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五、16位乘法器芯片设计

实验五、16位乘法器芯片设计
实验五、16位乘法器芯片设计

数字集成电路设计_笔记归纳..

第三章、器件 一、超深亚微米工艺条件下MOS 管主要二阶效应: 1、速度饱和效应:主要出现在短沟道NMOS 管,PMOS 速度饱和效应不显著。主要原因是 TH G S V V -太大。在沟道电场强度不高时载流子速度正比于电场强度(μξν=) ,即载流子迁移率是常数。但在电场强度很高时载流子的速度将由于散射效应而趋于饱和,不再随电场 强度的增加而线性增加。此时近似表达式为:μξυ=(c ξξ<),c s a t μξυυ==(c ξξ≥) ,出现饱和速度时的漏源电压D SAT V 是一个常数。线性区的电流公式不变,但一旦达到DSAT V ,电流即可饱和,此时DS I 与GS V 成线性关系(不再是低压时的平方关系)。 2、Latch-up 效应:由于单阱工艺的NPNP 结构,可能会出现VDD 到VSS 的短路大电流。 正反馈机制:PNP 微正向导通,射集电流反馈入NPN 的基极,电流放大后又反馈到PNP 的基极,再次放大加剧导通。 克服的方法:1、减少阱/衬底的寄生电阻,从而减少馈入基极的电流,于是削弱了正反馈。 2、保护环。 3、短沟道效应:在沟道较长时,沟道耗尽区主要来自MOS 场效应,而当沟道较短时,漏衬结(反偏)、源衬结的耗尽区将不可忽略,即栅下的一部分区域已被耗尽,只需要一个较小的阈值电压就足以引起强反型。所以短沟时VT 随L 的减小而减小。 此外,提高漏源电压可以得到类似的效应,短沟时VT 随VDS 增加而减小,因为这增加了反偏漏衬结耗尽区的宽度。这一效应被称为漏端感应源端势垒降低。

4、漏端感应源端势垒降低(DIBL): VDS增加会使源端势垒下降,沟道长度缩短会使源端势垒下降。VDS很大时反偏漏衬结击穿,漏源穿通,将不受栅压控制。 5、亚阈值效应(弱反型导通):当电压低于阈值电压时MOS管已部分导通。不存在导电沟道时源(n+)体(p)漏(n+)三端实际上形成了一个寄生的双极性晶体管。一般希望该效应越小越好,尤其在依靠电荷在电容上存储的动态电路,因为其工作会受亚阈值漏电的严重影响。 绝缘体上硅(SOI) 6、沟长调制:长沟器件:沟道夹断饱和;短沟器件:载流子速度饱和。 7、热载流子效应:由于器件发展过程中,电压降低的幅度不及器件尺寸,导致电场强度提高,使得电子速度增加。漏端强电场一方面引起高能热电子与晶格碰撞产生电子空穴对,从而形成衬底电流,另一方面使电子隧穿到栅氧中,形成栅电流并改变阈值电压。 影响:1、使器件参数变差,引起长期的可靠性问题,可能导致器件失效。2、衬底电流会引入噪声、Latch-up、和动态节点漏电。 解决:LDD(轻掺杂漏):在漏源区和沟道间加一段电阻率较高的轻掺杂n-区。缺点是使器件跨导和IDS减小。 8、体效应:衬底偏置体效应、衬底电流感应体效应(衬底电流在衬底电阻上的压降造成衬偏电压)。 二、MOSFET器件模型 1、目的、意义:减少设计时间和制造成本。 2、要求:精确;有物理基础;可扩展性,能预测不同尺寸器件性能;高效率性,减少迭代次数和模拟时间 3、结构电阻:沟道等效电阻、寄生电阻 4、结构电容: 三、特征尺寸缩小 目的:1、尺寸更小;2、速度更快;3、功耗更低;4、成本更低、 方式: 1、恒场律(全比例缩小),理想模型,尺寸和电压按统一比例缩小。 优点:提高了集成密度 未改善:功率密度。 问题:1、电流密度增加;2、VTH小使得抗干扰能力差;3、电源电压标准改变带来不便;4、漏源耗尽层宽度不按比例缩小。 2、恒压律,目前最普遍,仅尺寸缩小,电压保持不变。 优点:1、电源电压不变;2、提高了集成密度 问题:1、电流密度、功率密度极大增加;2、功耗增加;3、沟道电场增加,将产生热载流子效应、速度饱和效应等负面效应;4、衬底浓度的增加使PN结寄生电容增加,速度下降。 3、一般化缩小,对今天最实用,尺寸和电压按不同比例缩小。 限制因素:长期使用的可靠性、载流子的极限速度、功耗。

简单16位CPU的设计

简单CPU的设计 设计步骤: 1)确定CPU功能 2)拟定指令系统(采用MIPS) 3)分析指令系统,为数据通路选择合适的组件,并给出组件 所需的控制信号,连接组件建立数据通路 4)详细分析指令在多周期通路中的执行过程,给出指令执行 的流程图 5)依据指令执行的流程图,分析控制信号的取值,生成相应 的状态转换图 一、确定CPU功能 M[2]←M[0]+M[1] 二、拟定指令系统 J类型

4位12位 指令格式中的op(opcode)是指令操作码。rs(register source)是源操作数的寄存 器号。rd(register destination)是目的寄存器号。rt(register target)即可作为源寄 存器号,又可作为目的寄存器号,有具体的指令决定。func(function)可被认为 是扩展的操作码,Target表示一下个地址开始 注:操作码4位,寄存器字段rs,rt,rd各三位,Fun功能字段3位,Imm立即值字段6位;一共8个寄存器,R0只读不可写,恒为0。 R类型的指令 ADD Rd,Rs,Rt SUB Rd,Rs,Rt AND Rd,Rs,Rt OR Rd,Rs,Rt XOR Rd,Rs,Rt I类型的指令 LW Rt, Rs,imm6 SW Rt, Rs,imm6

存放在ROM中的汇编指令,完成M[2]←M[0]+ M[1] LW R1,0(R0);R1←M[R[0]+0],由于R(0)内容为0,即R1←M[0] LW R2,1(R0);R1←M[R[0]+1],由于R(0)内容为0,即R1←M[1] ADD R3,R1,R2 ; R3←R1+R2 SW R3,2(R0) ; M[R[0]+2]←R3 下面地址对应着rom模块里面

模拟乘法器设计____模拟电路课程设计

乘法运算电路 1、课程设计的目的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是学习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之后的实践教学环节。其目的是训练学生综合运用学过的模拟电子技术的基础知识。独立完成查找资料,选择方案,设计电路,撰写报告等工作。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所学本课程的内容。并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毕业设计。毕业后的工作打下基础。 2、设计方案论证 理想模拟乘法器具备的条件:1.r i1和r i2为无穷大;2.r o为零; 3. k值不随信号幅值而变化,且不随频率而变化; 4.当u X或u Y为零时u o为零,电路没有失调电压、噪声。 由乘法电路的输出电压正比于其两个输入电压的乘积,即 u o = u I1u I2 求对数,得: 再求指数,得: 所以可以利用对数电路、求和电路和指数电路,得到乘法运算电路,其方块图1为: 对数电路 对数电路 u I1 u I2 ln u I1 ln u I2 求和电路 ln u I1+ ln u I2 指数电路

u O = u I1u I2 图1 乘法运算电路方块图 2.1 Multisim介绍 Multisim是加拿大图像交互技术公司(Interactive Image Technoligics 简称IIT公司)推出的以Windows为基础的仿真工具,适用于板级的模拟/数字电路板的设计工作。它包含了电路原理图的图形输入、电路硬件描述语言输入方式,具有丰富的仿真分析能力。它的前身为 EWB(Electronics Workbench)软件。它以界面形象直观、操作方便、分析功能强大、易学易用等突出优点,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就在我国得到迅速推广,并作为电子类专业课程教学和实验的一种辅助手段。21世纪初,EWB 5.0更新换代推出EWB 6.0,并更名为Multisim 2001;2003年升级为Multisim 7.0;2005年发布Multisim 8.0时其功能已十分强大,能胜任电路分析、模拟电路、数字电路、高频电路、RF电路、电力电子及自动控制原理等个方面的虚拟仿真,并提供多达18种基本分析方法。 工程师们可以使用Multisim交互式地搭建电路原理图,并对电路行为进行仿真。Multisim提炼了SPICE仿真的复杂内容,这样工程师无需懂得深入的SPICE技术就可以很快地进行捕获、仿真和分析新的设计,这也使其更适合电子学教育。通过Multisim和虚拟仪器技术,PCB设计工程师和电子学教育工作者可以完成从理论到原理图捕获与仿真再到原型设计和测试这样一个完整的综合设计流程。2.1.1破解版Multisim7安装方法注:电脑第一次安装Multisim7,须安装两遍;第二次及以后安装均会将跳过第一遍步骤,直接从第二遍步骤开始。第一遍安装步骤:(1)双击Multisim7破解版文件夹/双击Electronics Workbench MULTISMv7.0文件夹/Setup/Next/ 接受协议/Next安装DAO3.5。(2)第一遍安装结束,问是否现在重起计算机?选择“NO”/Finish。第二遍安装步骤:(1)仍双击Electronics Workbench MULTISMv7.0文件夹下的Setup/Next/接受协议/在Serial栏输入任意密码,Next/要求第二次输入密

福州大学集成电路应用实验一

《集成电路应用》课程实验实验一 4053门电路综合实验 学院: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 专业: 电子信息工程 年级: 2015级 姓名:张桢 学号: 指导老师:许志猛

实验一 4053门电路综合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当前广泛使用的74/HC/HCT系列CMOS集成电路、包括门电路、反相 器、施密特触发器与非门等电路在振荡、整形、逻辑等方向的应用。 2.掌握4053的逻辑功能,并学会如何用4053设计门电路。 3.掌握多谐振荡器的设计原理,设计和实现一个多谐振荡器,学会选取和 计算元件参数。 二、元件和仪器: 1.CD4053三2通道数字控制模拟开关 2.万用表 3.示波器 4.电阻、电容 三、实验原理: 1.CD4053三2通道数字控制模拟开关 CD4053是三2通道数字控制模拟开关,有三个独立的数字控制输入端A、B、C和INH输入,具有低导通阻抗和低的截止漏电流。幅值为4.5~20V的数字信号可控制峰-峰值至20V的数字信号。CD4053的管脚图和功能表如下所示 4053引脚图

4053的8种逻辑功能 CD4053真值表 根据CD4053的逻辑功能,可以由CD4053由4053电路构成如下图所示8种逻辑门(反相器与非门或非门、反相器、三态门、RS 触发器、——RS 触发器、异或门等)。 输入状态 接通通道

]) 2)(()(ln[ T DD T DD T DD T V V V V V V V RC T -+--=2.多谐振荡器的设计 非门作为一个开关倒相器件,可用以构成各种脉冲波形的产生电路。电路的基本工作原理是利用电容器的充放电,当输入电压达到与非门的阈值电压VT 时,门的输出状态即发生变化。因此,电路输出的脉冲波形参数直接取决于电路中阻容元件的数值。 可以利用反相器设计出如下图所示的多谐振荡器 这样的多谐振荡器输出的信号周期计算公式为: 当R S ≈2R 时,若:VT=0.5VDD ,对于HC 和HCU 型器件,有 T ≈2.2RC 对于HCT 型器件,有 T ≈2.4RC 四、实验内容: 1. 验证CD4053的逻辑功能,用4053设计门电路,并验证其逻辑功能: (1)根据实验原理设计如下的反相器电路图: CD4053构成反相器电路

16位(8x8)硬件乘法器设计报告

EDA课程设计16位(8x8)硬件乘法器设计学校:华侨大学 学院:信息与工程学院 班级:10集成 姓名:项传煜 学号:1015251031 老师:凌朝东

目录 摘要 一.设计要求 二.正文 2.1. 系统设计 2.1.1 系统设计方案 (3) 2.1.2 系统设计原理 (4) 2.2. 各子模块设计 2.2.1 十进制加计数器设计 (5) 2.2.2 BCD码转二进制码BCD_B的设计 (5) 2.2.3 8位移位寄存器reg_8的设计 (6) 2.2.4 8位加法器adder_8的设计 (7) 2.2.5 1位乘法器multi_1的设计 (7) 2.2.6 16位移位寄存器reg_16的设计 (8) 2.2.7 16位二进制转BCD码B_BCD的设计 (9) 2.3. 软件设计 2.3.1 设计平台和开发工具 (10) 2.3.2 程序流程方框图 (10) 2.3.3 实现功能 (11) 2.3.4 8位乘法器的顶层设计 (11) 2.4. 系统测试 2.4.1 乘法器使用 (13) 2.4.2 仪器设备 (13) 2.4.3 测试数据 (14) 2.5. 结论 (14) 三.测试结果仿真图 (14) 四.参考文献 (15) 五.附录:设计说明书及使用说明书 (15)

摘要 本设计通过对一个8×8的二进制乘法器的设计,学习利用VHDL语言来描述简单的算法,掌握利用移位相加方法实现乘法运算的基本原理。在此次设计中该乘法器是由十进制计数器,BCD码(输入)转二进制码,8位寄存器,8位加法器,16位寄存器,8x1乘法器,二进制码转BCD码(输出显示)7个模块构成的以时序方式设计的8位乘法器,采用逐项移位相加的方法来实现相乘。设计中乘数,被乘数的十位和个位分别采用cnt10(十进制加法器)来输入,经拼接符“&”拼接成8位BCD码,再由BCD_B(BCD码转二进制码)转化成二进制码后计算,计算结果由B_BCD(二进制转BCD码)转化成BCD码输入到数码管中显示。此次设计的创新点在于cnt10,BCD_B,B_BCD的设计,使得电路的输入简单,显示方式为十进制,符合人们的习惯。使用中只要输入乘数,被乘数,按下键3(脉冲)就可以直接得出结果,显示结果稳定。可以满足两位十进制乘法的计算。 一.设计要求 设计一个十六位(8*8)硬件乘法器(难度系数1.0) 要求:2位十进制乘法;能同时显示乘数,被乘数和积的信息(LED数码管)。 二.正文 2.1. 系统设计 2.1.1 系统设计方案 方案一:直接生成乘法器,再配合输入,输出电路,构成2位十进制乘法器,该方案简单,原理清晰明了,但占用资源比较多,且不易于了解内部结构,及其乘法原理。 方案二:移位相加方法实现乘法运算再配合输入,输出电路,构成2位十进制乘法器,该方案原理简单,占用资源少,易于初学者掌握移位相加方法实现乘法运算的原理,但电路模块较多。方案选择:由于现在属初学阶段,掌握原理较为重要,故经小组讨论,一致同意采用方案二。

电子科技大学集成电路原理实验CMOS模拟集成电路设计与仿真王向展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集成电路原理 实验名称: CMOS模拟集成电路设计与仿真 小组成员: 实验地点:科技实验大楼606 实验时间: 2017年6月12日 2017年6月12日 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院

一、实验名称:CMOS模拟集成电路设计与仿真 二、实验学时:4 三、实验原理 1、转换速率(SR):也称压摆率,单位是V/μs。运放接成闭环条件下,将一个阶跃信号输入到运放的输入端,从运放的输出端测得运放的输出上升速率。 2、开环增益:当放大器中没有加入负反馈电路时的放大增益称为开环增益。 3、增益带宽积:放大器带宽和带宽增益的乘积,即运放增益下降为1时所对应的频率。 4、相位裕度:使得增益降为1时对应的频率点的相位与-180相位的差值。 5、输入共模范围:在差分放大电路中,二个输入端所加的是大小相等,极性相同的输入信号叫共模信号,此信号的范围叫共模输入信号范围。 6、输出电压摆幅:一般指输出电压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差。 图 1两级共源CMOS运放电路图 实验所用原理图如图1所示。图中有多个电流镜结构,M1、M2构成源耦合对,做差分输入;M3、M4构成电流镜做M1、M2的有源负载;M5、M8构成电流镜提供恒流源;M8、M9为偏置电路提供偏置。M6、M7为二级放大电路,Cc为引入的米勒补偿电容。 其中主要技术指标与电路的电气参数及几何尺寸的关系:

转换速率:SR=I5 I I 第一级增益:I I1=?I I2 I II2+I II4=?2I I1 I5(I2+I3) 第二级增益:I I2=?I I6 I II6+I II7=?2I I6 I6(I6+I7) 单位增益带宽:GB=I I2 I I 输出级极点:I2=?I I6 I I 零点:I1=I I6 I I 正CMR:I II,III=I II?√5 I3 ?|I II3|(III)+I II1,III 负CMR:I II,III=√I5 I1+I II5,饱和 +I II1,III+I II 饱和电压:I II,饱和=√2I II I 功耗:I IIII=(I8+I5+I7)(I II+I II) 四、实验目的 本实验是基于微电子技术应用背景和《集成电路原理与设计》课程设置及其特点而设置,为IC设计性实验。其目的在于: 根据实验任务要求,综合运用课程所学知识自主完成相应的模拟集成电路设计,掌握基本的IC设计技巧。 学习并掌握国际流行的EDA仿真软件Cadence的使用方法,并进行电路的模拟仿真。 五、实验内容 1、根据设计指标要求,针对CMOS两级共源运放结构,分析计算各器件尺寸。 2、电路的仿真与分析,重点进行直流工作点、交流AC和瞬态Trans分析,能熟练掌握各种分析的参数设置方法与仿真结果的查看方法。 3、电路性能的优化与器件参数调试,要求达到预定的技术指标。

16位除8位有符号数的VHDL设计

library ieee; use ieee.std_logic_1164.all; use ieee.std_logic_arith.all; use ieee.std_logic_unsigned.all; Entity Divider is port( clk: in std_logic; --reset: in std_logic; start: in std_logic; word1: in std_logic_vector(15 downto 0);--被除数 word2: in std_logic_vector(7 downto 0);--除数 data_out: out std_logic_vector(15 downto 0)--商 ); end Divider; Architecture Divider_arc of Divider is type states is(S_Idle,S_Adivr,S_Adivn,S_div); signal state,next_state:states; signal dividend:std_logic_vector(16 downto 0); signal comparison:std_logic_vector(8 downto 0); signal divisor:std_logic_vector(7 downto 0); signal load_words,shift_divisor,shift_dividend,subtract:std_logic; signal num_shift_divisor,num_shift_dividend:integer range 0 to 16; signal quotient:std_logic_vector(15 downto 0); begin process(state,dividend,divisor) begin case state is when S_Adivr => if divisor(7)='0' then comparison<='1'&(not(divisor(6 downto 0)&'0')) +"000000001"+dividend(16 downto 8); else comparison<='1'&(not divisor) +"000000001"+dividend(16 downto 8); end if; when others => comparison<='1'&(not divisor) +"000000001"+dividend(16 downto 8); end case; end process; process(clk,start) begin

集成电路系统设计实验

实验一集成电路系统EDA软件使用简介 (基础性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利用Quartus II 8.0 软件开发数字电路的基本流程以及掌握Quartus II软件 的详细操作。 2、了解使用VHDL原理图设计进行集成电路系统设计的实现方法。 3、掌握Quartus II 8.0 软件开发数字电路的基本设计思路,软件环境参数配置,时 序仿真,管脚分配,并且利用JTAG接口进行下载的常规设计流程。 二实验前的准备 1、将红色的MODUL_SEL拨码开关组合的1、 2、8拨上, 3、 4、 5、 6、7拨下,使数码 管显示当前模式为:C1. 2、检查JTAG TO USB转换接口和USB连接线的连接,并且将JTAG线连接到核心板上的 JTAG接口(核心板的第二个十针的插口)处。 三实验要求 学习使用Quartus II 8.0软件,掌握VHDL文本描述和原理图描述的RTL级描述方法。 四实验内容 (一)了解门电路元件库 1、新建原理图设计文件,并在原理图设计文件的基础上插入各种基本门电路元件,包 括与门、或门、非门、异或门等。 2、利用原理图图形编辑窗,将基本门电路元件进行连接,形成布线。 3、为连接好的门电路组合电路添加输入和输出端口。 (二)了解逻辑电路的仿真 1、保存原理图设计文件,新建时序仿真文件。 2、将各端口的信号标出,并对其实施功能仿真或时序仿真。并将仿真波形写入实验报 告。 (三)了解原理图文件的综合和下载 1、对原理图文件进行综合和引脚连结。 2、将对应FPGA端口连接至原理图电路端口中,并将原理图文件综合后的网表文件下载 到FPGA中,进行功能验证。 3、将硬件功能情况描述记录于实验报告中。

有符号5位整数乘法器设计与制作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EDA课程设计报告 有符号5位整数乘法器设计与制作 指导老师:胡屏 学生班级:0802102 学生姓名:傅愉 学生学号:080210210 2009年11月10日

目录 1.课程设计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1) 2.题目要求 (1) 3.总体设计 (1) 3.1算法设计 (1) 3.2整体框图及原理 (2) 4.电路设计 (4) 4.1 乘法器总体电路原理图: (4) 4.2分时输入模块电路图: ........................................................... - 5 - 4.3乘法运算电路图: (6) 4.4阀门控制模块电路: ............................................................... - 9 - 4.5计数单元电路图: ................................................................. - 12 - 4.6数码管显示单元电路: ......................................................... - 14 - 4.7报警电路示意: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调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解决办法 .......................................... - 19 - 6.心得体会........................................................................................... - 20 - 7.建议:............................................................................................... - 21 - 1.课程设计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二者之中,实践能力是基础和根本。这是由

模拟乘法器1496实验报告

实验课程名称:_高频电子线路

五.实验原理与电路设计仿真 1、集成模拟乘法器1496的内部结构 集成模拟乘法器是完成两个模拟量(电压或电流)相乘的电子器件。在高频电子线路中,振幅调制、同步检波、混频、倍频、鉴频、鉴相等调制与解调的过程,均可视为两个信号相乘或包含相乘的过程。采用集成模拟乘法器实现上述功能比采用分立器件如二极管和三极管要简单的多,而且性能优越。所以目前在无线通信、广播电视等方面应用较多。集成模拟乘法器的常见产品有BG314、F1595、F1596、MC1495、MC1496、LM1595、LM1596等。下面介绍MC1496集成模拟乘法器。 (1)MC1496的内部结构 MC1496 是目前常用的平衡调制/解调器。它的典型应用包括乘、除、平方、开方、倍频、调制、混频、检波、鉴相、鉴频、动态增益控制等。MC1496 的和内部电路与外部引脚图如图1(a)(b)所示。 (a)1496内部电路 (b)1496引脚图 图1 MC1496的内部电路及引脚图 它内部电路含有 8 个有源晶体管,引脚 8 与 10 接输入电压 VX、1与 4接另一输入电压VY,6 与12 接输出电压 VO。一个理想乘法器的输出为VO=KVXVY,而实际上输出存在着各种误差,其输出的关系为:VO=K(VX +VXOS)(VY+VYOS)+VZOX。为了得到好的精度,必须消除 VXOS、VYOS与 VZOX三项失调电压。引脚 2 与 3 之间需外接电阻,对差分放大器 T5与 T6产生交流负反馈,可调节乘法器的信号增益,扩展输入电压的线性动态范围。 各引脚功能如下: 1:SIG+ 信号输入正端 2: GADJ 增益调节端 3:GADJ 增益调节端 4: SIG- 信号输入负端 5:BIAS 偏置端 6: OUT+ 正电流输出端 7: NC 空脚 8: CAR+ 载波信号输入正端 9: NC 空脚 10: CAR- 载波信号输入负端11: NC 空脚 12: OUT- 负电流输出端 13: NC 空脚 14: V- 负电源 (2)Multisim建立MC1496电路模块 启动multisim11程序,Ctrl+N新建电路图文件,按照MC1496内部结构图,将元器件放到电子工作平台的电路窗口上,按住鼠标左键拖动,全部选中。被选择的电路部分由周围的方框标示,表示完成子电路的选择。为了能对子电路进行外部连接,需要对子电路添加输入/输出。单击Place / HB/SB Connecter 命令或使用Ctrl+I 快捷操作,屏幕上出现输入/输出符号,

16位乘法器芯片设计 3月9日

16位乘法器芯片设计 1.方法 乘法器的设计方法有两种:组合逻辑设计方法和时序逻辑设计方法。 采用组合逻辑设计方法,电路事先将所有的乘积项全部算出来,然后做加法运算。 采用时序逻辑设计方法,电路将部分已经得到的乘积结果右移,然后与乘积项相加并保存和值,反复迭代上述步骤直到计算出最终积。 2.组合逻辑的实现 可以以16*3位的乘法器为例做出如下设想: A为16位二进制乘数,B为3位二进制乘数,C为A与B相乘的积。则: C的结果实际上只能为如下值中的一个: 0,A,2A,3A,4A,5A,6A,7A 因为B为3位二进制,则B只能是000,001,010,011,100,101,110,111中的一个。 初步设想符合现实,由于要实现ASIC芯片的生产,所以对各端口定义如下: reset:芯片复位、清零信号。值为0,芯片复位。 start:芯片使能信号。值为1,芯片读入乘数和被乘数,并将乘积复位清零。 ain:被乘数,16bit。 bin:乘数,3bit。 yout:乘积输出,19bit。 done:芯片输出标志信号,值为1,乘法运算完成,yout端口的数据稳定,得到最终的乘积;值为0,乘法运算未完成,yout端口数据不稳定。 编写的Verilog程序如下: Module mult16(reset,start,ain,bin,done,yout); Parameter N=16; Input reset; Input start; Input [N-1:0] ain; Input [2:0]bin; Output [N+3:0] yout; Output done; Integer aa,ab,ac,temp; Integer su; Reg done; Always @(ain) Begin If(start&&!reset) Begin aa=ain; ab=ain+ain; ac=ab+ab;

集成电路设计实验报告

集成电路设计 实验报告 时间:2011年12月

实验一原理图设计 一、实验目的 1.学会使用Unix操作系统 2.学会使用CADENCE的SCHEMA TIC COMPOSOR软件 二:实验内容 使用schematic软件,设计出D触发器,设置好参数。 二、实验步骤 1、在桌面上点击Xstart图标 2、在User name:一栏中填入用户名,在Host:中填入IP地址,在Password:一栏中填入 用户密码,在protocol:中选择telnet类型 3、点击菜单上的Run!,即可进入该用户unix界面 4、系统中用户名为“test9”,密码为test123456 5、在命令行中(提示符后,如:test22>)键入以下命令 icfb&↙(回车键),其中& 表示后台工作,调出Cadence软件。 出现的主窗口所示: 6、建立库(library):窗口分Library和Technology File两部分。Library部分有Name和Directory 两项,分别输入要建立的Library的名称和路径。如果只建立进行SPICE模拟的线路图,Technology部分选择Don’t need a techfile选项。如果在库中要创立掩模版或其它的物理数据(即要建立除了schematic外的一些view),则须选择Compile a new techfile(建立新的techfile)或Attach to an existing techfile(使用原有的techfile)。 7、建立单元文件(cell):在Library Name中选择存放新文件的库,在Cell Name中输 入名称,然后在Tool选项中选择Composer-Schematic工具(进行SPICE模拟),在View Name中就会自动填上相应的View Name—schematic。当然在Tool工具中还有很多别的

数字集成电路知识点整理

Digital IC:数字集成电路是将元器件和连线集成于同一半导体芯片上而制成的数字逻辑电路或系统 第一章引论 1、数字IC芯片制造步骤 设计:前端设计(行为设计、体系结构设计、结构设计)、后端设计(逻辑设计、电路设计、版图设计) 制版:根据版图制作加工用的光刻版 制造:划片:将圆片切割成一个一个的管芯(划片槽) 封装:用金丝把管芯的压焊块(pad)与管壳的引脚相连 测试:测试芯片的工作情况 2、数字IC的设计方法 分层设计思想:每个层次都由下一个层次的若干个模块组成,自顶向下每个层次、每个模块分别进行建模与验证 SoC设计方法:IP模块(硬核(Hardcore)、软核(Softcore)、固核(Firmcore))与设计复用Foundry(代工)、Fabless(芯片设计)、Chipless(IP设计)“三足鼎立”——SoC发展的模式 3、数字IC的质量评价标准(重点:成本、延时、功耗,还有能量啦可靠性啦驱动能力啦之类的) NRE (Non-Recurrent Engineering) 成本 设计时间和投入,掩膜生产,样品生产 一次性成本 Recurrent 成本 工艺制造(silicon processing),封装(packaging),测试(test) 正比于产量 一阶RC网路传播延时:正比于此电路下拉电阻和负载电容所形成的时间常数 功耗:emmmm自己算 4、EDA设计流程 IP设计系统设计(SystemC)模块设计(verilog) 综合 版图设计(.ICC) 电路级设计(.v 基本不可读)综合过程中用到的文件类型(都是synopsys): 可以相互转化 .db(不可读).lib(可读) 加了功耗信息

16位vhdl乘法器详解,加仿真图

控制模块: library ieee; use ieee.std_logic_1164.all; use ieee.std_logic_arith.all; use ieee.std_logic_unsigned.all; entity cont_modu is port( Clk : in std_logic ; Start : in std_logic; //数据输入开始信号 en_sig : out std_logic; //控制运算信号,为‘1’运算数据 out_sig : out std_logic // 运算完成信号 ); end entity; architecture rlt_cont_modu of cont_modu is signal cnt :integer range 0 to 15 :=0;//定义从0到15 type state is(S_idle,S_work,S_1d,S_2d);//运算状态信号,状态机 signal st_ty : state :=S_idle; begin process(Clk) begin if rising_edge(Clk) then case st_ty is选择语句;S_idle为空闲状态,当输入数据后Start信号为1就开始工作 when S_idle => if Start ='1' then如果为1就跳转到S_work状态,并且使能信号置1 st_ty <= S_work; en_sig <='1'; else不然继续在S_idle状态 st_ty <= S_idle; en_sig <='0'; end if; out_sig <='0'; when S_work => if cnt =15 then在S_work状态下,cnt信号一直加1,加满16个数就跳转到S_1d,然后使能信号en_sig 就为0。 st_ty <= S_1d; cnt <= 0; en_sig <='0'; else如果没到16个数继续加1 st_ty <= S_work;

根据模拟乘法器芯片MC1496的调幅与检波电路设计与实现

HUNAN UNIVERSITY 工程训练报告 题目:基于模拟乘法器芯片MC1496 的调幅与检波电路设计与实现 学生姓名:秦雨晨 学生学号:20110803305 专业班级:通信工程1103

指导老师(签名): 二〇一四年九月十五日

目录 1 项目概述---------------------------------------------------------2 1.1引言---------------------------------------------------------2 1.1 项目简介----------------------------------------------------2 1.2 任务及要求--------------------------------------------------2 1.3 项目运行环境------------------------------------------------3 2 相关介绍--------------------------------------------------------3 3 项目实施过程----------------------------------------------------5 3.1 项目原理---------------------------------------------------5 3.2 项目设计内容------------------------------------------------9 3.2.1 调幅电路仿真--------------------------------------------9 3.2.2 检波电路仿真-------------------------------------------12 4 结果分析-------------------------------------------------------14 4.1调幅电路---------------------------------------------------14 4.2 检波电路---------------------------------------------------18 5 项目总结-------------------------------------------------------21 6 参考文献-------------------------------------------------------22 7 附录--------------------------------------------------------23

(最新版)16位定点数原码一位乘法器的设计与实现课程设计报告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课程设计报告 题目全称: 16位定点数原码一位乘法器的设计与实现 课程名称:计算机组成原理 指导老师:谭浩职称: (注:学生姓名填写按学生对该课程设计的贡献及工作量由高到底排列,分数按排名依次递减。序号排位为“1”的学生成绩最高,排位为“10”的学生成绩最低。) 指导老师评语:

签字:

摘要 Verilog HDL 语言具有下述描述能力:设计的行为特性、设计的数据流特性、设计的结构组成以及包含响应监控和设计验证方面的时延和波形产生机制。本实验用Verilog HDL语言设计了全加器实现的组合乘法器,通过功能仿真,验证了结果。 关键词:乘法器,Verilog,组合逻辑,全加器

ABSTRACT Text…. Keywords:

目录 (自动插入目录) 第一章绪论 (1)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 1.3 主要内容与章节安排 (1) 1.4 本章小结 (1) 第二章课程设计的需求分析 (3) 2.1 环境需求 (3) 2.2 功能需求 (3) 2.3 性能需求 (3) 2.3 本章小结 (3) 第三章 ****的设计 (5) 3.1 总体设计 (5) 3.2 功能模块设计 (5) 3.3 本章小结 (5) 第四章 ****的实现 (7) 4.1 开发环境介绍 (7) 4.2 主要功能模块的实现 (7) 4.3 本章小结 (7) 第五章测试及成果展示 (9) 5.1 测试环境 (9) 5.2 测试用例和结果 (9) 5.3 成果展示 (9) 5.4 本章小结 (9) 第六章总结与展望 (11) 参考文献 (12)

集成电路设计实验2

集成电路设计实验报告 院别:电信学院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 班级:电子姓名:学号:组序: 实验(二)题目名称:CMOS反相器的版图设计(PMOS、NMOS) 成绩:教师签名:批改时间: 一、实验目的: 在集成电路设计当中,集成电路设计软件的介入大大的缩短了开发周期,减小了设计风险,使得我们在设计的时候可以发现并改正电路设计上的绝大多数bug。所以说学习设计软件已经成为集成电路设计工程师的必修课。而Ledit软件以其良好的人机操作界面,以及强大的设计规则检查能力而在集成电路的设计当中充当了很重要的角色。在此次试验当中我们需要独立完成CMOS反相器的版图设计,规则检查,以及排除错误工作。从而达到比较熟练的掌握Ledit 的基本功能已经操作方法。 二、实验要求: 如将设计好的电路制成实际使用的集成块,就必须利用版图工具将设计的电路采用标准工艺文件转换成可以制造的版图。然后再将版图提交给集成电路制造厂家(foundry),完成最后的集成块制造,所以画版图的本质就是画电路原理图。 在画版图时,首先要明白工艺文件的含义,每一种工艺文件代表一条工艺线所采用的光刻尺寸,以及前后各个工序等等;其次要懂得所使用的工具步骤及各个菜单及菜单栏的内容,以便熟练使用该软件;最后对所画版图进行验证,确保不发生错误。 此外,还必须了解所使用的版图设计法则,对于不同的工艺尺寸其法则有所不同,这就要求设计者在应用该软件时,必须熟悉相应的设计法则,为完成正确的版图做准备。该实验原理是画常见的CMOS反相器,画版图时要求熟悉CMOS反相器的工艺过程及设计法则。

三、实验方法: 首先在实验一的基础上进一步熟悉L-EDIT版图设计软件的工具及工艺库,比较熟练地掌握该软件画版图的方法。以CMOS反相器为例,在前面画的PMOS、NMOS 的基础上,通过调用将他们组合到一起,再完成整个CMOS反相器的设计,设计完成后运用该软件的设计规则对所画的版图进行DRC验证,并修改不正确的部分,直至设计无错误。 四、实验内容: 1.运行L-Edit程序时,L-Edit会自动将工作文件命名为Layout1.tdb并显示在窗口的标题栏上。 2.另存为新文件:选择执行File/Save As子命令,将自己的工程文件保存在C:\DocumentsandSettings\Administrator\桌面\实验相关\Tanner\Ledit90\Samples\SPR\exam ple1中,在“文件名”文本框中输入新文件名称:NOMS。保存到example目录的原因是防止后面做剖视图的时候没法进行。 3.替换设置信息:选择执行File/Replace Setup子命令打开对话框,单击“From File”栏填充框的右侧的Browser按钮,选择C:\Documents and Settings\Administrator\桌面\实验相关\Tanner\Ledit90\Samples\SPR\example1\lights.tdb文件,如图所示,单击OK就将lights.tdb文件中的格点、图层、以及设计规则等设定应用在当前工程中。 4.画出PMOS:按照实验一的步骤,设计PMOS的版图。并进行相应的规则检查,直到没有错误。画好后如图所示:

数字集成电路设计实验报告

哈尔滨理工大学数字集成电路设计实验报告 学院:应用科学学院 专业班级:电科12 - 1班 学号:32 姓名:周龙 指导教师:刘倩 2015年5月20日

实验一、反相器版图设计 1.实验目的 1)、熟悉mos晶体管版图结构及绘制步骤; 2)、熟悉反相器版图结构及版图仿真; 2. 实验内容 1)绘制PMOS布局图; 2)绘制NMOS布局图; 3)绘制反相器布局图并仿真; 3. 实验步骤 1、绘制PMOS布局图: (1) 绘制N Well图层;(2) 绘制Active图层; (3) 绘制P Select图层; (4) 绘制Poly图层; (5) 绘制Active Contact图层;(6) 绘制Metal1图层; (7) 设计规则检查;(8) 检查错误; (9) 修改错误; (10)截面观察; 2、绘制NMOS布局图: (1) 新增NMOS组件;(2) 编辑NMOS组件;(3) 设计导览; 3、绘制反相器布局图: (1) 取代设定;(2) 编辑组件;(3) 坐标设定;(4) 复制组件;(5) 引用nmos组件;(6) 引用pmos组件;(7) 设计规则检查;(8) 新增PMOS基板节点组件;(9) 编辑PMOS基板节点组件;(10) 新增NMOS基板接触点; (11) 编辑NMOS基板节点组件;(12) 引用Basecontactp组件;(13) 引用Basecontactn 组件;(14) 连接闸极Poly;(15) 连接汲极;(16) 绘制电源线;(17) 标出Vdd 与GND节点;(18) 连接电源与接触点;(19) 加入输入端口;(20) 加入输出端口;(21) 更改组件名称;(22) 将布局图转化成T-Spice文件;(23) T-Spice 模拟; 4. 实验结果 nmos版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