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与gis区别

遥感与gis区别
遥感与gis区别

精心整理

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

20世纪60年代以来,由于航天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空间探测技术及地面处理技术的发展,产生了一门新的学科——遥感技术。所谓遥感就是在远离目标的地方,运用传感器将来自物体的电磁波信号记录下来并经处理后,用来测定和识别目标的性质和空间分布。从广义上说,航空摄影是遥感技术的一种手段,而遥感技术也正是在航空摄影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1研究摄影测量的特点之一是在影像上进行量测和解译,无需接触被测目标物体本身,因而很少受自然和环境条件的限制,而且各种类型影像均是客观目标物体的真实反映,影像信息丰富、逼真,人们可以从中获得被研究目标物体的大量几何和物理信息。到目前为止,摄影测量已有近170年的发展历史了。概括而言,摄影测量经历了模拟法、解析法和数字化三个发展阶段。表1列出了摄影测量三个发展阶段的主要特点。

如果说从模拟摄影测量到解析摄影测量到解析摄影测量的发展是一次技术的进步,那么从解析摄影测量到数字摄影测量的发展则是一场技术的革命。数字摄影测量与模拟、解析摄影测量的最大区别在于:它处理的原理信息不仅可以是航空像片经扫描得到的数字化影像或由数字传感器直接得到的数字影像,其产品的数字形式,更主要的是它最终以计算机视觉代替人眼的立体观测,因而它所使用的仪器最终只有通用的计算机及其相应的外部设备,故而是一种计算机视觉的方法。

2、遥感及其发展

等手段,它们以空间飞行器作为平台,能为土地利用、资源和环境监测及相关研究提供大量多时相、多光谱、多分辨的影像信息。

3、摄影测量与遥感的结合

遥感技术的兴起,促使摄影测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但由于测制地形图对摄影成果有着特别严格的要求,除必须的影像分辨率外,其关键环节是实现立体影像覆盖,以及构成立体交会的几何条件

和摄像的几何精度,因此,虽然各类遥感影像的获取越来越快捷、分辨率越来越高,而真正满足定位测图的资料并不多。

航天遥感具有视野开阔、不受地理位置和疆界限制、可重复观测、能快速获取大面积甚至全球性地面动态信息等优点,但由于卫星摄影高度在几百公里以上,采用较长的摄影焦距,作为立体量测的交会条件差,立体效应不好,影响高程量测精度;另外卫星只能按预定轨道飞行和摄影,要真正实现全球性动态监测和立体影像覆盖,必须拥有一个卫星组群。目前航天摄影测量多用于特殊困难地

、地形测

GIS)技术

度和深度日益拓展。近30年来,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已在测绘、农业、林业、水利、气象、资源环境、城市建设、海洋、防灾减灾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技术支撑作用。

1、数字摄影测量

以航空影像和卫星米级高分辨率影像为数据源,扩展计算机立体相关理论与算法,发展立体几何模型确定和精化的新方法,以及研究困难地区数字立体测图的新技术;研究近景(地面)摄影测量中

的数字相机的快速检校新算法,数字影像精确匹配问题,以及在工业生产过程自动监测和土木工程建筑物(如桥梁和隧道)形变监测中的问题。

2、遥感技术及应用

以多光谱、多分辨率和多时相卫星影像为数据源,研究地表变迁及地质调查的遥感新方法;研究地球资源(如土地利用)变化检测的有效方法,发展半自动或全自动化的遥感监测手段;开发监测城市环境污染和自然灾害(如洪水与森林、农作物病虫害)的实用遥感系统,等等。基于合成孔径雷

3、3S

研究车载

3S技术集1

天独厚的优势。20多年,近农作物遥感监测一直是遥感应用的一个重要主题。从“七五”利用气象卫星数据进行北方十一省市小麦估产起步,经过“八五”重点产粮区主要农作物估产研究,到“九五”建立全国遥感估产统,使我国的遥感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不断向实用化迈进。目前已经具有对全国冬小麦、春小麦、早稻、晚稻、双季稻、玉米和大豆等农作物的估产及其长势监测的能力,在作物收割前2-4周提供作物播种面积和总产数据,10天提供一次每次作物长势监测结果。这些信息为国家掌握粮食生产、粮食储运、粮食调配和粮食安全提供了及时、准确的服务。

(2)精准农业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通过农业定量遥感反演农学参数,监测作物长势、养分、水分、墒情等,预测作物产量品质,结合作物生长模型技术,开发出了基于遥感的精准农业水分处方决策技术,研究成果填补了我国在该领域的空白。

2、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在资源环境领域的应用(1)全国土地利用遥感调查与制图

我国十分重视遥感技术在国土资源调查中的应用,先后组织相关部门完成了全国土地利用遥感调查

1∶100

年代中期

(2

原国家土地管理局自1996年开始进行17个重点城市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试验,1999年国土资源部将其列入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计划,首次大范围大批量应用高分辨率卫星遥感数据,对全国66个50万人口以上城市进行监测,面积71.4万km2,占全国土地面积的7.4%,在城市建设及国土资源管理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使遥感技术实现了产业化应用。

3、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在气象领域的典型应用

在“国家MODIS数据共享平台”项目支持下,中国第一个海量卫星遥感数据高速共享平台——风云卫星数据广播系统(FENGYUNCast)诞生了。该系统采用DVB-S数字视频广播技术,按照数据获取、汇集、预处理、广播服务的自动业务流程,将数据近实时地向亚太地区用户广播,提供“一站式”多颗卫星遥感资料广播服务。该系统也产生广泛的国际影响,承担了亚太地区分发地球观测数据的重任。全球地球观测数据共享系统是地球综合观测系统十年执行计划的一项核心成果,而风云卫星数据广播系统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世界各国的用户不必重复建设耗资巨大的遥感卫星地面接

收站,

星数据。湿度、地4

5

在汶川大地震中,遥感技术在抗震救灾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为领导迅速了解灾情、科学指挥救灾及制定灾后重建规划提供了重要依据。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灾区通信、交通严重受损,卫星遥感和航空遥感技术成为快速获取灾情的最佳途径。我国科技人员利用光学和雷达遥感、航空遥感技术对灾区进行了连续、动态监测,开展了灾区房屋倒塌、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损毁,泥石流、滑坡、堰塞湖等次生灾害解译分析工作,研发了抗震救灾综合服务地理信息平台,整合了震前、震后遥感影像,灾区三维数字高程模型,居民地、

交通、水系等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堰塞湖等地质灾害专题信息,阿拉尔天气,以及人口等社会经济信息,为各级抗震救灾指挥部门和救灾人员提供了及时准确的灾情信息。

论述GIS与遥感技术的关系

GIS更多地促进了遥感技术的发展(正面论述) 从学科层面:GIS作为一门新兴学科为遥感科学注入了新鲜血液,拓展并更新了遥感定义的外延,GIS是在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的支持下,对整个或部分地球表层(包括大气层)的有关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存储、管理、运算、分析和描述的技术系统。在GIS的促进下,遥感影像不再仅是大量的数据,而是经过挖掘提炼后的元数据,我们所看到的也不仅是影像表面所提供的直观信息,而是经过分析统计后的深层信息。从这个角度来看,GIS促进了遥感技术体系的更新换代,使得遥感成为一项信息工程,形成从信息的获取和处理直到预测、规划和决策的综合信息流程。 从技术层面:GIS的出现以及近年来网络与GIS的高度结合使得遥感制图从目视解释走向计算机化的轨道,并为地图更新、研究环境因素随时间变化情况提供了技术支持。另外,遥感的实地调查中需要利用地理信息系统中的辅助数据,如各种地图、地面实测数据、统计资料等,这些数据提高了遥感工作的效率,并改善了遥感数据的分类精度和制图精度,大大提高了遥感图像的可识别性。再者GIS还为遥感提供了数据管理的技术功能,使得不同来源及格式的海量遥感数据可以进行有效存储。 从应用层面:GIS使得遥感所获取的数据更具研究与利用价值,可根据实际用户需求对遥感影像源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提取有效信息,充分开发遥感技术所能提供的功能,并拓宽遥感技术的应用范围,使得遥感信息直接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及管理工作联系在一起,在灾情监测、评价、资源与环境的动态调查中发挥着明显的优势。GIS为遥感信息的应用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特别是各种专业模型的存在,使遥感技术的应用在深度与广度上产生了一个新的飞跃。

历年中科院遥感所 GIS 地理信息系统概论考博真题

2000年中科院遥感所博士入学考试(GIS) 一、名词解释(每个4分,共20分) 1. 空间拓扑关系 2. 地址匹配 3. 元数据 4. 栅格数据结构 5. 空间数据精度 二、简答题(每个10分,共30分) 1. 简述地理信息系统的组成 2. 数字地形模型(DTM)的构建与应用 3. 叠加分析 三、问答题(任选二,每个25分,共50分) 1. 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及趋势 2. 时空动态数据结构研究 3. 结合你的专业,论述GIS应用的关键技术问题 2001年中科院遥感所博士入学考试(GIS) 一、名词解释 1. 地址匹配 2. 地图精度 3. 关系数据库 4. 四叉树 二、简答题 1. GIS的特点及应用 2. GIS的结构及功能 3. 空间分析方法及应用 三、论述题 1. GIS的发展趋势 2. GIS与RS、GPS的集成方法 3. GIS空间分析功能的缺陷及改进方法 2002年中科院遥感所博士入学考试(GIS) 一、名词解释 1. 地理空间 2. 行程编码 3. 地址匹配 4. 拓扑关系 5. 空间数据元数据 二、简答 1. 地理信息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2. 数字地形模型的建立方法与特点 3. 地理信息系统互操作

三、问答 1. GIS的发展历程 2. 结合你的专业,谈一谈gis的应用与关键点 2003中科院遥感所GIS部分试题(版本一) 一、名词解释 1. GIS 2. 数据挖掘 3. 空间索引 二、简答题: 1、GIS标准化的意义及作用 2、数据质量标准 三、论述 1、关于长江三峡搬迁的,求几个数据。很麻烦。 2、关于温度梯度的 2003年GIS试题(版本二) 一名词解释 DEM、TIN、平移转换、栅格结构 二、简答 1、GIS的组成 2、空间拓扑分析 3、GIS互操作 三、论述(任选二个) 1、GIS的发展简史和趋势 2、WebGIS的核心模型及其应用 3、结合您的专业,谈谈GIS的应用关键和潜在领域 2005年中国科学院遥感所GIS考博试题 一、简答题 1. 传统数据库管理空间数据的缺陷 2. GIS中TIN的生成步骤 3. 空间信息分析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4. GIS标准化的内容 5.地理信息系统的开发策略 6.谈谈GIS与RS的关系 7. 开放式地理信息系统实现技术 8. 电子地图的特征 9. 空间索引有哪些,特点是什么 二、论述题 1. 印度洋海啸造成重大伤亡。请设计一个海啸预警、检测、评估系统的系统方案。

21世纪遥感与GIS的发展

21世纪遥感与GIS的发展 作者:李德仁文章来源: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点击数:23 更新时间:2006- 摘要:在20世纪,人类的一大进步是实现了太空对地观测,即可以从空中和太空对人类赖以生过非接触传感器的遥感进行观测,并将所得到的数据和信息存储在计算机网络上,为人类社会的可服务。在短短的30年中,遥感和GIS作为一个边缘交叉学科已发展成为一门科学、技术和经济实入地论述了21世纪中遥感的6大发展趋势和GIS的5个发展特征。 关键词:发展趋势;航空航天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对地观测 中图法分类号:P208;P237.9 随着计算机技术、空间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人类实现了从空中和太空来观测和感知人类赖地球的理想,并能将所感知到的结果通过计算机网络在全球流通,为人类的生存、繁荣和可持续发在20世纪后半叶,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作为一门新兴的科学和技术,迅速地成长起来。 1 遥感技术的主要发展趋势 1.1 航空航天遥感传感器数据获取技术趋向三多(多平台、多传感器、多角度)和三高(高空间分光谱分辨率和高时相分辨率) 从空中和太空观测地球获取影像是20世纪的重大成果之一,短短几十年,遥感数据获取手段迅感平台有地球同步轨道卫星(35000km)、太阳同步卫星(600—1000km)、太空飞船(200—300k 飞机(240—350km)、探空火箭(200—1000km),并且还有高、中、低空飞机、升空气球、无人感器有框幅式光学相机、缝隙、全景相机、光机扫描仪、光电扫描仪、CCD线阵、面阵扫描仪、微达测高仪、激光扫描仪和合成孔径雷达等,它们几乎覆盖了可透过大气窗口的所有电磁波段。三行可以同时得到3个角度的扫描成像,EOS Terra卫星上的MISR可同时从9个角度对地成像。 卫星遥感的空间分辨率从Ikonos Ⅱ的1m,进一步提高到Quckbird(快鸟)的0.62m,高光谱达到5—6nm,500—600个波段。在轨的美国EO-1高光谱遥感卫星,具有220个波段,EOS AM-1(EOS PM-1(Aqua)卫星上的MODIS具有36个波段的中等分辨率成像光谱仪。时间分辨率的提高主卫星技术的发展,通过发射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和合理分布的小卫星星座,以及传感器的大角度倾斜1—3d的周期获得感兴趣地区的遥感影像。由于具有全天候、全天时的特点,以及用INSAR和D-I 是双天线INSAR进行高精度三位地形及其变化测定的可能性,SAR雷达卫星为全世界各国所普遍关美国宇航局的长远计划是要发射一系列太阳同步和地球同步的长波SAR,美国国防部则要发射一系实现干涉重访问间隔为8d、3d和1d,空间分辨率分别为20m、5m和2m。我国在机载和星载SAR传应用研究方面正在形成体系。“十五”期间,我国将全方位地推进遥感数据获取的手段,形成自主率资源卫星、雷达卫星、测图卫星和对环境与灾害进行实时监测的小卫星群。 1.2 航空航天遥感对地定位趋向于不依赖地面控制

GIS和遥感(人文地理学区域发展与区域规划)

RS和GIS在区域发展与区域规划中的应用 摘要:随着大数字时代到来,RS和GIS技术在地理空间数据分析中的作用日渐重要。本文试图从区域发展与区域规划的角度,阐述RS 和GIS技术的重要性,以实际案例介绍其具体应用,也为以后毕业论文奠定技术基础。 1.RS和GIS简介 RS是指从高空或外层空间接收来自地球表层各类地物的电磁波信息,并通过对这些信息进行扫描、摄影、传输和处理,从而对地表各类地物和现象进行远距离控测和识别的现代综合技术。 GIS就是一个专门管理地理信息的计算机软件系统,它不但能分门别类、分级分层地去管理各种地理信息;而且还能将它们进行各种组合、分析、再组合、再分析等;还能查询、检索、修改、输出、更新等。形象地说,RS就像地里原生态的粮食,而GIS则是将粮食加工的工厂,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依赖,缺一不可。 2.区域发展与区域规划视角下RS和GIS的作用 区域发展与区域规划要求学习和掌握区域科学相关的理论及研究方法,开展区域发展条件、战略及规划等方面的研究,旨在培养研究生探索现代区域与城乡发展的一般规律,寻求不同时空条件下的区域与城乡发展的路径和模式,掌握空间规划与管治的专业理论和现代技术手段。 2.1在区域规划角视角下RS和GIS的作用 区域规划是为实现一定地区范围的开发和建设目标而进行的总体部署。广义的区域规划指对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和建设进行总体部署

(包括区际和区内);包括区际规划和区内规划,前者主要解决区域之间的发展不平衡或区际分工协作问题,后者系对一定区域内的社会经济发展和建设布局进行全面规划。狭义的区域规划则主要指一定区域内与国土开发整治有关的建设布局总体规划。 在区域尺度下,RS能够实时获取地表一定区域各种地理空间数据,将空间数据以高真实的地图展现,以便于更好掌握地表数据。GIS 则通过对区域数据矢量化或栅格化,实现资源调查、气候气象观测预报、作物产量估测、病虫害预测、环境质量监测等方面作用。 3.RS和GIS与区域规划结合 3.1 RS和GIS在土地利用规划中的作用 首先,利用RS可以实现对一定区域内连续年份土地利用现状的影像,通过对影像处理后,进行图斑分类(包括监督分类和非监督分类),接着结合区域社会、经济、文化和政治等因素,再对图像进行

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

西南林业大学 课程实习报告 课程名称: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 指导教师:张加龙 实习时间:12.24-12.26 实习内容:昆明市盘龙江下游区 域遥感影像矢量化分析与制图 姓名:张培 学号: 20110455079 专业:林学 提交时间:2013.12.30

一、实验目的 1.了解GIS、RS的基本原理,熟练掌握ArcGIS软件的使用。 2.能使用软件进行图像的矢量化、建库、空间分析、制图等操作。 3.熟悉掌握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的理论知识。 4.熟悉ArcGIS软件的操作,进行遥感图像的矢量化。 二、实习内容 根据盘龙江下游卫星影像图,把卫星影像图进行棚格数据的矢量化,并制成地图谈谈对该区林业建设的看法。 三、实习具体操作步骤 (1)个人数据库的建立 影像图为盘龙江下游卫星影像图。启动ArcCatalog,在E盘新建文件夹下新建个人数据库,要素集以kunming命名,在个人数据库下面以西安WGS1984坐标系为标准,分别新建要点线面的要素类:DLTB、XZDW、point。如图:

线、面的要素类的建立同上面的步骤一样,但是需要更改一下要素类型,线的改成线要素,面的改成面要素就完成了。 (2)卫星图片的矢量化 以卫星影像图当做背景,矢量化图层并建立地类图班数据库,土地分类可参考老师所给的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云南省土地分类表为标准。先打开Arcmap,添加影像图为盘龙江下游卫星影像图和kunming下面的点线面三个要素。将上述新建的几个要素导入其中,打开“编辑器”,新建立多边形,通过目视判读,用不同的颜色表示不同的要素类别。同一小组内的两名同学,把该影像图分为上下两块,每个人分别对自己的地域进行描图。当图描好以后,开始进行图形的合并,合并出来的图形有重叠的部分,和空隙的部分。我们应用拓扑关系查找出相应的重叠区、空隙区得位置,一个一个修改,直到没有错误为止。然后再对图像上面渲染,选择适合的颜色把各个用地区分开来,下表就是老师给的图地分类标准,编辑属性主要的步骤是:根据目视判读,新建各地类的多边形,画出多边形后,打开其 属性表,并根据给的标准在属性表中编辑信息。

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在景观生态学中的应用

第八章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在景观生态学中的应用 教学目的:了解遥感技术与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原理、类型与特征;了解遥感技术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景观生态学研究中的应用。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遥感技术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景观分类与格局分析过程中的应用。 随着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迅猛发展,他们已经广泛地应用到各个研究领域中,尤其是与地理空间密切相关的学科。景观生态学作为一门研究景观空间格局与生态过程的学科,分析各种景观现象在不同时空尺度上的分布特征、演变规律、空间镶嵌关系及其对不同景观格局的模拟研究成为景观生态学的研究核心,而地理信息系统在空间分析和空间模拟上的强大功能,为在景观生态学的应用和推广提供了基础。 第一节遥感技术及其在景观生态学中的应用 一、遥感技术基本原理、类型与特征 遥感,遥远的感知,指通过任何不接触被观测物体的手段来获取信息的过程和方法。 1、遥感技术的基本原理 遥感技术的基本原理:是用光谱扫描仪或红外扫描仪对地球表面的地物光谱或温度特征进行记录,通过计算机的数据或图像处理分析地表特征。 2、遥感技术的优点 1)避免研究者对研究对象的直接干扰。 2)能够提供大范围的瞬间静态图像,是生态学家目前获取大尺度上(尤其是区域或全球范围)各种生态和物理信息的主要手段。 3)提供了大面积重复观测的可能,为资料的快速获取与更新、为多时段的对比研究和动态分析提供了基础,是大尺度格局动态的唯一监测手段。 4)大大拓宽了人类观测地球的光谱分辨能力。 5)可以提供高空间分辨率的资料,可以有效地为景观生态学研究提供所必需的多尺度上的资料。 6)遥感数据一般都是空间数据,这也是研究景观的结构、功能和动态所必需的数据形式。 7)现代遥感技术直接提供数字化空间信息,从而大大地促进了景观生态学资料的收集、贮存,以及处理和分析过程,并且使遥感、GIS和计算机模型的密切配合成为必然。 3、遥感数据的基本特征 ?遥感数据一般可分为航空像片数据和数字遥感数据。 ?航空像片数据的空间分辨率反映在像片的比例尺和胶片的灵敏程度上; ?数字遥感数据对地物记录的详细程度主要反映在空间分辨率上。 二、遥感图象处理及其在景观分类中的应用 1、遥感技术在生态学应用中经历的阶段 航空摄影阶段:始于19世纪后期。 从航空摄影向航天摄影过渡的阶段:大约从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 1972年美国发射陆地资源卫星(Landsat)标志着航天遥感的开始。 航天摄影阶段:以各种遥感卫星和先进的图像处理技术为标志。

遥感与GIS一体化集成

遥感与GIS一体化集成技术 遥感影像已经成为GIS的主要信息源,并作为GIS的核心组成部分,GIS是管理和分析空间数据的有效手段,帮助提升影像的利用价值。遥感与GIS的一体化集成逐渐成为一种趋势和发展潮流。在上个世纪很多人提出了遥感与GIS集成的概念,但是只停留在影像栅格格式与矢量数据格式相互支持的层面上。本专题对遥感与GIS平台一体化集成途径及相应技术进行了讨论。 本专题介绍以下几个内容: ●遥感与GIS ●遥感与GIS一体化集成技术 ●ENVI/IDL与ArcGIS一体化集成方案 ●ENVI/IDL与ArcGIS一体化集成操作演示 ●ENVI/IDL与ArcGIS集成开发案例 1 遥感与GIS 遥感是空间数据采集和分类的有效工具,GIS是管理和分析空间数据的有效工具(彭望琭等,2002)。两者是空间信息的主要组成部分,有着必然的联系。遥感具有动态、多时相采集空间信息的能力,遥感影像已经成为GIS的主要信息源。作为GIS的核心组成部分,遥感影像是提供及时信息的理想方式。在遭遇灾害的情况下,遥感影像是唯一我们能够立刻获取的地理信息;在地图缺乏的地区,遥感影像甚至是我们能够获取的唯一信息; 图1 遥感与GIS 在空间信息的许多行业,离开遥感影像,GIS就是不完整的。另一方面,遥感获取丰富的、海量的空间数据有赖于GIS的有效管理与共享,同时利用GIS强大的空间分析功能提取更深层次的专题信息,全面提升影像的利用价值。

图2 遥感与GIS一体化集成意义 2 遥感与GIS一体化集成技术 遥感影像类似于GIS中的栅格数据,遥感和GIS很容易在数据层次上实现集成(邬伦等,2001)。GIS软件没有提供完善的图像处理功能,遥感软件中也缺少空间分析及数据管理工具。遥感和GIS一体化集成,可以有以下三个层次及途径实现。 (一)数据一体化管理与共享 ●数据互操作 遥感影像和图像分析功能可以作为核心组成部分与GIS实现一体化,首先解决的问题就是遥感与GIS平台之间的数据互操作问题。数据互操作实现有两个途径: 一是将遥感数据或者GIS数据都以标准格式保存,两个平台都支持; 二是遥感和GIS平台直接支持对方数据格式。很明显后者比前者更加方便。 ●栅矢数据集中和分布式管理 在遥感中,数据主要储存格式为栅格,GIS中主要由矢量数据格式组成。栅格和矢量一体化管理,需要这样一种数据模型,同时储存栅格和矢量数据,支持分布式管理。 ●基于服务的企业级共享 影像天然地具有企业级应用的潜力,因为它可以实现多个用户在同一幅图上同时进行操作。而这对于大型企业级应用更加有利,其中最主要的一项优势就是节省成本。我们可以分享同一影像资源,从而显著地减少成本。而影像由于自身的特点,具有很高的存储要求,尤其是那些高空间分辨率、多光谱影像。传统以纸质影像图或者电子文件分发的形式也能实现数据共享,但是共享效率比较低。如今基于Web services的共享方式提供了一种合理的解决方式,它集中利用了计算机资源,可以为若干个客户端提供影像共享服务。 (二)平台一体化分析 在遥感软件中进行的图像处理工作流,与GIS软件下的GIS工作流实现无缝链接和交换。如在遥感软件中处理的数据通过菜单功能直接传送到GIS软件中,无需中间的保存、打开等

遥感与gis区别

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 20世纪60年代以来,由于航天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空间探测技术及地面处理技术的发展,产生了一门新的学科——遥感技术。所谓遥感就是在远离目标的地方,运用传感器将来自物体的电磁波信号记录下来并经处理后,用来测定和识别目标的性质和空间分布。从广义上说,航空摄影是遥感技术的一种手段,而遥感技术也正是在航空摄影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概念 摄影测量与遥感学科隶属于地球空间信息科学的范畴,它是利用非接触成像和其他传感器对地球表面及环境、其他目标或过程获取可靠的信息,并进行记录、量测、分析和表达的科学与技术。摄影测量与遥感的主要特点是在像片上进行量测和解译,无需接触物体本身,因而很少受自然和地理条件的限制,而且可摄得瞬间的动态物体影像。 二、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的发展 1、摄影测量及其发展 摄影测量的基本含义是基于像片的量测和解译,它是利用光学或数码摄影机摄影得到的影像,研究和确定被摄影物的形状、大小、位置、性质和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和技术。其内容涉及被摄影物的影像获取方法,影像信息的记录和存储方法,基于单张或多张像片的信息提取方法,数据的处理和传输,产品的表达与应用等方面的理论、设备和技术。 摄影测量的特点之一是在影像上进行量测和解译,无需接触被测目标物体本身,因而很少受自然和环境条件的限制,而且各种类型影像均是客观目标物体的真实反映,影像信息丰富、逼真,人们可以从中获得被研究目标物体的大量几何和物理信息。到目前为止,摄影测量已有近170年的发展历史了。概括而言,摄影测量经历了模拟法、解析法和数字化三个发展阶段。表1列出了摄影测量三个发展阶段的主要特点。 如果说从模拟摄影测量到解析摄影测量到解析摄影测量的发展是一次技术的进步,那么从解析摄影测量到数字摄影测量的发展则是一场技术的革命。数字摄影测量与模拟、解析摄影测量的最大区别在于:它处理的原理信息不仅可以是航空像片经扫描得到的数字化影像或由数字传感器直接得到的数字影像,其产品的数字形式,更主要的是它最终以计算机视觉代替人眼的立体观测,因而它所使用的仪器最终只有通用的计算机及其相应的外部设备,故而是一种计算机视觉的方法。 2、遥感及其发展 遥感是通过非接触传感器遥测物体的几何与物理特征性的技术,这项技术主要应用于资源勘探、动态监测和其他规划决策等领域,摄影测量是遥感的前身。遥感技术主要利用的是物体反射或发射电磁波的原理,在距离地物几千米、几万米甚至更高的飞机、飞船、卫星上,通过各种传感器接收物体反射或发射的电磁波信号,并以图像胶片或数据磁带记录下来,传送到地面。遥感技术主要由遥感图像获取技术和遥感信息处理技术两大部分组成。 遥感技术的分类方法很多,按电磁波波段的工作区域,可分为可见光遥感、红外遥感、微波遥感和多波段遥感等。按传感器的运载工具可分为航天遥感(或卫星遥感)、航空遥感和地面遥感,其中航空遥感平台又可细分为高空、中空和低空平台,后者主要是指利用轻型飞机、汽艇、气球和无人机等作为承载平台。按传感器的工作方式可分为主动方式和被动方式两种。在遥感技术中除了使用可见光的框幅式黑白摄影机外,还使用彩色摄影、彩虹外摄影、全景摄影、红外扫描仪、多光谱扫描仪、成像光谱仪、CCD线阵列扫描和面阵摄影机以及合成孔径侧视雷达等手段,它们以空间飞行器作为平台,能为土地利用、资源和环境监测及相关研究提供大量多时相、多光谱、多分辨的影像信息。 3、摄影测量与遥感的结合 遥感技术的兴起,促使摄影测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但由于测制地形图对摄影成果有着特

遥感与GIS相关期刊

遥感与GIS相关期刊 一、国内遥感与GIS杂志(一流) (1)遥感学报(98年前《环境遥感》杂志,国内比较好的遥感专业杂志,主编是原遥感所所长、国家科技部部长徐冠华院士,遥感文章比较多,象国内比较牛的遥感理论研究的大牛复旦大学的金亚秋教授和北京师范大学的新当选的院士李小文教授经常有文章发表;基于遥感和GIS资源环境等应用的文章也比较好,主要是中科院地理所和遥感所的;还有就是图像处理的算法研究或新型的遥感方法如雷达干涉测量、高光谱方面的研究,主要由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和中科院遥感所的文章。 (2)测绘学报(侧重测量基础理论的研究,但经常有非常好的综述型的文章,主编陈俊勇院士治学非常严谨,一般的假冒伪劣文章很难找到市场,该刊宁缺勿滥,2001年仍然是季刊,文章少,但很精。不过该刊刊登的文章比较偏重大地测量(GPS),GIS的文章相比比较少。2007年升级为EI核心期刊。 (3)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本杂志是原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学报(2001年),主编是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双院士李德仁教授,很多具有创新性和理论性的测绘研究成果都在该刊发表,展示中国测绘学术研究的最高水平,引导测绘理论研究的方向。本刊出版内容包括综述与瞻望、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本领域重大科技新闻等,涉及测绘学研究的主要方面,尤其是摄影测量与遥感、大地测量与地球重力场、工程测量、地图制图、地球动力学、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图形图像处理等。该刊现同时有英文版,名为GEO-SPATIAL INFORMATION SCIENCE,是中文版的精华版,万方科技期刊网上可以下载全文。EI核心 (4)中国图象图形学报 1996年创刊,由中国图象图形学会、中科院遥感所、中科院计算所共同主办,主编是科技部部长徐冠华院士。2001年起《中国图象图形学报》分A、B版。A版主要刊登图象分析与处理,计算机视觉与图象理解,多媒体信息融合与处理,计算机图形学,科学计算可视化,虚拟现实,模式识别等学科及其应用。B版为图象图形高级科普版。可读性强,深入浅出、图文并茂地反映图象图形科技领域新成果、新热点。 二、国际一流遥感与GIS杂志 (1)PE&RS (美国摄影测量与遥感协会的会刊,摄影测量工程与遥感(Photogrametry Engineering and remote sensing)杂志,网址https://www.360docs.net/doc/a018156259.html,,测绘学报、遥感学报、武测学报甚至国外的文章中参考文献许多来自该刊,在2000年SCI地学类杂志排名中该刊名列第三,美国berkeley加州大学副教授宫鹏就曾三次获得该刊的年度最佳论文奖,由此奠定其在国际遥感学界的地位。

《遥感及地理信息系统》答案

《遥感及地理信息系统》答案 海洋学院2002级遥感及地理信息系统课程考试B卷 考试日期:2005年1月19日时间:13:30-15:30 地点: 南楼112 要点:不需要死记硬背,主要看理解程度;2、重要的是要点与思路。 一基本概念(每题4分) 1、遥感(RS)与地理信息系统(GIS)。 答:广义的遥感泛指一切无接触的远距离探测,包括电磁场、力场、机械波(声波、地震波)等的探测。狭义的定义指的是应用探测仪器,不与目标物相接触,从远处把目标的电磁波特性特性记录下来,通过分析,揭示出物体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探测技术。 GIS:不仅与属性,而且与空间有关的信息系统,因此除了属性管理功能外,更重要的是其空间分析功能。 2、大气窗口及其主要光谱段。 答:通常把电磁波通过大气层时较少被反射、吸收或散射的、透过率较高的波段称为大气窗口。 大气窗口的光谱段主要有: 0.3-1.3μm,为紫外、可见光、近红外波段。 1.5-1.8μm和 2.0- 3.5μm,为近、中红外波段。 3.5-5.5μm,为中红外波段。 8-14μm,为远红外波段。 0.8-2.5cm,为微波波段。 3、节点、顶点;线段、弧。 答:线的起点、终点和交点称为节点,线的中间点称为顶点。 节点之间的线段称为弧,它具有方向性,顶点之间的曲线称为线段。 4、元数据 答:是关于数据的数据,是有关数据和信息资源的描述信息。地理元数据是关于地理相关的数据和信息资源的描述信息。它通过对地理空间数据的内容,质量、条件和其他相关特征进行描述与说明,帮助人们有效地定位、评介、获取和使用地理相关数据。 二简述题(每题6分) 1、简述GIS、遥感(RS)与全球定位系统(GPS)三者的关系。 它们呈现三角关系,具体的讲,GIS与RS的关系是RS是GIS的数据源,GIS是RS数据抽象和管理的手段;GIS 与GPS的关系是GPS是GIS数据定位的重要手段,通过GPS可以使GIS中的数据定位更精确,G反过来GIS又使GPS的定位更精确和全面;GPS与RS的关系是,GPS指导RS的影像数据的定位,纠正RS影像数据的变形和误差,RS通过影像全局性地确定GPS的定位情况。 2、GIS的基本框架及基本功能。

遥感及地理信息系统答案

《遥感及地理信息系统》答案海洋学院2002级遥感及地理信息系统课程考试B卷 考试日期:2005年1月19日时间:13:30-15:30 地点: 南楼112 要点:不需要死记硬背,主要看理解程度;2、重要的是要点与思路。 一基本概念(每题4分) 1、遥感(RS)与地理信息系统(GIS)。 答:广义的遥感泛指一切无接触的远距离探测,包括电磁场、力场、机械波(声波、地震波)等的探测。狭义的定义指的是应用探测仪器,不与目标物相接触,从远处把目标的电磁波特性特性记录下来,通过分析,揭示出物体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探测技术。GIS:不仅与属性,而且与空间有关的信息系统,因此除了属性管理功能外,更重要的是其空间分析功能。 2、大气窗口及其主要光谱段。 答:通常把电磁波通过大气层时较少被反射、吸收或散射的、透过率较高的波段称为大气窗口。 大气窗口的光谱段主要有: ,为紫外、可见光、近红外波段。 和,为近、中红外波段。 ,为中红外波段。 8-14μm,为远红外波段。 ,为微波波段。 3、节点、顶点;线段、弧。 答:线的起点、终点和交点称为节点,线的中间点称为顶点。 节点之间的线段称为弧,它具有方向性,顶点之间的曲线称为线段。 4、元数据 答:是关于数据的数据,是有关数据和信息资源的描述信息。地理元数据是关于地理相关

的数据和信息资源的描述信息。它通过对地理空间数据的内容,质量、条件和其他相关特征进行描述与说明,帮助人们有效地定位、评介、获取和使用地理相关数据。 二简述题(每题6分) 1、简述GIS、遥感(RS)与全球定位系统(GPS)三者的关系。 它们呈现三角关系,具体的讲,GIS与RS的关系是RS是GIS的数据源,GIS是RS数据抽象和管理的手段;GIS与GPS的关系是GPS是GIS数据定位的重要手段,通过GPS可以使GIS中的数据定位更精确,G反过来GIS又使GPS的定位更精确和全面;GPS与RS的关系是,GPS指导RS的影像数据的定位,纠正RS影像数据的变形和误差,RS通过影像全局性地确定GPS的定位情况。 2、GIS的基本框架及基本功能。 根据图的基本框架,GIS的基本功能: 数据输入与编辑功能,GIS建库功能;基本查询;空间分析,数据输出和可视化,数据转换,投影等功能. 3、画图并写出GIS中求多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作简要说明。 其中的一种方法是梯形法, 见上图,具体的计算公式如下: s=1/2Σ(x i+1-x i )(y i+1 +y i ) 具体图见教材p117 (x i+1-x i )项有正有负,但对这个多边形一周循环计算后多边形以外部分正好抵消。 4、GIS数据输入的几种方法简述。 大致分三种:数字化,矢量化与数据转换。(回答时适当的具体展开一下。) 三问答题(每题15分) 1、试论遥感系统的组成,遥感的特点及在地质中的应用。 分为5部分,分别为:信息源,信息获取,信息记录与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应用。特点:大面积同步观测;时效性;数据的综合与可比性;经济性;局限性。 在地质中的应用:分为岩性识别;地质构造识别;构造运动的分析三大应用。

遥感与GIS技术在地理国情监测中的应用

遥感与GIS技术在地理国情监测中的应用 在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下,地理国情只需利用相关技术进行监测即可,遥感技术、GIS技术目前常用的两种技术,能够准确获取各地区的地理信息,并将监测结果自动上传到云存储空间,方便工作者对地理国情的历史变化进行分析。本文围绕地理国情监测展开讨论,在介绍两项监测技术时穿插相关案例,深入分析技术优势。 标签:遥感技术;GIS技术;地理国情 引言: 地理国情包括在基本国情范围内,是对我国所有土地资源的总称,监测地理国情主要包括地形特征、河流分布及森林覆盖率等多项内容。传统监测过程,主要以人工统计为主,误差较大且漏掉很多资源,这一劣势随着遥感、GIS技术的诞生被扭转,地理国情信息监测的完善程度大大增加,云端存储系统将地理数据分类存储,各地区信息交流加强,统计工作方便快捷。 1.遥感、GIS技术概念及功能优势 1.1 遥感技术 RS是遥感技术的英文简称,传感器是实现该项技术的基础设备,将传感装置安装在航拍器上,对地面进行扫描,然后将扫描数据传输到卫星中,卫星将信息通过电磁波传输到地面传感接收系统,系统完成对信息的分类和整理。借助该项技术获得的地理资料是动态影像,具有较强的准确性,且在短时间内能获取大量数据,经过处理后数据可作为历史资料保存起来,供后期地理监测者进行参考。建立在该项技术的基础上,进行目视解译,其速度和准确度都有很大提升,测绘者根据解译结果,能够绘制出清晰的地形图,影像解译工作也在该项技术的辅助下完成,影像越清晰,室外调查工作的进展就越顺利,工作效率自然提升较快。 1.2 GIS 技术 将信息处理、数据存储以及数据计算等功能于一体的技术,称为GIS技术。在此技术的帮助下,监测者能获得详细的地理信息系统,笔者对该项技术的功能优势总结为以下几点:(1)可视化,能将卫星传回的电磁波信息,转化成相应的数字信息,然后利用显示技术将信息呈现在屏幕上,且信息随着地区环境的变化不断发生变化,监测者可通过屏幕上的颜色变化掌握地理环境动态信息,信息获取兼具实时性功能。(2)功能齐全,拥有查询数据权限,比照数据库对数据信息进行完善,若数据转换中存在误差或遗漏,系统会自动修正。(3)对信息进行分层和分类,地理信息杂糅森林、土壤等多种资源,GIS技术能将不同种类信息加以区分,然后按照信息的重要程度进行分层。(4)管理功能,构建系统数据库,并将其和信息传输系统对接,实现对数据库的动态化更新,方便監测者查询实时

同济大学遥感及地理信息系统期末试卷A与答案

同济大学试卷统一命题纸(A卷) 2005-2006学年第二学期 课号:12109701 课名:遥感及地理信息系统 此卷选为:期中考试()、期终考试(√)、补考()试卷 年级专业学号姓名得分 一、基本概念(每题2分,共20分) 1. 遥感 2. 大气窗口 3. 波谱分辨率 4. 瞬时视场角 5. 雷达 6. 地理信息系统 7. 地图投影 8. 元数据 9. 空间分析10. 数字地形模型(DTM)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 1. 因为微波波长比大气中粒子的直径大得多,其经过大气层时发生米氏散射,因而微波具有“穿云透雾”的能力。 2. 进行像对的立体观察时,观察者的眼基线应当与像对上对应像点的连线相垂直。 3. 光机扫描用机械转动光学扫描部件来完成单元或多元列阵探测器目标的二维扫描。 4. 空间分辨率是指一个影像上能详细区分的最小单元的大小,常用的表现形式有:像元、像解率和视场角。 5. 山区河流的热红外像片在白天呈现浅白色调,夜晚呈现暗灰色调。 6. 世界上第一个地理信息系统产生于美国。 7. GIS数据输入设备主要包括扫描仪、绘图仪、数字化仪和键盘等。 8. 新一代集成化的GIS,要求能够统一管理图形数据、属性数据、影像数据和数字高程模型数据,称为四库合一。 9. 线性四叉树编码每个结点存储6个量,而常规四叉树编码每个结点只存储3个量。 10. 在GIS数据采集过程中,若数字化原图图纸发生变形,则需进行投影转换。 三、简答题(8个小题中任选5个,每小题8分,共40分) 1. 遥感技术具有哪些特点?遥感技术可应用在哪些领域? 2. 简述遥感图像几何校正的主要思路。 3. 遥感影像目视解译的主要解译标志有哪些? 4. 遥感图像计算机分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5. 简述地理信息系统的组成,并画出示意图。 6. 简述GIS进行地图投影的必要性。 7. 画图并写出求多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作简要说明。 8. 简述判断点、面之间包含关系的两种基本方法。 四、论述题(1,2题中任选1题,3,4题中任选1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什么是像点位移?如何计算位移量?(画出示意图) 2. 论述遥感数字图像增强处理的目的及主要方法,说明其中一种增强处理方法的原理和步骤。 3. 论述GIS空间数据库的设计原则与设计步骤。 4. 如下图所示8×8图像,请分别写出游程长度编码数据和四叉树编码数据。

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差别

一、名称。几个系统的英文简写要清楚~全球定位系统为GPS,地理信息系统为GIS,遥感技术为RS 遥感技术,即RS,遥感顾名思义,就是从遥远处感知,地球上的每一个物体都在不停的吸收、发射和反射信息和能量。其中的一种形式电磁波早已被人们所认识和利用。人们发现不同物体的电磁波特性是不同的。遥感就是根据这个原理来探测地表物体对电磁波的反射和其发射的电磁波,从而提取这些物体的信息,完成远距离识别物体。遥感是在航空摄影测量的基础上,随着空间技术、电子技术和地球科学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它的主要特点是:已从以飞机为主要运载工具的航空遥感发展到以人造卫星为主要运载工具的航天遥感;它超越了人眼所能感受到的可见光的限制,延伸了人的感官;它能快速、及时地监测环境的动态变化;它涉及天文、地学、生物学等科学领域,广泛吸取了电子、激光、全息、测绘等多项技术的先进成果;它为资源勘测、环境监测、军事侦察等提供了现代化技术手段。概言之,遥感是运用物理手段、数学方法和地学规律的现代化综合性探测技术。 全球定位系统,即GPS,它是一个中距离圆形轨道卫星定位系统,可以为地球表面绝大部分地区提供准确的定位和高精度的时间基准。该系统是通过太空中的24颗GPS卫星来完成的。最少需要其中3颗卫星,就能迅速确定您在地球上的位置。所能接收到的卫星数越多,译码出来的位置就越精确。在汽车定位时,只需要在汽车上装一台比32开书本略小的“车载终端”就可以了。 在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中应用GPS技术的优势: 1.可直接按坐标确定样地的位置。 2.解决了小比例尺地形图找明显地形地物为引点的难题。 3.克服了地形图本身有误差、传统的罗盘仪引线测量引起误差以及其它因素造成样地定位不准的问题。 4.定位精度高于罗盘仪引线定位,大大减少了野外作业时间和工作量,节省了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地理信息系统,即GIS,是随着地理科学、计算机技术、遥感技术和信息科学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一个学科,是一门集计算机科学、信息学、地理学等多门科学为一体的新兴学科,它是在计算机软件和硬件支持下,运用系统工程和信息科学的理论,科学管理和综合分析具有空间内涵的地理数据,以提供对规划、管理、决策和研究所需信息的空间信息系统。 数字地球是遥感、数据库、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宽带网络及仿真虚拟等现代高科技的高度综合和升华,是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制高点。林业资源信息具有数据量大、种类多、来源广、结构复杂和获取成本高等特点,随着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数字林业的发展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林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用途。 全球定位系统,具有全天候、高精度和自动测量的特点,主要功能是定位导航。目前广泛应用于军事、测量、交通、救援、农业等领域。 地理信息系统,可以解决与分布、位置有关的基本问题、趋势分析、模式问题、模拟问题等几方面的问题。在城市管理中应用广泛。如城市信息管理与服务、城市规划、城市道路交通管 理。城市抗震防灾、城市环境管理、流行病的防治等。 遥感技术,是利用一定的技术设备和系统,在远离被侧目标的位置对被测目标的电磁波特征进行测量、记录与分析的技术,即“遥远的感知”。根据遥感平台高度的不同,遥感可以分为近地面遥 感、航空遥感和航天遥感。广泛应用于资源普查和环境监测。 三、工作原理及设备。全球定位系统由空间部分,地面监控系统和用户设备三个相对独立的部分组成。空 间部分在距地面20200千米的留个轨道面上的24颗卫星组成,这些卫星不断的发送各自与定位相关的参数和时间信息;地面监控系统主要用于检测和控制卫星上各种设备是否正常工作,以及卫星是否沿预定轨道运行;用户设备部分为GPS接收器;他是利用卫星网络来获得地面某点的经纬度的高程的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是依靠计算机实现地理信息的收集、处理、储存、分析和应用的系统。通常收集现有

论21世纪遥感与GIS的发展

文章编号:!"#!$%%"&(’&&()&’$&!’#$&)文献标识码:*论’!世纪遥感与+,-的发展 李德仁! (!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市珞喻路!’.号,/(&&#.) 摘要:在’&世纪,人类的一大进步是实现了太空对地观测,即可以从空中和太空对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通过非接触传感器的遥感进行观测,并将所得到的数据和信息存储在计算机网络上,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服务。在短短的(&年中,遥感和+,-作为一个边缘交叉学科已发展成为一门科学、技术和经济实体。本文深入地论述了’!世纪中遥感的"大发展趋势和+,-的)个发展特征。 关键词:发展趋势;航空航天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对地观测 中图法分类号:0’&%;0’(#1. 随着计算机技术、空间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人类实现了从空中和太空来观测和感知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的理想,并能将所感知到的结果通过计算机网络在全球流通,为人类的生存、繁荣和可持续发展服务。在’&世纪后半叶,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作为一门新兴的科学和技术,迅速地成长起来。 !遥感技术的主要发展趋势 !1!航空航天遥感传感器数据获取技术趋向三多(多平台、多传感器、多角度)和三高(高空 间分辨率、高光谱分辨率和高时相分辨率) 从空中和太空观测地球获取影像是’&世纪的重大成果之一,短短几十年,遥感数据获取手段迅猛发展。遥感平台有地球同步轨道卫星(()&&& 23)、太阳同步卫星("&&!!&&&23)、太空飞船(’&& !(&&23)、航天飞机(’/&!()&23)、探空火箭(’&& !!&&&23),并且还有高、中、低空飞机、升空气球、无人飞机等;传感器有框幅式光学相机,缝隙、全景相机、光机扫描仪、光电扫描仪、445线阵、面阵扫描仪、微波散射计雷达测高仪、激光扫描仪和合成孔径雷达等,它们几乎覆盖了可透过大气窗口的所有电磁波段。三行445阵列可以同时得到(个角度的扫描成像,67-89::;卫星上的<,-=可同时从.个角度对地成像。 卫星遥感的空间分辨率从,2>?>@"的!3,进一步提高到A B C2D E:F(快鸟)的&1"’3,高光谱分辨率已达到)!"?3,)&&!"&&个波段。在轨的美国67$!高光谱遥感卫星,具有’’&个波段,67-*<$!(89::;)和67-0<$!(*G B;)卫星上的<75,-具有("个波段的中等分辨率成像光谱仪。时间分辨率的提高主要依赖于小卫星技术的发展,通过发射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和合理分布的小卫星星座,以及传感器的大角度倾斜,可以以!!(F的周期获得感兴趣地区的遥感影像。由于具有全天候、全天时的特点,以及用,H-*=和5$,H-*=,特别是双天线,H-*=进行高精度三维地形及其变化测定的可能性,-*=雷达卫星为全世界各国所普遍关注。例如,美国宇航局的长远计划是要发射一系列太阳同步和地球同步的长波-*=,美国国防部则要发射一系列短波-*=,实现干涉重访间隔为%F、(F和!F,空间分辨率分别为’&3、)3和’3。我国在机载和星载-*=传感器及其应用研究方面正在形成体系。“十五”期间,我国将全方位地推进遥感数据获取的手段,形成自主的高分辨率资源卫星、雷达卫星、测图卫星和对环境与灾害进行实时监测的小卫星群。 !1’航空航天遥感对地定位趋向于不依赖地面控制 确定影像目标的实地位置(三维坐标),解决影像目标在哪儿(I J9:9)是摄影测量与遥感的主 收稿日期:’&&’$!’$!&。 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重点实验室重点资助项目(/&&’(&&/)。 万方数据

遥感及地理信息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部分 1. 地理信息系统的概念:简称GIS,是由计算机硬件,软件和不同方式组成的系统,该系统设计用来支持空间数据的采集、管理、处理、分析、建模和显示,以便解决复杂的规划和管理问题。 2. 地理信息系统的组成:系统硬件、系统软件、空间数据、应用人员和应用模型。 3. 地理信息系统的功能:数据采集与编辑,数据存储与管理,数据处理和交换,空间分析和统计,产品制作与显示,二次开发与编程。 4. 地理信息系用的应用:(1)在资源管理方面,将各种来源的数据和信息有机的汇集在一起,用户可以直接对数据库进行查询、显示、统计、制图以及提供多种组合条件的资源分享,为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规划决策提供依据。森林和矿产资源的管理、野生动植物的保护、土地资源潜力的评估和土地利用规划以及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征研究等。(2)在区域规划方面,GIS能为规划人员提供功能强大的工具,通常涉及资源、环境、人口、交通、经济、教育、文化和金融等因素,把这些信息进行筛选并转换成可用的形式。通常用于预测将来的道路等级、线路和构造的设等。(3)在国土监测方面,GIS方法同多时相的遥感数据,可以有效地用于森林火灾的预测预报、洪水灾情监测和淹没损失估算、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分析和环境质量的评估研究。(4

在辅助决策方面,GIS利用拥有的数据库和互联网传输技术,已经实现了电子商贸的革命,满足企业决策的多维性的需求。利用GIS迅速有效管理空间数据,确定商业中心位置和潜在市场的分布。 5.地理实体的特征:(1)属性特征,用于描述事物或现象的特征。(2)空间特征:用于描 述事物或现象的地理位置以及空间相互关系。(3)时间特征,用于描述事物或现象或时 间的变化。 6.矢量数据结构概念:是通过坐标值来精确地表示点、线、面等地理实体的。 7. 栅格数据结构概念:以规则的像元阵列来表示空间地物或现象的分布的数据结构,其阵 列中的每个数据表示地物或现象的属性特征。 8. 拓扑:图形保持连续状态下变形,但关系不变的性质。主要拓扑关系:关联性、邻接性、连通性 9. 数据模型的三要素:数据结构、数据操作、数据的约束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