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边际消费倾向之比较

中美边际消费倾向之比较
中美边际消费倾向之比较

中美边际消费倾向之比较

发布人:圣才学习网发布日期:2010-08-02 08:55 共28人浏览[大] [中] [小] 据估算,美国的边际消费倾向现在约为0.68,中国的边际消费倾向约为0.48。也许这种估算不一定十分准确,但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中国的边际消费倾向低于美国。为什么中美边际消费倾向有这种差别呢?

一些人认为,这种差别在于中美两国的消费观念不同,美国人崇尚享受,今天敢花明天的钱,中国人有节俭的传统,一分钱要瓣成两半花。但在经济学家看来,这并不是最重要的。消费观念属于伦理道德范畴,由经济基础决定,不同的消费观来自不同的经济基础。还要用经济与制度因素来解释中美边际消费倾向的这种差别。美国是一个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经济总体上是稳定的;美国的社会保障体系较为完善,覆盖面广而且水平较高。而我国正在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社会保障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

讨论题:

1.从这个案例当中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2.如果要提高我国的边际消费倾向,我们应该从哪几个方面入手?

案例点评:

边际消费倾向是指增加的消费在增加的收入中所占的比例。中美边际消费倾向之比较说明我国边际消费倾向明显的低于美国,为什么?我认为存在以下的原因:

首先来看收入。美国是一个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尽管也经常发生经济周期性波动,但经济总体上是稳定的。经济的稳定决定了收入的稳定性。当收入稳定时,人们就敢于消费,甚至敢于借贷消费了。中国是一个转型中的国家,正在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尽管经济增长速度快,但就每个人而言有下岗的危险,收入并不稳定。这样,人们就不得不节制消费,以预防可能出现的下岗及其他风险。

其次来看制度。人们敢不敢花钱,还取决于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性。美国的社会保障体系较为完善,覆盖面广而且水平较高。失业有失业津贴,老年人有养老金,低于贫困线有帮助,上大学又可以得到贷款。这样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使美国人无后顾之忧,敢于消费。

但中国过去计划经济下的社会保障体系被打破了,新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保障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而且受财政实力的限制也难以在短期内有根本性的改变,从而要为未来生病、养老、孩子上学等必需的支出进行储蓄,消费自然少了。

最后边际消费倾向还与收入分配状况相关。在总收入为既定时,收入分配越平等,社会的边际消费倾向越高,收入分配越不平等,社会的边际消费倾向越低。这是因为富人的边际消费倾向低而穷人的边际消费倾向高。中国目前的收入不平等比美国严重,因此,边际消费倾向低也是正常的。

解决我国边际消费倾向偏低的就要从这几方面入手。

我国居民边际消费倾向提升策略研究

中国贵阳政府门户网站https://www.360docs.net/doc/a07434627.html, | 更新时间:2009-01-13|来源:中经专网

字号:【大】【中】【小】【复制本页地址】【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摘要]近年来,我国最终消费率和居民消费率都处于下降趋势。在当前宏观经济形势趋冷的背景下,提升居民消费水平具有特殊意义。本文对居民边际消费倾向的内涵和特征进行了阐述,并就当前国内外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在此基础上,针对如何提升我国居民边际消费倾向提出了政策建议。

(中经评论·北京)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但迄今,经济增长方式并没有由“投资”拉动型向“消费”推动型的过渡。而且,近年来我国最终消费率以及居民消费率的下降趋势非常明显,从2000年到2007年,最终消费率由62.3%下降到49%,居民消费率由46.4%下降到38%。总消费需求与经济发展绩效之间不能形成良性循环,严重影响到经济增长质量。进人2003年以来,我国经济在居民消费热点出现,民间投资活跃,银行贷款扩张较为明显。在本轮的经济周期性增长中,经济开始逐渐摆脱投资、消费双疲软的制约,价格杠杆发挥了重要作用,展现出新的活力。2008年上半年,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51.5%和52.6%,消费增幅率大于投资增幅率1.1个百分点。但是进入2008年下半年,全球性金融危机形成,我国经济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在当前出现了消费需求不足的情况,经济开始由“偏热”变“突冷”,这就需要大力促进消费需求的增长。而对居民边际消费倾向的分析,有助于了解人们的消费行为,也有助于探讨总消费需求与收人分配的关系,以采取有效的措施提升居民消费水平。

一、居民边际消费倾向的内涵及研究现状

(一)居民边际消费倾向的内涵

在关于消费理论的研究中,边际消费倾向备受关注,这不仅是因为它对消费函数的形

成至关重要,也因为它是分析收入分配对总消费的影响的一个重要理论依据。

居民边际消费倾向就是指,居民家庭每增加一个人所增加的商品消费量。而边际消费倾向的提升就是指所增加的商品消费量在质和量的提高,或规模的扩展。居民消费具有不同的地域性,其收入与消费以及价格具有差异性。以表现为不同的特征。

(二)居民边际消费倾向的研究现状

许多研究试图通过对边际消费倾向的理论分析或实证检验来探讨收入分配将如何影响总消费。这些研究中隐含着一种倾向,那就是希望证实或证伪边际消费倾向递减特征,以支持或批判更为均等的收入分配将提高总消费这一观点。Btinder(1975)试图证明在边际消费倾向递减的情况下,更公平的收入分配能提高总消费需求,但是,他的研究赋予了较强的假设条件,得出的结论相应有很大的局限性。国内很多研究也试图找到“缩小收入差距能扩大总消费需求”这一结论的前提条件(李军等,2003)。从这些已有的研究看,研究边际消费倾向的基本理论仍以凯恩斯消费函数为主流,基本模型为:c=a+br,其中c 为即期消费,a为自主性消费(即消费者维持生存所必须的消费),b为边际消费倾向(mpc),r为当期可支配收入。为了便于和其他相关研究成果的比较,我们引入两个基本假设:第一,自主性消费对所有不同收入水平的消费者,均为同一常数;第二,所有的消费者同质,即除了即期可支配收入外,消费者所有其他性质均相同,在这个假设条件下,相同收入的消费者边际消费倾向相同。这样我们就可以对每个收入阶层的代表性消费者进行分析,这也是被普遍接受的一种分析范式。

二、居民边际消费倾向的特征

(一)居民边际消费倾向的价格差异性

从居民自主性消费来看,其边际消费受着不同因素的影响。影响不同地区同种商品或服务价格差异的因素主要有:当地消费者收入水平、消费者偏好、替代商品以及互补商品的价格水平、要素或商品的供求状况、商品和服务在地区间的可贸易性等。由此可知,土地面积大、自然条件差别大、收入水平差别大、地区间不可贸易商品和服务比重高的地区之间的价格差异会比较显著。不可贸易商品和服务是影响价格差异的主要因素。工农业产

品易于流动,不同城市之间的价差较小,因此,衣着和食品是城市之间价格差别最小的两个类别。而房地产和服务消费在地区间基本不能流动,城市之间价格差异明显,成为构成各个城市价格差距的主要因素。从大类来看,房地产和教育是差别最大的两个类别,从小类来看,教育类中的小学(免费教育)和市重点高中收费差别最大。而医疗方面的住院费、手术费,通讯方面的上网拨号费等,也都属于差别很大的价格类别。

(二)价格指数与购买力的相关性

不同地区价格指数对各地居民的购买能力有明显影响。以北京的价格指数为100,比较各城市的价格指数,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最低时。西宁、兰州和银川三个城市,价格指数分别为74、60和74。人均可支配收入最高的深圳、广州和上海,价格指数分别为143、110和145。其含义是,购买同样一组产品和服务,如果在北京要花100元,在西宁、兰州和银川,分别只花费74元、60元和74元;在深圳、广州和上海,分别要花费143元、110元和145元。也就是说,在西宁、兰州和银川三个城市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为北京市的74%、60%和74%时,它们与北京市民具有相同的消费能力。而对深圳、广州和上海三个城市来说,只有当他们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达到北京市的143%、110%和145%时,他们才与北京市居民具有相同的消费能力。

(三)收入水平与价格水平的相关性

各城市的价格水平和名义收入水平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通过名义收入水平和价格指数的相关系数分析,结果为0.842,并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异于零。这表明,名义收入高的地区,也倾向于具有较高的价格水平。名义收入和价格水平之间存在强正相关关系,并且比较稳定。

由于人均实际收入反映各个城市居民的实际消费能力,因此比较准确地反映各个城市居民的实际消费能力,因此也比较准确地反映了不同城市生活水平的差距。在上海、深圳等物价水平高的城市,尽管人们的名义收入较高,但他们实际消费的商品和服务并不是等量增加的。同样,低收入地区人们实际消费能力与高收入地区的差距也不如名义收入显示的那样大。

(四)收入水平的差距不等于实际生活水平的差距特性

收入水平差距和实际生活水平差距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因为各个地区的价格水平不同及其产生的价格效应不同,特别是一些在地区间不可流动和不可贸易的商品和服务,如房地产、教育、医疗、家政服务、餐饮服务等,地区之间的价格差异很大,有些可达到数倍以上。价格差距愈大,收入水平和实际生活水平的差距就愈大。因此,决定一个地区居民实际生活水平的主要因素有两项,一是收入水平,二是价格水平。用价格因素消除货币收入的偏差,能够计算出各个地区实际生活水平的真实差距。

(五)农村居民边际消费倾向的商品化率偏低的特性

我国农村居民当前的边际消费商品化率偏低,表现为农村的商品经济不发达,生活消费品大都处于自给自足的状态,商品化率表现为耐用消费品、电视机、洗衣机等。这主要表现在农村的低收入群体。低收入者边际消费偏低的原因是多方匾的。一方面,他们没有足够的消费能力去购买价格较为昂贵的耐用品以及进行生产性投资;另一方面,我国农村居民有较强的预防性储蓄动机,尤其在经济转型时期,很多关系国计民生的诸如教育、医疗、社保等领域的改革还存在相当程度的不确定性,而这种不确定性对低收入都有更大的影响,从而他们有更大的预防性储蓄动机。中等收入者一般收入较为稳定,对制度变迁的承受力更强,从而具有较高边际消费倾向。

三、对策及建议

(一)把握好潜在经济增长率与适度消费增长区间

潜在经济增长率与适度消费增长区间的测算和把握,是正确分析经济波动态势的重要基础。所谓潜在经济增长率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资源正常限度地充分利用,且不引发严重通货膨胀的情况下,所能达到的经济增长率。潜在经济增长表明一定时期内经济增长的长期趋势。现实的经济运行和消费水平围绕潜在经济增长率上下波动。如果现实的经济增长率过高地超过了潜在经济增长率,则各种资源供给的瓶颈制约就会非常严重,经济运行就会绷得很紧,产业结构失衡,引发严重的通货膨胀,边际消费增长难以为继;反

之,若现实的经济增长率过低地低于潜在经济增长率,消费率过低则失业问题不好解决,有可能带来通货紧缩,企业经营困难,国家财政收入减少,各项社会事业难以得到发展。现实的经济增长率以及消费水平可在一定的、适当的幅度内围绕潜在经济增长率上下波动,既不引起资源的严重制约,也不引起资源的严重闲置,物价总水平保持在社会可承受的范围内,这一波动可称为适度经济增长区和适度消费增长区。

(二)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

居民收入水平的高低是决定居民边际消费的决定性因素,只有居民的收入水平提高了,购买力和农村居民的消费商品化率才能得到有效的支撑。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家财力的增强,国家的富裕程度提高了。与此同时,要相应地提高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在城市除了定期提高城市职工的工资外,还要增加公共产品的供给。在农村要通过逐渐提高粮食为主的农产品价格来增加农民的收入,不断提高农产品的商品化率,不断提高农民的潜在收入和现期收入。要通过财政转移支付大力扶持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增强贫困地区的经济实力和发展后劲,为其创造新的生产力提供良好的基础和条件。

(三)严格控制教育和医疗收费

从收入阶层看,低收入者的教育与医疗状况几乎没有改善,高额费用使其不敢问津;中等收入者则将大量新增收入用于教育与医疗投资。1995年,不同收入阶层两种消费的边际消费倾向的差距都比较小,教育与医疗支出对各阶层的影响基本相同,而且影响非常小。2002年的情况则有很大的不同,消费支出中是否包含教育与医疗支出对低收入者的边际消费倾向没有明显影响。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还不是以便他们更多地考虑人力资本投资和健康投资,他们没有充分分享到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成果,这个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反思我国教育与医疗体制改革对低收人人群的影响。因此,要严格教育与医疗收费管理,降低费用,增加财政投入,使低收入者能够上得起学,看得起病。

(四)降低和取消与居民消费相关各项收费项目及标准

我国已经采取了对与居民的消费品相关的收费政策。如开通农产品流通的绿色通道,

免收农产品运输车辆过桥过路费,要将这项政策长期稳定,以减少农产品运输成本,提高农民的农产品收入水平。例如,取消个体工商管理费的政策要得落实。取消与消费品生产和流通中的相关费用。确保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五)优化居民消费的社会环境和金融体制

消费者会在当期消费和未来消费之间进行选择,因此金融资产的利率会通过影响未来预期收入而对当期消费发生影响。同时,市场经济与非市场经济之间,成熟的市场经济和发展中的市场经济之间,社会和金融条件的不同也会改变消费者的即期消费和自主消费。社会保障制度是否健全也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消费者的预期,从而影响消费者的即期消费和消费行为。因此,比较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可以降低未来收入的不确定性,从而抑制过高的储蓄。金融体系的发展也是影响消费的因素。例如,消费信贷的可获得性,尤其信用卡可能具有提高边际消费倾向的作用。城乡之间消费环境的差别,受国家政策影响的社会条件,如收入差距的改变等,也可能在收入增长率不变的情况下导致消费的显著变化。这是因为边际消费倾向在高、低收入阶层之间会有较大差异。

(价格理论与实践,湖南省株洲市物价局,江立明)

浅谈现阶段我国的边际消费倾向

【摘要】面对全球金融危机,扩大内需已达成共识。然而拉动内需的各项举措都与边际消费倾向有关。针对我国边际消费倾向的现状,要促进经济稳定地增长,就必须提高边际消费倾向。因此,重新审视与分析边际消费倾向对于拉动内需进而促进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边际消费倾向需求经济增长社会保障

一、概念

边际消费倾向(Marginal propensity of consume ,MPC):增加的消费和增加的收入之间的比率,也就是增加的1单位的收入中用于增加的消费部分的比率,用公式表示就是:MPC=ΔC/ΔY。

例如,收入增加到3万亿元(增加了1万亿元),消费增加到2万亿元(增加了0.5万亿元),边际消费倾向就是0.5(0.5/1)。

边际消费倾向是消费曲线的斜率,它的数值通常是大于0而小于1的正数,这表明,消费是随收入增加而相应增加的,但消费增加的幅度低于收入增加的幅度,即边际消费倾向是随着收入的增加而递减的。

二、我国的现状

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统计的数据,近年来,我国GDP逐年快速增长,而边际消费倾向却在总体上持续下降。由此可见,个人的消费支出并非一定随着个人可支配收入的增长而同比增长,在一定的经济时期还会出现减少的情况——这正是我国边际消费倾向的现状。

三、我国边际消费倾向下降的原因分析

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可以部分的解释近年来我国居民边际消费倾向的下降,但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处在改革开放中具有诸多因素的发展中国家,我国边际消费倾向的变化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我国传统的节俭观念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这是历史上的有识之士从家族兴衰、社稷兴亡、朝代更替的无数经验教训中得到的一条深刻警示。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民族世代相传的精神财富,也是我们这个民族百折不饶、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节约这种美德为世代中国人所崇尚。

然而正是这种传统的观念导致人们在传统上会将极大一部分收入进行储蓄,仅留下部分用于交易、需求以及预防意外支出。这也是我国长期以来储蓄存款居高不下的原因。而边际消费倾向是增加的1单位收入中用于增加的消费支出的比率,在经济萧条资源不能充分利用的情况下,储蓄的增加只能造成国民收入的降低,因此边际消费倾向的偏低导致消费支出的减少会降低国民收入增长的速度。(二)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

2009年8月28日,农业部部长孙政才在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稳定增收情况的报告时指出,近几年是我国农民收入增长最快的几年,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也在不断扩大。2007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

9.5%,为1985年以来增幅最高的一年;而城乡居民收入比却扩大到3.33∶1,绝对差距达到9646元(农村居民收入4140元,城市居民收入13786元),也是改革开放以来差距最大的一年。(8月29日《中国青年报》)

这个数据出自农业部长之口,但来自国家统计局。应该看到,这是一个以户籍人口为标准进行统计的数据,如果以职业人口为标准进行农业、非农业人口收入的数据统计,差距可能还会更大。孙政才部长说,2007年我国农村外出就业劳动力达亿人,乡镇企业从业人员为1.5亿,扣除重复计算部分,2007年农民工达到亿人。这亿农民工在城市打工的收入,事实上都计算为农村居民收入而不是城市居民收入了。要想了解中国城乡差距的真实状况,应该把农民打工的非农收入计入城市居民收入而不应该计入农村居民收入。

我们来做一个不完全准确的简单加权法,把亿农民工及其背后的供养人群计为城市人口,再来算算实际城乡收入差距。中国社科院研究报告称,2006年中国城市化率为。不妨假设2007年中国城市化率为44%,则我国有城市人口亿,农村人口亿。2006年10月,国家统计局曾发布城市农民工生活质量状况专项调查,结果表明:进城就业的农民工工资收入比较低,生活质量比较差,居住、医疗条件得不到保障,休闲方式比较单调,劳动技能普遍偏低,子女教育问题比较突出。从收入看,进城务工经商的农民工的平均月收入为966元,一半以上的农民工月收入在800元以下,其中月收入在500元以下的占,月收入在500-800元的占了被调查农民工总数的,只有一成的农民工的月收入超过了1500元。依此数据,假设亿农民工2007年平均月收入1000元,每人每年就是12 000元,平均到亿农村人口头上,平均每人每年是3725元!

和2007年农村居民人均收入4140元作比较,这是一个非常惊人的数据,意味着今天的中国农民,从总体上看,其90%的收入已经来自非农收入!如果有关部门在城市化率的计算中包含了亿农民工,在计划农村居民收入时又把他们算作农民,那么,其收入平均到亿+亿农民身上,人均每年亦达到2843元,占41 40元总收入的69%!

这便是今日中国城乡差距的真实面目!扣除城镇经商和务工收入,农民收入与城市收入差距在天壤之间;如果加上城市居民拥有而农村居民所没有的各种社会保障,二者之别,距离更大。它意味着农民的绝大部分收入已经不可能从传统的农业中获得。正如美国学者R.H.托尼所言,单个的小农生活在齐脖子深的水中,稍有一个细小的波浪就会将他们彻底淹没。

(三)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完善

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尚处于新建和改革阶段,还不能发挥它在国民经济需求管理中应有的作用。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制约着消费支出增长。社会保障制度中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社会医疗保险制度和就业制度是居民生活消费支出最大隐患,而且目前随着人民逐渐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以及教育费用的增加使得居民手中的可支配收入用来储蓄预防意外支出和未来的支出。比如,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中养老保险制度中实行社会和家庭共同承担费用支出,而家庭支出占主要部分,从而增加了家庭的负担,使得家庭增加的收入中会有一部分用来养老;医疗保险制度的不公平使得广大的农村居民还需要依赖自己给自己看病;就业制度中对农民工的各种限制增加了劳动力流动的困难,随时面临的失业也会使得居民把增加的收入存入银行来规避风险,而不是用来消费或是增加投资。我国至少有9亿的农民,不能拉动农村居民的消费对拉动经济是很大的阻碍,同样的问题也存在于城市居民中。

关注边际消费倾向扩大居民消费需求

不断扩大城乡居民消费需求, 提高人民生活质量,这是党中央提出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确保三次产业稳定协调发展的前提。国内外的发展经验告诉我们,扩大内需对实现我国经济发展根本目的、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推动科技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党中央的扩内需政策并没有很好地得到贯彻落实,消费对经济拉动的能力依然偏低。1978-1990年,我国居民消费占GDP的比重一直稳定在50%上下。而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从1991年的48.8%下降到了2005年的37.7%,2008年城乡居民消费率进一步下降到35%,当年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只有33.8 %,仅占三分之一。2009年,安徽省城乡居民消费率为41.5%,居民消费对当年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也只有42% 。而同期世界中等以上发达国家的居民消费率大多在60%以上,欧美发达国家达到或超过80%,

消费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支持其宏观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当前我国居民消费水平没有跟上生产力发展水平,居民消费存在着明显不足的问题,对宏观经济的贡献不够,宏观经济发展过分依赖于投资,运行质量不高。

扩大内需,关键是提升消费率,提高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首先要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水平,让他们有足够的消费能力,因为收入是决定居民家庭消费的最主要力量。但仅有收入是不够的,还要有居民消费愿意,积极主动消费,大胆地把增加的收入拿出来消费,使城乡居民潜在的消费能力转化成实际消费行动,而不是存到银行或者拿到证券市场上投资。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反过来推动生产发展,只有居民消费了企业的产品,边际消费倾向实现了持续稳步的提高,才能使企业的生产价值得以实现,才能拉动宏观经济健康稳定地向前发展,才能真正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扩内需的政策才能落到实处。

本文通过对城乡居民边际消费倾向的实证分析,找出影响居民消费增长的主要因素,有针对性地提出保增长、扩内需的具体对策建议。

一、城乡居民边际消费倾向分析

1、居民边际消费倾向定义

边际消费倾向是凯恩斯理论的三大定律之一,具体定义为:增加的消费和增加的收入之间的比率,也就是增加的1单位的收入中用于增加的消费部分的比率,用公式表示就是:MPC=ΔC/ΔY。例如,当年收入从人均2万元增加到3万元,居民消费从人均1.5万元增加到2万元,则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就是0.5()。边际消费倾向是消费曲线的斜率,它的数值通常是大于0而小于1的正数,消费是随收入增加而相应增加的,边际消费倾向越大(一般认为在0.6以上)说明自然消费需求量越多,居民敢于消

费,将增加的收入尽可能多地用于消费,甚至贷款消费。反之,边际消费倾向低(一般认为在0.4以下)说明居民消费意愿不够强烈,不敢大胆消费,瞻前顾后,留有余地。

在现实生活中,居民消费增加的幅度通常低于收入增加的幅度,即边际消费倾向是随着收入的增加而递减的。特别是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意愿呈现出逐步下降趋势,这就是凯恩斯的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

2、居民边际消费倾向实证分析

我们首先用《中国统计年鉴》中的“支出法国民经济核算”作为面板数据,提取其中的主要年份GDP作为收入指标,居民消费支出作为城乡居民消费指标,进行整理后计算出近十几年来我国居民边际消费倾向及其变化值,见表1:

表1 近十几年我国居民边际消费倾向比较表

这个表为我们提供五个方面的信息:第一,宏观经济健康发展是居民消费

这个表为我们提供五个方面的信息:第一,宏观经济健康发展是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升的最有力保证,随着国民经济不断向前发展,居民的收入不断增加,消费支出也随之增长;第二、近十几年我国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一直在低水平徘徊,没有达到或者超过0.6的正常水平,1995年为0.505,2000年为最高水平0.516,2005年最低,只有0.26,说明居民消费不足;第三、最近十几年我国居民边际消费倾向总体呈现出下滑的态势,从0.5数量级下滑到0.3数量级;第四,居民的消费率更低,十几年来一直在40%左右徘徊,并且呈现出逐年下滑的态势,1995年为44.88%,2000年为为46.44%,2005年只有37.74%,2008年进一步下降到35.32%;第五,从2007年以后,我国居民边际消费倾向缓慢回升,居民消费意愿呈现出回升的态势。这主要是因为国家重视内需问题,深化城乡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推行家电以旧换新、汽车下乡等鼓励消费措施,想方设法扩大国内消费需求,唤醒了居民的潜在消费意识,消费水平有所提高。

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较,安徽省居民边际消费倾向总体趋势相同,平均水平略高于全国。十几年来,安徽居民边际消费倾向一直没有超过0.5,最高值发生在1995年,为0.49,最低值发生在2005年,只有0.20。2009年略有回升,达到0.42,仍然偏低。

安徽居民边际消费倾向略高于全国的主要原因是安徽的人均GDP低,居民收入水平偏低,由于这样,他们必须把有限的收入更多地用于消费。2009年安徽人均GDP为16391元,比全国平均水平低3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086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504元,分别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8%、13%。这也验证了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

3、不同收入水平家庭边际消费倾向比较

统计数据显示,如果将居民家庭按照收入高低排序,则收入水平高的家庭的消费倾向偏低,低收入家庭的消费倾向偏高。这主要是因为高收入家庭的基本消费需求已经得到满足,不需要将收入的大部分都用来消费,他们会更多地考虑投资、储蓄。而低收入家庭收入低,其收入只能用来满足家庭基本消费需求,他们没有更多的闲钱去投资。我们将安徽省城镇住户按照收入高低排序,计算10%的最高收入组与10%的最低收入组边际消费倾向,2009年10%的高收入组人均收入36032元,人均消费性支出20803,分别是低收入组的6.35倍、4.37倍。高收入组的消费能力强,消费总量明显偏高,但边际消费倾向偏低,仅有-0.566。高收入组在2009年的边际消费倾向为负数,说明他们实际消费额低于上年,根本不需要动用当年新增加的收入去消费,新增加的收入全部拿出去投资。而低收入组的边际消费倾向高,达到0.918,明显高于高收入组,他们新增加的收入几乎全部用于生活消费,增加的收入最大限度地发挥了生活效用。

二、居民边际消费倾向低的原因

目前,世界上其他经济发展比较成熟的国家和地区的居民边际消费倾向值一般在0.6以上,相对来说,目前我国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明显偏低。当前影响居民边际消费倾向的主要原因主要有五个方面。

一是居民的整体收入水平不高,收入增速低于GDP增速。收入是决定消费的最核心因素,没有收入就没有消费。消费需求的基础是居民收入,由于居民收入变动方向和居民消费变动方向的一致性,只有在居民收入不断提高的条件下,才能引发消费总量的增加和消费结构升级。2009年安徽省城镇居民人均收入14086元,约合2100美元,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8%,农民人均纯收入4504.3元,约670美元,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3%,城乡居民收入与全国相比有很大的差距,与世界中等以上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更大。

从2000年起,十年间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增长速度有九个年份落后于GDP增速,只有2002年是个例外。农民纯收入增速年年都落后于GDP,且都慢于GDP增速1个百分点以上。从2001年到2006年农民收入增速连续六年慢于GDP增速5个百分点以上,具体见表2。安徽省更是如此,为了进行比较,我们全部用当年价格计算。从表2看出,2000年以来的十年中安徽省城镇居民收入增速有六年慢于支出法GDP增速,特别是2004年城镇居民收入增速慢于GDP增速10.4个百分点,是差距最大的一年。农民收入增速差距更大,十年增速全部慢于GDP,其中有3个年份慢于GDP增速5个百分点以上,差距最大的2003年相差11.3个百分点。居民收入增长赶不上宏观经济发展,消费需求受阻,消费率必然偏低。

表2 近10年安徽省支出法GDP增速与城乡居民实际收入增速对比表

二是收入差距扩大。我国城乡之间的平均收入差距在3.5倍左右,城乡内部、行业之间的高低收入差距更大,在10倍左右。这几年收入差距仍然呈现出不断扩大化的趋势,基尼系数早已超过0.4警戒线。高收入户消费倾向低,大量的低收入户消费倾向高,但消费能力有限,甚至无钱消费。

三是高房价对居民消费构成巨大的杀伤力。居者有其屋是国人的美好愿望,住房实行货币化改革以来,我国房地产市场快速发展,城镇人均拥有住房建筑面积从改革初期的15平方米增加到现在的30平方米。但是由于房价上涨过快,房价与收入比过大,许多家庭特别是年轻家庭贷款买房的成本增大,把未来几十年的收入都押到住房上去了,严重挤压了正常的家庭消费,造成消费需求不足,边际消费倾向下降。

四是居民对未来收入预期不明,宁愿存钱抵御风险。我国城镇居民的收入有75%来自于工资性收入,受国家政策、宏观经济形势、单位效益等因素影响,居民对收入增长预期不明。而高额的子女教育收费、医疗费用等强制性消费问题又困绕着居民,他们不敢盲目消费,不得不更多地存款以抵御未来生活风险。这样必然降低了居民边际消费倾向。

五是传统节俭思想的影响。勤俭节约、积少成多是中国人民的传统美德,这也是我国储蓄率长期偏高的重要原因之一。勤俭节约必然导致实际消费支出减少,边际消费倾向降低。

三、提高居民边际消费倾向、扩大国内消费需求的对策

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低影响消费信心,导致整个国家内需不足,影响宏观经济运行质量,同时也会使国家的财政政策效率下降,影响三次产业的健康发展。

提升居民边际消费倾向可以更多地依托国内消费市场来拉动宏观经济发展,扩大国内消费需求,增加消费对宏观经济的贡献率,改善民生,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换个角度来看,我国居民边际消费率低,说明国内消费潜力巨大,消费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潜在主导作用空间巨大。为此,提出如下几点对策。

1、不断提高全体居民收入水平。收入是决定消费的最核心因素,居民消费需求的前提是收入,是以收入的不断增长和社会所能够提供的实物消费品为前提的。但相对于宏观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居民收入明显偏低,收入增长赶不上GDP的增长。建议相关政府部门适时出台增资政策,建立城乡居民增收长效机制,不断增加居民收入,扩大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所占的比重,为提高家庭购买力奠定基础。

2、缩小收入差距,特别是要提高低收入家庭的收入水平。居民收入差距是各种收入差距的综合反映,也是衡量社会公正、公平的尺度,一般认为基尼系数系数超过0.4就属于差距过大、分配不公平范畴,我国已经越过这个警戒线。收入差距的扩大是极不利于刺激消费、扩大内需的,也不利于社会稳定。按照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低收入家庭的边际消费倾向大于高收入家庭,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更加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提高边际消费倾向,增大消费率。

3、加快医疗、教育、住房体制改革步伐,进一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如今,动辄上万元的医疗费、入学费让收入有限的广大城乡居民心有余悸,动辄上百万元的一套住房更加让人们胆寒,他们不得不节衣缩食,不断增加银行存款以备不时之需。其结果是存款增加了,消费减少了,边际消费倾向如何能上得去。2009年我国城乡居民的加权平均收入水平为1万元,但年末放在银行里的存款余额达到人均2万元。要通过一系列改革,完善国家公共服务水平,让广大城乡居民

降低收费性消费预期,降低家庭钢性投资开支,解除后顾之忧,敢于消费,提前消费。

4、进一步扩大就业。我国人口众多,就业总量矛盾比较突出,失业问题严重,青年人就业难。权威研究表明,就业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是投资增长的两倍,就业率每增长1个百分点将带来社会财富提高0.7个百分点。只有充分就业,人们才能获得更多的收入,才能增加消费,提高整个社会的边际消费倾向。消费水平提高反过来又刺激宏观经济健康发展,带动社会就业,提高就业率。失业不仅扩大贫富差距,影响社会稳定,而且影响消费,影响社会均衡,影响宏观经济的健康发展,需要引起政府和社会的重视。

5、引导居民更新消费观念,鼓励合理消费。要继续推进家电下乡、汽车下乡、以旧换新等政策,强化民生工程建设,大力拓展信贷消费市场,引导居民将未来收入转化为现期消费,增大边际消费倾向。同时,要倡导节约资源,鼓励保护环境,合理消费。

中美文化差异十要点

中美文化社会差异十要点 中国跟美国在有些文化及社会差异上是根深蒂固的,下文提出我观察到的一些例子。笔者在这里要强调这些观是一般性的,当然仍有个别之变易。 一、个人主义: 美国人相当崇尚个人主义,东方社会(当然包括中国人)则强调家族及阶级层次。这是一个非常重要及有影响力的分别,下之中有数点跟它也有关联。美国人崇尚个人特质的例子很多,父母较少伸手干预子女的发展。 二、隐私权: 美国人通常很尊重别人的隐私。就是知己之间也很少问到别人太“切身”的问题,例如年龄、薪水,及婚姻状况等。也应当少谈论第三者的事情。不请自来的访客(包括父亲)是绝对不受欢迎的。 三、不拘礼: 美国人在衣着娱乐方面,都比较随便。最重要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都比较不拘礼,即使双方在年纪上或地位上有很大分别也不例外。这方面的例子多不胜数,例如很多学生对教授,及晚辈对老人家都直接称呼first name可见一斑。这种“越代”,“越身份”的不拘礼表现,在很多东方人眼中则认为是失礼的行为。 四、开放与直接: 美国人是相当开放和直接的,尤其在专业的讨论,往往秉持着不同意见而争论(注意:是争论,不是拍桌子,摔麦克风的吵架)。相反地,东方人往往不会直接冲突,而是婉转地透地位比较高的第三者来疏通。 五、独立性: 美国人通常较不喜欢依靠别人,甚至父母的帮忙也不一定乐于接受,而父母亦鼓励子女早早离家,独立的生活与发展。我国青少年在这方面就发展得较慢。对留学生来说,要注意到指导教授非常重视研究生能够独立做研究的能力。而对英文不灵光的留学生来说,当你向美国人借笔记时如被拒绝,不一定表示他们讨厌你,极有可能是他们将心比心,认为你应该独立而已。 六、竞争性: 美国社会的发展依靠竞争来作为推动力。“Work hard, play hard”是大部份人的作风。他们在言语争辩时都喜欢压倒对手,这种“getting the last word in”的作风当然是竞争性的一种表现。他们的竞争挑战精神也显露在体育比赛方面,即使是他们所谓的“playing for fun”时也是蛮认真的。一般美国人对于捧一个球队都十分狂热,往往藉此发泄情绪。例如校队比赛时校警常常要检查进场的观众,不让他们带酒进场。球赛比赛时,观众都喧哗冲天,往往乱抛东西。有些助兴表演也有点莫名其妙,例如有一招是将一个女啦啦队员,从观众席的底层抛起,一级级的人将她接着又再抛上去,直到最高层又再抛下来;偶然也有失手受伤的事情发生。笔者也算是球迷,但都是在家看电视,免得在现场活受罪。而且要算准时间,当球赛完时避免走在路上,因为球迷在赢时欢天喜地(如果你

中美两国国民消费习惯差异调查分析报告

中美两国国民消费习惯差异调查分析报告任何一种消费者行为的产生都是与其外部环境及内部环境息息相关的。而中美之间的内、外部环境有很大的差异,因此中美两国的居民消费者行为特征自然会有很大的不同。2010年中国超过日本成为GDP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国家,从表面上来看应该说是一件喜事,但是其实际意义不大,而且我们中国政府对此反应也相当低调。中美两国作为对全球局势走向起着举足轻重的两个大国强国,但两个国家国民的消费习惯却有着巨大的差异。为此,我展开了调查。一、调查目的 了解中美两国国民消费习惯之间的差异,指导人们更加合理地消费。 二、调查方式 由于可用资源有限,主要采取了问卷调查法和资料调查法。三、调查结果 中国人不习惯于超前消费,而是喜欢存钱,而美国人习惯于超前消费,甚至把明后两天的钱都花没了。 四、结果分析 首先,文化习俗方面。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并且其文明从发源以来至今从未中断过,其他三个国家是没有过的。灿烂的文明使我们为之自豪。五千年来悠久文明使得中国人就形成了一种以“勤劳节约光荣,铺张浪费耻辱”的意识。有很多诗歌谚语之类的文化作品都能反映出来,例如古代诗歌《悯农》的“谁知盘中餐,粒粒

皆辛苦”就清晰地描绘出了古人那种节约意识。并且以儒家文化为代表,教育的是人们怎么修身养性。中国消费者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个人的物质欲望往往受到压抑。如中国传统观念主张“谦、良、恭、俭、让”,在其影响下,勤俭消费成为大多数中国人所奉行的消费观念,这一观念虽然在现在受到消费主义和享乐主义的冲击,但它依然是中国消费者所普遍持有和坚持的观念。在勤俭节约的观念的影响和支配下,消费者的需求,特别是高档奢侈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及其增长会相对受到限制,消费者在购买中也会更多地重视产品和服务的实际效用和价值,反对盲目攀比和铺张浪费。而美国人不是这样,至少美国人敢花钱,他们崇尚消费,他们的历史文化积淀使得美国人向众多西方人那样有着勇敢和冒险的鲜明特点(这并不是说我们中国人就不勇敢)。他们受之前的中世纪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巨大影响。美国消费者具有很强的自我观念,信奉的是为自己而活,一切都是为了自己生活得更好。因此,美国人挣钱的动力是为了享受生活,追求更高品质的生活质量,美国国民的观念中并不存在勤俭这一意识。因此美国国民的收入大部分都是用于消费,储存的比例小,消费倾向高,甚至有时通过借贷提前消费,花将来的钱来满足现在的消费需要和欲望。 其次,历史发展方面。我以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骄傲的同时也为有着两千多年的封建史而遗憾。为什么这样说呢?封建君主统治者为了更好地统治老百姓,采取各种手段禁锢人们的思想。例如,秦朝的焚书坑儒和康雍乾三代时期的文字狱。人们长期以来被地主阶

从文化层面分析中美消费观的差异毕业论文

从文化层面分析中美消费观的差异毕业论文 Contents Abstract ............................................................. I 摘要................................................................ II 1 Introduction (1) 1.1 Significance and Aim of the Paper (1) 1.2 Organization of the Paper (1) 2 Literature Review (2) 2.1 The Definition of Consumption Conception (2) 2.2 Related Researches Abroad and at Home (2) 3 The Comparison of Chinese and American Consumption Conception (3) 3.1 Conservatism and Adventurism (3) 3.2 Future Consumption and Excessive Consumption (4) 3.3 Frugality and Enjoyment (5) 3.4 Practicability and Form (5) 3.5 Collectivity and Individuality (6) 4 The Influences of Chinese and American Cultures on Consumption Conception (6) 4.1 The Influences of Geography on Consumption Conception (7) 4.2 The Influences of Social Development on Consumption Conception (7) 4.3 The Influences of Values on Consumption Conception (8) 4.4 The Influences of Traditional Family Education on Consumption Conception (9) 4.5 The Influences of Entertainments on Consumption Conception (10) 5 Some Inspirations for Establishing a Correct Concept of Consumption 10 5.1 Living within Our Means and Moderate Consumption (10) 5.2 Avoiding Blind Obedience and Rational Consumption (10) 5.3 Protecting the Environment and Green Consumption (11) 6 Conclusion (12)

中美大学生消费行为差异调查研究

SRT 中美大学生消费行为差异调查研究 院(系) 统计学院 专业经济分析 辅导老师马立平 组长孟昊 成员唐潇鹤王睿钱伊乔

目录 摘要 (3) 关键字 (3) 引言 (3) 一、中美大学生消费行为差异调查整体分析 (3) 1、中美大学生消费行为差异调查目的 (3) 2、中美大学生消费行为差异调查意义 (4) 二、中美两国大学生消费行为特点对比 (4) 1、大学生在上大学前后对于商品的舒适度,个性,价格,品牌的 关注程度变化: (4) 2、大学生购物去向以及对网络的利用程度: (7) 3、大学生信用卡使用率: (10) 4、父母对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影响: (11) 5、大学生的经济来源: (11) 6、大学生在各项消费上的投入比例: (12) 三、从消费行为学角度分析中美大学生消费行为 (13) 1、消费行为学概述 (13) 2、从消费心理对比中美大学生消费行为 (15) 3、对比中美大学生消费行为特点 (15) 参考文献 (17)

中美大学生消费行为差异调查研究 摘要:本文主要采用统计分析的方法,运用描述统计分析、多项应变量分析等方法,了解被调查对象的消费行为。针对当代中美大学生消费心理及行为特点的现状进行分析,着重探讨在教育全球化的潮流下中美两国消费行为差异,有助于帮助赴美留学生更好地融入当地的文化圈子。 关键字:中美大学生消费经济来源消费心理消费行为特点 引言:近些年来,随着教育的全球化发展,中国越来越多的研究生,本科生,甚至中学生倾向于出国留学深造。尤其是美国,作为科技、经济强国,多数学生愿意到美国发展,然而,由于出国留学的门槛降低,许多赴美留学生没有做好准备,也由于中美国家的政治文化差异,导致一些华人在美国这样的移民国家里不入流,缺乏对当地人当地文化的沟通和了解。正出于此,我小组在中美大学生消费行为差异上立项调查,希望借此反映出当下两国大学生的消费欲望,消费能力与来源,及消费取向上的异同。 一、中美大学生消费行为差异调查整体分析 1、中美大学生消费行为差异调查目的 近年来,在国内留学生中有一股“留学热”的风潮,越来越多的人在毕业时都希望到国外继续深造,美国是中国留学生输出的留学大国,它以优良的教育背景和实力成为留学生的首选之地,而在留学过程中我们无可避免的要面临消费,所以在这里,我们选择美国大学进

从目的论角度讨论英语电影片名翻译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从《高文爵士和绿衣骑士》与《水浒传》比较分析西方骑士精神与中国侠义精神 2 霍尔顿形象解读 3 Cigarette Culture in China and America 4 高中学生英语词汇学习现状研究综述 5 塞林格《麦田里的守望者》的逃离与守望 6 The Translation of Advertisements 7 文档所公布均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原创Q 805 990 74 9 8 初中生英语词汇教学策略 9 性别差异对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研究 10 空间介词在英汉时间表达中的隐喻性用法对比研究 11 做最好的自己—论斯佳丽形象对现代女性的教育意义 12 英汉模糊语言对比研究及其翻译 13 产品说明书的翻译技巧 14 浅析简?奥斯丁在《傲慢与偏见》中的女性主义 15 狄更斯在《双城记》中的人道主义思想 16 英语写作中的母语迁移作用及教学启示 17 《红字》中珠儿形象的象征主义分析 18 英语广告的语言特点及翻译方法 19 论《丽塔海华丝和肖申克救赎》中的反讽 20 从礼貌原则探析酒店服务英语 21 Analysis of Love Tragedy in The Apple Tree in Light of Realism 22 全身反应教学法在儿童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23 文化语境维度下中餐菜名的英译研究 24 外贸英文函电中委婉语的特点及应用研究 25 On the Narrative Arts of Hemingway's Short Stories----A Case Study of"A Clean Well-lighted Place" 26 《名利场》中蓓基夏普的女性主义 27 论《双城记》中卡登形象的塑造及其意义 28 从文化角度看老友记的字幕翻译 29 从圣诞节和春节看中西方文化差异 30 An Analysis of Hamlet’s Delay of Revenge in Hamlet 31 An Analysis of Vampire Image in Fevre Dream by George Martin 32 论中学英语互动教学 33 从小说人物分析简?奥斯汀的情感智慧 34 论《白象似的群山》中海明威独特的写作风格 35 面部表情和目视行为的跨文化研究 36 从《丧钟为谁而鸣》看海明威死亡情节成因 37 浅论英文原声电影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38 商务英语新词构词研究 39 The Research of Language Art in English Class 40 An Insight into Cause for Feminine Tragedy--A Case Study of A Rose for Emily 41 论《喧哗与躁动》中的女性形象

合作原则视角下的《傲慢与偏见》人物性格分析

合作原则视角下的《傲慢与偏见》人物性格分析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The Comparison of the Children’s Characters in Dickens’ Three Novels 2 美国寻梦—凯鲁亚克小说《在路上》的主题研究 3 浅析《德伯家的苔丝》中的苔丝悲剧的成因 4 中英寒暄语委婉语的文化差异对比 5 论《推销员之死》中的父子关系 6 中美消费观的差异 7 文档所公布均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原创Q 805 990 74 9 8 《傲慢与偏见》中人物对白之语用学分析 9 男权社会女性意识的觉醒——弗吉尼亚·伍尔夫女性主义文学研究 10 论《杀死一只知更鸟》中的象征 11 简?奥斯汀《曼斯菲尔德庄园》中女性角色的地位分析 12 分析《喧哗与骚动》中昆丁的人物形象和悲剧意义 13 从文化负载词褒贬意义看中西文化差异 14 从《热爱生命》看杰克?伦敦的生命观

32 通往真正的人性之路:《紫色》中西丽的转变 33 C onflicts between Chinese Culture and American Culture in The Joy Luck Club 34 T ranslation Strategies of Two-part Allegorical Sayings 35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Vanity Fair and Great Expectations 36 浅析英语委婉语 37 C ultural Issues in Interpreting 38 从《道连葛雷的画像》角色看王尔德 39 《墙上的斑点》中的意识流技巧分析 40 英文小说中的中国文化认同——《京华烟云》赏析 41 对张爱玲与简?奥斯汀作品的比较性研究 42 理想与现实的冲突——《献给艾米丽的玫瑰》新解读 43 44 A Study on the Factors Motivating Students’ Speaking in English Class of Junior Middle School 45 简?奥斯丁的婚姻观在《傲慢与偏见》中的体现

中美电影市场对比分析

中美电影市场对比与青少年电影消费习惯的矫正 一、湖北电影市场做的好的方面 从我1个多月在湖北省的调研来看,做的好的地方主要原因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会员制度和团体营销做的好;第二,广告收入、卖品收入、票房收入等实行绩效考核制度,卖品收入快速营销做的好;第三,上的影片质量和排序做的好,进口片相对受欢迎;第四,吃穿住等一条龙,整个商场甚至商圈的整体优势打造的很好,影院场地尤其是大厅的场地利用的很好,鄂州就是其中比较好的。 二、湖北电影市场需要解决的问题 第一,省市县影院的关系问题,省市县的影院各搞各的,相互之间没有明确的关系,院线基金跟下面也只是供片的关系,怎么把省市县影院的资源整合,打造一个整体优势;第二,省市县乡镇影院的分成问题,目前省市县乡镇影院的分成比例(院线基金45%、电影基金5%),省市县乡镇的营收情况和成本情况不同,应按不同比例征收。国家先征收后通过补贴的方式不容易形成企业的优势,反而会形成企业对政府的依赖和寻租腐败行为,国家应改变扶持方式,“变输血”为“造血”,形成一个独立的经济体;第三,乡镇文化站等文化资源相对独立,文化资源利用率低,需要将乡镇文化站等资源进行整合;第四,建立地方特色问题,湖北省有黄梅戏,河南省有豫剧,还有一些科技片和生活片,但县市只是单纯的放电影,并没有结合地方特色建成一个完整的电影放映节目;第五,政府政策模糊问题,补贴政策模糊、标准不统一和资金不到位问题;第六,影院价格协调和竞争协调,主管部门协调问题。工商局基本不管竞争事务,进口片涉及低成本、低价格进入市场,工商局的回复居然是给老百姓做好事,这对整个电影产业都是有害的,税务局只管收税,不管其他的,电影市场急需主管部门整合职能,完善市场监管;第七,影院费用控制问题,影院的支出相对随意,没有形成严厉的支出制度;第八,消费习惯培育问题,培养消费者看电影的习惯,尤其是对学生和年轻人的消费习惯培育,减少玩麻将等赌博性行为;第九,税收优惠问题,电影设备和其他设施的折旧和进项税问题(电影设备更新快,成本高,进项税抵扣更多和折旧折更多更好);第十,政府诚信问题,政府的规划很好,但新上来一个

从文化层面分析中美消费观念的差异

从文化层面分析中美消费观念的差异 摘要 中美社会历史背景、价值观念、道德观念、以及家庭教育背景的差异,引起了两国人们消费观念的不同。论文从文化的角度,主要论述了中美两国人们在存钱、旅游、以及追求新潮时尚等方面消费观念的差异。论文重点研究了文化与消费观念的关系,以及文化对消费观念的影响,使人们进一步认识到不同文化背景蕴含不同的消费观念,并能正确、理性地看待本国文化与本国人们的消费观念,打破对其他国家人们不同消费观念持有的偏见,理解、尊重并借鉴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消费观念。 关键词:中美文化;文化差异;消费观念差异

On the Differences of Chinese and American Consumption Conception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e ABSTRACT Owing to the geography differences, society development differences, cultural value differences, ethic differences, family education differences, Chinese and American nations’ consumption conceptions differ from each other in three aspects: difference in depositing conception, difference in traveling consuming, and difference in catching fashion. This study mainly elaborates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ulture and consumption, emphasizing the cultures’ influence on consumption concep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e. The aim of this thesis includes three aspects: firstly, making people view their own culture and consumption conception correctly and rationally; secondly, breaking people’s prejudice towards other nation’s consumption conception; finally, making people understand, and respect people’s consumption conception under different cultures. Key words:Chinese-American culture; culture difference; consumption conception difference

中美文化对消费观的影响Impact of Chinese and American Cultures on Consumption Concepts

中美文化对消费观的影响 1.引言 2.与消费观有关的中美文化背景介绍 与消费观有关的中国文化背景介绍 与消费观有关的美国文化背景介绍3.中美文化对消费观的影响 3.1节俭对享受生活 3.2“面子”消费对满足自我 3.3 从众性对个性 3.4 保守主义对冒险主义 4. 结论

Impact of Chinese and American Cultures On Consumption Concepts 1. Introduction ―Culture is man’s medium; there is not one aspect of human life that is not touched and altered by culture,‖claims American anthropologist Edward T. Hall (许力生40). What’s more, ―the culture of every society is unique, containing combinations of norms and values that are found nowhere else,‖ writes I. Roberton (许力生40). Today, with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social progress, more and more people pay attention to the issue of consumption. As is known to all, Consumption is determined by the subjective element of consumers, so it has the brand of ―culture‖ more or less. As typical Eastern and Western countries, Chinese culture is different from American culture —Chinese culture is deeply influenced by Confucianism and Buddhism; but American culture is deeply influenced by Protestantism. Therefore, different cultures produce different consumption concepts.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impact of Chinese and American cultures on consumption concepts more clearly, this paper will first introduce the cultural backgrounds of China and America which are related to the consumption concept briefly, and then compare the Chinese consumption concept with the American consumption concept. 2.The cultural background of China and America related to the consumption concept Culture is an important factor which influences the consumption concepts. China has a long history which is more than five thousand years. The mainstream culture of China is Confucianism and Buddhism. But American history is relatively young which is deeply influenced by Protestantism. If one wants to understand Chinese and American consumption concepts much better, first he or she should know their cultural background. 2.1 The cultural background of China related to the consumption concept As is known to all, Confucianism is the groundwork of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It is an unabridged ideological system which is created by Confucius and based on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of the Xia, Shang and Zhou Dynasties. The main representations of the core ideas of Confucianism are rules of propriety, conservatism, forbearance, filial piety, frugality, temperance and collectivism. Confucianism dominated a feudal society that in essence has lasted 2000 years and for that reason its influence over the history, social structure and the people of China cannot be neglected. The founder of Confucianism, Confucius, was born in the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in the Lu kingdom which was the country of etiquette and culture. He hoped that a conduct of ―benevolence‖ which is the

中美消费者购车行为差异分析 - 国家信息中心

中美消费者购车行为差异分析 国家信息中心杜金玲郭凯李金锦 引子 中国汽车销量突飞猛进,连续几年保持高增速,截至到2013年底,我国汽车保有量已达1.37亿辆,目前已成为全球汽车厂商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市场。中国作为千年文明古国,传统文化根深蒂固,受到这种文化和价值观的影响,中国消费者在购车的时候也展现出了不同于国外消费者的购车行为。本文以中美两国为例,试图阐述中美消费者在购车行为上的差异性,以及两国不同的文化和价值观是如何来影响这种购车行为的。 正文 “消费者行为学”认为,“即使最简单的购买也会受到更宽泛的信念影响”,信念和价值观的不同,会直接影响到人们作为购买个体的购买行为。因此,想要研究消费行为,首先要从这个国家的文化入手,通过了解不同的文化和价值观,来更深刻的理解人们所呈现出来的不同的消费理念和消费行为。 中美两国,一个东方的发展中国家,一个西方的发达国家,文化和价值观差距巨大,这种文化和价值观是否会对消费者购车产生影响,具体影响又有哪些。本文将从以下七个方面展开论述。 购车原因——面子消费 VS 现实需求 中国消费者买车主要出于以下三个原因;第一,出于结婚生子、接送孩子、上下班代步、外出购物和休闲旅游等方面的家庭需要,第二,出于开公司、接送客户、跑业务等方面的业务需要;第三,为了证实自己实力、或者不甘于居后的“面子需要”。现实需求无需多言,中国人的“面子”需求却不容小觑,在中国,身份消费行为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社会现象,中国消费者通常具有更强的身份意识,维系身份是他们日常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此外,当前中国也处于以物质拥有来判断个人价值的阶段,拥有高价值、高品质的产品能够给人们带来的社会认同感、方便度高于其拥有物质本身。因此,很多人会因为别人买车了而去购买一辆车,因为这样会比较有面子,会“显得自己有实力”,这种现象在刚刚普及乘用车的三线城市和县域城市尤为常见。事实上,在这些城市里,有些消费者根本没有用车需求,居住地和工作单位相距几公里,上下班无需开车,平时购物、走亲访友的外出需要,利用自行车甚至步行的出行方式也能很方便的解决,但是很多人就是为了“面子”上的需求去购买一辆车,购买之后,车辆的利用率很低,很多人的车都是周末开一次,甚至每个月才开1-2次。 而美国消费者一般是典型的实用主义,他们的消费基本上都是从自身需求出发,他们的

东西方消费观念的不同及其原因分析

东西方消费观念的不同及原因分析组长:组员:

摘要:中西方的消费观差异如何产生,就其历史、环境所造成的影响。 关键词:中西方消费观差异 一、研究背景: 消费观念,是人们对待其可支配收入的指导思想和态度以及对商品价值追求的取向,是消费者主体在进行或准备进行消费活动时对消费对象、消费行为方式、消费过程、消费趋势的总体认识评价与价值判断。中西方的观念有了一定的差异。 二、研究目的 消费观念的形成和变革是与一定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及社会、文化的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使人们逐渐摒弃了自给自足、万事不求人等传统消费观念,代之以量入为出、节约时间、注重消费效益、注重从消费中获得更多的精神满足等新型消费观念。 三、研究过程 1、收集资料 2、分析资料;讨论内容 3、咨询有关专家 4、专项论文 四、研究内容

消费观念定义: 所谓消费观念,是人们对待其可支配收入的指导思想和态度以及对商品价值追求的取向,是消费者主体在进行或准备进行消费活动时对消费对象、消费行为方式、消费过程、消费趋势的总体认识评价与价值判断。消费观念的形成和变革是与一定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及社会、文化的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使人们逐渐摒弃了自给自足、万事不求人等传统消费观念,代之以量入为出、节约时间、注重消费效益、注重从消费中获得更多的精神满足等新型消费观念。 消费观念的演变: 第一个时代:理性消费时代 在这个时代,一方面,由于生活水平低,消费者只是注重产品本身的质量,着眼于物美价廉,经久耐用。因此,产品的“好”与“坏”成为消费者购买的标准。另一方面,由于市场刚刚启动,生产企业和生产能力都很有限,而消费者的需求又极大,因而形成了供不应求的卖方市场,消费者的需求及欲望并不受到生产者的重视,在生产者看来,只要他们产品的价格能够被市场接受,无论多少产品都能卖出去,根本不用担心消费者会有其他额外要求,因而生产者只是从企业自身出发力求产品标准化,提高效率,通过大规模生产来降低成本以获取利润,形成了一种重生产轻市场的“以企业为中心”的市场营销观念。即“产品导向阶段”。 第二个时代:感觉消费时代 这个时代由于生活水平的改善和提高,人们消费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消费者开始注意同类产品在质量上的差异,并对创新的产品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他们宁愿花高一点的价钱去购买质量较高和比较新型的产品。“重品牌,重式样,重使用”,成为人们消费观念首先或主要的内容。因此,“喜欢”与“不喜欢”成为消费者的购买标准。对生产者来讲,生产再多产品也能卖出去的好时光已经渐渐消逝。20世纪30年代以后,随着工业化和机械化的发展,生产者的劳动生产率和产量迅速提高,这就使大量产品充斥市场,出现了供大于求的现象。买卖双方的位置也因此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市场状态由原来的卖方市场转化成了买方市场。买什么、买谁的、买多少都是由消费者在更大的选择范围中作出决策。所以,生产者的工作重点乃是用尽一切手段去刺激消费者购买自己的产品,使公司现成的产品能尽快地大量推销出去,成为“销售导向”阶段。他们花大力气成立专门的销售部门,或者不惜让批发商、零售商们分享利润,使用各种推销和促销手段,如广告、打折、赠送礼品、推销员上门游说等,来达到目的:实现最大的销售量。至于产品是否真正符合消费者需要,消费者买后是否会后悔或觉得上当,则不予太多考虑。从这个时代我们可以看到:消费者的需求开始多样化,消费层次也越来越高了,生产者眼光也开始由生产向市场转移,在“销售导向”阶段,尽管生产者对消费者不得不刮目相看,敬若上宾,但由于这种急迫的强销心理,对消 费者内心更为深层的需求还是处于一种漠然和忽视的状态,从本质上来讲还是属于一种“以企业为中心”的市场营销观念。 第三个时代:感性消费时代 随着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变迁,人们越来越重视心灵的充实,消费变得越来越挑剔,对商品的要求,已经不再是质量、价格,也不再是品牌。而是商品是否具有激活心灵的魅力,在购买和消费过程中是否能够带来心灵上的满足。因此,“满意”与“不满意”成为消费者购买的标准。 此时,生产者的地位越来越变得江河日下,一个空前严峻的课题摆到了生产者、批发商和零售商的面前:那就是市场竞争变得日益激烈,而消费者却变得越来越挑剔。产品的卖方不仅必须使其商品具有竞争能力,而且更重要的是要真正认清消费者的需求,根据顾客的需求来规划自身的经营活动,生产出符合人性需求的产品和服务,激起和满足顾客的欲望,把顾客作为整个市场活动的起点和中心,一切从顾客出发,一切为了顾客。市场由“销售导向”阶段转化为“需求导向”阶段,形成了一种“以消费者(顾客)为中心”的现代市场营销观念。

中美消费观比较

中美消费观比较 有这样一个故事讲到中美两国人在消费观念上的不同,说是一个中国老太太和一个美国老太太在天堂相遇,谈起了在人间的一生。美国老太太说:“我辛苦了三十年,终于把住房贷款都还清了。”中国老太太说:“我辛苦了三十年,终于攒够了买房的钱。”美国老太太在自己买的房子里住了三十年,后半生都在还款;而中国老太太后半生一直在存款攒钱,刚攒够了买房的钱,却去了天堂,无福享受自己买的新房。 中美消费观念的主要差异就在于美国人没钱借钱消费,而中国人使劲攒钱不敢消费。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这主要得从两个国家不同的体制和观念等深层次的问题 进行分析! 首先,体制的不同。 美国奉行的是民主的自由的资本主义制度,一切都实行私有化,实行的是自由的市场经济,倡导的是人的自我存在价值。 而中国,实行的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推行的是不完全的市场经济,目前中国的经济体制仍处于由过去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之中。特征是既要打破过去的经济体制,而又暂时未建立起来完善的新体制,所以时下出现了一些具有中国特色的实际问题。中国的市场经济并不是完全由市场自己决定,更多的包括了政府的宏观调控成分。!由于经济体制的不同,引发了两国人民消费观念的不同! 其次,两国人民价值观念的差异。 在美国,人人都重视自我意识,过度享受生活,超前消费意识深入到美国社会的各个阶层。美国作为一个发达国家,经济实力世界首位,在全球经济中有绝对的话语权。正是依靠这些独特的优势,美国社会里人人都想过上富足的生活。在美国财富也是比较集中的掌握在少数的大亨手中,美国的绝对穷人也属于少数!而中产阶级占了大多数,这也是美国社会近百年以来始终保持社会稳定的一个主要原因!与此同时,美国本身的强大使它有足够的能力来完成对社会保障体系的构建,比较完善的社会保障减震器使它多次避免了出现在亚洲、非洲等国家的由于经济危机而带来的社会震荡的局面,从某个角度来说消灭了社会不稳定的来源。美国的穷人不怕挨饿,因为有强大的社会保障系统保证他们不会被饿死,这和亚非国家不同!相反还会得到不错的救济待遇。 而中国,由于传统的价值观念和不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造成人们偏爱储蓄而不敢消费。中国的住房、医疗、教育、失业保险、养老等等都需要我们自己花钱承担!孩子的接受高等教育的庞大开支、将来的成家立业也都需要父母的全力支持!尤其是住房、教育、医疗这三座大山就得耗尽大部分人的一生积蓄。!在经济转轨下的今天,一切相关上述费用皆由个人承担,而个人的实际收入又滞后于经济发展的速度,所以使得国人不堪重负,普遍感觉经济压力空前巨大!因此大多数的中国人就得被迫拼命的攒钱,为的是用于住房、教育、医疗等方面的开支。从而这就限制了花在汽车、高档家具、家用电器、居家餐饮、日用生活品、文化保健方面的开支。这也是中美消费观差异的重要原因。

中外消费者行为的主要差异及其对策

中外消费者行为的主要差异及其对策 一、前言 消费即使用和发挥物质或者非有形物质的价值以达到自己的目的。消费一直存在,在市场形成和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人们的消费观念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和确定,在某一个确定的时代或者说时空,消费观念的变化不大,可以认为不变。研究消费者的态度和观念以及研究消费者的行为对于经济的发展和进步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市场形成以前,消费者消费的对象是通过自给自足来满足的,此时的消费缺乏质量和价值的明显而且清晰的概念,但是人们在狩猎、渔牧、耕种的过程中,已经形成了例如要求收入量大、收成质高等模糊的要求。 随着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商品交换和货币制度的形成,人们在交易的过程中逐渐地形成了质量要求的观念。至今,不管什么地域,不管什么文化差异,人们在某些方面存在了十分惊人的一致。比如,购买时要求物美价廉。 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历史,各个国家和地区在没有沟通的情况下形成了完全不同的发展道路和轨迹,地域决定了沟通的有限性,或者根本上限制了文化上的交流和互通。文化的差异从根本上导致了人们观念的差异,在消费行为中和人们的消费观念中,导致差异的最根本原因还是文化的差异,也就是人们看待事物的角度和态度的差异。对于不同的消费行为,需要有不同的对策,使进行经济行为并使这个行为继续下去成为可能。当然,不同的文化导致不同的消费观念,不同的消费观导致了不同的对策。本文主要研究讨论中外消费者行为的主要差异及其对策,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 1、比较文化差异的因素对消费行为的影响和中外消费观念的发展历程; 2、比较当下中外消费观念的差异; 3、讨论和比较对于不同消费行为的中外消费者的对策; 二、关于消费方面的中外文化差异 总的来说,基于人口基数和地区面积,如今大潮中主要形成了两种消费观念,即以中国人为主的亚太地区的保守观念和以美国为代表的提前消费观念。本文的比较将在具有较大影响力并起决定作用的中美消费观念之间展开,一次作为中外消费者行为差异比较的代表。 封建社会几千年的小农主义决定了中国民众的保守,形成了特有的价值观和价值取向,以保守为主要特征。中国民众在历史上就追求安定,不动荡,在消费上就体现为有一用一,不会有超前消费。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可以概括为理性消费。 与欧美等发达国家超前的消费观念相比,国内居民的消费观念显得非常保守,特别是农村地区,更是难以接受“借贷消费”的生活观念。把国外的消费信贷发展历史与发展规模与国内情况相比较,可以很好的佐证这一观点。就国内不同地区来看,居民的消费观念也有很大的地域差异,具体表现为东中部地区的居民消费观念较为开放,西部地区则相对较为保守;同时,同一地区内的农村与城镇居民的消费观念也不一样。消费者的消费观念为何会与地域差异相关联,这是一个值得深究的问题。要解释这个经济现象,首先要理解消费观念是如何形成的。 消费观念的形成原因: “量入为出”。根据经济学的“理性人”假设,无论是单期还是多期消费决策,任何理性的消费者都会做出自身效用最大化的行为选择。然而由于人的有限理性和信息的获取成本等原因,使得完全理性并不符合现实,有限理性对解释消费者行为则更为合理。从封建社会到社会主义,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物资短缺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卖方市场也逐步向买方市场转变,何以国内消费者的消费观念没有像美国一样得到大的改变?许多学者认为这是中国传统的保守消费观念的影响。不可否认,传统“量入为出”消费观念会对消费者的消费

中美消费观念的差异

浅析中美消费观念的差异 研究消费观, 首先应理解什么是消费。我国专门研究消费问题的消费经济辞对消费的定义是: “ 人们通过对各种劳动产品的使用和消耗, 以满足自己需要的行为和过程。”消费包括生产性消费和生活消费。消费观则是人们对消费水平、消费方式和消费行为等问题的总的态度和看法, 它影响人们的消费行为, 是社会经济现实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 其一旦形成又反作用于社会经济, 并对其产生深刻而重大的影响。 三种有重大影响的消费观——节俭消费观、侈糜消费观和适度消费观. 1 节俭消费观就是主张人们在消费时应最大限度地节约物质财富,减少甚至杜绝浪费的一种消费观。这是人类历史上形成最早、影响最深、历时最长的一种消费观。可以说,自人类产生到时至今日,这种消费观都或多或少、或强或弱地影响着人们的消费行为和消费方式。2 这是一种与节俭消费观完全对立的消费观,与经济发展水平以及自身经济状况不相适应的消费观。它主张消费者大量地、无节制地占有和消耗物质财富,以满足自身的需求和欲望。这种消费观不仅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得到了普遍的认可和广泛的推行,而 且也向发展中国家不断传播和扩散,成为影响这些国家消费观念和 消费行为的重要因素。 3适度消费观是一种既吸收了上述两种消费观的合理因素,又屏弃了它

们的消极因素的消费观;是一种既不主张对物质财富一味节约吝惜,又不赞成对物质财富毫无节制的消耗滥用的消费观;是一种使消费者既不为清贫所迫,又不为物质所累的消费观。 消费观念有两种对立的形态。一种是主张节俭的,一种是主张消费的。崇尚节俭的国家以中国为代表,而美国就是典型的主张消费的国家。中国和美国都是目前在全球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的国家,但储蓄与消费的运行轨迹截然不同:存款过度与负债累累,形成了鲜明反差。 .美国:高消费一低储蓄的过度消费模式 在美国,经济由生产驱动向消费驱动转型已有100 多年的历史,超前消费、负债消费、低储蓄率是当前美国消费模式的主要特征。 居民消费支出占GDP 比重居高不下,而且个人储蓄率一直低迷甚至为负数。近年来,美国已发展成为透支消费、超前消费和炫耀性消费。 中国:高储蓄一谨慎保守型消费模式 中国居民消费规模相对较小,增长缓慢。消费率低于国际平均水 平,且呈逐年下滑趋势。据世界银行统计,中国居民消费率不仅低 于低收入国家平均水平的,也低于中等收入国家。居民消费一直滞 后于收入的增长,而且储蓄余额不断攀升。 中美两种消费模式都具有各自的深刻原因 1社会文化习惯、宏观经济政策导向等因素密切相关,过度消费来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