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工程在育种上的应用

基因工程在育种上的应用
基因工程在育种上的应用

转基因植物研究现状及发展

姓名:杨加信

学号:

班级:农学院07级农学2班

指导教师:

日期:2010-5-11

转基因植物研究现状及发展

杨加信

(内蒙古农业大学农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18)1

【摘要】1986年美国和法国的科学家在世界上第一次进行了抗除草剂转基因烟草的田间试验。自此之后,植物转基因的研究与应用在世界各地蓬勃发展,被认为是21世纪农业的希望,是新的农业科技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转基因植物研究比美国等国相对较晚,但近几年进展很快,而且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我国农业部迄今为止批准进行商品化生产的转基因植物除抗棉铃虫棉花外,还有耐储存番茄、抗黄瓜花叶病毒的番茄、甜椒和转花色矮牵牛花。从长远看,转基因作物将继续发展。同时种植转基因作物的国家将一步增加。转基因植物技术有些方面理论依据不充足,有待加强这方面的研究。

【关键词】转基因植物;转基因作物;抗虫棉;转基因烟草;

转基因植物(transgemc plant)是采用基因工程手段将从不同生物中分离或人工合成的外源基因在体外进行酶切和连接,构成重组DNA分子,然后导入植物细胞基因组中,使新的基因在植物细胞内整合、表达,并能通过无性或有性增值过程,将外源基因遗传给后代,由此获得基因改良植物,使之稳定遗传并赋予植物新的农艺性状,如抗虫、抗病、抗逆、高产、优质等.【1】

转基因植物技术及其产品是当今世界农业生物技术研究与产业化开发的重点和热点,也是我国农业科技革命的核心内容之一,对我国农业科技手段的更新换代以及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植物转基因技术方兴未艾,因而对它的研究意义也显得尤为重要.

1986年美国和法国的科学家在世界上第一次进行了抗除草剂转

1作者简介:杨加信,男,1987年出生,陕西渭南人,在读本科生,E-mail:jiaxin@https://www.360docs.net/doc/a014380717.html,,个人主页:https://www.360docs.net/doc/a014380717.html,/yjiaxin

基因烟草的田间试验。自此之后,植物转基因的研究与应用在世界各地蓬勃发展,被认为是21世纪农业的希望,是新的农业科技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2】

一全球转基因植物发展现状

到1997年底,全球45个国家大约对60种作物的10类性状进行了25 000个田间试验,其中15 000个田间试验是在前10年进行的,10 000个是在近2年(1996~1997)进行的,占总数的40%。美国是转基因植物研究第一大国,共进行了14 153个田间试验,占总数的57%;其次是加拿大,进行了3 747个,占15%;东欧和俄罗斯地区占1%;其余的8%主要集中在拉丁美洲和以中国为主的亚洲。绝大多数田间试验是在工业化国家进行的,占总数的91%。1987~1997年间,最经常被改良的作物在美国依次是玉米(44%)、番茄(12%)、大豆(11%)、马铃薯(11%)、棉花(8%)、瓜类(4%)、烟草(4%)、油菜(2%)、甜菜(1%)和其它(3%)。全球该比例的变化不大,但是在加拿大油菜占60%以上。最常改良的性状,同期在美国依次为抗除草剂(30%)、抗虫(24%)、品质改良(21%)、抗病毒(10%)、抗真菌(4%)和其它(11%)。加拿大最常改良的性状为抗除草剂,1990年占90%、1995年占74%、1997年占52%,呈下降趋势,随之增加的主要是抗虫和抗病毒性状。

到1997年底,全球在12个作物、6类性状上批准了48个转基因植物品种进行商业化生产。第一个被批准进行商业化生产的遗传工程产品是美国Calgene公司开发的延熟番茄Flavr-SavrTM。就作物而言,48个已商业化的植物品种中,玉米占36%,油菜占17%,番茄占13%,

棉花占11%。在6类性状中,有4个单一性状和2个双重性状,抗除草剂占36%,品质占19%,抗虫占15%,抗病毒10%,抗虫+抗除草剂占10%,雄性不育+抗除草剂占10%。1997年全球转基因作物面积从1996年的280万公顷增加到1280万公顷,增加了4.5倍。主要种植国家依次是美国,810万公顷,占64%;中国180万公顷,占14%(注:国际认为中国种植了450万公顷的抗病毒烟草和番茄,并预计到本世纪末70%的烟草为转基因品种);阿根廷140万公顷,占11%;加拿大130万公顷,占10%;澳大利亚和墨西哥不到1%。转基因作物的种植面积在工业化国家的比例从1996年的57%增加到1997年的75%。而发展中国家从1996年的43%减少到1997年的25%。增加最快的阿根廷(13倍),墨西哥(10倍),加拿大(9.2倍)和美国(5.6倍)。1996~1997年间,转基因作物的种植面积在工业化国家的增长是发展中国家的4倍。美国是世界上主要的转基因作物种植国,其面积占全球的比例从1996年的51%增加到1997年的64%。就作物而言,大豆在1997年占转基因作物总面积的40%,510万公顷,居第一位。玉米从1996年的第四位上升到第二位,320万公顷,占25%。大豆和玉米共占了总面积的三分之二。其次是烟草13%,棉花11%,油菜10%,番茄1%。就性状而言,1996年与1997年也有明显改变,抗除草剂性状从1996年的第三位,总面积的23%上升到1997年的第一位,占总面积的54%;抗虫性状从37%下降到31%;抗病毒性状从40%下降到14%;品质性状在这2年均不到1%。如果将作物和性状结合分析,1997年抗除草剂大豆种植了510万公顷,占转基因植物总面积的40%;抗虫玉米300万公顷,占23%;抗病烟草160万公

顷,占13%;抗除草剂油菜120万公顷,占10%;抗虫棉花110万公顷,占8%;抗除草剂棉花40万公顷,占3%;抗除草剂玉米20万公顷,占2%;抗病番茄、延熟番茄、既抗虫又抗除草剂的棉花等面积较小。与1996年相比,1997年最大的变化是美国抗除草剂大豆、北美的抗虫玉米和加拿大的抗除草剂油菜大量增加。转基因大豆、玉米、棉花和油菜占全部转基因植物的86%,其中75%种植在北美。

转基因作物的广泛种植,因产量的增加和除草剂、农药的使用减少,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和环境效益。在美国,1996年5600个农户种植了73万公顷抗虫棉花,70%的农户没有喷药,其余农户也仅喷药一次,而非抗虫棉品种喷药4~6次,由此共节省农药25万加仑,产量平均增加7%,高的达20%,共增加纯利6000万美元,并减少了环境污染。抗螟虫玉米增产9%,节约了大量农药,增加收益1900万美元。该年抗虫玉米约占全美总面积的1%,1997年面积将增加10倍,占全美3200万公顷面积的9%。在加拿大,1996年5公顷的抗除草剂油菜平均增产9%,一级菜籽率从63%提高到85%,共增加收益600万美元。在美国全国1996年种植Bt棉花、玉米、马铃薯共获利8000万美元,1997年仅280万公顷玉米就获得1.9亿美元。全球预计转基因作物获利,到2000年将达到20~30亿美元,2005年达到60亿美元,2010年达到200亿美元。在未来10年,转基因作物产量增加10%~25%是可能的和现实的,并且为全球的食品安全,更营养的食品和饲料以及更安全的环境作出重大贡献。

二我国转基因植物的研究现状及在生产上的应用中国转基因植物研究比美国等国相对较晚,但近几年进展很快。目前国内已有50多家科研院所、30多所大专院校、100多个研究室、数千名科技人员从事农业生物工程研究,而且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1转基因抗虫棉的研究及应用

棉花不但是我国的重要经济作物,也是我国纺织工业的主要原料。我国约有1亿棉农,棉花的年播种面积达533.3万hm2,年产皮棉450———500万t,约占世界产棉总量的25%以上,为世界上最大的棉花生产国和消费国。1998年以来因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棉花播种面积降至400万hm2左右。但是,由于90年代以来,棉铃虫在我国广大棉区持续性大暴发,给我国棉花生产带来了巨大的危害。仅1992年因棉铃虫危害,北方棉区减产皮棉8万t,直接经济损失达50亿元,间接经济损失达100亿元。另外,为了防治棉铃虫每季棉花要喷农药15次左右,每公顷每次用药90元,每季用药1350元。而且大量施用农药造成大气、土壤、水质的污染。为了从根本上解决棉花生产上的棉铃虫危害问题,国家863计划于1991年起立项进行抗虫棉的研究。1991年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成立了以郭三堆研究员为领导的抗虫棉攻关课题组,并于当年开展了转苏云金芽孢杆菌杀虫晶体蛋白基因(Bt)抗虫棉的研究,设计并合成了适于在植物中表达的GFM和CrylA Bt 杀虫基因,构建了可在植物中高效表达的载体,通过花粉管导入法导入棉花,研制成功了单价抗虫棉。苏云金芽孢杆菌能产生具有强烈杀虫作用的晶体蛋白,对许多植物虫害都具有特异性毒杀活性。这样就能

使转基因作物自己制造出杀害虫的毒剂,而不危及其它生物。国内外已将Bt基因转入棉花、玉米、烟草、番茄、马铃薯、水稻等多种作物。为了延缓棉铃虫对Bt抗虫棉产生抗性,1993年课题组又开展了Bt基因和豇豆胰蛋白酶抑制剂(CpTI)基因的双价抗虫棉的研究。单价抗虫棉体内含有Bt杀虫基因,能专门破坏害虫的消化系统,导致害虫死亡;而双价抗虫棉体内不仅含有杀虫晶体蛋白,还含有CpTI基因控制合成的能抑制昆虫消化酶功能的功能蛋白,使害虫产生厌食反应,而导致害虫死亡。通过我国科研人员11年的艰苦奋斗,单价抗虫棉的研究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使我国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二个研制成功抗虫棉的国家。双价抗虫棉的创新研究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在抗虫棉研究上,核心技术申请了两项国家专利,关键技术拥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为了使转基因抗虫棉尽快实现产业化,在农业部、科技部和国家计委的大力支持下,抗虫棉在生产上的推广应用也取得了重大进展。目前,国家农业部批准可进行商品化生产的抗虫棉品种有6个,抗虫棉品种(系)11个;获准环境释放的单、双价抗虫棉品系41个;配制出增产、优质的抗虫棉杂优组合10多个。截止2000年,转基因抗虫棉已在河北、河南、新疆、山东、湖南、湖北、山西、江苏、安徽、辽宁等省累计推广36.6万hm2,其中双价抗虫棉2000年的种植面积为2.4万hm2,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棉农种植转基因抗虫棉,一般大约每公顷增加收益2100元。所以,转基因抗虫棉至今已累计产生的社会经济效益达7.68亿元。今后,如转基因抗虫棉每年推广100万hm2—200万hm2,每年将产生社会经济效益达21亿元—42亿元。因此转

基因抗虫棉在生产上的推广应用,对棉农增产增收、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保护环境以及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其它转基因作物的研究及应用

我国农业部迄今为止批准进行商品化生产的转基因植物除抗棉铃虫棉花外,还有耐储存番茄、抗黄瓜花叶病毒的番茄、甜椒和转花色矮牵牛花。它们都经过了大量的试验检测。对人体安全和环境没有不良影响,已进入商品化生产阶段。另外,我国转基因水稻的研究目前处在实验室研究阶段;小麦抗黄矮病基因工程研究,首次在国际上将中间偃麦草的抗黄矮病基因导入普通小麦,创造出抗黄矮病普通小麦新种质,在世界上首次获得抗病毒转基因小麦。【3】

三转基因植物发展趋势

从长远看,转基因作物将继续发展。转“投入性状”(input trait)的基因作物将进一步扩大,提高食品和饲料营养价植的“产出性状”(output trait)将变得极其重要,尤其在工业化国家。主要转基因作物,例如:大豆、玉米、油菜、棉花和马铃薯已经在美、加的播种面积将从目前的1%~10%,提高到25%~50%,或许更多。同时种植转基因作物的国家将一步增加。在欧洲,土耳其将可能是第一个种植转基因作物的国家,东欧、拉丁美洲、亚洲和非洲也将有所发展。表1显示转基因作物产品的数量还将大量增加,到1997年已商品化生产的产品17个,进入田间试验、有待商品化生产的产品35个。长远研究主要是多基因控制的、非生物性的胁迫性状,例如:抗旱、耐盐和耐铝。

值得注意的另一个趋势是已商品化的17个产品中4个是双重性

状,这种转多基因的趋势近期还会加快。传统的育种目标是集聚尽可能多的有益基因,生物技术将提供新的方法,能集聚传统方法不能转移的基因,生物技术能将来自土壤农杆菌的抗虫Bt基因、特殊的抗病基因、抗除草剂基因以及高淀粉含量基因集聚到同一品种中去。与“投入性状”相比,“产出性状”将变得更加重要,在已商业化的17个产品中,“产出性状”仅占3个(18%),而35个正在进行田间试验的产品中,“产出性状”占11个(31%),21世纪将是通过生物技术生产专业化食品和饲料的世纪。因此,在将来生物技术不仅被用来改良生物和非生物性状,而且被用来开发专门产品,例如:健康产品、营养产品、风味产品等等。

基因枪介导法在很多植物上取得了成功,尤其在小麦等禾本科植物中应用较多,该方法对物种、基因型和组织特异性的要求较小,但存在转化效率低、拷贝整合数较多、容易发生基因沉默、不能导入大片段DNA等缺点,下一步需要对外源基因的整合机理进行研究,明确所转移的DNA片段。

小麦、玉米等作物的转基因研究大多以未成熟胚为受体材料,建立成熟胚高频率再生体系和转化体系,对于提高小麦、玉米等作物转基因研究的效率具有促进作用。构建高效表达载体不但有利于外源基因的表达,也有利于转化细胞的筛选。启动子串联策略和增强子优化可避免外源基因导入后的低效表达和沉默现象,外源转入基因的诱导表达和组织特异性表达可以节约生物体能量消耗,降低对植株生长的不良影响。

通常情况下,转基因植株中除了目的基因,还包含标记基因。目前获得无筛选标记转基因植株的技术主要共转化法、重组定位系统、MAT载体系统等,其中的共转化法最为有效。

植物的一些主要特性表现为数量性状遗传,如产量、品质、抗逆性等,尤其是一些关键营养成分的代谢途径,均由多基因控制。将来自于其他植物或其它生物中的与上述性状相关的多个基因一次性导入植物,培育无筛选标记材料,是转基因植物研究的发展趋势。【4】在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和食物短缺的矛盾日益尖锐,同时伴随着耕地减少、生物种植和生存环境的恶化,转基因技术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最有效途径。在发达国家,转基因作物的种植已经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人类对高产优质、抗病抗逆生物的需要,以及对低成本高产出的追求,无疑将促使转基因技术的深入研究和转基因植物的大规模产业化。

花粉管通道法在我国有很多成功的事例,先后获得了小麦、棉花、玉米、水稻、大豆等转基因植株,一些转基因植物品种已进入产业化生产,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但是,花粉管通道法获得的转基因植株缺乏严格的分子生物学证据,理论依据不充足,有待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参考文献

[1] 刘福林,李淑萍.转基因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现代农业科技,2005,21

[2] 雷茂良,程金根.全球转基因植物发展现状[J].生物技术通报,1998,06

[3] 杨俊海.我国转基因动植物的研究现状及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J].甘肃科技,

2002,04:37

[4] 叶兴国.我国转基因植物研究现状和“十一五”展望[J].中国农业科技,2007,

131

重点高中生物必修二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知识点

精心整理第六章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 第一节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 一、各种育种方法的比较: 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多倍体育种单倍体育种 处理杂交→自交→选优→ 自交 用射线、激光、 化学药物处理 用秋水仙素处理 萌发后的种子或幼苗 花药离体培养 原理基因重组,人工诱发基因 突变 染色体变异,破坏纺锤体 的形成,使染色体数目加 倍 染色体变异,诱导花粉直 接发育,再用秋水仙素 优 缺 点 组合优良性状,方法简 单,可预见强, 但周期长,只能利用已 有的基因重组,不能创 造新的基因。 提高突变率,产生新基 因,加速育种,改良性 状,但有利变异少,需 大量处理 器官大,营养物质含量 高,但发育延迟,结实率 低 缩短育种年限, 但方法复杂, 成活率较低 例子水稻的育种高产量青霉素菌株无子西瓜抗病植株的育成 第二节基因工程及其应用 一、基因工程 1、概念:基因工程又叫基因拼接技术或DNA重组技术。通俗的说,就是按照人们意愿,把一种生物的某种基因提取出来,加以修 饰改造,然后放到另一种生物的细胞里,定向地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 2、原理:基因重组 、结果:定向地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获得人类所需要的品种。 二、基因工程的工具 1、基因的“剪刀”—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简称限制酶) (1)特点:具有专一性和特异性,即识别特定核苷酸序列,切割特定切点。 (2)作用部位:磷酸二酯键 (4)例子:EcoRI限制酶能专一识别GAATTC序列,并在G和A之间将这段序列切开。 (黏性末端)(黏性末端) (5)切割结果:产生2个带有黏性末端的DNA片断。 (6)作用:基因工程中重要的切割工具,能将外来的DNA切断,对自己的DNA无损害。 注:黏性末端即指被限制酶切割后露出的碱基能互补配对。 2、基因的“针线”——DNA连接酶 (1)作用:将互补配对的两个黏性末端连接起来,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DNA分子。 (2)连接部位:磷酸二酯键 3、基因的运载体 (1)定义:能将外源基因送入细胞的工具就是运载体。 (2)种类:质粒、噬菌体和动植物病毒。 三、基因工程的操作步骤 1、提取目的基因 2、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

高中生物《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育种》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根据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的四个基本理念,高中生物学教学重在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倡导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新课程对生物学教师和生物学教学都提 出了新的要求,面对新课程,生物学教师要通力打造一个融启发性、创造性、自主性、交互性 于一堂的生物课堂教学氛围。在生物学教学中,如何贯彻并达成新课程倡导的教学理念呢?在 教学中认真落实主体性教学,注重课堂动态生成变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以切实提高学生的科 学探究能力,训练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简述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的概念,举例说明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方法的优点和不足。 (简述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的作用及其局限性。) (2)举例说明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在生产中的应用。 (3)讨论遗传和变异规律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4)总结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多倍体育种、单倍体育种异同点。 2、过程与方法 (1)尝试将你获得信息用图表、图解的形式表达出来。(2) 运用遗传和变异原理,解决生产和生活实际中的问题。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 讨论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这一科技发展历程中,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作用。 (2)通过对我国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成果的了解,关注我国的育种技术的发展及在国 际上的竞争能力,认同育种技术的改进对解决粮食危机等问题的重要性。 (3)体会科学技术在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社会进步等方面的巨大作用。 【教材分析】 本节在学习生物遗传变异的基础知识、了解遗传变异基本规律的基础上,而且生物育种知识是高中生物新课程教学中的重点知识,该知识内容不仅是必修2 的学习主线之一,还 与选修3 现代生物科技专题中的基因工程专题有密切的联系,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遗传学 的知识是怎样用于指导生产实践、提高和改善生产技术,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类不断增长的物质 需要的,通过该内容的分析学习,还可以训练学生的各方面能力。 【考纲展示】 本节课在近几年的高考中五年两考(全国卷2 014:32;2015:40),考试题型为非选择题的形式。命题的角度主要是结合实例进行考查。考纲要求;知识内容:生物变异在育种中的应 用。能力要求:实验与探究能力。 【课时安排】1 课时,复习课。 【教学过程】

基因工程育种

基因工程育种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第2节基因工程及其应用 一、基因工程的原理 1.基因工程又叫做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通俗地说,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2.基因工程是在_____________上进行的_____________水平的设计施工,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基因工程最基本的工具。 3.基因的“剪刀”是指_____________,简称_____________。其作用特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4.基因的“针线”是指_____________。当用_____________切割两种来源不同的DNA后,露出的末端可以通过_____________黏合起来,但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交替连接而构成的DNA骨架上仍有缺口,该缺口就需要靠_____________来“缝合”。 5.基因的运载体是指_____________的运输工具。目前常用的运载体有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等。必备条件:A、能在宿主细胞内稳定保存并大量复制B、有多个限制酶切点,以便与外源基因连接C、有标记基因,以便筛选 6. 质粒存在于细菌以及等生物中,是细胞拟核或细胞核外能够_____________的 _____________状DNA分子。 7.基因工程的操作步骤是:______ _______、 ______ _______、 ______ _______、 ______ _______、 1.科学家通过基因工程培育抗虫棉时,需要从苏云金芽孢杆菌中提取抗虫基因,“放入”棉花细胞中与棉花的 DNA分子结合起来并发挥作用。 请完成下列有关问题: (1)从苏云金芽孢杆菌中切割抗虫基因所用的工具是_____________,其特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云金芽孢杆菌一个DNA分子上有许多基因,获得抗虫基因的常用方法是“鸟枪法”。具体做法是:用_____________酶将苏云金芽孢杆菌的DNA分子切成许多片段,然后将这些片段与 _____________结合,再通过_____________转入不同的受体细胞,让它们在各个受体细胞中大量 _____________,从中找出含有目的基因的细胞,再用一定的方法将含有目的基因的细胞分离出来。 (3)写出“转基因抗虫棉”抗害虫的遗传信息传递的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进行基因操作一般要经过的四个步骤是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

基因工程在花卉育种中的应用

基因工程在花卉育种中的应用 摘要:在现代生物技术中,基因工程作为一个重要的部分,已经在生产和生活等多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广泛应用于农作物的改良方面,而且也是花卉改良的主要手段。本文简述了基因工程的概念,对花卉基因工程相关的研究与应用进行了综述,同时简单评述了花卉基因工程育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展望其应用前景。 关键词:花卉育种基因工程 应用 花卉业是当今世界最具活力的产业之一,而花卉育种是花卉业发展的基础。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花卉的需求量日益增大,对花卉的色、香、形等标新立异的新品种的需求也日益强烈。花卉基因工程通过抑制内源基因或导入外源基因定向改变花卉的某一性状而不影响其它性状,并且缩短育种周期,为花卉的性状和品质改良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和手段。 一、基因工程概述基因工程是指运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将目的基因或DNA片段通过载体或直接导入受体细胞,使受体细胞遗传物质重新组合,经细胞复制增殖,新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表达,最后从转化细胞中筛选有价值的新类型,继而它再生为工程植株,从而创造新品种的一种定向育种技

术。它是在基因水平上来改造植物的遗传物质,因此更具有科学性和精确性,同时育种速度也大大加快能定向改造植物的遗传性状,提高了育种的目的性与可操作性,植物基因工程大大地扩展了育种的范围,打破了物种之间的生殖隔离障碍,实现了基因在生物界的共用性,丰富了基因资源及植物品种。 二、二、基因工程在花卉育种中的应用基因工程已广泛应用于月季、香石竹、菊花、郁金香、百合、扶郎花、火鹤花、金鱼草、石斛、草原龙胆、唐菖蒲和满天星等几乎各种重要花卉,下面主要就基因工程对花卉花色、花型、株型、花香、花期、延长鲜花寿命以及和提高抗性等方面做一论述。1.基因工程改变花色 自然界中的花色虽然种类繁多,但是一些重要花卉却有限,如玫瑰、康乃馨、郁金香等缺乏蓝色和紫色,天竺葵、仙客来、非洲紫罗兰等缺乏黄色,球根鸳尾、仙客来、紫罗兰等缺乏猩红色或砖红色。因此,花色的改良是育种工作者的重要目标。 1.1 影响花色的因素花色是一种复杂性状,影响花色的主要因素是花色苷类型及相互作用。花色苷由三大类群色素组成,即类黄酮、类胡萝卜素和甜菜色素。类黄酮类色素包括花青苷、黄酮、黄酮醇等,都是溶于水的,存在于植物细胞液泡内,其中花青苷可以反映花中大部分红、

基因工程育种技术

基因工程育种技术 基因工程又称重组DNA技术,是指将一种或多种生物的基因与载体在体外进行拼接重组,然后转入另一种生物(受体),使受体按人们的愿望表现出新的性状。 基因工程诞生于1972年,在其后几年中由于担心重组生物对环境安全的影响,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曾一度受挫。但随着人们对DNA重组所涉及的载体和受体系统进行有效的安全性改造,以及相应的DNA重组实验室设计和操作规范的建立,再加上重组DNA技术的巨大应用潜力的诱惑,重组DNA技术迅速发展,现在,基因工程已成为生物学实验室的一项常规技术,并广泛应用于医药、农业、食品、环保等许多领域。 第一节基因工程的基本过程和原理 基因工程最典型的操作如图6-1所示一般包括以下三个步骤: 1.外源DNA的获得与酶切; 2.外源DNA与经同样酶切的载体的连接; 3.连接产物转化受体细胞及阳性转化子的筛选;

分离D N A 酶切酶切 供体细胞 重组转化子 图6-1 基因工程的基本过程 由图6-1可见,基因工程操作过程需要以下基本材料:外源DNA(基因)、载体、DNA 体 外重组用的酶以及宿主细胞。 一、 载体 外源基因导入受体细胞一般都要借助于载体,基因工程中最常用的载体是质粒载体。图6-2所示pUC19就是最常用的载体之一。

图6-2 载体pUC19及其多克隆位点 载体一般含有以下几个基本元件: (一) 复制原点 载体在宿主细胞中要独立存在则应具有独立复制的能力,复制原点又称为复制起始位点(Origin,简称ori),控制载体复制。不同生物的载体复制原点不同,同一种生物的不同载体拷贝数和稳定性有很大差别,这主要决定于载体的复制原点的性质。图6-2所示的pUC 系列载体的复制原点是pAM1的一个突变体,在合适的大肠杆菌宿主细胞中(如大肠杆菌JM109)其拷贝数可达500。整合型载体的复制原点被整合位点的同源序列替代。 (二) 筛选标记 一般是载体上的一段编码酶的基因,能赋予转化子新的性状,便于转化子的筛选。载体pUC19的筛选标记是β-内酰氨酶基因(常简写为bla或Amp r),能分解氨苄青霉素中的β-内酰氨环使其失活,因此在含氨苄青霉素的平板上,只有含质粒的转化子能生长而不含质粒的宿主细胞不能生长。抗药性是细菌载体中最常用的筛选标记,除氨苄青霉素抗性外,卡那霉素、氯霉素、四环素等抗性也常用作载体的标记。另一类常用的标记是营养缺陷型互补标记,在真核生物载体中更常用。 (三) 多克隆位点(multi cloning site, 简写为MCS)

第6章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教案

第6章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 第1节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 【课标定位】 1.理解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的原理。 2.了解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的优点和局限性。 【教材回归】 一、杂交育种 (一)杂交育种的实例——以高产抗病小麦品种的选育为例 P高产不抗病小麦×低产抗病小麦 F1 F2 新的优良品种 (二)杂交育种的概念 将同一物种两个或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通过交配集中在一起,再经过选择和培育获得生物新品种的方法叫做杂交育种。 (三)杂交育种的原理 杂交育种依据的遗传学原理是基因重组。 (四)杂交育种的过程 选择同一物种具有不同优良性状的亲本杂交得F1,F1自交或杂交得F2,从F2中选择具有所需优良性状的个体。 (五)杂交育种的优缺点 1.杂交育种的优点 可将同一物种不同品种的优良性状集中在一个个体上,而且操作简便。 2.杂交育种的缺点 (1)只能利用已有基因的重组,产生新的基因型,不能产生新的基因,因而杂交育种只能出现新的性状组合,而不会出现新的性状。 (2)由于杂交过程中会出现性状分离现象,因而育种进程缓慢,所需时间较长。 (3)亲本的选择范围比较局限:亲本的选择一般限制在同种生物范围之内,而且只适用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 (六)杂交育种的应用 在农业生产中,杂交育种是改良作物品质,提高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的常规方法,同时也可用于家畜和家禽的育种。 二、诱变育种 (一)诱变育种的原理 诱变育种依据的遗传学原理是基因突变。

(二)诱变育种的方法 利用物理因素(如X 射线、γ射线、紫外线、激光等)或化学因素(如亚硝酸、硫酸二乙酯等)来处理生物,使生物发生基因突变。 (三)诱变育种的优缺点 诱变育种最突出的优点在于:可以提高突变率,加速育种进程,在较短时间内获得更多的优良变异类型。但是,有利变异不多,需大量处理供应材料并且具有盲目性。 (四)诱变育种的实例 “黑农五号”大豆、青霉素高产菌株的选育等。 (五)诱变育种的应用 诱变育种是创造动植物新品种和微生物新类型的重要方法。 【要点突破】 一、杂交育种过程分析 1.杂交育种过程图解(假设亲本的基因型分别是AAbb 和aaBB ,欲获得双显性优良性状的纯合子) 2.有关杂交育种的几点说明 (1)若亲本是不同纯种,则F 1往往表现一致,但从F 2开始便会出现性状分离,因此在杂交育种过程中选择往往从F 2开始。 (2)若需培育显性纯合子,应让具有该性状的个体连续自交,直至不再发生性状分离才能推广使用。 (3)若需培育隐性纯合子,从F 2中选出具有该性状的个体即可推广使用,因为隐性性状一旦出现即为纯合子,自交后代不再发生性状分离。 (4)若需利用杂种优势,选取亲本杂交,将母本所结种子直接利用即可,但需年年育种。 (5)植株抗病性的检测:在无相应病原体的环境中,需用相应病原体感染植株,以检测植株是否具有抗病性。 (6)在进行动物杂交育种时,若需选育显性纯合子,一般采用测交的方法检测显性个体是否为纯合子。 (7)杂交育种的适用范围:①同一物种的不同品种;②能进行有性生殖;③将不同品种的优良性状集在中一个个体上。 二、诱变育种 1.人工诱变的最佳处理时期是细胞分裂间期。 2.人工诱变只能提高突变率,而不能决定生物产生的突变是否有利,因而人工诱变不能提高生物有利变异的频率。 P AAbb × aaBB F 1 F 2 A-bb aaB-aabb AABB 淘汰

第六章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知识点

第六章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 知识点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第六章 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 本章提要: 概念 可 选择育种:方法、缺点 工具 遗 杂交育种 原理 步骤 传 诱变育种 方法 应用 变 多倍体育种 优缺点 安全性 异 单倍体育种 实例 本章知识点: 第一节 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 一、 选择育种: 1、方法:利用生物的变异,通过长期选择,汰劣留良,来培育优良品种。 2、缺点:周期长,可选择的范围有限。 二、几种育种方法归纳: 杂交育种 诱变育种 多倍体育种 单倍体育种 原理 基因重组 基因突变 染色体变异 染色体变异 方法 杂交→自交→选优 →自交 用物理或化学因素处理,再筛选 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种子或幼苗 先花药离体培养, 再 秋水仙素处理 优点 可集中亲本优良性状 加速育种进程,大幅改良性状 器官大和营养物质含量高 缩短育种年限 缺点 育种年限长 不定向,有利少 发育迟,结实低,动物中难以开展 只适用于植物 举例 杂交水稻 青霉素高产菌株 三倍体无籽西瓜 抗病植株的育成 一、基因工程的原理 1、基因工程概念: (1)别名:又叫基因拼接技术或DNA 重组技术。 (2)方法: 按照人们意愿,把一种生物的某种基因提取出来,加以修饰改造,然后放到另一种生物的细胞里,定向地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 (3)原理:基因重组(不同生物之间的基因组合) (4)操作水平:DNA 分子水平 (5)结果:定向地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获得人类所需要的品种。 (6)优点:目的性强,定向改造生物性状;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 2、基因工程的工具 (1)基因的“剪刀”—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简称限制酶) ①特点:具有特异性,即识别特定核苷酸序列,切割特定切点。 ②作用部位:磷酸二酯键 基 因工程 应 用 应用

高中生物必修二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知识点

第六章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第一节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 一、各种育种方法的比较: 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多倍体育种单倍体育种处理杂交→自交→选优→ 自交 用射线、激光、 化学药物处理 用秋水仙素处理 萌发后的种子或幼苗 花药离体培养 原理基因重组,人工诱发基因 突变 染色体变异,破坏纺锤体 的形成,使染色体数目加 倍 染色体变异,诱导花粉直 接发育,再用秋水仙素 优 缺 点 组合优良性状,方法简 单,可预见强, 但周期长,只能利用已 有的基因重组,不能创 造新的基因。 提高突变率,产生新基 因,加速育种,改良性 状,但有利变异少,需 大量处理 器官大,营养物质含量 高,但发育延迟,结实率 低 缩短育种年限, 但方法复杂, 成活率较低 例子水稻的育种高产量青霉素菌株无子西瓜抗病植株的育成 第二节基因工程及其应用 一、基因工程 1、概念:基因工程又叫基因拼接技术或DNA重组技术。通俗的说,就是按照人们意愿,把一种生物的某 种基因提取出来,加以修饰改造,然后放到另一种生物的细胞里,定向地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 2、原理:基因重组 3、结果:定向地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获得人类所需要的品种。 二、基因工程的工具 1、基因的“剪刀”—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简称限制酶) (1)特点:具有专一性和特异性,即识别特定核苷酸序列,切割特定切点。 (2)作用部位:磷酸二酯键 (4)例子:EcoRI限制酶能专一识别GAATTC序列,并在G和A之间将这段序列切开。 (黏性末端)(黏性末端) (5)切割结果:产生2个带有黏性末端的DNA片断。 (6)作用:基因工程中重要的切割工具,能将外来的DNA切断,对自己的DNA无损害。 注:黏性末端即指被限制酶切割后露出的碱基能互补配对。 2、基因的“针线”——DNA连接酶 (1)作用:将互补配对的两个黏性末端连接起来,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DNA分子。 (2)连接部位:磷酸二酯键 3、基因的运载体 (1)定义:能将外源基因送入细胞的工具就是运载体。 (2)种类:质粒、噬菌体和动植物病毒。 三、基因工程的操作步骤 1、提取目的基因 2、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

第六章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知识点

第六章 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 本章提要: 选择育种:方法、缺点 工 遗 杂交育种 原理步 传 诱变育种 方法应用 变 多倍体育种 优缺点 安全性 异 单倍体育种 实例 本章知识点: 第一节 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 一、 选择育种: 1、方法:利用生物的变异,通过长期选择,汰劣留良,来培育优良 品种。 2、缺点:周期长,可选择的范围有限。

二、几种育种方法归纳: 第二节基因工程及其应用 一、基因工程的原理 1、基因工程概念: (1)别名:又叫基因拼接技术或DNA重组技术。(2)方法:

按照人们意愿,把一种生物的某种基因提取出来,加以修饰改造,然后放到另一种生物的细胞里,定向地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3)原理:基因重组(不同生物之间的基因组合) (4)操作水平:DNA分子水平 (5)结果:定向地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获得人类所需要的品种。(6)优点:目的性强,定向改造生物性状;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 2、基因工程的工具 (1)基因的“剪刀”—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简称限制酶) ①特点:具有特异性,即识别特定核苷酸序列,切割特定切点。 ②作用部位:磷酸二酯键 ③例子:EcoRI限制酶能专一识别GAATTC序列,并在G和A之间将这段序列切开(上图)。 ④切割结果:产生2个带有黏性末端的DNA片断。

(2)基因的“针线”——DNA连接酶 ①作用:将两个具相同黏性末端的DNA片段连接起来,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DNA分子。 ②连接部位:磷酸二酯键 (3)基因的运载体 ①作用:能将外源基因送入受体细胞的工具就是运载体。 ②种类:质粒(细菌及酵母菌等生物细胞质中小型环状DNA)、噬菌体和动植物病毒。 3、基因工程的操作步骤 (1)提取目的基因 (2)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用同种限制酶切割目的基因和质粒,最终形成重组DNA。 (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①检测:根据受体细胞是否表现标记基因表现的性状,判断目的基因导入与否。 ②鉴定:受体细胞表现出目的基因特定的性状,如抗虫棉是否表现出抗虫性状。

基因工程在植物育种中的应用

基因工程在植物育种中的应用 官玲(GUAN Ling) (莆田学院环境与生命科学系福建莆田351100) 摘要:在现代生物技术中,基因工程作为一个重要的部分,已经在生产和生活等多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不断成熟的基因工程技术它解决了传统育种不能突破的问题,与传统育种方法相比, 基因工程技术具有独特优势可以定向修饰植物的某些目标性状并保留其它原有性状通过引入外来基因扩大基因库。本文主要综述了基因工程在药用植物和花卉植物育种中的研究状况及对以后的发展现状进行的展望。 关键词:基因工程;植物育种;基因芯片技术;前景展望 基因工程是指运用分子生物学技术, 将目的基因或DNA片段通过载体或直接导入受体细胞, 使受体细胞遗传物质重新组合, 经细胞复制增殖, 新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表达, 最后从转化细胞中筛选有价值的新类型, 继而它再生为工程植株, 从而创造新品种的一种定向育种技术。与传统育种相比, 植物基因工程具有以下特点植物基因工程是在基因水平上来改造植物的遗传物质, 更具有科学性和精确性,同时育种速度也大大加快能定向改造植物的遗传性状, 提高了育种的目的性与可操作性植物基因工程大大地扩展了育种的范围, 打破了物种之间的生殖隔离障碍, 实现了基因在生物界的共用性, 丰富了基因资源及植物品种。 1.基因工程技术在药用植物育种中的应用 由于医药事业的快速发展, 野生药材资源已远远不能满足需要, 尤其是许多原料性药用植物资源已面临资源枯竭的威胁, 加之人工驯化和栽培的药用植物物种退化和濒危的问题极为突出。根据这些中药资源的活性成分、生长规律、生产特性, 运用生物工程技术对其进行保存性研究, 从而保护濒危紧缺的药用植物资源.。 通过遗传转化, 将目的基因(如抗逆、抗病毒、抗虫、抗除草剂等相关基因)导入药用植物以改变传统遗传性状, 培育优良品种, 增强药用植物抗病毒、抗虫害、抗除草剂的能力, 利用植物生产异源蛋白及改变植物质量性状、保护和繁殖濒临灭绝的植物材料[1]. 1.1优良品种的培育 刘建勋等[2]利用PCR 技术克隆出青蒿素生物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基因和东北红豆杉中紫三醇生物合成途径中起限速作用的紫三烯合成酶基因, 该基因cDNA 片段由2586 个核苷酸组成, 将该cDNA 片段导入红豆杉细胞后, 影响紫杉醇含量。NSFC 资助的“银杏内酯合成二萜环化酶基因克隆与生物转化研究”、“水母雪莲P 基因克隆及其对3-脱氧类黄酮化合物生物合成调控的研究”、“丹酚酸类化合物生物合成关键酶基因克隆与调控研究”、“重组蝎毒素

育种与基因工程基础知识扫描

育种与基因工程基础知识扫描 生物试题2015.10.29 第1卷(客观题) 20分) 一名词解释( 1.杂交育种: 2. 诱变育种: 3. 基因工程: 4?限制酶的作用特点: 5.基因工程的一般程序: 二判断正误(30分) 1. 太空育种能按人的意愿定向产生优良性状() 2. 诱变育种的优点是需大量处理实验材料() 3. 诱变育种时突变的个体中有害个体多于有利个体() 4. 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都能产生前所未有的新基因,创造变异新类型() 5. 杂合子品种的种子只能种一年,需要年年制种() 6. 采用诱变育种可改良缺乏某种抗病性的水稻品种( 7. 在基因工程中限制酶的作用只是用来切割目的基因。() 8. 人类遗传病是指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疾病( 9. 单基因遗传病是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疾病( 10. 禁止近亲结婚能降低各种遗传病的发病率( 11. 通过遗传咨询可推算某些遗传病的发病率() 12. 不携带遗传病基因的个体不会患遗传病( 13. 一个家族仅一代人中出现过的疾病不是遗传病( 14. 人类基因组计划检测对象,一个基因组中,24条DNA分子的“全部”碱基对包括基因片段 和非基因片段序列,不是只检测“基因”序列() 15. 没有限制酶就无法使用质粒运载体。() 16. 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杂交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的自由组合() 17. 无论是杂交育种还是诱变育种都需要一个人工选择的过程() 18. 育种主要是对原物种的改良,不可能制造出新的物种() 19. 任何育种方法都具有盲目性,都不可能定向改造生物的性状() 20. 检测目的基因进入受体细胞是否表达出mRNA可以采用DNA分子杂交技术() 第口卷(非选择题) 三简答填空(50分) 1. 某自花且闭花授粉植物,抗病性和茎的高度是独立遗传的性状。抗病和感病由基因R和 r控制,抗病为显性;茎的高度由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D、d , E、e )控制,同时含有D和E表现为矮茎,只含有D或E表现为中茎,其他表现为高茎。现有感病矮茎和抗病高茎两品种的纯合种子,欲培育纯合的抗病矮茎品种。。 请回答:

必修二-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练习题

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 1.下列关于育种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用物理因素诱变处理可提高突变率 B.诱变育种和杂交育种均可形成新的基因 C.三倍体植物不能由受精卵发育而来 D.诱变获得的突变体多数表现出优良性状 2.某生物的基因型为,通过下列技术可以分别将它转变为以下 基因型的生物:①;②;③;④。则以下排列正确的是( ) A.诱变育种、转基因技术、花药离体培养、细胞融合 B.杂交育种、花药离体培养、转基因技术、多倍体育种 C.花药离体培养、诱变育种、多倍体育种、转基因技术 D.多倍体育种、花药离体培养、诱变育种、转基因技术 3.下列关于限制酶和连接酶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其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 B.连接酶可以恢复分子中的氢键 C.它们不能被反复使用 D.在基因工程操作中可以用聚合酶代替连接酶 4.下列关于育种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基因突变可发生在任何生物的复制过程中,可用于诱变育种 B.诱变育种和杂交育种均可产生新的基因和新的基因型 C.三倍体植物不能由受精卵发育而来,但可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方法获得 D.普通小麦花粉中有三个染色体组,由其发育的个体是三倍体 5.某农科所通过如图所示的育种过程培育成了高品质的糯小麦。下列有关叙述正 确的是( ) A.该育种过程中运用的遗传学原理是基因突变 B.a过程能提高突变率,从而明显缩短了育种年限 C.a过程需要使用秋水仙素,只作用于萌发的种子 D.b过程需要通过自交来提高纯合率 6.下图为利用纯合高秆(D)抗病(E)小麦和纯合矮秆(d)染病(e)小麦快速培育纯合 优良小麦品种矮秆抗病小麦()的示意图,下列有关此图叙述错误的是( ) )) (花药) (单倍体) A.②过程中发生了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B.实施④过程通常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 C.实施③过程依据的主要生物学原理是细胞增殖 D.实施①过程的主要目的是让控制不同优良性状的基因组合到一起 7.下列有关育种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用于大田生产的优良品种不一定是纯合子 B.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培育脱毒苗,筛选培育抗病毒新品种 C.诱变育种可提高突变频率,加速新基因的产生,从而加速育种进程 D.为了避免对三倍体无子西瓜年年制种,可利用植物组织培养快速繁殖 8.下列有关育种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杂交育种所依据的主要遗传学原理是染色体变异 B.利用单倍体育种可以培育出无子西瓜 C.诱变育种可以定向地把两个或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集中在一起,获得新的品种 D.目前人工诱导多倍体最有效的方法是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9.如图为分子的某一片段,其中①②③分别表示某种酶的作用部位,则相应的酶依次是 A.连接酶、限制性核酸内切酶、解旋酶 B.限制性核酸内切酶、解旋酶、连接酶 C.解旋酶、限制性核酸内切酶、连接酶 D.限制性核酸内切酶、连接酶、解旋酶 10.下图表示以某种作物中的①和②两个品种分别培育出④⑤⑥三个新品种的过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高一生物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练习题及答案

高一生物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练习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对下列有关实例形成原理的解释,正确的是() A.无子番茄的获得是利用了多倍体育种原理 B.培育无子西瓜利用了 单倍体育种原理 C.培育青霉素高产菌株是利用了基因突变原理 D.“多利”羊获得是利用了杂交育种原理解析无子番茄是利用生 长素促进果实发育的原理,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处理未受粉的番茄子房获得的。无子西瓜则是利用染色体变异的原理培育出的三倍体西瓜。“多利”羊是利用细胞核移植技术培育出的克隆羊,与杂交育种无关。答案 C 2.用纯种的高秆(D)抗锈病(T)小麦与矮秆(d)易染锈病(t)小麦培育矮秆抗锈病小麦新品种的方法如下,下列有关此育种 方法的叙述中,正确的是()高秆抗锈病×矮秆易染锈病 F1 雄 配子幼苗选出符合生产要求的品种 A.过程①的作用原理为染色体 变异 B.过程③必须经过受精作用 C.过程④必须使用生长素处理幼 苗 D.此育种方法可选出符合生产要求的品种占1/4 解析图示为单 倍体育种,过程①原理为基因重组;③是将花药培养为幼苗,属于 植物组织培养;④过程应该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幼苗。答案:D 3.(2009?浙江理综,3)下列关于基因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目的基因和受体细胞均可来自动、植物或微生物 B.限制性核酸内 切酶和DNA连接酶是两类常用的工具酶 C.人胰岛素原基因在大肠杆 菌中表达的胰岛素原无生物活性 D.载体上的抗性基因有利于筛选含 重组DNA的细胞和促进目的基因的表达解析基因工程中目的基因 和受体细胞均可来自动、植物或微生物;常用的工具酶是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和DNA连接酶;人胰岛素原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的胰岛素原无生物活性,只有经过一定的物质激活以后,才有生物活性;载体上的抗性基因主要是有利于筛选含重组DNA的细胞,不能促进目的基 因的表达。所以D错误。答案:D 4.(2008?全国理综Ⅰ,4)已知某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在一线性DNA分子上有3个酶切位点,如下图中箭头所指。如果该线性DNA分子在3个酶切位点上都被该酶切断,则 会产生a、b、c、d四种不同长度的DNA片段。现有多个上述线性DNA 分子,若在每个DNA分子上至少有1个酶切位点被该酶切断,则从理论上讲,经该酶酶切后,这些线性DNA分子最多能产生长度不同的DNA片

杂交育种与基因工程育种

一、选择题(题型注释) 1.与杂交育种、单倍体育种等育种方法相比,尽管人工诱变育种具有很大的盲目性,但是该育种方法的独特之处是() A.可以将不同品种的优良性状集中到一个品种上 B.按照人类的意愿定向改造生物 C.改变基因结构,创造前所未有的性状类型 D.能够明显缩短育种年限,后代性状稳定快 2.对下列有关育种方法原理的解释,正确的是( ) A.培育无子西瓜利用了单倍体育种的原理 B.杂交育种利用了染色体数目变异的原理 C.培养青霉素高产菌株过程中利用了基因突变的原理 D.“多利”羊的诞生利用了诱变育种的原理 3.下列有关育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单倍体育种的原理是染色体结构的变异 B.人工诱变可培育出合成人生长激素的大肠杆菌 C.种子长成植株过程中会出现基因重组 D.青霉素高产菌株的育成原理为基因突变 4.下列各项措施中,能够产生新基因的是( ) A.高秆抗病小麦与矮秆不抗病小麦杂交 B.用秋水仙素处理二倍体西瓜得到四倍体 C.用花药离体培养小麦植株 D.用X射线处理获得青霉素高产菌株 5.“嫦娥1号”胜利奔月,神五神六胜利返回,这些航天技术的发展,为我国的生物育种创造了更多更好的机会,下列有关航天育种的说法正确的是() A.航天育种可缩短育种周期 B.种子在宇宙辐射、微重力及弱地磁场等因素的诱导下发生基因突变 C.航天育种技术作为航天技术与农业育种技术相结合的一项创新性研究成果,是快速培育农作物优良新品种的重要途径之一 D.“太空种子”都能培育出高产、优质、高效的新品种 6.下列有关育种的说法,正确的是() A.通过杂交育种可获得农作物新品种 B.诱变育种只适用于对微生物菌株的选育 C.无子番茄通常是用多倍体育种方式获得 D.通过基因工程育种可获得抗逆性强的新品种 7.下列实例与所利用的育种方法中,连线不正确的是() A.中国荷斯坦牛——杂交育种 B.三倍体无子西瓜——单倍体育种C.“黑农五号”大豆——诱变育种 D.抗虫棉花——基因工程育种 8.有两种柑橘,一种果实大但含糖量不高,另一种果实小但含糖量较高,如果想要培育果实大且含糖量高的品种,比较科学有效的方法() A.单倍体育种B.人工诱变育种 C.杂交育种D.多倍体育种 9.既要提高农作物的变异频率,又要使后代变异性状较快稳定,可采用()

杂交育种与基因工程

6.1 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 教学目标: 1.简述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的概念,举例说明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方法的优点和不足。(简述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的作用及其局限性。) 2.举例说明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在生产中的应用。 3.讨论遗传和变异规律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遗传和变异规律在改良农作物和培育家畜品种等方面的应用。 教学难点: 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的优点和局限性。 学法指导: 1.根据P98“本节聚焦”中的问题,阅读98-100页的内容,并认真思考99页和100页的“思考与讨论”部分。 2.独立完成导学案;不会的或有疑问的地方用双色笔标出,留到课堂解决; 3.正课结束后及时整理导学案,进行纠错反思,课后认真完成练习题。 阅读指南: 1、杂交育种的概念:杂交育种是将两个或多个______ 通过集中在一起,再经过,获得的方法。 育种过程:(一两对相对性状为例)将两个亲本_________,得到F1_________,选择F2中的所需类型逐代________,直到得到性状不再发生分离的理想纯种。 2、诱变育种的概念:利用物理因素(如)或_______(如)。来处理生物,使生物发生。这种方法可以提高________,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更多的优良变异类型。如“___________”大豆品种。 合作探究: 1.P99思考与讨论:杂交育种的优点是很明显的,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会遇到不少困难。请从杂交后代可能出现的各种类型,以及育种时间等方面,分析杂交育种方法的不足之处:(1)杂交育种只能利用产生的变异,不能产生新。 (2)杂种后代要发生,选育时间。 2.在育种上既要得到更多的变异,又要使后代的变异性状较快的稳定,最好采用育种。(1)理由是,由于且所以能得到更多变异类型,

基因工程育种

第2节基因工程及其应用 一、基因工程的原理 1.基因工程又叫做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通俗地说,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2.基因工程是在_____________上进行的_____________水平的设计施工,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基因工程最基本的工具。 3.基因的“剪刀”是指_____________,简称_____________。其作用特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基因的“针线”是指_____________。当用_____________切割两种来源不同的DNA后,露出 的末端可以通过_____________黏合起来,但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交替连接而构成的DNA骨架上仍有缺口,该缺口就需要靠_____________来“缝合”。 5.基因的运载体是指_____________的运输工具。目前常用的运载体有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等。必备条件:A、能在宿主细胞内稳定保存并大量复制B、有多个限制酶切点,以便与外源基因连接C、有标记基因,以便筛选 6. 质粒存在于细菌以及等生物中,是细胞拟核或细胞核外能够_____________的 _____________状DNA分子。 7.基因工程的操作步骤是:______ _______、 ______ _______、 ______ _______、 ______ _______、

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知识点

第六章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 本章提要: 概念可选择育种:方法、缺点 工具遗杂交育种原理 步骤传诱变育种方法 应用变多倍体育种优缺点 安全性异单倍体育种实例 本章知识点: 第一节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 一、选择育种: 1、方法:利用生物的变异,通过长期选择,汰劣留良,来培育优良品种。 2、缺点:周期长,可选择的范围有限。 二、几种育种方法归纳: 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多倍体育种单倍体育种 原理基因重组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染色体变异 方法杂交→自交→选优 →自交 用物理或化学因素处 理,再筛选 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 种子或幼苗 先花药离体培养,再 秋水仙素处理 优点可集中亲本优良性状加速育种进程,大幅 改良性状 器官大和营养物质含 量高 缩短育种年限 缺点育种年限长不定向,有利少发育迟,结实低,动 物中难以开展 只适用于植物 举例杂交水稻青霉素高产菌株三倍体无籽西瓜抗病植株的育成 第二节基因工程及其应用 一、基因工程的原理 1、基因工程概念: (1)别名:又叫基因拼接技术或DNA重组技术。 (2)方法: 按照人们意愿,把一种生物的某种基因提取出来,加以修饰改造,然后放到另一种生物的细胞里,定向地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 (3)原理:基因重组(不同生物之间的基因组合) (4)操作水平:DNA分子水平 (5)结果:定向地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获得人类所需要的品种。 (6)优点:目的性强,定向改造生物性状;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 2、基因工程的工具 (1)基因的“剪刀”—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简称限制酶) ①特点:具有特异性,即识别特定核苷酸序列,切割特定切点。 ②作用部位:磷酸二酯键 基 因 工 程 应 用 应 用

基因工程在育种上的应用

转基因植物研究现状及发展 姓名:杨加信 学号: 班级:农学院07级农学2班 指导教师: 日期:2010-5-11

转基因植物研究现状及发展 杨加信 (内蒙古农业大学农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18)1 【摘要】1986年美国和法国的科学家在世界上第一次进行了抗除草剂转基因烟草的田间试验。自此之后,植物转基因的研究与应用在世界各地蓬勃发展,被认为是21世纪农业的希望,是新的农业科技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转基因植物研究比美国等国相对较晚,但近几年进展很快,而且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我国农业部迄今为止批准进行商品化生产的转基因植物除抗棉铃虫棉花外,还有耐储存番茄、抗黄瓜花叶病毒的番茄、甜椒和转花色矮牵牛花。从长远看,转基因作物将继续发展。同时种植转基因作物的国家将一步增加。转基因植物技术有些方面理论依据不充足,有待加强这方面的研究。 【关键词】转基因植物;转基因作物;抗虫棉;转基因烟草; 转基因植物(transgemc plant)是采用基因工程手段将从不同生物中分离或人工合成的外源基因在体外进行酶切和连接,构成重组DNA分子,然后导入植物细胞基因组中,使新的基因在植物细胞内整合、表达,并能通过无性或有性增值过程,将外源基因遗传给后代,由此获得基因改良植物,使之稳定遗传并赋予植物新的农艺性状,如抗虫、抗病、抗逆、高产、优质等.【1】 转基因植物技术及其产品是当今世界农业生物技术研究与产业化开发的重点和热点,也是我国农业科技革命的核心内容之一,对我国农业科技手段的更新换代以及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植物转基因技术方兴未艾,因而对它的研究意义也显得尤为重要. 1986年美国和法国的科学家在世界上第一次进行了抗除草剂转 1作者简介:杨加信,男,1987年出生,陕西渭南人,在读本科生,E-mail:jiaxin@https://www.360docs.net/doc/a014380717.html,,个人主页:https://www.360docs.net/doc/a014380717.html,/yjiaxin

最新高中生物必修二第六章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知识点word版本

学习资料 精品文档第六章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第一节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 一、各种育种方法的比较: 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多倍体育种单倍体育种处理杂交→自交→选优→ 自交 用射线、激光、 化学药物处理 用秋水仙素处理 萌发后的种子或幼苗 花药离体培养 原理基因重组,人工诱发基因 突变 染色体变异,破坏纺锤体 的形成,使染色体数目加 倍 染色体变异,诱导花粉直 接发育,再用秋水仙素 优 缺 点 组合优良性状,方法简 单,可预见强, 但周期长,只能利用已 有的基因重组,不能创 造新的基因。 提高突变率,产生新基 因,加速育种,改良性 状,但有利变异少,需 大量处理 器官大,营养物质含量 高,但发育延迟,结实率 低 缩短育种年限, 但方法复杂, 成活率较低例子水稻的育种高产量青霉素菌株无子西瓜抗病植株的育成 第二节基因工程及其应用 一、基因工程 1、概念:基因工程又叫基因拼接技术或DNA重组技术。通俗的说,就是按照人们意愿,把一种生物的某 种基因提取出来,加以修饰改造,然后放到另一种生物的细胞里,定向地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 2、原理:基因重组 3、结果:定向地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获得人类所需要的品种。 二、基因工程的工具 1、基因的“剪刀”—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简称限制酶) (1)特点:具有专一性和特异性,即识别特定核苷酸序列,切割特定切点。 (2)作用部位:磷酸二酯键 (4)例子:EcoRI限制酶能专一识别GAATTC序列,并在G和A之间将这段序列切开。 (黏性末端)(黏性末端) (5)切割结果:产生2个带有黏性末端的DNA片断。 (6)作用:基因工程中重要的切割工具,能将外来的DNA切断,对自己的DNA无损害。 注:黏性末端即指被限制酶切割后露出的碱基能互补配对。 2、基因的“针线”——DNA连接酶 (1)作用:将互补配对的两个黏性末端连接起来,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DNA分子。 (2)连接部位:磷酸二酯键 3、基因的运载体 (1)定义:能将外源基因送入细胞的工具就是运载体。 (2)种类:质粒、噬菌体和动植物病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