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核磁共振碳谱

第三章  核磁共振碳谱
第三章  核磁共振碳谱

第三章核磁共振碳谱

核磁共振氢谱是通过确定有机物分子中氢原子的位置,而间接推出结构的。事实上,所用有机物分子都是以碳为骨架构建的,如果能直接确定有机物分子中碳原子的位置,无疑是最好的办法。由于13C 核的天然丰度仅仅是1H的1/100,因而灵敏度很低。只有脉冲傅立叶核磁共振仪问世,碳谱才能用于常规测试。核磁共振碳谱测定技术近30年来迅速发展和普及。

图9.10 一甾类化合物核磁共振氢谱和碳谱

和核磁共振氢谱相比,核磁共振碳谱有许多优点:首先,氢谱的化学位移δ值很少超过10ppm,而碳谱的δ值可以超过200ppm,最高可达600ppm。这样,复杂和分子量高达400的有机物分子结构的精细变化都可以从碳谱上分辨。如图9.10是一个结构较复杂的甾类分子的核磁共振谱,其氢谱各峰重叠,根本无法分辨(上图)。而碳碳谱则有24条清晰可见的谱线,非常容易分析(下图)。其次,碳谱直接反映有机物碳的结构信息,对常见的>C=O,>C=C=C<,-N=C=O和-N=C=S等有机物官能团可以直接进行解析。最后,利用核磁共振辅助技术,可以从碳谱上直接区分碳原子的级数(伯、仲、叔和季)。这样不仅可以知道有机物分子结构中碳的位置,而且还能确定该位置碳原子被取代的状况。当然,核磁共振碳谱也有许多缺点:主要是13C同位原子核在自然界中的丰度低,而且13C的磁极矩也只有1H的四分之一。这样,碳谱测定不仅需要高灵敏度的核磁共振仪器,而且所测的有机样品量也增加。另外,测定核磁共振碳谱的技术和费用也都高于氢谱。因此,往往是先测定有机物样品的氢谱,若难以得到准确的结构信息再测定碳谱,一个有机物同时测定了氢谱和碳谱一般就可以推断其结构。

核磁共振碳谱测定的基准物质和氢谱一样仍为四甲基硅烷(TMS),但此时基准原子是TMS分子中的13C,而不是1H。碳谱仍然需在溶液状态下测定,虽然溶剂中含有氢并不影响13C测定,但考虑到同一样品一般都要在测定碳谱前测定氢谱,所以仍然采用氘代试剂。

核磁共振碳谱中,因13C的自然丰度仅为1.1%,因而13C原子间的自旋偶合可以忽略,但有机物分子中的1H核会与13C发生自旋偶合,这样同样能导致峰分裂。现在的核磁共振技术已能通过多种方法对碳谱进行去偶处理,这样,现在得到的核磁共振碳谱都是完全去偶的,谱图都是尖锐的谱线,而没有峰分裂。但必须指出:和氢谱不同,碳谱不能判断碳原子的数目,即碳谱谱线的大小强弱与碳原子数无关。谱线高,并不意味是多个碳原子,有时只能表示该碳原子是与较多的氢原子相连。因此,核磁共振碳谱只能通过化学位移δ值来提供结构信息。

图9.11a 特丁醇的核磁共振碳谱

图9.11 b 2,2,4-三甲基-1,3-戊二醇的核磁共振碳谱

核磁共振碳谱图中谱线的多少,表示有机物分子中碳原子数的种类,即有多少谱线就说明有机物分子至少有多少碳原子组成。如图9.11a是特丁醇的核磁共振碳谱,特丁醇分子中共有四个碳原子,但三个甲基的碳原子是相同的,这样谱图上只有两个峰。而图9.11 b是手性分子2,2,4-三甲基-1,3-戊二醇的核磁共振碳谱,2,2,4-三甲基-1,3-戊二醇分子共8个碳原子,但谱图上只有7个峰,这是因为该分子结构中端位的两个甲基是相同的。事实上,端位的这两个甲基也是有细微差别的,若用高分辨的核磁共振仪器或使用位移试剂也可能将峰c分成两个峰。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核磁共振氢谱和碳谱技术有许多共性,原理基本相同,只是针对测定的原子核对象改变而有一些相应的改变。如重氢交换技术对碳谱就不适合,但位移试剂和去偶等技术是一样的。除此之外,除非采用特定技术条件,碳谱峰高与碳原子数无关,只关注化学位移,而氢谱则是峰面积和化学位移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同时碳谱都是完全去偶的谱线,而氢谱却都是多重分裂能够重叠的峰。

核磁共振碳谱主要关注谱线的化学位移δ值,不同类型的碳原子在有机物分子中的位置不同,则化学位移δ值不同。反之,根据不同的化学位移可以推断有机物分子中碳原子的类型。有机物分子中常见类型的碳原子的化学位移列于表9.3中。

表9.3可以看出:核磁共振碳谱的化学位移值,按有机物的官能团有明显的区别,这种区别比红外光谱还要准确可辩,现分述如下:

像氢谱一样,13C内标为TMS(0 ppm),但是化学位移地范围更大一般有机化合物在0-230 ppm 。

0-40 ppm 脂肪碳(Aliphatic carbons). Sp3 hybridized, and not attached directly to an electronegative element. Electrochemical deshielding does affect the chemical shift, but branching of alkyl chains can also lead to a downfield shift.

40-90 ppm 脂肪碳与带有电负性原子相连(O,N,卤素)Aliphatic carbons next to electronegative elements such as oxygen. Note that CDCl3 (a common NMR solvent) gives a triplet at 77.0 ppm.

90-115 ppm 炔烃碳区域: sp hybridized carbon. Also, carbons bearing two oxygens (acetals, ketals) occur here, as do nitrile(氰基) carbons.

115-160 ppm Sp2杂化碳。所有的双键与芳环化合物都在此区域。一般而言芳环的Sp2杂化碳相对趋于低场。

160-190 ppm 羰基区域羧酸以及衍生物(酯,酰卤,酰胺,酸酐)

190-230 ppm 酮,醛羰基区域。

表9.3 不同类型碳原子的化学位移

碳原子类型化学位移(ppm)

>C=O 酮类188~228

醛类185~208

酸类165~182

酯、酰胺、酰氯、酸酐150~180

>C=N-OH 肟155~165

>C=N-亚甲胺145~165

-N=C=S 异硫氰化物120~140

-S-C≡N 硫氰化物110~120

-C≡N 氰110~130

115~155

X

X:O S N 芳杂环

110~135

芳环

>C=C< 烯110~150

-C≡C-炔70~100

C O

70~85

季碳醚

>CH-O-叔碳醚65~75

-CH2-O-仲碳醚40~70

CH3-O-伯碳醚40~60

C N

65~75

季碳胺

CH N叔碳胺50~70

CH2N

仲碳胺40~60

CH3N

伯碳胺20~45

C S

55~70

季碳硫醚

CH叔碳硫醚40~55

S

-CH2-S-仲碳硫醚25~45

CH3-S-伯碳硫醚10~30

C X

I 35~75 Cl

X:Cl,Br,I 季碳卤化物

X叔碳卤化物I 30~65 Cl

-CH2-X 仲碳卤化物I 10~45 Cl

CH3-X 伯碳卤化物I -35~35 Cl

C

35~70

季碳烷烃

CH叔碳烷烃30~60

-CH2-仲碳烷烃25~45

CH3-伯碳烷烃-20~30

环丙烷-5~5

150-220ppm,这是各类羰基 C=O碳的特征化学位移值,尤其是酮类羰基的化学位移超过188ppm,

而酯、酰胺和酰卤等羧酸衍生物中羰基的化学位移又低于180ppm,据此可以非常清楚地区分这几类有机物。

100-150ppm,这是烯、芳环、不饱和杂原子类有机物碳的化学位移。若有机物分子中含有S、O、N 等杂原子,在此范围有谱线,则可以推断出是不饱和杂原子类有机物,如腈和硫氰等。烯的化学位移也在此区间,乙烯的化学位移是123ppm,根据取代基的性质,双键碳的化学位移可以增加或减少,但总是在100-150ppm范围。而苯的化学位移是128ppm,苯环上取代基不同,化学位移也发生变化,但变化幅度小于烯双键,最大幅度为35ppm,因而取代苯环的化学位移在110-150ppm。叁键炔的化学位移明显小于苯环和双键烯,在70-100ppm,比较容易辨别。

80ppm以下均是饱和碳原子的化学位移值,这区域特别要注意的是饱和碳原子上氢被其它原子的取代数。当碳原子四个氢全部被取代,则为季碳。季碳的化学位移最大,对于氧取代为70-85ppm,氮取代为65-75ppm,硫取代为55-70ppm,卤素取代为35-75ppm,碳自身取代为35-70ppm。当碳原子的三个氢被取代,则为叔碳。当碳原子的二个氢被取代,则为仲碳。当碳原子的一个氢被取代,则为伯碳。依据各种取代原子的不同,碳核的化学位移值发生变化。一般的规律是:1,对于相同原子的取代,被取代的碳核的化学位移值为季碳>叔碳>仲碳>伯碳。2,对于不同原子的取代,相同取代数的碳核的化学位移值为O>N>S>C>卤素。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卤素碘和伯碳取代,被取代碳核的化学位移可以为负值,这和核磁共振氢谱有所不同。另外,对于饱和的环烷烃,除环丙烷的碳核化学位移值在-5-5ppm外,其它的从最小的4元环到17元以上的大环,它们碳核的化学位移值都是25ppm左右,和直链的饱和烷烃的化学位移值一致。

根据上述不同碳核的核磁共振的化学位移值,可以推断有机物分子中的不同碳原子的位置,从而得到有机物分子的结构。核磁共振碳谱的解析,不仅需要对常见碳核化学位移的掌握,而且也需要辅以必要的测定技术和解谱经验,有时可以用比较简单的有机物分子作比较,逐步推断复杂有机物分子的结构,这在复杂结构的天然产物分子核磁共振碳谱的解析中非常重要。作为一个有机结构分析的专业人士或长期从事天然有机物结构鉴定的专家,对有机物分子核磁共振谱的解析,除了扎实的理论功底外,长期解谱的经验也是非常重要的。至于核磁共振碳谱的辅助技术,除了能象氢谱一样采用位移试剂外,现在迅速发展应用的是采用脉冲序列技术,这主要是测定有机物分子中碳原子的级数问题,即确定碳核的季、叔、仲、伯,解决碳谱谱线多重性,这对于鉴定有机物分子的结构具有重要的意义。常用的有APT(attached proton test)、INEPT(insensitive nuclei enhanced by polarization transfer)和

DEPT(distortionless enhancement by polarization transfer)等方法,由这些方法测定出的核磁共振碳谱一般被称作相应的谱,如DEPT谱等。

碳谱中去偶的方法

3.3.1 碳谱中的偶合现象

因为13C的天然丰度,为1.1%,天然丰度1H丰度为99.98%.如果不对1H去偶,13C总是会被1H分裂。这种情况,很难观察到13C 引起1H谱线的分裂。13C与1H最重要的偶合是1J13C-1H,前面我们已经讨论了前取决于s电子的成分。

3.3.2宽带去偶

宽带去偶(broadband decoupling)也称之质子(proton noise decoupling),这是测定碳谱最常用的去偶方式。

在测定碳谱时,如果用一个相当宽的频率(它包括所有的质子的共振频率,其作用相当于自旋去偶ν2)照射样品,则13C与1H间的偶合被全部去除,每个碳原子出现一条谱线。。

第三章_核磁共振波谱法习题集及答案

第三章、核磁共振波谱法 一、选择题 ( 共80题 ) 1. 2 分 萘不完全氢化时,混合产物中有萘、四氢化萘、十氢化萘。附图是混合产物的核磁共振谱图,A、B、C、D 四组峰面积分别为 46、70、35、168。则混合产物中,萘、四氢化萘,十氢化萘的质量分数分别如下: ( ) (1) %,%,% (2) %,%,% (3) %,%,% (4) %,%,% 2. 2 分 下图是某化合物的部分核磁共振谱。下列基团中,哪一个与该图相符( ) (1)CH3C CH2 O CH CH O CH 3 (2)CH (3)CH3CH 2 O (4)C H3O CH O CH H X:H M:H A=1:2:3

在下面四个结构式中 (1) C CH 3 H R H (2)H C CH 3H CH 3 (3)H C CH 3CH 3 CH 3 (4) H C H H H 哪个画有圈的质子有最大的屏蔽常数 ( ) 4. 1 分 一个化合物经元素分析,含碳 %,含氢 %,其氢谱只有一个单峰。它是 下列可能结构中的哪一个 ( ) 5. 1 分 下述原子核中,自旋量子数不为零的是 ( ) (1) F (2) C (3) O (4) He 6. 2 分 在 CH 3- CH 2- CH 3分子中,其亚甲基质子峰精细结构的强度比为哪一组数据 ( ) (1) 1 : 3 : 3 : 1 (2) 1 : 4 : 6 : 6 : 4 : 1 (3) 1 : 5 : 10 : 10 : 5 : 1 (4) 1 : 6 : 15 : 20 : 15 : 6 : 1 7. 2 分 ClCH 2- CH 2Cl 分子的核磁共振图在自旋-自旋分裂后,预计 ( ) (1) 质子有 6 个精细结构 (2) 有 2 个质子吸收峰 (3) 不存在裂分 (4) 有 5 个质子吸收峰 8. 2 分 在 O - H 体系中,质子受氧核自旋-自旋偶合产生多少个峰 ( ) (1) 2 (2) 1 (3) 4 (4) 3

第三章 核磁共振氢谱习题

第三章 核磁共振氢谱 习题 一、判断题 [1] 核磁共振波谱法与红外吸收光谱法一样,都是基于吸收电磁辐射的分析法。 [2] 质量数为奇数,核电荷数为偶数的原子核,其自旋量子数为零。 [3] 自旋量子数I=1的原子核在静磁场中,相对于外磁场,可能有两种取向。 [4] 氢质子子在二甲基亚砜中的化学位移比在氯仿中要小。 [5] 核磁共振波谱仪的磁场越强,其分辨率越高。 [6] 核磁共振波谱中对于OCH3、CCH3和NCH3,NCH3的质子的化学位移最大。 [7] 在核磁共振波谱中,耦合质子的谱线裂分数目取决于临近氢核的个数。 [8] 化合物CH3CH2OCH(CH3)2的1H NMR中,各质子信号的面积比为9:2:1。 [9] 核磁共振波谱中出现的多重峰是由于临近核的核自旋相互作用。 [10] 化合物Cl2CH—CH2Cl的核磁共振波谱中,H的精细结构为三重峰。 [11] 苯环和双键氢质子的共振频率出现在低场是由于π电子的磁各向异性效应。 [12] 氢键对质子的化学位移影响较大,所以活泼的氢的化学位移在一定范围内变化。 [13] 不同的原子核核产生共振条件不同,发生共振所必须的磁场强度B0和射频频率υ不同。 [14] (CH3)4Si分子中1H核共振频率处于高场,比所有有机化合物中的1H核都高。 [15] 羟基的化学位移随氢键的强度变化而移动,氢键越强,化学位移值就越小。 二、选择题(单项选择) [1]氢谱主要通过信号特征提供分子结构信息,以下选项中不是信号特征的是()。 A. 峰的位置 B. 峰的裂分 C. 峰高 D. 积分线高度 [2]以下关于“核自旋弛豫”的标书中,错误的是()。 A. 没有弛豫,就不会产生核磁共振 B. 谱线宽度与弛豫时间成反比 C. 通过弛豫,维持高能态核的微弱多数 D. 弛豫分为纵向弛豫和横向弛豫 [3]具有以下自旋量子数的原子核中,目前研究最多用途最广的是()。 A. I=1/2 B. I=0 C. I=1 D. I>1 [4]进行已知成分的有机混合物的定量分析,宜采用()。 A. 极谱法 B. 色谱法 C. 红外光谱法 D. 核磁共振法 [5]CH3CH2COOH在核磁共振波谱图上有几组峰?最低场有几个氢?()。 A. 3(1H) B. 6(1H) C. 3(3H) D. 6(2H) [6]下列化合物中在核磁共振谱中出现单峰的是()。 A. CH3CH2Cl B. CH3CH2OH C. CH3CH3 D. CH3CH(CH3)2 [7]核磁共振波谱解析分子结构的主要参数是()。 A. 质荷比 B. 波数 C. 化学位移 D. 保留值 [8]分子式为C5H10O的化合物,其1H NMR谱上只出现两个单峰,最有可能的结构式为()。 A. (CH3)CHCOCH3 B. (CH3)C-CHO C. CH3CH2CH2COOH D. CH3CH2COCH2CH3

核磁共振氢谱解析方法

2.3核磁共振氢谱解析方法 1、核磁共振氢谱谱图的解析方法 a.检查整个氢谱谱图的外形、信号对称性、分辨率、噪声、被测样品的信 号等。 b.应注意所使用溶剂的信号、旋转边带、C卫星峰、杂质峰等。 c.确定TMS的位置,若有偏移应对全部信号进行校正。 d.根据分子式计算不饱和度u。 e.从积分曲线计算质子数。 f.解析单峰。对照附图I是否有-CH 3-O-、CHCOCH 3 N=、CH 3 C、RCOCH 2 Cl、 RO-CH 2 -Cl等基团。 g.确定有无芳香族化合物。如果在6.5-8.5范围内有信号,则表示有芳香 族质子存在。如出现AA`BB`的谱形说明有芳香邻位或对位二取代。 h.解析多重峰。按照一级谱的规律,根据各峰之间的相系关系,确定有何 种基团。如果峰的强度太小,可把局部峰进行放大测试,增大各峰的强度。 i.把图谱中所有吸收峰的化学位移值与附图I相对照,确定是何官能团, 并预测质子的化学环境。 j.用重水交换确定有无活泼氢。 k.连接各基团,推出结构式,并用此结构式对照该谱图是否合理。再对照已知化合物的标准谱图。 2、核磁共振氢谱谱图解析举例 例1:已知某化合物分子式为C 3H 7 NO 2 。测定氢谱谱图如下所示,推定其结 构。

解析计算不饱和度u=1,可能存在双键,1.50和1.59ppm有小峰,峰高不大于1个质子,故为杂质峰。经图谱可见有三种质子,总积分值扣除杂质峰按7个质子分配。从低场向高场各峰群的积分强度为2:2:3, 可能有-CH 2-、-CH 2 -、-CH 3 -基团。各裂分峰的裂距(J),低场三 重峰为7Hz,高场三重峰为8Hz,所以这两个三峰没有偶合关系,但它们与中间六重峰有相互作用。这六重峰的质子为2个,所以使两边信号各裂 分为三重峰。则该化合物具有CH 3-CH 2 -CH 2 -结构单元。参考所给定的分 子式应为CH 3-CH 2 -CH 2 -NO 2 ,即1-硝基丙烷。 例2:已知某化合物分子式为C 7H 16 O 3 ,其氢谱谱图如下图所示,试求其结 构。

第三章核磁共振谱

第三章核磁共振谱 一、选择题 1.下列哪一组原子核的核磁矩为零;不产生核磁共振信号的是() A 2H、14N B 19F、12 C C 1H、13C D 16O、12C 2.在外磁场中,其核磁矩只有两个取向的核是( ) A 2H 19F 13C B 1H、2H、13 C C 13C、19F、31P D 19F 31P 12C 3.在外磁场中,质子发生核磁共振的条件为( ) A 照射频率等于核进动频率 B 照射电磁波的能量等于质子进动的能量 C 照射电磁波的能量等于质子进动的两个相邻能级差 D 照射电磁波的能量等于使核吸收饱和所需的能量 4. 不影响化学位移的因素是() A 核磁共振仪的磁场强度 B 核外电子云密度 C 磁的各向异性效应D内标试剂 5.自旋量子数I=1/2的原子核在磁场中,相对于外磁场,有多少种不同的能量状态?() A 1 B 2 C 4 D 0 6. 下列五个结构单元中的质子δ最大的是() A Ar-H B Ar-CH3 C HC-C=O D RCOOCH3 7.下面四个化合物中在核磁共振谱中出现单峰的是() A CH3CH2Cl B CH3CH2OH C CH3CH3 D CH3CH(CH3)2 8.下面四个化合物质子的化学位移最小的者是() A CH3F B CH4 C CH3Cl D CH3Br 9. 使用60MHz 核磁共振仪,化合物中某质子和四甲基硅烷之间的频率差为120Hz,其化学位移值δ为() A 120 B 1.20 C 0.20 D 2.0 10. 某化合物中两种相互偶合质子,在100兆周的仪器上测出其化学位移δ差为 1.1,偶合常数(J)为5.2Hz,在200兆周仪器测出的结果为( )。 A δ差为2.2,J为10.4Hz B 共振频率差为220Hz,J为5.2Hz C δ差为 1.1,J为0.4Hz D 共振频率差为110Hz,J为5.2Hz 11. 常见的碳谱是一条条单峰;这是因为 ( ) A 个相邻的碳同为13C的几率很少,它们不会偶合,所以都是单峰 B 除A的原因外,碳氢之间会相互偶合,使图谱相当复杂,常见的碳谱是全去偶得到的谱图 C 除A的原因外,碳氢之间是不同类型的原子核不会偶合,所以都是单峰 D 除A原因外,碳氢之间偶合常数很小,无法观察,所以一般碳谱都为单峰

第四章 核磁共振碳谱 习题2[新版]

第四章核磁共振碳谱习题2[新版] 第四章核磁共振碳谱 一、判断题 [1] 自由衰减信号(FID)是频率域信号。, , [2] 碳谱的化学位移范围范围较宽(0-200)~所以碳谱的灵敏度高于氢谱。, , [3] 在宽带去耦碳谱中~不同类型的碳核产生的裂分峰数目不同。, , [4] 氢质子在二甲基亚砜中的化学位移比在氯仿中要小。, , 13131313[5] 在C NMR谱中~由于C-C相连的概率很低~所以通常不考虑C核只见到耦合。 , , 191913[6] 含F的化合物~可观测到F对C核的耦合裂分~且谱带裂分数符合n+1规律。, , [7] 但在固相核磁共振波谱中~分子运动受到限制~由于磁各向异性作用将是谱线带变宽~ 分辨率大大下降。, , 13113111[8] 在碳谱中~C-H会发生耦合作用~但是C-H的耦合常数远比H-H 之间的耦合常 数小., , [9] 在135?DEPT试验中~CH、CH和CH均出正峰~季碳原子不出现谱 峰。, ,23 [10] 在APT实验中~CH和CH均出正峰~CH出负峰~季碳原子不出现谱峰。, ,32 二、选择题(单项选择)

[1] 下列原子核没有自旋角动量的是哪一种,,,。 14 12 31 13A.N B.C C.P D.C 7615613[2] 在C NMR波谱中在化学位移125-140产生两个信号的化合物是,,。 A. 1,2,3,-三氯苯, B. 1,2,4,-三氯苯, C. 1,3,5,-三氯苯 13[3] 在C NMR波谱中在化学位移125-140产生六个信号的化合物是,,。 A. 1,2,3,-三氯苯, B. 1,2,4,-三氯苯, C. 1,3,5,-三氯苯 13[4] 在C NMR波谱中在化学位移125-140产生三个信号的化合物是,,。 A. 对二氯苯, B. 邻二氯苯, C. 间二氯苯。 131[5] 在C NMR中在化学位移0-60产生3个信号,在H NMR中在化学位移0-5产生3个信号,最低场信号为多重峰,的化合物是,,。 A. 1,1-二氯丙烷, B. 1,2二氯丙烷, C. 2,2-二氯丙烷, D. 1,3二氯丙烷。113[6] 在C NMR中在化学位移0-70产生2个信号,在H NMR中在化学位移0-5产生2个信号,最低场信号为三重峰,的化合物是,,。 A. 1,1-二氯丙烷, B. 1,2二氯丙烷, C. 2,2-二氯丙烷, D. 1,3二氯丙烷。 [7]下面原子核发生核磁共振时~如果外磁场强度相同~哪种核将需要最大照射频率,,。 19 13 1 14A.F, https://www.360docs.net/doc/a010922396.html,.H; D.N96; 17 [8]碳谱如果不采用标识技术很难解析的原因是,,。 A. 碳谱灵敏度较低, B. 碳核之间有耦合裂分, C. 碳谱分辨率高, D. 碳核与氢核之间有耦合裂分。 [9]下列各类化合物中碳核化学位移最大的是,,。 A. 苯环上的碳, B. 酸酯羟基碳, C. 醛酮羟基碳, D. 与氧相连的饱和碳。13[10]在C谱中~常看到溶剂的多重峰~如DMSO-d在化学位移39.5ppm附近的七重峰~溶6 剂产生多重峰的原因是,,。

核磁一般氢谱和碳谱的解析步骤

核磁一般氢谱和碳谱的解析步骤 分析氢谱有如下的步骤。 (1) 区分出杂质峰、溶剂峰、旋转边带。 杂质含量较低,其峰面积较样品峰小很多,样品和杂质峰面积之间也无简单的整数比关系。据此可将杂质峰区别出来。 氘代试剂不可能100%氘代,其微量氢会有相应的峰,如CDCl3中的微量CHCl3在约7.27ppm处出峰。边带峰的区别请阅6.2.1。 (2) 计算不饱和度。 不饱和度即环加双键数。当不饱和度大于等于4时,应考虑到该化合物可能存在一个苯环(或吡啶环)。 (3) 确定谱图中各峰组所对应的氢原子数目,对氢原子进行分配。 根据积分曲线,找出各峰组之间氢原子数的简单整数比,再根据分子式中氢的数目,对各峰组的氢原子数进行分配。 (4) 对每个峰的δ、J都进行分析。 根据每个峰组氢原子数目及δ值,可对该基团进行推断,并估计其相邻基团。 对每个峰组的峰形应仔细地分析。分析时最关键之处为寻找峰组中的等间距。每一种间距相应于一个耦合关系。一般情况下,某一峰组内的间距会在另一峰组中反映出来。

通过此途径可找出邻碳氢原子的数目。 当从裂分间距计算J值时,应注意谱图是多少兆周的仪器作出的,有了仪器的工作频率才能从化学位移之差Δδ(ppm)算出Δν(Hz)。当谱图显示烷基链3J耦合裂分时,其间距(相应6-7Hz)也可以作为计算其它裂分间距所对应的赫兹数的基准。 (5) 根据对各峰组化学位移和耦合常数的分析,推出若干结构单元,最后组合为几种可能的结构式。每一可能的结构式不能和谱图有大的矛盾。 (6) 对推出的结构进行指认。 每个官能团均应在谱图上找到相应的峰组,峰组的δ值及耦合裂分(峰形和J值大小)都应该和结构式相符。如存在较大矛盾,则说明所设结构式是不合理的,应予以去除。通过指认校核所有可能的结构式,进而找出最合理的结构式。必须强调:指认是推结构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 如果未知物的结构稍复杂,在推导其结构时就需应用碳谱。在一般情况下,解析碳谱和解析氢谱应结合进行。从碳谱本身来说,有一套解析步骤和方法。 核磁共振碳谱的解析和氢谱有一定的差异。在碳谱中最重要的信息是化学位移δ。常规碳谱主要提供δ的信息。从常规碳谱中只能粗略的估计各类碳原子的数目。如果要得出准确的定量关系,作图时需用很短的脉冲,长的脉冲周期,并采用特定的分时去耦方式。用偏共振去耦,可以确定碳原子的级数,但化合物中碳原子数较多时,采用此法的结果不完全清楚,

第三章核磁共振波谱法

第三章核磁共振波谱法 核磁共振(NMR )现象的发现 1945年,Stanford大学F. Bloch (波塞尔)领导的研究小组和Harvard大学E. M. Purcell (布洛赫)领导的研究小组几乎同时发现了核磁共振(Nuclear Magn etic Reso nan ce, NMR现象,他们分别观测到水、石蜡中质子的核磁共振信号。 对NMR作出贡献的12位Nobel得主 他们二人因此获得1952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Richard R. Ernst 唯一一位因为在核磁共振方面的突出贡献获而得Nobel化学奖的科学家. 应用领域广泛 今天,核磁共振已成为鉴定有机化合物结构及研究化学动力学等的极为重要的方法。在有机化学、生物化学、药物化学、物理化学、无机化学及多种工业部门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另外,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已经普遍应用于临床。 【基本要求】理解核磁共振谱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和常用术语掌握核磁共振谱与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之间的关系掌握运用核磁共振谱解析分子结构的方法 【重点难点】核磁共振谱与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之间的关系核磁共振谱解析分子结构的方法 §1 核磁共振的基本原理 1.1 原子核的自旋和自旋磁矩 量子力学和实验都证明原子核的自旋运动与自旋量子数I 有关,而自旋量子数I取决于原子的质量数(A)和原子序数(Z):

Z A I A x z 偶数偶数 12厂1£飞 Vfi. Mg, 3*16 奇数或偶数 12 “0皿195Pr?e.旳甌等 奇数 3/2 7Li3.也即23Na11T J3S l6. 35C117. 37C117T 39K19t阳g妙仍Cuss, 79Br J5.叫抵等 52l7O fi. 25Nlg12, 55Mibs,旳Z I珈等奇数偶数1W…応14N7, SS C O27.LO B5 原子核是由中子与质子组成。质子与中子数为偶数的核,其自旋量子数1=0, 没有自旋运动,例如12C、180、32S等核。质子数与中子数其中之一为奇数I工0 具有自旋现象,例如%、13c、19F、31P> 14N、35Cl等核。(质子数=核电荷数= 原子序数) 自旋量子数I工0的原子核都有自旋运动,并且核带有一定的正电荷。这些 电荷也围绕着自旋轴旋转,从而产生循环电流,循环电流就会产生磁场。因此凡 是I工的原子核都会产生磁矩。其自旋磁矩卩=丫P M是一个矢量,其方向与自 旋轴重合;为磁旋比,代表磁核的性质,是核的特征常数。如,1H核的值为26.7519 W7 T-1s-1(每秒特斯拉,磁感应强度B的单位为特斯拉(T)); 13C核的值为6.7283 X07 T-1s-1。P为自旋角动量为: h—普朗克常数。I—自旋量子数。 有自旋磁矩的原子核通常称为磁性核。丫(磁旋比)值越 大,核的磁性越强,检测灵敏度越高。 自旋量子数I工0的原子核都有自旋磁矩存在,都有核磁共振现象。I = 1/2 的原子核,电荷均匀地分布在原子核表面,核磁共振的谱线窄,是核磁共振研究最适宜的对象。下面主要以自旋量子数I = 1/2、旋磁比比较大的氢核为代表,介 绍核磁共振的基本原理。先来了解具有磁性的原子核的运动 1.2原子核在外磁场B。中的自旋运动——进动 療子核的自疑和自旋楼矩 n 轴

第四章 核磁共振碳谱 习题2

第四章核磁共振碳谱 一、判断题 [1]自由衰减信号(FID)是频率域信号。() [2]碳谱的化学位移范围范围较宽(0-200),所以碳谱的灵敏度高于氢谱。() [3]在宽带去耦碳谱中,不同类型的碳核产生的裂分峰数目不同。() [4]氢质子在二甲基亚砜中的化学位移比在氯仿中要小。() [5]在13C NMR谱中,由于13C-13C相连的概率很低,所以通常不考虑13C核只见到耦合。 () [6]含19F的化合物,可观测到19F对13C核的耦合裂分,且谱带裂分数符合n+1规律。() [7]但在固相核磁共振波谱中,分子运动受到限制,由于磁各向异性作用将是谱线带变宽, 分辨率大大下降。() [8]在碳谱中,13C-1H会发生耦合作用,但是13C-1H的耦合常数远比1H-1H之间的耦合常 数小.() [9]在135°DEPT试验中,CH、CH2和CH3均出正峰,季碳原子不出现谱峰。() [10]在APT实验中,CH和CH3均出正峰,CH2出负峰,季碳原子不出现谱峰。() 二、选择题(单项选择) [1] 下列原子核没有自旋角动量的是哪一种?()。 A. 14N7 B. 12C6 C. 31P15 D. 13C6 [2] 在13C NMR波谱中在化学位移125-140产生两个信号的化合物是()。 A. 1,2,3,-三氯苯; B. 1,2,4,-三氯苯; C. 1,3,5,-三氯苯 [3] 在13C NMR波谱中在化学位移125-140产生六个信号的化合物是()。 A. 1,2,3,-三氯苯; B. 1,2,4,-三氯苯; C. 1,3,5,-三氯苯 [4] 在13C NMR波谱中在化学位移125-140产生三个信号的化合物是()。 A. 对二氯苯; B. 邻二氯苯; C. 间二氯苯。 [5] 在13C NMR中在化学位移0-60产生3个信号;在1H NMR中在化学位移0-5产生3个信号(最低场信号为多重峰)的化合物是()。 A. 1,1-二氯丙烷; B. 1,2二氯丙烷; C. 2,2-二氯丙烷; D. 1,3二氯丙烷。 [6] 在13C NMR中在化学位移0-70产生2个信号;在1H NMR中在化学位移0-5产生2个信号(最低场信号为三重峰)的化合物是()。 A. 1,1-二氯丙烷; B. 1,2二氯丙烷; C. 2,2-二氯丙烷; D. 1,3二氯丙烷。 [7]下面原子核发生核磁共振时,如果外磁场强度相同,哪种核将需要最大照射频率()。 A. 19F9; B. 13C6; C.1H1; D. 14N7 [8]碳谱如果不采用标识技术很难解析的原因是()。 A. 碳谱灵敏度较低; B. 碳核之间有耦合裂分; C. 碳谱分辨率高; D. 碳核与氢核之间有耦合裂分。 [9]下列各类化合物中碳核化学位移最大的是()。 A. 苯环上的碳; B. 酸酯羟基碳; C. 醛酮羟基碳; D. 与氧相连的饱和碳。 [10]在13C谱中,常看到溶剂的多重峰,如DMSO-d6在化学位移39.5ppm附近的七重峰,溶

核磁共振氢谱解析图谱的步骤

核磁共振氢谱解析图 谱的步骤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核磁共振氢谱解析图谱的步骤 核磁共振氢谱 核磁共振技术发展较早,20世纪70年代以前,主要是核磁共振氢谱的研究和应用。70年代以后,随着傅里叶变换波谱仪的诞生,13C—NMR的研究迅速开展。由于1H—NMR的灵敏度高,而且积累的研究资料丰富,因此在结构解析方面1H—NMR的重要性仍强于13C—NMR。 解析图谱的步骤 1.先观察图谱是否符合要求;①四甲基硅烷的信号是否正常;②杂音大不大;③基线是否平;④积分曲线中没有吸收信号的地方是否平整。如果有问题,解析时要引起注意,最好重新测试图谱。 2.区分杂质峰、溶剂峰、旋转边峰(spinning side bands)、13C卫星峰(13C satellite peaks) (1)杂质峰:杂质含量相对样品比例很小,因此杂质峰的峰面积很小,且杂质峰与样品峰之间没有简单整数比的关系,容易区别。 (2)溶剂峰:氘代试剂不可能达到100%的同位素纯度(大部分试剂的氘代率为%),因此谱图中往往呈现相应的溶剂峰,如CDCL3中的溶剂峰的δ值约为ppm处。 (3)旋转边峰:在测试样品时,样品管在1H-NMR仪中快速旋转,当仪器调节 未达到良好工作状态时,会出现旋转边带,即以强谱线为中心,呈现出一对对称的弱峰,称为旋转边峰。

(4)13C卫星峰:13C具有磁距,可以与1H偶合产生裂分,称之为13C卫星峰,但由13C的天然丰度只为%,只有氢的强峰才能观察到,一般不会对氢的谱图造成干扰。 3.根据积分曲线,观察各信号的相对高度,计算样品化合物分子式中的氢 原子数目。可利用可靠的甲基信号或孤立的次甲基信号为标准计算各信号峰的质子数目。 4.先解析图中CH3O、CH3N、、CH3C=O、CH3C=C、CH3-C等孤立的甲基质子信号,然后再解析偶合的甲基质子信号。 5.解析羧基、醛基、分子内氢键等低磁场的质子信号。 6.解析芳香核上的质子信号。 7.比较滴加重水前后测定的图谱,观察有无信号峰消失的现象,了解分子结构中所连活泼氢官能团。 8.根据图谱提供信号峰数目、化学位移和偶合常数,解析一级类型图谱。 9.解析高级类型图谱峰信号,如黄酮类化合物B环仅4,-位取代时,呈现 AA,BB,系统峰信号,二氢黄酮则呈现ABX系统峰信号。 10. 如果一维1H-NMR难以解析分子结构,可考虑测试二维核磁共振谱配合解析结构。 11. 组合可能的结构式,根据图谱的解析,组合几种可能的结构式。 12. 对推出的结构进行指认,即每个官能团上的氢在图谱中都应有相应的归属信号。

第三章 核磁共振氢谱 习题

第三章核磁共振氢谱习题 一、判断题 [1] 核磁共振波谱法与红外吸收光谱法一样,都是基于吸收电磁辐射的分析法。 [2] 质量数为奇数,核电荷数为偶数的原子核,其自旋量子数为零。 [3] 自旋量子数I=1的原子核在静磁场中,相对于外磁场,可能有两种取向。 [4] 氢质子子在二甲基亚砜中的化学位移比在氯仿中要小。 [5] 核磁共振波谱仪的磁场越强,其分辨率越高。 [6] 核磁共振波谱中对于OCH3、CCH3和NCH3,NCH3的质子的化学位移最大。 [7] 在核磁共振波谱中,耦合质子的谱线裂分数目取决于临近氢核的个数。 [8] 化合物CH3CH2OCH(CH3)2的1H NMR中,各质子信号的面积比为9:2:1。 [9] 核磁共振波谱中出现的多重峰是由于临近核的核自旋相互作用。 [10] 化合物Cl2CH—CH2Cl的核磁共振波谱中,H的精细结构为三重峰。 [11] 苯环和双键氢质子的共振频率出现在低场是由于π电子的磁各向异性效应。 [12] 氢键对质子的化学位移影响较大,所以活泼的氢的化学位移在一定范围内变化。 [13] 不同的原子核核产生共振条件不同,发生共振所必须的磁场强度B0和射频频率υ不同。 [14] (CH3)4Si分子中1H核共振频率处于高场,比所有有机化合物中的1H核都高。 [15] 羟基的化学位移随氢键的强度变化而移动,氢键越强,化学位移值就越小。 二、选择题(单项选择) [1]氢谱主要通过信号特征提供分子结构信息,以下选项中不是信号特征的是()。 A. 峰的位置 B. 峰的裂分 C. 峰高 D. 积分线高度 [2]以下关于“核自旋弛豫”的标书中,错误的是()。 A. 没有弛豫,就不会产生核磁共振 B. 谱线宽度与弛豫时间成反比 C. 通过弛豫,维持高能态核的微弱多数 D. 弛豫分为纵向弛豫和横向弛豫 [3]具有以下自旋量子数的原子核中,目前研究最多用途最广的是()。 A. I=1/2 B. I=0 C. I=1 D. I>1 [4]进行已知成分的有机混合物的定量分析,宜采用()。 A. 极谱法 B. 色谱法 C. 红外光谱法 D. 核磁共振法 [5]CH3CH2COOH在核磁共振波谱图上有几组峰?最低场有几个氢?()。 A. 3(1H) B. 6(1H) C. 3(3H) D. 6(2H) [6]下列化合物中在核磁共振谱中出现单峰的是()。 A. CH3CH2Cl B. CH3CH2OH C. CH3CH3 D. CH3CH(CH3)2 [7]核磁共振波谱解析分子结构的主要参数是()。 A. 质荷比 B. 波数 C. 化学位移 D. 保留值 [8]分子式为C5H10O的化合物,其1H NMR谱上只出现两个单峰,最有可能的结构式为()。 A. (CH3)CHCOCH3 B. (CH3)C-CHO C. CH3CH2CH2COOH D. CH3CH2COCH2CH3

核磁共振氢谱 解析图谱的步骤

核磁共振氢谱解析图谱的步骤 核磁共振氢谱 核磁共振技术发展较早,20世纪70年代以前,主要是核磁共振氢谱的研究和应用。70年代以后,随着傅里叶变换波谱仪的诞生,13C—NMR的研究迅速开展。由于1H—NMR的灵敏度高,而且积累的研究资料丰富,因此在结构解析方面1H—NMR的重要性仍强于13C—NMR。 解析图谱的步骤 1.先观察图谱是否符合要求;①四甲基硅烷的信号是否正常;②杂音大不大;③基线是否平;④积分曲线中没有吸收信号的地方是否平整。如果有问题,解析时要引起注意,最好重新测试图谱。 2.区分杂质峰、溶剂峰、旋转边峰(spinning side bands)、13C卫星峰(13C satellite peaks) (1)杂质峰:杂质含量相对样品比例很小,因此杂质峰的峰面积很小,且杂质峰与样品峰之间没有简单整数比的关系,容易区别。 (2)溶剂峰:氘代试剂不可能达到100%的同位素纯度(大部分试剂的氘代率为99-99.8%),因此谱图中往往呈现相应的溶剂峰,如CDCL3中的溶剂峰的δ值约为7.27 ppm处。 (3)旋转边峰:在测试样品时,样品管在1H-NMR仪中快速旋转,当仪器调节未达到良好工作状态时,会出现旋转边带,即以强谱线为中心,呈现出一对对称的弱峰,称为旋转边峰。 (4)13C卫星峰:13C具有磁距,可以与1H偶合产生裂分,称之为13C卫星峰,但由13C的天然丰度只为1.1%,只有氢的强峰才能观察到,一般不会对氢的谱图造成干扰。 3.根据积分曲线,观察各信号的相对高度,计算样品化合物分子式中的氢原子数目。可利用可靠的甲基信号或孤立的次甲基信号为标准计算各信号峰的质子数目。 4.先解析图中CH3O、CH3N、、CH3C=O、CH3C=C、CH3-C等孤立的甲基质子信号,然后再解析偶合的甲基质子信号。 5.解析羧基、醛基、分子内氢键等低磁场的质子信号。 6.解析芳香核上的质子信号。 7.比较滴加重水前后测定的图谱,观察有无信号峰消失的现象,了解分子结

核磁共振氢谱专项练习及答案

核磁共振氢谱专项练习及答案 (一)判断题(正确的在括号内填“√”号;错误的在括号内填“×”号。) 1.核磁共振波谱法与红外吸收光谱法一样,都是基于吸收电磁辐射的分析法。( ) 2.质量数为奇数,核电荷数为偶数的原子核,其自旋量子数为零。( ) 3.自旋量子数I=1的原子核在静磁场中,相对于外磁场,可能有两种取向。( ) 4.氢质子在二甲基亚砜中的化学位移比在氯仿中要小。( ) 5.核磁共振波谱仪的磁场越强,其分辨率越高。( ) 6.核磁共振波谱中对于OCH3、CCH3和NCH3,NCH3的质子的化学位移最大。( ) 7.在核磁共振波谱中,耦合质子的谱线裂分数目取决于邻近氢核的个数。( ) 8.化合物CH3CH2OCH(CH3)2的1H NMR中,各质子信号的面积比为9:2:1。( ) 9.核磁共振波谱中出现的多重峰是由于邻近核的核自旋相互作用。( ) 10.化合物Cl2CH—CH2Cl的核磁共振波谱中,H的精细结构为三重峰。( ) 11.苯环和双键氢质子的共振频率出现在低场是由于π电子的磁各向异性效应。( ) 12.氢键对质子的化学位移影响较大,所以活泼氢的化学位移在一定范围内变化。( ) 13.不同的原子核产生共振条件不同,发生共振所必需的磁场强度(B0)和射频频率(v)不同。( ) 14.(CH3)4Si分子中1H核共振频率处于高场,比所有有机化合物中的1H核都高。( ) 15.羟基的化学位移随氢键的强度变化而移动,氢键越强,δ值就越小。( ) 答案 (一)判断题 1.√2.×3.×4.×5.√6.×7.√8.×9.√l0.√11.√l2.√

l3.√l4.×l5.× (二)选择题(单项选择) 1.氢谱主要通过信号的特征提供分子结构的信息,以下选项中不是信号特征的是( )。 A.峰的位置;B.峰的裂分;C.峰高;D.积分线高度。 2.以下关于“核自旋弛豫”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 A.没有弛豫,就不会产生核磁共振; B.谱线宽度与弛豫时间成反比; C.通过弛豫,维持高能态核的微弱多数;D.弛豫分为纵向弛豫和横向弛豫两种。 3.具有以下自旋量子数的原子核中,目前研究最多用途最广的是( )。 A.I=1/2;B.I=0;C.I=1; D.I>1。 4.下列化合物中的质子,化学位移最小的是( )。 A.CH3Br;B.CH4;C.CH3I;D.CH3F。 5.进行已知成分的有机混合物的定量分析,宜采用( )。 A.极谱法;B.色谱法;C.红外光谱法;D.核磁共振法。 6.CH3CH2COOH在核磁共振波谱图上有几组峰?最低场信号有几个氢?( ) A.3(1H); B.6(1H);C.3(3H);D.6(2H)。 7.下面化合物中在核磁共振谱中出现单峰的是( 九 A.CH3CH2C1;B.CH3CH20H;C.CH3CH3;D.CH3CH(CH3)2。 8.下列4种化合物中,哪个标有*号的质子有最大的化学位移?( ) 9.核磁共振波谱解析分子结构的主要参数是( )。

第三章_核磁共振波谱法习题集

第三章、核磁共振波谱法 一、选择题( 共79题) 1. 2 分 萘不完全氢化时,混合产物中有萘、四氢化萘、十氢化萘。附图是混合产物的核磁共 振谱图,A、B、C、D 四组峰面积分别为46、70、35、168。则混合产物中,萘、四氢化萘,十氢化萘的质量分数分别如下: ( ) (1) 25.4%,39.4%,35.1% (2) 13.8%,43.3%,43.0% (3) 17.0%,53.3%,30.0% (4) 38.4%,29.1%,32.5% 2. 2 分 下图是某化合物的部分核磁共振谱。下列基团中,哪一个与该图相符?( ) H X:H M:H A=1:2:3 3. 2 分 在下面四个结构式中 哪个画有圈的质子有最大的屏蔽常数?() 4. 1 分 一个化合物经元素分析,含碳 88.2%,含氢 11.8%,其氢谱只有一个单峰。它是 下列可能结构中的哪一个? ( )

5. 1 分 下述原子核中,自旋量子数不为零的是 ( ) (1) F (2) C (3) O (4) He 6. 2 分 在 CH3- CH2- CH3分子中,其亚甲基质子峰精细结构的强度比为哪一组数据 ?() (1) 1 : 3 : 3 : 1 (2) 1 : 4 : 6 : 6 : 4 : 1 (3) 1 : 5 : 10 : 10 : 5 : 1 (4) 1 : 6 : 15 : 20 : 15 : 6 : 1 7. 2 分 ClCH2- CH2Cl 分子的核磁共振图在自旋-自旋分裂后,预计 ( ) (1) 质子有 6 个精细结构 (2) 有 2 个质子吸收峰 (3) 不存在裂分 (4) 有 5 个质子吸收峰 8. 2 分 在 O - H 体系中,质子受氧核自旋-自旋偶合产生多少个峰 ? ( ) (1) 2 (2) 1 (3) 4 (4) 3 9. 2 分 在 CH3CH2Cl 分子中何种质子?值大 ? ( ) (1) CH3- 中的 (2) CH2- 中的 (3) 所有的 (4) 离 Cl 原子最近的 10. 2 分 在 60 MHz 仪器上,TMS 和一物质分子的某质子的吸收频率差为 120Hz,则该质子的化学位移为 ( ) (1) 2 (2) 0.5 (3) 2.5 (4) 4 11. 2 分 下图四种分子中,带圈质子受的屏蔽作用最大的是 ( ) 12. 2 分 质子的?(磁旋比)为 2.67×108/(T s),在外场强度为B0 = 1.4092T时,发生核磁共振的辐射频率应为 ( ) (1) 100MHz (2) 56.4MHz (3) 60MHz (4) 24.3MHz 13. 2 分 下述原子核没有自旋角动量的是 ( ) (1) (2) (3) (4) 14. 1 分 将放在外磁场中时,核自旋轴的取向数目为 ( ) (1) 1 (2) 2 (3) 3 (4) 5 15. 2 分 核磁共振波谱法中乙烯, 乙炔, 苯分子中质子化学位移 值序是 ( ) (1) 苯>乙烯>乙炔 (2) 乙炔>乙烯>苯 (3) 乙烯>苯>乙炔 (4) 三者相等

第四章 核磁共振碳谱习题

第四章 核磁共振碳谱 一、判断题 [1]自由衰减信号(FID)是频率域信号。() [2]碳谱的化学位移范围范围较宽(0-200),所以碳谱的灵敏度高于氢谱。() [3]在宽带去耦碳谱中,不同类型的碳核产生的裂分峰数目不同。() [4]氢质子在二甲基亚砜中的化学位移比在氯仿中要小。() [5]在13C NMR谱中,由于13C-13C相连的概率很低,所以通常不考虑13C核只见到耦合。 () [6]含19F的化合物,可观测到19F对13C核的耦合裂分,且谱带裂分数符合n+1规律。() [7]但在固相核磁共振波谱中,分子运动受到限制,由于磁各向异性作用将是谱线带变宽, 分辨率大大下降。() [8]在碳谱中,13C-1H会发生耦合作用,但是13C-1H的耦合常数远比1H-1H之间的耦合常 数小。() [9]在135°DEPT试验中,CH、CH2和CH3均出正峰,季碳原子不出现谱峰。() [10]在APT实验中,CH和CH3均出正峰,CH2出负峰,季碳原子不出现谱峰。() 二、选择题(单项选择) [1] 下列原子核没有自旋角动量的是哪一种?()。 A. 14N7 B. 12C6 C. 31P15 D. 13C6 [2] 在13C NMR波谱中在化学位移125–140产生两个信号的化合物是()。 A. 1,2,3,-三氯苯; B. 1,2,4,-三氯苯; C. 1,3,5,-三氯苯 [3] 在13C NMR波谱中在化学位移125–140产生六个信号的化合物是()。 A. 1,2,3,-三氯苯; B. 1,2,4,-三氯苯; C. 1,3,5,-三氯苯 [4] 在13C NMR波谱中在化学位移125–140产生三个信号的化合物是()。 A. 对二氯苯; B. 邻二氯苯; C. 间二氯苯。 [5] 在13C NMR中在化学位移0–60产生3个信号;在1H NMR中在化学位移0-5产生3个信号(最低场信号为多重峰)的化合物是()。 A. 1,1-二氯丙烷; B. 1,2二氯丙烷; C. 2,2-二氯丙烷; D. 1,3二氯丙烷。 [6] 在13C NMR中在化学位移0–70产生2个信号;在1H NMR中在化学位移0-5产生2个信号(最低场信号为三重峰)的化合物是()。 A. 1,1-二氯丙烷; B. 1,2二氯丙烷; C. 2,2-二氯丙烷; D. 1,3二氯丙烷。 [7]下面原子核发生核磁共振时,如果外磁场强度相同,哪种核将需要最大照射频率()。 A. 19F9; B. 13C6; C.1H1; D. 14N7 [8]碳谱如果不采用标识技术很难解析的原因是()。 A. 碳谱灵敏度较低; B. 碳核之间有耦合裂分; C. 碳谱分辨率高; D. 碳核与氢核之间有耦合裂分。 [9]下列各类化合物中碳核化学位移最大的是()。 A. 苯环上的碳; B. 酸酯羟基碳; C. 醛酮羟基碳; D. 与氧相连的饱和碳。 [10]在13C谱中,常看到溶剂的多重峰,如DMSO-d6在化学位移39.5ppm附近的七重峰,溶

核磁共振碳谱总结

第4章核磁共振碳谱 在C的同位素中,只有13C有自旋现象,存在核磁共振吸收,其自旋量子数I=1/2。13C NMR 的原理与1H NMR一样。由于γc= γH /4,且13C的天然丰度只有1.1%,因此13C核的测定灵敏度很低,大约是H核的1/6000,测定困难。加之H核的偶合干扰,使得13C NMR信号变得很复杂,难以测得有实用价值的图谱。知道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后期,质子去偶技术和傅里叶变换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才使13C NMR的测定变的简单易得。 4.1 核磁共振碳谱的特点 1. 灵敏度低 由于γc= γH /4,且13C的天然丰度只有1.1%,因此13C核的测定灵敏度很低,大约是H核的1/6000,测定困难。 2. 分辨能力高 氢谱的化学位移δ值很少超过10ppm,而碳谱的δ值可以超过200ppm,最高可达600ppm。这样,复杂和分子量高达400的有机物分子结构的精细变化都可以从碳谱上分辨。同时13C 自身的自旋-自旋裂分实际上不存在,虽然质子和碳核之间有偶合,但可以用质子去偶技术进行控制。 3. 能给出不连氢碳的吸收峰 有机化合物分子骨架主要由 C 原子构成,因而13C NMR 能更全面地提供有关分子骨架的信息。而1HNMR 中不能给出吸收信号的 C=O、C=C、C≡C、C≡N以及季碳等基团,在13CNMR 中都可以直接给出特征吸收峰。13CNMR 可直接观测不带氢的含碳官能团,如羰基、氰基等。 4. 不能用积分高度来计算碳的数目 13C NMR的常规谱是质子全去偶谱。对大多数碳,尤其是质子化碳,他们的信号强度都会由去偶的同时产生的NOE效应而大大增强。因此不到呢国家的碳原子的数目不能通过常规共振谱的谱线强度来确定。 5. 弛豫时间T1可作为化合物结构鉴定的波谱参数 在化合物中,处于不同环境的13C核,他们的弛豫时间数值相差较大,可以达到2~3个数量级,通过T1可以致人结构归属,窥测体系的运动情况等。 4.2 核磁共振碳谱的测定方法 4.2.1 脉冲傅里叶变换法 同核磁共振氢谱。 4.2.2 核磁共振碳谱中的几种去偶技术 13C核的天然丰度很低,分子中相邻的两个 C 原子均为13C 核的几率极低,因此可忽略13C 核之间的偶合。 13C-1H 之间偶合常数很大,高达 120~320Hz,而13C 被偶合氢按 n+1 规律分裂为多重峰,使谱图不易解析,为提高灵敏度和简化谱图,须去掉1H 对13C 的偶合,方法有如下几种。 1. 质子带宽去偶法 又称噪声去偶,是最重要的去偶技术。在观察13C的同时,用一覆盖所有质子共振频率的射频照射质子,消除全部氢核对13C 的偶合,使每一个磁等价的13C 核成为一个信号,13CNMR呈现一系列单峰,同时由于 NOE 效应使13C 峰大为增强,信噪比提高。

核磁共振碳谱详解

核磁共振碳谱(13C-NMR) Produced by Jiwu Wen

?核磁共振碳谱的特点: 1. 化学位移范围宽。 碳谱(13C-NMR)的化学位移δC通常在0~220 ppm之间(对于碳正可达330 ppm)。 离子δ C 比较:1H-NMR的化学位移δ通常在0~10 ppm之间。Example:

2. 13C-NMR给出不与氢相连的碳的共振吸收峰。 核磁共振碳谱(13C-NMR)可以给出季碳,羰基碳,氰基碳,以及不含氢原子的烯碳和炔碳的特征吸收峰。 3. 13C-NMR的偶合情况复杂,偶合常数大。 核磁共振碳谱(13C-NMR)中偶合情况比较复杂,除了1H-1H偶合,还有1H-13C以及1H,13C与其它自旋核之间的偶合。1H-13C的偶合常数通常在125-250 Hz。因此在谱图测定过程中,通常采用一些去偶技术。 4. 13C-NMR的灵敏度低。

?核磁共振碳谱的去偶技术 1. 质子宽带去偶(也称为质子噪声去偶)。质子宽带去偶是一种双共振去偶技术,实验方法是:用一相当宽的频率(包括样品中所有氢核的共振频率)照射样品,消除13C-1H 之间的偶合,使每种碳原子只给出一条谱线。 2. 偏共振去偶(也称不完全去偶)。 这种去偶技术的实验方法是:采用一个频率范围很小、比质子宽带去偶功率弱很多的射频场(B 2),其频率略高于待测样品中所有氢核的共振吸收频率,使1H 与13C 之间在一定程度上去偶,不仅消除2J ~4J 的弱偶合,而且使1J 减小到J r (表观偶合常数)。J r 和1J 之间的关系如下: r 12J J B /2?ν λπ =

核磁共振氢谱解析方法

创作编号:BG7531400019813488897SX 创作者:别如克* 2.3核磁共振氢谱解析方法 1、核磁共振氢谱谱图的解析方法 a.检查整个氢谱谱图的外形、信号对称性、分辨率、噪声、被测样 品的信号等。 b.应注意所使用溶剂的信号、旋转边带、C卫星峰、杂质峰等。 c.确定TMS的位置,若有偏移应对全部信号进行校正。 d.根据分子式计算不饱和度u。 e.从积分曲线计算质子数。 f.解析单峰。对照附图I是否有-CH 3-O-、CHCOCH 3 N=、CH 3 C、RCOCH 2 Cl、 RO-CH 2 -Cl等基团。 g.确定有无芳香族化合物。如果在6.5-8.5范围内有信号,则表示 有芳香族质子存在。如出现AA`BB`的谱形说明有芳香邻位或对位二取代。 h.解析多重峰。按照一级谱的规律,根据各峰之间的相系关系,确 定有何种基团。如果峰的强度太小,可把局部峰进行放大测试,增 大各峰的强度。 i.把图谱中所有吸收峰的化学位移值与附图I相对照,确定是何官 能团,并预测质子的化学环境。 j.用重水交换确定有无活泼氢。 k.连接各基团,推出结构式,并用此结构式对照该谱图是否合理。 再对照已知化合物的标准谱图。 2、核磁共振氢谱谱图解析举例 例1:已知某化合物分子式为C 3H 7 NO 2 。测定氢谱谱图如下所示,推定 其结构。

解析计算不饱和度u=1,可能存在双键,1.50和1.59ppm有小峰,峰高不大于1个质子,故为杂质峰。经图谱可见有三种质子,总积分值扣除杂质峰按7个质子分配。从低场向高场各峰群的积分 强度为2:2:3,可能有-CH 2-、-CH 2 -、-CH 3 -基团。各裂分峰 的裂距(J),低场三重峰为7Hz,高场三重峰为8Hz,所以这两个三峰没有偶合关系,但它们与中间六重峰有相互作用。这六重峰的质子为2个,所以使两边信号各裂分为三重峰。则该化合物具有CH 3 -CH 2-CH 2 -结构单元。参考所给定的分子式应为CH 3 -CH 2 -CH 2 - NO 2 ,即1-硝基丙烷。 例2:已知某化合物分子式为C 7H 16 O 3 ,其氢谱谱图如下图所示,试求 其结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