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教育惩戒权的现状及教育惩戒艺术

学教育惩戒权的现状及教育惩戒艺术
学教育惩戒权的现状及教育惩戒艺术

幼儿教育中的惩罚艺术

幼儿教育中的“惩罚”艺术 摘要:适当的惩罚是爱幼儿的体现,也是规范幼儿行为非常有效的手段。惩罚远远不是打孩子几下、不让幼儿参加活动那么简单的事情,惩罚教育是一门艺术。对于惩罚,已经出现了许多认识上的混乱和实践上的偏颇,急需做理论上的清理,使我们对惩罚这一教育手段或方法有比较理性的、全面的认识。作为心理学中学习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惩罚,许多教育理论和幼教工作者都对它的教育意义都有着清醒而明确的认识和肯定。笔者就如何正确理解“惩罚”的涵义和意义、坚持科学的“惩罚”艺术原则、恰当运用“惩罚”艺术的做法等方面论述了对幼儿实施的惩罚教育。把握好惩罚的艺术,充分信任了解幼儿,给幼儿充分的成长空间,在磕磕碰碰中长大的孩子的能力会更棒。 关键词:幼儿;惩罚的艺术;惩罚的含义;惩罚的原则;惩罚的做法

在对我校幼师生进行幼儿园实习指导的过程中,我们常常看见这样的情景:幼儿调皮捣蛋,教师无法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使得活动无法顺利开展;一个过于“活泼”的孩子,经常在大庭广众之下争夺或索要其他小朋友的玩具和文具用品之类的东西,导致班上一系列的哭闹事件时常发生。作为一名新教师,“耐心的诱导”、“榜样的示范”是她们的首选之策,然而,待这些策略用过之后,才发现自己的处理方法不大奏效。于是教师就采用了各种各样的惩罚措施,比如站墙角、站厕所、打屁股、不让参加各种游戏活动等。但是取得的效果并不理想,甚至适得其反。当前对赏识教育、无批评式教育等的提法越来越热,并反对教育中的一切惩戒性教育,似乎一批评就伤害了幼儿,一惩罚就违背了教育规律,“惩罚”二字更成了教育中不可触及的“高压线”,一味的使用赏识教育而不倡导执行惩罚教育的传统教育模式在这些“问题孩子”面前显得苍白无力,这些孩子让家长和老师都头痛不已。因此,我们有必要重新来审视我们所否定的惩罚教育,让惩罚教育发挥出它应有的作用。对于惩罚,已经出现了许多认识上的混乱和实践上的偏颇,急需做理论上的清理,以使我们对惩罚这一教育手段或方法有比较理性的、全面的认识,找到惩罚中的合理成分,合理而恰当运用惩罚,达到教育幼儿之目的。 一、正确理解“惩罚”的涵义和意义: 在心理学学习理论中,惩罚其实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学研究表明,认识到自己犯错误的人,都会有承担责任、接受惩罚的心理准备,以求得心理平衡,不进行适当的惩罚不符合科学原则。所谓惩罚教育实际是通过批评、责罚、处分等手段使犯错误的人产生相应的紧张、焦虑、畏惧的心理反映,从而产生自律内驱力的一种手段。一定程度的紧张、焦虑和畏惧是人内驱力的一个源泉,是人们行为的一种动力。 惩罚教育应以尊重爱护幼儿为出发点,以帮助教育幼儿为最终目的,对不良行为的一种强制纠正。惩罚应以不损害幼儿身心健康为前提,让幼儿承担由于自身过错而带来的自然后果,达到使幼儿认识错误,不再犯错为目标的教育方法,它与表扬鼓励表面上对立,实质上统一,都是要达到教育人的目的。不要把惩罚教育等同于体罚或变相体罚,虽说两者有一定的相似性,使得包括社会、家长在内的许多人把两者错误地联系在了一起,甚至等同起来,而二者实际上是存在本质区别的。适当的惩罚是爱幼儿的体现,也是规范孩子行为的有效手

最新小学艺术教育管理制度

小学艺术教育工作管理制度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校艺术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规范学校艺术教育工作,提高艺术教育工作的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审美情趣和欣赏能力,根据“蓬江区教育局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实施意见”,制订以下规章制度: 一、加强组织管理 1、重视艺术教育工作,构建艺教管理网络。做到有校级领导分管学校艺术教育工作,有校中层干部具体负责艺术教育工作,将艺术教育工作列入学校学年、学期工作计划之中。 2、成立艺术教育领导小组,每月召开一次艺术领导小组专题会议,研究艺术教育工作,解决实施艺术教育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3、按规定要求配备专用教室,配备现代化信息技术设备以及音乐、美术教学器材,订制并用好艺教音像材料。 4、每年有艺教活动经费投入,添置演出服装、艺教设备,维修保养艺教器材。 二、落实课程计划 1、严格执行课程标准,开齐开足艺术类必修课程,学校音乐美术开课率达到 100 %。结合学校实际开设书法等艺术类校本课程。 2、组织全体艺术教师进行课改培训,坚持“先培训,后上岗”的原则,将课改的有关内容纳入教师继续教育的范畴。 3、艺术学科的教学质量逐年提高,教学能坚持基本常规,对学生的成绩考核科学、规范,课堂教学效果显著。

三、艺教老师职责 1、音乐、美术专职教师,负责艺术教学和课外艺术活动,每人负责指导一个兴趣小组,力争出成绩。 2、重视艺术教师的进修、培训工作,组织全体艺术教师进行课改培训,坚持“先培训,后上岗”的原则,将课改的有关内容纳入教师继续教育的范畴。 3、艺术教师要有较强的教学基本功,能够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 40 岁以下的艺术教师必须获得计算机应用能力考核等级证书。 4、校园艺术文化氛围浓厚,开辟艺术画廊、艺术专栏、书法长廊,陈列学生的艺术作品。校园整体布局规划群策群力,布置更换工作落实到人。 四、教研活动到位 1、积极参加教研室组织的各种小学音乐、美术学科培训活动、研讨活动,能开设区级及区级以上的研讨课,示范课。 2、根据实际情况继续申报美术、音乐课题,加强课题的规范管

惩罚要讲究艺术.

惩罚要讲究艺术 时下,赏识教育成为教育的主流,为许多教师所接受。的确,赏识教育能激发起学生的热情,张扬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沟通师生之间的情感。因此,整个学校都是在一片赞扬声中。我承认这种教育对学生的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但是,时时赏识,事事赏识,总觉得不太合适,也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我经常在上、下班时的路途中,看见园林工人在给路边的小树苗修枝,那枝条“嚓、嚓”的裂断声,显得格外刺耳。我想,这些小树也知道痛感的话,一定会觉得疼痛的。但我知道,小树只有这样一次一次的修剪,才能长的树型美观,枝干粗壮,根深叶茂。 由此,我联想到教育的赏识与惩罚。假如把小学生比做小树苗的话,赏识教育就相当于给予小树苗阳光、雨露、养料。惩罚教育相当于给小树苗修枝剪叶。小树苗要长成有用之才,离不开阳光、雨露、养料,也离不开园林工人的修枝剪叶。而小学生要健康成长,则要求教师在他们有了进步、取得成绩时,给予鼓励表扬,在他们有了缺点、犯错误时,给予批评惩罚。两者对于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在大力提倡表扬、奖励、赏识的同时,不能忽视“惩罚”在教育中的积级作用。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孙云晓曾经指出:“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一种虚伪的教育、脆弱的教育、不负责任的教育”。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尤其我们面对的是(7-13)岁的小学生,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控制行为能力比较差,情绪容易波动,思想意识尚未定型。往往容易犯错误。当孩子有错误的时候,做教师的要巧妙而艺术的应用惩罚,这与有效的赏识教育一样,往往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那么,到底该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来进行惩罚教育呢?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老先生在担任育才小学校长时,在惩罚教育方面是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学习楷模。一天,他发现学生王友用泥块砸同学,当即制止了他,并让王友放学时到校长室。放学后陶行知来到办公室,王友已经在门口准备挨训了。陶行知当即掏出一块糖果送过他:“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到这里,我却迟到了。”当王友将信将疑地接过糖果后,陶行知又掏出一块糖果放到他手里:“这也是奖给你的,因为当我不让你再打人时,你立即就住手了,这说明你很尊重我。”说完,陶行知又掏出第三块糖果塞进王友手里:“我调查过了,你砸他们是因为他们欺负女学生。这说明你很正直,有跟坏人做斗争的勇气!应该奖励你啊!”王友哭了,后悔地说:“你打我两下吧,我错了,我砸的不是坏人,是我的同学呀……”陶行知满意地笑了,随即掏出第四块糖果递过去:“为你正确的认识错误,我再奖给你一块糖果……我的糖果给完了,我看我们的谈话也该完了”。 面对这个打架的学生,陶行知采取的形式是奖励表扬、实质是批评惩罚,巧妙的将批评渗入表扬,将惩罚融入赏识之中。他没有用大道理说教,而是在民主、平等尊重的良好氛围中进行。用四块糖奖励他诚实、正直等优点,通过良性的刺激,将其产生要不改就对不起老师的“情感迁移”的效应。真可谓“无声胜有声”,“润物细无声”。这种惩罚的技巧是成功的、有效的、是我们教师值得借鉴的。

学生教育中需要爱的惩罚

学生教育中需要爱的惩罚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学生教育中需要爱的惩罚 沛县树人小学:邹晋 内容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浪潮的不断推进,教师们更多的重视对学生的"赏识"和"激励",赏识教育成为当前学校教育的主流。教室里表扬声不断,学生们笑容满面,家长满意度也有所提高。难道惩罚作为古老的教育手段沿用至今要退出历史的舞台吗关键词:爱的惩罚惩罚制度教师学生 一、是否需要惩罚 随着新课改的浪潮的不断推进,教师们更多的重视对学生的"赏识"和"激励",赏识教育成为当前学校教育的主流。教室里表扬声不断,学生们个个笑容满面,家长满意度也有所提高。难道惩罚作为古老的教育手段真的要退出历史的舞台吗难道使用惩罚的教师都是师德和教育水平低下、粗暴的的教师吗 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合理的处罚制度不仅是合法的,而且也是必要的。这种合理的惩罚制度有助于形成学生坚强的性格,能培养学生责任感,能锻炼学生的意志,能培养学生抵制和战胜引诱的能力。”现在的学生生活在一个自由度较大的环境中,他们不喜欢顺从权威,因而现代教育提倡人性化,提倡“赏识与激励”。要让学生充分认识错误,心灵受到震撼,故应首选显爱的惩罚。 杜威是以主张尊重儿童而着称的现代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但他仍然认为:儿童是一个人,他必须或者像一个整体统一的人那样过他的生活,或者忍受失败和引起摩擦,儿童必须接受有关领导能力的教育,也必须接受有关服从的教育。杜威指出:“凡是需要惩罚的地方,教师就没

有权利不惩罚。在必须惩罚的情况下,惩罚不仅是一种权利,而且是一种义务“。 国家二级咨询师郭爱桂:惩罚可以是减少零花钱等物质上的惩戒,也可以是诸如减少孩子看动画片时间等精神上的惩戒,还可以是体罚等身体或心理伤害方面的惩戒。惩罚绝不等于体罚,更不是伤害,不是心理虐待、歧视。惩罚是把双刃剑,是一种有难度的教育技巧,倘若掌握不好分寸,就有可能对孩子造成心理伤害。 当代教育家顾明远先生认为:学生是需要严格要求的,犯了错误也应该批评甚至严厉批评,不能放任不管,或者一味迁就。但是要求和批评都是在尊重学生人格的基础上进行的。尊重学生,认为他是会改正错误的,然后再批评他,他就会理解并接受你的批评。惩罚,只有当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以后才会有效。 许多教育发达的国家明文规定教师可以使用惩罚,例如,韩国允许教师使用长度不超过100厘米,厚度不超过1厘米的戒尺,对女生打小腿5下,打男生小腿10下,英国允许教师对8岁及以上的学生进行打手心的惩罚(百度)。 鉴于以上,教育学生使用惩罚是有必要的。其实,惩罚是一把双刃剑,是一种高难度的教育技巧,我们许多一线教师也都曾有过成功的惩罚经历。惩罚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有其特定的意义。 第一,通过惩罚,可以制止个别学生的不良行为,为其他学生营造一个好的学习环境,维护他们的学习权利。

教师应当行使适当的教育惩戒权

教师应当行使适当的教育惩戒权 作者:赵春山 一次,我看教育台的一个电视节目,主持人问在场嘉宾:“如果你的孩子不听话犯错误时,你怎么办”?嘉宾回答:“我要批评教育他”。主持人又问:“批评教育后,孩子不听,仍然我行我素,你怎么办”?嘉宾回答:“小孩子时,我要狠狠地揍他,叫他以后不敢犯错,孩子大时,我要给他讲明道理,叫他不愿犯错,当孩子犯罪时,我要报警把他交给警察……”。 看着电视节目,我自然地想到我自己的孩子,想到我的学生,遇到这种情况,我怎么办? 我们中职学生的思想道德现状从总体上看主流是好的,他们积极向上,热爱自己所学的专业,团结友爱,文明礼貌,和社会普适的价值相一致。 但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法制、纪律观念淡薄,旷课、随意迟到、早退、男女生接触过密、打架斗殴、敲诈勒索、乱扔垃圾、破坏公物、辱骂教师的现象时常发生,少数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自私自利,对家庭、集体和社会缺乏责任感,一切以自我为中心,我行我素,明知不可以违反学校的规章制度,但由于自控能力较差,时常有违规行为,且屡教不改。

对这些学生怎么办?我认为,对这些学生必须实施适当的教育惩戒与强制,否则校规校纪如同虚设。 如果只坚持正面引导,说服教育,将教育集中在正面教育的狭窄范围,这只能使教师的教育工作走向片面。学生长期听到的只是家长和老师们的甜言蜜语,无法正视自我缺陷,过分相信自己,这对今后的健康成长可谓是“百害而无一利”。 其实,我们小时候上学都受到过严厉惩戒。老师上课有戒尺和教鞭。记得老师的戒尺是竹板做的,上面有很多的小眼儿,每当我们犯错时,老师叫伸出手来,打一板子。打后的手顿时肿了起来很痛,以后我们就很听老师的话,不敢犯错误了。但我们从来没有怨恨过教师,相反,现在想来还有些感激,正是儿时的那一点“痛”成就了我们的现在。 在学生思想还没有成熟,不能全面和正确地考虑和认识问题的时候,给他们一些合适合理的惩戒,使他们保持一定的畏惧心理,让他们避免犯一些错误从而走上正确的道路,我看是完全必要的。 其实,教育惩戒是一种正当的、合理的、常规的教育管理手段,是对学生问题行为进行强制性纠正的不可或缺的方法,对学生发挥劝善、警示、激励的教育功能,使学生学会“对自己的

论教育惩戒在校园教育中的重要性

论教育惩戒在校园教育中的重要性 发表时间:2018-05-18T10:18:28.210Z 来源:《素质教育》2018年5月总第272期作者:孟晓娟[导读] 本文阐述了教育惩戒的必要性,对教育惩戒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策略进行了探讨分析。 陕西省咸阳市秦都区古渡办事处安村小学712000 摘要:教育惩戒是教师依据一定的规范,以不损害学生身心健康为前提,以制止学生的不当行为、帮助学生改正错误为目的,以惩罚为特征的一种教育方式。为了发挥惩戒在教育中的作用,本文阐述了教育惩戒的必要性,对教育惩戒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策略进行了探讨分析。 关键词:教育惩戒问题策略 如今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体罚受到了社会的广泛谴责,但笔者认为教育惩戒作为教育手段是非常有必要,其能够使学生对自己的错误行为进行深刻反省,同时还能够提高学生的自控能力,确保学生时刻注意自己的行为规范。 一、教育惩戒的必要性 教育惩戒是手段与目的的结合,只有符合教育目的的惩罚方式才是教育惩戒。不符合教育目的甚至反教育的惩罚方式不是教育惩戒。现在的学生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学生受到不良环境的影响后、行为以及思想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如果犯了严重错误,教师还只是单纯进行批评教育,完全达不到教育的目的,所以适当的教育惩戒对于学生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古往今来,凡成大器者,哪一个没有经历过严师、严父及慈母的惩戒?《孟母戒子》故事想必大家都读过吧,孟子小时候顽皮,母亲没有任其发展,除了三次搬迁为儿子创造良好学习环境就是严厉地惩戒。“子不学,断机杼”孟母是在用言传身教来教育孩子,虽然布剪碎了,损失了一匹布,可是却让自己的孩子牢牢记住这个道理:学习要全神贯注、持之以恒,不然将前功尽弃。这一剪真是值千金啊!一代文豪鲁迅先生有一次上学迟到了,先生严厉地批评道:“以后要早到!”鲁迅很惭愧,默默地回到座位上,在书桌上刻了一个“早”字,提醒自己时时早、事事早。从此,鲁迅再也没有迟到过,而且养成时时早、事事早的习惯并保持终生!如果没有严格要求的寿镜吾老先生,恐怕少年时期的鲁迅就不会这么自责与自勉了,文坛上也许会少了一位巨匠! 明大祖朱元璋所言:“朕诸子将有天下国家之责,不求名师教之,岂爱子弟不如金玉呼!”故特别重视皇子们道德的培养以及意志的锻炼,从他们懂事时起,就训练他们骑马、射箭、习字、撰文……他希望皇子们能吃苦耐劳,尽早坚强起来,担当社稷之重任。皇子们身边的人,谁都不敢掩饰他们哪怕一个小小的错误。如果有错“应罚书、罚字惟师傅命是听,亦有罚下榻立读者。”这是何等严厉的一种教育呀! 二、教育惩戒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们现在的教育何尝不关系到祖国的未来?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责无旁贷呀!可是,本应是赏罚分明的教育却让一些人理解歪了,极端地理解为丝豪不能惩罚。美其名曰“学生高于一切!教育服务于学生!”因为一丝一豪的闪失某些管理者担不起责任。在这样极端的教育制度下,教师们面对一群群顽童惶惶然了,是明哲保身呢还是尽师之责任呢?面对一则则负面报道一一学生离家出走,学生跳楼自尽……教师们的心在流泪呀!花儿过早凋谢固然令人伤心难过,难道把这一切责任归咎于教师惩戒学生或学生不堪压力过重?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难道就因为这一些偶发事件就让教师们对顽童们的过错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任其发展只求平安无事吗?学生迟到不能批评,学生不完成作业不能罚站,家长辱骂老师要高风亮节……请问,这还叫教育吗?在这样的教育制度下,学生怎么会明辨事非?人格怎么能健全?将来怎么能成大器? 三、加强教育惩戒的策略 1.遵守教育惩戒实施的原则。教育惩戒作为一种教育手段是为了让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但目前有很多教师进入到了误区,完全歪曲了教育惩戒的目的,以致出现极端的状况。这就需要教育工作者不断地提高对教育的认识以及自身的素质,要认清作为教育工作者的职责所在,时时刻刻为学生考虑,要对学生有足够的关爱。教育惩戒的实施有几个原则需要注意:(1)要在批评教育失去作用的情况下使用;(2)要注意教育懲戒实施的场合、地点,不能在大庭广众下实施;(3)要结合学生的心理需要,充分地了解每个学生的犯错心理。 2.掌握教育惩戒的艺术。。教师在使用教育惩戒时一定要把握好尺度,让教育惩戒显得有艺术性,让教育惩戒的过程充满教师对学生的爱。小学高段学生正处于叛逆期,犯错误是很正常的,即便是经常犯错误的学生,身上也不乏有很多闪光点。教师在实施教育惩戒的同时要抓住这些闪光点,对学生进行赞扬,这样就能够避免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如果掌握了教育惩戒的技巧,就会使其变成一种艺术。 3.参考外国教育惩戒的经验。比如英国一名学生逃课,班主任得知后,将学生叫到办公室进行批评教育,但学生明显表示不服,班主任罚学生在操场上跑3圈,跑完之后在班级外面反思自己的行为。上述案例说明,这些国家对于教育惩戒是赞成的,同时教师们也能够合理运用。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教育惩戒需要在批评教育不起作用的情况下使用,同时还要保证学生的身心不会受到伤害,并能够真正地促进学生进行自我反思,达到教育惩戒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彭亚军农村中小学惩罚与惩戒教育的反思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2017,(33)。 [2]周勇在实践中逐步建立教育惩戒权行使规范[J].教育研究与评论,2017,(12)。 [3]黄侃等英国中小学校的惩戒教育及启示[J].北京教育,2017,(12)。

学校艺术教育管理制度

学校艺术教育管理制度 1、加强学校艺术教育是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一项战略任务,要从提高国民素质的高度,切实加强学校艺术教育工作。 2、通过艺术教育,使学生提高艺术素养,增强爱国热情,弘扬民族精神,培养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陶冶情操,发展个性,启迪智慧,激发创造能力,全面提高素质。 3、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包括:艺术类课程教学;课外、校外艺术教育活动;校园文化艺术环境建设。学校因地制宜,讲求实效的方针,遵循普及与提高结合、课内课外结合、学习与实践结合的原则。 4、深化改革、坚持创新,促进艺术教育的发展。学校艺术教育要围绕素质教育的实施,转变艺术教育观念,深化艺术教育改革,坚持艺术教育创新,促进艺术教育发展。 5、要加强学校艺术教育管理网络建设。加强领导,完善学校艺术教育工作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6、学校应充分发挥共青团、学生会在艺术活动中的作用。学校设立艺术教育领导小组制度。 7、学校按照国家的规定和要求开齐开足艺术课程。 8、更新教育观念,改革艺术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促使艺术教育的知识积累向能力转化。注重以人文素养为核心的学习过程,培育民族精神,加深对民族文化价值的认识和对世界多元文化的理解。让学生在学习中更加热爱艺术、热爱生活、热爱祖国,促进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9、充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积极开发社会艺术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网上艺术教学,制作和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拓展学生艺术视野和思维空间。 10、建立科学的艺术教育教学评价机制。从知识积累、审美能力、艺术实践、艺术素养等方面和学习过程对学生的艺术学习给予综合测定与评价。高等学校的艺术课程学习,应计入学分。从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效果等方面对教师的教学工作给予评估。 11、加强对课外、校外艺术教育活动及校园文化建设的领导和协调。立足普及,不断提高课外、校外艺术教育活动水平。

教师教育惩戒权的必要性

教师教育惩戒权的必要性 针对教育惩戒的必要性,著名教育家马卡连科强调:“合理的惩罚制度不仅是合法的,而且也是必要的。这种合理的惩罚制度有助于形成学生的坚强的性格,能培养学生责任感,能锻炼学生的意志和人才,能培养学生抵制引诱和战胜引诱的能力……适当的惩罚,不仅是一个教育者的权利,也是一个教育者的义务”。正如马卡连科所说,教育惩戒是良性的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客观要求。教育惩戒权的必要性可概括如下: 1、促进学生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遵纪守法是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学生只有先学会遵守各种校纪校规,走上社会之后,才能遵守各种法律规范,适应各种工作制度。现阶段,我们强调素质教育,提倡尊重学生,维护学生权益,决不意味对不遵守纪律的学生的迁就忍让。对此,教育学家涂尔干有深刻的认识:“纪律经常被人们当成是对人的自然本性的侵害,因为它阻碍着人们不受限制的发展。这样的看法有道理吗?恰恰相反,倘若一个人没有能力将自身限制在明确的限度内,那么这就是一种疾病的征兆。”因此,对违反纪律的学生要进行必要的惩罚,是促使学生养成遵纪守法良好习惯的客观要求。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一般而言,“责任”包涵两个层次的意义:一是指做好分内的事情,如履行职责、完成岗位责任等;二是指如果没有做好分内的事,应承担由此产生的不利后果或强制性义务。可见,一个有责任感的人,必须学会承担没有做好分内之事的不利后果,接受惩罚。今天,很多孩子是独生子女,家人的百般宠爱,剥夺了他们承担责任的机会,使这些“小皇帝”们往往十分自私,普遍缺乏责任心。此时,学校的教育惩戒更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合理的惩罚比一味地赞赏更能使学生学会负责,惩罚的体验是深刻的,甚至刻骨铭心,从而使孩子们吸取教训,踏实做好自己分内的事情,成为一个有责任感的人。 3、有利于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简单而言,人格是指一个人在成长发育过程中所形成的、区别于他人的、一贯的行为倾向和反应模式,即一个人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所谓“人格不同,犹如其面”,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人格特点。但健全人格拥有一些共性,拥有健全人格的个体都能够正确认识自我,具备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教育惩戒有利于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学生因违反纪律接受惩罚,接受惩戒的经历让他们有机会正视自我、改进自我,惩罚的痛苦感受也考验了他们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让他们真实地了解生活中既有鲜花、掌声,也有痛苦、失败,有利于他们超越自我,逐步形成健全的人格。

浅谈教育惩戒

惩罚要适时适度得法 惩罚是一把双刃剑,弄不好会伤害人,实施时必须把握好一个前提:适时、适度、得法。适时是指要抓住实施惩罚的时机。一般来说,孩子犯错误的时候是实施惩罚教育的良机。因为内疚和不安会使孩子急于求助,而此时明白的道理最能让孩子刻骨铭心。适度是指要把握好惩罚的量,要顾及孩子的承受能力和尊严。孩子作业完成得不好就罚他重做十遍、二十遍,搞清洁卫生不认真就罚扫地一个月等做法,都是没有把握好惩罚的度。得法是指实施惩罚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个性,因人而异。对性格内向、自尊心强的孩子,宜采用温和式的惩罚;对脾气暴躁、自我意识差的孩子宜采用严厉式的惩罚;对性格倔强、逆反心理强的孩子,宜采用谈心式的惩罚。得法还指在实施惩罚时要讲究策略,首先肯定孩子是一个好孩子,再指出他的错误,让孩子能体会实施惩罚者的良苦用心,能较平和地接受惩罚。(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苏南小学李德超) 师爱解开惩戒难题 今年9月1日施行的《义务教育法》第二十九条明确规定: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不得歧视学生,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不得侵犯学生合法权益。其中虽然没有提到“不得对学生实施教育惩戒”,但教育惩戒最起码应当符合

上述法定要求。看了《中国教育报》10月30日的报道后,我似乎发现了教育惩戒与体罚和变相体罚之间的区别,或者说是发现破解教育惩戒难题的钥匙,那就是师爱。作为一线教师,每天要面对那么多的琐碎事情,不可能真的能把每一次教育惩戒都打磨成教育艺术,但至少在实施惩戒前,可以先想想自己带有善意和爱心的惩戒能不能唤醒学生的善意和爱心?千万不能只看一时的成效,暂时的成效也许会掩盖心灵长久的伤害。(江苏省扬中市新坝中心小学陈健) 可不惩戒时绝不惩戒 如何对待犯错误的学生,有的老师尤其是班主任喜欢给学生来个“下马威”,或当着大家的面“杀鸡儆猴”,要不就是训得他晕头转向,然后写下保证书,而我却喜欢“不惩戒”。有人会担心我这么做,学生们还不闹翻了天。事实上,这种担忧是多余的,因为我们的学生能做到相互提醒,犯错误越来越少。纵然某个学生又出现不好现象,大家也能宽容他。这又是一种多么难得的品质。教育要真正渗透到学生的灵魂中去,是不能依靠硬邦邦的禁止和惩戒的,只有师生之间心灵的默契,彼此将心比心,才能完成建设人的灵魂的伟大工程。(浙江省上虞市实验小学任伟良) 惩戒“利器”还需慎用

浅谈教学过程适当的“惩罚”

浅谈教学过程适当的“惩罚” 苏志翻 惩罚教育是必要的教育手段,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没有约束力和强制性的教育是软弱的,是苍白无力的。惩罚教育不等于体罚学生。惩罚教育要注意及时、有度、得法和维护学生尊严。 当人们把“愉快教育”、“赏识教育”的经念歪了的时候,如今,许多教师可以说是谈“惩罚”色变,他们认为“惩罚”学生就是碰师德修养的钉子,就是踩教育行风的高压线。其实,现代的许多教育专家都赞同这样的说法——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没有约束力和强制性的教育是软弱的,是苍白无力的。无论从心理学还是教育学的角度看,惩罚都应该有它自己的一席之地。它可使学生明确地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和错误,在情感上引起痛苦和羞愧的内疚感。适度的惩罚对培养学生的耐挫心理同样也很必要。 我们既不能将惩罚作为包治一切的灵丹妙药,也不能将惩罚视为洪水猛兽。教师在不损害学生人格尊严的前提下学会适当的、正确的、艺术性的运用惩罚,做到罚之及时,罚之有度,罚之有方,罚之有异,深入内心,触及灵魂,这样的惩罚是绝对有教育意义的。 惩罚是一门学问,更是一门艺术。惩罚应是在关爱的前提下对学生的不良行为进行纠正、矫治的强制措施。这个措施首先必须确实必要,其次要有一个“度”,应该行之有效。在这个强制过程中,惩罚是为了爱,要“让爱做主”。我们在惩罚学生时应该给学生留有改正错误的余地。

一、惩罚教育的必要性 著名教育专家玛莉琳–古特曼说过:“那些小时候过多的受 到师长表扬的孩子,在他们步人生活后很可以会遭到更多的失望。”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也认为,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一种不完整的教育,是一种脆弱的不负责任的教育。由此可知,正常的教育确实需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惩罚。 鼓励是一种教育,惩罚也是一种教育。现在学校教育从教育主管部门到学生家长都极力提倡爱的教育、赏识教育。总希望通过教师对学生倾注真诚的爱,来培养具有充满爱心、品格好的有知识、有文化的下一代。但是,仅有爱的教育行吗?答案是否定的!教育的一个基本功能是促进学生的社会化发展,而惩罚在促进学生的社会化发展方面具有其他方法难以替代的价值和功能。 学校作为社会的基本构成体和未来社会的导引形态,有责任帮助学生学习如何面对包括惩罚在内的社会基本规范和执行原则。学校不同于社会的一般构成,它与其他社会构成的区别就在于它要为未来社会培养人才。从这个意义上讲,现实的学校不能仅仅复制现存社会,还应具有导引年轻一代创建更加进步和健康的社会规范和道德价值取向的功能。因此,学校不仅不可能远离惩罚,而且应将其作为基本的教育内容之一有效地加以利用。 一,惩罚教育的本质 1、什么是惩罚? 惩罚,是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对受教育者认识和行为的一种评

教育惩戒权800字作文

教育惩戒权800字作文 尊敬的各位家长: 你们好! 狂天我要演讲的题目是《何为惩戒,惩戒何为?》。近日,教育部印发《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明确表示,教师拥有一定的惩戒权。这不免引起各位家长的担忧,万一老师不按惩罚尺度处理学生怎么办?担心是不可避免的,谁会让自己的孩子受到伤害?担心之余,我们就要更清晰的认识惩戒这个问题。 何为惩戒?一提起惩戒人们闪现在脑海里的都是过重的惩罚甚至是酷刑。此惩戒非彼惩戒。在教学过程中的惩戒只是助你人生梦的推力。为什么会这样说?惩戒帮助你在犯错的时候走向正确的道路。当遇上上课捣蛋的学生、当遇到反复讲的问题学生就是不往心里去,那么就要实行一些手段了。这些手段不外乎就是罚抄,罚站。用这些手段只是为了让学生能够记住。记住这次教训,以后更好的去做一些事情。何为惩戒,惩戒何为?就是为了让你变得更优秀而已,教师行使惩戒权只是个学生而已。 适度惩戒方可行。并不是所有的惩戒都是好的,从新闻中也听过不少老师过度体罚,殴打学生致伤致残。这不仅是身体上还有心理上都给学生造成了不可磨灭的伤害。所以,教育部在推行惩戒权的时候也提出了要制定实施细则,明确教师教育惩戒权。过度惩戒终究是不对的,没有人有任何的权利可以去伤害他人,教师惩戒权就是不以伤害学生为前提而施行的,适度适量是惩戒的过程,促进学生发展是惩戒的目的。 惩戒创造了一个更有组织有纪律的班级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惩戒恰恰就是规矩的基础,学生可以自我管理、自我学习?这只有在极少数的可能下,团体中总会出现一两个活泼的人来带动班级。活泼的氛围一涌现,真正静下心来就很难了。惩戒在这之中就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惩戒提高学生的自我意识,规范学生的行为,成为前进道路上的警示牌。学生用心投入学习怎么会不拿到满意的成绩呢?怎么会不在高考中脱颖而出呢?这一切的一切,惩戒的行使功不可没。 没有惩戒,就没有纪律。没有惩戒,就没有规矩,惩戒就像是空气,时刻伴随着我们,时刻不能失去它们。没有惩戒的世界是不完美、不精彩的,多一点鞭策,

教育惩戒

教育惩戒的合法性及其在教育中的适用 2011-04-09 10:15:19 晴 (1)教育性原则。要将学生真正当成“人”来看。这一点并不容易做到。 很多时候,我们对学生并不够尊重。 (2)教育惩戒的平等原则 老师经常用有色眼镜去看待学生。而不是真正的平等。要将“学生 所犯的错误行为”与“犯错误的学生”分开来。不能等同起来看。 (3)不当联结禁止原则 是平等原则的一个延伸。不能因学生在家不孝敬父母而让学生退 学。不能因一个人犯了错误而罚一个班(组)。 惩戒概念,是指具有惩戒权的主体对个人或集体的不良品德行为 作出的一种否定性评价,其目的在于控制或促使改正不良品德行 为。而教育惩戒则是在教育过程这一特殊、具体的情境中的一种 惩戒,是学校或教师惩戒违反校规的学生的权力。教育惩戒权是 教育权力的一个下位权力。n1.扬善惩恶是教育惩戒权的人性 动因。n2.惩戒既是教育学生的必要手段,也是维持学校教育教 学秩序的重要管理措施。n3.惩戒是学生受教育权利充分实现 的可靠保障.

教师要合理合法的惩戒学生 杨芳群 在当今中小学教育界,“赏识教育”“爱心教育”“情感教育”等等,成为教育的亮点和主流选择,而与此同时,惩戒似乎成了教育教学中教师们不敢触及的“高压线”,唯恐被冠以“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之名,加之一些媒体对因体罚学生而引发的学生弃学、离校出走、自杀或杀人等恶性事件一再披露,不时地在向教师们传达这样一种信息:教育似乎不应该有惩戒。 近年来,中国教育界在反思尊重学生的过程中,又走进了重表扬轻批评的误区,甚至出现了所谓的“无批评教育”。的确,教育以表扬为主,正面引导,这是符合人的成长规律的,但是,以表扬为主,并非以表扬为唯一的、全部的方法。教育是讲究分寸的,适当为佳,过之或不及均不能取得理想效果。我们看到,与表扬相对的批评,与奖励相对的惩戒,对于每一个人尤其是成长中的学生具有特殊的意义。 完整的教育不能没有惩戒,马卡连柯也说:对学生合理的惩戒制度不仅是合法而且也是必要的。“惩者以正其心也”教育的本质就是“正其心”,使其全面发展,惩戒是为了让学生知道,什么事不该做,做了不该做的事后应该承担责任。 那什么叫“惩戒”呢?——惩戒,顾名思义,包括“惩”和“戒”两层含义,“惩”即处罚,是一种手段,“戒”是警告,劝戒以使其改正错误,是这种行为期望达到的目的。一句话,惩戒意味着手段和目的的统一,教育惩戒除了也具备这种统一之外,更为重要的它是一种教育方式,虽然是一种特别的教育,但在本质上同期望、激励、表扬等方式一样指向学生的进步。 相应的,教师具有对学生的惩戒权,来源于对学生的管理、指导权,是教育教学的重要权利,可是结合我们的实际,我们的老师有时做得并不够,有的老师对学生很纵容、放任,即使是批评,也只是面向大多数轻描淡写、说现象;有的老师在学生犯了错误后,他也不管,弄得班风不正,班上没有正气,邪气自然上升;还有的老师他上课有人睡觉、有人迟到、有人讲话、有人吃零食,他都不激动,只顾讲自己的,还笑称自己已一点脾气也没有,事实上,学生对这样的老师并不领情。无怪乎,长期在这样的班上学习的有正义感的同学便坐不住了,有同学甚至要求我们的老师发发火,行使批评学生的权力。 造成有的老师对学生放任不管,不愿惩戒学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有一条就是怕惹麻烦,怕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所以一些老师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取不作为的消极态度。可是,当老师的都知道,对那些特别差的学生,老师如果没有强而有力的惩戒手段,不能有效地控制这一小部分“捣蛋者”的行为,那么最终受害的可能是大部分好学生。所以,教育不能没有恰当的惩戒。 惩戒手段虽可应用,但需慎重,因为教师的违法与侵权行为多发生在对学生的惩戒中。所以,要讲究惩戒的艺术,因此,使用惩戒一定要慎之又慎,把握好一个“度”,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作为施惩方的老师要明确体罚和惩戒的差异。教育惩戒是指老师不以损害学生身心健康为原则的一种惩罚方式,教育惩戒首先应该是教育,其次是处罚,属于批评教育的一种方式,对学生处罚合理合法,就不属于体罚范围,惩戒的目的是让学生心悦诚服地不愿再犯类似的错误。体罚是惩戒中最极端的一种,既不能取得预期的教育效果,又严重违背教育人道主义根本原则,因而是违法行为。体罚是给予学生身体的痛苦或疲劳的惩罚或者是剥夺学生应有的权利,造成学生身心健康损害的侵权行为,它包括体罚和变相体罚,即“体”罚与“心”罚,两者根本的区别在于是否损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是否侵犯了学生个体的权利。二是要尊重学生的人格,讲究艺术、技巧。因人施惩,有的学生被老师当众批评,回家自杀了,有的学生被老师当众羞辱,知耻后勇,走上了成功之路,同样的惩戒却有不一样的结果。因此,惩戒学生一定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注意根据受惩者的性格因素、身心特点的差异进行惩戒,只有基于尊重的惩戒,抱着爱学生的态度对犯错误的学生的惩戒,才是学生能接受的惩戒。 三是惩戒要符合相关程序和规范,并做到公开、公正。程序是为了保护个体免受专断或非法的管理行为受侵害而设定的一种保护措施,它要求惩戒程序的合法性与合理性,作出决定的步骤和手段要公平,特别是作出诸如停学、留察、劝退、开除等较为严重的惩戒决定时,要尽一切可能使过程公开、透明,真正做

浅谈教育的惩罚

浅谈教育的惩罚 教育惩罚指对个体或集体的不良行为给予否定或批评处分,旨 在制止某种行为的发生。【1】学校教育中的惩罚与一般意义上的社会惩罚存在明显的不同,主要是指教育者或教育集体有意施加的足以影响受教育者生理、物质或精神需要满足程度的举 措。 一、学校教育中惩罚的类型 从惩罚是否具有合理性来看,可分为合理的惩罚与不合理的惩罚两类。合理的惩罚通常具有以下几个特性:首先,具有合法性。就是指应在法律所允许的范围内施行惩罚。其次,具有教育性。惩罚应符合教育要求,惩罚的目的是教育而非惩罚本身。要充分考虑实施惩罚的时间、地点、情境、学生的个性及心理承受力等。第二,符合道德规范。惩罚应在道德所允许的范围内施行。由此可知,既是合法的、合道德的,又具有教育性的惩罚是合理的惩罚。除此之外,合理的惩罚必须指向被惩罚者的过错行为并在惩罚实施后起到一定的警示或对过错行为的遏制作用。不合理的惩罚笔者主要从下列三个方面来分析。首先,不合法性,是指惩罚者所实施的惩罚行为违反了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给学生造成了不良的后果。在我国,法律明确规定体罚是违法行为。1986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十六条明确规定;“禁止体罚学生。”其次,不合道德性,是指有些教师不体罚学生,而是嘲讽、挖苦和歧视学生,抑或是暴露学生的稳私、践踏学生的自尊等。1984年发

布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要求》第4条规定:教师应该不歧视、讽刺学生。再次,不合教育性,由于学生具有个体差异性,假使合乎法律和道德规范的惩罚,但具体到学生个体身上不一定都能发挥教育的作用。同样的惩罚,对于有些学生来说是合适的,能够达到教育效果,但对另一些学生来说,不但没有教育作用还可能产生相反作用。例如,对于性格外向的学生来说,当众受到严厉批评,能使其认识到自己的行为过错,甚至心灵受到震憾而改正自己的不良行为。然而,对于性格内向、自尊心强或者有自卑心理的学生来说,这种形式的惩罚只会加剧其反对情绪。相反,私下的教育惩罚或许更适合于他们,更有助于他们认识自己的缺点和错误并改正。在现实教育中,教师往往忽视不合教育性的惩罚,其实,这种惩罚与前两种惩罚危害性同样大。 从惩罚的动机看,笔者认为可将惩罚分为以下四种。即报应性惩罚、恕道性惩罚、感化性惩罚、惩戒性惩罚。首先,报应性惩罚,“是通过向违纪学生施加相应的痛苦体验,企图达到使其赎罪的目的。关注的是违纪学生的不端行为所造成的实际损害之程度。这种惩罚方式追求的是一种以恶报恶的对等关系。”【3】即对别人作恶就是对自己作恶,似乎要让被惩罚者明白害人如害己的道理。然而,殊不知以此逻辑推断,报应性的惩罚会给违纪学生带来痛苦,这也是一种恶。所以这种以恶报恶的惩罚又是不道德的。因为惩罚的本质是矫正过错行为而非抵罪。其次,恕道性惩罚,是指教育者以宽仁之道对学生的过错行为实施的惩罚。摒弃了对过错人强行施加痛苦体验,而是用宽容的态度和讲道理的方法。第三,感化性惩

教育管理是一门艺术

教育管理的启示 ——《学生第二》读后感 定边县第二小学武志仁 早就想拜读《学生第二》这本书,近日闲暇,拿来细读,反复品味,颇有所得。 《学生第二》的作者李希贵先生,是一位在教育管理和教育教学中不断探索的实干家,他现任北京市十一学校校长,曾历任高密四中语文教师、班主任、副教导主任、副校长、校长,高密一中校长,高密市教委主任,潍坊市教育局局长,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筹建工作负责人;兼任国家督学、教育部普通高中新课程专家工作组成员、全国新学校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导师。 《学生第二》这本书主要收集了李希贵先生在教育、教学、管理、处事、治学等方面的经验与体会,共分为九个章节,分别为“经营学校文化”、“打自己鲜明的旗帜”、“在校园里创造市场”、“让资源流向哪里”、“学会终点思考”、“张扬教学个性”、“换药不换汤”、“做希望经销商”、“共同走过”。纵观全书,字里行间无不流露出作者的睿智、果敢、人本、精到。读完此书,我深深地感受到李希贵老师不仅善于从书本上学习,善于向同行学习、向其他行业学习,更善于在实践中思考与总结。 书中独到的观念、鲜活的案例给我留下了深深地印象,尤其

是李希贵老师在教育管理中的一些想法和做法让我耳目一新,受益匪浅。他提到:管理是一门了不起的艺术,它的最高境界就是让每一个被管理的人都感到自己的重要。“让每一个人都感到自己重要”,这是李希贵先生的一条重要的管理思想。确实,每个人都渴望自己成为重要人物,怎么使每个人都感觉到自己的重要,这是管理工作中一个富有意义的挑战。我想,方法并不重要,高密四中、高密一中、北京十一学校的校情和我们的学校并不一样,所以,李希贵校长的做法我们未必可以照搬,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用心去做,从心里感激每一位用心工作、用力工作的人。李希贵为自己学校有三十年工作经历的图书管理员赠字“三朝元老”;为五十多岁的烧锅炉师傅设立“孺子牛”奖;委托收发室的退休教师代表学校向家长介绍学校的发展规划和教育教学情况,为了让他了解的更准确邀请他参加校委会议······种种做法,都体现了“用心”二字。让每一个人感觉到自己的重要,有时候不过表现在一些小事上,就像拿破仑能记住每一个士兵的名字,李希贵校长亲自为获奖教师致颁奖词······如果在校长眼里,教师第一;那么在教师眼里,学生就是第一。所以,教育的本质是唤醒,是平等对话与自由交流,而不是指示和命令;是尊重和信任,而不是消极防范。 在对学生的管理方面,李希贵校长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认为,对于学生来说,一个活动可以承载许多价值追求,也可以设定若干教育目标,但有一个东西是不能丢的,这个东西就是一

关于”教师惩戒权“的作文素材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2019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其中明确提出,将制定实施细则,明确教师教育惩戒权。 教育惩戒是指教师依据一定的规范,以不损害学生身心健康为前提,以制止和消除学生的不当行为,帮助学生改正错误为目的,以惩罚为特征的一种教育方式。其在培养规则意识、锻炼承担责任、承受挫折的心理品质方面具有其他教育方法难以替代的价值和功能。 材料二: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鲁迅写启蒙老师寿镜吾老先生,“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 材料三: “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贵师重傅则法度存。国将衰,必贱师轻傅;贱师轻傅则人有快,人有快则法度坏。” ——荀子《荀子·大略》关于“教育惩戒”,你有怎样的看法和思考?请结合以上材料,联系当今生活和社会教育现状,谈谈你的认识。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得抄袭和套作,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材料写作文能力。本题属于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作文任务十分明确——关于“教育惩戒”,你有怎样的看法和思考?请结合以上材料,联系当今生活和社会教育现状,谈谈你的认识。任务驱动型作文隶属于材料作文,对于材料作文一方面要求学生整体感知材料,从材料中提炼出主旨;另一方面要求学生根据主旨,自选角度进行写作,切不可偏题。 【审题】 这是一道多则材料综合立意的任务驱动型作文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教育惩戒”这一社会热点的理解、分析和探究能力。既有对理性思维的考查,也有对个体价值观、人生观的追问。首先把握材料的内容,本题给了三段材料,材料一简要介绍了教师教育惩戒权,材料二引述了鲁迅散文中关于老师的“戒尺”的文字,材料三则谈论尊师重教与家国兴亡的关系。考生在阅读材料时,既要分析归纳各则材料大意,还要认真思辨、深入探究,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