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初中语文《阿长与山海经》微课

部编版初中语文《阿长与山海经》微课

《部编版初中语文《阿长与山海经》微课》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

前需知识:1、对本文作者以及相关背景有所了解、了解《山海经》。2、对微课教学的教学形式有所认识。3、把握本文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

微课类型:知识讲授类、情感教育类

设计思路:通过微课,介绍鲁迅的背景资料以及古代地理奇书《山海经》,通过微课,梳理课文情节,重点分析阿长买山海经的片段,体会阿长对鲁迅成长的影响,学会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

制作手段:通过PPT制作相关的课件,微视频,预先准备好解说词。利用手机或者相机录制微课。

教学目标:通过微课感知人物形象,学习作者采用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的技巧。

聚焦解决的问题:学习作者采用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表现人物,感知保姆阿长对鲁迅成长的影响,以及鲁迅对她深深的怀念。

教学过程

环节名称画面内容描述或解说词

画面或镜

头编号

时间

课文导入制作一段介绍作者在美术篆刻方面的成就,以及介

绍《山海经》的视频。

视频课件

001

1分

分析课文情节利用PPT课件概括阿长与作者的几件小事,着重分

析阿长买《山海经》的故事情节。

PPT课件01

2分

分析人物利用PPT课件分析课文中阿长的人物形象,学习作

者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

PPT课件02

2分

课文小结小结全文,对本课的重难点进行梳理总结。PPT课件03

1分

教学反思(自我评价):本课中学生通过微课学习了《阿长与山海经》这篇文章。阿长这个人物形象在鲁迅的作品中时有出现,对鲁迅的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阿长虽然粗俗,无知,但非常善良,对小时候的鲁迅也关照有加。学生通过学习本次微课,感知了课文的人物形象,

从中受到一定的情感教育。微课设计上,我首先采用了视频导入的形式,介绍了鲁迅美术方面的成就,是学生初步了解阿长买来的《山海经》对鲁迅的影响,介绍古代地理奇书《山海经》,引起学生的兴趣,初步奠定学生对本文主题思想的了解。在内容方面,我利用PPT展示,概括作者与阿长之间发生的小事,体会作者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本次选题情感教育深刻,学生在学习后能体会底层善良人民的生活状况。

部编版初中语文《阿长与山海经》微课这篇文章共2485字。

相关文章

《三年语文上册《4 古诗三首》生字拼音组词》:1、三年语文上册《4 古诗三首》生字拼音组词我会写寒hán(严寒、寒冷、寒来暑往) 径jìng(径直、途径、大相径庭) 斜xié(斜线、斜坡、目不斜视) 霜shuāng(霜冻、风霜、霜期) 赠zèng(赠言、赠送、《《傅雷家书》知识要点》:1、《傅雷家书》知识要点简介:《傅雷家书》是傅雷夫妇写给儿子的书信集,摘编了傅雷先生1954年至1966年的186封书信,最长的一封信长达7000多字。字里行间,充满了父亲对儿子的挚爱、期望,以及对国家和世界的高尚情感

(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9课《阿长与山海经》精品教案

《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鲁迅先生的《阿长与山海经》所追忆的保姆,她是一个粗人,没有文化、粗俗、好事,是一个很不幸的人。但她又是一个热望一生平安的劳动妇女,质朴善良、热心帮助孩子解决疑难。鲁迅先生深情地抒写了对她的真挚的怀念。教读这篇文章,应引导学生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主要性格以及详写与略写相结合的写法。了解叙述、描写等表达方式,体会描写的作用和方法,从而更深地感悟鲁迅对阿长的深厚怀念之情,领会阿长性格中的纯真美。 学情分析: 由于我们所面对的学生是在14~16岁之间,学生感情还是处于懵懂阶段,我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有义务让我的学生正确的面对爱,教会他们感受身边的爱。对于初二学生来说,他们求知欲高,自我表现力强,他们喜欢展现自己的优点,并将自己所想所做的带到课堂上,所以,教师在授课时一定要跟学生产生互动,这是授课中必不可少的中心环节。而且,他们已经具备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有一定的情感体验、感悟能力,但文章的写作年代离他们很远,学生的思想与作者的思想有较大的距离,我力求缩短这段时空距离,使学生逐渐体会到作者的感情。 设计思路: 本文分两课时完成。以指导学生课前自学为主要方式,指导阅读。第一课时的主要任务是整体感知,找出文章围绕阿长所写的事情及我对长妈妈的情感变化语句,学习详略得当、欲扬先抑的写法,初步把握长妈妈形象。 第二课时的主要任务是:重点段落的赏析。交流初读感受,感受课文前半部分元旦吃福橘和长妈妈烦琐规矩的描写,以及长妈妈讲“长毛”故事的分析,体会作者在这些充满

贬义的文字后面,对长妈妈的同情与怀念,重点分析阿长与《山海经》的故事,体会长妈妈的善良仁慈和对“我”的关爱之情以及我对长妈妈的尊敬、感激之情。 教学目标: 1.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理解阿长的形象。 2.理解回忆性散文中,作者将写作时的回忆与童年的感受彼此交错转换。 3.学习“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 4.深入体会作者对阿长的情感。 重难点: 1.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理解阿长的形象。(重点) 2.理解回忆性散文中,作者将写作时的回忆与童年的感受彼此交错转换。(重难点) 3.深入体会作者对阿长的情感。(重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一)导语 同学们,还记得《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那个神秘莫测的美女蛇的故事吗?它给百草园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讲这故事的人是谁呢?——对,是长妈妈。长妈妈是作者儿时的保姆,长妈妈知道许多事情,懂得许多道理,可以说,她是民间文化的载体,对于鲁迅来说,她可是一个有影响的人物。可是在《阿长与<山海经>》里,鲁迅却将长妈妈称为“阿长”,这是为什么呢?作者究竟是怀着怎样一种感情来写长妈妈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感悟作者对长妈妈的深切感情。(板书标题、作者) (二)资料链接 鲁迅简介 :本文选自《朝花夕拾》。是鲁迅的一本散文集,其中收录了十多篇回忆性文章。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1918

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阿长与山海经说课稿精

《阿长与〈山海经〉》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本文编排在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属讲读课文。 文中鲁迅先生所追忆的保姆阿长,虽是一个粗人,然而质朴、善良、热心。鲁迅深情的抒写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真挚的怀念。本文体裁是叙事散文,语言平实自然、朴素亲切,其中所蕴含的感情需要学生通过听、读、说去分析去品味。对文章的阅读练习,《语文课程标准》就此提出如下要求:整体感知课文的大概内容,感受课文的语言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大体了解课文的思路和中心意思。 二、教学目标 1、掌握以下字词:“搁掷脐憎恶竹竿烦琐”等,整体感知课文。 2、准确把握阿长是一个怎样的人,体会作者“不虚美、不隐恶”真实写人的主张。 3、领会文中带有感情色彩的词句,体会先抑后扬的表现手法,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领会作者围绕人物特点选择典型材料的方法。 5、学习用一两件事真实、生动、传神地写熟悉的人物。 6、把握文中作者情感变化的过程,体会鲁迅先生对长妈妈的怀念、同情和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 1、准确把握阿长是一个怎样的人,体会作者“不虚美、不隐恶”真实写人的主张。 2、领会文中带有感情色彩的词句,体会先抑后扬的表现手法,领会作者的

思想感。 教学难点: 1、文章围绕阿长写了哪些事,重点写了什么,从这些事情中可以看出阿长什么样的性格特征。 2、找出表现作者对待长妈妈情感态度变化的语句,学习欲扬先抑的表现手法,体会“抑”中的“扬”。 三、说教法: (一)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诵读感悟法、评点法、谈话法、导读法、练习法、读义讲练法 (二)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 (三)预计两课时完成。 四、说学法 1、强调预习。目的在于培养学生使用工具书,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自学能力,为实现“教是为了不教”努力。 2、强调多读。本文作者是文白转期的文学家,作品精深,较难懂,人言《朝花夕拾》是没有呐喊的心底呐喊,故必须熟读。另外,语感是语文的生命,而读是培养语感的最佳途径,故必须多读。 3、强调积累。丰厚语文积淀,包括学法积累和基础知识积累。 4、强调自主设疑,小组合作讨论,通过探究、讨论,培养学生质疑解疑的能力 5、圈注法。指导学生在对课文的分析中,用符号圈点出重点词、句,以助于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养成圈点批画的良好习惯。

部编版(初一)七年级下册语文 《阿长与《山海经》》

部编版(初一)七年级下册语文《阿长与《山海经》》 阿长与《山海经》 教学目的: 1、复习鲁迅的文学常识,识记词语:掳、骇、悚、惶急、疮疤等。 2.了解课文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安排材料,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 3.了解课文的记叙线索。 4.总体把握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分析人物形象,把握文章中心,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了解课文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安排材料,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 【教学难点】 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了解课文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安排材料,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导入语: 同学们,还记得我们以前学过的一篇鲁迅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吗?里面有位讲美女蛇故事的长妈妈还有印象吗,这个长妈妈在鲁迅先生的文章里多次提到,鲁迅先生还专门为她写了一篇文章。在鲁迅先生的童年生活中,长妈妈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物呢?今天让我们通过学习《阿长与〈山海经〉》这篇文章来全面地了解这个有趣的人物。 板书标题、作者,简介作者和题目。

1、鲁迅: (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初一学习了《风》、《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社戏》,分别选自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花夕拾》和小说集《呐喊》,今天学习的课文是鲁迅先生的一篇回忆性散文,选自花夕拾》。 2、《山海经》 《山海经》是我国第一部描述山川、物产、风俗、民情的大型地理著作,又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神话传说的大汇编。全书共十八篇,分为《山经》和《海经》两个部分。它以描述各地山川为纲,记述了许多当地的神话传说。如《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大禹治水》、《黄帝擒蚩尤》等神话传说。 3、阿长,鲁迅称她为长妈妈,她是鲁迅儿时的保姆。 鲁迅对长妈妈怀有深厚的感情,在《朝花夕拾》中,有好几篇文章回忆到与长妈妈有关的往事,其中《阿长与〈山海经〉》是专门回忆和纪念她的。 二、检查学生预习。 1、掌握下列词语。 骇掳悚煌急疮疤诘问渴慕霹雳烦琐惧惮 2、文章题目是《阿长与山海经》,课文围绕阿长写了哪些事情?学生读 课文概况。 课文围绕阿长写了对她称呼的由来、阿长喜欢切切察察、阿长限制我的行动、睡相不好、她懂许多规矩、阿长对我讲长毛的故事、谋害我的隐鼠、为我买来我渴慕已久的《山海经》。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0课《阿长与山海经》教案

初中语文人教统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3.1.1 阿长与 《山海经》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诵读感知课文,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文中带感情色彩的词句,把握作者情感变化的过程。 ➢过程与方法 体会先抑后扬的表现手法;学习详略得当来使主题更鲜明,人物更突出的写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作者对长妈妈的怀念、同情和赞美之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学习鲁迅通过人物动作、语言描写来塑造人物的写法,即人物的语言、动作 描写, 2、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主要性格以及详写与略写相结合的写法。 难点: 1、领悟这篇回忆性散文的用双重眼光看待人物和欲扬先抑的写法, 2、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 课前准备 1、指导学生完成预习 2、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幻灯片展示《山海经》中的神话故事: 夸父逐日: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刑天舞干戚:刑天与帝至此争神,帝断其首,葬之常羊之山,乃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干戚以舞。 精卫填海: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名自叫。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共工怒触不周山: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二、作者作品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其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其中代表小说是《阿Q正传》)《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二心集》《三闲集》《且介亭杂文》《坟》,学术专著《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等。 三、写作背景 本文选自《朝花夕拾》(《鲁迅全集》第二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1926年,鲁迅先后撰写了十篇回忆性散文,并以《旧事重提》为总题目陆续发表于《莽原》上。1928年结集出版,更名为《朝花夕拾》。这组散文是鲁迅作品中最富生活情趣的篇章,我们借此可以了解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9课阿长与山海经教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9课 阿长与山海经教案 《阿长与山海经》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重点字词和关键语句的含义;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整体把握课文的内容。 2.学习本文详略得当,选择典型事例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3.理解文中带有感情色彩的词语,体会欲扬先抑的写法;领会作者对一位劳动妇女的深深怀念之情。 重点难点 1.掌握重点字词和关键语句的含义;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整体把握课文的内容。 2.学习本文详略得当,选择典型事例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理解文中带有感情色彩的词语,体会欲扬先抑的写法。 课前准备 1.准备范读音频,制作多媒体课件。 2.查找材料,准备鲁迅的简介。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我们学过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其中有一位长妈妈讲了一个为百草园增添神秘情趣的美女蛇的故事,这位长妈妈就是鲁迅家里的一个女工。对鲁迅来说,在他的童年生活中,长妈妈是个很有影响的、特殊的人物。鲁迅没有专门写过回忆母亲的文章,却写了这篇回忆性散文——《阿长与山海经》。(板书课题、作者) 二、初读感知 (一)检查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骇(hài) 孤孀(shuāng) 掳(lǔ) 惶(huáng)急疮疤(chuāngbā) 诘(jié)问 渴慕(mù) 疏(shū)懒霹雳( pīlì) 惧惮(dàn) 懿(yì) 灸(jiǔ) 震悚(sǒng) 2.解释课文中的重点词语。 惶急:恐惧着急。 诘问:追问,责问。 惧惮:害怕,畏惧。 震悚:身体因恐惧或过度兴奋而颤动。

面如土色:脸色跟土的颜色一样,没有血色。形容极端惊恐。 深不可测:深得难以测量。比喻对人或事物的情况捉摸不透。 3.填空。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1918年他以“鲁迅”这一笔名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著作主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二心集》《华盖集》《而已集》等。 《阿长与(山海经)》选自鲁迅的《朝花夕拾》,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通过对儿时往事的回忆,表达了对长妈妈这样一个劳动妇女的怀念之情。 (二)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说说课文围绕阿长写了哪些事情,重点写的是什么。 答案:课文写了长妈妈称呼的由来,她外貌的特点,切切察察的毛病,喜欢“告状”,摆成“大”字的睡相,烦琐的规矩、麻烦的礼节,讲“长毛”的故事,谋害“我”的隐鼠,为“我”买《山海经》。重点写的是为“我”买《山海经》的事情,叙述得很详细。 2.为什么文题是“阿长与《山海经》”,而文中却写了几件似乎和《山海经》无直接联系的事? 答案:文中略写的“我”不大佩服阿长的几件事起到了丰富文

部编版初中语文《阿长与山海经》微课

部编版初中语文《阿长与山海经》微课 《部编版初中语文《阿长与山海经》微课》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 前需知识:1、对本文作者以及相关背景有所了解、了解《山海经》。2、对微课教学的教学形式有所认识。3、把握本文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 微课类型:知识讲授类、情感教育类 设计思路:通过微课,介绍鲁迅的背景资料以及古代地理奇书《山海经》,通过微课,梳理课文情节,重点分析阿长买山海经的片段,体会阿长对鲁迅成长的影响,学会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 制作手段:通过PPT制作相关的课件,微视频,预先准备好解说词。利用手机或者相机录制微课。 教学目标:通过微课感知人物形象,学习作者采用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的技巧。 聚焦解决的问题:学习作者采用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表现人物,感知保姆阿长对鲁迅成长的影响,以及鲁迅对她深深的怀念。 教学过程 环节名称画面内容描述或解说词 画面或镜 头编号 时间 课文导入制作一段介绍作者在美术篆刻方面的成就,以及介 绍《山海经》的视频。 视频课件 001 1分 钟 分析课文情节利用PPT课件概括阿长与作者的几件小事,着重分 析阿长买《山海经》的故事情节。 PPT课件01 2分 钟 分析人物利用PPT课件分析课文中阿长的人物形象,学习作 者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 PPT课件02 2分 钟 课文小结小结全文,对本课的重难点进行梳理总结。PPT课件03 1分 钟 教学反思(自我评价):本课中学生通过微课学习了《阿长与山海经》这篇文章。阿长这个人物形象在鲁迅的作品中时有出现,对鲁迅的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阿长虽然粗俗,无知,但非常善良,对小时候的鲁迅也关照有加。学生通过学习本次微课,感知了课文的人物形象,

第10课《阿长与_山海经_》教案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默读文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梳理并概括文章中与阿长有关的情节。 2.速度文章,分析阿长的人物形象,并感受作者对阿长的情感变化过程。 3.结合文章内容,理解回忆性散文中,作者将写作时的回忆与童年的感受彼此交错转换的特点。 4.联系上下文,分析关键语句,体会作者词语运用之妙。 【教学重点】 1.默读文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梳理并概括文章中与阿长有关的情节。 2,速度文章,分析阿长的人物形象,并感受作者对阿长的情感变化过程。 【教学难点】 结合文章内容,理解回忆性散文中,作者将写作时的回忆与童年的感受彼此交错转换的特点。 【教学方法】 默读法、诵读法、圈点批注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人名)曾经讲给我一个故事听:先前,有一个读书人住在古庙里用功,晚间,在院子里纳凉的时候,突然听到有人在叫他。答应着,四面看时,却见一个美女的脸露在墙头上,向他一笑,隐去了。他很高兴;但竟给那走来夜谈的老和尚识破了机关。说他脸上有些妖气,一定遇见“美女蛇”了……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提问:这个人是谁呢? 【学生回忆上学期的文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猜测人名。】 明确: 长妈妈 二、回顾旧识 《朝花夕拾》原名《》,含义是。这部回忆性集,是鲁迅中年以后回忆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心路的历程,共篇。鲁迅先生在其中主要写了四个人物,父亲、恩师(人名)、朋友(人名)、

保姆(人名),而着墨最多的是名不见经传的阿长。阿长怎么有这么大魅力,在鲁迅笔下被反复提及,甚至还成为文章专门描写的对象? 【学生结合往日所学,回顾《朝花夕拾》的相关常识。如遇难点,可以和搭档商量。】 明确: 旧事重提早晨的花晚上拾起散文10 藤野先生范爱农长妈妈 三、速读课文,梳理情节 (一)速读课文,概括文中与阿长有关的情节。 提示: ①通读全文,逐段概括要点,避免疏漏; ②可以整合课文中的关键词句,也可以自己概括; ③用词要准确,语言要简洁。 【学生迅速默读文本,以阿长为核心概括故事情节】 明确: 身份称呼(1-2段) ①喜欢“切切察察”(3段) ②对“我”过分看管(3段) ③摆成“大”字的睡相(3-6段) ④“元旦的古怪仪式”(6-11段) ⑤给“我”灌输各种礼仪禁忌(12段) ⑥讲长毛的故事(13-17段) ⑦谋害“我”的隐鼠(18段) ⑧为“我”买《山海经》(19-29段) (二)在这些情节中,哪一个是核心事件呢?哪些事情详写,哪些事情略写呢?【学生根据文本内容的篇幅确定事件书写的详略程度】 明确: 略写:①喜欢“切切察察”(3段);②对“我”过分看管(3段);⑤给“我”灌输各种礼仪禁忌(12段);⑦谋害“我”的隐鼠(18段) 详写:③摆成“大”字的睡相(3-6段);④“元旦的古怪仪式”(6-11段); ⑥讲长毛的故事(13-17段)

第10课 阿长与《山海经》一等奖创新教案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10课阿长与《山海经》一等奖创新教案部编版语文 七年级下册 《阿长与》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思路,弄清继续顺序。 学习本文围绕选择材料刻画人物的方法。 品味文章语言,体会作者阿长的情感。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我们在第一单元走进了一个群星璀璨的世界,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两弹元勋邓稼先,有“口的巨人,行的高标”的闻一多,有“俯首甘为孺子牛,横眉冷对千夫指”的“民族魂”鲁迅,这些“大人物”令人景仰,他们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脊梁。他们值得我们用第二单元学习的“直接抒情“高声赞美!而今天我们要学习的《阿长与山海经》不是要了解写它的鲁迅,也不是为了了解伟大的著作《山海经》,而是去接近一个小人物——阿长。 (在导语中将第一个单元和第二个单元的教学聚焦与第三单元勾连,使第三单元的教学聚焦从语文知识和人文主题上相呼应。第三单元聚焦在小人物的形象解读、细节刻画,批注方式开始向理解、感悟似批注拓展。) 二、如何理解小人物呢? 小人物的小,体现在“设定平凡、没有背景、没有大成就、地位不高、没有名望、品格不崇高”。 (对“小人物”的理解,对应了第一单元的“大人物”,也为整个第三单元的人物张本。无论是鲁迅的保姆长妈妈,还是杨绛的人力车夫老王,还是李森祥的用一辈子建房修台阶的父亲,都是如草芥微尘的小人物,这些小人物有什么可写的,这些小人物又该怎么写,对小人物,作者们又是怎样的情感态度,我们应该如歌看待这些小人物,就是这个单元的聚焦点。) 三、感受阿长的“小“。

(一)概括文章回忆了阿长的哪些事。 阿长姓名的由来 阿长的生活习惯喜欢切切察察在床中间睡觉摆大字 阿长的琐碎规矩元旦的早晨吃福橘,说吉利话讨彩头 阿长给我讲长毛的故事 阿长给我买《山海经》 (对于一个小人物,没有什么惊天动地,载入史册的大事,都是生活中的琐碎小事,那么选择哪些事,是理解人物形象的抓手,也是塑造人物形象的载体。这个单元每一篇都要这样概括,去发现“小人物”这一类的选材特点。)(二)感知阿长的形象 从这些事件里,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阿长,请你在横线上填上能表现性格品质的词语。 表达: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阿长 粗俗的不拘小节大大咧咧迷信的愚昧的无知的热情的淳朴的(三)感知作者对阿长的情感态度。 勾画出文中包含了对阿长情感态度的句子,请你再横线上填上能表达作者情感态度的短语 表达: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阿长 我不怎么佩服厌烦无奈产生空前敬意的憎恶的产生新的敬意感激与怀念的 (事件与情感态度并行。从事件中去初步、粗略感知形象,对于小人物题材而言,读者一开始事很容易被“小”绑架,一眼就看出,只能看出不同形式的“小”,从课堂上学生的表现来看,学生很顺畅而且似乎很有成就感的一下就抓住了这些“小”,当然也有一些同学有一些不能表达出来的疑惑形成了课堂的天然伏笔。还有一些同学,直接就“发现”了作者“贬“多”褒“少的抑扬写法。在这里之所以挖坑,引得学生开心跳下来,是为了将学生逼到矛盾之处,逼他们更完整深刻的理解小人物。《老王》中,老王的“活命”状态与“送鸡蛋”的举动,《台阶》中父亲的“弱小”和台阶、房屋的高,都存在着这样的矛盾思考点。而着也是“小人物“题材的动人动心之处。两次表达,从客观到主观,引得学生不断深入文本,去寻找去批注去,

第10课《阿长与山海经》 教案——2020-2021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

阿长与《山海经》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概括阿长所做的事,理解阿长的形象。 2.理解作者布局谋篇的用心,把握文章详略安排的作用。 3.感受鲁迅对阿长的情感变化。 教学重点:概括阿长所做的事,理解阿长的形象。 教学难点:感受鲁迅对阿长的情感变化。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一学期我们读了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也学习了其中的一篇文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看到了一个与成年鲁迅完全不一样的小鲁迅。那么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另一篇《阿长和<山海经>》,来看看儿时的鲁迅和长妈妈一起又经历了哪些事情?他为什么会专门写一篇文章来描写阿长呢? 二、字词与背景讲解 1.字词讲解 搁、掷、脐、憎恶、菩萨、竹竿、烦琐、土匪、辫子、胸脯、疮疤、诘问、哀悼、茉莉、书斋、霹雳、粗拙、守寡 gē 、zhì 、qí 、zēng wù、pú sà 、zhú gān 、fán suǒ 、tǔ fěi 、biàn zǐ 、xiōng pú 、chuāng bā 、jié wèn 、āi dào 、mò lì 、shū zhāi 、pī lì 、cū zhuō 、shǒu guǎ 斐fěi(文采斐然)、菲fěi(妄自菲薄)、土匪 菲[ fēi ] 1.形容花草美、香味浓:芳~。

2.有机化合物,化学式C14H10。 [ fěi ] 1.古书上指萝卜一类的菜。 2.菲薄(多用作谦辞):~礼。~酌。~材。 杆(笔杆)、竹竿 杆[ gǎn ] 1.器物上较细长的棍状物。有的实心,有的中空:秤~儿。钢笔~儿。 2.量词。用于有杆的器物:一~枪。 [ gān ] 杆子,用木头等制成的派一定用场的细长的东西:旗~。电线~。 脯[ pú ] 胸前的肉:胸~。 [ fǔ ] 1.肉干:兔~。 2.果脯:桃~。 2.人物介绍 为阿长填写履历表。 姓名阿长性别女 生活年代清朝末年学历文盲 职业保姆(女工)

第10课 阿长与《山海经》教案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10.阿长与山海经 教学目标 1.能快速阅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反复阅读了解作者的情感变化,分析阿长的人物形象。 3.体会鲁迅对于阿长的怀念和赞美之情。 教学重难点 1.反复阅读了解作者的情感变化,分析阿长的人物形象。 2.体会鲁迅对于阿长的怀念和赞美之情。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法、默读法 教学资源 多媒体设备、黑板 教学安排 2课时 教学内容 第1课时 一、新课导入 在大家童年的记忆中有没有印象很深的人?她/他为什么能给你留下很深的印象呢?(请学生分享自己的故事) 大家的分享都很有意义。那么今天,我们所学的课文,也是作者对童年时一个印象深刻的人的回忆。让我们一起来学习《阿长与山海经》,跟着一代文豪鲁迅,探知他童年的故事。 二、课前热身 1.作者介绍 鲁迅(1881—1936),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树人,字豫才,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堪称现代中国的“民族魂”。1918年,第一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1921年完成著名中篇小说《阿Q正传》。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二心集》《且介亭杂文》等。2.写作背景 1926年3月18日,北洋军阀政府枪杀进步学生,鲁迅受反动政府通缉,不得不到厦门大学任教。但又受到守旧势力的排挤,作者不愿意想到目前,只能借回忆少年生活写点文章聊以自慰,于是写出了回忆散文集《朝花夕拾》,本文就是其中一篇,回忆了童年时期自己与阿长相处的一段生活。 3.文体介绍 叙事性散文以写人记事为中心,往往带有一定的抒情成分。这类散文记叙人物时以人物为中心,但在刻画人物形象上与小说不同,不追求人物性格的完整,也不要求全面细致地描写人物命运,而是通过描写富有特征的细节、人生片段或性格的某一方面来寄情写意。 2.相关知识——《山海经》 《山海经》是先秦古籍,是一部富于神话传说的最古老的地理书。它主要记述古代地理、物产、神话、巫术、宗教等,也包括古史、医药、民俗、民族等方面的内容。除此之外,《山海经》还以流水帐方式记载了一些奇怪的事件,对这些事件至今仍然存在较大的争论。最有代表性的神话寓言故事有,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鲧禹治水等。 三、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在默读时把握好字音词义,并为文章划分结构。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阿长与山海经教案

阿长与《山海经》教案 一、作者名片 二、背景链接、阿长简介 三、读一读,写一写 四、词语解释:读读背背 五、听读悟情——整体感知 1.你从题目得到了哪些信息? 2.课文共有段,可以分为哪几个部分,每个部分主要讲了什么? 六、探究第一部分 1.作者对阿长有哪几种称呼? 2.几种称呼的来历? 3.详写阿长称呼的来历,有何作用? 4.题目为何选用阿长这一称呼? 七、课文解读 再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阿长”写了哪些事情? 重点写的是什么? 八、揣摩细节了解人物 根据你对课文的理解,用“阿长是一个________的人”说话,全方位感知人物,可以从外貌、身份、细节、性格等各角度说。说时可以用课文中的词句,也可以自己概括。 九、思考探究 1.分别找出代表“写作时的回忆”与“童年的感受”的一些语句,体会文中“成年的我”和“童年的我”两种叙述视角的不同。 2.在“写作时的回忆”中,作者对阿长的怀念充满了温情。你从哪里读出来? 3.在童年的感受中,作者对阿长的印象和态度是有变化的。试简要说明?(感情变化,线索) 4.伟大的神力在文中两次出现。联系上下文,说说其含义的不同。 十、语句赏析 1.但到憎恶她的时候,——例如知道了谋死我那隐鼠的却是她的时候,就叫她阿长。(为什么要用“憎恶”“谋死”这样的词语呢?) 2.然而我有一时也对她发生过空前的敬意。(这里用“空前”来修饰“敬意”,给你什么感觉?你怎么理解“敬意”在文中的具体含义?) 3.夜间的伸开手脚,占领全床,那当然是情有可原的了,倒应该我退让。(作者是否真的认为“情有可原”,“应该退让”?你的理由是什么?) 十一、文笔探究 如何理解文中刻画人物的幽默笔调? 十二、主旨概括

体会先抑后扬的表现手法——以《阿长与山海经》为例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体会先抑后扬的表现手法——以《阿长与<山海经>》为例教学设计 教师姓名单位名称填写时间 学科语文年级/册七年级下册教材版本部编版初中语文课题名称体会先抑后扬的表现手法——以《阿长与<山海经>》为例 教学目标欲扬先抑是一种写作手法,“扬”是褒扬的意思,“抑”有贬低的含义,掌握这样写作手法,需要结合具体的事情通过对比,同时抓住作者真正要表达的情感来理解,所以难。 都说学生有三怕,其中一点就是怕周树人,本篇课文内容较长,作者的情感不断变化,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比较多,同时七年级的学生是第一次学到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掌握起来比较困难。 教学重难点1.这是本节课最重要的方法,通过知识点的讲授,让学生对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先有一个系统的了解。 2.结合列举文中的具体事情,找到作者情感的变化,更容易理解欲扬先抑的手法 教学环节教学过程 导入各位同学大家好,欢迎收看本节微课,这节课要讲的知识点是:体会《阿长与<山海经>》欲扬先抑的表现手法。《阿长与<山海经>》这篇课文选自鲁迅先生的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鲁迅的作品中曾多次出现长妈妈的影子,长妈妈是作者童年时的保姆,这篇课文就是作者45岁时为了纪念长妈妈专门所写。文章的结尾以“仁厚黑暗的地母啊,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一句,抒发了作者对阿长深深的敬佩、感激以及思念之情。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作者对阿长的敬佩及感激之情并不是一开始就有,而是通过几件事情使作者的态度发生了转变,下面我们一起回忆这几件事情。 知识讲解(难点突破)第一部分: 课文讲了七件事,分别是 1、喜欢切切察察 2、睡觉摆“大”字 3、元旦的古怪仪式 4、有许多的规矩和道理 5、讲长毛的故事 6、谋害我的隐鼠 7、给我买《山海经》,通过这七件事我们了解到阿长是一位好事粗俗、愚昧落后、但又积极热情、善良仁慈的典型农村妇女,那鲁迅先生是怎样刻画出这样一个活灵活现的人物形象的呢?鲁迅先生应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同步精品讲解第9课阿长与山海经

第三单元 9.阿长与《山海经》/鲁迅 【知识提纯】 作者微博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代表作有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中篇小说《阿Q正传》、散文集《朝花夕拾》、小说集《呐喊》、杂文集《坟》等。 背景资料 1926年3月18日,鲁迅受反动政府通缉,不得不避到厦门,在厦门大学任教,后又受旧势力的排挤,境况十分晦暗。但是,他没有因此灰心、沉沦,而是拿起笔坚持写作,散文集《朝花夕拾》就是在这种情况下问世的。本文是第二篇,作者回忆了自己童年时期与家里女工阿长相处的一段生活。本文写于北京寓所,发表于1926年3月25日《莽原》半月刊上。 【字词清单】 (1)字音 烦琐.(suǒ) 孤孀.(shuāng) 絮.说(xù) 震悚.(sǒng) 霹雳 ..(zēng wù) 惧惮 ..(jù dàn) 渴慕.(mù) ..(pī lì) 憎恶 疮疤 ..(chuāng bā) 骇(hài) 粗拙.(zhuō) 诘.问(jié) 掳(lǔ) 灸(jiǔ) (2)词义 辟头:开头。 震悚:身体因恐惧或过度兴奋而颤动。 烦琐:繁杂琐碎。 絮说:絮絮叨叨地说。 疮疤:疮好了以后留下的疤。比喻疼处、短处和隐私。 诘问:追问,责问。 渴慕:非常思慕。

疏懒:懒散而不习惯于受约束。 孤孀:寡妇。 【整体感知】 1.课文围绕长妈妈写了哪几件事?重点写的是哪件?为什么这样安排? 【答案】(1)共写了7件事:①常喜欢切切察察。②限制我行动。③睡觉时挤得我无法翻身。④懂得许多规矩和麻烦的礼节。⑤长毛攻城时护城。⑥谋害“我”的隐鼠。⑦为“我”买《山海经》。 重点写为“我”买《山海经》,略写的那些内容能使人对长妈妈有个初步了解,她的外形特征,真实地反映长妈妈的一些毛病,但这些并不能削弱对长妈妈的敬意,而详写买《山海经》一事,却令人对长妈妈刮目相看,在作者看来“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情,她却能够做成功”,我们可以想到幼小的鲁迅对长妈妈的敬佩和感激之情。 2.你从这些事中,看出作者对长妈妈的感情有怎样的变化? 答案:对她不好的习惯,我最先是“憎恶”“讨厌”的;当听到“长毛”的故事后,“我”对“阿长”产生了敬意——“却不料她还有这样伟大的神力”;但当“阿长”踩死隐鼠后,“我”对她的敬意突然消失了;当“长妈妈”买来了“我”渴望已久的《山海经》时,“我”对她产生了新的敬意,认为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3.课文题目为什么称长妈妈为“阿长”? 答案:不同称呼,标志着不同身份。品味文章前一部分所写的人物行为,作者用的是抑笔,倘用“妈妈”称呼,名实不符,用“阿长”名副其实。所以,文章的标题其实标示文章运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将“阿长”与《山海经》联系起来,又是一个看似矛盾的联系:一个文盲妇女和一本古典名著怎样联系起来了呢?有什么联系?令人好奇。再则,题目用的是45岁时作者的口气,适宜用“阿长”来称呼,而且“阿”字又有亲昵的意味。 【课文导图】 合作探究每课一得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

《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 鲁迅先生的《阿长与山海经》所追忆的保姆,她是一个粗人,没有文化、粗俗、好事,是一个很不幸的人。但她又是一个热望一生平安的劳动妇女,质朴善良、热心帮助孩子解决疑难。鲁迅先生深情地抒写了对她的真挚的怀念。教读这篇文章,应引导学生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主要性格以及详写与略写相结合的写法。了解叙述、描写等表达方式,体会描写的作用和方法,从而更深地感悟鲁迅对阿长的深厚怀念之情,领会阿长性格中的纯真美。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了解阿长这个人物形象及作者的感情 2、重点研读买《山海经》的部分,体会语句的深层含义。 3、感悟鲁迅对阿长的深厚怀念之情,领会阿长性格中的纯真美 【重点难点】 1、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主要性格的写法。 2、领悟这篇回忆性散文的用双重眼光看待人物和欲扬先抑的写法。 【教具准备】录音机、配乐磁带、幻灯片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在鲁迅的童年生活中,长妈妈是个很有影响的、特殊的人物。鲁迅没有专门写过回忆母亲的文章,却在他四十五岁那年,写了这篇回忆性散文——《阿长与山海经》。以纪念自己童年时期的一个保姆,可见对她的感情之深。 二、整体感知: 1、阿长究竟是怎样一个人,她与《山海经》又有什么关系,让鲁迅对他有这样深的感情,让我们带着疑问速读课文。 2、说说阿长在你眼中是个怎样的人? (生预设:无知、淳朴、善良、粗鲁……) 3、师小结:

总之,阿长是个好人,但又不是十全十美的人,她是一个复杂的人。 三、拎出线索: 1、那么这样一个人,作者对她的感情怎样呢? 2、自由朗读课文,同桌讨论:标出课文中表示作者对阿长感情变化的词句。 (随机板书:不大佩服——不耐烦——空前敬意——憎恶——新的敬意——怀念) 四、精读买《山海经》部分 1、我们知道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从对阿长的憎恶到最后对她产生一生的敬意和怀念,态度发生了大的转变,而促使鲁迅有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呢? (给“我”买《山海经》) 2、轻声朗读课文19—29段,四人小组讨论把最能打动“我”的句子找出来,说说理由,写上旁批。 3、学生反馈 预设: A、“过了十多天,……哥儿,有画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出示幻灯 (这句话充分表现了她对孩子的心思观察的多么细致,对孩子的愿望多么体贴,为了满足孩子的正当愿望又是那样认真,郑重其事。) a 、齐读这一句,最能触动你内心情感的是哪几个字?(三哼经) b 、一个文盲,但却能为“我”买来心爱的书,可见他是很关心“我”,在乎“我”的感受,正是从这三个字中,可以想象她都遇到了什么困难?(生想象,并指名说) c 、阿长为“我”买一本书可谓是历尽千辛万苦,但他总是把痛苦六在自己心中,而把喜悦传达给我,哪位同学愿意用朗读把阿长的喜悦传达给我们?(生读——生评价——生再读——再评价) B、“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了。”出示幻灯 a 、此时,我的心情如何?程度有多深?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吗?(生读) b 、如果换做是“我”的父亲或是母亲为“我”买来《山海经》会有这种感觉吗?为什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3单元9阿长与山海经教学案

9 阿长与《山海经》 【导学目标】 1.识记重点字词,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 2.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性格以及详略得当的写法。 3.感悟作者对长妈真切怀念之情。 【课时计划】 2课时 教法指导: 1.自主学习让学生围绕“自学互研”中的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 (1)学生带着导学目标,认真阅读课文及相关参考资料,捕捉课文中的关键段落、句子、词语,尽量完成步骤二中的思考题,准备展示交流。 (2)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合作探究时解决。 2.合作学习 (1)每个小组派1~2名代表展示步骤二中的答案,同小组内其他成员在小组长的统一安排下合作完成步骤三中的思考题。 (2)同桌之间互相讨论,有分歧不能达成一致的,小组讨论;小组内不能达成一致的,组长记录下来,以备全班讨论时交流。 (3)全班讨论时,教师不能一下子给出答案,在学生思维的火花充分碰撞后,再点拨引导,达到启发思维的目的。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她虽然只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劳动妇女,但却给少年鲁迅以无微不至的关怀;她在少年鲁迅的眼中,有着种种令人讨厌的坏习惯,却又有着别人不具有的“伟大的神力”。鲁迅没有给自己的生母作传,却专门给她写了一篇文章,她就是鲁迅儿时的保姆长妈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篇关于长妈文章——《阿长与〈山海经〉》。 自学互研生成新知 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 1.生难字词 (1)字音 烦琐.(suǒ)孤孀.(shuāng)絮.说(xù)震悚.(sǒng) 霹雳 ..(pī lì) 憎恶 ..(zēng wù) 惧惮 ..(jù dàn) 渴慕.(mù) 疮疤 ..(chuāng bā) 骇(hài) 粗拙.(zhuō) 诘.问(jié) 掳(lǔ) 灸(jiǔ) (2)词义 辟头:开头。 震悚:身体因恐惧或过度兴奋而颤动。 烦琐:繁杂琐碎。 絮说:絮絮叨叨地说。 疮疤:疮好了以后留下的疤。比喻疼处、短处和隐私。 诘问:追问,责问。 渴慕:非常思慕。 疏懒:懒散而不习惯于受约束。 孤孀:寡妇。 2.作者简介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代表作有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中篇小说《阿Q正传》、散文集《朝花夕拾》、小说集《呐喊》、杂文集《坟》等。 3.背景介绍 1926年3月18日,鲁迅受反动政府通缉,不得不避到厦门,在厦门大学任教,后又受旧势力的排挤,境况十分晦暗。但是,他没有因此灰心、沉沦,而是拿起笔坚持写作,散文集《朝花夕拾》就是在这种情况下问世的。本文是第二篇,作者回忆了自己童年时期与家里女工阿长相处的一段生活。本文写于北京寓所,发表于1926年3月25日《莽原》半月刊上。 学法指导一: 分析作者情感态度法 ①联系文章主旨,把握情感态度。 ②结合关键语句,确定情感态度。 ③抓住景物特征,体会情感态度。 ④结合人物描写,分析情感态度。 学法指导二: 人物描写的方法及表达效果 肖像(外貌)描写:用来刻画人物性格,表现人物的身份、精神面貌等。 动作描写:用来刻画人物性格,显示人物内心世界,表现变化的姿势、感情或态度,创造活跃的场景。 语言描写:表达人物情感,反映人物性格特征,折射出人物所处时代的特点。 神态描写: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心理描写:丰富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发展,突出文章的主题。 答题格式 运用……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形象,表现了……性格(或心理),体现了……精神品质等。步骤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 1.学生带着问题速读课文。 (1)课文围绕长妈妈写了哪几件事?重点写的是哪件?为什么这样安排? (2)你从这些事中,看出作者对长妈感情有怎样的变化? (3)课文题目为什么称长妈妈为“阿长”? 2.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讨论明确。 【交流点拨】(1)共写了7件事:①常喜欢切切察察。②限制我行动。③睡觉时挤得我无法翻身。④懂得许多规矩和麻烦的礼节。⑤长毛攻城时护城。⑥谋害“我”的隐鼠。⑦为“我”买《山海经》。 重点写为“我”买《山海经》,略写的那些内容能使人对长妈妈有个初步了解,她的外形特征,真实地反映长妈一

微课阿长与山海经中的叙事角度

微课阿长与山海经中的叙事角度 一、说教材 阿长与《山海经》一文是人教版八年级二单元的的一篇课文,本单元都是以“爱”为主题的叙事性作品。阿长与《山海经》选自《朝花夕拾》,这是一片回忆性的散文。所回忆的啊长不是一个文化人,在文中作者似乎用较多的篇幅批判了阿长的愚味迷信,但在这些材料的背后却隐藏了作者对阿长纯朴、善良的品格的赞美,特别是阿长为“我”买《山海经》这一情节,是文章的动情点,也是读懂阿长的关键。而这种赞美在文末被渲染到了极点,化成了对阿长的怀念与祝福。文中作者虽是从孩子的角度来写,其中却渗透了对人生的思考、学习本文,应当让学生能够理解隐藏在文本中批判性与眼下的对阿长的赞美与尊重,能够学会从生活琐事中发现爱,发现普通者人性的光辉。 综上所述,确认本文的教学目标存有: 1、找出文章围绕阿长所写的事情,哪些详,哪些略。 2、分析本文刻画人物的方法。[重点] 3、理解重要语句的深刻含义。 4、作文片段练:针对本文所学,展开作文训练。 二、说学情 本文就是一片叙事性散文,从心理上,学生对这种教材存有不易认知的心理,老师应当把握住学生这种心理,因势利导在谈课文内容的同时,以本文所学展开作文片断练为手段,培育学生写作能力。从生理上,青少年开朗,注意力集中,快乐发表意见,期望获得老师的表彰,所以在教学中应当把握住学生这些特点,就是他们的注意力始终分散在课堂上,并缔造机会使学生发表意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三、说教学目标 新课标中重点明确提出,必须使学生“高度关注人类,高度关注身边的人”,“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根据以上的建议,融合本课的内容和特点,我奠定这堂课的三维目标 1、根据教材的知识构建特点和学生思维活跃的特点,我确立本文的知识目标是 2、新课标的课堂教学建议教学高度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相同的建议,彰显学生的主体性,因此我奠定本文的“过程和方法目标”为 ⑴运用探究式学法,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和对生活的感悟走进文本; ⑵通过写作,构成自己独有而又创造性的看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