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_麦克白_主要人物的悲剧心理特征

解读_麦克白_主要人物的悲剧心理特征
解读_麦克白_主要人物的悲剧心理特征

解读5麦克白6主要人物的

悲剧心理特征

p徐锡祥莎士比亚悲剧5麦克白6在现代莎评专家无意识和心理分析的影响下逐渐显现出现代主义的光泽。上个世纪初,英国著名莎学专家A1C1布拉德雷将莎士比亚悲剧的气

氛的烘托归纳为三类:反常的精神状态、超自然的因素和偶然事件等。而在世纪末,它又在解构主义和新历史主义的关照下展示着一种/另类0的文本。曾艳兵在运用拉康的无意识语言论分析它,产生了语言的悲剧的概念。1(P77-82)悲剧性的气氛和超自然的因素及异常心态如幻觉、幻视和幻听等,都是人物内心无意识或/本我0的外化。黑暗的色彩和流血的主题使得剧作的悲剧性越发凸现,悲剧心理特征愈加明显。主要人物在弑君犯罪前后所表现的人性和人格上的精神分裂在人物行动中都无不体现了变态心理的特征,正揭示了他们进入漫漫长夜受煎熬的心路历程。本文拟从超自然因素、色彩和人物变态心理等方面剖析5麦克白6中的悲剧心理特征。

一、超自然因素:悲剧心理的外化

在谈到5麦克白6悲剧气氛时,布拉德雷这样评论本剧所运用的手法:/莎士比亚在本剧中如此频繁地使用这些手法并不是偶然的,这些手法可以帮助激活对隐藏在人心里而毫无察觉其影响的力量的隐约的恐惧感。0o(P230-298)女巫、鬼魂及反常的自然现象其实都是剧中人物心理潜意识的征象和外化,又是封建迷信的符咒,与正常的思维(如班柯)形成鲜明的对比,莎士比亚显然是运用超自然因素来表现麦克白的内心世界的。

11女巫

女巫:以舞降神的人,主管奉祀大帝鬼神,为人祈福禳灾,并兼事占卜、星历之术。她们具有古怪丑陋的外表,升伴以雷电、污物和昏暗的环境,可憎而可怕,俨然一个个飘荡的游魂、飞行的野鬼。在科学不发达的封建社会里,人们相信女巫能预言人的未来和命运,并具有呼风唤雨的魔力,这就难怪麦克白对她们深信不疑。

5麦克白6开场,三个面目狰狞、似人非人的女巫在轰鸣的雷电中,在阴霾的荒原旷野里等候着班师回朝的麦克白。女巫就是莎士比亚用来表达麦克白无意识中隐藏着的欲望)))野心,/女巫的话唤醒了麦克白的恶劣欲念,他们的话道出了他自己的阴暗心理。0?(P500-548)她们/形容枯瘦,服装怪诞,满脸皱纹,是女人但长有胡须。0?她们是虚幻之物,却也着实令人悚然;她们说话时闪烁其辞,语言暖昧,听来似懂非懂:/美即丑恶丑即美,翱翔毒雾妖云里0。(第一幕第一场)似是而非的词语把美丑、是非搅得混沌不清,泾渭难辨。她们的话语被伴以气泡声和狂风呼啸等音响,构成一幅阴沉、神秘、可怕的图像。麦克白无意识中的欲望便以女巫梦幻般形式出现了,/正如科学家-梦有如气泡一般.说法,但就口语来说,梦实在是非常美妙的-愿望的达成.0。?(P20-85)

弗洛伊德在论述本我、自我和超我和道德的关系时曾说:/从本能控制的观点来说,从道德的观点来说,可以说本我是完全非道德的;自我是力求道德的;超我能成为超道德的,然后变得很残酷,如本我才能有的那种残酷。0?(P204)对于班柯来说,女巫就像大地上的气泡,她们也预言班柯的子孙要称王,他没把它当成欲望的梦想,超我的道德力量在他身上是强大的。而麦克白在欲望与道德超我的矛盾中却放弃/美0(fair)的道德而倾向于/丑0(foul)的混沌的本我中的欲望。如拉康所言:/人的欲望促进、刺激了意识的产生,,意识不是由性欲直接产生的,而是在欲望的主客体之间作用过程中所产生的。0?

有趣的是麦克白出场的第一句台词便和女巫刚才的话如出一辙、遥相呼应:/我从没有见过那样阴郁而光明的日子0。(第一幕第三场)女巫出场时用的两个反义词/foul0和/fair0,现又同时呈现,表达了麦克白黑白混淆的内心世界,同时也给他的心理、精神和人格分裂定下了基调。可以肯定,此时(见到女巫前),他心中已萌动着某种朦胧的非分之念。而女巫哑谜似的预言(称呼麦克白为葛莱密斯爵士、考特爵士和未来的君王)在他心中激起了强烈的共鸣,且清晰地表达了深藏在他心中的勃勃野心,/女巫的话其实就是麦克白的潜意识上升而成为语言0。1(P78)于是,一宗宗血腥的谋杀案便接踵而来。

以后,女巫们在阴暗的洞穴内等待麦克白前来谋求自信。洞内可怕的意象接连不断,女巫的宠物狸猫精和癞蛤蟆以及龟鸨;她们谈论的话题、所做的恶作剧和变幻出的幽灵更令人毛骨悚然。种种污秽之物和超自然反常现象构成了一个魑魅魍魉的世界, /摄人魂魄荡人心0。女巫们边跳着粗俗的舞蹈,边重复念着符咒:/不惮辛劳不惮烦,釜中沸沫已成澜。0(第四幕第)场)断断续续的语流和釜中的气泡声让人心惊肉跳,仿佛置身于阴森可怖的阴曹地府之中。因此,女巫是一种与人类正常秩序完全不同的邪恶势力的象征,象征着麦克白内心阴暗的心理和邪恶的野心,是一种超自然力量的舞台表现,更是麦克白悲剧心理的外化。

21鬼魂

莎士比亚善于将鬼魂搬上舞台,渲染悲剧气氛。拉康在谈及莎士比亚悲剧中的鬼魂时说:/本我本身就是鬼魂,或者是群鬼,由消失的或不在场的欲望之物组成。0à鬼魂的出现正是可怕的不在场的欲望和恐惧的显现,给悲剧制造的气氛是阴森恐怖的。

5麦克白6中宴会上班柯的鬼魂尤为恐怖:/染血的头发0、/枯竭的骨架0、/凝冷的血液0和/暗淡无光的眼睛0构成了/可怕的影子、虚妄的揶揄0(第三幕第四场)。这个蓬头垢面、满身血污的鬼魂坐在麦克白座位上,让他惶恐不安,席间只有他一人能看见。由于班柯之子逃遁,使得他原本因除掉班柯的安全感荡然无存。女巫有关/班柯的子孙要成为君王0的预言回荡在耳边,成为一块牢固的心病。班柯的鬼魂更使他惊惶失措,魂不附体,言语颠狂。这正是麦克白沉重的负罪感的外露,也是一种/良心0的闪现。而他对鬼魂欲盖弥彰的解释和勇气表白则泄露了天机,始得东窗事发,于是与别人交谈时就充满了谋杀、流血等可怕的话题。在座的宾客们对他语无伦次的反复解释大为不解,麦克白夫人只得托词麦克白犯了老毛病。世界从此开始动荡混乱起来,人们得知真情后,惶惶不安,一片风声鹤唳,昔日的亲朋好友纷纷奔走他乡,逃离这血雨腥风、疮痍满目的国家。

张泗洋等在谈及莎士比亚剧本创作方法时认为女巫和鬼魂等是/为了制造戏剧效果或烘托气氛,,,完全当作自然现象来加以描写(当时人相信其真实性),它们有人类的思想和感情,它们和希腊神话中的诸神们一样,是人类精神的外化物,本身就具有现实生活的根基0。á(P200-250)鬼魂存在于精神

# 36 #SCD 观云听泉

受到强烈刺激的人的头脑中。麦克白在一次次谋杀之后,心神不宁,如坐针毡,鬼魂真是其恐惧心理的外化,具有强烈的震撼力和冲击力。

3.反常的自然现象

在5麦克白6中,莎翁还通过剧中其他人物描述了一系列反常的自然现象,一方面反映自然界的狂暴和凶险,另一方面,也衬托了违反自然秩序的谋杀行为及主人公内心反常的精神状态,大大增强了全剧可怖的气氛。这种异常性自然状态就像弗洛伊德所说的/期待的恐怖0:/这种期待的恐怖或焦虑性期望就是常常以一种可能的灾难为虑,将每一偶然之事或不定之事,都解释为不吉之兆。0?(P308-359)

暴风雨是纷乱、恐怖的世界的一种表现形式,女巫每次出场总是雷电交加,暴风骤起;邓肯被害之夜也是狂风怒号。当夜还发生了一串恐怖可怕的现象:/烟囱都给吹了下来;空中有哀哭的声音,有人听见奇怪的死亡的惨叫,,黑暗中出现的凶鸟整整地吵了一个漫漫长夜;有人说大地都发热而颤抖起来了。0(第二幕第三场)

后来,一老翁又陈述了另一些有悖情理、可怕异常的现象:/有一头雄踞在高岩上的猛鹰被一只吃田鼠的鸱鸪飞来啄死了。0 (第二幕第四场)这些不祥之兆形象生动地喻示麦克白谋杀邓肯的事实;接着老翁又举出了令人咋舌的咄咄怪事:/邓肯的骏马,野性大发,,还彼此相食。0(同上)再次象征了国王手下人相互残杀,即麦克白暗害班柯等的滔天罪行。在莎士比亚笔下,/人0与/大自然0是相联的;人犯了罪,连大自然也反常了。这些反常的异象也有力地表现出社会的骚动不安和黑暗,从另一方面表现了麦克白及其夫人的悲剧心理特征。

女巫、鬼魂及反常的自然现象是麦克白及其夫人悲剧心理和潜意识的象征和外化,表现出人物心理的阴森恐怖的悲剧物质,具有较高的舞台表现力、艺术感染力和审美价值。

二、黑与红:悲剧心理的色彩

莎翁借助于舞台技术,如昏暗的灯光和奇异的道具等,充分表现黑暗的背景和流血的主题,由此保卫和平的阴森恐怖的气氛几乎令人窒息。

11黑暗的背景

5麦克白6中情节几乎全在黑暗中进行,黑夜笼罩了一个个悲惨的犯罪场面:邓肯被害、班柯被刺、麦克白夫人梦游等;女巫出现在阴沉的荒原上和昏暗的洞穴里;黑夜里刺客四处活动,恶狼哀嚎,凶鸟鼓噪,各种反常现象不断发生。可以说黑暗是男女主人公掩盖犯罪真相的保护伞,是他们恐惧心理的外在表现,也是整个黑暗社会制度的象征。/诗人必须把凶手们和谋杀罪与我们的世界隔离开来,把他们关闭、隐藏在秘密、深奥的地方;,,日常生活的世界突然停止活动)))入睡)))精神恍惚0。 l v

当麦克白听到马尔柯姆被宣布为王位继承人时,他决心尽早动手,他祈求黑暗,/星星啊,收起你们的火焰!不要让光亮照见我的黑暗幽深的欲望。0(第一幕第四场)麦克白夫人知道邓肯要来送死后也有同样对黑暗的渴求:/来,阴沉的黑夜,用最昏暗的地狱中的烟罩住你自己,,,请青天不能从黑暗的重衾里探出头来,高喊,-住手,住手.!0(第一幕第五场)。麦克白在幻觉中看到刀子后希望没人/把黑暗中一派阴森可怕的气氛破坏了0。(第二幕第一场)犯罪行为人需要这样的现场氛围,它给人以犯罪时的安全感,而/犯罪现场是由犯罪人、受害人、第三人的互动所产生的,笼罩于现场环境中的气氛。,,它与犯罪人主观恶性程度、犯罪动机强度、采取的制约特点、体能、技能特点有关,与受害人反抗程度、采取的对策有关,与第三人有关0。 l w(P66)因为是初犯,恐惧的心理总是笼罩着他们,/恐惧作为一种消极的心理状态,是一种阻碍个体活动效果的因素。,,恐惧心理在初犯身上是较为明显的,它伴随着犯罪行为人作案的全过程。0 l w(P233)在这里,黑暗掩护杀人的暴行,而暴行暴政又是黑暗的根源。在黑暗的掩护下,麦克白一步步走向罪恶的渊薮,成为独夫民贼,他的残暴统治也成了漫长的黑夜。/人类的启蒙起源于恐惧,他深信白天是一个秩序井然的世界并设法摒弃这种对混乱的恐惧,因为后者会通过黑夜来骚扰他0。 l x(P160-l90)全剧只出现过两次光明的时刻,即:邓肯去麦克白家作客的路上和最后正义之师惩罚了暴君之后的阳光普照。因而,黑暗笼罩着全剧,掩护犯罪行径,给人以可怖的感受。

21流血的主题

流血的主题贯穿悲剧的始终,构成了一幕幕悲惨的景象,使全剧笼罩在腥风血雨之中。/血0(blood)成为全剧使用次数最多,频率最高的一个词。

全剧出场的第一个人就是一位受伤流血的军曹,这是个预示。麦克白幻想中见到了滴血的刀子,弑君时及后来两个沾满鲜血的双手;班柯被刺杀;宴会上麦克白看到血淋淋的鬼魂;麦克达夫一家惨遭杀戮。众多无辜的生灵涂炭,使麦克白满身血债。/流血是免不了的,他们说流血必须引起流血0,(第三幕第四场)/我已经两足深陷于血泊之中0。(同上)麦克白夫人在梦游时还在擦拭着/带血0的双手:/可是谁会想到这老头儿会有这么多的血0。(第五幕第一场)另外,麦克白在山洞内看到的景象也是血迹斑斑:戴铠的头颅、带血的小人头,以及血污的班柯等等。

黑暗中的血,它犹如音乐中主旋律的陪音和泛音一样响彻全剧,不仅将蜕变为凶手和暴君的麦克白的形象展现在我们面前,而且也将他所代表的那个时代的残酷渗入人们的感觉和想象之中。黑暗是流血的掩护,流血通向死亡,通向无序,通向无数的悲剧。

三、病态:主人公的犯罪心理嬗变

11麦克白紊乱的意识

/麦克白那难于驾驭的潜意识是本剧最为引人的情节之一,,,麦克白受到巨大的折磨,将自己心理内外整个颠倒,他为了解除心灵的折磨,把可怖的思想表演了出来0。 l y(P110-160)麦克白被诱入彀,日趋膨胀的野心、对所犯罪行的悔恨和害怕阴谋败露而丢失王位并受到惩罚的恐惧感使他惶惶不可终日,良心备受折磨,精神日渐错乱。/麦克白的内心痛苦的挣扎是在本我和超我之间进行的,自我未作实际的干涉。由于自我的软弱,他成了心理无法调和的矛盾两极的牺牲品:他屈从于欲望强力的驱使,但在每次屈从之前、之中和之后心灵受到鞭策0。 l z

一开始,现实(玛尔柯姆被宣布为王位继承人)与女巫预言(自己的野心)))麦克白将成为君王)的矛盾使他疑惑不解,于是产生了幻觉(谋杀),他看到了掣在空中的滴血的匕首,他神志恍惚:/想象中的刀子,从狂热的脑筋里发出来的虚妄的意匠?0(第二幕第一场)。/无意识罪恶感的增长会使人们成为罪犯,,人们可能在犯罪以前存在着非常强烈的罪恶感,所以罪恶感不是犯罪的结果,而是它的动机0。?(P202)他犹豫不决,进退维谷,然而,夫人的唆使和精心安排,以及他本人对权力的渴望迫使他就范。

自此以后,沉重的负罪感啃啮着麦克白的心,他犹如芒刺在背,心惊胆颤,在虚幻中/听见一声音喊着-不再睡了,麦克白已经杀害了睡眠,,麦克白将再也得不到睡眠.0(第二幕第二场)。这个声音终日追随着他,使他如惊弓之鸟,无法安睡。他受良心的谴责,整天在忐忑不安的心情中备受煎熬:/我们的心灵被折磨得不得安宁0.;(第三幕第二场)/我的头脑里充满着蝎子0。(同上)麦克白精神上的失常待见到班柯的鬼魂后便充分地发作了。/创伤性神经症患者的梦如此频繁地使他们梦见创伤发生时的情景。0?(33)莎士比亚运用悒郁、滞重的

#

37

#

SCD

观云听泉

诗二首

p尹文乾禅功佳境出杏林,

天生魔手济苍生。

忽有文章传妙道,

枝华骨科精气神。

)))李枝华先生5仁术堂医话6

读次。

雅雨轻烟山色好,

安居草屋动心潮。

更喜滴酒狂歌日,

佳友丹青乐逍遥。

)))与著名花鸟画家高堡义、北大

宋桂安教授、西南民族大学谢定超教授

同往雅安周公山作书画有感。

韵律,低沉的语调,表达麦克白内心恐惧和负罪的心理;杂乱无章的音步和韵脚也衬托出麦克白混乱的思绪。/麦克白的旁白和独白明显地表达了他做着无法解释的、非人性的恶梦,而悲剧其他情节正常进行0。

21麦克白夫人的梦游

剧中另一主要人物麦克白夫人在谋杀前是异乎寻常的凶残和冷酷无情:/解除我女性的柔弱,,凝结我的血液,,把我的乳水当作胆汁吧!0(第一幕第五场)当麦克白犹豫时,她用令人发指的话语和百倍的勇气进行煽动:/我会在他(自己孩子)看着我的脸微笑的时候,从它柔软的嫩嘴里摘下我的乳头,把他的脑袋砸碎。0(第一幕第七场)然而,貌似暴戾残忍的性格经不住恐惧的折磨,在事情一败露之后,她的精神彻底垮了,和周围的世界一样病入膏肓。麦克白夫人/更像是厌恶而不是忏悔。她同麦克白一样是不可能忏悔的。睡眠中的心灵的苦痛,不等于在精神上屈服认罪。也正因为如此,她摆脱不了精神上的地狱。0 l|(P230-320)她身披睡衣,在舞台上踯躅、彷徨,神经错乱,在似睡非睡的状态下秉烛夜游。梦游中对烛光(人性)的追求反衬了她对黑暗(犯罪)的恐惧;她说着/不该说的话0,将其内心深藏的隐秘和盘托出;还反复搓揉着曾染满鲜血的双手。/所有阿拉的香料都不能叫这只小手变得香点。啊!啊!啊!0(第五幕第一场)。她患上了/移情性神经症0:/(她)并没有从以前的这些非但未产生愉快反而引起不愉快的活动体验中汲取任何经验教训,而是在某种强迫原则的逼迫下,身不由己地再三重复这些活动。0?(P20)

原本整齐的诗行,强有力的节拍,现也换成了散文形式,贴切地反映了麦克白夫人紊乱的精神世界。精神上的痼疾,灵魂里的沉疴使得恶毒残忍的麦克白夫人寝不安枕,精神崩溃,在痛苦的煎熬中惨叫而死。

死讯传来,麦克白已没有悲痛的感觉,阴暗而混乱的心理只能发出对人生的悲叹。这是一个行将就木之人的绝望呻吟,是一个血债累累的罪犯临死前发出的对自己的罪恶人生的忏悔,是为自己悲剧命运所致的悼词,因为他终将逃脱不了应得的惩罚;而在他生命终结之前,对于人生意义的信念已经崩溃,精神早已泯灭。可悲?可怖?在细细分析了这段独白的语言对读者的影响之后,霍兰德认为:/这段台词的形式(它所给人的完整感)产生于某种-直觉的.无意识或前意识的逻辑感0。,,我的反应从虚无到具体,尔后又回到虚无。,,我阅读这段文字时开始在意识层次上有一种心理张力;随后我可以说沉降到另一种无意识恐惧和可怖的想象的张力之中;尔后我随着-no more.和-nothing.而再次回升。0 l}麦克白及其夫人的紊乱心理和失常表现有着必然的关联,也是主人公悲剧心理的主体表现,是其犯罪心理的具体例证。从镇定到紊乱,从强悍到秉烛夜游,反映出主人公的心理变化和良知未泯的心态。

莎士比亚匠心独运,采用了多种艺术手段来渲染阴森恐怖的悲剧气氛,尤其是超自然因素的运用,阴暗的色彩和殷红的血液基调的确立,以及主人公由盛及衰的心理变化和人格特征的刻画,使主人公内心犹豫、恐惧、悔恨和绝望的心理变化昭示天下,同时也将一幅黑暗恐怖社会的悲惨画卷展现在人们面前,震惊之余也激起了我们强烈的共鸣。我们惊叹莎士比亚的深邃与伟大,今天,它仍具有隽永的艺术魅力和很高的鉴赏价值。

注释:

1曾艳兵./语言的悲剧)))-麦克白.新论0[J].外国文学,1999,(4)

oBradley, A. C.,Shakespearean Tragedy[M].M acM illan&CoLtd,London,1965.

?尼克斯特.莎士比亚的创作[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5.

?本文引文均引自朱生豪译/莎士比亚全集0[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8.

?弗洛伊德.梦的解析[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社,2001.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引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

?方汉文.后现代主义文化心理:拉康研究[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0.

àEllmann,M aud,ed.,Psychoanalytic L iterary Criticism[M].Longman Group UK Ltd.,1994.

á张泗洋等.莎士比亚引论(下) [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9.

?弗洛伊德.弗洛伊德后期著作选. [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

l v莎士比亚评论汇编(上)[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79.

l w张保平、徐水新.犯罪心理学[M].北京:警官教育出版社,1999.

l x Lodge,David,20th Century L iterary Criticism[M].Longman Group Limited, London,1972.

l y Young,David,T he Action to the W ord,S tr uctu re and S tyle in Shakespearean Tragedy[M].Yale Universi ty Press,New Haven and London,1990.

l z Strelka,Joseph P,cd,L iterary Crit-icism and Psychology[M].Th e Pennsylvan i a State University Press,1976.

l{Bradshaw,Graham,Shakespeare.s Ske p ticism[M].S t.M arti n.s Press,New York,1987.

l|孙家.论莎士比亚四大悲刷[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8.

l}诺曼#霍兰德,潘国庆译.文学反应动力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1.

(作者单位:南通大学外国语学院)

# 38 #SCD 观云听泉

_从电影《麦克白》看莎士比亚的悲剧特点

电影文学 DIA NY ING WE NX U E 第7期/2016年/总第652期 从电影 《麦克白》看莎士比亚的悲剧特点肖少华 王立宾(河北工程技术学院人文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91) [摘 要] 《麦克白》作为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之一,形象地刻画了麦克白的悲剧人生。而1971 年由波兰斯基执导的电影《麦克白》 ,在尊重原著的基础上,以矛盾性的人物心理刻画和血腥暴力场景重新演绎了这一经典悲剧,将莎士比亚作品的悲剧主题淋漓尽致地展示出来,让观众在 光影的世界里品味着故事的内涵。本文从电影《麦克白》及其悲剧主题入手,探讨莎士比亚悲 剧的特点,旨在为研究莎士比亚及其悲剧作品提供有益的启示。[关键词]《麦克白》 ;电影;悲剧;莎士比亚1971年,由波兰著名导演罗曼·波兰斯基执导的电影《麦克白》将莎士比亚戏剧的悲剧主题及特点发挥得淋漓尽致。虽然波兰斯基版《麦克白》由于坚持对原著暴力残忍场景的直接刻画引起了极大的争议,但是却勾勒出一个更加阴沉、孤独、压抑的麦克白形象。波兰斯基在电影《麦克白》中将自己的愤怒和痛苦融入电影人物的刻画中,充分展示了其对于莎士比亚悲剧的个性化见解,也让该电影成为名著改编电影的精品之作。 一、电影《麦克白》及其悲剧主题 电影《麦克白》中,导演波兰斯基充分尊重原著的悲剧性内容,对其悲剧性主题予以深度展示。电影中讲述了主人公麦克白的一生,以血腥、暴力、超自然现象等元素揭示了人性的堕落,在压抑和黑暗的意境中暗喻着对丑恶人性的批判。电影中主人公麦克白作为杀敌无数、战功赫赫的苏格兰将军,备受百姓爱戴和敬仰。他在卫国战争胜利后,被苏格兰国王邓肯敕封为爵士。然而他在战后凯旋归国途中,和其助手班柯偶遇三位女巫。这三个长胡子的神秘女巫预言主人公麦克白必定成为苏格兰未来的君主。在女巫的预言和夫人的诱惑下,麦克白逐渐膨胀并最终抵挡不住对权力的渴望而刺杀了国王邓肯,并陷害王子马尔康,人性随之完全泯灭。麦克白也从一个卫国杀敌的英雄摇身一变成为谋权篡位的奸佞。电影中主人公为了巩固统治地位,先后杀死班柯、麦 克德夫全家,也让整个国家陷入黑暗恐怖的气氛中。随着影片的发展,麦克白夫人和麦克白也先后陷入恐惧和精神分裂的状态中,最终在麦克德夫的反抗下,众叛亲离而死无全尸。电影《麦克白》不仅将主人公麦克白从英雄堕落为叛国贼的过程完整地展示给观众,而且也将人性的堕落及后果完整地演绎出来。电影在尊重原著的基础上,延续了对人性主题的讨论,引人深省。 二、电影《麦克白》对悲剧主题的个性化阐述 就像“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每个导演对莎士比亚的理解都有所不同,波兰斯基在电影《麦克白》的改编中,将自己的经历和感悟融入其中,使麦克白的悲剧更具有个性化的意味。 (一)以人性的挣扎凸显悲剧 《麦克白》作为莎士比亚最恐怖和激烈的悲剧作品,以戏剧性语言和宏大场景来展示人物的悲剧命运。但是电影《麦克白》则是通过人性善与恶的矛盾挣扎,从心理的角度刻画出了矛盾性的人物形象,从而揭示是欲望和野心让善良的人性最终堕落。影片主要通过麦克白及其夫人的内心纠结揭示了人性的挣扎,首先,影片主人公麦克白原来忠君爱国,骁勇善战,他的本性并不是丑恶的。只是在女巫及夫人不断地怂恿和诱惑下,逐渐迷失在欲望和野心中,为权力一步步走向疯狂和灭亡。但是在他诸多恶行中,电影没有回避 106

简析麦克白人物悲剧性

简析《麦克白》中人物的悲剧性 【摘要】:《麦克白》是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中的最后一部,剧中的麦克白是一个谋权篡位的人,他的堕落是人性弱点促成他的悲剧;他的毁灭死亡给人们以深思。而对麦克白夫人的描写更加深了麦克白的悲剧性结局。莎士比亚塑造的这一悲剧性人物是对刻画人物、探索人类灵魂黑暗面而获得的一大成功。 【关键词】:莎士比亚、麦克白、人物悲剧性 【《麦克白》作者简介】:莎士比亚(1564—1616),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主要代表作家,“英国戏剧之父”。出生于商人家庭,少年时就读于当地文法学校,爱好戏剧、诗歌。后因家道中落而辍学,20岁赴伦敦谋生。在剧院打过杂差、当过马夫。1590年,他成为雇用演员,开始舞台和戏剧创作生涯。后成为剧团股东,巡回演出。其间结识了一些青年贵族和大学生,受到古代文化、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文化和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1590-1612年间,莎士比亚创作成就辉煌,共作戏剧37部,叙事长诗两部、十四行诗一卷(154首)。1608年左右,获世袭绅士身份,荣归故里,直至终年。莎士比亚全部作品的基本思想是人文主义或称人道主义。其最高成就在于戏剧,按内容可分为历史剧、悲剧、喜剧三大类。 《麦克白》中野心家麦克白将军从战场上立功凯旋,由于野心的驱使和妻子的怂恿,利用国王邓肯到自己家中做客的机会,弑君而自立,最后,这个血腥的篡位者被邓肯的儿子和贵族麦克德夫所战败而死去。他的妻子也因精神分裂而死。莎士比亚通过对曾经屡建奇勋的英雄麦克白变成一个残忍暴君的过程的描述,批判了野心对良知的侵蚀作用。由于女巫的蛊惑和夫人的影响,不乏善良本性的麦克白想干一番大事业的雄心蜕变成野心,而野心实现又导致了一连串新的犯罪,结果是倒行逆施,必然死亡。在迷信、罪恶、恐怖的氛围里,作者不时让他笔下的罪人深思、反省、剖析内心,麦克白夫妇弑君前后的心理变化显得层次分明,这就更加增大了悲剧的深度。 一、人物自身的悲剧性 (一)麦克白 主人公麦克白是一位英勇的苏格兰军中大将,他性格中最令人生畏的是他强烈的权利欲、野心和为达到目的不择手段残害他人之后难以控制的罪恶感。这两方面构成了麦克白采取行动的心理基础,也决定了他最终悲剧的结局。 麦克白像浮士德博士那样恶魔般的追求自己渴望的事物,为达到目的而不择手段。但麦克白又不能像爱德蒙和伊阿古那样的恶人可以坦然接受自己犯下的种种罪行。第一幕第二场通过军曹和洛斯爵士对麦克白在战场上奋勇杀敌的场面的描述,首先在读者面前展现了一位平定叛乱、抵御外侵、杀死叛徒的勇敢的将军形象。然而麦克白有一个致命的弱点,那就是他的野心。 从第一幕第三场开始,伴随着三位女巫的预言,“万福,麦克白!祝福你,葛莱密斯爵士!/万福,麦克白!祝福你,考特爵士!/万福,麦克白,未来的君王!”麦克白的野心开始萌芽,并随着女巫前两个预言的实现而迅速膨胀。当邓肯王宣布立长子马尔康为储君,册封为肯勃兰亲王时,麦克白的内心反映是:“肯

命运悲剧还是性格悲剧_麦克白_悲剧性分析

摘要:麦克白悲剧结局是由他自己的野心和权欲导致的,麦克白心中的野心与女巫的预言不谋而合,通过谋杀去实现这番预言完全是麦克白自己的欲望,麦克白的悲剧是性格悲剧而不是命运悲剧。 关键词:性格悲剧;命运悲剧;麦克白;女巫;预言 《麦克白》是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中的最后一部,也是篇幅最短的一部,戏剧动作发展最迅速的一部,与《哈姆雷特》的行动迟缓形成鲜明对比。这是一个用谋杀国王的手段来篡夺王位的故事。在这部悲剧中,莎士比亚着重描绘了麦克白从一个气势非凡的英雄沉沦为一个祸国殃民的暴君的过程,揭示了个人野心和权势欲望对人性的吞噬。悲剧主人公麦克白并不是一个天生的恶人,而是一个正直慷慨、英勇善战的英雄。是什么力量扭曲和毒化了他的灵魂? 英国19世纪文学批评家赫士列特认为,在《麦克白》中,“超自然势力不可抗拒的压力以双倍的力量激荡着人类感情的浪潮。麦克白自己被命运的狂力所驱策,像一只船在风暴中飘荡。”[1]由此看来,女巫是操纵了麦克白行动的命运女神,三个女巫正是古希腊神话中的命运三女神,而麦克白之所以走上犯罪道路并最终落到毁灭的下场,则完全被看成是受了女巫的捉弄的结果。这种说法显然是与莎士比亚的意图格格不入的。剧本中没有任何迹象表明,麦克白是在女巫的胁迫下才采取行动的。 一、女巫的第一次预言 剧中的麦克白是一个军功赫赫的大将,是国王邓肯的表弟,深受国王的宠爱和赞赏。苏格兰国内发生了叛乱,麦克白和班柯将军一起,经过激战,打败了叛军。在班师回朝的途中,碰到了三个神秘的女巫,女巫预言麦克白将成为考特爵士和苏格兰国王,也预言班柯的子孙将来也当上苏格兰国王,这是女巫的第一次预言。让人迷惑不解的是,这时候,国王邓肯的使者来迎接麦克白,并称麦克白为考特爵士,原来国王将叛变的考特爵士的封号和领地转封给了麦克白,女巫的预言应验了一半,这就勾起了麦克白更大的野心。于是麦克白就给家中的妻子写了一封信,把女巫的预言告诉了妻子。而麦克白夫人在得知这些预言的时候,脑子里顿时生满邪恶的念头,她决心鼓动麦克白夺取王位。麦克白回到朝廷以后,国王邓肯立长子马尔康为太子,这引起了麦克白的不满,在麦克白夫人的一再鼓动下,麦克白亲手杀死了在自己城堡作客的国王,并制造假像嫁祸于国王的两个侍卫。如女巫所预言:麦克白终于当上了国王。然而麦克白并没有忘记女巫还曾预言:苏格兰大将班柯虽然不能为王,但他的子孙将要当上苏格兰的国王。于是,麦克白夫妇决心要把班柯和他的儿子一块儿弄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布置了一个盛大的晚宴,把所有重要的大臣都请来,当中,特别隆重地邀请了班柯父子。但麦克白却暗地里安排刺客杀死了前来赴宴的班柯。所幸的是,班柯的儿子在混战的时候逃跑了。 事实上,女巫的第一次预言尽管对麦克白产生了巨大的诱惑,但是,根本原因还在于潜伏在麦克白心中的权势欲立刻与女巫的预言产生了共鸣。这一点,可以通过麦克白和班柯对预言的截然不同的反应得到证实。班柯虽然也有对权势的渴望,但却心地坦荡,因而他对女巫的预言一听了之,毫不动心。可是,麦克白一听到女巫的预言就惊恐不已,立即产生了邪恶的念头。显然,女巫的预言只是向麦克白表明了未来的可能情况,而抵制诱惑还是屈从诱惑则完全取决于麦克白本人。更何况,女巫只是向他宣布了可能发生的事情,将他尊称为考特爵士和未来的君王,然而只字未提实现这些预言所必须采取的行动。由此可以断言,通过谋杀去实现这番预言完全是麦克白自己的想法。 二、女巫的第二次预言 麦克白虽然派刺客暗杀了班柯,但是班柯的儿子却逃脱了,麦克白的心病仍然没有消除,更可怕的是,在那个晚上的宴会上,班柯的鬼魂屡屡出现,鲜血淋漓地坐在麦克白应该坐的位子上,麦克白被吓得魂不附体,对鬼魂否认自己与谋杀有关,班柯的鬼魂除了麦克白之外,众人都看不见,因此麦克白的这一番辩白反而引起大臣们的怀疑。此后国内流言四起,麦克白终日生活在可怕的幻觉之中,心力交瘁。登上了王位的麦克白并没有得到一点欢乐,却时时在担忧王位的丢失。于是,麦克白又去找三个女巫,在荒野里的一个山洞里终于找到了那三个女巫,这三个女巫又神秘地发出三个预言:一,要他留心大臣麦克德夫,二,没有一个妇人所生的人可以伤害他。三,麦克白永远不会被人打败,除非有一天勃南的树林会冲着他向邓西嫩方向移动。得知这三个预言后,麦克白还没来得及下手,大臣麦克德夫已经逃往英格兰,麦克白便派刺客杀死了他的妻子和儿子。如果说麦克白第一次遇见女巫纯属偶然的话,那么,在谋杀了邓肯和班柯之后,他再度去和女巫见面时,情况就发生了很大变化。现在不是女巫来找他,而是他自己主动找上门去。麦克白在这次和女巫会见之后,立即就去屠杀了麦克德夫的妻儿。而我们知道,在女巫与他的第二次会面时并没有对这个暴行有任何暗示。 麦克德夫怀着深深的仇恨,与避居国外的王子马尔康带领一万英格兰将士打回了苏格兰。这时,麦克白因为不得人心,已经众叛亲离。但他仍然把希望全寄托在女巫的预言上。麦克白把自己的王宫搬到了地势险要的邓西嫩高山上的城堡。麦克白为了保住自己的王位,准备凭借地理上的优势与对方决一死战。麦克德夫和马尔康王子率领的军队已经打回了苏格兰,在勃南森林附近,为了隐蔽实力,马尔康王子让每 命运悲剧还是性格悲剧 —— —《麦克白》悲剧性分析 杨振喜 (北华大学文学院) 84

莎士比亚戏剧的悲剧性

莎士比亚戏剧的悲剧性 师范2班 牟婷婷 2011112169

《麦克白》——走向精神死亡的过程 莎士比亚(1564—1616),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主要代表作家,“英国戏剧之父”。出生于商人家庭,少年时就读于当地文法学校,爱好戏剧、诗歌。莎士比亚创作成就辉煌,共作戏剧37部,叙事长诗两部、十四行诗一卷(154首)。1608年左右,获世袭绅士身份,荣归故里,直至终年。莎士比亚全部作品的基本思想是人文主义或称人道主义。其最高成就在于戏剧,按内容可分为历史剧、悲剧、喜剧三大类。 《麦克白》是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中的最后一部,剧中的麦克白是一个谋权篡位的人,他的堕落是人性弱点促成他的悲剧;他的毁灭死亡给人们以深思。而对麦克白夫人的描写更加深了麦克白的悲剧性结局。莎士比亚塑造的这一悲剧性人物是对刻画人物、探索人类灵魂黑暗面而获得的一大成功。 《麦克白》中野心家麦克白将军从战场上立功凯旋,由于野心的驱使和妻子的怂恿,利用国王邓肯到自己家中做客的机会,弑君而自立,最后,这个血腥的篡位者被邓肯的儿子和贵族麦克德夫所战败而死去。他的妻子也因精神分裂而死。莎士比亚通过对曾经屡建奇勋的英雄麦克白变成一个残忍暴君的过程的描述,批判了野心对良知的侵蚀作用。由于女巫的蛊惑和夫人的影响,不乏善良本性的麦克白想干一番大事业的雄心蜕变成野心,而野心实现又导致了一连串新的犯罪,结果是倒行逆施,必然死亡。在迷信、罪恶、恐怖的氛围里,作者不时让他笔下的罪人深思、反省、剖析内心,麦克白夫妇弑君前后的心理变化显得层次分明,这就更加增大了悲剧的深度。 一、命运 命运是一种冥冥之中超越于人之外、支配人的力量,是人虽然看不到却可以感觉到的神秘力量。在古代社会是西方还是东方,在人们的生活观念中,命运一词根深蒂固,人们常将身边发生的悲喜剧看做是上天的安排或造化,人物悲剧使人们陷入对无知的崇拜和盲目的迷信,例如在两希神话中的诸多故事;在中国古代亦如此,史记中记载项羽兵败乌江时并不认为是军事的失利而是命该如此,“天

《麦克白》之暴力叙述及其美学意义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目的论下的修辞手法翻译:以《爱丽丝漫游奇境记》两个汉语译本为例 2 A Cross-Cultural Study on Linguistic Taboo 3 情景教学法在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 4 从“狗”和“龙”的谚语看中西方文化差异 5 肯德基在中国成功的本土化营销策略 6 简论颜色词的文化内涵和翻译 7 Study of the Translation of Flower Image in Chinese Classical Poetry 8 从目的论看电影《音乐之声》中对白的汉译 9 浅析美国慈善捐赠的文化动因(开题报告+论) 10 A Naturalistic Approach to Jude’s Tragedy in Jude the Obscure 11 高校学生英语口语课堂焦虑感控制的研究 12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13 文档所公布均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原创Q 805 990 74 9 14 从功能对等理论谈汉语成语的英译 15 小学生英语学习中情感态度的调查研究 16 卡克斯顿印刷业对英语传播的贡献 17 Roger Chillingworth in The Scarlet Letter Viewed from the Humanistic Perspective 18 爱米莉狄金森诗歌中的植物隐喻 19 论凯特肖班《觉醒》中的超验思想 20 三星公司营销策略研究 21 A Preliminary Survey of Translating San in Chinese Idioms 22 论《好人难寻》中的哥特特征 23 从Hofstede的文化维度角度解析中美家庭教育的差异 24 英语语言中性别歧视的社会语言学视角 25 The Background Information and the Symbols Which Reflect the Emotional Keynote of Wuthering Heights 26 A Study on the Cross-Cultural Management in the Sino-American Joint-Venture Enterprises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Changan & Ford Motor Company 27 考琳?麦卡洛《荆棘鸟》中麦琪悲剧命运的成因 28 《红字》中的象征手法的运用 29 剖析《麦田里的守望者》主人公霍尔顿的复杂个性 30 狄更斯在《双城记》中的人道主义思想 31 《蝴蝶君》中两位主角的心理冲突 32 中西方礼仪文化差异比较 33 探究汉英翻译的中式英语现象 34 从以目的为导向的翻译原则看委婉语的翻译 35 从文化角度看中美家庭教育的差异 36 澳大利亚传记文学中的土著文化:以《我的位置》为例 37 运用概念整合理论解读英语幽默理解障碍 38 英汉委婉语及其相关文化心理解读 39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40 基于精细加工理论的英语词汇学习研究

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之《麦克白》读后感

不同于莎士比亚时代的视角看 ——莎翁创作《麦克白》 总听到不同的人说,中国的作品中没有真正的悲剧,中国人的思想中“大团圆”三个字影响深远,中国式悲剧如《窦娥冤》,当窦娥受冤死去后,最后的结局并不是戛然而止,而是延续到窦娥的父亲衣锦回来为自己的女儿平反。当我看到莎翁的四大悲剧时,我觉得悲剧不是那种浅显的受冤或者生离死别,悲剧是那种让人看后从心里都为其感到悲哀、无奈。《麦克白》就是这样一部经典悲剧。 《麦克白》这部经典著作与莎翁其他的悲剧有所不同,当你读完后不会为了它悲伤,尤其是作品主角麦克白,甚至很多都觉得麦克白是罪有应得。但当你慢慢的静下心来细想,这种罪有应得展现出来的就是一种命运、人性以及这个国家的悲哀。 莎翁作品仔细读起来会被他塑造的人物巧妙所赞叹,他所塑造的人物没有一丝一毫的浪费,是作品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影响或是促成着情节的发展。《麦克白》中最引我注意的是两个女性角色,或许我自己是女生的缘故吧,我总是很在意作家在作品中对女性角色的塑造。下面,我就分析分析我眼中莎翁创作的《麦克白》两大女性角色——麦克白夫人和三个女巫。 罂粟开的比玫瑰更艳 单纯从《麦克白》中说麦克白夫人,我觉得对麦克白夫人是不太公平的,所以我把麦克白夫人与莎翁创作的另一大悲剧《奥赛罗》中的苔丝狄蒙娜对比来说。麦克白夫人和苔丝狄蒙娜同是莎翁笔下有代表性的女性角色,但不同的是,她们一个是恶的代表,一个是善的代表。麦克白夫人在人们的眼里是一个野心勃勃的女人,她在听说自己丈夫在路上的奇遇后,便怂恿自己的丈夫去杀了国王,谋夺皇位。所以对于麦克白夫人的死去,大多数人都认为是罪有应得的。相反,苔丝狄蒙娜是人们同情可怜的对象,她是那么善良、那么美,她勇于追求爱情,对爱情忠贞不渝。这样一个女子最后却死在丈夫的怀疑和嫉妒中,这是多么的让人可惜啊!所以,多年来苔丝狄蒙娜被许多女性当做爱与美的代表追捧。 可是,我们将这两位女性带到现代来看,事实并不是全是这样。 苔丝狄蒙娜是很善良,很美,但是在具有古典少女美德的同时,她的身上也体现出了传统女性依附于男性生存的软弱性,这一点,在我们国家鲁迅先生的《伤逝》中也有体现,涓生和子君的爱情悲剧与苔丝狄蒙娜和奥赛罗的情况有异曲同工之妙。麦克白夫人身上是可以看见很多人性堕落阴暗的一面,但是,若带着现代人的欣赏眼光来看待麦克白夫人,我们会发现,在她身上更能体现现代新女性的意识,可以把她作为一个斗争女性的代表,甚至是“巾帼不让须眉”的恶的化身。说起“巾帼不让须眉”,我们不得不提麦克白夫人在麦克白登上皇位的不可缺少的“功劳”。每当麦克白由于软弱而举步不前时,麦克白夫人总能鞭策他,激起他的决心。在做国王这件阴谋中,麦克白夫人始终比他的丈夫更加坚定。因此,这让我们不得不联想到一句话: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总是有一个能干的女人。麦克白夫人的确是一个能干的女人,只是她的能干把她的丈夫推上了王位,也同时把他推进了无底的深渊。 我们以现代的眼光重新审视一下这两个人物,可以从她们身上看到两种女性

浅析麦克白悲剧根源

浅析麦克白的悲剧根源 1.背景介绍…………………………………………1页 2.麦克白的灵魂……………………………………2页 3.女巫的作用………………………………………3页 4.麦克白弑君………………………………………4页 5.最初的麦克白……………………………………5页 6.完成超越…………………………………………6页 7.超越的悲剧………………………………………7页 8.自我矛盾…………………………………………8页 9.悲剧的根源………………………………………9页 10.参考文献……………………………………10页

浅析麦克白的悲剧根源 摘要:莎士比亚著名悲剧《麦克白》的主人公麦克白,是一个野心勃勃的政治家和双手沾满了血腥的刽子手。但他并非只是简单的“恶”的极致的代表,他所遭受的惩罚和毁灭并不能减少其悲剧命运震撼人心的力量和观众所引起的“怜悯和恐惧”的情感。究其原因,麦克白悲剧的根源在于“超越”。而这种“超越”,是悲剧主人公麦克白对主体自身的超越,并在超越中达到了灵魂的升华。 关键词:悲剧;超越;麦克白 在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中,《麦克白》是所作悲剧中最短的一个,但其剧情发展却是最急剧、节奏最快的一个。有人说它是一个“命运的悲剧”,有人说它是一个“恐惧的悲剧”,有人说它是一个“野心的悲剧”,可谓是众说纷纭。麦克白在命运的戏弄下,以三个女巫模棱两可的预言为表现形式,试图超越主体自身的限制,却导致了相反的结果,从而使其的毁灭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和深刻的悲剧美。 别林斯基说过:“莎士比亚笔下的麦克白是一个坏蛋,但却是一个具有深刻而强大的灵魂的坏蛋。因此,他唤起的不是反感,而是同情。你会看出他是这样一个人,他包含着胜利与失败两者的可能性,如果走上另外一个方面,他就可以变成另外一个人。”其实,麦克白所“唤起的不是反感,而是同情”,准确地说应该是“他唤起的不只

麦克白人物形象

麦克白人物形象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简析麦克白人物形象 麦克白作为剧中的一个主要人物,是一个十分矛盾的形象,他贪婪却又忧虑、“我想要”却又“我不敢”,最初犹豫不决、彷徨到最终杀伐果决、暴力冷血,所有展现的都是一个内心充满矛盾、性格充满矛盾的麦克白。 麦克白作为苏格兰国王的表弟、苏格兰军中的大将,在听到三个女巫称呼自己“考特爵士”、“未来的君王”的时候,他“为什么这么吃惊,好像害怕这种听上去很好的消息似的”,麦克白要成为国王,必须要杀死国王邓肯,但是不管是以表弟的身份还是臣子的身份都是为世所不容的,是受到谴责的,所以他对于女巫们好消息似的预言感到害怕。但是在三个女巫走后,他“倒希望她们再多留一会儿”,麦克白对三个女巫的话还是充满了一点兴趣的,所以希望多指导一些事情,这里又显示出了麦克白对于王位的憧憬。麦克白对于王位既“我不敢”,同时又“我想要”,内心充满了矛盾。 麦克白在权势的诱惑下想做国王,但是麦克白夫人知道麦克白的弱点,“可是我却为你的天性忧虑:他充满了太多的人情的乳臭,是你不敢采取最近的捷径;你希望做一个伟大的人物,你不是没有野心,可是你缺少和那种野心相联属的奸恶。”麦克白充满了野心,希望去做一个伟人,但是他却没有成就一份伟业的奸恶,他是一个人,身上也有这人性的光辉,知道是非对错,知道善与恶,在成就一番伟业与善对立时他也犹豫不决,徘徊不定,内心充满了矛盾。

麦克白在杀国王之前就知道“在这种事情上,我们往往逃不过现世的裁判;我们树立下血的榜样,教会别人杀人,结果反而自己被人所杀;把毒药投入酒杯里的人,结果也会自己饮酖而死,这就是一丝不爽的报应”,也认识到了“我是他的亲戚,又是他的臣子,按照名分绝对不能敢这样的事;我是他的主人应当保障他的安全”但是矛盾总有一方是会占到上风的,在认识到这一切的前提下,麦克白还是去做了满足自己欲望的事情,亲手杀死了国王。这也是对于麦克白矛盾性格、内心矛盾挣扎的一个结束,最终他的欲望战胜了理智,“我不敢”不再跟随在“我想要”的后面,走出这一步的麦克白已经不存在“我不敢”了,他的心里只剩下了“我想要”。 在成为国王之前,麦克白的内心性格还是矛盾的,还有一丝理智尚存,成为了国王之后,在欲望的驱使下,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势,麦克白接二连三地杀害周围的人,冷血,杀伐果断。以前杀国王一个人还要经过内心激烈的思想斗争,还知道报应不爽,那么现在的他“让活人、私人都去受罪吧”,麦克白已经不在乎别人了,关注的只是他自己的权势,而且“以不义开始的事必须用罪恶使它巩固,”“流血是免不了的,他们说,流血必然引起流血”。如果说之前的不义之事和流血是内心矛盾性格的产物的话,那么现在的流血和罪恶则是麦克白矛盾之后性格的产物,现在的他的行径与成为国王之前的行径是矛盾的,是前后性格的矛盾导致的行为的矛盾。 麦克白是一个矛盾的组合体,他的内心充满了矛盾,他的前后的性格也充满了矛盾,他自身有正面品格,有光辉的一面,但是在自身欲望的

《麦克白》读书报告

《麦克白》读书报告 《麦克白》为西方的一部经典戏剧,其与《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被公认为是威廉·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本书主要讲述了英雄麦克白将军从人民心目中的英雄,在妻子的怂恿下一堕成为杀兄窃国的反面人物,向人们展示了个人欲望的无限膨胀和畸形发展必然导致罪恶、导致毁灭。 在本书中用了大量的环境描写来对人物的行为,或对将来所要发生的事件进行预示,描写生动,细腻,富有情感,自然中的景象仿佛也都是有生命的,他们也有自己的喜怒哀乐,凭自己的喜好做事。它们是对人物方面的补充,有了它们,人物的性格才得以更加鲜明,形象的突出与丰富。 忠诚的人格绝对不会因为小人之心的测度而发生变化,虽然小人都貌似忠良,可是忠良的一定仍然不失他的本色。拿麦克德夫与马尔康的对话来说:麦克德夫在对马尔康表示心志的时候,马尔康由于怕遭受伤害,对他进行种种试探,但是麦克德夫依旧是对国家和先王的那种无尽的忠诚。反比麦克白来说,他勇武异常,功绩斐然,为苏格兰王国的安定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可是归来只是稍微听到了三个女巫对自己一些预示,便马上有了这个想法且旧挥不去,当自己的表兄邓肯国王要大商群臣,侧立储君的时候,麦克白便有了想法去剪出马尔康且自己一经妻子的怂恿便露出了自己野心。 从本文的话语来看,人物的语言基本都是我语表吾心,快人快语

没有那种含蓄内隐,行为都是他们的真心表达,一点也没有中国文学的那种中庸,有了什么想法也不轻易表达,而是要读者们费劲心力去解读,文中也夹杂了大量的吟唱,这些吟唱通俗易懂,都根植于生活,虽然文辞不够华美,却对文本进行了良好的补充,由于西方信仰的问题,语言中夹杂了许多超自然的事情,如对地狱的描写,其他灵异时间的发生,一切都那么的合情合理。 从中西方荣誉观来说,中方一般都忠君爱国,他们的荣誉主要是对国家所做的贡献,对君主的付出,这种偏向于集体的价值观念,而西方的荣誉更倾向于自己所创造的价值,把自己的荣誉看的比任何事物都崇高,士可杀,不可辱在西方的观念里面更是明显。 文章合为时而著,莎土比亚在早期创作中曾宣扬人文主义精神,肯定个性解放。但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社会矛盾日益尖锐,野心家、冒险家、暴发户使社会风气腐败,拜物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已成为社会的毒瘤。对此,作为人文主义者的莎士比亚不可能不给予关注。在他后期的创作中,我们可看到他对极端个人主义的鞭苔因此,莎士比亚写《麦克白》的用心不可谓不针砭时弊。 在本文中主人公麦克白命运悲剧与性格悲剧的双重审美特质。在命运方面,主人公以前是国王邓肯的好兄弟,可谓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深受国王的倚重,众人敬爱。在经过妻子怂恿,杀害国王之后,在国内施行暴政,惹得天怒人怨,众叛亲离,妻子也因良心问题最终不幸死去,与马尔康还未决战,兵士要不逃脱,要不倒戈。在性格方面,前期麦克白勇敢,正直,没有心机一戴上王冠,便性情大变:喜

解析麦克白命运的悲剧性表格

序 号 题名期刊出版日期页码作者 1 有限与超越——《麦克白的悲 剧性》 大众文艺2010,663-64 杨静 2 《麦克白》的悲剧性 考试周刊2007(45)98-99 王燕 3 人类灵魂的永恒困境--麦克白 的悲剧性新探信阳师范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12 93-103 王莹 4 麦克白悲剧性发微武汉大学学报(人文 科学版) 2003,3 242-246 莫运平李 经山 5 麦克白的悲剧性解析周口师范高等专科 学校学报 2001,11 52-54 孙岩梅 6 Macbeth revisited: A cognitive analysis Metaphor and Symbol 2011,1 1—22 Pe?a Cervel, M.S. 7 Strange things I have in head": evidence of prion disease in Shakespeare's Macbeth. Diseases Society of America 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 2006,2 135 Norton,SA; Paris,RM; Wonderlich, KJ 8 Using MACBETH to determine utilities of governments to parties in coalition formation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2006,2 27-59 Roubens, M; Rusinowska , A;de Swart, H 9 Shakespeare on screen: Laurence Olivier's "Hamlet", Orson Welles' "Macbeth" struggles to comprehend. Positif2011,1 86-89 Rohmer, é. 10 Quantitative expression and aggregation of performanc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 2007,105 (1) 333-352 Lovett, Maureen W.1

麦克白人物形象

简析麦克白人物形象 麦克白作为剧中的一个主要人物,是一个十分矛盾的形象,他贪婪却又忧虑、“我想要”却又“我不敢”,最初犹豫不决、彷徨到最终杀伐果决、暴力冷血,所有展现的都是一个内心充满矛盾、性格充满矛盾的麦克白。 麦克白作为苏格兰国王的表弟、苏格兰军中的大将,在听到三个女巫称呼自己“考特爵士”、“未来的君王”的时候,他“为什么这么吃惊,好像害怕这种听上去很好的消息似的”,麦克白要成为国王,必须要杀死国王邓肯,但是不管是以表弟的身份还是臣子的身份都是为世所不容的,是受到谴责的,所以他对于女巫们好消息似的预言感到害怕。但是在三个女巫走后,他“倒希望她们再多留一会儿”,麦克白对三个女巫的话还是充满了一点兴趣的,所以希望多指导一些事情,这里又显示出了麦克白对于王位的憧憬。麦克白对于王位既“我不敢”,同时又“我想要”,内心充满了矛盾。 麦克白在权势的诱惑下想做国王,但是麦克白夫人知道麦克白的弱点,“可是我却为你的天性忧虑:他充满了太多的人情的乳臭,是你不敢采取最近的捷径;你希望做一个伟大的人物,你不是没有野心,可是你缺少和那种野心相联属的奸恶。”麦克白充满了野心,希望去做一个伟人,但是他却没有成就一份伟业的奸恶,他是一个人,身上也有这人性的光辉,知道是非对错,知道善与恶,在成就一番伟业与善对立时他也犹豫不决,徘徊不定,内心充满了矛盾。 麦克白在杀国王之前就知道“在这种事情上,我们往往逃不过现世的裁判;我们树立下血的榜样,教会别人杀人,结果反而自己被人所杀;把毒药投入酒杯里的人,结果也会自己饮酖而死,这就是一丝不爽的报应”,也认识到了“我是他的亲戚,又是他的臣子,按照名分绝对不能敢这样的事;我是他的主人应当保障他的安全”但是矛盾总有一方是会占到上风的,在认识到这一切的前提下,麦克白还是去做了满足自己欲望的事情,亲手杀死了国王。这也是对于麦克白矛盾性格、内心矛盾挣扎的一个结束,最终他的欲望战胜了理智,“我不敢”不再跟随在“我想要”的后面,走出这一步的麦克白已经不存在“我不敢”了,他的心里只剩下了“我想要”。 在成为国王之前,麦克白的内心性格还是矛盾的,还有一丝理智尚存,成为了国王之后,在欲望的驱使下,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势,麦克白接二连三地杀害周围的人,冷血,杀伐果断。以前杀国王一个人还要经过内心激烈的思想斗争,还知道报应不爽,那么现在的他“让活人、私人都去受罪吧”,麦克白已经不在乎别人了,关注的只是他自己的权势,而且“以不义开始的事必须用罪恶使它巩固,”“流血是免不了的,他们说,流血必然引起流血”。如果说之前的不义之事和流血是内心矛盾性格的产物的话,那么现在的流血和罪恶则是麦克白矛盾之后性格的产物,现在的他的行径与成为国王之前的行径是矛盾的,是前后性格的矛盾导致的行为的矛盾。 麦克白是一个矛盾的组合体,他的内心充满了矛盾,他的前后的性格也充满了矛盾,他自身有正面品格,有光辉的一面,但是在自身欲望的诱惑下,这些正面品质与欲望冲突,矛盾的冲突最终导致了他走向了一条不归路,他的自身就是一个悲剧,是一个性格的悲剧、也是时代的悲剧。

浅析《麦克白》人物的悲剧性

浅析《麦克白》人物的悲剧性 11汉师一班1120301101 蒋勤效 《麦克白》创作于1606年,与《哈姆雷特》、《奥塞罗》、《李尔王》这三部作品共同构成了威廉·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而《麦克白》在同类作品中更侧重于对人性与人物心理的批判性揭露,是莎士比亚戏剧中心理描写的佳作,且被认为是莎士比亚悲剧中最阴暗的一面。该剧因其独特而令人压抑的角色悲剧性,既强化了人们对《麦克白》的审美体验,也塑造了极其鲜明的角色,可谓是整个剧本的点睛之笔。 所谓“悲剧”,即是由于正义一方的失败或毁灭,引起人们的悲痛、怜悯,并由此产生崇高感的戏剧。而《麦克白》所描写的,就是麦克白人性与良知的崩溃的故事。莎士比亚通过曾经的英雄麦克白如何走向自我毁灭的过程,批判了野心、欲望的侵蚀作用。主人公麦克白是一位英勇的苏格兰大将,他超越常人的的性格以及在此性格驱使下所作出的残忍行径不仅使他身边所有的人感到恐怖,也使阅读此剧的读者生出一种震惊和恐惧的情绪,惊愕于他的野心之强烈、手段之残忍、罪恶之恐怖,由于女巫的蛊惑和夫人的影响,不乏善良本性的麦克白想干一番大事业的雄心蜕变成野心,而野心实现又导致了一连串新的犯罪,结果是倒行逆施,必然死亡。在迷信、罪恶、恐怖的氛围里,作者不时让他笔下的罪人深思、反省、剖析内心,麦克白夫妇弑君前后的心理变化显得层次分明,这就更加增大了悲剧的深度,也使全剧始终弥漫着一种阴郁可怕的气氛。 从他性格中最令人生畏的是他强烈的权利欲、野心和为达到目的不择手段残害他人之后难以控制的罪恶感。这两方面构成了麦克白采取行动的心理基础,也决定了他最终悲剧的结局。麦克白像《巴黎圣母院》中克洛德·弗罗洛那样如恶魔般的追求自己渴望的事物,为达到目的而不择手段。但麦克白又不能像如《哈姆雷特》里克劳狄斯那类恶人一样可以坦然接受自己犯下的种种罪行。第一幕通过军曹和洛斯爵士对麦克白在战场上奋勇杀敌的场面的描述,首先在读者面前展现了一位平定叛乱、抵御外侵、杀死叛徒的勇敢的将军形象,从而塑造一个美好的事物。然而麦克白有一个致命的弱点,那就是他的野心。 在外人看来,麦克白有着顽强的意志与勇气,这足以支持他冲入敌阵去建功立业,但是,他的意志力远远没有看上去的那么强大。在麦克白凯旋归来之后,邓肯要亲自来他家做客,麦克白夫人怂恿他一定要好好利用这次机会,一定要趁机杀掉国王夺取大权。但在麦克白的内心深处却是矛盾重重,一时间难以做出决定,麦克白夫人是个极为聪明的女人,她了解丈夫的弱点,所以其鼓动语言才会立竿见影之效。她先以爱情来挤对麦克白:“从这一刻起,我要把你的爱情看作是同样靠不住的东西。”继而,又用一个军人最忌讳的懦弱来激将麦克白:“你宁愿像一只畏首畏尾的猫儿,顾全你所认为的生命的装饰品的名誉,不惜让你在自己眼中成为一个懦夫,让‘我不敢’永远跟在‘我想要’后面吗?”这两点都是麦克白的致命之处,因此他才铁定了谋杀邓肯的决心,由此可见,麦克白的意志力很薄弱,这使他在诱惑面前选择了背叛。

麦克白人物形象

麦克白人物形象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by the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简析麦克白人物形象 麦克白作为剧中的一个主要人物,是一个十分矛盾的形象,他贪婪却又忧虑、“我想要”却又“我不敢”,最初犹豫不决、彷徨到最终杀伐果决、暴力冷血,所有展现的都是一个内心充满矛盾、性格充满矛盾的麦克白。 麦克白作为苏格兰国王的表弟、苏格兰军中的大将,在听到三个女巫称呼自己“考特爵士”、“未来的君王”的时候,他“为什么这么吃惊,好像害怕这种听上去很好的消息似的”,麦克白要成为国王,必须要杀死国王邓肯,但是不管是以表弟的身份还是臣子的身份都是为世所不容的,是受到谴责的,所以他对于女巫们好消息似的预言感到害怕。但是在三个女巫走后,他“倒希望她们再多留一会儿”,麦克白对三个女巫的话还是充满了一点兴趣的,所以希望多指导一些事情,这里又显示出了麦克白对于王位的憧憬。麦克白对于王位既“我不敢”,同时又“我想要”,内心充满了矛盾。 麦克白在权势的诱惑下想做国王,但是麦克白夫人知道麦克白的弱点,“可是我却为你的天性忧虑:他充满了太多的人情的乳臭,是你不敢采取最近的捷径;你希望做一个伟大的人物,你不是没有野心,可是你缺少和那种野心相联属的奸恶。”麦克白充满了野心,希望去做一个伟人,但是他却没有成就一份伟业的奸恶,他是一个人,身上也有这人性的光辉,知道是非对错,知道善与恶,在成就一番伟业与善对立时他也犹豫不决,徘徊不定,内心充满了矛盾。 麦克白在杀国王之前就知道“在这种事情上,我们往往逃不过现世的裁判;我们树立下血的榜样,教会别人杀人,结果反而自己被人所杀;把毒药投入酒杯里的人,结果也会自己饮酖而死,这就是一丝不爽的报应”,也认识到了“我是他的亲戚,又是他的臣子,按照名分绝对不能敢这样的事;我是他的主人应当保障他的安全”但是矛盾总有一方是会占到上风的,在认识到这一切的前提下,麦克白还是去做了满足自己欲望的事情,亲手杀死了国王。这也是对于麦克白矛盾性格、内心矛盾挣扎的一个结束,最终他的欲望战胜了理智,“我不敢”不再跟随在“我想要”的后面,走出这一步的麦克白已经不存在“我不敢”了,他的心里只剩下了“我想要”。 在成为国王之前,麦克白的内心性格还是矛盾的,还有一丝理智尚存,成为了国王之后,在欲望的驱使下,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势,麦克白接二连三地杀害周围的人,冷血,杀伐果断。以前杀国王一个人还要经过内心激烈的思想斗争,还知道报应不爽,那么现在的他“让活人、私人都去受罪吧”,麦克白已经不在乎别人了,关注的只是他自己的权势,而且“以不义开始的事必须用罪恶使它巩固,”“流血是免不了的,他们说,流血必然引起流血”。如果说之前的不义之事和流血是内心矛盾性格的产物的话,那么现在的流血和罪恶则是麦克白矛盾之后性格的产物,现在的他的行径与成为国王之前的行径是矛盾的,是前后性格的矛盾导致的行为的矛盾。 麦克白是一个矛盾的组合体,他的内心充满了矛盾,他的前后的性格也充满了矛盾,他自身有正面品格,有光辉的一面,但是在自身欲望的诱惑下,这些正面品质与欲望冲突,矛盾的冲突最终导致了他走向了一条不归路,他的自身就是一个悲剧,是一个性格的悲剧、也是时代的悲剧。

由麦克白夫人的形象来看戏剧《麦克白》中的理性精神

戏剧作品鉴赏与戏剧艺术 题目:由麦克白夫人的形象来看戏剧《麦克白》中的理性精神以及对麦克白夫人“双性同体性”的探讨课程名称:戏剧作品鉴赏与戏剧艺术 学院:人文学院 专业:汉语言文学 年级:中文112班 学号: 学生姓名: 任课老师:李虹玉(周四下午七八节) 2013年12月10日

由麦克白夫人的形象来看戏剧《麦克白》中的理性精神以及对麦克白 夫人双性同体性的探讨 麦克白夫人是莎士比亚戏剧中,麦克白夫人具有坚毅刚强的性格,是一位巾帼不让须眉、颇具霸气的女性。丈夫虽有野心,但没有麦克白夫人的催化辅助作用,麦克白不一定能登上君主大位。麦克白夫人是这场阴谋的参与者、实施者,帮助其夫君登上帝位的幕后推动者。但是在帮助麦克白取得王位后,内心的欲望便消失了,此时恐惧占据了麦克白夫人的内心,最终麦克白夫人没能逃脱命运的悲剧。麦克白夫人也成了自己罪过所带来的精神压力的牺牲品,最终因精神失常而自杀。 在大多数人眼中她就是一个心如蛇蝎的红颜祸水,是一个罪有应得的、泯灭人性的恶人。然而,她是一个女人,她爱着麦克白,她尽她所能去帮助麦克白,她的目的只是单纯地帮助她爱的丈夫实现他的梦想,而不是想让自己成为王后以获得更大的权利。麦克白夫人“几乎只把自己看作一个妻子、一个帮手”。从这一意义来说.麦克白夫人既是麦克白政治野心的牺牲品,也是自己爱情的牺牲品。下面就通过麦克白夫人的形象来看莎士比亚戏剧《麦克白》当中的理性精神。一、麦克白弑君夺位的幕后推动者 麦克白在战场上获得了巨大的荣誉,被国王封为考特爵士,这应验了女巫的预言,他内心的欲望便不断的膨胀,他满脑子里面都是“未来的国王”,他迫不及待第将这一消息告诉他的妻子。但是麦克白夫人却担忧麦克白的天性:“它充满了太多的人情的乳臭,使你不敢采取最近的捷径;你希望做一个伟大的人物,你不是没有野心,可是你缺少和那种野心相联属的奸恶;你的欲望很大,但又希望只用正当手段;一方面不远玩弄机诈,一方面却要作非分的攫取;伟大的爵士,你想要的那东西正在喊:‘你要到手,就得这样子!’你也不是不肯这样干,而是怕干”,麦克白夫人立刻决定抓住这上天赐予的良机,竭尽全力助夫君一臂之力,“让我把我的精神力量倾注在你的耳中;命运和玄奇的力量分明已经准备把黄金的宝冠罩在你的头上,让我用舌尖的勇气,把那阻止你得到那项王冠的一切障碍驱扫一空吧”。 当麦克白还在犹疑中,“我们还要商量商量”,心神不宁,夫人却是真正的统帅,“其他一切包在我身上”。于是宴请国王并灌醉国王及士兵,麦克白夫人把

浅谈《麦克白》中麦克白的悲剧性和悲剧性形成的原因

浅谈《麦克白》中麦克白的悲剧性和悲剧性形成的原因教师教育学院汉语言文学(师范)22140135 在西方文学中,人们艳称说不完的莎士比亚,因为他丰富、深厚、渊博。莎士比亚的作品主要是戏剧和诗歌(以十四行诗为主),作为世界上最著名的戏剧大师,他的戏剧作品尤为人所称道。莎士比亚的戏剧作品中关于人性善恶的深刻思考、关于生存与死亡的人生抉择、情感与理性的纠结缠斗都使得其拥有独一无二的文学魅力和经久不衰的生命活力,直至今日仍广受欢迎。 一、综述 《麦克白》作为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之一,自问世以来,就引发了国内外许多学者对于它的关注和研究。尤其是对于《麦克白》中的主角麦克白形象的悲剧性和其悲剧性产生的根源更是有颇多文章进行阐释和分析。下面就分别从国外研究和国内研究两个部分做研究成果的简单罗列。 1、国外 康德在《判断力批判》中总结西方悲剧的突出特点就在于崇高。“整个悲剧是崇高的。”①这是英国著名的莎学家布拉德雷对《麦克白》的评价,由此可见《麦克白》作为典型的西方悲剧的纯粹性。布拉德雷还将莎士比亚悲剧的气氛的烘托进行了归纳,大致有三类:反常的精神状态、超自然的因素和偶然事件。James L. Calderwood以历史学的观点②探究《麦克白》的悲剧性。艾伦·辛菲尔德在文章中提出《麦克白》的主题应该在“邪恶”之下,作“更谨慎的区分:即经国

家权力认可合法的暴力和未经认可的暴力”③。 在《麦克白》悲剧的形成根源这个问题上,大家也有不同的观点。与生俱来的人性的弱点和缺陷是大部分研究者所认为悲剧形成的原因。如《Macbeth:a kid’s cautionary tale concerning greed, power, mayhem and other current events》阐述了人天生的对于权利的渴求是悲剧形成的原因;同时,一部分人从道德的角度来解释,这其中有从美德的丧失来探究,也有根据人的缺乏规范的心理行为来对麦克白悲剧来解释。此外,还有研究者认为麦克白悲剧发生并非来源于自身内部,而是受到外界影响,比如说三个女巫的预言,麦克白夫人的“煽风点火”等等。哈兹里特在《莎士比亚戏剧中的人物》中提到麦克白的悲剧受环境决定,是其周围所处的关系影响的结果, “他是被适宜的机运,妻子和预言的唆弄推上犯罪道路的”。④ 2、国内 在国内也有《麦克白》的悲剧性研究也是一个受到关注的问题。中山大学颜学军《作为悲剧主人公的麦克白》作为悲剧主人公,麦克白的重要性“在于人自身的脆弱是如何一步步地把人引入歧途,最终导致悲惨的结局”⑤;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刘杰的《<麦克白>悲剧之原因和效果:一种对立和统一》以证明麦克白作为悲剧主人公的合理性这一问题为切入点,依次分析“与麦克白悲剧意义相关的三个层面:麦克白的悲剧性格,麦克白悲剧的根由,以及其独特的悲剧效果和观众的悲剧体验”⑥;杨福的论文《一出最令人恐惧的悲剧——论莎士比亚的<麦克白>》从何以麦克白能成为悲剧主人公,引起观众的怜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