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八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

初中八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
初中八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一节、中国的地形

1、地势特点: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阶梯 名称 分布范围 平均 海拔 主要地形 举例

分界线

第一级阶梯 青藏高原

4000米以上

高原

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 昆仑山—祁连

山—横断山

第二级阶梯

青藏高原以东、以北的广大地区 2000—1000米

高原、盆

塔里木盆地、黄土高原

大兴安岭—太

行山—巫山—雪峰山

第三级阶梯 大兴安岭、太行

山、巫山、雪峰

山以东地区

500米以下

平原、丘

东北平原、山东丘陵

3.主要山脉:

⑴、东西走向的山脉:天山—阴山;昆仑山—秦岭;南岭。

⑵、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长白山—武夷山;台湾山脉。

⑶、南北走向的山脉:贺兰山、六盘山;横断山区。 ⑷、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阿尔秦山、祁连山。

⑸、弧形山脉:世界是最雄伟的山脉——喜马拉雅山,主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米)是世界最高峰(位于中尼边境)。

4、地形特点:地形复杂多样,山地面积广大。 ⑴、四大高原:

①、位置:②、特点:青藏高原——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内蒙古高原——地势坦荡,一望无际; 黄土高原——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云贵高原——地面崎岖,典型的喀斯特地形。

⑵、四大盆地:

①、位置:②、特点:塔里木盆地——最大的盆地,四周被高山环绕,多沙漠、戈壁,边缘有“绿洲”分布,盆地内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是我国最大的沙漠。

准噶尔盆地——四周被高山环绕,多沙漠、戈壁,边缘有许多“绿洲”分布。

柴达木盆地——地势最高的内陆大盆地,有“聚宝盆”之称。

四川盆地——南方地区的一个湿润盆地,有“紫色盆地”之称。

⑶、三大平原:

①、位置:。②、特点:东北平原——最大的平原,地势坦荡、黑土广布。

华北平原——第二大平原,地势平坦,又称“黄淮海平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低平、湖泊众多,有“水乡”和“鱼米之乡”之称。

第二节、中国的气候

1、气候复杂多样

⑴、气候复杂多样的原因:众多的温度带和干湿地区,地形复杂,地势高低悬殊等。

⑵、冬、夏季气温分布特点:

①、冬季——南北温差很大,越往北去,气温越低。(识记:一月平均气温0℃等温线(秦岭—淮河线)通过的地方,见中国地理(上册)P28 )

②、夏季——南北普遍高温。(青藏高原是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区)。

⑶、温度带:根据积温的多少,我国从北到南被划分为:寒温带、中温带、暧温带、亚热带、热带、高原气候区。

⑷、降水:①、年降水量地区分布的规律: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②、从时间分配来看:夏秋多,冬春少。

③、干湿地区的划分:根据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关系,将我国划分为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

④、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秦岭——淮河线。主要地形区位于的干湿地区和各干湿地区的植被分布,见中国地理(上册)P33 上面的表格)。

⑸、气候类型:我国是世界上气候类型最多的国家之一。我国东半球有大范围的季风气候,自南向北有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西北地区大多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青藏高原区是独特的高原气候。西北高山地区则表现出明显的垂直气候特征。

2、季风气候显著

⑴、季风区与非季风区:

①、夏季风影响明显的地区,叫季风区。季风区内降水多(东部地区)。

夏季风影响不明显的地区,叫非季风区。季风区内降水少(西北地区)。

②、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

⑵、南、北方雨季情况

①、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季长。(原因:夏季风的进退而造成的。)

北方雨季开始晚,结束早,雨季短。

②、东部雨季推移的规律:4月开始,雨季大致由南向北推移,6月份到达长江中下游地区

形成梅雨天气,7、8月到达华北,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伏旱天气,9月后由北向南撤退。如:夏季风与雨带的“失常”,就会造成旱涝灾害;如:南旱北涝或北旱南涝现象的发生。

3、特殊天气:寒潮(发生在冬半年,青藏高原、云贵高原、海南岛受影响小)、梅雨(6月份发生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台风(发生在5--10月,7、8月份最为严重,)、沙尘暴(易发生在春季)等。

4、干旱灾害是影响我国最大的一种气候灾害。

5. 气候影响因素

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因素是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其中,气温主要受纬度位置影响,南北差异大;降水主要受海陆位置影响,东西差异大;地形地努高低起伏和山脉走向,影响气候。

第三节、中国的河流

1、我国主要的河流的分布。(在中国地理(上册)P46《中国主要河流分布》图上,找出我国主要河流及其注入的海洋)。

2、外流河及外流区:

⑴、最终注入海洋的河流叫外流河;外流河分布的区域叫外流区。

⑵、外流河的水文特征:受夏季风影响较大,夏季风盛行,水位上涨,形成汛期;冬季风盛行,形成枯水期。

①、南方河流:水量大,汛期长,含沙量小,无结冰期。(长江、珠江)

②、北方河流:水量小,汛期短,含沙量大,有结冰期。(黄河、海河)

⑷、长江——我国最大的河流;珠江——汛期最长的河流;黄河——含沙量最大的河流;黑龙江——结冰期最长的河流。

3、内流河及内流区:

⑴、最终未注入海洋的河流叫内流河;内流河分布的区域叫内流区。

⑵、内流河的水文特征:内流河主要分布在西北内陆,河水主要来自高山冰雪融水。河流水量大小主要受气温的影响,夏季水量较大,冬季水量较小,河流出现断流现象,所以内流河大部分是季节性河流。我国最大的内流河——塔里木河。

4、主要湖泊(两大湖泊):

⑴、东部平原湖区:鄱阳湖(最大的淡水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巢湖(从大到小)。

⑵、青藏高原湖区:青海湖(最大的内陆湖和咸水湖)。

(3)中国河湖之最

我国长度最长、流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水能资源最丰富的外流河——长江(6 300千米)。

世界上最大的高原湖区、我国最大的湖区——青藏高原湖区。

我国最大的湖泊、最大的内流湖、最大的咸水湖——青海湖。

世界最早、最长的人工运河一京杭运河(1 800千米)。

我国汛期最长的河流——珠江。

我国最长、最大的内流河——塔里木河。

我国最大的内流湖区——青藏高原。

我国最大的淡水湖也是最大的外流湖——鄱阳湖。

我国最大的淡水湖区——长江中下游。

我国河流结冰与不结冰的分界河——淮河。

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黄河。

我国结冰期最长的河——黑龙江。

我国位置最北的大河——黑龙江。

5.长江:

6、黄河:

发源地:青藏高原上的唐古拉山注人海

洋:东海

上、中、下游的划分地点:宜昌、湖口

我国长度最长、水

量最大、流域面积

最广的河流长

水能资源蕴藏量占全国的1/3,集中分布

在上游河段

修建了多座

大型水电站

葛洲坝水电站

三峡水电站

长江水能资源

的开发利用率

还比较低

黄金

水道

干支流通航里程近8万千米,占全国

内河通航里程的2/3,货运量占全国的

60%,居全国内河运输第一位

沟通东西

联系南北

洪涝原因

自然:流域面积广,降水多,汛期长,

各支流几乎同时进入雨季,水量大

人为:破坏植被,围湖造地等

防洪措施

工程措施:加固大堤,建分洪、蓄洪工程;

治理“九曲回肠”的荆江河段,建三峡大坝

生物措施:营造长江中、上游防护林

3.黄河概况

第三章知识点

第一节 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1.概念:自然界中对人类活动有价值的物质和能量。

2.分类:

可再生资源:在较短时间内更新、再生,或者可以循环使用(土地、 阳光、森林、水、水能等)

非可再生资源:几乎不可再生,用一点就少一点/生成于漫长的地质 年代和一定的地质条件下(矿产资源) 3.利用:可再生资源:合理利用,注意保护和培育,实现可持续利用;

非可再生资源:珍惜和节约使用

(可再生资源虽然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更新、再生,或者循环使用,但如果不合理利用,同样会变成非可再生资源,失去其永续利用性)

4. 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总量丰富,种类齐全,人均不足部分重要资源严重不足

黄 河

5.我国自然资源问题的严峻性 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自然资源的需求量还将大幅度增加,我国自然资源相对短缺,人均不足且仍在下降的状况更加突出。因此,保障自然资源的供给是我国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6.解决我国资源短缺的途径:①培养节约资源的意识②开发新能源、新材料③扩大铁矿石、石油等重要资源的进口渠道④改进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加强资源的回收和循环利用,增值使用⑤加强资源保护的立法工作,依法保护自然资源 第二节 土地资源

1.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

农业用地:耕地、草地、林地

建设用地:城乡建设用地、交通用地、工矿用地 难以利用的土地:永久积雪和冰川、戈壁、沙漠 2.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①总量丰富,类型齐全②土地资源人均占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③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耕地、林地比重小,难以利用的土地比重大,后备土地资源不足,人地矛盾突出④地区分布不均

3.当前我国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①乱占耕地 ②过度放牧,草地退化,土地荒漠化 ③乱砍滥伐,森林破坏,水土流失 ④随意排放,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土地污染 ⑤过度开垦 4.解决措施 全国土地日6月25日

基本国策: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 ①制定法律、法规,加强对土地资源的管理和保护

②在农耕地区,加强农田基本建设和基本农田保护

③在牧区,建设人工草场,保护天然草场

④在易遭受风沙侵袭、水土流失严重地区,营造防护林

第三节水资源

1.概念通常是指地球上的淡水资源。

目前,人们比较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有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

2.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水资源多少的重要指标———河流径流量的大小

4.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影响

①南北方农业土地利用方式差异显著,南方以水田为主,北方以旱地为主

②我国降水和径流的季节、年际变化大,地区差异大,是造成水旱灾害频繁、农业生产不稳定的主要原因

③西北干旱地区水资源的不足是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

5.南水北调工程:为了缓解北方地区严重缺水的状况,我国正在实施南水北调工程。该工程分东、中、西三条调水线路,把长江流域丰富的水资源调到华北和西北地区。(P78图3.16)

东线:从长江下游扬州江都抽引长江水,主要利用京杭运河输送,北达山东与天津(华北)

中线:从丹江口水库引水,沿线开挖渠道,自流北上,北达北京(华北)西线:把长江上游的水引入黄河,补充西北地区的水资源。

6..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我国水资源的利用问题:利用率低、浪费严重和水污染。

解决途径: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从某种意义讲,节水比调水重要。

7.节水、防治水污染的具体措施:

农业用水——改变灌溉方式,废弃大水漫灌、自流灌溉,推广喷灌、滴灌技术;

改变作物品种,推广耐旱、耗水量少的作物;减少使用农药、化肥。工业用水——工业用水重复使用、循环使用;降低生产耗水,提高利用效率;

污水处理,达标排放。

家庭用水——生活用水一水多用;推广节水器具;少使用洗涤剂和清洁剂。

8.节水标志(绿色的标志,不是黑色):圆形代表地球,标志留白部分像一只手托起一滴水。手是字母J和S的变形,寓意节水,表示节水需要公众参与,鼓励人们从我做起,人人动手节约每一滴水;手又像一条蜿蜒的河流,象征滴水汇成江河。

第四章海洋资源

1、生物资源:

(1)我国四大海产:大黄鱼、小黄鱼、带鱼、乌贼

(2)四大渔场:黄渤海渔场、舟山渔场、南海沿岸渔场、北部湾渔场

(3)主要海水养殖:海带、紫菜、吓、扇贝等。

2、矿产资源:

(1)石油、天然气

(2)滨海砂矿(锆石、钛铁石、金红石、石英砂等)

3、化学资源:海盐、钾、镁、碘等

四大盐场:长芦盐场、淮北盐场、布袋盐场、莺歌海盐场

长芦、淮北盐场:晴天多、雨日少,蒸发旺盛

布袋、莺歌海盐场:位于山地背风坡,降水少,纬度低,气温高

4、海洋资源的保护

(1)目前我国海洋资源开发利用中的问题:海洋灾害频繁、局部海域环境污染加剧(赤潮)、近海渔业资源衰竭等。

(2)保护:加强海洋环境的保护力度,防止海洋污染,对海洋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和综合利用。

第四章我国的产业

一、农业

1、农业取得的成就

⑴、我国农业生产发展较快。粮食、肉类、棉花、花生、油菜籽、水果等产量居世界前列,其中棉花人均占有量超过世界水平。

⑵、农业生产条件日益改善。(生态条件较差,基础设施较薄弱)

⑶、农业生产的地区布局趋于合理。

2、粮食作物的分布

⑴、北方—小麦春小麦:东北平原(三江平原、松嫩平原)

冬小麦:华北平原、渭河平原。

⑵、南方—水稻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成都平原。

3、主要经济作物的分布

⑴、特点:①、经济价值高。②、技术要求高。③、商品性强。

⑵、分布:①、棉花: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新疆是我国长绒棉主产区。

②、油菜籽:长江流域

③、花生:山东、河南是主产区。

④、甘蔗:四川盆地、广东、广西、福建、台湾等。广西是最大产区。

⑤、甜菜:黑龙江、吉林、内蒙吉和新疆的西北部。

⑥、荼叶:泰岭、淮河以南的丘陵、山地是主产区。其中闽、浙、滇最多。

⑦、天然橡胶:海南省、雷州半岛和西双版纳等。

4、新型农业

⑴、外向型农业:以出口创汇为主。主要基地有:山东半岛、太湖平原、珠江三角洲、闽南等。

⑵、旅游农业(观光农业)。⑶、生态农业和精确农业。

5、畜牧业分布

⑴、主要牧区及优良畜种:①、内蒙古牧区——三河马、三河牛

②、新疆牧区——新疆细毛羊

③、青海牧区和西藏牧区——牦牛

④、宁夏牧区——滩羊

⑵、商品生猪的主要产区:湘、川、豫。

(3)九大商品粮基地:三江平原、松嫩平原、江淮地区、太湖平原、江西的鄱阳湖平原、湖南的洞庭湖平原、湖北的江汉平原、四川的成都平原、广东的珠江三角洲

二、中国的工业

1、影响工业布局的因素:自然资源条件、人口和劳动力状况、市场因素及现有经济基础等。

2、我国的煤炭、钢铁、棉布、电视机、电冰箱等产量居世界首位。

3、能源工业的布局

⑴、煤炭是我中第一能源。山西省煤炭产量居全国首位。

⑵、石油是我国第二大能源。大庆油田是我国最大的石油工业基地。专家预测,未来十年内,新疆将成为我国石油生产的“龙头”。(要了解“西气东输”工程的基本情况)

⑶、电力工业:水力——主要在南方各大河的上游。如湖北省的电力工业等。

火力——主要分布在北方地区。如山西的电力工业。

4、钢铁工业的分布

⑴、大型钢铁工业基地:①、东部沿海:鞍本、京津唐、上海。

②、长江沿岸:马鞍山、武汉、重庆、攀枝花。

③、黄河流域:包头、太原。

5、机械工业的分布:辽宁、上海—南京、北京—天津。(全国大型的工业基地)

6、纺织工业的分布:我国以的棉纺织工业为主。

主要棉纺织工业基地:上海、天津、青岛、石家庄、郑州、西安、武汉等。

7、高技术产业

⑴、形成高技术产业的条件:技术发达、知识密集、人才聚集等。

⑵、我国的高技术产业带: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等。

⑶、高技术产业四大密集区。(见教材P18—19面的说明)

三、中国的交通

1、现代运输方式的种类、特点及其运输方输的选择

⑴、现代运办方式:铁路、公路、海运、河运、空运、管道等。

⑵、现代运输方式的特点:从运量、运速、运价等方面分析。

2、公路运输

⑴、特点:机动灵活、速度较快、适应性强。

⑵、识记:青藏、川藏、新藏、滇藏等干线的起止点。(见八年级地理上册P91页活动题)

⑶、公路的编号。(国道)首都放射线第一位数是“1”、南北纵线第一位数是“2”、东西横线第一位数是“3”。

3、铁路运输

⑴、识记:主要铁路干线的起止点。

①、南北向:京哈—京广线、京沪线、京九线、太焦—焦柳线、宝成—成昆线、南昆线。②、东西向:滨洲—滨绥线、京包—包兰线、陇海—南新线、沪杭—浙赣—湘黔—贵昆线(沪昆)。

⑵、主要铁路枢纽:北京、郑州、徐州、株洲、兰州、成都等。

4、海洋运输(分为沿海航线和远洋航线两大部分)

⑴、沿海航线:①、北方航线:以上海、大连为中心。

②、南方航线:以广州、香港为中心。

⑵、沿海主要港口:大连、秦皇岛、天津、青岛、连云港、上海、福州、厦门、广州、香港、湛江、海口等。

5、航空运输

⑴、特点:速度快、舒适、安全。

⑵、航空运输是衡量一个国家交通运输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

⑶、主要航空港:北京、上海、广州等。

八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复习汇总

八年级上册复习提纲 1.我国的位置是:从海陆位置看是海陆兼备国,从半球的角度看属于北半球和东半球;从纬度位置看属于中纬度;从大洲大洋的角度看属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2.我国国土辽阔,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与欧洲的面积差不多。在世界各国中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 3.我国的四个端点是:最北端黑龙江省漠河以北主航道中心线上,最南端南海的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最东端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最西端新疆的帕米尔高原。 4.我国的疆界绵长,陆上邻国有14个: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 5.我国领海及内水面积为37万平方公里,管辖的海域面积约为300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海洋大国之一。 6.我国的大陆海岸线漫长,沿海的岛屿有台湾岛、海南岛、舟山群岛、南海诸岛等; 7.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有六个:韩国、日本、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 8.我国的临海自北向南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9.我国最大的渔场是舟山渔场,它属于东海;我国最大的盐场长芦盐场,它属于渤海;台湾海峡属于东海。 10.我国疆域辽阔,为了便于行政管理,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和民族团结,全国的行政区划分为省、县、乡三级,其中省级行政区划共有34个,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 第二节11.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2010年的人口普查的结果是 13.7亿,占世界人口的1/5。 12.我国的人口现状是:①人口基数大;②人口增长速度快。 13.我国的人口基本国策是计划生育,具体内容是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14.根据2010年第六次日人口普查的结果统计,我国平均人口密度为 143人/平方公里,是世界平均人口密度的 3倍多。 15.我国的人口分布不均,总规律是黑河—腾冲一线以东以南人口密度大,以西以北密度小。 16.我国人口最多的是广东省,最少的是澳门特别行政区省。 第三节17.我国共有55个少数民族,其中人口数量最多的是壮族,人口超过500万的有壮族、回族、维吾尔族、蒙古族、藏族、土家族、彝族、满族、苗族。 18.我国各民族的分布状况是:汉族的分布遍及全国,以东部和中部最为集中,少数民族分布相对分散。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东北地区。各民族的分布具有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 我国少数民族分布最多的是云南省,壮族主要分布在广西省和云南省。 1.我国地形的基本特点是:地势西高东低,呈级梯状分布;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2.我国西部地形多以山地、高原、盆地为主,东部则以为平原、丘陵主,地势总的特点是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第一二级阶梯的分界线是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二三级阶梯界线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3.我国的主要地形区有: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三大平原;云贵高原、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青藏高原四大高原;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柴达木盆地、 四川盆地四大盆地。 4.我国地形复杂,主要地形有:山地、盆地、高原、平原、丘陵,其中比重最高的是山地,最小的丘陵。 第二节 5.我国的气温特点是,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除青藏高原外,普遍高温。7.我国1月0℃等温线是秦岭—淮河一线。

(完整版)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docx

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 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 期末测试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 个符合题意的答案,每题2 分,共60 分) 1、在某电视台举行的一档“地理知识竞赛”节目中,观众对其中几 道题目作出了以下判断,其中不正确的是()。 A、中国大部分地区位于北温带 B、中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C、中国领土最西端在曾母暗沙 D 、中国陆地领土面积居世界第 三 12 月 20 日是澳门回归祖国十周年纪念日,胡锦涛主席亲赴澳门参加 了一系列庆祝活动并发表重要讲话,祝愿澳门和祖国的明天更美好! 据此回答 2— 3 题: 2、我国的三级行政区划是指()。 A、省、市、县 B、中央、省、县 C、省、县、乡 D、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 3、与澳门行政级别相同的城市是()。 A、哈尔滨 B、台北 C、昆明 D、香港 国家统计局 09 年 2 月 26 日发布的人口报告显示, 2008 年年末我国 总人口为 132802万人,其中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45.7 ℅,男性占 总人口的51.5 ℅ 。全年出生人口出生率为12.14 ‰;死亡率为 7.06 ‰。根据以上信息和所学知识,回答 4 — 6 题:

4、从以上资料中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我国城镇人口多于乡村人口 B、我国男性人口多于女性人口 C、我国的人口总数正逐渐减少 D、我国的人口总数已达最高峰 5、人口数量过多给我国带来的不利影响有()。 ①资源紧缺②劳动力不足③环境破坏④就业压力大⑤住房困难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⑤ D、①③④⑤ 6 、我国地理学家胡焕庸提出了一条著名的人口地理界线是()。 A 、秦岭——淮河B、黑河——腾冲 C 、长城沿线 D、0℃等温线 7、下列关于我国民族特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共有 56 个民族 B、各民族不论大小,一律平等 C、各民族均匀分布 D 、民族分布“大杂居、小聚居” 读我国沿“北纬 30 °地形剖面图”,回答 8— 10题: 海拔 / m 第一级阶梯 4000 ① 第二级 2000 第三级阶梯 8、图中反映出的我国地势特征是()。 A、东高西低 B、西高东低 C、中部高,四周地 D 、北高南

2017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整理

2017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整理

2017八上地理复习提纲 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 本章重点图幅:图1.3、图1.7、图1.13 第一节疆域 1、我国的半球位置:我国位于东半球、北半球; 纬度位置:我国绝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少数在热带,没有寒带; 海陆位置:我国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 2、我国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 3、我国陆上邻国14个(逆时针):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 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隔海相望 的国家有6个: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 4、我国濒临的海洋从北向南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5、我国第一大岛:台湾岛;第二大岛:海南岛; 我国的两大内海:渤海、琼州海峡。 读中国疆域图,填出图中数字代号所表示的我国邻国、岛屿、濒临海洋的名称。

临海:①渤海,②黄海,③东海,④南海;海峡:⑤台湾海峡,⑥琼州海峡;岛屿:⑦台湾岛,⑧ 海南岛;陆上邻国:A朝鲜,B俄罗斯,C蒙古,D哈萨克斯坦,E印度,F缅甸,G老挝,H越南;隔海相望的国家:a韩国,b日本,c菲律宾,d印度尼西亚,e马来西亚。 6、我国领土的最北端:黑龙江省漠河县北端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53°N); 最南端:海南省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4°N); 最西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帕米尔高原上(73°E); 最东端:黑龙江省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汇合处(135°E)。 7、我国陆上国界线长达2、2万多千米,大陆海岸线长18000多千米。 8、我国的行政区域划分为:省、县、乡三级; 9、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 政区。北京是我们伟大祖国的首都。 编号行政单 位 简 称 行政 中心 编 号 行政单位 简 称 行政 中心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整理

2017八上地理复习提纲 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 本章重点图幅:图、图、图 第一节疆域 1、我国的半球位置:我国位于东半球、北半球; 纬度位置:我国绝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少数在热带,没有寒带; 海陆位置:我国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 2、我国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 3、我国陆上邻国14个(逆时针):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隔海相望的国家有6个: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 4、我国濒临的海洋从北向南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5、我国第一大岛:台湾岛;第二大岛:海南岛; 我国的两大内海:渤海、琼州海峡。 读中国疆域图,填出图中数字代号所表示的我国邻国、岛屿、濒临海洋的名称。

临海:①渤海,②黄海,③东海,④南海;海峡:⑤台湾海峡,⑥琼州海峡;岛屿:⑦台湾岛,⑧海南岛;陆上邻国:A朝鲜,B俄罗斯,C蒙古,D哈萨克斯坦,E印度,F缅甸,G老挝,H越南;隔海相望的国家:a韩国,b日本,c菲律宾,d印度尼西亚,e马来西亚。 6、我国领土的最北端:黑龙江省漠河县北端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53°N); 最南端:海南省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4°N); 最西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帕米尔高原上(73°E); 最东端:黑龙江省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汇合处(135°E)。 7、我国陆上国界线长达2、2万多千米,大陆海岸线长18000多千米。 8、我国的行政区域划分为:省、县、乡三级; 9、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 政区。北京是我们伟大祖国的首都。 编号行政单位简称行政中心编号行政单位简称行政中心1宁夏回族自治区宁银川16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乌鲁木齐2山东省鲁济南17青海省青西宁 3安徽省皖合肥18云南省云或滇昆明 4陕西省陕或秦西安19西藏自治区藏拉萨 5江苏省苏南京20湖北省鄂武汉 6山西省晋太原21江西省赣南昌

八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

地理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 第一节疆域 一、中国的地理位置: (1)从半球位置看,中国位于东半球、北半球。 (2)从纬度位置看,大部分处于中纬度地区;大部分在北温带,小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3)从海陆位置看,中国位于亚欧大陆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二、位置的优越性: (1)纬度位置的优越性: ①为大多数农作物的生长提供了足够的热量。 ②纬度南北跨度大,使南北气候差异大 ,为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 (2)海陆位置的优越性: ①面临大洋,有利于发展海洋事业和对外经济联系。 ②我国西部深入大陆内部,有利于发展陆上交通,加强与中亚、西亚、欧洲等的联系。 ③面临大洋,背靠大陆,有利于形成季风气候,有利于海洋湿润气流深入我国内陆,在我国东部广大地区形成丰富的降水。 三、中国的疆域: (1)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管辖的海域面积约300万平方千米。陆上边界线长2.2万多千米,大陆海岸线长1.8万多千米。 (2)我国领土的四个端点: ①最北端:黑龙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龙(江 的主航道的中心线上(53°N) ②最南端:海南省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 (4°N) 南北跨纬度约为50度,南北最大距离约为 5500千米,因而冬季北方千里冰封,万里 雪飘,南方绿意盎然。) ③最东端: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 线的交汇处(135°E)。 ④最西端:新疆的帕米尔高原(73°E)。 (东西跨经度约62°,东西相差约4个小 时,东西最大距离约5000千米,因而东部 乌苏里江上旭日东升时,西部帕米尔高原 还是满天星斗。)(3)我国的临海与岛屿:自北向南依次为:A渤海、B黄海、C东海、D南海; 内海:渤海、E琼州海峡; 我国最大的岛屿:台湾岛。 (4)中国的陆上邻国:(14个):F朝鲜,G蒙古,H俄罗斯,I哈萨克斯坦、J吉尔吉斯斯坦、K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N印度、O尼泊尔、P不丹、Q缅甸、R老挝、S越南。 (5)隔海相望的国家:(6个):T韩国、M日本、L菲律宾、W马来西亚、Y文莱、Z印度尼西亚。 四、中国的行政区划: (1)三级行政区划:省、县、乡。 (2)我国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3)特殊省:(部分省区简称,行政中心表) ①北回归线穿过的省(4个): F台湾、G广东、H广西、A云南 ②邻国最多的省、面积最大的省:J新疆 ③邻省最多的省、跨经度最大的省:I内蒙 古自治区 ④跨纬度最大的省:M海南省 ⑤最东、最北的省是:黑龙江 ⑥与湖北相邻的省:北-河南(豫)、东-安徽 (皖)、东南-江西(赣)、南-湖南(湘)、 西-重庆(渝)、西北-陕西(陕或秦)。 全称 简称行政中心全称简称行政中心两 简 称 的 省 A云南省云或滇昆明五 个 自 治 区 I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呼和浩特B贵州省贵或黔贵阳J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乌鲁木齐C四川省川或蜀成都K宁夏回族自治区宁银川 D陕西省陕或秦西安H广西壮族自治区桂南宁 E甘肃省甘或陇兰州L西藏自治区藏拉萨 简 称 难 写 省 上海沪上海简 称 难 写 省 江西省赣南昌重庆渝重庆福建省闽福州 河北冀石家庄广东省粤广州 河南豫郑州海南省琼海口 湖北鄂武汉安徽省皖合肥

初二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初二上册地理期末复习材料 1、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 ●纬度位置及优越性:我国领土南北跨纬度很广,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地区,属(北温) 带,一小部分在(热带) ,没有(寒带) 。气候差异大,为发展(多种农业经济) 提供了有利条件。 ●海陆位置及优越性:(1)位于(亚) 洲的东部,(太平) 洋的西岸,使我国东部广大地区(在夏季风湿润气流的影响下,降水) 丰富,有利(农业)生产;(2)海陆兼备,东部地区有利与(海外各国友好往来) ;西部地区(深入亚欧大陆内部) ,使我国陆上交通能与(中亚、西亚、欧洲) 各国直接往来,便于对外(交往和合作) (3)沿海有许多优良的港湾,便于发展(海洋事业) 。 ●我国领土面积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居世界第三。 陆上邻国14个。逆时针依次为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陆上疆界2万多千米。 隔海相望的国家6个: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 2、我国的人口 ●人口总数:2000年12.95亿。 ●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 ●我国人口分布特点:人口分布不均,以黑龙江黑河—云南腾冲一线为界,东部地区人口密度大,西部地区人口密度较小。我国西部地区人口稀少,但资源丰富,在西部大开发时,应注意什么问题?西部地区具有资源优势,但自然环境相对脆弱。在目前人、地、水、土矛盾已相当尖锐的条件下,开发西部,一定要以保护环境为前提,不能先开发后再治理。 ●人口国策:实行计划生育。 ●内容: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3、我国的民族 ●我国共有56个民族,其中人口最多的是汉族,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壮族。 ●汉族分布特点:汉族的分布遍及全国各地,以中部和东部最为集中。 ●少数民族分布特点:主要集中在东北、西北、西南。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是壮族。民族分布特点:大杂居、小聚居。 ●少数民族风情: 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 傣族族的泼水节、孔雀舞, 藏族族的集体舞、藏历年, 朝鲜族的长鼓舞等。 4、我国的地形 ●我国地形的特点: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山区在开发和保护方面应当注意哪些问题: (1)山区地面较为崎岖,交通不便,基础设施建设的难度较大。 (2)在开发利用山区时,要特别注意生态环境建设,预防和避免山地灾害如崩塌、滑坡、泥石流的发生。 ●我国地势特征: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阶梯的分界线海拔高度主要地形类型主要地形区 第一级阶梯一、二级阶梯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二、三级阶梯是大兴安岭-太

(完整word)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期末考试试题

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期末考试试题 一、单选题(每空2分,共40分) 1.从世界大洲和大洋的位置看,我国位于() A.亚洲西部、大西洋东岸B.欧洲西部、大西洋东岸 C.亚洲南部、印度洋北岸D.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2.我国领土最西端位于() A.曾母暗沙B.青藏高原C.帕米尔高原D.黑龙江漠河3.位于黄河下游的省级行政单位是() A.辽、吉、黑B.粤、桂、闽C.晋、鲁、冀D.云、蜀、藏4.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是() A.人口分布不均,东部人口少B.人口老龄化严重,劳动力短缺C.城镇人口比重大,农村人口比重小D.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5.我国人口分布的基本特点是() A.东部多,西部少B.西部多,东部少C.北部多,南部少D.西南多,东北少 6.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 A.满族B.汉族C.壮族D.回族7.下列地形区位于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上的是() A.青藏高原B.塔里木盆地C.华北平原D.云贵高原8.下列自然灾害中,不属于山地灾害的是() A.泥石流B.崩塌C.滑坡D.台风 9.青藏高原夏季气温低的主要原因是() A.纬度高B.海拔很高C.有冰川D.距海遥远 10.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下列说法错误 ..的是() A.1月0℃等温线通过的地方B.8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C.亚热带与中温带的分界线D.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11.我国既不受冬季风影响,也不受夏季风影响的地区是() A.塔里木盆地B.四川盆地C.云贵高原D.青藏高原12.塔里木河是我国最长的内流河,其河水补给来源和汛期出现的季节分别是() A.雨水,夏季B.冰雪融水,夏季C.雨水,冬季D.冰雪融水,冬季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知识点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知识点 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 第一节辽阔的疆域 一、位置优越 【半球位置】 从东西半球看,我国位于东半球;从南北半球看,我国位于北半球。 【纬度位置及优越性】 1、我国南北跨纬度广(近50度),大部分位于中纬度温带地区,小部分位于低纬度热带地区,没有寒带。 2、我国南北跨纬度近50度,由于高纬地区气温低,低纬地区气温高,所以气候南北差异很大,形成了不同的温度带和多种多样的气候类型,从而带来了自然环境的多样性,使动、植物资源丰富多样,并为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旅游业等提供了有利条件。 【海陆位置及优越性】 1、我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2、我国位于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的东部,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的西岸,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二、国土辽阔 【辽阔的陆地领土】 1、我国陆地领土面积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 2、陆上国界线长达20000多千米,相邻国家有14个。 3、大陆海岸线长18000千米,隔海相望的国家有6个。 4、我国领土东西距离约5000多千米;南北距离约5500千米。 【领土四至】 最北端——黑龙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53oN)。 最南瑞——南海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4oN)。 最东端——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135oE) 最西端——新疆帕米尔高原上(73oE) 【广袤的海洋国土】 我国濒临的海洋从北向南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其中,渤海和琼州海峡是我国内海。 【主要岛屿】我国大陆海岸线长18000千米以上,沿海分布着台湾岛、海南岛、舟山群岛和南海诸岛等岛屿。【我国14个陆上邻国和6个隔海相望的国家】(口诀) 东有朝鲜北蒙俄、西北吉塔哈萨克;西面巴基斯坦阿富汗、南有缅甸越南和老挝; 西南不丹泥泊尔、印度西藏一山隔;隔海相望共六个、印马文菲日韩国; 【中国之最】我国最大的盐场:长芦盐场;我中最大的渔场:舟山渔场; 三、34个省级行政区 【三级行政区划】 为了便于行政管理,有利于经济发展和民族团结,全国的行政区域,基本分为: 省(自治区、直辖市);县(自治州、自治县、市);乡(民族乡、镇)三级。 其中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34个省级行政区简称三字经】(口诀) 京津沪、内蒙古;黑吉辽、冀豫鲁;青宁新、浙皖苏;

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知识要点

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知识要点 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科目,它涉及政治、语文、历史、数学、理化、生物等等学科。例如时区的运算、土壤的改造、气候和天气都和其他学科知识有联系,在初中阶段,一定要把各科知识基础打牢,才能更快的进步。 1.1 辽阔的疆域 1、从东西半球看,中国位于东半球,从南北半球看,中国位于北半球。 2、从大洲大洋位置看,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3、从纬度位置看,我国领土南北跨纬度很广,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地区,属北温带,南部少数位于热带,没有寒带。只有高山地区才有类似寒带的终年冰雪带。 4、从海陆位置看,我国位于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的东部,东部濒临世界面积最大的大洋;;太平洋,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即临海国)。 5、我国疆域辽阔,陆地领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与整个欧洲的面积差不多,居世界第三位,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 6、我国既有辽阔的陆地国土,又有广袤的海洋国土。我国领水面积为37万平方千米,管辖的海域面积约为

300万平方千米。 7、我国濒临的海洋从北到南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它们与太平洋连成一片。渤海有我国最大的盐场长芦盐场,东海有我国最大的渔场舟山渔场。 8、我国陆上国界线长达20000多千米,相邻的国家有14个。 9、我国大陆海岸线长18000多千米,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有6个,分别是日本、韩国、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主要岛屿有台湾岛、海南岛、舟山群岛和南海诸岛。我国面积最大的岛屿是台湾岛。 10、我国领土四至:最北是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最南是曾母暗沙(南北纬度相差近50度,南北距离约5500千米,因而产生了季节差异);最东是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交汇处,最西是帕米尔高原(东西经度相差60多度,东西距离约5000千米,因而产生了晨昏差异) 11、全国的行政区域,基本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县(自治州、自治县、市)、乡(民族乡、镇)三级。 12、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 13、5个自治区是:内蒙古自治区、西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 4个直辖市: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重庆市; 2个特别行政区: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

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

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湘教版)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导学案 第一节:我们身边的地理 课时安排:1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地理知识对我们的生活和生产有什么用处。 2.了解我们生活重充满着地理知识,学会在生活中灵活运用地理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碰到的地理现象问题 3.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引导学生学习终身有用的地理。 一、自主学习(相信自己最棒) 自学课本1—6页,做下列习题。(10分钟) 1.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地球上“沧海桑田”的变化,这些知识都可以通过学习来获得。 2.在我们生活的之中,隐藏着许许多多的奥妙。 3.“地理”一词的来源:中国最早出现在著作里,西方最早出现在。 4.通过学习地理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懂得,知道变化,广泛了解世界各地的,可提高对生活的。 5.东北地区的儿童溜冰,南方地区的孩子喜欢游泳,这与有关。 6.生产活动受到的影响和制约。 7.“低地之国”荷兰就是靠来维持国土的,因此定每年的5月第二个周六为。 8.地理景观在呈现千姿百态的的同时,又给我们展示了各地的绚丽画卷,不同的种族与,多样的语言与,各具特色的,,。 二、合作学习(乐于探究与合作,勇于展示) 结合教材及学习资料分组讨论学习(15分钟) 1.地理之谜:地理研究的是什么内容? 2.地理知识与应:○1地理与日常生活有什么关系?○2地理与生产建设及风俗人情有什么关系。 3.结合课本第6页阅读,思考讨论阿拉伯人为何穿白色长袍,头戴头巾? 三、学习提升,类题突破(5分钟) 1.下列不属于地理学研究范畴的是()

A 四季的变化 B 人口的分布 C 地形的分布 D 人的思想 2.以下不能反映地理与生产建设关系的是() A 广西来宾主要种植的粮食是水稻 B 我国北方主要种植的粮食是小麦 C 服装厂可靠近城镇 D 非洲传统舞蹈 3.说一说,你身边有哪些风土人情。(可口头表达,也可板书) 四、问题答疑(10分钟) 学生之间思考提出自己疑惑不解的问题(问题可由学生问学生或学生问教师),教师作适当的点拨,引导全体同学讨论,共同解决疑难问题。 五、检测学习(相信自己一定顺利通过) 1.下列日常活动与自然地理密切相关的是() A 在家玩游戏 B 去电影院看电影 C 去邮局买邮票 D 去超市买水果时看其产地 2.下列哪个工厂最好建在城镇附近() A 啤酒厂B水泥厂 C 化工厂 D 钢铁厂 3.阿拉伯半岛气候炎热干旱,当地居民的传统服饰是() A西装,衬衣B长袍,头巾C中山装D和服 4.荷兰人把每年的5月第二个星期六定为() A环保日B人口日C土地日D风车日 5.我国的湖南省有色金属资源非常丰富,这里最适合发展的经济部门是() A 纺织业 B 石油业 C 有色金属冶炼 D 煤炭业 六、小结与反思(2分钟) 对本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学习方法,学习效果及评价。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知识要点汇总整理

八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提纲 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 本章重点图幅:图1.3、图1.7、图1.13 第一节疆域 1、我国的半球位置:我国位于东半球、北半球; 纬度位置:我国绝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少数在热带,没有寒带; 海陆位置:我国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 2、我国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 3、我国陆上邻国14个(逆时针):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隔海相望的国家有6个: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 4、我国濒临的海洋从北向南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5、我国第一大岛:台湾岛;第二大岛:海南岛; 我国的两大内海:渤海、琼州海峡。 读中国疆域图,填出图中数字代号所表示的我国邻国、岛屿、濒临海洋的名称。

临海:①渤海,②黄海,③东海,④南海;海峡:⑤台湾海峡,⑥琼州海峡;岛屿:⑦台湾岛,⑧海南岛;陆上邻国:A朝鲜,B俄罗斯,C蒙古,D哈萨克斯坦,E印度,F缅甸,G老挝,H越南;隔海相望的国家:a 韩国,b日本,c菲律宾,d印度尼西亚,e马来西亚。 6、我国领土的最北端:黑龙江省漠河县北端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53°N); 最南端:海南省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4°N); 最西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帕米尔高原上(73°E); 最东端:黑龙江省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汇合处(135°E)。 7、我国陆上国界线长达2、2万多千米,大陆海岸线长18000多千米。 8、我国的行政区域划分为:省、县、乡三级; 9、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 个特别行政区。北京是我们伟大祖国的首都。

八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总结资料

八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中国的疆域和人口 第一节中国的疆域 一、伟大的祖国(位置) 1、半球位置:东半球、北半球 2、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3、经纬度位置:大部分在北温带,小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 4、我国纬度位置的优越性:气候差异大,为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 5、我国海陆位置的优越性:(1)位于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使我国东部广大地区在夏季风湿润气流的影响下,降水丰富,有利农业生产;(2)海陆兼备,东部地区有利与海外各国友好往来;西部地区深入亚欧大陆内部,使我国陆上交通能与中亚、西亚、欧洲各国直接往来,便于对外交往和合作;(3)沿海有许多优良的港湾,便于发展海洋事业。 二、辽阔的疆域:领土的四端:最北: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53°N; 最南:曾母暗沙:4°N; 最西:帕米尔高原73°E; 最东:黑龙江与乌苏里江的主航道中心线的汇合处135°E。 2、陆地面积:960 万平方千米。居第3 位。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 1、濒临的海洋:从北往南有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海岸线

长1.8万千米。中国海域最大的岛是台湾岛。内海有渤海和琼州海峡。领海宽度12 海里。再图上找出钓鱼岛、黄岩岛和三沙市。 三、众多的邻国 1、陆界线:2.2万多千米 2、陆上邻国:14个:朝、俄、蒙、哈、吉、塔、阿、巴、印、尼、不、缅、老、越 3、隔海相望的国家:日、韩、菲、马、文、印尼 第二节中国的行政区划 一、行政区划 1、三级行政区划:省、县、镇三级及特别行政区 2、34个省级行政单位: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 3、各省级行政区的简称和行政中心:(1)简称的由来。(2)简称和行政中心:P8 河北和山西(太行山)、福建和江西(武夷山)湖北和重庆(巫山)青海和甘肃(祁连山)西藏和新疆(昆仑山) 第三节中国的人口 一、人口数量世界第一: 1、总量:2010年达13.7亿;占世界人口总数的1/5。 2、省区分布:最多:广东省;最少:澳门。 3、我国人口突出特点:人口数量世界第一,人口增长速度过快,人口分布疏密不均。 二、人口增长速度较快

地理八年级上册知识点笔记

地理八年级上册知识点笔记 气温变化: 自南向北,纬度逐渐升高,气温逐渐降低。 降水量变化: 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距海越来越远,降水越来越少。 地势变化: 自西向东,我国地势呈阶梯状分布,逐渐下降。 人类活动三句话 农业: ①西牧东耕②南稻北麦; 人口、城市、交通线表现为东密西疏; 界线②大致与400mm等降水量线的分布最近 确定界线②考虑的主导因素是降水 界线③大致与一月0℃等温线的分布最接近 界线③大致与800mm等降水量线的分布最接近 确定界线③考虑的主导因素是气候 界线③与秦岭—淮河一线接近

界线①与第一、二级阶梯的边界线基本吻合 确定界线①考虑的主导因素是地形地势 我国北方地区大体位于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和黄海。北方地区地形以平原,高原为主。地形区: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 北方地区地跨我国的寒温带,中温带和暖温带,大部分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属于半湿润区,降水季节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夏季。 东北平原在冷湿的环境下,发育了肥沃的黑色土壤。 东北平原是我国重要的旱作农业区,主要种植小麦、玉米、谷子,以及甜菜、棉花、大豆等经济作物。 济南的气候特点: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少雨。 华北平原春季的气候特点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①气温回升很快②降水仍然很少,蒸发量大③春季,华北平原正值冬小麦返青,需水量大。 解决措施:①南水北调②发展节水农业③兴建水库 东北三省有“白山黑水”之称。“白山”指长白山,“黑水”指黑龙江。 东北三省包括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东北三省地形以山地和平原为主 东北三省的山河大势:山环水绕,沃野千里。山地的东南方有鸭绿江和图们江经过,这两条河是中朝两国的界河;北部为小兴安岭,西倚大兴安岭。大小兴安岭的北部有黑龙江流过,他是中俄两国的界河,在山地之间分布着辽阔坦荡的东北平原。 东北三省气候冷湿,由于①纬度较高②紧邻着亚洲寒冷的冬季风源地,所以大部分地区冬季漫长严寒,夏季 东北三省传统民居特点与自然的关系:东北三省冬季降雪多,屋顶坡度大可以有效地避免雨雪在屋顶积存,东北三省冬季寒冷,墙体厚,窗户小有利于室内保温。 东北三省——从“北大荒”到“北大仓” 东北三省“北大荒” 这里纬度较高,只能满足一年一熟。在春秋季节,由于经常受寒潮的影响,容易发生低温冻害。 东北三省“北大仓”

中国地图出版社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复习提纲.

八年级(上)地理知识点及问答题 1.地球海洋陆地面积各是多少?各占多少比例?P5 答:海洋:面积3.61亿平方千米,占地球表面积的71%; 陆地:面积1.49亿平方千米,占地球表面积的29%。 2.什么是大陆?什么是岛屿?什么是半岛?什么是大洲?P6 答:面积较大的陆地叫大陆。面积较小的陆地叫岛屿。一面与陆地相连,三面被水包围的陆地叫半岛。大陆和附近的岛屿合起来称为大洲。 3.七大洲面积大小顺序是?P6(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4.【世界之最】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洲:亚洲;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洋:太平洋;跨经度最多的洲:南极洲;跨纬度最多的洲:亚洲;世界最大的岛屿:格陵兰岛;世界最大的半岛:阿拉伯半岛;面积最大的群岛:马来群岛;最长的海峡:莫桑比克海峡;最长的山系:科迪勒拉山系;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500多万平方公里);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4000米以上);最大的平原:亚马孙平原(560万平方公里);最大的盆地:刚果盆地;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最深的湖泊:贝加尔湖;最长的河流:尼罗河(非洲,6671千米);最大的海:珊瑚海(479万多平方公里)。 5.亚、欧两洲的分界线是: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亚、非两洲的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欧、非两洲的分界线是: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亚洲、北美洲的分界线是:白令海峡;南、北美洲的分界线是:巴拿马运河;南美洲、南极洲的分界线是:德雷克海峡。 6.最先到达马六甲海峡的是郑和(中国);发现美洲大陆(即“新大陆”)的是哥伦布(意大利);第一次环球航行的是麦哲伦(葡萄牙)。 7.四大洋的面积大小顺序是:太大印北。太平洋面积占全球海洋面积的一半,其岛屿占世界岛屿总面积的45%,太平洋最深的海沟是马里亚纳海沟(深11034米);大西洋形状如同字母“S”,其面积占世界海洋总面积的1/4。水温最低的大洋是北冰洋。 8.造成海陆变迁的原因有哪些?P12 答:地壳的变动、海平面的升降、人类活动。

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全册

新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精品教案全册 与同学们谈地理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说出一些生活中的地理事物与现象,初步学会运用已有的地理知识分析生活中的一些事 实。 2、知道学习地理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初步认识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的相互关系。(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各种途径感知身边的地理事物,初步形成地理表象; 2、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搜集相关信息,运用有关知识和方法,提出看法; 3、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表达自己的学习体会、看法和成果,并与别人交流。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初步形成对地理的好奇心和学习地理的兴趣,初步养成求真求实的态度和地理审美情趣; 2、初步树立环境资源的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逐步养成关心 和爱护环境的行为习惯; 3、关心家乡的环境和发展,增强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以及懂得国际合作的价值, 初步形成全球意识。 二、【教学重点】 1、生活与地理 2、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学习地理的方法、学习地理应遵守的基本原则、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环境意识、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以及人文精神、爱国主义情感和国际合作价值观。 四、【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方法】 谈话法、启发式教学法等 六、【教学过程】 [导人新课] 老师:同学们,从今天开始我们就要学习一门课程,他可以使我们成为像诸葛亮那样,上知天文,下知——? 学生:地理!

老师:对,地理!教师:同学们,在第一节地理课上,你们最想知道的是什么呢? 学生说,并可以提问,教师对学生所提问题进行简单讲评 教师:地理学科所学的内容很多,也很有趣,涉及到我们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所以学好地理是十分有用的。那么地理具体学些什么内容呢? 学生:读P1课文和卡片:1、说一说地理学习哪些内容; 2、尝试在空白卡片中填上地理的其它内容; 3、将这些内容按自然和人文进行分析。 教师:1、地理所学内容几乎涵盖了我们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 2、用地理知识和方法指导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是十分有用的。 总结:生活离不开地理。(板书) 学生:读P2四幅图,理解“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含义,并讨论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指导意义。 教师:人类生产和生活必须因地制宜。 学生:阅读教科书中“风沙掩埋了古文明”和“听老家的姑姑说……”两段资料,围绕下述内容谈感想: 1、造成巴比伦文明消失的原因有哪些? 2、山区种植粮食和果树对环境和经济的影响? 3、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列举日常生活和生产过程中,违反自然规律和因地制宜原则, 遭到大自然报复的反面事例。 教师:小结学生的回答,归纳为板书:1、尊重自然规律。2、因地制宜。 学生:阅读教科书P4“综合分析问题”、“可持续发展观念”两段课文,结合上面所列举事例,说一说: 1、形成地理事物或现象的因素有哪些? 2、各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有什么特点? 3、怎样利用自然环境和资源? 教师:1、对学生的回答进行适当的讲评; 2、小结:(1)形成地理事物或现象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必须用综合的观点学习地理; (2)各地理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学习地理;(3) 自然环境和资源的再生是有条件的,要求我们用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学习地理。 板书:综合地分析问题,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总结全课:综上所述,地理是一门十分有用、有趣的科学。学好她对每一位同学终生有用。 七、【板书设计】 与同学们谈地理 一、生活离不开地理 二、学习地理是为了更好的生活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整理(绝对好)

第一章 知识点总结 1.中国的的地理位置:从东西半球看,中国位于东半球,从南北半球看,中国位于北半球,从大洲和大洋的位置看,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的西岸 2.中国优越的地理位置 3.中国的国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居世界第三。陆上国界线20000多千米,有14个陆上邻国(北面俄、蒙古,朝鲜在东岸,西北哈、吉、塔,三个皆斯坦,西边是巴基,还有阿富汗,印、尼和不丹,三国在西南,南方三国家,老、缅和越南) 4.中国四至:最北端:黑龙江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上, 最东端: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 最西端:新疆的帕米尔高原, 最南端:南海的男少群岛中的曾母暗沙 5.我国濒临的海洋,自北向南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台湾海峡属东海 6.我国大陆海岸线长18000多千米,有6个隔海相望的国家(韩、日、菲、文、马、印尼) 7.东西部晨昏差异:两地经度不同,我国东西跨经度广,约60度,经度没差15度,时间相差1小时 南北方季节差异:两地纬度不同,我国南北跨纬度广,约50度,气温变化幅度大 8.我国行政区域划分 9.我国共有34省级行政单位,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省级行政区记忆口诀: 两湖两广两河山 湖南、湖北、广东、广西、河南、河北、山西、山东 五江(疆)二宁青陕甘, 江西、江苏、黑龙江、浙江、新疆、宁夏、辽宁、青海、陕西、甘肃 重蒙台海福吉安 云南、贵州、西藏、四川、北京、上海、天津 云贵西四北上天 重庆、内蒙古、台湾、海南、福建、吉林、安徽 香港澳门喜回归, 祖国一片好河山 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 10.“三字经”法记忆省级行政区的简称:黑吉辽,内蒙古,京津冀,晋豫鲁,赣皖浙,苏浙沪,滇黔蜀,鄂湘渝,陕甘 宁,青新藏,桂粤琼,港澳台 11.根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我国人口为12.95亿,占世界人口的1/5以上; 12.我国人口的特点: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 13.我国把实行计划生育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内容: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14.人口增长过多产生的负面影响:人均粮食、布匹减少,医院就医困难,给国家、学校、社会、家庭、资源利用、生态环境都增加了沉重的负担。我国资源总量居世界前列,但人均居世界后列,全国每年新增财富大部分北新增人口消耗掉,用来发展生产和改善人民生活的财富就减少了 15.我国人口分布特点:东多西少,以黑河——腾冲一线为界 造成这种分布特点的原因:(1)自然原因,东部耕地多,气候好,西部多沙漠、草原、山地,耕地少;(2)社会经济方面,东部工商业、交通运输业发达,城镇多,人口集中,西部工商业、交通运输业落后,城镇少;(3)开发历史原因:东部开发较早,西部开发较晚 16.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有56个民族,汉族人口最多,占全国人口的92%,其余55个民族占8%,称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壮族,人口最少的是珞巴族。少数民族中人口超过500万的有9个,(记忆口诀:西北蒙、回、维,东北满族乡,西南苗、彝、壮,土家、藏族广) 17.我国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个民族不论大小,一律平等 18.汉族分布遍布全国各地,以东部和中部最为集中,少数民族分布相对分散,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东北 从纬度位置看,我国领土南北跨纬度很广,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地区,属北温带,南部少数地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没有寒带; 从海陆位置看,我国位于亚欧大陆大的东部,与许多国家接壤,东临太平洋,有众多的岛屿的港湾,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1.省、自治区、直辖市 2.省、自治区分为自治州、县、自治县、市 3.县、自治县分为乡、民族乡、镇

八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整理

八上地理复习提纲 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 本章重点图幅:图1.3、图1.7、图1.13 第一节疆域 1、我国的半球位置:我国位于东半球、北半球; 纬度位置:我国绝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少数在热带,没有寒带; 海陆位置:我国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 2、我国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 3、我国陆上邻国14个(逆时针):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隔海相望的国家有6个: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 4、我国濒临的海洋从北向南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5、我国第一大岛:台湾岛;第二大岛:海南岛; 我国的两大内海:渤海、琼州海峡。 读中国疆域图,填出图中数字代号所表示的我国邻国、岛屿、濒临海洋的名称。 临海:①渤海,②黄海,③东海,④南海;海峡:⑤台湾海峡,⑥琼州海峡;岛屿:⑦台湾岛,⑧海南岛;陆上邻国:A朝鲜,B俄罗斯,C蒙古,D哈萨克斯坦,E印度,F缅甸,G老挝,H越南;隔海相望的国家:a韩国,b日本,c 菲律宾,d印度尼西亚,e马来西亚。 6、我国领土的最北端:黑龙江省漠河县北端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53°N); 最南端:海南省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4°N); 最西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帕米尔高原上(73°E); 最东端:黑龙江省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汇合处(135°E)。 7、我国陆上国界线长达2.2万多千米,大陆海岸线长18000多千米。 8、我国的行政区域划分为:省、县、乡三级;

9、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北京是我们伟大祖国的首都。 编号行政单位简称行政中心编号行政单位简称行政中心 1 宁夏回族自治区宁银川16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乌鲁木齐 2 山东省鲁济南17 青海省青西宁 3 安徽省皖合肥18 云南省云或滇昆明 4 陕西省陕或秦西安19 西藏自治区藏拉萨 5 江苏省苏南京20 湖北省鄂武汉 6 山西省晋太原21 江西省赣南昌 7 浙江省浙杭州22 贵州省贵或黔贵阳 8 甘肃省甘或陇兰州23 福建省闽福州 9 河北省冀石家庄24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南宁 10 湖南省湘长沙25 台湾省台台北 11 黑龙江省黑哈尔滨26 重庆市渝重庆 12 四川省川或蜀成都27 吉林省吉长春 13 河南省豫郑州28 海南省琼海口 14 广东省粤广州29 辽宁省辽沈阳 15 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呼和浩特 10、我国纬度位置最高的省:黑龙江省;最早看见日出的省:黑龙江省; 跨纬度最多的省:海南省;跨经度最多的省:内蒙古自治区; 面积最大的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全部位于热带的省:海南省。 最早见到日出的省:黑龙江省;全部位于热带的省:海南省; 邻国最多的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邻省最多的省:内蒙古自治区、陕西省; 既临渤海又临黄海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有辽宁、山东。 11、北回归线自西向东依次穿过我国的省区是:云南、广西、广东、台湾(简称云、桂、粤、台)。 12、黄河、长江都发源于青藏高原,都流经青海、四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