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德三大批判

康德三大批判
康德三大批判

康德的“三大批判”构成了他的伟大哲学体系,它们是:“纯粹理性批判”(1781年)、“实践理性批判”(1788年)和“判断力批判”(1790年)。

“纯粹理性批判”要回答的问题是:我们能知道什么?康德的回答是:我们只能知道自然科学让我们认识到的东西,哲学除了能帮助我们澄清使知识成为可能的必要条件,就没有什么更多的用处了,自从柏拉图以来的形而上学问题其实是无解的。

对于康德来说,要想回答我们能知道什么这个问题,就要首先看看认识者和被认识者之间的关系如何。古典哲学中的真理被看成是语言与事物的一致相应,康德问道:这种一致如何才成为可能?事物是具体的和物化的,而语言是抽象的,这两种东西怎么会一致?实际上人的感知提供的只是物体的某些特性,如质量、体积、形状、数量、重量、运动速度等,没有这些特性,我们就无法对物体展开想象。这是物体的主要特性。物体还有其它从属特性,如颜色、声音、味道和温度感觉等,这些从属特性虽然是物体的一部分,但是人们可以进行不同的想象。例如我们可以把一辆蓝色的桌子想象成绿色的桌子。这种主要特性和从属特性的区别让人进一步问:外部世界真实状况究竟是什么?因为如果我对物体的某些特性可以进行不同的想象,也就是说这些特性似乎只在我的感知中存在,我怎样才能肯定世界只不过是存在于我的头脑当中?因此,语言与事物的一致(真理)似乎只有在人的头脑中才成为可能。

这当然是令人绝望的极端怀疑主义。如果人们不甘于接受这一观点该怎么办?也许一种我们无法认知的外部世界确实存在,那我们又该怎么办?康德以前,哲学家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就是把这一问题推给上帝:我们的思想与外部世界一致,因为这是上帝愿意这样安排的。但问题是:我们怎么知道上帝让我们看到的事物就是事物的本来面目?

康德把这个问题彻底给颠倒了。在此之前,人们让认识向外部事物看齐,而康德说,如果我们颠倒一下,让事物向我们的认识看齐,该会如何?康德把这一思维方法与哥白尼的“日心说”相比较:哥白尼以前,人们认为一切星球围着我们地球转,哥白尼却说,我们地球是在围着其它星球转。

康德带来了哲学上的哥白尼式转变。他说,不是事物在影响人,而是人在影响事物。是我们人在构造现实世界,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人比事物本身更重要。康德甚至认为,我们其实根本不可能认识到事物的真性,我们只能认识事物的表象。康德的著名论断就是:知性为自然立法。他的这一论断与现代量子力学有着共同之处:事物的特性与观察者有关。

在“纯粹理性批判”中,康德研究了人类感知的形式,即空间和时间。存在于时间和空间里的物质被人类的理解力加工为经验,而康德把人类理解力的形式称为“(绝对)范畴”,这些人类理性的形式中包括人们对灵魂、世界和上帝的设想,康德把它们理解为某种制约原则,人们的经验世界就是通过这些原则得以构造。

“纯粹理性批判”研究的人类如何认识外部世界的问题,而康德1788年发表的“实践理性批判”要回答的问题是伦理学的问题:我们应该怎样做?简单化地说,康德告诉我们说:我们要尽我们的义务。但什么叫“尽义务”?为了回答这一问题,康德提出了著名的“(绝对)范畴律令(Kategorischer Imperativ)”:“要这样做,永远使得你的意志的准则能够同时成为普遍制订法律的原则。”康德认为,人在道德上是自主的,人的行为虽然受客观因果的限制,但是人之所以成为人,就在于人有道德上的自由能力,能超越因果,有能力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判断力批判”要回答的问题是:我们可以抱有什么希望?康德给出的答案是:如果要真正能做到有道德,我就必须假设有上帝的存在,假设生命结束后并不是一切都结束了。“判断力批判”中,康德关心的问题还有人类精神活动的目的、意义和作用方式,包括人的美学鉴赏能力和幻想能力。

1795年出版的《论永久和平》应该是康德为人类贡献的最后一部有深远影响的著作,书中提出了世界公民、世界联邦、不干涉内政的主权国家原则等至今仍有现实意义的构想。

康德(Immanuel Kant,1724-1804),德国哲学家、天文学家、星云说的创立者之一、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创始人。

1754年,康德发表了论文《论地球自转是否变化和地球是否要衰老》,对“宇宙不变论”大胆提出怀疑。

1755年,康德发表《自然通史和天体论》一书,首先提出太阳系起源星云说。康德在书中指出:太阳系是由一团星云演变来的。这团星云由大小不等的固体微粒组成,“天体在吸引力最强的地方开始形成”,引力使微粒相互接近,大微粒吸引小微粒形成较大的团块,团块越来越大,引力最强的中心部分吸引的微粒最多,首先形成太阳。外面微粒的运动在太阳吸引下向中心体下落是于其他微粒碰撞而改变方向,成为绕太阳的圆周运动,这些绕太阳运转的微粒逐渐形成几个引力中心,最后凝聚成绕太阳运转的行星。卫星的形成过程与行星相似。

但是,但是由于当时形而上学自然观的排斥,此理论并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长期被埋没。直到1796年,法国著名数学和天文学家拉普拉斯(P. S. Laplace)在他的《宇宙体系论》一书中,独立地提出了另一种太阳系起源的星云假说,人们才想起41年前康德已提出此理论,因而后人把此学说称为康德一拉普拉斯学说。整个十九世纪,这种学说在天文学中一直占有统治的地位。

康德的批判哲学思想

论康德的批判哲学思想 政法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1001班学号:201002010108 姜雪超 摘要:有人说,康德就是一个蓄水池,所以以往的哲学都流向他这里,所有后来的哲学都从他这里流出来。直到今天,全世界人们都公认,康德在哲学史上的地位是非常崇高的。本文首先对康德批判哲学的主要思想来源康德进行了介绍,接着概括了康德哲学的主要内容,最后重点对康德哲学的现代意义进行了探讨,主要强调了康德的辨证论推动了辩证法的发展,康德哲学使人类的思想进入了“批判的时代”,康德的基本精神仍然是支配当代社会时代的精神主干,他的道德哲学具有极其震撼的启蒙意义。 关键词:康德;批判哲学;三大批判;康德哲学的现代意义;批判的时代 Kant's critical philosophy (Tonghua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 10grade 1class, Student ID: 201002010108,Jiang Xuechao ) Abstract: It is said that Kant is a reservoir, the past, the philosophy goes to him here, all subsequent philosophy from his stream. Guidance today, people around the world have recognized Kant's position in the history of philosophy is very noble.This article first introduced to Kant, then summarizes the main elements of the Kantian philosophy, the final focus on the modern sense of the Kantian philosophy, the main emphasis on Kant's dialectical theory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dialectic, Kant's philosophy of human thought entered a "critical age", Kant's spirit is still dominated the spiritual backbone of the era of contemporary society, his moral philosophy has a very shocking enlightenment. Keywords:Kant; Critical Philosophy; Three Critiques;The modern sense of the Kantian philosophy; critical times

康德批判哲学

康德的批判哲学 第一节康德哲学的概述 前批判时期 按照他的宇宙图示,宇宙中到处充满着精神和物质,但两者分布不同 离宇宙中心越近,引力越大,理性越弱;离宇宙中心越远,理性越强。地球处于太阳系中间的位置,所以在这个星球上的人类,拥有一定的理性,但没有完全、纯粹的理性。 康德在批判时期的哲学思想经历的从唯理论到批判唯理论的转变。他接受了莱布尼茨-沃尔夫体系教育,接受了唯理论把唯理论置于经验之前并且之上的位置的基本立场。 但在不断思考的过程中,他接受了牛顿物理学,同时也意识到了经验论的重要性,并由此接受了经验论对唯理论和形而上学的批判。 正是休谟把他从独断论的梦中惊醒。 然而他没有选择经验主义,而是在经验论和唯理论之间独辟蹊径,开辟了先验哲学的新途径。 以1770年发表的《论感性世界和知性世界的形式和原则》为标志,康德的思想进入了批判时期,他再文章中指出,不是外部对象,而是先验形式决定了我们对这个世界的认识;他还做出了物自体和现象的区分,物自体在认识之外,而现象则在认识之内,同时受到时空和知性概念的统摄。 哲学领域的哥白尼革命 在发表演说后,康德沉默了十一年,在1781年发飙了《纯粹理性批判》。在他书第二版序言中,把这部书的意义概括为“哥白尼革命”。这场革命是为了解决哲学面临的危机。 在第一版序言中,他描述了这场革命。 在历史上,形而上学号称是一切科学的女王,但是时代变了,风尚遍了,形而上学在当代遭到轻蔑、谴责和遗弃。其中最大的挑战来自怀疑论,尤其是近代的英国经验论。 康德之处,造成这场哲学危机的根源是:1)形而上学企图超越经验的企图是不合法的2)j 经验论对形而上学的怀疑虽然有一定道理,但是任然不能客服形而上学的独断论,因为独断论是纯理性的,而理性使用的原则既然超出了经验界限,也就不能用任何来自经验的试金石来对其进行检验了3)形而上学这门学问完全不受经验指导,而且完全依靠单纯概念,但是理性至今还没找到一个普遍的必然的原则和标准,人们按照自己的理性标准各行其是,纷争不断“它的做法不仅是在黑暗中摸索,而且是瞎摸。” 形而上学缺乏普遍性和必然性,表明了它缺乏科学性,由此不能像科学那样取得共识不断进步。 形而上学如何才能成为一门科学呢? 看看数学和物理学是如何走上康庄大道的吧 数学 以前人们死死地盯着图形在图形中辨认它的特性;而在数学中产生的那场变革中却要人们把自己先天设想出来的东西归于事物,并通过这个东西必然地推出事物的特性。对几何图形有这样两种解释:一种解释是认为结合图形是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来的;另一种解释是认为几何图形是按照先天构想出来的,事物的具体形状被那些构想出来的图形所规定。真是后面这种解释,才造就了数学的科学性。 在物理学中那些有意义的实验也是按照理性设计做出的,这就说明一个道理: 理性必须挟着它那些按照不变规律下判断的原则走在前头,强迫自然回答它所提出的问

康德的批判哲学-康德哲学的主要观点

康德的批判哲学:康德哲学的主要观点 康德的哲学思想可以分为两个时期:前批判时期和批判时期。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康德的批判哲学的相关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 康德的批判哲学 康德的哲学思想可以分为两个时期:前批判时期和批判时期。以1770年为界,在此之前,康德研究的兴趣和重点主要在自然科学。在这期间,他提出了与当时占统治地位的宇宙不变论相对立的宇宙发展论,从而形成了他自己带有唯物论和辩证法倾向的新自然观。这体现在他的两个假设中。第一个是“潮汐假设”,他认为由月亮引力引起的定时涨落的潮汐现象所带来的海水与地表的摩擦会导致地球的自转速度变慢,这个假说为后来的自然科学所证实。其哲学意义在于它表明包括地球在内的一切天体都有其自身的变化,发展和灭亡的过程。第二个是“星云假说”,又称“康德――拉普拉斯星云假说”。他认为宇宙间到处充满着物质和精神,物质和精神成反比,物质的力量是引力,精神的力量是理性。由于地球处在太阳系中间的位置,故人类拥有一定程度的理性,但没有完全纯粹的理性。这种关于理性的思辨虽然在现在看来是不很科学的,但他的星云假说第一次沉重地打击了宇宙不变论的形而上学自然观。康德从发展的观点出发,把宇宙看成是一个在时间上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康德的星云假说不仅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而且奠定了新的辩证自然观的基础。对此,恩格斯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这年的8月,康德发表了他的教授论文《论感性世界和理智世界的形式和原则》.。这是康德哲学思想分界的标志。 康德在前批判时期的哲学思想经历了从唯理论到批判唯理论的转变。他接受的是莱布尼茨――沃尔夫哲学体系的教育。接受了唯理论把天赋理性置于经验之先的基本立场。在不断的思考和探索过程中,他在接受牛顿物理学的同时也认识到经验的重要性。并由此而接受了经验论对传统形而上学和唯理论的批判,但他最终并没有选择经验主义,而是在唯理论和经验论之间另辟蹊径,开辟了先验哲学的新路径。 康德在前批判时期的哲学著作表现出逐步脱离唯理论,接近经验论,最后综合两者的发展趋势,这一趋势直接导致他的那篇教授就职论文《论感性世界和理智世界的形式和原则》。他提出决定我们对世界认识的不是外部对象。而是先验形式,还有他关于物自体和现象的区分:物自体在认识之外,现象则在认识之内。正是这些思想,构成了他批判哲学的主旨。以

康德批判哲学-康德的批判哲学PDF

康德批判哲学|康德的批判哲学PDF 康德批判哲学何以成为一个有机的思想整体或系统?这是关乎康德哲学的一个基本问题。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康德批判哲学的相关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康德批判哲学篇一 论康德批判哲学的根基与归宿 康德批判哲学何以成为一个有机的思想整体或系统?这是关乎康德哲学的一个基本问题。三大批判中的每一部都极其重要、不可或缺,但能使三大批判最终成为一个连续、有机、统一的思想并达到空前深度的,乃是《判断力批判》。这一理解,基于对批判哲学中自由和自然概念及其关系的在考察。自由和自然的关系,是走进三大批判的理想路径,是贯通康德批判哲学的一条极其核心的逻辑和思想线索,据此可以把三大批判的主旨分别概括为:人为自然立法,人为自我立法,自然为人立法。 一、人为自然立法 从怀疑论中拯救科学和知识,为知识奠定坚实可靠的基础,是批判哲学最先的考量。康德据此为知识找到了必然可靠的根基,同时明确了知识所以可能的一个必要条件,那就是知性能力的界限,即知性畴的应用仅在感性经验的领域之有效,对于生命中感性之外许多重要的领域和话题,知性畴没有染指的权力。《纯粹理性批判》用了很大的篇幅来强调这种界限的重大意义,并在第二版前言中用“因此,我不得不扬弃知识,以便为信仰腾出地盘”这句著名的话再次特别予以强调。这可以看成1781年之后康德思想发展的一个明确趣向,预示着其后批判哲学的走向:在奠立知识的坚实基础之后,在知识得以保障之后,哲学将关注什么。 “人为自然立法”,首先是一种知识论证,但同时,康德把这种最基本的知识视野,引入了我们的存在论关切中:知识的维度必须成为存在论和世界观的起点和基础之一,认知的方式某种意义上规定着人的存在的方式。尽管知性的应用必须被限定,但在其界限之的有效的经验知识本身不能被否定,不能被终止,知识必须在经验之外发挥非建构性的作用。试想:没有了知识作为基础和前提,道德和信仰将与迷信何异?而且,我们将看到,一般的知识能力,如何在一种反思的、形式性的关系中奠立起判断力批判以至于整个批判哲学的根基。 因此,知识是被扬弃的,而非被否定和终止的。扬弃意味着知识的成果以及认知能力的一般形式将在知识“之后、之外”的信仰的道德领域被保留,但经验知识的建构性方式和权力必须被限定。我们将看到,先验演绎中作为知识根基的主体能力,即知性和想象力,将以新的方式和关联出现在纯粹理性批判之后的批判哲学中,并发挥根本性的作用。这是扬弃一词的根本含义,即知识能力将以新的方式,非经验自然因果的方式,即自由因果、特别是主观反思中的纯粹形式性的方式,担当重任! 对知性知识的限定,以及对知识和道德信仰之间的托马斯主义式的划分,意义重大:这不仅使知识成为知识,而且使道德信仰成为道德信仰;知识无权以自己的方式解决道德信仰的问题,道德信仰也代替、否定不了知识,双方在彼此区别的前提下的相互观照、监督和协调成为必要。知识必须得到尊重,但仅仅知识绝对不够:任由知识为所欲为而失其界限,是人类的灾难;道德信仰必须是人的存在本体中的基本部分、质素、秩序和原则,否则无限的知识欲望必将借助知识技术精英的过度疯狂而毁灭世界,一如今日以华尔街的经济精英和他们所代表、所发明的经济规则所导致的。 人为自然立法,在完成其知识论使命的同时,以否定的方式指示了信仰世界的必然存在和意义: 知性通过它对于自然而言先天法则的可能性提供了一种证明,即自然只是作为显象才为我们所认识,因而同时提供了对自然的一个超感性基底的指示,但使这个基底完全未被规

赵敦华《西方哲学简史》(修订版)复习笔记(康德的批判哲学)【圣才出品】

第17章康德的批判哲学 一、康德理论哲学概述 1.简介 伊曼努尔·康德(Immanuel Kant,1724~1804年),康德的著作以1770年为界,分前批判时期和批判时期;批判时期的著作又分理论哲学和实践哲学的著作。理论哲学的著作有《纯粹理性批判》和它的简写本《未来形而上学导论》(1783年);实践哲学的著作有《道德形而上学基础》(1785年)、《实践理性批判》(1788年)、《判断力批判》(1790年)、《单纯理性限度内的宗教》(1793年)和《道德形而上学》(1797年)等。 2.哲学领域的“哥白尼革命” 伊曼努尔·康德(Immanuel Kant,1724~1804年)在1781年发表了《纯粹理性批判》,他把这部书的意义概括为哲学领域的“哥白尼革命”。这场革命的任务是为了解决哲学面临的危机。 (1)哲学危机的根源 ①形而上学超越经验的企图是不合法的; ②经验论对形而上学的怀疑虽然有一定的道理,但不能克服形而上学的独断论; ③形而上学缺乏普遍性和必然性,表明了它缺乏科学性,由此也不能像科学那样取得共识,不断进步。 (2)先天综合判断 ①概念来源

“先天综合判断”这个概念来自休谟关于综合判断与分析判断的区分。在休谟那里,分析和综合判断的区分等于必然真理和偶然真理,又等于先天和后天判断的区分。休谟做如此区分的目的是为了,把传统形而上学从人类知识领域排除出去。 ②提出的目的 康德的目的是建立新的形而上学,与传统形而上学一样,它的命题是必然的、先天的,而同时又是对经验世界做出的判断。为了使这种命题也能够成为人类知识,他在休谟的两类判断之外,又增加了一类更重要的判断,这就是他所谓的先天综合判断。 ③提出的理由 分析和综合判断只是逻辑形式上的区分,而不涉及判断的内容和性质。 ④先天综合判断的分类 经验知识中一切具有普遍必然性的判断都是先天综合判断。 a.数学的判断 他把数学判断归于综合判断,而不归于分析判断。他说,数学判断的要素之间没有分析判断的主词和谓词之间那种逻辑蕴涵关系。 b.自然科学的基本判断 自然科学的基本判断指比自然科学定律更一般的判断,之所以是综合的,因为这些判断的主词不包含谓词的意义。那些说明了事物、原因和结果的普遍必然联系的命题也是先天综合判断。 c.形而上学的判断 当康德说形而上学判断是先天综合判断时,他既陈述了一个事实,又表达了一种理想。 二、先验感性论

康德以及他的批判性思维

康德以及他的批判性思维 “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日新月异,不断增长,这就是我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定律。” 这句名言出自康德的《实践理性批判》最后一章,同时也被永远的刻在了康德的墓碑上。这是康德十分著名的一句话,充分的反应了他“仰望星空与反省自己”的思想。虽然康德是德国古典哲学的创始人,是一名唯心主义者和不可知论者,但是,他的这个思想依旧给我以很大的启迪。仰望星空说明要目光远大怀揣梦想,而反省自己似乎又是不断自我提升,脚踏实地的含义。即使作为一名马克思主义者,作为一名唯物主义者,我依旧认为这样的思想十分必要,只是不要过于偏激。魏老师曾举了一个十分生动的例子:刚刚出生的婴儿如果不认识外界世界,而只记得自我反省,那么他将是脱离实际的,也是不可取的。但是我们如果将自我反省运用到现实生活中,那么也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康德的博学使得我们很难用一个称号来评定他,他是哲学家、天文学家、星云说的创立者之一、德国古典哲学的创始人,唯心主义,不可知论者,德国古典美学的奠定者,他也被认为是对现代欧洲最具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他在校任讲师15年,在此期间康德除讲授物理学和数学外,还讲授逻辑学、形而上学、道德哲学、火器和筑城学、自然地理等等很多风马牛不相及的课程。但是他最伟大之处,还是在他的哲学成就上。《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和《判断力批判》这三本著作用去了他将近十年的岁月,但是却奠定了永远的哲学高度。德国诗人海涅说: “康德引起这次巨大的精神运动,与其说是通过他的著作的内容,倒不如说是通过在他著作中的那种批判精神,那种在当前已经渗入于一切科学之中的批判精神。”换句话说,“批判”是康德哲学的灵魂,“批判”精神是康德哲学的根本精神。康德的批判不是针对具体对象的批评,而是对一般形而上学的可能性进行审查。这种审查,康德将其分解为对三个问题的追问,即我能知道什么? 我应该做什么? 我希望什么? 针对这三个问题,他一步步展示了他的分析批判,并形成了其新的哲学体系。 《纯粹理性批判》在康德哲学体系中的地位最重要,是他批判哲学体系中的批判精神得以彰显的理论基石。这里康德要解决的是认识论的问题———我能知

康德哲学的现代意义

摘要 很多古代哲学思想都是有很强的生命力的,所以现代社会要以史为鉴,用古代哲学思考现代社会,吸取以前哲学派别的经验教训,现代哲学就不会犯同样的错误,可以解决许多棘手的问题。最重要的是了解、研究了古代哲学,就能明白现代哲学从哪儿来的,怎么来的,预测哲学怎么发展、朝哪个方向发展,这对于开阔人们的视野,思维方式及看问题的视角都有重要的意义。而康德在后世的影响非常广泛。整个西方哲学界,不管是大陆哲学还是英美哲学,都受它的影响:有的是因为反对他而受到了它的影响,有的是因为发挥他而受到了它的影响,这都是由它所带来的一种风气。所以有人说,康德就是一个蓄水池,所以以往的哲学都流向他这里,所有后来的哲学都从他这里流出来。指导今天,全世界人们都公认,康德在哲学史上的地位是非常崇高的 前言 “有两件事情我愈加反省便愈以新而不断增加的赞叹和敬畏充满我的心灵,这两件事情便是:在我们上面的充满星辉的天空以及在我心中的道德法则。”这是1880年在重修康德墓时,将这段《实践理性批判》的结束语刻在墓碑上。在哲学史上,康德以他的三大批判-----《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判断力批判》----闻名于世界,是近三百年来世界上最具有影响力的哲学家。其实,作品是作家人格和精神的体现,也是构成人生的重要部分。尤其对康德这位留下这么多不朽作品的哲学家而言,想深入认识他的精神世界、他的哲学对社会的现代意义,就得深入了解他的主要著作。 康德是18世纪末德国古典哲学家,他所建立的哲学体系,是西方哲学史上一座伟大的“丰碑”。康德哲学对现代社会发展的影响十分深远,而且至今不朽。整个西方哲学界,不管是大陆哲学还是英美哲学,都受康德哲学的影响:有的是因为反对他而受到了它的影响,有的是因为发挥他而受到了它的影响,这都是由它所带来的一种风气。所以有人说,康德就是一个蓄水池,所以以往的哲学都流向他这里,所有后来的哲学都从他这里流出来。指导今天,全世界人们都公认,康德在哲学史上的地位是非常崇高的。由此可以看出来,“近世第一大哲”的康德的这些思想,即使在200年后的今天也没有过时,而是一个还有待于我们去挖掘的思想宝藏。 西方哲学界研究、评论、解说康德哲学的著作,这可谓“汗毛充栋”。但是,在我国研究康德哲学的著作,解放以来还是屈指可数的。我的这篇《康德哲学的现代意义》是把康德哲学与对现代社会的意义结合起来、联系起来、贯穿起来,加以研究和思考,这是一个新的视角,是很有特色的。它既要追溯并阐明康德哲学对现代社会的意义,又要研究和论述康德哲学体系中活的有生命力的东西;而把二者结合起来,则为我们理解现代人的意识形态作了理论上的说明。文章中指出:“现代西方哲学的总体演化是渊源于康德的,康德的影响是全面的、深刻的,也是复杂的、多重的。”这个论断恐怕是要在相当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才能有的体会。这种看法为我们研究康德开拓了一条新的思路。 根据这一思路,我对康德的主要哲学著作进行了梳理和分析。指出,康德的辨证论直接推动了辩证法的发展,康德的道德哲学具有极其震撼的启蒙意义、康德哲学使人类思想进入了“批判的时代”康德哲学的最突出特点就是号称“批判哲学”、康德的基本精神(人本主义、理想主义、不可知论)仍然是支配当代社会时代精神的主干等内容。 一、康德及其哲学简介 康德之后一百年,当尼采说“上帝死了”,人类的新世纪即将开始,世界面临的是如何重建价值的问题,尼采之后一百年的今天,我们同样面临着重建价值的问题,康德与我们相隔200年,但是他与我们所面临的问题却是一样的。200年前,康德就感受到了科学技术对人类精神价值的威胁,如果我们今天不吸取经验教训就不只是感受到这种威胁了,而是深受其害。很多古代哲学思想都是有很强的生命力的,所以现代社会要以史为鉴,用古代哲学思考现代社会,吸取以前哲学派别的经验教训,现代哲学就不会犯同样的错误,可以解决许多棘手的问题。最重要的是了解、研究了古代哲学,就能明白现代哲学从哪儿来的,怎么来的,预测哲学怎么发展、朝哪个方向发展,这对于开阔人们的视野,思维方式及看问题的视角都有重要的意义。虽然康德大部分著作的艰涩难懂,读他的书也很需要很大的勇气,但要研究哲学,康德却是无法回避的一座高峰。 “康德是德国哲学家、天文学家、星云说的创立者之一、德国古典哲学的创始人,唯心主义、不可

康德的批判哲学

康德的批判哲学 有两样东西,我们越是持久和深沉地思考着,就越有新奇和强烈的赞叹与敬畏充溢我们的心灵:这就是我们头顶的星空和我们内心的道德律 Two things fill the mind with ever new and increasing wonder and awe - The starry heavens above me and the moral law within me. 一、康德哲学的基本概念 (一)康德哲学的问题 1、康德哲学的理论背景 ⑴经验论与唯理论之争使哲学在认识论问题上陷入困境 ⑵启蒙精神内部的矛盾:理性与自由的冲突。 ⑶形而上学一直是纷争不断的战场 ⑷休谟、卢梭的启发 2、康德的“批判哲学”要主要内容 “批判”的含义:(对人类理性的)研究、考察、分析。 ⑴《纯粹理性批判》考察理性的认识能力 解决:自然科学如何可能?作为科学的形而上学如何可能? ⑵《实践理性批判》考察理性的实践能力 解决:自由意志、道德行为如何可能? ⑶《判断力批判》考察理论理性与实践理性沟通和联系。 解决:自然法则与实践理性的道德法则协调一致问题 (二)“现象”和“物自体”

1、“物自体”(自在之物,hing-in-itself) 在我们之外以任何方式刺激我们的感官而产生表象的独立自存的客体 2、“现象”(Phenomena) 物自体作用于感官时产生的感觉表象; 3、物自体不可知,理性只能认识现象世界 “我们是把自然界仅仅当作现象的总和,也就是当作我们心中的表象的总和,来认识的”。(三)先天综合判断 1、先天判断与后天判断 ⑴先天判断:先于经验、独立于经验的判断。 先天的(a priori):独立于经验而且是经验的先决条件 先天判断的标志就是它的普遍必然性(康德也称之为“客观性”)。 ⑵后天判断:从感觉经验的来的、依赖于具体经验和感官印象的判断。 “后天的”(a posteriori):单纯经验的 就知识而言表现为个别、偶然和相对的。 2、分析判断与综合判断 ⑴分析判断:谓词原本就蕴含于主词之中,主词和谓词有逻辑蕴涵关系。 具有普遍必然性,因而是先天的,但不扩大人类知识 ⑵综合判断:谓词并不包含于主词当中,它是通过经验加在主词之上的 为知识增添新的内容 3、先天综合判断(synthetic a priori judgment) 既具有普遍必然性又添加新的经验内容的判断。 唯有“先天综合判断”才能构成科学知识。 因此,解决了“先天综合判断如何可能”的问题,也就回答了科学知识如何可能的问题(四)构成知识的形式和质料

康德的哲学思想

康德的哲学思想 思想与生命体现为一种高贵 康德的哲学思想 1770年是康德学术活动和哲学思想发展进程的一个转折点。这一年,康德发表了他的教授就职论文《论感觉世界和理智世界的形式和原则》。由于这篇论文为他后来创立的先验唯心主义的批判哲学奠定了思想基础,因此学术界通常都以这一年为界限,把康德哲学思想的发展划分为两个时期,即“前批判时期”和“批判时期”。 (一)前批判时期的哲学思想 在“前批判时期”,康德研究的兴趣和重点主要在自然科学方面。他在自然科学的研究中所取得的重大理论成果,是提出了与当时占统治地位的宇宙不变论相对立的宇宙发展论,从而形成了他自己的带有唯物论和辩证法倾向的新自然观。康德的新自然观集中体现在他的“两个假说”中。

第一个假说是“潮汐假说”,即地球自转速度因潮汐的摩擦而逐渐减慢的假说。这一理论是康德在1754年发表的《对地球从生成的最初起在自转中是否发生过某种变化的问题的研究》一文中提出的。康德认为,在月球引力的作用下,地球上海洋的水位发生着定时涨落的潮汐现象,水位的涨落与地球表面不断发生摩擦的结果,势必导致地球自转速度逐渐变慢。这种影响在短时期内固然微不足道,但长期积累又得不到补偿,最终必然会使地球自转停止而走向死亡。康德的这个假说已为后来的自然科学所确证。这一假说的哲学意义就在于,它表明了包括地球在内的一切天体都是运动的,都有其自身的变化、发展和灭亡过程。 第二个假说是“星云假说”,即关于宇宙中诸天体起源和演化的假说。这一理论是康德在1755年匿名发表的《自然通史与天体理论》(即中文译本《宇宙发展史概论》)一书中提出的。康德认为,宇宙间最初充满着分散的、云雾状的物质微粒,即“原始星云”,它们之间存在着引力和斥力的相互作用。由于这些微粒分布的密度不同,因此在引力的作用下,密度较小的质点便逐渐聚集到密度较大的质点上去,从而形成引力中

论述康德的批判哲学思想

论述康德的批判哲学思想 康德,德国古典唯心主义的创始人。他被认为是对现代欧洲最具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也是启蒙运动最后一位主要哲学家。1781年,康德发表了《纯粹理性批判》这部哲学名著。此后又陆续发表了《实践理性批判》(1788)和《判断力批判》(1790)这两部著作。三部著作的相继间世,成为康德批判哲学体系诞生的真正标志。 虽然康德使用的是批判哲学,他本人却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哲学理论。他本人自称发动了一场哲学领域内的哥白尼革命。在康德所处的时代,欧洲哲学思想主要有两种重要理论:由洛克、休谟等人发展出来的经验主义,以及笛卡儿等人的理性主义。经验主义者认为人类对世界的认识与知识来源于人的经验,而理性主义者则认为人类的知识来自于人自身的理性。康德在一定程度上接合了两者的观点。康德认为知识是人类同时透过感官与理性得到的。经验对知识的产生是必要的,但不是唯一的要素。把经验转换为知识,就需要理性,而理性则是天赋的。人类通过理性的框架来获得外界的经验,没有理性就无法感知世界。因此理性与经验一样,是获得知识的必要条件。但人类的理性中也有一些可以改变人类对世界的观念的因素,他意识到,事物本身与人所看到的事物是不同的,人永远无法确知事物的真正面貌。 伊曼努尔·康德提出了三大批判,即《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和《判断力批判》。 《纯粹理性批判》,要回答的问题是:我们能知道什么?康德的回答是:我们只能知道自然科学让我们认识到的东西,哲学除了能帮助我们澄清使知识成为可能的必要条件,就没有什么更多的用处了,自从柏拉图以来的康德把这个问题彻底给颠倒了。在此之前,人们让认识向外部事物看齐,而康德说,如果我们颠倒一下,让事物向我们的认识看齐,该会如何?康德把这一思维方法与哥白尼的“日心说”相比较:哥白尼以前,人们认为一切星球围着我们地球转,哥白尼却说,我们地球是在围着其它星球转。 《实践理性批判》,是康德的前一部著作《纯粹理性批判》的归宿和目的。所谓“实践理性”,是指实践主体的意志,对于实践理性的“批判”,就是要考察那规定道德行为的“意志”的本质以及它们遵循的原则。全书包括“纯粹实践理性的原理论”和“纯粹实践理性的方法论”两大部分。该书的重要理论意义在于,它把人的主体性问题突出出来,强调了人格的尊严与崇高,表现了强烈的人本主义精神。 《判断力批判》,要回答的问题是:我们可以抱有什么希望?康德给出的答案是:如果要真正能做到有道德,我就必须假设有上帝的存在,假设生命结束后并不是一切都结束了。“判断力批判”中,康德关心的问题还有人类精神活动的目的、意义和作用方式,包括人的美学鉴赏能力和幻想能力。 康德带来了哲学上的哥白尼式转变。他说,不是事物在影响人,而是人在影响事物。是我们人在构造现实世界,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人比事物本身更重要。康德甚至认为,我们其实根本不可能认识到事物的真性,我们只能认识事物的表象。康德的著名论断就是:人是万物的尺度。他的这一论断与现代量子力学有着共同之处:事物的特性与观察者有关。

简析康德的批判哲学体系

第29卷第6期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11月 Vol. 29 No.6 Journal of Tangshan Teachers College Nov. 2007 ────────── 收稿日期:2007-05-24 作者简介:白臣(1972-),男,河北卢龙人,唐山师范学院政史系讲师,哲学硕士。 - 114 - 简析康德的批判哲学体系 白 臣1,刘瑞玲2 (1.唐山师范学院 政史系,河北 唐山 063000;2.唐山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河北 唐山 063000) 摘 要:康德的三大批判第一次构建了人类知识的完整体系:知识体系、伦理体系、艺术体系。在认识论领域,确立了理性的主体地位,实现了“哥白尼式的革命”,完成了从认识对象到认识主体的转变;在道德领域,通过探讨自由与自然的关系,确立了以自由和责任为核心的伦理学体系;在审美领域,认为美与美感都属于人的判断力问题,判断力最完美最自由的体现就是审美,美学因而也获得了独立的地位。 关键词:康德;理论理性;实践理性;自由意志;道德自律;判断力 中图分类号:B51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15(2007)06-0114-03 伊曼奴尔·康德(Emmanual kant )是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的创始人,是近代理性主义的典型代表。他的《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判断力批判》历来被分别视为关于认识论、伦理学、美学的经典力作。他强调人有知性机能,所以能认识事物,由此产生了人类的知识体系;人有欲求机能,人类最大的欲求就是自由,从而产生了人类的伦理体系;人有判断的机能,判断力最完美最自由的体现就是审美,由此产生了人类的艺术体系。三大批判第一次构建了人类知识的完整体系:知识体系、伦理体系和艺术体系。 一、理性(reason )的立法作用 在康德哲学中,“理性”有两种基本用法。在认识论领域,康德称之为“理论理性”,是一种先验的认识能力,属于知识论的范畴,它的作用在于“规定对象及其概念”。理论理性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上泛指人的理智能力,包括:(1)作为判断能力与提供和应用规则的能力的“知性”;(2)作为推理能力与提供应用原理的能力的“理性”。当康德将理性与知性相提并论乃至进行比较时,此时的理性即为狭义的理性,即“知性”。在康德的第二批判中,理性被称之为“实践理性”,是一种道德能力,属于伦理学的范畴,其作用在于“使对象及概念成为现实的”[1](P9)。康德强调“实践理性”,凸显的是人的主体性,是对以往经验主义的本体论证明的一种反驳。他对理性的批判其实是对理性的一种扩充和改造,是对以往人们对纯粹理性的不加批判应用的批判。他确立了“理性”至高无上的主体地位,完成了从认识对象到认识主体的转变,被他引以自豪地称为“哥白尼式的革命”。 (一)理性为自然立法 在《纯粹理性批判》中,康德回答了人的先天综合判断 如何可能的问题。他把世界划分为现象和物自体,认为经验的直观只能认识现象,而不能认识物自体。 物自体是可思而不可知的宇宙本体。自然是现象的集合体,可以通过知觉把握。人与自然最重要的关系就是理性(通过知性)为自然立法,在此过程中,理性是位“外来”立法者,具有先天的认识能力,它所先天具有的直观认识范畴及其引申出的认识规则构成知识的基础或根据。理性通过先验地使用这些构成自然(自然界)法则的范畴和规则,使认识从仅仅具有主观有效性的知觉判断,变为具有客观性与普遍必然性的经验判断。他将理性与自然的关系比喻为“法官”与“证人”的关系,理性是法官,它主动地强迫自然(自然界)来回答人所提出的问题,而不是像学生受教于老师那样的被动求教关系。“理性必须一手执着自己的原则(惟有按照这些原则,协调一致的现象才能被视为法则),另一手执着它按照这些原则设想出来的实验,而走向自然,虽然是为了受教于她,但不是以小学生的身份复述老师想要提供的一切教诲,而是以一个受任命的法官的身份迫使证人们回答他向他们提出的问题。”[1](P11)而且更进一步地了回答了作为各种规则的总和如何可能的问题,康德认为自然界的最高立法必须在人的理智中,并且这种先天的法则不是从自然(自然界)中获得的,而是理性给自然(自然界)确定的。 (二)理性为道德立法 在《实践理性批判》中,康德主要回答的是纯粹自由何以可能的问题,以确定人的意志、道德、信仰等实践理性,即理性的实践使用的先天原理的可能性、范围和界限。这里理性的能力是实践的,具有先天实践原理,它向人心的高级欲望能力(意志)颁发先天法则,即理性为道德立法。

康德的批判哲学特征

康德的批判哲学特征 康德的批判哲学开德国古典哲学之先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渊源,其贡献在于倡导并实践批判的精神,然而康德的批判是不彻底的。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康德的批判哲学特征的相关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 康德的批判哲学特征篇一 康德的批判哲学和哲学的批判精神 [摘要]作为人类哲学思想的“蓄水池”,康德不仅以其批判哲学实现对传统哲学的根本变革,而且以其新哲学理念深刻影响现当代西方哲学的总体发展。康德的批判哲学开德国古典哲学之先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渊源,其贡献在于倡导并实践批判的精神,然而康德的批判是不彻底的。要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必须高扬“对现存的一切进行无情的批判”的精神,“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由康德所奠定的那种高瞻远瞩的理性批判精神,是永远值得人们珍惜和深思的。 [关键词]康德;批判哲学;批判精神 [作者简介]赵青,河南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河南开封475001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06-0079-03 一、引言 康德是德国古典哲学的创始人,而德国古典哲学是西方自古希腊以来2000多年哲学发展的总汇,是近代欧洲资产阶级反封建哲学发展的最高峰。所以有人把康德哲学比作西方哲学史上的“蓄水池”。在德国,第一次使用批判一词的人是康德。康德所说的批判不是形容词意义上的批判,而是名词意义上的批判,他通常把批判和先验作为等同意义上的名词来使用。康德创造性地提出一种既超越于唯理论又超越于经验论的新的哲学概念,这就是所谓的批判哲学,如何使康德哲学成为现当代西方哲学及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有益成分,使之在人类社会发展新形势下体现出应有的文化精神价值,这是研究哲学的人都需要考虑的一个问题。 二、康德的批判哲学及其影响 以康德、费希特、谢林、黑格尔和费尔巴哈为代表的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要完整而准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就必须深入地研究德国古典哲学,特别是开德国古典哲学之先河的康德哲学,康德的哲学思想之所以被称为批判哲学,是因为他推翻了18世纪末流行于德国和欧洲各国的莱布尼茨―伏尔夫“形而上学”体系,发动一场资产阶级的哲学革命,创立德国古典哲学。人们通常将康德的思想划分为“前批判时期”和“批判时期”两个阶段。在“前批判时期”,康德的重大研究成果是他提出与当时占统治地位的宇宙不变论相对立的宇宙发展论,从而打击17、18 世纪流行的形而上学的绝对不变的观点,为近代辩证自然观的形成开辟了道路。虽然他的思想中包含一些唯物论和辩证法的成分,但是总体看来,康德这一时期的哲学思想依然囿于莱布尼茨―伏尔夫的“形而上学”体系。从1781年起10年间,康德先后发表了三部哲学著作:《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和《判断力批判》,分别阐述他的认识论思想、伦理学说和美学观点,构成所谓“真”、“善”、“美”的批判哲学体系,由此康德哲学进入“批判时期”,康德对后来哲学发展的影响,主要是他在“批判时期”所阐发的哲学思想。 康德批判的锋芒直接指向莱布尼茨―伏尔夫“形而上学”体系,称这个体系根本就是独断论,同时康德也反对休谟的“温和的怀疑论”。康德为了批判的需要,提出了两个基本概念:“现象”和“自在之物”。康德一方面肯定在我们之外存在着刺激我们的感官从而产生感觉的客体,即所谓”自在之物”;另一方面他又认为这个客体是不可认识的,认识所能达到的只是“自在之物”刺激我们的感官而产生的感觉表象。即所谓的“现象”。很显然康德哲学

论康德的批判哲学思想

论康德的批判哲学思想 政法学院 10级1班王淼 30号 【摘要】在西方哲学史上,康德的重要地位是无与伦比的。其“批判哲学”是德国古典哲学的起点。康德的哲学思想经过了一个长期的探索过程,作为人类哲学思想的"蓄水池",他不仅以其批判哲学实现了对传统哲学的根本变革,而且以其新哲学理念影响着现当代西方哲学的总体发展。康德的批判哲学开德国古典哲学之先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渊源, 其贡献在于倡导并实践批判的精神。理解把握康德的批判哲学,不仅是理论上的贡献,对现实也有着深远意义。本文首先对康德进行介绍,梳理康德批判哲学的主要思想来源,阐述康德批判哲学思想体系的主要内容,对康德批判哲学的现代意义进行了探讨。由康德所奠定的那种高瞻远瞩的理性批判精神, 是永远值得人们珍惜和深思的。 【关键词】康德;批判哲学;思想来源;体系内容;启蒙意义 Theory of Kant's Critical Philosophy Institute of politics and law 10 class 1 of grade Wang Miao 30 【Abstract】 In the history of Western philosophy, Kant important position is unmatched. Its "critical philosophy" is the starting point of the German classical philosophy. Kant's philosophy has been a long-term process of exploration, as a "reservoir" of human philosophy, he not only fundamental change in the traditional philosophy of its critical philosophy, the influence of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Western philosophy and its new philosophy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Kant's critical philosophy to open the first of its kind of German classical philosophy, the historical origins of Marxist philosophy, its contribution is to advocate and practice critical spirit. Understanding grasp of Kant's critical philosophy, not only theoretical contribution, the reality has far-reaching significance. Firstly, Kant introduced, carding a major source of ideas of Kant's critical philosophy, expounded the main content of Kant's critical philosophy system, the modern sense of the critical philosophy of Kant. Laid by Kant kind of visionary spirit of rational criticism, is always worth people cherish and thought-provoking. 【Key words】Kant; critical philosophy; thinking sources; system content; Significance of Enlightenment 一.康德简介 伊曼纽尔·康德(Immanuel Kant)1724年出生于柯尼斯堡。康德深居简出,终身未娶,一辈子过着单调刻板的学者生活,直到1804年去世为止,从未踏出过出生地半步。康德是德国古典哲学的创始人,其“批判哲学”是德国古典哲学的起点。在西方哲学史上,康德的重要地位是无与伦比的。康德的哲学思想经过了一个长期的探索过程,在康德的批判哲学思想的形成过程中,有两个人起了重要的作用。一个是卢梭,一个是休谟。康德对卢梭自由思想、道德思想、社会契约思想进行继承。康德哲学对于休谟的继承——认识论上的继承。在它们的启发下,形成了后来康德批判哲学。康德的哲学思想有一个形成过程,可以分为两个时期:“前批判时期”和“批判时期”,以1770年为界。在前批判时期,康德在哲学上信

理性的人文主义者——论康德的三大批判哲学

理性的人文主义者 ——论康德三大批判哲学的人文主义倾向伊曼努尔·康德在西方哲学上做出的伟大贡献是不容置疑的,康德作为西方近代哲学史上伟大的改革家,是德国古典哲学的创始人。我国著名康德研究专家郑昕先生说过:“超过康德,可能有新哲学,掠过康德,只能有坏哲学。”①而在康德的众多著作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他的三大批评哲学。康德在他的三大批评哲学中,围绕“理性批判”提出各类哲学问题,他的理性批判并不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所认为的运用理性对思想行为进行是非的批评判断,而是对人的理性认识能力的客观地考察和反思。这就让康德在人们心中树立了一个纯理性主义者,然而除了理性之外,康德依然是一个充满人文素养与人文关怀的人文主义者,本文我将从康德的三大批判哲学中对其涵盖的人文主义倾向加以评论。 康德的一生都过着一种平淡的学者生活,以教书谋取生存,他一生都居住在普鲁士的哥尼斯堡小城里,仅有一次离开故乡哥尼斯堡,到附近其他城市旅行的经历,但他的著作却表达了一种与常人不同的对世界的认识以及对道德实践的探索。在大学里担任哲学老师时,据说他的同事没有一个人像他那样懂得哲学教育不是教哲学,而是传授如何进行哲学思考、不带成见的批判性思维。②康德对哲学教育的方式不仅仅是传授一种接受性的认识,在我看来,他的教育方式正是他在《纯粹理性批判》中所言的一种“知性”,一种思考性的认识能力,在哲学教育方式上,他用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法成为一名成功的老师。据说慕名而来上康德哲学课的人不计其数,其中不乏当时著名的诗人与作家,他的教学魅力归根结底取决于他特殊的引导式教学方法。作为一名教师,与其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康德深刻明白这个道理,因而在他的哲学课上,学生们学到的不仅仅是哲学知识,更多的是对世界的思考、对自己思想更深刻地探求以及对哲学问题的正确思考方式。在康德的教学方式上,他以一种极具人文素养、人文关怀的教育方法,以先进的引导式人文教育带领学生走进哲学这扇知识的大门。 康德不仅在教育领域上积极发展人文精神,在他的哲学领域中也时常贯彻着强烈的人文主义。康德在哲学领域上所做出的贡献,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可以归结为“哥白尼革命”,康德的这种自称一点也不夸张,③正像哥白尼推翻了托勒密的“地心说”,提出“日心说”,康德不但在哲学领域上推翻了号称为“科学的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