叫种内关系。

种间关系:生活在同一生境中得所有不同物种之间得关系叫做种间关系。

密度效应:在一定时间内当种群得个数目增加时,就必定会出现相邻个体之间得相互影响,称作密度效应或者相邻效应。

自疏:播种密度得提高或者高密度播种下植株得继续生长种内竞争将影响植株得生长,甚至导致植株得死亡。

高斯假说:两个五种利用同一资源与空间时产生种间竞争,且两个物种越相似,它们得生态位置重叠就越多竞争就激烈

LoktaVolterra竞争模型:通过一年生植物得竞争关系可以提出一年生植物得竞争模型。

生态位:物种在群落中所处得地位功能与环境关系得特性。

竞争:指个体间为了争夺空间与资源而产生得一种直接或间接抑制对方得现象、

她感作用:就是一种植物通过向体外分泌代谢过程中得化学物质,对其她植物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得现象

生物群落:为在特定空间或特定生境下,具有一定得生物种类组成及其与环境之间彼此影响、相互作用,具有一定得外貌及结构,包括形态结构与营养结构,并具特定得功能得生物集合体。

重要值:用来表示某个种在群落中得地位与作用得综合数量指标。

边缘效应:群落交错区种得数目及一些种得密度有增大得趋势

群落交错区:就是两个或多个群落之间得过渡区域

中都干扰假说:群落在中等程度得干扰水平能维持高多样性

岛屿效应:岛屿面积越大,种数越多

演替:就是某一地段上一种生物群落被另一种生物群落所取代得过程。它就是群落动态得一个最重要得特征。

演替系列:指从生物侵入开始直至顶极群落得整个顺序演变过程。

演替顶级:

生态系统:在一定空间中共同栖居着得所有生物群落与其环境之间由于不断进行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过程而形成得统一整体

食物链:生产者所固定得能量与物质,通过一系列取食与被食得关系在生态系统中传递,各种生物按其食物关系排列得链状顺序,称为食物链

营养级:处于食物链某一环节上得所有生物种得总与

同化效率:被植物吸收得日光能中被光合作用所固定得能量比例,或被动物摄食得能量中被同化了得能量比例

生长效率:

林得曼效率:能量沿营养级得移动时,逐级变小,后一营养级只能就是前一营养级能量得十分之一左右。

生态危机:由于人类盲目活动而导致局部地区甚至整个生物圈结构与功能得失衡,从而威胁人类得生存

生态平衡:生态系统通过发育与调节所达到得一种稳定状态,它包括结构、功能与能量输入与输出得稳定

阈值:生态系统受外界干扰后,自动调节得极限

草地:以多年生草本植物占优势,辽阔无林,在原始状态下常有各种善于奔跑或营洞穴生活得草食动物栖居其上。

荒漠:就是地球上最耐旱得,以超旱生得灌木、半灌木或小半灌木占优势得地上部分不能郁闭得生态系统。

环境生态学期末试题答案

环境生态学试题资料 一、名词解释 生态幅:生物在其生存过程中,对每一种生态因子都有其耐受的上限和下限,上下限之间就 是生物对这种生态因子的耐受范围,称作生态幅。 生态位:在生态因子变化范围内,能够被生态元实际和潜在占据、利用或适应的部分,称作 生态元的生态位。 内稳态:生物系统通过内在的调节机制使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 干扰:干扰是群落外部不连续存在,间断发生因子的突然作用或连续存在因子的超“正常”范围波动,这种作用或波动能引起有机体或种群或群落发生全部或部分明显变化,使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发生位移。 互利共生:是指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彼此有利,两者分开以后都不能独立生活。 偏利共生:亦称共栖,与互利共生和原始协作一同属于“正相互作用”。两种都能独立生存的生物以一定的关系生活在一起的现象。 生态平衡: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和环境之间、生物各个种群之间,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使它们相互之间达到高度适应、协调和统一的状态。 生态系统服务:指人类从生态系统获得的所有惠益,包括供给服务(如提供食物和水)、调节服务(如控制洪水和疾病)、文化服务(如精神、娱乐和文化收益)以及支持服务(如维持地球生命生存环境的养分循环)。 受损生态系统:指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在自然干扰、人为干扰(或者两者的共同作用)下发生了位移,即改变、打破了生态系统原有的平衡状态,使系统结构、功能发生变化或出现障碍,改变了生态系统的正常过程,并出现逆向演替。 二、填空题 1.种群的基本特征是空间特征、数量特征、遗传特征。 2.种群在“无限”的环境中增长通常呈指数式增长,又叫非密度制约性增长。 3.顶极概念的中心点就是群落的相对稳定性。 4.年龄锥体的三种类型分别为迅速增长种群、稳定型种群和下降型种群。 5.生物多样性通常分为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 次。 6.光照强度达到光饱和点时,植物光合作用速率不再随光照强度增加。

景观生态学试题及答案

景观生态学 一. 名词解释 1.景观:是一个由不同土地单元镶嵌组成,具有明显视觉特征的地理实体:它处于生态系统 之上、大地理区域之下的中间尺度:兼具经济、生态和文化的多重价值。 2.斑块:是外观上不同于周围环境的相对均质的非线性地表区域。 3.斑块化:是指斑块空间格局及其变异,通常表现在斑块大小,内容,密度,多样性,排列 状况,结构,和边界特征等方面。 4.廊道:是指不同于两侧基质的狭长地带,可以看作是线状或带状的斑块。 5.基质:景观中面积最大、连通性最好的景观要素类型,如广阔的草原、沙漠等 6.景观异质性:景观要素及其属性在空间上的变异性,或者说景观异质性是景观要素及其属 性在空间分布上的不均匀性和复杂性。 7.景观空间格局:一般指大小和形状不一的景观斑块在空间上的配置 8.景观多样性:指由不同类型的景观要素或生态系统构成的景观在空间结构和功能方面的多 样性和变异性,反映的是景观的复杂程度。 9.内缘比;斑块内部与外侧边缘带的面积之比 10..网络:网络通常由结点和连接廊道构成分布在基质上 11.干扰:系统中一个偶然发生的不可预知的事件,是在不同时空尺度上发生的现象(不 用背) 12.景观破碎化:是指由于自然或人为因素的干扰所导致的景观由简单趋于复杂的过程,即景 观由单一、均质和连续的整体趋向于复杂、异质和不连续的斑块镶嵌体的过程 13.景观连接度:是描述景观中廊道或基质在空间上如何连接和延续的一种测定指标。 14.生态流:景观中物质、能量和物种在景观要素之间的流动 15.meta种群:同种的局域种群在不同斑块上分布的总和 16.景观生态分类:根据生态系统内部水热状况的分异物质能与能量交换形式的差异以及反映 到自然要素和人类活动的差异,按照一定的原则、依据、指标,把一系列相互区别、各具特色的景观生态类型进行个体划分和类型归并,揭示景观的内部格局、分布规律、演替方向。(未知) 17.景观生态规划:指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一区域景观生态系统整体优化为目标,在景观生 态分析、综合和评价的基础上,建立区域景观生态系统优化利用的空间结构和模式。 18.最佳的景观结构:含有细粒区域的粗粒景观最有利于获得大型斑块带来的生态效应,也有 利于包括人类在内的多生境物种生存,并能提供比较全面的环境资源和条件,具备了粗粒和细粒的有点 二. 填空 19.景观要素的三种类型:斑块、廊道、基质 20.斑块的分类:干扰斑块、残存斑块、环境资源斑块、引进斑块 21.廊道的类型:A)按起源可分为:环境资源廊道、干扰廊道、残存廊道、引进廊 道 B )按宽度分:线状廊道、带状廊道 C )按构成分:绿道、蓝道、灰道、暗道、明道、(必考) 22.廊道的功能:生境、通道、过滤、源和汇 23.基质的判断依据(标准):相对面积、连接度、动态控制 24.基质的特征:连接度、狭窄地带、孔隙度

基础生态学试题

基础生态学 一、名词解释 生态学(ecology):研究有机体及其周围环境相互关系得科学。 生物圈:地球上得全部生物与一切适合于生物栖息得场所,它包括岩石圈得上层、全部得水圈、大气圈得下层。 环境:就是生物赖以生存得外界条件得总与。它包括一定得空间以及其中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生物生活与发展得各种因素。 生境:所有生态因子构成生物得生态环境,特定生物体或群体栖息地得生态环境。 尺度:就是指某一现象或过程在空间与时间上所涉及得范围与发生得频率。有空间尺度、时间尺度与组织尺度。 频度:群落中某种植物出现得样方占整个样方得百分比,表示物种得个体在群落地段分布得均匀状况。 多度:植物群落中物种个体数目多少得一种估测指标。 盖度:植物体地上部分得垂直投影面积占样地面积得百分比。 适合度:一种生物对生境得适合程度,以平均每个个体生育得存活后代得数量作为衡量适合度得指标。 进化:生物种群基因频率变化。 物种丰富度:指一个群落或生境中物种数目得多少。 物种得均匀度:指一个群落或生境中全部物种个体数目得分配状况,它反映得就是各物种个体数目分配得均匀程度。 內禀增长率:在特定条件下,具有稳定年龄组配得生物种群不受其她因子限制时得最大瞬时增长速率. 食物链:各种生物通过一系列吃与被吃得关系,把这种生物与那种生物紧密地联系起来,这种生物之间以食物营养关系彼此联系起来得序列,在生态学上被称为食物链。 协同进化:两个相互作用得物种在进化过程中,相互适应、共同进化得现象。 排序:把一个地区内所调查得群落样地,按照相似度来排定各样地得位序,从而分析各样地之间及其与生境之间得相互关系得数量分许法. 领域:动物个体或群体所占据得排斥同种其它个体或群体得空间.

生态学试题与答案(最后)

生态学单选 1.生态学按其性质一般分为(D) A.理论生态学 B.草原生态学 C.环境生态学 D.理论生态学与应用于生态学 2.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B) A.特种结构、时空结构 B.特种结构环境结构 C.特种结构、时空结构、营养结构 D.营养结构、生物结构 3.种群波动的密度调节主要为(A) A.种间调节、食物调节 B.种内调节、食物调节 C.种间调节、种内调节 D.环境调节、食物调节 4.群落演替换主要原因是:(B) A.原生演替、次生演替 B.外因演替、内因演替 C.外因演替、原生演替 D.内因演替、次生演替 5.就植物来说,其生态型包括(A) A.气候生态型、土壤生态型、生物生态型 B.养分生态型、温度生态型 C.植物生态型、生物生态型、微生物生态型 D.环境生态型、生物生态型 6.从整个生物圈的观点出发,生物化学循环可分为:(D) A.地质大循环、生物小循环 B.生物小循环、沉积型循环 C.气象型循环、地质大循环 D.沉积型循环、气象型循环 7.根据污染的环境,可分为的类型是:(D) A.化学污染、物理污染、生物污染 B.大气污染、水域污染、重金属污染 C.重金属污染、土壤污染、生物污染 D.大气污染、水域污染、土壤污染 8.根据物质循环的范围不同,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可分为(B) A.生物小循环和气相型循环 B.微生物小循环和地质大循环 C.气相型循环和沉积型循环 D.气相型循环和地质大循环 9.下列关于生活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B) A.是种以上的分类 B.是生理生态特征不同的基因型类群 C.长期生活在不同自然条件下 D.郑重从形态外貌上进行区分 10.生物各个生长发育期或某一阶段内,高于生物学最低温度值以上的昼夜温度总和,称为某生物或某发育阶段的(A) A.活动积温 B.有效积温 C.积温 D.热量 11.在全日照下生长,但也能忍受适度的荫蔽,这种植物称为(C) A.阴性植物 B.阳性植物 C.耐阴植物 D.中日照植物 12.自然环境中,对生物生存不可缺少的因子称为(B) A.生态因子 B.生存因子 C.资源因子 D.气候因子 13.根据起始基质的性质演替可分为(A) A.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B.发生演替、内因发生演替和外因生态演替 C.快速演替、长期演替和世纪演替 D.自养性演替和异养型演替 14.生物生态适应对策中,r-对策者(C) A.生活期长 B.个体大 C.通常占据临时性生境 D.生殖耗费少 15.生物种所具有的繁殖后代、延续种族的能力称为(B) A.遗传力 B.繁殖力 C.配合力 D.增长力 16.种群在实际条件下,出生率随种群大小、组成和生存条件不同而变化,称为(B) A.生理出生率 B.生态出生率 C.最大出生率 D.绝对出生率 17.人工栽培生物种群在空间分布多属于(C)

环境生态学课程试题答案

附件1: 课外作业习题集答案 第一章绪论 一、选择题 A、A、 B、A 二、填空题 1、环境、可持续发展; 2、人类活动、生态环境; 3、退化原因、恢复与重建 三. 简答题 1、环境生态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是什么 答:环境生态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四个方面:(1)人为干扰下生态系统内在变化机制和规律研究(1分);(2)生态系统受损程度及危害性的判断研究(1分);(3)各类生态系统的功能和保护措施的研究(1分);(4)解决环境问题的生态学对策研究(1分)。总之,运用生态学,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治理污染和破坏的生态环境,恢复和重建受损的生态系统,实现保护环境与发展经济的协调,以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需要,使环境生态学研究的核心内容(1分)。 2、环境生态学的学科任务和发展趋势是什么 答:环境生态学主要的学科任务是:研究以人为主体的各种环境系统在人类活动的干扰下,生态系统演变过程、生态环境变化的效应以及相互作用的规律和机制,寻求受损生态环境恢复和重建的各种措施(2分)。进入21世纪后,其学科内容和任务不断丰富,环境科学将更为关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人为干扰的方式及强度;(2)退化生态系统的特征判定(1分);(3)人为干扰下的生态演替规律;(4)受损生态系统恢复和重建技术;(5)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1分);(6)生态系统管理;(7)生态规划和生态效应预测(1分)。 第二章生物与环境 一、选择题 C、B、A、A、C、A、A、 D、B、B、D、B、B、A、C、A、D、A、B、B 二、多项选择题 1、A、B、C; 2、B、C、D ; 3、B、C、D; 4、B、C、D 三、名词解释题 1、最小值定律:最低量定律是德国化学家利比希(Liebing)提出的,他在研究谷物产量时发现,植物生长不是受需要量大的营养物质影响,而是受那些处于最低量的营养物质成分影响,如微量元素等,后来人们把这种为利比希最小值定律。

最新景观生态学试题及答案精选

景观生态学 一.名词解释 1.景观:是一个由不同土地单元镶嵌组成,具有明显视觉特征的地理实体:它处于生态系 统之上、大地理区域之下的中间尺度:兼具经济、生态和文化的多重价值。 2.斑块:是外观上不同于周围环境的相对均质的非线性地表区域。 3.斑块化:是指斑块空间格局及其变异,通常表现在斑块大小,内容,密度,多样性,排 列状况,结构,和边界特征等方面。 4.廊道:是指不同于两侧基质的狭长地带,可以看作是线状或带状的斑块。 5.基质:景观中面积最大、连通性最好的景观要素类型,如广阔的草原、沙漠等 6.景观异质性:景观要素及其属性在空间上的变异性,或者说景观异质性是景观要素及其 属性在空间分布上的不均匀性和复杂性。 7.景观空间格局:一般指大小和形状不一的景观斑块在空间上的配置 8.景观多样性:指由不同类型的景观要素或生态系统构成的景观在空间结构和功能方面的 多样性和变异性,反映的是景观的复杂程度。 9.内缘比; 斑块内部与外侧边缘带的面积之比 10..网络:网络通常由结点和连接廊道构成分布在基质上 11.干扰:系统中一个偶然发生的不可预知的事件,是在不同时空尺度上发生的现象(不 用背) 12.景观破碎化: 是指由于自然或人为因素的干扰所导致的景观由简单趋于复杂的过程,即 景观由单一、均质和连续的整体趋向于复杂、异质和不连续的斑块镶嵌体的过程 13.景观连接度:是描述景观中廊道或基质在空间上如何连接和延续的一种测定指标。 14.生态流:景观中物质、能量和物种在景观要素之间的流动 15.meta种群:同种的局域种群在不同斑块上分布的总和 16.景观生态分类:根据生态系统内部水热状况的分异物质能与能量交换形式的差异以及反 映到自然要素和人类活动的差异,按照一定的原则、依据、指标,把一系列相互区别、各具特色的景观生态类型进行个体划分和类型归并,揭示景观的内部格局、分布规律、演替方向。(未知) 17.景观生态规划:指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一区域景观生态系统整体优化为目标,在景观 生态分析、综合和评价的基础上,建立区域景观生态系统优化利用的空间结构和模式。 18.最佳的景观结构:含有细粒区域的粗粒景观最有利于获得大型斑块带来的生态效应,也 有利于包括人类在内的多生境物种生存,并能提供比较全面的环境资源和条件,具备了粗粒和细粒的有点 二.填空 19.景观要素的三种类型:斑块、廊道、基质 20.斑块的分类:干扰斑块、残存斑块、环境资源斑块、引进斑块 21.廊道的类型:A)按起源可分为:环境资源廊道、干扰廊道、残存廊道、引进廊道 B)按宽度分:线状廊道、带状廊道 C)按构成分:绿道、蓝道、灰道、暗道、明道、(必考) 22.廊道的功能:生境、通道、过滤、源和汇 23.基质的判断依据(标准):相对面积、连接度、动态控制 24.基质的特征: 连接度、狭窄地带、孔隙度 25.景观异质性形成原因:环境资源的异质性、干扰、生态演替 26.Forman景观格局的分类:均匀分配格局、聚集型分布格局、线状分布格局、 平行格局、特定组合或空间联结

(完整word版)基础生态学试题A卷答案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本科课程考试试题(卷)2011—2012学年第1学期《基础生态学》课程 A 卷专业班级:命题教师:张晓鹏李刚审题教师: 标准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20分)得分:分 1.趋异适应:指亲缘关系相近的同种生物的个体或群体,长期生在不同自然生态环境条件下,表现出性状不相似的现象。 2.顶级群落:生物群落由先锋阶段开始,经过一系列演替,到达中生状态的最终演替阶段(或群落演替的最终阶段,主要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达到平衡,能量的输入与输出以及产生量和消耗量也都达到平衡)。 3.生物的生活史对策:指种群在其生活史各个阶段中,为适应其生存环境而表现出来的生态学特征。 4.特征替代:重叠区内长期共存的物种,因其生态要求发生分化而导致形态分化,使它们在形态上又略有不同。但形态上的种间差异只在两个物种的重叠分布区内才存在,而在各自独占的分布区内则消失,这种现象就叫特征替代。 5.协同进化:一个物种的性状作为对另一物种性状的反应而进化,而后一物种的这一性状本身又是作为对前一物种性状的反应而进化的现象。 6.生态幅:每一种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都有一个耐受范围,即有一个生态上的最低点和最高点。在最低点和最高点(或称耐受性的上限和下限)之间的范围,称为生态幅。 第 1 页共10 页

7.生态入侵:指某种生物从原来的分布区域扩展到一个新的地区,其后代在新的 区域内繁殖、扩散并维持下去的过程。 8.生态阈值:生态系统忍受一定程度外界压力维持其相对稳定的这个限度。 9.边际效应:群落交错区种的数目及一些种的密度比相邻群落有增大趋势的现象。 10.生态平衡:指生态系统通过发育和调节所达到的一种稳定状态,它包括生态系统内部各部分的结构、功能和能量输入和输出的稳定。 二.填空题(每空1,共20)得分:分1.中国植物群落分类系统的基本单位是群丛。 2.目前被大多数学者所接受的物种形成学说是地理物种形成学说。3.五种北美莺同以云杉为生,分处不同的位置,达到避开竞争的效果,这是由于形成了生态位分异(分化)的结果。 4.构成陆地生态系统初级生产量的限制因素中,最易成为限制因子是水。 5.生态系统的分解作用特点和速率主要取决于分解者种类和 资源质量、环境条件三个方面。 6.驱动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太阳能(阳光)。7.动物种群的生殖适应对策中,高纬度地区的哺乳动物每胎产仔数比低纬度地区多。 8.阳地植物的光补偿点比阴地植物高;飞鼠每天开始活动以温度 为信号;鹿秋天进入生殖期以日照长短为信号。 第 2 页共10 页

(完整版)生态学试卷及答案,推荐文档

生态学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20分) 1.Population:种群,是在同一时期内占有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个体的集合。 2.Biodiversity:生物多样性,是指生物中的多样性和变异性以及物种生境的生态复杂性,它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所有种及其组成群落和生态系统。 3.Niche:生态位,物种在生物群落或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角色。 4.Ecological factor:生态因子,是在环境因子中,直接或间接影响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的环境因子。 5.Gene flow:迁移压力的增强可以使某些基因从一个群体有效地散布到另一个群体中,称为基因流。 6.生态系统:在一定空间中共同栖息着的所有生物(即生物群落)与其环境之间由于不断地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过程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7.生境:特定生物体或群体的栖息地的生态环境称为生境。 8.协同进化:种间关系中,彼此在进化过程和方向上的相互作用,即协同进化。(或是一个物种的性状作为对另一物种性状的反应而进化,而后一物种的这一性状本身又是作为对前一物种的性状的反应而进化。) 9.热带雨林:一般认为热带雨林是指耐阴、喜雨、喜高温、结构层次不明显、层外植物丰富的乔木植物群落。 10.动态生命表:根据对同年出生的所有个体进行存活数动态监察的资料编制而成的生命表。 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30分) 1.物种形成的过程是什么? 答:多数学者接受地理物种形成学说,将物种形成过程大体分为三个阶段(0.5分): (1)地理隔离(1分)通常由于地理屏障将两个种群分隔开,阻碍了种群间个体交换,使种群间基因流受阻(0.5分)。 (2)独立进化(1分)两个彼此隔离的种群适应于各自的特定环境而分别独立进化(0.5分)。(3)生殖隔离机制的建立(1分)两种群间产生生殖隔离机制,即使两种群内个体有机会再次相遇,彼此也不再发生基因流,因而形成两个种,物种形成过程完成(0.5分)。 2.初级生产量的测定方法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 答:(1)收获量测定法(1分) (2)氧气测定法(黑白瓶法)(1分):根据初始瓶(IB)、黑瓶(DB)、白瓶(LB)溶氧量,即可求得:初级净生产量=LB-IB;呼吸量=IB-DB;总初级生产量=LB-DB。 (3)CO2测定法(1分) (4)发射性标记物测定法(1分) (5)叶绿素测定法(1分) 3.演替过程的理论模型有哪几种?各有什么特点? 答:有三种(1分) (1)促进模型;(1分) (2)抑制模型;(1分) (3)耐受模型。(1分)

基础生态学试题A卷

基础生态学试题A卷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本科课程考试试题(卷) 2011—2012学年第1学期《基础生态学》课程 A 卷 专业班级: 命题教师: 张晓鹏李刚审题教师: 学生姓名: 学号: 考试成绩: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20分, 得分: 分 1.趋异适应 2.顶级群落 3.生物的生活史对策 4.特征替代 5.协同进化 6.生态幅 7.生态入侵 第 1 页共 8 页 8.生态阈值 9.边际效应 10.生态平衡 二.填空题,每空1~共20, 得分: 分 1(中国植物群落分类系统的基本单位是。 2(目前被大多数学者所接受的物种形成学说是。 3(五种北美莺同以云杉为生~分处不同的位置~达到避开竞争的效果~这是由于形成了的结果。 4(构成陆地生态系统初级生产量的限制因素中~最易成为限制因子是。 5(生态系统的分解作用特点和速率主要取决于和

、三个方面。 6(驱动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能量主要来自于。 7(动物种群的生殖适应对策中~高纬度地区的哺乳动物每胎产仔数比低纬度地区。 8(阳地植物的光补偿点比阴地植物 ,飞鼠每天开始活动以为信号,鹿秋天进入生殖期以为信号。 9(物种在自然界中存在的基本单位是。 10(种群数量的调节实际上是通过种群本身内在和两个反向力间的平衡而实现的。 11(按照演替发生的起始条件不同可以将群落演替划分为和 两类。 第 2 页共 8 页 12.能够准确反映生态系统各营养级之间关系的生态金字塔是。 13. 单元顶级学说中的“顶级”是指顶级。 14. 在生态系统氮的循环中~一方面通过固氮作用进入生物群落~另一方面又通过重新返回大气。 三.选择题,每小题 1分~共15分, 得分: 分 1. 如果某种群个体间竞争强烈~排斥性强~则其内分布型最可能是以下哪种 ( ) A. 随机分布 B. 均匀分布 C. 成丛分布 D. 群集分布 2(群落交错区的特征是, , 。 A(比相邻群落环境更加严酷 B(种类多样性高于相邻群落 C(由于是多个群落边缘地带~相邻群落生物均不适应在此生存 D(在群落交错区各物种密度均大于相邻群落 3(Deevey将种群存活曲线分为三个类型~其中表示接近生理寿命前只有少数个体死亡的曲线为, ,。 A(凸型曲线 B(凹型曲线 C(对角线型曲线 D(S型曲线 4(下列关于生态位的概念~错误的是, , 。 A(任何物种的生态位都是一个n维的超体积 ;

基础生态学试题及答案1

单选题 1、在光与植物形态建成的各种关系中,植物对黑暗环境的特殊适应产生A:黄化现象 2、当光强度不足时,C02浓度的适当提高,则使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不致于降低,这种作用称为 C:补偿作用 3、氧气对水生动物来说,属于D:限制因子 4、地形因子对生物的作用属于B:间接作用 5、具体的生物个体和群体生活地段上的生态环境称为B:生境 6、根据生态因子作用大小与生物数量的相互关系,将生态因子分为密度制约因子和D:非密度制约因子 7、根据生态因子的性质,可将其分为土壤因子、地形因子、生物因子、人为因子和A:气候因子 8、生态学发展大致经历了生态学的萌芽时期,建立时期,巩固时期和C:现代生态学时期 9、臭氧层破坏属于 B:全球性环境问题 10、下列范围不属于生物圈的是C:大气圈的上层 11、全球生态学的研究对象是C:整个生物圈 12、景观生态学的研究对象是D:景观单元 13、种群生态学研究的对象是A:种群 14、当代环境问题和资源问题,使生态学的研究日益从以生物为研究主体发展到B:以人类为研究主体 15、生态学作为一个科学名词,最早是由(A:E.Haeckel)提出并定义的 16、下列表述正确的是C: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其周围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 17、中国植物群落分类中把多个群落联合为植被型的依据是B:建群种的生活型和生活条件 18、中国植物群落分类原则是D:群落学—生态学原则 19、森林砍伐形成的裸地,在没有干扰的情况下的演替过程是 B:次生演替 20、顶极――格局假说的意思是C:随着环境因子的梯度变化呈连续变化 21、单顶极理论中的顶极群落最适应的生态条件是C:气候 22、与演替过程中的群落相比,顶级群落的特征是B:稳定性高 23、群落演替速度特点是B:演替初始缓慢中间阶段快,末期演替停止 24、季相最显著的群落是 B:落叶阔叶林 25、下列关于生态位的概念,错误的是C:矮作物,深根浅根作物间作时,它们的生态位完全重叠 26、关于层片的论述,正确的是C:兴安落叶松群落是单优势林,其乔木层与层片是一致的 27 、以下有关分层现象的论述,错误的是B:植物地下根系分层由浅入深依次是乔木、灌木、草本和植被 28、关于群落镶嵌性的概念正确的论述是B:是同一群落内部水平结构的进一步分异现象 29、群落结构最复杂的是D:常绿阔叶林 30、关于优势度正确的概念是 A:群落各成员中,建群种的优势度最大 31、群落内部不具备的特点是D:气温增加 32、生物群落是 B:植物、动物、微生物有序、协调统一的群体 单选题:

生态学试卷及标准答案

生态学试卷及答案

————————————————————————————————作者:————————————————————————————————日期: 2

生态学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20分) 1.Population:种群,是在同一时期内占有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个体的集合。 2.Biodiversity:生物多样性,是指生物中的多样性和变异性以及物种生境的生态复杂性,它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所有种及其组成群落和生态系统。 3.Niche:生态位,物种在生物群落或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角色。 4.Ecological factor:生态因子,是在环境因子中,直接或间接影响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的环境因子。 5.Gene flow:迁移压力的增强可以使某些基因从一个群体有效地散布到另一个群体中,称为基因流。 6.生态系统:在一定空间中共同栖息着的所有生物(即生物群落)与其环境之间由于不断地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过程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7.生境:特定生物体或群体的栖息地的生态环境称为生境。 8.协同进化:种间关系中,彼此在进化过程和方向上的相互作用,即协同进化。(或是一个物种的性状作为对另一物种性状的反应而进化,而后一物种的这一性状本身又是作为对前一物种的性状的反应而进化。) 9.热带雨林:一般认为热带雨林是指耐阴、喜雨、喜高温、结构层次不明显、层外植物丰富的乔木植物群落。 10.动态生命表:根据对同年出生的所有个体进行存活数动态监察的资料编制而成的生命表。 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30分) 1.物种形成的过程是什么? 答:多数学者接受地理物种形成学说,将物种形成过程大体分为三个阶段(0.5分): (1)地理隔离(1分)通常由于地理屏障将两个种群分隔开,阻碍了种群间个体交换,使种群间基因流受阻(0.5分)。 (2)独立进化(1分)两个彼此隔离的种群适应于各自的特定环境而分别独立进化(0.5分)。(3)生殖隔离机制的建立(1分)两种群间产生生殖隔离机制,即使两种群内个体有机会再次相遇,彼此也不再发生基因流,因而形成两个种,物种形成过程完成(0.5分)。 2.初级生产量的测定方法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 答:(1)收获量测定法(1分) (2)氧气测定法(黑白瓶法)(1分):根据初始瓶(IB)、黑瓶(DB)、白瓶(LB)溶氧量,即可求得:初级净生产量=LB-IB;呼吸量=IB-DB;总初级生产量=LB-DB。 (3)CO2测定法(1分) (4)发射性标记物测定法(1分) (5)叶绿素测定法(1分) 3.演替过程的理论模型有哪几种?各有什么特点? 答:有三种(1分) (1)促进模型;(1分) (2)抑制模型;(1分) (3)耐受模型。(1分)

环境生态学试题库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2009

《环境生态学》考试2009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A卷分,共20分)一、术语解释<每题4 1、环境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 体以外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b5E2RGbCAP 2、生态因子是指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 影响的环境要素如温度、湿度……。、生态因子的综合作用3环境中的各 种生态因子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或相互促进,一个生态因子的变化可能会引起其它生态因子不同程度的变化。p1EanqFDPw 4、生态位 主要指自然生态系统中种群在时间、空间上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 5、生态系统 所谓生态系统,是指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所形成的一个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并且有自我调节功能的自然整体。DXDiTa9E3d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 1、环境生态学的研究内容有哪些? 人为干扰下生态系统的内在变化机理和规律;<2分) 各类生态系统的功能、保护和利用;<2分) 生态系统退化的机理及其修复;<2分) 解决环境问题的生态对策;<2分) 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的研究。<2分) 2、简述光强的生态作用与生物的适应性 ①光强对生物的生长发育和形态建成有重要作用<5分) 光强对植物细胞的生长和分化、体积的增长和重量的增加有重要影响,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干物质积累主要来源于光合作用。光还促进植物组织和器官的分化,制约器官的生长发育速度,使植物各器官和组织保持发育上的正常比例。RTCrpUDGiT 植物中的叶绿体必须在一定的光强下才能形成。黑暗条件下会产生黄化现象。 ②植物对光照强度的适应类型<5分) 在一定的范围内,光合作用的效率随光强的上升而提高,但达到一定值后,光强增加光合作用速率不提高,这个点称为光饱和点。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的同时,也在进行呼吸作用。在一定条件下,光合作用的速率与呼吸作用的速率相等,此时的光强称为补偿点。5PCzVD7HxA

城市生态学试题及答案

《城市生态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每个3分,共15分。 1. 城市化: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区转化为城市地域,以及随之引起的相关人员的生产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发生转变的过程。 2. 城市生态系统:间范围内的居民与自然环境系统和人为建造的社会环境系统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体。 3. 城市人口容量:特定的时期内,在城市这一特定空间区域能相对持续容纳的具有一定生态环境质量和社会环境质量水平及具有一定活动强度的城市人口数量。 6. 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生态学原理为指导,以谋求区域生态系统的整体优化功能为目标,以各种模拟、规划方法为手段,在景观生态分析、综合及评价的基础上,建立区域景观优化利用的空间结构和功能的生态地域规划方法,并提出相应的方案、对策及建议。 7. 城市生态评价:在老城市改造与新城市建设中,根据气象、地理、水文和生态等条件,对工业区、居民区、公用设施、绿化地带做出的环境影响评价。 8. 城市生态建设:按照生态学原理和方法,应用工程性的和非工程性的措施建立合理的城市生态系统结构,提高城市生态系统的功能,促进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合理流动,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使人类在城市空间的利用方式、程度等方面与生态系统的发展过程相适应。 9. 生态城市:从城市生态系统着手,实现上台系统良好运行的城市。 11. 网络治理:以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为目标,通过有效的协调与及时的信息沟通,推动政府、非营利组织、私营部门和公众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城市管理模式。 12. 整体性公理: 13. 生态足迹:1:维持一个人、地区、国家或者全球的生存所需要的以及能够吸纳人类所排放的废物、具有生态生产力的地域面积。是对一定区域内人类活动的自然生态影响的一种测度。 2:指生产区域或资源消费单元所消费的资源和接纳其产生的废弃物所占用的生物生产性空间。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基础生态学试题

基础生态学 一.名词解释 生态学(ecology):研究有机体及其周围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生物圈: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和一切适合于生物栖息的场所,它包括岩石圈的上层、全部的水圈、大气圈的下层。 环境:是生物赖以生存的外界条件的总和。它包括一定的空间以及其中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生物生活和发展的各种因素。 生境:所有生态因子构成生物的生态环境,特定生物体或群体栖息地的生态环境。 尺度:是指某一现象或过程在空间和时间上所涉及的范围和发生的频率。有空间尺度、时间尺度和组织尺度。 频度:群落中某种植物出现的样方占整个样方的百分比,表示物种的个体在群落地段分布的均匀状况。 多度:植物群落中物种个体数目多少的一种估测指标。 盖度:植物体地上部分的垂直投影面积占样地面积的百分比。 适合度:一种生物对生境的适合程度,以平均每个个体生育的存活后代的数量作为衡量适合度的指标。 进化:生物种群基因频率变化。 物种丰富度:指一个群落或生境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物种的均匀度:指一个群落或生境中全部物种个体数目的分配状况,它反映的是各物种个体数目分配的均匀程度。 內禀增长率:在特定条件下,具有稳定年龄组配的生物种群不受其他因子限制时的最大瞬时增长速率。 食物链:各种生物通过一系列吃与被吃的关系,把这种生物与那种生物紧密地联系起来,这种生物之间以食物营养关系彼此联系起来的序列,在生态学上被称为食物链。 协同进化:两个相互作用的物种在进化过程中,相互适应、共同进化的现象。 排序:把一个地区内所调查的群落样地,按照相似度来排定各样地的位序,从而分析各样地之间及其与生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数量分许法。

领域:动物个体或群体所占据的排斥同种其它个体或群体的空间。 生态入侵:由于人类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把某种生物带入适于其生存的地区,种群不断扩大,分布区逐步稳定的扩展影响该地区生物多样性的过程。 生态系统: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由生物群落与其环境组成的一个整体,各组成要素间有物种流动、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和价值流动,而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并形成具有自我调节功能的复合体。 生态位:之声吴在群落或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角色,是物种所有生态特征的总和。生态位包含了所有生态因子和生态辐。 生态幅:生态幅是指物种对生态环境适应范围的大小。它常与耐受限度一致,耐受限度越宽,生态幅也越大。 生态因子:指环境因素中对生物起作用的因子,又称环境因子。所以有人称生态因子的总和为生态环境。 生态型:同一生物的不同个体群,由于分布地区的隔离,长期接受不同环境条件的作用和影响,趋异适应的结果不同个体群之间产生分异并在遗传上固定下来,这种不同的个体群称为生态型。生活型:不同种类的生物生长在相同的生境条件下,形成相同或相似外貌的物种群被归并为同一生活型。生态型是趋异适应的结果,生活型是趋同适应的结果。 优势种:指群落中对群落的结构和群落环境的形成有明显控制作用的物种。 建群种:优势层的优势种常称为建群种。 生物多样性:指生命有机体及赖以生存的生态综合体的多样性和变异性。生物多样性可以从三个层次上描述,即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和景观多样性。 生态平衡:在一定的时空条件下,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表现为相对稳定,能量与物质的输入、输出接近相当,外来干扰所引起的变化可由自我调节而恢复到原初稳定状态,生态系统的这种状态即为生态平衡。 趋同适应:不同物种在相似的大环境条件下,可能在生理、行为和形态等方面会表现出相似性。这样导致了不同物种相同的生活型。 趋异适应:指在不同的环境下,同一个物种面对不同的生态压力和选择压力,在生理、行为和形态等方面会有不同的调节,这导致了生态型。趋同适应和趋异适应都是物种为适应环境条件而表现出的特性。 层片:每一层片由相同生活型和相似生态要求的不同植物构成的机能群落。层片作为群落的结构单元,是在群落产生和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

生态学试题及答案知识分享

题型 名词解释:5*2 填空:20*0.5 选择:10*1(单项);5*2(多项) 简答:5题,分值不等 论述:1题,15分 个体生态学 一、名词解释(填空及部分选择) 监测植物是指利用对环境中的有害气体特别敏感的植物的受害症状来检测有害气体的浓度和种类,并指示环境被污染的程度,该类植物称为监测植物。 大气污染是指大气中的有害物质过多,超过大气及生态系统的自净能力,破坏了生物和生态系统的正常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对生物和环境造成危害的现象。 滞尘效应园林植物对空气中的颗粒有吸收、阻滞、过滤等作用,使空气中的灰尘含量下降,从而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 二、填空、选择、简答 1、城市用水面临两个严峻的问题是什么? 水源缺乏、水污染严重 2、壤质土类是大多数植物生长良好的土壤;团粒结构是较好一种土壤结构 3、根据植物对土壤酸碱度的适应范围和要求分为酸性土植物、中性土植物和碱性土植物。 4、根据盐土植物对过量盐类的适应特点,可分为聚盐性植物、泌盐性植物、不透盐性植物。 5、园林植物对大气污染的监测作用的优点? (1)植物监测方法简单,使用方便,成本低廉,适合大面积推广。 (2)反映大气污染类型和各污染物的复合效应. (3)植物监测具有长期、连续监测的特点。 (4)可记录该地区的污染历史和污染造成的累积受害等情况。 6、园林植物对大气污染的净化作用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1)维持碳氧平衡 (2)吸收有害气体 (3)滞尘作用 (4)减菌效应 (5)减噪效应 (6)增加负离子效应 (7)对室内空气污染的净化作用 7、减噪效应的原理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噪声遇到重叠的叶片,改变直射方向,形成乱反射,仅使一部分透过枝叶的空隙达到减弱噪声;噪声作为一种波在遇到植物的叶片、枝条等时,会引起振荡而消耗一部分能量,从而减弱噪声。 8、常见的防风林结构有3种:紧密(不透风)结构。稀疏(疏透)结构。透风(通风)结构 9、根据大气污染物的性质划分:还原型大气污染和氧化型大气污染;根据燃料性质和大气污染物的组成划分:煤烟型污染、石油型污染、混合型污染和特殊型污染。 10、园林植物大气污染抗性确定方法:污染区调查;定点栽培对比法;人工熏气法 11、简答滞尘效应原理。 ①减少出现和移动; ②通过降低风速,使大颗粒灰尘下降到地面或叶片上;

环境生态学课程试题答案修订稿

环境生态学课程试题答 案 Coca-cola standardization office【ZZ5AB-ZZSYT-ZZ2C-ZZ682T-ZZT18】

附件1: 课外作业习题集答案 第一章绪论 一、选择题 A、A、 B、A 二、填空题 1、环境、可持续发展; 2、人类活动、生态环境; 3、退化原因、恢复与重建 三. 简答题 1、环境生态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是什么 答:环境生态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四个方面:(1)人为干扰下生态系统内在变化机制和规律研究(1分);(2)生态系统受损程度及危害性的判断研究(1分);(3)各类生态系统的功能和保护措施的研究(1分);(4)解决环境问题的生态学对策研究(1分)。总之,运用生态学,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治理污染和破坏的生态环境,恢复和重建受损的生态系统,实现保护环境与发展经济的协调,以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需要,使环境生态学研究的核心内容(1分)。 2、环境生态学的学科任务和发展趋势是什么 答:环境生态学主要的学科任务是:研究以人为主体的各种环境系统在人类活动的干扰下,生态系统演变过程、生态环境变化的效应以及相互作用的规律和机制,寻求受损生态环境恢复和重建的各种措施(2分)。进入21世纪后,其学科内容和任务不断丰富,环境科学将更为关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人为干扰的方式及强度;(2)退化生态系统的特征判定(1分);(3)人为干扰下的生态演替规律;(4)受损生态系统恢复和重建技术;(5)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1分);(6)生态系统管理;(7)生态规划和生态效应预测(1分)。 第二章生物与环境 一、选择题 C、B、A、A、C、A、A、 D、B、B、D、B、B、A、C、A、D、A、B、B 二、多项选择题 1、A、B、C; 2、B、C、D ; 3、 B、C、D; 4、B、C、D 三、名词解释题

成人高考专升本生态学基础真题

2018成人高考专升本生态学基础真题 一、选择题:1~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种群年龄锥体的基本类型有( ) A.2种 B.3种 C.4种 D.5种 答案:B 2.黑白瓶法答案:通过测定水体中某物质的浓度来测定水生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量,该物质是( ) A.氧气 B.二氧化碳 C.氮气 D.二氧化硫 答案:A 3.下面关于r对策生物和K对策生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 A.r对策者适应不稳定环境 B.r对策者幼体存活率低 C.K对策者竞争能力强 D.K对策者种群恢复能力强 答案:D

4.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碳的主要贮存库是( ) A.大气 B.水 C.岩石圈 D.生物 答案:C 5.从裸岩到森林的原生演替过程中,起始阶段是( ) A.苔藓阶段 B.地衣阶段 C.草本阶段 D.灌木阶段 答案:B 6.某一生态因子在生物生长发育初期是限制因子,但在后期为非限制因子,这种现象体现了生态因子作用的( ) A.阶段性 B.互补性 C.直接性 D.间接性 答案:A 7.华北平原没有天然橡胶林分布的主要原因是( ) A.日照时数短 B.温度过高

C.土壤贫瘠 D.温度过低 答案:D 8.林德曼通过对某生态系统的研究得出能量流动的“十分之一定律”,这一生态系统是( ) A.森林 B.草原 C.湖泊 D.农田 答案:C 9.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种群占有一定的空间 B.种群是进化的基本单位 C.种群是物种存在的基本单元 D.种群是多种生物的集合 答案:D 10.下列不属于描述陆地植物群落特征的指标是( ) A.多度 B.优势度 C.内禀增长率 D.盖度 答案:C

普通生态学期末考试六套试题和答案解析

WORD格式.整理版 一、解释下例术语(本题5小题,每题3分,共15分) 参考答案: 1、Ecological Amplitude:生态幅,每一种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都有耐受一个范围,其范 围就称为生态辐。 2、Dominant Species:优势种,指群落中对群落的结构和群落环境的形成有明显控制作用的 物种。 3、Niche:生态位,指生物在群落或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角色,是物种所有生态特征的总和。 4、Biodiversity: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指生命有机体及其赖以生存的生态综合体的多 样性和变异性。生物多样性可以从三个层次上描述,即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与景观多样性。 5、Biosphere:生物圈;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和一切适合生物栖息的场所,包括岩石圈的上层、全部水圈和大气圈的下层。 评分标准: (1)英文需翻译成规范的中文名词,不能正确给出的扣1分; (2)要求给出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只简单给出概念本义而未能扩展的扣1分。 二、比较分析以下各组术语(本题3小题,每题5分,共10分) 参考答案 1、趋同适应与趋异适应 趋同适应:不同物种在相似的大环境条件下,可能在生理、行为和形态等方面会表现出相似性。这样导致了不同物种相同的生活型。 趋异适效应:指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同一个物种面对不同的生态压力和选择压力,在生理、行为和形态等方面会有不同的调节,这导致了生态型。 趋同适应与趋异适应都是物种为适应环境条件的而表现出的特性。 2、层片与层次 层片:每一层片均由相同生活型和相似生态要求的不同植物所构成的机能群落。 层片作为群落的结构单元,是在群落产生和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层片具有如下特征: ⑴属于同一层片的植物是同一个生活型类别。 ⑵每一个层片在群落中都具有一定的小环境,不同层片的小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构成了群落 环境。 ⑶层片的时空变化形成了植物群落不同的结构特征。 层次:群落中植物按高度(或深度)的垂直配置,就形成了群落的层次,强调群落的空间 结构。群落的成层性保证了植物群落在单位空间中更充分地利用自然环境条件。陆生群落的优质.参考.资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