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课本(上册)习题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课本(上册)习题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课本(上册)习题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课本(上册)习题答案第10页:

1.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主要区别是什么?举例说明。

答: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主要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例如:汽油挥发、铁水铸成锅是物理变化;木柴燃烧、铁的生锈是化学变化。

2.下列现象哪些是物理变化,哪些是化学变化?为什么?

(1)潮湿的衣服经太阳晒,变干了。

答:是物理变化,因为水的本质没有改变,无新物质生成。

(2)铜在潮湿的空气里生成铜绿。

答:是化学变化,因为有新物质铜绿生成。

(3)纸张燃烧。

答:是化学变化,因为有新物质水和二氧化碳生成。

(4)瓷碗破碎。

答:是物理变化,因为瓷碗的本质没有改变,无新物质生成。

(5)铁生锈。

答:是化学变化,因为有新物质铁锈生成。

(6)石蜡熔化。

答:是物理变化,因为石蜡的本质没有改变,无新物质生成。

(7)寒冷的冬天在玻璃窗前呼吸,玻璃上出现一层水雾。

答:是物理变化,因为水的本质没有改变,无新物质生成。

(8)下雪天把一团雪放在温暖的房间里,雪融化。

答:是物理变化,因为水的本质没有改变,无新物质生成。

3.为什么说点燃蜡烛时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

答:因为蜡烛受热熔化无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蜡烛燃烧有新物质水和二氧化碳生成,是化学变化。所以说点燃蜡烛时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

4.下列哪些是物质的物理性质,哪些是物质的化学性质?为什么?

(1)空气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

答:是物理性质,因为这是描述空气的颜色、气味、状态。

(2)水沸腾时能变成水蒸气。

答:是物理性质,因为这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3)食物在人体中消化,最后能变成水、二氧化碳等。

答:是化学性质,因为这是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4)以粮食为原料能酿酒。

答:是化学性质,因为这是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5)铜的密度是8.9g/cm3,熔点是1083℃。

答:是物理性质,因为这是描述铜的密度、熔点。

(6)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答:是化学性质,因为这是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7)酒精能燃烧。

答:是化学性质,因为这是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8)酒精能挥发。

答:是物理性质,因为这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5.根据你的观察,描述食盐(主要成分是氯化钠)的物理性质。

(如果可能的话,最好能查找一下有关的数据。)

答:食盐是一种白色固体,有咸味,能溶解在水和油中。

第23页:

1.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B)。

A B C D

【分析】B.用火柴点燃酒精灯是正确的实验操作。

第33页:

1.空气的成分以氮气和氧气为主,其中按体积计,氮气约占

空气体积的78% ,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21% 。

【分析】空气的成分注意使用的是体积

..分数。

..分数,而不是质量

2.选择题

(1)空气中含量较多且化学性质不活泼的气体是( B )。

A.氧气B.氮气C.二氧化碳D.水蒸气

【分析】B.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是氮气,且化学性质不活泼。

(2)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C )。

A.洁净的空气B.汽水C.液态氧D.水泥砂浆【分析】C.液态氧是氧气的液态存在形式,由一种物质组成,是纯净物。(3)臭氧(O3)主要分布在离地面10~50 km的高空,它能吸收大部分紫外线,保护地球生物。臭氧属于( A )。

A.纯净物B.混合物C.氧气D.稀有气体【分析】A.臭氧可以用化学式O3表示,有固定的组成,属于纯净物。(4)下列关于稀有气体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C )。

【分析】C.稀有气体性质很不活泼,过去人们认为这些气体不跟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曾把它们叫做惰性气体。但随着科学技术

的发展,已经发现有些稀有气体在一定条件下也能与某些物质

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其他物质。故C项错误。

3.列举4种存在于空气中的纯净物。

答:氮气、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等等。

【分析】此题属于开放性习题,应该用具体例子来初步

认识空气中的纯净物和混合物。

4.利用家中的常用物品设计一个证明空气存在的小实验,简述步骤和方法。答:把空水杯或空饮料瓶口向下按入水中,水不能进入杯中或瓶中,证明空气是真实存在的。

5.你去过城镇繁杂的街道或农村广阔的田野吗?在这两处的感受

是不是一样?这两处的主要不同点是什么?

答:去过;感受不一样;在城镇繁杂街道附近,空气质量较差。

农村广阔的田野里,空气质量好,清新,安静。

【分析】此题属于开放性的习题,学生答案可有多种,不强求一致。造成城镇繁杂街道附近空气质量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污染物较多、机动车尾气、尘土、细菌等,噪声也较大。农村污染物较少,且绿色植物较多,光合作用强一些,所以空气质量好。

6.你如何认识“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答:(1)氧气:动植物的呼吸离不开氧气,燃料燃烧离不开氧气,炼钢、气焊以及化工生产和宇宙航行等都要用到氧气。(2)氮气:是制硝酸和化肥的主要原料,焊接金属时用氮气作保护气,灯泡中充氮气以延长使用寿命,食品包装时充氮气以防腐等。(3)稀有气体:焊接金属时用稀有气体来隔绝空气,灯泡中充稀有气体以使灯泡耐用;充入灯泡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用于激光技术;氦可用于制造低温环境;氙可用于医疗麻醉等。所以说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分析】此题属于开放性的习题,学生可从多方面来认识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其余习题正在更新中,请耐心等待!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单元测试题全套(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单元测试题全套(含答案)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单元测试卷 一、单选题(共15小题) 1.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 A.发光发热B.有颜色的变化C.有其他物质生成D.有气体、沉淀产生 2.下列使用酒精灯的操作方法中,错误的是() A.向酒精灯中添加酒精,不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 B.熄灭酒精灯,一般用嘴吹熄C.不能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D.酒精灯不用时盖上灯帽 3.小明发现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被熏黑。他的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A.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现象B.认为与本次实验无关,不予理睬C.查找蜡烛成分资料,探究黑色物质成分D.向老师请教生成黑色物质的原因 4.小梅家有一批盆栽的郁金香,过去一直开红色花,现在却开出了紫花,有人认为这是土壤中缺水引起的,但小梅经过一段时间补充水分后,还是开紫花。这说明实验结果与原来的假说是不符合的,最好的处理方法是() A.实验不成功,停止探究 B.修改实验过程,使之与假说相符C.修改结果,使之与假说相符D.修改假说,重新实验 5.下列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钢铁生锈B.风力发电C.光合作用D.牛奶变质 6.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A.用镁粉制作照明弹 B.液氢常用作航天飞机的燃料C.烧木材取暖 D.金刚石用来切割玻璃 7.胶头滴管在使用过程中不能平放或者倒置的原因是() A.防止试剂腐蚀胶管B.防止试剂腐蚀皮肤C.防止试剂挥发D.防止液体流出 8.古诗词是古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下列诗句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C.只要工夫深,铁杵磨成针 D.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9.设计实验: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上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观察烧杯壁上的现象;再将烧杯迅速倒置,向其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现象。对上述实验设计思路的描述有以下几点: ①将烧杯罩在火焰上方有利于燃烧产物的汇集;②用冷的烧杯可使变化过程中产生的水迅速凝结; ③将烧杯迅速倒置可避免产生的气体向空气中散逸;④振荡有利于产生的气体与石灰水充分接触。对描述的认识正确的是() A.①②正确③④错误B.③④正确①②错误C.①②③正确④错误D.①②③④都正确 10.下列关于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物理变化过程中一定有化学变化 B.化学变化就是生成了新物质的变化,反之则为物理变化C.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不会同时发生 D.不加热就发生的变化一定是物理变化,需要加热发生的变化才是化学变化 11.下列有关纸的性质描述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白色B.难溶于水C.可燃性D.易撕碎 12.实验结束后,下列仪器的放置方法正确的是() A.A B.B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教材

九年级化学知识点 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一.绪言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3、化学的作用: (1)开发新能源和新材料,(2)生产农药化肥, (3)化学合成药物,(4)综合利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 4、分子原子论: (1)创建人:道尔顿、阿伏加德罗 5、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1)发现人:门捷列夫 二.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1、物质的变化 2、物质的性质 三.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1、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 (1)火焰:焰心、内焰、外焰(温度最高) (2)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

(3)检验产物:H 2 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 CO 2 :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 2、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 2的量减少,CO 2 和H 2 O的量增多(注:吸入空气与呼 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 3、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 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 4、检验气体: (1)鉴别氧气的方法是: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到瓶内,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氧气越多,木条燃烧越剧烈) (2)鉴别二氧化碳的方法是:把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是二氧化碳(石灰水中越浑浊,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越高) 四.走进化学实验室 一、实验室药品取用规则 1.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2.注意节约药品。应该严格按照实验规定的用量取用药品。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应该 按最少量(1--2mL)取用液体。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 3.实验剩余的药品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要随意丢弃,更不要拿出实验室,要放入指定的 容器内。 二、固体药品的取用 1.固体药品通常保存在广口瓶里。 2.固体粉末一般用药匙或纸槽取用。操作时先使试管倾斜,把药匙小心地送至试管底部, 然后使试管直立。(“一斜、二送、三直立”) 3.块状药品一般用镊子夹取。操作时先横放容器,把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入容器口以后,再 把容器慢慢竖立起来,使药品或金属颗粒缓缓地滑到容器的底部,以免打破容器。(“一横、二放、三慢竖”) 4.用过的药匙或镊子要立刻用干净的纸擦拭干净。 三、液体药品的取用 液体药品通常盛放在细口瓶中。

初三化学上册单元测试题

初三化学上册单元测试 题 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一、选择题 1.为了预防缺铁性贫血,人体必须保证足够的铁的摄入。这里的“铁”指的是 A .铁单质 B .铁元素 C .氢氧化铁 D .氧化铁 2.下列化合物中,R 元素的化合价为+6价的是 A .H 2R B .RO 3 C .RO 2 D .H 2RO 3 3.原子的质子数不等于: A 、核电荷数 B 、中子数 C 、原子序数 D 、核外电子数 4.已知一个铁原子的质量是9.227×10-26kg ,一个碳原子的质量是1.993×10-26 kg ,则铁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A 、56 B 、9.227×10-26kg C 、1.993×10-26kg D 、56g 5.在MgO 中,镁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是 A .3∶2 B .2∶3 C .3∶4 D .4∶3 6.下列叙述错误.. 的是 A .H 2O 表示水由氢气和氧元素组成 B .如右图所示,该原子核外的最外电子层上有7个电子 C .2N 表示2个氮原子 D .P 表示磷元素 7.已知金属元素M (只有一种化合价)氧化物的化学式为M 2O ,则它的氯化物的化学式 A .MCl 2 B .MCl 3 C .M 2Cl 3 D .MCl 8.硒(Se )是一种非金属元素,饮用含适量硒的矿泉水有益于人体健康。已知 硒的原子核内有34个质子,45个中子,则硒原子的核电荷数为 A .11 B .34 C .45 D .79 9.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和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A 、Al 2O 3 B 、SiO 2 C 、CaO D 、Fe 2O 3 10.一种元素与另一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是 A .相对原子质量 B .中子数 C .质子数 D .电子数 11.某物质只含有一种元素,则该物质 A .一定是单质 B .一定是混合物 C .一定是纯净物 D .一定不是化合物 12.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下列关于该元素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它的阳离子带三个单位的正电荷 B .它的阳离子有10个质子 C .它是一种金属元素 D .它的原子核外有13个电子 13.分子是构成物质的粒子之一,而构成分子的粒子则是 A .中子 B .电子 C .原子 D .原子核 14.火箭的主要燃料是偏二甲肼(化学式为C 2H 8N 2)。下列有关偏二甲肼组成的叙述是

(完整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材分析一

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材分析一、教材内容的特点 1. 重视以学生的发展为本,选择对学生发展有用的知识 (1)反映化学学科的本质和特征,体现学科知识的基础性 化学是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科学。初中化学作为科学课程之一,反映化学学科的本质和特征,选择最基础的化学知识是确定教科书内容的关键。 知识不仅包含事实性知识,而且包含程序性知识,即通常所说的方法。掌握事实性知识是基础,而掌握方法是条件,二者是相互依存、相互统一的,而不是对立的。对能力而言,知识同样也是基础,无知者必无能,这是一般的道理。当前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越来越重视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这与掌握基础知识是不矛盾的。 对于初中化学来说,不应该将知识的位置无限地提高,但也不能放弃基础知识。教科书中基础知识的确定,对于学生认识化学的本质及作用将发挥重要作用。人教版实验教科书的基础知识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化学事实和概念化学基本技能 基础知识 化学的发展化学与实际 同时,人教版实验教科书通过以下核心概念来体现化学学科的特点和本质。 元素:认识丰富多彩的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虽然物质千变万化,但从化学角度来认识,元素是不变的。 基本粒子---- 原子、分子、高子:知道物质是由基本粒子构成的。 化学反应与能量:树立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变化、化学能与其他能可以相互转化、化学能可以充分利用的观点。 (2) 反映学生年龄特征和发展需要,体现知识的教育性 初中阶段的学生受年龄的影响,在对知识的理解和接受能力方面都有一定的局限性。知识的选择应重视学生的可接受性,把握好知识的深度和难度。因此,教科书内容的选择要考虑知识的难度、可接受性等因素。 (3) 反映社会的发展及知识的实际应用,体现知识的社会性 从社会发展的需求来看,21 世纪社会发展具有以下特点: . 科学技术日益社会化。 . 知识经济显现优势。 . 学习的社会化带来终身学习的要求。 (4)反映知识本身的发展,体现知识的先进性 近年来,化学科学以惊人的速度发展,化学在现代科学技术中的应用越来越深入,不断有大量的新物质被发现和研制出来。学作为一门科学,与其他学科的相互渗透也越来越强烈,有专家认为,化学将是21 世纪的中心学科。教科书内容的选择不但要体现化学学科最基础的知识,还应反映化学学科的飞速发展。 2.将科学探究作为教科书内容的一部分 课程改革将科学探究作为突破口,初中化学课程标准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内容的一部分。据此,人教版实验教科书也将科学探究的内容作为其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不同的内容来体现科学探究过程,见下图科学探究的不同内容: 人教版实验教科书中的探究内容以各种形式体现,主要有探究活动和实验、讨论、家庭小实验、制作设计、调查与研究、数据处理、查阅收集资料,小组学习竞赛。 3 .选择的内容具有弹性和拓展性 人教版实验教科书以初中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为出发点,考虑不同学生的个性发晨要

九年级化学课本所有图片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题图 利用聚硅氧烷(牌号为RTV615)制成的隔热板,能阻隔2 200 ℃的高温,使这只小猫受到保护,能安然无恙地站在上面。这种材料是一种透明橡胶,具有隔绝强热功能。类似的聚硅氧烷已经用于大空船的隔热屏,它能耐太空船重返大气层时所产生的8 300 ℃的高温达三分钟之久。 图1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在我们生活的物质世界里,不仅存在着形形色色的物质,而且物质还是在不断地变化着的。化学就是要研究物质及其变化,它不仅要研究自然界已经存在的物质及其变化,还要根据需要研究和创造自然界不存在的新物质,例如,研制新型的半导体,电阻几乎为零的超导体,有记忆能力的新材料,等等。化学在保证人类的生存并不断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例如,利用化学生产化肥和农药,以增加粮食的产量;利用化学合成药物,以抑制细菌和病毒,保障人体健康;利用化学开发新能源和新材料,以改善人类的生存条件;利用化学综合应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以使人类生活得更加美好。 图2陕西半坡出土的人面鱼纹彩陶盆 高16.5厘米,口径39.5厘米,陕西省西安半坡遗址出土,现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 图3东汉“酿酒”画像砖拓片

1979年四川新都新龙乡出土,四川省博物馆藏。砖面右部有一屋顶,屋后壁挂两壶,可能是盛装酒曲的容器。砖面左部有荷酒贩者二人,一人肩挑两桶酒,一人推载有方形容器的独轮车。 图4越王勾践青铜剑 举世闻名的越王勾践青铜剑,1965年12月出土于湖北省江陵望山的一号楚国贵族墓(距春秋时代楚国别都纪南城故址七公里)。考古工作者在墓主人身体的左手边,发现一柄装在黑色漆木箱鞘内的名贵青铜剑。青铜剑与剑鞘吻合得十分紧密。拔剑出鞘,寒光耀目,而且毫无锈蚀,刃薄锋利。试之以纸,20余层一划而破。剑全长为55.6厘米,其中剑身长45.6厘米,剑格宽5厘米。剑身满饰黑色菱形几何暗花纹,剑格正面和反面还分别用蓝色琉璃和绿松石镶嵌成美丽的纹饰,剑柄以丝绳缠缚,剑首向外形翻卷作圆箍,内铸有极其精细的11道同心圆圈。 图5唐代蜡染屏风

(完整word版)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测试题附答案详解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考试时间为45分钟,试卷满分为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33分) 1.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空气中体积分数约占21%的是()。 A.二氧化碳B.氮气C.氧气D.稀有气体2.下列物质中,前者属于纯净物,后者属于混合物的是()。 A.净化后的空气、五氧化二磷 B.水银、澄清石灰水 C.生锈的铁钉、高锰酸钾充分加热后的剩余固体 D.锰酸钾、液氮 3.下列关于空气中各组成成分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空气中的氧气只有点燃条件下才能发生化学反应 B.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不同于人体呼出的二氧化碳 C.空气中的氮气可作为生产氮肥的原料 D.空气中的稀有气体没有任何使用价值 4.有些人进入高原地区会有高原反应,吸氧是克服高原反应的方法之一,吸氧可以克服高原反应的原因是()。 A.氧气可供给呼吸B.氧气可以燃烧 C.氧气可以支持燃烧D.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无毒气体 5.下列变化中,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A.酿酒B.钢铁生锈C.木炭燃烧D.食物腐败6.“神舟八号”太空舱利用NiFe2O4将航天员呼出的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而NiFe2O4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变。则NiFe2O4在该过程中是()。 A.反应物B.生成物C.催化剂D.消毒剂 7.下列关于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发生装置选用长颈漏斗和锥形瓶B.反应不需要加热 C.实验时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D.验满时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8.如下图所示依次是实验室制取、收集、检验氧气和验证其性质的装置。其中不正确的是()。

A B C D 9.实验室制取气体选择收集方法时,在下列性质中,必须考虑的是()。 ①颜色;②密度;③溶解性;④可燃性;⑤能否与水反应。 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②③⑤ 10.如右图所示,当过氧化氢溶液逐滴滴下时,观察 到的现象是()。 A.气球胀大,红墨水左移 B.气球缩小,红墨水右移 C.气球胀大,红墨水右移 D.气球缩小,红墨水左移 11.为寻找常温下能加速过氧化氢分解的物质,并通过实验比较它们的效果,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在四组对比实验中,效果最差的是()。 (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第四组) A.第一组同时实验,观察比较反应过程中两个气球体积的变化 B.第二组同时实验,观察比较反应过程中两者产生气泡的快慢 C.第三组分两次实验,看木条是否能复燃 D.第四组分两次实验,比较收集一定体积的气体所需要的时间 二、填空题(共47分) 12.有A、B、C、D 四种物质。①A是无色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②B为暗红色粉末,在空气中能剧烈燃烧产生大量白烟;③C能在A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④某银白色金属在A中能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D。据此完成下列空白:

九年级化学上册综合测试题

章末测试(二) [范围:第二章时间:30分钟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40分) 1. 汽车安全气囊内所装化学物质,能在碰撞后10 ms内,生成一种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该气体是( ) A.氮气 B.氧气 C.稀有气体 D.二氧化碳 2. 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海水 B.糖水 C.冰水 D.泥水 3.在元素周期表中,硫元素的信息如图Z-2-1所示,下列从图中获得的信息不正确的是( ) 图Z-2-1 A.在硫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中a=2,b=8 B.硫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获得2个电子生成S2- C.硫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16 D.一个硫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32.06 g 4.[上海中考] 雾霾是一种大气污染现象,下列不属于雾霾治理措施的是( ) A.植树绿化,美化环境 B.提倡绿色出行,发展公共交通 C.外出时佩戴防雾霾口罩 D.减少燃煤发电,增加太阳能发电 5.建立宏观和微观之间的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 A.水的三态变化——分子的间隔和排列方式发生了改变 B.闻到远处饭菜的香味——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C.水通电分解——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D.夏天钢轨之间的缝隙变小——原子受热时体积变大 6.[威海中考] 对构成物质的分子、原子和离子的认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构成分子的原子能保持该物质的化学性质 B.原子得失电子变成离子后,元素的种类发生了改变 C.两种原子的质量之比等于它们的相对原子质量之比 D.离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分子之间没有相互作用 7.结合图Z-2-2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图Z-2-2 A.氧原子的核电荷数为8 B.硅原子属于金属元素 C.铝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形成Al3+ D.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5.85 8.暖宝宝中的发热剂是铁粉、水和食盐等,发热剂能代替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装置如图2-Z-3)。以下对此改进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图Z-2-3 A.此实验的原理是利用铁生锈消耗氧气 B.实验前一定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C.此实验中发热剂的多少不影响测量结果 D.此实验测出氧气的体积分数约是18.3% 二、填空题(共42分) 9.(8分)现有①氮气、②氧气、③稀有气体、④二氧化碳四种物质,请按要求用序号填空。 (1)约占空气总体积21%的气体是

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材分析

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材分析 初中化学上册内容:共七个单元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入门篇 1、需要解决的问题 知道——“什么是化学”“化学有什么用”“怎样学化学” 了解——化学的价值、最基本的概念(物、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熔点和沸点、密度) 感受——化学的乐趣 练习——实验基本技能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1、本单元从学生熟悉的空气入手:空气à空气中的氧气à氧气的制取。 2、具体地从化学角度学习、研究物质(组成、性质、制法)的开始。学习一些最基本的化学概念(化合物、混合物,化学反应,氧化反应,催化剂等),为后面的学习打基础。 3、接触了解具体的物质(如空气、氧气),初步知道从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用途等几方面了解具体物质。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

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认识身边的物质 1、从社会实际和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展现水与人类的关系。 2、以水为载体,将单质、化合物、物质的组成、原子、分子等化学基本概念, 以及沉淀、过滤、吸附、蒸馏等化学实验操作技能的学习贯穿其中。 3、拓展性课题——氢气 4、分子、原子概念是基础化学中最基本的核心知识,与单质、化合物概念一同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深入微观世界 本单元包含的内容有原子的构成,元素,离子,化学式与化合价四个课题,基本概念较集中,这些概念是中学化学中最核心的一些概念。所以本单元是全书(甚至是整个中学段)的一个重心,是基础。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基本概念和技能 开始引入对反应的定量研究。包含质量守恒定律,化学方程式的写法、读法、意义、计算。所学原理、技能是基础化学中最基本的,是今后学习化学反应及各种规律的基础。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初中研究最细致的元素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课本(上册)习题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课本(上册)习题答案第10页: 1.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主要区别是什么?举例说明。 答: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主要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例如:汽油挥发、铁水铸成锅是物理变化;木柴燃烧、铁的生锈是化学变化。 2.下列现象哪些是物理变化,哪些是化学变化?为什么? (1)潮湿的衣服经太阳晒,变干了。 答:是物理变化,因为水的本质没有改变,无新物质生成。 (2)铜在潮湿的空气里生成铜绿。 答:是化学变化,因为有新物质铜绿生成。 (3)纸张燃烧。 答:是化学变化,因为有新物质水和二氧化碳生成。 (4)瓷碗破碎。 答:是物理变化,因为瓷碗的本质没有改变,无新物质生成。 (5)铁生锈。 答:是化学变化,因为有新物质铁锈生成。 (6)石蜡熔化。 答:是物理变化,因为石蜡的本质没有改变,无新物质生成。 (7)寒冷的冬天在玻璃窗前呼吸,玻璃上出现一层水雾。 答:是物理变化,因为水的本质没有改变,无新物质生成。 (8)下雪天把一团雪放在温暖的房间里,雪融化。 答:是物理变化,因为水的本质没有改变,无新物质生成。 3.为什么说点燃蜡烛时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 答:因为蜡烛受热熔化无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蜡烛燃烧有新物质水和二氧化碳生成,是化学变化。所以说点燃蜡烛时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 4.下列哪些是物质的物理性质,哪些是物质的化学性质?为什么? (1)空气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 答:是物理性质,因为这是描述空气的颜色、气味、状态。

(2)水沸腾时能变成水蒸气。 答:是物理性质,因为这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3)食物在人体中消化,最后能变成水、二氧化碳等。 答:是化学性质,因为这是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4)以粮食为原料能酿酒。 答:是化学性质,因为这是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5)铜的密度是8.9g/cm3,熔点是1083℃。 答:是物理性质,因为这是描述铜的密度、熔点。 (6)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答:是化学性质,因为这是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7)酒精能燃烧。 答:是化学性质,因为这是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8)酒精能挥发。 答:是物理性质,因为这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5.根据你的观察,描述食盐(主要成分是氯化钠)的物理性质。 (如果可能的话,最好能查找一下有关的数据。) 答:食盐是一种白色固体,有咸味,能溶解在水和油中。 第23页: 1.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B)。 A B C D 【分析】B.用火柴点燃酒精灯是正确的实验操作。

九年级化学上册测试题

九年级化学上册测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含15个小题,每题2分,共30分,答案唯一) 1、世界是物质的,而物质又是在不断运动变化的。请你判断下列哪一种变化与其它三种变化有着本质的区别() 2、目前缓解石油紧张的有效方法之一是使用乙醇汽油,乙醇汽油是将汽油和乙醇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一种汽车燃料。乙醇汽油属于() A、纯净物 B、混合物 C、化合物 D、单质 3、在密闭容器中点燃下列气体时,会发生爆炸的是……………………………() A、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B、氮气和氦气 C、氢气和空气 D、沼气和氮气 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B、分子可再分,原子不能再分 C、水分子是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D、同种元素的粒子,质子数一定相同 5、“绿色化学”是指……………………………………………………() A、颜色为绿色的化工产品 B、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生产出有利环保的产品 C、绝对不含任何化学物质的无害产品 D、只能使用,不能再生产的化学产品 6、近年来,水资源短缺和水被污染的问题日益严重,下列各项防止水污染的措施中,不合理的是…………………………………………………………………………() A、提倡使用农家肥,合理使用化肥 B、控制水中动植物的生长 C、工业三废经处理后排放 D、少用或不用含磷洗衣粉 7、下列现象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A、蜡烛燃烧时漫漫变短 B、澄清石灰水露置在空气中变重 C、镁带燃烧时,固体物质的质量会增加 D、打开盛装酒精的瓶盖,酒精的质量会变小 8、下列标志与消防安全有关的是…………………………………………()

化学教材九年级(上册)课后习题答案(人教版)

第二章-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空气 1 氮气氧气,氮气,氧气点拨:空气的成分注意使用的是体积分数,而不是质量分数。 2 1.3和5 混合物:空气主要含有氧气.氮气和稀有气体 3 B C A 4 氧气:支持燃烧可供呼吸氢气:可燃烧,清洁能源 5 在城镇繁华街道附近,空气质量较差,农村广阔的田野空气质量好,清新,安静。 6 航行等都要用到氧气。 (2)氮气制硝酸和化肥的主要原料,焊接金属时用氮气作保护气,灯泡中充氮气以延长使用寿命,食品包装时充氮气以防腐等。(3)稀有气体焊接金属时用稀有气体来隔绝空气,灯泡中充稀有气体以使灯泡耐用;充人灯泡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用于激光技术;氦可用于制造低温环境;氙可用于医疗麻醉等。 课题2---氧气 1 将带火星的本条伸入集气瓶中,如果木条复燃,证明此气体是氧气。 2 硫+氧气二氧化硫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铝+氧气氧化铝: 3 CCDCD

课题3--- 制取氧气 1 文字表达式(1)过氧化氢水+氧气 (2)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 气(3)碳+氧气二氧化碳 2 (1)C (2)B (3) (3)A(4)D 3 在集气瓶先装入少量水,一是可以防止燃烧物落下时炸裂集气瓶,二是可以用水来溶解吸收产物,如硫燃烧的产物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污染空气,二氧化硫可以溶于水,加水就可以减少污染物的扩散,所以,硫燃烧时,要在集气瓶先放少量水,不宜用细沙来代替,而铁丝、铝条燃烧时,在集气瓶用细沙来代替水是可 4 (1)不同,思考如何得到平稳气流。把催化剂放在试管里,塞好带导管的瓶塞,用注射器向逐滴加入过氧化氢可以得到平稳的气流,也便于收集。、(2)探究报告 目 标 1.寻找新的催化剂 2.制取氧气 3.试验氧气性质 仪 器, 药 品 注射器,点滴板,红 砖粉末,过氧化氢 溶液,木炭 注射器,带导管的试管,大 试管,过氧化氢 一试管氧气,木炭 方 案 (可 画 简 图) 带火星的小木条 步 骤 将红砖粉末放到点 滴板的一个孔中, 用注射器往上滴加 过氧化氢溶液,再 把带火星的小木条 迅速地放在上面 将红砖粉末少许放入试管 底部,塞好瓶塞,将注射器 吸满过氧化氢溶液,插入 瓶塞,往里逐滴加入,导管 插入试管中 将烧红的木炭伸 入盛满氧气的试 管中 现 象 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有气泡放出 木炭燃烧比在空 气中燃烧的更旺, 产生的气体使澄 清的石灰水变浑 浊 结 论 红砖粉末是催化剂过氧化氢分解放出氧气 氧气的化学性质 比较活泼

(完整word版)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课本基本知识点汇总(上册)

上册知识点总汇(一) 我们周围的空气 考点一:空气的成分: 1、空气是一种_______,主要是由和组成。空气的成分得出按_________分数计算,大致是______占21%,氮气占_____,_______占0.94%,_______占0.03%,其他气体和杂质占0.03%。 2、空气污染可分为两类,有害气体如、、等和粉尘。污染源有_________的燃烧和工厂排出的________,汽车的等。NO2、 SO2进入大气后,易形成_________。防治污染的方法:、、 注意:空气质量日报计入空气污染物的有害气体为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和______。二氧化碳虽能造成温室效应,但不是质量日报所报告的。 3、在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中,使用的药品是,该物质燃烧时有大量的______生成,同时集气瓶内水面_______,说明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以上实验测定氧气的含量往往偏低,引起这样结果的原因可能是:①;② ③;④ 该实验不能用燃烧后生成_________的物质(如碳、硫等)代替红磷,也不能用铁代替红磷,因为。 考点二、氧气 1.氧气的物理性质:通常状况下是色味的气体,比空气密度,溶于水,液态和固态的颜色为 2.氧气的化学性质 氧气是一种的化学性质的气体,具有________性,在一定条件下,能跟许多物质发生反应。 碳在氧气中燃烧的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__________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氧气不足,碳与氧气反应则生成__________。 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火焰,在氧气中燃烧发出__________火焰,生成一种 的气体,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____色的________(填化学式),方程式为_________ __________。 注意:在硫燃烧的集气瓶中要加水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在铁燃烧的集气瓶中加水或细沙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途:氧气的两个重要用途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 。 4、危害:氧气对人也有有害的一面,如缓慢氧化造成__________、__________。 注意:火焰是气态物质燃烧时产生的特有现象。一般可燃性气体和熔沸点较低易汽化的固体、液体,燃烧时有火焰,如_______、_______、______等,不易汽化的固体物质,如_______、_______等,燃烧时没有火焰。 考点三.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1)工业制氧气——分离液态空气法(原理:利用氮气和氧气的不同,属于变化)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二单元测试题及完整答案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二单元测试题 考试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 班级姓名考号 一、我会选:(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符合题意,每题2分,共30分) 1下列成语中,一定包含有化学变化的是() A.木已成舟 B.花香四溢 C.烛炬成灰 D.滴水成冰 2关于“绿色化学”特点概述错误的是( ) A.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生产有利环保、人体健康、安全的产品。 B.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反应,减少废物向环境排放。 C.充分利用能源、资源,提高原子利用率、使原料的原子都成为产品。 D.充分利用绿色原料进行化工生产,产出绿颜色产品。 3下列变化中,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A.牛奶变酸B.钢铁生锈C.镁条在空气中燃烧D.农家肥料腐熟 4随着“绿色奥运”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空气质量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下列物质中,未计入监测空气污染指数项目的是() A.氮气 B.二氧化硫 C.一氧化碳 D.可吸入颗粒物 5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催化剂就是二氧化锰 B.催化剂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度 C.在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没有改变 D.在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化学性质没有改变 6对滴管正确使用方法叙述错误的是( ) A.滴瓶上的滴管专用,取用试剂后不要洗涤立即放回原位。 B.非专用滴管可连续在不同试剂瓶中吸液。 C.滴管吸液后,不要平放和倒置,不得放在桌上或它处。 D.用滴管向试管中滴加试剂时,滴管要悬空,不得伸入试管或与试管壁接触。 7下列药品图标中,属腐蚀品的是( )

A B C D 8实验室里取8mL水并进行加热下列需用的化学仪器组合正确的是() ①带铁夹的铁架台②10mL量筒③100mL量筒④酒精灯⑤石棉网⑥试管 ⑦试管夹⑧胶头滴管 A②④⑥⑦ B①③④⑥⑧ C①②④⑥⑧ D①②④⑤⑥ 9如下图所示,王欢同学操作正确的是( ) 10物质进行分类是学习化学的一种方法。“冰红茶”“雪碧饮料”“生理盐水”和“矿泉水”均属于() A. 纯净物 B.混合物 C . 氧化物 D . 无法判断 11下列物质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酒精能挥发 B.甲烷密度小于空气 C.汽油能燃烧 D.氯化氢气体极易溶于水 12实验室制取氧气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a将高锰酸钾装入试管, 用带导管的橡皮塞塞紧试管口,并把它固定在铁架台上; b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c 点燃酒精灯给试管加热; d 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e 熄灭酒精灯; f 将导气管从水中取出. 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A. bacdfe B. abcdef C. bacdef D.abcdfe 13小强用托盘天平称量5.1 g食盐时,1 g以下用游码,称后发现砝码放在了左盘食盐放在了右盘。所称食盐的实际质量为() A . 5.3 g B. 5.1 g C. 5.0 g D. 4.9 g 14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木碳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黄色火焰 B.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 C.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生成带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九年级化学上册课本习题解析(全册)

九年级化学上册课本问题答案参考(全册) 讨论。区分: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中,若复燃,则是氧气,反之是二氧化碳。将澄清的石灰水通入,并晃动,若石灰水变浑浊,则是二氧化碳,不变就是氧气。将燃着的木条伸入,若火焰燃烧的更旺,则是氧气,若火焰熄灭,则是二氧化碳。P10 习题:1、(1)(4)(6)(7)(8)是物理变化,因为它们在变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2)(3)(5)是化学变化,因为它们在变化过程中都有新物质生成。 2、主要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因为蜡烛燃烧是化学变化,蜡烛受热熔化是物理变化)。 3、(1)(2)(5)(8)是物质的物理性质;(3)(4)(6)(7)是物质的化学性质。 P12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活动进行观察和描述的参考资料: 点燃前:蜡烛呈圆柱状,直径约2 cm,由半透明的白色固体制成,具有轻微气味,质地较柔软,能用小刀切割,指甲也能划出刻痕。蜡烛的中心有一根烛芯,从底部一直伸延到顶部,并约有1 cm露出顶部。烛芯由多股细线拧合而成。从蜡烛上切下一块石蜡,把它放入水中,它不溶于水,并能浮在水面上,说明石蜡的密度比水的小。 点燃时:当燃烧着的火柴接近烛芯时,约2 s~3 s即可点燃蜡烛。点燃的蜡烛能够持续燃烧,燃烧时没有声音,并在燃烧的过程中缓慢地变短。蜡烛火焰由于气流而闪烁摇晃,并有黑烟产生,在无空气流动的情况下,火焰可以长时间地保持轻微的闪烁。在距离蜡烛火焰约2 cm的地方,蜡烛是温热的,并很柔软,可以用手任意捏塑,其余部分的蜡烛仍然是冷的。燃烧着的蜡烛因其顶部受热熔化而形成一个凹槽,熔化后的无色液体贮于凹槽中,并浸润烛芯直至火焰的底部。如果吹动蜡烛火焰或蜡烛燃烧时受热不均匀,贮于蜡烛凹槽中的无色液体会从凹槽中沿烛体流下。在流下的过程中,无色液体遇冷变为半透明体,并逐渐凝固附着在烛体上。蜡烛火焰分为三层,最里面的火焰底部呈淡蓝色;第二层的火焰是暗淡的,这一暗淡的区域略呈圆锥形;围绕着这一区域的最外层火焰呈黄色,其火焰明亮但不耀眼。三层火焰既有明显的边缘,又有不确定的顶部。当一根火柴梗平放入蜡烛火焰中约2 s后取出时,可以看到,处在火焰最外层的部位最先变黑,第二层次之,最里层变黑最慢,说明外层火焰温度最高,第二层次之,最里层温度最低。因此,应用外层火焰进行加热。取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振荡,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蜡烛燃烧后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 熄灭后:熄灭蜡烛时,有一缕白烟从烛芯飘出,用燃着的火柴点燃白烟,火焰会顺着白烟将蜡烛重新点燃。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案全集

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化学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将继续在新的《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以中考为导向,以学生发展为本,更新教学观念,提高教学质量,规范教学过程。提炼自身的教学水平,在帮助学生发展各方面素质的同时,使自身的业务水平得到提高,再上一个新的台阶,打好基础,力争在明年中考中取得优异成绩。 二、学生分析 我校九年级有50名学生,据杨老师说其中女生学习较好,我要尽快熟悉学生,了解他们在八年级学习成绩,提前做好优等生提升和差生的促进工作。九年级刚开设的新课程,与生活的联系较多,学生学习的热情较高,教师应正确引导,以期在中考中取得好的成绩。教师要做好每一个学生的工作,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使他们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进步。 三、教材分析 本教材体系的第一个特点是分散难点,梯度合理,又突出重点。以学生生活中须臾离不开的水、空气、溶液,以及碳等引入,学习元素和化合物知识,同时有计划地穿插安排部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定律。这样使教材内容的理论与实际很好地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化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解决生活和生产中常见的化学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分散学习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以减轻学习时的困难。为了有利于教师安排教学和便于学生学习和掌握,每章教材的篇幅力求短小,重点较突出。第二个特点,突出了以实验为基础的,以动手操作能力要求,每一块中都有有许多学生实验和实验探究,同时又注意了学生能力的培养。 四、目标任务 1、理论知识联系生产实际、自然和社会现象的实际,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学以致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学生会初步运用化学知识解释或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 2、使学生学习一些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学习常见地元素和化合物的基础知识,掌握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基本技能,并了解化学在生产中的实际应用。 3、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培养学生动手和创新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测试题附标准答案详解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测试题附答案详解

————————————————————————————————作者:————————————————————————————————日期: 2

期末测试题 (考试时间为90分钟,试卷满分为l0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Li—7C—12N—l4O—16Na—23C1—35.5 Ca—40 一、选择题( 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1分,共17分) 1.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其性质的对应关系中,不正确的是( )。 A.氢气用于航天飞机是由于氢气具有可燃性 B.CO用于炼铁是由于CO能和氧化铁反应 C.汽车用压缩天然气作燃料是由于天然气具有可燃性 D.用铝制作高压锅是由于铝能在氧气中燃烧 2.下列化学用语中,书写正确的是( )。 A.2个氢离子( 2 H+) B.氧化铁(FeO) C.五氧化二磷(P2O5) D.硝酸铝(AlNO3) 3.下列错误的实验操作中,可能引起较危险的安全事故的是( )。 A.称量药品B.点燃酒精灯C.取用固体D.过滤4.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下列关于该元素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它的阳离子带3个单位正电荷B.它的阳离子有10个质子 C.它是一种金属元素D.它的原子核外有l3个电子 5.如下图所示,下列关于该图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13 2 8 3

A.装置内为纯净物B.该变化是物理变化 C.该变化是化合反应D.本实验说明分子间没有间隔 6.电影《赤壁》中有这样的一个场面:吴、蜀联军在船上装满枯枝浇足油,借着东南风向曹军驶去,接近曹军时点燃船上枯枝弃船而走。火借风势,火船宛如火龙一样冲向连在一起的曹军木船。一眨眼,曹军水寨已经烧成一片火海。下列关于火海形成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东南风降低了木船的着火点 B.枯枝和油为燃烧提供了充足的可燃物 C.东南风为木船燃烧提供了充足的氧气 D.相连的曹军木船没有及时隔离 7.根据右图所示实验,不能得到的结论是( )。 A.CO2不能燃烧 B.CO2不支持燃烧 C.CO2的密度比空气的大 D.蜡烛燃烧生成CO2和H2O 8.在下列安全措施中,不正确的是( )。 A.燃放烟花爆竹时,远离人群和可燃物 B.天然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 C.燃着的酒精灯不慎碰倒,立即用湿布盖灭 D.正在使用的家用电器着火,立即用水浇灭 9.2010年2月19日德国重粒子研究中心宣布原子序数为112号的元素,相对原子质量为277。下列有关112号元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为277 B.该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为165 C.该元素原子的中子数为112 D.该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12 10.化学反应前后,下列各项中,肯定没有变化的是( )。 ①原子的数目;②分子的数目;③元素的种类;④各物质的质量总和;⑤物质的种类; ⑥原子种类。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材分析全解读

2019秋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材分析全解读 教材分析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的第一节课,也是整个化学学习的启蒙课,因此在整个教材中占有特殊的地位。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一开始就喜欢化学,认识到化学的真正价值,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和远景动机,对学生学习的整个环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主动探究,讨论交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的欲望;培养学生亲近化学、热爱化学,渴望了解化学的情感。②体会化学与人类进步及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认识化学的价值。 3、教学重点:激发学习兴趣,感受化学之美与化学的价值。 重点的突出:根据九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设置问题情景,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在问题中去想象,在实验中

去探求,在价值中去感受。这更好的激发了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渴望进一步学习的愿望。 4、教学难点:化学真正价值的认识 难点的突破:通过创设教学情景、发挥九年级学生联想力丰富和活跃的优势,使学生在如同身临其境的情境中感受化学的价值,再在学生已知的基础上引出化学新的作用。选择丰富的色彩和历史图片、引导学生完成从新奇到萌发出喜欢化学再到渴望学习化学、学好化学的心理历程。不仅使学生初步了解了化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和学习化学的方法,而且通过此过程,大大降低了学生对化学的神秘和畏惧心理。使学生在丰富的感官和思维刺激中展开想象的翅膀。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本节课所讲的内容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是化学理论性知识。作为启蒙阶段的学习,它直接影响学生对化学学习认知结构的发展,同时也影响学生对化学进一步的学习和发展。新教材减弱了对概念的记忆要求,加强了理解要求,重视化学概念的形成,重视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所以我们要引导学生理解物质变化这一基本概念。

九年级化学全一册的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课本(上册)习题答案 第10页: 1.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主要区别是什么举例说明。 答: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主要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例如:汽油挥发、铁水铸成锅是物理变化;木柴燃烧、铁的生锈是化学变化。 2.下列现象哪些是物理变化,哪些是化学变化为什么 (1)潮湿的衣服经太阳晒,变干了。 答:是物理变化,因为水的本质没有改变,无新物质生成。 (2)铜在潮湿的空气里生成铜绿。 答:是化学变化,因为有新物质铜绿生成。 (3)纸张燃烧。 答:是化学变化,因为有新物质水和二氧化碳生成。 (4)瓷碗破碎。 答:是物理变化,因为瓷碗的本质没有改变,无新物质生成。 (5)铁生锈。 答:是化学变化,因为有新物质铁锈生成。 (6)石蜡熔化。 答:是物理变化,因为石蜡的本质没有改变,无新物质生成。 (7)寒冷的冬天在玻璃窗前呼吸,玻璃上出现一层水雾。 答:是物理变化,因为水的本质没有改变,无新物质生成。 (8)下雪天把一团雪放在温暖的房间里,雪融化。 答:是物理变化,因为水的本质没有改变,无新物质生成。 3.为什么说点燃蜡烛时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 答:因为蜡烛受热熔化无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蜡烛燃烧有新物质水和二氧化碳生成,是化学变化。所以说点燃蜡烛时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 4.下列哪些是物质的物理性质,哪些是物质的化学性质为什么 (1)空气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 答:是物理性质,因为这是描述空气的颜色、气味、状态。 (2)水沸腾时能变成水蒸气。 答:是物理性质,因为这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3)食物在人体中消化,最后能变成水、二氧化碳等。 答:是化学性质,因为这是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4)以粮食为原料能酿酒。 答:是化学性质,因为这是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5)铜的密度是cm3,熔点是1083℃。 答:是物理性质,因为这是描述铜的密度、熔点。 (6)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答:是化学性质,因为这是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7)酒精能燃烧。 答:是化学性质,因为这是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8)酒精能挥发。 答:是物理性质,因为这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5.根据你的观察,描述食盐(主要成分是氯化钠)的物理性质。 (如果可能的话,最好能查找一下有关的数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