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陵早春》柳宗元唐诗赏析.doc

《零陵早春》柳宗元唐诗赏析.doc
《零陵早春》柳宗元唐诗赏析.doc

《零陵早春》柳宗元唐诗赏析

本文是关于柳宗元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零陵早春》是柳宗元的一首五言绝句,“思乡”是作者文学创作中的一个重要主题,“回乡”是他被贬永州后始终不解的心结。零陵早春

【唐】柳宗元

问春从此去,几日到秦原。

凭寄还乡梦,殷勤入故园。

注释:

(1)零陵:此指永州。按零陵之名,非指一地。古零陵指九疑山,《史记·五帝本纪》:“( 舜)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是为零陵。”汉零陵郡在今广西全州。隋唐曾改永州郡为零陵郡。此诗所指乃后者。

(2)秦原:秦地原野,这里是指长安城周围,即长安。春秋战国时属秦国领地。

(3)凭寄:托寄,托付。

(4)殷勤:恳切 ;深厚。

译文:

请问春天从这去,何时才进长安门。托付给你还乡梦,恳请带我回家园。

赏析一:

这是柳宗元谪居湖南永州时写的一首思乡诗。

诗人寄意于“春”,着力于“早”,是为“早春”也。全诗并无春花春风之描摹,只有“问春从此去,几日到秦原”之冥索。盖以南北风景之殊异,蕴休戚交织之情感也。早春给人们带来无限新的希冀,但

柳公被贬南荒永州,有家难回,只好借江南早春之行止寄寓自己怀乡

之情怀,盼习习春风把新的气象带至“秦原”。“秦原”,代指长

安,亦指代唐皇宪宗,则其“故园”之情凝聚笔端矣! 奈何“早春”“到秦原”,指日可待 ; “罪臣”回长安遥,遥无期。则“早春”何其恼人也 !惟寄思念于梦境,“入故园”以怀想矣。痛哉 !

“殷勤入故园”,是全诗点睛之笔。“殷勤”一词,最是精彩。

品其情味,浓烈而外,期盼而外,又多了几分怨愤,几分无奈,几分

喜悦,几分苦悲其怜爱与怨愁,回望与期盼,已交织在一起,可意

会而难言传也 !

这首五绝,情随景入,意在笔先,寥寥数语,可让人充分体会到

柳宗元“发纤秾于简古,寄至味于澹泊”的写作风格。

赏析二:

这是柳宗元写于永州的一首思乡诗。“思乡”是作者文学创作中的一个重要主题,“回乡”是他被贬永州后始终不解的心结。作者生于长安,长于长安 ;在长安有他的庄园,有他的家,有他的理想 ;长安是他施展才华,实现理想的地方。然而一场恶运,把他贬在远离朝廷的“南蛮之地”,而且是一个闲置的司马,并且不得“量移”,实际

上他是一个“拘囚”。家乡的一切是那么美好而遥远,他要“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

永州地处江南,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春天的到来,自然要比长安早,“南楚春候早,余寒已滋荣”。春天是一个充满希望地季节,带给人们的是勃勃的活力,盎然的生机。作者写早春,用早春来表达自己对生活的希望,对未来的希望。然而“春风无限潇湘意,

欲采苹花不自由” ; 春天是美好的,可惜作者被贬在永州,有家也回不成,是“软禁”在这里,是一个“不自由”之身,因此,他借春风

来寄付自己的思乡情,借春风来把希望带回故乡,恳切希望春风把自己带回故乡。然而这只是一个“梦”,是一场“春梦”啊。再美好的春梦,也会破灭的。作者写“思乡”是写在早春里,这是这首诗构思最新颖之处。这种思乡之情,不是在夜深人静,是由寂寞引起,也不是在“佳节”因孤独涌现的思念,他是在大地复苏,春意浓浓,热闹忙碌的早春中“思乡”,这种思乡之情就更浓更深了。

这首诗最后一句“殷勤入故园”,“殷勤”一词,它写出了作者浓烈的思乡情,写出了作者殷切的期盼,写出了作者的怨愤,它是全诗的点睛之笔、中心所在。爱与思,期盼与厚望交织在一起,这种复杂的感情,大概是他到永州之初最强烈地一种情感。作者的这首五绝诗情味蕴藉,构思新颖,目景入情,笔随意到,语言通俗明白,主题单纯,但是表达的情是复杂的,在浓浓的思乡情中,也表达了作者不可释怀的心态,爱怨交织的复杂感情,有着浓烈的诗趣,堪称以少胜多的杰作。所以读者欣赏这首诗时,一定理解把握这种复杂的感情,

理解早春中的思乡是别有一番情意。这也是柳宗元文中所特有的“淡泊中的至味”。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

柳宗元描写春天的诗句

柳宗元描写春天的诗句 本文是关于柳宗元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柳宗元与韩愈同为中唐古文运动的领导人物,并称“韩柳”。在中国文化史上,其诗、文成就均极为杰出,可谓一时难分轩轾。下面一起来欣赏欣赏柳宗元描写春天的诗句,希望你喜欢。 首春逢耕者 作者:柳宗元 南楚春候早,余寒已滋荣。 土膏释原野,白蛰竞所营。 缀景未及郊,穑人先偶耕。 园林幽鸟啭,渚泽新泉清。 农事诚素务,羁囚阻平生。 故池想芜没,遗亩当榛荆。 慕隐既有系,图功遂无成。 聊从田父言,款曲陈此情。 眷然抚耒耜,回首烟云横。 此诗写的是诗人来到永州第一年即公元806年(元和元年)早春的情景。 一天,诗人独自出游到永州郊外,目睹到一幅在长安做京官时不曾有过的春意盎然的田园图景。原野上清泉涌流,草木萌蘖,鸟语花

香,更有农人春耕正忙。诗人倍感新奇与兴奋,以饱蘸深情的笔,记下了这赏心悦目的幕幕景象;身为“僇人”,羁留异地,触景生情,勾起了诗人对故土的不尽思念,以及对不幸人生的无限感慨。 全诗以第五联过渡,由所见所闻转入写所思所感。诗人看到一派宜人的早春景象后,引发的不是美好的憧憬、宏大的志愿,而是强烈的思念故土之情。正如近藤元粹《柳柳州诗集》卷三所言:“贬谪不平之意片时不能忘于怀,故随处发露,平淡中亦有愤懑,可压也。”由早春生机勃勃的景象,联想到北方旧居已人去楼空,昔日田园因无人料理而杂草丛生,沦为荒地;由此又进一步引发对人生的感慨,感到无可寄托——政治前途既已渺茫,沉闷之情又无以排遣,精神的家园不知安在。惶惶不可终日,诗人对这种无所事事的无聊生活,极度地不适与不满,甚至羡慕起隐士来——尽管他们功名无所成但还有所寄寓。无意间诗人遇到了田间劳作的老汉,于是找到了倾诉的对象,诗人向这位素昧平生的老汉一吐衷肠,一泄为快。于此,也正是辛勤劳作的农民给了他以莫大的慰藉,使他舍不得离开田头,无限眷恋地抚摸着农夫的犁耙,交谈中已不知天色已晚,猛回头,发现炊烟已弥漫天空。 在身为“羁囚”的情况下,农夫已成为柳宗元倾诉的对象,与农夫倾心交谈已成了他精神解脱的最好方式。柳宗元之所以那般热爱永州山水,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对永州人的信赖和感激。 但诗歌尾联,诗人又不得不面对现实生活的落寞,思念故乡,但在他眼前的仍是烟云横断。这意境与崔颢的“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

山水诗大全

山水诗大全 山水诗大全 发布时间:2019-11-18 山水诗——《过故人庄》《过故人庄》原文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过故人庄》作者简介孟浩然(公元689~740),唐代诗人,本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世称孟襄阳。 山水诗——《春晓》《春晓》是一首惜春诗,看似极为口语化,却既有悠美的韵致,行文又跌宕起伏。《春晓》原文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春晓》作者简介《春晓》是一首惜春诗,看似极为口语化,却既有悠美的韵致,行文又跌宕起伏。 山水诗——《钱塘湖春行》《钱塘湖春行》生动地描绘了诗人早春漫步西湖所见的明媚风光,是一首唱给春日良辰和西湖美景的赞歌。《钱塘湖春行》原文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山水诗——《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原文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山)人,是宋代(北宋)著名 山水诗——《江村》《江村》原文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江村》作者简介杜甫(公元712--770),汉族,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等。 山水诗——《鹿柴》《鹿柴》原文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鹿柴》作者简介王维(701-761),字摩诘,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画家,被后人称为诗佛,官至尚书右丞,祖籍祁州(今山西祁县),迁至蒲州(今山西永济)。 山水诗——《小池》《小池》原文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小池》作者简介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自号诚斋野客,吉水南溪(今吉水县黄桥乡湴塘村)人。 山水诗——《山行》《山行》原文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山行》作者简介杜牧(803~

柳宗元诗歌鉴赏

柳宗元诗歌鉴赏 本文是关于柳宗元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唐代:柳宗元郡城南下接通津,异服殊音不可亲。 青箬裹盐归峒客,绿荷包饭趁虚人。 鹅毛御腊缝山罽,鸡骨占年拜水神。 愁向公庭问重译,欲投章甫作文身。 译文及注释译文柳州城南连接着四通八达的渡口,峒人服饰不同言语不通无法亲近。回家去的人拿青箬竹叶裹着盐巴,赶集来的人用绿色荷叶包着食品。用鹅毛装填被褥抵御冬寒,以鸡骨占卜年景祭拜水神。为判决案件要靠翻译发愁,真想脱掉官府当纹身峒人。注释⑴峒:古代对广西、湖南、贵州一带的少数民族的泛称。氓(méng):民,百姓。⑵郡城:郡治所在地。这里指柳州。唐李德裕《登崖州城作》诗:“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 译文柳州城南连接着四通八达的渡口,峒人服饰不同言语不通无法亲近。 回家去的人拿青箬竹叶裹着盐巴,赶集来的人用绿色荷叶包着食品。 用鹅毛装填被褥抵御冬寒,以鸡骨占卜年景祭拜水神。 为判决案件要靠翻译发愁,真想脱掉官府当纹身峒人。 注释

⑴峒:古代对广西、湖南、贵州一带的少数民族的泛称。氓(méng):民,百姓。 ⑵郡城:郡治所在地。这里指柳州。唐李德裕《登崖州城作》诗:“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 ⑶异服:不合礼制的服饰;奇异的服装。《礼记·王制》:“作淫声、异服、奇技、奇器以疑众,杀。”郑玄注:“异服,若聚鷸冠、琼弁也。”殊音:异音。特殊的乐音或声音。《后汉书·西南夷传论》:“夷歌巴舞殊音异节之技,列倡于外门。” ⑷青箬:箬竹的叶子。箬竹叶大质薄,常用以裹物。宋周密《武林旧事·进茶》:“仲春上旬,福建漕司进第一纲蜡茶……护以黄罗软盝,藉以青箬。” ⑸趁虚:即“趁墟”。赶集。宋钱易《南部新书》辛:“端州已南,三日一市,谓之趁虚。” ⑹御腊:就是御寒的意思。腊,腊月,即阴历十二月,是天气很冷的时候。山罽(jì):山民用毛制作的毡毯一类的织物。这里指用鹅毛缝制的被子。元倪瓒《次韵曹都水》:“萧闱馆里挑灯宿,山罽重敷六尺床。” ⑺鸡骨占年:鸡的骨头。古时或用以占卜。宋苏轼《雷州》诗之一:“呻吟殊未央,更把鸡骨灼。”水神:水域之神;司水之神。《史记·秦始皇本纪》:“始皇梦与海神战,如人状。问占梦,博士曰:‘水神不可见,以大鱼蛟龙为候。’” ⑻公庭:公堂,法庭。唐王勃《梓州玄武县福会寺碑》:“怀道

柳宗元简介_柳宗元的诗作品全集_古诗大全

柳宗元简介_柳宗元的诗作品全集_古诗大全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世称“柳河东”,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州”“柳愚溪”,汉族,祖籍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市运城、苪城一带)。唐朝诗人、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柳宗元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与唐朝的韩愈、宋朝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和曾巩,并称为“唐宋八大家”。 柳宗元代表作品: 《江雪》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柳宗元。其全文古诗如下: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翻译】 四周的山连绵起伏,空旷的,没有了飞鸟的鸣叫和踪影,所有穿梭在山内外的小路上没有了人的行踪,只有在那宽广平静的江上,一个披着蓑戴着笠的老渔翁,一个人坐在孤零零的船上独自垂钓。 《溪居》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柳宗元。其全文古诗如下: 久为簪组累,幸此南夷谪。 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 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 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

【翻译】 很久来为公务所累,幸好被贬谪到南方少数民族地区。闲静无事,与农人的菜圃为邻,有的时候就像个山林中的隐士。早晨耕田,翻锄带着露水的野草,晚上撑船游玩回来,船触到溪石发出声响。独来独往,碰不到其他的人,眼望楚天一片碧绿,放声高歌。 《渔翁》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柳宗元。其全文古诗如下: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翻译】 傍晚,渔翁把船停泊在西山下息宿;拂晓,他汲起湘江清水又燃起楚竹。烟消云散旭日初升,不见他的人影;听得一声木橹声响,忽见青山绿水。回身一看,他已驾舟行至天际中流;山岩顶上,只有无心白云相互追逐。 《小石潭记》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柳宗元。其全文古诗如下: 【原文】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

柳宗元古诗《江雪》赏析

柳宗元古诗《江雪》赏析 本文是关于柳宗元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柳宗元自从被贬到永州之后,精神上受到很大刺激和压抑,他就借描写山水景物,借歌咏隐居在山水之间的渔翁,来寄托自己清高而孤傲的情感,抒发自己在政治上失意的郁闷苦恼。于是,他怀着幽愤的心情,写下了这一首令人传颂的名诗。接下来小编为你带来柳宗元古诗《江雪》赏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江雪 唐代: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译文 所有的山,飞鸟全都断绝;所有的路,不见人影踪迹。 江上孤舟,渔翁披蓑戴笠;独自垂钓,不怕冰雪侵袭。 注释绝:无,没有。 万径:虚指,指千万条路。 人踪:人的脚印。 孤:孤零零。 蓑笠(suō lì):蓑衣和斗笠笠:用竹篾编成的帽子。(“蓑” ,古代用来防雨的衣服;“笠” ,古代用来防雨的帽子。)

独:独自。 赏析 柳宗元笔下的山水诗有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把客观境界写得比较幽僻,而柳宗元的主观的心情则显得比较寂寞,甚至有时不免过于孤独,过于冷清,不带一点人间烟火气。这一首《江雪》正是这样,柳宗元只用了二十个字,就描绘了一幅幽静寒冷的画面:在下着大雪的江面上,一叶小舟,一个老渔翁,独自在寒冷的江心垂钓。柳宗元向读者展示的,是这样一些内容:天地之间是如此纯洁而寂静,一尘不染,万籁无声;渔翁的生活是如此清高,渔翁的性格是如此孤傲。其实,这正是柳宗元由于憎恨当时那个一天天在走下坡路的唐代社会而创造出来的一个幻想境界,比起陶渊明《桃花源记》里的人物,恐怕还要显得虚无缥缈,远离尘世。 柳宗元所要具体描写的本极简单,不过是一条小船,一个穿蓑衣戴笠帽的老渔翁,在大雪的江面上钓鱼,如此而已。可是,为了突出主要的描写对象,柳宗元不惜用一半篇幅去描写它的背景,而且使这个背景尽量广大寥廓,几乎到了浩瀚无边的程度。背景越广大,主要的描写对象就越显得突出。一首先,柳宗元用“千山”、“万径”这两个词,目的是为了给下面两句的“孤舟”和“独钓”的画面作陪衬。没有“千”、“万”两字,下面的“孤”、“独”两字也就平淡无奇,没有什么感染力了。其次,山上的鸟飞,路上的人踪,这本来是极平常的事,也是最一般化的形象。可是,柳宗元却把它们放在“千山”、“万径”的下面,再加上一个“绝”和一个“灭”字,这就把最常见

初中语文课外古诗文柳宗元(鹘说)原文及翻译【word版】.doc

柳宗元《鹘说》原文及翻译 柳宗元 原文: 有鸷曰鹘者,穴于长安荐福浮图有年矣。浮图之人,室宇于其下者,伺之甚熟,为予说之曰:“冬日之夕,是鹄也,必取鸟之盈握者完而致之,以燠其掌,左右而易之,旦则执而上浮图之跂焉。纵之,延其首以望,极其所如往,必背而去焉。苟东矣,则是日也不东逐;南北西亦然。 呜呼!孰谓爪吻毛翮之物而不为仁义器耶?是固无号位爵禄之欲,里闾亲戚朋友之爱也,出乎鷇卵,而知攫食决裂之事尔,不为其他。凡食类之饥,唯旦为甚,今忍而释之,以有报也,是不亦卓然有立者乎?用其力而爱其死以忘其饥,又远而违之,非仁义之道耶?恒其道,一其志,不欺其心,固斯世之所难得也。 余又疾夫今之说曰:“以煦煦而嘿,徐徐而俯者善之徒;以翘翘而厉,炳炳而白者暴之徒。”今夫枭鸺晦于昼而神于夜;鼠不穴寝庙,循墙而走,是不近于煦煦者耶?今夫鹄,其立趯然,其动砉然,其视的然,其鸣革然,是不亦近于翘翘者耶?由是而观其所为,则今之说为未得也。孰若鹄者,吾愿从之。毛耶翮耶,胡不我施?寂寥太清,乐以忘饥。 译文: 有一种鹘的鸷鸟,在长安的荐福佛塔上筑巢居住已经很多年了。在荐福寺居住的和尚伺探它,非常熟悉它,对我讲起这只鹘说:“到了冬天的晚上,这只大鹘一定要带一只盈盈一握的小鸟完整无缺地回到巢穴之中,来捂热小鸟的爪掌,还左右不停地轮换着捂。到第二天早上就带上小鸟,登上荐福寺佛塔的顶端,放走那只小鸟,伸长脖子翘首而望,极目张望小鸟所飞往的方向,他自身一定背着这个方向而离开。假如小鸟飞向东方,那么它这一天决不会去东方逐食,其他的南、北、西三个方向的情况也是这样。” 诶,谁说爪吻毛翮的动物就不做仁义的事呢?鹘本来是没有名声职位,官爵俸禄的欲望的,没有邻里亲戚朋友的友爱之心,它从壳卵之中出生,就知道攫取食物撕袭后吞吃,不做别的事情。大凡象鹘鸟这类吃肉食动物的饥饿,在早晨的

柳宗元《江雪》原文、译文、赏析

柳宗元《江雪》原文、译文、赏析 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 作者简介] 柳宗元(773-819 ),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县)人。贞元九(793 年)进士。授校书郎,后调任蓝田尉,升任监察御史里行。唐顺宗继位(805 ),柳宗元参加以王叔文为首的革新集团,失败后被贬为永洲司马。十年后改任刺史。死于柳洲。 柳宗元和韩愈同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他的散文创作,有卓越的成就。他有是一位优秀的诗人。他的诗有的反映人民的疾苦,有的抒写他被贬后的悲愤忧伤。风格清峻简洁,在平淡的语言中愈含深远的情思。有《柳河东集》。 [注释] 绝:绝迹。 鸟飞绝:天空中一只鸟也没有。 径:小路。 踪:踪迹。人踪灭,没有人的踪影。 蓑笠(SUL):蓑衣,斗笠。 蓑笠翁:披蓑衣、戴斗笠的老头儿。 [译诗] 很多很多山上没有鸟飞,千万条道路上看不到人影,只见一只孤独的船里,有一个穿蓑衣戴笠帽的老人,独自在那寒冷的江上钓着鱼。 [赏析] 这是一首押仄韵的五言绝句,是柳宗元的代表作之一。大约作于他谪居永州(今湖南零陵)期间。 柳宗元被贬到永州之后,精神上受到很大刺激和压抑,于是,他就借描写山水景物,借歌咏隐居在山水之间的渔翁,来寄托自己清高而孤傲的情感,抒发自己在政治上失意的郁闷苦恼。因此,柳宗元笔下的山水诗有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把客观境界写得比较幽僻,而诗人的主观的心情则显得比较寂寞,甚至有时不免过于孤独,过于冷清,不带一点人间烟火气。这显然同他一生的遭遇和他整个的思想感情的发展变化是分不幵的。 这首《江雪》正是这样。诗人只用了二十个字,就把我们带到一个幽静寒冷的

柳宗元的诗全集

柳宗元的诗全集 本文是关于柳宗元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柳宗元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那么,柳宗的诗作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柳宗元的诗全集,各位小伙伴有了解柳宗元的这些诗?欢迎赏析柳宗元的诗全集。全唐诗卷350_1 奉平淮夷雅表。皇武命丞相度董师集大功也柳宗元皇耆其武,于溵于淮。既巾乃车,环蔡具来。 狡众昏嚚,甚毒于酲。狂奔叫呶,以干大刑。 皇咨于度,惟汝一德。旷诛四纪,其徯汝克。 锡汝斧钺,其往视师。师是蔡人,以宥以釐。 度拜稽首,庙于元龟。既祃既类,于社是宜。 金节煌煌,锡质雕戈。犀甲熊旂,威命是荷。 度拜稽首,出次于东。天子饯之,罍斝是崇。 鼎臑俎胾,五献百笾。凡百卿士,班以周旋。 既涉于浐,乃翼乃前。孰图厥犹,其佐多贤。 宛宛周道,于山于川。远扬迩昭,陟降连连。 我旆我旗,于道于陌。训于群帅,拳勇来格。 公曰徐之,无恃额额。式和尔容,惟义之宅。 进次于郾,彼昏卒狂。裒凶鞠顽,锋猬斧螗, 赤子匍匐,厥父是亢。怒其萌芽,以悖太阳。

王旅浑浑,是佚是怙。既获敌师,若饥得餔. 蔡凶伊窘,悉起来聚。左捣其虚,靡愆厥虑。 载辟载袚,丞相是临。弛其武刑,谕我德心。 其危既安,有长如林。曾是讙譊,化为讴吟。 皇曰来归,汝复相予。爵之成国,胙以夏区。 度拜稽首,天子圣神。度拜稽首,皇祐下人。 淮夷既平,震是朔南。宜庙宜郊,以告德音。 归牛休马,丰稼于野。我武惟皇,永保无疆。 全唐诗卷350_2 奉平淮夷雅表。方城命愬守也卒入蔡得其大丑以平淮右柳宗元 方城临临,王卒峙之。匪徼匪竞,皇有正命。 皇命于愬,往舒余仁。踣彼艰顽,柔惠是驯。 愬拜即命,于皇之训。既砺既攻,以后厥刃。 王师嶷嶷,熊罴是式。衔勇韬力,日思予殛。 寇昏以狂,敢蹈愬疆。士获厥心,大袒高骧。 长戟酋矛,粲其绥章。右翦左屠,聿禽其良。 其良既宥,告以父母。恩柔于肌,卒贡尔有。 维彼攸恃,乃侦乃诱。维彼攸宅,乃发乃守。 其恃爰获,我功我多。阴谍厥图,以究尔讹。 雨雪洋洋,大风来加,于燠其寒,于迩其遐。 汝阴之茫,悬瓠之峨。是震是拔,大歼厥家。 狡虏既縻,输于国都。示之市人,即社行诛。

柳宗元的诗有哪些

柳宗元的诗有哪些 本文是关于诗词名句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柳宗元的诗有哪些 1、《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山雪。 2、《渔翁》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3、《溪居》 久为簪组束,幸此南夷谪。 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 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 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 4、《早梅》 早梅发高树,回映楚天碧。 朔吹飘夜香,繁霜滋晓白。 欲为万里赠,杳杳山水隔。 寒英坐销落,何用慰远客?

5、《读书》 幽沉谢世事,俯默窥唐虞。 上下观古今,起伏千万途。 遇欣或自笑,感戚亦以吁。 缥帙各舒散,前后互相逾。 瘴痾扰灵府,日与往昔殊。 临文乍了了,彻卷兀若无。 竟夕谁与言,但与竹素俱。 倦极便倒卧,熟寐乃一苏。 欠伸展肢体,吟咏心自愉。 得意适其适,非愿为世儒。 道尽即闭口,萧散捐囚拘。 巧者为我拙,智者为我愚。 书史足自悦,安用勤与劬。 贵尔六尺躯,勿为名所驱。 6、《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共来百粤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方。 7、《饮酒》 今夕少愉乐,起坐开清尊。

举觞酹先酒,为我驱忧烦。 须臾心自殊,顿觉天地暄。 连山变幽晦,绿水函晏温。 蔼蔼南郭门,树木一何繁。 清阴可自庇,竟夕闻佳言。 尽醉无复辞,偃卧有芳荪。 彼哉晋楚富,此道未必存。 8、《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若为化作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 9、《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 破额山前碧玉流,骚人遥驻木兰舟。春风无限潇湘意,欲采苹花不自由。 10、《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 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 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 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 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11、《别舍弟宗一》 零落残红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桂岭瘴来云似墨,洞庭春尽水如天。

柳宗元《视民诗》原文及注释

柳宗元《视民诗》原文及注释 作品介绍 《视民诗(眎民诗)》的作者是柳宗元 ,被选入《全唐诗 》的第 350 卷第 16 首。 原文 帝视民情,匪幽匪明。 惨或在腹,已如色声。 亦无动威,亦无止力。 弗动弗止,惟民之极。 帝怀民视,乃降明德,乃生明翼。 明翼者何?乃房乃杜。 惟房与杜,实为民路。 乃定天子,乃开万国。 万国既分,乃释蠹民,乃学与仕,乃播与食,乃器与用,乃货与通。 有作有迁,无迁无作。 士实荡荡,农实董董,工实蒙蒙,贾实融融。 左右惟一,出入惟同。 摄仪以引,以遵以肆。 其风既流,品物载休。 品物载休,惟天子守,乃二公之久。 惟天子明,乃二公之成。 惟百辟正,乃二公之令。 惟百辟谷,乃二公之禄。 二公行矣,弗敢忧纵。 是获忧共,二公居矣。 弗敢泰止,是获泰已。 既柔一德,四夷是则。 四夷是则,永怀不忒。 注释

1、帝:上帝,天帝。眎:古“视”字,审察。 2、匪:非。言不论幽明皆察之。 3、惨腹:肚痛。二句谓或疼在腹中,已得如有色声见于外者而知之。 4、极:最高准则。 5、 民眎:下民的观察。 《孟子·万章上》 :“ 《泰誓》 曰:“‘天视自我民视, 天听自我民听。’” 6、明德:指明德之君。翼:辅佐之臣。 7、房:房玄龄,唐太宗时任中书令、尚书左仆射。杜:杜如晦,太宗时任尚 书右仆射。”二人同为太宗贤相,时号“房杜”。 8、路:大道,正路。 9、释:消除。盆民:指游手好闲之民。 10、作:创造,作为。迁:变易。 11、荡荡:胸怀宽广。董董:憨厚貌。 12、蒙蒙:幼稚貌。融融:和乐貌。 13、左右:指左右仆射房玄龄、杜如晦。 14、摄仪:法度。引:引导。 15、肆(yì):通“肄”,习。 16、品物:万物。休:美。 17、守:主持,掌管。 18、百辟:百官。 19、优纵:忧虑和放纵。忧共:共优患难。 20、泰止:安居。 21、柔:安抚。一德:同心同德。则:仿效。 22、忒:差错。 作者介绍 柳宗元(773 年—819 年),字子厚,世称“柳河东”,因官终柳州刺史, 又称“柳柳州” 。汉族,祖籍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市)。柳宗元是中国唐朝文 学 家、哲学家、散文 家和思想家,与唐代的韩愈、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 和曾巩, 并称 “唐宋八大家”。一生留诗文作品达 600 余篇,其文的成就 大于诗。 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 并称为“韩柳”。 与刘禹锡并称“刘柳”。 与王维

柳宗元的江雪是一首什么诗

柳宗元的江雪是一首什么诗 本文是关于柳宗元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江雪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江雪》是唐代诗人柳宗元的一首山水诗,描述了一幅江乡雪景图。山山是雪,路路皆白。飞鸟绝迹,人踪湮没。遐景苍茫,迩景孤冷。意境幽僻,情调凄寂。渔翁形象,精雕细琢,清晰明朗,完整突出。诗采用入声韵,韵促味永,刚劲有力。 历代诗人无不交口称绝。千古丹青妙手,也争相以此为题,绘出不少动人的江天雪景图。 江雪是一首仄韵的五言绝句,是柳宗元的代表作之一。大约作于他谪居永州(今湖南零陵)期间。描述了一幅冰天雪地寒江,没有行人、飞鸟,只有一位老翁独处孤舟,默然垂钓。 【赏析】 柳宗元笔下的山水诗有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把客观境界写得比较幽僻,而诗人的主观的心情则显得比较寂寞,甚至有时不免过于孤独,过于冷清,不带一点人间烟火气。这首《江雪》正是这样,诗人只用了二十个字,就描绘了一幅幽静寒冷的画面:在下着大雪的江面上,一叶小舟,一个老渔翁,独自在寒冷的江心垂钓。诗人向读者展

示的,是这样一些内容:天地之间是如此纯洁而寂静,一尘不染,万籁无声;渔翁的生活是如此清高,渔翁的性格是如此孤傲。 其实,这正是柳宗元由于憎恨当时那个一天天在走下坡路的唐代社会而创造出来的一个幻想境界,比起陶渊明《桃花源记》里的人物,恐怕还要显得虚无缥缈,远离尘世。诗人所要具体描写的本极简单,不过是一条小船,一个穿蓑衣戴笠帽的老渔翁,在大雪的江面上钓鱼,如此而已。可是,为了突出主要的描写对象,诗人不惜用一半篇幅去描写它的背景,而且使这个背景尽量广大寥廓,几乎到了浩瀚无边的程度。背景越广大,主要的描写对象就越显得突出。首先,诗人用“千山”、“万径”这两个词,目的是为了给下面两句的“孤舟”和“独钓”的画面作陪衬。没有“千”、“万”两字,下面的“孤”、“独”两字也就平淡无奇,没有什么感染力了。其次,山上的鸟飞,路上的人踪,这本来是极平常的事,也是最一般化的形象。可是,诗人却把它们放在“千山”、“万径”的下面,再加上一个“绝”和一个“灭”字,这就把最常见的、最一般化的动态,一下子给变成极端的寂静、绝对的沉默,形成一种不平常的景象。 因此,下面两句原来是属于静态的描写,由于摆在这种绝对幽静、绝对沉寂的背景之下,倒反而显得玲珑剔透,有了生气,在画面上浮动起来、活跃起来了。也可以这样说,前两句本来是陪衬的远景,照一般理解,只要勾勒个轮廓也就可以了,不必费很大气力去精雕细刻。可是,诗人却恰好不这样处理。这好像拍电影,用放大了多少倍的特写镜头,把属于背景范围的每一个角落都交代得、反映得一清二楚。

柳宗元的诗词名句_经典语句

柳宗元的诗词名句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柳宗元《渔翁》 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柳宗元《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柳宗元《渔翁》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柳宗元《渔翁》 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柳宗元《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日出雾露馀,青松如膏沐。——柳宗元《晨诣超师院读禅经》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海畔尖山似剑铓,秋来处处割愁肠。——柳宗元《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早梅发高树,迥映楚天碧。——柳宗元《早梅》 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柳宗元《溪居》 闲持贝叶书,步出东斋读。——柳宗元《晨诣超师院读禅经》1 / 3

寒英坐销落,何用慰远客。——柳宗元《早梅》 道人庭宇静,苔色连深竹。——柳宗元《晨诣超师院读禅经》遗言冀可冥,缮性何由熟。——柳宗元《晨诣超师院读禅经》天秋日正中,水碧无尘埃。——柳宗元《湘口馆潇湘二水所会》杪秋霜露重,晨起行幽谷。——柳宗元《秋晓行南谷经荒村》今夕少愉乐,起坐开清尊。——柳宗元《饮酒》 黄叶覆溪桥,荒村唯古木。——柳宗元《秋晓行南谷经荒村》一心在陈力,鼎列夸四方。——柳宗元《咏三良》 升高欲自舒,弥使远念来。——柳宗元《湘口馆潇湘二水所会》举觞酹先酒,为我驱忧烦。——柳宗元《饮酒》 清阴可自庇,竟夕闻佳言。——柳宗元《饮酒》 彼哉晋楚富,此道未必存。——柳宗元《饮酒》 连山变幽晦,绿水函晏温。——柳宗元《饮酒》 南楚春候早,余寒已滋荣。——柳宗元《首春逢耕者》 城上日出群乌飞,鸦鸦争赴朝阳枝。——柳宗元《跂乌词》 猫虎获迎祭,犬马有盖帷。——柳宗元《掩役夫张进骸》 霸基弊不振,晋楚更张皇。——柳宗元《咏三良》 却立不亲授,谕以从父行。——柳宗元《韦道安(道安尝佐张建封于...》 园林幽鸟啭,渚泽新泉清。——柳宗元《首春逢耕者》 土膏释原野,白蛰竞所营。——柳宗元《首春逢耕者》 2 / 3

柳宗元描写柳树的古诗词《种柳戏题》阅读

柳宗元描写柳树的古诗词《种柳戏题》阅读 种柳戏题 唐代:柳宗元 柳州柳刺史,种柳柳江边。 谈笑为故事,推移成昔年。 垂阴当覆地,耸干会参天。 好作思人树,惭无惠化传。 译文 柳州刺史柳宗元,今日种柳柳江边。 人们当作谈笑的故事,地方掌故又添一件。随着时间流逝,今日也会变为往年。 浓绿的柳阴当会覆盖大地,耸立的树干将要耸入蓝天。 到那时,人们见树也许会引起怀念,惭愧的是我没有什么良好政绩能够流传。 注释 戏:逗趣。戏题:以题诗作为消遣之意。在这里,柳宗元借种柳为题,以轻松的笔调,抒发感情,寄托理想。 柳江:西江支流,流经今柳州市。当时亦称浔水。 故事:过去的事情。推移:指时光的流逝。 昔年:往年,历史。这两句的意思是,今天的种柳会成为将来人们谈笑的故事,随着时间的推移将成为一种史迹。

垂阴:指柳树遮阴。当:理应。覆地:遮盖大地。 耸干(sǒnggàn,即怂赣):高耸的树干。会:能够,一定能。 参(cān餐)天:高入云天。 思人树:《史记·燕召公世家》:"召公巡行乡邑,有棠对,决 狱政事其下,自侯伯至庶人各得其所,无失职者。召公卒。而民思召 公之政,怀棠树不敢伐,歌咏之,作《甘棠》之诗。"大意即召公有惠 于民,他死后,人们自觉地爱护他生前亲手所种的甘棠树,还做了诗 篇歌咏他,以表示对他的怀念。后世诗词中,遂用“思人树”作为赞 美官员有惠政的典故。柳宗元在此借用这个典故,是为了表达努力造 福于民的愿望。 惠化:有益于民的德政与教化。 赏析 《种柳戏题》一诗,是柳宗元现存诗歌中别具一格的作品。之所 以说其“别具一格”,是因为柳宗元这位对待写作从来都比较严肃的 诗人,在此诗中,却一改自己平时的风格,紧紧扣住诗题中的“戏”字,将一个严肃的主题,用嬉戏的笔调表现出来。 首先可见到首联两句,先交代了人物、事件和地点,仔细想来, 种柳劳动也含蓄地暗示了其时间自然在春季。其中所提到的柳江,即 西江的支流,流经柳州,此乃地点所在也。另外在语言上,诗歌一开始,柳宗元有意使用似乎有点“绕口”的句式,两句十个字,居然嵌 入了四个“柳”字,既照应了诗题中的“戏题”二字,又使读者感到 极度新颖,极度别致,自不过然地调动起读者阅读的兴趣,使人感到 妙不可言。 而颔联针对上联所写发了一番感慨,先想像自己今天的所作所为 会成为人们谈笑的内容,随着时间的推移,也许会变成历的一段佳话。这绝不是作者的自夸,实际上,作者心里非常明白,在他所处的时代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2篇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2篇 本文是关于柳宗元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柳宗元所创作的山水诗非常的有名,柳宗元山水诗中满含着悲情,在给人深深感动的同时,也让人深思不已,久久低徊。下面是小编分享的柳宗元的山水诗,欢迎阅读!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篇一:《钴鉧潭西小丘记》原文: 得西山后八日,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又得钴鉧潭。西二十五步,当湍而浚者为鱼梁。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其石之突怒偃蹇,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其嵌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之登于山。 丘之小不能一亩,可以笼而有之。问其主,曰:“唐氏之弃地,货而不售。”问其价,曰:“止四百。”余怜而售之。李深源、元克己时同游,皆大喜,出自意外。 噫!以兹丘之胜,致之沣、镐、鄂、杜,则贵游之土争买者,日增千金而愈不可得。今弃是州也,农夫渔父过而陋之,价四百,连岁不能售。而我与深源、克己独喜得之,是其果有遭乎!书于石,所以贺兹丘之遭也。 即更取器用,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嘉木立,美竹露,奇石显。由其中以望,则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鸟兽之遨游,举熙熙然回巧献技,以效兹丘之下。枕席而卧,则清泠之状与日谋,

瀯瀯之声与耳谋,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不匝旬而得异地者二,虽古好事之土,或未能至焉。 译文: 寻到西山以后八天,沿着山口向西北探行二百步,又探得了钴铒潭。潭西二十五步,正当流急水深处筑有垒土阻水,开缺张网的鱼梁。梁上有个小土丘,丘上生长着竹子树木,丘石或骤然突起、或兀然高耸,破土而起,竞相形成奇奇怪怪形状的,几乎数都数不清;有的倾侧堆垒而趋下,就像牛马在溪边饮水;有的又猛然前突,似乎较量着争向上行,就像熊罴在山上攀登。 这小丘小得不足一亩,似乎可以装进袖子里去一般。我向小丘的主人打听情况,他回答说:“这是唐姓某家废弃的土地,标价出售却卖不出去。”我又问地价多少,答道:“仅仅四百两银子。”我同情小丘的不遇而买下了它。当时,李深源、元克己与我同游,都十分高兴,以为是意想不到的收获。 于是就又取来了一应用具,铲除败草,砍掉杂树,燃起了熊熊大火焚烧去一切荒秽。(顿时),佳好的树木似乎挺立起来,秀美的竹林也因而浮露,奇峭的山石更分外显突。由竹木山石间望出去,只见远山高峙,云气飘浮,溪水流淙,鸟兽在自由自在地游玩;万物都和乐怡畅地运技献能,而呈现在这小丘之下。铺席展枕躺在丘上,山水清凉明爽的景状来与双目相亲,瀯瀯的流水之声又传入耳际,悠远空阔的天空与精神相通。深沉至静的大道与心灵相合。我不满十天中却得到了二处胜景,即使是古时喜嗜风景的人,也未必能有此幸运啊!

《唐铙歌鼓吹曲·东蛮》(作者-柳宗元)唐诗赏析

《唐铙歌鼓吹曲·东蛮》(作者:柳宗元)唐诗赏析 【作品介绍】 《唐铙歌鼓吹曲东蛮》的作者是柳宗元,被选入《全唐诗》的第350卷第14首。《唐铙歌鼓吹曲东蛮》是组诗《唐铙歌鼓吹曲》十二首的最后一首诗。此诗描述东蛮首领谢元深来朝之事。 【原文】 既克东蛮,群臣请图蛮夷状,如《周书王会》,为东蛮第十二[1] 作者:唐柳宗元 东蛮有谢氏,冠带理海中[2]。自言我异世,虽圣莫能通。王卒如飞翰,鹏骞骇群龙[3]。轰然自天坠,乃信神武功。系虏君臣人,累累来自东[4]。无思不服从,唐业如山崇。百辟拜稽首,咸愿图形容[5]。如周王会书,永永传无穷。睢盱万状乖,咿嗢九译重[6]。广轮抚四海,浩浩如皇风[7]。歌诗铙鼓间,以壮我元戎。 【注释】 [1]《旧唐书南蛮西南蛮传》:东谢蛮其地在黔州之西数百里其首领谢元深,既世为酋长,其部落皆尊畏之。贞观三年(629),元深入朝,冠乌龙皮冠,若今之髦头,以金银络额,身披毛帔,韦皮行縢(tng 疼,封闭)而着履。中书侍郎颜师古奏言:昔周武王时,天下太平,远国归款,周史以书其事为《王会篇》。今万国来朝,至于此辈章服,实可图写。今请撰为《王会图》。从之。以其地为应州,仍拜元深为刺史,隶黔州都督府。[2]谢氏:指东蛮首领谢元深。冠带:借指士族、官吏。海中:海,指黔西滇东之洱海。海中,指黔西到滇东之洱

海一带。[3]飞翰:高飞之鸟。骞(qiān千):高飞貌。[4]系虏君臣人,累累来自东:意思是东蛮君臣被拘系俘虏。累累:接连成串,言其多也。[5]百辟:辟,唐王的人。百辟,引申为众蛮夷头目。[6]睢盱(suī xū虽须):朴素貌,亦有仰视之意。乖:行为欠正常。咿嗢(yī w衣袜):言语不明。[7]广(gung逛)轮:东西为广,南北为轮,指土地面积。引申为大唐。 【译诗】 酋长元深谢氏裔,世袭为官东蛮中。自称异世方外客,圣恩至道无以通。一日王师如鹏至,穿云破雾可惊龙。轰然霹雳从天降,元深始识神武功。君臣系颈为俘虏,纷纷北面而朝贡。臣民君王思归顺,李唐伟业如山崇。蛮夷头目拜天子,愿绘陛下英武容。犹若西周《王会书》,世世代代传无穷。蛮夷面圣百态现,言语九译方可通。唐王恩宠及四海,臣民共沐大唐风。铙鼓声中歌诗颂,壮我军威气如虹。 【赏析】 《唐铙歌鼓吹曲东蛮》是《唐铙歌鼓吹曲十二篇》的第十二首。《东蛮》为五言诗,似乐府作品,又如古诗风味,一韵到底。在此诗中,诗人盼统一颂太平的爱国情怀表现得非常突出。李世民登基后,各国诸侯、四方蛮夷均朝拜请服,全国上下一片娱乐升平,诗人追怀当年情景,喜不自禁,绘形绘声绘色地描述了东蛮首领谢元深来朝的盛况,如周王会书,永永传无穷,广轮抚四海,浩浩如皇风。但到诗人所处的唐宪宗时代,已经不可能如此。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实为可悲。这首诗,乐中寓悲,可谓一绝。

柳宗元诗歌简论

柳宗元诗歌简论 作者:梁鉴江时间:2010/7/8 16:24:00 来源:论文天下论文网 柳宗元出身L林盛旗,父镇官至侍御史l_…宗元少聪警绝众,尤精《西汉》、《涛≥、《骚》下笔构思,与古为侔。精裁密致,珠若珠贝。当时流辈成推之“(《旧唐书梆宗元传》)他不仅年纪轻轻便卓越的文才能和渊博的学问在流辈L}1享有盛誉,而儿利举仕途也颇为顺利。他2l岁登进l一,26岁第博学宏词科,授集贤院正字,3l岁任监察御史里行,两年后人尚书省为札部外郧.颇得翰林学±王叔文器重,参与政治革新,成为时的风云人物从26岁至33岁,铆宗元可谓“超取显美”(《与萧悦书)),春风得意。但是随着革新失败,顺宗逊位,王叔文被贬(次年被杀),柳宗元受到残酷的逼害,十年永州.四年梆州,在僻远的蛮荒之地度过以后的岁月。柳宗元的诗歌,陈少数儿篇,绝大部分写于贬谪之后,全面而真实地反映他的贬谪生活和思想感情.成为我们认识柳宗元的非常重要的资料柳宗元诗歌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抒写被贬的幽愤。“长吟哀歌,舒泄幽郁。”((上李中丞献所著文启>)政治上的失意之感、被贬的悲愤之情.时刻伴随着柳宗元的贬谪生活.他无计排遣愁怀.稍舒幽郁。翻开柳宗元的诗歌,处处都可以见到诗人在极度的痛苦中挣扎。(弘农公以硕德伟材届于诬枉.左官三岁,复为大僚,天监昭明,人心感悦。宗元窜伏湘浦,拜贺未由,谨献诗五十韵以毕微志)写于永州。弘农公,即诗人岳丈杨凭。他任江西观察时,为御使中丞李夷简所劾.以贪污僭侈之罪贬监贺尉。其后罪名得以昭雪,人为王傅。这是杨凭罪名旧雪后柳宗元献给他的~首诗涛叶1赞坝杨凭的才德,写他由贬谪而人博,最后写技自己的不幸遭遄: 独弃伦人国,难窥夫子墙……世议排张挚,时情弃仲翔不言螺绁枉,徒恨};擞长。贾赋愁单阐,邹书-陆大粱。炯0那自是昭世懒佯狂鸣玉机全息,怀沙事不忘:恋恩何敢死7垂泪对清湘 诗人张挚未能取悦当世,致终身不仕,虞翻犯颜直谏.肚不协俗,终见谤坐徙,写出自己因参与王叔文革新被贬的悲愤,并箕子、屈原自况.表白自己的炯炯忠IL,。《酬娄秀才将之淮南见赠之什>.感谢娄图南在自己失意之时相濡以沫.诗中处处表现出诗人“锻羽”的惨痛、机锋四伏的凄惶和“远弃”“天边”的孤寂。在(零睦赠李卿元侍御简吴武陵)中,诗人叹友伤己,悲愤之情不能自已。吴武睦亦永州流^,与柳宗元有相似的遭遇。“锻羽集枯干.低昂互鸣悲”是柳宗元和友人的不幸遭遇与满腔悲愤的形象描写(人黄溪闻猿>写由猿声而引起对身世的哀伤,读者如见其泪.如闻其哭。(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是唐人七律的脍炙人口之作.饱蕴远逐柳州的“茫茫……愁思”<游南亭夜还叙志七十韵>是现存柳诗最长的一首。此诗纪游、写景、咏志融合成篇,而以咏志为主。作者在游南亭夜还之时,百感交侵,

柳宗元永州时期的山水诗

柳宗元永州时期的山水诗 导语:山水诗一直是我国古典诗歌的重要类别,柳宗元是我国中唐时期山水诗的大家,在他被贬永州时期,其诗歌体现出他的情感内蕴,即小旷达寓于大忧伤中和含蓄蕴藉、简古枯淡的诗风特征,还有其诗作形式上的特点。中国古代的诗歌以抒情见长,“诗缘情”是自六朝以来诗人们的共识[1]。而借山水以抒情则是自六朝谢灵运、谢眺以来山水诗的传统,中唐时人柳宗元也继承了这一传统,是山水诗大家,今天我们就浅谈一下柳宗元的山水诗。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县)。贞元九年(793)中进士,又中博学宏词科,授集贤殿正字,调蓝天尉,改监察御史。永贞年间,参加王叔文集团改革政治的活动,官礼部员外郎。改革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十年后调柳州刺史,死于柳州。柳宗元是杰出的思想家、古文家和诗人。诗歌数量比不上古文,但成就很高,不但具有深刻的思想意义,艺术特色也很鲜明。其中山水诗最为后人称道,与韦应物并称“韦柳”,被视为王孟山水诗的后继 [2]。 柳宗元的山水文学主要包括他的山水诗和山水游记小品,这些作品绝大部分写在他遭贬谪的永州和柳州期间,其中以永州时之作最为代表 [3]。柳宗元被贬谪为永州司马是顺宗永贞元年(805)十一月至宪宗元和十年(815)正月这一段时期。今天笔者想就其中的山水诗进行探讨,以下分别从情感内蕴和风格特征两方面来谈柳宗元在永州的山水诗。 一、情感内蕴 柳宗元在永州时期的山水诗,情感上充满了忧伤悲愤之情,自己被贬到永州,在“投山水地,放情咏《离骚》”的环境里,发泄着自己的愤郁和不满,还有就是自己沉浸于山水自然美景之中,暂时忘却被贬谪的痛苦。这两种状态都存在于吟咏山水自然的诗歌里。但是在他的内心深处,柳宗元还是希望自己能够很快就被召回朝廷,实现自己的“利安元元”的理想和抱负。 首先看一下诗人借助山水来排遣自己内心的郁闷和愤慨。在这些山水诗中,诗人首先吟咏山水美景,然后再抒发自己抑郁的情怀。

诗词鉴赏:柳宗元《首春逢耕者》

诗词鉴赏:柳宗元《首春逢耕者》 首春逢耕者 唐代:柳宗元 南楚春候早,余寒已滋荣。 土膏释原野,白蛰竞所营。 缀景未及郊,穑人先偶耕。 园林幽鸟啭,渚泽新泉清。 农事诚素务,羁囚阻平生。 故池想芜没,遗亩当榛荆。 慕隐既有系,图功遂无成。 聊从田父言,款曲陈此情。 眷然抚耒耜,回首烟云横。 译文 楚南一带春天的征候来得早, 冬天的余寒未尽,草木的生机却已萌发。 原野的泥土释放出肥力, 像冬眠的动物争相在上面安家。 春天的景象还没装点到城郊, 农民便已结伴耕稼。 园林中传出鸟儿婉转的叫声,

小洲洼地的新泉清澈令人叹嗟。 农事确实要平时致力, 如同囚犯般寄居外地也许会耽误终生。 故居的池塘想必已被杂草淹没, 老家的田园当时长满了乔木、灌木和蔓藤。 羡慕隐士已有所托, 谋取功名却已不成。 姑且跟随田间老汉细细攀谈, 详细地表述了自己的苦衷。 无限眷恋地抚摸着犁耙, 时间于不知不觉中过去,回头一看已是满天烟云。 注释 首春:诗人来到永州度过的第一个春天。 土膏:泥土的肥力。 蛰(zhé折):蛰居,即动物冬眠,藏起来不食不动。缀(zhuì坠):装饰,点缀。 穑(sè色)人:农民。偶耕:两人并耕。 啭(zhuàn转):鸟婉转地叫。 渚(zhǔ主):水中的小块陆地,小洲。 羁(jī鸡)囚:留在外地的囚犯。羁,羁留,停留。故池:旧居的池塘。芜(wú吴):丛生的杂草。

遗亩:家乡旧日的田园。榛荆(zhēnjīng针茎):榛,一种落叶乔木;荆,一种落叶灌木。 款曲:衷情。 眷然:怀念的样子。耒耜(lěisì累四):古代一种像犁的农具,木把叫“耒”,犁头叫“耜”。 鉴赏 此诗写的是诗人来到永州第一年即公元806年(元和元年)早春 的情景。 一天,诗人独自出游到永州郊外,目睹到一幅在长安做京官时不 曾有过的春意盎然的田园图景。原野上清泉涌流,草木萌蘖,鸟语花香,更有农人春耕正忙。诗人倍感新奇与兴奋,以饱蘸深情的笔,记 下了这赏心悦目的幕幕景象;身为“僇人”,羁留异地,触景生情, 勾起了诗人对故土的不尽思念,以及对不幸人生的无限感慨。 全诗以第五联过渡,由所见所闻转入写所思所感。诗人看到一派 宜人的早春景象后,引发的不是美好的憧憬、宏大的志愿,而是强烈 的思念故土之情。正如近藤元粹《柳柳州诗集》卷三所言:“贬谪不 平之意片时不能忘于怀,故随处发露,平淡中亦有愤懑,可压也。” 由早春生机勃勃的景象,联想到北方旧居已人去楼空,昔日田园因无 人料理而杂草丛生,沦为荒地;由此又进一步引发对人生的感慨,感 到无可寄托——政治前途既已渺茫,沉闷之情又无以排遣,精神的家 园不知安在。惶惶不可终日,诗人对这种无所事事的无聊生活,极度 地不适与不满,甚至羡慕起隐士来——即使他们功名无所成但还有所 寄寓。无意间诗人遇到了田间劳作的老汉,于是找到了倾诉的对象, 诗人向这位素昧平生的老汉一吐衷肠,一泄为快。于此,也正是辛勤 劳作的农民给了他以莫大的慰藉,使他舍不得离开田头,无限眷恋地 抚摸着农夫的犁耙,交谈中已不知天色已晚,猛回头,发现炊烟已弥 漫天空。

山水诗:《江雪》

山水诗:《江雪》 《江雪》原文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江雪》作者简介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世称“柳河东”,因官终柳 州刺史,又称“柳柳州”。汉族,祖籍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市)。唐 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 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 并称“王孟韦柳”。与唐代的韩愈、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和曾巩,并称为“唐宋八大家” 。唐代宗大历八年(773年)出生于京都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 柳宗元出身于官宦家庭,少有才名,早有大志。早年为考进士,文以辞采华丽为工。贞元九年(793)中进士,十四年登博学鸿词科,授 集贤殿正字。一度为蓝田尉,后入朝为官,积极参与王叔文集团政治 革新,迁礼部员外郎。永贞元年(805)九月,革新失败,贬邵州刺史, 十一月柳宗元加贬永州司马(任所在今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在此期间,写下了的《永州八记》(《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记》《钴鉧 潭西小丘记》《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 石城山记》)。元和十年(815)春回京师,不久再次被贬为柳州刺史, 政绩卓著。宪宗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初八(819年11月28日)卒于柳州任所。交往甚蕃,刘禹锡、白居易等都是他的好友。 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骈文有 近百篇,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游记写景状物,多所 寄托。哲学著作有《天说》《天对》《封建论》等。柳宗元的作品由 唐代刘禹锡保存下来,并编成集。有《柳河东集》《柳宗元集》(中华 书局1979年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