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入侵的特点

海水入侵的特点
海水入侵的特点

海水入侵的特点

随着工农业的发展,沿海各大城市的用水也日趋紧张,特别是对于地下水的开采量越来越大,其中导致的一个很重要的后果就是海水入侵。

海水入侵是源于“人为超量开采地下水造成水动力平衡的破坏”。海水入侵使灌溉地下水水质变咸,土壤盐渍化,灌溉机井报废,导致水田面积减少,旱田面积增加,农田保浇面积减少,荒地面积增加。最严重的会导致工厂、村镇整体搬迁,海水入侵区成为不毛之地。

一般入侵从孤立的不足

0.5k的点状入侵开始,以后逐步扩大,相邻点连成片;入侵区和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低于海平面的负值区在分布上相互关联,海水入侵顺着负值

区发展,但滞后于负值区的发展,如莱州市1989 年负值区面积已达262km2,海水入侵面积仅

238km2;入侵的具体分布和强抽水中心有关,一般在越过强抽水中心不远的向大陆一侧形成咸、淡水界面,海水入侵即到此为止;入侵速入侵很快,但若能采取开

源节水措施,就能减缓人侵,

海水入侵是人为活动强烈干扰自然生态系统而诱发的缓慢发生而又长期危害的人为自然灾害,具有隐蔽、多变、难治理的特点。它不仅是一个自然科学问题,而且是一个与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问题,其直接危害是造成农业水土生态环境的恶化。

今天希望以上内容能对您有所帮助。

海水入侵的灾情评估和预防措施

§13.1海水入侵的灾情评估和预防措施 一、海水入侵的概念及产生原因 海水入侵(海水倒灌)是指海滨地区因过量抽取地下水,导致海水(或地下咸水)和地下淡水的天然平衡条件被破坏,从而引起海水向大陆含水层推移的一种有害水文地质作用,也就是由于陆地地下淡水水位下降而引起的海水直接侵染淡水层的自然现象。有时风暴潮或大涌潮覆盖陆域,也称之为海水入侵。 海水入侵灾害是指由于自然或人为原因,海滨地区水动力条件发生变化,使海滨地区含水层中的淡水与海水之间的平衡状态遭到破坏,导致海水或与海水有水力联系的高矿化地下咸水沿含水层向陆地方向扩侵,影响入侵带内人、畜生活和工、农业生产就地用水,使淡水资源遇到破坏的现象或过程。 滨海含水层在海岸线处与海水接触,在自然状态下,地下水补给海洋。在很多临近海洋的地区,随着对地下水需求量的日益增多,滨海含水层已成为重要的水源。地下水的开采,使得地下水对海洋的补给量日趋减少。当滨海含水层的抽水量超过补给量时,海岸附近地下水位下降,海水进入滨海含水层,并逐步向内陆推进,直至达到新的平衡为止。海水入侵对社会经济、环境和人民生活都能产生重大影响,已引起人们广泛地关注。 早在1855年就有关于伦敦海水入侵问题的报导,德国、荷兰和日本等国也都有类似的报导。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也出现了零星的海水入侵,进入80年代中期,入侵范围逐渐扩大,情况日益严重。目前比较严重的地区有河北秦皇岛、辽宁大连、山东莱州、浙江宁波等地。 淡水和海水都是可溶混流体,它们之间的接触带是由于水动力弥散作用而形成的过渡带。在这个过渡带中,混合水的密度由淡水逐渐变化为海水密度。过渡带的宽度随地质条件和水动力条件而异。在某些条件下,过渡带的宽度相对于含水层的厚度比较小时,可以近似地把它看成不相溶混的两种流体的突变界面。如沿以色列海岸带的观测资料表明,这种突变界面的假定是合理的,但较宽的过渡带也是存在的。如山东莱州的观测资料表明,界面平缓不清晰,界面附近浓度变化缓慢,甚至有起伏。对于过渡带很宽的情况,突变界面的假设就不合适了,这时需用水动力弥散理论来研究过渡带发生、发展和运动情况。 近年来对山东龙口-莱州地区海水入侵的研究表明[薛禹群等,1992],造成海水入侵的主要原因是过量开采地下水。当淡水的开采量超过其补给量时,截断了原先向海洋排泄的淡水流,降低了海岸附近的地下水位,导致咸水模楔体向陆地推进,直至达到新的平衡。因而,海水入侵与抽水量大小、抽水井的分布及地下水开采利用方式有密切关系。用水量偏大、地下水补给量偏小将造成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出现大面积地下水位低于海平面的负值区,海水入侵则沿着负值区发展。海水入侵的分布与强抽水中心的位置有关,咸淡水界面沿海岸线逐渐向抽水中心移动,入侵带宽度逐渐增大,直至抽水中心为止。如强抽水中心向陆地方向移动,海水入侵将继续向前推进,直至形成新的平衡。海水入侵方式,依据咸淡水接触关系的几何形态主要有面状入侵体、带状入侵体、管状入侵体、舌状入侵体和锥状入侵体等。 在第四纪松散沉积的透水性比较均匀的含水层中,海水入侵可呈“面状”推进。沿古河道

海水入侵的影响与分析审批稿

海水入侵的影响与分析 YK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YKK5AB- YKK08- YKK2C- YKK18】

海水入侵的影响与分析 院系: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专业:土木工程 研究方向:地下水 指导教师:刘晓红 姓名:朱和平 学号: 班级:14土木-2BF 2016年5月29号完成

摘要 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保护对人类社会持续稳定发展史至关重要的。地下淡水和咸水之间存在着一个动态平衡的混合界面,淡水储存一旦减少,平衡状态被打破,该界面便会向陆移动,最终产生海水入侵。在综合有关文献的基础上,本文介绍了国内外海水入侵的现状阐述了沿海平原地区和基岩地区海水入侵的机理,以及海水入侵的平面和垂向分布,并说明了海水入侵的危害包括对农业、工业生产的影响、人口健康及社会稳定的影响、导致生态系统失衡和耕地资源退化。接着描述了海水入侵的方式包括均匀入侵和非均匀入侵,最终根据海水入侵的主要原因提出了合理开采地下水、人工回灌淡水、农田节水灌溉和远距离调水补给和修建地下水库等措施在防治海水入侵方面是行之有效的。 关键词:沿海地区;海水入侵;机理;分布;防治措施 1.绪论 沿海地区海水入侵地下含水层或河水地带海水倒灌使咸潮影响带扩大,并发生海水补给地下水的现象,称为海水入侵。沿海城市是人口高度集中和经济快速发展的地区,对淡水资源的需求很大。由于超量开采,地下水水位持续大幅度下降可造成咸淡水界面发生变化,

海水向淡水含水层侵入,地下水矿物度增高,水质恶化。目前,全世界已经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的几百个地方发现了海水入侵问题,如荷兰、德国、意大利、比利时、法国、希腊、西班牙、葡萄牙、英国、澳大利亚、美国、墨西哥、以色列、印度、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日本、中国、埃及等。海水入侵给各国沿海地区带来严重危害,造成巨大经济损失,严重阻碍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 沿海地区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点地区,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渤海、黄海沿岸不同程度地出现了海水入侵加剧现象,全国总海水入侵量达1000km。所以研究海水入侵的问题变的越来越重要,我们要合理开采和有效分配水资源,同时采取积极措施,限制海水入侵。 2.海水入侵机理 海水入侵地下水是咸淡水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流体动力学过程。在自然状态下含水层中的咸、淡水保持着某种平衡,滨海地带地下水水位自陆地向海洋方向倾斜,陆地地下水向海洋排泄,二者维持相对稳定的平衡状态。两者之间的过渡带或临界面基本稳定,可以阻止海水入侵。然而,这种平衡状态一旦被打破,咸淡水临界面就要移动,以建立新的平衡。如果大量开采地下水或者河流入海径流量减少,淡水压力降低,临界面

海水入侵和海平面上升

其它海洋灾害——海水入侵和海平面上升 热门文章 ? 巴布亚新几内亚沉船事故… ? 日本福岛近海发生5.8级… ? 印尼发生里氏7.6级地震 … ? 台湾花莲今日发生2起有… ? 所罗门群岛发生6.6级地… ? 热带风暴"天鹰"重创菲律… ? 福岛核事故调查称日本政… ? 泰国沿海出现5米高巨浪 … ? 强风暴袭击挪威西部沿海 ? 日本福岛核电站周边去污… 最新推荐 ? 温家宝听取蓬莱油田溢油… ? 渤海生态持续恶化鱼虾难… 作者:海洋财富网 来源:海洋财富网 点击数: 19725 发布时间:2009年05月31日 海水入侵 海水入是指海水通过透水层渗入水位较低的陆地淡含水 一般情况下,陆地淡含水层的水位比海水水位高,但经过长期大量抽取陆地淡含水层,会使地下水位低于海水水位,导致海水通过透水层渗入陆地淡含水层中,从而破坏地下水资 海平面上升 海平面上升是由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的海水热膨胀、冰川融化和地面沉降等海平面上升是一种长期的、缓发性灾害。海平面上升可淹没一些低洼的沿海地区,变“桑田”为“沧海”,海平面上升会导致风暴潮致灾程度增强,海水入侵距离和面积加大,潮差和波高增大,加重了海岸侵蚀的强度,加剧河口区的咸潮入侵程度。 近50年来,中国沿海海平面平均上升速率为2.5毫米/年,略高于全球海平面上升速率。各海区中,东海海平面平均上升速率较高,达3.1毫米/年,黄海、南海和渤海分别为2.6毫米/年、2.3毫米/年和2.1毫米/年

海平面上升 海平面上升海平面上升是由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的海水热膨胀、冰川融化和地面沉降等作用造成的。 海平面上升是一种长期的、缓发性灾害。海平面上升可淹没一些低洼的沿海地区,变“桑田”为“沧海”,海平面上升会导致风暴潮致灾程度增强,海水入侵距离和面积加大,潮差和波高增大,加重了海岸侵蚀的强度,加剧河口区的咸潮入侵程度。 近50年来,中国沿海海平面平均上升速率为2.5毫米/年,略高于全球海平面上升速率。各海区中,东海海平面平均上升速率较高,达3.1毫米/年,黄海、南海和渤海分别为2.6毫米/年、2.3毫米/年和2.1毫米/年。 根据政府间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2001年评估报告,20世纪全球海平面平均每年上升1~2米。根据温室气体的不同排放情况预测,全球海平面高度在1990~2100年期间将上升9~88厘米,但区域间的差异十分明显。1990~2025年和1990~2050年期间全球海平面将分别上升3~14厘米和5~32厘米。

海水入侵防治对策

海水入侵防治对策 经过多年来的探索和实践,山东省滨海平原各地市已逐步摸索出一些切实可行的海水入侵防治工程和技术,包括开源节流工程、防潮堤工程、地下水回灌工程、淡水帷幕工程、河口地下坝工程、潮间带抽咸养殖工程及微咸水综合利用技术等。 1、开源节流工程 开源就是继续挖掘当地降水和雨洪水资源、适当引调客水资源;节流就大搞节约用水,包括农业灌溉节水、工业节水和生活节水等。这一工程类型,紧扣海水入侵发生的实质,通过增加水资源量、改变供水结构来预防和缓解海水入侵。 山东省滨海地区降雨多以暴雨形式出现,全年降雨有70%集中在汛期的2-3月时间内,而汛期降雨中的2/3又集中在几场暴雨之中,加之滨海河道源短流急,河水特别是洪水拦蓄利用率低,约30~40%。因此,在河道上、中游地段兴建水库、闸、坝等工程具有拦蓄雨洪水资源、增加可供水量的功效。另外,有些地区还开展了人工增雨作业,进一步开发开空雨水,年降水量增加20~40mm。 在开源的同时,各地市还积极建设节水工程。由于农业用水量约占总用水的70%左右,成为节水的重点,包括渠道衬砌、低压管灌、喷灌、滴灌等工程类型,发展节水农业的地区灌溉水综合利用系数提高15~25%。工业方面,主要是提高水资源重复利用率和污水处理及回用率,从而达到降低单位产值的水耗。生活方面,则以推广使用家庭节水器具为主,注重通过各类宣传活动提高社会节水意识。 2、防潮堤工程 从历史资料看,山东省每次海潮发生,影响范围近者一般在5km左右,远者可达60km,给该范围内工、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的损失。而每逢海潮危害,河水顶托现象严重,形成河水顶托倒灌现象。因此,修筑防潮堤工程防止风暴潮灾、修建防潮闸防止海水上溯倒灌是非常必要的。 早在上世纪70年代中期,沿海地市就陆续兴建了一批防潮坝或防潮闸、堤工程。如莱州市在108 km的海岸线上,建设了4处防潮堤长57km。昌邑、寿光、寒亭等地也修建了防潮大堤,对防止风暴潮害起到了重要作用。近年来,一些地区又仿照荷兰模式探索性地建设了填海造陆式的防潮和蓄淡工程,最具典型代表

辽宁省海水入侵成因及防治措施

第17卷第1期Vol 117No 11 辽 宁 地 质 L IAONIN G GEOLOGY 2000年3月March ,2000   收稿日期:1999-12-251 第一作者简介:寇英杰(1978-),女,助理工程师,从事水文地质与环境地质工作1 文章编号:1000-6273(2000)01-0067-05 辽宁省海水入侵成因及防治措施 寇英杰,王颖 (辽宁省地质矿产研究院,辽宁沈阳110032) 摘要:海水入侵是在自然和人为因素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地质灾害。辽宁省海水入侵自70年代以来呈逐渐增加趋势,具有入侵面积广、发展速度快等特点。目前海水入侵已成为我国较为突出的地质 灾害,给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造成很大危害。针对海水入侵形成机制及危害程度的地域性,目前已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如控制开采,人工回灌,修建地下水库等,取得一定效果。关键词:海水入侵;自然因素;人为因素;防治措施中图分类号:X143 文献标识码:A 辽宁省是一个拥有广阔海域的省份,全省海岸线从鸭绿江口至山海关老龙头全长217813km [1]。从70年代末开始,辽宁省沿海地区海水入侵现象日益严重,其中大连地区、辽河三角洲地区、辽西走廊等沿海地区,均不同程度的受海水入侵干扰,造成地下水水质恶化,给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造成极严重的影响。 1 海水入侵的分布及危害 111 海水入侵的分布、特征[2] 根据我省海水入侵的区域分布特点、危害程度,按地域将全省划分为四个灾害区,然后根据海水入侵程度的差异以及分布的不同地域再划分若干地段,具体分述如下。 11111 大连沿海海水入侵区(Ⅰ )11金州—大魏家—大莲泡入侵段(Ⅰ1) 该地段海水入侵是由工业及农业井超采引起。 地下水中氯离子含量达374~547mg/L ,最高氯离子含量93314mg/L 。入侵面积达3510km 2。该地段由于政府采取限量开采措施,近年来入侵面积缩小,地下水位回升,氯含量下降。大魏家与大莲泡降至200~230mg/L ,但个别点仍大于500mg/L 。 21金州—南关岭—大连市区入侵段(Ⅰ2) 该区属金州—南关岭背斜与大连市区断裂岩溶蓄水地段。工农业及菜田机井超采地下水,造成地下水位下降,氯离子含量高达326~2400mg/L ,矿化度大于1000mg/L ,入侵面积72km 2,入侵内陆最大距离达7126km ,该地段1990年实行限量开采后氯离子含量有所减少。 31营城子入侵段(Ⅰ3)该地段属第四纪松散层孔隙水入侵段。是大连市区的蔬菜基地。由于菜田用水,使机井超量开采造成海水入侵。水中氯离子含量达40318mg/L ,入侵面积5018km 2。自1987年以后限制部分机井开采氯离子含量稍有恢复。 41旅顺三涧堡入侵段(Ⅰ4)该段分布于旅顺尖包河中下游。由于本地段厂矿工业用水,农业菜田供水,供水量过大引起海水入侵。水中氯离子含量达421~1106mg/L 。海水通过断裂与发育的岩溶裂隙系统侵入,面积达23km 2。目前该地段还未采取节制开采地下水措施。 11112 辽东(庄河—丹东)沿海海水入侵区(Ⅱ )11大东港海水入侵段(Ⅱ1)东港市沿海地区咸淡水界线距海岸3~6km 展布,这里分布有全新世海相地层,咸水基本上与此有

海水入侵与地下水危害防治综述汇总

海水入侵与地下水危害与防治综述 目录 第一章;海水入侵机理与现状......... 1一.海水入侵机理................................... 1 1. 水力坡度减小或发生逆转.................. 1 2 淡水与咸水的交换............................... 13隔水层的破坏 ....................................... 24咸淡水层通过钻孔沟通........................ 2第二章海水入侵的危害............. 3第三章海水入侵防治措施........... 41.合理开采地下水................................. 42.人工回灌淡水..................................... 43.实施节水农业技术............................. 54.远距离调水......................................... 55.修建地下水库..................................... 56 在感潮河口段应注意防止海水上溯和直接入侵。 .......................................... 67 在已形成海入侵的地区可以利用人工补源 .......................................................... 68.搞好水土保持。................................. 69 优化水资源配置与产业结构。....... 710.建立层次分析模型........................... 8 0

海水入侵监测

高密度电法在莱州湾东南岸海水入侵监测中的应用 赵书泉1,2 徐军祥2 李培远5 张荣敏5 (1中科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2山东省地矿局3山东省物化探研究院) 摘要:海水入侵是由于滨海地区地下水动力条件发生变化,造成海水向陆地淡水含水层入侵的现象。由于海水入侵,地下淡水水质恶化,致使大量的水井报废,粮食减产,果园被毁,严重阻碍了当地的工农业生产的发展,给人民的生活造成极大危害。莱州湾地区是我国海水入侵比较典型的地区之一,研究程度较高。但采用二维高密度电法对海水入侵界面的变化进行监测研究,在该区尚属首次。本文对高密度电法的工作原理以及海水入侵的电性特征进行了论述,根据实际工作案例,结合水质分析结果,对高密度电法的成果进行了验证,在此基础上,圈定了莱州湾东南岸地区海水入侵的范围。 关键词:高密度电法;海水入侵;莱州湾 1海水入侵概况 1.1海水入侵发展概述 莱州湾的海水入侵发现于1976年,在西由镇东北村长期监测井中,首先发现水质变咸,当时未统计范围,估计面积数平方公里。二十多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海水入侵的规模不断扩大,沿海岸线形成具一定宽度,呈北东——南西走向入侵带。区内历年海水入侵面积变化见图1.1(山东省莱州市水利局,2003年)。可以看出,自上世纪七十年代发现海水入侵以来,海水入侵面积不断增加,1976年至1979年海水入侵面积为12.31km2。在八十年代海水入侵速度明显加快,入侵范围得到扩大,至1984年入侵面积达到46.26km2,5年间增加了33.95km2,年均入侵面积6.79km2,至1989年入侵面积达到了115.40km2,5年增加了81.45km2,年均入侵面积16.29 km2。而进入九十年代后,海水入侵速度明显放缓,到1995年海水入侵面积为148.24 km2,比1989年增加了32.84 km2,年平

海水入侵的影响与分析

海水入侵的影响与分析 院系: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专业:土木工程 研究方向:地下水 指导教师:刘晓红 姓名:朱和平 学号:14142101885 班级:14土木-2BF 2016年5月29号完成

摘要 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保护对人类社会持续稳定发展史至关重要的。地下淡水和咸水之间存在着一个动态平衡的混合界面,淡水储存一旦减少,平衡状态被打破,该界面便会向陆移动,最终产生海水入侵。在综合有关文献的基础上,本文介绍了国内外海水入侵的现状阐述了沿海平原地区和基岩地区海水入侵的机理,以及海水入侵的平面和垂向分布,并说明了海水入侵的危害包括对农业、工业生产的影响、人口健康及社会稳定的影响、导致生态系统失衡和耕地资源退化。接着描述了海水入侵的方式包括均匀入侵和非均匀入侵,最终根据海水入侵的主要原因提出了合理开采地下水、人工回灌淡水、农田节水灌溉和远距离调水补给和修建地下水库等措施在防治海水入侵方面是行之有效的。 关键词:沿海地区;海水入侵;机理;分布;防治措施 1.绪论 沿海地区海水入侵地下含水层或河水地带海水倒灌使咸潮影响带扩大,并发生海水补给地下水的现象,称为海水入侵。沿海城市是人口高度集中和经济快速发展的地区,对淡水资源的需求很大。由于超量开采,地下水水位持续大幅度下降可造成咸淡水界面发生变化, 海水向淡水含水层侵入,地下水矿物度增高,水质恶化。目

前,全世界已经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的几百个地方发现了海水入侵问题,如荷兰、德国、意大利、比利时、法国、希腊、西班牙、葡萄牙、英国、澳大利亚、美国、墨西哥、以色列、印度、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日本、中国、埃及等。海水入侵给各国沿海地区带来严重危害,造成巨大经济损失,严重阻碍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 沿海地区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点地区,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渤海、黄海沿岸不同程度地出现了海水入侵加剧现象,全国总海水入侵量达1000km。所以研究海水入侵的问题变的越来越重要,我们要合理开采和有效分配水资源,同时采取积极措施,限制海水入侵。 2.海水入侵机理 海水入侵地下水是咸淡水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流体动力学过程。在自然状态下含水层中的咸、淡水保持着某种平衡,滨海地带地下水水位自陆地向海洋方向倾斜,陆地地下水向海洋排泄,二者维持相对稳定的平衡状态。两者之间的过渡带或临界面基本稳定,可以阻止海水入侵。然而,这种平衡状态一旦被打破,咸淡水临界面就要移动,以建立新的平衡。如果大量开采地下水或者河流入海径流量减少,淡水压力降低,临界面就要向陆地方向移动,含水层中淡水的储存空间被海水取代,于是就发生了海水入侵。 对海岸带含水层中海水—淡水关系的基本理论在国内外已

海水入侵机理与防治措施 —以莱州湾地区为例

海水入侵机理与防治措施——以莱州湾地区为例 姓名:111111111111 学号:11111111111111 专业:地下水科学与工程

第一章前言 1.1研究意义 由于受全新世海侵、气候干旱、海平面上升以及不合理的人类活动的影响,莱州湾地区已成为我国海水入侵灾害最为严重和典型的区域。近年来,在上述因素综合影响下,莱州湾地区海水入侵面积己超过4000km2,严重污染地下淡水资源,土壤次生盐渍化面积不断扩大,对海岸带区域的工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海水入侵已成为该地区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和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可以预见,随着海岸带区域人口的增加、海平面的不断上升,莱州湾地区海岸带海水入侵灾害和淡水资源安全将面临更严峻的形势。为有效降低海水入侵的危害程度,国家海洋局已把海水入侵监测纳入业务化系统,并以莱州湾地区为示范区,作为国家海洋环境质量公报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选择海水入侵最为严重和典型的莱州湾地区,开展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海水入侵影响机制的研究,建立莱州湾地区海水入侵预警技术体系,提出切实可行的防治措施,可为莱州湾地区及全国海岸带区域海水入侵灾害业务化运行提供关键技术支撑,并对海岸带地质灾害业务化预报及防灾减灾具有重要的科学理论意义。 1.2研究现状 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对海水入侵问题进行研究,中国科学院、南京大学、山东省水利科学研究所以及中国地质大学等单位的相关部门先后针对莱州湾地区的海水入侵问题展开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如今,我国对海水入侵问题的研究己从简单的对海水入侵问题进行定性调查发展到对海水入侵灾害的模型化及定量化研究的程度。国内学者对海水入侵的主要研究成果包括:韩再生对秦皇岛市北戴河地区的海水入侵问题以及对其问题的防治方案实现了数值模拟;薛禹群等在我国首先建立了适用于当地实际情况的三维海水入侵数学模型,该模型考虑了过渡带混合溶液密度变化、潜水面波动、过渡带过度抽水及降水入深等因素对海水入侵各个过程的影响,并通过该模型对莱州湾及龙口地区的海水入侵情况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准确、可靠,为地下水合理利用及预测咸水与淡水界面移动提供了科学依据。成建梅等通过对海水入侵模型进行改进,运用改进的三维有限元海水入侵模型成功的对烟台市夹河地区的海水入侵过程进行了模拟。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