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知识点教学内容

湘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知识点教学内容
湘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知识点教学内容

湘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知识点

中心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

第一单元听话的电磁铁

1、利用电流产生(磁性)的装置叫(电磁铁)。

2、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通电的导线能吸引小磁针。他发现通电的导线靠近小磁针,小磁针就会发生(偏转),断开电源后小磁针又恢复到原来的状态,这说明电流能产生(磁)。他是第一个发现(电与磁)之间关系的科学家。

3、电磁铁是由(铁芯)和(线圈)两部分组成的。制作电磁铁需要的材料有(导线)、(电

池)、(铁钉)。

5、电磁铁的基本性质是:通电时,(产生磁性);切断电源,(磁性消失)。

6、实验证明:改变(电流强弱)、(线圈圈数)、(铁芯粗细)都可以改变电磁铁的磁力。

7、串联在电路中(电池的节数越多)、(线圈的圈数越多)、(铁芯越粗),电磁铁的(磁力越强)。

8、电磁铁也有(南极)和(北极),它的磁极是(可以改变的)。线圈的缠绕方向改变后,电磁铁的(磁极)会发生变化。

10、电磁铁的磁极的变化与(线圈的缠绕方向、电池的正负极)有关。

11、电磁铁与磁铁相比的优点是(磁极方向和磁力大小可以改变)。

12. 制定研究计划要思考(实验方法),(需要的材料),(实验步骤)等等

13. 磁铁能指示(南北方向),指北的一端叫(北极),用(“N”)表示;指南的一端叫(南极),用(“S”)表示。

14、(磁铁)用起来简单,(电磁铁)使用起来烦麻。

15、我国(上海)的(磁悬浮列车)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条投入商业运营的线路,它是利用(电磁

铁)的原理研制的,使车身悬浮在铁轨上高速、平稳、安全地运行,是21世纪人类理想的交通工具。

16、电磁铁通电后,用铁钉的钉帽一端接近指南针的南极,指南针被排斥,此时钉帽的一端是(南极)。

17、比较电磁铁与磁铁的异同:

第二单元地球的运动

1、日晷是测定(时间)的仪器,日晷又称为(“日归”)。它是根据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不断变化,地面上物体的(影子)也在相应的变化的规律制成的。

2、现存最早的日晷是(秦汉)时期的赤道日晷。最早在(隋朝)年间,中国就有了关于日晷的文字记载。

3、一天中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是(变化的)。随着太阳位置的变化,物体的影子的(长度)与(位置)和(地面上的气温)也随着而变化。

4、影子方向的变化与太阳在天空中方向的变化(相反)。

5、人看太阳的视线与水平视线之间的角度叫做(太阳高度)。

6、太阳(东)升(西)落,地球不停地(自转),地球上昼夜(交替)。

7、夜间出来活动的动物有(蛾、蝙蝠、老鼠、猫头鹰)等,白天活动的动物有(狗、牛、羊、蝴蝶)等。

8、在白天开放的植物有(太阳花、向日葵)等,在晚上开花的植物有(昙花)等。

9、有的动物适于白天活动,有的动物适于夜晚活动。大多数动物一般在(白天)活动。

10、人们习惯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

11、法国科学家(傅科)用实验的方法证明地球在不停地自转。后来人们把傅科实验的装置叫做(“傅科摆”)。傅科摆摆动时会发生(偏转)。

12、地球围绕着太阳自(西)向(东)公转。地球公转一周需要(一年)。由于地球的公转,形成了(四季)现象。

13、地球的自转是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的转动,自转一周的时间约是(24小时)。由于地球的自转,形成了(昼夜)现象。(夏至)时,北极附近整天是(白昼),南极附近始终是(黑夜)。

14、极圈以内的地区,每年总有一个时期太阳不落到地平线以下,一天24小时都是白天,这种现象叫(极昼),反之是(极夜)。

15、春天(温暖),夏天(炎热),秋天(凉爽),冬天(寒冷)是四季主要的特征。

16、动物的行为和植物的形态会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

17、四季的形成与(地球的公转)和(地轴的倾斜)有关。“春耕秋收”和(四季的变化)有关。

18、我们平时看到星星、月亮(自东向西)运行、太阳(东升西落)是由于地球(自西向东的自转)形成的。

19、植物在不同季节里的有不同状况,一般来讲: 百花齐放是(春季),快速生长是(夏季),硕果累累是(秋季),植物休眠的(冬季)。

20、气候统计上,以公历(3、4、5)月份为春季,(6、7、8、)月份为夏季,(9、10、11)月份为秋季,(12、1、2)月份为冬季。这种分法适宜于四季分明的(温带)地区。

21、春、夏、秋、冬称为(四季)。气候统计上,一般(1)月最冷,(7)月最热。

22、(赤道)没有四季变化,是因为阳光直射点一直在(赤道)附近移动,因而(赤道)温度没有太大的变化。

地球的公转是(地球绕太阳)运动。在地球公转过程中,地轴总是(倾斜)的,而且(方向)不变。

23、公元2世纪,希腊科学家托勒密提出了(“地心说”),认为地球处于宇宙的中心。

24、波兰科学家(哥白尼)指出地球不是宇宙中心,地球有(公转和自传)。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同时也(自转)。

25、(哥白尼)创立了(“日心说”),是近代天文学的奠基人。1533年,哥白尼完成了(《天体运行论》)的写作,推翻了(“地心说”)。他认为,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而是围绕太阳运行的一颗普通行星,自身又绕地轴自转。

26、2月4日前后是(立春),3月21日前后是(春分),5月6日前后(立夏), 6月22日前后是(夏至),8月8日前后(立秋),9月23日前后是(秋分),11月8日前后(立冬),12月22日前后(冬至)。

27、以北半球为例,天文学上以(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分别作为四季的开始。中国传统上有(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作为四季的开始。

第三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

1、1665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到软木片的结构是一个一个的(“格子”)。由此,人类发现了植物体是由(细胞)构成的。

2、显微镜主要由两组(透镜)组成,一组是(目镜),一组是(物镜)。

3、正确使用显微镜的步骤是:(取镜和安放)、(对光)、(调节)、(观察与记录)。

4、(细胞)是构成大多数生物体的基本单位。细胞一般要用(显微镜)才能看到。

5、(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微观世界。微生物的观察工具是(显微镜)。

6、细胞不仅能在一定的范围内(长大),还能通过(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生物体从幼体到成年,之所以不断的长大,就是细胞(生长和分裂)的结果。

7、细胞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它们具有(不同的功能)。如:(神经细胞、上皮细胞、肌肉细胞、人体血液中的红细胞、干细胞)等。

8、食物放置一段时间就会(发霉)。(食物变质)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9、食物发霉与(温度)和(湿度)有关。在(温暖)、(潮湿)环境下,食物更容易变质。

10、1856年,法国科学家(路易·巴斯德)通过实验发现当把酒加温到(55℃)时,可杀死酒中的(乳酸杆菌)。后来,(“巴斯德消毒法”)被广泛应用于(医学)、(酿酒)等食品工业中。

11、大肠杆菌是(细菌),霉菌是(真菌),冠状病毒是(病毒),它们与动植物一样,是大自然另外的生命群体。

12、一些生物很小,要用显微镜才能看清楚,所以通常叫它(微生物)。微生物个体微小,构造简单,大多为(单细胞),少数为(多细胞)。而(病毒)连基本的细胞结构也没有。

13、微生物几乎无处不在。(空气、土壤、水体,人体的皮肤、口腔、胃肠道里)都生活着大量的微生物。(土壤)是微生物聚集最多的地方。据估测,每克肥沃的土壤中大约含有(20亿)个微生物。

14、(细菌)、(真菌)、(病毒)都是微生物。我们熟知的微生物有(酵母菌、乳酸菌、青霉、大肠杆菌)等。

15、蘑菇属于(真菌)。霉是一种(微生物)。微生物能(分解)动植物的遗体。2009年全球爆发的H1N1(甲流)是由(病毒)引起的。预防麻疹要注射(疫苗)。微生物喜欢生活在(富有有机物)的环境。

16、细菌是靠(分裂)进行生殖的,也就是一个细菌分裂成(两个)细菌。在(适宜)的条件下,有的细菌大概每(20分钟)就能分裂一次。细菌生长的条件是(温暖)和(潮湿)的环境。

17、细菌等微生物具有(超强)的繁殖能力,但它们的生长也需要(适宜)的环境条件。

18、酸奶是由(鲜牛奶)在(乳酸菌)的作用下(发酵)而成的。在制酸奶时,既要为(乳酸菌)提供更好的生长环境,又要防止(其他微生物)的干扰和破坏。

19、大约4000多年前,(中国)利用微生物进行(酿酒),公元前1000年左右,利用微生物制作(酸菜)。公元前2300年左右(埃及)利用微生物把牛奶制成(奶酪)。

20、微生物与人类生存(密切相关)。微生物数量(大)、繁殖(快),被广泛应用于(工农业生产)和(医药)等领域,包括:(发酵饲料、抗生素、疫苗、菌苗、有机酸、有机溶剂、各种氨基酸)等等。

21、微生物给人类带来的影响(有好也有坏)。严重威胁人类的许多传染病如:(流行性感冒、结核病、痢疾、艾滋病、疟疾、麻疹、细菌性脑膜炎)等都是由微生物引起的。

22、微生物担负着大自然(清道夫)的作用,它们把自然界中其他生物的遗体或排出的废物(分解)成能被植物吸收和利用的物质。(温暖、潮湿、阴暗、富有有机物质)的地方更适宜微生物的生存和繁殖。

23、人体适宜(微生物)的生存。人体本身具有抵抗那些有害微生物侵害的能力叫做(免疫力)。

24、(加强体育锻炼)和(合理的生活方式),有助于提高人体的(免疫力),也是预防(微生物的侵害),保持(身体健康)的最佳方法。

第四单元遗传和变异

1、“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水稻繁殖的后代还是水稻、狗妈妈生的孩子还是狗,这些现象就是(遗传)。

2、“一母生九子,连娘十个样”、狗妈妈的几个孩子之间、孩子与父母之间长相都有区别,这一现象就是(变异)。

3、英国科学家(约翰·道尔顿)和周围一些人都有类似的色觉缺陷,这就是(色盲)。色盲是一种(遗传)体征。

4、19世纪西班牙、俄国、英国奇怪的皇族病现在叫(血友病A),是一种(遗传性)疾病。英国女王(维多利亚一世)是血友病基因的携带者,也是引起血友病A在这个家族遗传的发端者。

5、常见的遗传病有(白化病、精神分裂症)等。

6、传统的方法主要是利用(经验)来(改良和育种)。在我国人们很早就利用(嫁接)的方法改良(果树)的品种,利用(杂交)的方法选育(动物)良种。骡子是(驴和马)杂交繁殖的。

7、(孟德尔)在观察(豌豆)开花的过程中发现了(遗传规律)。孟德尔被称为(现代遗传之父)。

8、袁隆平培育的杂交水稻被称为(“东方魔稻”),为发展世界粮食生产做出了历史性贡献。

9、(袁隆平)是中国工程院院士,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10、1909年,美国(夏尔)育成了(杂交玉米),使产量大幅度提高。

11、为使粮食获得高产,人们利用(遗传规律)开展杂交育种工作,大大提高了产量并改善了品质。

12、遗传特征是受(遗传物质)控制的,经过很多科学家的研究,终于找到了控制遗传特征的物质----(基因)。

13、人们通过改变生物的(基因),将其改良成具有人类所需的优良的新品种。

14、中国在1982年开始用基因工程方法生产(乙肝疫苗),并从(2002)年起将乙肝疫苗纳入儿童计划免疫,实行(免费)接种。

15、(乙肝)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乙肝)的治疗目前还没有特效药,非常难以治疗。

16、我国是(乙肝)的高发区,但只要尽早(接种疫苗),完全可以避免(乙肝)带来的种种危害。

17、(抗虫棉)是科学家利用现代基因工程技术,使棉能合成一种特殊物质,使害虫中毒死亡,而对人畜无害。2001年该专利被国际知识产权组织和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发明专利(金)奖。

18、我们生活中的转基因食品有:(西红柿、黄豆、玉米、小麦、牛肉、猪肉、棉花、大豆)等。

19、美国利用(转基因技术)培育的西红柿不易腐烂,不仅便于运输、贮藏,还可以使其留在植株生长的时间更长,充分吸收阳光,完全成熟后再运到市场销售,能保存良久并仍然具有“夏日成熟的滋味”。

第五单元青春活力

1、通过我的(身高)、(体重)发现我自己在(成长)。成长过程中会留下很多能够证明我们(成长)的证据。

2、(人口平均寿命)是衡量一个社会(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指标之一。

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随着(医疗卫生水平)的迅猛提高,我国人口的平均寿命更是(直线上升)。1997年,我国男性的平均寿命为(72.1)岁,女性为(75.8)岁,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4、2003年,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造成全球恐慌,研究发现,这种传染病的病毒可能来自(动物)。

5、2009年,全球大面积爆发(甲型H1N1流感)威胁着人类的健康,这种传染病的病毒可能来自(动物)。

6、在成长过程中,测量到的数据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生长发育水平)。

7、(身高)、(体重)是反映儿童发育状况最重要、最常用的指标。

8、儿童的身高一般每年增长(4~5厘米),体重每年增长(2~3.5千克)。

9、我国青少年一般从(10~12)岁开始进入(青春期)。青春期的少年,在(生理和心理)上,都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

10、(青春期)是人体生理全面发育成熟的关键时期,青春期可分为三个阶段:(青春前期)、(青春成熟期)、和(青春后期)。(青春期)是我们从儿童发展为成人的重要时期,也是我们生长发育的高峰期。

11、(科学合理的生活方式)是保证青春期健康的前提,拥有一个(健康的青春期)是我们健康成长的关键.

12、(自尊、自强、自信、自立、自爱)的人能更好地保护自己。

13、青春期的青少年在注意(生理健康)的同时,还要注意(心理健康)。女孩的青春期比男孩要(早)。

14、(自我意识增强)、(追星)、(对异性产生好感)、(行为易冲动)等现象,都是我们成长过程中正常的(心理反应).我们只要能(正确认识自己),增强(分辨是非的能力),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就能顺利度过青春期。

16、(身高)和(体重)迅速增长是青春期最早出现的信息,由于个体之间的差异,青春期有(早)有(晚)。

17、青春期正处于(儿童)向(成人)的过渡时期,(爱冲动)、(敏感)、(倔强而脆弱)是这个年龄阶段的特征。

18、青春期需要(充足的各种营养),因此营养问题显得更为重要。足够的(睡眠时间)对青春期健康很重要。

19、(积极参加锻炼,增强体质)能保证我们拥有健康的体魄。

20、对青春期的健康产生不良影响的行为有(穿紧身衣裤)、(穿高跟鞋)、(抽烟、喝酒)、(费力的大喊大叫)等。

21、(瘦肉)、(鱼类)和(牛奶)中的蛋白质较多。

第六单元我们怎样做计划

1、在进行科学探究活动时,针对问题作出(猜想)和(假设)后,还必须指定一个可行的(研究计划)。

2、18世纪有1.5亿人死于(天花)。天花是由(天花病毒)引起一种烈性传染病。

3、英国医生(琴纳)通过接种(牛痘)预防天花,天花从此被人类征服了。

4、琴纳的实验设计中运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实验法)和(调查法)。

5、(阿基米德)利用(水)测定出王冠的(体积),他是(古希腊)的物理学家。

二、连线(1) 青春期健康成长 抽烟喝酒

青春期阶段特点 科学合理的生活方式

青春期不良影响 行为易冲动

三、连线(2) 镊子 培养微生物或菌类

滴管 夹取实验材料

载玻片

吸取少量液体

培养皿 染色

烧杯 放置切片标本

碘酒 吸取多余的水分

裁纸刀 盛放液体

吸水纸 切割洋葱

四、表格分析题。

上面表格是晨晨同学作的家族遗传特征调查表,请分析一下,晨晨的爸爸和妈妈哪些方面是遗传?哪些方面是变异?

答:爸爸的双眼皮、无色盲属于遗传,有耳垂属于变异;妈妈的色盲、无耳垂属于遗传,双眼皮属于变异。

五、探究题

文文的家里养了一盆茉莉花,他发现花瓣都是豆瓣的,但是到了开花的时候,发现大多数花都是白色,然而,有两朵花却是红色,请说说为什么?

答:花瓣的形状都是相同的,说明这些花有遗传特征;花的颜色有差异,这说明红色的花属于变

异。

第一单元听话的电磁铁

1、请你谈谈电磁铁为什么听话? 答:电磁铁的磁极可以改变,电磁铁的磁力可以改变。

2、电磁铁有没有南北极?怎样设计实验来研究?我们是根据什么道理找到南北极的?

答:电磁铁有南北极。我们可以用小磁针来研究:电磁铁通电后的一端与小磁针的南极相吸引,另一端与小磁铁的北极相吸引,这就说明电磁铁也有南北极。根据的道理是:磁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性质。

3、电磁铁的南北极改变与什么有关系?答:电磁铁南北极的改变与导线两端连接电池的正负极和线圈缠绕的方向有关。导线两端连接电池的正负极改变了,或者线圈新缠绕的方向改变了,电磁铁的南北极都会改变。

4、电磁铁的基本性质是什么?答:通电时,产生磁性;切断电源,磁性消失。

5、说一说磁悬浮列车有哪些优点?答:磁悬浮列车的优点有:高速、平稳、安全、无噪音、不污染环境等.

二、实验题。

1、实验计划一:

研究问题:电磁铁的磁极能否改变?我的猜想:改变导线缠绕方向可以改变电磁铁的磁极。

实验器材:指南针、铁钉、电池、带绝缘层的导线。

实验步骤:(1)、制作一个电磁铁,接通电路;(2)、将接通路的电磁铁靠近指南针,分辨出电磁铁的南北两极;

(3)、改变电磁铁导线缠绕方向,电磁铁的磁极也变了。实验结论:改变导线缠绕方向可以改变电磁铁的磁极。

2、实验计划二:

研究问题:电磁铁的磁极能否改变?我们的猜想:改变导线两端连接电池的正负级能改变电磁铁的磁极。

实验器材:指南针、铁钉、电池、带绝缘层的导线。

实验步骤:(1)、制作一个电磁铁,接通电路;(2)、将接通电路的电磁铁靠近指南针,分辨出电磁铁的南北两极;

(3)、改变电磁铁导线连接电池的正负极,电磁铁的磁极也变了。

实验结论:改变导线连接电池正负极能改变电磁铁的磁极。

第二单元地球的运动

1、在一天之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是怎样变化的?

答:早晨,影子指向西方;正午,影子正北;傍晚,影子向东。一天中,正午影子最短,早晚影子都比较长。

2、一天中太阳高度的变化与阳光下物体的影子的长度、气温的变化有什么关系?

答:早晨和傍晚太阳高度小,物体影子长,气温低;正午太阳高度大,物体影子短,气温高。

3、解释四季形成的原因?(四季是怎样形成的?)答:四季是在地球公转过程中形成的,地球公转时,地轴倾斜的方向不变,导致太阳的直射点在地球上移动,形成四季变化。

4、为什么地球上会有昼夜交替(太阳东升西落)的现象?

答:由于地球每时每刻都在自西向东自转,自转一周约需24小时;又因为地球是个球体,所以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对着太阳的那面就形成白昼,背着太阳的那面就形成黑夜,地球不停自转,昼夜现象就会交替出现。

二、实验题

第三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

1、制作酸牛奶的的方法是什么?(你是怎样制作酸牛奶的?)

答:(1)清洗杯子用热水消毒。(2)倒半杯鲜牛奶,加入适量酸奶。(3)用保鲜膜密封搁置7----8小时。

2、生物体为什么能长大?答:细胞是构成多数生物体的最基本单位。细胞不仅能在一定的范围内长大,还能通过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生物体从幼体到成年,之所以不断的长大,就是细胞生长和分裂的结果。

3、炎热的夏季,食物容易腐败,得肠胃炎的人也较多;洗净晾干的衣服不易发霉,脏衣服容易发霉,这是为什么?

答:因为炎热的夏季,气温高、湿度大,细菌、真菌容易滋生,食物容易腐败,吃了含有细菌的食品就容易得肠胃炎;洗净晾干的衣服细菌少,没有水分,细菌繁殖慢,而脏衣服含有细菌,湿度大,适宜霉菌生存,所以脏衣服容易长霉。

4、防止物品发霉的方法有哪些?答:要防止物品发霉,必须注意使物品不受潮,保持干燥,食品可以放在低温的环境中,如冰箱、冰柜等,衣服、被褥可以在阳光下晒晒防止受潮发霉。

5、为什么食品在夏季容易发霉?答:这是因为夏季温度较高,空气潮湿,食品往往放在阳光照射不到的地方。这样的环境间接促进了霉菌的滋生和繁殖。

二、实验探究题

研究的问题:细菌适于怎样的环境?我的假设:细菌适于温暖的环境。研究方法:实验对照法。

研究步骤:(1)、取相同质量的两份新鲜牛奶;(2)、一份放在温暖的环境下,另一份放在冰箱内;(3)、观察两份牛奶产生的变化。

实验现象:放在冰箱内的牛奶几乎没什么变化,放在温暖环境下的牛奶变了味。

实验结论:细菌适宜在温暖的环境下生长。

第四单元遗传和变异

1、举例说明遗传和变异现象?

答:水稻繁殖的后代还是水稻、狗妈妈生的孩子还是狗,这些现象就是遗传。同一棵植株上的花、果、叶的形状、大小、颜色不尽相同、狗妈妈的几个孩子之间、孩子与父母之间长相都有区别,这一现象就是变异。

2、生物发生变异的原因有哪些?

答:(1)生物的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2)生物为了适应环境的结果;(3)人工改变了生物的遗传物质.

3、说一说袁隆平爷爷为人类作了哪些贡献?答:袁隆平是我国著名的水稻专家,他经过多次长期对水稻杂交实验,培育出了杂交水稻新品种,使粮食产量大幅提高,解决了世界农业科研难题。

4、人类在哪些领域利用了基因工程技术?

答:人类在医药卫生、农牧业、食品工业、环境保护等领域都利用了基因工程技术。

第五单元青春活力

1、怎样才能拥有一个健康的青春期?(青春期的生长发育应注意些什么?)

答:科学合理的生活方式是保证青春期健康的前提。(1)青春期需要充足的各种营养;(2)要保证足够的睡眠;(3)积极参加锻炼,增强体质,保证拥有健康的体魄,(4)要注意心理健康。

2、青春期的少年儿童有什么心理特征?

答:青春期正处于儿童向成人的过渡时期,爱冲动、敏感、倔强、脆弱等是这个年龄阶段的特征。

3、青春期的我们怎样保护自己?答:自尊、自强、自信、自立、自爱的人能更好地保护自己。

4、我们怎样顺利地度过自己的青春期?

答:只要我们能正确认识自己,增强分辨事非的能力,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就能顺利度过自己的青春期。

5、我们成长过程中正常的心理反应有哪些?

答:自我意识增强、追星、对异性产生好感、行为易冲动等现象,都是我们成长过程中正常的心理反应。

6、青春期,我的嗓子怎么变哑了,是生病了吗?答:不是病,是青春期引起的变化。

第六单元我们怎样做计划

1、我们怎样制定计划?(你有哪些制定计划的经验?)

答:(1)、先要弄清调查的问题;(2)、、针对调查的问题作出猜想和假设;(3)、确定好调查的方法和要调查的内容;(4)、弄清调查所需的条件和范围;(5)、安排好调查的时间,明确各阶段的调查任务和目标;(6)、给调查小组人员分好工;(7)、请老师和同学指出自己计划中安排不合理的地方。

2、说一说阿基米德是怎样判断王冠掺了其他金属的?答:阿基米德将国王给工匠的王冠和同等重量的纯金先后浸入满满的一盆水中,比较溢出来水的体积,发现体积有差异,说明王冠掺了其它金属。

二、判断改错题

1.小明在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内表皮细胞时,就碰到了2个难题,请你帮他找出错误所在,并改正。

(1)从目镜里往下看,发现里面黑乎乎的,什么也看不见。

错误:对光没有完成。

改正:将显微镜摆在向光、平整的桌面上,调节反光镜,直到能看到一个亮的光圈。

(2)标本片已经放在载物台上,可从目镜里却只能看到亮圈,却看不到洋葱内表皮的细胞。

错误:标本玻片没有摆正位置,准焦螺旋没有调整。

改正:使标本恰好处在载物台通光孔的中央,调整准焦螺旋,将镜筒慢慢升到标本出现在视野里为止。

湘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知识点

中心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 第一单元听话的电磁铁 1、利用电流产生(磁性)的装置叫(电磁铁)。 2、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通电的导线能吸引小磁针。他发现通电的导线靠近小磁针,小磁针就会发生(偏转),断开电源后小磁针又恢复到原来的状态,这说明电流能产生(磁)。他是第一个发现(电与磁)之间关系的科学家。 3、电磁铁是由(铁芯)和(线圈)两部分组成的。制作电磁铁需要的材料有(导线)、(电 池)、(铁钉)。 5、电磁铁的基本性质是:通电时,(产生磁性);切断电源,(磁性消失)。 6、实验证明:改变(电流强弱)、(线圈圈数)、(铁芯粗细)都可以改变电磁铁的磁力。 7、串联在电路中(电池的节数越多)、(线圈的圈数越多)、(铁芯越粗),电磁铁的(磁力越强)。 8、电磁铁也有(南极)和(北极),它的磁极是(可以改变的)。线圈的缠绕方向改变后,电磁铁的(磁极)会发生变化。 10、电磁铁的磁极的变化与(线圈的缠绕方向、电池的正负极)有关。 11、电磁铁与磁铁相比的优点是(磁极方向和磁力大小可以改变)。 12. 制定研究计划要思考(实验方法),(需要的材料),(实验步骤)等等 13. 磁铁能指示(南北方向),指北的一端叫(北极),用(“N”)表示;指南的一端叫(南极),用(“S”)表示。 14、(磁铁)用起来简单,(电磁铁)使用起来烦麻。 15、我国(上海)的(磁悬浮列车)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条投入商业运营的线路,它是利 用(电磁铁)的原理研制的,使车身悬浮在铁轨上高速、平稳、安全地运行,是21世纪人类理想的交通工具。 16、电磁铁通电后,用铁钉的钉帽一端接近指南针的南极,指南针被排斥,此时钉帽的一端是(南极)。 17、比较电磁铁与磁铁的异同:

湘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素材-期末复习资料

湘教版四年级(下)科学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植物的一生 1、种子的结构分为种皮和胚。 种皮:保护种子。 胚:能生长发育成一株植物。 胚分为:子叶、胚根、胚芽和胚轴。(子叶:提供营养;胚根:发育成根;胚芽:发育成茎和叶;胚轴:发育成连接根和茎的部位。 2、种子萌发条件:充足的水分、适宜的温度、足够的空气,有些种子还需要阳光。 3、植物幼苗逐渐长大将会发生哪些变化? 答:幼苗的高度,叶子的数量、大小、宽窄都会发生变化。 4、花盆底部垫瓦片的主要作用:保证水分能够缓缓流出,又使泥土不会堵塞排水孔保证空气及水分的流通。 5、在透明的玻璃杯里播种便于观察种子的萌发过程,但是由于杯子小,营养不够,植物很难正常开花结果,因此当种子萌发之后应把幼苗移植到花盆里。 6、植物一生所经历的过程:播种、发芽、长出花蕾、开花、结果、收获种子。

第二单元:生生不息 1、繁殖是生命的共同特征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生物的生命能够延续、能够发展是因为他们都有自己的繁殖方式。 2、植物的花由花萼、花瓣、雌蕊、雄蕊组成。 3、雄蕊顶端有花药,花药里的花粉成熟后会通过各种媒介(昆虫、风、水、人工)传到雌蕊顶端,这个过程叫传粉。花经过传粉后,花瓣会脱落,子房发育成果实。 4、不同的传粉方式:植物有的依靠异花传粉(如:菊花),有的依靠自花传粉(如:黑麦花、大豆花);为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人们还经常对植物进行人工授粉。 5、植物繁殖方式具有多样性。植物的繁殖方式分为有性繁殖(开花结果)和无性繁殖(通过根、茎、叶繁殖)。 6、了解扦插、嫁接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植物的新断面。植物扦插能否成活,关键还要看扦插后的养护工作。 ②嫁接能够结合不同植物的优点,在果树、蔬菜、花卉等方面应用广泛。苹果、梨、桃等果树,都是进行嫁接繁殖的。

湘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单元复习题(最全)

科学六年级上册一单元--生物与环境复习题 填空题: 1、生长于沙漠中的仙人掌,叶子是(针状的),以减少(水分)蒸发。 2、(阳光、水分、温度、土壤)等是影响植物生存的基本因素。 3、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做(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 4、森林的破坏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后果。如:(洪灾、干旱、沙尘暴、水土流失) 5、动物们通过(冬眠、迁徙、换毛)等方法来适应气温的变化。 6、池塘中除了生活着植物和动物,还生活着(微生物)。它们能把死亡的动、植物尸体(分解)。 7、环境的变化会影响动物的(生存),动物的数量变化也会影响(环境);随着环境的变化,生物的结构特征也会发生相应的(改变),从而适应环境。不能适应环境变化的生物将会被(淘汰) 8、自然界中的所有生物都无法避免成为(食物链)的成员。生物之间通过(食物关系)来达到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作用。 9、植物适应环境,一般表现为具有(向地性、向水性、向光)性。 二、判断题。 1、动物会有一些独特的习性,跟适应生存环境有关。(√ ) 2、小华画了一条食物链:虎→羊→草。(x ) 3、环境污染、盲目的物种引进、大量捕杀动物和砍伐森林都曾经在历史上造成过部分地区的生态灾难。(√ )

4、根总是向下生长,植物的茎、叶总朝着光生长。(√ ) 5、植物的生长需要合适的环境条件。(√) 6、当环境改变的时候,植物具有一定的适应环境的能力。(√ ) 7、不同的动物对环境有相同的需求。(√ ) 8、自然界的生态系统中如果一个环节受到了破坏,就会失去平衡(√) 9、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 10、自然界和生态瓶不一样,如果环境条件受到破坏,生物的生存不会受到影响(x ) 11、如果生态系统中的一个环节受到了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 12、香蕉树, 松树, 仙人掌它们的生活环境完全相同。 ( x ) 三、单项选择题。 1、仙人掌的根会朝着(A、)的方向生长。 A、有水 B、无水 2、绿色植物能自己制造养料,称为( B )。 A 制养者 B 生产者 C 消费者 3、苹果树不宜在热带地区栽种,柑桔不宜在北方栽种,这里起制约作用的因素是:( B ) A、阳光 B.温度 C.水 D.空气 4、做对比实验时,我们一般是控制( A )条件不发生变化。 A、一个 B、二个 C、三个 5、每个食物链中生产者一定是( A )

湘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湘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 教案 Last revised by LE LE in 2021

新学期的话 教学目标 1、复习上期已学主要内容。 2、本学期的相关要求。 3、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教学准备 1、上期期末测试试卷。 2、课件:神秘的月球。 教学过程 1、新学期的问候 2、对转入的新生的关注 3、对学生进行分组,每组4人,一般情况以此小组为单位进行活动,特殊情况另行调整,在每次学习活动中会要对小组进行评价,老师都会做好记录,期末对表现优秀的小组和个人进行奖励。 4、复习上期已学主要内容。 教师讲解上期期末测试试卷。(试卷内容略) 5、学生自由翻阅新书。 6、简单介绍本学期的学习内容:本册教材以“生存和环境”为主题,以训练推理判断的逻辑思维能力为重点,编排了“生物与环境”、“营养与健康”、“地表变化的奥秘”、“能量”、“月球”5个主题单元和1个综合单元,一共有22课、61个活动。其中,“生命世界”有2个单元、7课

书;“物质世界”有1个单元、5课书;“地球与宇宙”有2个单元、8课书。 7、播放课件:神秘的月球,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第1单元生物与环境 1.一棵“顽强”的小树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能够对观察到的自然现象(或所提供的事实)进行猜想。 2、能够设计实验研究植物的向性运动。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能够坚持完成中长期实验观察,并做好观察记录。 2、能主动参与小组的合作交流。 科学知识:了解植物适应环境的几个特性——向地性、向水性、向光性。科学技术社会环境(STSE):意识到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教学准备: 菜豆种子(或者更多不同种类的种子)若干、纸巾、不干胶、玻璃杯、培养皿、大小质地一样的纸盒2个、盆栽植物苗等。 将引入部分提供的图片制成课件。 一、教学导入: 1、出示课件,提问:请你观察倾倒在河边的小树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湘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

科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和重点训练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为线索,围绕“事物的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和“事物的变化”,编排了“植物生活的秘密”、“多种多样的动物”、“声音”、“信息的传递”、“水的变化”、“搜集信息,让我大开眼界”6个主题单元、53个活动。 第1单元(植物生活的秘密):本单元由3课书组成,第1课“植物的身体”,主要让学生观察、指认植物的6大器官,并通过查阅和搜集资料,让学生知道植物各大器官的作用;第2课“根与茎的奥秘”是在观察根的形态的基础上,通过实验来验证根、茎的作用;第3课“神奇的叶片”则利用科学史激趣和引领,通过实验研究和直接呈现知识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明白太阳与植物的关系,了解叶的光合作用、蒸腾作用。 第2单元(多种多样的动物):本单元按“总—分—总”的结构来构设教材,由5课书组成。第1课“动物的特征”先指导学生对“动物的身体结构有助于其生存”这一特征作个初步了解,然后再分生活在水中的、陆地的、空中的三个领域来具体研究动物的这一特征,其中,第2课“水族的公民”侧重研究身体结构对生活环境的适应,第3课“吃奶长大的动物”侧重研究身体结构对获取食物的适应,第4课“飞翔的精灵”侧重研究身体结构对运动的适应,与此同时,通过每一课的学习再次体验动物的多样性;第5课“珍稀动物的保护”是进行单元总结,让学生了解保护动物特别是保护濒危动物的重要性。 第3单元(声音):本单元由“辨听声音”、“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控制声音”4课书组成。 第4单元(信息的传递):本单元由“信息”、“书信和标志牌”、“电报与电话”、“信息时代”4课书组成,这是1个既与本册训练重点相关联、又能体现科技史特色的单元。 第5单元(水的变化)):本单元由“不翼而飞的水”、“飞回来的小水珠”、“结冰了”、“水在自然界的循环”4课书组成。 第6单元(搜集信息,让我大开眼界):这是湘版科学教材的特色单元(每册都有),都是对全册教材的探究技能训练重点的回顾与总结,并用又一次的活动来进一步强化、提升,而本册教材是在总结了搜集信息的方法和途径之后,通过“恐龙之谜”的活动来巩固、提升的。 二、本学期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能围绕研究主题采用适当的途径和方法搜集信息进行主动学习,能比较熟练地制作资料卡片和资料摘要等。 尝试探究动植物的身体结构与其所具有的功能之间的关系,逐渐从“认识是什么”提高到“探究为什么”。 能由“这是什么?”、“怎么会这样?”等角度提出可探讨的问题,能对提出的问题作出假设性解释。 尝试自己制定简单的实验(如对比实验)计划,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控制变量的实

湘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一棵顽强的小树

湘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一棵顽强的小树 一棵“顽强”的小树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能够对观察到的自然现象(或所提供的事实)进行猜想。 2.能够设计实验研究植物的向性运动。 情感态度、价值观 ` 1.能够坚持完成中长期实验观察,并做好观察记录。 2.能主动参与小组的合作交流。 科学知识 了解植物适应环境的几个特性——向地性、向水性、向光性。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STSE) 意识到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教学准备 菜豆种子(或者更多不同种类的种子)若干、纸巾、不干胶、玻璃杯、培养皿、大小质地一样的纸盒2个、盆栽植物苗等。 | 将引入部分提供的图片制成课件。 一.教学导入: 1.出示课件,提问:请你观察倾倒在河边的小树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讲述:生活中是否还见过类似的情况——是什么原因使它们变成现在的样子 3. 猜想假设:倾倒的小树发生这些变化可能是哪些因素造成的 学生猜想:根总是向下生长吗 根总朝着有水的地方生长吗 植物的茎、叶总朝着光生长吗 · 4.过渡:我们就从这些方面来研究大树倒了后这些奇怪的变化吧! 二.活动根总是向下生长吗 1.摆出研究的问题:根总是向下生长吗 2.组内讨论:老师这里有一些菜豆种子,你们能组内设计研究方案吗 3.汇报、交流设计的方案,教师引导学生看教材第3页,了解实验设计范例,完善实验设计。 4.学生动手组装装置。 5.布置任务:经常在杯内的纸上浇写些水,坚持观察做好记录。下星期交流。 三.活动根总朝着有水的地方生长吗 — 1.摆出问题。 2.组内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3.汇报、交流、完善。 4.组装实验装置。 5.布置任务:按要求完成操作,坚持观察,做好记录,便于交流。 四.活动植物的茎、叶总朝着光生长吗

湘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可直接打印)

小学科学(湘版)五年级上册教学计划(2010年9月) 一、基本情况 在四年级,学生已经重点学习了围绕研究主题采用适当的途径和方法搜集信息、制作资料卡片和资料摘要,并将分散收集的零散信息进行归纳整理、制成统计图表,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的能力训练重点是:猜想与假设,即培养学生在已有认知的基础上,也就是在原有知识体系上,提出自己的或小集体的假设,训练学生创造性思维,由此逐渐形成创新思维习惯。 教材安排了“认识我们自己”、“简单机械”、“我们的家园——地球”、“电与我们的生活”、“大胆猜想、合理地假设”五个主题单元,共设计了47个活动。 每个单元的主要内容分析如下: “认识我们自己”:由浅入深地探究有关自己身体的问题,使学生通过制作模型、对比实验、模拟实验、阅读资料卡等研究方法,围绕着呼吸系统、血液循环系统、神经系统进行研究。 “简单机械”:通过指南车信箱的介绍的科技史,了解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情况;在探究活动中,使学生通过实验研究,定量描述简单机械的省力情况,并分析其工作原理。 “我们的家园——地球”:了解人类在猜想与探索中,揭示自己“家园”的历程。在阅读、实验、猜想中使学生逐步了解地球。 “电与我们的生活”:在猜想中设计实验过程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了解有关电的基本知识和用电常识。 “大胆猜想、合理地假设”:反思通过猜想解决过的问题,归纳猜想与假设的方法,懂得合理地猜想与假设是科学研究的方法,应用这种研究方法解决问题——影响摆摆动时快慢的因素。

三、本学期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进一步使学生在各种探究活动中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并能将自己的结果与已有的科学结论做比较。 ●在探究活动中,使学生体验到科学探究中的证据、逻辑推理及运用想象建立假设和理解的重要性。 ●了解科学探究的结果应该是可以重复验证的。 ●能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所有观察的现象作假设性解释。 ●能区分什么是假设,什么是事实。 ●能反思自己的探究过程,将探究结果与假设相对比。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尊重事实,不迷信权威。 ●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 科学知识 ●初步了解人体呼吸系统、血液循环系统、神经系统的构成与功能。了解影响健康的各种因素,意识到个人对自身健康负有责任,能积极参加锻炼,注意个人保健,认识到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重要性。 ●知道利用机械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了解一些简单机械的使用,如斜面、杠杆、齿轮、滑轮等。能使天平和杠杆保持平衡。 ●知道地球的形状、大小、表面特征、内部构造,以及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的历史。 ●认识电是生活和工作中常用的能量来源。能够连接简单电路,知道有的材料容易导电,有的材料不容易导电。了解安全用电常识。 四、教学措施 1、抓住先发散后集中,不断验证的过程落实“猜想与假设”的能力训练重点。 如图所示:

湘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复习资料整理

湘版科学三下知识点梳理: 第一单元冷与热 1 知冷知热 1.1400多年前,北魏农学家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记载了如何判断豆子发酵的温度,但人凭感觉判断物体的温度是模糊的、不一定准确,人们用温度来准确描述物体的冷热程度。 2.温度计是测量物体温度的仪器,常用的温度计有数字温度计、红外线温度计、_指针式温度计等。 3、测量人体温度的温度计叫体温计,它的测量范围一般在35℃ - 42℃之间,因为人体正常体温是 36.5℃—37℃。 4.1742年,瑞典科学家摄尔西斯创立了“摄氏温标”。规定1个标准大气压下,冰融化时(或水结冰时)的温度为 0 摄氏度,水沸腾的温度为100摄氏度。 5、测量一杯水的温度时,手应拿温度计的上端;要将温度计的下端(玻璃泡)浸入水中,并且不能碰到杯壁或杯底;当温度计的液柱不再上升或者下降时读出读数,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物体,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液面持平;。(在使用工具——温度计、量筒、量杯测量的活动中注意:读数要平视。俯视会多读、仰视会少读。) 6、零下六摄氏度写作 -6 ℃;九十四摄氏度写作 94 ℃ 。三十六摄氏度写作36 ℃。 7、温度计越往下数字越大,说明是零摄氏度以下,读数时要从上往下数,写温度时前面加“-”,表示零下。温度计越往下数字越小,说明是零摄氏度以上,读数时从下往上数。 8、1593年,伽利略发明了第一支空气温度计。1632年,法国化学家雷伊对伽利略温度计进行了改革,发明了液体温度计。 2 热胀冷缩 1.温度计是根据物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 2.一般情况下,液体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收缩。这就是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但是,水结成冰以后,体积反而会膨胀。 3.酒精灯灯焰分为内焰、焰心、外焰三部分,在给物体加热时,应用外焰加热,因为外焰的温度最高。 4.加热后,铜球___不能___通过金属环;冷却后,铜球__能_通过金属环。这说明铜球受热时体积___膨胀___,受冷时体积____收缩____,铜球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完整word版)湘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

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 第一节、一棵顽强的小树 1、植物的生长具有向地性、向水性、向光性。 第二节、从“南橘北枳”说起 1、植物的生存是有地域性的,有些植物只适宜生活在南方,有些植物只适宜生活在北方。原因:阳光、水分、温度、土壤是影响植物生存的基本因素但不同的植物对这些因素的需求和适应能力是不一样的。植物的这些习性是在长期适应当地的环境中形成的。它们的生活习性也决定了它们一般只能在具备这些环境因素的地方生存。(P7页例子)例如:生长于沙漠中的仙人掌,叶子是针状的,以减少水分蒸发。 2、产于北方的水果有:苹果、葡萄、梨子、哈密瓜等。产于南方的水果有:柑橘、荔枝、橙子、香蕉、芒果、菠萝、火龙果、榴莲等。 3、动物的生存也受环境的影响,例如北极熊、鱼、非洲豹、骆驼身体特征生活习性与所生活的环境有关。动物们还通过冬眠、迁徙、换毛等方法来适应气温的变化。 第三节、走进池塘 1、浮游生物孑孓水虿鱼,这种食物关系就像链条一样把各种生物紧紧联系在一起,我们把它叫做食物链。 2、食物链总是从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结束。 3、池塘中除了生活着植物和动物,还生活着微生物。它们能把死亡的动植物尸体分解。 第四节、假如大树都倒下 1、自然界中的所有生物都无法避免成为食物链的成员。生物之间通过食物关系来达到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作用,当某一种类生物的生存受到影响的时候,势必也会影响到许多与之有关的生物种类。严重时,甚至造成某些物种灭绝,这就是生态灾难。环境污染、盲目的物种引进、大量捕杀动物和砍伐森林都曾经在历史上造成过部分地区的生态灾难。 2、乱砍滥伐,破坏森林会给人类带来洪灾、干旱、沙尘暴等。假如大树都倒下了生物们将会失去食物不能生存,土壤流失,带来洪灾、干旱、沙尘暴等自然灾害,引起气候的变化。我们要做环保小卫士,爱护、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美好的家园。 第二单元营养与健康 第一节、食物中的营养 1、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成分是:蛋白质、淀粉、脂肪。除此之外人体需要的营养成分还包括:盐类、维生素、水等。 2、蛋白质燃烧时会产生一种特殊的气味;淀粉遇碘酒变蓝紫色;脂肪涂在纸上会使纸变得透明。

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湘教版)

第一单元认识我们自己 1.1、我们在呼吸 [教学目标] 1、(1)引导学生通过憋气、深呼吸、一呼一吸感知,初步认识自己的呼吸器官; (2)探究人的呼吸的产生,了解呼吸的路线和呼吸的意义。 (3)组织指导学生学习制作呼吸模型来初步了解呼吸过程; (4)能相互质疑对人体参及呼吸的器官和作用进行推测 2、意识到探究呼吸对生命的重要意义;爱护自己的呼吸器官。[教学重点] 使学生对人体的呼吸器官及其功能有一定的了解;知道呼吸实际上就是人体通过呼吸器官同外界进行气体交换 [教学难点] 推想人体通过呼吸器官实现体内同外界进行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交换 [教学准备] “制作呼吸模型”:饮料瓶一个、气球、气球皮、剪刀、皮筋、呼吸挂图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在暑假里,很多同学都喜欢到游泳池去游泳,学习游泳时练习都要先练习憋气,请同学们像学游泳那样,吸一口气,然后屏住呼吸,看能憋多长时间?(提示学生不可憋得太久), 学生活动,谈感受。 (出示课题) 二、探究过程 (一)感知呼吸

1、刚才同学们感受到了憋气的确比较难受,我们来放松一下,请同学们像老师一样做深呼吸,想一想:你们认为直接参及呼吸的器官有哪些? 学生活动,相互质疑,汇报。 指导学生用手摸摸自己的呼吸器官在身体上的位置 (出示一张呼吸挂图或课件) 2、我们知道了呼吸器官有哪些,那么我们吸气呼气会依次经过哪些器官呢?请同学们在教材P2图上指出气体在人体中进出的路线(不要在书上标画!)。 学生活动后进行汇报,教师重点小结:人体的呼吸系统是由鼻、喉、气管、支气管和肺组成。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其余的器官是气体的通道——呼吸道。肺分左肺、右肺,肺里面有许多肺泡,总数有7.5亿个,如果把肺泡展开,表面积可达55平方米~70平方米。肺气泡表面密布毛细血管网,它的作用可大了,我们吸入和呼出的气体都在这里进行交换呢 3、学会提问:关于我们的呼吸,你还想知道什么?谁知道我们的呼吸到底是怎样形成的呢? (二)体味呼吸 1、请同学们把双手放在胸部腹部,再做2次深呼吸,让学生手按胸部进行深呼吸,感受吸气和呼气时胸廓腹部的如何变化。请你谈谈吸气的时候,你的胸腔腹部有什么变化,呼气的时候呢?那么胸廓变化及吸气、呼气有什么关系呢?引导学生讨论分析,自己得出结论。 2、你认为呼吸是怎样形成的?你猜想的依据是什么? (1)、呼吸是由于胸廓有规律的扩大和缩小的变化而形成的。(也可以说呼吸是由于胸腔的舒张及收缩而形成的。) (2)、依据:胸廓扩大时,吸气;胸廓缩小时,呼气。 3、呼吸时胸腔是怎样变化的?这及呼吸的形成有什么关系呢? 学生活动,相互质疑,教师汇报。

湘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期中考试试题

六年级科学(上册)期中考试试题 姓名:计分: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1、植物的根总是向下、向着有水的地方生长,这种特性叫 做、。植物的茎、叶总朝着光的方向生长,这种特性叫做。 2、、水分、和土壤等是影响植物生存的基本因素,不同的植物对这些因素的需求和适应能力是(相同、不相同)的。各地区的特定环境也决定了该环境条件下植物的分布。 3、生物之间通过食物关系来达到、的作用,当某一种类生物的生存受到影响时,也会影响到许多与之有关的生物种类。 4、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成分是:、、。 5、在右图中的括号内填写对应的消化器官的名称。 大部分营养物质是在中被人体吸收的。 人体的小肠很长,内表面布满了,这些特点 都是为了更好地。 6、早在1800多年前,我国东汉时期的科学家 经过长期的研究,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自动 测定地震方位的仪器,叫。 7、火山是地球释放能量的一种活动,一般会在地表上形成状的高山。火山爆发时,除了喷出,还会喷 出、。 8、、、等都会对岩石变化产生作用。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在研究植物的茎叶是否总朝着光的方向生长的实验中,除了改变()条件外,其它条件要加以控制使之其本相同。 A、温度 B、水分 C、土壤 D、光照方向 2、下面几种水果中来自北方的是()。 A、香蕉 B、苹果 C、芒果 D、荔枝 3、夜莺的生活习性是白天休息,夜晚觅食,到了秋天就从北方飞到南方越冬。影响这两种习性的因素是()。 A、阳光和食物 B、温度和食物 C、温度和水分 D、阳光和温度 4、将池塘中死亡的动、植物尸体分解的是() A、阳光 B、微生物 C、鱼 D、水 5、食物链总是从()开始,食物链除了动植物外还有微生物。 A、动物 B、微生物 C、植物 6、科学家曾在喜马拉雅山脉采集到了鱼龙的化石,同时还发现了鱼类、海藻、海螺的化石。由此可推测喜马拉雅山脉一带在很早以前可能是() A、森林茂密的高山 B、辽阔的平原 C、汪洋大海 7、地震的发生与()有关。 A、雷电 B、洪水 C、岩层运动 D、泥石流 8、火山和地震大多发生在() A、陆地的城市中 B、沙漠或荒野中 C、大海中 D、地壳活动比较活跃的地带 9、地球上的煤、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是(),要有计划地开采,合理利用。 A、可以再生的资源 B、不可再生的资源 C、能否再生无法确定 10、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破碎地貌形成的原因有() A、黄土结构疏松,本来就容易流失 B、气候干旱,降水量少 C、人类的活动破坏了高原上的森林和草原 D、以上原因都是

最新-湘教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套 精品

湘教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套教案 一、基本情况 五年级上期的能力训练重点是,猜想与假设,即培养学生在已有认知的基础上,也就是在原有知识体系上,提出了自己的或小集体的假设,训练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由此逐渐形成了创新思维习惯。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围绕认识事物的现象与本质的关系,针对“生命世界”、“地球与宇宙”、“物质世界”进行探究,其内容包括以下六个主题单元,共21课,53个活动。 每个单元的主要内容分析如下: “听话的电磁铁”以电磁铁为研究对象,在磁铁与电磁铁的比较中获得对电磁铁较全面的认识。 “地球的运动”指导学生研究地球的运动及因的运动而引发的自然现象,按照从学生身边可接触到事实现象的研究到原理的发现进行研究。 “显微镜下的世界”带领学生探访微观世界的神秘,了解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遗传和变异”介绍了遗传和基因是生物的基本特征之一,它们通过生殖和发育的过程完成。遗传现象保持了生物界物种的相对稳定,变异现象使生物界得以进化和发展。 “青春活力”学生正在或即将进入人的一生中一个重要的生长发育时期—青春期。通过学习进一步关注自己的成长变化,自觉调整自己的心理和行为。 “我们怎样做计划”是本册教材的总结单元,引导学生“能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至思路,能对自己或小组提出的探究问题作出书面计划”。 三、本学期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进一步使学生在各种探究活动中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并能将自己的结果与已有的科学结论做比较。 ●在探究活动中,使学生体验到科学探究中的证据、逻辑推理及运用想象建立假设和理解的重要性。 ●了解科学探究的结果应该是可以重复验证的。 ●能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所有观察的现象作假设性解释。 ●能区分什么是假设,什么是事实。 ●能反思自己的探究过程,将探究结果与假设相对比。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尊重事实,不迷信权威。 ●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

湘教版小学3至6年级科学复习资料1

湘教版小学科学复习资料 三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土壤 1.土壤是指地球表面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分为(砂质土、黏质土、壤土)三类,砂质土含砂较多;黏质土含黏土较多;壤土含砂和黏土的量差不多。2.鉴别土壤的方法(手捏法)土壤散开不能成团的是砂质土,能捏成团抛到地上也不会散开的是黏质土。能捏成团抛到地上会散开的是壤土。 3.早在(宋代),我国就有了无土栽培的尝试。无土栽培是指不用土壤栽培蔬菜等作物,而是直接给作物提供营养液。 4.我国古代早已认识到(土壤)是可以改良的,不同的(土壤)要采用不同的,改良措施。在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就使用(肥料)来改良土壤。他们把野草割来(焚烧)或是(用水沤)让它腐烂后变成肥料,改良土壤。 第四单元水 1、水是一种(无色)(无味)透明的液体,有一定的(体积)但无固定的(形状)。测量水的体积用(量简)或(量杯)。 2、早在公元前1世纪,中国就出现了水磨。这一发明对长时间从事碾米劳动的人们来说,是一个大大节省劳力的装置。(流水有力量) 3、食盐、高锰酸钾、胶水、洗发液、肥皂、醋、酒精、小苏打都能溶解在水中,沙、面粉、食用油不能溶解在水中。加快溶解的方法:切碎(弄得小些)、加温、搅拌 4.地球上的咸水约占(97%)淡水约占(3%)。 第四单元空气 1.空气存在于我们的(周围),空气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会(流动)的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但占据一定的(空间)。空气有(重量)。 2空气能够流动,热空气会上升,风是(空气)流动形成的。 3.空气没有固定的体积可以被(压缩),被压缩的空气有(弹性)。 4.空气中有灰尘,不同环境里空气中的灰尘含量不同。减少空气中灰尘的办法:多栽花草树木等。 第五单元材料 1、物体都是由一种(材料)或多种(材料)做成的,我们的周围存在着许多不

湘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复习--含答案

2016年上栗镇胜利小学湘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复习题一、填空题:姓名: 1、(阳光、水分、温度、土壤)等是影响植物生存的基本因素。 2、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做(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 3、森林的破坏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后果。如:(洪灾、干旱、沙尘暴、水土流失) 4、动物们通过(冬眠、迁徙、换毛)等方法来适应气温的变化。 5、池塘中除了生活着植物和动物,还生活着(微生物)。它们能把死亡的动、植物尸体(分解)。 6、环境的变化会影响动物的(生存),动物的数量变化也会影响(环境);随着环境的变化,生物的结构特征也会发生相应的(改变),从而适应环境。不能适应环境变化的生物将会被(淘汰) 7、自然界中的所有生物都无法避免成为(食物链)的成员。生物之间通过(食物关系)来达到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作用。 8、植物适应环境,一般表现为具有(向地性、向水性、向光性) 9、人体的消化器官主要有(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食物的养分主要是在人体的(小肠)里吸收的。 10、我国青少年一般从11---12 岁开始身体进入发育阶段,(盲目地减肥或无节制进食)都会对身体造成伤害。(合理和均衡的饮食习惯)对身体的发育起着及其重要的作用。 11、比尔蒙特发现,胃液是一种(酸性液体),能将食物(分解)成比较简单的物质。 12. 人体需要的营养成分包括(蛋白质、淀粉、脂肪、盐类、维生素、水)等 13、平衡饮食我们应该多吃(米饭、水果、蔬菜),少吃(油脂类食品) 14、口腔里的牙齿能(磨碎食物),舌头能(搅拌),唾液可以(消化食物中的淀粉)。 15、食物的腐败变质是由(微生物)引起的 16、(地震)和(火山)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 17、(岩石)和(矿物)是组成地球的重要物质,也是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宝贵资源)。 18、我国东汉时期的科学家(张衡)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自动测定地震方位的仪器(地动仪)。 19、(温度)、(水)、(植物)等都会对岩石的变化产生作用。20、地震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地壳运动),地壳的岩层在受到巨大的挤压时发生(褶皱),(褶皱)突然(断裂)时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使大地猛烈地震动。 21、矿产资源是地壳在长期发展与演变过程中的产物,一般分为:(能源矿产)、(金属矿产)、(非 金属矿产)等。 22、(火山)是地下熔融的岩浆沿着地壳的薄弱地带(喷发)形成的,是地球上最危险、最可怕 的自然灾害之一。但火山活动也有有益的一面,能把地下的铁、铜、硫、铝等矿产搬上来。 23、常见的矿物有(煤)(石油)(金矿石)(任填3种)等 24、地球上的能量绝大部分来源于(太阳)。所有的生物能源也是来源于(太阳能),大多数能源最终都来自(太阳)。 25. (节约用电)、(节约用水)、(节约资源)都是节约能源 26. (举高)的石块、(收缩)的发条、(压缩)的空气都具有能量。运动的汽车具有(“动能”)、熔炉里的钢储存了(热能)、燃料、食物储存着(化学能)。 27、电的计量单位是(“度”),它表示一段时间内消耗的(电能)。比如:10个100瓦的灯泡亮1 个小时,就用了( 1 度电)。 28、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起来。 29. 环保能源有(风能)、(水能)、(太阳能)等等 30、能量有不同的形式。(声、光、电、热、磁)等都是能量的不同表现形式。电能可使电动机转动,热能可使水温升高,光能可以让绿色植物制造淀粉。 31、和运动有关的物体也有能量,叫(机械能)。能量还储存在燃料、食物和一些化学物质中,叫(化学能) 32.月球是个球体,距地球约(38.4)万千米;月球比地球小得多,(49)个月球才有一个地球大;33.由于没有(空气),声音(无法)传播。34.月球不会(发光发热),但能反射(太阳光);我们看到的月光是它(反射)的光 35、月相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形成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农历上半月(由缺到圆),下半月再(由圆到缺)。

湘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优秀教案全册(完美版)

学校电子教案 科目科学年级五年级上册课题 总课题第一单元认识我们自己 分课题1、我们在呼吸 课时第(一)课时总(一)课时执教者: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憋气、深呼吸、一呼一吸感知,初步认识自己的呼吸器官; 2、探究人的呼吸的产生,了解呼吸的路线和呼吸的意义; 3、组织指导学生学习制作呼吸模型来初步了解呼吸过程; 4、能相互质疑对人体参与呼吸的器官和作用进行推测; 5、意识到探究呼吸对生命的重要意义;爱护自己的呼吸器官。 教学重点 使学生对人体的呼吸器官及其功能有一定的了解;知道呼吸实际上就是人体通过呼吸器官同外界进行气体交换 教学难点推想人体通过呼吸器官实现体内同外界进行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交换教学准备饮料瓶一个、气球、气球皮、剪刀、皮筋、呼吸挂图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 在暑假里,,很多同学都喜欢到游泳池去游泳,学习游泳时练习都要先练习憋气,请同学们像学游泳那样,吸一口气,然后屏住呼吸,看能憋多长时间?(提示学生不可憋得太久), 学生活动,谈感受。

(出示课题) 二、探究过程 (一)感知呼吸 1、刚才同学们感受到了憋气的确比较难受,我们来放松一下,请同学们像老师一样做深呼吸,想一想:你们认为直接参与呼吸的器官有哪些? 学生活动, 相互质疑,汇报、 指导学生用手摸摸自己的呼吸器官在身体上的位置 (出示一张呼吸挂图或课件) 2、我们知道了呼吸器官有哪些,那么我们吸气呼气会依次经过哪些 器官呢?请同学们用不同颜色的彩笔在教材P1图上标出进出的路线 学生活动后进行汇报,教师重点小结:人体的呼吸系统是由鼻、喉、气管、支气管和肺组成。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其余的器官是气体的通道—— 呼吸道。肺分左肺、右肺,肺里面有许多肺泡,总数有7、5亿个,如果把肺泡展开,表面积可达55平方米~70平方米。肺气泡表面密布毛细 血管网,它的作用可大了,我们吸入和呼出的气体都在这里进行交换呢 3、学会提问关于我们的呼吸,你还想知道什么?谁知道我们的呼吸 到底是怎样形成的呢? (二)体味呼吸 1、请同学们把双手放在胸部腹部,再做2次深呼吸,让学生手按胸部进行深呼吸,感受吸气和呼气时胸廓腹部的如何变化。请你谈谈吸气的 时候,你的胸腔腹部有什么变化, 呼气的时候呢? 那么胸廓变化与吸

湘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全册)教(学)案

认识水 学习目标: 1、知道水的基本性质及水在自然界中的分布。 2、能学会综合运用感官观察水的性质,并能描述所观察的水的特征。 3、能积极参与有关水的认识的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能意识到水是地球上的重要资源,认识到节约用水的重要性;在识别水的活动中,学会小组合作,体会到合作学习的乐趣。 学习重点:引导学生通过不同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了解水的特点。 学习难点:让学生能用语言、文字、图画等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发现,培养他们的观察、比较、综合分析和语言表达等能力。 学习准备: 1、分组材料:糖水、清水、牛奶、白醋、、吸管、透明杯。 1号杯:牛奶2号杯:白醋3号杯:糖水4号杯:清水 水管、不同形状的小杯子、气球、水盆8个 学习过程: 一、猜谜语导入 1.孩子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谜语,我们一起来猜一猜。请看:一物不稀奇,人人不能离,钢刀切不断,铁钩钩不起。谜底是(水) 2.水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没有了水,我们就无法生存,。我们每天都需要水,都见到水,水是什么样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水”(板书课题) 二、认识水: 讨论观察方法与顺序 师:孩子们,老师今天太马虎,我把清水,牛奶,白醋和糖水混放在一起分不清了,我知道你们都是助人为乐的好少年,能帮忙找一找哪一杯是清水吗?(学生猜测,并说出自己的理由) 1.学生讨论观察方法 师:大家对1号杯意见比较统一(看颜色),对2号,3号,4号这三杯为什么不能确定,可以用什么好的方法来分辨?小组讨论。 2.学生交流观察方法:看、闻、尝、(摸)。(板书) 提示:老师有一个重要的提示,那就是对于不认识的物体,我们不能随便去闻,更不能

随便去尝,知道为什么吗?(以免引起中毒) 3.师:你是怎么闻的?(演示扇闻法)(确定2号杯为白醋)师演示“闻”的方法:用鼻子闻的时候,不要直接靠近物体,要用手扇过气味来闻。 4.我们已经知道糖水和清水没有毒,可以尝(确定3号杯为糖水)。师演示“尝”的方法:品尝时用舌头尝的时候,要用筷子或别的物体蘸取少量的物品进行品尝。 5.小结:经过了同学们的共同努力,我们终于把水找出来了,同时也把水的特点找出来了,水有什么特点呢?:透明,无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思考观察是最好的方法来验证自己的猜测。但是观察的方法有很多,引导学生讨论发现观察的顺序】 三、探究水的另外两个特点 1、师:通过刚才的活动,同学们用看、闻、尝、摸的方法很快的帮老师解决了问题,老师心里很佩服。水除了这四个特点之外,还有其他的特点吗?(生猜测:有形状、会流动。)师:水到底有没有形状,会不会流动呢?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验证呢?小组讨论实验方案。 2.生交流验证的方法。 师: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一些材料,用老师给你准备的材料看看是否能验证水的这两个特点。小组长领取材料。 3、生汇报探究结果。 4、小结:通过验证,我们发现水是没有固定形状,水会流动。(板书)。 5、讲解:像水这样没有固定形状,并且会流动的物体叫“液体”。像橡皮、木块这样不会流动的物体叫做“固体”。 常温、常压下,水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液体。(强调常温、常压是条件,因为水在不同的条件下可以变成冰,也可以变成水蒸气) 5.知识扩展 提问:你能举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液体吗?学生交流。 四、体会水资源匮乏对我们的影响,培养学生节约用水的意识 师:水不但美丽,而且是生命之源,它孕育着地球上的一切生命,但是可供人们利用的水资源是有限的。大家请看:(出示地球上水的分布图)地球上97%的水是海水和咸水湖中的水,只有3%是淡水,而淡水中还有许多不能被开采的深层地下水。水蒸气等还有地球南北两极冰山占了76%。(从形态来看,水有液态、气态和固态之分)。地球上的水虽然比较多,但

湘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复习题

湘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总复习试题<一> 一、填空 1、在食物链中,处于最前端的叫,最末端的叫;一般来说最前端的是,最末端的是。 2、在观察绿豆发芽实验中,两组相同条件是,不同的条件是。 3、太阳光在没有碰到物体之前是沿着传播的。 4、将一束阳光投射到三棱镜上,光会被分解成七种颜色,形成美丽的。 5、镜面能够反光,镜面的这一性质叫。 6、当阳光照射到一个不透明的物体上时,光会被物体和我们看到的物体的颜色就是被的光,而其他颜色的光被物体了。 7、太阳是一种自然光源,它在发出光的同时也产生。 8太阳能热水器的吸热管都是色的。 9由于受、、或的作用,岩石破碎,这种现象叫风化。 10地球的内部可以分成、、三部分。 11土壤微粒根据大小可分为四种。 12影响土壤被侵蚀的主要因素有: 13弹簧秤是用来测量的仪器。它是利用原理制成的。 14自行车的轮胎上有花纹是为了:而轴承里装有滚珠,是为了: 二、判断 1、用一面镜子把阳光投射到纸上,比用两面镜子时更明亮。() 2 不同的环境里,生活着不同的生物。() 3、地球上的能量绝大部分来源于煤、石油和天然气。() 4、如果太阳在物体的左边,那么影子在物体的右边。() 5、种子发芽不需要阳光。() 6、颜色浅的物体比颜色深的物体吸收光的能力强。() 7、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度会随着太阳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8、太阳能是一种没有污染的洁净能源。 9、太阳光以每秒约300000米的速度传播,没有任何东西比光的传播速度快了。() 10、光既能被分解,也能被混合;既能被反射,也能被吸收。() 11、如果太阳在物体的左边,则影子在物体的右边。() 12、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干燥的泥土里。() 13、物体在阳光下的温度与吸收太阳热量的多少没有关系。() 14、阳光的传播路线是不能改变的。() 15、地球上的能量归根到底都是源于太阳。( ) 三、选择 1、红色物体反射的是颜色的光。 A 绿色 B 红色 C 紫色 2、下面物体中反射光的本领最强。 A 白纸B红布 C 锡纸

湘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全

湘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全 https://www.360docs.net/doc/f015935140.html,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

六年级科学上册综合复习 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 第一课一棵“顽强”的小树 一、填空题: 1.植物生长时具有向光性、向地性、向水性。 2.爬山虎的叶子全部都散开并且互不遮盖,这样有利于每片叶子获取阳光。 二、选择题: 1.植物向着阳光生长的特性叫(C)。 A.向地性 B.向水性 C.向光性 2.下列条件中,不是达尔文研究植物的向光性实验时的条件是( B ) A.单侧光照 B.湿棉条 C.锡箔罩 3.不论菜豆“脐”的指向是朝上、朝下,还是朝左、朝右,菜豆的根都会向下生长,植物的这种特性叫(A) A.向地性 B.向水性 C.向光性 三、判断题: 1.爬山虎的叶子全部都散开并且互不遮盖,这是适应人类绿化工作的需要。 (×) 2.山坡上树木的树干大多斜伸出来而不是笔直向上生长,这是植物向水性的体现。(×) 3.“葵花朵朵向太阳”体现了植物的向光性。(√) 第二课从“南橘北枳”说起 一、填空题: 1.阳光、水分、温度、土壤等是影响植物生存的基本因素,但不同的植物对这些因素的需求和适应能力是不一样的。植物的这些生活习性是在长期适应当地的环境中形成的。动物还通过冬眠、迁徙、换毛等方法来适应气温的变化。 2.九月九燕飞走,三月三蛇来钻;苹果性喜寒,栽植不宜南;麦怕水淹根,蝉怕水淹腰。 二、问答题: 1.“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答:橘子树长在淮河以南结出的果实就是又大又甜的柑橘,移植到淮河以北,结出的果实就是又小又酸的枳子,橘和枳仅仅是叶子相似,它们的果实味道不同,说明了植物的生长受水土、气候的影响很大。 三、连线题:为下列植物找到对应的生活环境。 骆驼沙漠 鸵鸟 胡杨草原 斑马

湘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期末重点知识练习题

湘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复习题(最全版) 第一单元认识我们自己 1、人体的呼吸器官有()、()、()、()和()。 2、人体吸进的是(氧气)、呼出的是()。 3、我们在呼吸时,要用(鼻子)呼吸,而不能用()呼吸。 4、()是气体交换的场所,其余器官是气体的通道——(呼吸道)。 5、人体需要()气;呼出的气体中()增多了,()减少了。蜡烛在人体呼出的气体中燃烧的时间比在空气中燃烧的时间()。 6、()等科学家发现空气是混合气体,其中有支持燃烧的(),和不支持燃烧的()、(二氧化碳)等。他通过实验得出“()约占空气的(五分之一)。 7、研究发现:人体在呼吸过程中,吸进去的主要是();呼出来的主要是()和(氮气)。 8、普利斯特利发现了支持燃烧的气体与支持动物生命活动的气体是()的,都是()。 9、胸腔()时,气体(排出)肺,胸腔()时,气体()肺。 10、()和()都是人体的(血液循环)器官。从心脏通到全身各处的血管叫();从全身各处通回心脏的血管叫(静脉)。 11、心脏(收缩)时血液从()(流向)全身,心脏()时血液从(静脉)流回()。 12、人体呼出的气体()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13、蜡烛燃烧需要()气。 14、一次(尽力吸气)后,再(尽力呼出)的气体总量,就是一个人的()。一般来讲:男生比女生肺活量要();身体健壮的同学比身体瘦弱的同学肺活量要(大);经常参加体育运动的同学肺活量要()。所以,积极、科学的体育锻炼,可以促进增强肺活量。 15、肺活量的大小可能与(体育锻炼)有关。 16、人体呼吸实际是进行(气体)交换。 17、(心脏)和(血管)都是人体的()器官。心脏在人体胸部偏()的地方,大小和自己的()差不多。 18、()是血管有节奏的搏动。在人体的()、()、()都可以摸到脉搏,脉搏的跳动与(心脏)的跳动是()的。 19、古罗马医生()认为,心脏的收缩使血液到达全身各处,肝脏不断造血补充到心脏。这个观点是()的。 20、人体脉搏跳动的次数与()跳动的次数相等。 21、经常锻炼的人,心跳()(填快或缓慢)、(有力),心脏(休息时间)也就更长。 22、()是17世纪时英国的一名医生;经过十几年的研究,他得出结论:心脏()时血液从动脉流向();心脏()时血液从()流回心脏。动脉血管和静脉血管通过()连接在一起,使血液在身体中循环流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