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入侵监测技术规程(试行)

附录7-1 海水入侵监测技术规程(试行)

1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海水入侵监测的内容、技术要求和方法。

本规程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海、领海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其它海岸带区域的海水入侵监测。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规程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程,然而,鼓励根据本规程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程。

GB 12763 海洋调查规范

GB 18314 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

GB 17378.2 海洋监测规范数据处理与分析质量控制;

GB 17378.3 海洋监测规范样品采集、贮存与运输;

GB/T 14158-93 区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综合勘查规范(1∶50 000)

GB 11896-89 水质氯化物的测定硝酸银滴定法

SL79-1994 矿化度的测定重量法

《我国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技术规程》之《海岸带地质灾害调查技术规程》3术语

下列术语适用于本技术规程。

3.1海水入侵(Seawater intrusion)

由于自然或人为原因,海滨地区地下水水动力条件发生变化,使海滨地区含水层中的淡水与海水之间的平衡状态遭到破坏,导致海水或与海水有水力联系的高矿化地下咸水沿含水层向陆地方向扩侵的现象。

3.2氯度(Chlorinity)

1979年国际海洋物理科学协会(IAPSO)将氯度定义为:沉淀海水样品中含有的卤化物所需纯标准银(原子量)的质量与海水质量之比值的0.3285234倍,以符号“Cl”表示。

3.3矿化度(Mineralizing degree)

单位体积中所含离子、分子与化合物的总量称为矿化度。以符号“M”表示。

4监测方案设计

4.1监测断面与站位布设

海水入侵监测利用现有农业用水井或者居民饮用水井,在确定的监测区域内,布设监测断面和站位,监测井位设置应保持相对稳定,具有连续性。观测重点主要是供水目的层和已发生海水入侵的含水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