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液综合实验(课程设计)

机电液综合实验(课程设计)
机电液综合实验(课程设计)

目录

第一章液压传动系统的设计 (1)

1.1 机械动作要求及参数 (1)

1.2 根据要求设计方案 (1)

1.3 计算和选择液压元件 (1)

1.4液压元件 (4)

1.5 工作状态表 (5)

1.6 电气控制系统 (5)

1.7 电气控制系统的安装与调试 (6)

第二章液压缸的设计与计算 (7)

2.1 液压缸的内径D和活塞杆的直径d的计算 (7)

2.2 验算最小稳定速度 (8)

2.3液压缸主要零件材料选择和加工要求 (8)

2.4 液压缸壁厚和外径的计算 (9)

2.5 液压缸工作行程的确定 (10)

2.6 最小导向长度的确定 (10)

2.7 缸盖固定螺栓d3的计算 (10)

2.8 活塞杆的校核 (10)

2.9 活塞的宽度B确定 (10)

2.10 缸体长度的确定 (11)

2.11 缸体与缸盖采的联接及计算 (11)

2.12 活塞与活塞杆的连接及计算 (12)

2.13 活塞及活塞杆处密封圈的选用 (13)

2.14 活塞杆导向部分的结构 (13)

2.15 液压缸的缓冲装置 (14)

心得体会 (15)

参考文献 (16)

第一章 液压传动系统的设计

1.1 机械动作要求及参数

工作时最大负载F=13000N ,液压缸的工作压力为P1=2.5MPa ,快进、快退速度V 快=5m/min ,工进速度V 工=0.6m/min ,油缸内径与活塞杆直径比D/d=2,回油腔背压P2=0.5MPa 。油路压力损失MPa p 3.0=∑?;min /2.0min L Q =。

1.2 根据要求设计方案

根据要求设计的控制系统图如图1-1所示

:

图1-1 液压传动控制系统图

1.3 计算和选择液压元件

1.3.1 液压泵的压力流量和选择泵的规格

1)泵的工作压力的确定。考虑到正常工作中进油管路有一定的压力损失,所以泵的工作压力为:

1p p p p =+∑?

(1-1)

式中 p p ——液压泵最大工作压力; 1p ——执行元件最大工作压力;

p ∑?——进油管路中的压力损失,本设计中MPa p 3.0=?∑

p

p =1p p +?∑=2.5+0.3=2.8Mpa (1-2)

上式中计算所得的p p 是系统的静态压力,考虑到系统在各种工况的过渡阶段出现的动态压力往往超过静态压力。另外考虑到一定的压力储备量,并确保泵的寿命,因此选泵的额定压力p p 应满足().~.n p p 12516p ≥。中低压系统去小值,高压系统取大值。在本设计中

n p =p p 25.1=1.25×2.8=3.5Mpa (1-3)

2)泵的流量确定。液压泵的最大流量应为

()max p L q K q ≥∑ (1-4)

式中 p q ——液压泵的最大流量;

()m ax q ∑——同时动作的各执行元件所需流量之和的最大值。如果这时溢流阀正

进行工作,尚须加溢流阀的最小溢流量2~3L/min ;

L K ——系统泄露系数, 1.2L K =

()max ...min p L q K q 123925471L =∑=?= (1-5)

3) 选择液压泵的规格

根据算得的p q 和p p ,选用CB-32限压式变量叶片泵,该泵的基本参数为:每转排量032.5q m L r =,泵的额定压力10n p M Pa =,电动机转速1450m in H n r =,容积效率

0.9v η=,总效率0.7η=。

1.3.2 与液压泵匹配的电动机的选定

首先分别算出快进与工进两种不同工况的功率,取两者较大值作为选择电动机规格的依据。

工进时的外负载为13000N ,压力损失为0.3Mpa.

...6

p 2

13000

p 10

03196M Pa 01

4

π

-=

?+=?

(1-6)

快进时所需电动机功率为

....p p

p q 05471P 056kW 6007

η

?=

=

=? (1-7)

工进时所需电动机功率为

....p p

p q 196471P 22kW 6007

η

?=

=

=?

查询电动机产品样本,选用Y100-4型电动机,其额定功率为2.2kW ,额定转速为1430r/min 。

1.3.3 确定其它元件及辅件

1)确定阀类元件及辅件

根据系统的最高工作压力和通过各阀类元件及辅件的实际流量,阅产品样本,选出的阀类元件和辅件规格如表1-1所列。

表1-1 阀类元件及辅助元件规格

2) 确定油管内径

表1-2允许流速推荐值

油管内径为:

3

d===(1-8)

10m m14.14m m

根据内径尺寸系列,选取内径为20mm的软管。

1.4液压元件如下表1-3

表1-3 液压元件的选用

根据动作要求和提供的元件,设计液压传动系统,设计油路图如图1-1,其工作情况由表1-4所示

油路中用到的上述提供的元器件有:二位二通电磁换向阀、调速阀、先导式溢流阀、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等。

1.5 工作状态表

电磁阀工作时的得失电情况如表1-4

表1-4 工作状态表

1.6 电气控制系统

根据图1-1液压传动系统及表1-4所示,设计电器控制系统如图1-2所示:

图1-2 电器控制系统

1.7 电气控制系统的安装与调试

(1) 基本工作过程

快进:按下SB2,启动液压泵,按下SB3使3DT和1DT得电,执行快进。

工进:碰到行程开关YA4,使3DT失电,1DT仍得电,执行工进。

快退:碰到行程开关YA6,使3DT和2DT得电,1DT失电,执行快退。

强退:按下SB4,使3DT和2DT得电1DT失电,执行强退。

按图1-1连接系统油路,连接时需注意调速阀的P1口和P 2口的链接。按图1-2连接电气控制线路,连接时注意控制电路接的是220V,从火线引出一根线,最后回到的是零线。接信号指示灯时,是并联到每个电磁上不是串联,否则电路将出现问题。

(2) 液压传动系统与电气控制系统调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与解决方法

1)由于实验准备不够充分,没有到实验场地进行观察和分析,导致所设计初步油路与实验设备冲突,安装过程中没有认真思考实验室所具有的设备的名称及功用,为了达到最佳的快进、工进以及快退的效果,采用了差动连接进行实现,而导致液压传动系统安装完成后进行调试时,油液喷出。

2)在安装液压系统回路时,为了防止油液从油管接口处泄露,在油管接口处安装了多个垫圈,而因此带来的问题则是油管接不上。

3)实验室中,机电液综合实验台上共有8个传感器,在我们的实验中只需用到3个即可,此次实验,我们采用了传感器1、4、8,在液压系统回路安装完成后,发现液压缸无法快退,原因是活塞杆与传感器未接触,解决的方法是将传感器尽量靠近活塞杆,使其接触。

4)在安装液压系统回路时,未分清两位三通阀的进出口,导致调试时有大量油液泄露。

5)由于实验设备过于老化的原因,即使是所有油路及电路安装正确,也有漏油的现象。

6)在部分电气系统回路安装完成进行调试时,发现电动机转动,但是没有压油,经分析可知,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由于电动机反转,此时只需要将U、V、W三根线中的任意两项互换,使电动机正转。

7)为了方便调试电路时判断电路的接通与否,通过将各线圈与灯并联,从而可以通过灯是否亮来判断电路是否接通。

第二章 液压缸的设计与计算

2.1 液压缸的内径D 和活塞杆的直径d 的计算

图2-1单杆活塞缸

2

22

12()4

4

fc

D P F D d P F π

π

=+

-+

2

22

21

1

4()

()

fc F F P D D d P P π+=

+- (2-1)

式(2—1)中:

12p P F F fc m d D

η—液压缸工作压力;—液压缸回油腔背压力;—活塞杆直径与液压缸内径之比;

—工作循环中最大的外负载;

—液压缸密封处摩擦力,它的精确度不易求得,常用液压缸的机械效率进行估算。

fc m

F F F η+= (2-2)

式(2—2)中:

m η—液压缸的机械效率,一般m η=0.9 ~0.97

将m η带入式(2-1)中,可求得D 为:

F

V

mm D d P P P F

D m 931007015.23.0195.05.213000

41142

2

121=??

?

????

???

??????????? ??-

-???=

??

???????

???????????? ??--=

πηπ

(2-3) 计算结果为:

D=93mm d=63mm

根据GB/T2348-1993,液压缸内径尺寸系列和液压缸活塞杆外径尺寸对D 和d 进行圆整,取D=100mm, d=70mm 。

2.2 验算最小稳定速度

要保证液压缸平稳运行,液压缸工作面积A 必须大于保证最小稳定速度的最小有效面积Amin ,即A>Amin

Amin=Qmin/Vmin (2-4) 式(2—4)中:

Qmin ——流量阀的最小稳定流量 Vmin ——液压缸的最低速度要求 Qmin=0.2L/min,Vmin=0.6m/min Amin=

min

min V Q =0.210?6/0.610?3=333mm 2

计算的 min 2

2

78504

A mm

D A ≥==

π,经验算满足要求。

2.3液压缸主要零件材料选择和加工要求

2.3.1 缸体

1)材料:无缝钢管 45钢

无缝钢管作缸体毛坯加工余量小,工艺性能好,生产准备周期短,适合大批量生产,起重运输机械和工程机械的液压缸,一般用无缝钢管材料,常用45钢,大多属于薄壁圆筒结构。

2)加工要求

钢筒内壁表面加工公差为8H ~9H ;表面粗糙度为32.0~um 25.1。为了防止在装配时损伤密封圈,缸筒必须有倒角,倒角大小建议为20°~25°。 2.3.2 活塞

1)材料:45钢

无导向环活塞,采用45钢或球墨铸铁。 2.3.3 活塞杆

1)材料:45钢

活塞杆常用35、45钢等材料。对于冲击震动很大的活塞杆,也可使用55钢。一般实心的活塞杆用35、45钢。

2)加工要求

①压缸活塞杆用的材料通常要求淬火,深度一般为0.5~1.0mm ,或活塞杆直径为1mm 淬深0.03mm 。活塞杆表面需要镀硬铬,厚15~25um ,也有要求镀硬铬30~50um 。

②塞杆外径公差为f7~f9,表面粗糙度一般为Ra ≤0.3~0.4um ,精度要求高时,Ra ≤0.1~0.2um ,活塞端部需有15°~25°倒角。

③装活塞的轴颈和外圆的同轴度公差不大于0.01mm ,保证活塞杆外圆和活塞外圆的同轴度,避免活塞与缸筒、活塞杆和导向的卡滞现象。安装活塞的轴间端面与活塞杆轴线的垂直度公差不大于0.04mm/100mm ,保证活塞安装不产生歪斜。

④为是运行在低载荷情况下,所以省去了表面处理。 2.3.4 前端盖

1)材料:45钢

缸盖常用35、45钢的锻造或铸造毛坯,也可以使用铸铁材料。 2.3.5 后端盖

1)材料:45钢

缸盖常用35、45钢的锻造或铸造毛坯,也可以使用灰铸铁材料。起导向作用时用铸铁

2.4 液压缸壁厚和外径的计算

液压缸的壁厚由液压缸的强度条件来计算。工程机械的液压缸,一般是用无缝钢管材料,大多属于薄壁圆筒结构,其壁厚按薄壁圆筒公式计算

[]

y p D 2δσ

(2-5)

式中 δ——液压缸壁厚(m);

D

——液压缸内径(m);

y p ——试验压力,取最大工作压力的1.5

倍(MPa );

[]σ——缸筒材料的许用应力。无缝钢管[]100M Pa σ=。

mm

875.1100

2100

5.25.1=???≥

δ (2-6)

按照工程机械标准液压缸外径尺寸系列,所以取外径为114mm 。

壁厚为7mm>1.875mm ,符合要求。

2.5 液压缸工作行程的确定

液压缸的工作行程长度,根据执行机构的实际工作最大行程来确定,并参考GB2349-80系列尺寸来选取标准值。本次设计选取的行程为250mm 。

2.6 最小导向长度的确定

如果导向长度过小,将使液压缸的初始扰度增大,影响液压缸的稳定性,因此设计时必须保证有一定的最小导向长度。

对一般的液压缸,最小导向长度H 应满足以下条件

H ≧(L/20)+(D/2)

其中 L---液压缸的最大行程 D---液压缸的内径

2.7 缸盖固定螺栓d3的计算

3d ≥

(2-7)

式中 F-------液压缸负载;

K-------螺纹拧紧系数,K=1.12~1.5; Z-------固定螺栓个数;

[σ]----螺栓许用应力,[σ]= σ3/(1.22~2.5), σ3为材料的屈服点为

355Mpa 。

其中负载为18000N ,拧紧系数取1.5,螺栓个数取六个,根据式(2-7)计算得:

d3≥6.5mm,选取M8的螺栓。

2.8 活塞杆的校核

当活塞杆长度10l d ≤时,应按强度校核条件校核活塞杆直径d 。

d ≥

(2-8)

[σ]= σ/1.4=357Mpa

式中:F-------- 最大负载(N ) 据式(2-8)计算得d ≥6.8mm

上述计算得d=70mm>6.8mm,满足强度的要求。

2.9 活塞的宽度B 确定

一般活塞B=(0.6~1.0)D 所以选B = 60mm

2.10 缸体长度的确定

液压缸刚体内部长度应等于活塞的行程与活塞的宽度之和。缸体外形长度还要考虑到两短端盖的厚度。一般液压缸缸体长度不应大于内径的20~30倍。

因此取缸体长度250+60+5=315mm 。

2.11 缸体与缸盖采的联接及计算

2.11.1 联接的形式选择

缸体端部与缸盖的连接形式与工作压力、缸体材料以及工作条件有关。主要连接形式有法兰连接、螺纹连接、半环连接。

a 法兰连接 优点:(1)结构简单、成本低(2)容易加工、便于装拆(3)强度较大、能承受高压

缺点:(1)径向尺寸较大(2)重量比螺纹连接的大(3)用钢管焊上法兰、工艺过程复杂些

b 螺纹连接 优点:(1)外形尺寸小(2)重量较轻

缺点:(1)端部结构复杂、工艺要求较高(2)装拆时需用专用工具(3)拧端盖时易损坏密封圈

c 半环连接 优点:(1)结构较简单(2)加工装配方便

缺点:(1)外形尺寸大(2)缸筒开槽,削弱了强度,需增加缸筒厚度 比较各连接形式,本设计中选取半环联接和螺纹联接的形式。 2.11.2 螺纹联接的计算

缸体螺纹处的拉应力:

)

(4

2

2

1D d KF

-=

π

σ (2-9)

螺纹处的切应力为:

10

0.2(d1^3-D ^3)K K Fd σ=

(2-10)

n

σ=

x

(2-11)

式中:σ-------螺纹处的拉应力(Pa )

K-------螺纹拧紧系数,静载荷时,取K=1.25~1.5;动载荷时,取K=2.5~4,(取

K=3)

K1-------螺纹内摩擦系数,(取K1=0.12) d0-------螺纹外径m d1-------螺纹内径m D-------液压缸内径m

τ-------螺纹外的切应力Pa [σ]----螺纹材料的许用应力Pa

[σ]=σs/n (2-12) σs-------螺纹材料的屈服点pa (σs=355MPa ) n-------安全系数 (n=2) σn-----合成应力(Pa )

F-------缸体螺纹处所受到的拉力(N ) 将各参数带入式(2-10)、(2-11)、(2-12)得:

σ =15.63MPa τ =5.39MPa σn =18.2MPa [σ]=175Mpa 所以σn =18.2MPa< [σ]=175MPa,其螺纹联接符合要求。

2.12 活塞与活塞杆的连接及计算

2.12.1 联接的选择

活塞杆与活塞的连接结构有:整体式结构和组合式结构。 组合式结构又分螺纹连接、半环连接和锥销连接。 a 整体式结构:结构简单,适用于缸径较小的液压缸

b 螺纹连接:结构简单,在振动的工作条件下容易松动,必须用锁紧装置。应用较多,如组合机床与工程机械上的液压缸。

c 半环连接:结构简单,装拆方便,不易松动,但会出现轴向间隙。多应用在压力高、负荷大、有振动的场合

d 锥销连接:结构可靠,用锥销连接销孔必须配铰,销钉连接后必须锁紧,多用于负荷较小的场合。

由于本设计是组合机床用的液压缸,根据螺纹连接多用于组合机床的叙述,选用螺纹连接的活塞杆与活塞的连接结构。 2.12.2 螺纹联接校核

活塞杆危险截面处的拉应力:

1

1^2

4

K F d σπ

=

(2-13)

切应力为:

3

1101

0.2K KF d d τ=

(2-14)

合应力为: σ

σ

=

n

n

σ=

≤ [σ] (2-15)

式中: F1-------液压缸输出压力

N

p d D

F 6.1201610

3)07.01.0(4

)(4

6

222

2

1=??-?=

?-=

π

π

(2-16)

式中: d-------活塞杆直径;

[σ]----活塞杆材料的许用应力 ;

355[]1752

s n

σσ=

=

= Mpa

将各参数带入式(2-14)、(2-15)、(2-16)得:

σ=3.19Mpa τ=1.51Mpa σn=4.13Mpa

所以σn=4.13Mpa ≤[σ]=175Mpa,其螺纹联接满足要求。

2.13 活塞及活塞杆处密封圈的选用

活塞及活塞杆处的密封圈的选用,根据密封的部位、使用的压力、温度、运动速度的范围不同而选择不同类型的密封圈。常用的密封圈类型有O 形圈、Y 形圈、V 型和活塞环。

O 形圈:结构简单,密封性好,安装空间小,摩擦力小,易于制造,所以应用较广,但运动速度不能太大。

Y 形圈:用于压力在20MPa 以下、往返速度较高的液压缸,密封性能可靠。 V 形圈:性能好,耐久性也好,缺点是安装空间大,调整困难,摩擦阻力大,只适用于运动速度较低的液压缸。

活塞环:命长,不容易损坏,常常用在不便于拆卸的液压缸中,缺点是泄漏较大,必须成组使用,加工工艺比较复杂,所以成本较高。

图2.1 O 形圈示意图

由于本设计中液压缸的工作压力为5MPa ,速度范围<0.5m/s ,因此选用缸体与缸盖的密封形式选用O 形圈的密封形式(如图2.1)。活塞杆与缸盖,活塞与缸体的密封选用O 圈的密封形式。

2.14 活塞杆导向部分的结构

活塞杆导向部分的结构,包括活塞杆与端盖、导向套的结构,以及密封、防尘和锁紧装置等。导向套的结构可以做成端盖整体式直接导向,也可以做成与端盖分开的导向套结构。

a 端盖直接导向:(1)端盖与活塞杆直接接触导向,结构简单,但磨损后只能更换整个缸盖(2)盖与杆的密封常用O型,Y型等密封圈(3)防尘圈用无骨架的防尘圈。

b 导向套导向: (1)导向套与活塞杆接触支承导向,磨损后便于更换,导向套也可用耐磨材料(2)盖与杆的密封常用Y型等密封装置。密封可靠适用于中高压液压缸(3)防尘方式常用J型或三角形防尘装置。

由于密封圈的是选用O形圈的密封类型,常于O形圈配合导向套结构为端盖直接导向,因此本设计选用端盖直接导向的导向部分结构。

2.15 液压缸的缓冲装置

常用的缓冲装置结构有

(1)环状间隙式节流缓冲装置,适用于运动惯性不大、运动速度不高的液压系统。

(2)三角槽式节流缓冲装置,利用被封闭液体的节流产生的液压阻力来缓冲的。

(3)可调节流缓冲装置,它调节针形节流阀的流通面积,就可改变缓冲作用的强弱和效果。

本设计中的液压缸运动惯性不大、速度也不高,因此选用圆柱形环状间隙式缓冲装置。

心得体会

为期两个星期的课程设计结束了,在本次课程设计中我不仅学到了很多的知识,还为以后的毕业设计与工作打下了一个很好的基础。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掌握了常用元件的识别和测试;熟悉了常用仪器、仪表;了解了电路的连线方法;以及如何提高电路的性能等等。

回顾起此课程设计,至今我仍感慨颇多,从理论到实践,在这段日子里,可以说得是苦多于甜,但是可以学到很多很多的东西,同时不仅可以巩固了以前所学过的知识,而且学到了很多在书本上所没有学到过的知识。通过这次课程设计使我懂得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是很重要的,只有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起来,从理论中得出结论,才能真正为社会服务,从而提高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在设计的过程中遇到问题,可以说得是困难重重,但可喜的是最终都得到了解决。

实验过程中,也对团队精神的进行了考察,让我们在合作起来更加默契,在成功后一起体会喜悦的心情。果然是团结就是力量,只有互相之间默契融洽的配合才能换来最终完美的结果。此次设计也让我明白了思路即出路,有什么不懂不明白的地方要及时请教或上网查询,只要认真钻研,动脑思考,动手实践,就没有弄不懂的知识,收获颇丰。

此次课程设计让我很好的锻炼了理论联系实际,不知不觉中查阅资料的能力也有了很大提高。我们学习的知识是有限的,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会遇到许多未知的领域,这方面的能力,会使我们受益匪浅。在设计过城中,总是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有时发现一个问题的时候,需要做大量的工作,不知不觉中,我们的耐心也培养起来了,这将对我们以后的经历有很大的好处。

参考文献

1.李笑吴冉泉主编,《液压与气压传动》,国防工业出版社,2006

2.杨培元朱福元主编,《液压系统设计简明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1998

3.雷天觉主编,《新编液压工程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1998

4.赵明。《工厂电气控制设备》。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9

5.李仁。《电气控制》。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7

6.电工手册编写组。《电工手册(第三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

7.方承远。《工厂电气控制技术》。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2

8.钟肇新。《可编程控制器原理及应用》。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1991

9.边辉震《油缸密封支承材料的选用》中国设备工程,2005.5

10.张利平主编,《液压与气压传动设计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1997

机电液控制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实验(一)双作用气压回路 一、试验目的: 1.基本要认识每个元器件,并知道它们的结构和用途。 2.通过基础实验训练,培养学校气动课程的兴趣。 3.提高实际动手能力。 4.通过连接双作用回路,了解该回路的特点、原理和连接方法。 5.认识基本回路,学会连接该回路。 6.扎实地掌握双作用气压回路的内容。 二、试验仪器: 1、FESTO气压传动综合实验台 2、FESTO品牌的启动原件包括:气源装置、软管、两位五通换向阀、手动两位三通阀以及双作用气缸。 三、工作原理: 首先气从起源装置中流出,经过两位五通换向阀流入气缸,再从气源装置中输送两道空气流向两个手动两位三通换向阀再连向两位五通换向阀,接着两个手动两位三通换向阀来控制两位五通换向阀,再由其控制气缸左右运动。 四、回路工作过程 按照原理图连接各元件,打开气源,按下换向阀的按钮,得到信号后阀门左位接入并控制与气缸连接的二位五通阀左位接入,气缸活塞杆伸出;反之右边得到信号,气缸右位接入,气缸活塞杆退回。 五、原理图:

实验(二)双作用单向调速回路 一、试验目的: 1.基本要认识每个元器件,并知道它们的结构和用途。 2.通过基础实验训练,培养学校气动课程的兴趣。 3.提高实际动手能力。 4.通过连接双作用回路,了解该回路的特点、原理和连接方法。 5.认识基本回路,学会连接该回路。 6.扎实地掌握双作用单向调速回路的内容。 二、试验仪器: 1、FESTO气压传动综合实验台 2、FESTO品牌的启动原件包括:气源装置、软管、节流阀、单作用两位五通换向阀、手动两位三通阀以及双作用气缸。 三、工作原理: 首先气体从气源装置中流出,经过单作用两位五通换向阀流入节流阀进行节流调速,经过调速的气体再流入气缸,同时又从气源装置中输送气体流向手动两位三通换向阀再连向单作用两位五通换向阀,由手动两位三通换向阀来控制单作用两位五通换向阀,再由其控制气缸左右运动。 四、回路工作过程: 按原理图连接各元件,打开气源,按下换向阀的按钮,得到信号后阀门左位接入并控制与气缸连接的二位五通阀左位接入,气缸活塞杆伸出;由于单作用二位五通阀,所以气缸到底时会自动收回,旋转节流阀的流量旋钮,可以改变其速度。

关于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说明

南京工程学院车辆工程系 关于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说明 1、关于实验类型的说明: a. 演示性实验指为便于学生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以直观演示的形式,使学生了解其事物的形态结构和相互关系、变化过程及其规律的教学过程。 b. 验证性实验: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掌握实验方法与技能为目的,验证课堂所讲某一原理、理论或结论,以学生为具体实验操作主体,通过现象衍变观察、数据记录、计算、分析直至得出被验证的原理、理论或结论的实验过程。 c. 综合性实验:是指实验内容涉及本课程的综合知识或与本课程相关课程知识的实验。 d. 设计性实验:是指给定实验目的、要求和实验条件,由教师给定实验目标,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并加以实现的实验。 2、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界定 综合性实验是指实验内容涉及本课程的综合知识或与本课程相关课程 知识的实验。是学生在具有一定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运用某一门课程或多门课程的知识、技能和方法进行综合训练的一种复合型实验。根据定义,综合性实验内容应满足下列条件之一:①涉及本课程多个章节的知识点;②涉及多门课程的多个知识点;③多项实验内容的综合。 设计性实验是指给定实验目的、要求和实验条件,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并加以实现的实验。设计性实验一般是指导教师给出题目,由学生运用已掌握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实验技能,提出实验的具体方案、拟定实验

步骤、选定仪器设备、独立完成操作、编程、记录实验数据、绘制图表、分析实验结果等。 3、对综合性、综合性实验进行论证 论证专家组组长由院长或主管实验教学的副院长担任,成员不少于3人。应聘请该领域或与该领域相关的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的专家担任论证组成员。应有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教学大纲、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指导书;专家组根据实验目的、实施设想、所利用的知识以及实验条件要求等,进行实验属性判定和可行性论证。 对论证符合综合性或设计性实验要求的实验项目的教学过程要进行监 督和检查,对学生的实验报告、实验记录和结果等要进行抽查,确保实验内容符合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教学要求。对不符合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要求的实验项目,直接转为验证性实验。 4、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内容的确定及大纲编写 在确定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实验内容时应充分考虑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和课程特点。指导教师可选择一些灵活性比较大,完成思路比较多,学生有发挥余地的内容作为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实验内容,且难度不宜太大,操作不宜太复杂。 在制订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大纲时除了一般实验大纲规定的内容外,应说明该实验为综合性或设计性实验的特性及要求。 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实验学时一般在3-6学时,计划学时内不能完成的可在实验室的开放时间内完成。 5、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指导书编写

机电控制系统课程设计

JIANG SU UNIVERSITY 机电系统综合课程设计 ——模块化生产教学系统的PLC控制系统设计 学院:机械学院 班级:机械 (卓越14002) 姓名:张文飞 学号: 3140301171 指导教师:毛卫平 2017年 6月

目录 一: MPS系统的第4站PLC控制设计 (3) 1.1第四站组成及结构 (3) 1.2 气动回路图 (3) 1.3 PLC的I/O分配表,I/O接线图(1、3、6站电气线路图) (4) 1.4 顺序流程图&梯形图 (5) 1.5 触摸屏控制画面及说明,控制、信息软元件地址表 (10) 1.6 组态王控制画面及说明 (13) 二: MPS系统的两站联网PLC控制设计 (14) 2.1 PLC和PLC之间联网通信的顺序流程图(两站)&从站梯形图 (14) 2.2 通讯软元件地址表 (14) 三:调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18) 四:设计的收获和体会 (19) 五:参考文献 (20)

一:MPS系统的第4站PLC控制设计 1.1第四站组成及结构: 由吸盘机械手、上下摆臂部件、料仓换位部件、工件推出部件、真空发生器、开关电源、可编程序控制器、按钮、I/O接口板、通讯接口板、多种类型电磁阀及气缸组成,主要完成选择要安装工件的料仓,将工件从料仓中推出,将工件安装到位。 1.吸盘机械手臂机构:机械手臂、皮带传动结构真空吸嘴组成。由上下摆臂装置带动其旋转完成吸取小工件到放小工件完成组装流程的过程。 2.上下摆臂结构:由摆臂缸(直线缸)摆臂机械装置组成。将气缸直线运动转化为手臂旋转运动。带动手臂完成组装流程。 3.仓料换位机构:由机构端头换仓缸带动仓位装置实现换位(蓝、黑工件切换)。 4.推料机构:由推料缸与机械部件载料平台组成。在手臂离开时将工件推出完成上料。 5.真空发生器:当手臂在工件上方时,真空发生器通气吸盘吸气。 5.I/O接口板:将桌面上的输入与输出信号通过电缆C1与PLC的I/O相连。 6.控制面板:完成设备启动上电等操作。(具体在按钮上有标签说明)。

机电液综合设计与实验

本科课程设计(论文) 题目 机电液综合设计与实验 学 院 机械工程学院 年 级 07 专 业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 班 级 0704072 学 号 070407233 学生姓名 张明磊 指导教师 张敬妹、管建峰、孟涛 论文提交日期 2011年1月6日

目录 一.设计目的、要求及任务 (2) 1.1设计的目的 (2) 1.2设计的要求 (2) 1.3设计任务 (3) 二.液压系统设计计算及元件选型 (4) 2.1.确定执行元件主要参数 (4) 2.2.选择液压基本回路 (6) 2.3.确定液压泵的规格及电动机功率 (8) 2.4.控制阀的选择 (9) 2.5.确定油管直径 (9) 2.6.确定油箱容积 (10) 三.液压缸的设计计算 (11) 四.实验安装及调试 (14) 五.心得体会 (15) 参考文献 (16)

机电液综合设计与实验 机电液综合设计与实验是一项设计型、综合型、实践型的教学环节。它将课程设计与实验相结合,用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动手能力,进一步加深对金属切削加工、液压传动、机械加工设备的继电器控制。 一.设计目的、要求及任务 1.1设计的目的 液压传动课程设计是本课程的一个综合实践性教学环节,通过该教学环节,要求达到以下目的: 1.巩固和深化已学知识,掌握液压系统设计计算的一般方法和步骤,培养学生工程设计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2.正确合理地确定执行机构,选用标准液压元件;能熟练地运用液压基本回路、组合成满足基本性能要求的液压系统; 3.熟悉并会运用有关的国家标准、部颁标准、设计手册和产品样本等技术资料。对学生在计算、制图、运用设计资料以及经验估算、考虑技术决策、CAD技术等方面的基本技能进行一次训练,以提高这些技能的水平。 1.2设计的要求 1.设计时必须从实际出发,综合考虑实用性、经济性、先进性及操作维修方便。如果可以用简单的回路实现系统的要求,就不必过分强调先进性。并非是越先进越好。同样,在安全性、方便性要求较高的地方,应不惜多用一些元件或采用性能较好的元件,不能单独考虑简单、经济;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报告

重庆交通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报告 专业:通信工程专业11级 学号:0204 姓名:何国焕 实验所属课程:宽带无线接入技术 实验室(中心):软件与通信实验中心 指导教师:吴仕勋 一、题目 OFDM系统的CFO估计技术 二、仿真要求 要求一:OFDM系统的数据传输 ①传输的数据随机产生; ②调制方式采用16QAM; 要求二:要求对BER的性能仿真 设计仿真方案,比较两个CFO的性能(基于CP与基于训练符号Moose),并画出不同SNR下的两种估计技术的均方差(MSE)性能。

三、仿真方案详细设计 1、首先OFDM技术的基本思想和现状了解。认真学习OFDM技术的基本原理,包括OFDM系统的FFT实现、OFDM系统模型、OFDM信号的调制与解调、OFDM信号的正交性原理,根据PPT及网上查阅资料加以学习。其次,了 解OFDM的系统性能,包括OFDM系统的同步技术及训练序列等。 2、同步技术:接收机正常工作以前,OFDM系统至少要完成两类同步任务: ①时域同步,要求OFDM系统确定符号边界,并且提取出最佳的采样时钟,从而减小载波干扰(ICI)和码间干扰(ISI)造成的影响。 ②频域同步,要求系统估计和校正接收信号的载波偏移。在OFDM系统中,N个符号的并行传输会使符号的延续时间更长,因此它对时间的偏差不敏感。对于无线通信来说,无线信道存在时变性,在传输中存在的频率偏移会使OFDM 系统子载波之间的正交性遭到破坏。 3、载波频率的偏移会使子信道之间产生干扰。OFDM系统的输出信号是多个相互覆盖的子信道的叠加,它们之间的正交性有严格的要求。无线信道时变性的一种具体体现就是多普勒频移引起的CFO,从频域上看,信号失真会随发送信道的多普勒扩展的增加而加剧。因此对于要求子载波严格同步的OFDM 系统来说,载波的频率偏移所带来的影响会更加严重,如果不采取措施对这种信道间干扰(ICI)加以克服,系统的性能很难得到改善。 OFDM系统发射端的基本原理图OFDM信号频谱 4、训练序列和导频及信道估计技术 接收端使用差分检测时不需要信道估计,但仍需要一些导频信号提供初始的相位参考,差分检测可以降低系统的复杂度和导频的数量,但却损失了信噪

机电一体化课程设计报告书

机电一体化综合课程设计 《机电一体化课程设计任务书》普通格式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 本次设计是机电一体化和计算机控制课程结束之后进行的一个重要的综合性、实践性教学环节,课程设计的基本目的是: 1、掌握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设计过程和方法,包括参数的选择、传动设计、零件计算、结构设计、计算机控制等培养系统分析及设计的能力。 2、综合应用过去所学的理论知识,提高联系实际和综合分析的能力,进一步巩固、加深和拓宽所学的知识。

3、训练和提高设计的基本技能,如计算,绘图,运用设计资料、标准和规,编写技术文件(说明书)等。 二.设计任务及要求 设计题目:车辆出入库单片机自动控制系统 1.设计容包括:总体设计,机械系统的设计与计算,计算机控制系统设计,编写设计计算说明书; 2.课题容简介或设计要求:编制一个用单片机控制的车辆出入库管理控制程序,控制要求如下:1)入库车辆前进时,经过1# → 2#传感器后计数器加1,后退时经过2# → 1#传感器后计数器减1,单经过一个传感器则计数器不动作。2)出库车辆前进时经过2# → 1#传感器后计数器减1,后退时经过1# → 2#传感器后计数器加1,单经过一个传感器则计数器不动作。3)设计一个由两位数码管及相应的辅助元件组成的显示电路,显示车库车辆的实际数量。 3.机械部分的设计: 4.计算机控制的设计:设计显示电路图,并按图连接。画出单片机接线图,并按图接线。编制控制程序。 摘要 本次设计车辆出入库单片机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功能和设计思路,根据给定的条件,综合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相关的机械和电子方面的知识,完成车辆入库自动控制,并画好元器件的连接图,其中包括装置的原理方案构思和拟定;原理方案的实现,设计计算与说明。 车辆出入库单片机自动控制系统对我们生活很贴近,一个很实用的系统,可以有效地帮助我们管理车库,再加上如果用单片机来实现的话成本低,很实用,这是一个很有意义的设计。车辆入库单片机自动控制系统的难点在于,如何控制

机电液课程设计

铣削机床机电液控制课程设计 一、设计说明 1、设计目的 铣床是用铣刀对工件进行铣削加工的机床。铣床除能铣削平面、沟槽、齿轮、螺纹和花键轴外,还能加工比较复杂的型面,效率较刨床高,在机械制造和修理部门得到广泛应运。本次设计要完成双面铣削机床的机电液控制系统设计,系统要求能够实现“定位—夹紧—快进—工进—快退—原位停止—松开卸荷”的工作循环。设计参数针对切削工况,夹紧缸及工作台输出力、速度可不考虑。 2、设计参数 设计参数表 滑块运动的综合摩擦力(包括液压缸摩擦、导向摩擦等)为公称力的10%。最大工作行程450mm,工进行程150mm,夹具行程自定。 ·3、设计内容 1.机械方面 根据负载计算设计参数主缸压力。主缸直径。 2.液压方面 1)设计液压原理图、编制电机电磁铁动作表。 2)选择液压泵、电机、液压阀。 3.电气方面 1)PLC选型,设计PLC输入等控制回路。 2)编制PLC程序、包括手动、自动循环。 3)设计硬件电路。 4)编写设计说明书。 ·4、设计任务书 1.绘制液压泵原理图1张。 2.绘制PLC端子等控制回路图1张。 3.绘制PLC梯形图1张。 4.绘制硬件电路图1张。 5.编制5000字设计说明书1份。

·5、时间分配 1.机械方面一天。 2.绘制液压原理图、电机电磁铁动作表2天 3.选择液压缸、液压阀、电机2天。 4.选择PLC、绘制端子图1天。 5.编制PLC梯形图2天。 6.绘制硬件电路图1天。 7.答辩1天。 二、液压系统的设计与计算 1、电磁铁动作顺序图 2、拟定液压系统原理图 (一)设计液压系统方案 由于该机床是固定式机械,且不存在外负载对系统作功的情况,并由图知,这台机床液压系统的功率小,滑台运动速度低,工作负载变化小。根据表,该液压系统以采用节流调速和闭环循环为宜。现采用进油路节流调速回路。 (二)选择基本回路 由于不存在负载对系统作功的工况,也不存在负载制动过程,故不需要设置平衡及制动回路。但必须有快进、工进运动、换向、调压以及卸荷等回路。

大学物理综合设计性实验(完整)

综合设计性物理实验指导书黑龙江大学普通物理实验室

目录绪论 实验1 几何光学设计性实验 实验2 LED特性测量 实验3 超声多普勒效应的研究和应用 实验4 热辐射与红外扫描成像实验 实验5 多方案测量食盐密度 实验6 多种方法测量液体表面张力系数 实验7 用Multisim软件仿真电路 实验8 霍尔效应实验误差来源的分析与消除 实验9 自组惠斯通电桥单检流计条件下自身内阻测定实验10 用迈克尔逊干涉仪测透明介质折射率 实验11 光电效应和普朗克常数的测定液体电导率测量实验12 光电池输出特性研究实验 实验13 非接触法测量液体电导率

绪论 一.综合设计性实验的学习过程 完成一个综合设计性实验要经过以下三个过程: 1.选题及拟定实验方案 实验题目一般是由实验室提供,学生也可以自带题目,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选择题目。选定实验题目之后,学生首先要了解实验目的、任务及要求,查阅有关文献资料(资料来源主要有教材、学术期刊等),查阅途径有:到图书馆借阅、网络查询等。学生根据相关的文献资料,写出该题目的研究综述,拟定实验方案。在这个阶段,学生应在实验原理、测量方法、测量手段等方面要有所创新;检查实验方案中物理思想是否正确、方案是否合理、是否可行、同时要考虑实验室能否提供实验所需的仪器用具、同时还要考虑实验的安全性等,并与指导教师反复讨论,使其完善。实验方案应包括:实验原理、实验示意图、实验所用的仪器材料、实验操作步骤等。 2.实施实验方案、完成实验 学生根据拟定的实验方案,选择测量仪器、确定测量步骤、选择最佳的测量条件,并在实验过程中不断地完善。在这个阶段,学生要认真分析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积极解决困难,要于教师、同学进行交流与讨论。在这种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要学习用实验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且学会合作与交流,对实验或科研的一般过程有一个新的认识;其次要充分调动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善于思考问题,培养勤于创新的学习习惯,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3.分析实验结果、总结实验报告 实验结束需要分析总结的内容有:(1)对实验结果进行讨论,进行误差分析;(2)讨论总结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3)写出完整的实验报告(4)总结实验成功与失败的原因,经验教训、心得体会。实验结束后的总结非常重要,是对整个实验的一个重新认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锻炼学生分析问题、归纳和总结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文字表达能力。 在完成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整个过程中处处渗透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是积极主动地探究问题,这是一种利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教学过程。 在综合设计性实验教学过程中学生与教师是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探讨、讨论问题,不要产生对教师的依赖。有些问题对教师是已知的,但对学生是未知的,这时教师应积极诱导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鼓励学生克服困难,并在引导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思维方式和研究问题的方法。有些问题对教师也是一个未知的问题,这时教师应与学生共同思考共同解决问题。 二.实验报告书写要求 实验报告应包括:1实验目的;2实验仪器及用具;3实验原理;4实验步骤;5测量原始数据;6数据处理过程及实验结果;7分析、总结实验结果,讨论总结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总结实验成功与失败的原因,经验教训、心得体会。 三.实验成绩评定办法 教师根据学生查阅文献、实验方案设计、实际操作、实验记录、实验报告总结等方面综合评定学生的成绩。 (1)查询资料、拟定实验方案:占成绩的20%。在这方面主要考察学生独立查找资料,并根据实验原理设计一个合理、可行的实验方案。 (2)实施实验方案、完成实验内容:占成绩的30%。考察学生独立动手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分析结果、总结报告:占成绩的20%。主要考察学生对数据处理方面的知识运用情况,分析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4)科学探究、创新意识方面:占成绩的20%。考察学生是否具有创新意识,善于发现问题并能解决问题。 (5)实验态度、合作精神:占成绩的10%。考察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做实验,是否具有科学、

机电控制系统课程设计

J I A N G S U U N I V E R S I T Y 机电系统综合课程设计 ——模块化生产教学系统的PLC控制系统设计 学院:机械学院 班级:机械 (卓越14002) 姓名:张文飞 学号: 指导教师:毛卫平 2017年 6月 目录 一: MPS系统的第4站PLC控制设计 (3) 1.1第四站组成及结构 (3) 1.2 气动回路图 (3) 1.3 PLC的I/O分配表,I/O接线图(1、3、6站电气线路图) (4) 1.4 顺序流程图&梯形图 (5) 1.5 触摸屏控制画面及说明,控制、信息软元件地址表 (10) 1.6 组态王控制画面及说明 (13) 二: MPS系统的两站联网PLC控制设计 (14) 2.1 PLC和PLC之间联网通信的顺序流程图(两站)&从站梯形图 (14) 2.2 通讯软元件地址表 (14) 三:调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18) 四:设计的收获和体会 (19)

五:参考文献 (20) 一:MPS系统的第4站PLC控制设计 1.1第四站组成及结构: 由吸盘机械手、上下摆臂部件、料仓换位部件、工件推出部件、真空发生器、开关电源、可编程序控制器、按钮、I/O接口板、通讯接口板、多种类型电磁阀及气缸组成,主要完成选择要安装工件的料仓,将工件从料仓中推出,将工件安装到位。 1.吸盘机械手臂机构:机械手臂、皮带传动结构真空吸嘴组成。由上下摆臂装置带动其旋转完成吸取小工件到放小工件完成组装流程的过程。 2.上下摆臂结构:由摆臂缸(直线缸)摆臂机械装置组成。将气缸直线运动转化为手臂旋转运动。带动手臂完成组装流程。 3.仓料换位机构:由机构端头换仓缸带动仓位装置实现换位(蓝、黑工件切换)。 4.推料机构:由推料缸与机械部件载料平台组成。在手臂离开时将工件推出完成上料。 5.真空发生器:当手臂在工件上方时,真空发生器通气吸盘吸气。 5.I/O接口板:将桌面上的输入与输出信号通过电缆C1与PLC的I/O相连。 6.控制面板:完成设备启动上电等操作。(具体在按钮上有标签说明)。 1.2气动回路图

机电液课程设计说明书终极版

机电液课程设计 题目:设计一台加工气缸底面钻床的机电液控制系统 班级学号:机械133班 所在学院:机械工程学院 姓名:毛俊豪李佳翱黄益聪陈仲恒文银寇广鹏 指导教师:董华军 结束日期: 2016年7月19日 目录 前言....................................................................... 1.设计内容与设计要求: ................................................ 2.设计方法与步骤 ...................................................... 第一章钻床机械系统的设计与计算........................................... 1.钻床整体分布图 ...................................................... 2.机械部分相关参数 .................................................... 3.同工况下液压缸载荷和速度的分布 ...................................... 第二章钻床液压系统的设计与计算...........................................

1.工作液压缸的计算和选择 .............................................. 2.夹紧缸的计算和选择 .................................................. 3.工况分析 ............................................................ 4.拟定液压原理图 ...................................................... 第三章钻床液压元件及液压装置的机构设计................................... 1.液压泵和电动机的选择 ................................................ 2.阀类元件的选择 ...................................................... 3.油管 ................................................................ 4.油箱的选择 .......................................................... 第四章钻床控制系统的设计与计算........................................... 1. 电磁阀磁铁动作表 ................................................... 2. 电磁阀磁铁运动过程 ................................................. 3. 控制系统 ........................................................... 总结....................................................................... 参考文献...................................................................

药理学综合设计性实验汇编

药理学综合设计性实验 实验一氯丙嗪的降温作用(设计性实验,4学时) 实验简介:本实验使学生掌握实验设计的基础理论和方法(包括动物选择、实验分组、对照原则、处理因素的标准化等多方面知识),并通过观察氯丙嗪的降温作用,掌握其降温特点,联系临床应用。 实验辅导:至少双人辅导 【实验目的】掌握实验设计的基础理论,通过观察氯丙嗪的降温作用,掌握其降温特点,联系临床应用。 【实验器材】小鼠、注射器、体温计、冰箱、氯丙嗪等。 【实验过程】 一、首先介绍实验设计的基础理论 (一)实验设计是科学研究计划中关于研究方法与步骤的一项内容,是实验研究所涉及的各项基本问题的合理安排。严密合理的实验设计是顺利进行研究工作的保证,同时也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实验误差以获得精确可靠的实验结论,甚至可以使研究工作事半功倍。 药理学实验设计的三大要素,即处理因素、实验对象与实验效应。 1.处理因素 (1)处理因素实验中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的由实验者人为施加给受试对象的因素称为处理因素,如药物、某种手术等。 一次实验涉及的因素不宜过多,否则会使分组增多,受试对象的例数增多,在实际工作中难以控制。但处理因素过少,又难以提高实验的广度和深度。 (2)明确非处理因素:非处理因素虽然不是我们的研究因素,但其中有些因素可能会影响实验结果,产生混杂效应,所以这些非处理因素又称混杂因素。设计时明确了这些非处理因素,才能设法消除它们的干扰作用。 (3)处理因素的标准化:处理因素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应做到标准化,即保持不变,否则会影响实验结果的评价。如实验设计中处理因素是药物时,则药物的剂型、给药途径、质量(成分、出厂批号等)必须保持不变。 2.实验对象 实验对象的选择十分重要,对实验结果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药理学实验主要实验对象包括整体动物(正常动物、麻醉动物和病理模型)、离体器官、组织及细胞等。 3.实验效应 实验效应是指受试对象在处理因素作用后呈现的反应或受到的影响,其具体表现形式是指标。这些指标包括计数指标(或定性指标)和计量指标(或定量指标)等。指标的选定需符合特异性、客观性、重复性、灵敏性、精确性、可行性等原则。 (二)药理学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 为了提高研究效率,控制误差和偏倚,药理学实验设计同其它科学研究一样必须遵循三大基本原则,即对照、随机和重复原则。 1.对照原则 对照是比较的前提。在生物学实验中存在许多影响因素,为消除无关因素对实验结果的

机电综合课程设计

江苏省农村试验区自学考试毕业论文 机电综合课程设计 机电综合课程设计 摘要:本设计是完成一两坐标步进电机驱动运动工作台控制系统的设计; 完成交流电机启停的电气控制系统设计。其硬件部分共包括键盘操作、单片 机控制、输入电路、控制电路、显示电路等五个主要组成部分。设计的总体 思路是准确安全的对工作台和电机进行控制。 位置信号和按键信息通过传输线传送给单片机和键盘接口芯片,数据经过处理,将按键信息串行方式传送给单片机,单片机通过相应的程序, 向控制回路发送控制信号,进而控制工作台的动作,实现对硬件设备的控制。 关键词:键盘操作,单片机控制,数码管显示。 一.前言 机电一体化是以机械技术和电子技术为主题,多门技术学科相互渗透、相互结合的

产物,是正在发展和逐渐完善的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机电一体化使机械工业的技术结构、产品结构、功能与构成、生产方式及管理体系发生了巨大变化,使工业生产由“机械电气化”迈入了以“机电一体化”为特征的发展阶段。 本设计中提到的微机数控机床是利用单板或单片微机对机床运动轨迹进行数控及对机床辅助功能动作进行程序控制的一种自动化机械加工设备。采用微机数控机床进行机械加工的最大优点是能够有效地提高中、小批零件的加工生产率,保证加工质量。此外,由于微型计算机具有价格低、体积小、性能可靠和使用灵活等特点,微机数控机床的一次性投资比全功能数控机床节省得多,且又便于一般工人掌握操作和维修。因此将专用机床设计成微机数控机床已成为机床设计的发展方向之一。本设计中用到的步进电机是一种将数字信号直接转换成角位移或线位移的控制驱动元件,具有快速起动和停止的特点。其驱动速度和指令脉冲能严格同步,具有较高的重复定位精度,并能实现正反转和平滑速度调节。它的运行速度和步距不受电源电压波动及负载的影响,因而被广泛应用于数模转换、速度控制和位置控制系统。 本设计完成了如下要求: (1)单片机控制系统电路原理图的设计 (2)控制系统电路印制版的绘制 (3)利用单片机编程实现两坐标系统的手动、自动和回位等运动 (4)实现两坐标工作台极限移动的保护及显示、报警 (5)设计交流电机的点动、正反转控制和星-三角形启动的电气控制原理图 (6)电气控制电路有相应的保护电路(过载、过压、欠压等) (7)熟悉机电系统常用元器件(PLC、交流电机、直流电机、步进电机) 此次“机电一体化课程设计”主要简单设计出数控机床系统,其实离实际真正工业用数控机床还有很大的距离。设计两坐标步进电机驱动运动工作台控制系统和交流电机启停的电器控制系统,单元模块包括:单片机控制电路,键盘接口电路,键盘电路,显示电路,输入电路,控制电路,PC接口电路等。由于时间仓促和自己知识水平有限,在设计中难免会有些许瑕疵,恳请老师指正。

综合与设计性大学化学实验

综合与设计性实验讲义 目录 模块一 实验一茶叶中提取咖啡因(综合性化学实验) (1) 实验二黄连中小檗碱的提取和鉴定(设计性化学实验) (5) 实验三烟叶中烟碱的提取与定性分析测定(综合性化学实验) (6) 实验四玉米须中黄酮和多糖的提取、鉴别与含量测定(设计性化学实验)··10 模块二 实验五高锰酸钾法测定蛋壳中CaO的含量(设计性化学实验) (12) 实验六维生素C药片中抗坏血酸含量的测定(综合性化学实验) (13) 实验七葡萄糖酸锌的制备和分析(综合性化学实验) (15) 模块三 实验八 1,2,4-三唑的制备(设计性化学实验) (18) 实验九聚乙烯醛缩甲醛胶水的制备(综合性化学实验) (19) 实验十香豆素-3-羧酸的制备 (20) 实验十一三草酸合铁(Ⅲ)酸钾的制备、性质和组成分析(设计性化学实验)。22实验十二固体酒精的制备及燃烧热的测定(综合性化学实验) (24) 说明:本实验课程要求学生从三个模块(见附表)中选出四个实验题目,即从模块一、模块二中各择一个实验题目,从模块三中选择二个。四个实验题目中设计性实验不得少于一个。设计性实验要提供设计方案,列举可行的方案。实验前要交给指导老师批阅。 例如:模块一中选择烟叶中烟碱的提取与定性分析测定(综合性化学实验),模块二中选择高锰酸钾法测定蛋壳中CaO的含量(设计性化学实验), 模块三中选择聚乙烯醛缩甲醛胶水的制备(综合性化学实验),环保颜料氧化铁黄的制备定(综合性化学实验)

模块一 实验一茶叶中的咖啡因的提取及其红外光谱的测定 A 茶叶中的咖啡因的提取 一、实验目的 (1)通过从茶叶中提取咖啡因学习固-液萃取的原理及方法。 (2)掌握索氏提取器的原理及作用。 (3)掌握升华原理及操作。 二、实验原理 茶叶中含有多种黄嘌呤衍生物的生物碱,其主要成分为含量约占1%~5%的咖啡因(Caffeine,又名咖啡碱),并含有少量茶碱和可可豆碱,以及11%~12%的丹宁酸(又称鞣酸),还有约0.6%的色素、纤维素和蛋白质等。 咖啡因的化学名为1,3,7-三甲基-2,6-二氧嘌呤,其结构为: O N H3C N O CH3N N CH3 N N H N N 纯咖啡因为白色针状结晶体,无臭,味苦,置于空气中有风化性。易溶于水、乙醇、氯仿、丙酮、微溶于石油醚,难溶于苯和乙醚,它是弱碱性物质,水溶液对石蕊试纸呈中性反应。咖啡因在100℃时失去结晶水并开始升华,120℃升华显著,178℃时很快升华。无水咖啡因的熔点为238℃。咖啡因具有刺激心脏,兴奋大脑神经和利尿等作用,因此可单独作为有关药物的配方。咖啡因可由人工合成法或提取法获得。本实验采用索氏提取法从茶叶中提取咖啡因。利用咖啡因易溶于乙醇,易升华等特点,以95%乙醇作溶剂,通过索氏提取器(或回流)进行连续抽提,然后浓缩、焙炒而得粗制咖啡因,在通过升华提取得到纯的咖啡因。 三、实验装置 1.索氏提取器:见图2-17。 2.回流提取装置:在无索氏提取器的情况下,可采用回流冷凝装置(图 3-13)。但一般回流冷凝装置所用溶剂量较大,且提取效果较索氏提取器差。

机电一体化系统综合课程设计说明书

机电一体化系统课程设计 X-Y数控工作台设计说明书 学校名称:湖北文理学院 班级学号:2013279129 学生姓名:张亮 班级:机电1321 2015年11月

一、总体方案设计 1.1 设计任务 设计一个数控X-Y工作台及其控制系统。该工作台可用于铣床上坐标孔的加工和腊摸、塑料、铝合金零件的二维曲线加工,重复定位精度为±0.01mm,定位精度为0.025mm。 设计参数如下:负载重量G=150N;台面尺寸C×B×H=145mm ×160mm×12mm;底座外形尺寸C1×B1×H1=210mm×220mm×140mm;最大长度L=388mm;工作台加工范围X=55mm,Y=50mm;工作台最大快移速度为1m/min。 1.2 总体方案确定 (1)系统的运动方式及伺服系统 由于工件在移动的过程中没有进行切削,故应用点位控制系统。定位方式采用增量坐标控制。为了简化结构,降低成本,采用步进电机开环伺服系统驱动X-Y工作台。 (2)计算机系统 本设计采用了及MCS-51系列兼容的AT89S51单片机控制系统。它的主要特点是集成度高,可靠性好,功能强,速度快,有较高的性价比。 控制系统由微机部分、键盘、LED、I/O接口、光电偶合电路、步进电机、电磁铁功率放大器电路等组成。系统的加工程序和控制命令通过键盘操作实现。LED显示数控工作台的状态。

(3)X-Y工作台的传动方式 为保证一定的传动精度和平稳性,又要求结构紧凑,所以选用丝杠螺母传动副。为提高传动刚度和消除间隙,采用预加负荷的结构。 由于工作台的运动载荷不大,因此采用有预加载荷的双V形滚珠导轨。采用滚珠导轨可减少两个相对运动面的动、静摩擦系数之差,从而提高运动平稳性,减小振动。 考虑电机步距角和丝杆导程只能按标准选取,为达到分辨率的要求,需采用齿轮降速传动。 图1-1 系统总体框图

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指导书(范本)

设计性实验指导书 实验名称:冷冻鱼糜及鱼糜制品的生产 实验项目性质:本实验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水产品加工方向的学生在学习了《水产食品加工学》这门课程之后,将其课堂上学习的水产品加工理论知识应用到生产实践的一个设计性试验。该实验是由学生自己设计鱼糜制品(鱼丸)的配方和生产工艺。通过实验可以实现以学生自我训练为主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实验原理、操作方法、步骤,全面了解掌握鱼糜制品弹性形成的机理、掌握鱼糜制品制造的技术原理、掌握影响鱼糜制品弹性的因素。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际动手能力,提高学生驾驭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事实求是的科学态度,百折不挠的工作作风,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勇于开拓的创新意识。通过开展这项工作,将有利于学校培养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所属课程名称:水产食品加工学 计划学时:10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冷冻鱼糜的生产原理和工艺技术;抗冻剂防治鱼肉蛋白质冷冻变性的作用;鱼肉蛋白质变性的特征变化。 2、掌握鱼糜制品弹性形成的机理及其影响弹性的因素。 3、掌握鱼糜制品制造的生产技术。 4、掌握鱼糜凝胶化和凝胶劣化的性质。 5、学习鱼糜制品弹性感观检验方法。 二、设计指标 设计的鱼糜制品(鱼丸)主要考虑如下质量指标: 1、鱼丸的凝胶强度 2、鱼丸的风味 3、鱼丸的香气 4、鱼丸的产品成数 5、鱼丸的白度 6、鱼丸的水分 三、实验要求(设计要求) 1、要求学生首先查资料,搞清楚不同鱼种在制作冷冻鱼糜时形成凝胶的特性,熟悉冷冻鱼糜的制作工艺过程,了解其相关的机械设备。 2、学生自己设计鱼糜制品(鱼丸)的配方和生产工艺。按5人为一实验小组,学生自己拆装、调试设备。各实验小组自己根据鱼糜制品制造的技术原理、影响鱼糜制品弹性的因素,各组自己制定鱼丸生产工艺,产品配方,用各实验小

江苏大学机电系统综合课程设计第六组(最新)

机电系统综合课程设计——MPS模块化生产教学系统的控制系统设计 第六站:分类站 学院:机械工程学院 班级:机械1003 学号:3100301071 姓名:梁伟

目录 第一章MPS系统的第六站PLC控制设计 (2) 1.1电气线路图和气动回路图 (3) 1.2PLC的I/O分配表及I/O接线图 (4) 1.3顺序功能图及程序清单 (7) 1.4触摸屏控制画面及说明,控制信息软元件地址表 (8) 1.5组态王控制画面及说明 (10) 第二章MPS系统的安装搬运站与分类站联网PLC控制设计 (12) 2.1PLC和PLC之间联网通信的功能框图及程序清单 (12) 2.2通讯软元件地指表 (15) 第三章调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16) 第四章设计的收获和体会 (17) 第五章附录 (18)

第一章MPS 系统的第六站PLC 控制设计 模块化生产培训系统(MPS )由六套各自独立而又紧密相连的工作站组成。这六站分别为:上料检测站(第1站)、搬运站(第2站)、加工站(第3站)、安装站(第4站)、安装搬运站(第5站)和分类存储站(第6站)。每站各有一套PLC 控制系统独立控制,使系统可以分成六个完全独立的工作单元。在基本单元模块培训完成后,又可以将相邻的两站、三站直至六站连在一起,学习复杂系统的控制、编程、装配和调试技术。 图1.11模块化生产培训系统(MPS ) 分类站要完成的顺序动作为:首先上电、复位(两个步进电机回原点)、开始,两个步进电机回转至接受工件工位等待工件,读信息,两个步进电机按给定脉冲数和方向电平回转,到位后,推料缸推出工件至料仓,推料缸退回,两个步进电机回接受工件工位,重新开始。 料仓共有16个仓位,各列Ⅰ、Ⅱ、Ⅲ、Ⅳ分别放不同品种的组件,如下图: Ⅰ Ⅱ Ⅲ Ⅳ 原点

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报告

化学综合设计实验报告 学院:理化学院班级:应用化学1002 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学号311013030225 姓名严威指导教师王枫 课程名称化学综合实验1 课程编号130030501 实验名称 1 2,6-二氯-4-硝基苯胺的制备(氯化)实验类型综合性 实验地点一号实验楼有机化学实验室实验时间2013.06.28 实验内容:(简述) 根据引入卤素的不同,卤化反应可分为氯化、溴化、碘化和氟化。因为氯代衍生物的制备成本低,所以氯代反应在精细化工生产中应用广泛;碘化应用较少;由于氟的活泼性过高,通常以间接方法制得氟代衍生物。 实验目的与要求: 1、掌握2,6-二氯-4-硝基苯胺的制备方法。 2、掌握氯化反应的机理和氯化条件的选择。 3、了解2,6-二氯-4-硝基苯胺的性质和用途。 设计思路:(设计原理、设计方案及流程等) 卤化剂包括卤素(氯、溴、碘)、盐酸和氧化剂(空气中的氧、次氯酸钠、氯化钠等)、金属和非金属的氯化物(三氯化铁、五氯化磷等)。硫酰二氯(SO2Cl2)是高活性氯化剂。也可用光气、卤酰胺(RSO2NHCl)等作为卤化剂。卤化反应有三种类型,即取代卤化、加成卤化、置换卤化。 由对硝基苯胺制备2,6-二氯-4-硝基苯胺有多种合成方法。直接氯气法;氯酸钠氯化法;硫酰二氯法;次氯酸法;过氧化氢法。 工业生产一般采用直接氯气法。其优点是原材料消耗低、氯吸收率高、产品收率高、盐酸可回收循环使用。 关键技术分析: 直接氯气法的反应方程式如下 氯酸钠氯化法是由对硝基苯胺氯化、中和而得,反应方程式如下:

过氧化氢法是由对硝基苯胺在浓盐酸中与过氧化氢反应而得,反应方程式如下: 实验过程:(包括主要步骤、实验结果、实验分析等) 方法一:氯酸钠氯化法。 在装有搅拌器、温度计和滴液漏斗(预先检查滴液漏斗是否严密,不能泄漏。)的250mL 四口瓶中,加入5.5g(质量分数为100%)对硝基苯胺,再加入质量分数36%盐酸100mL,搅拌下升温至50℃左右,使物料全部溶解。然后,慢慢冷却至20℃左右,滴加预先配好的氯酸溶液(3g氯酸钠加水20mL),约在1~1.5h内加完,然后,在30℃下再反应1h。用50mL水稀释上述反应物,倾入烧杯中,并用少量水冲洗四口瓶,将物料全部转移到烧杯中,过滤。 滤液倒入废酸桶,滤饼以少量水打浆,并用水调整体积至100mL左右,用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中和至pH=7~8,再过滤,干燥。产品称重,计算收率。测熔点。 方法二:过氧化氢法。 在装有搅拌器、温度计和滴液漏斗(预先检查滴液漏斗是否严密,不能泄漏。)的250mL四口瓶中,加入13.8g对硝基苯胺,再加入50mL水,搅拌下慢慢加入45mL浓盐酸,加热至40℃,于搅拌下1h内滴加23mL质量分数30% 过氧化氢,滴加过程中温度控制在35~55℃,加完后,在40~50℃下继续反应1.5h。随着反应的进行,逐渐产生黄色沉淀。反应结束后,过滤,水洗,烘干,称重,计算收率,测熔点。 方法三:直接氯气法。 向带有回流冷凝器和填充氢氧化钠的气体吸收柱的反应器中加入对硝基苯胺138g(1mol) 和4.5mol/L 的盐酸水溶液1L。悬浮液在搅拌下加热至105℃左右。在该温度下通氯气,约15min后出现沉淀。约2h后逐渐减少氯气量,至不再吸收氯为止(通入约2.2mol的氯气)。反应混合物冷却到70~80℃,过滤,水洗。干燥,称重,计算收率,测熔点。 实验制得黄色针状结晶。熔点192℃~194℃。难溶于水,微溶于乙醇,溶于热乙醇和乙醚。本品有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