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神奇的海洋生物圈(六年级上)

1神奇的海洋生物圈(六年级上)
1神奇的海洋生物圈(六年级上)

1.神奇的海洋生物圈(六年级上)

活动目标

1.知道什么是食物链。

2.初步了解海洋生物之间的依存关系,了解海洋生物的多姿多彩。

3.通过案例分析、画食物链等方式自主探究海洋生物之间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

活动重难点

1. 初步探索丰富多彩的海洋生物种类,了解海洋生物群落是如何组成食物链的,以及多样的海洋生物之间相互依存关系。

2. 根据所学知识,思考人类应该如何做好海洋保护工作。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收集海蜇泛滥、渔业减产的相关新闻报道;收集腐蜇、金枪鱼、海龟、电子显微镜下浮游生物的图片(有条件的使用电子显微镜现场观看)。

2.学生准备

收集海洋生物的图片,并简单了解他们的生活习性,主要包括生活区域、生活习性、天敌等(可有目的的提前分组)。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初步了解

由书中“案例传真”内容,引出海蜇泛滥的严重后果。

1.课件出示多篇关于海蜇泛滥,渔业减产的新闻报道稿件、图片。引发学生思考:腐蛰的泛滥与海洋渔业减产之间有没有联系,有怎样的联系?

2.学生根据材料,进行分析并交流,教师出示图片并整理。

⑴海龟、金枪鱼等海蜇的天敌减少,海蜇数量增加;

⑵海蜇以浮游生物和小型海洋生物(包括鱼类的卵和幼体),为食,导致鱼类的卵和幼体大量死亡,海洋渔业遭到破坏。

3.引出食物链的概念,并启发学生思考:你还知道那些食物链?进一步加深对食物链的理解。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阅读新闻材料,并从中提炼出自己需要了解的内容,从而分析出腐蛰泛滥的原因,使学生能够初步认识到海洋生物之间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明确生物链的概念。)

二、海洋生物与海洋食物链

1.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海洋生物的活动区域、食物、天敌等内容。

2.教师根据学生交流的内容,整理出复杂多样的海洋食物链,学生进一步了解海洋生物之间的密切联系。

3.教师小结,并整理出海洋食物链

⑴浮游生物和底栖植物

⑵植食性动物

⑶肉食性动物

⑷大型鱼类和无脊椎动物

⑸凶猛海洋动物、哺乳动物

4.学生整理海洋生物的食物链,并将自己研究的海洋生物放在整理出的食物链中。

(设计意图:通过呈现海洋生物的图片和资料,引导学生找到海洋生物的生活带,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海洋生物的生活习性与海洋生物圈的神奇。再通过对海洋生物的分类,找到海洋生物所处的食物链位臵,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海洋生物之间互相依存的关系。)

三、探究天地

出示2011年日本大地震关于核电站核泄漏的新闻,利用本课所学的知识,推测这一事故对我们会产生哪些影响?

1.学生自由讨论,教师在教室里参加学生的小组讨论。

2.学生汇报讨论结果,教师总结发言:从长期来看,核污水一定会危害海洋生物的食物链,最快遭受损伤的是水母、海葵、海蠕虫等软体动物和浮游动植物,它们吸收放射性物质的速度超过有壳动物。接下来是鱼类,鱼类的食物主要是浮游动植物。福岛核电站附近的放射性污染对当地海洋动物的生存已造成伤害,海洋动物的卵和幼体对辐射较为敏感,因而首先在玉筋鱼幼鱼中检测到了放射性铯。大型海洋动物摄入受到辐射的植物和小型猎物,海洋食物链就将受到污染。整个食物链环环相扣,而人类则在食物链的最高端。如不加以有效控制,最终受到危害的是人类。

(设计意图:通过分组讨论,全班交流等方式,使学生明白

人类活动对海洋生物链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在提高学生保护海洋的意识的同时,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科学思考的能力。)

四、活动总结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教师小结。海洋生物圈是一个复杂的食物链,海洋生物之间相互依存,破坏了任何一环,都会对整个海洋造成影响。因此,我们在开发利用海洋的同时,一定要注意保护海洋的生态平衡,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长期的拥有大海给我们带来的丰富资源。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旨在提高学生的海洋环境保护意识,使学生认识到保护海洋食物链的重要作用。)

青岛开发区珠江路小学冯左辉

附件:阅读材料:

(https://www.360docs.net/doc/a07046590.html,/Efs/20110817/36788_2.html)

海龟减少水母海蜇成灾污染是罪魁祸首

来源/半岛都市报日期/2011-08-17

关键词: 水母海蜇海洋污染生态

近年来,我国渤海、东海、黄海相继出现了大型水母暴发的现象,水母数量激增,不但导致海洋渔业资源严重衰退,也致使海水中的毒素泛滥,最终将导致海洋生态系统失去恢复力,给整个海洋生态系统造成巨大灾难。

据海洋专家分析,水母的暴发,与其天敌减少有直接联系。海龟是水母最大的天敌,一只海龟一天可以吃掉50只水母,不过,近些年海龟对水母的食欲已经大不如前海龟视力比较差,它们把漂在海里的塑料袋当成水母吃掉,误食不能消化的塑料袋后果很严重,海龟会窒息而亡。吃多了塑料袋,海龟家族反而对水母害怕三分,进一步导致水母泛滥。

水母暴发本来是自然现象,原来大约40年暴发一次,但近年来暴发频率越来越高,甚至每年暴发,特别是在世界20个著名渔场较为严重,它们对渔业和旅游业造成冲击。海洋科学届称,水母已成为继有害藻华之后最大的海洋生态灾害。今年初,针对全球性水母暴发对人类的影响日益显现,我国在青岛启动了“近海水母暴发的关键过程、机理及生态效应”计划(俗称“973”计划),意在抑制水母过度繁殖,挽救沿海生态和渔业、旅游业。

“海蜇在很多国家已经成了海洋灾害,俄罗斯、英国、日本等,都在为海蜇发愁。”李乃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海蜇在过去不被大家当一回事儿,但是从前年开始,它们在世界各地都成为特别的生物灾害。

李乃胜曾注意到,有关科研机构进行的渔网调查发现,拖网捕上来的95%以上是海蜇。“有的渔船出海一天,能捞上来上千斤海蜇。”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科研人员在海上执行考察任务时发现,青岛近海出现大量大型水母,沙海蜇、海月水母和白色霞水母均数量猛增。至今年7月中下旬,沙海蛰伞径已达到1.2米,每个水母重达100公斤以上。

“这样的情况已经连续多年出现,水母呈现暴发态势,一年比一年多。”李乃胜表示。

海蜇的过度繁殖已经在世界范围内扩散,让各国沿岸渔业和旅游项目遭受了巨大损失。这些海蜇以鱼卵和幼鱼为食物,并和成年鱼类竞争各类海洋浮游生物,因此,海蜇数量激增造成其他渔业资源严重减少。

今年1月15日,针对全球性水母暴发对渔业和旅游业的影响日益显现,我国在青岛启动了“近海水母暴发的关键过程、机理及生态效应”研究计划(俗称“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海洋所所长孙松表示,近年来、全球海洋中水母的数量均呈增加趋势,许多海域出现水母大规模暴发现象,并且频率和范围逐年扩大。我国所在的东亚海域是世界上大型水母暴发的“重灾区”,很多海域已经达到泛滥的程度。

按照孙松的说法,水母暴发本来是自然现象,原来大约40年暴发一次,但近年来暴发频率越来越高,甚至每年暴发,特别是在世界20个著名渔场较为严重,对渔业和旅游业造成冲击。“水母已成为继有害藻华之后最大的海洋生态灾害。”

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乔方利研究员也表示,水母旺发表明我国近海生态系统正呈现出恶化趋势。

李乃胜告诉记者,水母和赤潮、浒苔、海星一起已经构成青岛近海生态环境的四大危害。

“水母和鱼一样都以浮游动物为食,当水母大规模暴发时,它与鱼争夺饵料,而且水母会蜇鱼,留给鱼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导致各大鱼场的渔获量下降。”孙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道。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的多位海洋专家表示,近年来,由于海洋污染、过度捕捞,东海、黄海夏秋汛的海洋渔业生产已经受到严重影响。水母暴发规模和频率呈现逐年加重的趋势,使得原本就已匮乏的渔业资源雪上加霜。

中国老教授协会海洋经济分会秘书长、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高级工程师董罗海告诉记者,据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厅公布的调查,因为过度捕捞以及海水污染等原因,山东近海47个主要捕捞品种,已有27种过度利用,6种严重衰退。而在青岛,胶州湾的鱼的种类也从上世纪80年代的100余种降到了目前不足30种,而这一趋势还在加剧。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王荣告诉记者,水母是一类肉食性低等动物,海里的水母多了,会影响鱼虾蟹的生长,也会打破相对平衡的海洋生态,“简单说,就是让海水变"毒"了,海洋的环境朝着更有利于海蜇生长的方向发展,其他生

物就活不了。”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张光涛也曾向记者介绍,水母在海洋生态系统中处于“盲端”地位,很少有生物能够以水母为食,但水母却能够摄食大量的浮游动物,此外水母还能够通过身体的刺细胞系统,杀死大部分它所碰触到的小型生物,包括鱼类的卵和幼体,导致海水中其它生物的大量死亡。

2010年初第362次香山科学会议上,海蜇成灾曾被作为影响中国近海生态系统的重要因素而纳入议题,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所长孙松、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苏纪兰院士、中国水科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唐启升院士等科学家发表的主题评述报告中,均对水母暴发表达了深忧。

该科学会议形成的总结报告中显示,我国近海水母数量的增多,对海洋生态系统安全造成很大威胁。由于水母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的特殊地位,一旦水母成为海洋生态系统的优势物种,将会使整个海洋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发生根本性转变,海洋生态系统会从以“硅藻甲壳类浮游动物鱼类”为主的生态系统,转变为“甲藻原生动物和微型浮游动物水母”为主的生态系统,并会成为一个相对稳定的格局,整个生态系统的服务与产出功能也会随之改变,其他海洋生物资源亦会受到重创,海水中的毒素、有毒生物和低氧区等将会变得越来越严重,最终导致海洋生态系统失去恢复力,给整个海洋生态系统造成巨大灾难。

“海洋生态系统从以“硅藻甲壳类浮游动物鱼类”为主的生态系统,转变为“甲藻原生动物和微型浮游动物水母”为主的生态系统,就意味着海洋中占主体的部分不再是鱼类,而是水母,鱼是比水母高级的动物,这就意味着海洋在退化,成为只长水母的荒海。”一位海洋学者分析说。

轻盈剔透、宛如薄纱的水母,缘何成了灾难?

据介绍,海洋科学界形成的一个共识是:海蜇的增多,直接的原因是天敌的减少。

海蜇最大的天敌是海龟。“海蜇幼体很小的时候,海龟吃海蜇,但海上塑料袋漂浮的越来越多,海龟把塑料袋当成海蜇误食,塑料袋不好吃,海龟吃了消化不了还会死掉,时间长了,海龟对塑料袋和海蜇都不感兴趣了。”李乃胜说。

他的这一说法得到了沿海渔民的认同。“我不止一次看到过死掉的海龟,这些海龟的肚子里塞满了塑料袋,塑料袋它们消化不了,撑不了多久就会死亡。”

崂山区王哥庄街道渔民杜先生说,前两年在青岛主要海水浴场、小港码头等,都能看到漂在海面上的塑料袋,这些塑料袋有的是被故意扔到海里,有的是从陆地上刮到海里的。

家住小港码头附近的孔先生也表示,小港码头岸边总是漂满了垃圾,塑料袋一层一层的,驾船跑出去很远了,还能看到漂在海面上的白塑料袋。

8月12日、13日,记者分别来到一浴、六浴和石老人海水浴场,在海面上并没有见到漂浮着的塑料袋。但沙滩上,随手被丢弃的塑料袋并不少见。这些浴场的环卫工人告诉记者,每天在这里打扫卫生,清理最多的垃圾就包括塑料袋。“塑料袋很容易被风吹到海里去,吹到海边的我们会捞上来,如果远了就够不着了。”一位环卫工人说,打扫塑料袋是让他们最头疼的。

据记者从海洋与渔业部门了解到,海面上的垃圾袋污染确实比较突出,海洋渔业部门也曾多次组织过打捞工作,“这两年捞浒苔,捞上来的浒苔中塑料袋很多,靠政

府根本清理不过来,还得靠市民多一些自觉。”

环境污染是蜇灾罪魁

塑料袋噎死了海龟,让水母成了海中的逍遥客。但水母成灾,远不止海龟减少这么简单。

多位海洋学者向记者介绍,目前不少学者认为气候变化是水母暴发的最主要的原因之一,而引起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全球温室效应。一个明显的表现是,入冬的海水在温室效应下水温上升,加速水母在幼虫期的细胞分裂,致使水母群体迅速膨胀。

此外一个深层次原因是海水的富营养化。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所长孙松、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苏纪兰院士、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唐启升院士联合发表的论文显示,由于海洋污染、海岸开发、过度捕捞,黄海、东海、渤海近海海域富营养化加剧,造成一些海域营养盐组成和比例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自20世纪80年代起至21世纪初的近30年间,我国近海海水中总溶解无机氮年平均浓度明显上升,而磷酸盐浓度变化不大,硅酸盐浓度呈下降趋势,导致海水中氮磷比和氮硅比不断升高。在高氮磷比或高氮硅比条件下,甲藻对硅藻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这种环境更有利于水母的生长繁殖。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的一位海洋专家认为,就青岛近海而言,水母成灾可能与近年来推行的伏季休渔制度也有一定关系。按照渔业部规定,青岛海域每年6月份至9月份实行为期三个月的伏季休渔,在此期间不允许渔船出海作业。这个期间正好是大型水母的生长盛期,渔业活动的减少,降低了人类对它的干扰和灭杀率,从而为大型水母的大量暴发也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蓝色的家园-海洋教育篇》七年级教案

《蓝色的家园-海洋教育篇》七年级教案

1.神奇的海洋生物圈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海洋中的食物链。 2.运用不同的研究方法,探究海洋生物之间的紧密联系,增强分析问题的能力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海洋保护意识。 活动重难点: 1.运用不同的研究方法,探究海洋生物之间的紧密联系,增强分析问题的能力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海洋保护意识。 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海洋生物资料。 学生准备:收集的海洋各种生物。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 (播放课件)师生共欣赏一段音乐。 提问:这段音乐里出现了什么声音?声音来自于哪里? 二、案例传真,认识海洋灾害种类。 1.图片欣赏。 教师介绍一些海洋生物(名字、特征、习性)(播放课件)。 ?这是凶猛无比的鲨鱼,号称“海中霸王”。鲨鱼虽然凶猛,面目可憎,但全身都是宝,是重要的经济鱼类。 ?聪明灵巧的海豚也来了,它可是鲸类王国中最大的家族。 2.知识探究。 通过欣赏真实的海洋世界,我们找到了自己喜爱的海洋生物朋友。可是,同学们,你们了解海洋吗?(播放课件【知识窗】)小结:浩瀚的海洋是孕育生命的摇篮。它哺育着形形色色的海洋生物。

2.了解释海底地形分布规律。 活动重难点: 了解各种海底地貌类型及其形态特征 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各种海底地形资料。 学生准备:收集海底地形资料。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播放陆地的各种地形。 同学们,在我们生活的陆地上有高山、平原、盆地、丘陵各种各样的地形,那么神秘的海底又是什么样子的呢?今天让我们一起随着课文的足迹,去探寻海底的秘密。 二、初识海底地形。 1.要利用开发海洋,就需要了解海洋,尤其是海底的地形。 2.现在我们就是一个个小研究员,要逐个探究这些问题。我们先来看看书上的图片,看看这些图片里向我们讲述了那些地形。 3.从图片中,你知道有哪几种海洋地形? (相机板书:大陆架、大陆坡、海岭、海沟、洋盆。) 4.海洋的地形和陆地的差不多,人们是怎样了解海底的地形的呢?同学们注意到了吗,书上关于科学家利用回波探测仪向海底发射超声波,获取海洋数据和资料。使用了“资料卡”的形式,大家想想用资料卡的形式有什么好处呢? 三、感知海底地形 (一)海岸 1.海岸线 (1)定义:海岸线是海洋与陆地的分界线。实际上,海面由于潮汐等因素而涨落不定,因此海岸线的位置也随之迁移。通常人们把海平面升到最高处时与陆地的交线,叫做海岸线。

七年级生物了解生物圈练习题新人教版

了解生物圈备考习题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它有一个圈层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也是人类的“立足点”。这个圈层是() A.大气圈的底部B.水圈的大部 C.岩石圈的表面D.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2.大气圈的空气主要含有______等气体() ①氧气②二氧化碳③氮气④氢气⑤一氧化碳 A.①②③B.①⑤④C.②③④D.⑤④ 3.“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这句诗描述的是哪一种非生物因素影响了鸭的生活?() A.光B.温度C.水D.空气 4.在水圈中,大多数生物生活在水面下() A.150米以内的水层中B.100米以内的水层中 C.150米以外的水层中D.100米以外的水层中 5.地衣能在岩石上生长,又能使岩石腐蚀,说明生物体() A.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B.都能适应环境 C.与环境形成统一整体 D.都能生长和繁殖 6.在探究实验“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中,作为该实验变量的是() A.光B.水C.温度D.湿度 7.神农架自然保护区生长着一种散发清香的“神农香菊”。若把它移栽到别处,就会失去香味,这一现象说明() A.生物能影响环境B.环境能影响生物 C.生物能适应环境D.环境能适应生物 8.下列叙述中,属于生物与环境中温度变化相适应的现象是() A.秋天植物落叶B.蛾类夜间活动 C.苍耳果实的表面生有倒钩 D.骆驼刺地下的根比地上部分长得多 9.下列叙述中,属于生物影响环境的现象是() A.鱼儿离不开水B.蚯蚓能疏松土壤 C.候鸟迁徙D.骆驼生活在缺水的荒漠中 10.在探究“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时,不必测量下列哪个环境的湿度?()

最新蓝色海洋教案-五年级上册

1.神奇的海洋生物圈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海洋中的食物链。 2.运用不同的研究方法,探究海洋生物之间的紧密联系,增强分析问题的能力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海洋保护意识。 教学重难点: 1.运用不同的研究方法,探究海洋生物之间的紧密联系,增强分析问题的能力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海洋保护意识。 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海洋生物资料。 学生准备:收集的海洋各种生物。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 (播放课件)师生共欣赏一段音乐。 提问:这段音乐里出现了什么声音?声音来自于哪里? 小结:是的,大海的神秘和宽广让我们浮想联翩,我们都喜欢大海,大海是许多人向往的地方,而海底的世界却更加奇妙。大家想去一睹它的风采吗?现在就让我们去神奇的海底游览一番吧! (设计意图:以震撼的画面引出活动主题,激发学生了解研究海洋生物。) 二、案例传真,认识海洋灾害种类。 1.图片欣赏。 教师介绍一些海洋生物(名字、特征、习性)(播放课件)。 这是凶猛无比的鲨鱼,号称“海中霸王”。鲨鱼虽然凶猛,面目可憎,但全身都是宝,是重要的经济鱼类。 聪明灵巧的海豚也来了,它可是鲸类王国中最大的家族。 这是残忍好斗的章鱼,它虽然叫鱼,但并不是鱼类,而是软体动物,它有八条长的腕足,腕足内侧有很多吸盘,有的体内有墨囊。它力大无比、足智多谋,

不少海洋动物都怕它。 瞧,这是艳丽无比的珊瑚,它以捕食海洋里细小的浮游生物为食。 2.知识探究。 通过欣赏真实的海洋世界,我们找到了自己喜爱的海洋生物朋友。可是,同学们,你们了解海洋吗?(播放课件【知识窗】) 在远古时期,地球表面大部分面积被海洋覆盖。后来陆地逐渐扩大。现在,海洋面积仍占地球面积的71%,差不多3/4的地球表面仍然是海洋。 海洋最深处可达11公里,超过了珠穆朗玛峰的高度。因海洋不同深度的光照不同,生物种群也不一样,所以海洋生物千奇百怪。地球上80%的氧气是海洋浮游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的。 小结:浩瀚的海洋是孕育生命的摇篮。它哺育着形形色色的海洋生物。 3.互动交流。 谈谈你对海洋世界的感受和海洋生物的认识。 同学们,你们还见到过哪些海洋生物呢?说出它的名字、样子、色彩。 4.作品欣赏。 看来,大家认识的海洋生物真的很多喔。接着让我们再一次去感受海洋生物的魅力。老师这儿有一些学生的作品,请大家欣赏一下(播放课件),说说自己喜欢的作品,它是如何表现海洋生物的? 表现形式有:绘画、剪贴、泥塑、剪纸,等等 5.创作思路。 看了那么多的优秀作品,有了这么多的独特感受。今天就让我们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法来表现你喜欢的或想象中的海洋生物。可我们如何来创作呢?请某些同学来先说一说你的巧妙构思。(学生谈想法,教师引导,讲解创作过程。)小结:我们只需抓住海洋生物的特征,画出外形,添上细节,再涂上鲜艳的色彩,美丽的海洋生物就会栩栩如生地呈现了。 (板书:画外形添细节涂色彩) (设计意图:利用教材提供的信息,与学生自己动手收集的资料相互补充,引导学生知道常见海洋生物的种类。通过合作制作资料卡及全班交流,使学生了解常见的海洋生物的种类,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

大班美术活动教案《神奇的海底世界》

幼儿教育:________ 大班美术活动教案《神奇的海底世界》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第1 页共6 页

大班美术活动教案《神奇的海底世界》 幼儿园大班美术版画教案:神奇的海底世界 活动目标: 1、在绘画海底世界里的各种动植物的基础上,用版画表现海底的景象。 2、在涂色时注意涂在相应位置,不涂到外面,学习涂波浪。 3、感受版画海底特有的美术效果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已经绘画过海洋中的生物的造型和特征。 2、带有波浪版画的范图。 3、各色颜料、吹塑纸。 活动过程: 一、幼儿迁移经验,回忆海洋中的生物。 师:“小朋友我们知道海洋是什么样了?” (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经验进行回答,教师提醒幼儿较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并说说不同生物的样子。) 幼儿尝试设计自己的潜艇或潜水服。 (1)出示穿潜水服和潜艇的图片。 师:“这是什么?它们是什么样子的?什么颜色的?” (这个环节是引导幼儿了解潜艇和潜水服装的特征。) (2)启发幼儿交流设计的潜艇和潜水服装的方案。 师:我们上节课担任设计师的角色,设计新式潜艇和潜水服。使它们既跑得非常快,又非常漂亮,今天我们还要比比谁设计得最棒。” 第 2 页共 6 页

二、幼儿尝试作画。 1、提出版画要求。 鼓励幼儿在画面中表现潜艇或潜水员的形象,以及海洋里的各种各样的生物,可采用比较亮的色彩,提醒幼儿在涂色时注意涂在相应位置,不涂到外面。 2、创作活动。 教师在幼儿活动过程中,提醒幼儿选择除蓝色以外的鲜艳色彩表现海里的生物。 3、最后让幼儿在整张画面上,印上蓝色的波浪。注意波浪的疏密以及颜料要稍干,追求版画波浪的效果。(这是这个活动的重难点。) 三、展示幼儿的作品,进行评价。 1、把完成的作品凉晒。 2、跟好朋友介绍自己的作品。 大班美术活动教案《神奇的线条》 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神奇的线条 大班艺术活动:神奇的线条 活动目标: 1、喜欢并能积极投入艺术活动中,乐于在欣赏活动中调动自己的身体进行体验。 2、感受美术作品与舞蹈等艺术活动中线条的存在,初步感知线条 第 3 页共 6 页

【AAA】海洋教育教案.doc

《海洋教育》六年级上册 1.神奇的海洋生物圈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海洋中的食物链。 2.运用不同的研究方法,探究海洋生物之间的紧密联系,增强分析问题的能力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海洋保护意识。 活动重难点: 1.运用不同的研究方法,探究海洋生物之间的紧密联系,增强分析问题的能力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海洋保护意识。 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海洋生物资料。 学生准备:收集的海洋各种生物。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 (播放课件)师生共欣赏一段音乐。 提问:这段音乐里出现了什么声音?声音来自于哪里? 小结:是的,大海的神秘和宽广让我们浮想联翩,我们都喜欢大海,大海是许多人向往的地方,而海底的世界却更加奇妙。大家想去一睹它的风采吗?现在就让我们去神奇的海底游览一番吧! (设计意图:以震撼的画面引出活动主题,激发学生了解研究海洋生物。) 二、案例传真,认识海洋灾害种类。 1.图片欣赏。 教师介绍一些海洋生物(名字、特征、习性)(播放课件)。

?这是凶猛无比的鲨鱼,号称“海中霸王”。鲨鱼虽然凶猛,面目可憎,但全身都是宝,是重要的经济鱼类。 ?聪明灵巧的海豚也来了,它可是鲸类王国中最大的家族。 ?这是残忍好斗的章鱼,它虽然叫鱼,但并不是鱼类,而是软体动物,它有八条长的腕足,腕足内侧有很多吸盘,有的体内有墨囊。它力大无比、足智多谋,不少海洋动物都怕它。 ?瞧,这是艳丽无比的珊瑚,它以捕食海洋里细小的浮游生物为食。 2.知识探究。 通过欣赏真实的海洋世界,我们找到了自己喜爱的海洋生物朋友。可是,同学们,你们了解海洋吗?(播放课件【知识窗】) ●在远古时期,地球表面大部分面积被海洋覆盖。后来陆地逐渐扩大。现在,海洋面积仍占地球面积的71%,差不多3/4的地球表面仍然是海洋。 ●海洋最深处可达11公里,超过了珠穆朗玛峰的高度。因海洋不同深度的光照不同,生物种群也不一样,所以海洋生物千奇百怪。地球上80%的氧气是海洋浮游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的。 小结:浩瀚的海洋是孕育生命的摇篮。它哺育着形形色色的海洋生物。 3.互动交流。 谈谈你对海洋世界的感受和海洋生物的认识。 同学们,你们还见到过哪些海洋生物呢?说出它的名字、样子、色彩。 4.作品欣赏。 看来,大家认识的海洋生物真的很多喔。接着让我们再一次去感受海洋生物的魅力。老师这儿有一些学生的作品,请大家欣赏一下(播放课件),说说自己喜欢的作品,它是如何表现海洋生物的? 表现形式有:绘画、剪贴、泥塑、剪纸,等等 5.创作思路。 看了那么多的优秀作品,有了这么多的独特感受。今天就让我们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法来表现你喜欢的或想象中的海洋生物。可我们如何来创作呢?请某些同学来先说一说你的巧妙构思。(学生谈想法,教师引导,讲解创作过程。)

《神奇的海底世界》教学设计

《神奇的海底世界》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材简析: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教科书第9课《神奇的海底世界》是一篇常识性的文章。它以生动有趣的笔法,从光和声两方面描述海底的景象,从动物、植物、矿物等三方面介绍海底的物产,从而让人们认识到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进一步激发广大学生热爱自然、探索自然的兴趣。 教学对象简析: 三年级的学生对海底世界的有关知识知道得不是很多,但求知欲强的学生对这课《神奇的海底世界》却是充满了浓厚的兴趣。为了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利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创设情景,把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结合起来,激发他们的感情;与此同时,通过国际互联网让学生扩展延伸到课本外的一些海底生物知识并让他们自己交流、表演,并下载资料制作电子作品,扩展、丰富了学生们的课外知识。既培养了语言能力,又发展了思维能力。 1、教学目标分析: 本课的教学目标按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进行分析,详细情况如下:(1)知识目标: ①通过第三、四自然段的教学进行句与句联系的训练。 ②了解海底是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地方,会用“普通、物产丰富”造句。 ③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第三自然段。 (2)能力目标: 通过上校园网,互联网查寻、收集资料拓宽学生视野,并通过使用相关教学软件,让学生了解海底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地方。从而培养他们通过Internet获取知识、解决问题,扩展视野的能力。 (3)情感目标: 了解海底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地方,激发热爱自然、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2、教学思路和教学软件设计 课前,教师将相关的海底资源链接到《海底世界》的主题网页中,并设置为局域网中的虚拟网站。在教学过程中,先利用计算机网络的优势查找出课文中所描写四种海底动物的有关资料;再进行“角色扮演”,以海参、梭子鱼、乌贼章鱼、贝类四种海底动物的身份进行汇报学习;最后,学生们自主地上网查阅、下载一些自己感兴趣的海底资料,从而获得更多课文外的知识,使课内的知识向课外扩展,提高了认知能力。这次教学的流程为:自主探究、发现问题——网络搜索、协作商讨——汇报表演、解决问题——网络查阅、知识扩展。 教学过程设计:

神奇的海底世界教案

神奇的海底世界 一、教学目的:加强学生对海洋文化的了解,开拓学生视野,丰富学生课 余知识,培养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二、授课对象:小学4—6年级同学 三、授课方式:课件PPT讲解。 四、授课内容 一、课堂导入 播放一小段动画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引入今天的上课主题——海底世界。 【师】:同学们是不是感觉很有趣、很想去海底看看呢?那么接下来,就由老师带大家去精彩的海底世界看看吧! 【生】:好! 二.海洋概况简介 【师】:海洋是生命的摇篮。从第一个有生命力的细胞诞生至今,仍有20多万种生物生活在海洋中,其中海洋植物约10万种,海洋动物约16万种。【师】:从低等植物到高等植物,植食动物到肉食动物,加上海洋微生物,构成了一个特殊的海洋生态系统,蕴藏着巨大的生物资源。 【师】:海洋生态系统包括海洋动物、海洋植物、海洋微生物等等。 【师】:如果潜入海中,你会发现这里真是一个奇妙的世界,里面充满了形形色色、大大小小的生物。从巨大、凶狠的鲨鱼到人类肉眼看不见的微小浮游生物,应有尽有。 三、海底探险 以下内容以“文本知识讲授+幻灯片图片欣赏”的形式进行。 (一)海洋动物 1.兽中之“王”——蓝鲸 蓝鲸是人类已知的世界上最大的动物,全身呈蓝灰色。它是地球上首屈一指的巨兽,还是绝无仅有的大力士。一头大型蓝鲸所具有的力量可以与一辆火车头相匹敌。 2.潜水冠军——抹香鲸 在所有鲸类中,以抹香鲸的潜水为最深,可达2200米。它最喜欢吃的食物是深海大王乌贼,因此“练就”了一身潜水的好功夫。 3.横行的暴徒——虎鲸 虎鲸胆大而狡猾,且残暴贪食,是辽阔海洋里“横行不法的暴徒”。它身体强壮,行动敏捷,游泳迅速,每小时可达30海里。

大班借形想象画《神奇的海洋世界》教学提纲

精品文档 活动内容:借形想象画“神奇的海底世界”班级:大班 教材分析: 借形想象绘画通过对自由分割出来的不规则线条和形状作多方向、多角度的联想,发展幼儿的想象与绘画再现的能力。想象不是凭空产生的,所需的灵感来自于生活,来源于幼儿的已知经验。原教材是引导幼儿根据线条进行无边际的想象和创作,为了更好激发幼儿的想象和创造,让他们充分地体验艺术创作带来的成功感和乐趣,我们在保持活动目标、重难点不变的情况下,对教材进行了微调。以孩子们感兴趣和熟悉的海洋生物为创作的主线,以视频和游戏充分调动幼儿参与创作的积极性,引导他们自主探索从不同角度观察画面,产生奇妙联想,体验借形想象画的创作乐趣。 实施策略: 1、感官调动,激发兴趣。活动中教师调动幼儿视、听、玩等多种感官,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通过播放海底世界的视频、图片,在幼儿原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其对海洋生物的认识,为幼儿接下来的艺术创作进行了铺垫。 2、情景贯穿,快乐想象。以“奇妙的海底世界”情景贯穿整个活动,并利用情镜“起风、起浪了”帮助幼儿掌握“用线条自由交叉分割出不规则图形”;利用“捉迷藏”游戏引导幼儿从多方向观察画面,进行想象创作。让幼儿在有趣、轻松的氛围中,体验艺术创作的乐趣。 以上策略只是教师活动前的设计和预想,活动中,教师将根据幼儿实际需要进行现场调控,通过提问、追问、有效回应等方式进行积极地师幼互动,以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活动目标: 1、在画纸上随意进行线条交叉,用分割出来的不规则图像进行想象绘画。 2、能借助图形特征,从不同方向进行组合、添画成有趣的海洋生物造型。 3、感受、体验创作借形想象画的乐趣。 活动准备: 海底世界的视频、海洋生物的图片PPT、绘画纸、背景音乐、彩笔 精品文档

初中七年级生物上册1.2了解生物圈复习名师精选教案新人教版

了解生物圈 课 型:复习课 主备人: 课题: 第二章 了解生物圈复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时安排:1课时 授课人: 知识目标:举例说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描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举例说明生物之 间有密切的联系。 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学习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说出生态系统的组成,能写出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认同生 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些? 重点: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 教学 策略方法 讨论法、探究法 教学工具 PPT 、知识回顾(约5分钟)。 卢概念: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 大气圈的底部 生物圈 范围 水圈的大部 岩石圈的表面 -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 气、 水、适宜的温度、生存空间 < 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 食物链和食物网:指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营养关系。 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 重难点 难点:描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教 学 教 暗的 1: ■ -:达 生物 靈所有生r 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空气等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生物因素:捕食、竞争、合作、寄生等 < 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鼠妇适于生活在阴 环境中 探究实验的一般过程: 和交流等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 湿度 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作出假设、 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 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 生物对环境是有影响的 探究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 植物能增加 生态系统 非生物部分: 生产者一植物 消费者一动物 分解者一细 菌、真菌 阳光、空 气、水等 生态系统中的

《蓝色的家园_海洋教育篇》七年级教案

《蓝色的家园_海洋教育篇》七年级教案 1.神奇的海洋生物圈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海洋中的食物链。 2.运用不同的研究方法,探究海洋生物之间的紧密联系,增强分析问题的能力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海洋保护意识。活动重难点: 1.运用不同的研究方法,探究海洋生物之间的紧密联系,增强分析问题的能力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海洋保护意识。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海洋生物资料。学生准备:收集的海洋各种生物。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生共欣赏一段音乐。 提问:这段音乐里出现了什么声音?声音来自于哪里? 二、案例传真,认识海洋灾害种类。 1.图片欣赏。 教师介绍一些海洋生物。 这是凶猛无比的鲨鱼,号称“海中霸王”。鲨鱼虽然凶猛,面目可憎,但全身都是宝,是重要的经济鱼类。 聪明灵巧的海豚也来了,它可是鲸类王国中最大的家族。 2.知识探究。

通过欣赏真实的海洋世界,我们找到了自己喜爱的海洋生物朋友。可是,同学们,你们了解海洋吗? 小结:浩瀚的海洋是孕育生命的摇篮。它哺育着形形色色的海洋生物。 3.互动交流。 谈谈你对海洋世界的感受和海洋生物的认识。 同学们,你们还见到过哪些海洋生物呢?说出它的名字、样子、色彩。 4.作品欣赏。 看来,大家认识的海洋生物真的很多喔。接着让我们再一次去感受海洋生物的魅力。老师这儿有一些学生的作品,请大家欣赏一下,说说自己喜欢的作品,它是如何表现海洋生物的? 表现形式有:绘画、剪贴、泥塑、剪纸,等等 三、探究天地 1.通过整理资料做资料卡,我们更清楚地感受到海洋生物之间的紧密联系。同学们,现在我们就分成小组研究课前收集的资料,看看能不能从中寻找到海洋生物之间的关系。 2.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组合,每组选出一名组长,整理分析资料,寻找海洋生物之间的关系吧。 学生自合作,分组分析资料。 3.全班交流。

七年级生物上册专题二了解生物圈知识梳理及过关检测(含解析新)

七年级生物上册专题二了解生物圈知识梳理及过关检 测(含解析新) 七年级生物上册专题二了解生物圈知识梳理及过关检测(含解析新) 专题02 了解生物圈 知识点梳理: 生物圈 1、地球上适合生物生存的一薄层叫做生物圈。 2、生物圈的范围: ①大气圈的底部: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

②水圈的大部:距海平面150米内的水层。 ③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3、生物的生存的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4、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①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光、水、空气、温度等。 ②生物因素: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它生物 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还有竞争关系、合作关系等。

①提出问题②作出假设③制定计划④实施计划⑤得出结论⑥表达和交流 6、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1)在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漫长过程中,环境不断改变,生物也不断进化,适应环境。 (2)生物对环境的影响:蚯蚓在土壤中活动,可以使土壤疏松,蚯蚓的排出物还能增加土壤肥力,在沙地上种植植物,可以防风固沙。 7、生态系统(重点) (1)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 (2)生态系统的组成:

①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②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 (3)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4)食物链: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形成的吃与被吃的关系,叫做食物链。写法要注意:①由生产者为起点②箭头指向取食者或捕食者③不包括分解者 (5)食物网:一个生态系统,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形成了食物网。 (6)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富集),营养级越高,生物数量越少,有毒物质在体内积累越多。

《蓝色的家园-海洋教育篇》七年级教(学)案

1.神奇的海洋生物圈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海洋中的食物链。 2.运用不同的研究方法,探究海洋生物之间的紧密联系,增强分析问题的能力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海洋保护意识。 活动重难点: 1.运用不同的研究方法,探究海洋生物之间的紧密联系,增强分析问题的能力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海洋保护意识。 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海洋生物资料。 学生准备:收集的海洋各种生物。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 (播放课件)师生共欣赏一段音乐。 提问:这段音乐里出现了什么声音?声音来自于哪里? 二、案例传真,认识海洋灾害种类。 1.图片欣赏。 教师介绍一些海洋生物(名字、特征、习性)(播放课件)。 ?这是凶猛无比的鲨鱼,号称“海中霸王”。鲨鱼虽然凶猛,面目可憎,但全身都是宝,是重要的经济鱼类。 ?聪明灵巧的海豚也来了,它可是鲸类王国中最大的家族。 2.知识探究。 通过欣赏真实的海洋世界,我们找到了自己喜爱的海洋生物朋友。可是,同学们,你们了解海洋吗?(播放课件【知识窗】)小结:浩瀚的海洋是孕育生命的摇篮。它哺育着形形色色的海洋生物。

3.互动交流。 谈谈你对海洋世界的感受和海洋生物的认识。 同学们,你们还见到过哪些海洋生物呢?说出它的名字、样子、色彩。 4.作品欣赏。 看来,大家认识的海洋生物真的很多喔。接着让我们再一次去感受海洋生物的魅力。老师这儿有一些学生的作品,请大家欣赏一下(播 放课件),说说自己喜欢的作品,它是如何表现海洋生物的? 表现形式有:绘画、剪贴、泥塑、剪纸,等等 三、探究天地 1.通过整理资料做资料卡,我们更清楚地感受到海洋生物之间的 紧密联系。同学们,现在我们就分成小组研究课前收集的资料,看看能不能从中寻找到海洋生物之间的关系。 2.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组合,每组选出一名组长,整理 分析资料,寻找海洋生物之间的关系吧。 学生自由合作,分组分析资料。 3.全班交流。 4.小结:我们通过探究发现海洋生物圈是有规律可循的,掌握海 洋生物之间的关系,对人们的生产生活有很大的意义。 四、拓展延伸 1.同学们,大海给予我们无限的神奇和美丽,这是大自然赋予我们人类的瑰宝。但是,由于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许多许多的海洋生物濒临灭绝。(播放课件)如此下去,我们将永远失去这些美丽、可爱的海洋朋友。根据前面学过的知识,你认为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2.海底地形探秘 活动目标: 1.了解各种海底地貌类型及其形态特征;

七年级生物了解生物圈练习题新人教版

七年级生物了解生物圈练习题新人教版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了解生物圈备考习题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它有一个圈层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也是人类的“立足点”。这个圈层是( ) A.大气圈的底部B.水圈的大部 C.岩石圈的表面D.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2.大气圈的空气主要含有______等气体( ) ①氧气②二氧化碳③氮气④氢气⑤一氧化碳 A.①②③B.①⑤④C.②③④D.⑤④ 3.“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这句诗描述的是哪一种非生物因素影响了鸭的生活?( ) A.光B.温度C.水D.空气 4.在水圈中,大多数生物生活在水面下( ) A.150米以内的水层中B.100米以内的水层中 C.150米以外的水层中D.100米以外的水层中 5.地衣能在岩石上生长,又能使岩石腐蚀,说明生物体( ) A.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B.都能适应环境 C.与环境形成统一整体 D.都能生长和繁殖 6.在探究实验“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中,作为该实验变量的是( ) A.光B.水C.温度D.湿度 7.神农架自然保护区生长着一种散发清香的“神农香菊”。若把它移栽到别处,就会失去香味,这一现象说明( ) A.生物能影响环境B.环境能影响生物 C.生物能适应环境D.环境能适应生物 8.下列叙述中,属于生物与环境中温度变化相适应的现象是( )

A.秋天植物落叶B.蛾类夜间活动 C.苍耳果实的表面生有倒钩 D.骆驼刺地下的根比地上部分长得多 9.下列叙述中,属于生物影响环境的现象是( ) A.鱼儿离不开水B.蚯蚓能疏松土壤 C.候鸟迁徙D.骆驼生活在缺水的荒漠中 10.在探究“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时,不必测量下列哪个环境的湿度?( ) A.灌丛B.草地C.水洼D.裸地 11.仙人掌的茎变成肥厚的、富含汁液的肉质茎的原因是( ) A.抵御动物侵袭B.生长的环境缺水 C.生长的环境寒冷D.生长的环境阳光太强 12.黄巢的着名诗句:“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这里影响开花的因素是( ) A.光照时间B.光照强度C.温度和湿度D.肥料和氧气 13.下列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 A.池塘中的水草B.池塘中的鱼 C.池塘中的所有生物D.一个池塘 14.(江苏苏州)下列食物链中,表述正确的是( ) A.草→蚱蜢→食虫鸟→鹰→蛇 B.蚱蜢→草→食草子的鸟→鹰→狐 C.狐→鹰→食虫鸟→蚱蜢→草 D.草→蚱蜢→食虫鸟→蛇→鹰 15.为了保护南极的生态环境,到南极考察的科学工作者不仅要把塑料等难以降解的垃圾带离南极,还要把粪便等生活垃圾带离南极,这是因为南极( ) A.缺乏必要的生活设施B.缺少生产者 C.没有消费者D.分解者很少 16.嘉兴南湖经综合治理,生态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以下属于南湖生态系统中生产者的是( ) A.湖中的鲫鱼B.照射到湖中的阳光 C.湖中的南湖菱D.湖中的细菌与真菌

神奇的海洋生物——海豚

神奇的海洋生物——海豚 海豚属于哺乳纲、鲸目、齿鲸亚目,海豚科,通称海豚,共有近62种,分布于世界各大洋。体长1.2~4.2米,体重23~225千克。海豚一般嘴尖,上下颌各有约100颗尖细的牙齿,主要以小鱼、乌贼、虾、蟹为食。海豚喜欢过“集体”生活,少则几头,多则几百头。而且,海豚是一种本领超群、聪明伶俐的海中哺乳动物。 经过训练,能打乒乓球、跳火圈等。除人以外,海豚的大脑是动物种最发达的。人的大脑占本人体重的100/2、1,海豚的大脑占它体重的100/1、7。海豚的大脑由完全隔开的两部分组成,当其中一部分工作时,另一部分充分休息,因此,可终生不眠。海豚是靠回声定位来判断目标的远近、方向、位置、形状、甚至物体的性质。有人做试验,把海豚的眼睛蒙上,把水搅浑,它们也能迅速、准确的追到扔给它的食物。海豚不但有惊人的听觉,还有高超的游泳和异乎寻常的潜水本领。 据有人测验,海豚的潜水记录是300米深,而人不穿潜水衣,只能下潜20米。至于它的游泳速度,更是人类比不上的。海豚的速度可达每小时40公里,相当于鱼雷快艇的中等速度。希腊历史学家罗图斯图在《亚里翁传奇》一书中记载了这样一个不可思议的故事:亚1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

里翁是生活在公元前6世纪列斯堡岛的著名抒情诗人和音乐家,有一次在意大利巡回演出后,便携大量钱财乘船准备返回科林敦,途中,水手见钱眼红,企图谋财害命。当时,亚里翁请求让他再唱一支歌,水手们答应了。谁知,他那动听的歌声竟引来了无数的海洋巨兽!在他被扔进大海之后,其中的一只便将他一直驮到岸边。这种神秘的动物就是大名鼎鼎的海豚。 即使到了近代,海豚救人的事件还屡有发生,像1949年出版的《自然史》杂志,便刊登了美国佛罗里达一位律师夫人被海水淹得昏迷过去,正当生死攸关之际,附近的一头海豚将她推上了沙滩。我喜欢海豚,因为他乐于助人,他可爱,他机灵……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 2

六年级海洋教育教案总

六年级海洋教育教案总 一、导学目标: 1.六年级海洋教育教案总 2.六年级海洋教育教案总统;并意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3.通过了解珊瑚礁中生存的生物及其特点;感受到海洋生物的多样性。 二、导学重难点:了解珊瑚生物;知道珊瑚礁是海洋是奇妙的生态系统;并意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通过了解珊瑚礁中生存的生物及其特点;感受到海洋生物的多样性。 三、导学准备:教师准备:把搜集到有关珊瑚礁形成的图片、音像资料及介绍珊瑚礁群落共生的趣闻介绍、珊瑚礁濒临灭绝的现状短片等内容制作成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整理珊瑚礁的成因、分布、形态、种类等方面资料做好汇报交流准备及收集珊瑚礁的趣闻趣事;做好关于珊瑚礁重要作用的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 四、导学过程: 一、激情导课师:同学们;你知道点珊瑚的有关知识吗!?(展示珊瑚礁奇异景象的图片)师:同学们;徜徉在这神奇的海底旅行中;你们都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学生根据自己的认识交流——如:海底景色奇异就像一个美丽的花园;海底生活着各种鱼类、藻类种类繁多;我还看到了美丽的珊瑚礁。)师:刚才有的同学说到珊瑚礁;你了解它吗?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来探究学习的主题。 (板书:海洋中的绿洲——珊瑚礁) 二、初识珊瑚礁师:下面让我们走进珊瑚礁和它进行一次亲密接触吧!课前;我们查阅、 收集了关于珊瑚礁的资料。考考大家:珊瑚礁是怎么形成的?(学生根据自己收集的资料进行交流。)师:初步了解了珊瑚礁的形成;我们来听一听小海豚博士的介绍。 (课件展示:结合图片进行说明:海洋中的珊瑚虫在生长过程中能吸收海水中的钙和二氧化碳;然后分泌出石灰石;变为自己生存的外壳。一个单体的珊瑚虫只有米粒那样大小;它们一群一群地聚居在一起;一代代地新陈代谢;生长繁衍;同时不断分泌出石灰石;并粘合在一起。这些石灰石经过以后的压实、石化;形成岛屿和礁石;也就是所谓的珊瑚礁。)师:现在我们明白了珊瑚礁的形成了。你还了解到关于珊瑚礁的哪些信息呢?让我们继续来交流。 (学生分组交流;完成后全班汇报;教师适时引导小结。如:珊瑚礁的分布概况、所处的地理位置、生长条件形态、种类、著名的珊瑚礁…… 教师可以利用课件补充介绍一些典型的资料内容。)师:同学们的准备可真充分;根据资料的交流;我们知道了珊瑚生长在一定的区域带;下面请小海豚博士再为我们细致地讲解;让我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了解生物圈检测题和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第二章了解生物圈检测题 本检测题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寒冷的冬季来临,北极狐会换上白色的厚绒毛。影响北极狐的主要环境因素有() A.温度 B.水分 C.光照 D.食物 2.“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体现了() A.生物能影响环境 B.环境能影响生物的生存 C.生物能适应环境 D.生物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3.细菌在生态系统的成分中,属于()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以上都是 4.地球上所有的生物生存、繁衍的地方叫() A.大气层 B.生物圈 C.生态系统 D.生物类群 5.被人们誉为“自然之肾”的生态系统是指() A.湿地生态系统 B.草原生态系统 C.海洋生态系统 D.森林生态系统 6.决定荒漠中植物种类稀少的主要环境因素是() A.温度 B.阳光 C.水 D.土壤 7.叶圣陶先生曾这样描述爬山虎:“那些叶子铺在墙上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 留一点儿空隙”(如右图)。从生物学角度分析,这种现象体现了哪一种非生物因素对 生物的影响() A.阳光 B.温度 C.空气 D.水分 8.下列现象能说明生物对环境有影响的是() A.植物园中空气清新 B.北极熊有较厚的皮下脂肪层 C.工业污染区深色桦尺蠖数量多 D.生活在贫瘠土壤中的植物植株矮小 9.西双版纳密林中,动植物种类繁多,生态环境优良,这主要与下列哪一项有关() A.土壤和空气 B.阳光和温度 C.水和空气 D.水和肥沃的土壤 10.下列生态系统中,最稳定的是() A森林生态系统B.淡水生态系统 C农田生态系统D城市生态系统 11.诗词歌赋是我国的传统文化瑰宝,其中许多诗词蕴含着生物学道理。以下诗句能体现生物间竞争关系的是() A.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B.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C.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D.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 12.沙蒿在西北干旱贫瘠的土壤中生长,并且能固沙,这说明() A.生物能影响环境 B.生物能适应环境 C.生物对环境没有影响 D.生物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13.雷鸟的羽毛在冬天呈白色,春天换为灰色,这是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一种现象。下列现象与此不相类似的是() A.蚯蚓活动使土壤更肥沃 B.变色龙的体色随环境颜色而变化 C.仙人掌的叶退化成针形 D.有些树木秋天落叶,有些树木四季常青 14.a→b→c→d是一条食物链,下面有关这条食物链的叙述错误的是() A.c与b之间是捕食关系 C.b、c是消费者,d是分解者

六年级蓝色家园(海洋教育篇)资料

1.海洋中的绿洲——珊瑚礁 教学目标: 1.认识珊瑚与珊瑚礁,及珊瑚礁的形成; 2.知道珊瑚礁是海洋最宝贵的自然生态系统,并意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3.通过了解珊瑚礁中生存的生物及其特点,感受到海洋生物的多样性。 教学重难点:了解珊瑚礁的形成,知道珊瑚礁是海洋最宝贵的自然生态系统,并意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通过了解珊瑚礁中生存的生物及其特点,感受到海洋生物多样性。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开启珊瑚礁之旅 今天,我们的好朋友小海豚博士要带我们去一个地方。(课件展示:播放潜水艇下潜画面接着出示一段呈现海底珊瑚礁奇异景象及各种生物生活的音像资料。) 师:你们都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学生根据自己的认识交流——如:海底景色奇异就像一个美丽的花园;海底生活着各种鱼类、藻类种类繁多;我还看到了美丽的珊瑚礁。)

师:刚才有的同学说到珊瑚礁,你了解它吗?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来探究学习的主题。(板:海洋中的绿洲珊瑚礁)【设计意图:通过多媒体技术营造“海底之旅”这一情境设置,迅速拉近学生与课程内容的距离,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珊瑚礁的兴趣,并为后续的教学活动做好铺垫。】 二、初识珊瑚礁 1、资料交流。 师:课前,我们查阅、收集了关于珊瑚礁的资料。考考大家:珊瑚礁是怎么形成的?(学生资料进行交流。) 2、小海豚博士介绍珊瑚礁的形成。(课件展示:结合图片进行说明:海洋中的珊瑚虫在生长过程中能吸收海水中的钙和二氧化碳,然后分泌出石灰石,变为自己生存的外壳。一个单体的珊瑚虫只有米粒那样大小,它们一群一群地聚居在一起,一代代地新陈代谢,生长繁衍,同时不断分泌出石灰石,并粘合在一起。这些石灰石经过以后的压实、石化,形成岛屿和礁石,也就是所谓的珊瑚礁。) 3、你还了解到关于珊瑚礁的哪些信息呢?让我们继续来交流。(学生分组交流,完成后全班汇报,教师适时引导小结。如:珊瑚礁的分布概况、所处的地理位置、生长条件形态、种类、著名的珊瑚礁……教师可以利用课件补充介绍一些

《神奇的海洋动物》教学设计概要

《神奇的海洋动物》教学设计 新民小学韩丽娟 一、教学设计: 根据美术课程改革的精神,小学美术注重培养兴趣和健康的审美观 念与情趣。注重发展学生的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教学中让学生自 主运用探究的学习方式,针对问题进行更深入地学习、研究,从而 获得并应用新知识,培养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能力。让学生在视、 听、欣赏的情景中陶冶情操,动手动脑。通过创设教学情景,让学 生欣赏一段生动活泼的动画,有文字和音乐配唱,动画色彩鲜艳, 动态逼真,而且配以相应的旋律。学生一开始就被这生动活泼的动 画和童声的音乐所吸引,积极性很快就被调动起来,学生处在积极 接受知识的状态,也对所学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兴趣的提高有 利于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使学生对这堂课的学习有一 个良好的开端。 在教学活动中,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努力创设一种宽松、愉悦 的课堂气氛,用歌曲、动画音乐,调整学生上课的情绪,在学生 获得愉悦体验的同时,认识海洋动物的形、色等特点,激发学生 对海洋动物的喜爱,对自然科学的渴望,引发学生通过临摹或写 生来描绘作品。为了使所学知识做到融会贯通,结合学生以前的 绘画知识基础,用明暗推移的方法表现对象的立体感。欣赏中让 学生仔细观察动物的色彩变化,结合刚学过的“调配复色”一课, 复习复色调配的方法,画出具有丰富色彩的海洋动物。拓展活动 中,让学生用夸张、拟人化的表现手法创作一个卡通动物形象。 这样设计,更接近学生的喜欢卡通的心理,也便于描绘,让学生 能够充分感受学习美术的成就感。 二、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海洋动物的基本种类及其不同的形与色; 学会用线描的方法描绘海洋动物与表现出其立体感的基本方法。 2、过程与方法:欣赏各种海洋动物图片,分析外形特点,尝试运用 线条或颜色描绘海洋动物及其生活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海洋动物及其生活环境的描绘,加深

七年级上册生物学了解生物圈练习题

七年级上生物学第二章了解生物圈练习题班级:学号:成绩: 一、选择题(2X30=60分) ()1、白天蝴蝶花间舞,夜晚蛾子灯下飞。影响这两种动物活动的非生物因素是() A、光 B、温度 C、水分 D、空气 ()2、葱的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颜色不同,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环境因素是 A、水分 B、空气 C、温度 D、阳光 ()3、“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表明影响桃花开放的环境因素是() A、空气 B、温度 C、水分 D、阳光 ()4、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到处都是不毛之地,而云南的西双版纳却植物繁茂,影响植物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阳光 B、空气 C、温带 D、水分 ()5、稻田里的杂草和水稻之间形成的关系是() A、合作关系 B、捕食关系 C、竞争关系 D、寄生关系 ()6、我国南方地区,森林覆盖率高,往往降雨较多,而且气候湿润,这种现象说明() A、环境影响生物生存 B、生物能适应环境 C、生物生存依赖环境 D、生物能够影响环境 ()7、北极熊的体色与白雪皑皑的环境相似,体现了() A、生物影响环境 B、生物适应环境 C、环境影响生物 D、环境改变生物 ()8、下列实例中,体现了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A、沙漠中的骆驼排尿少 B、荒漠中的骆驼刺根系发达

C、蚯蚓能疏松土壤 D、寒冷海域中的海豹皮下脂肪厚 ()9、“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表达的生物学意义与下列吻合的是() A、竞争 B、合作 C、共生 D、捕食 ()10、小蚂蚁总是齐心协力把食物搬回家,这反映了生物之间的关系是() A、捕食 B、合作 C、共生 D、竞争 ()11、俗话说“千里之堤,毁于蚁穴”,这种现象说明() A、环境能影响生物 B、生物能够影响环境 C、环境能适应生物 D、生物能适应环境 ()12、下列现象中,体现生物与环境温度相适应的是() A、沙漠的骆驼尿液很少 B、寒冷海域的海豹皮下脂肪很厚 C、荒漠的骆驼刺根很长 D、山顶树木形成骑形树冠 ()13、地衣能在岩石表面生长,又能使岩石不断风华。这说明() A、生物的生存和发展与环境有关 B、生物与环境之间没有直接关系 C、生物能适应环境和影响环境 D、生物的生存对环境一定的影响 ()14、微山湖有“日进斗金”的美誉,下列关于微山湖的描述中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A、微山湖中的水 B、微山湖中的荷花 C、微山湖中的全部鲤鱼 D、微山湖 ()15、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态系统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 B、生产者和分解者是联系生物和非生物的两个重要环节,是不可缺少的 C、所有的动物都是消费者 D、非生物部分是指生物以外的一切非生命的物质和能量 ()16、一个生态系统,无论大小,其组成成分都包括() A、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 B、植物、动物、细菌、真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