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中王氏家族人物形象分析

《世说新语》中王氏家族人物形象分析
《世说新语》中王氏家族人物形象分析

《世说新语》中王氏家族人物形象分析

摘要:本文就《世说新语》中王氏家族几位主要人物的思想言行,并联系当时的政治思想背景,分析了王氏家族的人物形象,大致可概括为王祥的伦理道德型,王导的政治实干型和王羲之父子的自然审美型。他们是魏晋风度的代表人物,从中我们可以看出魏晋时期的时代特点。

关键词:世说新语;王氏家族;身份;性格

The people’s character analysed of Wang family in

West-wing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idea and behaviour of Wang family,on account of politics and ideology, this acti cle analysed the people figure of Wang family.There are three types :the ethics, the doing solid work, the naturalism. They were the represent of the time of Wei and Jin. At the same time, we could see the basic of style and features of scholar of that time.

Key words:West-wing ; Wang family ; Identity ;Character

目录

中文摘要 (1)

英文摘要 (1)

引言 (3)

一、《世说新语》中王氏家族的主要人物 (4)

二、王氏家族的政治地位 (5)

(一)士族的判断标准 (5)

(二)王氏家族的政治地位 (5)

三、王氏家族人物类型 (7)

(一)粗鲁刚狠型 (8)

(二)伦理道德型 (8)

(三)政治实干型 (9)

(四)自然审美型 (9)

四、是魏晋风度的典型代表 (10)

结语 (13)

参考文献 (14)

引言

《世说新语》有其自身的历史及文化价值。《世说新语》丰富深厚的文化价值和无穷的文学魅力赢得了历代士人的钟爱,也奠定了它在我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对《世说新语》的研究,自宋代以来从未间断,形成了世说新语研究热潮。明清文人评点《世说新语》或模仿《世说新语》的著作特别多,形成了“世说新语系列”。他们研究的角度及其研究的方法各有不同,对我们后世研究《世说新语》有很重要的借鉴作用。他们有的考证其历史事实,有的欣赏其流风余韵,有的评判《世说新语》中的是非得失,有的点评其布局结构及笔法,有的仿照《世说新语》的体例为其作序创书,提出了许多独到的发人思考的见解与看法,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史料。他们提出的许多见解构成了《世说新语》学术史的重要基础,吉光片羽,弥足珍贵。《世说新语》自身涉及到的方面很广,如文学,历史,书法,美学等等。所以《世说新语》的研究视野扩及到了历史、文学、文献、语言、美学、哲学、思想、文化乃至精神史、心灵史诸多领域,可以说,20世纪的《世说》研究在许多方面超越了旧传统,提出了很多新的见解和方法,值得后人借鉴。但再好的研究也存在着一定的遗憾或者是缺憾,这主要表现在学科建设的自觉意识还不够明晰,资料建设还缺乏集成意识,没有形成系统化,资料比较零散,缺乏系统的整理。这是《世说新语》研究存在的一大缺憾。自20世纪以来,《世说新语》研究方面的资料很多,数不胜数,这些研究资料弥足珍贵,值得后人借鉴。

本文在前人的基础上,根据当时的历史时代背景,着重探讨了《世说新语》中王氏家族的人物类型,他们有的风流倜傥,有的自然潇洒,有的认真执着,有的大义凛然,有的忠君爱国,一片赤胆之心,是魏晋时代的典型代表。当然,人无完人,他们身上也有一些不足之处,比如王敦的刚狠粗鲁。作者只是想通过这些人物形象告诉大家:魏晋南北朝时代有很多浪漫潇洒,风流倜傥的人物,他们活出了当代人不断梦想着的向往的生活境界。这值得我们心向往之,不断学习。

一《世说新语》中王氏家族的主要人物要想研究《世说新语》,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这本书。《世说新语》是中国南朝宋时期(420—581)产生的一部主要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是由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它所记载的人物跨越三百多年,上起于秦末的陈婴和他的母亲,西汉的东方朔和京房,下至南朝宋文帝时的谢灵运和孔淳之,但绝大部分篇幅记的是东汉末直到刘宋初近三百年间的人和事。[1]

《世说新语》涉及了许多高门大族,如颍川荀氏、琅琊王氏、陈郡谢氏温县司马氏、吴郡孙氏、太原王氏等,其中门第最高、人才最盛的非琅琊王氏莫属。《世说新语》中的琅琊王氏共六代五十人。而《世说新语》中个人入选条数谢安最多最,王导则紧随其后,他的入选条数八十多。

《世说新语》中王氏年辈最长者为王祥,是为第一代,凡三条,即《德行》第十四条记王祥事后母至孝,第十九条记王戎目王祥“理中清远”,《品藻》第六条记正始中人以王祥比裴徽。其中也涉及到王祥同父异母的弟弟王览。虽然王祥出仕于魏,累迁大司农,司空,太尉。入晋,官至太保。但他的后代却不怎么样,没什么出息。但是他的同父异母的弟弟王览这一枝却血脉旺盛,飞黄腾达的人很多。王览曾做到光禄大夫。可以这样理解,当时王氏家族在整个魏晋南北朝时代的荣耀与功勋,完全是靠王览这一枝延续下来的,随后的王氏家族的主要人物,有很多都是王览的后代。

《世说新语》所记王戎凡三十六条,其中涉及到《德行》《言语》《雅量》《赏誉》《任诞》《简傲》等,其中《赏誉》即品评人物方面最多,凡九条。另外,在《文学》《容止》《雅量》等篇中都有涉及到王羲之,如《容止》三十篇中说:“时人目王右军:‘飘如游云,矫若惊龙’”。[2]

以上的这些人物是《世说新语》中所涉及到的王氏家族的几位主要人物,本文就这几位主要人物的思想言行,略窥王氏家族的人物形象以及魏晋文人的基本风貌。

[1]刘义庆:《世说新语译注(图文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3月第1版,第1页。

[2]刘义庆:《世说新语译注(图文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3月第1版,第295页。

二王氏家族的政治地位

(一)士族的判断标准

东晋南朝两百八十年的历史时期,在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都占绝对优势地位的有著名的六大家族—琅琊王氏,陈郡谢氏,以及吴郡的朱张顾陆等。据统计,在当时历史时期,王氏家族的主要人物为官做到五品以上的有150多人,而且他们中做到一品官的达15人。但是,作为东晋士族第一高门,琅琊王氏的崛起应该从东晋之初开始算起。因为判断一个中古大家族是否能够称得上士族的标准有很多,大概说来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在文化上必须有说话的权力,二是政治上有制定政策的权力,三是在人事上有点评评论的权力”。[1]先说文化方面的。在中古时代,一个世家大族在社会上立足的先决条件必须有文化方面的话语权。他们的言论必须在士大夫阶层得到广泛的回应和认同。当然,文化和政治不可能完全脱节,所以,世家大族所拥有的文化话语权威,就是。中政治地位的象征。

其次是政策方面的权力。陈寅恪先生把认定为中古世家大族的先决条件为四世三公。那么什么事三公那?这个说法离我们今天比较遥远,即司徒、司马、司空,或者是太师、太傅、太保,相当于当今的国务院总理、军委主席、人大委员长的职位。四代之中,应该有三人曾经先后担任这类高官显位,是所谓坐以论道者。这些人决定着朝廷应该施行什么样的政策,哪些事该做哪些事不该做,应该实行什么样的礼仪。

人事品评权。虽然说是品评,但实际上这种品评决定了一个士大夫能否担任国家官吏。人事品评,始于曹魏黄初年间,当时刚即位的魏文帝曹丕采用谋士的建议,开始使用九品中正制,首开九品中正制的先河。所谓九品品人,就相当于组织部门对拟任用的干部进行考察。不过,曹魏时期的干部考察不是完全的群众路线,而是由当地的世家大族说了算。比方,一州一府有那些年轻才俊可以担任县令或者太守,得有当地的世家贵族出面品评。得分高的便可以担任较高职位的官吏,品评得分低者,则有可能被终身禁锢,不准做官做吏。而最初作为一州之大中正的人选,必须在士大夫阶层有良好的人品口碑、且可以作为这一州所有士大

[1]从《世说》看王氏家族的崛起,第2页。

夫的人伦师表者。至于一般的高门士族子弟,在出仕之初只作吏部郎,然后是散骑侍郎、黄门郎等品级虽然不高但却很显赫的职位,对于其他职位都不愿意出仕。

(二)王氏家族的政治地位

那么王氏家族是怎么取得政治上的地位的呢?我们先从王氏家族的第一代开始分析。第一代的主要人物是王祥和王览,他们两个是同父异母的兄弟。王祥的父亲是王融,他的父亲娶了薛氏,生下了王祥;后来又娶了朱氏,生下了他的弟弟王览。《世说新语》德行篇中说到,虽然王祥的后母对他十分的恶毒,但王祥对他的后母却十分的孝敬。据说,他家有一棵李子树,结的李子累迁大司农,司空,太尉。入晋,官至太保。自此以后,王氏家族便开始了三百年传奇的政治经历。但王祥的后代却差了很多,普遍没有什么出息。倒是他的同父异母的弟弟王览这一枝荣耀更大。王览曾经做到过光禄大夫。可以这样说,王氏家族在整个魏晋南北朝时代的荣耀与地位,完全是靠王览特别香甜可口。后母经常叫王祥去看守这棵李子树。有时候天气炎热,晒得他满脸通红。有时候狂风暴雨,他只能抱着树哭泣。有一次,王祥正在睡觉,后母亲自过去暗中用刀坎他,恰好王祥去小便,没在床上,后母坎了个空。王祥回来,心里明白后母肯定恨死他了,一定不肯罢休,于是他就跪在后母跟前,自己请求处死。这样,后母感动了,觉悟了,疼爱王祥就好像疼爱自己的亲生儿子一样。其中又有,王祥“卧冰求鲤”的故事,说隆冬冰冻,后母要吃活鱼,王祥解下衣服,打算用力敲开冰捉鱼,忽然有一小块地方冰融开了,有鱼游出,就捉到了活鱼。当时,魏晋南北朝时期,没有科举制度,除了世袭外,做官往往是通过其他人的举荐,当时都举着“以孝治天下”的旗帜。所以,我们可想而知,作为一等一的大孝子王祥,是绝对不会为做官而发愁的。但对于做官这件事,王祥并不是特别的着急。当时,正处于战乱时期,他带着家人迁居隐居。在他五十多岁的时候,他才出山做官。后来,他出仕于魏,累迁大司农,司空,太尉,官至太保。自此以后,王氏家族便开始了三百年传奇的政治经历。

但王祥的后代却不值一提,差了很多,普遍没有什么出息。但是他的同父异母的兄弟王览这一枝却血脉旺盛,飞黄腾达的人很多。基本上可以这样说,王氏家族在整个魏晋南北朝时代的荣耀和地位,完全是靠王览这一枝延续下来的,随后的王氏家族中的大人物如王导,王敦,王戎,王羲之等人都是王览的后代。

西晋末期,王导曾为琅琊王司马睿献计献策移镇建康,辅佐司马睿即晋元帝,他任丞相。而王导的堂兄王敦手握重兵,镇守长江上游。王导经历元帝,明帝,

成帝三朝,都居宰相之位,是调节南迁氏族与江南氏族关系,稳定东晋政权不可或缺的人物。兄弟俩这一文一武配合的相当好,颇有默契。东晋初创时期,兄弟俩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因此,被称为“王与马共天下”的琅琊王氏,真正取得政治上的绝对优势地位是在东晋初年。

到了王导王敦的下一辈(如王羲之),王氏家族不仅在政治上有着显著的地位,而且在文化素养方面也有了很大的提升。王羲之是历史名人,是《世说新语》中所述众多人物中的一个,但是我们都知道王羲之是书圣,他身上书圣的光环太过耀眼,这竟然成为众人全面了解他的一个非常大的障碍,使历史上本来形象生动且颇具个性的王羲之成了书法的代名词。王羲之的父亲王旷是淮南太守,是首先建议晋元帝司马睿渡江的东晋开国功臣,而前面提到的王敦王导是他的伯父。在这样一个大家族中,王羲之是极其优秀的一个。他以秘书郎起家,做过征西大将军庾亮的参军。庾亮死后,在扬州刺史殷浩的劝说下,再次出仕,任右军将军、会稽(今浙江绍兴)内史,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如(1)赈灾济民。他到达任上时,会稽正遇上严重的灾荒。王羲之一方面打开粮仓救济这里的灾民,另一方面他努力想办法向朝廷提出符合百姓利益的建议:建议不喝酒来救百姓的性命,他认为这个地区断酒一年,所省下的若干稻米,多过租金。(2)为民请命。通过实际考察下层百姓的生活,王羲之了解到当时的政府加在百姓头上的赋税徭役过于繁重,而吴郡(今江苏苏州)、会稽一带尤甚。因而他一再上书要求减免赋役,减轻百姓的负担。可以说,王羲之在任时,为百姓做了很多实事好事,这也是他流传千古的一个重要原因。

从以上的论述中可以看出,王氏家族在中国历史上尤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不折不扣的第一豪门,历经魏,西晋,东晋,宋齐梁陈等三百多年的历史,长盛不衰。在某种意义上,魏晋南北朝的历史,尤其是东晋的历史,是由王氏家族主导的。

三王氏家族人物类型

自汉末至魏末,是中国历史上大动荡的时期,战乱频繁,社会各种矛盾极为尖锐复杂。政权混乱,朝政不稳,造成思想文化界异常活跃,自由与开放。儒学渐微、玄学勃兴、释氏东传,道教初成,都是政权混了乱的结果。使该时期成为继先秦诸子之后又一个百家争鸣的时代,因此人物的性格也呈现出多样性,

同时我们也能看出魏晋士人精神风貌的历史发展。在这里把王氏家族人物分为四种类型,其中他们身上有很多正能量,值得我们不断学习汲取,当然也有消极的一面,引起我们的思考,让我们不断前进。

(一)粗鲁刚狠型

虽然执掌了朝政大权,琅琊王氏在当时还只能算是一个暴发户,算不得真正的高门世家。因为,古代中国的世家的一个评判标准是看这个家族人士的文化修养水平。据史书记载,王敦是一个粗鲁刚狠之人,并没有什么文化修养。

《世说新语.纰漏》篇中说道王敦刚开始被提升地位,有一次去厕所,他看见漆箱内盛着干枣,就拿起来一边上厕所,一边吃,吃完了才出来。等他回来时,看见下人拿着盛着水的洗脸盘,他随口就喝下了。奴婢们没有一个不嘲笑他的。

王敦娶晋武帝之女之前(其时孙浩的东吴尚未臣服司马氏),其家居生活远不能算是一种豪门贵族式的生活。年轻气盛的王敦把厕所中别臭气的干枣吃尽,又把洗手的澡豆也当干饭吃掉了,好像是《红楼梦》中的刘姥姥初入大观园一样,成了下人婢女们取笑的材料。而且,这则材料之所以流传下来了,肯定与当时的帝室司马氏家族对王敦不甚相重有一定的关联,否则,婢女下来们怎么敢取笑驸马爷?所以说如果与当时石崇等人的豪奢相比较,王敦显得没有见过什么世面——这时琅邪王氏还是一个没有什么生活品味和文化审美底蕴的暴发户似的。除了粗俗,王敦身上还有刚狠的一面。例如,他的族人王澄就是被他“另力士路戎杀年之”。还有他的造反都能体现出这一性格特点。

(二)伦理道德型

前面已提到《世说新语》中王氏年辈最长者为王祥,是为第一代,凡三条,即《德行》第14条记王祥事后母至孝,第19条记王戎目王祥“理中清远”,《品藻》第6条记正始中人以王祥比裴徽。据《晋书》载,王祥生于汉灵帝中平元年(184),死于晋武帝泰始四年(268),享年85岁。高贵乡公时,皇帝下旨授王祥三朝元老,王祥以天子之师的地位自居。又有“天子北面乞言,祥陈明王圣帝君臣政化之要以训之”,听的人没有不佩服的。到了晋朝,晋武帝认为王祥德高望重,是他的依靠,是匡扶社稷,指点江山不可或缺的人才。在名士地位低下的魏晋,王祥能够得享高年,位望隆盛,俨然以帝者师自居,绝非偶然,可见他的地位之高。

曹魏至高贵乡公时,实权已为司马氏所掌握。司马氏为儒学大族,当然提倡

名教,而魏晋两代,帝位皆从禅让而来,故孝德于名教中尤为重要。王祥是二十四孝之一,卧冰求鱼故事广为流传,就现存史料看,他除德行外无足论者,然而位至三公,并由此奠定王氏之门第,正是时代使然。

(三)政治实干型

如果说王祥以德以孝著称,取得了为王者师的地位,那么,其族孙王导于两晋之际,政治才干稳定大局,扮演了为王者臣的角色,使王氏门第显贵至极,有“王与马,共天下”之称。东晋政权是依靠南渡士族和江南士族的支持建立的,侨吴二姓的斗争是贯穿政坛的主要内容。王导之才能与功业也是围绕这一点展开的。司马睿初至建业时“吴人不附”,因此团结吴姓强宗是王导执政的重要措施,为此,他为政务简,甚至不惜达到“网漏吞舟”的地步,《世说新语》中多有反应,如:丞相末年略不复省事,自叹曰:“人言我愦愦,后人当思此愦愦。”又如,当时丞相王导曾经在夏日去看庾公,庾公正思考事情。丞相曰:“暑,可小简之。”。东晋初年,要想笼络吴地氏族,一定要遵循宽容体谅大族的旧政策。王导还以其他方式结援吴人,如《世说新语.方正》记其请婚于陆太尉,《世说新语.排调》记其言吴语“何乃訇”《世说新语.政事》记其抚慰任姓吴人及对胡人说“兰阇”,以至“群胡同笑,四座并欢”。经过王导的苦心经营,终于“江东归心焉”。对于南渡士族,王导亦颇致力。过江之初,大家对局势感到忧虑,新亭饮宴中不免相视流泪,唯有王导鼓励大家“戮力王室,克复神州”,起到了凝聚人心的作用。又如:王导枕着周顗的膝盖,指着他的腹曰说你这里有什么呀。王导答道,这里虽然什么都没有,但是却能容纳你们所有人。又有人劝王导防备庾亮不臣,王导说回答说,他和元规都是皇帝的臣子,都怀着百姓的安危,有什么要提防的呢。王导容忍周顗信任庾亮显然是从侨姓内部团结出发的,由此可见,王导的政治才能。

(四)自然审美型.

公元339年,王导去世。此后,桓温父子,谢安,司马道子相继秉政,王氏的政治地位有所下降,第四五六代中没有出现较有建树的政治人物,王门子弟多表现出另一种人格范式,即强调精神自觉,使自我实现由追求外在才能向追求内在神韵转化,以独立自主,绝对自由为理想人格。由于超于功利之上,这种人格有很强的审美性特点,他们或风流倜傥、或自然潇洒、或认真执着、或大义凛然。如王胡之“治身清约,以风操自居”,王劭“有清誉,夷泰无竞”等。被王敦誉

为“我佳子弟”的王羲之父子是这种人格的代表。

王羲之父子追求清真的审美境界,这首先表现于他们对自然之物的热爱叹赏之中。如:王子敬曾说,从山阴道上行走,景色优美怡人,令人应接不暇,流连忘返。如果是秋冬季节,更难以忘怀。王子猷暂寄人空宅住,便令种竹,还说:“何可一日无此君!”王羲之《兰亭集序》更流露出对自然的由衷叹美,在《兰亭诗》中咏道:“仰望碧天际,俯磬绿水滨。廖朗无崖观,寓目理自陈。”在他们眼中,自然已不仅是简单的客体,而是精神本体“道”的显现,对山水自然的亲近,就是对宇宙本体的亲近,也是对人的真性的亲近,从中可以领略“道”的无穷真趣,获得精神超越的无穷快感。晋人十分重视这种与天地合一,悟道畅神的心灵安顿,王羲之在给别人的信中说:“要欲及卿在彼登汶岭,峨眉而旋,实不朽之盛事”。孙绰在《兰亭诗》中说:“凡我仰希,期山期水。”《世说新语》中这样的例子可随手拈来,如顾恺之形容山川之美说:“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其上,若云兴霞蔚。”

与清相对的是浊。王羲之父子既然追求精神的超越,就必然要排斥俗物的牵缠,与生活拉开距离,实现对人生的审美观照。许珣也是“风情简素”之人但对床帏新丽,饮食丰甘的郡尹生活仍不免有“殊胜东山”之羡,王羲之乃讥其“令巢许遇稷契,当无此言”。王徽之为桓冲参军,“蓬首散带,不综知其府事”。回答桓冲的垂询也是答非所问,玩世不恭。

相反,他们追求生命本真的自然流露。郗鉴到王家择婿,王羲之于东床上坦腹卧,如不闻。谢安在中年时因为音乐而伤心,王羲之劝他年老了,自然就这样了此,正应当把情感寄托在丝竹管弦之中。王徽之雪夜访戴,渚下闻笛,唯求适兴。与弟诀别时,叹道“人琴俱亡”,恸绝良久,月余亦卒。他们对生命的热爱,对生活的真诚,对亲情的刻骨铭心跃然纸上。他们将生活艺术化了,又在艺术创造中实现着生命的价值。王羲之的行草心手相应,妍美流便,与人品高度一致,呈现出“飘如游云,矫若惊龙”的风神姿貌。[1]王献之的书法“情驰神纵,超逸优游”,谢安问他,与乃父比,谁的字更好,他回答:“固当不同”。可见,他把书法当作自我心灵的显现,不可以优劣论之。后世学二王书者不可胜数,却无法超越他们,功力不如之外,恐怕还在于很难达到那种以心为笔的境界。

[1]王昕:《试论<世说新语>中王羲之之形象》安徽文学 2009年第9期,第2页。

四是魏晋风度的典型代表

玄学清谈在魏晋时期盛行,是魏晋风度的重要内容,在《世说新语》里资料很多,《文学》一篇尤其集中。

清谈的前身是汉末的清议。名士群集,互相品题,臧否人物,嘘枯吹生。例如:李膺赞叹荀淑、钟皓说:“荀君清识难尚,钟君至德可师。”(《德行》)李膺被当时人品题为“谡谡如劲松下风”(《赏誉》)。党锢,之祸,很多名士杀身破族,于是一部分名士渐渐缄默了。有一代人伦之誉的大名士郭泰也闭门教授以终。黄巾起义以后,当时的州牧、郡守大多是名士,他们都善于臧否人物,称为清谈。这时的清谈仍是清议的另一种说法[1]。

从清议到清谈的发展,是由评论当时的事情、褒贬人物逐渐变成谈论这种评论所依据的原理原则,从具体的形象的变成抽象的晦涩的,从实际政治实际事物变成内圣外王、天人之际的玄远哲理,从人物的评论到才情性情等等,这是清议的发展与变化。曹魏齐王芳正始以后,这种清谈已经发展成熟,“清谈”一词,当时已经专指具有哲理的话语,就其内容所反映的意义而言,清谈即玄学,清谈所谈的道理与原则就是玄学的具体内容。

至于清谈的具体情景,一般都是名士集会讨论,分成宾客与主人两方,谈主首先叙述自己的论题和意见,称为“通”;难者即就其论题加以诘辩,称为“难”。西晋时的清谈之风,以王衍、乐广为领袖。王衍出自一流士族琅琊王氏,早年显贵,位极人臣。乐广女儿嫁成都王司马颖,也是国戚。他们既是大族名士,又是朝廷显要,分居要职而不营物务,一味谈玄,因而整个朝野清谈成风,这时清谈已经成为士大夫不可或缺的生活调剂品。

到了东晋一代,清谈仍然盛行。重臣如王导、庾亮、谢安,都是士族大名士,都尚清谈。王导引用王濛,庾亮引用殷浩,都是以清谈见赏而重用的。如《世说新语.容止》中记载王衍妙于谈玄,经常手持白玉柄麈尾,与手同色,传为美谈。《文学》中又有王导与殷浩清谈,直到三更天。另外王弼,在《世说新语.文学》6,7,8,10篇均有所提及。少年即享高名,曾任魏尚书郎。好谈儒道,辞才逸辩,以“无”为万物本体,认为“道者,无之称也”,“凡有皆始于无”,以证名教(有)[1]刘义庆:《世说新语译注(图文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3月第1版,第6页。

出于自然(无)。与何晏夏侯玄等开魏晋玄学清谈之风,世称“正始之音”。著有《周易注》,《老子注》等,注重义理,破汉人经学质朴琐细之风。王羲之,是当时著名文士,《晋书.王羲之传》中记载王羲之十分喜欢颐养性情,不喜欢在京师居住,刚开始来到浙江时便喜欢上了这里,准备在这里终其一生。会稽这个地方有名山佳水,很多名士居住在这里。孙绰,李充,许询,支遁等人皆是当时名仕。这些人物喜欢谈论老庄与清言,王羲之经常与他们一起谈玄论道,诗酒风流,逍遥度日。《世说新语.文学》中4,28篇均有所反映。其中最有名的一次便是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的兰亭之会。王羲之在在会上写出了他的传世不朽之作,《兰亭集序》。其中所描写的事物,人物,所抒发的情怀,无不表现出了他所追求的的自然审美,浪漫潇洒的生活状态。如,俯仰之间,已为陈迹。“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等等。从中我们可以捕捉到王羲之的思考与感慨,他感慨的是人生与生命等很多形而上的哲学命题。

可见,清谈在魏晋已成世风。从破除经学束缚反求心性到内圣外王、內儒外道再到希心玄远、实践老庄,儒道两家在对立中融合,在融合中新生,而推动这一变化的根本力量,正是魏晋人的文化自觉与觉醒。

结语

综上,《世说新语》记载了大量士族人物的言行,体现了魏晋文化的基本风貌。本文以王氏家族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王氏家族主要人物的分析,大致可概括为王敦的粗鲁刚狠型,王祥的伦理道德型,王导的政治实干型和王羲之父子的自然审美型。他们是魏晋风度的代表人物,如浮出水面的二三礁岛,隐约凸显当时社会思想的发展轨迹[1]。

[1]周勇:《从<世说新语>中的王氏看魏晋士风流变》《天中学刊》第20卷第六期,第3页。

参考文献

[1]张万起刘尚慈《世说新语译注》,中华书局,1998。

[2]罗宗强撰,《魏晋南北朝文学思想史》,中华书局,1996。

[3]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修订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

[4]刘义庆《世说新语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 。

[5]宁稼雨《世说新语与中古文化》,河北教育出版社,1994。

[6]蒋凡《世说新语研究》,学林出版社,1998。

[7]范子烨《世说新语研究》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8。

[8]周勇从《世说新语》中的王氏看魏晋士风流变《天中学刊》第20卷第六期。

[9]房新宁浅析《世说新语》中的人物美东南传媒 2007年第9期。

[10]王昕试论《世说新语》中王羲之之形象安徽文学 2009年第9期。

[11]朱大渭撰,《魏晋南北朝社会生活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12]田余庆《东晋门阀制度》,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

[13]罗宗强《玄学与魏晋士人心态》浙江人民出版社,1991。

[14]萧艾《世说探幽》,湖南出版社,1992。

[15]宗白华《论世说新语和晋人的美》,星期评论 1940年10期。

[16]张泳言《世说新语词典》,商务印书馆,1993.

[17]杨勇《世说新语校笺》,台北宏业书局,1969.

[18]周一良《<世说新语>和作者刘义庆身世的考察》,《中国哲学史研究》1981年1期。

[19]萧艾《中国哲学史上第三大转折时期上流社会的真实写照》,《湘潭大学学报》1988年增刊

[20]孔繁《从<世说新语>看清谈》,《文史哲》1981年6期。

我眼中的涓生和子君

我眼中的涓生和子君 内容摘要:面对爱情,我们该如何对待?是不是义无反顾就能最终获得幸福?鲁迅先生的《伤逝》给了我们一个很深刻的思考。 关键词:《伤逝》悲剧虚伪凄凉 老实说,一直以来都知道鲁迅先生是中国革命的主将,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他的作品是中国文化的精华之所在,可是,他的作品除了读书以来课文上所选的,我很少去选读。并不是因为不喜欢,而是我发现自己的文学素养真的还不够,读鲁迅先生的作品感觉的自己看的并没有那么深,很多内在的东西都读不出来,只能浅尝辄止。 上大学后,写作课上,陈怀奇老师就极其推崇鲁迅先生的作品,鼓励我们多去读鲁迅先生的作品。由于我个人比较喜欢陈怀奇老师的课,对于他推荐的书一般都会去借来看看,于是渐渐地,接触鲁迅先生的作品就比较多了。但我必须说,我发现读鲁迅先生的作品真的很吃力,我的阅读还只是停在表面上,无法真正的深入作品中去。我只能一点点地,慢慢去阅读,也许我读得会比别人满上许多,但又何妨呢? 这个学期,我们的专业课又开了中国现当代文学史,颜敏老师的课上,还有专门的一章介绍鲁迅先生和他的作品。不知道是不是心虚上的变化,最近读了《伤逝》,感触良多,但是能够真正说出来的却很少。我无法说出有关涓生心理活动的描写有多么的生动细腻,也无法说出有关涓生和子君爱情过程的叙述有多么的委婉感人,更无法说出故事本身带给人们的启示有多么的深刻。我所能够做到的,就是把我内心想到的记录下来。 其实,对于鲁迅先生的《伤逝》,我已经听过很多次了,但也只是知道涓生,知道子君,知道他们的爱情悲剧,却没有真正去读过原文,也从未去在意过他们之间细微的感情。某天,当我如获至宝地从图书馆借来一本鲁迅先生的《彷徨》,翻着里面的小说,就被涓生的话给吸引住了,便仔细阅读了一下,感觉,好凉。 “如果我能够,我要写下我的悔恨和悲哀,为子君,为自己”,并不喜欢这句话,包括说这句话的涓生,但我就是被这首句吸引的,当我们失去了某些东西后,悔恨这一类的词语便都显得虚假而苍白。 《伤逝》作为鲁迅先生唯一的一部关于爱情主题的小说,通篇弥漫着一种凄美、苍凉的悲剧气息。寂寞空虚的会馆破屋,窗外半枯的槐树和紫藤,是那样的凄凉。涓生用“手记”的形式,在幽深的记忆中娓娓道来他与子君的故事。从初恋时的美好,到共同生活的繁琐,到残忍的撇开子君,再从等待子君的急切美好的期待中到回忆结束后的悔恨、悲凉与孤寂,从鲜明的昔今对比中表现爱情的憧憬在现实中破灭。涓生那颗震颤、孤寂的心在得到稍许的安慰后又再次经受更为残酷的孤寂虚空。整篇小说,篇幅虽短,却叙述了一场令人心碎的恋情,在整个过程中,不断穿插着涓生的议论和抒情,真实地记叙了涓生和子君两人的情感历程及其悲剧结局,而涓生深深的自责与忏悔,更加重了故事的悲剧性。 恋爱,并不是小说的重心,出现在小说中的涓生和子君,他们的身上分明带着“五四”时期小资产阶级只是分子的显著特点。他们在时代潮流里敏感地接受了个性解放、男女平等、爱情自由等新思想,为了争取获得个人幸福,他们勇敢地向封建势力展开了挑战。家庭的束缚、社会的非议都被他们置之脑后了。 我们都了解,鲁迅先生对于知识分子在革命中的作用寄予了厚望,因此他十分重视对知识分子精神状态的探索。《伤逝》很是深刻地告诉我们,个人反抗在当时只是知识分子觉醒的起点,但是如果不超越个性解放思想的水平,并把视野扩大到社会解放的高度上来,他们终将悲剧。涓生和子君的悲剧正好说明了这一点。 涓生是“五四”时期具有某种民主思想的青年知识分子,也正是因为他具有这种思想,使得他得以与子君结合。他们结合的力量冲破了封建主义的束缚,取得了初步的胜利。然而,

论_桃花扇_中李香君的艺术形象

论 桃花扇 中李香君的艺术形象 周轶群王方玲 (浙江工业大学浙江杭州310023) !摘要?本文剖析了明清传奇剧 桃花扇 的女主人公李香君的艺术形象。作者借复社文人侯方域与秦淮名妓李香君的爱情故事,来反映南明王朝覆亡的悲剧历史。剧中的人物也是个性独立的人,其中又以李香君的人物性格最为鲜明,她是以妓女的形象出现,但是,出于污泥而不染,洁身自好;既忠于爱情又有坚定的政治抱负。可以说,她是我国戏曲舞台上最光辉的女性形象之一。本文从她的美丽聪慧、坚强不屈以及凛然正气来分析她异于常态的妓女形象。 !关键词?桃花扇;李香君;美丽聪慧;坚强不屈;凛然正气;入道 李香君是 桃花扇 中的主要人物,她是个多才多艺、美丽聪慧的妓女,有清醒的政治头脑和坚定的正义立场。她和侯朝宗在反对#魏家种?的一致立场上结合了,从此,她直接卷入了政治斗争漩涡。在尖锐的斗争中,她表现了不屈的反抗精神和坚定的政治立场。这使得她显现出了与一般歌妓有别的高尚品质,让我们看到了妇女身上最为珍贵的东西。 一、出淤泥而不染%%%腼腆羞涩的美丽少女 李香君生活在秦淮岸边,长板桥头的水榭歌楼。是一个容貌艳丽、技艺高超、国色第一的秦淮歌姬,她品性高洁、举止端庄,不为旧院恶习所染,洁身自好,宛若藏于深闺的小家碧玉般清纯脱俗、羞涩腼腆。香君从一上场就极为单纯和安静,对待拜访她的文人墨客,即使是熟悉的杨龙友,言语也极为简单,只是回答提问和道谢,其他一概均由李贞丽代为应酬。香君与人交谈尚且如此,更不要说#当人学歌?了。 (唤介)孩儿,杨老爷不是外人,取出曲本快快温习。待你师傅对过,好上新腔。(且皱眉介)有客在坐,只是学歌怎的。(小旦)好傻话,我们门户人家,舞袖歌裙,吃饭庄屯。你不肯学歌,闲着做甚。(旦看曲本介)(第二出传歌) 歌妓学歌本是很平常的事情,学歌、唱歌是她们谋生的手段,所谓: #一串歌喉,是俺金钱地。?(第二出)可是,李香君对此的表情是#皱眉?,可见心中不乐,但是又无能为力;只能小声埋怨,却又于事无补。在这里,作者特意刻画#学歌?这一看似平常,却极有深义的细节,无疑是想借此来展现出香君的腼腆和羞涩的本性来。 就是这样一个本性内向的少女,她在面对爱情时就表现得更加腼腆和羞涩。当她与即将要成亲的侯方域见面时,态度也极为端庄,丝毫没有忸怩作态、卖弄风情的样子。 (丑)才子佳人,难得聚会。(拉生、旦介)你们一对儿,吃个交心酒何如。(旦羞,遮袖下) (净)香君面嫩,当面不好讲得。(第五出访翠) 众人拿香君和侯方域开玩笑,虽然香君已经羡他#风流雅望、东洛才名?并心中暗许,却仍然不愿当着众人表达感情。即使是别人谈及此事时,她的表情是#羞?,随即的行动是#遮袖下?,俨然是个温婉娴静的大家闺秀。 香君虽然成长于旧院,可是却出淤泥而不染,显示出纯真少女的腼腆与羞涩。这与普通女子如出一辙。 二、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坚强不屈的忠贞烈女 李香君虽然品性高洁,洁身自好,但她身在旧院,摆脱不了妓女的身份,因此,亦有着普通女子不曾有过的烦恼。然而,在经历爱情考验时,她处变不惊,誓死抵抗,这种贞烈在妓女身上是少有的。 李香君在侯方域走后,一心想要立志守节。她对待丁继之、卞玉京再次提亲的试探,态度坚决,#奴家已嫁侯郎,岂肯改志?。面对他们的百般劝说,言语激烈,#这题目错认,这题目错认,可知定情诗红丝拴紧,抵过他万两雪花银?。面对他们的威胁,更是义愤填膺,#尽你吓唬,奴的主意已定了?(第十七出)。然而,无论李香君的态度是多么坚决,言辞是多么义愤,她的#甘愿等待?的小小愿望也不会受到当时社会的认同,以致后来出现了抢亲。 然而,李香君并没有屈服,而是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坚持着自己的信念,与危险作斗争。 在第二十二出 守楼 中,李香君面对着#忙忙的来交聘礼,凶凶的强夺歌妓?的局面,惊恐不已,#唬杀奴也?。面对着杨龙友、李贞丽的妥协退让,义正词严,#案齐眉,他是我终身倚,盟誓怎移。宫纱扇现有诗题,万种恩情,一夜夫妻?。她坚决表示,等侯方域#便等他三年;便等他十年;便等他一百年;只不嫁田仰?,其气性,又像#却奁一时,摘翠脱衣怒斥阮大铖的光景?。然而,纵使香君的内心多么愤怒,话语多么坚决,李贞丽和杨龙友依然不肯就此罢手。此时,李贞丽早已不顾及香君的感受,杨龙友亦不见了平时温文尔雅的举止,想要强行抱香君下楼。李香君面对李贞丽、杨龙友的抢亲开始还心存幻想,将他们当作素日的亲友,只是言语上的反抗。随着他们所采取的蛮横无理的行为,李香君拿着侯方域送给她的定情诗扇前后乱打、左右招架,把一把诗扇变成了防身的利器,最后在紧要关头,为了不负誓言,李香君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倒地撞头,碰破花容,血溅诗扇,绝不辱于权奸,表现出忠贞不渝、刚强自尊的高贵品质。 李香君虽是风尘女子,却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她的行为表现了她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 三、巾帼不让须眉%%%凛然正气的女中豪杰 李香君虽然身份低微,但是她气性刚烈。兼有女子的温柔贤淑和男子的英姿飒爽。对政治有着清醒的认识和坚定的立场。将个人感情和政治得失联系在一起,必要时牺牲小我,完成大我。这是香君作为妓女形象的独特性表现。 侯方域因为受到了权奸阮大铖的陷害而远走避难,当杨龙友把消息告诉李香君和侯方域等人时: (小旦)事不宜迟,趁早高飞远遁,不要连累别人。(生)说的有理。(愁介)只是燕尔新婚,如何舍得。(旦正色介)官人素以豪杰自命,为何学儿女子态。(第十二出辞院) 此时,李贞丽老于世故,应对自如。侯方域新婚燕尔,尚沉浸在幸福之中,不忍离去。而李香君面对二人的表现,显示出极其严肃的面容,直接告诫侯方域不应以儿女之情为念,而应以事业为重。此时香君的告诫是从侯方域的政治事业的前途角度出发的。因为,此时的虎口脱险,不仅是保全自己,更是保存与权奸斗争的实力。只有以#复社?的中坚力量为核心的正义之士存在,才能稳定时局,才有力挽狂澜、救国家于水火之希望。因此,香君毅然决然选择让侯方域暂时离开。但是,香君此时也承担着沉重的心理压力,酸甜苦辣,一起涌上心头:#欢娱事,欢娱事,两心自忖;生离苦,生离苦,且将恨忍,结成眉峰一寸。?(第十二出)此时,香君的心里自然想起了新婚燕尔的美好生活,可是她考虑到侯方域的前途事业、整个国家的存亡命运,她只能默默忍受离别的痛苦。由此可见,当爱情与事业相冲突时,香君是以事业为重的。 此外,在#却奁?这一场戏中,又显示出李香君注重政治名声的思想。阮大铖为了自己的政治目的,不惜重金促成李香君与侯方域的结合。侯方域在阮大铖、杨龙友的巧言利诱下,表现出了政治立场上的动摇,几乎丧失了名节。他想要为人人唾骂的阮大铖说情:#定生、次尾,皆我至交,明同相见,即为分解。?在这关键时刻,李香君不为儿女浓情 论 桃花扇 中李香君的艺术形象文史纵横

阅读人物形象分析方法

阅读人物形象分析方法

中考阅读:辨析多种表达方式,分析人物形象 (一)表达方式:常见的表达方式共有五种: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说明。记叙文是以叙述为主要方式,而描写、议论、抒情、说明起辅助作用。 1叙述是一般的交代,把人物的概貌、事件的过程、场景的全貌条理清楚地陈述出来; 2描写是对人物、事件、环境作绘声绘色、细致入微地刻画,使之形象生动,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常用的描写有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细节描写等人物描写,也有环境描写,环境描写包括社会环境描写和自然环境描写。描写也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之分; 3议论是作者对所写人物、事件的认识、评价。 4抒情是作者对人物、事件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包括直接抒情、间接抒情。直接抒情是在记叙的基础上直接抒发自己对事物的思想感情。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和寄情于人、事、物,在叙述描写的字里行间自然渗透作者的思想感情。5记叙文中有时也用说明但很少,常用来说明某种事物状态、性质、功能等特征。 以上表达方式各有特点,但在记叙文中,它们又往往是综合使用、互相渗透、融为一体,在文章中各自起着自己独有的作用。叙述是最主要的表达方式,起决定作用;描写起渲染气氛、塑造形象、增添文采的作用。议论在记叙文中往往起到锦上添花、画龙点睛提示主题的作用;段与段之间的议论也能起到承上启下的妙用。抒情可以使文章感情表达更加充分,更能感染读者,引起读者共鸣。1.指出下列各句所用表达方式。 (1)在人民解放军伟大的胜利的攻势下,南阳守敌王凌云于四日下午弃城南逃,我军当即占领南阳。() (2)南阳为古宛县,位于河南省南部,因其地理形势及所处位置,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三国时曹操与张绣曾于此城发生争夺战。() (3)炽烈的炮火映红了江面和天空。接着,从各

阅读理解之人物形象分析

九年级语文 导 学 案 学生: 记叙文阅读之人物形象分析【学习目标】 1、掌握中考记叙文阅读人物形象分析方法 2、熟悉中考记叙文阅读人物形象题的答题模式。 【中考人物形象分析常见题型】 1.结合具体内容分析人物形象。 2.结合具体人物描写分析形象。 【题型一结合具体内容分析人物形象 试题回顾方法探究 第一步审清题干 (胡适《我的母亲》)试题: 我的母亲是怎样一个人?

请结合文中第⑦段具体事例简要分析。(写出两个方面即可)??? (4分) 概括人物形象+ 结合具体内容分析 品质特点1 (1分)+ 具体依据1(1分) 品质特点2 (1分)+ 具体依据2(1分) 第二步梳理情节 抓住关键词句注意情节转换 ⑦晚上人静后,她罚我跪下,重重地责罚了一顿。她说:“你没了老子,是多么得意的事!好用来说嘴!”她气得坐着发抖,也不许我上床去睡。我跪着哭,用手擦眼泪,不知擦进了什么微菌,后来足足害了一年多的眼翳病。医来医去,总医不好。我母亲心里又悔又急,听说眼翳可以用舌头舔去,有一夜她把我叫醒,她真用舌头舔我的病眼。 第三步具体概括 【注意】多侧面忌笼统 ⑦晚上人静后,她罚我跪下,重重地责罚了一顿。她说:“你没了老子,是多么得意的事!好用来说嘴!”她气得坐着发抖,也不许我上床去睡。我跪着哭,用手擦眼泪,不知擦进了什么微菌,后来足足害了一年多的眼翳病。医来医去,总医不好。我母亲心里又悔又急,听说眼翳可以用舌头舔去,有一夜她把我叫醒,她真用舌头舔我的病眼。 第四步标清序号 ①严厉:晚上人静后母亲重重地责罚、教育我?。 ②疼爱儿子:母亲用舌头舔我的病眼。?? 方法总结 答题思路:审清题干梳理情节具体概括标清序号 表述形式:品质特点1 (1分)+ 具体依据1(1分) 品质特点2 (1分)+ 具体依据2(1分) 总结历年中考试卷中人物形象题的答案: 平凡、朴实、纯真、善良、可爱、沉着冷静、乐观、稳重、害羞、幽默、谨慎

伤逝人物心理分析

《伤逝》中涓生与子君的人物心理评估 涓生:在最初,涓生还未与子君相恋前,他对子君的爱是强烈而懵懂的,对其未来的打算与也是感性的,“子君不在我这破屋的时候,我什么也看不见,在百无聊赖中,随手抓过一本书来……翻了十多页,但是毫不记得书上所说的事。……”可见,涓生当时的心情正如我们平时自习时见到喜欢的姑娘迎面走来的时候一样,我们无法专注于书本,因为心早已转移至那位姑娘,这里涓生便是心不再书中,翻书的动作表达了他当时的紧张与焦急,更确切便是浮躁。“我憎恶那太像子君鞋声的常常穿着新皮鞋的邻院的搽雪花膏的小东西!”“蓦然,她的鞋声近来了,一步响于一步,迎出去时,却已经走过紫藤棚下,脸上带着微笑的酒窝。她在她叔子的家里大约并未受气;我的心宁帖了”在这对于鞋声的描写中,涓生不经意间便表现出了对子君的强烈的喜爱,正如我们所说的,喜欢一个人的时候,她的各方面都是最好的。正因这种喜爱,当涓生听到子君对家人所说“我是我自己的,你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时,便毫无疑问地更爱一层了,他爱子君这种独立的性格。所以涓生骄傲,为子君骄傲,也为自己骄傲,心里暗想“看,我家女朋友为了我竟然敢跟家人抬杠,你家的敢吗?哈哈哈!” 两人在一起后,两人开始要共同面对生活了,他们开始找住处。爱是盲目的,花了大半积蓄,住在了一个条件并不好的房子里,两人开始自己想象中的过日子。以至于对朋友的忠告与劝阻根本一个字都听不进去,小两口还买了四只油鸡和一只狗。狗叫阿随,名字是子君索取,涓生并不喜欢这个名字,但还是随着子君叫了。注意,这就是文章中涓生对子君的第一次,第一次妥协。 涓生为了这个家开始辛勤的工作,子君也尽力的做着一个妻子该做的东西。涓生开始有了归属感,开始有了责任感,开始有了家的感觉。同时也开始心疼自己女朋友为家务的操劳。这时涓生被辞退了,涓生失去了工作。这个时候涓生其实是很慌的,而文中“这在会馆里时,我就早已料到了;那雪花膏便是局长的儿子的赌友,一定要去添些谣言,设法报告的。到现在才发生效验,已经要算是很晚的了。其实这在我不能算是一个打击,因为我早就决定,可以给别人去钞写,或者教读,或者虽然费力,也还可以译点书,况且《自由之友》的总编辑便是见过几次的熟人,两月前还通过信。”便是涓生受挫后条件反射般的自我安慰,他第一时间便把罪魁祸首推给了自己一向不中意的“雪花膏”,第一时间把责任指向了别人,因为他这个时候怕,他怕自己是真的没有能力做好事情,没有能力维护好这个家,同时也说明了涓生爱逃避的性格。文中多次提到了“怯弱”二字。在这个时段,我觉得涓生的怯弱便是指向这个遇事爱逃避的心理。但现实不允许他逃避,他要支撑这个家庭。 丢失局里工作后,涓生写信打广告寻求工作,最终还是得到了一个机会,给《自由之友》译书。之后的一大段时间都是涓生为了这个家每天埋头于翻译中,并渐渐感觉到子君没那么体贴了。“加以每日的“川流不息”的吃饭;子君的功业,仿佛就完全建立在这吃饭中。吃了筹钱,筹来吃饭,还要喂阿随,饲油鸡;她似乎将先前所知道的全都忘掉了,也不想到我的构思就常常为了这催促吃饭而打断。即使在坐中给看一点怒色,她总是不改变,仍然毫无感触似的大嚼起来。”这时涓生开始对子君产生了爱慕以外的感觉,开始产生一丝的厌倦。 冬天来了,为了生计,涓生不得不把阿随丢掉,没想到迎来的却是子君的冷暴力,“我终于从她言动上看出,她大概已经认定我是一个忍心的人。其实,我一个人,是容易生活的,虽然因为骄傲,向来不与世交来往,迁居以后,也疏远了所有旧识的人,然而只要能远走高飞,生路还宽广得很。现在忍受着这生活压迫的苦痛,大半倒是为她,便是放掉阿随,也何尝不如此。”这时涓生开始觉得子君不像从前那样理解他,开始觉得子君是个负担了。他开始了逃避,他开始逃出这个所谓的家,图书馆成了他取暖和躲避的场所。 这种情形愈发强烈,涓生与子君的感情也愈发疏远,此时只有一首歌能表达他的心理了。便是beyond的《冷雨夜》——“冷雨夜我不想归家,怕望你背影,可知道我的心,比当初

桃花扇中李香君形象分析

《桃花扇》中李香君形象分析 摘要:《桃花扇》反映的是明末社会真实人物李香君与侯方城的爱情故事。剧作的核心人物李香君,在整个中国戏曲史上众多女性形象的繁花中耀眼夺目,她虽社会地位低下,却有崇高的思想,深明大义,不惧强权,对爱情的忠贞不渝、疾恶如仇、敢爱、敢恨,是一个有血有肉、饱受压迫、侮辱却忠贞爱情、立场鲜明、颠覆传统、境界脱俗的典型进步妇女形象。 关键词:进步妇女对爱情忠贞不渝崇高的民族气节 《桃花扇》是中国戏曲史上无与伦比的杰作1。它是作者孔尚任以侯方域所写的《李姬传》为蓝本,经过十余年的长期酝酿,于康熙三十八年写成的传奇剧本。是一部爱情戏,更是一部政治历史剧。它描写明末弘光朝廷覆亡的悲剧历史,而以复社文人侯方域和秦淮歌妓李香君的离合悲欢的爱情故事贯穿全剧。作者企图通过爱情故事所联系的明末一些重大历史事件的描写,来揭示明亡国的原因,是作者借人之离合写国之兴亡,作品中侯方域、李香君的爱情故事,反映了明末当时社会的黑暗、动荡、腐朽,暗示了明必然覆灭的历史规律,抒发所谓“兴亡之感”。 李香君是《桃花扇》剧作的核心人物,秦淮名妓,社会地位低下,却有崇高的思想,她深明大义,不惧强权,敢于当面痛斥丞相和朝中达官的腐败误国,敢于抗拒权贵的威逼,对爱情的忠贞不渝、疾恶如仇、敢爱、敢恨,是一个有血有肉、饱受压迫、侮辱却忠贞爱情、立场鲜明、颠覆传统、境界脱俗的典型进步妇女形象。 《桃花扇》女主角李香君与顾媚、马湘兰、卞玉京、柳如是、董小宛、寇白门、陈圆圆等号称“ 秦淮八艳”。她们不仅颜色如花,身姿绝世,而且具有较高文化修养,多才多艺,琴棋书画、吹弹歌舞、诗词曲赋,无所不通。若论胸中志气,政见节操,有的真能令须眉俯首,男儿气短。政治上,她们仰慕和支持当时的进步势力东林、复社,参预集会,兄弟相称,甚至有“家家夫婿是东林”之说。成为清流士子的红颜知己,风尘挚友。像柳如是,清兵攻破南京,柳如是劝钱谦益死节,后来又参与了反清复明的活动;李香君这个身材娇小,被称为“香扇坠”的女子,以其才识魄力,使侯方域避免了政治失节,也逃脱了逆党迫害,令清流士子自愧弗如。柳如是与李香君在鼎革易代之际所表现出来的英风侠概,光彩照人,令人起敬。但在写作指导思想上又存在差异:《柳如是别传》之重点在论证柳如是“天下兴亡匹‘妇’有责”观念之形成;且以史识启发人,论人论世,必求真实,恢复了钱、柳的面目。《桃花扇》之重点在摹绘南明亡于“昏君乱相”,故渲染侯方域、李香君对南明权奸的斗争,作者以情节感染人,叙事塑人,不拘泥于真实,美化了侯、李的形象。为了塑造李香君的形象,孔尚任虚构了赠扇、溅扇、画扇、寄扇、骂筵、入宫等一系列重要情节,使人物形象更丰满,更能反映人民的愿望。为了反映国破家亡的悲剧,孔尚任将侯方域两朝应举,改为出家入道,虽对侯方域的行为有所掩饰,却概括了明末清初一部分士大夫的带有普遍性的人生历程。作者对史实的虚构与加工,使情节更为精练,人物更为典型,戏剧特征更为鲜明。同时作者还从社会环境和人物关系出发,去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通过典型丰富的细节描写,揭示这些人物形象的复杂性和社会意义:首先,从性格方面来看,突出了李香君正直,刚强的性格;其次,从立场观点来看,反衬了李香君明大义,识大体的高尚气节;再次,从社会角度来看,折射了作者浓厚的爱国情感和强烈的民族意识,以及南明的社会形态。可见戏剧所展现的并不只是爱情,而是南明灭亡的全过程,作者通过对人物性格的分析塑造来体现结构的重要性,意旨突出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感,通过人物性格思想的变化,反映南明历史的社会面貌。 一、才艺双全、机警聪慧、德才兼备

阅读人物形象分析方法

中考阅读:辨析多种表达方式,分析人物形象 (一)表达方式:常见的表达方式共有五种: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说明。记叙文是以叙述为主要方式,而描写、议论、抒情、说明起辅助作用。 1叙述是一般的交代,把人物的概貌、事件的过程、场景的全貌条理清楚地陈述出来; 2描写是对人物、事件、环境作绘声绘色、细致入微地刻画,使之形象生动,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常用的描写有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细节描写等人物描写,也有环境描写,环境描写包括社会环境描写和自然环境描写。描写也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之分; 3议论是作者对所写人物、事件的认识、评价。 4抒情是作者对人物、事件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包括直接抒情、间接抒情。直接抒情是在记叙的基础上直接抒发自己对事物的思想感情。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和寄情于人、事、物,在叙述描写的字里行间自然渗透作者的思想感情。 5记叙文中有时也用说明但很少,常用来说明某种事物状态、性质、功能等特征。 以上表达方式各有特点,但在记叙文中,它们又往往是综合使用、互相渗透、融为一体,在文章中各自起着自己独有的作用。叙述是最主要的表达方式,起决定作用;描写起渲染气氛、塑造形象、增添文采的作用。议论在记叙文中往往起到锦上添花、画龙点睛提示主题的作用;段与段之间的议论也能起到承上启下的妙用。抒情可以使文章感情表达更加充分,更能感染读者,引起读者共鸣。 1.指出下列各句所用表达方式。 (1)在人民解放军伟大的胜利的攻势下,南阳守敌王凌云于四日下午弃城南逃,我军当即占领南阳。() (2)南阳为古宛县,位于河南省南部,因其地理形势及所处位置,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三国时曹操与张绣曾于此城发生争夺战。() (3)炽烈的炮火映红了江面和天空。接着,从各个港口涌出了无数只大小船只。它们立即散布江面,像箭似的向南飞驶而去。() (4)两岸都是悬崖峭壁,累累垂垂的石乳一直浸到江水里去,像莲花,像海棠叶儿,像一挂一挂的葡萄,也像仙人骑鹤,乐手吹箫……() (5)这时渔翁站起身伸出竹篙,挑上鱼鹰,一捏它的长脖子,那鱼便被吐进竹篓里去。()(6)为什么要改名呢?就让这极美的江山,永久刻下千百年来我们人民艰难苦恨的生活记录吧,这是值得深思的。() 2.下列这段文字中,有叙述,也有议论,请指出哪些句子属于叙述,哪些句子属于议论。 ①大家都知道明朝的大理论家王阳明,他的思想可以代表传统儒家对实验的态度。②有一天王阳明依照《大学》的指示,先从“格物”做起。③他决定要“格”院子里的竹子。④于是他搬了一条凳子坐在院子里,面对着竹子硬想了七天,结果因为头痛而宣告失败。 ⑤这位先生明明是探察外界却误认为探讨自己。 属于议论:__________________ 属于记叙:__________________ (二)怎样分析人物的形象呢? 一、从品析人物的正面描写,尤其是细节描写入手。 人物描写包括外貌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和神态描写。其中,外貌描写不仅能勾画出人物的外部面貌、衣着打扮,也能以“形”传“神”,反映人物的身份地位、生活处境、生活习惯和精神追求;人物的言行最能体现人物鲜明的性格,而口是心非、言行不一的描写更能揭示人物复杂的心理活动和多维的性格;人物的心理描写能真实地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有助于揭示人物的性格;神态是人物内心变化的面部表现,把握神态描写便于理解人物思想情感的变化。总之,人物描写能显示人物的身份、处境、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等,分析人物形象必须结合人物描写进行,尤其要善于捕捉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中的关键词句进行。 人物描写作用:塑造人物性格,揭示文章主题. 例如:朱志清的<背影>一文中,通过写父亲带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走路蹒跚,为远 行的儿子爬铁道买橘子,表现出父亲在连遭遇不幸的情况下,还时时牵挂着儿子,更表现出父爱之深沉. 二、从分析侧面描写的作用入手。 侧面描写又称间接描写,主要是通过对与特定人物相关的其他人、事、物、景的描写,来烘托、渲染特定人物形象,间接表现特定人物的思想、精神面貌和心理、性格特征的一种描写方法。例如,记叙文常通过描述旁观者的述评、态度和反应来衬托主人公的形象,也常用自然环境描写来以景衬情、暗示人物命运。 三、结合对比、抑扬结合等写作手法来分析。 不同人物形象的对比,人物自身不同言行、境遇的对比,多人对同一事物的不同态度对比等,都能有力地揭示人物性格。如一篇《最美的善举》的记叙文就运用了对比和欲扬先抑的写法,生动刻画了“络腮胡子”看似外表粗俗、大大咧咧,实则细心善良、扶危济困的形象。 四、结合具体事例,按人物成长的不同阶段来分析。 写人离不开记事,人物形象因事迹而丰满。另外,分析人物形象还要有动态的眼光。年龄、生活状况、命运际遇的变化都会影响到人物人生观或价值观的改变,进一步影响到人物的思想情感、道德品质、性格特征的变化,所以分析这样的人物形象要依阶段进行。

记叙文阅读——分析人物形象

第五讲记叙文阅读——分析人物形象 【课外知识积累】 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全名《忠义水浒传》,简称《水浒》,作者施耐庵,是中国第一步章回体小说,它以描写农民战争为主要题材,通过一系列官逼民反的生动故事,揭示了当时的社会矛盾,暴露了统治阶级残暴和腐朽,歌颂了受压迫人民的反抗精神。书中共塑造了108名英雄人物的形象,其中天罡星36人,地煞星72人。 一、知识点概括。 1、《水浒传》中冒充李逵拦路打劫,后被李逵一刀打翻在地的人是李鬼。 2、《水浒传》中从最初占据水泊梁山到梁山好汉聚齐一百零八位直至被朝廷招安,梁山寨主先后共有三位,他们是王伦(白衣秀士)、晁盖(天王)、宋江(呼保义、及时雨)。 3、《水浒传》中坚决反对招安的将领有李逵(黑旋风)和武松(行者),主张招安的将领有宋江和吴用(智多星)。 4、“耗国因家木,刀兵点水工。纵横三十六,播乱在江东”,这首童谣唱的是宋江。 5、武松在血溅鸳鸯楼,杀死西门庆等人后,在墙上写下了哪八个字:杀人者,打虎武松也。 6、征讨方腊后,曾身穿龙袍乱闯的人是阮小七。 7、梁山泊义士在最后一次战斗中,痛失一只手臂的人是(武松). 8、梁山泊中最后排名的前七位是:宋江(呼保义)卢俊义(玉麒麟)吴用(智多星)公孙胜(入云龙)关胜(大刀)林冲(豹子头)呼延灼(双鞭) 9、“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 这是宋江在浔阳楼写的反诗。 10、我们所熟知的打虎英雄是《水浒传》中的武松,他在该书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事迹,如手刃潘金莲,斗杀西门庆,在快活林里醉打蒋门神。 11、鲁智深绰号花和尚,他在渭州三拳打死镇关西,在相国寺倒拔垂杨柳,在野猪林救林冲。 二、写出与下列情节相关的主要人物. 1、大闯五台山——鲁智深 2、误入白虎堂——林冲 3、风雪山神庙——林冲 4、大闯野猪林——鲁智深 5、醉打蒋门神——武松 6、怒杀阎婆惜——宋江 7、大闹清风寨——花荣 8、斗浪里白条——李逵 9、探穴救柴进——李逵 10、浔阳楼题反诗——宋江 11、血溅鸳鸯楼——武松 三、补全回目 1、史大郎夜走华阴县,(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2、赵员外重修文殊院,(鲁智深)闹五台山 3、花和尚倒拔垂杨柳,(豹子头)误入白虎堂 4、梁山泊(林冲)落草,汴京城(杨志)卖刀 5、(杨志)押送金银担,(吴用)智取生辰纲 6、(假李逵)剪径劫单人,(黑旋风)沂岭杀四虎 7、(入云龙)斗法破高廉,(黑旋风)探穴救柴进 8、(徐宁)教使钩镰枪,(宋江)大破连环马 9、(宋公明)夜打曾头市, (卢俊义)活捉史文恭 10、(鲁智深)浙江坐化,(宋公明)衣锦还乡 11、(宋公明)神聚蓼儿洼, (徽宗帝)梦游梁山泊 12、放冷箭(燕青)救主,劫法场(石秀)跳楼 四、简答。 1、梁山一百单八将中第一个出场的是谁?他的绰号是什么? 答:史进,九纹龙。 2、《水浒传》中三位女将是谁?她们的的绰号是什么? 答:①扈三娘(一丈青);②孙二娘(母夜叉);③顾大嫂(母大虫)。 3、“智扑擎天柱”中英雄好汉是谁?他的绰号是什么? 答:燕青(浪子)。 4、请写出《水浒传》中,身怀绝技的人物名字及绰号,简单说出其擅长的绝技. ①时迁,鼓上蚤,擅偷

《世说新语》简介

《世说新语》简介 《世说新语》是南北朝时期(公元420年~公元581年)的一部记述后汉至南朝刘宋王朝人物的遗闻轶事的杂史。刘宋宗室临川王刘义庆(403—444年)撰写,梁刘峻(字孝标)注。汉代刘向曾著《世说》,早已亡佚。该书原名《世说》,后人为与刘向书相别,又名《世说新书》,大约宋代以后才改称今名。全书原八卷,刘孝标注本分为十卷,今传本皆作三卷,分为德行、言语等三十六门,记述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族的遗闻轶事,主要为有关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隋书·经籍志》将它列入小说。>称刘义庆“性简素”,“爱好文义”,“招聚文学之士,近远必至”。该书所记个别事实虽然不尽确切,但反映了门阀世族的思想风貌,保存了社会、政治、思想、文学、语言等方面史料,价值很高。 刘义庆门下聚集了不少文人学士.他们根据前人类似著述如裴启的《语林》等,编成该书。刘义庆只是倡导和主持了编纂工作,但全书体例风格大体一致,没有出于众手或抄自群书的痕迹,这应当归功于他主编之力。有的日本学者推断该书出于刘义庆门客、谢灵运好友何长瑜之手。 刘孝标原是南朝青州人。宋泰始五年(469)北魏攻下青州,他随例被迫迁到平城,在那里出家,后又还俗。齐永明四年(486)还江南,曾参加翻译佛经。该书的注是刘孝标回江南以后所作。他采用裴松之注《三国志》的办法,进行补缺和纠谬的工作。孝标

征引繁富,引用的书籍达四百余种。后人注释该书的,有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徐震谔《世说新语校笺》、杨勇《世说新语校笺》。日本德川时代的学者著有几种《世说新语》注。还有马瑞志的英文译本、目加田诚等的多种日文译本和法文译本。 《世说新语》是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志人小说」的代表作,由南朝宋刘义庆编撰。依内容可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三十六类,每类收有若干则故事,全书共一千多则,每则文字长短不一,有的数行,有的三言两语,从此可见笔记小说「随手而记」的诉求及特性。内容主要是记载东汉后期到晋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书中所载均属历史上实有的人物﹐但他们的言论或故事则有一部分出于传闻﹐不尽符合史实。此书相当多的篇幅系杂采众书而成。如《规箴》﹑《贤媛》等篇所载个别西汉人物的故事﹐采自《史记》和《汉书》。其他部分也多采自前人的记载。一些晋宋间人物的故事﹐如《言语篇》记谢灵运和孔淳之的对话等﹐则因这些人物与刘义庆同时而稍早﹐可能采自当时的传闻。 德行第一言语第二 政事第三文学第四 方正第五雅量第六 识鉴第七赏誉第八 品藻第九规箴第十 捷悟第十一夙惠第十二 豪爽第十三容止第十四 自新第十五企羡第十六

分析鲁迅《伤逝》中子君涓生的形象

分析涓生,子君的形象 涓生:电影中的涓生给我的感觉是一个很正派,有思想、有活力、有激情的勇敢的向封建社会挑战的战士形象。他敢于表达自己对封建社会的不满,敢于追求自己想要的新生活,敢于挑战封建思想而向子君大胆示爱,虽然是毫无新意模仿电影情节似的单膝跪地突然冲到子君面前,不过从中可以看出涓生对子君的爱之强烈,他为子君努力付出过,尽管艰难不易,就算当自己失去工作时仍然饱含信心,他相信他们可以一起度过难关,可是子君的表现让他失去了继续的勇气,他不知道怎么再去面对子君,以至于他最后说出了“我已经不爱你了”之类的话,他选择与子君分手,此时他已无力对抗封建社会,子君的勇气不在了,他的信心也不在了,尽管之前的他是多么有激情,最后还是无力对抗这个封建社会了,也许是封建社会的摧残让他们最后成为悲剧把!子君离开之后绝望选择了永远的离开这个世界,涓生毫无疑问的要对子君的死负主要责任。书中鲁迅先生对于涓生的一系列描写让我发现涓生并不像电影中的那么好,形容涓生最多的一个词是空虚和虚空,我开始怀疑涓生对子君的爱,也许涓生只是想找到了一个可以让自己倾诉对这个世界不满的人吧,也许涓生只是想让自己可以在子君的崇拜中沉浸的久一点吧,也许涓生在子君身上看到了世人都没有的纯真和稚气吧,也许涓生对于子君并不是男女之间的爱!他的冲动让子君毫不犹豫的接受了他的爱,让子君和家人也因此决裂,让子君不顾一切和他同居生活,他让子君从天堂忽然坠入地狱,子君承受不了而选择离开,他的行为有些不负责任,先是将子君唯一可以寄托感情的阿随丢弃,可见涓生残忍,随后又将子君抛弃,文中有些句子也可以看出,在他想到对子君示爱方式的时候,他会愧,记忆上却偏有这一点永远留遗,他甚至怕子君看到他那可笑的电影一闪,他认为自己可笑甚至可鄙,而子君从未这样认为过,或许就是子君这样不同于他自己对自己看法而让涓生喜欢吧,涓生缺少子君所拥有的很多美好之处,在他们寻住所的路上会遇到讥笑和轻蔑,涓生会感到身体瑟缩,只好提起自己的骄傲和反抗来支持,而子君是自豪的大步向前,完全不在意他人的看法。封建社会不仅摧残了广大人民群众,就连仅有的进步青年也遭受毒害,涓生没有背负着虚伪的重担的勇气,他是一个卑怯者。 子君:无论是电影中的还是书本中的子君她都是一个勇敢,进步,充满活力的一位女性。起初受涓生影响,她常常与涓生一起谈论家庭专制,谈论男女平等,谈论泰戈尔雪莱等,是涓生给力她奋斗的希望,让她说出了“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壮语,也是她这一句话让涓生看到了辉煌的曙色,让她一步一步的陷入爱情的深渊,是她自己选择的路,怪不得谁,她有勇气时常去找涓生谈论,不顾家人反对和旁人的冷眼,她甚至有勇气做出与家人决裂的勇气从而与涓生同居生活在一起,她的勇气的确是当时那个社会女性甚至男性都不能具备的,涓生因此从她的身上看到了希望,可是她自由的思想也有很大的局限性,她没有发现当她自己开始接受涓生的同时,自己已经开始在步入封建妇女后尘之中,从此她整天忙于家庭琐事,围着自己的丈夫转,就像涓生说子君的一样“子君的功业完全建立在吃饭中了,她似乎将先前知道的全部忘掉了”,可见子君思想的局限性,与其说她天真不如说她无知,她轻易的接受了出现在自己面前的这个男人,她都没有认真思考过这个男人是否值得自己这样牺牲,完全不顾自己的家人,完全被爱情冲昏头脑,就连她最后的选择也让人很无语,为了这样一个男人选择了死,她这样做是否值得,也许当初她

八年级现代文阅读 人物形象分析

八年级现代文阅读人物形象分析 一、课前导入 (一)xx考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30分) 1.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2分) A.震悚(shǒng)荒谬(miào)溃退(guì)锐不可当(dǎng) B.要塞(sāi)瞥见(piē)惊骇(gài)歼灭(qiān) C.俨然(yān)幽咽(yàn)诘问(jí)差使(chà) D.阡陌(qiān)举箸(zhù)寒噤(jìn)仄歪(zè) 2.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阻遏创疤鸿蠕穷愁撩倒 B.烦躁狼籍蹒栅缭绕不绝 C.琐屑皇急杀戮臭名昭著 D.簌簌颓唐案牍黄发垂髫 3.下列的字或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2分) A.业已:已经震悚:身体因恐惧或过度兴奋而颤动。 B.阡陌:田间小路。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C.丝竹:丝线和竹子。烽火:柴火 D.逾:越过。幽咽:形容低微、断续的哭声。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2分) A.同学们以敬佩的眼光倾听着这位老红军作的报告。 B.考试能否取得好成绩,取决于平时是否努力。 C.中学生是学习的重要阶段。

D.我们要注意改正并找出作文中的错别字。5.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群众智慧无穷无尽,一个人的才能只不过是沧海一粟,根本不值得一提。 B.他患有严重的胃病,不仅不能饮美酒,面对佳肴也只能浅尝辄止。 C.昨天,看完火箭队和湖人队的精彩比赛,几个球迷津津乐道地谈论着姚明的突出表现。 D.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连续爆炸,造成含有大量放射性污水泄漏,令人头晕目眩 二、知识点讲解 人物形象分析: (一).从分析人物的直接描写入手。 人物直接描写(也叫正面描写),就是通过直接描写人物的肖像、行动、语言、心理等,揭示人物思想品质和性格特点,反映作品的主题。 1、肖像描写(也叫外貌描写) 它的作用不只在于勾画出这个人物的外部特征,而是为了以“形”来传“神”,因此分析人物外貌可以揭示人物性格特征。 例如《故乡》中对闰土的描写:“十一二岁,紫色圆脸,项带银圈,有一双红活圆实的手,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刺去……”这是一个活泼、勇敢、英俊的少年。 而中年闰土却变成:“身材增加了一倍,脸色灰黄,很深的皱纹,眼睛周围肿得通红,头戴破毡帽,身上只有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缩着,手提一个纸包和一只长烟管,手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这是一个饱经忧患,受尽劳累、饥寒交迫、麻木迟钝而又自卑的人了。

世说新语

百度首页 | 登录 新闻 网页 贴吧 知道 MP3 图片 百 科 帮助 编辑词条世说新语 开放分类: 文学、历史、南北朝、古籍、杂史 目录 ? ? 《世说新语》概述 ? ? 《世说新语》内容简介 ? ? 《世说新语》编者简介 ? ? 关于《世说新语校笺》 ? 《世说新语》概述 《世说新语》 是南北朝时期(公元420年~公元581年)的一部记述东汉末年至东晋时豪门贵族和官僚士大夫的言谈轶事。刘宋宗室临川王刘义庆(403—444年)撰写,梁刘峻(字孝标)注。汉代刘向曾著《世说》,早已亡佚。该书原名《世说》,后人为与刘向书相别,又名《世说新书》,大约宋代以后才改称今名。全书原八卷,刘孝标注本分为十卷,今传本皆作三卷,分为德行、言语等三十六门,记述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族的遗闻轶事,主要为有关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隋书·经籍志》将它列入小说。<<宋书·刘道规传>>称刘义庆“性简素”,“爱好文义”,“招聚文学之士,近远必至”。该书所记个别事实虽然不尽确切,但反映了门阀世族的思想风貌,保存了社会、政治、思想、文学、语言等方面史料,价值很高。 刘义庆门下聚集了不少文人学士.他们根据前人类似著述如裴启的《语林》等,编成该书。刘义庆只是倡导和主持了编纂工作,但全书体例风格大体一致,没有出于众手或抄自群书的痕迹,这应当归功于他主编之力。有的日本学者推断该书出于刘义庆门客、谢灵运好友何长瑜之手。 刘孝标原是南朝青州人。宋泰始五年(469)北魏攻下青州,他随例被迫迁到平城,在那里出家,后又还俗。齐永明四年(486)还江南,曾参加翻译佛经。该书的注是刘孝标回江南以后所作。他采用裴松之注《三国志》的办法,进行补缺和纠谬的工作。孝标征引繁富,引用的书籍达四百余种。后人注释该书的,有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徐震谔《世说新语校笺》、杨勇《世说新语校笺》。日本德川时代的学者著有几种《世说新语》注。还有马瑞志的英文译本、目加田诚等的多种日文译本和法文译本。

《桃花扇》李香君人物形象分析

《桃花扇》李香君人物形象分析 摘要:孔尚任的《桃花扇》描写的是李香君与侯方域的爱情故事。李香君在整个中国戏曲史上众多女性形象中烁烁闪光,她美丽聪慧,德才兼备,虽社会地位低下,却有崇高的思想,忠贞爱情,敢爱敢恨;深明大义,不惧强权;脱俗入道,殉节理想。她是一个饱受压迫、侮辱却立场鲜明、颠覆传统、境界脱俗的典型进步妇女形象。 商丘才子侯方域和秦淮名妓李香君相恋,阉党余孽阮大诚为了拉拢复社文人,通过名士杨龙友代出资费,促成侯李结合,李香君得知后愤而退奁,因此得罪了阮大诚。后者设计逼迫侯方域远走扬州,投奔扬州督师史可法帐下,并陷害李香君,强迫嫁入田府。李香君以死明志、誓死不从,血溅定情折扇,后经杨龙友点墨而成桃花扇。李香君被选入福王之宫编演新曲,演出时当面痛骂奸佞,被赶出宫。得到香君所送之扇的侯方域返回南京,二人在栖霞山偶遇,被道士点化,在国破家亡的悲恨中毅然抛弃儿女情长,双双入道。 剧中的女主人公李香君是中国古代戏曲中一个光彩照人的妇女形象,她不仅美丽聪慧,而且正直刚强,忠贞不渝;她深明大义,虽然社会地位低下,却不向权贵低头,不受金钱利诱;她虽为歌姬却有明确的生活理想和鲜明的政治是非观。在她身上体现了受压迫受侮辱的妇女身上最可贵的东西。[2] 一、忠于爱情,坚贞不渝 李香君自幼在李大娘身边长大,诗书、琴画、歌舞样样精通,她擅南曲,歌声甜润,深得四方有事追慕,有书云“香君身躯短小,肌

理玉色,丰神俊婉,调笑无双。性知书,侠骨慧眼,能鉴别人物。”更难能可贵的是,香君还结交了一群品行端正、刚正不阿的复社名士,使她具有了自己的政治品格。她的老师苏昆生,原在魏府,因为恨其奸佞,宁可生活于街巷也不附从于魏党,后在烟花巷靠教授昆曲度日。李香君的假母李贞丽与复社文人陈宝生也有交往,她对权奸也恨之入骨。通过与这些人的交往,香君深感于东林党和复社文人的政治节操和忠贞的正义感,就像传唱的那样:“慧福几生修得到,家家夫婿是东林”。从《传歌》出中也可以看出,她的妆楼四壁充满着文人赞美的诗篇,连复社领袖也题赠。 男主人公侯方域正是慕名而来,才有了一场荡气回肠的侯李爱情故事。爱情本是人生中的一个重要话题,是人生价值实现的一个或不可缺的部分,无论任何人都有追求爱情,享受爱情的权力,少女春心的李香君,自然亦有她自己的遐想与情思,晓妆初罢,她唱:“香梦回,才褪红鸳被,重点檀唇胭脂腻,匆匆挽个抛家髻,这春愁怎替,那新词且记”。学就半本牡丹亭后,杜丽娘的闺中情怀许也是她春心的写照了。作者让她唱著名的《皂罗袍》二支曲,可看作是香君闲愁的注脚中,也含她对爱情的憧憬。再看苏昆生教她重唱的其中三句:“良辰美景奈何天”,“雨丝风片”,“牡丹虽好,他春归怎占的先”,那意境恰正好与她日后的遭逢相若;良辰美景稍纵即逝,春风春雨之中,群芳开遍,只叹牡丹尚早。牡丹是花中之王,但开期不长,往往在春天百花盛开後才姗姗来迟,而春残之前,它已凋榭了,生命短暂。未能及早赶上满园春光的牡丹,好比栽在错误时空里的国色天香,带

阅读理解技巧之分析人物形象

阅读理解答题技巧之分析人物形象 一、人物形象分析的方法 1.从人物的正面描写入手 所谓正面描写即通过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肖像、心理、神态等,揭示人物思想品质和性格特点,反映作品的主题。 1.1行动描写和语言描写 人物行动最能体现人物的性格特点。言为心声,人物的语言也体现着人物的心理,体现人物的思想性格或品质。 记叙文阅读中,大多依据人物的事件来分析人物性格及品质。所以,在概括人物形象时,大家要紧紧抓住事件,从中体会表现了人物的哪些性格及品质。 1.2肖像描写(也叫外貌描写) 它的作用不只在于勾画出这个人物的外部特征,而是为了以“形”来传“神”,因此分析人物外貌可以揭示人物性格特征。 注意区分外貌描写和神态描写:前者刻画人的长相和衣着等,是一种先天的和经常性的状态;后者是指某一具体情境下人物的神情状态。 1.3心理描写 分析人物的心理描写,能很好的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心理描写是对人物在一定环境中的思想活动描写,它往往和外貌、语言、行动交叉在一起。有时描写了人物的外貌、行动、语言,同时也反映了人物的内心世界。 2.从人物的侧面描写(间接描写)入手 通过其他人物的言行,间接写主人公。如用有关人物的对话,心理活动,事件叙述等烘托所要描写的主耍人物的性格特征。 3.从人物的细节描写入手 所谓细节描写是指对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服饰、神情变化以及事物、场面、环境的细微处进行具体描写。 分析细节描写,首先要注意细节的真实性,要经得起推敲;其次看是否具有典型意义,看其是否经过精心选择,巧妙安排。 4.从对比、抑扬结合等写作手法入手 不同人物形象的対比,人物自身不同言行、境遇的对比,多人对同一事物的不同态度对比等,都能有力地揭示人物性格。 二、做题步骤和思路 1.人物形象分析一般可按以下四步进行步骤一:找出描写或评价人物的语 句。步骤二:概括文章人物形象特点。 步骤三:品味相关语句的艺术手法(修辞或表现手法或表达方式)及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