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11年盐池县饮水型氟中毒监测结果分析

2010-2011年盐池县饮水型氟中毒监测结果分析
2010-2011年盐池县饮水型氟中毒监测结果分析

地方性氟中毒病区划分标准

地方性氟中毒病区划分标准 本标准是在长江三峡燃煤污染型氟中毒防治措施研究和饮水型与燃煤污染型氟中毒同步流行病学调查对比分析工作的基础上,查阅了国内外有关防治及研究资料,并参考有关标准而编写的。 本标准代替《地方性氟中毒防治工作标准(试行)》(中地办发〔1981〕6号)中的病区划分标准。原标准环境氟含量指标中只有饮水氟含量,只适用于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的划分,本标准根据我国病区类型复杂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增加了缺损型氟斑牙患病率和总摄氟量,制定出既适合于饮水型病区的划分,又适合于其他类型病区的划分。本标准采用了原标准中饮水含氟量的指标,因为该项指标经多年防治工作实践证明,对不同程度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的划分是适宜的客观环境指标。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地方病防治研究中心氟病研究所负责起草,由中国医科大学流行病教研室、河北省地方病防治研究所、江苏省卫生防疫站参加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孙玉富、戴国钧、杨世明、顾諟栋、滕国兴。 本标准由卫生部委托技术归口单位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负责解释。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我国地方性氟中毒病区的确定和病区程度的划分。 本标准适用于以自然村(屯)为单位的饮水型和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的确定和病区程度的划分。 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医`学教育网整理。 GB5749—85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5750—85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法 GB16396—1996地方性氟骨症临床分度诊断 WS/T87—1996人群总摄氟量卫生标准 3病区确定与划分条件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后管理工作典型材料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后管理工作典型材料 时间:2014-08-07 22:55来源:未知作者:箫声点击:173次 一、基本情况 罗坑镇新塘村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位于XX区罗坑镇新塘村,距XX城区约60公里,工程规模279.98吨/日,工程投资76.85万元,其中省级以上补助资金60.45万元,市级以下自筹16.4万元,工程于2011年12月完工并全部实现通水到户,解决2333人的饮水不安全问题,实际受益人口达2500人,工程建成后由罗坑镇新塘村村委会负责管理,并做为附近罗坑镇政府所在地罗坑街的备用水源。 二、主要做法 (一)落实责任,加强领导。 罗坑镇政府高度重视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建设,成立了由镇长任组长,分管副镇长任副组长,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罗坑镇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并在镇农办设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办公室,实行分工负责,专班运作。并确定工程项目法人、挂钩领导、行政负责人、行政责任人、技术责任人和受益村村民代表。镇政府出台了《罗坑镇新塘村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实施意见》,并与新塘村委签定项目建设目标责任书,把项目纳入村农村经济工作目标年度考核。由此,全镇形成了上下联动、各方参与、齐抓共管、运转协调的工作机制,为项目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二)建章立制,加强建后管理。 围绕“建得成,用得起,管得好,长受益”的目标,切实加强工程建后管理,确保工程长期发辉效益,管理单位建立了工程技术档案和工程巡查、维修管护、水费计收、水源保护等规章制度,制定了相关管理措施。一是落实管理制度。管理单位制定了《罗坑镇新塘村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办法》,镇政府与管理单位签定了工程管护责任书,新塘村委会根据管理办法聘请3名有管理经验的当地村民长期负责工程的管理和维修,并与管理人员签定工程管护责任书和聘用合同书,确保工程管护责任到人。二是落实计量水价制度。工程全面推行用水计量和“抄表到户、一票收费”的末端水价制度,村委会召集受益户代表和相关部门人员召开供水价格听证会,结合工程运行费用和当地村民实际承受能力,合理确定

2010年预防氟中毒工作总结

2010年预防氟中毒工作总结 我们按照“政府领导、齐抓共管、预防为主、科学防治、突出重点、因地制宜、统筹规划、群众参与”的原则,以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推动病区改灶降氟工作,使燃煤污染型氟中毒病区群众树立了正确的氟中毒防制观念,以改灶为主的防氟意识明显增强,自觉接受改灶和改变不良卫生习惯的观念增强。现将我县改灶降氟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工作成效 我县燃煤型氟中毒乡镇共计有农户户,均不同程度受到燃煤型氟中毒危害,按方案要求,通过摸底造册,确定了户改灶户,现已完成余户,预计月中旬全部完成,新改的炉灶降氟合格率达。通过改灶降氟宣传,病区群众自觉接受改灶并改变了不良卫生习惯,病区中小学生燃煤型污染氟中毒防治知识知晓率达,农户的知晓率达,炉灶的正确使用率达。 二、工作措施 (一)领导重视,健全组织 县人民政府成立了项目领导小组和工作组,负责全县项目工作的监督、管理和技术指导。领导小组由县委副书记肖峰任顾问,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尹娥任组长,成员由卫生局、财政局、发改委、教育局、农业局、广电局,政府、等单位主要负责人组成。工作组由卫生局副局长黄庆林任组长,抽调疾控中心名工作人员组成工作组,成立了改灶降氟办公室,专职负责项目工作 (二)深入广泛开展健康教育 我们始终坚持以健康教育推动改灶降氟这条主线,进行健康教育干预,增强群众燃煤污染型氟中毒防制意识。 通过健康教育咨询广泛宣传。在病区乡镇赶集日,利用宣传单、展板及答疑形式广泛宣传地氟病卫生知识和防制方法。 为掌握改灶降氟的第一手资料,使改灶降氟工作达到科学防治、因地制宜、群众接受的目的,县项目办指定名工作人员长期驻村,由乡镇政府干部牵头,村干村配合,认真开展了基线调查。完成了本底情况调查、氟中毒线索调查和改灶村调查工作。调查的主要内容有 ⒈调查改灶村一般情况,如人口情况、受教育程度、病情及防治措施落实情况; ⒉入户调查家庭妇女和小学年级学生氟污染途经及氟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 改灶降氟项目实施前家庭妇女和小学年级学生氟污染途径及氟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分别为和;改灶村调查岁学生名,其中氟斑牙人,氟斑牙患病率;调查浆水岁学生名,其中氟斑牙人,氟斑牙患病率;对岁以上居民进行临床氟骨症调查人,氟骨症患者人,氟骨症患病率检测病区室内空气样品份,饮用水样品份,食物样品份,尿样份。 燃煤型氟中毒防治的主要措施就是改灶降氟。我们按照“保证需要安全卫生节约煤炭经济易行”的要求认真落实改灶降氟工作 ⒈广泛征求意见确定灶型。我们广泛征求农户意见,按照“保证需要、安全卫生、节约煤炭、经济易行”的要求,基本确定我县改良型灶。灶型确定后,报

西藏昌都市饮水型氟中毒监测结果分析

西藏昌都市饮水型氟中毒监测结果分析 发表时间:2018-01-22T14:21:38.947Z 来源:《健康世界》2017年23期作者:尼玛仓决格桑宗吉马仁力嘎松龚弘强郭敏[导读] 超过国家饮用水氟含量卫生标准的(1.0~1.2mg/L)的有芒康县曲孜卡乡、木许乡、如美镇。 西藏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地方病防治所西藏拉萨 850030 摘要:目的了解西藏昌都市五个饮水型氟中毒病区县流行现状,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监测点所有的饮用水进行氟含量检测,随机抽取8-12岁儿童572名检查氟斑牙(用Dean氏法)患病情况。结果共检测水样120份,水氟含量范围在0.02~3.1mg/L。8-12岁人群中氟斑牙检出率在47.8%~81.9%之间;氟斑牙指数在0.65~1.34之间;氟斑牙检出率为68.7%,氟斑牙指数为1.08,属于中度流行。结论超过国家饮用水氟含量卫生标准的(1.0~1.2mg/L)的有芒康县曲孜卡乡、木许乡、如美镇。调查发现芒康县儿童氟斑牙指数相对较高,氟斑牙流行情况与生活饮用水浓度成正相关关系。除芒康县外各监测点饮用水水氟含量未超标,但儿童氟斑牙检出率较高。关键词:饮水型;氟中毒;监测;西藏地方性氟中毒是一种因长期接触环境中高氟引起的地球化学性疾病,轻者可引起氟斑牙,重者可导致氟骨症,是一种必须长期有效预防控制的地方性疾病【1】。为了解昌都市饮水型氟中毒病区水氟含量分布情况以及人群氟中毒病情现状,为指导改水降氟工作提供科学依据,于2016年对昌都市5个饮水型氟中毒病区县36个村进行了水氟监测,同时对其中4个县21个村(中心小学)的572名8—12周岁儿童进行了氟斑牙患病情况调查,现将调查结果作如下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采样点的选择以昌都市五个病区县所有病区村数为基数,以村为单位进行调查。 1.2 调查内容与指标 1.2.1 饮水氟检测:在每个调查点随机采集居民饮用水样品进行水氟检测,水样的数量根据水源情况确定。 1.2.2 氟斑牙检查:在每个调查点,对所有在校的8~l2岁儿童进行氟斑牙患病情况检查。 1.2.3 判定标准和检验方法:水氟测定采用PI5100-F安莱立思氟离子计。氟斑牙诊断采用Dean氏氟斑牙诊断方法。病区判定及划分标准按国标(GB 17018—1997)进行。 2 结果 2.1 饮水氟检测结果 本次调查五个县所有病区村,对象为全部的饮用水,包括河水、自来水、井水和泉水等进行检测,共检测水样120份,水氟含量范围在0.02-3.1 mg/L 之间,超过国家饮用水氟含量卫生标准的(1.0~1.2mg/L)的主要集中在芒康县。详见表1。 3 讨论: 饮水氟是反映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氟源和环境氟的唯一客观指标,一些资料报道病情与饮水含氟量呈直线相关【1】。西藏饮水型氟中毒的历史病区分布在3个地(市)7个县,本次调查昌都市五个病区县的所有病区村,检测水样120份,除芒康县曲孜卡乡、木许乡、如美镇超标外,全部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1.0mg/L)【2】。这主要归功于历年来国家在此实施的人畜饮水解困工程和卫生部门深入的健康教育与卫生知识宣传,居民不再饮用高氟水,尤其是高氟的温泉水,而是把它当成一种旅游资源在不断的开发利用【3】。儿童氟斑牙检出率68.7%,指数1.08。芒康县儿童氟斑牙指数1.12,氟斑牙流行情况与生活饮用水浓度成正相关关系,采取的防治措施是否有效是地氟病防治成功与否的关键【7】,通过病情监测可以了解和掌握这些情况,氟斑牙是氟中毒较早的体征和反应病情的重要指标〔4-5〕。 在调查中发现水源水氟含量低,但氟斑牙病人检出率高。如左贡县水氟均达到国家标准,但当地的儿童氟斑牙检出率高达81.9%。初步分析西藏是饮砖茶型的人群分布多的病区,茶氟含量高,可能是氟斑牙的流行强度高的原因,说明病区群众受地方性氟中毒危害比较严重,采取及时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已迫在眉睫。本次监测结果表明,改水降氟使氟斑牙的检出率降低至控制水平,严重程度也降低。因此,有效的改水降氟使病情得到控制。在今后的地氟病防治工作中,首先应继续推广集中联片改水工作经验,建立健全改水井的运行机制,严格按照“先重后轻”的改水原则进行改水.最大限度发挥改水降氟效果[6]。此外,因疏于管理,设施陈旧、老化严重,导致供水系统不能正常供水;工程受季节限制,时有无法正常供水情况发生,个别已改水工程不能正常使用,饮水现状仍存在问题,必须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防止高氟水再次侵害当地居民。建议对改水井要定时监测,加强管理措施,观察病情和水氟的动态变化,及时发现和解决改水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真正把国家改水降氟工作落到实处。其次应健全基层防治队伍,保证防治队伍的稳定,而且要提高基层防治队伍的素质.加强对防治人员的培训,提高防治的整体水平,充分发挥基层人员的作用。再次要加强宣教工作,提高群众的防病意识。总之,只有领导重视、加大投入、群众参与、部门协调、齐抓共管,才能搞好降氟改水工作。从根本上防治地氟病,使更多的病区群众早日摆脱饮水型氟中毒的危害。

地方性饮水型氟中毒预防知识

地方性饮水型氟中毒防治常识 地方性饮水型氟中毒就是由于人们通过饮水长期摄入过量的氟,引起以骨骼和牙齿损害为主的全身慢性蓄积性氟中毒。 一、引起原因 地方性饮水型氟中毒,就是当地群众长期饮用含氟较多的泉水、沟水或井水所致;摄入了过量的氟,长期如此,即发生氟中毒。 二、表现症状 氟中毒最突出的表现是骨骼和牙齿受损害。骨骼损害引起氟骨症,出现全身关节疼痛,四肢或躯干麻木,手足抽搐、僵硬,严重时还有关节活动困难,弯腰驼背,胸廓变形,甚至不能直立行走,丧失劳动能力。牙损害发生氟斑牙,也叫氟牙症,表现为牙齿表面粗糙、没有光泽,出现白垩、黄色、棕黑色的花纹、斑点或缺损,尤以门牙损害最严重。7-8岁以前摄入氟过多就会引起氟斑牙,8岁以后摄入氟过多就会引起氟骨症。氟斑牙一旦形成,可遗留终生。此外,摄入过多的氟还会损害身体其他许多重要器官并影响一些重要的代谢活动,致使体力、脑力和抗病力等功能下降,身体发育较差。 三、预防措施 地方性氟中毒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手段,关键在于预防。减少机体对氟的摄入,增加对氟的排泄,改善生活条件,增加机体抵抗力。 目前主要是针对饮水型氟中毒病区,以改换饮用低氟水,如打建新的低氟水源井、引用低氟的河、水溪、泉水以及物理化学方法除氟。主要的除氟剂有硫酸铝、氯化铝、碱式氯化铝、骨炭、羟基磷灰石等。提倡喝淡茶水、多喝牛奶、多吃新鲜蔬菜、多食用汤菜,改善营养也不失为有效的防治方法。 四、小学生应该掌握的常识 1.我们这里流行的地方性饮水型氟中毒的原因是:饮用水中的氟含量较高。 2.地方性饮水型氟中毒的人体造成的危害是:氟斑牙、氟骨症。 3.预防饮水型氟中毒最好措施是:改水。 4.自己掌握的氟中毒防治常识应该向父母和邻居讲,主要讲引起地方性饮水型氟中毒的原因、主要表现、预防方法等。

砖茶高氟原因

砖茶高氟原因 转载自中国科技信息网 砖茶是一种以茶树粗老叶片和枝条为原料经加工压缩而成的成品茶,是藏区居民生活必需品。然而,由于砖茶中氟含量明显高于普通茶叶,加之饮用量大,地方性氟中毒已成为影响藏区居民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查清四川省市售各种品牌砖茶氟含量,可为研制、生产低氟砖茶,达到预防饮茶型氟中毒目的提供科学依据。 砖茶品种及氟含量本次采集砖茶632份,涉及砖茶品牌24个,以雅安产品为众。氟含量在367.00~1 671.20mg/kg之间,平均为875.9mg/kg,平均高出国家标准(GB 19965-2005)近2倍。氟含量最低的是云南大理下关砖茶,最高的是雅安市荥经县产砖茶(表1)。除得荣县部份砖茶产自云南大理外,四川藏区居民饮用的砖茶均产自四川境内,涉及6个市、州9个县(市、区)。四川产砖茶氟含量均明显高于云南大理(F =26.9,P <0.01);四川境内产砖茶氟含量又以雅安市荥经县产砖茶最高,绵阳市平武县和成都市都江堰市最低,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11.1,P <0.01)。 茶水、饮水、主要食物氟含量情况四川省藏区茶水氟浓度高低差别较大,高者超过10 mg/L,低者仅0.76mg/L,平均为3.97 mg/L,明显高于国家标准;食物、饮用水氟含量总体不高,从茶水中摄氟量占总摄氟的80%以上。少数调查点水氟部分超标,最高值为2.32mg/L(表2)。砖茶高氟原因茶树是植物中主动摄取并富集氟的植物,其所摄取的氟主要集中在叶部,并且氟含量随着生存时间呈线性上升,而茶梗的含氟量远低于茶叶[1]。砖茶是由老粗茶叶为主要原料制作而成,故氟含量显著高于以嫩叶为原料制作的茶品种。本次检测结果显示,四川砖茶氟含量不仅明显高于云南大理、湖北、湖南省产砖茶[1],而且在四川境内不同产地的砖茶氟含量也有显著差异,表明砖茶氟含量不仅与茶叶片生存时间关系密切,还与产地有很大关系,有报道茶叶中的氟主要来源于土壤和大气[2],因此,当地土壤氟的多寡也是致使不同产地砖茶氟含量不同的原因之一。 砖茶氟在地方性氟中毒中的意义众所周之,地方性氟中毒是在自然条件下,人们通过饮水、空气或食物等介质长期摄入过量氟而导致的慢性蓄积性中毒[3]。本次调查结果表明,在藏区农牧民饮用水氟含量低于0.4 mg/L、主食氟含量低于0.65 mg/kg,而砖茶水氟含量平均在3.97 mg/L,据调查成人平均每日饮茶水约2 L左右,从茶水中摄氟量占总摄氟的80%以上,四川省藏区居民年均消费砖茶5.087kg,每日仅砖茶摄氟可达8mg,严重超过国家限定标准(3.5mg/d?人)。在地方性氟中毒病情严重地区的调查结果显示,8~12岁儿童氟斑牙平均检出率为55.69%,成人临床Ⅱ度及以上氟骨症检出率为38.94%,成人氟骨症X线检出率为44.64%,呈现“氟斑牙检出率低,成人氟骨症重”的流行特点[5],且氟中毒病情与摄入砖茶氟量呈正相关关系[6,7]。提示四川藏族地区为饮茶型氟中毒重病区[4,5,8]。调查还发现少数调查点水氟部分超标,且此点的茶水氟浓度明显高于本县其他调查村,提示该调查点还同时存在茶型加水型氟中毒的情况。 饮茶型氟中毒的防治对策本次调查结果和众多资料显示,饮茶型氟中毒是由于大量饮用含氟量极高的砖茶所致,是我国特有的一种地方性氟中毒类型,其病区主要分布在我国西部具有饮用砖茶习惯的少数民族集聚地区[4,6~9]。饮茶型氟中毒的防治不仅关系到人民身体健康和民族团结,而且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降低砖茶氟含量,供应符合国家标准的低氟砖茶,是解决病区氟中毒危害的关键措施。因此,加快低氟砖茶的研制,尽快面市,是当前饮茶型氟中毒急需解决的问题。结合茶叶氟含量成因、特点和本次调查结果,生产企业在制造砖茶时除在配方上尽量多加配一些嫩叶外,还应尽量选择土壤氟

饮水型氟中毒监测报告

饮水型氟中毒监测报告 掌握冕宁县地方性氟中毒的病情现状和改水工程运行情况。方法按全省地氟病监测方案要求,选择孙水乡孙水村和果胜村为监测点,饮水氟测定和尿氟测定采用离子选择电极法,8-12岁氟斑牙采用Deans法分度诊断,16岁以上成人临床氟骨症采用流行病学方法和X线摄片检查。结果水氟均值孙水和果胜分别为 2.94mg/l、1.81mg/l,8~12岁氟斑牙检出率为92.36%,16岁以上人群临床氟骨症检出率56.05%,氟骨症X线检出率40%。结论冕宁县孙水、果胜两村为饮水型氟中毒重病区,需彻底改换水源,才能控制地氟病的流行。 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是严重危害病区群众身体健康的地方病,因长期饮用高氟所致。冕宁县有饮水型氟中毒病区乡5个,病区村10个,2002年冕宁县实施降氟改水和人畜解困改水,目前已改水6个村,还有4个村没有改水。为了掌握冕宁县地氟病病情现况和改水工程运行情况,按照中央转支项目《四川省饮水型氟中毒监测方案》,于2008年对冕宁县的孙水乡孙水村和果胜村进行了监测,现将监测情况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监测点的选择按方案要求,选择一个已改水村(孙水村)和未改水村(果胜村)进行监测。 1.2对象成人和8~12周岁儿童。 1.3监测内容 1.3.1氟斑牙检查以Deans法观察8~12岁儿童。 1.3.2尿氟8~12岁儿童各年龄组随机抽检6人检测,共30名 1.3.3水氟检测已改水村按2份源头水3份末梢水;未改水村按东西南北中各采集1份,共5个水样。 1.3.4成人氟骨症调查两村对16岁以上成人进行临床氟骨症检查,并随机抽取100人进行X线拍片检查,X片送华西四院统一阅片。 1.4检测方法按照国家卫生行业标准《地方性氟中毒病区饮水氟化物的测定方法》(WS/T106-1999)和《尿中氟化物的测定-离子选择电极法》(WS/T89-1996)检测饮水中氟化物和儿童尿中氟化物含量。 2 结果 2.1冕宁县人畜饮水改建工程概况冕宁县孙水村曾经于1998、2002和2007年3次实施人畜饮水改建工程,2002年找到低氟水源实施人畜饮水改建工程之后,正常供水不到2个月后因无人管理无经费运行而损坏,2007年由冕宁县水电局提供管材村民自筹部分资金自发改水,水源由村民自己选择,改水形式多数是将水位较高的山沟水或山泉水引流到农户家里成为自来水,水质未经任何处理,也未送相关部门检测。果胜村至今沿用溪沟水或自建井。 1.1 水氟监测结果孙水村:末梢水3份,分别为3.15 mg/L、1.78 mg/L和3.96mg/L;水源水2份,分别为 3.40 mg/L、 2.41 mg/L,均值为 2.94 mg/L。果胜村:东西南北中各点水氟分别为1.47 mg/L 、1.47 mg/L、1.59 mg/L、1.13 mg/L和 3.40 mg/L,均值为1.81 mg/L 2.2 儿童氟斑牙监测氟斑牙平均患病率为92.36%,平均缺损率为40.85%(表1)。 2.3 儿童尿氟浓度检测结果共抽检孙水村8~12岁儿童30份尿样,结果范围在1.7~11.98mg/L之间。几何均值为5.24mg/L,严重超过正常值[1]。。 2.4成人氟骨症临床检查和X线检查结果 2.4.1临床氟骨症检出结果两村应检752人,实检678人,调查应答率为90.18%。检出氟骨症患者380人,临床检出率为56.05%(表3)。 2.4.2 X线检出结果共抽检16岁以上常住人口100名(男女各半)临床氟骨症患者进行

宁夏某县地方性饮水型氟中毒病区居民病情现状调查

宁夏某县地方性饮水型氟中毒病区居民病情 现状调查 作者:侯绍章,王海升,马轶,景丽,杨继华,张建中 【摘要】目的了解饮水型氟中毒病区居民病现况,为地方性氟中毒的临床诊断、防治提供参考。方法调查计算居民氟斑牙检出率、氟斑牙指数,骨关节疼痛症状、骨关节僵硬、骨关节活动障碍检出率。结果病区人群氟斑牙检出率平均61.62%,氟斑牙指数平均1.2256;骨关节疼痛症状检出率69.5%,骨关节僵硬检出率57.0%,骨关节活动受限检出率41.9%。结论高氟区居民的氟斑牙发生在30岁以前以极轻度改变为主,30岁以后以轻度改变为主;氟斑牙检出率随年龄的增长呈上升、加重趋势,骨关节症状检出率也随年龄的增长呈上升、加重趋势。 【关键词】高氟区;氟斑牙;骨关节 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是由于饮用高氟水而引起的氟中毒,是我国地氟病的主要类型[1],其临床表现主要为氟斑牙,慢性骨关节疼痛和肢体功能障碍等。在地方性氟中毒的防治过程中,常将这些表现作为临床诊断,病区确定,病情监测和防治效果评定的指标[2]。对宁夏某县高氟区人群进行医学流行病学调查,以掌握我区病人不同年龄不同程度的病变,为地方性氟中毒的临床诊断、防治提供参考。

1材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调查地点根据本自治区原有的地方性氟中毒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和历史病情病区分布,饮水型氟病区按照饮用水氟含量的高低,选择宁夏某县高沙窝乡南梁村、李记圈村、张庄村,青山乡营盘台村、方山村,城郊乡沟沿村、四墩子村等7个中、重度病区的村庄为调查地点。居民无饮砖茶习惯,按随机抽样的方法在该地选择长期居住且饮用病区水的居民为暴露组人群,选择该县非氟病区居民为非暴露组人群。氟病区和非氟病区被调查人年龄限于80岁以下。以上部分调查地点虽然进行了改水,但是居民饮用水的来源任然是当地的地下水。7个村庄共调查了298人,其中男159人,女139人,年龄7-74岁,各年龄段人数见表1。非氟区实际调查了288人。 1.2方法: 采用Dean氏法[3]对氟区和非氟区居民进行氟斑牙检查、诊断和分度,计算检出率、氟斑牙指数;根据地方性氟骨症临床分度诊断标准调查居民一般状况和骨关节等症状,计算检出率。

全市农村饮水安全工作汇报

**市农村饮水安全工作汇报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 首先,欢迎各位领导莅临我市检查指导工作,并衷心感谢各位领导长期以来对我市农村饮水安全工作的关心、支持和帮助。下面,我就农村饮水安全工作作以简要汇报。 ***市位于黑龙江省西北部的松嫩平原与小兴安岭过渡地带,辖*乡*镇,*个行政村,市属人口*万人,其中农业人口*万人,是全省的贫水区和地方病高发区。多年来,我市一直高度重视饮水安全工作,不断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年底,我市共完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处,解决了*万人口的饮水不安全问题,占全市农村人口的*%。今年,我市进一步加大了规划和建设力度,积极探索,大胆实践,促进全市饮水安全工程深入推进。 一、超前运作,精心筹备,抢占机遇制高点 为确保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扎实开展,我市本着早谋划、早启动、早实施的原则,精心组织,有序推进,切实将农村饮水安全工作落到实处。一是领导重视。市委、市政府把农村饮水安全工作作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点工作来抓,成立了由主管副市长为组长,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市农村饮水安全工作领导小组,专门负责农村饮水安全工作,形成了领导亲自抓、部门配合抓,各级、各部

门分工协作、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为了明确项目建设责任,市政府与乡镇政府签订了责任书,同时要求发改、水务、财政、国土等有关职能部门切实加强沟通协作,形成工作合力,全方位推动了农村饮水安全工作的开展。二是实地踏查。今年,我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项目总投*万元,计划解决*个村屯*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今年年初,我市组织人员对项目区进行了调查摸底,将饮水情况按类型、程度、人数等分门别类,登记造册,存档备案,并以此为依据编制了《***市*年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实施方案》,为进一步做好工程设计、全面落实工程项目奠定了基础。三是有序推进。我市于*月*日召开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项目建设确认会,明确了相关单位、乡镇及村屯的工作职责。在政府常务会上,传达了水利部陈雷部长在全国饮水安全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下发了《***市**年度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推进方案》,确定了项目受益乡村、学校的责任人,明确了工程各个时间节点和工程时限。截至目前,工程已完成投资*万元,占计划的*%。已完成水源井*眼,占计划的*%,铺设自来水管长度*公里,占计划的*%,国家和省投资金已到位,正在按工程施工进度拨付工程款。水质检测中心化验室及办公场所已建设完成,正在按省厅规定的时间节点有序推进。 二、立足长远,科学规划,促进饮水安全工作统筹发展 年初以来,我市以全面完成“*规划”为目标,坚持“农村供水城市化,城乡供水一体化”的发展战略和“先急后缓,先重后

地方性氟中毒的危害与流行特

地方性氟中毒的危害与流行特征 云中杰山东省地方病防治研究所副主任医师 边建朝山东省地方病防治研究所副所长,主任医师,山东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硕士生导师 一、地方性氟中毒的概念 地方性氟中毒是在特定的地理环境中发生的一种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它是在自然条件下,人们长期生活在高氟环境中,主要是通过饮水、空气或食物等介质,摄入过量的氟而导致的全身慢性蓄积性中毒。它是以侵犯牙齿和骨骼为主的全身性疾病,对于牙齿的损伤叫氟斑牙,对于骨骼的损伤叫氟骨症。统称为地方性氟中毒,简称地氟病。 二、地方性氟中毒的危害 地方性氟中毒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地方病之一。它是一种慢性全身性疾病,主要表现在牙齿和骨骼上。过量的氟不仅对牙齿、骨骼等硬组织有损伤作用,还可损伤其他软组织器官。氟对牙齿的损害主要表现为氟斑牙,氟离子可破坏牙釉质的正常结构,使牙齿表面失去光泽,呈现粉笔样的白色,称为白垩;或出现着色,牙釉质呈黄色或褐色;牙质变脆,出现缺损或过早脱落。氟斑牙是在牙釉质形成期摄入过量的氟引起的。主要危害7~8岁以下的婴幼儿,一旦形成残留终生,轻则影响牙齿的美观,重则由于严重缺损、磨损或过早脱落,影响咀嚼消化功能,危害健康。氟离子对骨骼损害的主要表现是骨硬化、骨疏松、骨软化和骨周软组织及关节韧带骨化,引起氟骨症,使骨及骨关节麻木、疼痛、变形,出现弯腰驼背等功能障碍,严重者丧失劳动能力乃至瘫痪。氟离子可使神经细胞及神经纤维变性,脊髓和椎管内韧带异常骨化,致椎管狭窄压迫脊髓,可引起疼痛或瘫痪。氟可使肌肉蛋白合成受到障碍,造成肌纤维数减少,肌肉萎缩,也可因骨质增生压迫神经系统,引起继发性肌肉损伤。氟可使钙调节激素发生紊乱,血钙降低,引起甲状腺及甲状旁腺激素分泌增高,使骨代谢紊乱。体内的氟主要通过肾脏排出,故可对肾脏产生损伤,使肾功能降低。高氟还可引起动脉血管中层钙化,可发生动脉硬化性心脏病。高氟能抑制许多酶的活性,影响机体的正常代谢,特别是对抗氧化物和自由基的影响使抗氧化能力降低,加重机体损伤。 由于地氟病至今尚无特效疗法,不仅给病人造成精神和肉体上的痛苦,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使病区形成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局面,严重制约着病区的经济发展,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障碍。 三、地方性氟中毒的流行概况 地方性氟中毒是全世界分布最广的地方病之一,在全球五大洲的50多个国家有不同程度的流行,如印度、中国、朝鲜、前苏联、保加利亚、西班牙、摩洛哥、阿尔及利亚、南非、美国、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亚等。在美国的新泽西州水氟含量高达30mg/L,是西半球水氟含量最高的,其次澳大利亚南部水氟也高达20mg/L,并且发现有绵羊氟中毒。全球大约有地氟病人7000多万。 我国是世界上地方性氟中毒分布最广、病情及其严重的国家之一,除上海市与海南省外,其他各省(市、区)均有不同程度的流行。病区类型复杂,有饮水型、燃煤污染型、饮茶型。我国自上世纪30年代发现地方性氟中毒,60年代开展了局部地区的调查,80年代初开始在全国进行病情普查。截至2004年,全国统计有病区县1308个,占全国总县数的46.45%,受威胁的病区村人口1.16亿,有氟斑牙患者3950万,氟骨症患者288万(其中残废性氟骨症病人有20多万人)。 山东省是全国受地氟病危害最为严重的病区省份之一。20世纪80年代初,我省以氟斑牙为线索进行了饮水含氟量测定和系统的定量流行病学调查,确定我省属于饮水型地氟病病区。高氟饮用水源大多数为浅层地下井水,部分为深层地下井水,少数为温泉水。根据水源性质和地理分布特点,我省高氟地区可分为五种类型:①盆地浅层地下水型:主要分布在鲁东地区的胶莱盆地,是全省最为严重的病区,最高含氟量为20mg/L; ②平原浅层地下水型:分布在鲁北山前倾斜平原和鲁西南冲积平原的低洼地区,病区范围较大,中毒情况严重,最高含氟量为16.4mg/L;③平原深层地下水型:主要分布在鲁北冲积平原,最高含氟量为6.2mg/L;④山区浅层地下水型:分布在鲁中南山区和鲁东丘陵的山间平原或谷地,病区散在,最高含氟量为4.5mg/L; ⑤温泉型:集中在胶东半岛地区,含氟量在2.9~14.8mg/L。2000~2002年全省进行了一次比较全面系统的调查,统计结果显示:我省地氟病病区涉及17个市、113个县(市、区)、11 656个村,病区村总人口979

预防地方性氟中毒教案 (2)

预防包虫病和地方性“氟”中毒 三二班 教学要求: 了解什么是包虫病以及它的传染方式。 2.包虫病的治疗和预防。 3.培养孩子良好的卫生习惯。 让学生了解地方性氟中毒的基本知识,做到预防工作。 教学过程: 一、出示图片,问图片上的是什么? 师:老师今天给小朋友带来了一幅图片,小朋友看,这图片上是什么呀?引导幼儿说出图片上是个人他不爱干净,碰小狗老鼠后,没有洗手,他吃东西,就将这些细菌吃进了肚子里。 2、告诉孩子们什么是包虫病和传染方式。。 ㈠师:小朋友,你们知道什么是包虫病吗?刚才老师所出示图片里的人就得了这个病。 ㈡什么是包虫病。 包虫病(hydatid.disease),又名棘球蚴病(Echinococcosis),是人体感染棘球绦虫的幼虫所致疾病的统称,是一种人兽共患的流行性寄生虫病。我国有两种不同种的包虫病,即囊型包虫病(CE)与泡型包虫病(AE),分别因人摄入棘球绦虫卵及多房棘球绦虫卵而感染。临床上以肝包虫病最多见,肺部次之,脑、骨骼等其他器官也被侵犯。 ㈢你们知道包虫病是怎么传染的吗? 人体感染的方式主要有两种: (1)直接传染:主要是与终末宿主(狗、猫)密切接触后,误吞虫卵而感染。(2)间接传染:是指由于虫卵污染水源、土壤、植物或蔬菜等,这种情况往往发生于去流行区出差、旅游、劳动的人因吃饭、饮水而感染。 ㈣总结:所以小朋友不论干什么事情,吃什么事情之前要洗手,而且要保持清洁。 3、包虫病的治疗和预防。 ㈠师:小朋友,虽然有人得上了包虫病但是也有治疗的方法,没有得上包虫病的人也要注意预防,下面我就给小朋友们讲讲包虫病的治疗和预防。 ㈡包虫病的治疗。手术治疗目前仍是治疗包虫病的主要方法。手术原则是摘除内囊和处理外囊,但内囊摘除前必须先杀死囊中的原头节,以防囊液破溃外溢造成囊液污染和包虫种植扩散。因囊液具有极强的抗原性,可引起过敏反应,严重者可发生过敏性休克。 ㈢包虫病的预防措施。

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中毒监测方案(2019年版)

附件3 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中毒监测方案 (2019年版) 为落实《地方病防治专项三年攻坚行动方案(2018—2020年)》(国卫疾控发〔2018〕47号)疾病监测全覆盖行动,为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中毒控制和消除评价工作提供基本数据资料,制定本方案。 一、目的 以村为单位,动态评价病区炉灶使用及相关健康生活行为形成情况,掌握病区病情变化趋势,为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中毒控制和消除评价工作提供基本数据资料。 二、内容与方法 (一)监测范围。在山西、辽宁、江西、河南、湖北、湖南、重庆、广西、四川、贵州、云南和陕西12个省份的全部病区县(市、区,以下简称县)的全部病区村。 (二)监测时限。每年10月31日前完成当年监测工作,并更新全国地方病防治综合管理系统中燃煤污染型地方性

氟中毒防治相关内容。 (三)监测内容及方法。 1.监测县及监测村的基本情况。包括县、乡(镇)、村名称及代码、县人口数、病区村常住户数、常住人口数等。 2.炉灶使用及相关健康生活行为形成情况。每村按照单纯随机抽样的方法选择30户开展监测。调查不同类型改良炉灶户数、合格改良炉灶户数、合格改良炉灶正确使用户数、清洁能源使用户数和实际受益人口数。调查食用玉米、辣椒的正确干燥、保管以及食用前淘洗情况。 3.氟斑牙病情监测。检查全村当地出生并居住的8—12 周岁儿童氟斑牙患病情况,检查率不低于90%。采用标准为氟斑牙诊断标准(WS/T 208)。 三、质量控制 (一)人员培训。 1.省级疾病预防控制(地方病防治)机构负责对市(地、州,以下简称市)、县级监测人员进行监测相关内容培训,县级负责对乡(镇)、村一级的医务人员开展相关内容的培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施工工作总结报告3篇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施工工作总结报告3篇为保障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供水水质,确保农村居民饮水卫生安全,根据卫生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关于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卫生学评价和水质卫生监测工作的通知》(卫疾控发[]号)文件精神和项目管理方案,中心领导高度重视,精心组织,认真实施,按期完成了年枯水期水质卫生监测和相关资料汇总上报工作。现将我县今年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枯水期水质监测工作总结如下: 一、组织与实施 中心领导高度重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监测工作,为保证这项工作顺利进行,制定了《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卫生监测技术方案》,明确了我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卫生监测的监测范围、监测内容及各科室的职责分工和工作程序。为了保证工作质量,中心积极派人参加上级举办的水质监测业务技术培训,同时加强中心内部的培训和质量管理等工作,确保了该项工作的有序推进。 二、监测质量管理 为保证监测数据的可靠性,实验室建立了严格的实验室管理制度,实验室所用仪器进行定期校准,质管科对整个监测工作进行全程质量控制,检验科认真做好了实验室的内部质量控制和外部质量控制,为全面开展好本次监测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主要结论 按监测方案规定,年月,中心对全县选定的54个已建成集中式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枯水期)进行了的监测,监测结果如下:

(一)监测工程调查情况 1、饮水工程水源类型:调查54个集中式饮水工程中,以地面水为水源的工程有40个,占74.07%,以地下水为水源的工程有14个,占25.93%。 2、饮水工程处理情况:54个集中式饮水工程中,有36个工程经过完全处理,占66.67%;有2个工程未处理,占3.70%;仅经过消毒处理的有5个,占9.26%。有11个工程仅过滤、沉淀,占20.37%。 3、水质检测完成情况 年我县共完成枯水期出厂水和末梢水检测108件,完成率100%。 (二)饮用水水质监测 1、监测范围:我县54处已建成集中式农村饮水安全工程。 2、监测方法:水样采集、保存、运输和检测分析按照《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5750-xx)进行,水质评价按《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xx)进行。对已建成投入使用的集中式供水工程项目水厂,每个水厂布一个监测点,每个监测点分别采出厂水、末梢水水样各1份进行分析。 3、监测指标:每个水样均监测20项指标。包括: ①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色度(度)、浑浊度(NTU)、臭和味(描述)、肉眼可见物、pH、铁(mg/L)、锰(mg/L)、氯化物(mg/L)、硫酸盐(mg/L)、溶解性总固体、总硬度(mg/L以CaCO3计)、耗氧量(mg/L)、氨氮(mg/L)。 ②毒理学指标:砷(mg/L)、氟化物(mg/L)、硝酸盐(以N计)(mg/L)。

饮茶型氟中毒防治措施研究进展

饮茶型氟中毒防治措施研究进展 李艳红1马亚红2 (1.内蒙古地方病防治研究中心,010031;2.呼和浩特市妇幼保健院, 010031) 〔摘要〕饮茶型氟中毒是近年发现的一种氟中毒类型,是由于大量饮用含氟量极高的砖茶制作的奶茶、酥油茶、茶水等而引起的以骨骼、牙齿为主要损害的氟中毒。防控饮茶型氟中毒应研究筛选推广适合广大群众口味并可以接受的低氟砖茶并引入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等综合性干预措施,以推广低氟砖茶结合健康教育为主的综合性防控措施是预防饮茶型氟中毒的主要方法。 关键词:饮茶型氟中毒防治措施进展 饮茶型氟中毒是我国特有的一种地方性氟中毒类型,是由于大量饮用含氟量极高的砖茶制作的奶茶、酥油茶、茶水等而引起的以骨骼、牙齿为主要损害的氟中毒。饮茶型氟中毒是近年发现的一种氟中毒类型,主要分布在有饮用砖茶习惯的人群中,人口总数超过3000万【1】,目前有关研究报道较少,而其对人体的危害非常严重【2】【3】,严重的病情不仅使病人因容貌的缺陷造成严重的心理影响【4】,更重要的是因病致贫,同时因为生活习惯使得少数民族患病率及严重程度远高于汉族群众,因此饮茶型氟中毒不仅影响到当地的经济发展,而且涉及到民族团结及社会和谐建设。 为了更好地预防和控制饮茶型氟中毒,现将饮茶型氟中毒的防治措施加以总结,为今后的防治工作提供依据。 1 减少或杜绝砖茶摄入饮茶型氟中毒是由于大量饮用含氟量极高的砖茶所引起的,因此减少或不喝砖茶,或改喝其他低氟茶叶品种,是控制饮茶型氟中毒的根本措施【5】。但是砖茶是病区居民,尤其是藏、蒙、鄂温克、哈萨克、维吾尔等少数民族居民必不可少的生活必需品【6】,短期内改变生活习惯非常困难,因此依靠减少或杜绝砖茶摄入的方法会影响群众正常生活。 2 砖茶降氟由于病区的少数民族群体饮浓茶习惯由来已久,不可能在短期内改变,所以饮茶型氟中毒的防治重点应放到低氟砖茶的研制和砖茶除氟技术上面,将氟含量降低到安全范围之内【7】。因此降低砖茶含氟量,研制和生产符合国家标准的低氟砖茶,对控制饮茶型氟中毒、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具有重大意义,而且是非常急迫的工作。目前主要的研究方向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选育低氟茶树品种茶树是富氟植物,通过选育低氟茶树品种是茶树降氟的一条途径。陈瑞鸿等【8】利用氟电极分析了浙江茶区的31个茶树品种,发现在成熟叶中,氟含量

预防地方性氟中毒讲稿

“预防地方病,饮水性氟中毒”讲课稿 主讲:范丽2012年5月7日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也许大家有注意到,有同学的爷爷、奶奶、爸爸和妈妈的手脚是不是伸不值有的同学的牙齿是不是又黑又黄呢这是一种病,我们把这种病叫做“氟中毒”或“地氟病”。那么他们为什么会得这种病呢 所以,今天我们“健康教育”专栏的主题是“预防地方病,饮水性氟中毒”! 对了,这就是可怕的“氟”,我们大多数地区得的“地氟病”就是由氟引起的。下面就让来我给大家介绍一下: 此型氟中毒在世界上分布很广,遍及五大洲的50多个国家,其中印度流行最为严重。在我新疆、内蒙古等21个省中均有本病发生。其病情轻重与当地饮用水中含氟高低密切相关。水含氟量愈高,饮用时间愈长,则病情愈重。氟斑牙主要发生于儿童少年,8~15岁多发,氟骨症多发生于青壮年,一般20岁以后发病,30~50岁发病最多。 地方性氟中毒是一种慢性疾病。患有地方性氟中毒的人常会出现氟斑牙和氟骨症等症状。氟斑牙就是牙釉质受损,轻的表现为牙面无光、粗糙,或牙面有黄褐斑,重的则发生牙釉质花斑样缺损或脱落。而氟骨症患者更是痛苦,他们会四肢和脊柱关节疼痛,活动受限制,严重时胸腰椎弯曲呈畸形。 为什么会发生地方性氟中毒呢我们每个人都需要从水中摄

取一定的氟。水中缺少氟,儿童就易患龋齿。假如饮水中的含氟量低于毫克/升,儿童的龋齿率就增高。水中的含氟量高于1毫克/升,则可能出现氟斑牙。一旦水中含氟量超过4毫无/升,就会出现氟骨症,并且水中氟的浓度增高,发病率也会随之升高。所以,预防氟中毒的最佳方法是改良水质。补充钙是最通常的办法,钙会帮助人体减少对氟的吸收,而增大氟的排出量。在我国,地方性氟中毒的分布很广,全国约有7万个自然村处于发病地区。所以,改良水质,清除隐患就尤为重要。 含氟牙膏对人体有影响吗 含氟牙膏只能在低氟地区应用,在高氟地区不要应用。比如城市里可以应用,因为城市的自来水氟含量比较低。 焉耆县第一小学2012年5月7日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10年工作总结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2010年工作总结 为保障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供水水质,确保农村居民饮水卫生安全,根据卫生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关于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卫生学评价和水质卫生监测工作的通知》(卫疾控发[2008]3号)文件精神和项目管理方案,中心领导高度重视,精心组织,认真实施,按期完成了2010年枯水期水质卫生监测和相关资料 汇总上报工作。现将我县今年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枯水期水质监测工作总结如下: 一、组织与实施 中心领导高度重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监测工作,为保证这项工作顺利进行,制定了《**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

水质卫生监测技术方案》,明确了我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卫生监测的监测范围、监测内容及各科室的职责分工和工作程序。为了保证工作质量,中心积极派人参加上级举办的水质监测业务技术培训,同时加强中心内部的培训和质量管理等工作,确保了该项工作的有序推进。 二、监测质量管理 为保证监测数据的可靠性,实验室建立了严格的实验室管理制度,实验室所用仪器进行定期校准,质管科对整个监测工作进行全程质量控制,检验科认真做好了实验室的内部质量控制和外部质量控制,为全面开展好本次监测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主要结论 按监测方案规定,2010年1—5月,中心对全县选定的54个已建成集中式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枯水期)进行了的监测,监测结果如下: (一)监测工程调查情况

1、饮水工程水源类型:调查54个集中式饮水工程中,以地面水为水源的工程有40个,占%,以地下水为水源的工程有14个,占%。 2、饮水工程处理情况:54个集中式饮水工程中,有36个工程经过完全处理,占%;有2个工程未处理,占%;仅经过消毒处理的有5个,占%。有11个工程仅过滤、沉淀,占%。 3、水质检测完成情况 2010年我县共完成枯水期出厂水和末梢水检测108件,完成率100%。 (二)饮用水水质监测 1、监测范围:我县54处已建成集中式农村饮水安全工程。 2、监测方法:水样采集、保存、运输和检测分析按照《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 5750 -2006)进行,水质评价按《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进行。对已建成投入使用的集中式供水工程项目水厂,每个水厂布一个监测点,每个监测点分别采出

怎样预防地氟病

怎样预防地氟病 1.由于我省地氟病系烧煤时,煤燃烧释放的氟污染食物、空气所致,故最有效、简便、经济的预防措施是改良炉灶,防止室内空气及食物受到氟污染。 改良炉灶的关键是装有炉盖及烟囱(管)等良好排烟设施,能有效地将烟尘排出室外。为此要求做到灶体坚固不漏烟,炉圈之间搭配严密,烟囱垂直通畅伸出屋顶两尺以上(从侧面伸出时烟囱高度在3.5米以上),取暖铁炉烟管必须伸出室外。 2.在改良炉灶的基础上,还要改变食物的干燥和储存方法,玉米、辣椒等收割后应放在室外晒干和晾干,阴雨天急需干燥时可用烤烟房干燥。食物干燥后不要将其长期悬挂在锅台炉灶上方或炕笆上,应密封保存,避免煤烟污染食物。 改建、新建住房时应将厨房与居室分开,使煤烟不能直接进入居室内,同时修建小粮仓贮存食物,减少食物在贮存过程中受的氟污染。 3.食用食物前应养成淘洗习惯,目的是清除食物表面附着的氟,减少机体对氟的食入。 氟中毒的相关症状及预防措施: 氟中毒是一种慢性全身性疾病,早期表现为疲乏无力、食欲不振、头晕、头痛、记忆力减退等症状。过量的氟进入人体后,主要沉积在牙齿和骨骼上,形成氟斑牙和氟骨症。 氟斑牙在牙齿表面出现白色不透明的斑点,斑点扩大后牙齿失去光泽,明显时呈黄色、黄褐色或黑褐色斑纹。严重者牙面出现浅窝或花样缺损,牙齿外形不完整,往往早期脱落。 氟骨症表现为腰腿痛、关节僵硬、骨骼变形、下肢弯曲、驼背,甚至瘫痪。妇女因骨盆变形而造成难产。 氟中毒没有特效药治疗。最好的防治措施是改水源。含氟量较高的水也可用化学药物(如硫酸铝、活性炭等)除氟。另外,可服氟宁片,每日2次,每次1片,30天为一疗程,有促进机体排氟作用。 燃煤污染型地氟病防治核心知识问答 1.燃煤型地方性氟中毒的主要危害有哪些? 答:①氟斑牙(黑牙齿); ②氟骨症(关节变形、弯腰驼背)。 2.为什么要使用回风炉? 答:预防氟中毒。 3.农村常见的弯腰驼背是什么引起的? 答:氟中毒 4.牙齿为什么会变黑? 答:氟中毒引起的。 5.烟囱不出屋可以吗? 答:不可以。 6.在煮饭、烤火及烘烤粮食时,不盖上炉盖可以吗? 答:不可以。 7.在炕粮食、辣椒和其他食物时可以烧敞炉吗? 答:不可以。 8.敞盖烧煤是否正确? 答:不正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