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

湘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
湘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

小学科学湘教版一年级下册科学教学工作计划

一、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进入小学才一个学期,新的学习和生活对孩子们来说仍然充满了好奇和有趣,对学校、环境、老师、同学、课堂、学习、学校的要求都充满了新鲜感。同时他们年龄小,好动、易兴奋、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尤其是刚入学时,40分钟的课堂学习对于他们来说真的很难!

一年级上册科学在小学六年科学学习中具有特殊的意义。如果说他们在幼儿阶段主要是通过“玩”来认识和了解科学的话,从现在起,他们进入的将是一门“课程”。课程的含义是具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系统的设计,但绝不是说不再“有意思”,不再令人“感兴趣”,不再有孩子们的“个人看法”和“探索空间”。恰恰相反,好的科学课应该是属于“儿童的科学”。

二、教材解读

根据《小学科学课程标准》(2017年03版)“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技术与工程”4个领域中的相关内容要求,安排了“水”“空气”“形形色色的动物”“各种各样的植物”“纸飞机”5个主题单元,共计15篇课文。

各单元简介

1.“水”:对水这种熟悉物体的外部特征进行观察、比较并加以描述,通过依据某一特征对这些物体进行分类的系列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经历有目的地观察过程,初步知道分类的基本方法;并以此为基础,开展水的探究活动。

2.“空气”:通过引导学生梳理、交流已有的对自然界的认知经验,丰富对自然界的整体感知;通过观察、比较、分类与交流,引导学生对空气产生新的发现、新的想法和想要研究的问题,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与好奇。

3.“形形色色的动物”:利用学生天然的好奇和热情,指导他们学习描述、记录周围动物,并能坚持连续观察记录动物的特征,初步意识到动物石油共同特征的,同时存在差异,能够给其分类。

4.“各种各样的植物”:通过对生活中常见植物的观察和分析来认识植物的共性与差异,渗透保护环境教育。

5.“纸飞机”:指导学生发现问题并能提出改进意见的能力,体会在游戏中提高科学能力的乐趣。

三、教学目标

观察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科学史上许多重大科学发现源于细致的观察。因此,“水”作为教材的第一个单元,就为刚刚接触科学学习的学生,设计了简单、有序、操作性强的系列观察活动,帮助学生初步体验科学学习的基本程序、基本方法,开启探究技能和思维能力形成与发展之旅。

科学始于人们对大自然本来面貌的好奇与探寻。在不断地探寻中,人类获得了诸多的认识,再加以总结提炼、迁移运用,推动着自身生产生活的不断进步。自然界中的水、空气、植物动物……是孩子们熟悉的自然事物和自然现象,而这些自然事物或自然现象所蕴含的科学知识和科学秘密,既能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等待着孩子们去探究。因此,教材在第一、第二单元安排了“水”“空气”单元的学习内容,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激发学生对科学课浓厚的兴趣,体验探究的快乐,初步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使他们有目的、较细致地观察、发现大自然中物体的异同,提出探究的问题,作出初步的猜想与假设,学习分类的方法,认识到感觉器官和简单工具能帮助我们观察事物,为后面有关观察并认识事物的特征的性质与功能,为进一步的学习从情感、技能上做好了准备。而观察动物特征,是通过一个相对学生而言时间较长的观察,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一年级上册各单元内容的编排,体现了“少而精”的科学课程理念,为学生提供适合他们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的学习内容,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帮助他们通过充分体验,提升探究技能,构建对科学、对技术的理解,进而为科学素养的提升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具体教学措施

1.培养学生科学学习的兴趣和良好习惯

学习兴趣对于科学学习非常重要。在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利用教材所提供的素材,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学习活动。教学时,时常关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允许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想法。让每个学生喜欢上课、喜欢教师,进而喜欢学科学。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不能简

湘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科学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

湘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 1、利用电流产生(磁性)的装置叫(电磁铁)。电磁铁是由(铁芯)和(线圈)两部分组成的。 2、制作电磁铁需要的材料有(导线)、(电池)、(铁钉)。 3、电磁铁的基本性质是:通电时,(产生磁性);切断电源,(磁性消失)。 4、实验证明:改变(电流强弱)、(线圈圈数)、(铁芯粗细)都可以改变电磁铁的磁力。 5、串联在电路中电池的节数(越多)、线圈的圈数(越多)、铁芯(越粗)、电磁铁的磁力(越强)。 6、电磁铁也有(南极)和(北极),指北的一端叫(北极),用(“N”)表示;指南的一端叫(南极),用(“S”)表示。它的磁极是(可以改变的)。电磁铁的磁极的变化与(线圈的缠绕方向、电池的正负极)有关。 7、我国(上海)的(磁悬浮列车)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条投入商业运营的线路,它是利用(电磁铁)的原理研制的,使车身悬浮在铁轨上高速、平稳、安全地运行,是21世纪人类理想的交通工具。 8、日晷是测定(时间)的仪器,日晷又称为(“日归”)。它是根据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不断变化,地面上物体的(影子)也在相应的变化的规律制成的。早晨,影子指向(西方);正午,影子指向(正北);傍晚,影子指向(东方)。一天中,(正午)的影子最短,(早晚)的影子都比较长。 9、一天中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是(变化的)。随着太阳位置的变化,物体的影子的(长度)与(位置)和(地面上的气温)也随着而变化。影子方向的变化与太阳在天空中方向的变化(相反)。 10、人看太阳的视线与水平视线之间的角度叫做(太阳高度)。早晨和傍晚太阳高度(小),物体影子(长),气温(低);正午太阳高度(大),物体影子(短),气温(高)。 11、人们习惯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太阳(东)升(西)落,地球上昼夜(交替)。 12、夜间出来活动的动物有(蛾、蝙蝠、老鼠、猫头鹰)等,白天活动的动物有(狗、牛、羊、蝴蝶)等。 13、在白天开放的植物有(太阳花、向日葵)等,在晚上开花的植物有(昙花)等。 14、地球围绕着太阳不停地自(西)向(东)公转。地球公转一周需要(一年)。 15、地球的自转是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的转动,自转一周的时间约是(24小时)。 16、地球绕太阳(公转)时,同时也在不停地(自转)。 17、极圈以内的地区,每年总有一个时期太阳不落到地平线以下,一天24小时都是白天,这种现象叫(极昼),反之是(极夜)。

湘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素材-期末复习资料

湘教版四年级(下)科学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植物的一生 1、种子的结构分为种皮和胚。 种皮:保护种子。 胚:能生长发育成一株植物。 胚分为:子叶、胚根、胚芽和胚轴。(子叶:提供营养;胚根:发育成根;胚芽:发育成茎和叶;胚轴:发育成连接根和茎的部位。 2、种子萌发条件:充足的水分、适宜的温度、足够的空气,有些种子还需要阳光。 3、植物幼苗逐渐长大将会发生哪些变化? 答:幼苗的高度,叶子的数量、大小、宽窄都会发生变化。 4、花盆底部垫瓦片的主要作用:保证水分能够缓缓流出,又使泥土不会堵塞排水孔保证空气及水分的流通。 5、在透明的玻璃杯里播种便于观察种子的萌发过程,但是由于杯子小,营养不够,植物很难正常开花结果,因此当种子萌发之后应把幼苗移植到花盆里。 6、植物一生所经历的过程:播种、发芽、长出花蕾、开花、结果、收获种子。

第二单元:生生不息 1、繁殖是生命的共同特征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生物的生命能够延续、能够发展是因为他们都有自己的繁殖方式。 2、植物的花由花萼、花瓣、雌蕊、雄蕊组成。 3、雄蕊顶端有花药,花药里的花粉成熟后会通过各种媒介(昆虫、风、水、人工)传到雌蕊顶端,这个过程叫传粉。花经过传粉后,花瓣会脱落,子房发育成果实。 4、不同的传粉方式:植物有的依靠异花传粉(如:菊花),有的依靠自花传粉(如:黑麦花、大豆花);为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人们还经常对植物进行人工授粉。 5、植物繁殖方式具有多样性。植物的繁殖方式分为有性繁殖(开花结果)和无性繁殖(通过根、茎、叶繁殖)。 6、了解扦插、嫁接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植物的新断面。植物扦插能否成活,关键还要看扦插后的养护工作。 ②嫁接能够结合不同植物的优点,在果树、蔬菜、花卉等方面应用广泛。苹果、梨、桃等果树,都是进行嫁接繁殖的。

湘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知识点

中心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 第一单元听话的电磁铁 1、利用电流产生(磁性)的装置叫(电磁铁)。 2、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通电的导线能吸引小磁针。他发现通电的导线靠近小磁针,小磁针就会发生(偏转),断开电源后小磁针又恢复到原来的状态,这说明电流能产生(磁)。他是第一个发现(电与磁)之间关系的科学家。 3、电磁铁是由(铁芯)和(线圈)两部分组成的。制作电磁铁需要的材料有(导线)、(电 池)、(铁钉)。 5、电磁铁的基本性质是:通电时,(产生磁性);切断电源,(磁性消失)。 6、实验证明:改变(电流强弱)、(线圈圈数)、(铁芯粗细)都可以改变电磁铁的磁力。 7、串联在电路中(电池的节数越多)、(线圈的圈数越多)、(铁芯越粗),电磁铁的(磁力越强)。 8、电磁铁也有(南极)和(北极),它的磁极是(可以改变的)。线圈的缠绕方向改变后,电磁铁的(磁极)会发生变化。 10、电磁铁的磁极的变化与(线圈的缠绕方向、电池的正负极)有关。 11、电磁铁与磁铁相比的优点是(磁极方向和磁力大小可以改变)。 12. 制定研究计划要思考(实验方法),(需要的材料),(实验步骤)等等 13. 磁铁能指示(南北方向),指北的一端叫(北极),用(“N”)表示;指南的一端叫(南极),用(“S”)表示。 14、(磁铁)用起来简单,(电磁铁)使用起来烦麻。 15、我国(上海)的(磁悬浮列车)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条投入商业运营的线路,它是利 用(电磁铁)的原理研制的,使车身悬浮在铁轨上高速、平稳、安全地运行,是21世纪人类理想的交通工具。 16、电磁铁通电后,用铁钉的钉帽一端接近指南针的南极,指南针被排斥,此时钉帽的一端是(南极)。 17、比较电磁铁与磁铁的异同:

2016最新湘教版小学科学总复习

最新湘教版小学科学复习资料 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土壤 土壤是指地球表面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分为(砂质土、黏质土、壤土)三类,砂质土含砂较多;黏质土含黏土较多;壤土含砂和黏土的量差不多。 鉴别土壤的方法(手捏法)土壤散开不能成团的是砂质土,能捏成团抛到地上也不会散开的是黏质土。能捏成团抛到地上会散开的是壤土。 早在(宋代),我国就有了无土栽培的尝试。无土栽培是批不用土壤栽培蔬菜等作物,而是直接给作物提供营养液。 我国古代早已认识到(土壤)是可以改良的,不同的(土壤)要采用不同的改良措施。在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就使用(肥料)来改良土壤。他们把野草割来(焚烧)或是(用水沤)让它腐烂后变成肥料,改良土壤。 第四单元水 水是一种(无色)(无味)透明的液体,有一定的(体积)但无固定的(形状)。测量水的体积用(量筒)或(量杯)。 早在公元前1世纪,中国就出现了水磨。这一发明对长时间从事碾米劳动的人们来说,上一个大大节省劳力的装置。(流水有力量) 食盐、高锰酸钾、胶水、洗发液、肥皂、醋、酒精、小苏打都能溶解在水中,沙、面粉、食用油不能溶解在水中。加快溶解的方法:切碎(弄得小些)、加温、搅拌 地球上的咸水约占(97%)淡水约占(3%)。 第四单元空气 1、空气存在于我们的(周围),空气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会(流动)的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但占据一定的(空间)。空气有(重量)。 2、空气能够流动,热空气会上升,风是(空气)流动形成的。 3、空气没有固定的体积可以被(压缩),被压缩的空气有(弹性)。 4、空气中有灰尘,不同环境里空气中的灰尘含量不同。减少空气中灰尘的办法:多栽花草树木等。 第五单元材料 1、物体都是由一种(材料)或多种(材料)做成的,我们的周围存在着许多不同种类的(材料)。材料分为(天然材料:棉花做成的布)和(人造材料:塑料) 2、我们周围常见的材料有(木头)、(纤维)、(纸)、(玻璃)、(钢铁)、(塑料)、(橡胶)等。 三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冷与热

湘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

科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和重点训练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为线索,围绕“事物的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和“事物的变化”,编排了“植物生活的秘密”、“多种多样的动物”、“声音”、“信息的传递”、“水的变化”、“搜集信息,让我大开眼界”6个主题单元、53个活动。 第1单元(植物生活的秘密):本单元由3课书组成,第1课“植物的身体”,主要让学生观察、指认植物的6大器官,并通过查阅和搜集资料,让学生知道植物各大器官的作用;第2课“根与茎的奥秘”是在观察根的形态的基础上,通过实验来验证根、茎的作用;第3课“神奇的叶片”则利用科学史激趣和引领,通过实验研究和直接呈现知识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明白太阳与植物的关系,了解叶的光合作用、蒸腾作用。 第2单元(多种多样的动物):本单元按“总—分—总”的结构来构设教材,由5课书组成。第1课“动物的特征”先指导学生对“动物的身体结构有助于其生存”这一特征作个初步了解,然后再分生活在水中的、陆地的、空中的三个领域来具体研究动物的这一特征,其中,第2课“水族的公民”侧重研究身体结构对生活环境的适应,第3课“吃奶长大的动物”侧重研究身体结构对获取食物的适应,第4课“飞翔的精灵”侧重研究身体结构对运动的适应,与此同时,通过每一课的学习再次体验动物的多样性;第5课“珍稀动物的保护”是进行单元总结,让学生了解保护动物特别是保护濒危动物的重要性。 第3单元(声音):本单元由“辨听声音”、“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控制声音”4课书组成。 第4单元(信息的传递):本单元由“信息”、“书信和标志牌”、“电报与电话”、“信息时代”4课书组成,这是1个既与本册训练重点相关联、又能体现科技史特色的单元。 第5单元(水的变化)):本单元由“不翼而飞的水”、“飞回来的小水珠”、“结冰了”、“水在自然界的循环”4课书组成。 第6单元(搜集信息,让我大开眼界):这是湘版科学教材的特色单元(每册都有),都是对全册教材的探究技能训练重点的回顾与总结,并用又一次的活动来进一步强化、提升,而本册教材是在总结了搜集信息的方法和途径之后,通过“恐龙之谜”的活动来巩固、提升的。 二、本学期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能围绕研究主题采用适当的途径和方法搜集信息进行主动学习,能比较熟练地制作资料卡片和资料摘要等。 尝试探究动植物的身体结构与其所具有的功能之间的关系,逐渐从“认识是什么”提高到“探究为什么”。 能由“这是什么?”、“怎么会这样?”等角度提出可探讨的问题,能对提出的问题作出假设性解释。 尝试自己制定简单的实验(如对比实验)计划,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控制变量的实

湘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学)案

湘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 新学期的话 教学目标 1.复习上期已学主要容。 2.本学期的相关要求。 3.谈话引起新的学习兴趣。 教学准备 1.上期期末测试试卷。 2.课件:恐龙动画。 教学过程 1.新学期的问候 2.对转入的新生的关注 3.对学生进行分组,全班60人,分为12组,每组5人,一般情况以此小组为单位进行活动,特殊情况另行调整,在每次学习活动中会要对小组进行评价,老师都会做好记录,期末对表现优秀的小组和个人进行奖励。 4.复习上期已学主要容。 教师讲解上期期末测试试卷。(试卷容略) 5.简单介绍本学期的学习容:学习植物、动物、声音、水、信息方面的有关知识,锻炼我们搜集信息的能力,并通过搜集的信息辅助我们更全面,深入地进行科学探究。 6.播放恐龙动画,激发学生新的学习兴趣 恐龙是大家最喜欢看的一种动物,然而现实生活中它却早已不存在了,通过本学期的学习,学会科学的本领,我们也可以像科学家那样去研究恐龙的有关秘密,有没有信心把本学期科学学好? 让我们一同努力吧!

第1单元植物生活的秘密 1。植物的身体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通过观察多种绿色开花植物,能归纳概括出植物体的共同之处。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乐于与人交流,交流时语言清晰,表意准确。倾听时尊重他人,不随意打断别人的介绍。 科学知识: 1.知道植物体一般都是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种器官构成的。 教学重点:观察的基础上思维加工归纳出植物体共同的特征。 教学难点:概括、归纳植物体共同的特征。 教学用具:观察记录表、凤仙花和其他植物图片。 学习用具:观察记录表 一.教学导入: 在植物的王国里,有许许多多绿色能开花的成员!从参天大树到碧绿小草,身体形态各异,姿态万千,它们有什么共同之处呢?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这个王国,仔细地观察一下,看看它们的身体由哪些部分组成? 二.活动观察植物的身体 1.教师出示凤仙花,让学生独立观察,出示一没有指出器官名称的相应的植物图片,让每个学生边看边填写。 2.室外观察多种绿色开花植物。

湘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复习资料整理

湘版科学三下知识点梳理: 第一单元冷与热 1 知冷知热 1.1400多年前,北魏农学家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记载了如何判断豆子发酵的温度,但人凭感觉判断物体的温度是模糊的、不一定准确,人们用温度来准确描述物体的冷热程度。 2.温度计是测量物体温度的仪器,常用的温度计有数字温度计、红外线温度计、_指针式温度计等。 3、测量人体温度的温度计叫体温计,它的测量范围一般在35℃ - 42℃之间,因为人体正常体温是 36.5℃—37℃。 4.1742年,瑞典科学家摄尔西斯创立了“摄氏温标”。规定1个标准大气压下,冰融化时(或水结冰时)的温度为 0 摄氏度,水沸腾的温度为100摄氏度。 5、测量一杯水的温度时,手应拿温度计的上端;要将温度计的下端(玻璃泡)浸入水中,并且不能碰到杯壁或杯底;当温度计的液柱不再上升或者下降时读出读数,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物体,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液面持平;。(在使用工具——温度计、量筒、量杯测量的活动中注意:读数要平视。俯视会多读、仰视会少读。) 6、零下六摄氏度写作 -6 ℃;九十四摄氏度写作 94 ℃ 。三十六摄氏度写作36 ℃。 7、温度计越往下数字越大,说明是零摄氏度以下,读数时要从上往下数,写温度时前面加“-”,表示零下。温度计越往下数字越小,说明是零摄氏度以上,读数时从下往上数。 8、1593年,伽利略发明了第一支空气温度计。1632年,法国化学家雷伊对伽利略温度计进行了改革,发明了液体温度计。 2 热胀冷缩 1.温度计是根据物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 2.一般情况下,液体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收缩。这就是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但是,水结成冰以后,体积反而会膨胀。 3.酒精灯灯焰分为内焰、焰心、外焰三部分,在给物体加热时,应用外焰加热,因为外焰的温度最高。 4.加热后,铜球___不能___通过金属环;冷却后,铜球__能_通过金属环。这说明铜球受热时体积___膨胀___,受冷时体积____收缩____,铜球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湘教版小学3至6年级科学复习资料1

湘教版小学科学复习资料 三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土壤 1.土壤是指地球表面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分为(砂质土、黏质土、壤土)三类,砂质土含砂较多;黏质土含黏土较多;壤土含砂和黏土的量差不多。2.鉴别土壤的方法(手捏法)土壤散开不能成团的是砂质土,能捏成团抛到地上也不会散开的是黏质土。能捏成团抛到地上会散开的是壤土。 3.早在(宋代),我国就有了无土栽培的尝试。无土栽培是指不用土壤栽培蔬菜等作物,而是直接给作物提供营养液。 4.我国古代早已认识到(土壤)是可以改良的,不同的(土壤)要采用不同的,改良措施。在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就使用(肥料)来改良土壤。他们把野草割来(焚烧)或是(用水沤)让它腐烂后变成肥料,改良土壤。 第四单元水 1、水是一种(无色)(无味)透明的液体,有一定的(体积)但无固定的(形状)。测量水的体积用(量简)或(量杯)。 2、早在公元前1世纪,中国就出现了水磨。这一发明对长时间从事碾米劳动的人们来说,是一个大大节省劳力的装置。(流水有力量) 3、食盐、高锰酸钾、胶水、洗发液、肥皂、醋、酒精、小苏打都能溶解在水中,沙、面粉、食用油不能溶解在水中。加快溶解的方法:切碎(弄得小些)、加温、搅拌 4.地球上的咸水约占(97%)淡水约占(3%)。 第四单元空气 1.空气存在于我们的(周围),空气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会(流动)的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但占据一定的(空间)。空气有(重量)。 2空气能够流动,热空气会上升,风是(空气)流动形成的。 3.空气没有固定的体积可以被(压缩),被压缩的空气有(弹性)。 4.空气中有灰尘,不同环境里空气中的灰尘含量不同。减少空气中灰尘的办法:多栽花草树木等。 第五单元材料 1、物体都是由一种(材料)或多种(材料)做成的,我们的周围存在着许多不

最新湘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精编版

2020年湘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 册精编版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第一单元认识我们自己 第1课我们在呼吸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憋气、深呼吸、一呼一吸感知,初步认识自己的呼吸器官; 2、探究人的呼吸的产生,了解呼吸的路线和呼吸的意义。 教学重点:使学生对人体的呼吸器官及其功能有一定的了解 教学难点:推想人体通过呼吸器官实现体内同外界进行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交换教学准备 “制作呼吸模型”:饮料瓶一个、气球、气球皮、剪刀、皮筋、呼吸挂图 教学过程 (一)感知呼吸 1、刚才同学们感受到了憋气的确比较难受,我们来放松一下,请同学们像老师一样做深呼吸,想一想:你们认为直接参与呼吸的器官有哪些? 指导学生用手摸摸自己的呼吸器官在身体上的位置 2、我们知道了呼吸器官有哪些,那么我们吸气呼气会依次经过哪些器官呢?请同学们用不同颜色的彩笔在教材P1图上标出进出的路线 3、学会提问:关于我们的呼吸,你还想知道什么?谁知道我们的呼吸到底是怎样形成的呢? (二)体味呼吸 1. 请同学们把双手放在胸部腹部,再做2次深呼吸,让学生手按胸部进行深呼吸,感受吸气和呼气时胸廓腹部的如何变化。请你谈谈吸气的时候,你的胸腔腹部有什么变化, 呼气的时候呢? 那么胸廓变化与吸气、呼气有什么关系呢?引导学生讨论分析,自己得出结论。 2.你认为呼吸是怎样形成的?你猜想的依据是什么? 3.呼吸时胸腔是怎样变化的?这与呼吸的形成有什么关系呢? 第2课比较吸进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 教学目标: 通过指导阅读资料及实验分析,初步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氧气与二氧化碳的含量的变化。 教学重点:

湘教版小学科学总复习

湘教版小学科学总复习 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走进科学1、观察的基本过程:观察、记录、提出问题(初步猜想、解释)2、观察的基本方法:看、摸、闻、听、尝 第二单元身边的动植物1、自然界中动物的种类很多,大约有150万种。 (4)不乱砍乱伐,2、我们每个人能为尊重生命,善待生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做些什么? (1)不虐待动物。(2)不打猎。(3)保护动物,不破坏动物的生存环境。 保护植物。(5)多种植花草树木。 第三单元土壤1、土壤是指地球表面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分为(砂质土、黏质土、壤土)三类,砂质土含砂较多;黏质土含黏土较多;壤土含砂和黏土的量差不多。 2、鉴别土壤的方法(手捏法)土壤散开不能成团的是砂质土,能捏成团抛到地上也不会散开的 是黏质土。能捏成团抛到地上会散开的是壤土。 3、早在(宋代),我国就有了无土栽培的尝试。无土栽培是批不用土壤栽培蔬菜等作物,而是直接给作物提供营养液。 4、我国古代早已认识到(土壤)是可以改良的,不同的(土壤)要采用不同的改良措施。在春4、空气中有灰尘,不同环境里空气中的灰尘含量不同。减少空气中灰尘的办法:多栽花草树木 等。 第五单元材料 。

1、物体都是由一种(材料)或多种(材料)做成的,我们的周围存在着许多不同种类的(材料) 材料分为(天然材料:棉花做成的布)和(人造材料:塑料)2、我们周围常见的材料有(木头)、(纤维)、(纸)、(玻璃)、(钢铁)、(塑料)、(橡胶)等。 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冷与热1、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测量物体温度的仪器(温度计)它是利用物体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 温度的单位通常用摄氏度用(℃)表示。1953年伽利略发明了第一支空气温度计2、1742年,瑞典科学家摄尔西斯创立了“摄氏温标”为0摄氏度,水沸腾时的温度为 3、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1)测量前,观察所要使用的温度计,了解它的量程(测量范围) 应的温度值); (2)测量时使温度计的玻璃泡跟被测液体充分接触(要浸没在被测液体中)(3)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4)读数时温度计玻璃泡要留在被测液体中,不能取出来读数,视线要与温度计液面持平。 4、(固体、液体和气体)都有受热时体积膨胀,遇冷时体积缩小的性质。而重量不变。(也有一些固体和液体在一定条件下是热缩冷胀的。)常见的热胀冷缩现象:水冻成冰后体积会变大;冷的杯子倒沸水时容易炸裂;火车轨道会留有空隙;夏天自行车、汽车、摩托车、电动车的,不能碰到容器;、单位和分度值(每一小格对100摄氏度。。规定1个标准大气压下,冰融化时的温度6、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风向标的箭头指方向是风吹来的方 向。 7、风的速度是以风每秒行进多少米来计算的。

湘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复习题

湘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复习题 第一单元第三课电磁铁的磁极 一.填空 1、电磁铁也有(南极)和(北极),它的磁极是(可以改变的)。 2、线圈的缠绕方向改变后,电磁铁的(磁极)就会发生变化。 3、电磁铁的磁极的变化与(线圈的缠绕方向、电池的正负极)有关。 4、电磁铁与磁铁相比的优点是(磁极方向和磁力大小可以改变)。 5. 制定研究计划要思考(实验方法),(需要的材料),(实验步骤)等等 6. 磁铁能指示(南北方向),指北的一端叫(北极),用(“N”)表示;指南的一端叫(南极),用(“S”)表示。 7、电磁铁通电时,(产生磁时),切断电源,(磁性消失)。 8、(磁铁)用起来简单,电磁铁使用起来烦麻。 9、电磁铁与磁铁相比的优点是(磁极方向和磁力大小可以改变) 二.选择 1、制作电磁铁时,同是钉子帽或钉子尖的一端,磁极有时会不同,可能是(A C ) A、线圈两端连接电池正负极的不同 B、线圈的圈数不同 C、线圈的绕向不同 D、电池的节数 2、电磁铁也有( A B) A、南极 B、北极 C、阳极 D、阴极 E、正极 F、负极 3、可以利用( B )来检验电磁铁的两极。 A、磁铁 B、指南针 C、铁块 三.判断 1、电磁铁的磁极方向可以改变。(√) 2、磁铁的磁极一般是固定的,电磁铁的磁极可以改变。(√) 3、当磁铁靠近通电电磁铁的一端时,它们会相互排斥或相互吸引。(√) 4、电磁铁和磁铁的性质是相同的。(×) 5、我们制作的电磁铁的南北极都相同。(×) 6、所有的电器都应用了电磁铁。(×) 7、改变电磁铁线圈的缠绕方向,并同时改变电源的正负极,电磁铁的南北极不变。(√) 8.对比实验一般只能有一个条件不同。(√) 四.问答 1、电磁铁与条形磁铁有那些异同点 答:不同点:磁铁磁性永久,电磁铁通电有磁,断电无磁;磁铁南北极位置不可以改变,电磁铁的磁极可以改变;磁铁磁力大小不变,电磁铁磁力大小可以改变;磁铁使用简单,电磁铁使用较麻烦;磁铁没线圈,电磁铁有线圈; 相同点:都有磁性;都有南北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 2、请你谈谈电磁铁为什么听话? 答:电磁铁的磁极可以改变,电磁铁的磁力可以改变。 3、电磁铁有没有南北极?怎样设计实验来研究?我们是根据什么道理找到南北极的? 答:电磁铁有南北极。我们可以用小磁针来研究:电磁铁通电后的一端与小磁针的南极相吸引,另一端与小磁铁的北极相吸引,这就说明电磁铁也有南北极。根据的道理是磁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性质。 4、电磁铁的南北极改变与什么有关系? 答:电磁铁南北极的改变与导线两端连接电池的正负极和线圈缠绕的方向有关。导线两端连接电池的正负极改变了,或者线圈新缠绕的方向改变了,电磁铁的南北极都会改变。 5、电磁铁的基本性质是什么? 答:通电时,产生磁性,切断电源,磁性消失。 6、小明制作了一个电磁铁,通电后,他用铁钉的钉帽一端接近指南针的南极,指南针被排斥,此时钉帽一端是什 么极? 答:此时钉帽的一端是南极。

湘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教案

湘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第1单元植物的一生 1播撒希望的种子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能够认真观察、记录种子的结构以及种子的萌发过程。 2?会利用对比实验研究种子萌发的条件。 3.会正确播种,使自己的种子顺利萌发。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到生命世界的神奇与伟大,体验种植的乐趣。 科学知识 1.了解种子的结构特征。 2?知道种子的萌发条件。 3.了解种子的萌发过程。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有关种子萌发的视频资料、高大种子植物与其种子的对比图片、某种植物的果实;浸泡过的种子、放大镜、培养皿、镊子;黄豆和辣椒的种子。 学生准备:不同植物的种子、花盆、透明玻璃杯。 课时分配 第1课时完成活动1与活动2的教学。 第2课时完成活动3与活动4的教学。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 教学导入 春天,是个充满希望的季节。在这个美丽的春天里,让我们一同撒播希望的种子。(板书课题) 二. 活动:搜集并认识种子 1、认识种子的多样性。 请学生相互介绍自己搜集的种子。让学生感受到种子的多样性,教师可以适当指出。 2、认识种子的共同特征。

⑴激发观察兴趣。 学生观看一个过程:一粒小小的种子逐渐长成参天的大树、结出香甜的果实。 为什么种子如此奇妙? ⑵观察大豆的种子。 观察大豆种子之前,向学生讲解正确的解剖、观察方法。 组织观察并填写记录表:让学生猜想种子内部的每一部分将来能发育成植物的哪一部分。 观察种子记录表:(用画图的方法描述自己的发现) 描述自己的发现,说出自己的猜想。 ⑶ 观察其它植物的种子。 其他种子里面有相同的结构吗? 学生分组观察胚比较大的种子(绿豆、蚕豆) 总结种子的共同特征,即种子里面都有胚。 三、研究种子萌发的条件 师:在上一个活动中你们对胚的各部分将发育成植物的哪一种器官进行了猜想,那么猜想是否正确呢?可以怎么办?(用种植的方法验证)那种子萌发的条件是什么? 方法一用于171班 组织学生观察图片,分析每一个培养皿中的种子分别具有什么条件?猜想哪个培养皿中的种子 能够萌发? 和学生共同分析在不同环境下的种子:一号种子暴露在空气中但是没有水;二号种子浸在水中但是隔绝了空气;三号、四号种子放置在湿润的环境中而且都能接触到新鲜的空气,但是三号放置在常温下,四号放置在寒冷的温度下。四种不同的环境暗含两组对比试验:第一组对比实验是在相同的室温条件下,比较只有空气、只有水、又有空气又有水三种环境哪种环境适 合种子萌发;第二组对比实验在同时具备空气和水的条件下,比较温度对种子萌发条件的影响。 最后通过对比实验发现种子萌发需要温度、空气、水三个基本条件。 布置学生课下验证,并记录实验结果。

湘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一年级下册科学教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积极贯彻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和“科技教育应从娃娃抓起”的指示,适应“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示,引导少年儿童开展各类科技活动,培养少年儿童科技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少年儿童的科学素质,努力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内容生动活泼,有很大的弹性和开放性。包括两个单元:植物、比较与测量。根据新科学课程标准,本册重在培养学生以下几种科学素养:科技探究:知道科技探究涉及的主要活动,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特征。能进行观察、实验、制作等探究活动。对动植物、环境等科学内容进行探究。 科学价值观:保持与发展想知道,爱提问、大胆想象、乐于探究的愿望。关心新事物与生活的联系。正确的理解科学,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互助与合作的学习方式,学习中尊重事实、注重环境保护和与自然和谐相处。 科技知识:使学生了解生命世界、地球与宇宙世界的一些基础知识。以及运用知识进行科学探究活动。 通过本册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科技课的兴趣,使学生在探究、科学价值观、科技知识二各方面得到发展。 三、教学目标 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

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新发展。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提供足够的材料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完成探究任务。 2.针对一年级学生好动坐不住的问题,在课程中增加游戏等环节,匹配孩子的年龄特点。 3.挖掘科学知识、科学概念与兴趣之间的内在联系,以知识为载体渗透科学方法、科学思维、科学精神的培养,让孩子对科学自然而然地产生兴趣。 4.动手做,玩中学,一年级不侧重原理性的东西,重在接触和体验,让学生在亲自经动手的过程中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5.要求学生只要做试验就要做记录,引导学生如何做试验记录,培养学生做记录的好习惯。 五、教学方法设计 1.动手做,玩中学,一年级不侧重原理性的东西,重在接触和体验; 2.采用类似情境式和实验的教学模式,但是对一年级学生会降低难度,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不过分强调知识点教学。同时,针对一年级学生好动坐不住的问题,在课程中增加游戏等环节,匹配孩子的年龄特点; 3. 加强自身素养、知识水平以及业务能力的提升并不断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潜心解读学生、了解学生、知道学生认知规律以及学生学习的心理; 4. 积极收集、准备各类探究活动材料提供有结构材料;发展学生搜集各类活动资源和素材能力并用于探究活动; 5. 张扬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特长,努力开发学生的潜能,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注重学生自主性探究和个性特长的培养。

最新-湘教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套 精品

湘教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套教案 一、基本情况 五年级上期的能力训练重点是,猜想与假设,即培养学生在已有认知的基础上,也就是在原有知识体系上,提出了自己的或小集体的假设,训练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由此逐渐形成了创新思维习惯。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围绕认识事物的现象与本质的关系,针对“生命世界”、“地球与宇宙”、“物质世界”进行探究,其内容包括以下六个主题单元,共21课,53个活动。 每个单元的主要内容分析如下: “听话的电磁铁”以电磁铁为研究对象,在磁铁与电磁铁的比较中获得对电磁铁较全面的认识。 “地球的运动”指导学生研究地球的运动及因的运动而引发的自然现象,按照从学生身边可接触到事实现象的研究到原理的发现进行研究。 “显微镜下的世界”带领学生探访微观世界的神秘,了解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遗传和变异”介绍了遗传和基因是生物的基本特征之一,它们通过生殖和发育的过程完成。遗传现象保持了生物界物种的相对稳定,变异现象使生物界得以进化和发展。 “青春活力”学生正在或即将进入人的一生中一个重要的生长发育时期—青春期。通过学习进一步关注自己的成长变化,自觉调整自己的心理和行为。 “我们怎样做计划”是本册教材的总结单元,引导学生“能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至思路,能对自己或小组提出的探究问题作出书面计划”。 三、本学期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进一步使学生在各种探究活动中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并能将自己的结果与已有的科学结论做比较。 ●在探究活动中,使学生体验到科学探究中的证据、逻辑推理及运用想象建立假设和理解的重要性。 ●了解科学探究的结果应该是可以重复验证的。 ●能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所有观察的现象作假设性解释。 ●能区分什么是假设,什么是事实。 ●能反思自己的探究过程,将探究结果与假设相对比。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尊重事实,不迷信权威。 ●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

湘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全册)教(学)案

认识水 学习目标: 1、知道水的基本性质及水在自然界中的分布。 2、能学会综合运用感官观察水的性质,并能描述所观察的水的特征。 3、能积极参与有关水的认识的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能意识到水是地球上的重要资源,认识到节约用水的重要性;在识别水的活动中,学会小组合作,体会到合作学习的乐趣。 学习重点:引导学生通过不同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了解水的特点。 学习难点:让学生能用语言、文字、图画等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发现,培养他们的观察、比较、综合分析和语言表达等能力。 学习准备: 1、分组材料:糖水、清水、牛奶、白醋、、吸管、透明杯。 1号杯:牛奶2号杯:白醋3号杯:糖水4号杯:清水 水管、不同形状的小杯子、气球、水盆8个 学习过程: 一、猜谜语导入 1.孩子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谜语,我们一起来猜一猜。请看:一物不稀奇,人人不能离,钢刀切不断,铁钩钩不起。谜底是(水) 2.水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没有了水,我们就无法生存,。我们每天都需要水,都见到水,水是什么样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水”(板书课题) 二、认识水: 讨论观察方法与顺序 师:孩子们,老师今天太马虎,我把清水,牛奶,白醋和糖水混放在一起分不清了,我知道你们都是助人为乐的好少年,能帮忙找一找哪一杯是清水吗?(学生猜测,并说出自己的理由) 1.学生讨论观察方法 师:大家对1号杯意见比较统一(看颜色),对2号,3号,4号这三杯为什么不能确定,可以用什么好的方法来分辨?小组讨论。 2.学生交流观察方法:看、闻、尝、(摸)。(板书) 提示:老师有一个重要的提示,那就是对于不认识的物体,我们不能随便去闻,更不能

随便去尝,知道为什么吗?(以免引起中毒) 3.师:你是怎么闻的?(演示扇闻法)(确定2号杯为白醋)师演示“闻”的方法:用鼻子闻的时候,不要直接靠近物体,要用手扇过气味来闻。 4.我们已经知道糖水和清水没有毒,可以尝(确定3号杯为糖水)。师演示“尝”的方法:品尝时用舌头尝的时候,要用筷子或别的物体蘸取少量的物品进行品尝。 5.小结:经过了同学们的共同努力,我们终于把水找出来了,同时也把水的特点找出来了,水有什么特点呢?:透明,无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思考观察是最好的方法来验证自己的猜测。但是观察的方法有很多,引导学生讨论发现观察的顺序】 三、探究水的另外两个特点 1、师:通过刚才的活动,同学们用看、闻、尝、摸的方法很快的帮老师解决了问题,老师心里很佩服。水除了这四个特点之外,还有其他的特点吗?(生猜测:有形状、会流动。)师:水到底有没有形状,会不会流动呢?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验证呢?小组讨论实验方案。 2.生交流验证的方法。 师: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一些材料,用老师给你准备的材料看看是否能验证水的这两个特点。小组长领取材料。 3、生汇报探究结果。 4、小结:通过验证,我们发现水是没有固定形状,水会流动。(板书)。 5、讲解:像水这样没有固定形状,并且会流动的物体叫“液体”。像橡皮、木块这样不会流动的物体叫做“固体”。 常温、常压下,水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液体。(强调常温、常压是条件,因为水在不同的条件下可以变成冰,也可以变成水蒸气) 5.知识扩展 提问:你能举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液体吗?学生交流。 四、体会水资源匮乏对我们的影响,培养学生节约用水的意识 师:水不但美丽,而且是生命之源,它孕育着地球上的一切生命,但是可供人们利用的水资源是有限的。大家请看:(出示地球上水的分布图)地球上97%的水是海水和咸水湖中的水,只有3%是淡水,而淡水中还有许多不能被开采的深层地下水。水蒸气等还有地球南北两极冰山占了76%。(从形态来看,水有液态、气态和固态之分)。地球上的水虽然比较多,但

湘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湘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认识水 学习目标: 1、知道水的基本性质及水在自然界中的分布。 2、能学会综合运用感官观察水的性质,并能描述所观察的水的特征。 3、能积极参与有关水的认识的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能意识到水是地球上的重要资源,认识到节约用水的重要性;在识别水的活动中,学会小组合作,体会到合作学习的乐趣。 学习重点:引导学生通过不同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了解水的特点。 学习难点:让学生能用语言、文字、图画等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发现,培养他们的观察、比较、综合分析和语言表达等能力。 学习准备: 1、分组材料:糖水、清水、牛奶、白醋、、吸管、透明杯。 1号杯:牛奶2号杯:白醋3号杯:糖水4号杯:清水 水管、不同形状的小杯子、气球、水盆8个 学习过程: 一、猜谜语导入 1.孩子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谜语,我们一起来猜一猜。请看:一物不稀奇,人人不能离,钢刀切不断,铁钩钩不起。谜底是(水) 2.水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没有了水,我们就无法生存,。我们每天都需要水,都见到水,水是什么样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水”(板书课题) 二、认识水: 讨论观察方法与顺序 师:孩子们,老师今天太马虎,我把清水,牛奶,白醋和糖水混放在一起分不清了,我知道你们都是助人为乐的好少年,能帮忙找一找哪一杯是清水吗(学生猜测,并说出自己的理由) 1.学生讨论观察方法 师:大家对1号杯意见比较统一(看颜色),对2号,3号,4号这三杯为什么不能确定,可以用什么好的方法来分辨?小组讨论。

2.学生交流观察方法:看、闻、尝、(摸)。(板书) 提示:老师有一个重要的提示,那就是对于不认识的物体,我们不能随便去闻,更不能随便去尝,知道为什么吗(以免引起中毒) 3.师:你是怎么闻的(演示扇闻法)(确定2号杯为白醋)师演示“闻”的方法:用鼻子闻的时候,不要直接靠近物体,要用手扇过气味来闻。 4.我们已经知道糖水和清水没有毒,可以尝(确定3号杯为糖水)。师演示“尝”的方法:品尝时用舌头尝的时候,要用筷子或别的物体蘸取少量的物品进行品尝。 5.小结:经过了同学们的共同努力,我们终于把水找出来了,同时也把水的特点找出来了,水有什么特点呢:透明,无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思考观察是最好的方法来验证自己的猜测。但是观察的方法有很多,引导学生讨论发现观察的顺序】 三、探究水的另外两个特点 1、师:通过刚才的活动,同学们用看、闻、尝、摸的方法很快的帮老师解决了问题,老师心里很佩服。水除了这四个特点之外,还有其他的特点吗?(生猜测:有形状、会流动。) 师:水到底有没有形状,会不会流动呢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验证呢小组讨论实验方案。 2.生交流验证的方法。 师: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一些材料,用老师给你准备的材料看看是否能验证水的这两个特点。小组长领取材料。 3、生汇报探究结果。 4、小结:通过验证,我们发现水是没有固定形状,水会流动。(板书)。 5、讲解:像水这样没有固定形状,并且会流动的物体叫“液体”。像橡皮、木块这样不会流动的物体叫做“固体”。 常温、常压下,水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液体。(强调常温、常压是条件,因为水在不同的条件下可以变成冰,也可以变成水蒸气) 5.知识扩展

湘教版五年级科学(上)1-5知识点

湘教版五年级科学(上)1-5单元复习重点 1、我们在呼吸 1、人体的呼吸器官有鼻腔、喉、气管、支气管、肺(课本2页上面的呼吸器官图要会标出各个器官的位置) 2、人体需要氧气,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增多了,氧气减少了。 3、我们吸入体内的气体是氧气。呼出的气体是二氧化碳,它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3、我们体内有氧气和二氧化碳在不断的进行着交换,肺是它们的交换场所。肺是氧气和二氧化碳进行交换的重要器官。 4、人体胸腔舒张时吸气体进入肺部,胸腔收缩时气体排出肺部。 5、一次尽力吸气后,再尽力呼出的气体总量,就是一个人的肺活量。肺活量的大小与身高、体重、年龄、性别、运动量多少等因素有关。 2、心脏和血管 1、心脏和血管都是人体的血液循环器官。 2、脉搏:指的是血管有节奏的搏动。身体上太阳穴、手腕、脚踝、脖子、大腿内侧等。脉搏跳动的次数与心脏跳动的次数有关。正常的人脉搏跳动的次数和心脏跳动的次数是一致的。 3、心脏收缩时血液从动脉流向全身;心脏舒张时血液从静脉流回心脏。 4、血管包括动脉血管、静脉血管和毛细血管。血管遍布全身,形成血管网。血液是人体的运输兵。 5.抽烟、喝酒会对心脏的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6、不锻炼的心跳比经常锻炼人的心要快。经常锻炼的人心跳缓慢有力,心脏休息的时间也就更长一些。运动后心跳加剧,脉搏跳动的次数也随之加快。 7、年龄越小,心跳的越快;年龄越大,心跳的越慢。 3、我们的大脑 1、大脑是人体的总指挥。人类有语言功能,在大脑皮层有相应的语言中枢。 2、大脑的形状:就像一团核桃仁状的豆腐脑,非常柔软。 3、人的大脑皮层存在着不同的功能区,包括:听觉中枢、语言中枢、视觉中枢。 4、语言中枢由运动型语言中枢(说话中枢)、视运动型语言中枢(书写中枢)、听性语言中枢、视性语言中枢(阅读中枢)组成。它们分别处于大脑皮层的不同部位。通过合理锻炼可以使大脑各部得到均衡发展。 5、发挥自己的长处,积极克服自己的短处。 6、颅骨具有保护大脑的作用。 7、少年儿童每天应保证9——10小时的睡眠。 8、保护我们的大脑应做到剧烈运动时要戴头盔、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注意劳逸结合等。 4、和谐统一的身体 1、人体的各个器官共同完成人体生命活动的各项任务,它们之间相互协调,是和谐统一的整体。当某一器官健康受到影响时,也会波及人体其他部分的健康,

湘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湘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 第1单元植物生活的秘密 1。植物的身体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通过观察多种绿色开花植物,能归纳概括出植物体的共同之处。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乐于与人交流,交流时语言清晰,表意准确。倾听时尊重他人,不随意打断别人的介绍。 科学知识: 1.知道植物体一般都是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种器官构成的。 教学重点:观察的基础上思维加工归纳出植物体共同的特征。 教学难点:概括、归纳植物体共同的特征。 教学用具:观察记录表、凤仙花和其他植物图片。 学习用具:观察记录表 一.教学导入: 在植物的王国里,有许许多多绿色能开花的成员!从参天大树到碧绿小草,身体形态各异,姿态万千,它们有什么共同之处呢?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这个王国,仔细地观察一下,看看它们的身体由哪些部分组成? 二.活动观察植物的身体 1.教师出示凤仙花,让学生独立观察,出示一张没有指出器官名称的相应的植物图片,让每个学生边看边填写。 2.室外观察多种绿色开花植物。

要求:观察时先整体后部分,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记录;爱护植物。 3.室内汇报观察后的结果。 4.概括。归纳:绿色开花植物一般都是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6种器官构成。 5.学生竞赛:学生画一株完整的自己熟悉的植物图,标出植物各部分的名称。 6.小组评价、教师评价。 三.小结: 今天,通过观察绿色开花植物,我们知道一株完整的绿色开花植物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6种器官构成。 1.植物的身体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学习资料查阅的方法,并通过查阅资料知道植物体各个器官的作用。 2.能设计实验验证资料内容的正确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乐于与人交流,交流时语言清晰,表意准确。倾听时尊重他人,不随意打断别人的介绍。 2.学会与同学合作,体会明确的分工可以提高学习效率。 3.不迷信资料内容,培养合理质疑、积极验证的科学精神。 科学知识: 1.植物的六大器官分别有什么作用。 教学重点:查阅资料的方法。 教学难点:提炼资料。 教学用具:课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