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案例的开发与研究

教学案例的开发与研究
教学案例的开发与研究

《实验教学案例的开发与研究》

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执笔人汪平徐亚琴

一.课题研究基本情况(研究背景、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

(一)研究背景

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方面。由于教师对课堂实验教学的实质把握不准,一味地追求新理念,教学中易出现过分夸大自主而导致课堂教学无序,过分追求结果而导致演示与探究实验成为摆设,过分夸大情感目标轻视基本技能目标而导致学生动手能力很差等问题。公开课中表演式的、作秀式的课堂愈演愈烈,面对这些低效的课堂教学现实,我们迫切希望提高课堂教学实效,促进学生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创新精神以及探究能力的整体提高,因此,实验教学案例的开发与研究成为我们每一位教师必须认真对待的现实问题。

学生学习状况方面。在我国的基础教育中,普遍存在着以选拔“英才”为主要手段的应试教育,因此学生为了在中考中取得好成绩,能进入重点高中学习,他们视参考答案为至宝。即使其中部分学生能进入重点高中学习,但其学习的能力特别是实验的能力也是可想而知的。

我们需要思考在新课程理念下实施怎样的有效的教与学。为了解决如何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能积极参与学习,在学习中发展自己的能力的突出问题。我们提出了“实验教学案例的开发与研究”这一课题,希望通过课题研究的方式引领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从而不断提升学校的办学质量。(二)课题的内容

新课程要求下的实验教学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实验者虽然是学生不是

教师,但由于实验器材或教学进度等等各种原因,目前很多教师仍是把“指导”变“指示”,把探究性实验“层层铺垫”成验证型实验:学生没有从根本上进行探究,体验探究的过程,只是在书本和老师的指点下按部就班完成前人的探究过程,按照老师的意图和方法操作一遍。就整个思维过程看,学生仍是被动的接受者。与旧课程比,只是把教师的演示实验变成了教师指导的学生“演示”实验,对培养学生探究、创新精神和能力没有益处。2.教师往往根据自己对教材的思考和教参的要求设计教学的全过程,在实验过程中对学生缺乏关注(包括思维和情感),看起来学生在积极实验,实际上有很多问题被掩盖和忽略掉了,不利于增强学生研究的热情和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基于此,本课题的研究内容为

1.课堂演示实验教学案例的开发与研究。以沪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为凭借,切实改变课堂实验教学模式,提升课堂效率,通过学习和研究,探索课堂演示实验教学的最佳过程及实验教学案例的开发。

2.家庭小实验教学案例的开发与研究。因教学条件实验室有限和教学课时的限制,为弥补课堂演示实验开发的不足,研究和开发切实而有效可行的家庭实验,将化学的学习空间和时间开放到每个家庭,并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3.探究式实验教学案例的开发与研究。因演示实验教学,容易造成学生没有形成关于实验过程和现象的明确的表象,也难以将有关的实验结论与实验现象联系起来,从而影响知识的灵活运用。为弥补此不足,将探究模式引入实验,把握教材,大胆地开拓思路进行实验探究模式的探索,研究和开发部分书本的实验变为真正的探究实验,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三)课题的研究目的、研究方法

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实验是素质教育的极好的途径而且是其他教学形式无法与之比拟的。实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概念,获得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培养观察和分析能力,有助于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思维方法。

在化学实验教学活动中,教师是引导者、协助者,而学生是学习的主导者,老师的角色是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降低学生的困难度,避免学生因知识不足或缺乏人生经验而无法进行探究。因此教师有两个最重要的工作,一是协助学生搜集数据,提供主要数据或至少要指出的资料方向;二是在学生合作探究时,能引导学生回到案例的情境中。但在课堂实验教学中存在着突出的问题,很多实验课“挂着羊头卖狗肉”,实验教学往往都是走过场,学生活动探究实验成了教师的演示实验,而教材中的演示实验成了讲解的实验。从而导致新课程表面下仍是旧的学习理念和方法。所以我们小组认为,实验教学案例的开发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同时也影响教师的教学;不仅可以传播新信息,还可以培养学生高层次的思考能力、问题解决的能力及决策能力。于是确定对常态实验教学过程进行研究,充分发挥实验在化学教与学的纽带作用,形成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富有创新性的实验课堂教学案例,促进新课程的推广和实施。

本课题所提出的“化学实验教学案例的开发与研究”将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化学素养,着眼于学生的持续发展,本着“教为学服务”,想方设法调动学生自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力求在教学内容上突破课本的限制,在教学时空上突破课堂限制,在教学评价上突破单一的评价方式,让化学实验教学深入学生。根据这样的认识,我们将这项教育实验的目标归结为两点:(1)从自己的改革中归纳总结出一套体现实验教学要求,能有效提高学生化学学习质量且可以操作的化学实验教

学案例,并在实践中证明其是现实可行的。(2)为这一操作方案提供足够的理论支撑,对其有效性作出必要的理论解释。

我们研究的方法是:文献资料法、行动研究法、教育调查法、案例研究方法。整个研究和实践的进程是:1、调查分析当前的课堂教学情况及教师的专业发展情况。2、进行教育理论学习和培训。3、教学实践。在实施前,对实验学校全体教师进行课题培训,讲清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消除实验的盲目性,增强教师参与课题的主动性,改变过去教师被动地应付学习研究的局面。4、参与教学过程的研究。带动教师从教学过程的研究中实现对实践经验的升华和对理论素养的提升。4、教师对个案的自我反思引发教师的自主学习、自主研究、自我提高。

5、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历程进行提炼,采用并推广研训一体化的最佳方法和模式,有效地推动广大教师将理论学习、实践锻炼和教育教学研究活动有机结合,实现教师专业化的最佳发展。研训一体的实验模式1.专题讲座式2.研讨交流式3.小组攻关式4.观摩模仿式5.实践生成式。各种研训一体化的实施模式各有不同特点和作用,根据课题研究的需要,综合地采用各种实施模式,提高研训一体化的成效。每个实施模式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反思性的总结提高,让教师写研究日记,随时分析研究中遇到的问题和研究中的收获,其目的是让教师反思、监控自己的研究过程,发现问题,总结经验,在反思过程中提高自身的研究素质,从而使课题的研究能沿着正确的思路深入下去。在研究过程中,注重每位教师的个体差异,注重教师教育经验的总结和提高,注重教师专业兴趣的培养和专业能力的发展,解决教师在教育实践和课题研究中遇到的问题,提高教师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由过去被动的进修学习向主动的学习研究转变。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我们采取把大的课题分成几个小课题,让教师按照自

己的能力水平自主选择或确定课题。就课题研究的共性问题,由专家进行专题讲座。

二.开题以来做的工作

(一)调查研究,立项工作扎实开展

按照原定课题组活动计划,第一阶段分析五中九年级新生学习化学一个月后,学生对化学演示实验课和分组实验课的感受和期望,为此,我们每年都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分析。举几例说明如下:

1.你对化学实验的态度怎样?

A.喜欢且想尝试

B.喜欢但害怕操作

C.一般但不至于反感

D.不喜欢且害怕受伤

2.你希望实验室完全开放,能让你随时做实验?

A.非常希望B.无所谓C.不希望

3.你上实验课的主要动力是什么

A.对实验内容感兴趣B.可以提高能力C.为了完成任务

从调查反馈看,学生普遍对化学实验有一种好奇与向往,觉得对学好化学很有帮助,作为化学老师,能忍心不重视化学实验吗?忍心在黑板上讲实验吗?因此,开展本课题就是最大限度地让学生能亲自接触到实验,动手去探究实验,让学生和教师共同成长。

4.对你印象最深的实验教学内容是

A.基本实验操作

B.氧气、二氧化碳制取和性质实验

C.演示实验

5.化学实验的过程很多,你认为最重要的是

A.实验的设计

B.实验的操作方法

C.实验的分析质疑

D.得出实验的结论

6.你对化学实验的向往是

A.学生自主实验,个人分析,得出结论

B.教师引导,分组实验,讨论交流,归纳小结

C.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教师分析,学生记录

从统计看,常见气体的制备是初中化学的重要实验,所以氧气、二氧化碳制取和性质实验给学生留下了深刻印象。实验中学生还是较重视实验的操作和对实验的分析质疑,学生的认识是到位的,只重视实验的假设,轻分析,有探究但探究水平不高,重视实验结果或结论,对实验过程的探索不重视。

这些调查与分析信息对本课题的研究起到了科学的指引,进而讨论出研究本课题的目的意义、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实施过程、制定研究计划等。(二)组织学习,培植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观念。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教师的日常教育教学工作受其观念的制约,随着课程改

革的深入,教师的自身专业化发展尤其显得重要。为此,我们着力组织课题组教师学习关于“实验教学”和“案例的开发与研究”方面的书籍、文章,并要求有自己的思考和理解,以学习心得的形式和大家交流。交流不仅以书面形式,而且集中学习交流。课题研究中还开展了多次专题学习,按每两周结合课题研究组织一次学习活动。各成员分别认真选读了有关方面的书籍、文章,并进行了集中学习、交流的活动。姚梅华老师学习心得中这样写到:教师应该积极地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变“讲实验”为“做实验”,重视对学生动手能力、创新意识的培养。如果教师只片面注重知识的传授,把实验教学看作是理论课的补充,忽视学生能力、素质的培养,将一些本该动手操作的实验替之以其它教学方式,如一些“黑板实验”、“口头实验”、“模型实验”、“录像实验”等。既否定了化学实验教学应有的的地位,使学生失去了应有的动手实践机会,同时也扼杀了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吴卫老师在学习体会中写到:放手让学生做演示实验和分组做探究性实验,既训练了动手能力,培养了创新思维,同时使学生有了较强的参与意识并体会到实验的内在魅力,又大大地激发了学生进行化学实验的兴趣。徐亚琴老师在论文《放飞双手放飞思维》中这样写到: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平等的首席。要让学生当演员,更要培养学生使他们成为导演,成为大导演,成为著名的大导演,试想没有实践,哪会有经验体会,没有经验和体会哪会有理性的思维,对科学的学习、理解和掌握甚至运用,只有间接经验,没有实践是不行的,纸上谈兵终觉浅,而化学的学科特征恰恰在实验上,而实验的主体不是教师而应是学生,无论演示还是分组实验,教师都应该尽可能地放开学生的手脚,放开学生的头脑,给学生时间,给学生空间,给学生亲身经历的机会,给学生搭建表演的舞台,一显身手的舞台。在交流的过程中,每一位成员都全神贯注,频频

点头,收获甚多。无疑这样的理论学习及交流,不仅充实了大家的理论学习,更为我们的课题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使课题顺利的进行。在学习和交流中,老师们都一致认为少走不少弯路,节约时间和精力,从而更好的进行下一阶段的工作。

(三)精心设计,实施课题的研究实践

课题的第三阶段是研究过程的实施及成果宣传、推广。首先是基于提高课堂实效性的实验教学案例的实践过程及研究过程。基于这一目的,课题组成员的老师群策群力,精心准备和构思,力争将没一节课都当作展示课来上,尤其是实验探究课。现举几例说明:

如2009年12月,汪平老师上的公开课“化学实验装置气密性检查面面观”,一改以往在黑板上把装置图画下来,然后用手比划着讲实验的做法,要么就是老师演示给学生看的实验,而是采用分组合作探究的方式来完成,最后有学生自己归纳总结出方法。这样的学习方式很受学生的欢迎,他们也很难遗忘。摘录教学片段如下:

………………

教师:大家刚刚实验都很认真,也想到了很多解决问题的方法,表

现都很好,如果给大家一套(如右图)这样的装置,你们能

想出新招吗?

学生:思考片刻,不少学生又想出了很多点子。

方案一:在该装置中注入一定量的水,将该装置与第一套装

置相连,然后用手握紧试管,量气管中出现液面差并保持不

变,则气密性良好。

课堂教学案例的研究与撰写

綦江区骑龙小学校本教研培训材料: 课堂教学案例的研究与撰写 培训人:罗玉玺课堂教学案例研究与撰写是一种适合教师的教育科研方法,对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 学研究能力,也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课堂教学案例研究是以某一教学现象为研究样本,通过观察、反思等反复地分析和研究, 以案例的形式来揭示其内在规律的科学研究方法。教师是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与实践者,他们了解学生、熟悉教材、善于组织课堂教学,对于教育教学有着许多生动的真切体验,有着很多生动的故事。因此,课堂教学案例研究是一种适合广大教师的科学研究方法,以下就教学案例研究的功能、方法及教学案例的基本结构进行阐述。 一、明确课堂教学案例研究的功能 课堂教学案例研究的对象是教学实践,研究的目标是形成一个个生动的、富有生命力的教学案例。简单地说:教学案例其实就是一个生动的故事,是对课堂情景的真实的客观描述, 并以小见大、由点及面,帮助树立一种观念,理解一个概念,学到一种方法。教学案例一般具有真实性、有效性、问题性、典型性、时代性、具体性等特征。课堂教学案例研究的功能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案例研究有助于提高教师的实践反思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一个高明的医 生必定积累有不少的病例及医疗方案,一个好的律师也必定收有一定数量的典型案例。同样,一个优秀的教师也是在积累大量有价值的教学案例中“优秀”起来的。课堂教学案例使教师 经常处于一种反思状态,总结经验,找出问题,明确方向,有利于培养教师形成敏锐的观察能力,提高教师对课堂教学的领悟能力。课堂教学案例研究可以促进教师反思教学行为的合 理性,探索教学改革的途径,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2?教学案例研究有助于教师把先进理念落实到具体的课堂教学行为。 __ 通过这几年的教学 改革,教师的教学理念转变很快,我们教师接受了先进的教学理念,但这并不能说明已经真 正掌握,很多教师实际的课堂教学行为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因此,当前教学研究很迫切的是 要如何将先进的教学理念落实到教师的教学行为中去,撰写教学案例就是做这个研究工作,课堂教学案例研究是在一定理论指导下的实践反思,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案例研究 过程中,通过对课堂教学行为进行观察、分析、诊断,进行多角度解读和共同研究,将具体的教学行为与理论实际联系起来思考,反过来又指导实践,提升教师教育实践的合理性。

教学案例分析格式及案例分析范例

教学案例分析格式及案例分析范例 发表时间:作者:点击次 教学案例分析格式 、课题地主题与背景:介绍各案例内容在什么环境和条件下进行地. 、情景描述:选择与主题相关地教学片段或者情景故事进行文学化地描写,一方面展示案例问题,另一方面增强可读性. 、教学设想:包括对作业地说明、案例教学地注意事项、案例教学地具体要求和操作建议,以及一些必要地说明.并且围绕案例中存在地各种问题提出讲座,这些问题不但阐述案例地主题,提示案例中存在地各种困惑,还具有一定地启发性,激发学习者反思和讨论. 、教学反思、研究:包括对课堂教学行为作技术分析、教师地课后反思、对教与学原则地引申等,有些案例研究地结论在此进行了展开. 附:案例分析范例-- “近似数和有效数字”案例 背景介绍 本节教材是实施新地课程改革后初一地一堂课.这节内容与老教材地内容基本一致.选用这节课地原因是因为过去我曾选用这节课作为教学公开课,取得了相当地成功,当时地授课方式为普通地启发式教学.本堂课是由我所上地一堂平常课,所采用地上课方式是组讨论式.希望通过这节课同过去地课进行比较.考虑到本堂课地情况,未安排学生进行预习. 情景描述 像往常一样,经过精心地准备,我走进了教室:“同学们,今天上课之前先请同学们做一些简单地数据统计,要求完成以下内容: 分组统计:()班上男女生人数; ()全年级人数; ()同学们用地数学课本地厚度; ()中国人口数量; ()圆周率. 要求每个小组迅速地分工、合作完成上述内容,并进行简单地记录.”

话音刚落,同学们迅速地进行工作,不一会儿就结束了.我注意到有个别同学把自己放在旁观者地位置.“完成了?哪组先说?”立刻有学生站了起来:“我们班上男生有人,女生人;全年级人数约有人;同学们用地数学课本地厚度为厘米;中国人口数量约为亿;圆周率约为.”“大家认为他说得是否正确?”“我认为他说得基本正确,但全年级有人,圆周率在之间.”……每组均发表了各自地结论,各组结论基本相同. “大家说得都很好.有需要提出地问题吗?”“那为什么会有不同呢?”“问题提得很好,谁来解答?”“我想,可能是计算地问题,或是测量地问题.” “非常好,我们在某些情况下可以得到一些精确地、与事实完全相符地数,我们称之为准确数;但在某些情况下得到一些与事实不完全相符但比较接近实际地数,我们称之为近似数.谁能说出上述数中哪些是近似数哪些是准确数.为什么?” “我们班上男生有人,女生人是准确数;全年级人数约有人是近似数;全年级有人是准确数;同学们用地数学课本地厚度为厘米是近似数;中国人口数量约为亿是近似数;圆周率约为是近似数.” “很好.谁能说出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地近似数和准确数地例子?” “教室有张桌子,张椅子,扇窗户,这些是准确数.” “我地身高是米,今年岁,这些是近似数.” “我们学校有多人,这是近似数.” “我们学校有多人,与实际相差太远,这不是近似数.” “初一()班约有人,教室大概有盏灯为近似数?” “大家都发表了自己地看法,很好.主要地问题是:怎样才算作近似数?” 我给出了近似数地意义:我们说与实际有偏差但比较接近实际地数,我们称之为近似数.即用四舍五入地方法得到地数称之为近似数.比方说,我们年级有人.我们可以说:我们年级约有人;也可以说:我们年级约有人. “那我所说地我们学校有多人,是不是近似数?”…… 同学们产生了一些争论,其中也提到了常见地说法如:实足年龄岁,虚岁岁等. 我发表了自己地观点:无论是近似数还是准确数,它首先是一个具体地数.诸如多、不到等,均不能称之为近似数.像初一()班约有人,教室大概有盏灯,混淆了数学中近似数与生活中近似数地概念.也就是说数学中所说地近似数与实际生活中地一些习惯说法是不相同地,请大家注意. 同学们地表情似乎有些怀疑.我没有停下来. “用四舍五入地方法得到地数,就有近似程度问题.比方说: π=… π取整数,则π≈,精确到个位 π取一位小数,则π≈,精确到十分位 π取两位小数则π≈,精确到百分位 …… 问题:和地近似程度一样吗?为什么?” “一样,因为后面地可以省略.” “不一样,因为精确到十分位,精确到百分位,如四舍五入为四舍五入为.”“谁知道什么样地数四舍五入为,什么样地数四舍五入为吗?” “应该是到四舍五入为到四舍五入为.” 同学们地掌声响起来了. “很好,用‘<’号连接为≤<≤<.这说明它们地精确度是不一样地.地精确度更高.” 下面我又介绍有效数字地概念:一个近似数,从左边第一个不为零地数字起,到末位数

教学设计反思及案例分析

《画角》教学设计及案例分析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第二单元《线与角》中《画角》一节。 教学设想:在学习了量角的基础上我又带领学生学习画角的知识和技能,因为学生对量角器、三角板的认识与使用有了一定的知识经验,所以画角时的困难比量角时的困难减少了。于是在教学画角时,我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在实践中体会、总结出画角的基本方法。 教学目标: 1、在学生掌握角的分类和度量的基础上,掌握角的画法,会用量角器正确 地画指定度数的角。 2、会用三角板画一些特殊度数的角。 3、通过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作图能力,加强学生的空间观念。 4、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相关知识进行及时检验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掌握按指定度数画角的方法。 课前准备:学生准备了画纸、三角板、量角器、铅笔等学习用品。 教师准备量角器、三角板、图片。 教学设计: 兴趣引入。 教师:(出示由各种角构成的图片),学生欣赏,说观察的感受。 生活中的这些美丽图案是怎样画出来的?(用各种角。) 这些角又是怎样画出来的?你想用什么方法来画角? 引出课题:画角 二、尝试体验、探究新知。 师:接下来老师准备了几项活动,希望同学们在实践活动中掌握画角的技能。 活动1:画出60°的角。 1、请学生猜一猜一副三角板可以画出哪些角度的角。 2、引导学生用三角板拼角,用这些角画一些特殊度数的角,说说所拼的角 的度数,再用量角器量角验证,小组合作完成。(在这个活动中师只是提出画角 的要求,但是学生用什么方法没有限制。) 3、你用什么方法画出了60°的角? 活动2:学生根据自己的做法回答和演示。 1、师:如果要画的不是上面这些特殊角,比如画一个85°的角应该怎么办? (这个活动师仍然不提出具体的描画方法要求。学生会在活动中发现用三角 板不容易画出这个角,应该使用量角器才能准确的画出这个角。这时引导同学提出:三角板在画角时是有局限性的,不是所有的角都能用三角板精确地画出来。) 2、学生自己动手画角,可以讨论后再完成。 活动3:用一副三角板可以画出哪些角? 学生活动,小组合作完成。(两个角组合可以画出15°、30°、45°、60°、75°、105°、90°、135°、150°、120°等角。) 活动4:画70°,115°的角。 1、说说你想用什么工具帮助你画出这些角?(用量角器画这两个角。) 2、学生动手画角。 3、活动后师及时问,怎样使用量角器画角 活动5:

教学案例撰写的格式要求和范例

教学案例撰写的格式要求和范例 1、案例标题:应形式多样化,丰富化。 2、案例正文:包括三大部分,即引言、案例描述、案例反思。 3、注意问题:教学案例与教学设计区别: 所谓教学案例,简单地说就是一个对教学实际情境的描述,在这个情境中包含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同时也可能包含着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每个案例都旨在向读者讲述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一个令人深思的故事,引发对教育教学的思考,追寻教学事件背后的教育理念,进而用它指导教学,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教学案例不能混同于教学设计,教学案例发生在教学之后,教学设计发生在教学之前,且在结构上也不同。 教学案例可以是:引言(引子)、案例描述(故事描写)、案例评析(反思)等。它可以是一个完整小片段,也可以是一节课或多次课的结果。 教学设计往往可能是: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课时安排、教学策略、教学过程、… 4、教学案例举例: 说明:以下是科学课程教学案例,希望能从中借鉴。 教学案例1:科学探究从“鞋”开始--- 一、引言 今天我和5年级的孩子研究摩擦力。在课的开始,我要把学生引导到摩擦力的生活体验上去,再进一步通过实验探究摩擦力的影响因素。课前我想了很多办法,比如看汽车轮胎等,可是总觉得离学生的真实感受有点远。直到上课前我都没想到好办法。走进课堂,心里还在思忖,怎样让孩子亲身感受一下摩擦力的存在呢? 二、案例描述: 进了教室,环视四周,发现有个孩子的脚伸在了桌子的外面。我把视线停了下来,这个孩子似乎感觉到我在看他的脚,自觉地收了进去。突然,我灵机一动,对了!他们的鞋子的底应该是可以利用一番的呀!于是我先提了这样一个问题:“看看自己的鞋子底部,你看到了什么?”一时间,布鞋、运动鞋、皮鞋的底都朝了天。教室里议论纷纷,有的说有图案,有的说有花纹,有的说没有花纹。我又问:“这些花纹有什么作用呢?”有一个孩子说是为了美观,可是马上被大多数人否定了。一个孩子说:“鞋底是和地面接触的,给谁看呢?所以主要不是为了美观!”这个说法得到了许多人的赞同。我又追问:“那究竟是为了什么?”

物理课堂教学案例研究的实践与思考

物理课堂教学案例研究的实践与思考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物理课堂教学案例研究的实践与思考 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翟厚岚摘要:教学案例研究正越来越多的用于教师校本教研和教师培训.在多年来,以物理课堂教学案例为教学手段的物理教师专业化培训和集体教学研究的教学实践中,通过撰写物理课堂教学案例及面向物理教师的培训授课活动,课题组对大量物理课堂教学案例作了较为深入的梳理分析和研究。对课堂教学案例的含义、课堂教学案例的建构、课堂教学案例的撰写、教学案例的解析与评价、课堂教学案例研究的类型等问题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本文从以上几个方面将我们课题组研究的成果做一个阐述。 关键词:案例研究;课堂教学案例;教学案例的建构;教学案例的分类 物理课堂教学案例研究,由于它具有描述现实教学中有意义的事件和特征的特点,可以帮助教师深入地、全面地理解复杂的课堂教学过程。因此,物理教学案例研究作为教学研究的一种方法或作为教师培训的一种教学手段,近年来被广泛的采用,同时也越来越受到重视。那么,物理课堂教学案例研究与大家熟知的案例研究有什么不同呢? 案例研究是社会科学研究的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它已广泛地应用于社会学、法学和公共政策等领域。案例研究的研究对象通常是发生在当代的、研究者对相关因素无法进行控制的一类事件。从研究方法来看,案例研究是一种实证研究。它可以从事实资料出发,通过对实证资料和研究主题的理解,或者用已有的理论为参照,建构一个解释模型。把事实资料和模型相对照,如果它们相互匹配一致,这个理论模型就构成了对案例的解释。就此而言,实际的案例研究方法追求完整地、忠实地再现实际发生的事件,要求事实资料的准确性和逻辑推理的严谨性。案例研究的意义在于它包含了对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的解决方案。由于案例具有典型性,案例可以给人们一定的启发和思考,当再次遇到类似的问题时,案例提供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就能够对人们有所借鉴。

课堂教学案例分析与研究开题报告

《课堂教学案例分析与研究》 开题报告 襄阳市第四十中学郜广艳 一、本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重点和难点 (一)课改以来,日常教学中有许多典型事例和疑难问题,教学案例可以从不同角度反 映教师在处理这些问题时的行为,态度和思想感情,提出解抉问题的思路.提供例证。它 是来源于真实的课堂教学实践。教学案例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的重点、难点、偶 发事件、有意义的、典型的教学事例的处理过程、方法和具体的教学行为与艺术的记叙, 以及对该个案记录的剖析、反思、总结。案例不仅记叙教学行为.还记录伴随行为而产生 的思想、情感及灵感,反映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遇到的问题、矛盾、困惑,以及由此而产生 的想法、思路和对策等。它既有具件的情节,过程,真实感人,又从教育理论、教学方法、教学艺术的高度进行归纳、总结,悟出其中的育人真谛,予人以启迪。可以说,一个课堂教学案例就是一个具体教学情景的故事。在叙述这个故事的同时,反思分析自己的教学过程,使我们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够深刻的理解教材,了解自己的学生,进而更合理的 设计教学流程,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基本素养。使我们 的学生能享受到一个既有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又有一个知识传授、感情交流、真实有效 的学习过程。达到教与学的最高境界。 通过本课题研究使每一位教师对所有的案例的事件有一个完整细致的记叙或者反思, 提供做出修正和新的解释的依据,使我们的教师把自己的学识和教学经验融会到课程教学 中去,用的眼光束审视课程,用自己的才华来创造课程,用自己的经验来完善课程。从而 有所发现,有所前进,有所创造。 (二)本课题研究所达的目标 (1)使教师能更好的在平时教学过程中自觉的进行自我反思、自我更新和自我发展。 学会分享别人的经验与教训.在实践中调整自我教学的行为。 (2)提高教师自身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用科学的态度来研究问题意识和能力,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能自觉的将教学与科研整合为一体。 (3)实践重内涵,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目标,实现我们让学生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目标。 (三)本课题研究的重点、难点: 主要对通过描写或叙述课堂教学中发生的一些事件、故事.学生的心理活动、观念的 冲突、研究者的反恩等,以小见大.揭示出事件背后的教与学的方式、教学理念等等,帮 助学生在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知识和技能、思想和方法, 获得广泛的学习活动经验。在案例中,针对面临的疑难问题提出解决的办法,提出解决问

初中历史教学案例与分析历史案例

初中历史教学案例与分 析历史案例 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

初中历史教学案例与分析 梁翠珍 教学案例与分析不是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实录、教学论文,而是一个真实而典型且含有问题的事件。既有对包含有疑难问题的实际情境的描述,也有对这一事件的反思和分析。此次征集的教学案例包含以下几个部分:1.标题:要能反映这个教学案例的主题。2.针对问题:这个教学案例针对的是课堂教学中的什么问题。3.案例:包括背景,即需要向读者交代故事发生的有关情况,如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等;细节或情节,即故事发生的过程,如学生出现的问题,教师采取的措施;结果,即这种教学措施的即时效果,包括学生的反映和教师的感受等等。4.反思:对于案例所反映的主题和内容,包括教学的指导思想、过程、结果,对其利弊得失,作者要有一定的看法和分析。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是这样完成教学任务的: 第一步:课件展示一些宗教人物:学生知道猪八戒戒、玉皇大帝、如来佛祖、唐僧、丘处机等这些在影视中经常出现的人物。 要求学生判断这些人物是哪个宗教中的人物,学生基本上能辨别出来。导入今天要学习的宗教方面的内容:佛教和道教。这种学习的方式贴进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有利于下一步的教学工作。 第二步:展示与这两种宗教有关的俗语:转世投胎恶有恶报,善有善报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回头是岸,人生无常,修身养性,清净无为,

得道成仙,长生不老,炼制丹药 要求学生判断这些俗语来源于哪种宗教。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予以肯定和更正,指出这节课我们所要学习的宗教与这些俗语有关,这节课主要了解佛教和道教。让学生对这两种宗教的教义有一个粗浅的认识。不要求学生全部掌握,但至少在有限的课堂中了解这两种宗教的教义。 教师板书:佛教道教要求学生找出以下知识点:佛教产生于古代印度,西汉末年传入中国,道教兴起于东汉时期,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并要求学生区别于道家学派。 教师简单的介绍一下两种宗教的教义,并要求学生思考佛教广泛传播和道教兴起的原因。 第三步:教师讲解佛教起源传说和故事,并强调佛起源于印度在西汉的末年传入中国。道教的兴起与道家学派的区别。 提问:佛教道教的哪些说法满足了统治者的要求?引导学生思考 在学生思考的基础,教师小结:佛教由于宣传生死轮回和因果报应,消磨了人们的反抗意志,为统治阶级维护统治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因而广泛传播开来。道教宣扬通过修身养性潜心修道就可以得道成仙,长生不老。这不仅满足了统治者超凡脱俗、长生不老、永享富贵的愿望,对普通老百姓也是一个极大的诱惑,因而得到广泛的传播。 在有限的课堂里学生只能对两种宗教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不可能作更深入的学习。因此我在教学的过程中设计了一个课外作业,要求学生完成一个小调查。 第四步:要求学生实地了解一下,我们附近有没有佛教寺院和道教胜

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

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 Module 5 Mueseums Unit2 There’s no shouting and no running 1、导入与指导 给学生展示几幅在公共场合违反规则的图片,通过让学生回答What are they doing 和If that happens, what will you say? 这2个问题,共同讨论这些人的违规行为,由此引出本课的新单词drop, litter, spit, pick up, behave, cough等,同时也复习了前面学生已掌握的句型No shouting ! No entry. No photography,也激发了学生对本课的兴趣,我认为采用图片导入法,远比直接让学生翻书阅读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其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获取知识。 2、巩固与拓展 本节课是一节阅读课,重点是要训练学生怎样把握文章主旨,同时也复习了上个单元学习的阅读技能,即快速浏览找出细节,之后通过多媒体展示一篇关于礼节的短文,检验一下学生的掌握程度。 Step 1.Read the first sentence of each paragraph, tell the statements T or F. 1. Etiquette is very common in English-speaking countries. 2. Etiquette is always the same in Asia and Europe. 3. When someone put his feet on the chair, we may shout at him, “Put down your fe et.” 4. We’ll know some rules which are almost the same everywhere in the world. Step 2. Underline the topic sentences of each paragraph. Step 3. Finish part 3a Step 4. Fast reading and tell the statements true or false. 1. Etiquette is a normal and impolite social behaviors. 2. Etiquette is the same in every culture or in every situation. 3. Standing very close to the person you are talking with is common in European countries. 4. Etiquette is the same in all situations in China. 5.Talking loudly in a library is impolite. 6. We should take care not to cough or sneeze loudly in public.

数学教学片段及案例分析

数学教学片段及案例分析 一、教学目标 教学难点和重点: 二、案例描述 1、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1)谈活:你们喜欢摆图吗?你最喜欢摆什么?(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 生1:我最喜欢摆房子 生2 :我最喜欢摆汽车。 生3 :我最喜欢摆三角形。 ...... 2、动手操作,自主探究 (1 )动手操作 ①在规定的时间内,摆出相同的图形,看谁摆得多又快。 ②说一说,你摆的是什么?给你摆得图形取一个名字。A、指名说(我摆的叫房子图,我摆的叫电视机,我摆的叫“X”图……)B、同桌互说 ③数一数,你摆一个图形用了几根小棒?那摆这么多图形,一共用了几 根小棒? ④算一算,你是怎样列出算式? 学生1 : 7+7+7+7+7 学生2: 4+4+4+4+4+4 学生3: 3+3+3+3+3+3+3+3+3+3+3+3+3+3+3 (师写时说:我都听糊涂了。生答:有15个3。师及时说:这样说我就清楚了。老师写并请下面的同学帮着数,有些学生就叽里咕噜地说:太长了,真麻烦!) ⑤这些算式,有什么特点?(学生经过认真观察,仔细思考后都争着回答) 生1 :加数都一样。(分别请学生说出这条算式的加数) 生2 :都是加法。 生3 :都有好几个加号。 ⑥谈话:这么长,还有比这条3+3……算式更长的算式吗?(有一位学生说出了30个2相加,这时,老师用很惊讶的神态望着他,使他感到很满足、很自豪)如果有100个3相加,你感觉怎么样?(太长了,太麻烦了,一个黑板都写不下)谁有好办法,使这么长的算式变得简短些? 3、自主探究 (1)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顿时学生摩拳擦掌,踊跃参与,有的沉思,有的讨论,经过多次探索,热烈地合作交流,在一片兴奋的欢呼声中,学生开始

课堂教学案例分析与研究

《课堂教学案例分析与研究》实验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在传统的课程观中,课程内容规定着“教什么”,而教学则负责“怎样教”,课程与教学的界限泾渭分明。课程内容由政府和学者专家判定,教师的职责是踏实而有效地传递课程内容,是课程的实施者,很少有机会发挥自主性,只能跟在课程计划的后面亦步亦趋,扮演着“执行者”和“传声筒”的角色。在这种课程观的影响下,传统的教学设计存有一定的问题是难免的,主要有: 1、重教材,轻学生。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教学的最大特色是“教教科书”,教科书是依据教学大纲编写的,在某种水准上具有一定的权威性,而且考试主要测试的是教科书上的内容,这导致掌握教科书的水准成了评价学生的唯一尺度。所以,教师实行教学设计主要依据教材与教参,力图将教科书上的每一个知识点都纳入自己的预想中,教学过程也就成了对教案的照本宣科。当设计的环节完成以后,一堂课的教学任务也就算完成了,至于学生掌握了多少,怎样去掌握,掌握到了什么样的水准,要到考试时看学生“复制”知识的效果如何才知道。所以,传统教学缺少活力,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枯燥。 2、重结论,轻过程。传统的教学特别注重结论的记取,却忽视学生对知 识的体验过程。它试图走一条捷径,将前人的知识经验以最高的效率传递给学生,教师习惯于将知识嚼烂后喂给学生,无需动手实践就能够快速地将知识存储于自己的大脑。这种教学设计剥夺了学生思考的权力,导致学生只会死记硬背,而缺少质疑的水平、创新的水平,这实际上是对学生智慧的扼杀与个性的摧残。 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课堂深受传统教育思想与模式的束缚,只把学生当作教育的对象,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当前的课堂教学中,还存有“满堂灌”、“填压式”的教学,出现“高耗、低效”的现象,将学生置于被动的地位。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启动,《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苏教版教材的全面实施,引发了教育思想、教育观点的更新,在新课程理念的倡导下,我们改革旧的语文课堂教学设计模式,探索适合课程改革需要的新的教学设计,以提升课堂教学效益,促动学生全面健康发展。为此,我们经过论证,决定将“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作为研究的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一)本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教学设计研究,改变“重知识传授、轻水平培养”的教学现状,改革课堂教学设计,促动学生学习方式转变,提升学生各方面素质。 2、构建开放性的教学体系,建立和谐、民主、平等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心情舒畅、无拘无束地参与教学活动,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有利于学生的主体参与、自主学习,从而改变长期来学生被动的学习方式。 3、本课题的实验和研究,促动教师教育观点的转变,促动教师积极学习教育理论和《语文课程标准》,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并将所学的教育理论使用于教学实践提升教师素质,推动课程改革。

中学生物学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

第五题:五、以你自己熟悉的一节课为例,说明教学设计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除了具有教学设计的所有要点之外,教学设计的篆写一般要符合以下几点: (一)明确所写题目领域,把握此领域内容的基本方向、基本要求,做到基本东西不跑偏。 (二)研读教材,同中求异:研读教材,重要的是要到别人看到的,还要看到别人看不到的,要从三个维度——编辑、学生、教师的视角解读教材。读懂教材的基本方法,主要是“一看二想三答四验”:一看:有什么——教材中有什么 二想:为什么 1. 不这样行吗,不这样行,干吗非要这样,教材要传递是什么 2. 教材前后之间的逻辑关系是什么 3. 根据教材编排确定的教学策略是什么 4. 如果出考题,考什么,怎么考 三答:是什么——不想明白不罢休 四验:再思考——看教参、阅读书籍 (三)研读学生,积累学生经验:研读学生,要科学严谨、求真求实,要不断思考、反思、实践,研读教材的基本方法有三种——前测、试讲、访谈。根据所讲内容进行前测,可以了解学生关于此知识点的学习基础、生活经验,试讲可以积累学生学习过程经验,便于教师调整教学进程,个人访谈,可以了解不同层次、不同水平学生与众不同的思维过程,可以帮助教师采用多种方式应对学生思维的复杂化。 (四)提出自己的思考,确定设计的主题:主题要清晰明了、生动有趣、凸显本质,一个好的主题不仅彰显作者的智慧,还最大限度的激发他人的兴趣,增加文章的力度和厚度。 (五)行文:行文要结构严谨、瞻前顾后、环环紧扣,好的文章前后呼应、重点突出、观点明确。 以《酶的作用和本质》为例 ①教材分析 细胞是一个开放的系统,时刻与周围环境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上一章重点介绍了有关细胞对物质的输入和输出等内容,本章顺理成章的介绍能量是如何输入细胞以及细胞是怎样利用这些能量的。知识点承上启下,符合认知规律。 本章第1节主要涵盖3个知识点,分别介绍了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酶的本质、酶的三个特性。 本节课的教学将围绕前两个知识点展开,设计为1课时,同时也遵照了教材本身的安排。 根据《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说明酶在代谢中的作用”是理解水平的具体内容标准。教材安排学生做实验“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速率,引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从而切身体会到酶具有很高的催化效率及其生理意义。 关于酶的化学本质,教材引导学生分析资料“关于酶本质的探索”自行归纳、总结、完善并能阐明和解释酶的定义。 在教材分析过程中,教学设计中我认为主要要解决一下几个问题: 1.教材本身呈现的第一课时教学内容相对较多,如何合理删减和调整部分教学内容,强调并突出重点,提高教学效率? 2.同学们在初三化学课上对无机催化剂作用的认识是比较成熟和完整的,本课能否以此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运用旧知,举一反三,理解催化剂共性? 3.高中新课程标准比较初中新课程标准在课程基本理念的设计上,更加注重生物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这一课程理念怎样在本课中体现和养成? ②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了消化酶,做过探究馒头在口腔中变化的实验,基本掌握了一般实

教育教学案例及分析

中小学教育教学案例分析例谈 一、什么是教育案例分析 教育教学案例分析是指围绕一定的教育目的,把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真实的情景加以典型化处理,形成可供学习者思考分析和决断的案例(往往是一个故事、一个事例或一个事件),通过学习者独立分析或相互讨论,来提高学习者分析和解决教育问题能力的一种方法。 上海市一位青年教师曾写过一篇《走近语文教学的艺术殿堂》,其中写到在一次作文讲评课上,让一个男生上讲台朗读,结果这位略有口吃的同学遭到了哄笑。 台下的同学们紧紧注视着他,课堂里死寂一片。沉默中,我突然从后悔自责中省悟:初为人师的我不是也有过临场时的恐惧和冷场时手足无措的尴尬吗?然而是自信战胜了这一切。有时候,一次小小的成功能够激活一个人在的巨大的自信,可一次难忘的失败也往往可以摧毁一个人仅有的一点自信。眼前的这一个男孩难道会陷入后一种情形吗?不,绝不能。我终于微笑着开口了:“既然他不太习惯在众目睽睽之下说话,那索性我们大家都趴在桌上,不看,只用耳朵听吧!”我带头走到教室后,背对讲台站定,同学们也纷纷趴下头来。终于,我的背后传来了轻巧的羞怯的声音。那的确是篇好作文,写的是他和父亲间的故事。因为动情的缘故,我听到他的声音渐渐响了起来,停顿也不多了,有的地方甚至可以说是声情并茂了,我知道他已渐渐进入了状态,涌上心头的阵阵窃喜使我禁不住悄悄回头看看他。我竟然发现台下早已经有不少同学抬起头,默默地赞许地注视着他。朗读结束后,教室里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我知道这掌声不仅仅是给予这篇作文的。(案例分析并不注重“唯一”的标准答案,而更注重学习者的思考与分析过程。) 二、教学案例分析与教师教育理论学习 案例是学校问题解决的源泉。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向全党提出:"一定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针对当前教育理论界风行的"浅入浅出"、急功利近,"深入深出"、食洋不犯"浅入深出"、故弄玄虚,以及刻意包装、虚假宣传、浮躁肤浅的不良风气,课题组鲜明地提出,要"深入浅出",返朴归真,坚持深入学校实际,研究现实问题,脚踏实地做学问。

课堂教学案例分析与研究结题报告

课堂教学案例分析与研究 结题报告 襄阳市第四十中学《课堂教学案例分析与研究》课题组 执笔人:襄阳市第四十中学王书国 一、课题提出 在新课程理念的感召下,课堂教学发生了深刻性变革,有效的课堂教学正逐渐成为教育教学的焦点。但由于我们的第二轮新课改实施的时间还不长,有些教师还不能深刻地领会新课程的新理念,很好的运用教学新策略,致使目前不少的课堂教学出现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走形式。在课堂教学中,为了提问而提问,为了活动而活动,为了合作而合作,为了练习而练习,更多的只是因为要“体现新理念”而走走形式,做做样子而已,这也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须面对的一个难题。因此,如何让我们的教师拥有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理念,掌握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或技术,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难题。特别是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在新课程改革进行之时,讨论课堂教学有效性就显得十分迫切与必要了。基于此背景,我们提出“实施有效课堂教学的案例研究”的课题,试图通过研究,实现课堂教学最优化。 二、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理论。该理论对发展和完善我国的课程和教学理论、

指导和促进我国的课堂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灵魂就是认为,人的知识不是被动地接受的,而是通过自己的经验主动地建构的,指出教学应当力求使学生自己进行知识的建构,而不是要求他们复制知识。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是学习活动不可替代的主体,在学习活动中,学生具有主动选择、发现、思考、探究、应答、质疑的需要与可能。小学数学课程教材实施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研究,就是将这一先进的教学理论实施于教学改革的实践中去,充分发挥其指导意义。 2、有效教学理论。该理论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有效教学理论的核心是教学的效益。“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要求每一个教师不断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有效教学”也是一套策略,有效教学需要教师掌握有关的策略性知识,以便于自己面对具体的情景作出决策。 3、少年、儿童心理学研究揭示少年、儿童心理发展的原因和根本动力是少年、儿童心理内部矛盾,即少年、儿童的需要和少年、儿童已有的心理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学生能否掌握知识技能,既依赖于教学的内容和方式,也依赖于学生能否产生生动的学习活动,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学不是简单地“授予”或“移植”,而应是在了解儿童的基础上引发他们的兴趣,激发其参与学习活动的动机,引导学生

教学案例分析与反思

教学案例分析与反思 教学案例分析与反思 案例:在八年级思想品德课上册《男生、女生》的教学时,设计了歌词的欣赏与改编这一活动,在音乐的选择上,选择了一些学生喜欢听、喜欢唱、有教育意义的歌曲。如《第一时间》、《对面的女孩看过来》、《我是女生》《女孩的心思你别猜》等等,欣赏完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任选其中的一首作为改编的歌曲,要求角色变换,从另一性别角度改编歌曲。比如:把“对面的女孩看过来”改成“对面的男孩看过来”,把“女孩的心思你别猜”改成“男孩的心思你别猜”等,然后根据男女生的差异写出相应的后续内容。教室立即有如炸开了锅,学生讨论改编歌曲的兴致极高,而且有些同学边改编边哼唱,俨然变成了一个个创作型歌手,改编完后由学生推选代表把本组的作品吟唱一遍。 案例分析与反思:体验、感受学生生活,“披文入情”在趣。这样的活动设计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品尝到了获得认可的成就感和喜悦感,教学目标也在学生的创作交流中得到了实现。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来自于“学生在学习中能够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体验创造的欢

乐”,而学生对思品课兴趣不高已成为提高思品课教学实效的主要障碍。因此,思品教师更应重视学生的兴趣,想方设法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学生的兴趣。这就要求思品教师深入学生生活,弄清学生对什么感兴趣,找到与学生的“共同语言”,让学生在教学中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和课堂的乐趣,这样才能在教学中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力,让学生“乐学”。本案例就是利用学生喜欢贴近他们生活、年龄特点的流行音乐这一兴趣点,为学生提供一个施展才华的舞台,让他们在这舞台上充分合作、交流,尽显自我。教学实践证明,只要教师创造了让学生表现的机会,把道德教育寓于趣味的活动之中,就会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开发学生智慧的潜能,唤醒学生创造的天性。从中教师也会为学生身上蕴藏着的巨大潜能而深深折服! 中学思品课是中学德育工作的主要途径,思品课教学与其它学科知识的传授不同,学生学习的主要不是客体化的知识体系,更多的是充满主体选择的观念体系,这种特殊性决定了思品课具有学文、明理、导行三大目标任务。教师在教学中要想方设法去“燃情”,“煽动”每一位学生的情感,使学生“披文以入情”,自觉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则其活跃的思维,精彩的言辞,新颖独到的观点,和他们所表现出来的想像力和创新意识将会大大地超出教师的预料!当然学生在展现自己的同时也会潜移默化地实现道德的内化!

案例研究和案例教学说明

案例研究和案例教学说明 前言:案例研究和案例教学※ 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编辑的《中国制度变迁的案例研究》第,集出版以后,在国内外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受到理论界和实际部门的广泛关注和一致好评。《中国社会科学季刊》发表了“主题书评”;第一次印行,,,,册已经售完,第二次重印正在进行。这给予我们继续推进这一研究项目以很大鼓励。经过近两年的努力,第二批案例研究也已完稿,现结集出版第,集,呈献给读者。 ,,关于案例研究 在第,集的“前言”中,笔者曾经讨论过案例研究的方法和方法论,在“主题书评”中,周其仁、张军二位博士与笔者和两位案例作者杨晓维、张宇燕进一步讨论了这一问题。然而,有了两批案例研究的实践,对有关案例研究的方法问题,我们可以作出更深入更仔细的探讨。这对于第,批案例研究的实践能够提供有益的帮助。 ,,,,关于案例故事的选取和描述 一个完整而真实的故事是案例研究的第一要件。两批案例研究都注意了故事的的选取和描述问题,并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也取得了不小的成功。例如,第,集中杨晓维和陈郁的案例,分别选择了成都红庙子自发股市和上海股票柜台交易的故事,并作了较好描述,其仁对此作了高度评价,认为描述了一个“引人入胜的真实世界”。再如,第,集中张帆和杨瑞龙的案例,选择了中国民用航空业放松管制和昆山开发区建立的事件,同时生动地展现了两个事件的发展过程。但是,个别故事的选取和描述还有明显缺陷。总结现有的实践,我们可以得到如下一些认识。

案例故事的选择是描述和分析的前提。如何选择一个既生动感人又能发人深思和使人追索的故事,是进行案例研究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在这里有几个因素是需要考虑的。 第一,与常理和公认的逻辑相悖的事件,特别是与权威的预言和论断相悖的事件。这一点其仁的评论文章已经讲得很清楚,并就第,集的案例选择作了精彩的分析(,,,,),第,集中也有很多这样的选题。例如,刘世锦、江小涓的烟草计划指标的有偿转让,杨瑞龙昆山开发区从自费开办到国批的发展,黄少安的第一条非国有铁路,,三茂铁路的兴建,都不大符合现行理论和传统观念。也正因为如此,这样的案例故事就具有了奇特性,有了引人入胜之处,人们不仅要 看个究竟,而且会提出一系列的问题,诸如,这件事为什么会发生,是怎么发生的,其结局如何,等等。 第二,现行政策明令禁止而又不断发生和广泛存在的事件。民间金融就是突出一例。张军的案例文章正是选取了温州非正规金融部门“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故事。这样的故事就很有戏剧性,能吸引人。事情为什么禁而不止,必然有其特殊的原因和特别的安排;为什么利息大大高于官方利率,而借贷双方都乐于接受,也必然有其特殊的机制;不仅如此,既然当局禁止,它的命运如何,这场禁止和反禁止的博弈如何终局,就是人们关心的问题。 第三,充满内部矛盾、存在相互冲突、看似无法解决的事件。这样的事件必然是复杂曲折、迭岩起伏,选择这种事件作为案例研究的对象,就会使所描述的故事生动具体,活灵活现,引人兴趣。张帆关于民航改革的故事,陈宗胜关于天津鸡蛋价格管制的故事,仲继银关于在职失业和职业过渡的描述,余晖关于药业管制障碍的分析,张曙光关于山东惠民“大市场”要灭“小”市场与浙江义乌小市场变成大市场案例的比较,都有这样的特征。

初中历史教学案例与分析-历史案例

初中历史教学案例与分析 梁翠珍 教学案例与分析不是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实录、教学论文,而是一个真实而典型且含有问题的事件。既有对包含有疑难问题的实际情境的描述,也有对这一事件的反思和分析。此次征集的教学案例包含以下几个部分: 1.标题:要能反映这个教学案例的主题。 2.针对问题:这个教学案例针对的是课堂教学中的什么问题。 3.案例:包括背景,即需要向读者交代故事发生的有关情况,如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等;细节或情节,即故事发生的过程,如学生出现的问题,教师采取的措施;结果,即这种教学措施的即时效果,包括学生的反映和教师的感受等等。 4.反思:对于案例所反映的主题和内容,包括教学的指导思想、过程、结果,对其利弊得失,作者要有一定的看法和分析。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是这样完成教学任务的: 第一步:课件展示一些宗教人物:学生知道猪八戒戒、玉皇大帝、如来佛祖、唐僧、丘处机等这些在影视中经常出现的人物。 要求学生判断这些人物是哪个宗教中的人物,学生基本上能辨别出来。导入今天要学习的宗教方面的内容:佛教和道教。这种学习的方式贴进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有利于下一步的教学工作。 第二步:展示与这两种宗教有关的俗语:转世投胎恶有恶报,善有善报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回头是岸,人生无常,修身养性,清净无为,得道成仙,长生不老,炼制丹药 要求学生判断这些俗语来源于哪种宗教。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予以肯定和更正,指出这节课我们所要学习的宗教与这些俗语有关,这节课主要了解佛教和道教。让学生对这两种宗教的教义有一个粗浅的认识。不要求学生全部掌握,但至少在有限的课堂中了解这两种宗教的教义。 教师板书:佛教道教要求学生找出以下知识点:佛教产生于古代印度,西汉末年传入中国,道教兴起于东汉时期,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并要求学生区别于道家学派。 教师简单的介绍一下两种宗教的教义,并要求学生思考佛教广泛传播和道教兴起的原因。

教学案例和教育叙事的区别

教学案例与教育叙事的区别 案例:是含有问题或疑难情境的真实发生的典型事件。包括三个要点:1、是故事,有完整的过程;2、是含有问题或疑难情境在的事件,包含问题或者也包括解决方法;3、是典型事件,具有启发、诠释作用,是真实的,已发生的,而非杜撰的。 教育叙事:1、已经发生的事实;2、故事中有与事件相关的具体人物,故事是其亲身经历的;3、情节性,相对完整。 基于教育叙事(日志)的教师专业发展 一、教育叙事及教育日志的研究 (一)教育叙事与教育日志的概念及其理解 研究者(参与行动研究的教师本人)采用“讲故事”的方式“叙述”自己的教育故事,实质是“反思”自己的教育,即“以叙事的方式反思并改变自己的教育行为” 教育日志也称为“教学日志”、“研究日志”、“工作日志”或者“教师日志”等等。因此,只要是教师围绕教育教学工作在日常所写的日记等均可列为教育日志的畴。——梳理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有意识地进行教学反思。 (二)教育叙事与教育日志所秉承的基本理念 教师一开始做研究就是“讲教育故事”,而不是引经据典地“写教

育论文”。但是,当积累了大量教育故事、掌握了丰富的教育素材之后,再来写教育论文就有了基础。 教师以叙事的方式来“写”教育故事,不是为了炫耀某种研究成果,其根本目的是通过教师的“写”来反思自己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行为。 二、教育叙事和教育日志的基本特征 真实性:教育叙事讲述的是一个已经完成的真实的教育事件。 主体性:教育叙事是行动者自身作为主体并直接介入其中的行动研究,教育叙事研究说的是教师自己的“故事”,所报告的容是其具体的教育生活中与师生有关的事情。 情节性:成为教育叙事的容必须具有一定的“情节性”,“情节”是任何叙事的一个基本特征。 反思性:教育叙事研究关注教学实践中的“教学问题”和“教学冲突”,它反映了研究型教师成长的历程。 三、教育叙事的研究方法与文本特征 研究教师的教育思想——研究教师的日常行为背后所隐含的思想、教师教学故事中所蕴含的理念。 研究教师的教育活动; 研究教师的教育对象——研究学生的认知特点、人格特质、个性差异、身心规律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