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第二节 主要自然灾害及其分布

第一章  第二节  主要自然灾害及其分布
第一章  第二节  主要自然灾害及其分布

第二节主要自然灾害及其分布

地震灾害与地质灾害

——————情景导入先思考———————

烨烨震电,不宁不令。百川沸腾,山冢崒崩。

高岸为谷,深谷为陵。哀今之人,胡憯莫惩。

——《诗经·小雅》之《十月之交》思考探究:诗中描述的是哪一种自然灾害?简述其形成过程。

提示:地震。地壳中长期积累的能量急剧释放出来,以地震波的形式传播,引起的地面震动。

——————基础知识要记牢———————

1.地震

(1)地震的概念:地壳中长期积累的能量急剧释放出来,以地震波的形式传播,引起地面震动。

(2)地震的成因:地质构造变动、火山喷发、岩洞崩塌、陨石冲击、人为活动(如核爆炸、修建水库等)。

(3)地震构造:

①图中C为震源、B为震中、BC为震源深度、AB为震中距。

②D为等震线:是把地面上破坏程度相近的各点连接起来的曲线。

(4)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2.泥石流

(1)定义:由暴雨或冰雪融水等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

(2)形成条件:山高沟深、地势陡峻,利于水流汇集;有大量的石块、泥沙和松软土壤;多暴雨或冰雪融水。

3.滑坡

(1)定义:斜坡上的不稳定岩体或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动面整体向下滑动的现象。

(2)形成条件:岩体或土体结构松软、比较破碎、地势起伏较大的地区。 (3)多发区:山地丘陵区和工程建设频繁的地区。

—————— 重点难点掌握好 ———————

一、地震

1.震级和烈度的区别与联系

地震规模有大有小,影响范围、破坏程度各不相同。国际上通常用震级表示地震的强度,用烈度来衡量地震的破坏程度。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如下表所示:

2.世界地震带的分布: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和环太平洋地震带是世界主要地震带 (1)形成机制与成因:

(2)分布:

二、滑坡与泥石流 1.形成机制

2.滑坡与泥石流的比较

—————— 方法技巧很重要 ———————

分析烈度大小的方法

地震发生时,烈度大小要考虑震级、震中距、震源深度、地质构造、地表建筑物和发生时间等因素。如下图所示:

———————应用体验不可少——————

近年来,全球地震频繁发生,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造成了严重的破坏。下表显示X、Y 两地同年出现地震的有关资料,X地位于北美西部地区,Y地位于南亚中部。读下表回答1~2题。

1.从表中的资料看,下列哪项不能明确判断()

A.X地地震产生的能量大于Y地

B.X地的震源深度大于Y地

C.两地都不位于震中

D.两地都受到了地震波的强烈冲击

2.Y地死亡人数较多的原因不可能是()

A.人口密度大B.地震发生时间

C.距离震中近D.Y地位于板块边界地带

解析:1.B 2.D第1题,X地地震震级比Y地大,释放的能量大,两地不在震中但距震中距离较近,受地震波的冲击大,震源深度无法比较。第2题,Y地发生地震时,人们还在睡梦中,死亡人数较多。Y地位于南亚中部,不属于板块边界地带,地中海—喜马拉雅板块交界带位于南亚北部。

3.(全国卷Ⅱ)福建省低山丘陵区是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多发区。下图示意该区域1990~2006年地质灾害各月多年平均发生的次数。

概括该区域地质灾害月际分布特点,说明6月、7月地质灾害发生次数差异的自然原因。

解析:据图概括地质灾害的月际分布特点。由图可知,位于我国东南沿海的福建省,其低山丘陵区各月都会发生地质灾害,只是灾害的次数不同,5~8月次数较多,6月次数最多,11月~次年2月次数较少。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发生的多少与降水量密切相关,降水多的月份地质灾害就多,6月份发生次数最多,说明6月份受夏季风影响大,山地迎风坡降水多,且多暴雨;7月份地质灾害相对较少,说明7月份降水少,原因是该月份受夏季风影响相对较小,受副热带高压影响较大。

答案:特点:各月都有地质灾害发生,(夏季多,冬季少)5~8月相对集中,其中6月份发生次数最多。

原因:福建省低山丘陵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6月,降水多,且多暴雨,易引发地质灾害;7月,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少,地质灾害发生次数减少。

气象灾害与洪涝灾害

——————情景导入先思考———————

观祈雨

唐李约

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

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思考探究:诗中描写了哪种灾害的发生?属于哪种自然灾害?

提示:旱灾。气象灾害。

——————基础知识要记牢———————

1.热带气旋

(1)定义:发生在热带海洋上的低气压旋涡,其强度以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力确定。

(2)源地:南北纬5°~20°水温较高的洋面上。北半球:北太平洋西部和东部、北大西洋西部、孟加拉湾、阿拉伯海。南半球:南太平洋西部、南印度洋西部和东部。

(3)主要影响地区:中国东南沿海、印度和孟加拉国沿海、美国东海岸和加勒比海地区。

(4)台风:

①形成:北太平洋西部低纬度洋面上空,局部湿热空气大规模上升,释放潜热,引起

低空空气向中心流动,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形成空气旋涡,当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力达12级及其以上时,即为台风。

②天气状况:台风外围云壁高耸,风狂雨暴;台风眼内云消风息。

2.旱灾

(1)定义:土壤水分不足,不能满足农作物和牧草生长的需要,造成较大的减产或绝收的灾害。

(2)危害:导致农业受灾,严重的还会影响到工业生产、城市供水和生态环境。

(3)形成因素:

①自然因素:降水、蒸发、气温等。

②人类活动:农业土地利用、种植结构、城市建设、人口增长、生产水平以及水利工程的供水能力等。

(4)多发区:常常发生在降水变化大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如非洲、亚洲和大洋洲的内陆地区。

3.寒潮

(1)定义:是大范围的强冷空气活动,是冷锋天气系统,主要发生在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发生在秋、冬、春三个季节。

(2)危害:降温、大风、雨雪和霜冻等,有时还会带来暴风雪、沙暴等恶劣天气。

4.洪涝灾害

(1)从气候因素看:集中在中低纬度地区,主要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区。

(2)从地形因素看:多发生在江河的两岸,特别是河流的中下游和地势低洼的地区。

——————重点难点掌握好———————

一、寒潮

1.形成原因

寒潮是一种大范围强冷空气活动,形成寒潮的强冷气团聚集在高纬度的寒带,当冷气团向暖气团方向猛烈冲击时,就爆发寒潮。

2.造成的危害

寒潮经过的地区,短时间内气温骤降。伴随降温,会出现大风、雨雪和霜冻等,有时还会带来暴风雪、沙暴等恶劣天气。

二、洪涝灾害

1.形成条件

2.成因分析

主要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方面分析,如下表所示:

——————— 应用体验不可少 ——————

1

.(山东高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三江源地区位于青海省南部,农业生产以草地畜牧业为主。20世纪50年代以来耕地面积比重增加。该地区是我国冰雹天气多发地区,但近60年来冰雹天气次数呈下降趋势,冰雹成灾次数却呈明显上升趋势。下图为三江源地区1950~2011年各月雹灾累积次数统计图。

(1)简述三江源地区冰雹灾害的年内分布特征。

(2)分析近60年来三江源地区冰雹成灾次数呈上升趋势的原因。

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直接读出三江源地区冰雹灾害的分布特征是夏季多,冬、春两季少。第(2)题,原因可从冰雹对种植业的危害比畜牧业大、种植业面积不断扩大等方面分析。

答案:(1)年内分布不均(雹灾发生在4~10月,其他月份无雹灾);主要集中在5~9月;8月最多。

(2)冰雹对种植业的危害大于畜牧业;该区种植业面积增大。

2.下图是每年台风发生次数占全球台风总数百分率区域分布图(虚线:海面水温为26.5 ℃的等温线,括号内的数值表示台风影响的次数)。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全球台风发生频率最高的海域,并说出其带来的主要危害。 (2)简述我国东南沿海和菲律宾遭受自然灾害的相似点及原因。

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菲律宾附近的西北太平洋是全球台风发生频率最高的海域。台风的危害在于台风带来的狂风、暴雨和风暴潮。第(2)题,我国东部沿海和菲律宾是世界上洪涝、台风、干旱、地震、滑坡和泥石流多发的地区,这可以从纬度位置、海

陆位置、大气环流、地质构造等方面进行分析比较。

答案:(1)西北太平洋。狂风、暴雨和风暴潮。

(2)①从海陆位置上看,两地都位于西太平洋沿岸,夏秋季节频遭台风袭击;②从环流类型上看,两地都盛行季风环流,干旱、洪涝灾害常见;③从地质构造上看,位于板块的交界处,地壳薄弱,多火山、地震;④从地形、地势上看,两地多山,在其他自然灾害的诱发下,往往发生山体滑坡、泥石流等灾害。

海洋灾害、生物灾害与世界主要自然灾害带

——————情景导入先思考———————

有关海塘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汉代的《水经》。现在的浙东地区被称为“海上长城”的1 020 km海塘横卧在东海之滨,保护着宁波、温州、台州、舟山的30多个县(市)、万亩以上农田,是浙江沿海人民的生命线、幸福线。

思考探究:浙江沿海地区遭受的自然灾害主要有哪些?修建海塘可以防御哪种自然灾害?

提示:主要有台风、暴雨、风暴潮等。海塘可以减轻台风、风暴潮的危害。

——————基础知识要记牢———————

一、海洋灾害

1.灾害性海浪

(1)成因:热带气旋、温带气旋和强冷风等引起。

(2)危害:掀翻船只,摧毁海岸工程,给海上航行、施工、渔业捕捞和军事活动等带来危害。

2.风暴潮

(1)定义:由强烈大气扰动引起的海面异常升高或降低,使其影响海区的潮位大大偏离平常潮位的现象。

(2)成因:热带气旋、温带气旋、气压骤变、寒潮过境等引起。

(3)分类:热带气旋风暴潮、温带气旋风暴潮。

(4)主要影响地区:太平洋、印度洋和西北大西洋沿岸地区,中国、孟加拉国、美国是危害最严重的三个国家。

二、生物灾害

1.虫害

(1)农作物害虫:蝗虫、黏虫、水稻螟虫、棉铃虫等,其中危害最大的是蝗虫。 (2)森林害虫:松材线虫、松毛虫、天牛等,对森林的危害巨大,被人们称为“不冒烟的森林火灾”。

2.鼠害

(1)分类:野栖鼠(包括田鼠、草原鼠和林鼠)和家栖鼠。

(2)危害:造成农作物减产,森林和草场破坏;传播疾病,危害人体健康。 三、世界主要自然灾害带

1.环太平洋灾害带:火山、地震、台风、海啸、风暴潮等。

2.北纬(20°~50°)环球灾害带:沿海地区风暴潮和热带气旋严重;内陆地区山地地质灾害和冻融灾害最严重,另外雹灾、洪灾、旱灾、风灾及冻害等也相当严重。

—————— 重点难点掌握好 ———————

一、风暴潮

二、生物灾害

三、世界主要自然灾害带 1.世界上最大的两条自然灾害带

即环太平洋灾害带和北半球中低纬度灾害带,表解如下:

2.各大洲自然灾害的特点

———————应用体验不可少——————

1.(海南高考)下图示意太平洋西岸某热带海岸剖面。海岸线附近村庄因遭受严重的自然灾害而损毁。

根据图文资料,推断此地可能发生过的自然灾害种类,并说明理由。

解析:关键从沿海海岸地质剖面图分析沿海地区可能的自然灾害种类。珊瑚礁碎屑被搬运到海岸陆地以上,与海洋珊瑚平台之间为平均高潮位,说明发生过海啸、风暴潮等海洋地质、气象灾害的可能性最大,这与太平洋西岸处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多海洋地震、火山而引起海啸;西太平洋是世界热带气旋(台风)影响势力范围,从而引起海洋珊瑚碎屑随风暴潮搬运到沿海陆地。

答案:答案1:海啸灾害。理由: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易发生地震,引起海啸。海啸冲毁海岸设施和房屋,将海底珊瑚礁碎屑(海底沉积物)搬运到海岸(地势高处)沉积下来。

答案2:风暴潮(台风)灾害。理由:位于西太平洋热带气旋(台风)活动区,容易引起风暴潮。风暴潮冲毁海岸设施和房屋,将海底珊瑚礁碎屑(海底沉积物)搬运到海岸(地势高处)沉积下来。(以上两种答案,任答一种即可)

2.下图为我国历史上从春秋到元代111次蝗灾发生月份统计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据图说出蝗灾发生最多的季节,并分析其主要原因。

(2)冬季为什么几乎没有蝗灾?

解析:蝗虫的繁殖、生长主要受气温、降水等因素的影响。冬季气温低,蝗虫不能生长、繁殖,无法成灾。

答案:(1)夏季。夏季气温高、在少雨年份特别适合蝗虫大量繁殖、生长。

(2)冬季气温低,蝗虫不能生长发育。

[教材问题提示]

P23思考提示在各大洲中,亚洲自然灾害的损失最重,这是因为亚洲面积广大,各地自然条件差别大,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异常活动剧烈,自然灾害种类多、活动频繁,再加上人口众多,因而自然灾害的损失最为严重。而大洋洲因为其面积较小,自然条件相对单一,人口稀少,自然灾害的损失最轻。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学案:《中国的自然灾害》

第45讲中国的自然灾害 考纲展示考点扫描切脉高考 1.我国地震、泥石 流、滑坡等地质灾 害的产生机制与发 生过程。 2.我国台风、寒潮、 干旱、洪涝等气象 灾害的形成原因。 3.我国自然灾害多 发区的自然环境特 点。 本讲最近几年考查的考点和考题如 下: 1.中国的地质灾害,如2013年山东 卷第33题,2013年浙江卷自选第12 题,2012年福建卷第40B题等。 2.中国的气象灾害,如2013年全国 新课标卷Ⅱ第43题,2013年安徽卷 第34(2)题,2011年山东卷第31题等。 3.中国的水文灾害,如2013年全国 新课标卷Ⅰ第43题,2012年安徽卷 第34(2)题等。 本讲常考查的形式如下: 1.常结合我国地貌示意图和文 字介绍材料,考查对地质灾害类 型的分析、成因的探究及危害的 阐释能力。 2.常以区域图为载体,结合图 中等高线、河流水系等特征,考 查洪涝灾害发生的月份及原因 分析。 3.常结合等值线示意图,考查 气象灾害的空间分布规律、成因 分析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P3~P8] 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1.灾害种类多样且灾次频发 我国自然灾害类型多样、发生频率高、强度大,这与我国特有的自然地理环境有关,框图表示如下: 2.成灾人口与农业灾情严重 (1)成灾人口集中省区:山东、河南、河北、四川、湖北、安徽、湖南和江西等省。 (2)农业灾情区域分异:东部受洪涝、干旱、冷冻、冰雹等影响,种植业灾情严重;西部受雪灾、旱灾、虫灾等影响,牧业灾情严重。 3.自然灾害地域差异显著 灾害带范围主要灾害种类危害 海洋灾 害带 东部和南部海域台风、风暴潮、赤潮等 影响海洋渔业、石油平台、 船舶、港口东南沿 海灾害 带 连云港以南的东 南沿海地区 台风、风暴潮、暴雨、洪涝、 海水入侵等 对城市、港口、海水养殖 场等造成严重灾情

自然灾害风险分析

自然灾害风险分析 2020年第1 期 吉林省减灾委员会办公室 吉林省应急管理厅2020年1月2日 1-3月份自然灾害风险分析报告 近日,省减灾委办公室、省应急管理厅会同省气象局、省水利厅、省自然资源厅、省农业农村厅等部门对1月至3月份全省自然灾害风险形势进行了综合分析研判,具体情况如下。 一、主要灾害趋势预测 (一)气候趋势及气象灾害 据省气象局预测,1-3月份,全省平均气温为-8~-7℃,比常年同期偏高,比去年同期略低;全省平均降水量为27~30毫米,比常年同期略多,比去年同期偏多。其中,1月份气温比常年同期略高,比去年同期偏低;降水量比常年同期偏多,比去年明显偏多。1月份主要降温过程有3次:1月

7-10日,25-26日,28-30日。2-3月份气温比常年同期偏高,降水量比常年略多。预计1-3月份我省有大到暴雪、寒潮(强降温)、低温严寒、大风以及雾霾等灾害性天气,会对交通、设施农业、畜牧业以及人们生产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 (二)洪涝灾害 据水利部门预测,我省1-3月份没有较大的流域性自然灾害风险。1-3月份,我省气温较低,水利行业主要面临冬季河水、土壤结冰冻胀引起的土地膨胀、地表不均匀隆起对水利工程设施的影响。 (三)地质灾害 据自然资源厅分析预测,1-3月份是我省地质灾害低易发时段,全省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较小。从历年降雨及气温数据看,我省第一季度一般以降雪为主,引发地质灾害的可能性较小。从近年来同期地质灾害灾情数据看,2015年发生1起地面塌陷、2016年发生1起崩塌、2017年发生2起崩塌,主要诱发因素为人类工程活动及冻融。因此,预测2020年1-3月份,全省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较小,受冻融影响,3月份有发生崩塌地质灾害的可能。 (四)农业灾害 据农业部门预测,第一季度我省正处寒冬时节,也是温室育苗和生产的季节,时常会出现降温、降雪和大风天气,容易造成温室内植物冻害、棚室被大雪压垮、棚膜被大风刮坏等情况。同时,由于冬季气温较低,有的温室为了生产采

高中地理第1章自然灾害概述1.2主要自然灾害及其分布素材中图版选修5

第一章自然灾害概述 1.2 主要自然灾害及其分布 相关素材 中国的自然灾害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种类最多的国家,其中对我国影响最大的自然灾害有七大类。 1、气象灾害 气象灾害有20余种,主要有以下种类: (1)暴雨:山洪暴发、河水泛滥、城市积水; (2)雨涝:内涝、渍水; (3)干旱:农业、林业、草原的旱灾,工业、城市、农村缺水; (4)干热风:干旱风、焚风; (5)高温、热浪:酷暑高温、人体疾病、灼伤、作物逼熟; (6)热带气旋:狂风、暴雨、洪水; (7)冷害:由于强降温和气温低造成作物、牲畜、果树受害; (8)冻害:霜冻,作物、牲畜冻害,水管、油管冻坏; (9)冻雨:电线、树枝、路面结冰; (10)结冰:河面、湖面、海面封冻,雨雪后路面结冰; (11)雪害:暴风雪、积雪; (12)雹害:毁坏庄稼、破坏房屋; (13)风害:倒树、倒房、翻车、翻船; (14)龙卷风:局部毁灭性灾害; (15)雷电:雷击伤亡; (16)连阴雨(淫雨):对作物生长发育不利、粮食霉变等; (17)浓雾:人体疾病、交通受阻; (18)低空风切变:(飞机)航空失事; (19)酸雨:作物等受害。 2、海洋灾害 海洋灾害主要有如下种类: (1)风暴潮:包括台风风暴潮、温带风暴潮; (2)海啸:分遥海啸与本地海啸2种; (3)海浪:包括风浪、涌浪和近岸浪3种,就其成因而言又分台风浪、气旋浪; (4)海水; (5)赤潮; (6)海岸带灾害:如海岸侵蚀、滑坡、土地盐碱化、海水污染等; (7)厄尔尼诺的危害。 3、洪水灾害 (1)暴雨灾害;

(2)山洪; (3)融雪洪水; (4)冰凌洪水; (5)溃坝洪水; (6)泥石流与水泥流洪水。 4、地震灾害 (1)构造地震; (2)陷落地震; (3)矿山地震; (4)水库地震等; 5、农作物生物灾害 (1)农作物病害:主要有水稻病害240多种,小麦病害50种,玉米病害40多种, 棉花病害40多种及大豆、花生、麻类等多种病害; (2)农作物虫害;主要有水稻虫害252种,水麦虫害100多种,玉米虫害52种, 棉 花虫害300多种,及其它各种作物的多种虫害; (3)农作物草害:约8000多种; (4)鼠害。 6、森林生物灾害 (1)森林病害:2918种; (2)森林虫害:5020种; (3)森林鼠害:160余种。 7、森林火灾 国家科委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自然灾害综合研究组将自然灾害分为七大类:气象灾害、海洋灾害、洪水灾害、地质灾害、地震灾害、农作物生物灾害和森林生物灾害和森林 火灾。但与我们日常生活关系密切的灾害主要有: 一、地质灾害 自然变异和人为的作用都可能导致地质环境或地质体发生变化,当这种变化达到一定程度时,所产生的诸如滑坡、泥石流、地面下降、地面塌陷、岩石膨胀、沙土液化、土地冻融、土壤盐渍化、土地沙漠化以及地震、火山、地热害等后果,会给人类和社会造成危 害。将这种现象称为地质危害。地质危害也包括派生的灾害。 (一)泥石流。泥石流是在山区沟谷中,因暴雨、冰雪融化等水源激发的、含有大 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 泥石流的形成:必须同时具备以下三个条件:陡峻的便于集水、集物的地形地貌;丰 富的松散物质;短时间内有大量的水源。 泥石流按期物质成分可分为三类:由大量粘性土和粒径不等的砂粒、石块组成的叫泥石流;以粘性土为主,含少量粘粒、石块、粘度大,成稠泥状的叫泥石流;由水和大小不 等的砂粒、石块组成的叫水石流。

第三章第二节_自然灾害的救援与救助教案

3.2自然灾害的救援与救助 课程标准 1.以一两种自然灾害为例,列举适当的应对方法或应急措施。 2.举例说出中国防灾减灾的主要成就。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结合救灾情景,了解救灾过程,归纳灾前、灾中和灾后的救灾重点;基于灾害产生的原因及造成的危害分析,能说出救灾物资的储备种类、数量和储备地(并能解释为什么选择此处)。 2.能力目标:通过灾害发生过程的视频、图片的资料,增强学生应对灾害的能力。 3.情感目标:增强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坚定与自然灾害抗争的信念。 教材分析 我国是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学习各种自然灾害的特征,根本目的是为了更好的防灾减灾。在防灾减灾的过程中,现代技术的应用在逐渐推广,加强了对灾害的监测与防御。但在灾害发生时,究竟应该做哪些事情?自然灾害的救援与救助是在政府的统一指导下,动员社会力量,减轻甚至消除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保障灾区人民生存和发展而开展的社会性活动。本节主要突出开展救援、救助的核心环节:。 1.重点:灾前准备、灾中应急、灾后恢复的主要任务及措施,这些任务主要通过图示法来展示,生动形象的展现于学生的眼前。 2.难点:通过视频案例教学使学生真实的感受不同自然灾害的特点,以角色扮演扮演形式探讨如何应对随时会发生的自然灾害。 教学准备 1.多媒体投影仪放映关于灾害的影片 2.中国与世界救灾的相关图片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1课时)

板书设计 §3.2自然灾害的救援与救助 一、灾前准备 1.灾前准备的核心任务:储备救灾物资 2.灾前准备涉及的两个方面:一是救灾物资的种类和数量 二是救灾物资的储备地点3.承担救灾任务的主要人员 二、灾中应急 1.概念2.主要目的3.灾害应急的范围4.“灾中应急行动”中最关键的环节5.救灾应急预案 三、灾后恢复 1.灾后恢复的目的 2.救济灾民的形式

自然灾害风险分析报告1

自然灾害风险分析报告 我国将自然灾害分为七大类:气象灾害、海洋灾害、洪水灾害、地质灾害、地震灾害、农作物生物灾害和森林生物灾害和森林火灾;台山发电厂濒临南海,从其所处自然环境和地理位置主要存在气象灾害(台风、雷电、高温)、海洋灾害(海浪、风暴潮、海生物)、洪水灾害(暴雨)等自然灾害影响。各种自然灾害采取预防性控制措施不足或处置不当,可直接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资源破坏等影响或衍生产生系列事件。 一、电厂设计参考自然条件 二、自然灾害分析 从建立至投产以来,主要遭受台风、暴雨、海生物自然灾害影响。 1、台风 从2003年以来共有20个台风经过,其中有5次因台风超强风力给造成直接影响,分别是03年“伊不都”、05年“达维”、06年“派比安”、08年“黑格比”、09年“天鹅”及“巨爵”,直接影响输电线

路、户外设备保温、构建物、树木等;其中台风衍生的事件有:引风机电机温度表破损进水导致机组跳闸(1次)、台风后造成煤场存煤不足限负荷运行(6次)。其中08年黑格比风力达到15级,瞬时最高风速达51m/s,远大于电厂设计时参考参数。 2、暴雨 从公司防雨防汛预案启动的记录来看,从2003年以来公司共经历7次暴雨,产生煤场塌方、生活区域严重积水的直接影响,其中暴雨衍生制粉系统堵煤导致机组跳闸非停事件(1次)、暴雨雨水进入高厂变封母造成定子接地跳闸(1次)、暴雨造成微波站故障事件(1次)。后期东区排水系统改造,改变生活区域恰遇高潮位期间普降暴雨排水不畅现状,但从近两年来看,曾有过降雨量230.7毫米/时,大于电厂设计时参考参数。 3、海生物 从2004年以来公司共经历5次海生物聚集事件, 直接导致循环水滤网差压大跳闸和机组限负荷,应急处理过程中曾衍生发生循泵设备故障事件(1次)。 通过近年来自然灾害对公司生产影响和气象参数收集,强风风力和暴雨降雨量已高于公司原设计参数,对于雨水系统/户外大型设施/构筑物防风能力需要核对,何时针对性措施 主厂房区室外地坪标高4.5米,煤场地坪标高3.8米

2020版管道自然灾害风险因素分析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2020版管道自然灾害风险因素 分析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2020版管道自然灾害风险因素分析 一、自然灾害种类 管道距离越长,其通过的地质条件就越复杂,人类工程活动频繁,自然灾害类型多种多样。管道沿线可能对管道造成危害的自然灾害主要有地震、崩塌和滑坡、泥石流、采空塌陷、冲蚀坍岸、风蚀沙埋、洪水、冻土、大风、软土、盐渍土、岩溶塌陷、雷电等。其中地震、洪水、崩塌和滑坡、泥石流、冲蚀坍岸、岩溶塌陷、风蚀沙埋对管道安全影响较大。 二、自然灾害对天然气管道的危害 1.地震 地震是地壳运动的一种表现,虽然发生频率低,但因目前尚无法准确预报,具有突发的性质,一旦发生,财产和环境损失十分严重。地震产生地面竖向与横向震动,可导致地面开裂、裂缝、塌陷,还可引发火灾、滑坡等次生灾害,对管道工程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可

使管道位移、开裂、折弯;可破坏站场设施,导致水、电、通讯线路中断,引发更为严重的次生灾害。 管道在不同地震烈度场中的行为特征见表2-5。 表2-5管道在不同地震烈度场中的行为特征 地震烈度 管道及地物行为 地表现象 Ⅶ 山体崩塌,个别情况下有裂缝,偶有塌方 潮湿疏松处地表有裂缝 Ⅶ 地下管道接头处受破坏,道路裂缝、塌方 地表裂缝可达10cm以上,有泥沙冒出,水位较高、地形破碎处,滑坡、崩塌普遍 Ⅸ 道路出现裂缝,部分地下管道遭破坏

高中地理第一单元用辩证观点认识自然灾害第二节剖析自然灾害教学案鲁教版选修

第二节剖析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的特点 ——————情景导入先思考——————— 美国中文网报道:美国夏威夷一座火山近日爆发,而喷发的熔岩流入该地区的夏威夷火山国家公园,继而引发森林火灾。该公园消防员表示此次火灾已经烧毁至少75英亩的山林。 思考探究:此次火山喷发继而引发森林火灾,这说明了自然灾害具有什么特点? 提示:自然灾害之间具有一定的联系性。 ——————基础知识要记牢——————— 1.最基本的特点 对人类具有危害性。 2.基本属性 基本属性含义 突变和渐变双重性大多具有突发性特点,但其发生、发展又往往表现为渐变过程联系和分异双重性灾害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分异规律 自然和社会双重性自然灾害的发生、发展既是自然问题,也是社会问题; 防治既要依靠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也要依靠社会科学和人的思想观念的进步 难免和可防双重性 原动力是自然所固有的,难以避免。但是可以认识其发生、发展规律,改变我们的行为方式进行防治 ——————重点难点掌握好———————

自然灾害的特点——以黄土高原为例 1.突变和渐变的双重性 水土流失年复一年,从长时间尺度表现为渐变的特点,但在年内主要集中在降水较多的6~9月份,而且在此期间往往几场暴雨就能造成大的水土流失。 2.联系和分异的双重性 黄土高原是我国地质灾害的多发区,滑坡、塌陷、泥石流等时有发生,从而加剧了水土流失,但提到黄土高原最典型的灾害便是水土流失。 3.自然和社会的双重性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与其土壤特性、降水密不可分,但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加剧了自然灾害的发生频率和发生强度。 4.难免和可防的双重性 由于黄土高原地处过渡地带,自然环境特点决定了水土流失的难免性,但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加剧了水土流失,从这一方面来讲,水土流失又是可防的。 [拓展提升] 自然灾害的突变和渐变双重性侧重于自然灾害发生、发展的全过程,而根据表现特征将自然灾害分为突发型和缓发型是就自然力量释放的时间长短而言的,如水土流失在总体上主要表现为渐变的特点,属缓发型自然灾害;而地震则突变性明显,属突发型自然灾害。 ——————应用体验不可少——————— 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集中且分布面积最大的黄土区。长期以来,这里的水土流失十分严重。据此回答1~2题。 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从长时间尺度和年内的时间过程看,具有的自然灾害特点是( ) A.联系和分异双重性B.突变和渐变双重性 C.自然和社会双重性D.难免和可防双重性 2.其土壤性质和该区降水强度等是人类难以改变的,但通过生物措施、工程措施等可减少水土流失。说明自然灾害具有( ) A.联系和分异双重性B.突变和渐变双重性 C.自然和社会双重性D.难免和可防双重性 解析:1.B 2.D 第1题,黄土高原年复一年的水土流失从长时间尺度上表现出渐变的特点,但从年内的时间过程长,又具有突发性的特点。第2题,自然灾害难以避免,但可以防御,从而规避风险,减少损失。 3.据统计,我国现有水土流失总面积达 3.56×106km2(含风蚀),已占到国土面积的37.1%,读下图,回答问题。

中国近年来的自然灾害事件

中国近年来的自然灾害事件 2008年度中国十大自然灾害事件 1、5.12汶川特大地震导致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南方雪灾:年初特大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影响21省(区、市、兵团) 3、台风“黑格比”严重影响两广地区 4、6月上中旬华南、中南地区发生严重洪涝灾害 5、新疆出现历史上第二个严重干旱年 6、长江沿线及江南地区发生严重秋涝 7、四川攀枝花-会理地震导致川滇两省损失严重 8、9月下旬四川发生严重暴雨洪涝和泥石流灾害 9、宁夏严重干旱致夏秋粮减产 10、10月末西藏发生强降雪,10万余人受灾 2008年度中国十大自然灾害事件 1、南方雪灾:年初特大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影响21省(区、市、兵团) 1月10日至2月2日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发生低温雨雪冰冻灾害,降温幅度之大多年少有、降水之多历史同期罕见、持续时间之长多年未遇、灾害损失之重远超常年。经核定,此次灾害造成21个省(区、市、兵团)受灾,因灾死亡132人,失踪4人,紧急转移安置166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11874.2千公顷,绝收面积1690.6千公顷;倒塌房屋48.5万间,损坏房屋168.6万间;因灾直接经济损失1516.5亿元。其中,湖南、贵州、江西、安徽、湖北、广西、四川、云南等省(区)受灾较重。由于灾害发生时恰逢春运高峰时段,灾害的波及面之广、影响程度之深、社会影响之大,均为历史罕见。1月21至28日,国家减灾委、民政部分别针对湖南、湖北、贵州、广西、江西、安徽等6省(区)的灾情,启动四级应急响应,1月29日,根据上述6省的灾情发展,将响应级别提升至二级。1月31日,针对四川省灾情,又再次启动二级应急响应。 2、5.12汶川特大地震导致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北纬31度、东经103.4度)发生里氏8级地震,此后地震灾区还发生了上万次余震,最高震级达6.4级。此次地震属浅源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灾害性最为严重的地震,其伤亡人数仅次于1976年唐山7.8级地震,经济损失和救灾难度之大为历史罕见。四川、甘肃、陕西、重庆、河南、湖北、云南、贵州、湖南、山西等省(市、区)共有417个县、4667个乡镇、48810个村受灾,受灾人口4625.6万人,紧急转移安置1510.6万人,因灾死亡69227人,失踪17923人,受伤37.4万人;倒塌房屋796.7万间,损坏房屋2454.3万间,直接经济损失8523.09亿元。5月12日15时40分,国家减灾委、民政部启动二级应急响应,5月12日22时15分提升为一级。 3、台风“黑格比”严重影响两广地区 2008年第14号强台风“黑格比”(HAGUPIT)于9月19日20时在菲律宾以东的西北太平洋洋面上生成,9月21日11时加强为强热带风暴,9月21日下午加强为台风,9月22日14时加强为强台风。“黑格比”于9月24日早上6时45分在广东省电白县陈村镇沿海登陆,登陆时中心最大风力15级(48m/s)。台风“黑格比”具有强度强、移动快、影响范围广等特点,共造成广东、广西、海南、云南四省1501.9万人(次)不同程度受灾,死亡47人(含失踪人口),紧急转移安置157.2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879.1千公顷;倒塌房屋4.1万间;因灾直接经济损失133.3亿元。 4、6月上中旬华南、中南地区发生严重洪涝灾害

【精品】高考地理专项复习:自然灾害

(新课标)高考地理专项复习:自然灾害 一主要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 对应考点 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自然灾害的主要特点;自然灾害的规律;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世界主要自然灾害带的分布. 重点、难点 自然灾害的关联性;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区域灾情分析。 主干知识梳理 一、自然灾害及其影响 1。概念:自然灾害是由于自然异常变化作用于人类社会,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秩序混乱、资源破坏,从而影响和阻碍社会经济发展的现象或一系列事件。 2。基本要素 (1)致灾因子:要有自然异变作为诱因.可以是纯自然的,也可以人类活动所诱发的自然作用。大部分灾害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引发。

(2)承灾体:承受灾害的客体(人类和人类社会),要有受到损害的人、财产、资源作为的客体。 二、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 1...按成因: ....天文灾害(如太阳风暴导致通讯中断、磁暴等)、气象灾害(暴雨洪涝、干旱、台风、寒潮霜冻雪灾等低温冷害、酷热、雷击、冰雹、大风、干热风、龙卷风、浓雾及沙尘暴等)、地质灾害(地震、火山、滑坡、泥石流、山崩、地陷等)、海洋灾害(风暴潮、海啸、巨浪,海冰、赤潮等)以及生物灾害(农林病虫草鼠害以及森林火灾等)、人为诱发灾害等。 2.按表现特征:突发型灾害、缓发型灾害、过渡型灾害. 3...按发展过程: ......原生灾害、次生灾害。 4。按承灾体的性质:城市灾害、农业灾害、矿山灾害等。 三、自然灾害的主要特点 自然灾害最基本的特点就是对人类的危害性.此外还有以下基本属性. 1.突变和渐变的双重性 2.联系(关联性)和分异的双重性 关联性主要表现为灾害成因上的关联。这种关联性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灾害的群发性和严重性。 例如,我国川、滇、黔接壤地带形成了以地震、滑坡、泥石流为主的灾害系统。这是因为该地区现代地壳活动强烈,地震频发,震级高。由于地壳活动强烈,山体断层发育,岩石破碎,风化严重,加上干湿季分明,暴雨集中,促使滑坡、泥石流频发。 3。 自然和

中国的自然灾害和国家社会关系

中国的自然灾害和国家社会关系 (2008-06-24) ● 郑永年 这次地震已经引发了人们对一个更为深刻的理论和实践问题的思考: 像中国这样一个自然灾害频繁的大国,需要建立一种什么样的国家和社会(或者政府和社会)关系? 四川大地震中无数校舍倒塌,夺去了很多年轻学生的生命。从震后的第一天起,学校校舍质量问题一直是海内外人们关注的焦点。那些在地震中失去孩子的独生子女家长的悲伤可想而知。随着家长们不满情绪的上升,如何追究相关责任的问题也提了出来。 这次地震中及其随后的救灾过程中,在人性光辉的一面被弘扬出来的同时也暴露出了中国社会及其制度的一些弊端。这些弊端的克服和消除需要很长的时间,但把这些弊端揭示出来无疑是件好事情。 像校舍的质量这样的问题的提出至少对今后的重建具有非常的参照意义。当然,人们希望不仅每一所校舍是安全的,而且是所有的住房都是安全的,因为它们都关系到人的生命。 灾后必须重建。但重建的不仅仅是校舍楼房等基础设施,更重要的是中国方方面面的制度。 实际上,这次地震已经引发了人们对一个更为深刻的理论和实践问题的思考,那就是中国的国家与社会的关系的重建。像中国这样一个自然灾害频繁的大国,需要建立一种什么样的国家和社会(或者政府和社会)关系? 这个问题很重要,因为它关系到国家和社会之间的责任分配。在自然灾害过程中(包括发生前的预报、应付灾难的过程、灾后的重建等),国家应当负什么责任?社会应当负什么责任? 对这个问题的思考不仅有利于厘清国家和社会各自的责任,也能引导人们去建设更为有效的国家和社会的关系。 两部引起反思的著作 对中国的国家和社会的关系问题的讨论由来已久。可以举两个例子。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德国裔历史学家卡尔·魏特夫 (Karl August Wittfogel,1896-1988)出版《东方专制主义》巨著。一些西方学者把这本书和另外两位德国学者的巨著相提并论,一位是马克思及其《资本论》,另一位是韦伯及其《经济与社会》。

2016第一章第二节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导学案

台风有三个组成部分,即外围大风区、旋涡风雨区和台风眼。这三部分 的气流状况不同,天气状况也不同。如下图所示: 下图是“我国某天气系统在某地过境时的气压与风速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该天气现象是( ) A.冬天大风寒潮天气 B.东南沿海台风天气 C.华北地区沙尘暴天气 D. 长江流域伏旱天气 (2)该天气系统是( ) A.快行冷锋 B. 反气旋 C.强热带气旋 D. 准静止锋 4.列表比较寒潮和台风两种气象灾害的特点 灾害类型 寒潮 台风 源地 北半球高纬度的寒带 热带、副热带的海洋 影响地区 北半球的中高纬度带 北半球中低纬度带的 沿海地区 影响季节「 深秋到初春(冬半年) 7 —11月(夏秋) 天气要素的变 化 气温下降,降水增多 降水增多 5.台风和飓风有哪些区别? 台风和飓风的比较表 【自主 台风结构 外围大风区 旋涡风雨区 台风眼 位置 台风的外围部分 台风的主要部分, 破坏 力最大 台风的中心部分 气流和天 气状况 大风区临近时,云 逐渐增多加厚,湿 度增加,温度升 高,风力加强 在台风眼附近有 强 烈的上升气流, 形成宽达数十千 米,厚 八九千米的 垂直云墙,产生狂 风暴雨 台风眼盛行 下沉气 流, 天气晴朗 【合作 探究】 气压 (hPu) I 010* 【拓 展】 讲练互动

名称 项目 台风飓风 探究】概念 源地 影响地区 西北太平洋上中心 附近平均最大风力 在12级以上的热带 气旋 西北太平洋—亚 洲东部、我国沿海地 区 印度洋和大西洋上中心附近平均最大风 力在12级以上的热带气旋 印度洋、大西洋 亚洲南部、北美洲东海岸 6.寒潮的危害有哪些? 气象灾害成因危害防御 台风 强烈发展的热 带气 旋 ①地面建筑物和通信设 施遭受严重破坏;②造 成河堤决口,洪水泛 滥;③破坏海堤,淹没 海岛 加强台风监测和预报,发干旱 长时期无降水 或降水异常偏 少 粮食减产,人畜饮水困 难,影响经济发展和社 会稳定 ①因地制宜实行农林牧相结 合的农业结构,改环境;② 干旱区选择耐旱作物;③加 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寒潮 强冷空气迅速 入侵造成的大 范围内剧烈降 温 强烈大风、降温天气使 农作物、牲畜受到冻 害;交通、通信受到影 响 提前发布准确寒潮警报,对 农作物、牲畜作好防寒准备 7?主要的气象灾害有哪些特点,应采取怎样的防御措施? 剖析: 地 应 灾 宙 8.比较震级与烈度 概念计量和单位 震级 用以衡量是通过地震仪器的 地震本身记录计算出来的 影响因素 地震释放的能量 【合作 探究】 结合原 因分析

山东省自然灾害风险防治办法

山东省自然灾害风险防治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预防和减少自然灾害发生,提高自然灾害风险综合防治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自然灾害风险调查、评估、监控、防御和监督保障等活动,适用本办法。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本办法所称自然灾害,包括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森林火灾和草场火灾等。 第三条自然灾害风险防治工作坚持以人为本、科学规划、全面排查、综合防治的原则,建立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协同、属地为主的工作机制。 第四条自然灾害风险防治工作实行各级人民政府行政首长负责制。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自然灾害风险防治工作的领导,将自然灾害风险防治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建立健全防汛抗旱、森林防火、防震减灾等指挥协调机制,保障资金投入,定期研究解决自然灾害风险防治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依法落实自然灾害风险防治相关职责,指导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开展自然灾害风险防治相关工作。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急管理部门负责自然灾害风险防治工作的指导、协调。

发展改革、财政、自然资源、住房城乡建设、交通运输、农业农村、水利、林业、地震、气象等负有自然灾害风险防治职责的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自然灾害风险防治工作。 第六条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自然灾害风险防治的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防灾减灾意识。 新闻媒体应当积极开展自然灾害风险防治公益宣传。 第七条对在自然灾害风险防治工作中取得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章风险调查与评估 第八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定期开展自然灾害风险普查工作,建立自然灾害数据库。 普查包括历史灾害调查、致灾孕灾调查、承灾体调查、综合防灾减灾能力调查等内容。 第九条历史灾害调查应当以区域内有关单位、个人和相关历史资料为调查对象,对各类自然灾害发生次数、灾害强度、灾害损失、灾害影响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和研判,推断自然灾害发生的特点和规律。 第十条致灾孕灾调查应当以自然灾害致灾孕灾要素为调查对象,对各类致灾因子频率、强度、范围等信息进行研究和分析,了解自然灾害致灾孕灾的影响因素和发生机理。 第十一条承灾体调查应当重点对人口、房屋建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资源环境、工矿企业等承灾体的空间分布、结构类型以及与灾害相关的属性特征进行调查、收集和归纳,掌握承灾体个体信息、区域特征和承灾能力。

20200420 万福社区自然灾害风险分析报告

万福社区自然灾害风险分析报告 按照《成都市减灾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印发<2020年4-12月全市自然灾害风险分析报告>的通知》(成减灾[2020]2号)文件要求,结合我社区实际,现将我社区自然灾害风险分析报告如下: 一、我社区基本情况 万福社区地处成都市东南部,与双流区、龙泉驿区接壤,幅员面积2.4平方公里(与龙泉驿区龙华社区和天鹅社区存在飞地)。总户数860户,人口3440人。下辖10个居民小组,共有企业4家、市场1处、农家乐34家,画意村入住画家24户。目前,我社区已启动7个组的土地整理工作,还剩3个组未拆迁(2、8、9三个组),现已安置了874人,还有1492人在外过渡。 二、成立自然灾害防范工作领导小组 我社区成立了以社区党委书记为组长的自然灾害防范工作领导小组,对我社区2020年4月至12月可能涉及到的自然灾害风险形势进行了全面分析,做到提早谋划,做好防范应对工作。 三、自然灾害分析 市气象局预计,2020年4—12月我市平均气温19.7℃,较常年平均(18.9℃)偏高0.8℃;4—12月总降水量946毫米,较常年平均(876毫米)偏多1成左右。4—12月可能影响我市重要天气有春旱、夏旱、伏旱、暴雨洪涝、秋季连阴雨及高温等,特别是夏季强对流天气频繁,主汛期全市有5~8次区域暴雨天气过程,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匀。 1、洪涝灾害风险。我社区预计,2020年我社区洪涝灾害主要发生时段

为5至9月,重点发生时段为7至8月。我社区陡沟河、南支七渠、何家冲受局部暴雨及上游来水影响,不排除发生洪水并造成沿河居民(重点为画家村)及荷塘月色核心景区受洪涝灾害的可能。如大风暴雨引起景区、河道周围的树木倒伏、倾斜、折断等风险。我辖区南支七渠万福花市段、荷塘月色A区和画家村分别于2017年和2018年遭受了严重洪水灾害,辖区居民的人生、财产安全受到了严重威胁。其余时段发生洪涝灾害的概率较低。 2、地震灾害风险。根据地震局地震趋势分析,2020年全省地震形势异常严峻,成都市西部龙门山地区存在发生中强地震的可能性。市应急管理局预计,2020年4月至12月成都市龙门山、龙泉山两大地震活动断裂带仍然存在发生4级以上强有感或破坏性地震的风险。我社区与东部龙泉山交界,距离较近,存在一定连带风险。 我社区将对照我辖区可能出现的各类自然灾害风险,进一步提升社区应急能力,筑牢防灾减灾防线,动员辖区各企业、单位和居民深入开展防灾减灾活动,营造人人关注灾害风险、人人参与防灾减灾的社会氛围,确保辖区居民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万福社区居民委员会 2020年4月20日

第二节 自然灾害对粮食安全的影响

第二节自然灾害对粮食安全的影响 粮食产量不仅与一国的耕地面积、农业劳动人口、农业机械化水平和农业科技水平等因素相关,还与一国的自然灾害有着密切的关系。中国自古以来自然灾害种类多,发生频率高,分布范围广,极易受灾害袭击且受灾严重。因此,要制定恰当的粮食安全政策必须研究自然灾害对粮食产量的影响。本节分析所用数据分为两类:一类是我们所调查的2004~2008年农民种粮行为的微观数据;另一类是基于年鉴数据,涉及国家自然灾害及粮食产量的宏观数据。 Chapter two The influence of the natural calamities on food security Grain production is not only related to these factors, such as the arable land area of a nation, the population of farming, the level of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and technology, but also have a close relationship with natural calamities. Since ancient times, the natural calamities in China are varied with high frequency, covering large areas, and easy to be seriously affected by them. Therefore, we need to make appropriate grain security policies by investigating the effects to the grain production caused by natural disasters. In this chapter, the data we will utilize fall into two categories: one is the micro data concerning the grain production behaviors of farmers based on our survey between 2004 and 2008, and the other grounds on the data of yearbook related to the natural calamities and the grain output in China.

中国近年来的自然灾害事件

中国近年来得自然灾害事件 1950年7月,淮河大水。 1954年7月,长江、淮河大水。 1959到1961三年自然灾害 1966年河北邢台地震 1970年通海7、8级大地震 1975年8月,河南大水。 1976年河北唐山大地震 1978—1983年北方大旱 1991年安徽江淮水灾 长江1998年特大洪水 2003年非典疫情 2007年度“十大自然灾害事件” 2008年度中国十大自然灾害事件 1、5、12汶川特大地震导致重大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 2、南方雪灾:年初特大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影响21省(区、市、兵团) 3、台风“黑格比”严重影响两广地区 4、6月上中旬华南、中南地区发生严重洪涝灾害 5、新疆出现历史上第二个严重干旱年 6、长江沿线及江南地区发生严重秋涝 7、四川攀枝花-会理地震导致川滇两省损失严重 8、9月下旬四川发生严重暴雨洪涝与泥石流灾害 9、宁夏严重干旱致夏秋粮减产 10、10月末西藏发生强降雪,10万余人受灾 9、2009年自然灾害(五个“历史罕见”) 10、2010自然灾害 4月14日青海玉树地震 2012年全国十大自然灾害事件 1950年7月,淮河大水。由于泥沙淤积,河床高涨,加上国民党军队在淮海战役时对沿淮堤坝得大肆破坏,这年汛期,淮河流域全面告急,河南、皖北许多地方一片汪洋,水灾淹没土地3400余万亩,灾民1300万。淮北地区受灾惨重,为百年所罕见。 1954年7月,长江、淮河大水。长江中下游、淮河流域降水量普遍比常年同期偏多一倍以上,致使江河水位猛涨,汉口长江水位高达29.73米,较历史最高水位得1931 年高出14、5米。虽然沿江人民做出了极大努力保卫荆江大堤,从而保证了武汉市与南京市得安全,但却淹没农田4755万亩,1888万人受灾,财产损失在100亿元以上。由于农产品减少,也影响了人民得生活与1955年得工业生产。 1、1959到1961三年自然灾害 在1959年7月,华东地区长江发洪水。据灾害中心数据, 因为淹水与接下来歉收所带来得饥荒,洪水直接带来得死亡人数估计达两百万,而且别得地区也多少受到影响。这场灾害被列为20世纪死亡人数最多得灾害得第七名。 在1960年,55%得耕地或多或少遭受到干旱或者其它恶劣天气,其中60%得耕地根本就没有降雨。大英百科全书1958年至1962年年鉴也报告了异常天气。

第三章 第二节 自然灾害的救援与救助

第二节自然灾害的救援与救助 课时过关·能力提升 基础巩固 1自然灾害救援与救助的目标包括() ①减少甚至消除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②防止和杜绝灾害消息的发布和泄漏,维护社会稳定③恢复灾区人民的基本生存条件④保障灾区人民的生存与发展⑤疏散人群,动员灾害多发区人们迁出原居住地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③④⑤ D.①②⑤ 解析:灾害发生后应即时发布灾害消息,采取救援与救助措施。有些自然灾害多发区,如干旱多发区,无法大规模地动员人们迁出原居住地。 答案:A 2自然灾害救助的三个核心环节的实施程序是() A.准备—应急—恢复 B.应急—准备—恢复 C.准备—恢复—应急 D.恢复—准备—应急 解析:根据自然灾害救助的先后顺序即可得出答案。 答案:A 3灾前准备的核心任务是() A.确定储备物资的种类 B.储备救灾物资 C.保证交通便捷 D.确定储备物资的地点 解析:储备救灾物资是灾前准备的核心任务。 答案:B 4下列不属于我国国家级救灾物资储备基地的是() A.沈阳 B.哈尔滨 C.重庆 D.长沙 解析:我国国家级的救灾物资储备基地有天津、哈尔滨、沈阳、合肥、郑州、武汉、长沙、南宁、成都和西安。 答案:C 泰国宣布建成东南亚地区最完善的海啸预警系统,可在2分钟内分析出海啸方向、速度和抵达海岸的时间,并在15分钟内发出预警。据此完成第5~6题。

5在防灾减灾工程中,预警属于哪种手段?() A.灾害监测 B.灾害预报 C.防灾 D.抗灾 6为减少海啸带来的损失,海啸易发区为提高应急能力,可建设() A.灾害监测系统 B.灾情预报系统 C.救灾物资储备基地 D.沿海防护工程 解析:第5题,预警属于灾害预报。第6题,“提高应急能力”是关键信息,即在灾害发生后迅速将救灾物资送到灾区,这就需要建设救灾物资储备基地。 答案:5.B 6.C 7我国各类救灾物资储备基地储备的救灾物资包括() ①生活类用品②救生类物品③医用物品④取暖御寒类物品⑤建筑装修材料 A.①②③⑤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⑤ 解析:由于我国不同地区的灾害种类不同,救灾物品的储备要求因时、因地、因灾种不同。我国各救灾物资储备包括①②③④的内容。 答案:C 8我国的防灾抗灾工作方针是() A.以预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 B.依靠群众,依靠集体 C.生产自救、互助互济 D.国家必要的救济和扶持 解析:B、C、D三项属于救灾工作方针。 答案:A 9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发生里氏8.1级强烈地震,这次地震共造成约8 700人丧生。为帮助尼泊尔人民开展抗震救灾工作,中国政府向尼泊尔提供了价值6 000万元人民币的人道主义紧急物资援助。我国对尼泊尔的救济属于() A.政府救济 B.民间救济 C.国际救济 D.部队救济 解析:对灾民的救援形式主要有政府救济、民间救济和国际救济等形式,题中提到的救济超越了国界,应属于国际救济。 答案:C 10读“中国地震灾害应急预案的内容体系图”,完成下列各题。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5《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灾害 第一节 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_0

第一节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说出我国自然灾害的四大基本特点及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类型。 2.能在中国地图上指明我国灾害类型的空间分布区域,并在此基础上,归纳总结出我国的三大自然灾害带及其主要灾害类型。 1.尝试用归纳的方法,根据材料归纳出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根据各自然灾害的具体分布归纳出我国自然灾害的分布规律。 2.体验合作学习过程,主动参与“列举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灾害类型地域差异”等问题的讨论,学会倾听、学会表达,增强学习的主动性、自信心,提高学习效果。 3.在中国地图上整理、归纳各个灾害实例,总结出我国各种自然灾害的空间分布,培养、强化地理空间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我国自然灾害方面的国情的了解,激发学生认识灾害、研究灾害的学习动机,认真思考人类面对灾害的科学态度与应对策略。 2.通过学习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使学生增强危机感和使命感。 3.通过了解我国自然灾害地域差异大的特点,使学生进一步养成因地制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思维方法。 [教学重点] 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 [教学难点] 各地自然灾害成因 [教学媒体与教具] 课前请同学们上网查阅中国自然灾害事例。 [课时安排] 1课时 [讲授过程] 【复习提问】复习灾害、自然灾害的概念,说明自然灾害的形成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学生回答】灾害是指危及人类生命财产与生存条件的现象和过程,它包括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两类。以自然变异为主要原因所产生的灾害,称为自然灾害;由于人为原因而引起的自然灾害,称为人为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的形成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要有自然变异作为诱因;二是要有受到损害的人、财产、资源作为承受灾害的客体。自然变异本身无所谓成灾或危害,只有当它们作用于人类及其创造的各种物质财富上,并使之造成损失,才成为灾害。 【新课导入】自古以来,我国就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地球上的各种自然灾害在我国几乎都有发生,而洪涝、干旱、台风、寒潮、地震、泥石流、滑坡以及虫灾、鼠灾等危害尤为严重。我国自然灾害有何特点?分布情况怎样?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 【板书】第三章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

选修5 1.2主要自然灾害及其分布(教师版)1

2.1主要自然灾害及其分布(一) 编写人:审核人:审批人: 班组:姓名:组评:师评: 使用说明:1.仔细阅读学习目标,根据学习目标熟读课文后完成自主学习部分; 2.课后认真填写课堂小结,并将学案集中收集,以备复习之用; 3.难度分级:★基础识记,★★理解应用,★★★能力提升,★★★★知识拓展。 学习目标:1.了解主要自然灾害产生的原因及危害。 2.学会运用地图说明主要自然灾害的分布情况,培养地理读图能力。 3.了解世界主要灾害带的位置和所发生的自然灾害。 重、难点分析 1.学习重点:主要自然灾害产生的原因、分布及危害,世界主要灾害带的位置和所 发生的自然灾害。 2.学习难点:正确描述图像数据中所显示的自然灾害的分布情况,区别泥石流与滑 坡、干旱与旱灾等概念。 第一部分自主学习(预习课本,思考问题) 一、地震灾害与地质灾害 1.地震 (1)概念:地壳中长期积累的能量急剧释放出来,以地震波的形式传播,引起地面 震动,形成地震。 (2)震级:表示地震释放能量大小的等级。 (3)烈度:表示地面遭受地震破坏的程度。 (4)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2.泥石流 (1)概念:由暴雨或冰雪融水等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 (2)形成条件:山高沟深、地势陡峻,利于水流汇集;有大量的石块、泥沙和 松软土壤;多暴雨或冰雪融水。 3.滑坡 (1)概念:斜面上不稳定岩体或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动面整体向下滑动的现 象。 (2)条件:岩体或土体结构松软、比较破碎、地势起伏较大。 二、气象灾害与洪涝灾害 1.气象灾害 (1)热带气旋:①源地:南北纬 5°~20°水温较高的洋面上。 ②台风:热带气旋强烈发展的形式。 (2)旱灾:①概念:土壤水分不足,不能满足农作物和牧草生长的需要,造成较大 的减产或绝收的灾害。②形成:自然因素与人类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③分布:主要分布在降水量变化大的干旱、半干旱气候区。(3)寒潮:大范围的强冷空气活动,主要发生在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 2.气象灾害 (1)从气候因素看:主要集中于中低纬度地区。 (2)从地形因素看,多发生于江河两岸,特别是河流的中下游和地势低洼的地区。 第二部分合作探究(结合课本知识,探寻下列问题解决方法) ★★1.影响地震烈度的因素和我国多地震的原因各是什么? 影响地震烈度的因素有多个,包括震级(震级越大,烈度越大;反之烈度就越小。)、震源深浅(震源深度越浅,烈度越大;反之烈度就越小。)、震中距(震中距越小,烈度越大;反之烈度就越小。)和地面建筑的抗灾能力(地面建筑的抗灾能力越弱,烈度越大;反之烈度就越小。)等。 原因:我国正处于环太平洋,地中海—喜马拉雅两大地震带之间。 ★★★2.简述滑坡和泥石流的异同点? 相同点不同点 ①主要发生在山地地区; ②主要由重力作用形成,在一定坡度 上,物质向下运动; ③人类活动可诱发使其发生; ④破坏力极强。 ①运动物质的体积大小不同; ②泥石流的形成必须有水的 参与。 ★★★3.热带气旋主要分布在哪些海区?(课本P15) 第三部分随堂检测(利用所学知识,解决下列问题) ★★1.地震震级大小取决于( B ) A.震源深浅 B.释放的能量多少 C.破坏程度 D.震中距远近 ★★2.下列有关地震的叙述,正确的是( D ) A.大部分地震的发生与火山活动有关 B.岩石发生断裂引起地震的地方叫震中 C.5级以下地震称为破坏性地震 D.震级越大,烈度就越大 ★★★3.天津距唐山约105千米,唐山大地震发生时,两地的震级和烈度(地面所受地震影响和破坏程度)( D ) A.两地的震级和烈度都相同 B.唐山的震级和烈度比天津大 C.唐山和天津烈度相同 D.两地震级相同,但唐山地震烈度比天津大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人类活动可防止地质灾害的发生 B.山西汾河谷地、陕西渭河平原是我国主要地震带之 C.一个7级地震所释放的能量相当于60个5级地震 D.火山喷发是地球上特有的自然现象 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给国家和人民造成了巨大损失,同时我国人为原因造成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