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材料知识点(修改版)重点

工程材料知识点(修改版)重点
工程材料知识点(修改版)重点

材料的结构与性能特点

1.(考点)晶体与非晶体:

晶体:长程(远程)有序排列

非晶体:短程(近程)有序排列

固态金属一般情况下都是晶体。

2、三种常见金属晶体结构:

①体心立方晶格,致密度为0.68(Mo、W、V、α—Fe)

密排面:{1 1 0}

密排方向:<1 1 1>

②面心立方晶格,致密度为0.74(Al、Cu、γ—Fe、金、银)

密排面:{1 1 1}

密排方向:<1 1 0>

③密排六方晶格,致密度为0.74(Mg、Zn等)

3、金属中的晶面和晶向

①晶面族:原子排列相同,空间位向不同的晶面

②晶向族:原子排列相同,空间位向不同的晶向

注意:表示方式相同的晶面和晶向互相垂直,例如:<1 1 0>晶向垂直于{1 1 0}晶面

③密排面与密排方向:原子密度最大的晶面(晶向)

4、(考点)实际金属中的晶体缺陷

①点缺陷(空位,间隙原子)

②线缺陷(位错)

③面缺陷(晶界与亚晶界)

5、合金的晶体结构:固溶体、金属化合物

6、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

①塑性:断后伸长率和断面收缩率越大,塑性越好

(考点)②硬度:布氏硬度HB、洛氏硬度HR、维氏硬度HV、肖氏硬度HS 三者关系:HB≈HV≈10HRC

HB≈HV≈6HS

7、(考点)扩散的概念及影响因素:

概念:原子在金属晶体中移动距离超过其平均原子间距的迁移现象。

影响因素:1.温度 2.晶体结构 3.表面及晶体缺陷

金属材料的组织和性能控制

1、纯金属的结晶:

①过冷:液态金属实际冷却到结晶温度以下而暂不结晶的现象。

②冷却曲线中出现平台的原因:由于液态原子的无序状态转变为晶态原子有序状态时放出结晶潜热,抵消了向外界散发的热量,而保持结晶温度不变。

③纯金属的结晶过程(形核和长大)

形核:非自发形核和自发形核,其中非自发形核占主导地位。

长大:平面长大和树枝状长大,其中树枝状长大得到树枝晶。

注意:金属容易过冷,一般均以树枝状长大方式结晶

③Fe的同素异构转变(二次结晶、重结晶):体心(1538-1394℃)→面心(1394-912℃)→体心(912℃以下)(此公式为考点)

2、合金的结晶:

①匀晶反应、共晶反应、包晶反应、共析反应

注意:匀晶反应冷却较快会发生枝晶偏析,应用扩散退火消除。

(重点,大题)

{

3、铁碳合金相图:

钢类

①共析钢(W(C)=0.77%)

过程:L→(L+A)→A→A+P(F+Fe3C)→P

组织组成物:全为P(珠光体:铁素体与渗碳体的共析混合物)

组成相:F+Fe3C

典型钢种:T8钢

②亚共析钢(0.0218

过程:L→(L+δ)→(L+δ+A)→(L+A)→A→(A+F)→(A+F+P)→(F+P)

组织组成物:F+P

组成相:F+Fe3C

典型钢种:45钢

③过共析钢(0.77

过程:L→(L+A)→A→(A+Fe3CⅡ)→(A+Fe3CⅡ+P)→(P+Fe3CⅡ)

组织组成物:Fe3CⅡ+P

组成相:F+Fe3C

典型钢种:T10钢

白口铸铁类

①共晶白口铸铁(W(C)=4.3)

过程:L→(L+Le(A+Fe3C))→Le(A+Fe3C+Fe3CⅡ)→Le(A+P+Fe3C+Fe3CⅡ)→Le’(P+Fe3C+Fe3CⅡ)

组织组成物:全为Le’

组成相:F+Fe3C

②亚共晶白口铸铁(2.11

过程:L→L+A→L+Le→Le+A→Le+A+Fe3CⅡ→Le+A+P+Fe3CⅡ→Le’+P+Fe3CⅡ

组织组成物:P+Fe3CⅡ+Le’

组成相:F+Fe3C

③过共晶白口铸铁(4.3

过程:L→L+Fe3CⅠ→L+Fe3CⅠ+Le→Fe3CⅠ+Le→Fe3CⅠ+Le(A、P共存)→Fe3CⅠ+Le

(有P无A)

总结:含碳量小于0.0218%的合金组织全为F;

含碳量为0.77%时全为P;

含碳量为4.3%时全为Le’;

含碳量为6.69%时全为Fe3C。

例题:①T12钢加热到A+Fe3CⅡ相区保温,A中碳质量分数小于钢中碳质量分数。

②45号钢加热到F+A相区保温,A中碳质量分数大于钢中碳质量分数。

附:δ相:又称高温F,是碳在δ-Fe中的间隙固溶体,体心立方晶格

α相:铁素体F,是碳在α-Fe中的间隙固溶体,体心立方晶格

γ相:奥氏体A,是碳在γ-Fe中的间隙固溶体,面心立方晶格

莱氏体:Le,A与Fe3C的共晶混合物,Le中的渗碳体称为共晶渗碳体

珠光体:P,F与Fe3C的共析混合物

共晶反应温度:1148℃

共析反应温度:727℃

}

4、金属的塑性加工(考点)

①金属的塑性变形:滑移和孪生

滑移的本质:晶体内部位错在切应力作用下运动的结果

面心立方晶格比体心立方晶格塑性好的原因:滑移方向对滑移所起的作用比滑移面大,虽然滑移系相同,但是面心立方晶格的滑移方向比体心立方晶格的多,所以面心立方晶格的塑性更好。

②塑性变形(冷加工)对金属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Ⅰ、对组织的影响

1)晶粒变形,形成纤维组织;

2)亚结构形成,细化晶粒;

3)形成形变织构(丝织构和板织构P89);

Ⅱ、对性能的影响

1)(考点)加工硬化:随形变度的增大,金属的强度和硬度显著提高,塑性和韧性明显下降。也叫形变强化。

2)产生各向异性:由于纤维组织和形变织构的形成,使金属的性能产生各向异性。

例如:用有织构的板材冲制筒型零件时,由于在不同方向上塑性差别很大,零件的边缘出现“制耳”。

3)金属的物理、化学性能发生变化。

4)产生残余内应力:金属内部形变不均匀,位错、空位等晶体缺陷增多,导致金属内部产生残余内应力。

5、塑性变形和再结晶的工程应用

①金属的热加工(钢材的热锻和热轧)

在金属的再结晶温度以上的塑性变形加工称为热加工。

对组织性能的影响:使铸态金属中的气孔、疏松、微裂纹压合,提高金属的致密度,减轻甚至消除树枝晶偏析和改善夹杂物、第二相分布等。明显提高金属的强度、韧性和塑性;破碎铸态金属中的粗大树枝晶和柱状晶,并通过再结晶获得等轴细晶粒,使金属的力学性能全面提高。

②金属的冷加工(低碳钢的冷轧、冷拔、冷冲)

冷加工会使金属材料的强度和硬度升高,塑性和韧性下降,产生加工硬化现象。

注意:钢材的切削加工也属于冷加工,也会产生加工硬化。由于加工硬化而使奥氏体不锈钢的切削较为困难。

③喷丸强化

④再结晶退火(消除加工硬化现象)

为了缩短时间,实际采用的再结晶退火温度比该金属的最低再结晶温度要高100~200℃。(考点)Tr=0.4Tm (K) (其中Tr是最低再结晶温度,Tm是金属的熔点)

6、钢的热处理

钢在加热时的转变

①奥氏体化:将钢加热到临界温度以上,获得全部或部分奥氏体组织。

共析钢必须加热到727℃(A1)以上时,完全转变成奥氏体;

亚共析钢必须加热到GS(A3)以上;过共析钢必须加热到ES(Acm)线以上。

②影响奥氏体转变速度的因素:

1)加热温度:温度越高,转变越快;

2)加热速度:加热速度越快,转变越快;

3)钢中碳质量分数:碳质量分数越大,渗碳体越多,相界面增大,奥氏体核心增多,转变速度越快;

4)合金元素:钴、镍增大碳在奥氏体中的扩散速度,加快奥氏体化;铬、钼、钒减小碳在奥氏体中的扩散速度,减慢奥氏体化;硅、铝、锰对碳在奥氏体中的扩散速度影响不大,不影响奥氏体化过程。

5)原始组织

③奥氏体的晶粒度及其影响因素

某一具体热处理或热加工条件下的奥氏体的晶粒度叫做实际晶粒度。

钢在加热时奥氏体晶粒长大的倾向用本质晶粒度来表示。

本质晶粒度:钢加热到(930±10)℃,保温8h,冷却后测得的晶粒度叫做本质晶粒度。如果测得的晶粒细小,则该钢成为本质细晶粒钢,反之为本质粗晶粒钢。

影响因素:

1)加热温度和保温时间

温度越高,晶粒长大越明显,A也越粗大

2)钢的化学成分

钢中加入能形成稳定碳化物的元素和能生成氧化物和氮化物的元素,有利于获得本质细晶粒钢,因为碳化物、氧化物。氮化物分布在晶界上,阻碍晶粒长大。

Mn和P使促进晶粒长大的元素。

钢在冷却时的转变

①等温处理:将钢迅速冷却到临界点以下的给定温度,进行保温,在该温度恒温转变。

②连续冷却:将钢以某种速度连续冷却,使其在临界点以下变温连续转变。

1)过冷奥氏体的等温转变

A、共析钢过冷奥氏体的两个转变区:

Ⅰ、高温转变(也称珠光体转变区(A1~550℃))扩散型转变。

转变产物:P(S T)。

注意:P S T均为Fe和Fe3C的机械混合物,只是层片粗细不同,转变温度越低,层间距越小。

Ⅱ、中温转变(也称贝氏体转变区(550~Ms℃))半扩散型转变。

转变产物:贝氏体组织(铁碳化合物分布在碳过饱和的铁素体基体上的两相混合物)

(考点——简答题)上贝氏体(350~550℃):羽毛状,小片状渗碳体分布在成排的铁素体之间。强度和韧性较差。

下贝氏体(350~Ms℃):黑色针状,硬度高,韧性好,有较好的综合力学性能。

B、亚共析钢过冷奥氏体的等温转变

亚共析钢随着碳质量分数的增加,C曲线的位置往右移,Ms、M f线往下移。

Ⅰ、高温转变(与共析钢类似,只是先有一部分转变为F,其余的过冷A再转变为P)

转变产物:F+P(S T)

例如:45钢过冷A在600~650℃等温转变后,产物为F+S。

C、过共析钢过冷奥氏体的等温转变

过共析钢随着碳质量分数的增加,C曲线的位置往左移,Ms、M f线往下移。

Ⅰ、高温转变(与共析钢类似,只是先析出二次渗碳体,其余的过冷A在转变为P)

例如:T10钢过冷A在A1~650℃等温转变后,产物为Fe3CⅡ+P。

2)过冷奥氏体的连续冷却转变(实际生产中较多的情况)

A、共析钢

(一)转变产物

炉冷:过冷A转变为P,粗片状组织,硬度为170~220HB

空冷:过冷A转变为S,细片状组织,硬度为25~35HRC

油冷:过冷A先有一部分转变为T,剩余的过冷A冷却到Ms以下转变为M,冷却到室温时,残留一部分A。(T+M+剩余A)硬度为45~55HRC。

水冷:过冷A将直接转变为M,冷却到室温时,残留一部分A。(M+A)

a、过冷A转变为M为低温转变过程(非扩散型转变),转变温度在Ms~M f之间,该温区称为马氏体转变区。

马氏体(M):碳在α—Fe中的过饱和固溶体

b、马氏体形成速度很快

c、马氏体转变是不彻底的,总要残留下少量A

d、马氏体形成时体积膨胀,在钢中造成很大的内应力,严重时将使被处理零件开裂(二)马氏体分类

板条状(低碳)马氏体(碳质量分数小于0.25%),由于板条状M内有大量位错缠结的亚结构,所以低碳M也称位错M;

针状(高碳)马氏体(碳质量分数大于1.0%),由于针状M内有大量孪晶,因此高碳M也称孪晶M。

(三)马氏体性能特点

1、硬度很高,碳质量分数越大,硬度越高

2、比容比A大,当A转变为M时,体积会膨胀

3、M是是一种铁磁相,在磁场中呈现磁性;A是一种顺磁相,在磁场中无磁性

4、晶格畸变导致电阻率高

B、亚共析钢

(一)转变产物(无剩余A)

炉冷:F+P;空冷F+S;油冷:T+M;水冷:M

与共析钢不同,亚共析钢过冷A在高温时有一部分将转变为F;在中温转变区会有少量贝氏体(上B)产生。

如油冷产物为:F+T+上B+M,F和上B量少,有时也忽略不计。

C、过共析钢

(一)转变产物(有剩余A)

炉冷:P+Fe3CⅡ;空冷:S+Fe3CⅡ;油冷:T+M+剩余A;水冷:M+剩余A

(考点:死脖子复印的资料P64-72)

钢的普通热处理

热处理:将固态金属或合金在一定介质中加热、保温和冷却,以改变材料整体或表面组织,从而获得所需性能的工艺。

①退火:将钢加热到适当温度,保温一定时间,然后缓慢冷却(一般随炉冷却)的热处理工艺叫做退火。

A、完全退火:

1、又称重结晶退火,主要用于亚共析钢。是把钢加热到Ac3以上20~30℃,保温一定时间后缓慢冷却(随炉冷却或埋入石灰和砂中冷却),以获得接近平衡组织的热处理工艺。

2、产物:F+P

3、目的:通过重结晶,使加工造成的粗大、不均匀组织均匀化和细化,以提高性能;或使中碳以上的碳钢和合金钢得到近平衡状态的组织,以降低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能。由于冷却速度缓慢,还可消除内应力。

B、等温退火

1、等温退火是把钢件或毛坯加热到Ac3(或Ac1)的温度,保温后,较快的冷却到珠光体转变区的某一温度,并等温保持,奥氏体等温转变,然后缓慢冷却的热处理工艺。

2、产物:主要为P

3、目的:与完全退火相同,但转变较易控制,能获得均匀组织,对于A较稳定的合金钢可短退火时间。

C、球化退火

1、球化退火是使钢中碳化物球状化的热处理工艺。主要用于过共析钢、共析钢,如工具钢、滚珠轴承钢等。

2、目的:使二次渗碳体及珠光体中的渗碳体球状化(退火前需先进行正火使网状二次渗碳体破碎),以降低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能,为以后的淬火组织做准备。

3、产物:T12钢球化退火后,铁素体基体上分布着细小均匀的球状渗碳体,叫球化体。

D、扩散退火

1、为了减少钢锭、铸件或锻坯的化学成分和组织的不均匀性,将其加热到略低于固相线温度,长时间保温并进行缓慢冷却的热处理工艺,也称均匀化退火。

2、加热温度:钢的熔点以下100~200℃,保温时间一般为10~15h。加热温度提高时,扩散时间可以缩短

3、扩散退火后钢的晶粒很粗大,因此一般再进行完全退火或正火处理。

E、去应力退火

1、为消除铸造、锻造和机加工、冷变形等冷热加工在工件中造成的残余应力而进行的低温退火。

2、将工件加热至低于Ac1的某一温度(一般为500~650℃),保温,然后随炉冷却

3、可以消除50%~80%的内应力,不引起组织变化

②正火:钢材或钢件加热到Ac3(对于亚共析钢)、Ac1(对于共析钢)、Acm(对于过共析钢)以上30~50℃,保温适当时间后,在自由流动的空气中均匀热处理称为正火。

1、正火后的产物:亚共析钢为F+S;共析钢为S;过共析钢为S+Fe3CⅡ

2、正火的目的:

A、作为最终热处理:正火可以细化晶粒,使组织均匀化,减少亚共析钢中F的含量,使P 含量增多并细化,从而提高钢的强度、硬度和韧性。对于普通结构钢零件,力学性能要求不很高时,可把正火作为最终热处理。

B、作为预先热处理:截面较大的合金结构钢件,在淬火或调质处理(淬火+高温回火)前进行正火,以消除魏氏组织和带状组织,并获得细小而均匀的组织。对于过共析钢可减少二次渗碳体,并使其避免形成连续网状,为球化退火做组织准备。

C、改善切削加工性能:低碳钢或低碳合金钢退火后硬度太低,不便于切削加工。正火后可提高其硬度,改善其切削加工性能。

③淬火:将钢加热到相变温度以上,保温一定时间,然后快速冷却以得到马氏体组织的热处理工艺成为淬火。淬火是钢的最重要的强化方法。

A、(考点)淬火温度的选定

1、亚共析钢:Ac3以上30~50℃;亚共析钢加热到Ac3温度以下时,淬火组织中会保留铁素体,使钢的硬度降低。

2、共析钢和过共析钢:Ac1以上30~50℃;过共析钢加热到Ac1以上时,组织中保留少量二次渗碳体,而有利于提高钢硬度和耐磨性,此时奥氏体中的碳含量不太高,可降低马氏体的脆性,还能减少残余A的含量。

3、如果淬火温度太高,会形成粗大的马氏体,使力学性能恶化,同时也会增大淬火应力,使变形和开裂倾向增大。

B、加热时间的选定:升温和保温两个阶段

1、加热时间:以装炉后炉温达到淬火温度所需时间为升温阶段

2、一般保温时间为15分钟/mm

C、淬火冷却介质:常用介质为水和油

D、淬火方法:单介质淬火、双介质淬火、分级淬火和等温淬火

1、单介质淬火:工件在一种介质(水或油)中冷却

优点:操作简单,易于实现机械化,应用广泛

缺点:水中淬火应力大,工件容易变形开裂;在油中淬火,冷却速度小,淬透直径小,大件淬不硬。

2、双介质淬火:工件先在较强冷却能力介质中冷却至300℃左右,再在一种冷却能力较弱的介质中冷却,如先油淬后水淬。

优点:可有效减少热应力和相变应力,减小工件变形开裂的倾向。

缺点:难以掌握双液转换时刻,转换过早易淬不硬,转换过时易淬裂。

用于:形状复杂、截面不均匀的工件淬火。

3、分级淬火:工件迅速放入盐浴或碱浴炉(温度略高于或略低于Ms点)保温2~5min,然后取出空冷进行马氏体转变。

优点:大大减小淬火应力,防止变形开裂;

适用范围:分级温度略高于Ms点的分级淬火适合小件的处理(如刀具);分级温度略低于Ms点的分级淬火适合大件的处理,在Ms点以下分级的效果更好。

例如:高碳模具钢在160℃碱浴中分级淬火,既能淬硬,变形又小。

4、等温淬火:工件迅速放入盐浴(盐浴温度在贝氏体区的下部,稍高于Ms点)中,等温停留较长时间,直到贝氏体转变结束,取出空冷,获得下贝氏体组织。

用于:中碳以上的钢,目的是为了获得下B组织,以提高强度、硬度、韧性和耐磨性。

注意:低碳钢一般不采用等温淬火

E、钢的淬透性:钢在淬火时形成马氏体的能力

1、测定方法:末端淬火法

2、钢的淬硬性:钢淬火后所能达到的最高硬度,主要取决于马氏体的碳质量分数,碳质量分数越高,淬硬性越高。

3、影响淬透性的因素

a、碳质量分数

亚共析钢:随着C质量分数减小,淬透性降低

过共析钢:随着C质量分数增加,淬透性降低

所以,三者中共析钢的淬透性最好(T8钢)

b、合金元素

除Co以外,其余合金元素溶于A之后,降低临界冷却温度,使C曲线右移,提高钢的淬透性。

所以,合金钢的淬透性比碳钢的要好

c、奥氏体化温度

提高奥氏体化温度,将使奥氏体晶粒长大,成分均匀,可减少珠光体的生核率,降低钢的临界冷却温度,提高淬透性。

d、钢中未溶第二相

未溶入钢的杂质会成为奥氏体分解的非自发核心,使临界冷却速度增大,降低淬透性。

④回火:钢件淬火后,为了消除内应力并获得所要求的组织和性能,将其加热到Ac1以下某一温度,保温一定时间,然后冷却到室温的热处理工艺。

A、低温回火

回火温度:150~250℃

产物:回火马氏体+残余奥氏体

目的:降低淬火应力,提高工件韧性,保证淬火后的高硬度和高耐磨性。

用途:各种高碳钢工具、模具、滚动轴承及渗碳和表面淬火的零件。

B、中温回火

回火温度:300~500℃

产物:回火屈氏体(铁素体仍保持马氏体的形态,渗碳体比回火马氏体中的碳化物粗)

目的:获得具有高的弹性极限和屈服强度,同时具有一定韧性的回火屈氏体。

用途:主要用于各类弹簧

C、高温回火

回火温度:500~650℃

产物:回火索氏体

目的:获得强度、塑性和韧性都比较好的回火S

调质处理:淬火+高温回火

用途:各种重要的机器结构件,如:连杆、轴、齿轮等受交变载荷的零件。也可作为某些精密工件如量具、模具等的预先热处理。

钢的表面热处理(考点)

1.感应加热

2.火焰加热

3.激光加热

钢的化学热处理(考点)

1.渗碳

1.固体渗碳

2.液体渗碳

3.气体渗碳

δ=k(τ)^(1/2) (其中δ为渗碳层厚度,τ为保温时间)

2.氮化

1.气体渗氮

2.离子氮化

3.氰化

1.中温气体氰化

2.低温气体氰化

第三章碳钢、合金钢

碳钢

①碳钢的成分及分类

A、碳钢的成分:主要由Fe、C、Mn、Si、S、P 6种元素组成。

注意:Mn、Si有利于改善钢的力学性能;

S易使钢发生热脆(高温锻轧时开裂);P易使钢发生冷脆(室温脆性增加)

(考点)B、按碳的质量分数分类:

低碳钢——W(C)≤0.25%

中碳钢——0.25%<W(C)≤0.6%

高碳钢——W(C)>0.6

(考点)C、按钢的质量分类:

普通碳素钢——W(S)≤0.040%;W(P)≤0.040%

优质碳素钢——W(S)≤0.035%;W(P)≤0.035%

高级优质碳素钢——;W(S)≤0.030%;W(P)≤0.030%

②碳钢的牌号及用途

A、碳素结构钢(普通碳素钢)(考点)

1、符号:Q+屈服强度;牌号后面标注字母ABCD表示钢材质量等级不同,D最高;F、Z、TZ分别表示沸腾钢(脱氧程度最低)、镇静钢(脱氧程度中等)、特殊镇静钢(脱氧程度最

高)

2、用途:Q195、215、235A、235B通常轧制成钢筋、钢板、钢管等,可用于桥梁、建筑物等构件,也可用作普通螺钉、螺帽、铆钉等;Q235C、235D可用于重要的焊接件;Q235、275强度较高,可轧制成钢、钢板做构件用。

3、热处理:一般不需进行热处理,在热轧状态下使用。但对某些零件,也可进行正火、调质、渗碳等处理,以提高其使用性能。

B、优质碳素结构钢(考点)

1、符号:平均碳质量分数的万分数的数字表示,例如20钢即表示碳质量分数为0.20%;

若钢中Mn的质量分数较高,则在钢号后加Mn;

高级优质钢、特级优质钢分别以A、E表示;保证淬透性用钢用H表示

2、用途:10、20钢可做冲压件及焊接件,热处理后也可制造轴、销等零件;

35、40、45、50钢经热处理后,用来制造齿轮、轴类、套筒等零件;

60、65钢主要用来制造弹簧。

实例:教材P142 实例1 2 3(包括热处理工艺,仔细看)

注意:优质碳素结构钢使用前一般要经过热处理

C、碳素工具钢

1、符号:碳素工具钢的碳质量分数在0.65%~1.35%之间,用平均碳质量分数的千分数来表示,数字前加“T”。

2、用途:制造各种刃具、;量具、模具等

例如:T7 8钢硬度高、韧性较高,可制造冲头、凿子、锤子等工具;

T9 10 11钢硬度高、韧性适中,可制造钻头、刨刀、丝锥、手锯条等刃具及冷作模具;

T12 13钢硬度高、韧性较低,可制造锉刀、刮刀等刃具及量规、样套等量具。

注意:碳素工具钢使用前都要经过热处理!

实例:教材P143 实例1 2(包括热处理工艺,仔细看)

合金钢

(考点)Ⅰ合金钢的分类

我国采用按用途来分类:合金结构钢、合金工具钢、(特殊性能钢不做要求)

(考点)Ⅱ合金钢的编号

1、结构钢:万分之一为单位的数字(两位数),例如:40Cr,平均碳质量分数为0.40%;

2、工具钢:千分之一为单位的数字(一位数),当碳质量分数超过1%时,碳质量分数不标出,例如:5CrMnMo,平均碳质量分数为0.5%,CrWMn,平均碳质量分数大于1.0%

Ⅲ合金结构钢

(考点)

{

A、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代表钢种Q295、Q345、Q420)

1)、用途:制造桥梁、船舶、车辆、锅炉、高压容器、输油输气管道、大型钢结构等。2)、性能要求:高强度、高韧性、良好的冷成型性能和焊接性能、低的冷脆转变温度、良好的耐蚀性。

3)、成分特点:低碳(不超过0.20%)、加入Mn为主的合金元素、加入铌、钛、钒等辅加元素、加入少量Cu和P可提高耐腐蚀性能、加入少量稀土元素可脱硫。

4)、热处理特点:一般在热轧(相当于正火)空冷状态下使用;在有特殊需要时,如为了改善焊接区性能,可进行一次正火处理。

5)组织组成物:使用状态下一般为铁素体+细珠光体(S)

}

B、合金渗碳钢

1)、用途:主要用于制造汽车、拖拉机中的变速齿轮,内燃机上的凸轮轴、活塞销等机器零件。

2)性能要求:表面渗碳层硬度高、心部具有足够高的韧性和强度、有良好的热处理工艺性能(在较高的渗碳温度下,A晶粒不易长大,并具有良好的淬透性)

3)成分特点:

①低碳:碳质量分数一般在0.10%~0.25%之间,以保证零件心部有足够的塑性和韧性

②加入提高淬透性的合金元素(Cr、Ni、Mn)

③加入阻碍A晶粒长大的元素(Ti、V、W、Mo)

4)、钢种及用途:

①低淬透性:20Cr,淬透性低,心部强度较低,只适用于制造受冲击载荷较小的耐磨件,如小轴、活塞销、小齿轮等。

③中淬透性:20CrMnTi,淬透性较高,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工艺性能,因此大量用于制造

承受高速中载、要求抗冲击和耐磨损的零件,特别是汽车、拖拉机上的重要零件。

(考点)20CrMnTi工艺流程:

锻造→正火→加工齿形→非渗碳部位镀铜保护→渗碳→预冷直接淬火→低温回火→喷丸→磨齿

③高淬透性:18Cr2NiW A、20Cr2Ni4A,不但淬透性很高,还具有很好的韧性。主要用于只在大截面、高载荷的重要耐磨件,如飞机、坦克中的曲轴及重要齿轮等。

5)、热处理工艺:渗碳后直接淬火(900~950℃)+低温回火

6)、热处理后的组织:表面渗碳层为合金渗碳体+回火马氏体+少量残余A

心部组织完全淬透时为低碳回火马氏体;多数情况下是T+回火M+少量F。

C、合金调质钢

1)、用途:广泛用于制造汽车、拖拉机、机床和其他机器上的各种重要零件,如齿轮、轴类件、连杆、螺栓等。

2)性能要求:高强度、良好的塑性和韧性、很好的淬透性。

3)成分特点:

①中碳:碳质量分数一般在0.25%~0.50%之间,大多数为0.4%。碳量过低不易淬硬,回火后强度不够;碳量过高则韧性不够。

②加入提高淬透性的元素:如Cr、Mn、Ni、Si、B等。这些元素除了能提高淬透性外,还能形成合金渗碳体,提高钢的强度。

③加入防止第二类回火脆性的元素:含Ni、Cr、Mn的合金调质钢,高温回火慢冷时易产生第二类回火脆性。在钢中加入Mo、W可以防止第二类回火脆性。其适宜质量分数为:W(Mo)=0.15%~0.30%或W(W)=0.8%~1.2%。

4)、钢种及牌号:

①低淬透性:临界油淬直径为30~40mm,典型钢种40Cr,广泛用于制造一般尺寸的重要零件。

②中淬透性:临界油淬直径为40~60mm,典型钢种35CrMo,用于制造截面较大的零件,如

曲轴、曲杆等。Mo的加入不仅能提高淬透性,还能防止第二类回火脆性。

③高淬透性:临界油淬直径为60~100mm,典型钢种40CrNiMo,不但具有好的淬透性,还可消除第二类回火脆性,用于制造大截面、重载荷的零件,如汽轮机主轴、叶轮、航空发动机轴等。

5)、热处理:淬火+高温回火(即调质),淬火一般采用油淬;回火温度一般在500~650℃。得到的组织为回火S。

D、合金弹簧钢

1)用途:制造各种弹簧和弹性元件。属于专用结构钢。

2)性能要求:高弹性极限、高疲劳强度、足够的塑性和韧性;较好的淬透性等。

3)成分特点:①中高碳(一般为0.50%~0.70%),过高时,塑性、韧性降低,疲劳强度也有下降。

②加入以Si、Mn为主的提高淬透性的元素。

4)、热处理:淬火+中温回火(450~550℃),得到回火屈氏体组织

E、滚动轴承钢

1)、用途:主要用来制造滚动轴承的滚动体(滚珠、滚柱、滚针)、内外套圈等。也属于专用结构钢。从化学成分上看它属于工具钢,所以也用来制造精密量具、冷冲模、机床丝杠等耐磨件。

2)性能要求:滚动轴承工况复杂而苛刻,因此对轴承钢的性能要求很高。

①高的接触疲劳强度②高的硬度和耐磨性③足够的韧性和淬透性④在大气和润滑介质中有一定的耐蚀能力和良好的尺寸稳定性。

3)成分特点:

①高碳:一般为0.95%~1.10%,以保证高硬度、高强度、高耐磨性;

②Cr为基本合金元素:Cr提高淬透性;形成合金渗碳体(Fe,Cr)3C,呈细密、均匀分布,提高钢的耐磨性和疲劳强度。

③加入Si、Mn、V等:Si、Mn进一步提高钢的淬透性,便于制造大型轴承;V部分溶于奥氏体中,部分形成VC,提高钢的耐磨性并防止过热(热加工时A晶粒长大)。

④严格控制夹杂物含量!

4、钢种和牌号:

①Cr轴承钢:典型钢种GCr15,使用量占轴承钢的绝大部分。除制造轴承外也常用来制造冷冲模、量具、丝锥等。

②添加Mn、Si、Mo、V的轴承钢:加入Si、Mn可提高淬透性,钢种有GCr15SiMn、GCr15MnMoV等;加入Mo、V可得到无Cr的轴承钢,如GSiMnMoV。

5、热处理工艺:

①预先热处理:球化退火

目的:不仅降低钢的强度,利于切削加工,更重要的是获得细的球状珠光体和均匀分布的细状碳化物,为零件的最终热处理做组织准备。

②最终热处理:淬火+低温回火(GCr15的淬火温度严格控制在820~840℃范围内;回火温度一般为150~160℃)

目的:得到极细的回火M+均匀分布的粒状碳化物+少量残余A

③淬火后立即进行冷处理,并在回火和磨削加工后进行低温时效处理。

目的:稳定尺寸,去除内应力和残余A的转变。

Ⅳ合金工具钢

A、合金刃具钢

1)用途:主要用于制造各种金属切削工具,如车刀、铣刀、钻头等。

2)性能要求:高硬度、高耐磨性、高热硬性(高温下保持高硬度的能力)、足够的塑性和韧性。

3)成分特点:

①低合金刃具钢(工作温度不超过300℃,用于低速切削):

a、高碳,碳质量分数为0.9%~1.1%

b、加入Cr、Mn、Si、W、V等合金元素。Cr、Mn、Si主要提高钢的淬透性,Si还能提高钢的回火稳定性,W、V能提高硬度和耐磨性,并防止加热时过热,保持细小的晶粒。

②高速钢(高合金刃具钢,具有很高的热硬性,高速切削中温度达600℃时硬度无明显下降)

a、高碳,碳质量分数在0.70%以上,最高可达1.5%左右

b、加入Cr、W、Mo、V等元素

c、加入Cr提高淬透性;加入W、Mo保证钢的热硬性

d、V能大大提高钢的硬度和耐磨性,同时能阻碍奥氏体长大,细化晶粒。

4)钢种及牌号:

①低合金刃具钢:典型钢种9SiCr,广泛用于制造各种低速切削的刃具,如板牙、丝锥等,也常用作冷冲模。

注意:冷作模具钢9Mn2、CrWMn也可制造刃具,如板牙、丝锥、拉刀、铰刀等

②高速钢:典型钢种,钨系W18Cr4V(热硬性较好)、钨-钼系W6Mo5Cr4V2(耐磨性、高温塑性和韧性较好)

5)加工及热处理特点

①低合金刃具钢:

加工过程:球化退火→机加工→淬火+低温回火

淬火温度应根据工件形状、尺寸及性能要求严格控制,一般都要预热;回火温度为

160~200℃。热处理后的组织为:回火M+碳化物+少量残余A

②高速钢:属于莱氏体钢

锻造→球化退火→淬火+三次回火(550~570℃)

球化退火:温度为Ac1+30~50℃,得到索氏体基体和均匀分布的细小粒状碳化物

淬火:必须进行二次预热(500~600℃、800~850℃),淬火后的组织为:淬火M+碳化物+大量残余A

回火:在550~570℃回火三次,为了逐步减少残余A的含量。回火后的组织为:回火M+

碳化物+少量残余A

B、合金模具钢

Ⅰ冷作模具钢(工作温度不超过200~300℃)

1)用途:制造各种冷冲模、冷镦模、冷挤压模和拉丝模等。

2)性能要求:高硬度、高耐磨性、足够的韧性和疲劳抗力、热处理变形小。

3)成分特点:

a、高含碳量:多在1.0%以上,个别甚至达到2.0%

b、加入Cr、Mo、W、V等合金元素形成难溶碳化物,提高耐磨性,典型钢种Cr12、Cr的质量分数高达12%,Cr还显著提高钢的淬透性。

4)钢种和牌号:Cr12、Cr12Mo

5)热处理特点:淬火+低温回火

a、一次硬化法:较低温度(950~1000℃)下淬火,然后低温(150~180℃)回火

b、二次硬化法:较高温度(1100~1150℃)下最火,然后在510~520℃多次(一般为三次)

回火。

c、例如:Cr12钢热处理后组织:回火M+碳化物+残余A

Ⅱ热做模具钢(工作时内腔表面温度可达600℃以上)

1)用途:制造各种热锻模、热压模、热挤压模和压铸模等。

2)性能要求:高的热硬性和高温耐磨性、高热强性和足够的韧性、高热疲劳抗力、高淬透性和导热性。

3)成分特点:

a、中碳:碳质量分数一般为0.3%~0.6%

b、加入较多提高淬透性的元素Cr、Ni、Mn、Si等

c、加入产生二次硬化的Mo、W、V等元素,Mo还能防止第二类回火脆性

4)钢种和牌号:典型钢种有5CrMnMo、5CrNiMo

5)热处理特点:

热锻模钢:820~860℃淬火后高温(550℃左右)回火,获得回火S--回火T组织

热压模钢:1000~1150℃淬火后,在600℃左右下回火,获得回火M+粒状碳化物+少量残余A(与高速钢类似),为了保证热硬性,回火要进行2~3次

C、量具用钢

1)用途:用于制造各种测量工具,如卡尺、千分尺、螺旋测微仪、快规、塞规等。

2)性能要求:高硬度和高的耐磨性、高尺寸稳定性(热处理变形要小)、

3)成分特点:成分与低合金刃具钢相同,高碳(0.9%~1.5%),加入提高淬透性的元素(Cr、W、Mn等)

4)量具钢的选用:精度低的用高碳钢制造;复杂的精密量具一般用低合金刃具钢;精度要求高的量具选用CrMn、CrWMn、GCr15等制造。

5)热处理特点:

①在保证硬度的前提下,尽量降低淬火温度,以减少残余A。

②淬火后立即进行-80~ -70℃的冷处理,使残余A尽可能的转变为M,然后再进行低温回火。

④精度要求高的量具,在淬火、冷处理、低温回火后,尚需进行几小时的时效处理。

P60习题3必考一题

3.1设所求钢号为X,根据杠杆定理

F%=(6.69-x)/(6.69-0.0218)×100%=80%

可计算出X=1.355。

即所求钢材含碳量约为1.3%,

应为碳素工具钢T13。

HBS=80*F%+800*Fe3C%=224

3.2二次渗碳体从奥氏体析出

最大溶解度2.11%

最小溶解度0.77%

Fe3CⅡ%=(2.11-0.77)/(6.69-0.77)%=1.34/5.92%=22.6%

3.4因为F与Fe3C密度基本相同,而且室温下F含碳量几乎为零,所以

C%=6.69%*50%=3.35%(小编自己做的,不确定答案是否正确,参考就好)

3.5 小编注:不知道他在说什么鬼!!!

3.6方法一:测量两块铁碳合金的硬度值,硬度大的为白口铸铁,小的为含碳量0.15%碳钢

方法二:做拉伸实验,塑性最好的为含碳量0.15%碳钢,另一个为白口铸钢

3.7

3.8L的成分为A+Fe3C

W=(3.5-2.11)/4.3*10=3.23kg

(同样是小编自己做的,自己掂量着看吧)

机械工程材料复习重点

《工程材料学》习题 一、解释下列名词 1.淬透性与淬硬性; 2.相与组织; 3.组织应力与热应力;4.过热与过烧; 5. 回火脆性与回火稳定性 6. 马氏体与回火马氏体7. 实际晶粒度与本质晶粒度 8.化学热处理与表面热处理 淬透性:钢在淬火时获得的淬硬层深度称为钢的淬透性,其高低用规定条件下的淬硬层深度来表示 淬硬性:指钢淬火后所能达到的最高硬度,即硬化能力 相:金属或合金中,凡成分相同、结构相同,并与其它部分有晶只界分开的均匀组成部分称为相 组织:显微组织实质是指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各相晶粒的形态、数量、大小和分布的组合。 组织应力:由于工件内外温差而引起的奥氏体(γ或A)向马氏体(M)转变时间不一致而产生的应力 热应力:由于工件内外温差而引起的胀缩不均匀而产生的应力 过热:由于加热温度过高而使奥氏体晶粒长大的现象 过烧:由于加热温度过高而使奥氏体晶粒局部熔化或氧化的现象 回火脆性:在某些温度范围内回火时,会出现冲击韧性下降的现象,称为回火脆性 回火稳定性:又叫耐回火性,即淬火钢在回炎过程中抵抗硬度下降的能力。 马氏体:碳在α-Fe中的过饱和固溶体称为马氏体。 回火马氏体:在回火时,从马氏体中析出的ε-碳化物以细片状分布在马氏体基础上的组织称为回火马氏体。本质晶粒度:钢在加热时奥氏体晶粒的长大倾向称为本质晶粒度 实际晶粒度:在给定温度下奥氏体的晶粒度称为实际晶粒度,它直接影响钢的性能。 化学热处理:将工件置于待定介质中加热保温,使介质中活性原子渗入工件表层,从而改变工件表层化学成分与组织,进而改变其性能的热处理工艺。 表面淬火::指在不改变钢的化学成分及心部组织的情况下,利用快速加热将表面奥氏休化后进行淬火以强化零件表面的热处理方法。 二、判断题 1. ()合金的基本相包括固溶体、金属化合物和这两者的机械混合物。错。根据结构特点不同,可将合金中相公为固溶体和金属化合物两类。 2. ()实际金属是由许多位向不同的小晶粒组成的。对。 3. ()为调整硬度,便于机械加工,低碳钢,中碳钢和低碳合金钢在锻造后都应采用正火处理。对。对于低、中碳的亚共析钢而言,正火与退火的目的相同;即调整硬度,便于切削加工,细化晶粒,提高力学性能,为淬火作组织准备,消除残作内应力,防止在后续加热或热处理中发生开裂或形变。对于过共析钢而言,正火是为了消除网状二次渗碳体,为球化退火作组织准备。对于普通话结构钢而言,正火可增加珠光体量并细化晶粒,提高强度、硬度和韧性,作为最终热处理。 4.()在钢中加入多种合金元素比加入少量单一元素效果要好些,因而合金钢将向合金元素少量多元化方向发展。对。不同的元素对于钢有不同的效果。 5. ()不论含碳量高低,马氏体的硬度都很高,脆性都很大。错。马氏体的硬度主要取决于其含碳量,含碳增加,其硬度也随之提高。合金元素对马氏体的硬度影响不大,马氏体强化的主要原因是过饱和引起的固溶体强化。 6.()40Cr钢的淬透性与淬硬性都比T10钢要高。错。C曲线越靠右,含碳量越低,淬透性越好。40Cr为含碳量为0.4%,含Cr量为1.5%左右的调质钢。T10为含碳量为1%左右的碳素工具钢。但是淬火后45钢香到马氏体,T10钢得到马氏体加少量残余奥氏体,硬度比45钢高。 7.()马氏体是碳在α-Fe中的过饱和固溶体,由奥氏体直接转变而来的,因此马氏体与转变前的奥氏体含碳量相同。对。当奥氏体过冷到Ms以下时,将转变为马氏体类型组织。但是马氏体转变时,奥氏体中的碳全部保留在马氏休中。马氏体转变的特点是高速长大、不扩散、共格切变性、降温形成、转变不完全。 8.()铸铁中的可锻铸铁是可以在高温下进行锻造的。错。所有的铸铁都不可以进行锻造。 9.()45钢淬火并回火后机械性能是随回火温度上升,塑性,韧性下降,强度,硬度上升。 错。钢是随回火温度上升,塑性,韧性上升,强度,硬度提高。 10.()淬硬层深度是指由工件表面到马氏体区的深度。错。淬硬层深度是指由工件表面到半马氏体区(50%马氏体+50%非马氏体组织)的深度。 11.()钢的回火温度应在Ac1以上。错。回火是指将淬火钢加热到A1以下保温后再冷却的热处理工艺。 12.()热处理可改变铸铁中的石墨形态。错。热处理只能改变铸铁的基休组织,而不能改变石黑的状态和分布。 13.()奥氏体是碳在α-Fe中的间隙式固溶体。错。奥氏体是碳在γ-Fe中的间隙固溶体。用符号A 或γ表示。 14.()高频表面淬火只改变工件表面组织,而不改变工件表面的化学成份。对。高频表面淬火属于表面淬火的一种。表面淬火是指在不改变钢的化学成分及心部组织的情况下,利用快速加热将表面奥氏休化后进行淬火以强化零件表面的热处理方法。 15.()过冷度与冷却速度有关,冷却速度越大,则过冷度越小。错。过冷度(ΔT)是指理论结晶温度(T0)与实际结晶温度(T1)的差值,即ΔT=T0-T1。但是冷却速度越大,则过冷度越大,。

(完整word版)道路工程材料知识点考点总结

道路工程材料知识点考点 绪论 ● 道路工程材料是道路工程建设与养护的物质基础,其性能直接决定了道路工程质量和服务寿命和结 构形式。 ● 路面结构由下而上有:垫层,基层,面层。 ● 面层结构材料应有足够的强度、稳定性、耐久性和良好的表面特性。 第一章 ● 砂石材料是石料和集料的统称 ● 岩石物理常数为密度和孔隙率 ● 真实密度:指规定条件下,烘干岩石矿质实体单位真实体积的质量。 ● 毛体积密度:指在规定条件下,烘干岩石矿质实体包括空隙(闭口、开口空隙)体积在内的单位毛 体积的质量。 ● 孔隙率:是指岩石孔隙体积占岩石总体积(开口空隙和闭口空隙)的百分率。 ● 吸水性:岩石吸入水分的能力称为吸水性。 ● 吸水性的大小用吸水率与饱和吸水率来表征。 ● 吸水率:是岩石试样在常温、常压条件下最大的吸水质量占干燥试样质量的百分率。 ● 饱和吸水率:是岩石在常温及真空抽气条件下,最大吸水质量占干燥试样质量的百分率。 ● 岩石的抗冻性:是指在岩石能够经受反复冻结和融化而不破坏,并不严重降低岩石强度的能力。 ● 集料:是由不同粒径矿质颗粒组成的混合料,在沥青混合料或水泥混凝土中起骨架和填充作用。 ● 表观密度:是指在规定条件下,烘干集料矿质实体包括闭口空隙在内的表观单位体积的质量。 ● 级配:是指集料中各种粒径颗粒的搭配比例或分布情况。 ● 压碎值:用于衡量石料在逐渐增加的荷载下抵抗压碎的能力,也是石料强度的相对指标。压碎值是对石料的标准试样在标准条件下进行加荷,测试石料被压碎后,标准筛上筛余质量的百分率。1000 1?='m m Q a (1m :试验后通过2.36mm 筛孔的细集料质量) ● 磨光值:是反映石料抵抗轮胎磨光作用能力的指标,是决定某种集料能否用于沥青路面抗滑磨耗层 的关键指标。 ● 冲击值:反映粗集料抵抗冲击荷载的能力。由于路表集料直接承受车轮荷载的冲击作用,这一指标 对道路表层用料非常重要。 ● 磨耗值:用于评定道路路面表层所用粗集料抵抗车轮磨耗作用的能力。 ● 级配参数: ?? ???分率。质量占试样总质量的百是指通过某号筛的式样通过百分率和。筛分级筛余百分率之总分率和大于该号筛的各是指某号筛上的筛余百累计筛余百分率率。量占试样总质量的百分是指某号筛上的筛余质分级筛余百分率i i i A a ρ 沥青混合料 水泥混合料 粗集料 >2.36mm >4.75mm 细集料 <2.36mm <4.75mm

工程材料复习重点期末

第一章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 1. 常用的力学性能有哪些? 2. 金属材料室温拉伸性能试验可以测定金属的哪些性能(四个)? 3.低碳钢的试样在拉伸过程中,可分为哪三个阶段?三个阶段各有什么特点? 4.拉伸曲线和应力-应变曲线的区别是什么?为什么要采用应力-应变曲线? 5. 如何从拉伸应力-应变曲线中获得弹性模量?什么是刚度?弹性模量对组织是否敏感?弹性模量与什么有关?什么是弹性极限?符号是什么? 6. 什么是屈服强度?符号是什么?什么是条件屈服强度?符号是什么?什么是抗拉强度?符号是什么?什么是塑性?表示材料塑性好坏的指标有哪两个?计算公式是什么? 7.生产中,应用较多的硬度测试方法有哪三种?三种硬度测试方法的原理和方法?表示符号? 8.什么是冲击韧性?冲击试验的应用?什么是冷脆现象? 9.什么是低应力脆断?是由什么引起的? 10. 疲劳断裂也属于低应力脆断,是什么原因引起的?什么是疲劳极限? 第二章金属与合金的晶体结构 1. 什么是晶体和非晶体?晶体与非晶体在性能上的别?晶体与非晶体是否可以转化? 2. 什么是晶格、晶胞和晶格常数? 3. 什么是金属键?由于金属键的结合,金属具有哪些金属特性?为什么? 4. 纯金属中常见的三种晶格类型是什么?体心立方和面心立方晶格的晶胞原子数、原子半径和致密度是多少?能够画出各自的晶胞示意图(图2-6(a)、2-7(a))。α-Fe和γ-Fe分别是什么晶体结构? 5. 合金的定义?组元的定义?相的定义?固态合金中的相有哪两大类?什么是固溶体?固溶体按溶解度分为哪两类?按溶质原子在晶格中的分布情况分为哪两类?什么是固溶强化?固溶强化原理是什么?什么是弥散强化? 6. 实际金属的晶体缺陷有那三类?点缺陷包括哪几种?点缺陷对金属力学性能(强度、硬度、塑性和韧性)有什么影响?位错对金属的性能有什么样的影响?面缺陷有哪两种?对金属的性能有什么样的影响? 第三章金属与合金的结晶 1. 结晶的定义? 2. 什么是过冷度?金属结晶的必要条件是什么?过冷度与冷却速度的关系? 3. 纯金属的结晶过程(或结晶规律)包括哪两个过程?两者是同时进行的吗? 4. 金属的强度、硬度、塑性和韧性随着晶粒的细化而(提高还是降低)?工业生产中,为改善其性能,通常采用哪些方法来细化铸件的晶粒? 5. 纯金属和合金的结晶过程有什么不同?冷却曲线和相图的横坐标和纵坐标分别表示什么? 6. 什么是二元匀晶相图?什么是二元共晶相图?二元共晶反应和二元匀晶反应有何不同?认识图3-16中的点、线和相区。会分析图3-16中四种典型合金的结晶过程,为学习铁碳合金相图做准备。 7. 什么是枝晶偏析?为什么会产生枝晶偏析?用什么方式消除枝晶偏析? 第四章铁碳合金相图 1. 铁碳合金的基本相有哪些?其中哪些是固溶体?哪些是金属间化合物? 2. 能够自己换出图4-5简化后的铁-渗碳体相图(包括点、线、温度、成分、相区)。能够写出共晶反应和共析反应(包括反应相、生成相、相的成分、反应温度、生成的组织组成物的名称和相貌)。相图中点和线的含义。 3.铁碳合金可以分为哪三类?其成分分别是什么? 4. 能够分析钢的3种典型铁碳合金(共析钢、亚共析钢、过共析钢)的结晶规程(包括绘制冷却曲线、每一转变过程在的显微组织,并用文字解释结晶过程)。能够画出典型合金室温下的平衡组织。 5. 含碳量对钢的力学性能影响(强度、硬度、塑性、韧性),图4-17。 第五章钢的热处理

土木工程材料知识点归纳版

1.弹性模量:用E表示。材料在弹性变形阶段内,应力和对应的应变的比值。反映材料抵抗弹性变形能力。其值 越大,使材料发生一定弹性变形的应力也越大,即材料刚度越大,亦即在一定应力作用下,发生弹性变形越小,抵抗变形能力越强 2.韧性:在冲击、振动荷载作用下,能吸收较大能量产生一定变形而不致破坏的性质。 3.耐水性:材料长期在饱和水作用下不被破坏,强度也不显著降低的性质,表示方法——软化系数:材料在吸水 饱和状态下的抗压强度与干燥状态下的抗压强度之比K R = f b/f g 软化系数大于0.8的材料通常可以认为是耐水材料;对于经常位于水中或处于潮湿环境中的材料,软化系数不得低于0.85;对于受潮较轻或次要结构所用的材料,软化系数不宜小于0.75 4.导热性:传导热量的能力,表示方式——导热系数,材料的导热系数越小,材料的绝热性能就越好。影响导热性 的因素:材料的表观密度越小,其孔隙率越大,导热系数越小,导热性越差。由于水与冰的导热系数较空气大,当材料受潮或受冻时会使导热系数急剧增大,导致材料保温隔热方式变差。所以隔热材料要注意防潮防冻。 5.建筑石膏的化学分子式:β-CaSO4˙?H2O 石膏水化硬化后的化学成分:CaSO4˙2H2O 6.高强石膏与建筑石膏相比水化速度慢,水化热低,需水量小,硬化体的强度高。这是由于高强石膏为α型半水石膏, 建筑石膏为β型半水石膏。β型半水石膏结晶较差,常为细小的纤维状或片状聚集体,内比表面积较大;α型半水石膏结晶完整,常是短柱状,晶粒较粗大,聚集体的内比表面积较小。 7.石灰的熟化,是生石灰与水作用生成熟石灰的过程。特点:石灰熟化时释放出大量热,体积增大1~2.5倍。应 用:石灰使用时,一般要变成石灰膏再使用。CaO+H2O Ca(OH)2+64kJ 8.陈伏:为消除过火石灰对工程的危害,将生石灰和水放在储灰池中存放15天以上,使过火灰充分熟化这个过程 叫沉伏。陈伏期间,石灰浆表面应保持一层水,隔绝空气,防止发生碳化。 9.石灰的凝结硬化过程:(1)干燥结晶硬化:石灰浆体在干燥的过程中,因游离水分逐渐蒸发或被砌体吸收,浆体 中的氢氧化钙溶液过饱和而结晶析出,产生强度并具有胶结性(2)碳化硬化:氢化氧钙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在有水分存在的条件下化合生成碳酸钙晶体,称为碳化。由于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少,碳化作用主要发生在石灰浆体与空气接触的表面上。表面上生成的CaCO3膜层将阻碍CO2的进一步渗入,同时也阻碍了内部水蒸气的蒸发,使氢氧化钙结晶作用也进行的缓慢。碳化硬化是一个由表及里,速度相当缓慢的过程。

工程材料(戴枝荣主编)复习重点学习资料

第一章 工程材料的性能 1, 低碳钢在拉伸时的应力应变曲线分为哪几个阶段?0.2510e p s b E σσσσσδψδδ分别代表什么 意义? 2, 刚度、强度、塑性、硬度的概念分别是什么?“弹性模量越大,金属的塑性就越差”的说法 对不对?为什么?碳钢的弹性模量约为多少?不同的硬度表示方法如何进行换算? 3, 塑性材料与脆性材料是如何进行划分的?为什么灰口铸铁更适合于做抗压材料而不是抗拉 材料? 4, 什么是疲劳极限?循环次数?钢铁和有色金属的循环次数? 5, 简述应力集中的概念,并简要说明如何防止应力集中。 第二章 晶体结构与结晶 1, 晶体的概念。常见的金属晶格有哪几种?晶格致密度的计算方法。晶面指数和晶向指数的确 定方法。 2, 多晶体的结构排列和单晶体有什么不同?什么是各向异性?多晶体有没有各向异性? 3, 实际金属晶体存在哪几种缺陷?分别对性能有什么影响? 4, 什么是结晶时的过冷现象? 5, 液态金属的结晶过程主要包括哪两个基本环节?枝晶是如何形成的?晶粒大小对金属性能 有何影响?细化晶粒的方法有哪些? 第三章 金属的塑性变形 1, 正应力和切应力分别会引起金属的什么形式的变形?塑性变形有哪两种形式? 2, 孪生和滑移的区别是什么?滑移面是原子排列密度最大的面,滑移方向是沿着原子密度最大 的方向。学会分析三种典型金属晶格结构的滑移系。 3, 滑移系数量的多少对金属性能有何影响?为什么实际的晶体滑移需要很小的临界分切应 力?滑移的同时为什么会伴随着晶体的转动?多晶体的塑性变形过程中会在晶界附近形成什么现象? 4, 塑性变形对金属的组织和性能会产生什么影响?何为加工硬化?如何去除?“制耳”现象如 何产生的?总结所有学习到过的“退火”工序,分别简述其作用。 5, 什么是再结晶温度?与熔点之间的关系?变形金属经过回复和再结晶后晶粒会发生什么变 化?再结晶与结晶是否相同?影响再结晶晶粒度的因素有哪些?再结晶完成后若继续升温或保温会发生什么现象? 6, 冷热加工的界限是以什么温度来划分的?热加工中应如何利用纤维组织进行工艺制定? 第四章 二元合金 1, 形成无限互溶固溶体需要满足哪几方面的条件?Zn 在Cu 中溶解是否可以形成无限互溶体? 化合物一般具有哪些特点?对合金的影响如何? 2, 掌握二元相图的意义。根据教材P39图4-9(a )解释结晶过程中的杠杆定律。掌握晶内偏析、 比重偏析、包晶偏析的概念及含义。对比记忆和掌握共晶转变、包晶转变、共析转变的过程,能够根据相图来分析结晶属于三种转变中的哪一种。 3, 学会根据Cu-Ni 合金、Pb-Sn 合金、Pt-Ag 合金的的相图分析某一成分下的结晶过程。 4, 一般来说,当合金形成单项固溶体时,溶质溶入量越多,合金强度、硬度、电阻率、电阻温 度系数如何变化? 第五章 铁碳合金

工程材料知识点总结

第二章材料的性能 1、布氏硬度 布氏硬度的优点:测量误差小,数据稳定。 缺点:压痕大,不能用于太薄件、成品件及比压头还硬的材料。 适于测量退火、正火、调质钢, 铸铁及有色金属的硬度(硬度少于450HB)。 2、洛氏硬度 HRA用于测量高硬度材料, 如硬质合金、表淬层和渗碳层。 HRB用于测量低硬度材料, 如有色金属和退火、正火钢等。 HRC用于测量中等硬度材料,如调质钢、淬火钢等。 洛氏硬度的优点:操作简便,压痕小,适用范围广。 缺点:测量结果分散度大。 3、维氏硬度 维氏硬度所用载荷小,压痕浅,适用于测量零件表面的薄硬化层、镀层及薄片材料的硬度,载荷可调范围大,对软硬材料都适用。 4、耐磨性是材料抵抗磨损的性能,用磨损量来表示。 分类有黏着磨损(咬合磨损)、磨粒磨损、腐蚀磨损。 5、接触疲劳:(滚动轴承、齿轮)经接触压应力的反复长期作用后引起的一种表面疲劳剥落损坏的现象。 6、蠕变:恒温、恒应力下,随着时间的延长,材料发生缓慢塑变的现象。 7、应力强度因子:描述裂纹尖端附近应力场强度的指标。 第三章金属的结构与结晶 1、晶体中原子(分子或离子)在空间的规则排列的方式为晶体结构。为便于描述晶体结构,把每个原子抽象成一个点,把这些点用假想直线连接起来,构成空间格架,称为晶格。 晶格中每个点称为结点,由一系列原子所组成的平面成为晶面。 由任意两个原子之间连线所指的方向称为晶向。 组成晶格的最小几何组成单元称为晶胞。 晶胞的棱边长度、棱边夹角称为晶格常数。 ①体心立方晶格 晶格常数用边长a表示,原子半径为√3a/4,每个晶胞包含的原子数为1/8×8+1=2(个)。属于体心立方晶格的金属有铁、钼、铬等。 ②面心立方晶格 原子半径为√2a/4,每个面心立方晶胞中包含原子数为1/8×8+1/2×6=4(个) 典型金属(金、银、铝、铜等)。 ③密排六方晶格 每个面心立方晶胞中包含原子数为为12×1/6+2*1/2+3=6(个)。 典型金属锌等。 2、各向异性:晶体中不同晶向上的原子排列紧密程度及不同晶面间距是不同的,所以不同方向上原子结合力也不同,晶体在不同方向上的物理、化学、力学间的性能也有一定的差异,此特性称为各向异性。

土木工程材料知识点整理(良心出品必属精品)

土木工程材料复习整理 1.土木工程材料的定义 用于建筑物和构筑物的所有材料的总称。 2.土木工程材料的分类 (一)按化学组成分类:无机材料、有机材料、复合材料 (二)按材料在建筑物中的功能分类:承重材料、非承重材料、保温和隔热材料、吸声和隔声材料、防水材料、装饰材料等(三)按使用部位分类:结构材料、墙体材料、屋面材料、地面材料、饰面材料等 3.各级标准各自的部门代号列举 GB——国家标准 GBJ——建筑行业国家标准 JC——建材标准 JG——建工标准 JGJ——建工建材标准 DB——地方标准 QB——企业标准 ISO——国际标准 4.材料的组成是指材料的化学成分、矿物成分和相组成。 5.材料的结构 宏观结构:指用肉眼或放大镜能够分辨的粗大组织。其尺寸在10-3m级以上。 细观结构:指用光学显微镜所能观察到的材料结构。其尺寸在10-3-10-6m级。 微观结构:微观结构是指原子和分子层次上的结构。其尺寸在10-6

-10-10m 级。微观结构可以分为晶体、非晶体和胶体三种。 6.材料的密度、表观密度、堆积密度、密实度与孔隙率、填充率与空隙率的概念及计算 密度:材料在绝对密实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质量密度) 密实体积:不含有孔隙和空隙的体积(V)。 g/cm3 表观密度:材料在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体积密度) 表观体积:含有孔隙但不含空隙的体积(V0)。(用排水法测得的扣除了材料内部开口孔隙的体积称为近视表观体积,也称视体积。 ㎏/m3或g/cm3 堆积密度:材料在堆积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容装密度) 堆积体积:含有孔隙和空隙的体积(V0’)。 ㎏/m3 密实度:密实度是指材料体积内,被固体物质所充实的程度。 v m = ρv o m = 0ρ' 00 v m ='ρ00100%100%V D V ρρ =??=%100101??-=W V V m m W ρ

工程材料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1.三种典型晶胞结构: 体心立方: Mo 、Cr 、W 、V 和 α-Fe 面心立方: Al 、Cu 、Ni 、Pb 和 β-Fe 密排六方: Zn 、Mg 、Be 体心立方 面心立方 密排六方 实际原子数 2 4 6 原子半径 a r 4 3= a r 4 2= a r 21= 配位数 8 12 12 致密数 68% 74% 74% 2.晶向、晶面与各向异性 晶向:通过原子中心的直线为原子列,它所代表的方向称为晶向,用晶向指数表示。 晶面:通过晶格中原子中心的平面称为晶面,用晶面指数表示。 (晶向指数、晶面指数的确定见书P7。) 各向异性:晶体在不同方向上性能不相同的现象称为各向异性。 3.金属的晶体缺陷:点缺陷、线缺陷、面缺陷 4.晶体缺陷与强化:室温下金属的强度随晶体缺陷的增多而迅速下降,当缺陷增多到一定数量后,金属强度又随晶体缺陷的增加而增大。因此,可以通过减少或者增加晶体缺陷这两个方面来提高金属强度。 5..过冷:实际结晶温度Tn 低于理论结晶温度To 的现象称为过冷。 过冷度 n T T T -=?0 过冷度与冷却速度有关,冷却速度越大,过冷度也越大。 6.结晶过程:金属结晶就是晶核不断形成和不断长大的过程。 7.滑移变形:单晶体金属在拉伸塑性变形时,晶体内部沿着原子排列最密的晶面和晶向发生了相对滑移,滑移面两侧晶体结构没有改变,晶格位向也基本一致,因此称为滑移变形。 晶体的滑移系越多,金属的塑性变形能力就越大。 8.加工硬化:随塑性变形增加,金属晶格的位错密度不断增加,位错间的相互作用增强,提高了金属的塑性变形抗力,使金属的强度和硬度显著提高,塑性和韧性显著降低,这称为加工硬化。 9.再结晶:金属从一种固体晶态过渡到另一种固体晶态的过程称为再结晶。 作用:消除加工硬化,把金属的力学和物化性能基本恢复到变形前的水平。 10.合金:两种或两种以上金属元素或金属与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11.相:合金中具有相同化学成分、相同晶体结构并有界面与其他部分隔开的均匀组成部分称为“相”。 分类:固溶体和金属间化合物 第二章 1.铁碳合金相图(20分) P22

工程材料总复习知识点

第二章材料的性能 一、1)弹性和刚度 弹性:为不产生永久变形的最大应力,成为弹性极限 刚度:在弹性极限范围内,应力与应变成正比,即:比例常数E称为弹性模量,它是衡量材料抵抗弹性变形能力的指标,亦称为刚度。 2)强度 屈服点与屈服强度是材料开始产生明显塑性变形时的最低应力值,即: 3)疲劳强度:表示材料抵抗交变应力的能力,即: 脚标r 为应力比,即: 对于对称循环交变应力,r= —1 时,这种情况下材料的疲劳代号为 4)裂纹扩展时的临界状态所对应的应力场强度因子,称为材料的断裂韧度,用K IC表示 二、材料的高温性能: 1、蠕变的定义:是指在长时间的恒温下、恒应力作用下,即使应力小于该温度下的屈服点,材料也会缓慢的产生塑性变形的现象,而导致的材料断裂的现象称为蠕变断裂 2、蠕变变形与断裂机理:材料的蠕变变形主要通过位错滑移、原子扩散及晶界滑动等机理进行的;而蠕变断裂是由于在晶界上形成裂纹并逐渐扩展而引起的,大多为沿晶断裂。 3、应力松弛:指承受弹性变形的零件,在工作中总变形量应保持不变,但随时间的延长而发生蠕变,从而导致工作应力自行逐渐衰减的现象 4、蠕变温度:指金属在一定的温度下、一定的时间内产生一定变形量所能承受的最大应力 5、持久强度:指金属在一定温度下、一定时间内所能承受最大断裂应力 第三章:金属结构与结晶 三种常见金属晶格:体心立方晶格,面心立方晶格、密排六方晶格 晶格致密度和配位数 晶面和晶向分析 1、晶面指数 2、晶向指数 3、晶面族和晶向族 4、晶面和晶向的原子密度第四章:二元合金相图(计算组织组成物的相对含量及相的相对量) 1、二元合金相图的建立 2、二元合金的基本相图 1)匀晶相图(枝晶偏析:由于固溶体一般都以树枝状方式结晶,先结晶的树枝晶轴含高熔点的组元较多;后结晶的晶枝间含低熔点组元较多,故把晶内偏析又称为枝晶偏析) 2)共晶相图 3)包晶相图 4)共晶相图 3、铁碳合金 铁碳合金基本相 1)铁素体 2)奥氏体 3)渗碳体 4)石墨 第五章金属塑性变形与再结晶 1、单晶体塑性变形形式 1)滑移 2)孪生 2、加工硬化:随着变形程度的增加,金属的强度、硬度上升而塑性、韧性下降,即为冷变形强化,也称加工硬化。 3、铁的最低再结晶温度为4500C,故即使它在4000C的加工变形仍应属于冷变形;铅的再结晶温度在00C以下,故它在室温的加工变形为热变形 第六章:金属热处理及材料改性 1、本质粗晶粒钢:对于碳素钢,奥氏体晶粒随加热温度升高会迅速长大,这类钢称为本质粗晶粒钢 2、马氏体类型的转变 1)马氏体组织形态和性能:马氏体组织形态主要有两种基本类型:一种是板条状马氏体,也称低碳马氏体;另一种是在片状马氏体,也称高碳马氏体。 2)马氏体性能:马氏体塑性韧性主要取决于碳的过饱和度和亚结构。低碳板条状马氏体的韧性塑性相当好。 3、过冷奥氏体连续转变 曲线图CCT曲线与TTT曲线比较:共析钢和过共析钢连续冷却时,由于贝氏体转变孕育期大大增长,因而有珠光体转变区而无贝氏体转变

土木工程材料知识点总结版

1.弹性模量:用E表示。材料在弹性变形阶段,应力和对应的应变的比值。反映材料抵抗弹性变形能力。其值越 大,使材料发生一定弹性变形的应力也越大,即材料刚度越大,亦即在一定应力作用下,发生弹性变形越小,抵抗变形能力越强 2.韧性:在冲击、振动荷载作用下,能吸收较大能量产生一定变形而不致破坏的性质。 3.耐水性:材料长期在饱和水作用下不被破坏,强度也不显著降低的性质,表示方法——软化系数:材料在吸水 饱和状态下的抗压强度与干燥状态下的抗压强度之比K R = f b/f g 软化系数大于0.8的材料通常可以认为是耐水材料;对于经常位于水中或处于潮湿环境中的材料,软化系数不得低于0.85;对于受潮较轻或次要结构所用的材料,软化系数不宜小于0.75 4.导热性:传导热量的能力,表示方式——导热系数,材料的导热系数越小,材料的绝热性能就越好。影响导热性 的因素:材料的表观密度越小,其孔隙率越大,导热系数越小,导热性越差。由于水与冰的导热系数较空气大,当材料受潮或受冻时会使导热系数急剧增大,导致材料保温隔热方式变差。所以隔热材料要注意防潮防冻。 5.建筑石膏的化学分子式:β-CaSO4˙?H2O 石膏水化硬化后的化学成分:CaSO4˙2H2O 6.高强石膏与建筑石膏相比水化速度慢,水化热低,需水量小,硬化体的强度高。这是由于高强石膏为α型半水石膏, 建筑石膏为β型半水石膏。β型半水石膏结晶较差,常为细小的纤维状或片状聚集体,比表面积较大;α型半水石膏结晶完整,常是短柱状,晶粒较粗大,聚集体的比表面积较小。 7.石灰的熟化,是生石灰与水作用生成熟石灰的过程。特点:石灰熟化时释放出大量热,体积增大1~2.5倍。应 用:石灰使用时,一般要变成石灰膏再使用。CaO+H2O Ca(OH)2+64kJ 8.伏:为消除过火石灰对工程的危害,将生石灰和水放在储灰池中存放15天以上,使过火灰充分熟化这个过程叫 沉伏。伏期间,石灰浆表面应保持一层水,隔绝空气,防止发生碳化。 9.石灰的凝结硬化过程:(1)干燥结晶硬化:石灰浆体在干燥的过程中,因游离水分逐渐蒸发或被砌体吸收,浆体 中的氢氧化钙溶液过饱和而结晶析出,产生强度并具有胶结性(2)碳化硬化:氢化氧钙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在有水分存在的条件下化合生成碳酸钙晶体,称为碳化。由于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少,碳化作用主要发生在石灰浆体与空气接触的表面上。表面上生成的CaCO3膜层将阻碍CO2的进一步渗入,同时也阻碍了部水蒸气的蒸发,

工程材料与成型技术_复习要点与答案

第一章 1、按照零件成形的过程中质量 m 的变化,可分为哪三种原理?举例说明。 按照零件由原材料或毛坯制造成为零件的过程中质量m的变化,可分为三种原理 △m<0(材料去除原理); △m=0(材料基本不变原理); △m>0(材料累加成型原理)。 2、顺铣和逆铣的定义及特点。 顺铣:铣刀对工件的作用力在进给方向上的分力与工件进给方向相同的铣削方式。 逆铣;铣刀对工件的作用力在进给方向上的分力与工件进给方向相反的铣削方式。 顺铣时,每个刀的切削厚度都是有小到大逐渐变化的 逆铣时,由于铣刀作用在工件上的水平切削力方向与工件进给运动方向相反,所以工作台丝杆与螺母能始终保持螺纹的一个侧面紧密贴合。而顺铣时则不然,由于水平铣削力的方向与工件进给运动方向一致,当刀齿对工件的作用力较大时,由于工作台丝杆与螺母间间隙的存在,工作台会产生窜动,这样不仅破坏了切削过程的平稳性,影响工件的加工质量,而且严重时会损坏刀具。 逆铣时,由于刀齿与工件间的摩擦较大,因此已加工表面的冷硬现象较严重。 顺铣时的平均切削厚度大,切削变形较小,与逆铣相比较功率消耗要少些。 3、镗削和车削有哪些不同? 车削使用围广,易于保证零件表面的位置精度,可用于有色金属的加工、切削平稳、成本低。镗削是加工外形复杂的大型零件、加工围广、可获得较高的精度和较低的表面粗糙度、效率低,能够保证孔及孔系的位置精度。 4、特种加工在成形工艺方面与切削加工有什么不同? (1)加工时不受工件的强度和硬度等物理、机械性能的制约,故可加工超硬脆材料和精密微细零件。 (2)加工时主要用电能、化学能、声能、光能、热能等去除多余材料,而不是靠机械能切除多余材料。 (3)加工机理不同于切削加工,不产生宏观切屑,不产生强烈的弹塑性变形,故可获得很低的表面粗糙度,其残余应力、冷作硬化、热影响度等也远比一般金属切削加工小。 (4)加工能量易于控制和转换,故加工围广、适应性强。 (5)各种加工方法易复合形成新工艺方法,便于推广。 第二章 1、什么是切削主运动和进给运动?车削、铣削、镗削及磨削时主运动及进给运动都是什么运动? 主运动是切削多余金属层的最基本运动,它的速度最高,消耗的功率最大,在切削过程中主运动只能有一个;进给运动速度较低,消耗的功率较小,是形成已加工表面的辅助运动,在切削过程中可以有一个或几个。 车削工件的旋转运动车刀的纵向、横向运动 铣削铣刀的旋转运动工件的水平运动 磨削砂轮的旋转运动工件的旋转运动 镗削镗刀的旋转运动镗刀或工件的移动

《土木工程材料》知识点

《土木工程材料》重要知识点 关注各章习题:选择题、判断题、是非题 一、材料基本性质 (1)基本概念 1.密度:材料在绝对密实状态下单位体积下的质量; 2.体积密度:材料在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包括材料实体及开口孔隙、闭口孔隙)的质量,俗称容重; 3.表观密度:单位体积(含材料实体及闭口孔隙体积)材料的干质量,也称视密度; 4.堆积密度:散粒状材料单位体积(含物质颗粒固体及其闭口孔隙、开口孔隙体积以及颗粒间孔隙体积)物质颗粒的质量; 5.孔隙率:材料中的孔隙体积占自然状态下总体积的百分率 6.空隙率:散粒状材料在堆积体积状态下颗粒固体物质间空隙体积(开口孔隙与间隙之和)占堆积体积的百分率; 7.强度:指材料抵抗外力破坏的能力(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不被破坏时能承受的最大应力) 8.比强度:指材料强度与表观密度之比,材料比强度越大,越轻质高强; 9.弹性:指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变形,当外力取消后,能够完全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 10.塑性:指在外力作用下材料产生变形,外力取消后,仍保持变形后的形状和尺寸,这种不能恢复的变形称为塑性变形; 11.韧性:指在冲击或震动荷载作用下,材料能够吸收较大的能量,同时也能产生一定的变形而不破坏的性质; 12.脆性:指材料在外力作用下,无明显塑性变形而突然破坏的性质; 13.硬度:指材料表面抵抗其他物体压入或刻划的能力; 14.耐磨性:材料表面抵抗磨损的能力; 15.亲水性:当湿润角≤90°时,水分子之间的内聚力小于水分子与材料分子之间的相互吸引力,这种性质称为材料的亲水性; 16.憎水性:当湿润角>90°时,水分子之间的内聚力大于水分子与材料分子之间的吸引力,这种性质称为材料的憎水性;

土木工程材料知识点整理

土木工程材料复习整理 1. 土木工程材料的定义 用于建筑物和构筑物的所有材料的总称。 2. 土木工程材料的分类 (一)按化学组成分类:无机材料、有机材料、复合材料 (二)按材料在建筑物中的功能分类:承重材料、非承重材料、保温和隔热材料、吸声和隔声材料、防水材料、装饰材料等 (三)按使用部位分类:结构材料、墙体材料、屋面材料、地面材料、饰面材料等 3. 各级标准各自的部门代号列举 GB ——国家标准 GBJ ——建筑行业国家标准 JC ——建材标准 JG ——建工标准 JGJ ——建工建材标准 DB ——地方标准 QB ——企业标准 ISO ——国际标准 4. 材料的组成是指材料的化学成分、矿物成分和相组成。 5. 材料的结构 宏观结构:指用肉眼或放大镜能够分辨的粗大组织。其尺寸在10-3m 级以上。 细观结构:指用光学显微镜所能观察到的材料结构。其尺寸在10-3-10-6m 级。 微观结构:微观结构是指原子和分子层次上的结构。其尺寸在10-6-10-10m 级。微观结构可以分为晶体、非晶体和胶体三种。 6.材料的密度、表观密度、堆积密度、密实度与孔隙率、填充率与空隙率的概念及计算 密度:材料在绝对密实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质量密度) 密实体积:不含有孔隙和空隙的体积(V)。 g/cm3 表观密度:材料在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体积密度) v m = ρ

表观体积:含有孔隙但不含空隙的体积(V0)。(用排水法测得的扣除了材料内部开口孔隙的体积称为近视表观体积,也称视体积。 ㎏/m3或g/cm3 堆积密度:材料在堆积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容装密度) 堆积体积:含有孔隙和空隙的体积(V0’)。 ㎏/m3 密实度:密实度是指材料体积内,被固体物质所充实的程度。 孔隙率:孔隙率是指材料体积内,孔隙体积占总体积的百分率。 填充率:填充率是指散粒材料在其堆积体积中,被其颗粒填充的程度 。 空隙率:空隙率是指散粒材料在其堆积体积中,颗粒之间的空隙体积占材料堆积体积的百分率 。 7.材料的孔隙率对材料的性质有何影响? 影响吸水性 影响吸湿性 影响材料抗渗性 影响材料抗冻性 影响材料导热系数 8.润湿边角与亲水性、憎水性的关系? P3 9. 材 料 的 吸 水 性 与 吸 湿 性 的 概 念 及 计 算 v o m = 0ρ'00 v m ='ρ00100%100% V D V ρρ =??=000 100%)100% V V P V ρρ -= ??=(1-0 00 '100%100% V D V ρρ'= ?= ?' 00000 '100%(1)100%1V V P D V ρρ'' -'= ?=-?=-'% 100101?? -= W V V m m W ρ

工程材料复习资料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材料的性能及应用意义 变形: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形状与尺寸的变化。 强度:材料在外力作用下对变形与断裂的抵抗能力。(对塑性变形的抗力) 比例极限(σp) 弹性极限(σe) 屈服点或屈服强度(σs、σ0.2) 抗拉强度(σb) 比强度:各种强度指标与材料密度之比。 屈强比:材料屈服强度与抗拉强度之比。 塑性:指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塑性变形而不破坏的能力,即材料断裂前的塑性变形的能力。硬度:反映材料软硬程度的一种性能指标,表示材料表面局部区域内抵抗变形或破裂的能力。韧性:材料强度和塑性的综合表现。 布氏硬度HBW 洛氏硬度HR (优点:操作迅速简便,压痕较小,几乎不损伤工件表面,故而应用最广。)维氏硬度HV 疲劳断裂特点:①断裂时的应力远低于材料静载下的抗拉强度甚至屈服强度;②断裂前无论是韧性材料还是塑性材料均无明显的塑性变形。 疲劳过程的三个基本组成阶段:疲劳萌生、疲劳扩展、最后断裂 第四章材料的结构 键:在固体状态下,原子聚集堆积在一起,其间距足够近,它们之间便产生了相互作用力,即为原子间的结合力或结合键。 根据结合力的强弱,可把结合键分为两大类:强键(包括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和弱

键(即分子键)。 共价键晶体和离子键晶体结合最强,金属键晶体次之,分子键晶体最弱。 晶体:原子在三维空间中有规则的周期性重复排列的物质。 各向异性:晶体具有固定熔点且在不同方向上具有不同的性能。 晶格:晶体中原子(或离子、分子)在空间呈规则排列,规则排列的方式就称为晶体结构。结点:将构成晶体的实际质点抽象成纯粹的几何点。 体心立方晶格:晶胞原子数2 面心立方晶格:晶胞原子数4 密排六方晶格:晶胞原子数6 晶体缺陷:原子的排列不可能像理想晶体那样规则完整,而是不可避免地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原子偏离规则排列的区域,这就是晶体缺陷。 晶体缺陷按几何特征可分为点缺陷、线缺陷(位错)和面缺陷(如晶界、亚晶界)三类。点缺陷:空位、间隙原子、置换原子 线缺陷特征:两个方向的尺寸很小,在另一个方向的尺寸相对很大。 位错:晶体中有一列或若干列原子发生了有规律的错排现象。 实际金属晶体中存在的位错等晶体缺陷,晶体的强度值降低了2-3个数量级。 面缺陷:晶界、亚晶界 第五章材料的凝固与结晶组织 凝固:物质从液态转化为固态的过程。 结晶:物质从液态转化为固态后,固态物质是晶体,这种凝固的过程就是结晶。 过冷:金属的实际结晶温度低于理论结晶温度的现象。二者之差称为过冷度(△T),△T=Tm-Tn。 过冷度越大,实际结晶温度越低。 同一种金属,其纯度越高,则过冷度越大;冷却速度越快,则实际结晶温度越低,过冷度越大。

土木工程材料考试知识点

一、名词解释 1 、表观密度材料在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包括材料实体积和内部孔 隙的外观几何形状的体积。 2、堆积密度散粒材料在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的重量。既包含了颗粒自然状 态下的体积既又包含了颗粒之间的空隙体积 3、孔隙率:是指材料内部孔隙体积(Vp)占材料总体积(V o)的百分率 4、空隙率:散粒材料颗粒间的空隙体积(Vs)占堆积体积的百分率 5、比强度:是指单位体积质量的材料强度,它等于材料的强度与其表观密度之 比 6、润湿边角:水滴表面切线与材料和水接触面的夹角。 7、吸湿性:亲水材料在潮湿空气中吸收水分的性质。 8、耐水性:材料长期在饱和水作用下不被破坏,强度也无明显下降的性质 9、胶凝材料:指能将散粒材料、块状材料或纤维材料粘结成为整体,并经物理、 化学作用后可由塑性浆体逐渐硬化而成为人造石材的材料。 10、过火石灰:若煅烧温度过高或高温持续时间过长,则会因高温烧结收缩而使 石灰内部孔隙率减少,体积收缩,晶粒变得粗大,这种石灰称为过火石灰; 其结构较致密,与水反应时速度很慢,往往需要很长时间才能产生明显的水化效果。 11、废品:国家标准规定,凡氧化镁,三氧化硫,安定性、初凝时间中任一不符 合标准规定时,均为废品。 12、不合格品:其他要求任一项不符合合格标准规定时为不合格品 13、陈伏:指石灰乳(或石灰膏)在储灰坑中放置14d以上的过程。 14、碱—骨料反应:当水泥或混凝土中含有较多的强碱(Na2O,K2O)物质时, 在潮湿环境下可能与含有活性二氧化硅的集料反应,在集料表面生成一种复杂的碱-硅酸凝胶体。 15、徐变:混凝土承受持续载荷时,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变形。 16、水泥活性混合材料:指磨成细粉后,与石灰或与石灰和石膏拌和在一起,并 加水后,在常温下,能生成具有胶凝性水化产物,既能在水中,又能在空气中硬化的混和材料。 17、砂浆的流动性:指砂浆在自重或外力的作用下产生流动的性质。 18、水泥的体积安定性:指水泥在凝结硬化过程中体积变化的均匀性。 19、钢的冷弯性能:冷弯性能是钢材在常温条件下承受的弯曲变形的能力。 20、石油沥青的针入度:指在规定温度25 ℃条件下,以规定重量100g 的标准 针,经历规定时间5s 贯入试样中的深度。 21、弹性模量:钢材受力初期,应力与应变正比例地增长,应力与应变之比为常 数,称为弹性模量,即E=?ε 22、硬度:表示钢材表面局部体积内抵抗变形的能力。 二、论述题 1、论述沥青主要技术性质 (1)粘滞性 石油沥青的粘滞性是反映沥青材料内部阻碍其相对流动的一种特性。工程上,液体石油沥青的粘滞性用粘度指标表示,它表示了液体沥青在流动时的内部阻力;对固体和半固体石油沥青用针入度表示,它反映了石油沥青剪切变形的能力。一般地,沥青质含量高,有适量的树脂和较少的油份时,石油沥青粘滞性越大,

《工程材料基础》知识点汇总

1.工程材料按属性分为:金属材料、陶瓷材料、碳材料、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半导体材料、生物材料。 2.零维材料:是指亚微米级和纳米级(1—100nm)的金属或陶瓷粉末材料,如原子团簇和纳米微粒材料; 一维材料:线性纤维材料,如光导纤维; 二维材料:就是二维薄膜状材料,如金刚石薄膜、高分子分离膜; 三维材料:常见材料绝大多数都是三位材料,如一般的金属材料、陶瓷材料等; 3.工程材料的使用性能就是在服役条件下表现出的性能,包括:强度、塑性、韧性、耐磨性、耐疲劳性等力学性能,耐蚀性、耐热性等化学性能,及声、光、电、磁等功能性能;工程材料按使用性能分为:结构材料和功能材料。 4.金属材料中原子之间主要是金属键,其特点是无方向性、无饱和性; 陶瓷材料中的结合键主要是离子键和共价键,大多数是离子键,离子键赋予陶瓷材料相当高的稳定性; 高分子材料的结合键是共价键、氢键和分子键,其中,组成分子的结合键是共价键和氢键,而分子间的结合键是范德瓦尔斯键。尽管范德瓦尔斯键较弱,但由于高分子材料的分子很大,所以分子间的作用力也相应较大,这使得高分子材料具有很好的力学性能; 半导体材料中主要是共价键和离子键,其中,离子键是无方向性的,而共价键则具有高度的方向性。 5.晶胞:是指从晶格中取出的具有整个晶体全部几何特征的最小几何单元;在三维空间中,用晶胞的三条棱边长a、b、c(晶格常数)和三条棱边的夹角α、β、γ这六个参数来描述晶胞的几何形状和大小。 6.晶体结构主要分为7个晶系、14种晶格; 7.晶向是指晶格中各种原子列的位向,用晶向指数来表示,形式为[uvw]; 晶面是指晶格中不同方位上的原子面,用晶面指数来表示,形式为(hkl)。 8.实际晶体的缺陷包括点缺陷、线缺陷、面缺陷、体缺陷,其中体缺陷有气孔、裂纹、杂质和其他相。 9.实际金属结晶温度Tn总要偏低理论结晶温度T0一定的温度,结晶方可进行,该温差ΔT=T0—Tn即称为过冷度;过冷度越大,形核速度越快,形成的晶粒就越细。 10.通过向液态金属中添加某些符合非自发成核条件的元素或它们的化合物作为变质剂来细化晶粒,就叫变质处理;如钢水中常添加Ti、V、Al等来细化晶粒。 11.加工硬化是指随着塑性变形增加,金属晶格的位错密度不断增加,位错间的相互作用增强,提高了金属的塑性变形抗力,使金属的强度和硬度明显提高,塑性和韧性明显降低,也即形变强化;加工硬化是一种重要的强化手段,可以提高金属的强度并使金属在冷加工中均匀变形;但金属强度的提高往往给进一步的冷加工带来困难,必须进行退火处理,增加了成本。 12.金属学以再结晶温度区分冷加工和热加工:在再结晶温度以下进行的塑性变形加工是冷加工,在再结晶温度以上进行的塑性变形加工即热加工;热加工可以使金属中的气孔、裂纹、疏松焊合,使金属更加致密,减轻偏析,改善杂质分布,明显提高金属的力学性能。 13.再结晶是指随加热温度的提高,加工硬化现象逐渐消除的阶段;再结晶的晶粒度受加热温度和变形度的影响。 14.相:是指合金中具有相同化学成分、相同晶体结构并由界面与其他部分隔开的均匀组成部分; 合金相图是用图解的方法表示合金在极其缓慢的冷却速度下,合金状态随温度和化学成分的变化关系; 固溶体:是指在固态下,合金组元相互溶解而形成的均匀固相; 金属间化合物:是指俩组元组成合金时,产生的晶格类型和特性完全不同于任一组元的新固相。 15.固溶强化:是指固溶体的晶格畸变增加了位错运动的阻力,使金属的塑性和韧性略有下降,强度和硬度随溶质原子浓度增加而略有提高的现象; 弥散强化:是指以固溶体为主的合金辅以金属间化合物弥散分布,以提高合金整体的强度、硬度和耐磨性的强化方式。 16.匀晶反应:是指两组元在液态和固态都能无限互溶,随温度的变化,形成成分均匀的液相、固相或满足杠杆定律的中间相的固溶体的反应; 共晶反应:是指由一种液态在恒温下同时结晶析出两种固相的反应; 包晶反应:是指在结晶过程先析出相进行到一定温度后,新产生的固相大多包围在已有的固相周围生成的的反应; 共析反应:一定温度下,由一定成分的固相同时结晶出一定成分的另外两种固相的反应。 17.铁素体(F):碳溶于α-Fe中形成的体心立方晶格的间隙固溶体;金相在显微镜下为多边形晶粒;铁素体强度和硬度低、塑性好,力学性能与纯铁相似,770℃以下有磁性; 奥氏体(A):碳溶于γ-Fe中形成的面心立方晶格的间隙固溶体;金相显微镜下为规则的多边形晶粒;奥氏体强度和硬度不高,塑性好,容易压力加工,没有磁性; 渗碳体(Fe3C):含碳量为6.69%的复杂铁碳间隙化合物;渗碳体硬度很高、强度极低、脆性非常大; 珠光体(P):铁素体和渗碳体的共析混合物;珠光体强度较高,韧性和塑性在渗碳体和铁素体之间; 莱氏体(Ld):奥氏体和渗碳体的共晶混合物;莱氏体中渗碳体较多,脆性大、硬度高、塑性很差。 18.包晶反应:1495℃时发生,有δ-Fe(C=0.10%)、γ-Fe(C=0.17%或0.18%,图中J点)、液相(C=0.53%或0.51%,图中B点)三相共存;δ-Fe(固体)+L(液体)=γ-Fe(固体) 共晶反应:1148℃时发生,有A(C=2.11%)、Fe3C(C=6.69%)、液相L(C=4.3%)三相共存;Ld→Ae+Fe3Cf(恒温1148℃) 共析反应:727℃时发生,有A(C=0.77%)、F(C=0.0218%)、Fe3C(C=6.69%)三相共存;As→Fp+Fe3Ck(恒温72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