筛分分析实验

筛分分析实验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

筛分分析实验

实验目的:选矿工艺中经常要了解物料的粒度组成。为了准确地鉴定矿物

的粒度组成,必须进行筛分分析,才能知道各种粗细粒子在矿料中各占多少。

因此,筛分分析是选矿工艺中最基本的试验。通过这次实验,学会筛分分析试

验技术和整理有关的实验数据。

二、实验原理

用筛分的方法将物料按粒度分成若干级别的粒度分析方法,叫筛分分析。(一)、粗粒物料的筛析

在选矿试验中,一般遇到的试样粒度小于100 mm,对于小于100 mm 而大于0.045mm 的物料,通常采用筛析法测定粒度组成。其中100 mm 至6 mm 物料的筛析,属于粗粒物料的筛析,采用钢板冲孔或铁丝网编成的手筛来进行,其

方法是用一套筛孔大小不同的筛子进行筛分,将矿石分成若干粒级,然后分别

称重各粒级重量。如果原矿含泥、含水较高,大量的矿泥和细粒矿石粘附在大

块矿石上面,则应将它们清洗下来,以免影响筛析的精确性。

(二)、细粒物料的筛析

粒度范围为6mm 至0.045mm 的物料,筛分分析通常是在实验室中利用标准

试验筛进行。

干法筛分是先将标准筛按顺序套好,把样品倒入最上层筛面上,盖好上盖,

放到振筛机上筛分10-15min,然后将最下层的筛子取下,用手在橡皮布或光面纸上进行检查筛分,如果一分钟内所得筛下物料小于筛上物料量的0.1-1%(对

此值我国尚无统一的国家标准,但与矿石性质有关,脆性物料要求不能太高),则认为筛析已完成,否则就要继续筛析。

当样品含水、含泥较多,物料相互粘结时,应采用干湿联合筛析法,先将样

砂的筛分析试验

砂的筛分析试验 1.试验目的通过试验测定砂的颗粒级配,计算砂的细度模数,评定砂的粗细程度;掌握GB/T14684—2001《建筑用砂》的测试方法,正确使用所用仪器与设备,并熟悉其性能。2.主要仪器设备 (1)标准筛 (2)天平 (3)鼓风烘箱 (4)摇筛机。 (5)浅盘、毛刷等。 3.试样制备按规定取样,用四分法分取不少于4400g试样,并将试样缩分至1100g,放在烘箱中于(105±5)℃下烘干至恒量,待冷却至室温后,筛除大于9.50mm的颗粒(并算出其筛余百分率),分为大致相等的两份备用。 4.试验步骤 (1)准确称取试样500g,精确到1g。 (2)将标准筛按孔径由大到小的顺序叠放,加底盘后,将称好的试样倒入最上层的4.75mm 筛内,加盖后置于摇筛机上,摇约10min。 (3)将套筛自摇筛机上取下,按筛孔大小顺序再逐个用手筛,筛至每分钟通过量小于试样总量0.1%为止。通过的颗粒并入下一号筛中,并和下一号筛中的试样一起过筛,按这样的顺序进行,直至各号筛全部筛完为止。 (4)称取各号筛上的筛余量,试样在各号筛上的筛余量不得超过200g,否则应将筛余试样分成两份,再进行筛分,并以两次筛余量之和作为该号的筛余量。 5.试验结果计算与评定 (1)计算分计筛余百分率:各号筛上的筛余量与试样总量相比,精确至0.1%。 (2)计算累计筛余百分率:每号筛上的筛余百分率加上该号筛以上各筛余百分率之和,精确至0.1%。筛分后,若各号筛的筛余量与筛底的量之和同原试样质量之差超过1%时,须重新试验。 (3)砂的细度模数按下式计算,精确至0.1。 式中——细度模数; 、…——分别为4.75,2.36,1.18,0.60,0.30,0.15mm筛的累计筛余百分率。 (4)累计筛余百分率取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精确至1%。细度模数取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精确至0.1;如两次试验的细度模数之差超过0.20时,须重新试验。 简述: 在土木工程中,粒径大于5mm的骨料为粗骨料,又称为“石子”;粒径小于5mm的骨料为细骨料,又称为“砂”。我们可以通过筛分析,计算砂子的大小搭配状况,判断砂子的级配和细度模数。 粗细程度与颗粒级配: 砂的粗细程度是指不同粒径的砂粒混合体平均粒径大小。通常用细度模数(Mx)表示,其值并不等于平均粒径,但能较准确反映砂的粗细程度。细度模数Mx越大,表示砂越粗,单位重量总表面积(或比表面积)越小;Mx越小,则砂比表面积越大。 砂的颗粒级配是指不同粒径的砂粒搭配比例。良好的级配指粗颗粒的空隙恰好由中颗粒填充,中颗粒的空隙恰好由细颗粒填充,如此逐级填充使砂形成最密致的堆积状态,空隙率

砂的筛分析实验

细骨料检验过程讲稿 一、筛分析试验 取回试样,然后将砂样通过10mm筛,并算出筛余百分率。然后称取每份不少于550g的试样两份,分别倒入两个浅盘中,在105±5℃的温度下烘干到恒重,冷却至室温备用。 (1)准确称取烘干试样500g,置于按筛孔大小顺序排列的套筛的最上一只筛(即5mm筛孔筛)上;盖上盖后,用手摇动套筛,筛分时间为5min左右;然后取出套筛,再按筛孔大小顺序,在清洁的浅盘上逐个进行手筛,直至每分钟的筛出量不超过试样总量的0.1%时为止,通过的颗粒并入下一个筛中,并和下一个筛中试样一起过筛,按这样顺序过筛,直至每个筛全部筛完为止。 (2)分别称取各筛筛余量(精确至1g),所有各筛的分计筛余量和底盘中剩余量之和与筛分前砂样总量相比,其差值不得超过1%。 (3)计算分计筛余百分率:各筛上的筛余量除以试样总量的百分率(精确至1.0%)。 (4)计算累计筛余百分率:该筛上的分计筛余百分率与大于该筛的各筛上的分计筛余百分率之总和(精确至1.0%)。 (5)按下式计算砂样的细度模数M x (精确至0.01)。 M x = 1 1 6 5 4 3 2 100 5 ) A A A A A ( A A - -+ + + + 式中:A 1、A 2 、A 3 、A 4 、A 5 、A 6 ——分别为5mm、2.5mm、1.25mm、0.625mm、0.315mm、 0.16mm各筛上的累计筛余百分率。 (6)筛分实验应采用两组砂样平行实验,细度模数以两次实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测定值(精确至0.1)。如两次实验所得的细度模数之差大于0.20时,应重新取样进行实验。 二含泥量检验 1、取烘干的试样一份置于容器中,并注入饮用水,使水面高出砂面约150mm充分拌混均匀后,浸泡2h,然后,用手在水中淘洗试样,使尘屑、淤泥和粘土与砂粒分离,并使之悬浮或溶于水中。缓缓地将浑浊液倒入1.25mm及0.080mm的套筛(1.25mm筛放置上面)上,滤去小于0.080mm的颗粒。试验前筛子的两面应先用水润湿,在整个试验过程中应注意避免砂粒丢失; 2、再次加水于筒中,重复上述过程,直到筒内洗出的水清澈为止; 3、用水冲洗剩留在筛上的细粒。并将0.080mm筛放在水中(使水面略高出筛中砂粒的上表面)来回摇动,以充分洗除小于0.080mm的颗粒。然后将两只筛上剩留的颗粒和筒中已经洗净的试样一并装入浅盘,置于温度为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取出来冷却至室温后,称试样的重量。 计算:

粗集料及集料混合料的筛分试验T0302-2005

粗集料及集料混合料的筛分试验 (T 0302-2005) 一、目的与适用范围 1、测定粗集料(碎石、砾石、矿渣等)的颗粒组成对水泥混凝土用粗集料可采用干筛法筛分,对沥青混合料及基层用粗集料必须采用水洗法试验。 2、本方法也适用于同时含有粗集料、细集料、矿粉的集料混合料筛分试验,如未筛碎石、级配碎石、天然砂砾、级配砂砾、无机结合料稳定基层材料、沥青拌和楼的冷料混合料、热料仓材料、沥青混合料经溶剂抽提后的矿料等。 二、仪具与材料 1、试验筛:根据需要选用规定的标准筛。 2、摇筛机。 3、天平或台秤:感量不大于试样质量的0.1%。 4、其它:盘子、铲子、毛刷等。 三、试验准备 按规定将来料用分料器或四分法缩分至下表1要求的试样所需量,风干后备用。根据需要可按要求的集料最大粒径的筛孔尺寸过筛,除去超粒径部分颗粒后,再进行筛分。 筛分用的试样质量表1 公称最大粒径(mm)756337.531.526.519169.5 4.75试样质量不小于(kg)10854 2.52110.5 四、水泥混凝土用粗集料干筛法试验步骤

1、取试样一份置105℃±5℃烘箱中烘干至恒重,称取干燥集料试样的总质量(m0),准确至0.1%。 2、用搪瓷盘作筛分容器,按筛孔大小排列顺序逐个将集料过筛。人工筛分时,需使集料在筛面上同时有水平方向及上下方向的不停顿的运动,使小于筛孔的集料通过筛孔,直至1min内通过筛孔的质量小于筛上残余量的0.1%为止;当采用摇筛机筛分时,应在摇筛机筛分后再逐个由人工补筛。将筛出通过的颗粒并人下一号筛,和下一号筛中的试样一起过筛,顺序进行,直至各号筛全部筛完为止。应确认1min内通过筛孔的质量确实小于筛上残余量的0.1%。 注:由于0.075㎜筛干筛几乎小能把沾在粗集料表面的小于0.075㎜部分的石粉筛过去,而且对水泥混凝土用粗集料而言,0.075㎜通过率的意义不大,所以也可以不筛,且把通过0.15㎜筛的筛下部分全部作为0.075㎜的分计筛余,将粗集料的O.075㎜通过率假设为0。 3、如果某个筛上的集料过多,影响筛分作业时,可以分两次筛分,当筛余颗粒的粒径大于19㎜时,筛分过程中允许用手指轻轻拨动颗粒,但不得逐颗筛过筛孔。 4、称取每个筛上的筛余量,准确至总质量的0.1%。各筛分计筛余量及筛底存量的总和与筛分前试样的干燥总质量m0相比,相差不得超过m0的0.5%。 五、沥青混合料及基层用粗集料水洗法试验步骤 1、取一份试样,将试样置105℃±5℃烘箱中烘干至恒重,称取干燥集料试样的总质量(m3),准确至0.1%。 2、将试样置一洁净容器中,加入足够数量的洁净水,将集料全部淹没,但不得使用任何洗涤剂、分散剂或表面活性剂。 3、用搅棒充分搅动集料,使集料表面洗涤干净,使细粉悬浮在水中,但不得破碎集料或有集料从水中溅出。 4、根据集料粒径大小选择组成一组套筛,其底部为0.075㎜标

砂石筛分析试验步骤

石子的筛分析试验

料的0.075mm通过率假设为0. (二)沥青混合料及基层用粗骨料水洗法试验步骤: 1 . 称取一份试样,置于(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称取干燥集料试样的总质量(m3),准确至1%, 2 . 将试样置一洁净容器中,加入足够数量的洁净水,将集料全部盖没,但不得使用任何洗涤剂或表面活性剂。 3 . 用搅棒充分搅动集料,使集料表面洗涤干净,使细粉悬浮在水中,但不得破碎集料或有集料从水中溅出。 4 . 根据集料大小选择一组套筛,其底部为0 .075mm标准筛,上部为2 .36mm或4 .75mm筛,仔细将容器中混有细粉的悬浮液徐徐倒出,经过套筛流入另一容器中,不得有集料倒出。 5. 重复2-4步骤,直至倒出的水洁净。 6. 将套筛的每个筛子上的集料及容器中的集料倒入搪瓷盘中,操作过程中不得有集料散失。 7. 将搪瓷盘连同集料一起置(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称取干燥集料试样的总质量(m4),准确至1%, m3与m4之差即为通过0.075mm部分。 8 . 将回收的干燥集料按干筛法分出0.075mm筛以上各筛的筛余量,此时 0.075mm筛上部分应为0。 五、结果评定 (一)干筛法筛分结果的计算 1、计算分计筛余率? 以各号筛筛余量及筛底存量的总和一筛分前试样的干燥总质量m0之差,作为筛分时的损耗,若大于0.3%,应重新进行试验。 m5=m0-( +m底) m。—用于干筛的干燥集料总质量,(g); mi—各号筛上的分计筛余,g; i:—依次为0.075mm、0.15mm……至集料最大粒径的排序; m底—筛底(0.075mm以下部分)集料总质量(g)。 (2)分计筛余百分率 干筛后各号筛上的分计筛余百分率Pi按下式计算,精确至0.1%。 Pi=mi/(mo-m5) 各符号意义同前。 (3)累计筛余百分率 各号筛的累计筛余百分率为该号筛以上各号筛的分计筛余百分率之和,精确至O.1%。 (4)通过百分率 各号筛的质量通过百分率Pi等于100减去该号筛累计筛余百分率,精确至0.1%。 (5)用筛底存量除以扣除损耗后的干燥集料总质量计算0 .075mm筛的通过率。 (6)试验结果用两次试验的平均值表示,准确至0.1%。当两次试验结果,P0.075的差值超过1%时,试验应重新进行。

19.8细集料的筛分试验操作规程

细集料的筛分试验实施细则 根据现行规范《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 JTG E42-2005,制定本细集料的筛分试验实施细则。 一、仪器设备要求: 1.标准套筛;孔径为9.5mm、4.75mm、 2.36mm、1.18mm、0.60mm、0.30mm、0.15mm 的方孔筛及配套底盘; 2.天平:称量1000g,感量不大于0.5g; 3.摇筛机; 4.烘箱:控温要求在105℃±5℃; 5.其他:盘子、毛刷。 二、操作方法与步骤 1.首先将砂过9.5mm的筛,并记录9.5mm筛的筛余百分率。拌和均匀后采用四分法缩分至每份不少于550g,然后在105℃±5℃的烘箱中烘干恒重,冷却待用。 2.标准套筛按筛孔有大到小的顺序在底盘上,将称重为500g(记作m)的砂样倒在最上层4.75mm的标准筛上,扣上筛盖,紧固在摇筛机上。接通电源,电动过筛持续约10min。若无摇筛机,也可采用手摇方式过筛10min。 3.按孔径大小顺序,将过筛后的砂样在筛上逐个手摇进一步过筛。首先在最大筛号上进行,新通过的砂颗粒用一洁净的盘子收集,当每个筛子手摇筛出的量每分钟不超过筛上剩余量的0.1%时为止,将筛出通过的颗粒并入下一号筛,和下一号筛中的试样一起过筛。下一级筛号按同样方式进行,直至所有孔径的筛号全部完成上述操作为止。 4.称量各筛上存留质量mi,精确至0.5g。所有各筛上存留量加上底盘保留质量之和与筛分试验用量相比,其差不得超过1%。 5.根据各筛上存留量,依次计算出砂的分计筛余、累计筛余、通过量和砂的细度模数。 6.试验结果计算 分计筛余百分率ai(%)=mi/M×100 累计筛余百分率A(%)=a1+a2+a3+·····+ai 通过百分率Ri(%)=100-A 细度模数μf=[(A2.36+A1.18+A0.60+A0.30+A0.15) -5A4.75]/(100-A4.75) 三、现场试验完毕后,由仪器保管责任人进行使用情况登记并进行常规保养。 1

砂筛分实验及数据表格

土木工程材料实验报告 姓名 学号 专业 班级 时间

砂的筛分试验 主要仪器与设备: 1)方孔筛一套(孔径为、、、、、的方孔筛,以及筛的底盘和盖各一个。 2)天平:称取1000 g、感量1 g; 3)摇筛机: 4)烘箱:(105±5)℃ 5)浅盘、毛刷等。 实验步骤: 将试样缩分至1100 g,置于烘箱中在(105±5)℃的温度下烘干到恒重,冷却至室温备用,筛除大于950mm的颗粒,分成大致相等的两份备用。(1)准确称取烘干试样500g,置于按筛孔大小顺序排列的套筛的最上一只筛(即5mm筛孔筛)上;盖上盖后,用手摇动套筛,筛分时间为5min左右;然后取出套筛,再按筛孔大小顺序,在清洁的浅盘上逐个进行手筛,直至每分钟的筛出量不超过试样总量的%时为止,通过的颗粒并入下一个筛中,并和下一个筛中试样一起过筛,按这样顺序过筛,直至每个筛全部筛完为止。 (2)仲裁时,试样在各号筛上的筛余量均不得超过下式的量: m r = 300 d A 式中:m r ——在一个筛上的剩余量; d——筛孔尺寸(mm); A——筛的面积(mm2)。 如果各号筛上的筛余量超过了上式的计算值,应将该筛余试样分成两份,再次进行筛分,并以其筛余量之和作为该筛余量。 (3)分别称取各筛筛余量(精确至1g),所有各筛的分计筛余量和底盘中剩余量之和与筛分前砂样总量相比,其差值不得超过1%。否则须要重新进行试验。 实验结果计算: 1)分计筛余量、分计筛余百分率、累计筛余百分率、细度模数(精确至)该砂为中砂

表1-1 砂的筛分试验结果 分计筛余量mi(g)分计筛余量百分率(m/500)(%)累计筛余量A(%) 筛孔尺寸/(m 4.75 0 0.0 0.0 2.36 66 1 3.2 13.2 1.18 67 13.4 26.6 0.60 91 18.2 44.8 0.30 157 31.4 76.2 0.15 79 15.8 92.0 <0.15 38 7.6 99.6 细度模数Mx 2.5 级配评定按2区评定。各累计筛余百分率均未超出2区规定的范围,级配合格 筛分曲线 总结 本次实验我们最后的累计筛(筛孔尺寸小于)余量达到%.(最后所有筛子和底盘的试样质量=500*%=498试样质量损失小,减少了误差,.主要是因为我们这组,在摇砂之前我们把每个尺寸的筛子称量了,摇砂后再把每个筛子和筛子里面砂一起称量,再计 算。

筛分法

试验一土的颗粒分析试验 (一)、试验目的 颗粒分析试验是测定干土中各种粒组所占该土总质量的百分数,借以明确颗粒大小分布情况,供土的分类与概略判断土的工程性质及选料之用。 (二)试验方法与适用范围 1、筛析法:适用于粒径大于0.075mm的土。 2、密度计法:适用于粒径小于0.075mm的土。 3、移液管法:适用于粒径小于0.075mm的土。 4、若土中粗细兼有,则联合使用筛析法及密度计法或移液管法。 (三)、筛分法实验 1、仪器设备: (1)符合GB6003——85的要求的试验筛。粗筛:圆孔,孔径为60mm、40mm、20mm、10mm、5mm、2mm;细筛:孔径为2.0、1.0、0.5、0.25、0.1、0.075mm。 (2)、天平:称量1000g与称量200g。 (3)、台秤:称量5kg.。 (4)、振筛机:应符合GB9909——88的技术条件。 (5)、其他:烘箱、研钵、瓷盘、毛刷、木碾等。 2、操作步骤(无粘性土的筛分法) (1)从风干、松散的土样中,用四分法按下列规定取出代表性试样: ①粒径小于2mm颗粒的土取100g——300g ②最大粒径小于10mm的土取300g——1000g ③最大粒径小于20mm的土取1000g——2000g ④最大粒径小于40mm的土取2000g——4000g ⑤最大粒径小于60mm的土取4000g以上。 称量准确至0.1g;当试样质量多于500g时,准确至1g。 (2)将试样过2mm细筛,分别称出筛上和筛下土质量。 (3)取2mm筛上试样倒入依次叠好的粗筛的最上层筛中;取2mm筛下试样倒入依次叠好的最上层筛中,进行筛析。细筛宜放在振筛机上震摇,震摇时间一般为10——15min。 (3)由最大孔径筛开始,顺序将各筛取下,在白纸上用手轻叩摇晃,如仍有土粒漏下,应继续轻叩摇晃,至无土粒漏下为止。漏下的土粒应全部放入下级筛内。并将留在各筛上的试样分别称量,准确至0.1g。 (4)各细筛上及底盘内土质量总和与筛前所取2mm筛下土质量之差不得大于1%;各粗筛上及2mm 筛下的土质量总和与试样质量之差不得大于1%。

砂的筛分实验

试验四砂的筛分析试验 一、实验目的和原理: 砂的颗粒级配,即表示砂大小颗粒的搭配情况。砂的粗细程度,是指不同粒径的砂粒混合在一起后的总体的粗细程度,通常有粗纱、中砂与细纱之分。在配制混凝土时,这两个因素(砂的颗粒级配和砂的粗细程度)应同时考虑。控制砂的颗粒级配和粗细程度有很大的技术经济意义,它们是评定砂质量的重要指标。用级配区表示砂的颗粒级配,用细度模数表示砂的粗细。 二、主要仪器设备和工具: 实验筛、托盘天平、烘箱、台秤、摇筛机等 三、实验步骤 1.用于筛分析的试样应先筛除大于10mm颗粒,并记录其筛余百分率。如试样含泥量超过5%,应先用水洗。然后将试样充分拌匀,用四分法缩分至每份不少于550g的试样两份,在105±5℃下烘干至恒重,冷却至室温后备用。 2.准确称取烘干试样500g,置于按筛孔大小顺序排列的套筛最上一只筛上,将套筛装入筛机摇筛约10min(无摇筛机可采用手摇)。然后取下套筛,按孔径大小顺序逐个在清洁的浅盘上进行手筛,直至每分钟的筛出量不超过试样总量的0.1%时为止。通过的颗粒并入下一号筛中一起过筛。按此顺序进行,至各号筛全部筛完为止。 3.试样在各号筛上的筛余量均不得超过下式的量: 质量仲裁时, 生产控制检验时, 式中:mr—筛余量,g D—筛孔尺寸,mm A—筛的面积,mm2 4.称量各号筛筛余试样的质量,精确至1g。所有各号筛的筛余试样质量和底盘中剩余试样质量的总和与筛余前的试样总质量相比,其差值不得超过1%。 否则应将该筛余试样分成两份,再次进行筛分,并以其筛余量之和作为该号筛的筛余量。 5.计算实验结果 6.分计筛余百分率各号筛的筛余量除以试样总质量的百分率(精确至0.1%)。 7.累计筛余百分率该号筛上的分计筛余百分率与大于该号筛的各号筛上的分计筛余百分率之总和(精确至0.1%)。 8.根据各筛的累计筛余百分率,绘制筛分曲线,评定颗粒级配。 9.计算细度模数μf(精确至0.01)。 式中A1~A6依次为筛孔直径5.00~16.0mm筛上累计筛余百分率。 10.筛分析实验应采用两个试样进行平行实验,并以其实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如两次实验所得细度模数之差大于0.20,应重新进行实验。 四、试验记录格式 砂样取样数量克。 筛孔尺寸(mm) 10 5

颗粒度的检测 筛分法 标准操作规程

编制、审核、批准 生产管理部质量管理部行政管理部财 务 部QA 室QC 室 营养粉车间仓 储 中 心

1目的 建立颗粒度检查法标准操作规程,规范该项目检查操作。 2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食品添加剂中颗粒度检测的定量试验。 3职责 6.1QC检验员:负责对颗粒度检测的管理。 6.2QC主管:负责监督本规程的执行。 4参考文件 GBT 21524-2008 无机化工产品中粒度的测定筛分法. 5培训范围 6内容: 6.1手筛法:用手往复振摇实验筛,一手在振幅距离处轻轻碰撞实验筛,由此产生的 震动使小于孔径的颗粒通过筛孔的筛分方法。 6.2方法原理:把预先于(105±2)℃下干燥并冷却至温室的无机化工产品样品,在 相对湿度不大于50%的环境下,使用毛筛法进行筛分到达筛分终点后,称量不同筛子剩余样品的质量,计算出以筛网孔径为的粒度分布。 6.3仪器:实验筛、天平、羊毛筛子、电烘箱、超声波清洗器。 6.4分析步骤: 6.4.1将指定尺寸的实验筛从底盘到顶部按筛孔增大的顺序组装好。 6.4.2用天平称取20g~50g试样,精确至,放置在最顶部的实验筛上,盖上顶盖。 6.4.3测定(手筛法) 用手振动试验,振幅约为,频率约为120/min,筛分时间为3min~5min,静至 3min后,称量各筛的剩余物或筛下物,判定方案如)

6.4.4筛分过程应连续进行,直至1min内通过剩余粒度级最多的试验筛的试样的质量 分数小于。把留在筛上或底盘上的试料用毛刷仔细刷净,分别称量每个粒度级 别的试验筛的筛余物质量(M1),所有筛余物的量的总和与称样量之差应不大 于%,否则,重新取样测定。 6.4.5每次测定结束后,用超神波对整套筛子进行清洗,以保证试验筛堵塞不大于%。 6.4.6定期对试验筛进行计量或校准,若发现筛孔尺寸超过有关标准的要求或筛孔变 形、筛网破损,应及时更换实验筛。 6.4.7计算结果 粒度以细度或通过率质量分数w计,数值以%表示,按如下公式计算: W=(m-m1)÷M×100 式中: m1------试验筛筛余物的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g); m--------试料的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g); 7注意事项 8相关文件 9附录 10版本历史

11.2土颗粒分析(筛分法)

2015年1月1日生效 颗粒分析试验任务单 (筛分法) 委托编号 接受任务时间 任务发放人 任务接受人 工程名称 检验依据 □GB/T50123-1999 □JTG E40-2007 □其它 试样种类 检验项目 1.□颗粒分析2. □不均匀系数3. □曲率系数 样品状态 1.□符合要求 样品编号 2.□偏离 判定依据 颗粒分析试验记录 试验编号 检测地点 土工室 试验日期 检测环境 T= ℃ P= % 仪器设备编号 风干土质量(g) 小于0.075mm 的土占总土质量百分数(%) 2mm 筛上土质量(g) 小于2mm 的土占总土质量百分数d x (%) 2mm 筛下土质量(g) 细筛分析时所取试样质量(g) 分析筛 类别 孔径 (mm) 分计留筛试样质量 (g) 累计留筛试样质量 (g) 小于该孔径的土质量m A (g) 小于该孔径的土质量百分数m A /m B (%) 小于该孔径占土总质量百分数 X =[m A /m B ]×d x (%) 粗筛 200 150 100 75 60 40 20 10 5 2 细筛 2 1 0.5 0.25 0.075 筛底存留(g) 散失量(g) 散失百分数(%) 颗粒大小分布曲线: >60 mm >10 mm >2 mm >0.5 mm >0.25 mm >0.075 mm 含量(%) d 60= d 30= d 15= d 10= ==1060d d C u =?=10 6030 2d d d C c 定名 备 注 d x-粒径小于2mm 或粒径小于0.075mm 的试样质量占试样总质量的百分数(%),或无大于2mm(或无大于0.075mm 的颗粒时,计算细筛及 粗筛分析土质量百分数d x=100% 检验校核 计算者 试验者

细集料的筛分试验报告

细集料的筛分试验 试验一;水泥混凝土用砂筛分——干筛法实验步骤 1.试验目的 通过实验测定水泥混凝土用砂的颗粒级配,并确定砂的粗细程度。 2.试验仪器与材料 (1)标准套筛;孔径为9.5mm、4.75mm、2.36mm、1.18mm、0.60mm、0.30mm、0.15mm 的方孔筛及配套底盘; (2)天平:称量1000g,感量不大于0.5g; (3)摇筛机; (4)烘箱:控温要求在105℃±5℃; (5)其他:盘子、毛刷 3.试验操作和步骤 (1)首先将砂过9.5mm的筛,并记录9.5mm筛的筛余百分率。拌和均匀后采用四分法缩分至每份不少于550g,然后在105℃±5℃的烘箱中烘干恒重,冷却待用。 (2)标准套筛按筛孔有大到小的顺序在底盘上,将称重为500g(记作m)的砂样倒在最上层4.75mm的标准筛上,扣上筛盖,紧固在摇筛机上。接通电源,电动过筛持续约10min。若无摇筛机,也可采用手摇方式过筛10min。 (3)按孔径大小顺序,将过筛后的砂样在筛上逐个手摇进一步过筛。首先在最大筛号上进行,新通过的砂颗粒用一洁净的盘子收集,当每个筛子手摇筛出的量每分钟不超过筛上剩余量的0.1%时为止,将筛出通过的颗粒并入下一号筛,和下一号筛中的试样一起过筛。下一级筛号按同样方式进行,直至所有孔径的筛号全部完成上述操作为止。 (4)称量各筛上存留质量mi,精确至0.5g。所有各筛上存留量加上底盘保留质量之和与筛分试验用量相比,其差不得超过1%。 (5)根据各筛上存留量,依次计算出砂的分计筛余、累计筛余、通过量和砂的细度模数。 4.试验结果计算 分计筛余百分率ai(%)=mi/M×100 累计筛余百分率A(%)=a1+a2+a3+·····+ai 通过百分率Ri(%)=100-A 细度模数μf=[(A2.36+A1.18+A0.60+A0.30+A0.15)-5A4.75]/(100-A4.75) 实验三细集料的筛分试验 【试验目的】测定细集料 天然砂、人工砂、石屑 的颗粒级配及粗细程度。对水泥混凝土用细集料可采用干筛法 如果需要也可采用水洗法筛分 对沥青混合料及基层用细集料必须采用水洗法筛分。 【主要试验仪具】(1) 标准筛孔径为9.5mm、4.75mm、2.36mm、1.18mm、0.6mm、0.3mm、0.15mm和0.075mm的方孔筛 筛盖和筛底盘各一个。(2) 摇筛机(3) 其他称量1000g、感量不大于0.5g的天平 能控温105℃±5℃的烘箱 浅盘和软、硬毛刷等。 【试验方法】(1) 试样准备将取来样品筛大于9.5mm的颗粒 在潮湿状态下充分拌匀 用

颗粒分析试验

颗粒分析试验 筛分法 1.目的与适用范围 此法适用于分离粒径大于0.075mm的粒组。对粒径大于60mm的土样,本试验方法不适用。 2.仪器设备 (1)标准筛:粗筛(圆孔)孔径为60mm、40mm、20mm、10mm、5mm、2mm;细筛孔径为 2.0mm、1.0mm、0.5mm、0.25mm、0.075mm。 (2)天平:称量5000g,感量5;称量1000g,感量1g;称量200g,感量0.2g。 (3)摇筛机。 (4)其他:烘箱、筛刷、烧杯、木碾、研钵及杵等。 3.试样 从风干、松散的土样中,用四分法按照下列规定取出具有代表性的试样: 最大粒径小于2mm者,取100~300g; 最大粒径为2~10mm之间的,取300~1000g; 最大粒径为10~20mm之间的,取1000~2000g; 最大粒径为20~40mm之间的,取2000~4000g; 最大粒径大于40mm者,取4000g以上。 4.试验步骤

1对于无凝聚性的土 (1)按规定称取试样,将试样分批次过2mm 筛。(2)将大于2mm 的试样按从大到小的次序,通过大于2mm 的各级粗筛。将留在筛上的土分别称量。 (3)2mm 筛下的土如数量过多,可用四分法缩分至100~800g 。将试样按从大到小的次序通过小于2mm 的各级细筛。可用摇筛机进行振摇。振摇时间一般未10~15min 。(4)由最大孔径的筛开始,顺序将筛取下,在白纸上用手轻扣摇晃,至每分钟筛下数量不大于该级筛余质量的1%为止。漏下的土粒应全部放入下一级筛内,并将留在各筛上的土样用软毛刷刷净,分别称量。(5)筛后各级筛上和筛底土总质量与筛前试样质量之差,不应大于1%。(6)如2mm 筛下的土不超过试样总质量的10%,可省略细筛分析;如2mm 筛上的土不超过试样总质量的10%,可省略粗筛分析。 2.对于含有黏土粒的砂砾土 XXXX 作业指导书 文件编号: XXXX-03-3.15 第2页 共 2 页 主题:颗粒分析试验方法 第B 版 第0次修订 颁布日期:2017年8月 15日

筛分粒径分布实验报告范本

Record the situation and lessons learned, find out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form future countermeasures.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 筛分粒径分布实验报告

编号:FS-DY-20864 筛分粒径分布实验报告 篇一:筛分分析-实验指导书 粒度分布通常是指某一粒径或某一粒径范围的颗粒在整个粉体中占多大的比例。它可用粒度分布表格、粒度分布图和函数形式表示颗粒群粒径的分布状态。颗粒的粒度、粒度分布及形状能显著影响粉末及其产品的性质和用途。例如.水泥的凝结时间、强度与其细度有关;陶瓷原料和坯釉料的粒度及粒度分布影响着许多工艺性能和理化性能;磨料的粒度及粒度分布决定其质量等级等。为了掌握生产线的工作情况和产品是否合格,在生产过程中必须按时取样并对产品进行粒度分布的检验,粉碎和分级也需要测量粒度。 粒度测定方法有多种,常用的有筛析法、沉降法、激光法、小孔通过法、吸附法等。本实验用筛析法测粉体粒度分布。筛析法是最简单的也是用得最早和应用最厂泛的粒度测定方法、利用筛析方法不仅可以测定粒度分布,而且通过绘

制累积粒度特性曲线,还可得到累积产率50%时的平均粒度。 一、实验目的意义 本实验的目的: ①了解筛析法测物体粒度分布的原理和方法; ②根据筛分析数据绘制粒度累积分布曲线和频率分布曲线。 二、实验原理 筛析法是让粉体试样通过一系列不同筛孔的标准筛,将其分离成若干个粒级,分别称重,求得以质量百分数表示的粒度分布。筛析法适用约20μm~100㎜之间的粒度分布测量。如采用电成形筛(微孔筛),其筛孔尺寸可小至5μm,甚至更小。 筛孔的大小习惯上用“目”表示,其含义是每英寸(2.54cm)长度上筛孔的数目。也有用l㎝长度上的孔数或1㎝筛面上的孔数表示的,还有的直接用筛孔的尺寸来表示。筛分法常使用标准套筛,标准筛的筛制按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推荐的筛孔为1㎜的筛子作为基筛,也可采用泰勒筛,筛孔尺寸为0.074mm(200目)作为基筛。

[课程]粗集料筛分试验规程

[课程]粗集料筛分试验规程 粗集料筛分试验 1 目的与适用范围 1.1测定粗集料(碎石、砾石、矿渣等)的颗粒组成。对水泥混凝土用粗集料可采用干筛法筛分,对沥青混合料及基层粗集料必须采用水洗法试验。 1.2 本方法也适用于同时含有粗集料、细集 料、矿粉的集料混合料筛分试验,如未筛碎石、 级配碎石、天然砂砾、级配砂砾、无机结合料 稳定基层材料、沥青拌和楼的冷料混合料、热 料仓材料、沥青混合料经溶剂抽提后的矿料等 2仪具与材料 (1)试验筛:根据需要选用规定的标准筛。 (2)摇筛机。 (3)天平或台秤:感量不大于试样质量的0. 1,。 (4)其它:盘子、铲子、毛刷等。 3 试验准备 按规定将来料用分料器或四分法缩分至表T0302-1要求的试样所需量,风干后备用。根据需要可按要求的集料最大粒径的筛孔尺寸过筛,除去超粒径部分颗粒后,再进行筛分。 表T0302-1 筛分用的试样质量公称最大粒 75 63 37.5 31.5 26.5 19 16 9.5 4.75 径(mm) 试样质量不

10 8 5 4 2.5 2 1 1 0.5 少于(kg ) 4水泥混凝土用粗集料干筛法试验步骤 4.1 取试样一份置105??5C烘箱中烘干至恒重,称取干燥集料试样的总质量(m),准确o 至0.1%。 4.2用搪瓷盘作筛分容器,按筛孔大小排列顺序逐个将集料过筛。人工筛分时,需使集料在筛面上同时有水平方向及上下方向的不停顿的运动,使小于筛孔的集料通过筛孔,直至lmin内通过筛孔的质量小于筛上残余量的0. 1,为止;当采用摇筛机筛分时,应在摇筛机筛分后再逐个由人工补筛。将筛出通过的颗粒并人下一号筛,和下一号筛中的试样一起过筛,顺序进行,直至各号筛全部筛完为止。应确认lmin内通过筛孔的质量确实小于筛上残余量的0.1,。 注:由于0.075筛干筛几乎不能把沾在粗集料表面的小于0.075mm部分的石粉筛过去,而且对水泥混凝土用粗集料而言,0.075mm通过率的意义不大,所以也可以不筛,且把通过0.15mm筛的筛下部分全部作为0.075mm的分计筛余,将粗集料的0.075mm通过率假设为0。 4.3 如果某个筛上的集料过多,影响筛分作业时,可以分两次筛分。当筛余颗粒的粒径大于19mm时,筛分过程中允许用手指轻轻拨动颗粒,但不得逐颗塞过筛孔。 4.4称取每个筛上的筛余量,准确至总质量的0.1,。各筛分计筛余量及筛底存量的总和与筛分前试样的干燥总质量m相比,相差不得超o 过mo的0.5,。 5 计算 5.1 干筛法筛分结果的计算

筛分过滤实验报告

筛分过滤实验报告 Revised as of 23 November 2020

筛分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测定天然河砂的颗粒级配。 (2)绘制筛分级配曲线,求d0、d80、K80。 (3)按设计要求对上述河砂进行再筛选。 二、实验原理 滤料级配是指将不同大小粒径的滤料按一定比例加以组合,以取得良好的过滤效果。滤料是带棱角的颗粒,其粒径是指把滤料颗粒包围在内的球体直径(这是一个假想直径)。 在生产中简单的筛分方法是用一套不同孔径的筛子筛分滤料试样,选取合适的粒径级配。我国现行规范是以筛孔孔径 mm及两种规格的筛子过筛,取其中段。这虽然简便易行但不能反映滤料孔径的均匀程度,因此还应该考虑级配情况。 能反映级配状况的指标是通过筛分级配曲线求得的有效粒径的d10以及d80和不均匀系数K80。d10是表示通过滤料质量10%的筛孔孔径,它反映滤料中细颗粒尺寸,即产生水头损失的“有效”部分尺寸;d80系指通过滤料质量80%的筛孔孔径,它反映粗颗粒尺寸;K80为d80与d10之比,即K80=d80/d10。K80越大表示粗细颗粒尺寸相差越大,滤料粒径越不均匀,这样的滤料对过滤及反冲均不利。尤其是反冲时,为了满足滤料粗颗粒的膨胀要求就会使细颗粒固过大的反冲强度而被冲走:反之,若为满足细颗粒个被冲走的要求而减小反冲强度,粗颗粒可能因冲不起来而得不到充分清洗。故滤料需经过筛分级配。 三、实验内容 实验设备与试剂 (1)圆孔筛一套,直径,筛孔尺寸如表4-1所示。 (2) (3)托盘天平,称量300g,感量。 (4) (5)烘箱。

(6)带拍摇筛机,如无,则人工手摇。 (7)浅盘和刷(软、硬)。 (8)1000mL量筒。 实验步骤 (1)取样。取天然河砂300g,取样时要先将取样部位的表层铲去,然后取样。将 取样器中的砂样洗净后放在栈盘中,将浅盘置于105℃恒温箱中烘干,冷至室温备用。 (2)称取砂样200g,选用一组筛子过筛。筛子按筛孔大小顺序排列,砂样放在最 上面的一只筛(筛)中。 (3)将该组套筛装入摇筛机,摇筛约5min,然后将筛套取出,再按筛孔大小顺序 在洁净的浅盘上逐个进行手筛,直至每分钟的筛出量不超过试样总量的%时为止。通过的砂颗粒并入下一筛号一起过筛,这样依次进行直至各筛号全部筛完。若无摇筛机,可直接用手筛。 (4)称量在各个筛上的筛余试样的质量(精确至)。所有各筛余质量与底盆中剩 余试样质量之和与筛分前的试样总质量相比,其差值不应超过 1%。 (5)将上述所得的各项数值填入表 4-1 中。

砂筛分实验及数据表格

砂筛分实验及数据表格-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土木工程材料实验报告 姓名 学号 专业 班级 时间

砂的筛分试验 1.1主要仪器与设备: 1)方孔筛一套(孔径为4.75mm 、2.36mm 、1.18mm 、0.60mm 、0.30mm 、0.15mm 的方孔筛,以及筛的底盘和盖各一个。 2)天平:称取1000 g 、感量1 g ; 3)摇筛机: 4)烘箱:(105±5)℃ 5)浅盘、毛刷等。 1.2实验步骤: 将试样缩分至1100 g ,置于烘箱中在(105±5)℃的温度下烘干到恒重,冷却至室温备用,筛除大于950mm 的颗粒,分成大致相等的两份备用。(1)准确称取烘干试样500g ,置于按筛孔大小顺序排列的套筛的最上一只筛(即5mm 筛孔筛)上;盖上盖后,用手摇动套筛,筛分时间为5min 左右;然后取出套筛,再按筛孔大小顺序,在清洁的浅盘上逐个进行手筛,直至每分钟的筛出量不超过试样总量的0.1%时为止,通过的颗粒并入下一个筛中,并和下一个筛中试样一起过筛,按这样顺序过筛,直至每个筛全部筛完为止。 (2)仲裁时,试样在各号筛上的筛余量均不得超过下式的量: m r = 300 d A 式中:m r ——在一个筛上的剩余量; d ——筛孔尺寸(mm); A ——筛的面积(mm 2)。

如果各号筛上的筛余量超过了上式的计算值,应将该筛余试样分成两份,再次进行筛分,并以其筛余量之和作为该筛余量。 (3)分别称取各筛筛余量(精确至1g),所有各筛的分计筛余量和底盘中剩余量之和与筛分前砂样总量相比,其差值不得超过1%。否则须要重新进行试验。 1.3实验结果计算: 1)分计筛余量、分计筛余百分率、累计筛余百分率、细度模数(精确至0.1) 该砂为中砂 筛分曲线

筛分试验过程

筛分试验过程 取样: 电站、李家后山、头寨、小李山选一剖面,去掉表层松土,每个剖面各6个样,取样深度分别为0-10cm、10-20cm、20-40cm、40-60cm、60-80cm、80-100cm。 试验: 本次试验分为两部分, (一)>0.075mm部分用传统湿筛法筛分, (二)<0.075mm部分用激光粒度仪分析 (三)试验数据综合整理及制作级配曲线 第一部分>0.075mm部分用传统湿筛法筛分 1、在取回样品中均匀取出约200g用于第二部分(激光粒度仪分 析),剩下样品直接水泡,并搅拌,静止一段时间。 2、按照土工试验规程选用筛子一套(0.075mm、0.1mm、0.25mm、 0.5mm、1mm、2mm、5mm、10mm、20mm、40mm),湿筛,将 各筛上样品用烘箱烘干,称重,记录。 3、0.075mm筛下溶液保留,个别难沉淀溶液,选用石膏做絮凝剂, 石膏用量约2g/100ml。加入石膏后搅拌,静置一夜,沉淀效果明显。抽出桶里表面清水,剩下部分用烘箱烘干称重即为样品<小于 0.075mm部分质量。 第二部分<0.075mm部分用激光粒度分析仪分析 1、将分出来的约200g样品过0.1mm的筛子,干筛,目的是使

<0.075mm部分的颗粒能全部被筛出来。 2、在筛下样品中均匀取3g倒入烧杯, 3、加双氧水,煮沸,使其与样品充分反应去掉有机质, 4、加水,加六偏磷酸钠,分散颗粒,并间断性搅拌, 5、水泡一段时间后用激光粒度仪分析 第三部分试验数据综合整理及制作级配曲线 1、第一部分>0.075mm部分各粒径范围质量,通过烘干称重获得 2、第二部分<0.075mm部分,由于此部分配置的溶液中含 有>0.075mm的颗粒,在激光粒度分析仪自动生成的cxcel中,将 <0.075mm部分作为一个整体,可计算出<0.075mm颗粒在这个整 体中所占的百分含量。 3、由第一部分获得<0.075mm的总质量,计算出<0.075mm各粒 径范围的质量百分比。 4,综合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制作级配曲线。

细粒物颗粒度组成筛分分析实验报告

化学化工学院材料化学专业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细粒物粒度组成筛分分析. 年级:2015级材料化学 姓名:汪钰博 学号:222015316210016 一、 预习部分 (一)振动筛的筛分方法: 1.1、 重叠筛分法: 在由粗到细的筛分中,直线筛的筛面重叠起来,上层筛面的 筛孔较 大,以下各层逐渐减小,因为直线筛筛框两侧有间隙,会造成 筛分精度的降低,这种筛分方法适合量大的物料的处理; 1.2、 分层序列筛分法: 一般来说,多层设备的筛分是由粗到细的,最上面是最粗的 筛网,往下递减,其设备检修方便,容易观察设备各层筛面的工作情 况;而由细到粗的筛分中,筛面顺次是相反的,单轴设备,旋振筛各 筛能沿整个筛面长度分别排出,其筛分效果很明显,每个层面互不影 响的; 1.3、联合筛分法,又称混合筛分法: 在联合流程中,一部分筛面由粗到细排列,另一部分由细到粗排 列;在实日期:2017/10/25 同组人:向泽灵

际生产中,圆振动筛通常用由粗到细或联合的筛分流程;圆振筛是根据筛分物料的特殊要求制定的,筛分精度和轨迹都很理想,最适用于筛分粗矿。 (二)筛分的定义及作用 2.1、定义 一、筛分是将粒子群按粒子的大小、比重、带电性以及磁性等粉体学性质进行分离的方法。 二、用带孔的筛面把粒度大小不同的混合物料分成各种粒度级别的作业叫做筛分。 2.2、作用 用筛孔尺寸不同的筛子将固体物料按所要求的颗粒大小分开的操作。常与粉碎相配合,使粉碎后的物料的颗粒大小可以近于相等,以保证合乎一定的要求或避免过分的粉碎。 一、筛分是利用筛子把粒度范围较宽的物料按粒度分为若于个级别的作业。分级是根据物料在介质(水或空气)中沉降速度的不同而分成不同的粒级的作业。筛分一般用于较粗的物料,即大于0, 25毫米的物料。较细的物料,即小于0。2毫米的物料多用分级。但是近几年来,国内外正在应用细筛对磨矿产品进行分级,这种分级效率一般都比较高。

砂的筛分析实验

实验二 砂的基本性质试验 三、砂的筛分析实验 实验目的: 测定砂的颗粒级配,计算砂的细度模数,以评定砂的粗细程度,为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提供依据。 主要仪器与设备: 方孔筛一套(包括孔径为10mm 、5mm 、2.5mm 、1.25mm 、0.625、0.315mm 、0.016mm 的方孔筛,以及筛的底盘和盖各一个)、电子天平(称量200g ,感量0.01g )、托盘天平(称量1kg ,感量1g )、烘箱、托盘和毛刷等。 试样制备: 取回试样,然后将砂样通过10mm 筛,并算出筛余百分率。然后称取每份不少于550g 的试样两份,分别倒入两个浅盘中,在105±5℃的温度下烘干到恒重,冷却至室温备用。 实验步骤: (1)准确称取烘干试样500g ,置于按筛孔大小顺序排列的套筛的最上一只筛(即5mm 筛孔筛)上;盖上盖后,用手摇动套筛,筛分时间为5min 左右;然后取出套筛,再按筛孔大小顺序,在清洁的浅盘上逐个进行手筛,直至每分钟的筛出量不超过试样总量的0.1%时为止,通过的颗粒并入下一个筛中,并和下一个筛中试样一起过筛,按这样顺序过筛,直至每个筛全部筛完为止。 (2)仲裁时,试样在各号筛上的筛余量均不得超过下式的量: m r = 300 d A 式中:m r ——在一个筛上的剩余量; d ——筛孔尺寸(mm); A ——筛的面积(mm 2)。 否则应将该筛余试样分成两份,再次进行筛分,并以其筛余量之和作为该筛余量。 (3)分别称取各筛筛余量(精确至1g ),所有各筛的分计筛余量和底盘中剩余量之和与筛分前砂样总量相比,其差值不得超过1%。 实验结果: (1)计算分计筛余百分率:各筛上的筛余量除以试样总量的百分率(精确至1.0%)。 (2)计算累计筛余百分率:该筛上的分计筛余百分率与大于该筛的各筛上的分计筛余百分率之总和(精确至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