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音炮箱体设计原理和分类

低音炮箱体设计原理和分类
低音炮箱体设计原理和分类

低音炮箱体设计原理和分类

超重低音音箱,俗称低音炮,对营造震撼的气势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大多数牌号以AV功放加五只音箱与低音炮组成套餐形式推销家庭影院产品中,低音炮已经是必不可少的配置了,实际上,设计规范、制作精湛、效果出色的低音炮.其在家庭影院系统音频重放中的效果相当迷人.只可惜市场上的低音炮效果出众者价位令一般人难以接受.价位实惠者效果却难以令人接受,世间的事往往就是不能令人如意.不过,善于动手的影音爱好者却“自已动手,丰衣足食”,基于此,本文拟就低音炮的设计原理做简单的介绍,供有兴趣音参考。

一般而言,从低音炮的构成来讲,低音也分有源与无源二大类,所谓有源低音炮指包含功率放大器的低音炮,其中电路部分除功率放大外.通常还具有音频频率滤波(滤去低音以上的音频频率成分),相位调整。音量调整等单元;而无源低音炮即与一般音箱无二,由单元与无源功率分频器组成,其中分频器是一低通滤波器而已。使其重放频率范围仅为超重低音音频。下面就低音炮的-大单元音箱,功率放大分别做以介绍。

一、低音炮箱体设计原理和分类

就低音炮设计原理,可大致分三大类,即密闭式音箱、倒相式音箱以及带通滤波式音箱

1、密闭式音箱

顾名思义,这种音箱箱体是完全封闭的,与一般的所谓闭箱结构上一样,见图1。

密闭式音箱的特点是结构简单,瞬态响应比较好.即听感深沉、清晰。不足是,在相同的体积下,与其它类型的音箱相比,其低频下潜截止频率要高于其他音箱,因此,如果要获得更低的低频下潜频率,通常需要较大的箱体容积并选用口径较大的喇叭单元,而且音箱的效率即灵敏度要低于其他类型音箱。

在箱体容积设计方面,有一个工程设计数据供参考.当喇叭单元的谐振频率Fs低于50Hz时,箱体容积最好能够大于1.4立升。Fs大于50Hz时,箱体容积最好能够大于2立升。

闭箱在制作、调校时通常还需要在箱体内填充大量吸音棉,材料以玻璃纤维,长纤维羊毛为主,能够改善音箱的柔顺性,也可达到等效增加箱体容积的效果,理论上达40%,实用上可以按等效增加容积15%-24%进行计算,相当于减少箱体的容积。另外,填充吸音棉,也可提高音箱的效率,正确的填充量,最大可提高音箱效率达15%,吸音棉的多少通常需要通过反复试听来决定填充量的多少,以声音不浑浊(量偏少),沉闷(量过多)为原则,其它类型音箱也是如此。

对于闭箱型低音炮,对单元的要求相对其它类型音箱要严格一些,其中希望Fs以低于40Hz为好,

Qts应该在0.3-0.6,Fs/Qts≤50。除此之外单元口径最好大于20cm ,而且属于长冲程设讨。

2、倒相式音箱

是市场上最多的一类音箱,音箱上设计有倒相管,即所谓的低音反射式设计,见图2。

倒相式音箱,在单元工作于谐振频率Fs以上锥盆位移相对较小,因而功率承受能力较高,谐振失真较小,但在谐振频率以下,锥盆位移量大幅度增加,谐振失真增加,在相同容积与单元条件下,倒相式音箱可以获得较闭箱更低的低频下潜截止频率。另外,理论上倒相式音箱的效率可以做到大于闭箱约3dB。

当然,倒相式音箱包括倒相管的设计、制作、调校难度要大于闭箱。倒相式音箱内部也需要填充适量的吸音棉,通常比闭箱少一些。

在单元选取上,Fs以低干45Hz为好,Qts应该小于0.5,而Fs/Qts取值应该在100左右为好,单元口径应该大于17cm,为获得较大的声压功率,与闭箱一样,宜选用长冲程设计的单元。

3、带通滤波式音箱

这种音箱比较少见,参见图3、图4,由图可以看出,它是在闭箱与倒相式音箱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既有闭箱的设计痕迹,也有倒相式音箱的特征,其中图3所示音箱也有称四阶带通式音箱,图4所示音箱可以称之为六阶带通式音箱。

A、四阶带通式音箱

在闭箱腔内增加了一个开口腔,其中一部分工作于闭箱模式,另一部分工作于倒相式模式,因此,这种音箱既具有闭箱的优势,也具备倒相式音箱的特点,它的效率高于纯粹的闭箱,低频下潜截止频率与倒相式音箱相近,可以用较小口径的单元获得较低下潜截止频率。另外,它的带通频率可以调整,因而分频器可以简单化,因为音箱本身就相当于自然分频器。

在单元选取上,原则上与闭箱相似,但由于效率略高于闭箱,而且锥盆位移量比较小,可以使用较小口径、短冲程的单元。

B、六阶带通式音箱

在四阶带通式音箱的闭箱部分腔内又增加了一个开口腔,即有二个开口腔,其中一个开口腔工作于较低的频率,另一个工作于较高的频率,二者合成具有一定带宽的频率响应,与上述四阶带通式音箱相比,效率与带宽的可调性更加灵活,而且可以利用更小口径的单元获得更低、更深沉的低音效果,同时、锥盆位移量更小、谐振失真更低。

在单元选取上,基本上与倒相式音箱相近,但Qts该掌握在0.4左右比较好,单元口径基本上没有严格的要求,如果要获得高声压功率、低失真输出,单元口径当然还是尽量大一些比较好。

由于带通式音箱的倒相孔在工作时的气流、声压通常比较大,尤其是在大动态、超低频信号时,因此,不论是四阶带通式音箱,还是六阶带通式音箱,倒相管在可能的情况下,应该尽量大一些,以避免在工作时出现气流声。

在箱体设计上,其容积的取值在实际应用中并不是依据理论计算而来的,尤其是商品箱,主要是以美观、尺寸的协调方面为准,电声指标靠倒相管、吸音棉的调整来达到最佳水准即可,当然,其容积越接近工程计算值,性能越能达到最好的水准。另外,在箱体制作上,内部加强筋的作用不容忽视,在箱体接缝处以及大板中间加一些加强筋利于降低音箱的谐振,所以箱体重一些总是有好处的。

二、电路的构成

低音炮在家庭影院系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其中的原因在于影片音频解码还原过程中获得了一个超重低音信号,不论在模拟杜比系统还是现今非常流行的数字环绕系统中,既然有超重低音信号,必然就需要专门的音箱来重放。

就低音炮电路构成来分析,一般由前级放大、低通滤波、相位调整、功率放大、保护以及电源等部分组成,就其作用来说,前级放大就是将AV功放输出的超重低音信号进一步放大到足以驱动功率放大部分满功率输出的幅度,因为各个牌号的AV功放提供的超重低音信号电压不一样,一般从

0.3-1伏不等,所以前级放大还是必要的,前级电路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起隔离缓冲的意义,因为各个牌号的功放输出的超重低音信号存在差异,有的厂家在设计上偷料,致使其输出内阻很高,如果直接驱动低音炮的功率放大单元,有可能效果非常不好;低通滤波是低音炮内电路部分一个比较重要的单元,它的作用就是将混杂在功放输出的超重低音信号中的低频以上的信号进一步滤除,一般设计将80-180Hz(很多高档产品将滤波器低端截止频率设计成连续可调的),如果属于固定频率的滤波器,一般取值大约在110-150Hz左右,过低音箱容易产生混降声,过高,容易混入人耳可辨的音乐信号;用于各个牌号的AV功放输出的超重低音信号是反相还是正相没有统一规定,因而,相位调整就是在低音炮摆放时根据系统连接的需要将低音炮正相或反相使用,视效果而定,一般也必不可少;功率放大单元就不用罗嗦了,是有源低音炮的核心所在了,同样,为保护低音炮安全工作并在异常时保护器材不被损坏贵重部件或将故障扩大化,保护电路一般也是必要的;电源是各个电路单元工作的动力,是基本组成部分。需要补充的是,近来一些低音炮还设计了电源自动控制功能,使低音炮在无信号时自动关闭低音炮的主电源。

本文提供一种设计比较完善的超重低音前级信号处理部分电路,其中第一级为信号放大,根据需要可调整本级放大倍数,第二级为50Hz以下超重低音的提升电路,这是一般低音炮电路所没有的,第三级为频率可调低通滤波器,调整范围为80Hz-200Hz,第四级为隔离缓冲级,第五级为0-180

度相位连续调整电路.这也是一般低音炮所没有的功能单元,很有特色,最后一级也属于隔离缓冲

级,最后面为音量调整电位器。制作方而、其三块双运放可采用一般4558即可,供电电源为稳压电源±12-18V,由于电流很小,可由功率放大级电源经电阻降压取得,以简化设计制作难度。对此电路感兴趣者,可以根据需要予以适当的删减。

至于功率放大以及保护、电源部分电路与一般功放没有什么区别,为节约篇幅略去,不过,用于低音炮工作与超低频段,就功放而言非常消耗功率,要求功率放大部分提供足够功率输出,根据音箱的效率,一般要求输出功率要大于80W,同样,电源功率储备足够也是必要的,否则,在大动态时功放输出的失真加大且输出功率受到制约,而影响低音炮的效果,至于分立元件还是用功率集成块,应该都是可以的、有一点是毫无疑问的,对于低音炮来说,变压器以及功率放大的输出功率越大越好。

需要补充说明的是,音箱制作看似简单,但要做出效果、听感出色的音箱还真不是件容易的事。在业余条件下更是比较困难,如果厂家提供的单元参数比较规范且提供了参考箱体设计指南,那在业余条件下制作音箱相对容易些,低音炮更是如此。当然,这并不影响一些资深音响人士凭着一股精神,经过反复试验、调试以及惊人的听力制作出效果出众的音箱。

中文资料TL494CN

TL494常应用于电源电路当中,在本站的文章中,除了本文TL494中文资料及应用电路,还有一个电路是应用了TL494资料的,具体的电路图,请参考本站文 章:200W的ATX电源线路图,本文已经提供了比较丰富的TL494中文资料了 TL494是一种固定频率脉宽调制电路,它包含了开关电源控制所需的全部功能,广泛应用于单端正激双管式、半桥式、全桥式开关电源。TL494有SO-16和PDIP-16两种封装形式,以适应不同场合的要求。其主要特性如下: TL494主要特征 集成了全部的脉宽调制电路。 片内置线性锯齿波振荡器,外置振荡元件仅两个(一个电阻和一个电容)。 内置误差放大器。 内止5V参考基准电压源。 可调整死区时间。 内置功率晶体管可提供500mA的驱动能力。 推或拉两种输出方式。 TL494外形图 TL494引脚图

TL494工作原理简述 TL494是一个固定频率的脉冲宽度调制电路,内置了线性锯齿波振荡器,振荡频率可通过外部的一个电阻和一个电容进行调节,其振荡频率如下: 输出脉冲的宽度是通过电容CT上的正极性锯齿波电压与另外两个控制信号进行比较来实现。功率输出管Q1和Q2受控于或非门。当双稳触发器的时钟信号为低电平时才会被选通,即只有在锯齿波电压大于控制信号期间才会被选通。当控制信号增大,输出脉冲的宽度将减小。参见图2。

TL494脉冲控制波形图 控制信号由集成电路外部输入,一路送至死区时间比较器,一路送往误差放大器的输入端。死区时间比较器具有120mV的输入补偿电压,它限制了最小输出死区时间约等于锯齿波周期的4%,当输出端接地,最大输出占空比为96%,而输出端接参考电平时,占空比为48%。当把死区时间控制输入端接上固定的电压(范围在0—3.3V之间)即能在输出脉冲上产生附加的死区时间。 脉冲宽度调制比较器为误差放大器调节输出脉宽提供了一个手段:当反馈电压从0.5V变化到3.5时,输出的脉冲宽度从被死区确定的最大导通百分比时间中下降到零。两个误差放大器具有从-0.3V到(Vcc-2.0)的共模输入范围,这可能从电源的输出电压和电流察觉得到。误差放大器的输出端常处于高电平,它与脉冲宽度调制器的反相输入端进行“或”运算,正是这种电路结构,放大器只需最小的输出即可支配控制回路。 当比较器CT放电,一个正脉冲出现在死区比较器的输出端,受脉冲约束的双稳触发器进行计时,同时停止输出管Q1和Q2的工作。若输出控制端连接到参考电压源,那么调制脉冲交替输出至两个输出晶体管,输出频率等于脉冲振荡器的一半。如果工作于单端状态,且最大占空比小于50%时,输出驱动信号分别从晶体管Q1或Q2取得。输出变压器一个反馈绕组及二极管提供反馈电压。在单端工作模式下,当需要更高的驱动电流输出,亦可将Q1和Q2并联使用,这时,需将输出模式控制脚接地以关闭双稳触发器。这种状态下,输出的脉冲频率将等于振荡器的频率。 TL494内置一个5.0V的基准电压源,使用外置偏置电路时,可提供高达10mA的负载电流,在典型的0—70℃温度范围50mV温漂条件下,该基准电压源能提供±5%的精确度。 TL494内部电路方框图

2.1音箱的基本原理和维修方法

2.1音箱的基本原理和维修方法 2.1音箱的基本原理和维修方法的文章,此文章力求通俗易懂,让刚入门的朋友也能理解2。1音响的工作原理。并快速掌握音响检修的方法。 近日翻阅最新的2005年《电子报》合订本,偶然间发现了漫步者R201T原理图纸。此图纸是南京的刘怀玉先生根据电路板实物描绘出来的。因原作者只简单介绍了一下R201T的参数,并没有工做原理的详细介绍。在这里,我想借助此参考图纸。对漫步者R201T的工做原理做一介绍,并介绍几种实用的维修方法,此文对于磨机爱好者同样适用。 工作原理,如图纸所示:主要分为三部分。分别为电源电路、卫星箱功放电路、超重低音电路. 一、电源电路(图纸的最下面部分):220V市电经过保险管(F),和开关S后进入变压器初级,变压器的次级输出双12V交流,双12V送入由VD1组成的桥式整流电路电路,经过桥式整流和C14,C15(3300UF/25V)的滤波后,输出的空载电压约为正负16V左右(根号2乘于12V),即A+为正16V,A-为负16V。正负16V为三块功放芯片TDA2030,UTC2030提供电源。另一路经过R21、R22的降压后,由B+,B-输出约正负12V为低音前置放大和低通滤波器IC4提供电源电压。 在本图纸当中,前置放大的供电并没有采用78/7912三端稳压电路,磨机爱好者在更换两个3300UF 电容时,也可以考虑加入LM7812/7912为前置提供更为稳定的工作电压。 二、左右声道放大电路(卫星箱功放电路),因左右声道作原理完全一致。这里我只以图纸的左声道为例,作个介绍。如图:RIN为信号输入端,经过耦合电容C23进入音量电位器,(音量电位器由三个引脚,与C23连接的是输入端,输出端也叫滑动端、另一引脚为接地端),调整音量后信号进入由R1/C3组成的高音提升电路,此电路可以提升一定量的高频信号,使声音更加清晰。尔后信号经过耦合电容C1进入左声道功放,型号为UTC2030的1脚,经过功率放大后,由2030的第四脚输出,推动卫星箱发声。图中的

版式设计构成原理

板式设计构成原理 1.重复与交错 在排版设计中,不断重复使用的基本形或线,它们的形状、大小、方向都是相同的。重复使设计产生安定、整齐、规律的统一。但重复构成的视觉感受有时容易显的呆板、平淡、缺乏趣味性的变化,故此,我们在版面中可安排一些交错与重叠,打破版面呆板、平淡的格局。 2.节奏与韵律 节奏与韵律来自于音乐概念,正如歌德所言:“美丽属于韵律。”韵律被现代排版设计所吸收。节奏是按照一定的条理、秩序、重复连续地排列,形成一种律动形式。它有等距离的连续,也有渐变、大小、长短,明暗、形状、高低等的排列构成。在节奏中注入美的因素和情感--个性化,就有了韵律,韵律就好比是音乐中的旋律,不但有节奏更有情调,它能增强版面的感染力,开阔艺术的表现力。 3.对称与均衡 两个同一形的并列与均齐,实际上就是最简单的对称形式。对称是同等同量的平衡。对称的形式有以中轴线为轴心的左右对称;以水平线为基准的上下对称和以对称点为源的放射对称;还有以对称面出发的反转形式。其特点是稳定、庄严、整齐、秩序、安宁、沉静。 4.对比与调和 对比是差异性的强调,对比的因素存在于相同或相异的性质之间。也就是把相对的两要素互相比较之下,产生大小、明暗、黑白、强弱、粗细、疏密、高低、远近、硬软、直曲、浓淡、动静、锐钝、轻重的对比,对比的最基本要素是显示主从关系和统一变化的效果。 调和是指适合、舒适、安定、统一,是近似性的强调,使两者或两者以上的要素相互具有共性。对比与调和是相辅相成的。在版面构成中,一般事例版面宜调和,局部版面宜对比。 5.比例与适度 比例是形的整体与部分以及部分与部分之间数量的一种比率。比例又是一种用几何语言和数比词汇表现现代生活和现代科学技术的抽象艺术形式。成功的排版设计,首先取决于良好的比例:等差数列、等比数列、黄金比等。黄金比能求得最大限度的和谐,使版面被分割的不同部分产生相互联系。 适度是版面的整体与局部与人的生理或习性的某些特定标准之间的大小关系,也就是排版要从视觉上适合读者的视觉心理。比例与适度,通常具有秩序、明朗的特性,予人一种清新、自然的新感觉。 6.变异与秩序 变异是规律的突破,是一种在整体效果中的局部突变。这一突变之异,往往就是整个版面最具动感、最引人关注的焦点,也是其含义延伸或转折的始端,变异的形式有规律的转移、规律的变异,可依据大小、方向、形状的不同来构成特异效果。 秩序美是排版设计的灵魂:它是一种组织美的编排,能体现版面的科学性和条理性。由于版面是由文字、图形、线条等组成,尤其要求版面具有清晰明了的视觉秩序美。构成秩序美的原理有对称、均衡、比例、韵律、多样统一等。在秩序美中溶入变异之构成,可使版面获得一种活动的效果。 7.虚实与留白 变异是规律的突破,是一种在整体效果中的局部突变。这一突变之异,往往就是整

TL494CN中文资料原理及应用技巧

TL494主要特征 集成了全部的脉宽调制电路。片内置线性锯齿波振荡器,外置振荡元件仅两个(一个电阻和一个电容)内置误差放大器。 内止5V 参考基准电压源。 可调整死区时间。 内置功率晶体管可提供500mA的驱动能力。 推或拉两种输出方式。 TL494外形图 TL494引脚图 TL494工作原理简述 TL494是一个固定频率的脉冲宽度调制电路,内置了线性锯齿波振荡器,振荡频率可通过外部的一个电阻和一个电容进行调节,其振荡频率如下: 输出脉冲的宽度是通过电容CT上的正极性锯齿波电压与另外两个控制信号进行比较来实现。功率输出管Q1和Q2受控于或非门。当双稳触发器的时钟信号为低电平时才会被选通,即只有在锯齿波电压大于控制信号期间才会被选通。当控制信号增大,输出脉冲的 宽度将减小。参见图2。 TL494脉冲控制波形图

控制信号由集成电路外部输入,一路送至死区时间比较器,一路送往误差放大器的输入端。死区时间比较器具有120mV勺输入补偿电压,它限制了最小输出死区时间约等于锯齿波周期的4%,当输出端接地,最大输出占空比为96%,而输出端接参考电平时,占空比为48%。当把死区时间控制输入端接上固定的电压(范围在0—之间)即能在输出脉冲上产生附加的死区时间。 脉冲宽度调制比较器为误差放大器调节输出脉宽提供了一个手段:当反馈电压从变化到时,输出的脉冲宽度从被死区确定的最大导通百分比时间中下降到零。两个误差放大器具有从到()的共模输入范围,这可能从电源的输出电压和电流察觉得到。误差放大器的输出端常处于高电平,它与脉冲宽度调制器的反相输入端进行“或”运算,正是这种电路结构,放大器只需最小的输出即可支配控制回路。 当比较器CT放电,一个正脉冲出现在死区比较器的输出端,受脉冲约束的双稳触发器进行计时,同时停止输出管Q1和Q2的工作。若输出控制端连接到参考电压源,那么调制脉冲交替输出至两个输出晶体管,输出频率等于脉冲振荡器的一半。如果工作于单端状态,且最大占空比小于50%时,输出驱动信号分别从晶体管Q1或Q2取得。输出变压器一个反馈绕组及二极管提供反馈电压。在单端工作模式下,当需要更高的驱动电流输出,亦可将Q1和Q2并联使用,这时,需将输出模式控制脚接地以关闭双稳触发器。 这种状态下,输出的脉冲频率将等于振荡器的频率。

版式设计课程标准

《版式设计》课程标准课程编号:052045 使用专业:电脑艺术设计专业 课程类别:职业拓展领域 修课方式:必修 教学时数:44学时 教研室:电脑艺术设计工作室 编写日期:2012年5月 一、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 (一)课程性质与作用 课程的性质: 本课程注重设计前沿理论的研究和开发,是对学生艺术潜质、思维方式、创造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全面开发和培养,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搭建完备的设计理念构架、构建合理的设计知识体系,自觉地运用版式设计原理进行艺术设计。同时,本课程能有效地激发学生们的设计潜能,在艺术设计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调整自己,从认识自我到超越自我,成为时代需求的艺术设计人才。本课程将积极组织并参与设计实践以及各种设计、创意大赛,使理论与实践结合,通过严格的基础训练和设计实践,使学生建立和掌握版式设计的概念和方法,并自如运用于艺术设计活动的各个领域。 课程的作用: 其前期必修课程是平面构成、色彩构成。与前续课程的联系(1)《手绘》

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手绘能力、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2)《PhotoShop应用》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位图图形制作与处理的能力。(3)《Coreldraw应用》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矢量图形制作与处理的能力。(4)《标志与广告设计》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标志与广告设计的理念。为后续《书籍装帧设计》课程打下良好基础。 (二)课程基本理念 版式设计课程的教学目的是把版面上所需要的设计元素进行必要的编排组合,成为直观动人、简明易读、主次分明、概念清楚的美的构成,使其在传达信息的同时,也传达着设计者的艺术追求与文化理念;从而通过版式设计,给阅读者提供一个优美的阅读“空间”。何谓版式设计?版式设计又称编排设计,是平面设计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为视觉传达设计的重要环节。版式设计当然要调动各类视觉元素进行形式上的组合排列,但更重要的是:版式上新颖的创意和个性化的表现。同时能够强化形式和内容的互动关系,以期全新的视觉效果。版式设计的创意不完全等同于平面设计中作品主题思想的创意,既相对独立,又必须服务于其主题思想创意。 (三)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是以版式设计训练为向导,以典型版面构成方法为基点,综合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和职业素养为一体的思路设计。通过完成各种学习情境的学习,学生不但能够掌握版面构成的方法以及与色彩、文字、图形重组的专业知识和审美能力,还能够全面培养其团队协作、沟通表达、工作责任心、职业道德与规范等综合素质,使学生通过学习的过程掌握工作岗位所需要的各项

TL494中文资料及应用电路Microsoft Word 文档

TL494中文资料及应用电路Microsoft Word 文档TL494中文资料及应用电路 TL494常应用于电源电路当中,在本站的文章中,除了 TL494是一种固定频率脉宽调制电路,它包含了开关电源控制所需的全部功能,广泛应用于单端正激双管式、半桥式、全桥式开关电源。TL494有SO-16和PDIP-16两种封装形式,以适应不同场合的要求。其主要特性如下: TL494主要特征 集成了全部的脉宽调制电路。 片内置线性锯齿波振荡器,外置振荡元件仅两个(一个电阻和一个电容)。 内置误差放大器。 内止5V参考基准电压源。 可调整死区时间。 内置功率晶体管可提供500mA的驱动能力。 推或拉两种输出方式。 TL494外形图 TL494引脚图 TL494工作原理简述 TL494是一个固定频率的脉冲宽度调制电路,内置了线性锯齿波振荡器,振荡频率可通过外部的一个电阻和一个电容进行调节,其振荡频率如下: 输出脉冲的宽度是通过电容CT上的正极性锯齿波电压与另外两个控制信号进行比较来实现。功率输出管Q1和Q2受控于或非门。当双稳触发器的时钟信号为低电平时才会被选通,即只有在锯齿波电压大于控制信号期间才会被选通。当控制信号增大,输出脉冲的宽度将减小。参见图2。

TL494脉冲控制波形图 控制信号由集成电路外部输入,一路送至死区时间比较器,一路送往误差放大器的输入端。死区时间比较器具有120mV的输入补偿电压,它限制了最小输出死区时间约等于锯齿波周期的4%,当输出端接地,最大输出占空比为96%,而输出端接参考电平时,占空比为48%。当把死区时间控制输入端接上固定的电压(范围在0—3.3V之间)即能在输出脉冲上产生附加的死区时间。 脉冲宽度调制比较器为误差放大器调节输出脉宽提供了一个手段:当反馈电压从0.5V变化到3.5时,输出的脉冲宽度从被死区确定的最大导通百分比时间中下降到零。两个误差放大器具有从-0.3V到(Vcc-2.0)的共模输入范围,这可能从电源的输出电压和电流察觉得到。误差放大器的输出端常处于高电平,它与脉冲宽度调制器的反相输入端进行“或”运算,正是这种电路结构,放大器只需最小的输出即可支配控制回路。 当比较器CT放电,一个正脉冲出现在死区比较器的输出端,受脉冲约束的双稳触发器进行计时,同时停止输出管Q1和Q2的工作。若输出控制端连接到参考电压源,那么调制脉冲交替输出至两个输出晶体管,输出频率等于脉冲振荡器的一半。如果工作于单端状态,且最大占空比小于50%时,输出驱动信号分别从晶体管Q1或Q2取得。输出变压器一个反馈绕组及二极管提供反馈电压。在单端工作模式下,当需要更高的驱动电流输出,亦可将Q1和Q2并联使用,这时,需将输出模式控制脚接地以关闭双稳触发器。这种状态下,输出的脉冲频率将等于振荡器的频率。 TL494内置一个5.0V的基准电压源,使用外置偏置电路时,可提供高达10mA 的负载电流,在典型的0—70?温度范围50mV温漂条件下,该基准电压源能提 供?5%的精确度。 TL494内部电路方框图

《版式设计与编排》教案

一、课程进度计划表 二、教案正文 第一章版式设计概念 1.教学目的:通过理论传授使学生了解版式设计是一种重要的视觉表达语言,是视觉传达设计专业重要的基础课程;掌握版式设计的基本概念及传统中国书的版式设计形式。 2.教学重、难点:(1)重点:版式设计概念的理解;(2)难点:传统中国书的版式。 3.教学方法、手段:教师讲授(√),启发式教学(√),课堂讨论(√),多媒体教学(√),当堂测验(√),提问式教学(√),实验(√)。 [课程导入] 当我们面对设计主题,有了一个好的设计创意时,接下来就是如何把这一创意表现出来。设计创意的表现元素不外乎图形(或图片)、标题字、正文和色彩,这些,统称为版式设计的四大元素。 可以说,任何具体的设计,最后都会落实到对这四大元素的编排上来。 作为设计专业的学生,每进入到一门新的课程环节,要习惯于提出以下几个问题: 这门课程的学习目的是什么? 这门课程将要解决什么问题? 这门课程的构成要素是什么? 这些要素有什么用? 需要怎样才能使它们结合起来达到设计目的? 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进入我们的课程教学! 版式设计课程的教学目的是把版面上所需要的设计元素进行必要的编排组合,成为直观动人、简明易读、主次分明、概念清楚的美的构成,使其在传达信息的同时,也传达着设计者的艺术追求与文化理念;从而通过版式设计,给阅读者提供一个优美的阅读“空间”! 第一节版式设计概念 一、什么是版式设计 版式设计又称编排设计,是平面设计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为艺术设计专业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版式设计当然要调动各类视觉元素进行形式上的组合排列,但更重要的是:版式上新颖的创意和个性化的表现。

版式设计课程标准 (1)

《版式设计》课程标准 课程编号:052045 使用专业:电脑艺术设计专业 课程类别:职业拓展领域 修课方式:必修 教学时数:44学时 教研室:电脑艺术设计工作室 编写日期:2012年5月 一、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 (一)课程性质与作用 课程的性质: 本课程注重设计前沿理论的研究和开发,是对学生艺术潜质、思维方式、创造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全面开发和培养,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搭建完备的设计理念构架、构建合理的设计知识体系,自觉地运用版式设计原理进行艺术设计。同时,本课程能有效地激发学生们的设计潜能,在艺术设计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调整自己,从认识自我到超越自我,成为时代需求的艺术设计人才。本课程将积极组织并参与设计实践以及各种设计、创意大赛,使理论与实践结合,通过严格的基础训练和设计实践,使学生建立和掌握版式设计的概念和方法,并自如运用于艺术设计活动的各个领域。 课程的作用: 其前期必修课程是平面构成、色彩构成。与前续课程的联系(1)《手绘》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手绘能力、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2)《PhotoShop应用》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位图图形制作与处理的能力。(3)《Coreldraw应用》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矢量图形制作与处理的能力。(4)《标志与广告设计》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标志与广告设计的理念。为后续《书籍装帧设计》课程打下良好基础。 (二)课程基本理念 版式设计课程的教学目的是把版面上所需要的设计元素进行必要的编排组合,成为直观动人、简明易读、主次分明、概念清楚的美的构成,使其在传达信息的同时,也传达着设计者的艺术追求与文化理念;从而通过版式设计,给阅读者提供一个优美的阅读“空间”。何谓版式设计?版式设计又称编排设计,是平面设计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为视觉传达设计

TL494工作原理与应用

TL494是一种固定频率脉宽调制电路,它包含了开关电源控制所需的全部功能,广泛应用于单端正激双管式、半桥式、全桥式开关电源。TL494有SO-16和PDIP-16两种封装形式,以适应不同场合的要求。其主要特性如下: TL494主要特征 集成了全部的脉宽调制电路。 片内置线性锯齿波振荡器,外置振荡元件仅两个(一个电阻和一个电容)。 内置误差放大器。 内止5V参考基准电压源。 可调整死区时间。 内置功率晶体管可提供500mA的驱动能力。 推或拉两种输出方式。 TL494外形图 TL494引脚图

TL494工作原理简述 TL494是一个固定频率的脉冲宽度调制电路,内置了线性锯齿波振荡器,振荡频率可通过外部的一个电阻和一个电容进行调节,其振荡频率如下: 输出脉冲的宽度是通过电容CT上的正极性锯齿波电压与另外两个控制信号进行比较来实现。功率输出管Q1和Q2受控于或非门。当双稳触发器的时钟信号为低电平时才会被选通,即只有在锯齿波电压大于控制信号期间才会被选通。当控制信号增大,输出脉冲的宽度将减小。参见图2。

TL494脉冲控制波形图 控制信号由集成电路外部输入,一路送至死区时间比较器,一路送往误差放大器的输入端。死区时间比较器具有120mV的输入补偿电压,它限制了最小输出死区时间约等于锯齿波周期的4%,当输出端接地,最大输出占空比为96%,而输出端接参考电平时,占空比为48%。当把死区时间控制输入端接上固定的电压(范围在0—3.3V之间)即能在输出脉冲上产生附加的死区时间。 脉冲宽度调制比较器为误差放大器调节输出脉宽提供了一个手段:当反馈电压从0.5V变化到3.5时,输出的脉冲宽度从被死区确定的最大导通百分比时间中下降到零。两个误差放大器具有从-0.3V到(Vcc-2.0)的共模输入范围,这可能从电源的输出电压和电流察觉得到。误差放大器的输出端常处于高电平,它与脉冲宽度调制器的反相输入端进行“或”运算,正是这种电路结构,放大器只需最小的输出即可支配控制回路。 当比较器CT放电,一个正脉冲出现在死区比较器的输出端,受脉冲约束的双稳触发器进行计时,同时停止输出管Q1和Q2的工作。若输出控制端连接到参考电压源,那么调制脉冲交替输出至两个输出晶体管,输出频率等于脉冲振荡器的一半。如果工作于单端状态,且最大占空比小于50%时,输出驱动信号分别从晶体管Q1或Q2取得。输出变压器一个反馈绕组及二极管提供反馈电压。在单端工作模式下,当需要更高的驱动电流输出,亦可将Q1和Q2并联使用,这时,需将输出模式控制脚接地以关闭双稳触发器。这种状态下,输出的脉冲频率将等于振荡器的频率。 TL494内置一个5.0V的基准电压源,使用外置偏置电路时,可提供高达10mA的负载电流,在典型的0—70℃温度范围50mV温漂条件下,该基准电压源能提供±5%的精确度。 TL494内部电路方框图

JBL_225W大功率低音炮电路图

Balboa? Series SUB10 Powered Subwoofer Service Manual JBL Consumer Products 250 Crossways Park Dr. Woodbury, New York 11797 Rev0 10/2006

- CONTENTS - BASIC SPECIFICATIONS (1) PACKING (2) DETAILED SPECIFICATIONS (3) CONNECTIONS (5) OPERATION (7) TEST SET-UP AND PROCEDURE (8) EXPLODED VIEW/PARTS LIST (9) AMPLIFIER BLOCK DIAGRAM (10) DETAILED TROUBLESHOOTING (12) ELECTRICAL PARTS LIST (13) P.C.B. DRAWINGS (17) IC/TRANSISTOR PINOUTS (23) SCHEMATICS (24) BALBOA SUB10 SPECIFICATIONS Amplifier Power (RMS): 100 Watts Peak Dynamic Power *: 225 Watts (254mm) Driver: 10" Inputs: Line Level and LFE Crossover Frequency: Variable from 50Hz to 150Hz, 24 dB per octave Frequency Response: 30Hz – 150Hz Dimensions (H x W x D): 19-3/4" x 14-1/16" x 14-3/4" (502mm x 357mm x 375mm) lb/16kg Weight: 35 JBL continually strives to update and improve existing products, as well as create new ones. The specifications and details in this and related JBL publications are therefore subject to change without notice. * The Peak Dynamic Power is measured by recording the highest center-to-peak voltage measured across the output of a resistive load equal to minimum impedance of the transducer, using a 50Hz sine wave burst, 3 cycles on, 17 cycles off.

TL494介绍及其应用

TL494介绍及其应用 TL494是美国德州仪器公司生产的一种电压驱动型脉宽调制控制集成电路,主要应用在各种开关电源中。本文介绍它与相应的输入、输出电路等一起构成一个单回路控制器。 1、TL494管脚配置及其功能 TL494的内部电路由基准电压产生电路、振荡电路、间歇期调整电路、两个误差放大器、脉宽调制比较器以及输出电路等组成。图1是它的管脚图,其中1、2脚是误差放大器I的同相和反相输入端;3脚是相位校正和增益控制;4脚为间歇期调理,其上加0~3.3V电压时可使截止时间从2%线怀变化到100%;5、6脚分别用于外接振荡电阻和振荡电容;7脚为接地端;8、9脚和11、10脚分别为TL494内部两个末级输出三极管集电极和发射极;12脚为电源供电端;13脚为输出控制端,该脚接地时为并联单端输出方式,接14脚时为推挽输出方式;14脚为5V基准电压输出端,最大输出电流10mA;15、16脚是误差放大器II 的反相和同相输入端。

2、回路控制器工作原理 回路控制器的方框图如图2所示。被控制量(如压力、流量、温度等)通过传感器交换为0~5V的电信号,作为闭环回路的反馈信号,通过有源简单二阶低通滤波电路进行平滑、去除杂波干扰后送给TL494的误差放大器I的IN+同相输入端。设定输入信号是由TL494的5V基准电压源经一精密多圈电位器分压,由电位器动端通过有源简单二阶低通滤波电路接入TL494的误差放大器I的IN-反相输入端。反馈信号和设定信号通过TL494的误差放大器I进行比较放大,进而控制脉冲宽度,这个脉冲空度变化的输出又经过整流滤波电路及由集成运算放大器构成的隔离放大电路进行平滑和放大处理,输出一个与脉冲宽度成正比的、变化范围为0~10V的直流电压。这个电压就是所需要的输出控制电压,用它去控制执行电路,及时调整被控制量,使被控制量始终与设定值保持一致,形成闭环单回路控制。 用TL494实现的单回路控制器的电路原理图如图3所示。 2.1 输入电路 两个运算放大器IC1A、IC1B都接成有源简单二阶低通滤电路,分别作为反馈信号输入和设定信号输入的处理电路。在电路设计上,两个输入电路采取完全对称的形式。将有源简单二阶低通滤波电路的截止频率fp设计为4Hz,根据有

版式设计心得

版式设计心得体会 版式设计是片面设计中的一种。我们一共用了四周学习了这门课程。四周的学习使我基本掌握了版式设计的构成要素,版式设计的形式法则,版面设计的构成原理等。 通过这四周的学习,使我对版式设计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我们的版式设计老师把我们的课安排好了,前两周将一些版式的基本知识版面设计的构成要素,版面的设计中的具象要素是文字,图形,图片等,抽象要素则为点、线、面。无论是版面上内容多么复杂最终都可以归结到点线面上。版面设计的黑白灰是指在版面中不同明度的色彩与版面之间色基本协调关系。版面设计的形式法则有位置、方向、空白、比例与分割、对称与均衡、渐变、重复变异、节奏与韵律等。版面设计构思与创意其内容与形式,局部与整体,以及其信息性,审美性,趣味性等基本的知识,我们老师又让我们动手剪纸粘贴成自己觉得比较好的版面,在剪切的过程使我们对版式设计有更深的理解,也让我们更进一步的明白版式中的点线面和黑白灰还有版式法则。从版式设计的教学设计来说,每个上课时间都会有专门的理论课讲解时间、快速的评论优秀作品时间、以及自己动手练习的时间,时间的安排的很紧凑,但又很恰当、合理。这样的教学设计使我们的学习,有条不紊,效率比较高。 有人形容版式设计的“高境界”时说,设计者设计版式的时候其实是在用这种“版面语言”跟读者进行沟通、进行无声的对话。老实说,我暂时无法领会到这种境界,但一幅制作精良、设计优美的报纸

版面无疑能给人一种玄妙的艺术享受。现代社会,铺天盖地的报纸、杂志、网站、海量的信息已经使我们快喘不过气来了,而如果能够读到一份版式精致典雅、清新优美、疏朗通透的报纸,赏心又悦目,实在是一种难能可贵的阅读享受。 从版式设计的教学内容来看,教学的各个章节都是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各小节都很有秩序、有条理,分别都有理论知识的讲解、优秀案例的分析、课后作业、以及作业点评、重点提示、阶段总结等等。教学的内容极其丰富,教学内容的安排很有自己的特色,这种讲学的步骤对于我们来说也是一种好的学习方法的引导,这样做设计或是学习的思路,我们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加以学习。在教学内容里,各个环节都是必不可少的,基础理论知识的讲解,简练概括,意蕴深厚;优秀案例分析,有代表性、内容丰富;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作业点评,分析问题到位;重点提示,内容精悍、用途很大;阶段总结,概括性强,但又不忽略重难点。 版式设计的进度我觉得挺适合我的,一开始的时候我的软件基础很差,学着有点吃力,慢慢的做的作业多了也就熟练了,就可以很好做好自己的作业,现在学起来感觉好多了,在这门课程上我学到很多东西,每次下课回去的时候都特别有成就感,感觉自己没有荒废光阴,学到了很多的东西。学时的安排上比较好,有计划性,我也提不出什么有建设性的意见,只是谈谈自己的感受和看法,我们做完的作业老师会找一些代表性的作品让我们看一些,也会针对我们每个人不一样的问题进行讲评,让我们了解自己的不足,也学习吸收别人的长处,

透彻分析利用TL494组成的逆变器电路

透彻分析利用TL494组成的逆变器电路 现在利用TL494组成400W大功率稳压逆变器电路,它的激式变换部分是采用TL494和VT1、VT2、VD3、VD4一起构成灌电流驱动电路,驱动两路各配两只60V/30A的MOSFET开关管。需提高输出功率时,每路可采用3~4只开关管并联使用,整体电路也不变。TL494在逆变器中的应用方法如下: ?第1、2脚构成稳压取样、误差放大系统,正相输入端1脚输入逆变器次级取样绕组整流输出的15V直流电压,经R1、R2分压,使第1脚在逆变器正常工作时有近4.7~5.6V取样电压。反相输入端2脚输入5V基准电压(由14脚输出)。当输出电压降低时,1脚电压降低,误差放大器输出低电平,通过PWM电路使输出电压升高。正常时1脚电压值为5.4V,2脚电压值为 5V,3脚电压值为0.06V。此时输出AC电压为235V(方波电压)。第4脚外接R6、R4、C2设定死区时间。正常电压值为0.01V。第5、6脚外接 CT、RT设定振荡器三角波频率为100Hz。正常时5脚电压值为1.75V,6脚电压值为3.73V。第7脚为共地。第8、11脚为内部驱动输出三极管集电极,第12脚为TL494前级供电端,此三端通过开关S控制TL494的启动/停止,作为逆变器的控制开关。当S1关断时,TL494无输出脉冲,因此开关管 VT4~VT6无任何电流。S1接通时,此三脚电压值为蓄电池的正极电压。第9、10脚为内部驱动级三极管发射极,输出两路时序不同的正脉冲。正常时电压值为1.8V。第13、14、15脚其中14脚输出5V基准电压,使13脚有 5V高电平,控制门电路,触发器输出两路驱动脉冲,用于推挽开关电路。第15脚外接5V电压,构成误差放大器反相输入基准电压,以使同相输入端16脚构成高电平保护输入端。此接法中,当第16脚输入大于5V的高电平时,

版式设计、原则、形 完整思想

版式设计什么是版式设计、原则、形完整思想 版式设计是现代设计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视觉传达的重要手段,表面上看,它是一种关于编排的学问;实际上,它不仅是一种技能,更实现了技术与艺术的高度统一。版式设计可以说是现代设计者所必备的基本功之一。 1.什么是版式设计 所谓版式设计,就是在版面上,将有限的视觉元素进行有机的排列组合。将理性思维,个性化地表现出来;一种具有个人风格和艺术特色的视觉传送方式。传达信息的同时,也产生感官上的美感。版式设计的范围,涉及到报纸、刊物、书籍(画册)、产品样本、挂历、招贴画、唱片封套和网页页面等平面设计各个领域. 2.原则 1.思想性与单一性 排版设计本身并不是目的,设计是为了更好地传播客户信息的手段。设计师以往中意自我陶醉于个人风格以及与主题不相符的字体和图形中,这往往是造成设计平庸失败的主要原因。 2.艺术性与装饰性 为了使排版设计更好地为版面内容服务,寻求合乎情理的版面视觉语言则显得非常重要,也是达到最佳诉求的体现。构思立意是设计的第一步,也是设计作品中所进行的思维活动。主题明确后,版面构图布局和表现形式等则成为版面设计艺术的核心,也是一个艰难的创作过程。怎样才能达到意新、形美、变化而又统一,并具有审美情趣,这就要取决于设计者文化的涵养。所以说,排版设计是对设计者的思想境界、艺术修养、技术知识的全面检验。 版面的装饰因素是由文字、图形、色彩等通过点、线、面的组合与排列构成的,并采用夸张、比喻、象征的手法来体现视觉效果,既美化了版面,又提高了传达信息的功能。装饰是运用审美特征构造出来的。不同类型的版面的信

息,具有不同方式的装饰形式,它不仅起着排除其他、突出版面信息的作用,而且又能使读者从中获得美的享受。 3.趣味性与独创性 排版设计中的趣味性,主要是指形式的情趣。这是一种活泼性的版面视觉语言。如果版面本无多少精彩的内容,就要靠制造趣味取胜,这也是在构思中调动了艺术手段所起的作用。版面充满趣味性,使传媒信息如虎添翼,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传神功力,从而更吸引人,打动人。 趣味性可采用寓意、幽默和抒情等表现手法来获得。 独创性原则实质上是突出个性化特征的原则。鲜明的个性,是排版设计的创意灵魂。试想,一个版面多是单一化与概念化的大同小异,人云亦云,可想而知,它的记忆度有多少?更谈不上出奇制胜。因此,要敢于思考,敢于别出心裁,敢于独树一帜,在排版设计中多一点个性而少一些共性,多一点独创性而少一点一般性,才能羸得消费者的青睐。 4.整体性与协调性 排版设计是传播信息的桥梁,所追求的完美形式必须符合主题的思想内容,这是排版设计的根基。只讲表现形式而忽略内容,或只求内容而缺乏艺术表现,版面都是不成功的。只有把形式与内容合理地统一,强化整体布局,才能取得版面构成中独特的社会和艺术价值,才能解决设计应说什么、对谁说和怎样说的问题。 强调版面的协调性原则,也就是强化版面各种编排要素在版面中的结构以及色彩上的关联性。通过版面的文、图间的整体组合与协调性的编排,使版面具有秩序美、条理美,从而获得更好的视觉效果。 形式与原理 1.重复与交错 在排版设计中,不断重复使用的基本形或线,它们的形状、大小、方向都是相同的。重复使设计产生安定、整齐、规律的统一。但重复构成的视觉感受

TDA2030与4558组成的音箱电路及维修

一、功放电路图 4558D是一片常见的运算放大电路,为8脚双列直插式封装,常用于普及型台式CD、vCD中的话筒放大电路以及DAC(数/模转换)之后的运算放大输出级。 在该前置级运算放大电路中(图2),4558D接成了双电源工作电路,其中⑧脚接副电源的正电压vcc’,④脚接副电源端的负端vss’,为该片电路提供工作电源。左、右声道信号由接口J输入,先分别经过R43、R42后至音量电位器w,同轴调节后的信号分别由c28、c29耦合至前置级运放Ic4的5、3脚,经内部电路放大处理后由⑥⑦与①②脚输出。使用该片运放Ic不仅是为微弱的输入信号提供放大.主要还是起平衡调节的作用。因为多媒体音箱不仅仅只是为接驳电脑使用,同样地可以接驳其他的影音器材。如我们平常使用的磁带、CD 随声听等,而该类器材一般又只能接驳在耳机输出端口。我们知道,该端口是功率放大后的输出端口,若此时直接接入功放级的话,会产生严重的失真。于是该音箱中使用了运放Ic,先由R43、R42对输入信号进行取样,由音量电位器(w)控制好音量后,再分别由C28、C29耦合到Ic4的⑤③脚对取样过来的信号进行放大处理。 由⑥⑦与①②脚输出前置放大级放大后的左、右声道信号,经R、C网络后输入到功率放大级IC2、ICl的①脚,进行功率放大。其中c39、c40与w’相连电路为高音调节电路,其实该电路并非能将高音频域进行提升,而是根据电容通高频的原理,将高频声音信号提取到可变电阻w’,此时调节w’,等于将高频成分不同程度的对地短路,从而模拟高音调节功能。另外,前置放大级输出端⑥⑦与①②脚分别接R41、R40(该两电阻参数一致)合成L、R 信号后至重低音(Bass)调节电位器,经调节大小后输入至Ic5的⑤脚(见图3)。Ic5同样由双电源供电,即⑧脚接Vcc’、④脚接vss’。与Ic4不同的是,Ic5相当于BTL形式的接法,将低音成分更大程度的放大后输入到“低音炮”功放级IC3的①脚,并且耦合到Ic3①脚时采用了大容量的电解电容,而不像左、右声道Ic2、Icl的①脚输入端的无极性小容量电容,进一步地保证了低频信号的“畅通无阻”。 TDA2030A是一片常见的单声道高保真功率放大集成电路,除了在音质方面具有很好的表现之外,其外围电路比较简单,可以说是傻瓜型了。在该电路中,ICl~IC3均接成了OCL的形式,对应各引脚功能如下:①放大输入端、②反馈端、③负电源vss输入、④放大后输出端、⑤正电源端Vcc输入。 至此.由三片相同的功率放大电路,分别对左、右、低旨炮各声道推动。还原出声音。 二、电源电路 如图1.市电经电源控制开关K连接到变压器的初级。变压器次级的中心抽头直接接公共地极,两边引脚经D1~D4桥式整流后,正极相对公共地为正电源端.负极相对地为负电源端。正电源端由C36滤波后输出Vcc,负电源由C37滤波后输出Vss。经实测,该主电源为直流±15V,为三片功放Ic(ICl~IC3)提供工作电源。 另外,主电源vcc端经R22限流、D5稳压、C33滤波后输出副电源端Vcc’,主电源端Vss经R23限流、D6稳压、C17滤波后输出副电源vss’,为运放IC4、IC5提供±5V 的工作电源。其中LED为工作状态指示灯。 三、检修实例 [例1]冷机工作正常,但若干秒后各声道均发出较大的“沙…”尖叫声,断电一段时间后又能正常工作,至若干秒后故障重现。 开箱检查。并没发现什么物理异常现象。考虑到三片放大IC或两片前置放大IC 同时出现热稳定性不良的可能性不大,看来故障主要还是在公共的电源部分,试着将D1~

版式设计原理

一、思想性与单一性 版面设计本身并不是目的,设计是为了更好地传播客户信息的手段。设计师以往中意自我陶醉于个人风格以及与主题不相符的字体和图形中,这往往是造成设计平庸失败的主要原因。一个成功的版面构成,首先必须明确客户的目的,并深入去了解、观察、研究与设计有关的方方面面。简要的咨询则是设计良好的开端。版面离不开内容,更要体现内容的主题思想,用以增强读者的注目力与理解力。只有做到主题鲜明突出,一目了然,才能达到版面构成的最终目标。主题鲜明突出,是设计思想的最佳体现。 平面艺术只能在有限的篇幅内与读者接触,这就要求版面表现必须单纯、简洁。对过去的那种填鸭式的、含意复杂的版面形式,人位早已不屑一顾了。实际上强调单纯、简洁,并不是单调、简单,而是信息的浓缩处理,内容的精炼表达,这是建立于新颖独特的艺术构思上。因此,版面的单纯化,既包括诉求内容的规划与提炼,又涉及到版面形式的构成技巧。 以产品本身作诉求重点,充斥整个版面,显得突出醒目 将图片处理成前明后暗的效果,加强主体形象的注视率; 版面构成简洁、主体诉求单一,使观众瞬间过目不忘,达到了产品宣传的最佳境界。 二、艺术性与装饰性 为了使版面构成更好地为版面内容服务,寻求合乎情理的版面视觉语言则显得非常重要,也是达到最佳诉求的体现。构思立意是设计的第一步,也是设计作品中所进行的思维活动。主题明确后,版面色图布局和表现形式等则成为版面设计艺术的核心,也是一个艰辛的创作过程。怎样才能达到意新、形美、变化而又统一,并具有审美情趣,这就要取决于设计者文化的涵养。所以说,版面构成是对设计者的思想境界、艺术修养、技术知识的全面检验。 版面的装饰因素是文字、图形、色彩等通过点、线、面的组合与排列构成的,并采用夸张、比喻、象征的手法来体现视觉效果,既美化了版面,又提高了传达信息的功能。装饰是运用审美特征构造出来的。不同类型的版面信息,具有不同方式的装饰形式,它不仅起着排除其他,突出版面信息的作用,而且又能使读者从中获得美的享受。 版面中富有艺术趣味的构成,具有浓烈的设计意识;

版式设计教学大纲

《版式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一、本课程教学的目的与原则 通过本课程教学,明确版式设计原理在设计活动中至关重要的作用。本课程注重设计前沿理论的研究和开发,是对学生艺术潜质、思维方式、创造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全面开发和培养,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搭建完备的设计理念构架、构建合理的设计知识体系,自觉地运用版式设计原理进行艺术设计。同时,本课程能有效地激发学生们的设计潜能,在艺术设计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调整自己,从认识自我到超越自我,成为时代需求的艺术设计人才。 本课程将积极组织并参与设计实践以及各种设计、创意大赛,使理论与实践结合,通过严格的基础训练和设计实践,使学生建立和掌握版式设计的概念和方法,并自如运用于艺术设计活动的各个领域。 二、学习方法指导 1、以案例分析为主,通过对优秀版式设计作品剖析和模仿,引导学生建立版式设计的整体概念。 2、强调研究性学习的方法,确定专题性课题设计及组织讨论,从而引导学生在实战训练中熟练掌握设计原则。 三、本课程的重点与难点 本课程的重点是在案例教学中,培养学生整体把握版式设计中文字、图形、色彩三要素的构成关系,通过课题设计理解黑、白、灰整体分区概念;点、线、面在版式设计中的运用;各种设计原则及表现。 难点是把握具体设计内容与形式表现之间的关系;文字与文字、文字与图形之间整体与局部的构成关系。 四、本课程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章版式设计概念 [知识点提示] 版式设计概念 [重、难点提示] 建立对版式构成元素进行整体设计的概念 第一节版式设计概念导入 第二节传统中国书籍的版式 1、传统中国书籍的版面术语名称 2、传统中国书籍的版式设计特征

第二章版式设计原则 [知识点提示] 版式设计整体概念理解 [重、难点提示] 建立对版式整体设计的意识 第一节整体性原则 1、主次分明 2、分类编排 3、设计元素处理 第一节简洁性原则 第三章版式设计原理 [知识点提示] 设计原理 [重、难点提示] 黑、白、灰与点、线、面的整体布局关系,协调性与空间第一节分类 1、同类合并原则 2、确定中心内容 3、邻近原则 第二节分区 1、黑、白、灰关系 2、面的构成 3、空白空间 第三节分栏 1、网格构成 2、版式设计中的线 3、重复原则 阶段性小结与讲评 第四章文字的编排设计 [知识点提示] 文字与文字之间的编排 [重、难点提示] 标题、副标题与正文在编排中的关系、文字易读性 第一节字体 1、宋体 2、黑体 3、文艺复兴字体 4、巴洛克字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