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基础——事物的矛盾具有各自的特点

哲学基础——事物的矛盾具有各自的特点
哲学基础——事物的矛盾具有各自的特点

事物的矛盾具有各自的特点

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

识记:矛盾的特殊性的含义。

理解:矛盾特殊性的表现。

运用:运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去分析和领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中的重大问题,分析和思考学校生活和个人成长中遇到的一些矛盾。

能力方面

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与综合的能力。因为本框所运用的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方法具有一定的典型性,把矛盾特殊性的整体分为三个方面去加以认识的过程,就是分析的方法;而把对矛盾的特殊性各个方面的认识联结起来、综合起来,形成对矛盾特殊性要领的整体认识的过程,就是综合的方法。

觉悟方面

结合本框所涉及的要正确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矛盾的特殊性的学习,进一步增强学生坚持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根据对高中阶段青年学生生理、心理特点的分析,引导学生克服思想上、行动上的盲目性,增强自觉性。

教学重点

同一事物的不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

教学难点

正确认识我国现阶段的特殊矛盾,正确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问题。

教学方法

①采用事例教学法,充分利用辅助文列举的大量事例,生动形象地讲解矛盾的特殊性及其表现,可以放手地让学生自学讨论。

②文艺欣赏法。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据传说,唐太宗李世民有一次问他的宰相魏征;“为人君怎样才能明智?怎样就会昏聩?”魏征答道;“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还说:“尧舜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把国家治理得很好;秦二世、梁武帝、隋扬帝由于偏听偏信于宠臣,所以遭到了失败。”李世民赞赏地说:“好!”魏征死后,李世民大哭,对侍臣说;“人用铜做镜子,可以正衣冠;用历史做镜子,可以见兴替;用人做镜子,可以知得失。魏征没了,我失去了一面镜子。”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成语“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的由来,那么请同学们分析一下这个成语故事中包含了唯物辩证法什么哲理呢?

唐太宗李世民

魏征

(学生分析,教师归纳,导入新课。)

导入新课

这个故事包含了矛盾普遍性原理,这个原理要求我们看待问题或处理事情,都要用全面的观点,即两点论的观点,切忌片面性。认真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听取正面的,又听反面的既所顺耳的,又听逆耳的,才能避免片面性。如果偏听偏信,并以这种方式处理问题,就会出现错误。

通过我们对矛盾普遍性这一知识的复习和回忆,我们了解到,这一原理为我们分析事物指出了正确的方向。但仅仅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不够的,因为物质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各种矛盾也是千差万别的,比如我们教材上所讲的传说中的哲学故事和现代指纹技术,说明世界上的树叶千千万万,但没有两片相同的;人手的指纹千千万万,但没有两个一模一样的指纹,这说明世界上的事物虽然都有矛盾,但每个事物的具体矛盾却又各不相同。为什么世界上的事物会千差万别,事物之间会有相异性、差别性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个新的知识点。

第二节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

一、事物的矛盾具有各自的特点

世界上的事物之所以会千差万别,事物之间会有相异性、差别性,从哲学上说,就是因为事物的矛盾都具有各自的特点,即特殊性。具体来说矛盾的特殊性指的是什么呢?

1.矛盾特殊性的含义

请同学们阅读第一段辅助文,思考并回答: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说明了什么?教师将准备好的同一个品种的几片树叶给学生看,让学生从每一片树叶的颜色、厚度、脉纹、大小等方面进行比较,然后再将不同品种的树叶进行比较。

(学生分析回答后,教师归纳。)

说明了世界上的事物是千差万别的。

教师追问: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的原因是什么?

教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阅读教材第94页最后一段课文,指出: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的原因,从哲学上讲,就是因为事物的矛盾都具有各自的特点,这就是矛盾的特殊性。

多媒体显示:

矛盾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那么如何理解矛盾特殊性的含义呢?具体说它表现在三方面:

多媒体显示:

矛盾的特殊性矛盾着的事物及

其每个侧面各有

其特点

⑴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特点

⑵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

⑶事物矛盾的双方也各有其特点

2.矛盾特殊性的表现

(l)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横向)

任何事物内部都包含着自身的特殊矛盾。比如无机自然界、生物界和社会的矛盾就各不相同。无机自然界包含的是吸引和排斥的矛盾,生物界包含的是同化和异化、遗传和变异的矛盾,社会存在的则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不同国家包含不同的矛盾,不同行业、不同单位都有自己的特殊矛盾。企业存在产与销的矛盾,学校存在着教与学的矛盾。即使是同一所学校、同一个班级的同学,也各有其特点。

拿我们学习的不同学科来说,它们就是因为各自的研究对象所具有的特殊矛盾,才彼此区分开的。下面我们请各科的课代表试着分析一下你所代表的那个学科所具有的特殊矛盾是什么?

(各学科课代表发言,其它同学补充。)

请同学们思考,我们同一班级的同学,是不是也各有特点呢?

答案是肯定的。正因为我们各自有特点,才能彼此区别开来,那么你能不能说一说你的特点是什么呢?相貌、身体、性格、兴趣爱好、特长等任何一方面都可以。

(教师组织学生发言,可任选1至2行的同学,并对学生发言加以引导,以使大家的发言把所列的各个方面都涉及到。)

所以任何事物内部都包含着自身的特殊矛盾。这种特殊的矛盾,就构成一事物区别于它事物的特殊的本质。这正是世界上的事物之所以千差万别的内在原因,或者叫做根据。

事物千差万别的原因在于:任何事物具有不同的特殊矛盾。

通过刚才同学们的分析,我们知道每个人都具有自己的特点或个性,那么走出我们这个班级,同样作为中学生,我们和高一、高三甚至和初中的小同学也同样具有不同的特点。

所以,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同一事物的矛盾在发展的不同阶段上也各有特点。

(2)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纵向)

当前,我国正在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这是实现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必经的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关键阶段,具有显著的特殊性。

再回到上面的问题,走出我们的班级,我们和高一、高三甚至和初中的小同学也有不同的特点吗?就以你自己的发展为例,你能具体分析一下自己的高中阶段与初中阶段有什么不同的特点?

(选用第96页“议一议”的内容,让学生进行议论,并请几个学生代表发言,教师讲解。) 通过同学们的议论和发言,我们了解到,高中阶段和初中阶段,无论在身体发育和心理发展等方面都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尤其在心理方面,可能“出少年英雄”;也可能“一失足成千古恨”。

除此以外,在我们的学习过程中,思维能力的发展也呈现出阶段性,具有不同时期的特点,比如在辩证思维发展方面,其中的辩证判断上,就有明显的差异。同学们可能看过法国雨果的作品《巴黎圣母院》或电影,其中有一个面貌丑陋但心地善良的敲钟人卡西莫多,如何用美与丑的标准评价这个人,各年级的学生便显示出了他们的差异,从所做的研究材料分析来看,初一学生主要用“个别性判断”来对事物个别性格作出判断,他们一般认为“卡西莫多这个人很好,因为一个人只要心灵美就行了。”

多媒体显示《巴黎圣母院》剧照:

初三学生在“个别性判断”的基础上发展到“特殊性判断”的水平,即反映客观对象特殊性格的判断,他们一般认为“卡西莫多这样的人,如从外表看是丑的,但从他的行为和心灵看是美的。”

高二学生的辩证判断形式已占优势,他们的判断发展到以“普遍性判断”为主要形式,即反映客观对象的普遍性格的判断。他们一般认为“卡西莫多这个人从外表上看是丑的,但他有一颗美的心灵,心灵美比外貌美更重要。如果一个人有美丽的外表,但灵魂却是肮脏的,那他是丑恶的。”

这个例子反映出认识三个不同层次的发展差异,由个别性经特殊性达到普遍性。更多地了解些高中阶段自身的身体、心理、思维等发展的特点,成长过程中就会多一些主动性、自觉性、针对性;少一些片面性、盲目性,从而更好地成长、进步。

(3)事物矛盾的双方各有其特点

关于矛盾的特殊性,还必须进一步了解事物发展过程中矛盾不同方面的特点,只有这样才能在其总体上,在其相互联结上去把握事物矛盾的特殊性。

比如我们学校中存在着教与学的矛盾,教和学这两个方面就各有其特点。拿“学”这一方来说,你就要了解自己在识记能力上、理解能力上、运用知识能力等方面的特点;从“教”这一方来说,也要了解各科老师授课方式的不同特点,因为教师因知识水平、性格特点、教学经验等的差异,有的可能严谨但欠灵活;有的可能灵活但欠严谨;有的可能擅长讲授;有的可能擅长指导学生自己思考,发表创见┅┅等等,在学习的活动中不断地去认识、把握教和学矛盾双方的特点,就会把学习真正地搞好。那么经济领域甲企业要搞好生产也一样,企业生产与市场需求之间构成的矛盾双方各有特点,企业要生存与发展,必须了解矛盾双方特点,根据市场需求的特点,研究企业特点解决产、供、销和持续发展的问题。所以也只有抓住企业的生产和市场需求双方的不同特点,才能在竞争中取胜。

在高中语文第一册“单元知识和训练”中,我们已经学过“写景状物要抓住景物的特点”“人物描写要抓住外貌特征、个性语言和行动特点”,你能用学过的哲学道理加以解释吗?相反,如果我们不抓特点、个性,只描写普遍性、共性,文章会怎么样呢?

对上述问题的完成可以采用下列方法:

活动方式:文艺欣赏

组织过程:

第一步,课前准备。

三个要求:

(1)全班同学预习《事物的矛盾具有各自的特点》;

(2)邀请班上几名有器乐特长的同学事先准备演奏曲目及乐器、器乐的介绍文字;

(3)把其他同学分为六个小组,分别负责收集中国古代文学家对人、对景的描写,中国现代作家对人、对景的描写,国外文学家对人、对景的描写,每组至少收集两条自己比较满意喜爱的描写。建议最好选那些同学们比较熟悉的文学家及其作品,如王勃、鲁迅、巴尔扎克等。

第二步,器乐欣赏。

请表演者上台表演,并分别介绍小提琴、二胡、手风琴、唢呐等乐器的发声特点及声音特点。然后据此请同学们判断录放机里播放的器乐分别是什么乐器演奏出来的,如:《二泉映月》(二胡)、《回家》(萨克斯)、《西班牙斗牛士》(小号)、《梁祝》(小提琴)。

第三步,文学欣赏。

请各个组朗诵一段名家笔下的人或景的描写,并作适当鉴赏评析。

第四步,教师总结点评。

大力赞赏器乐表演之美妙,充分肯定同学们对文学的鉴赏水平。指出正因为每种乐器都有不同的音色,它们有着自身的特点,所以我们很容易将它们区别开来。不同的事物具有不同的特点。同是弦乐器,小提琴与二胡却各不相同,大提琴与小提琴也不相同,相同的事物也有不同特点。根据这个道理,我们写景状物就要抓住景物的特点,人物描写要抓住外貌特征、个性语言和行动特点。不去找特点、个性,而只描写普遍性、共性的东西是绝对不行的,千人一面,索然无味。

活动目的:要使学生“信”,就要让学生动情,而要让学生动情,就少不了陶冶。通过这项活动,既可以锻炼学生文学鉴赏能力,又能增强审美能力、激发审美情趣,使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与陶冶情操有机结合,增强教学的信度,调动学习哲学常识的兴趣和积极性。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矛盾的特殊性有三个方面的具体表现,但矛盾特殊性仍然是对立统一规律的基本内容,它和矛盾普遍性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从空间上看,“普遍性”是说事事有矛盾,那么各个事物所包含的矛盾是不是都一样呢?这是由“特殊性”来回答的问题,不同事物的矛盾有不同的特点;从时间上看,“普遍性”说时时有矛盾,那么每一事物的矛盾自始至终都一样吗?这又需要“特殊性”来做出回答,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上有不同的特点;再从空间上看,即使把每一事物内部不同的矛盾方面相比较,也都是各不相同的。所以说“事事”、“时时”都要分析矛盾的特殊性。

课堂练习

单项选择题

1.“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数学使人精密,哲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变。”决定各门学科的作用不同的是()

A.事物内部都存在着矛盾

B.事物矛盾双方各有其特点

C.事物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各有其特点

D.矛盾的特殊性规定了事物的特殊本质

2.福楼拜说:“世界上没有两粒相同的沙子,没有两只相同的苍蝇,没有两双相同的手掌,没有两个相同的鼻子。”从哲学上说,这是因为()

A.世界上的事物各不相同

B.世界充满了矛盾

C.每个事物的具体矛盾各不相同

D.矛盾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

3.在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通过分析中日各方的情况,把中日战争分为防御阶段、相持阶段和反攻阶段,提出了“持久战”的战略思想,这说明()

A.不同事物的矛盾有不同的特点

B.同一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有各自特点

C.不同矛盾有不同发展阶段

D.同一事物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有不同的矛盾

4.我国的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具有本质的区别,产生这种区别的根本原因,从哲学的角度看()

A.我国与资本主义的性质不同

B.我国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程度不同

C.各自发展和完善的程度不同

D.各种矛盾具有特殊性

参考答案

1.D

2.C

3.B

4.D

江苏省2018版高中政治学业水平测试复习 第四十六讲 矛盾的含义及其基本属性讲解 新人教版必修4

第四十六讲矛盾的含义及其基本属性 1. 矛盾就是,斗争性与同一性是矛盾所固有的的两种基本属性。出现相反意思的词语,一般都是矛盾的关系,是一个矛盾的两个方面的对立统一关系。 2. 矛盾的: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任何矛盾都包含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要看到矛盾双方的对立、差异。要坚持一分为二、全面地看问题。 (1) 城市文明与乡村文明,战争与和平,公平与效率等反义词→ (2) 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机遇与挑战并存;取得……成就,存在……问题→ 3. 矛盾的: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互为前提;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条件,使矛盾不利的一方向有利的方向转化。 (1) 善恶相伴、有无相生、难易相成、师生共存→ (2) 居安思危、福兮祸之所伏、失败是成功之母、多难兴邦、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 4. 斗争性与同一性的关系:矛盾的同一以为前提,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所制约,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要在统一中把握对立、对立中把握统一。 (2) 不同的音调造成最美的和谐;孤掌难鸣;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包容性发展→ 敌人是通过相处得来的;关系最密切的人,往往矛盾最多;同行是冤家;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1. 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因为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根本分歧在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2. 斗争性是绝对的,是指不管在什么条件下,都存在矛盾双方的对立。同一性是相对的,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转化,都需要一定的条件。 3. 哲学上的矛盾是对一切具体矛盾斗争的共性的概括与反映;日常生活中的矛盾仅仅是矛盾斗争性的一种具体形式,二者是一般与特殊、抽象与具体的关系。 【例1】(2018届扬州三模)“量的进展看起来并不改变什么,而只是增加和 减少;但是最后却过渡到了反面去。”黑格尔的这句话说明( ) A. 量变是事物发展的关键 B. 矛盾双方相互包含、相互转化 C. 质变较之量变更为重要 D. 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

2020届高考政治哲学矛盾观知识点

哲学矛盾观知识点 一、主干知识(打★为必背知识,其余为理解) ★1、对立统一(矛盾基本属性) 【原理】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要求我们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拆解】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关系:①矛盾具有同一性,矛盾双方存在于一个统一体中,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②矛盾具有斗争性,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③同一以斗争为前提,斗争寓于同一之中,对立统一推动事物发展。 ★2、矛盾的普遍性 【原理】矛盾普遍存在(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要求我们承认、分析、揭露、解决矛盾。 ★3、矛盾的特殊性 【原理】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拆解1】表现:①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矛盾;②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 ③同一事物不同矛盾、同一矛盾不同方面各有其特殊性。 【拆解2】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③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4、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 【原理】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要求我们在共性指导下研究个性,善于从个性中概括出共性。 【拆解】①矛盾的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②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③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④要善于在共性指导下研究个性,从个性中概括出共性。 ★5、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 【主矛】主要矛盾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要善于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主方】事物的性质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要求我们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主次矛】主要矛盾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次要矛盾影响事物发展,我们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又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处理好次要矛盾,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主次方】事物的性质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次要方面影响事物性质,要求我们分清主流与支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同时恰当处理次要方面,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二、易混易错知识点 1、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因此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矛盾。(具体事物之间的矛盾是有条件的,必须处于统一体中) 2、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制造的矛盾越多,就越有利于事物的发展。(矛盾是客观的,不能制造,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242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242 (总分:64.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总题数:16,分数:32.00) 1.揭示事物的前后相继、彼此制约的关系范畴的是( ) (分数:2.00) A.必然性和偶然性 B.原因和结果√ C.内容和形式 D.可能性和现实性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原因与结果。原因和结果是揭示事物的前后相继、彼此制约的关系范畴。客观世界到处都存在着引起与被引起的普遍联系,辩证法把这种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称为因果关系。其中,引起某种现象的现象叫原因,而被某种现象所引起的现象叫结果。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B。 2.揭示客观事物发生、发展和灭亡的不同趋势的范畴是( ) (分数:2.00) A.原因和结果 B.可能性和现实性 C.必然性和偶然性√ D.现象和本质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必然性与偶然性。必然性和偶然性是揭示客观事物发生、发展和灭亡的不同趋势的范畴。必然性是指事物联系和发展过程中一定要发生、确定不移的趋势。偶然性是指事物联系和发展过程中并非确定发生的,可以出现,也可以不出现,可以这样出现,也可以那样出现的不确定的趋势。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C。 3.唯物辩证法中包含着丰富的理论内容。其中,它的实质和核心是( ) (分数:2.00) A.质量互变规律 B.否定之否定规律 C.对立统一规律√ D.联系的观点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唯物辩证法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包括一系列的基本规律和范畴,其中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体系中的实质和核心。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C。 4.矛盾是辩证法的核心概念。矛盾是指( ) (分数:2.00) A.事物或事物之间的对立和统一及其关系√ B.人们思维过程中由于违反形式逻辑规则所造成的自相矛盾 C.事物之间的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关系 D.事物内部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关系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立统一规律。对立统一规律又称矛盾规律,矛盾是辩证法的核心概念。矛盾是指事物或事物之间的对立和统一及其关系。简言之,矛盾即对立统一。A项正确,排除C、D。要区分逻辑矛盾与辩证矛盾。逻辑矛盾是指人们思维过程中由于违反形式逻辑规则所造成的自相矛盾;辩证矛盾则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对立统一关系。B项属于逻辑矛盾,排除。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A。 5.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是( ) (分数:2.00) A.普遍性和特殊性 B.同一性和斗争性√ C.共性和个性

唯物辩证法核心之矛盾的基本属性

唯物辩证法核心之矛盾的基本属性 唯物辩证法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包括我们通常所说的三大规律和五大范畴,其中矛盾规律是唯物辩证法体系中的实质和核心。如下为大家梳理矛盾的基本属性。 矛盾规律又称矛盾规律,是指事物或事物之间的对立和统一及其关系。正如列宁所说:“辩证法就是研究对象的本质自身中的矛盾。”在这里我们需要注意,马哲中的“矛盾”与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矛盾”不同,生活中我们所说的“矛盾”常指冲突;当然,马哲中的“矛盾”也不同于逻辑矛盾,逻辑矛盾是指结论与前提不相符的自相矛盾。 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是同一性和斗争性,二者是矛盾双方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斗争性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所谓辩证统一,即它们的关系是既对立又统一。二者的对立表现在:首先,同一性和斗争性分别描述的是矛盾双方之间不同的性质和趋势;其次,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二者的统一关系表现在: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而存在,矛盾的同一性是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的,是包含差别和对立的同一;斗争性也不能脱离同一性而存在,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无条件的绝对的斗争性与有条件的相对的同一性相结合,构成事物的矛盾运动,推动事物的发展。 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联结、相互制约的原理,要求我们在分析和解决矛盾时,必须从对立中把握同一,从同一中把握对立。这是辩证认识的实质所在。 例题: 西周末年思想家史伯说:“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它平它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这里包含的辩证法思想有( ) A.矛盾的同一是包含差别的同一 B.不包含内部差别的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 C.对立面的统一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D.矛盾的一方只有克服另一方才能达到统一 【答案】ABC 【解析】这段话的意思是:以不同的事物相互作用在一起就称之和(以它平它谓之和),和有了就产生新事物(和实生物)。如果只是相同的东西在一起,事物就不发展了(同则不继)。以和来指导生产,就能“丰长而物归之”。因此,ABC为正确选项。 本题考查的一个核心问题是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解答这道题目的关键是掌握矛盾的同一性是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的,以及无条件的绝对的斗争性与有条件的相对的同一性相结合,构成事物的矛盾运动,推动事物的发展。 矛盾规律是我们马原考试的重点内容,除了选择题经常考查外,分析题也经常以矛盾规律的相关原理和内容为考查对象,所以同学们一定要引起重视,加强理解,多做习题。 小提示:目前本科生就业市场竞争激烈,就业主体是研究生,在如今考研竞争日渐激烈的情况下,我们想要不在考研大军中变成分母,我们需要:早开始+好计划+正确的复习思路+好的辅导班(如果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2017考研开始准备复习啦,早起的鸟儿有虫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试题命制

1.古人云:峣峣者易折,皎皎者易污。意思是说,过于坚硬刚强,则容易折断;过于干净洁白则容易受到污染,变得肮脏。以下观点与题目哲学寓意相同或相近的是() ①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②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③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④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A.②③ B.①② C.③④ D.①③ 2.生活中人们常说“是药三分毒”,可我们生病时还是要吃药,因为我们看重的是那七分的药效。这启示我们必须坚持() A.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B.矛盾主、次方面的统一 C.主、次矛盾的统一 D.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统一 3、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在享受现代都市生活的同时,更留恋于与乡村游、古镇游。重庆各地古镇众多,具有突出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重庆各地政府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做好旅游开发,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值得警惕的是,一些地方在开发文化古镇促进旅游经济大发展的同时,历史文化遗产却逐渐被林立的高楼大厦和千篇一律的大广场、大花坛、大草坪所取代,文化遗产失去了它们独特的“个性”。 运用唯物辩证法知识,分析在开发文化遗产的过程中如何避免“个性”的消失。

参考答案 1、B 2、B 3、①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要求我们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正确处理开发与保护的关系,既要充分开发文化遗产的经济、社会价值,又要保护好文化遗产,不能因为开发而破坏文化遗产。②尊重矛盾的特殊性。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个性”是这些遗迹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基础,保持文化遗产的“个性”,就是保存这些遗迹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也是保护这些遗迹的经济开发价值。

矛盾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矛盾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一、教材分析 本框为第四课的第一框,承担着与第二、第三课衔接的任务,而且本框更直接、更明确地体现了本节内容与第三课的关系,突出了“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的思想,具体讲述了内因和外因在事物发展中的不同地位和作用。本框内容的难度和容量并不大,因而在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充分展开联想,就自己熟悉的问题发表见解,以提高他们理论联系实际的分析、运用能力。在教学方法上,坚持老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结合,在教堂上创造故事情境、漫画情境、实验情境等方法以增强教学效果,从而激发学生想象和思考的积极性。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识记内外因的含义; ⑵理解内外因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⑶运用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观点,分析个人成长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有关现实问题。 2.能力目标: 通过对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学习,培养学生归纳和概括的能力;通过运用事例说明原理,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理论联系实际的思维能力。 3.德育目标: 本框的主要任务是为下一框的方法论、人生观教育奠定基础,因而没有单独设计和安排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问题。但是,在原理论述和事例分析当中,蕴含着思想教育的内容,属于“潜移默化式”的教育。 三、教学重点: 内因和外因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不同,即内因和外因的相互关系问题。 依据:从基本观点教育的要求来看,这一问题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内容之一,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从世界观、方法论和人生观教育的有机结合来看,搞好这一问题的教学,不仅可以为下一框,更重要的是为下册的教学奠定基础;从学以致用,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来看,这一原理是对学生影响极大的基本观点。 四、教学难点: 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 依据:学生在理解这一问题时可能会存在许许多多的疑点,特别是人生前途命运的具体问题,疑点就更多。如果不突破这一难点,下一框关于正确对待主观努力与外部环境的关系,正确对待机遇等问题的教学,就比较难取得实际教育效果。 五、教学方法: 从具体的现象入手,通过层层设问,启发学生思考和归纳,运用各种具体形象的材料将抽象的哲学原理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展示给学生。 依据:新课标强调师生共同参与课堂的建设,更加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以各种具体形象的现象入手,更容易调动学生生活化课堂的建构,同时,运用归纳法也更符合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的认识规律 六、教学工具: 多媒体、气球、皮球、铅球 七、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学生活动)出示实物:气球、皮球、铅球,放置到平滑的桌面上。(让学生推荐一位力气大的同学吹这三个球,其余同学注意观察三个球的变化,全班同学兴趣大增) (演示开始)气球以较快的速度向前运动,皮球略有滚动,而铅球纹丝不动,虽然全班同学为这位大力

矛盾知识点梳理

知识点梳理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矛盾 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1.矛盾的含义 2.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 (同一性为统一属性,斗争性为对立属性,具体事例分析) (1)同一性:表现在两个方面,相互依存 与相互转化。 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 1.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2.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同一性例子:气球上一根绳上的两个人不能 剪断绳子以及赛翁失马焉知非福

(2)斗争性:是指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 立的属性,体现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 趋势。 (哲学上的斗争性包括一切差异和对立,包 括生活中的斗争性) 斗争性例子:猫和老鼠在斗争中完善自己,老鼠会装死,猫会装睡 (3)斗争性与同一性的联系: 1.同一性离不开斗争性,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没有斗争性,就没有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贯通,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 2.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没有同一性,就没有矛盾统一体的存在,事物同样不能存在和发展) 3.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关系例子:只有不同的音符,才能演奏美妙的音乐;只有不同的颜色,才能描绘美丽的图画。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1)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例子:量体裁衣、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兵来将挡、水来土掩、量 力而行、入乡随俗、对症下药 (2)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例子:苹果、梨子、香蕉有特殊性,但都是水果这是普遍性(3)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例子:苹果,桃子,菠萝的个性离不开共性:有果酸,糖类, 多汁 (4)例子不全还需要找很多例子!

谈一谈对矛盾及其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认识

[论述题]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减贫方案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赞扬。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表示,精准扶贫方略是帮助贫困人口、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设定的宏伟目标的唯一途径。根据古特雷斯的讲话,并结合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谈一谈对矛盾及其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认识。(100分) 说明:资料为2020春期国开本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基于网络终结性考试试卷一试题及答案;考试时间:2020年5月18日0时至2020年6月21日24时。 参考答案: 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是对矛盾普遍性的简明表述。其含义是: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又产生,事物始终在矛盾中运动。 矛盾普遍存在,但不同事物的矛盾又是具体的、特殊的。矛盾的特殊性有三种情形:一是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二是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特点,三是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在现实生活中,比较复杂的事物都是由诸多矛盾构成的系统,都包含着自身特殊的矛盾,从而与其他事物区别开来。例如,机械、物理、化学、生物、社会等各种运动形式相互区别,就是由各自的特殊矛盾规定的。一个系统的矛盾的展开和逐步解决都要经历一定的过程和阶段。过程和阶段有长有短,但都有其特殊矛盾。而且在矛盾群中又存在根本矛盾和非根本矛盾、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根本矛盾贯穿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规定事物的性质。主要矛盾是矛盾体系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非根本矛盾、次要矛盾是处于从属地位的矛盾。在每一对矛盾中又有矛盾的主要方面与矛盾的次要方面,矛盾的性质主要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只有如实地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才能认清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才能采取正确的方针和办法去解决矛盾。所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矛盾的普遍性与矛盾的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的矛盾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正确理解矛盾学说的关键,不懂得它,就不能真正掌握唯物辩证法。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相统一的关系,既是客观事物固有的辩证法,也是科学的认识方法。人的认识的一般规律就是由认识个别上升到认识一般,再由认识一般到认识个别的辩证发展过程。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各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一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不断取得新的胜利。21世纪,人类社会的变化将更加激烈而深刻,因此,掌握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把马克思主义同我国的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努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教案

第八课第一框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教案 课前准备: [学生分析] 哲学上的矛盾概念高度概括和抽象,对于刚接触这一概念的学生来说,理解有难度,容易将生活中某些矛盾与哲学上的矛盾相混淆,因此,教学中应从具体事例入手,遵循由具体到抽象,再由抽象到具体的教学思路。 [学生任务] 布置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在预习教材的基础上,每位同学根据自己的理解,找几个包含矛盾的事例,如名言、成语、寓言或某一事件等。 教学方法: 1.讨论法、启发式教学 2.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辅助教学 教学重点、难点: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教学内容分析: 这一框共有两目。 第一目,矛盾的统一性和斗争性。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两个方面——矛盾的定义——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矛盾的同一性——矛盾的斗争性——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这一目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矛盾,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 第二目,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这一目的逻辑顺序是: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主义的前途——矛盾的特殊性及其三层涵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原理是矛盾问题的精髓。最后得出结论: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体现了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学习了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就要学会理论联系实际,学会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进一步运用所学的知识,处理好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设计: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着的有机整体。而这种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就是矛盾,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矛盾,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人们认识世界,就是认识事物的矛盾;人们改造世界,就是解决事物的矛盾。矛盾分析的方法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这些内容怎么来理解呢?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学习——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一、创设情境 1、先请几位同学向全班介绍说明自己找的关于矛盾的事例,学生所讲内容对错与否,教师暂不评价,针对出现的问题,在随后的教学中点评纠正。 学生: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教与学、同化与异化、遗传与变异、自由与纪律…… 2、教师播放一段世界杯小组赛的比赛录像,激发学生兴趣,并启发设疑:“谁来帮我分析一下,足球赛中包含哪些矛盾现象?”

马克思重点答案

复习提纲 绪论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定义、组成部分和主要理论贡献)P3-10 定义: (1)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其后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2)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 (3)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4)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5)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主要理论贡献: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2.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P14-19 (1)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3)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4)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1.哲学基本问题P28 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经常遇到的问题 2.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P40-46 (联系、发展的定义和特点;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矛盾的同一性、斗争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量变与质变) 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其特点是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 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其特点是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人类社会的发展也是一个过程。 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是对立统一规律

矛盾的特点

矛盾的特点 班级:机械124班 姓名:黄修文学号:14 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对立和统一分别体现了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矛盾的对立属性又称斗争性,矛盾的统一属性又称同一性。 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它的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并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二是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的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矛盾的斗争性是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的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 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是相互联结、相辅相成的,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中,没有同一性也没有斗争性。在事物的矛盾中,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矛盾的斗争性的绝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绝对性,矛盾同一性的相对性体现了物质静止的相对性。无条件的绝对的斗争性与有条件的相对的同一性相结合,构成事物的矛盾运动,推动事物的发展。 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是对矛盾的普遍性的简明表述。其含义是: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的始终,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又产生,事物始终在矛盾中运动。 矛盾普遍存在,但不同事物的矛盾又是具体的,特殊的。矛盾的特殊性有三种情形:一是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二是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的发展过

程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特点,三是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的矛盾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

哲学中矛盾之间相互关系是什么

哲学中矛盾之间相互关系是什么? 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的原理 [原理内容]第一,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叫矛盾.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第二,“对立”与“统一”是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所谓“对立”,是指矛盾双方互相排斥、互相斗争.所谓“统一”,是指如下两种情形:一是,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二是,矛盾着的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各向自己相反的方向转化.第三,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始终是不可分割的,没有对立就没有统一,没有统一也无所谓对立.第四,矛盾双方对立统一的关系,既指事物内部存在的这种关系,也指事物之间存在的这种关系.[方法论]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待事物既要看到矛盾双方的对立,又要看到矛盾双方的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在对立中注重统一,即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坚持两分法、两点论. [错误倾向]离开对立看统一,或离开统一看对立都是错误的.不能把哲学上讲的矛盾同逻辑矛盾混为一谈. 10. 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原理 [原理内容]第一,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矛盾,不包含矛盾的事物是不存在的,即事事有矛盾.第二,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每一事物从产生到灭亡,时时刻刻都存在着矛盾,绝不存在哪怕是一刹那的无矛盾状态,即时时有矛盾.第三,总之,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且贯穿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矛盾无处不在,矛盾无时不有,这就是矛盾的普遍性. [方法论]要承认矛盾的普遍性与客观性,敢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要善于全面分析矛盾,坚持两分法、两点论. [错误倾向]否认矛盾客观存在的观点是错误的,用一点论或片面的观点看问题也是错误的. 11. 事物的矛盾具有各自的特点的原理 [原理内容]第一,事物的矛盾具有各自的特点,即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第二,矛盾特殊性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这是世界上的事物之所以千差万别的内在原因,或者叫根据.二是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这是区分同一事物发展过程不同阶段的依据.三是事物矛盾的双方各有其特点.

矛盾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无为职中政史地组“四个一”教学活动 教学设计 课题:矛盾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教学时间:2005年12月7日星期三第三节 教学班级:04综合(1)班 执教教师:侯家龙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两个基本概念:内因、外因。理解一条基本原理: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掌握一种基本的工作方法:用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分析问题的方法。 (2)、能力目标: 通过基本原理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感悟能力,即“懂”和“信”;通过方法论知识的教学,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即“会”和“用”。 (3)、觉悟目标: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要多方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自身实际,切实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觉悟和素质。比如,学生成长中的内外因问题,主观努力与外部环境问题,顺境与逆境问题,等等。 教学重点: 内因、外因在事物发展中的地位及其作用。 教学难点: 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教材处理: 就本节课而言,要做到: 分析教材提供的经典事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精读教材中的黑体字,培养学生缜密思维和准确表达的能力。 处理教材中的“想一想”、“议一议”等小栏目,引导学生由课内向课外延伸,由知识向能力延伸。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探究”式的方法组织教学,学用结合。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提问:什么是矛盾?如何理解矛盾的含义? 事物的内部矛盾和外部矛盾在事物的变化发展中的作用是不是一样的? (学生回答,教师概括,导入新课) 矛盾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展示图片:鸡蛋与雏鸡)提问:鸡蛋是怎样变成雏鸡的? [ 探究(一)] 设疑:事物的发展需要哪些原因?它们在事物发展温度中的地位和作用是相同的吗? 雏鸡结合 解疑:事物的变化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种蛋两者同时存在,缺一不可。 1、内因和外因的含义 内因:是事物的内部矛盾,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对立统一的关系。 外因:是事物的外部矛盾,是指一事物与它事物之间对立统一的关系。 2、矛盾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1)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 [ 探究(二)] 设疑:不同的内因,在相同的外因作用下,鸡蛋温度小鸡为什么出现不同性质的结果?这说明内因 在事物变化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怎样? 鸭蛋温度小鸭解疑: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根本 原因,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内因决定着事石头温度石头物的性质和发展方向。 提问:内因在事物发展中是怎样起作用的? 学生看书思考,讨论,回答。教师概述:事物内部矛盾着的双方既互相依赖又互相斗争,斗争的结果使矛盾双方的地位、力量发生变化,改变事物的性质和发展方向,从而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即根本原因,是事物发展的源泉。 例如:在种蛋中存在促进胚胎发育与抑制胚胎发育的两个方面,在外部适宜温度的作用下,促进胚胎发育的方面取得支配地位,于是种蛋变成了小鸡。 [学用结合] 讨论:张某和汪某都是2004年进入无为职中的,入学成绩相同,且被分在同一班级,可是当学期结束时,张某成绩名列班级第一名,而李某则是班级倒数第四名,由于经常上网、抽烟和打架,被学校给予“留校察看”处分。同样的开始,不同的结局。问题主要出在哪呢?对此,你有何评价? 启发学生思考,教师点拨:关键在内因,即主观努力。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对事物的变化发展起决定作用。 (2)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中的条件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习题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习题1.如果说人生是一首优美的乐曲,那么痛苦则是其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音符;如果说人生是一望无际的大海,那么挫折则是其中骤然翻起的浪花;如果说人生是湛蓝的天空,那么失意则是一片漂浮的白云。我们可以从这首小诗中领悟到的哲理是 A.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B.事物的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C.矛盾就是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D.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2.把平凡的工作做好就是不平凡,把普通的工作做好就是不普通。其中蕴含的哲学观点是 A.矛盾双方的相互排斥和对立 B.矛盾双方的相互分离的倾向 C.矛盾双方的相互包含和转化 D.矛盾推动着事物的运动变化 3.“生活中和自己联系最多、关系最密切的亲人和朋友,往往也是同自己发生矛盾最多的人。”这句话体现的哲理是 A.矛盾双方互相吸引、相互联结 B.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C.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 D.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向相反的方向转化 4.“真理是同谬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的!”这句话表明 A.真理和谬误是不可分割的 B.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推动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C.真理和谬误推动了事物的发展 D.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转化 5.2010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当前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长期制约因素尚未根本消除,有些还会进一步加重,新的矛盾问题不断显现,有些还难以预料,2010年将是更为复杂而又十分困难的一年。对当前农业农村形势的认识符合的辩证法道理是

A.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 B.整体和部分是不可分割的 C.实践决定认识 D.矛盾是普遍存在的 6.人的尊严,随着时代的变迁有不同的侧重。今天,我们所向往的人的尊严,是更好地“以人为本”,更加关注公民的各种权益,更加关心人的自由、人的全面发展。这体现了A.发展的趋势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B.矛盾的特殊性通过普遍性表现出来 C.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 D.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矛盾 7.(2010江苏徐州调研)根据2010年4月15日通过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我国将完善招生录取办法,建立健全有利于专门人才、创新人才选拔的多元录取机制。其哲学依据在于矛盾具有 A.普遍性 B.特殊性 C.同一性 D.斗争性 8.“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本来不易表现的愁思,在古代诗人的笔下却被描写得形态万千、生动感人,让人浮想联翩。这说明 A.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改变事物的性质 B.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其表现出来 C.人的主观世界必须在实践中才能得到改造 D.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9.在一次水稻新品种考评会上,专家对袁隆平主持培育的“两优培特”杂交稻纷纷表示赞扬。而袁隆平除了介绍新品种的优点外,还指出其缺点是“抗稻瘟病不太强”,建议有稻瘟病的地方栽种时要慎重,并在各方面进行防治。 袁隆平的思想方法有什么特点? 10.“不抛弃,不放弃”是一种责任。正是因为“不抛弃,不放弃”,才使西南地区人民的“渴”望成为希望;正是因为“不抛弃,不放弃”,才使矿井下生命存活的渺茫变成生还的奇迹。这表明 ①矛盾双方的相互排斥、相互对立②人的主观能动性作用是巨大的③矛盾双方的相互吸引、相互联结④矛盾就是对立

政治必修四哲学矛盾观知识点总结

政治必修四哲学矛盾观 知识点总结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1.矛盾的含义:反映事物内部对立和统一的哲学范畴,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正确理解和把握矛盾含义应注意的问题 ①哲学上所讲的矛盾不同于生活中所讲的逻辑矛盾。 ②“事物内部”----指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是人们从外部强加的,说明矛盾是客观的。 ③指事物内部存在对立统一关系,事物之间也存在这种关系。 2.矛盾的基本属性:对立——斗争性统一——同一性 ①、矛盾的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 两方面含义:①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②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例①: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老子.《道德经》 “没有那些非正义的事情,人们也就不知道正义的名字”。——赫拉克利特 例②:失败是成功之母”“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唉;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世界上的事情永远不是绝对的,结果完全因人而异。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于弱者是一个万丈深渊。 ②矛盾的斗争性:绝对的、无条件的,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相互分离的趋势(包括一切差异和对立,哲学上讲的“斗争”与生活中讲的“斗争”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三种表现: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相互区别 3.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联系 ①(同一性离不开斗争性)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 史伯说:“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强调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相反相成的事物才能形成统一体。 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强调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 ②(斗争性离不开同一性)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 (只有有某种共同基础、相互依存的东西,才会排斥或斗争;彼此分离、毫不相干的东西,谈不上矛盾,更不会排斥或斗争。如“上”与“白”) ③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猫和鼠之间的生存的竞争,促进了双方的共同发展。 联系的根本内容是矛盾、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矛盾、矛盾规律既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 区别:含义不同;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斗争性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联系:①同一性离不开斗争性,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 ②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 ③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对立统一规律 注意:矛盾存在于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 ,不能把辩证矛盾和逻辑矛盾混为一谈。

矛盾及其特点

矛盾及其特点 1.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1)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叫做矛盾。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2)矛盾双方的“对立”与“统一”: ①矛盾双方的“对立”:第一“,对立”又称“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互相排斥、互相斗争。第二,矛盾双方的“对立”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②双方的“统一”:第一,“统一”有两种情形,即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并依据一定条件各向自己相反的方向转化。第二,矛盾双方的“统一”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3)正确理解和把握矛盾的含义,应注意以下三点: ①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始终是不可分割的。没有对立就没有统一,没有统一也无所谓对立,无论离开对立或者离开统一,都不能成其为矛盾。 ②矛盾双方对立统一的关系,既指事物内部存在的这种关系,也指事物之间存在的这种关系。 ③不能把哲学上讲的辩证矛盾同逻辑矛盾混为一谈。逻辑矛盾是指人们在叙述或回答问题时出现的首尾不一,互相“打架”的现象;而辩证矛盾是指客观事物本身所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2.矛盾是普通存在的 (1)矛盾普通性原理的基本内容: ①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矛盾,不包含矛盾的事物是不存在的。无论是在自然界、人类社会还是在人们的思维领域,矛盾都是普通存在的。这就是说事事有矛盾。 ②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每一事物从它产生到死亡,时时刻刻都存在着矛盾。在新旧矛盾之间绝不存在哪里是一刹那的无矛盾的状态。这就是说时时有矛盾。 ③总之,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且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矛盾无所不在,矛盾无时不在,这就是矛盾的普通性。 (2)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方法论意义: ①要承认矛盾的普遍性与客观性,敢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这是正确对待矛盾的前提。 ②要善于全面分析矛盾,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 2.事物的矛盾具有各自的特点 (1)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2)矛盾的特殊性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①不同事物的矛盾都各不相同,具有不同的特点。这正是世界上的事物之所以千差万别的内在原因,或者叫做根据。 ②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这是区分事物发展不同阶段的依据。 ③事物矛盾的双方也各有其特点。这是在总体上、在相互联结上把握事物的依据。 (3)矛盾特殊性的原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 (1)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统一关系表现在: ①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任何事物总是

(完整word版)《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教学设计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依据 (一)学情分析 “矛盾”一词对学生来说既熟悉又陌生。在日常生活中,学生经常会遇到“矛盾”,并且时常要解决一些“矛盾”。但是,对于具有高度抽象性和概括性的哲学上的矛盾概念却难以理解,很容易将二者混淆。鉴于此,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力求贴近教材,贴近学生生活和思想,贴近当前的形势,引导学生思考、感悟、理解并认同。 (二)目标分析 1、知识目标: 识记:矛盾、矛盾同一性、斗争性的含义;矛盾普遍性、特殊性的含义。 理解: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辩证关系;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 系及其重要意义。 运用:联系生活实例,分析矛盾含义和矛盾普遍性含义;分析矛盾特殊 性含义;分析说明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2、能力目标 通过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学习,提高比较分 析能力;学会用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 提高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学会用矛盾(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正确看待人生中的成功与失 败、国家间的冲突与合作,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仰。矛盾 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 学基础,也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 (三)教学重点 1、矛盾的含义 2、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四)教学难点 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五)教学设计理念 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和中心,以问题为出发点,

强调学习的非结构性、具体情境的丰富性和学习中的社会性相互作用,使课堂教学过程成为学生自主地进行探索与分析、归纳与总结等信息加工和知识的意义建构以及创新能力发展的过程,最终达到提高学生哲学素养的目标。 (七)教学设计原则 (1)坚持在生活的逻辑中建构知识的原则; (2)坚持研究性学习和接受性学习相结合的原则; (3)坚持实践性、获得性与教学内容相统一的原则 (八)教学方法与思路 采用“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教学模式展开教学。其基本思路是:贯彻主体性教学原则,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注重学生学习探究的过程,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在教学过程中,以“案例导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整合问题——知识建构——课后思考”为线索,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使学生的独立性和批判性在探索解决认识任务的过程中得到比较充分的发挥,将研究性学习方式渗透到课堂教学中,从而逐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探索、研究、创新等方面的能力。在这种方法的实施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更重要的是体现在为学生设计探索研究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有目的的思维和探究活动。 (九)教学媒体运用 本次课堂教学以问题探究为学习和教学组织的主要形式,恰当选择和运用教学媒体,不仅能极大调动学生兴趣,还能为探究活动的充分进行从时间上提供可能性。本课教学媒体选择遵循科学、辅助、互动、有效的原则,既有传统的大屏幕实物投影仪,也有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CAI)课件。 利用PowerPoint制作的计算机多媒体课件,作为认知工具来创设情景,从设问唤醒原有认知结构的知识来同化当前新知识到提出新的问题和进行协作学习和会话交流,媒体给学生提供一种开放的、探索式的学习环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教学设计方案 案例导入(3分钟) 教师活动:(PPT课件展示)郑西高铁和武广高铁开通的场景;2010年五月份我国比较严重的几起道路交通事故,并请同学们联系现实生活来思考:“车”对于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 学生活动:跟着老师的思路对“车”在现代社会所体现的对立统一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