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送带模型练习(带答案)

传送带模型练习(带答案)
传送带模型练习(带答案)

1: 如图所示,绷紧的传送带,始终以2 m/s 的速度匀速斜向上运行,传送带与水平方向间的夹角θ=30°。现把质量为10 kg 的工件轻轻地放在传送带底端P 处,由传送带传送至顶端Q 处。

已知P 、Q 之间的距离为4 m ,工件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

32,取g =10 m/s 2。 (1)通过计算说明工件在传送带上做什么运动;

(2)求工件从P 点运动到Q 点所用的时间。[答案] (1)先匀加速运动0.8 m ,然后匀速运动3.2 m (2)2.4 s

解析 (1)工件受重力、摩擦力、支持力共同作用,摩擦力为动力由牛顿第二定律得:μmg cos θ-mg sin θ=ma 代入数值得:a =2.5 m/s 2

则其速度达到传送带速度时发生的位移为 x 1=v 22a =222×2.5

m =0.8 m<4 m 可见工件先匀加速运动0.8 m ,然后匀速运动3.2 m (2)匀加速时,由x 1=v 2t 1得t 1=0.8 s 匀速上升时t 2=x 2v =3.22

s =1.6 s 所以工件从P 点运动到Q 点所用的时间为 t =t 1+t 2=2.4 s 2:如图,倾角为37°,长为l =16 m 的传送带,转动速度为v =10 m/s ,动

摩擦因数μ=0.5,在传送带顶端A 处无初速度地释放一个质量为m =0.5 kg

的物体.已知sin 37°=0.6,cos 37°=0.8,g =10 m/s 2.求:

(1)传送带顺时针转动时,物体从顶端A 滑到底端B 的时间;

(2)传送带逆时针转动时,物体从顶端A 滑到底端B 的时间.

答案 (1)4 s (2)2 s

解析 (1)传送带顺时针转动时,物体相对传送带向下运动,则物体所受滑动摩擦力沿斜面向上,相对传送带向

下匀加速运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mg (sin 37°-μcos 37°)=ma 则a =g sin 37°-μg cos 37°=2 m/s 2,根据l =12

at 2得t =4 s. (2)传送带逆时针转动,当物体下滑速度小于传送带转动速度时,物体相对传送带向上运动,则物体所受滑动摩擦力沿传送带向下,设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a 1,由牛顿第二得,mg sin 37°+μmg cos 37°=ma 1则有a 1=mg sin 37°+μmg cos 37°m

=10 m/s 2 设当物体运动速度等于传送带转动速度时经历的时间为t 1,位移为x 1,则有t 1=v a 1=1010 s =1 s ,x 1=12

a 1t 21=5 mμmg cos 37°,则下一时刻物体相对传送带向下运动,受到传送带向上的滑动摩擦力——摩擦力发生突变.设当物体下滑速度大于传送带转动速度时物体的加速度为a 2,则a 2=mg sin 37°-μmg cos 37°m

=2 m/s 2 x 2=l -x 1=11 m 又因为x 2=vt 2+12

a 2t 22,则有10t 2+t 22=11,解得:t 2=1 s(t 2=-11 s 舍去)所以t 总=t 1+t 2=2 s. 3.如图所示,足够长的传送带与水平面倾角θ=37°,以12m/s 的速率逆时针转动。在传送带底部有一质量m = 1.0kg 的物体,物体与斜面间动摩擦因数μ= 0.25,现用轻细绳将物体由静止沿传送带向上拉动,拉力F = 10.0N ,方向平行传送带向上。经时间t = 4.0s 绳子突然断了,求:

(1)绳断时物体的速度大小;

(2)绳断后物体还能上行多远

(3)从绳断开始到物体再返回到传送带底端时的运动时间

( g = 10m/s 2,sin 37°= 0.6,cos 37°= 0.8)答案:1 、8.0m/s 2、 4.0m 3、3.3s

【解析】(1)物体开始向上运动过程中,受重力mg ,摩擦力F f ,拉力F ,设加速度为a 1,则有F – mgsin θ- F f = m a 1 又 F f = μF N F N = mgcos θ 得a 1 = 2.0m / s 2 所以 ,t = 4.0s 时物体速度v 1 =a 1t = 8.0m/s

(2)绳断后, 物体距传送带底端s 1 =a 1t 2 /2= 16m.设绳断后物体的加速度为a 2,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mgsin θ - μmgcos θ= m a 2 a 2 = -8.0m / s

2 物体做减速运动时间t 2 = -v 1/a 2= 1.0s 减速运动位移s 2=v 1t 2+ a 2t 2 2

/2 = 4.0m (3)此后物体沿传送带匀加速下滑, 设加速度为a 3,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sin θ + μmgcos θ= m a 2 a 3 = 8.0m / s 2

当物体与传送带共速时向下运动距离s 3=v 2/(2a 3)=9m 用时t 3 = v / a 3=1.5s 共速后摩擦力反向,由于mgsin θ 大于 μmgcos θ,物体继续沿传送带匀加速下滑,设此时加速度为a 4,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sin θ-μmgcos θ=ma 4 下滑到传送带低部的距离为s 4= s 1+s 2-s 3=11m 设下滑的时间为t4,由得t 4=0.8s 最后得t=t 2+t 3+t 4=3.3s

4:如图所示,足够长的水平传送带以速度顺时针匀速转动,一质量为的小煤块由静止轻放到传送带上,若小煤块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求:小煤块在传送带上留下的痕迹长度是多少?

【解析】在煤块从开始加速至与传送带达到共同速度的过程中

由公式 可得: 从煤块静止至煤块与传送带达到相对静止的过程中煤块加速运动的时

间 传送带运动的位移 木块相对传送带滑动的位移

5:一水平的浅色长传送带上放置一煤块(可视为质点),煤块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初始时,传送带与煤块都是静止的。现让传送带以恒定的加速度a 0开始运动,当其速度达到v 0后,便以此速度做匀速运动。经过一段时间,煤块在传送带上留下了一段黑色痕迹后,煤块相对于传送带不再滑动。求此黑色痕迹的长度。

方法一:根据“传送带上有黑色痕迹”可知,煤块与传送带之间发生了相对滑动,煤块的加速度a 小于传送带的加速度a0。根据牛顿运动定律,可得g a μ=设经历时间t ,传送带由静止开始加速到速度等于v0,煤块则由静止加速到v ,有t a v 00= t a v =

由于a

t a v v +=此后,煤块与传送带运动速度相同,相对于传送带不再滑动,不再产生新的痕迹。设在煤块的速度从0增加到v0的整个过程中,传送带和煤块移动的距离分别为s0和s ,有 ′210200t v t a s += 2

02v s a = 传送带上留下的黑色痕迹的长度 s s l -=0 由以上各式得2000()2v a g l a g μμ-=

6、如图所示。水平传送装置由轮半径均为米π1

=R 的主动轮O 1和从动轮O 2及传送带等构成。两轮轴心相

距L=8.0米,轮与传送带不打滑。现用此装置运送一袋面粉,已知面粉袋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4,这袋面粉中间的面粉可不断地从袋中渗出。

(1)当传送带以v 0==4.0m/s 的速度匀速运动时,将这袋面粉由左端O 2正上方的A 点轻放在传送带上后,

这袋面粉由A 端运送到O 1正上方的B 端所用时间为多少?

(2)要想尽快将这带面粉由A 端送到B 端(设初速度仍为零),传送带的速度至少应为多大?

(3)由于面粉的渗漏,在运送这袋面粉的过程中会在深色传送带上留

下白色的面粉的痕迹。这袋面粉在传送带上留下的痕迹最长能有多

长(设袋的初速度仍为零)?此时传送带的速度至少应为多大?

【解析】设面粉袋的质量为m ,其在与传送带产生相当滑动的过程中所受的摩擦力f=μmg 。故而其加速度为:2/0.4s m g m

f a ===μ

(1)若传送速带的速度v 带=4.0m/s ,则面粉袋加速运动的时间s a v t 0.11==带

,在t 1时间内的位移为m at s 0.22

1211==,其后以v=4.0m/s 的速度做

匀速运动s 2=l AB -s 1=vt 2,解得t 2=1.5s ,运动的总时间为t=t 1+t 2=2.5s

(2)要想时间最短,m 应一直向B 端做加速运动,由22

1t a l AB '=可得s t 0.2=' 此时传送带的运转速度为s m t a v /0.8='=' (3)传送带的速度越大,“痕迹”越长。当面粉的痕迹布满整条传送带时,痕迹达到最长。即痕迹长为△s=2l +2πR=18.0m

在面粉袋由A 端运动到B 端的时间内,传送带运转的距离 m l s s

AB 0.26=+?=带 又由(2)中已知t /=2.0s 此时传送带的运转速度为V //

=13m/s (3分) v m F F mg N 摩==μμa F m mg

m g ===合μμv ax 22=g v a v x μ222

2==t v a v g ==μx vt v g '==2μ?x x x v g =-='22

μ

7:如图所示,倾角为37o的传送带以4m/s 的速度沿图示方向匀速运动。已知传送带的上、下两端间的距离为L=7m 。现将一质量m=0.4kg 的小木块放到传送带的顶端,使它从静止开始沿传送带下滑,已知木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25,取g=10m/s2。求木块滑到底的过程中,摩擦力对木块做的功以及产生的热各是多少?

【解析】刚开始时,合力的大小为 F 1=mgsin37o+μmgcos37o,

由牛顿第二定律,加速度大小a1= =8m/s2,该过程所用时间t1=

=0.5s ,位移大小 s1= =1m 。 二者速度大小相同后,合力的大小为F 2=mgsin37o-μmgcos37o,加速度大小a 2=

=4m/s2,

位移大小 s2= L-s1= 6m,所用时间 s2= v 0t 2+22221t a 得: t2=1s 。(另一个解t2=-3s 舍去) 摩擦力所做的

功 W =μmgcos37o·(s1-s2) =-4.0J ,全过程中生的热 Q =f ·s 相对 =μmgcos37o·【(v0t1-s1)+(s2-v0t2)】 =0.8N ×3m =2.4J 。

8.如图甲所示,倾斜的传送带以恒定的速率逆时针运行.在t =0时刻,将质量为1.0 kg 的物块(可视为质点)无初速度地放在传送带的最上端A 点,经过1.0 s ,物块从最

下端的B 点离开传送带.取沿传送带向下为速度的正方向,则

物块的对地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g =10 m/s 2),求:

(1)物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

(2)从A 到B 的过程中,传送带对物块做的功.4.(1)35 (2)-3.75 J

解析 (1)由题图乙可知,物块在前0.5 s 的加速度为:a 1=v 1t 1=8 m/s 2,后0.5 s 的加速度为:a 2=v 2-v 1t 2

=2 m/s 2物块在前0.5 s 受到的滑动摩擦力沿传送带向下,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 sin θ+μmg cos θ=ma 1物块在后0.5 s 受到的滑动摩擦力沿传送带向上,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mg sin θ-μmg cos θ=ma 2联立解得:μ=

(2)由v -t 图线与t 轴所围面积意义可知,在前0.5 s ,物块对地位移为:x 1=v 12

t 1则摩擦力对物块做功:W 1=μmg cos θ·x 1 在后0.5 s ,物块对地位移为:x 2=v 1+v 22t 2

则摩擦力对物块做功W 2=-μmg cos θ·x 2所以传送带对物块做的总功:W =W 1+W 2联立解得:W =-3.75 J 9.如图所示,在匀速转动的电动机带动下,足够长的水平传送带以恒定速率v 1匀速向右运动,质量为m 的滑块从传送带右端以水平向左的速率v 2滑上传送带,且v 2>v 1,最终滑块又返回至传送带的右端,对于此过程,求:(1)滑块返回传送带右端时的速率

(2)传送带对滑块做功

(3)滑块与传送带间摩擦产生的热量

(4)电动机做的功

【解析】:(1)由于传送带足够长,滑块先向左减速至0再向右加速,由于v 1

送带一起向右匀速运动,有v 2′=v 1 (2)根据动能定理,传送带对滑块做功W =ΔE k =12m v 12-12

m v 22 (3)滑块向左运动x 1=v 22t 1,摩擦力对滑块做功:W 1=-F f x 1=-F f v 22t 1①又摩擦力做功等于滑块动能的变化量,即:W 1=-12

m v 22② 该过程中传送带的位移:x 2=v 1t 1摩擦力对传送带做功:W 2=-F f ′x 2=-F f ′v 1t 1③传送带对滑块的摩擦力与滑块对传送带的摩擦力为作用力与反作

用力,则有F f =F f ′④联立①②③④得:W 2=-m v 1v 2设滑块向右匀加速运动的时间为为t 2,位移为x 3,则:x 3=v 12

t 2摩擦力对滑块做功:W 3=F f x 3=12

m v 12该过程中传送带的位移:x 4=v 1t 2=2x 3滑块相对传送带的总位移:x 相对=x 1+x 2+x 4-x 3=x 1+x 2+x 3系统克服滑动摩擦力做功: W 总=F f x 相对=|W 1|+|W 2|+W 3=12m (v 1+v 2)2滑块与传送带间摩擦产生的热量大小等于系统克服滑动摩擦力做功,Q =W 总=12

m (v 1+v 2)2, (4)全过程中,电动机对传送带做的功与滑块动能的减小量之和等于滑块与传送带间摩擦产生的热量,即Q =W +12m v 22-12

m v 12 整理得:W =Q -12m v 22+12

m v 12=m v 12+m v 1v 2

10.(多选)如图所示,一质量为1 kg 的小物块自斜面上A 点由静止开始匀加速下滑,经2 s 运动到B 点后通过光滑的衔接弧面恰好滑上与地面等高的传送带,传送带以4 m /s 的恒定速率运行.已知A 、B 间距离为 2 m ,传送带长度(即B 、C 间距离)为10 m ,小物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取g =10 m/s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答案.BCD

A .小物块在传送带上运动的时间为2.32 s

B .小物块在传送带上因摩擦产生的热量为2 J

C .小物块在传送带上运动过程中传送带对小物块做的功为6 J

D .小物块滑上传送带后,传动系统因此而多消耗的能量为8 J

11:一传送带装置示意如图,其中传送带经过AB 区域时是水平的,经过BC 区域时变为圆弧形(圆弧由光滑模板形成,未画出),经过CD 区域时是倾斜的,AB 和CD 都与BC 相切。现将大量的质量均为m 的小货箱一个一个在A 处放到传送带上,放置时初速为零,经传送带运送到D 处,D 和A 的高度差为h 。稳定工作时传送带速度不变,CD 段上各箱等距排列,相邻两箱的距离为L 。每个箱子

在A 处投放后,在到达B 之前已经相对于传送带静止,且以后也不再滑动(忽

略经BC 段时的微小滑动)。已知在一段相当长的时间T 内,共运送小货箱的

数目为N 。这装置由电动机带动,传送带与轮子间无相对滑动,不计轮轴处

的摩擦。求电动机的平均输出功率。

【解析】以地面为参考系(下同),设传送带的运动速度为v 0,在水平段的运输过程中,小货箱先在滑动摩擦力作用下做匀加速运动,直到其速度与传送带的速度相等。设这段路程为s ,所用的时间为t ,加速度为a ,则对小货箱有 ①v

0=at

②在这段时间内传送带运动的路程为

③由上可得④用Ff 表示小货箱与传送带之间的滑动摩擦力,则传送带对小货箱做功为

20121mv s F W f ==⑤传送带克服小货箱对它的摩擦力做功202000212mv mv s F W f =?==⑥两者之差就克服摩擦力做功发出的热量⑦可见,在小货箱加速过程中,小货箱获得的

动能与发热量相等。T 时间内电动机输出的功为 ⑧此功用于增加N 个小货箱的动能、势能和使小货箱加速时程中克服摩擦力发的热,即有 ⑨N 个小货箱之间的距离为(N -1)L ,它应等于传送带在T 时间内运动的距离,即有

⑩因T 很大,故N 亦很大。联立⑦、⑧、⑨、⑩,得

P t v s 00=s 2s 0=20mv 21Q =T P W =NQ Nmgh Nmv 21W 20++=NL L )1N (T v 0≈-=??????+=gh T L N T Nm P 22

2

传送带练习题答案

传送带练习 一、选择题(1-3单选,4-8多选) 1.如图所示,同一个小木块从光滑斜面上距水平面h=0.8m 处无初速度释放,通过光滑转角进入水平传送带,转角处无动能损失。水平传送带长度l=3m ,木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第一次传送带速度为4m/s ,方向向右,木块到达传送带右端的总时间为t 1;第二次传送带静止,木块到达传送带右端的总时间为t 2;第三次传送带速度为 4m/s ,方向向左,木块到达传送带右端的总时间为t 3,则( C ) A.t 1=t 2=t 3 B.t 17.5m/s. 3.如图所示,传送带的水平部分长为L ,传动速率为v ,在其左端无初速释放一小木块,若木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则木块从左端运动到右端的时间不可能是( B ) A . g v v L μ2+ B . v L C .g L μ2 D . v L 2 4.如图,传送带与水平面之间夹角θ=37°,并以10 m/s 的速度匀速运行,在传送带A 端轻轻地放一个小物体,若已知该物体与传送带之间动摩擦因数为μ=0.5,传送带A 端到B 端的距离 S =16m ,则小物体从A 端运动到B 端所需的时间可能是( BD )(g =10 m/s 2) A .1.8s B .2.0s C .2.1s D .4.0s

宏观经济学思考题及参考答案

宏观经济学思考题及参考答案(1) 第四章 基本概念:潜在GDP,总供给,总需求,AS曲线,AD曲线。 思考题 1、宏观经济学的主要目标是什么?写出每个主要目标的简短定义。请详细解释 为什么每一个目标都十分重要。 答:宏观经济学目标主要有四个: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 (1)充分就业的本义是指所有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目前主要用人力资源作为充分就业的标准;充分就业本不是指百分之百的就业,一般地说充分就业允许的失业范畴为4%。只有经济实现了充分就业,一国经济才能生产出潜在的GDP,从而使一国拥有更多的收入用于提高一国的福利水平。 (2)物价稳定,即把通胀率维持在低而稳定的水平上。物价稳定是指一般物价水平(即总物价水平)的稳定;物价稳定并不是指通货膨胀率为零的状态,而是维持一种能为社会所接受的低而稳定的通货膨胀率的经济状态,一般指通货膨胀率为百分之十以下。物价稳定可以防止经济的剧烈波动,防止各种扭曲对经济造成负面影响。 (3)经济增长是指保持合意的经济增长率。经济增长是指单纯的生产增长,经济增长率并不是越高越好,经济增长的同时必须带来经济发展;经济增长率一般是用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增长率来衡量的。只有经济不断的增长,才能满足人类无限的欲望。 (4)国际收支平衡是指国际收支既无赤字又无盈余的状态。国际收支平衡是一国对外经济目标,必须注意和国内目标的配合使用;正确处理国内目标与国际目标的矛盾。在开放经济下,一国与他国来往日益密切,保持国际收支的基本平衡,才能使一国避免受到他国经济波动带来的负面影响。 3,题略 答:a.石油价格大幅度上涨,作为一种不利的供给冲击,将会使增加企业的生产成本,从而使总供给减少,总供给曲线AS将向左上方移动。 b.一项削减国防开支的裁军协议,而与此同时,政府没有采取减税或者增加政府支出的政策,则将减少一国的总需求水平,从而使总需求曲线AD向左下方移动。 c.潜在产出水平的增加,将有效提高一国所能生产出的商品和劳务水平,从而使总供给曲线AS向右下方移动。 d.放松银根使得利率降低,这将有效刺激经济中的投资需求等,从而使总需求增加,总需求曲线AD向右上方移动。 第五章 基本概念:GDP,名义GDP,实际GDP,NDP,DI,CPI,PPI。 思考题: 5.为什么下列各项不被计入美国的GDP之中? a优秀的厨师在自己家里烹制膳食; b购买一块土地; c购买一幅伦勃朗的绘画真品; d某人在2009年播放一张2005年录制的CD所获得的价值; e电力公司排放的污染物对房屋和庄稼的损害;

传送带模型和板块模型

传送带模型和板块模型 传送带模型”问题的分析思路 V o(v o> 0)在另一个匀速运动的物体上开始运动的力学系统可看做“传送6(a)、 (b)、(c)所示. 2.建模指导传送带模型问题包括水平传送带问题和倾斜传送带问题. (1) 水平传送带问题:求解的关键在于对物体所受的摩擦力进行正确的分析判断.判断摩 擦力时要注意比较物体的运动速度与传送带的速度,也就是分析物体在运动位移x(对地)的过程中速度是否和传送带速度相等?物体的速度与传送带速度相等的时刻就是物体所受摩擦力发生突变的时刻. (2) 倾斜传送带问题:求解的关键在于认真分析物体与传送带的相对运动情况,从而确定其是否 受到滑动摩擦力作用?如果受到滑动摩擦力作用应进一步确定其大小和方向,然后根据物体的受力情况确定物体的运动情况?当物体速度与传送带速度相等时,物体所受的摩擦力有可能发生突变. 【例1 如图7所示,倾角为37°长为I = 16 m的传送带,转动速度为v = 10 m/s,动摩擦因数尸0.5,在传送带顶端A处无初速度地释 放一个质量为m = 0.5 kg的物体.已知sin 37 = 0.6, cos 37 = 0.8, g= 10 m/s2.求: (1) 传送带顺时针转动时,物体从顶端A滑到底端B的时间; (2) 传送带逆时针转动时,物体从顶端A滑到底端B的时间. 突破训练1 如图8所示,水平传送带AB长L = 10 m,向右匀速运动的速度V0= 4 m/s,一质量为1 kg的小物块(可视为质点)以V1= 6 m/s的初速度从传送带右端B点冲上传送带,物块与传送; 带间的动摩擦因数尸0.4, g取10 m/s2.求: (1) 物块相对地面向左运动的最大距离; (2) 物块从B点冲上传送带到再次回到B点所用的时间. 1模型特征 一个物体以速度 带”模型,如图 图6

专题复习之力与传送带力与传送带专题带答案

α A B 专题复习力与传送带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两个完全相同的光滑球的质量为m ,放在竖直挡板和倾角为α的固定斜面间。若缓慢转动挡板至斜面垂直,则在此过程中 A.A 、B 两球间的弹力不变; B.B 球对挡板的压力逐渐减小; C.B 球对斜面的压力逐渐增大; D.A 球对斜面的压力逐渐增大。 2.用轻弹簧竖直悬挂质量为m 的物体,静止时弹簧伸长量为L.现用该弹簧沿斜面方向拉住质量为2m 的物体,系统静止时弹簧伸长量也为L.斜面倾角为300 ,如图所示.则物体所受摩擦力 A.等于零 B.大小为 mg 2 1 ,方向沿斜面向下 C.大小为mg 2 3,方向沿斜面向上 D.大小为mg,方向沿斜面向上 3.木块A 、B 分别重50 N 和60 N,它们与水平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0.25.夹在A 、B 之间的轻弹簧被压缩了2 cm,弹簧的劲度系数为400 N/m,系统置于水平地面上静止不动.现用F =1 N 的水平拉力作用在木块B 上,如图所示,力F 作用后 A.木块A 所受摩擦力大小是12.5 N B.木块A 所受摩擦力大小是11.5 N C.木块B 所受摩擦力大小是9 N D.木块B 所受摩擦力大小是7 N 4、某缓冲装置可抽象成图所示的简单模型。图中1,2K K 为原长相等,劲度系数不同的轻质弹簧。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缓冲效果与弹簧的劲度系数无关 B .垫片向右移动时,两弹簧产生的弹力大小相等 C .垫片向右移动时,两弹簧的长度保持相等 D .垫片向右移动时,两弹簧的弹性势能发生改变 5.如图所示,匀强电场方向与倾斜的天花板垂直,一 带正电的物体在 天花板上处于静止状态,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天花板与物体间的弹力一定不为零 B.天花板对物体的摩擦力可能为零 C.物体受到天花板的摩擦力随电场强度E 的增大而增大 D.逐渐增大电场强度E 的过程中,物体将始终保持静止 6.如图所示,小圆环A 吊着一个质量为m 2的物块并套在另一个竖直放置的大圆环上,有一细线一端拴在小圆环A 上,另一端跨过固定在大圆环最高点B 的一个小滑轮后吊着一个质量为m 1的物块.如果小圆环、滑轮、绳子的大小和质量以及相互之间的摩擦都可以忽略不计,绳子又不可伸长,若平衡时弦AB 所对应的圆心角为α,则两物块的质量比m 1∶m 2应为

(完整版)思考题及习题2参考答案

第2章思考题及习题2参考答案 一、填空 1. 在AT89S51单片机中,如果采用6MHz晶振,一个机器周期为。答:2μs 2. AT89S51单片机的机器周期等于个时钟振荡周期。答:12 3. 内部RAM中,位地址为40H、88H的位,该位所在字节的字节地址分别为 和。答:28H,88H 4. 片内字节地址为2AH单元最低位的位地址是;片内字节地址为A8H单元的最低位的位地址为。答:50H,A8H 5. 若A中的内容为63H,那么,P标志位的值为。答:0 6. AT89S51单片机复位后,R4所对应的存储单元的地址为,因上电时PSW= 。这时当前的工作寄存器区是组工作寄存器区。答:04H,00H,0。 7. 内部RAM中,可作为工作寄存器区的单元地址为 H~ H。答:00H,1FH 8. 通过堆栈操作实现子程序调用时,首先要把的内容入栈,以进行断点保护。调用子程序返回指令时,再进行出栈保护,把保护的断点送回到,先弹出的是原来中的内容。答:PC, PC,PCH 9. AT89S51单片机程序存储器的寻址范围是由程序计数器PC的位数所决定的,因为AT89S51单片机的PC是16位的,因此其寻址的范围为 KB。答:64 10. AT89S51单片机复位时,P0~P3口的各引脚为电平。答:高 11. AT89S51单片机使用片外振荡器作为时钟信号时,引脚XTAL1接,引脚XTAL2的接法是。答:片外振荡器的输出信号,悬空 12. AT89S51单片机复位时,堆栈指针SP中的内容为,程序指针PC中的内容为 。答:07H,0000H 二、单选 1. 程序在运行中,当前PC的值是。 A.当前正在执行指令的前一条指令的地址 B.当前正在执行指令的地址。 C.当前正在执行指令的下一条指令的首地址 D.控制器中指令寄存器的地址。 答:C 2. 判断下列哪一种说法是正确的?

传送带模型及板块模型

传送带模型 一、模型认识 二、模型处理 1.受力分析:重力、弹力、摩擦力、电场力、磁场力(其中摩擦力可能有也可能没有,可能是静摩擦力也可能是动摩擦力,还可能会发生突变。) 2.运动分析:合力为0,表明是静止或匀速;合力不为0,说明是变速,若a恒定则为匀变速。(物块的运动类型可能是静止、匀速、匀变速,以匀变速为重点。) 三、物理规律 观点一:动力学观点:牛顿第二定律与运动学公式 观点二:能量观点: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能量守恒、功能关系(7种功能关系) 四、例题 例1:如图所示,长为L=10m的传送带以V=4m/s的速度顺时针匀速转动,物块的质量为1kg,物块与传 μ=。 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 ①从左端静止释放,求物块在传送带上运动的时间,并求红色痕迹的长度。 v=8m/s的初速度释放,求物块在传送带上运动的时间。 ②从左端以 v=6m/s的初速度释放,求物块在传送带上运动的时间。 ③从右端以 ④若物块从左端静止释放,要使物块运动的时间最短,传送带的速度至少为多大? (1)3.5s 4m (3)6.25s 25m (4)10 μ= 例2:已知传送带的长度为L=12m,物块的质量为m=1kg,物块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 ①当传送带静止时,求时间。 ②当传送带向上以V=4m/s运动时,求时间。 ③当传送带向下以V=4m/s运动时,求时间。 ④当传送带向下以V=4m/s运动,物块从下端以V0=8m/s冲上传送带时,求时间。

例3:一水平的浅色长传送带上放置一煤块(可视为质点),煤块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初始时,传送带与煤块都是静止的,现让传送带以恒定的加速度a 0开始运动,当其速度达到v 0后,便以此速度做匀速运动,经过一段时间,煤块在传送带上留下了一段黑色痕迹后,煤块相对于传送带不再滑动,求此黑色痕迹的长度。 2000()2v a g l a g μμ-= 例4:一足够长传送带以8m/s,以22/m s 的加速度做匀减速运动至停止。在其上面静放一支红粉笔,动摩擦因数为0.1。求粉笔相对传送带滑动的时间及粉笔在传送带上留下红色痕迹的长度。 例5:10只相同的轮子并排水平排列,圆心分别为O 1、O 2、O 3…、O 10,已知O 1O 10=3.6 m ,水平转轴通过 圆心,轮子均绕轴以4π r/s 的转速顺时针匀速转动.现将一根长0.8 m 、质量为2.0 kg 的匀质木板平放在这些轮子的左端,木板左端恰好与O 1竖直对齐(如图所示),木板与轮缘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16,不计轴与轮间的摩擦,g 取10 m/s 2 ,试求: (1)木板在轮子上水平移动的总时间; (2)轮子因传送木板所消耗的机械能. (1)2.5 s (2)5.12 J 板块模型 一、模型认识 二、模型处理 1.受力分析:重力、弹力、摩擦力、电场力、磁场力(其中摩擦力可能有也可能没有,可能是静摩擦力也可能是动摩擦力,还可能会发生突变。) 2.运动分析:合力为0,表明是静止或匀速;合力不为0,说明是变速,若a 恒定则为匀变速。(物块的运动类型可能是静止、匀速、匀变速,以匀变速为重点。) 三、物理规律 观点一:动力学观点:牛顿第二定律与运动学公式 观点二:能量观点: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能量守恒、功能关系(7种功能关系)

高考物理--传送带问题专题归类(含答案及解析)

传送带问题归类分析 传送带是运送货物的一种省力工具,在装卸运输行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本文收集、整理了传送带相关问题,并从两个视角进行分类剖析:一是从传送带问题的考查目标(即:力与运动情况的分析、能量转化情况的分析)来剖析;二是从传送带的形式来剖析.(一)传送带分类:(常见的几种传送带模型) 1.按放置方向分水平、倾斜和组合三种; 2.按转向分顺时针、逆时针转两种; 3.按运动状态分匀速、变速两种。 (二)| (三)传送带特点:传送带的运动不受滑块的影响,因为滑块的加入,带动传送带的电机要多输出的能量等于滑块机械能的增加量与摩擦生热的和。 (三)受力分析:传送带模型中要注意摩擦力的突变(发生在v物与v带相同的时刻),对于倾斜传送带模型要分析mgsinθ与f的大小与方向。突变有下面三种: 1.滑动摩擦力消失; 2.滑动摩擦力突变为静摩擦力; 3.滑动摩擦力改变方向; (四)运动分析: 1.注意参考系的选择,传送带模型中选择地面为参考系; 2.判断共速以后是与传送带保持相对静止作匀速运动呢还是继续加速运动 , 3.判断传送带长度——临界之前是否滑出 (五)传送带问题中的功能分析

1.功能关系:W F =△E K +△E P +Q 。传送带的能量流向系统产生的内能、被传送的物体的动能变化,被传送物体势能的增加。因此,电动机由于传送工件多消耗的电能就包括了工件增加的动能和势能以及摩擦产生的热量。 2.对W F 、Q 的正确理解 (a )传送带做的功:W F =F·S 带 功率P=F× v 带 (F 由传送带受力平衡求得) (b )产生的内能:Q=f·S 相对 (c )如物体无初速,放在水平传送带上,则在整个加速过程中物体获得的动能E K ,因为摩擦而产生的热量Q 有如下关系:E K =Q= 2 mv 2 1传 。一对滑动摩擦力做的总功等于机械能转化成热能的值。而且这个总功在求法上比一般的相互作用力的总功更有特点,一般的一对相互作用力的功为W =f 相s 相对,而在传送带中一对滑动摩擦力的功W =f 相s ,其中s 为被传送物体的实际路程,因为一对滑动摩擦力做功的情形是力的大小相等,位移不等(恰好相差一倍),并且一个是正功一个是负功,其代数和是负值,这表明机械能向内能转化,转化的量即是两功差值的绝对值。 (六)水平传送带问题的变化类型 ) 设传送带的速度为v 带,物体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两定滑轮之间的距离为L ,物体置于传送带一端的初速度为v 0。 1、v 0=0, v 0物体刚置于传送带上时由于受摩擦力作用,将做a =μg 的加速运动。 假定物体从开始置于传送带上一直加速到离开传送带,则其离开传送带时的速度为v = gL μ2,显然有: v 带< gL μ2 时,物体在传送带上将先加速,后匀速。 v 带 ≥ gL μ2时,物体在传送带上将一直加速。 2、 V 0≠ 0,且V 0与V 带同向 (1)V 0< v 带时,同上理可知,物体刚运动到带上时,将做a =μg 的加速运动,假定物体一直加速到离开传送带,则其离开传送带时的速度为V = gL V μ220 +,显然有: V 0< v 带< gL V μ220 + 时,物体在传送带上将先加速后匀速。 v 带 ≥ gL V μ220 + 时,物体在传送带上将一直加速。 (2)V 0> v 带时,因V 0> v 带,物体刚运动到传送带时,将做加速度大小为a = μg 的减速运动,假定物体一直减速到离开传送带,则其离开传送带时的速度为V = gL V μ220 - ,显然

思考题与习题答案

思考题与习题 1 1- 1 回答以下问题: ( 1)半导体材料具有哪些主要特性? (2) 分析杂质半导体中多数载流子和少数载流子的来源; (3) P 型半导体中空穴的数量远多于自由电子, N 型半 导体中自由电子的数量远多于空穴, 为什么它们对外却都呈电中性? (4) 已知温度为15C 时,PN 结的反向饱和电流 I s 10 A 。当温度为35 C 时,该PN 结 的反向饱和 电流I s 大约为多大? ( 5)试比较二极管在 Q 点处直流电阻和交流电阻的大小。 解: ( 1)半导体的导电能力会随着温度、光照的变化或掺入杂质浓度的多少而发生显着改变, 即半导体具 有热敏特性、光敏特性和掺杂特性。 ( 2)杂质半导体中的多数载流子是由杂质原子提供的,例如 供一个自由电子,P 型半导体中一个杂质原子提供一个空穴, 浓度;少数载流子则是由热激发产生的。 (3) 尽管P 型半导体中空穴浓度远大于自由电子浓度,但 P 型半导体中,掺杂的杂质原子因获得一个价电子而变成带负电的杂 质离子(但不能移动),价 电子离开后的空位变成了空穴,两者的电量相互抵消,杂质半导体从总体上来说仍是电中性的。 同理, N 型半导体中虽然自由电子浓度远大于空穴浓度,但 N 型半导体也是电中性的。 (4) 由于温度每升高10 C ,PN 结的反向饱和电流约增大 1倍,因此温度为 35C 时,反向 饱和电流为 (5) 二极管在 Q 点处的直流电阻为 交流电阻为 式中U D 为二极管两端的直流电压, U D U on ,I D 为二极管上流过的直流电流, U T 为温度的 电压当量,常温下 U T 26mV ,可见 r d R D 。 1- 2 理想二极管组成的电路如题 1- 2图所示。试判断图中二极管是导通还是截止,并确定 各电路的输 出电压。 解 理想二极管导通时的正向压降为零, 截止时的反向电流为零。 本题应首先判断二极管的工 作状 态,再进一步求解输出电压。二极管工作状态的一般判断方法是:断开二极管, 求解其端口 电压;若该电压使二极管正偏, 则导通; 若反偏, 则截止。 当电路中有两只或两只以上二极管时, 可分别应用该方法判断每只二极管的工作状态。 需要注意的是, 当多只二极管的阳极相连 (共阳 极接法)时,阴极电位最低的管子将优先导通;同理,当多只二极管的阴极相连(共阴极接法) 时,阳极电位最高的管子将优先导通。 (a) 断开二极管 D ,阳极电位为12V ,阴极电位为6V ,故导通。输岀电压 U O 12V 。 (b) 断开二极管 D 1、D 2, D 1、D 2为共阴极接法,其阴极电位均为 6V ,而D 1的阳极电位 为9V , D 2的阳极电位为5V ,故D 1优先导通,将 D 2的阴极电位钳制在 7.5V ,D 2因反向偏置而 截止。输岀电压 U O 7.5V 。 N 型半导体中一个杂质原子提 因此 多子浓度约等于所掺入的杂质 P 型半导体本身不带电。因为在

管理学思考题及参考答案

管理学思考题及参考答案 第一章 1、什么是管理? 管理:协调工作活动过程(即职能),以便能够有效率和有效果地同别人一起或通过别人实现组织的目标。 2、效率与效果 效率:正确地做事(如何做) 效果:做正确的事(该不该做) 3、管理者三层次 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基层管理者 4、管理职能和(或)过程——职能论 计划、组织、控制、领导 5、管理角色——角色论 人际角色:挂名首脑、领导人、联络人 信息角色:监督者、传播者、发言人 决策角色:企业家、混乱驾驭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 6、管理技能——技能论 用图表达。 高层管理概念技能最重要,中层管理3种技能都需要且较平衡,基层管理技术技能最重要。 7、组织三特征? 明确的目的 精细的结构 合适的人员 第二章 泰罗的三大实验: 泰罗是科学管理之父。记住3个实验的名称:1、搬运生铁实验,2、铁锹实验,3、高速钢实验 4、吉尔布雷斯夫妇 动作研究之父 管理界中的居里夫妇 5、法约尔的十四原则 法约尔是管理过程理论之父 记住“十四原则”这个名称就可以了。 6、法约尔的“跳板” 图。 7、韦伯理想的官僚行政组织组织理论之父。6维度:劳动分工、权威等级、正式甄选、非个人的、正式规则、职业生涯导向。 8、韦伯的3种权力 超凡的权力 传统的权力 法定的权力。 9、巴纳德的协作系统论 协作意愿 共同目标 信息沟通 10、罗伯特·欧文的人事管理 人事管理之父。职业经理人的先驱 11、福莱特冲突论 管理理论之母 1)利益结合、 2)一方自愿退让、 3)斗争、战胜另一方 4)妥协。 12、霍桑试验 1924-1932年、梅奥 照明试验、继电器试验、大规模访谈、接线试验 13、朱兰的质量观 质量是一种合用性 14、80/20的法则 多数,它们只能造成少许的影响;少数,它们造成主要的、重大的影响。 15、五项修炼 自我超越 改善心智 共同愿景 团队学习 系统思考 第三章 1、管理万能论 管理者对组织的成败负有直接责任。 2、管理象征论 是外部力量,而不是管理,决定成果。 3、何为组织文化 组织成员共有的价值观和信念体系。这一体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成员的行为方式。 4、组织文化七维度

专题:传送带模型

专题:传送带模型 方法小结: ①物体先匀加速直线运动:设a=μg ,v 0=0,v t =v ,则S 0= v 2/2μg ②当S 0<S 时先匀加速到v 后匀速;当S 0>S 时一直匀加速。 ③物体匀加速到v 的过程:皮带S 1= vt = v 2/μg ,物体S 0= v 2/2μg ,物体 与皮带的相对位移△S=S 1-S 0= v 2/2μg ①当v 0>v 时,可能一直匀减速运动到右端、可能先匀减速到v 再匀速; (到右端时速度大于或等于v ) ②当v 0<v 时,可能一直匀加速运动到右端、可能先匀加速到v 再匀速; (到右端时速度小于或等于v ) ①当v 0>v 时,可能一直匀减速运动到左端、也可能先向左匀减速到0 再向右匀加速到v 再以v 匀速到右端,到右端时速度等于v ; ②当v 0<v 时,可能一直匀减速运动到左端、也可能先向左匀减速到0 再向右匀加速到v 0,到右端时速度等于v 0(匀减速与匀加速对称)。 【例题1】如图,水平传送带两个转动轴轴心相距20m ,正在以v =4.0m/s 的速度匀速传动, 某物块(可视为质点)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1,将该物块从传 送带左端无初速地轻放在传送带上,则经过多长时间物块将到达传送带 的右端(g =10m/s 2)? 【解析】:物块匀加速间s g v a v t 41===μ,物块匀加速位移2212121gt at s μ===8m ∵20m>8m ∴以后小物块匀速运动,物块匀速运动的时间s v s s t 34 82012=-=-= ∴物块到达传送带又端的时间为:s t t 721=+ 【讨论1】:题中若水平传送带两个转动轴心相距为2.0m ,其它条件不变,则将该物体从传送带左端无初速地轻放在传送带上,则经过多长时间物体将到达传送带的右端(g =10m/s 2)? 解析:若平传送带轴心相距2.0m ,则根据上题中计算的结果则2m<8m ,所以物块在2s 的位移内将一直做匀加速运动,因此s g s t 210 1.0222=??==μ 【讨论2】:题中若提高传送带的速度,可以使物体从传送带的一端传到另一端所用的时间缩短。为使物体传到另一端所用的时间最短,传送带的最小速度是多少? 解析:当物体一直做匀加速运动时,到达传送带另一端所用时间最短,所以传送带最小速度为:s m gs as v /3.620101.0222=???=== μ

传送带练习题

传送带练习题

在以后的运动中,到达右端所用的时间:s s v x L t 12 2412=-=-= 共用时间:t=t 1+t 2=3s (3)若传送带以v=4m/s 速度逆时针匀速运动,则物体一直减速运动,加速度为2m/s 1==g a μ,为使物体仍能到达 B 端,则aL v 22=,解得 m /s 22m /s 4122=??==aL v 考点: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11、如图所示,水平传送带AB 长L=10m ,向右匀速运动的速度v 0=4m/s .一质量为1kg 的小物块(可视为质点)以v 1=6m/s 的初速度从传送带右端B 点冲上传送带,物块与传 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4,重力加速度g 取10m/s 2.求: (1)物块相对地面向左运动的最大距离; (2)物块从B 点冲上传送带到再次回到B 点所用的时间. 【答案】(1)物块相对地面向左运动的最大距离为4.5m ; (2)物块从B 点冲上传送带到再次回到B 点所用的时间3.125s 【解析】 考点:牛顿第二定律;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版权所有 专题:牛顿运动定律综合专题. 分析:(1)当物块相对地面的速度为零时,相对地面向左运动有最大距离; (2)物块经历向左减速、向右加速、向右匀速三个过程,时间之和就是总时间. 解答:解:(1)设物块与传送带间摩擦力大小为f 、向左运动最大距离s 1时速度变为0 f=μmg ﹣fs 1=0﹣ 解得:s 1=4.5m (2)设小物块经时间t 1速度减为0,然后反向加速,设加速度大小为a ,经时间t 2与传送带速度相等: v 1﹣at 1=0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a= 解得:t 1=1.5s v 0=at 2 解得:t 2=1s 设反向加速时,物块的位移为s 2,则有: s 2===2m

传送带模型总结完整版

传送带模型总结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传送带模型” 1.模型特征一个物体以速度 v0(v0≥0)在另一个匀速运动的物体上开始运动的力学系统可看做“传送带”模型,如图(a)、(b)、(c)所示. 2.建模指导 水平传送带问题:求解的关键在于对物体所受的摩擦力进行正确的分析判断.判断摩擦力时要注意比较物体的运动速度与传送带的速度,也就是分析物体在运动位移x(对地)的过程中速度是否和传送带速度相等.物体的速度与传送带速度相等的时刻就是物体所受摩擦力发生突变的时刻. 水平传送带模型: 1.传送带是一种常用的运输工具,被广泛应用于矿山、码头、 货场、车站、机场等.如图所示为火车站使用的传送带示意图.绷紧的传送带 =2m/s的速度匀速向右运动.现将一个可视为质水平部分长度L=5m,并以v 点的旅行包无初速度地轻放在传送带的左端,已知旅行包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g取10m/s2 .(1)求旅行包经过多长时间到达传送带的右端; (2)若要旅行包从左端运动到右端所用时间最短,则传送带速度的大小应满足什么条件最短时间是多少 2.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的小物体从足够高的光滑曲面上自由滑下,然后滑上一水平传送带。已知物体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传送带水平部分的长度L=5m,两端的传动轮半径为R=,在电动机的带动下始终以ω=15/rads的

角速度沿顺时针匀速转运,传送带下表面离地面的高度h不变。如果物体开始沿曲面下滑时距传送带表面的高度为H,初速度为零,g取10m/s2.求: (1)当H=时,物体通过传送带过程中,电动机多消耗的电能。 (2)当H=时,物体通过传送带后,在传送带上留下的划痕的长度。 (3)H在什么范围内时,物体离开传送带后的落地点在同一位置。 3.如图所示,质量为m=1kg的物块,以速度v =4m/s滑上正沿逆时针方向转 动的水平传送带,此时记为时刻t=0,传送带上A、B两点间的距离L=6m,已知传送带的速度v=2m/s,物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重力加速度g取 10m/s2.关于物块在传送带上的整个运动过程,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物块在传送带上运动的时间为4s B.传送带对物块做功为6J C.物块在传送带上运动的时间为4s D.整个运动过程中由于摩擦产生的热量为18J 4.如图10所示,水平传送带A、B两端相距s=,物体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物体滑上传送带A端的瞬时速度v =4m/s,到达B端的瞬时速度设为 A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v B =3m/s A.若传送带不动,v B 一定等于3m/s B.若传送带逆时针匀速转动,v B 一定等于3m/s C.若传送带顺时针匀速转动,v B 有可能等于3m/s D.若传送带顺时针匀速转动,v B 倾斜传送带问题:求解的关键在于认真分析物体与传送带的相对运动情况,从而确定其是否受到滑动摩擦力作用.如果受到滑动摩擦力作用应进一步确定其大小和方向,然后根据物体的受力情况确定物体的运动情况.当物体速度与传送带速度相等时,物体所受的摩擦力有可能发生突变. 倾斜传送带模型:

第1章思考题及参考答案

第一章思考题及参考答案 1. 无多余约束几何不变体系简单组成规则间有何关系? 答:最基本的三角形规则,其间关系可用下图说明: 图a 为三刚片三铰不共线情况。图b 为III 刚片改成链杆,两刚片一铰一杆不共线情况。图c 为I 、II 刚片间的铰改成两链杆(虚铰),两刚片三杆不全部平行、不交于一点的情况。图d 为三个实铰均改成两链杆(虚铰),变成三刚片每两刚片间用一虚铰相连、三虚铰不共线的情况。图e 为将I 、III 看成二元体,减二元体所成的情况。 2.实铰与虚铰有何差别? 答:从瞬间转动效应来说,实铰和虚铰是一样的。但是实铰的转动中心是不变的,而虚铰转动中心为瞬间的链杆交点,产生转动后瞬时转动中心是要变化的,也即“铰”的位置实铰不变,虚铰要发生变化。 3.试举例说明瞬变体系不能作为结构的原因。接近瞬变的体系是否可作为结构? 答:如图所示AC 、CB 与大地三刚片由A 、B 、C 三铰彼此相连,因为三铰共线,体系瞬变。设该 体系受图示荷载P F 作用,体系C 点发生微小位移 δ,AC 、CB 分别转过微小角度α和β。微小位移 后三铰不再共线变成几何不变体系,在变形后的位置体系能平衡外荷P F ,取隔离体如图所 示,则列投影平衡方程可得 210 cos cos 0x F T T βα=?=∑,21P 0 sin sin y F T T F βα=+=∑ 由于位移δ非常小,因此cos cos 1βα≈≈,sin , sin ββαα≈≈,将此代入上式可得 21T T T ≈=,()P P F T F T βαβα +==?∞+, 由此可见,瞬变体系受荷作用后将产生巨大的内力,没有材料可以经受巨大内力而不破坏,因而瞬变体系不能作为结构。由上分析可见,虽三铰不共线,但当体系接近瞬变时,一样将产生巨大内力,因此也不能作为结构使用。 4.平面体系几何组成特征与其静力特征间关系如何? 答:无多余约束几何不变体系?静定结构(仅用平衡条件就能分析受力) 有多余约束几何不变体系?超静定结构(仅用平衡条件不能全部解决受力分析) 瞬变体系?受小的外力作用,瞬时可导致某些杆无穷大的内力 常变体系?除特定外力作用外,不能平衡 5. 系计算自由度有何作用? 答:当W >0时,可确定体系一定可变;当W <0且不可变时,可确定第4章超静定次数;W =0又不能用简单规则分析时,可用第2章零载法分析体系可变性。 6.作平面体系组成分析的基本思路、步骤如何? 答:分析的基本思路是先设法化简,找刚片看能用什么规则分析。

最新高三第一轮复习专题:传送带模型

精心整理 高三第一轮复习专题:传送带模型 方法小结: ①物体先匀加速直线运动:设a=μg ,v 0=0,v t =v ,则S 0=v 2/2μg ②当S 0<S 时先匀加速到v 后匀速;当S 0>S 时一直匀加速。 ③物体匀加速到v 的过程:皮带S 1=vt =v 2/μg ,物体S 0=v 2/2μg ,物体 与皮带的相对位移△S=S 1-S 0=v 2/2μg ①当v 0>v 时,可能一直匀减速运动到右端、可能先匀减速到v 再匀速; ②当v 0< 【例题1的0.1,将【解析】 ∵【讨论1的位移【讨论2为使物体传到另一端所用的时间最短,传送带的最小速度是多少? 解析:当物体一直做匀加速运动时,到达传送带另一端所用时间最短,所以传送带最小速度为:s m gs as v /3.620101.0222=???===μ 【例题2】如图所示,传送带与水平地面间的倾角为θ=37°,从A 端到B 端长度为s=16m ,传送带在电机带动下始终以v =10m/s 的速度逆时针运动,在传送带上A 端由静止释放一个质量为m=0.5kg 的可视 为制质点的

小物体,它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5,假设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大小相同,g 取10m/s 2,sin37°=0.6,求小物体从A 到B 所用的时间。 【解析】:(1)物体刚放上传送带时设物体加速度为a 1.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mgsin θ=ma 1 N=μmgcos θf=μN 联立解得,物体的加速度a 1=10m/s 2 物体与传送带在到共同速度v 所用时间s a v t 111==,m t a S 52 1 2111==, 因小物体受到的最大静摩擦力mg mg mg mg f f 6.0sin 4.0cos max =<===θθμ静,故小物体继续 向下加速,则2sin ma f mg ='-θθμcos mg f ='解得a 2=2m/s 2 【例题30.2,取 g =10m/s 2,(1(2(3【解析】(2)v A 、加 (3 ②若7/v m s ≥=,则工件一直加速,到B 端速度7/B v m s ==. ③若A v v <<5m/s

传送带模型

传送带模型 1.模型特征 一个物体以速度v 0(v 0≥0)在另一个匀速运动的物体上运动的力学系统可看做“传送带”模型,如图(a)、(b)、(c)所示。 2.建模指导 传送带模型问题包括水平传送带问题和倾斜传送带问题。 (1)水平传送带问题:求解的关键在于对物体所受的摩擦力进行正确的分析判断。判断摩擦力时要注意比较物体的运动速度与传送带的速度,也就是分析物体在运动位移x (对地)的过程中速度是否和传送带速度相等。物体的速度与传送带速度相等的时刻就是物体所受摩擦力发生突变的时刻。 (2)倾斜传送带问题:求解的关键在于认真分析物体与传送带的相对运动情况,从而确定其是否受到滑动摩擦力作用。 如果受到滑动摩擦力作用应进一步确定其大小和方向,然后根据物体的受力情况确定物体的运动情况。当物体速度与传送带速度相等时,物体所受的摩擦力有可能发生突变。 一、水平放置运行的传送带 1.如图所示,物体A 从滑槽某一高度滑下后又滑上粗糙的水平传送带,传送带静止不动时,A 滑至传送 带最右端的速度为v 1,需时间t 1,若传送带逆时针转动,A 滑至传送带最右端的速度为v 2,需时间t 2,则( ) A .1212,v v t t >< B .1212,v v t t << C .1212,v v t t >> D .1212,v v t t == 2.如图所示,一水平方向足够长的传送带以恒定的速度v 1沿顺时针方向转动, 传送带右端有一与传送带等高的光滑水平面,一物体以恒定速度v 2沿直线向左 滑向传送带后,经过一段时间又反回光滑水平面,速率为v 2′,则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 ) A .只有v 1= v 2时,才有v 2′= v 1 B . 若v 1 >v 2时, 则v 2′= v 2 C .若v 1

高三第一轮复习专题传送带模型

精心整理 高三第一轮复习专题:传送带模型 方法小结: ①物体先匀加速直线运动:设a=μg ,v 0=0,v t =v ,则S 0=v 2/2μg ②当S 0<S 时先匀加速到v 后匀速;当S 0>S 时一直匀加速。 ③物体匀加速到v 的过程:皮带S 1=vt =v 2/μg ,物体S 0=v 2/2μg ,物体 与皮带的相对位移△S=S 1-S 0=v 2/2μg ①当v 0>v 时,可能一直匀减速运动到右端、可能先匀减速到v 再匀速; (到右端时速度大于或等于v ) ②当v 0<v 时,可能一直匀加速运动到右端、可能先匀加速到v 再匀速; (到右端时速度小于或等于v ) ①当v 0>v 时,可能一直匀减速运动到左端、也可能先向左匀减速到0 再向右匀加速到v 再以v 匀速到右端,到右端时速度等于v ; ②当v 0<v 时,可能一直匀减速运动到左端、也可能先向左匀减速到 再向右匀加速到v 0,到右端时速度等于v 0(匀减速与匀加速对称)。 【例题1】如图,水平传送带两个转动轴轴心相距20m ,正在以v = 4.0m/s 的速度匀速传动,某物块(可视为质点)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1,将该物块从传送带左端无初速地轻放在传送带上,则经过多长时间物块将到达传送带的右端(g =10m/s 2)? 【解析】:物块匀加速间s g v a v t 41== =μ,物块匀加速位移22121 21gt at s μ===8m ∵20m>8m ∴以后小物块匀速运动,物块匀速运动的时间s v s s t 34 8 2012=-=-= ∴物块到达传送带又端的时间为:s t t 721=+ 【讨论1】:题中若水平传送带两个转动轴心相距为2.0m ,其它条件不变,则将该物体从传送带左端无初速地轻放在传送带上,则经过多长时间物体将到达传送带的右端(g =10m/s 2)? 解析:若平传送带轴心相距2.0m ,则根据上题中计算的结果则2m<8m ,所以物 块在2s 的位移内将一直做匀加速运动,因此s g s t 210 1.0222=??==μ 【讨论2】:题中若提高传送带的速度,可以使物体从传送带的一端传到另一端所用的时间缩短。为使物体传到另一端所用的时间最短,传送带的最小速度是多少? 解析:当物体一直做匀加速运动时,到达传送带另一端所用时间最短,所以传送带最小速度为:s m gs as v /3.620101.0222=???===μ 【例题2】如图所示,传送带与水平地面间的倾角 为 θ

传送带模型总结

“传送带模型” 1.模型特征一个物体以速度v0(v0≥0)在另一个匀速运动的物体上开始运动的力学系统可看做“传送带”模型,如图(a)、(b)、(c)所示. 2.建模指导 水平传送带问题:求解的关键在于对物体所受的摩擦力进行正确的分析判断.判断摩擦力时要注意比较物体的运动速度与传送带的速度,也就是分析物体在运动位移x(对地)的过程中速度是否和传送带速度相等.物体的速度与传送带速度相等的时刻就是物体所受摩擦力发生突变的时刻. 水平传送带模型: 1.传送带是一种常用的运输工具,被广泛应用于矿山、码头、货场、车站、机场等.如图所示为火车站使用的传送带示意图.绷紧的传送带水平部分长度L=5 m,并以v0=2 m/s的速度匀速向右运动.现将一个可视为质点的旅行包无初速度地轻放在传送带的左端,已知旅行包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g取10 m/s2 .(1)求旅行包经过多长时间到达传送带的右端; (2)若要旅行包从左端运动到右端所用时间最短,则传送带速度的大小应满 足什么条件?最短时间是多少? 2.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0.5kg 的小物体从足够高的光滑曲面上自由滑下,然后滑上一水平传送带。已知物体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2,传送带水平部分的长度L=5m ,两端的传动轮半径为R=0.2m ,在电动机的带动下始终以ω=15/rads的角速度沿顺时针匀速转运,传送带下表面离地面的高度h不变。如果物体开始沿曲面下滑时距传送带表面的高度为H,初速度为零,g取10m/s2.求: (1)当H=0.2m 时,物体通过传送带过程中,电动机多消耗的电能。 (2)当H=1.25m 时,物体通过传送带后,在传送带上留下的划痕的长度。 (3) H在什么范围内时,物体离开传送带后的落地点在同一位置。

高考一轮微专题训练10“传送带”模型(含答案)

微专题训练10 “传送带”模型 1.(单选)物块M 在静止的传送带上匀速下滑时,传送带突然转动,传送带转动的方向如图 1中箭头所示.则传送带转动后 ( ). 图1 A .物块将减速下滑 B .物块仍匀速下滑 C .物块受到的摩擦力变小 D .物块受到的摩擦力变大 解析 当传送带静止时,物块匀速下滑,物块受力平衡可得:mg sin θ=μmg cos θ;当传送带转动起来时,由于物块与传送带之间运动方向相反,可判断物块所受的滑动摩擦力方向并没有发生变化,仍然沿斜面向上,大小仍为μmg cos θ,物块受力仍然是平衡的,所以物块仍匀速下滑. 答案 B 2.(多选)如图2所示,一质量为m 的小物体以一定的速率v 0滑到水平传送带上左端的A 点, 当传送带始终静止时,已知物体能滑过右端的B 点,经过的时间为t 0,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图2 A .若传送带逆时针方向运行且保持速率不变,则物体也能滑过 B 点,且用时为t 0 B .若传送带逆时针方向运行且保持速率不变,则物体可能先向右做匀减速运动直到速度减为零,然后向左加速,因此不能滑过B 点 C .若传送带顺时针方向运行,当其运行速率(保持不变)v =v 0时,物体将一直做匀速运动滑过B 点,用时一定小于t 0 D .若传送带顺时针方向运行,当其运行速率(保持不变)v >v 0时,物体一定向右一直做匀加速运动滑过B 点,用时一定小于t 0 解析 传送带静止时,有12m v 2B -12m v 20=-μmgL ,即v B =v 20-2μgL ,物体做匀减速运 动,若传送带逆时针运行,物体仍受向左的摩擦力μmg ,同样由上式分析,一定能匀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