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醇聚氧乙烯_5_醚磺基琥珀酸单酯二钠盐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脂肪醇聚氧乙烯_5_醚磺基琥珀酸单酯二钠盐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脂肪醇聚氧乙烯_5_醚磺基琥珀酸单酯二钠盐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生物工艺学(名词解释、简答题)

1生物工艺学:应用自然科学和工程学原理,依靠生物作用剂的作用将原料加工以提供产品或用以为社会服务的技术 2 发酵工程:生物学和工程学的结合,生物方面的各种工程的总称,技术的开发产业化。3,自然选育:利用微生物在一定的条件下自发变异的原理,通过分离筛选等方法,排除衰变型菌株,从中选择维持原菌落生产水的菌落,并获得纯种 4 随机筛选:将人工诱变或自然突变的菌株凭经验进行筛选,以从中挑选出目的菌株的过程 5 理性化筛选根据遗传学原理,设计选择性筛子,从将目的菌种筛出来 6目的筛选在理性化筛选的基础上,每一次摇瓶筛选都采用不同的技术指导,使变株的选出频率进一步提高以达到筛选的目的 7 杂交育种将两个基因型不同的菌株以吻合后使遗传物质重新组合,从中分离和筛选具有新性状的菌株 8 原生质体融合: 把两个亲本的细胞壁分别通过酶解作用加以瓦解,使菌体细胞在高渗环境中释放出只有原生质包裹的球状体,两亲本的原生质体在高渗条件下使之融合,由PEG作为助融剂,使期发生细胞融合,使两亲本基因由接触到交换,从而实现基因组合 9 简述传统生物技术与现在生物技术的区别: 传统生物技术:利用现有生物、宏观水平、传统技术、注重产量的提高;现代生物技术:利用改造的生物、微观水平、以基因工程为代表的新技术、注重产量和质量的提高 10 简述发酵工艺的历史和特征、 历史:天然发酵时期,对微生物本生与缺乏的认识;纯培养技术的建立,发酵技术的建立是第一个转折期,人为控制微生物的时代;通气搅拌技术的发展发酵工业第转折期,发酵工程的开端,青霉素发酵的开始;代谢控制发酵技术的建立,第三转折期,氨基酸,核苷酸的发酵;发酵原料的转换,糖质原料到非糖质原料;基因工程的运用;,广泛的生物产业,固定代细胞技术,单棵隆抗体。特征:常压常温下进行反应,反应条件温和,生产材料多价格低,以碳水化合物为主要的原料,不需要精制反应自动调节反应途径高度专一和选择性,对环境污染少,生产过程无害,可以不增加设备而增加产量,投资少见效快。11发酵工程的发展方向:1菌种的筛选及新的活性物质的筛选,2对微生物的生理代谢进行的研究,3使用新的发酵工艺和新的控制程序 12微生物来源的途径:传统生态途径:土壤筛选;现代遗传途径:对现有菌种进行改造;基因突变:诱发突变;基因重组:基因克隆,原生质体融合 14 获得菌种的方法步骤有哪些?1样品收集,2采集后处理,3菌种培养4纯化 15 纯种的常规分离方法有哪些?理平板划线法,倾倒平板法,涂布培养,毛细管法,小滴分离法,显微操作 16 富集培养的选择压力有哪些?温度,渗透压,氧气,光,PH与氧化还原电位,培养基抗生素 17 工业微生物分离的注意事项:培养基的来源,丰富,价格低;温度选择常温或偏高;不需要特殊的生产设备;菌种遗传稳定性好;发酵的浓度高,产物收率高;产物容易提取 18 菌种选育的含义基本原理及主要方法有哪些 含义:把菌种进行诱变处理,用随机或理性方法获得目的变体。基本原理:根据微生物遗传变异的特性,利用自然选育,诱变育种,代谢控制,杂交育种,分子育种等方法,将菌种进一步纯化改变,以获得优良的品种。主要方法:自然选育,诱变育种,代谢控制,杂交育种,分子育种 19 摇瓶复筛的目的是什么?考查菌种生产的自然波动范围;考察菌种的稳定性;更接近生产工艺; 获得更的种子量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 AEO-3 别名:脂肪醇与环氧乙烷缩合物 结构:RO(CH2CH2O)3H R=C12H25 分子式:C18H38O4 分子量:318.56 性状: 本品为白色油状物,易溶于油和有机溶剂,可分散到水中,具有优良的乳化性能 指标: 熔点:5,6度 相对密度(25。C):0.925,0.940 HLB值:6,7 PH值6—8 羟基值:140—170 用途: 本品为亲油性乳化剂,能增强某些物质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可作为制作 W/O型乳液的乳化剂。也可作为合成纤维工业用的油剂的有效成份。在其它工业中可作为增溶剂,水消泡剂使用。 AEO-7 AEO7 化学名称: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

质量指标: PH值:5.0—7.0(1%水溶液)浊点:?50? (1%水溶液) 性状: 本品为乳白色膏状物,易溶于水,使用C12-C16的椰子油醇,EO数为7,浅黄色液体。有良好的润湿性、发泡性、去污力和乳化力。有较高的去脂能力一抗硬水力。 用途: 在毛纺织工业中作羊毛净洗剂及脱脂剂,织物的净洗剂,可作为液体洗涤剂的重要组成部分,配制家庭、工业用洗涤剂,一般工业中乳化剂,配得乳液十分稳定。 AEO-9 化学名称:脂肪醇聚氧乙烯醚 商品名:AEOn 别名:平平加O,9,Neodol 25-9,emulsifier MOA,9 结构式:R-O-(CH2CH2O)nH(R=C12,18,n=15,16) 分子式:C30H62O10 分子量:582.81 溶解性:易溶于水,乙醇、乙二醇等 化学组成:天然脂肪醇与环氧乙烷加成物 化学性质:10,水溶液在25?时澄清透明。10,氯化钙溶液的浊度为75?,对酸、碱溶液和硬水都较稳定。具有良的乳化、分散性能。 质量指标 活性物含量:?99% 外观: 无色透明液体白色膏状(25?C) pH 值:6-7 HLB值:12.5 浊点:75-81?C 水份?% 1.0 - 色号? 50 50 生产方法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设计说明书

目录 目录 ................................................................................................................... I 前言 (1) 第1章概述 (2) 1.1 设计依据 (2) 1.2 设计指导思想 (3) 1.3 装置组成 (3) 1.4 设计范围 (4) 1.5 装置规模及产品方案 (5) 1.6 主要原材料来源及产品去向 (5) 1.7 生产方法论述 (6) 1.8 工程总定员 (8) 第2章技术分析 (9) 2.1 生产规模及产品方案 (9) 2.2 建设投资 (9) 2.3 醇醚装置技术综合经济指标表 (9) 2.4 年总成本表 (10) 2.5 利润率及利税率 (10) 2.6 盈亏平衡分析 (11) 第3章总图运输 (12) 3.1 设计依据 (12) 3.2 装置布置 (12) 3.3 总平面布置 (13) 3.3.1总平面布置的确定 (13) 3.3.2 界区明确,工艺流程通畅,安全合理 (13) 3.3.3执行规范标准 (13) 3.4运输及运输量 (14) 3.4.1运输方式及运输量 (14) 3.4.2铁路运输 (14) 3.4.3道路运输 (15) 第4章工艺 (16) 4.1 生产制度 (16) 4.2 原料和产品的主要规格 (16) 4.2.1原料规格 (16) 4.2.2产品规格 (17) 4.3 工艺流程叙述 (18) 第5章自动控制 (20) 5.1 设计依据 (20) 5.2 采用的标准规范 (20) 5.3 控制原则 (20) 5.4 仪表选型 (20)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设计说明书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设计说明书 吉林化工学院毕业设计 目录 目 录 ..................................................................... ........................................................................ ...... I 前 言 ..................................................................... ........................................................................ .. (1) 第1章概 述 ..................................................................... . (2) 1.1 设计依 据 ..................................................................... (2) 1.2 设计指导思 想 ..................................................................... . (2) 1.3 装置组 成 ..................................................................... (2)

1.4 设计范 围 ..................................................................... (3) 1.5 装置规模及产品方 案 ..................................................................... . (3) 1.6 主要原材料来源及产品去 向 ..................................................................... . (3) 1.7 生产方法论 述 ..................................................................... . (4) 1.8 工程总定 员 ..................................................................... ............................................... 5 第2章技术分 析 ..................................................................... .. (6) 2.1 生产规模及产品方 案 ..................................................................... . (6) 2.2 建设投 资 ..................................................................... (6)

生物工艺学

一、名词解释 1、菌种衰退 2、菌种保藏 3、菌种复壮 4、自然选育 5、诱变育种 6、表型延迟 7、出发菌株 8、渗透缺陷型 9、种龄10、接种量11、灭菌12、消毒13、热阻14、相对热阻15、致死温度 16、菌体浓度 17、基质抑制作用 18、临界菌体浓度19、发酵机制 20、临界溶氧量 答案: 1、衰退:指由于自发突变的结果,而使某一系列原有生物学性状发生量变或质 变的现象。 2、菌种保藏:通过控制低温、干燥、缺氧等条件,使微生物营养体或休眠体处 于不活泼的状态,维持最低代谢水平,尽可能保证活力和不发生变异。 3、菌种复壮:即在菌种的生产性能尚未衰退前就经常有意识地进行纯种分离和 生产性能的测定工作,使菌种的生产性能逐步提高。 4、自然选育:在生产过程中,不经过人工诱变处理,根据菌种的自发突变而进 行菌种筛选的过程,叫做自然选育或自然分离。 5、诱变育种:利用各种诱发剂处理微生物细胞,提高基因突变频率,再通过适 当筛选方法获得高产菌株的方法。 6、表型延迟:突变基因的出现并不等于突变表型的出现,表型的改变落后于基 因型改变的现象称为表型延迟。 7、出发菌株:工业上用来进行诱变处理的菌株,称为出发菌株。 8、渗漏缺陷型:遗传性障碍不完全的营养缺陷型,突变使某一种酶的活性下降 而不是完全丧失,所以这种缺陷型能够少量地合成某一代谢产物,能在基本培养基上少量地生长。 9、种龄:种子培养时间称为种龄。 10、接种量:移入种子液体积和接种后培养液体积的比例,称为接种量。 11、灭菌:指用物理和化学的方法杀灭或除去物料及设备中一切生命物质队的过程。 12、消毒:指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杀死物料、容器、器具内外的病源微生物,一般只能杀死营养细胞而不能杀死芽孢。 13、热阻:指微生物在某一特定条件(主要是温度和加热方式)下的致死时间。 14、相对热阻:指某一微生物在某条件下的致死时间与另一微生物在相同条件下的致死时间的比值。 15、致死温度:杀死微生物的极限温度。 16、菌体浓度:是指单位体积培养液中菌体的含量。 17、基质抑制作用:营养物质均存在一个上限浓度,在此限度以,内菌体比生长速率则随浓度增加而增加,但超过此上限,浓度继续增加,反而引起生长素率下降。 18、临界菌体浓度:为了提高酵母的生产效率,需采用摄氧速率与传氧速率相平衡时的菌体的浓度,也就是传氧速率随菌浓变化的曲线和摄氧速率随菌浓变化的曲线的交点所对应的浓度。 19、发酵机制:微生物通过其代谢活动利用基质(底物)合成人们所需的代谢产物的内在规律。 20、临界溶氧量:再好氧发酵中,微生物对氧有一个最低要求,满足微生物呼吸的最低氧浓叫临界溶氧量。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设计说明书

目录 目录......................................................................... I 前言. (1) 第1章概述 (2) 1.1 设计依据 (2) 1.2 设计指导思想 (2) 1.3 装置组成 (2) 1.4 设计围 (3) 1.5 装置规模及产品方案 (3) 1.6 主要原材料来源及产品去向 (3) 1.7 生产方法论述 (4) 1.8 工程总定员 (5) 第2章技术分析 (6) 2.1 生产规模及产品方案 (6) 2.2 建设投资 (6) 2.3 醇醚装置技术综合经济指标表 (6) 2.4 年总成本表 (7) 2.5 利润率及利税率 (7) 2.6 盈亏平衡分析 (8) 第3章总图运输 (9) 3.1 设计依据 (9) 3.2 装置布置 (9) 3.3 总平面布置 (9) 3.3.1总平面布置的确定 (9) 3.3.2 界区明确,工艺流程通畅,安全合理 (9) 3.3.3执行规标准 (10) 3.4运输及运输量 (10) 3.4.1运输方式及运输量 (10) 3.4.2铁路运输 (10) 3.4.3道路运输 (11) 第4章工艺 (12) 4.1 生产制度 (12) 4.2 原料和产品的主要规格 (12) 4.2.1原料规格 (12) 4.2.2产品规格 (13) 4.3 工艺流程叙述 (14) 第5章自动控制 (15) 5.1 设计依据 (15) 5.2 采用的标准规 (15) 5.3 控制原则 (15) 5.4 仪表选型 (15)

5.5 动力供应 (15) 5.5.1仪表用电源 (15) 5.5.2仪表用气源 (16) 5.6 存在的问题 (16) 第6章土建 (17) 6.1 设计依据 (17) 6.2 气象条件 (17) 6.3 主要建筑材料 (17) 6.4 采用标准图 (17) 6.5 结构设计 (17) 6.6 建筑设计 (18) 第7章给排水 (19) 7.1 给水 (19) 7.2 排水 (19) 第8章供电 (20) 8.1 设计围 (20) 8.2 负荷等级及供电要求 (20) 8.3 供电电压 (20) 8.4 电源状况及供电方案 (20) 8.5 功率因数补偿 (20) 8.6 动力配电 (20) 8.7 照明 (20) 8.8 供电外线和道路照明 (21) 第9章采暖通风 (22) 9.1 设计数据 (22) 9.2 通风设计方案 (22) 第10章环境保护 (23) 10.1 编制依据 (23) 10.2 设计采用的环保批准 (23) 10.3 设计中采取的环保措施 (23) 10.4 环保投资 (23) 第11章安全与防火 (24) 11.1 设计依据 (24) 11.2 火灭危险区域划分 (24) 11.3 生产性质及消防措施 (24) 11.3.1工艺 (24) 11.3.2建筑物 (24) 11.3.3采暖通风 (24) 11.3.4电气 (25) 11.3.5自控 (25) 11.3.6化学消防 (25) 11.3.7水消防 (25) 11.4 其它安全防火措施 (25) 11.5 消防设施费用 (26)

生物工艺学全解

生物工艺学全解

第一章绪论 1、生物工艺学包含的四大块内容:原料预处理和培养基的制备、菌种的选育及 代谢调节、生物反应过程的工艺控制、下游加工。 2、生物催化剂是游离的或固定化的细胞或酶的总称。 生物催化剂特点: 优点:①常温、常压下反应②反应速率大③催化作用专一④价格低廉缺点:稳定性差控制条件严格易变异(细胞) 生物反应过程实质是利用生物催化剂以从事生物技术产品的生产过程(process engineering)。 3、生物技术研究的主要内容: 基因工程(DNA重组技术,gene engineering) 、细胞工程(cell engineering)、酶工程(enzyme engineering)、发酵工程(fermentation engineering)、蛋白质工程(protein engineering)、 第二章菌种的来源 1、分离微生物新种的过程大体可分为采样、增殖、纯化和性能测定。 2、代谢控制发酵(Metabolic Control fermentation):用人工诱变的方法, 有意识地改变微生物的代谢途径,最大限度地积累产物,这种发酵形象地称为代谢控制发酵,最早在氨基酸发酵中得到成功应用。 3、菌种的保藏方法: A 斜面冰箱保藏法 B 沙土管保藏法 C 石蜡油封存法 D 真空冷冻干燥保藏法 E 液氮超低温保藏法 4. 生物工程专业相关的主要数据库有哪些? 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系列数据库、science online、springer link等。 第三章菌种选育

1、 常用菌种选育方法 (1)自然选育: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不经过人工处理,利用菌种的自发突 变(spontaneous mutation)而进行菌种筛选的过程。 特点:自发突变的频率较低,变异程度不大。所以该法培育新菌种的过 程十分缓慢。 应用:自然选育在工业生产中可以达到纯化菌种,防止菌种衰退,稳 定生产,提高产量的目的。 (2)诱变育种:是利用物理或化学诱变剂处理均匀分散的微生物细胞群, 促进其突变率大幅度提高,然后采用简便、快速和高效的筛选方法,从中挑选少数符合育种目的的突变株,以供生产实践或科学研究使 用。诱变育种的理论基础是基因突变。 2、诱变育种的典型流程 8 出发菌株(砂土管或冷冻管) 原种特性考察斜面单孢子悬液 诱变处理摇瓶培养24h 菌悬液稀释涂平板处理前后计数并统计存活率观察单菌落形态挑选单菌落传种斜面摇瓶初筛与对照组比较挑出高产斜面保藏菌株 传种斜面 摇瓶复筛 挑出高产菌株 (稳定性和特性)培养基优化 小试中试 与对照组比较诱变育种的典型流程 3、抗噬菌体菌株的检出方法: 平板点滴法、单层琼脂法、双层琼脂法。 第三章 微生物的代谢调节 1、微生物初级代谢调节包括酶活调节、酶合成调节、遗传控制 2、改变细胞膜通透性的方法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车间工艺设计

目录 第1章物料及热量衡算 (1) 1.1 物料衡算基准 (1) 1.2 管道物料衡算及有关反应时间计算 (2) 1.3 预反应、反应及熟化阶段的物料衡算 (6) 1.4 阶段数据表格 (7) 第2章设备计算 (7) 2.1 反应回路换热器E0101的选型计算 (7) 2.2 反应回路换热器E0102的选型计算 (12) 2.3 反应回路换热器E0104的选型计算 (18) 2.4 导热油加热器E0103的选型计算 (23) 第3章泵的选择 (27) 3.1 PC-0101反应回路循环泵扬程计算 (27) 3.2 PC-0101反应回路循环泵的选型 (29) 第4章中和釜体积及搅拌器功率计算 (30) 4.1 中和釜体积计算 (30) 4.2 搅拌器的功率计算 (30) 附表 (31) 第1章物料及热量衡算 1.1 物料衡算基准 说明: 硬脂酸(C15H24O)+10EO,年产量60000吨,日产量(按300天计)200吨, 每批10吨=10000kg,每天20批 链起始剂分子量284.48 Mst

最终产品分子量284.481044.05724.98Mfp =+?= 每批起始剂的量:284.48 10000100003923.97724.98 Mst Wst kg Mfp = ?=?= 环氧乙烷EO 的量: 44/3923.971044/284.486076.03Wox Wst n Mst kg =??=?? 故:3923.97+6076.03=10000.00kg 催化剂的量:NaOH kg 81.23%42/%1.010000=? 中和剂:CH 3COOH kg 31.15%)9840/(60%1.010000)M /(M %1.010000NaOH HAC =???=?? 1.2 管道物料衡算及有关反应时间计算 1.2.1 管线(2) 由附录已知EO 液体流速G=10000kg.h -1 EO 最快加料时间: /6076.03/1000036.5min Wox G τ=== 实际操作中管道内流体流速不能达到最大值 对加料时间进行取整:40min τ= 此时管线内质量流速:'/3923.97/300007.85min G Wox τ=== 1.2.2 管线(3) 已知 链起始剂的流速 G=30000kg.h -1 起始剂最快加料时间:3923.97/300007.85min τ== 对加料时间取整为:min 10'=τ

生物工艺学教案及讲稿1.2.3.4

第1讲绪论 教学内容:1. 绪论 §1-1 生物技术的定义和性质 §1-2 生物技术的发展及应用概况 §1-3 生物技术的发展趋势 目的要求:1. 掌握生物工艺学的定义,特点,生物技术概念的范畴 2. 了解生物技术的发展及应用概况 3. 了解生物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教学重点和难点:1、生物技术的定义,内涵 2、生物技术的发展及应用概况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为主,自学结合 内容提要及课时分配:1、生物技术的定义和性质(20′) 2、生物技术的发展及应用概况(60′) 3、生物技术的发展趋势(20′) 作业: 1. 由国际经济与发展组织(IECDO)提出的有关生物技术的定义有何特点? 2. 教材中把生物技术的发展分为四个时期,它们各有哪些主要代表性技术和产品? 主讲教师:授课班级:授课日期:2010.9.7 导入新课: 介绍生物工艺学的内涵,教材包括得主要内容,重点要学习的章节和内容,强调学习生物工艺学的重要意义。 1 绪论 1.1 生物技术的定义 ⑴1919年匈牙利艾里基提出:“凡是以生物机体为原料,无论其用何种生产方法进行产品生产的生物技术”都属于生物技术; ⑵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提出的定义倾向于:必须采用基因工程等一类具有现代生物技术内涵或以分子生物学为基础的技术; ⑶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IECDO)在1982年提出定义:应用自然科学和工程学的原理,依靠生物作用剂的作用,将物料进行加工以提供产品或用以为社会服务的技术; 在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IECDO)提出生物技术定义的特点: 生物作用剂:指从活的或死的微生物、动物或植物的机体、组织、细胞、体液以致分泌物以及上组分中提取出来的生物催化剂——酶或其他生物活性物质; 提供的产品:可以是工业、农业、医药、食品等产品; 被作用的物料:可以是有关的生物机体或其中的有关器官,如细胞、体液以及极少量必须的无机物质; 应用的自然科学:可以是生物学、化学、物理学等以及相关的分支学科,交叉学科; 应用的工程学:可以是化学工程、机械工程、电气工程、电子工程; 1.2 生物技术的发展及应用概况 生物技术的发展分为四个时期:经验生物技术时期;近代生物技术的形成和发展时期;近代生物技术的全盛时期,现代生物技术的建立和发展时期; 1.2.1 经验生物技术时期(人类出现到19世纪中期) 生物技术的发展和利用可以追溯到1000多年(甚至4000多年)以前如酒类的酿造,豆粮

生物工艺学2

第一章 1、生物工艺学定义: A 国际经济合作及发展组织定义: 生物技术是应用自然科学及工程学的原理,依靠生物作用剂(一般称为生物催化剂,是游离或固定化细胞、酶的总称)的作用将物料进行加工以提供产品和为社会服务的技术。 B生物工艺学,也称生物技术,是指以现代生命科学为基础,结合其他基础学科的科学原理,采用先进的工程技术手段,按照设计改造生物体或生物原料,为人类生产出所需要产品或达到某种目的的技术。 2、先进的工程技术手段:是指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和发酵工程、(生化工程)新技术。 3、发酵工程:是将微生物学、生物化学和化学工程的基本原理有机的结合起来,利用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活动来生产各种有用物质的工程技术,是生物技术产业化的重要环节。 发酵(广义):任何通过大规模培养微生物来生产产品的过程。 4、酶工程:它是从应用的角度出发研究酶,是在一定的生物反应装置中利用酶的催化性质进行生物转化的技术。其内容包括酶的生产、酶的分离纯化、酶分子修饰、酶固定化、酶反应动力学、酶反应器、酶的应用。 5、生物工艺学特点:(1)是一门综合性学科;(2)采用生物催化剂;(3)采用可再生资源为主要原料,原料来源丰富,价格低廉,过程中废物的危害性小,但由于原料成分难以控制,会给产品质量带来一定的影响。 6、生物反应的一般过程: 7、生物反应过程的工业生产主要有以下三种:酶催化反应过程;细胞反应过程;废水的生物处理过程。 第二章 1、醋酸杆菌AS 1.41:是我国酿醋工业常用菌种之一。产醋酸量6%~8%,可将醋酸进一步氧化为CO2和H2O。最适生长温度28~30℃,耐酒精浓度8%。 2、酵母菌:兼性厌氧 有氧条件下,将可发性糖类通过有氧呼吸作用彻底氧化为CO2和H2O,释放大量能量供菌体繁殖; 无氧条件下,使可发酵性糖类通过发酵作用(EMP途径)生成酒精和CO2,释放较少能量供细胞繁殖。 3、工业微生物菌种选育:通过各种手段获得代谢调控机制不完善的菌株,以改良菌种的特性,使其符合工业生产的要求。 4、诱变育种:是通过人工处理微生物,使之发生突变,并运用合理的筛选程序和方法,把适合人类需要的伏良菌株选育出来的过程。 5、理性筛选:是指运用遗传学、生物化学的原理,根据产物已知的或可能的生物合成途径、代谢调控机制和产物分子结构来进行设计和采用一些筛选方法,以打破原有的代谢调控机制,来获得高产突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简介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AEO),又称为聚乙氧基化脂肪醇,具有的良好的去污力、润湿、乳化、抗硬水性、较低的刺激性和生物降解功能,是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中发展最快、用量最大的品种。这种类型的表面活性剂是用脂肪醇与环氧 乙烷通过加成反应而制得的,用以下通式表示:R-O-(CH 2CH 2 O) n -H。 结构 R一般为饱和的或不饱和的C 12~18 的烃基,可以是直链烃基,也可以是带支链的烃基。n是环氧乙烷的加成数,也就是表面活性剂分子中氧乙烯基的数目。n越大,分子亲水基上的氧越多,与水就能形成更多的氢键,水溶性就越好。n=1~5时,产物能溶于油而不溶于水,常做为制备硫酸酯类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原料。n=6~8时,能溶于水,常用作纺织品的洗涤剂和油脂乳化剂。 n=10~20时,在工业上用作乳化剂和匀染剂。 当碳链R为C 7~9 ,n=5时,生成的脂肪醇聚氧乙烯醚在工业上称作渗透剂 JFC(Penetrating agent JFC)。当碳链R为C 12~18 ,n=15~20时,生成的脂肪醇 聚氧乙烯醚在工业上称作平平加O(Peregal O)。当碳链R为C 12 时,生成的脂肪醇聚氧乙烯醚则俗称AEO。 制备合成 用氢氧化钠做催化剂,长链脂肪醇在无水和无氧气存在的情况下与环氧乙烷发生开环聚合反应,就生成脂肪醇聚氧乙烯醚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特性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分子中乙氧基数目可在合成的过程中人为调整,故可制得一系列不同性能和用途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脂肪醇聚氧乙烯醚是最重要的一类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分子中的醚键不易被酸、碱破坏,所以稳定性较高,水溶性较好,耐电解质,易于生物降解,泡沫小。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是无色液体或蜡状物,其碳链长度、环氧乙烷加成数及分布都对产品的物化性能和应用性能有很大影响。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的浊点、相对密度、黏度等随环氧乙烷加成数的增大而增大,但其表面活性如去污能力、起泡性、润湿和分散力则是开始随环氧乙烷加成数的增大而增大,到最大值后,继续增加环氧乙烷加成数,其表面活性又开始下降。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与其他表面活性剂的配伍性好,对硬水不敏感,低温洗涤性能好,但随着水温的升高,其溶解度会逐渐降低。在pH为3~11的范围内,脂肪醇聚氧乙烯醚水解稳定。然而,它们也会在空气中缓慢氧化,产生一些氧化产物,比如乙醛和氢过氧化物,这些氧化物比那些尚未发生类似情况的表面活性剂对皮肤毒性更大。 应用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安全使用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英文名称:Sodium Alcohol Ether Sulphate(简称AES) CAS RN 9004-82-4 EINECS号 分子式C12H25NaO3S 分子量272.37987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质量标准:GB/T 13529-2003 乙氧基化烷基硫酸钠 理化性质:25℃时,为白色或浅黄色液体至凝胶状膏体。易溶于水 天然醇生成AEO为原料AES质量标准参考:在25℃时 质量参数技术要求单位 外观白色或浅黄色凝胶状膏体/ 乙氧基化烷基硫酸钠含量70.0±2.0 % PH(1%水溶液) 7.5~10.5 / 未硫化物含量(相对于100%AES)≦2.0 % 色泽(5%水溶液)≦10 % 硫酸钠含量(相对于100%AES)≦1.5 % 生物降解度≧90 %急性暴露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适量浓度低于时,本品的危害并不明显,浓度过高,会使皮肤变干燥。洗涤剂中本品添加量过高,会破坏保护皮肤表面的自然油脂,然后破坏皮肤的蛋白质,包括胶原蛋白,造成皮肤敏感。也许将通过皮肤被身体吸收,进入肝脏,而且并不能通过新陈代谢排出体外。可能模仿雌激素荷尔蒙,造成男性精子成活率和活动力的下降,进而生育能力下降,提高女性子宫和乳腺癌症的机会;牙膏添加本品过高会提高口腔溃疡病发的机率,可能出现口腔内有膜状物的现象,机理破坏了皮肤的保护层。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在高温(摄氏50度以上)或在酸性(pH5)的环境中,烷基醚硫酸盐可能产生分解作用,分解的原因是由于烷基醚硫酸盐发生了水解。鉴于烷基醚硫酸盐在高温下很容易水解,此产品应避免贮存在摄氏50度以上的环境。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置于袋中转移至安全场所。若大量泄漏,用塑料布、帆布覆盖。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生物工艺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菌种的扩大培养 . 生长因子,临界氧浓度诱变育种,.培养基 .前体,. 反复补料培养.呼吸商, . 临界稀释率,空气的相对湿度补料分批培养,. 竞争性抑制,. 培养基的分批灭菌,. 发酵. Ks .空气湿含量,.合适诱变剂量,. 倒种,. 自然选育,生物反应动力 VVM 二、单项选择题 1.对于不产孢子的菌丝体来说,那种方法最为理想且保存时间长。 A 菌丝速冻法 B 沙土管保藏法 C真空冷冻干燥法 D 液氮超低温保存法 2.下面出现那种异常情况最可能是噬菌体污染了。 A pH上升 B pH下降,菌丝体畸变 C pH下降,菌丝体消解 D pH上升,菌丝体畸变 3.下面那种诱变剂在不同pH下以不同机制进行诱变,并有“超诱变剂”之称。 A NTG B 快种子 C 氮芥 D 亚硝酸 4. 进行淀粉酶生产的活动过程中,我们应当选用那种原料作为碳源。 A 乳糖 B 淀粉 C葡萄糖 D 蔗糖 5.种子罐的种子移植到发酵罐中主要采用()法。 A 差压法 B 火焰接种法 C 微孔接入法 D 紫外无菌接种 6.下面哪个选项能够表达接种龄()。 A 对数后期 B 对数中期 C 对数前期 D 培养12小时 7.种子的总量为50m3,发酵罐培养液消后体积为500m3请问接种量为() A 9.9% B 10% C 91% D 50m3 8.分批培养过程中,不考虑抑制作用,减速期的长短下面那种说法正确()。 A Ks值越大减速期越长 B Ks值越大减速期越短 C u max越大减速期越短 D u max越大减速期越长 9. 初级代谢产物或分解代谢产物的形成速率和菌体生长多为()。 A 生长关联型 B非生长关联型 C部分生长关联型 D 和菌体浓度相关型 10.连续培养时,容易遭到那种杂菌的污染()。 A 杂菌一次污染量太多 B比生长速率大 C 杂菌比生长速率小D 对数期的杂菌 11.对于产孢子能力强、孢子发芽快、生长繁殖旺盛的菌种主要采用()直接作为种子罐的种子。 A 菌丝体 B 孢子 C 子实体 D 芽孢 12. 发酵罐的装料体积500m3为从一级种子罐到发酵罐的接种量都为10%,第一级种子罐装料体积为50升,请问种子罐发酵级数()。 A 5级 B 6级 C 7级 D 4级 13. 次级代谢产物的形成速率和菌体生长多为()。 A 生长关联型B非生长关联型 C部分生长关联型 D 和菌体浓度无关

生物工艺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初级代谢产物:细胞通过代谢活动产生的均匀生长和繁殖的必须物质,如蛋白质、氨基酸、核苷酸、多糖、脂质、维生素等。 2、次级代谢产物:细胞在生长的稳定期所产生的化学结构复杂,对细胞本身无明显生理功 能的物质,如抗生素、毒素、激素、色素、生物碱素。 3、基因工程菌:主要指以微生物为操作对象,通过基因工程技术获得的表达外源基因或过 量表达或抑制表达自身基因的工程生物,包括细菌、放线菌等原核细胞微生物换个酵母、丝状真菌等真核细胞微生物。 4、诱变育种:指采用物理、化学的因素使微生物DNA的碱基排列发生改变,以使排列错误的DNA莫板形成异常的遗传信息,造成某些蛋白质结构变异,而使细胞功能发生改变。 5、前体:某些化合物加到发酵培养基中,能直接被微生物在生物合成过程结合到产物分子 中去,而其自身的结构并没有多大变化,但产物的量却因加入而有较大的提高。在一定条件 下前体物质可控制生产菌的合成方向和增加抗生素的产量 6、糖化:利用糖化酶(也称葡萄糖淀粉酶)将淀粉液化产物糊精及低聚糖进一步水解成葡萄糖的过程。液化:用a-淀粉酶将淀粉转化为糊精和低聚糖,使淀粉可溶性增加的过程。 7、淀粉的糊化:是指淀粉受热后,淀粉颗粒膨胀,晶体结构消失,互相接触变成糊状液体,即使停止搅拌,淀粉也不会再沉淀的现象。 8、老化:分子间氢键已断裂的糊化淀粉又重新排列形成新的氢键的过程,即复结晶过程。 9、初级代谢:与生物生存有关的,涉及能量产生和能量消耗的代谢类型,产物都是有机体且是必不可少的物质,如单糖、核苷酸、脂肪酸以及蛋白质、核酸、多糖、脂类等。 10、次级代谢:某些微生物为了避免代谢过程中,某种代谢产物的积累造成的不利作用,而产生的一类有利于生存的代谢类型,通常是在生长后期产生,产物种类很多著名的是抗生素。 11、菌种衰退:菌种在培养或保藏过程中,由于自发突变的存在,出现某些原有优良生产性状的劣化、遗传标记的丢失等现象,称为菌种衰退。 12、菌种的保藏:主要是通过控制低温、干燥、缺氧等条件,使微生物营养体或休眠体处于不活泼状态,维持最低代谢水平,尽可能保证活力和不发生变异。 13、菌种的复壮:狭义:菌种已经发生衰退,再通过纯种分离和性能测定等方法,从衰退的 群体中找出尚未衰退的少数个体,以达到恢复该菌种原有典型性状的一种措施。广义:指在 菌种的生产性能尚未衰退前就经常有意识地进行纯种分离和生产性的测定工作,使菌种的生 产性能逐步提高,所以,这实际上是一种利用自发突变从生产中不断进行选种的工作。 14、回复突变:变异菌株因遗传组成的自身修复,使原有的遗传障碍解除,代谢途径发生变化,从而恢复原有的特性,表现出原育种过程中已获得优良性状的退化。 15、种子的扩大培养:将保存在沙土管和冷冻干燥管中处于休眠状态的生产菌种接入试管斜 面活化后,再经过扁瓶或摇瓶及种子罐逐级扩大培养,最终获得一定数量和质量的纯种过程。16、生长因子:微生物生长不可缺少的微量的有机物(微量的一类调节微生物正常代谢所必需,但不能用简单的碳、氮源自行合成的有机物)。 17、DE值:淀粉水解程度及糖化程度。是指葡萄糖(所有测定的还原糖权当葡萄糖来计算)占干物质的百分率 21、固态发酵:固态发酵是微生物在没有或基本没有游离水的固态基质上的发酵方式,固态基质中气、液、固三相并存,即多孔性的固态基质中含有水和水不溶性物质同。 22、灭菌:指利用物理和化学的方法杀灭或除去物料及设备中一切生命物质的过程。而消毒是指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杀死物料、容器、器具内外的病源微生物。 23、微生物能量代谢的中心任务:把外界环境中多种形式的最初能源转换成生命活动能使用的通用能源一ATP

生物工艺学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10分2分/个全是啤酒)啤酒比较乱 1啤酒生成过程对原料粉碎度有何要求? 粉碎时要求麦芽的皮完整而不碎,胚乳适当细,并注意提高粗细3的均匀性。辅助原料(如大米)的粉碎越细越好,以增加浸出物的得率。对麦芽粉碎的要求,根据过滤设备的不同而不同。对于过滤槽,是以麦皮作为过滤介质,所以粉碎度要求较高,粉碎时皮壳不可太碎,以免因过碎造成麦槽层的渗透性变差,造成过滤困难,延长过滤时间,由于麦皮中含有苦味物质,色素,单宁等有害物质,粉碎过细会使啤酒色泽加深,口味变差也会影响麦汁得率。因此在麦芽粉碎时要尽可能大的使麦皮不受破坏。如果采用压滤机,则要适宜细粉碎。 *2.糖化工艺条件的改变对麦汁组分的影响? (1)麦芽的质量及粉碎度:糖化力强溶解良好的麦芽糖化时间短形成可发酵性糖多;优质麦芽或溶解良好的麦芽,粉碎度的粗细对糖化影响小,反之麦芽质量差则影响大(2)非发芽谷物的添加:种类,支链直链淀粉比例,糊化,液化程度及添加数量对麦汁组成影响大,非发芽谷物含量超过35%将延长糖化时间降低麦汁中可发酵性糖的比例,如果麦汁质量差含淀粉酶活性低不但会延长糖化时间,麦汁组成差,还会导致发芽谷物淀粉的利用率降低(3)糖化温度的影响:影响麦汁中可发酵性糖的比例和糖化时间,还会影响浸出物的收率(4)糖化醪pH:对于啤酒的糖化一般在63~70℃范围内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的最适pH范围较宽,可在pH5.2-5.5范围内波动,影响不大(5)糖化醪浓度:糖化时原料加水比越小则糖化醪浓度越大,糖化醪粘度也增大,会影响酶对作用基质的渗透,从而降低淀粉的水解速率,降低最终产物-还原糖的积累,也会抑制酶对淀粉的作用,当糖化醪浓度超过40%会降低浸出物收率,可发酵性糖含量也会降低,糖化时间延长。 3.如何操作能使麦汁清亮透明? (1)贮酒温度不宜过高,酵母不能太老以免造成酵母自溶使啤酒浑浊(2)控制好后发酵使CO2产生较多就可以促进酵母凝聚沉淀加速澄清(3)贮藏温度越低越能减少大分子物质的溶解促进澄清;恒定的温度和罐压可防止啤酒对流保持澄清(4)贮藏容器越小垂直度越高越有利于澄清(5)控制啤酒中的高分子氮的含量等 4.麦汁过滤速度受哪些因素影响? 从理论上说,使用过滤槽时,麦汁过滤速度和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为: K ——和过滤速度有关的常数△P ——麦糟层的压力差fa ——麦糟层的可渗透性d ——麦糟层的厚度μ——麦汁粘度(或用文字叙述过滤速度和各因素之间的关系)提高麦汁过滤速度的措施有:降低麦汁粘度(浓度、糖化完全、保温)、控制麦糟层的厚度(投料量、糟层平整)、控制麦糟层的可渗透性(麦皮不碎、控制辅料量、糖化完全、合理耕糟)、控制合适的压力差(结构合理、滤速适宜)等。 5.麦汁煮沸的意义 一是麦汁煮沸可以在以下几方面稳定麦汁:(1)杀死破坏性微生物(2)减少凝固性氮,从而提高胶体稳定性(3)提取酒花中的有效物质,赋予啤酒独特的香味和风味。(4)麦汁过滤结束后水分偏大,煮沸可以将多余得到水分蒸发出去,使麦汁浓度达到预定目标。 二是通过麦汁煮沸可以把麦汁中的可凝固蛋白分离出来,使后期操作没有蛋白质析出,导致啤酒外观不合格。 三是通过煮沸可以把酒花的有效成分充分溶解到麦汁中,起到固定香型作用。 四是起到杀菌作用,使麦汁发酵前就处于无菌状态,让发酵过程是一个纯种发酵的过程,有利于啤酒口味的纯正。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的制备

化工专业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的制备 实验人员:赵莎同组人:潘政宜蒋少鸿祁灵会 实验地点:天大化工技术实验中心606 室 实验时间:2013/4/1 年级2012级;专业工业催化;组号 3 ;学号2012207336 指导教师:朱伟 实验成绩: 天津大学化工技术实验中心印制

实验十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1. 学习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的合成原理和反应机理。 2. 了解不锈钢釜式反应器结构和使用方法。 二、实验仪器 1. 仪器:电炉、釜式反应器、电子天平、烧杯、移液管、钥匙、滤纸 2. 药品:高级脂肪醇、分析纯 NaOH 、环氧乙烷 三、实验原理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又名醇醚、醇乙氧基化物,俗称平平加(Peregal)。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一大类。由于羟基上的氢原子是一个活性氢,环氧乙烷又是极易取代氢原子的活泼比合物,因此很容易聚合成醚。氧乙烯化工艺,多用间歇法,以利于控制反应、调换品种和安全操作。反应产品用醋酐、磷酸或二氧化碳进行和,所得产品进行脱水、脱催化剂、脱盐和脱色处理,以提高产品质量。可根据不同要求,接上 1~30摩尔环氧乙烷,即可广泛用于乳化、 润湿、助染、扩散、洗涤等方面。有优良的生物降解性和低温性能,不受水硬度的影响,更 适于洗涤合成纤维,即可用于粉状配方,又适用于液体洗涤剂配方。近年来发展极为迅速, 已部分取代烷基苯磺酸钠,作为家用洗涤剂的主要活性物,是工业用表面活性剂的重要品种。 在甲醇钠、乙醇钠、氢氧化钠等碱性催化剂存在下,由环氧乙烷经氧乙烯化反应而制得。 本实验中,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脂肪醇聚氧乙烯醚是由高级脂肪醇(C12~C18 脂肪醇)和环氧乙烷(简称 EO )在 150℃,以 NaOH 为催化剂,在 0.2MPa 反应得到。反应是一个连续反应过程,脂肪醇首先和一个环氧乙烷分子反应,环氧乙烷分子插入到脂肪醇的OH 键之间,同时环氧乙烷也发生开环,生成脂肪醇氧乙烯醚,该步反应为慢速反应,是反应的控制步骤,并有反应诱导期。反应生成的加成一分子的脂肪醇,继续和环氧乙烷发生反应,生成不同环氧乙烷加成摩尔数的产物,该步反应为快速反应。因此,反应最后得到的产物是环氧乙烷加成摩尔数不同的一系列化合物的混合物,称为脂肪醇聚氧乙烯醚。加成的环氧乙烷越多,产物的亲水性越强,不同的加成产物可以用来作为润湿剂、洗涤剂、乳化剂、发泡剂等不同的用途。 反应式如下: 快速反应 快速反应(慢速反应H -)(n )())()(2n 22+-=+----=+----=+EO RO EO H EO RO H EO RO EO H EO RO H EO RO EO ROH 最终,反应产物是一系列 EO 加成摩尔数不同的脂肪醇氧乙烯醚混合物。 本次实验采用十二脂肪醇的混合物和环氧乙烷(简称EO )在 150℃,以NaOH 为催化剂,催化剂重量含量为 0.2-0.5%(按脂肪醇重量计),在 0.2MPa 下反应得到。产物的EO 平均加成数用反应掉的环氧乙烷摩尔数与混合醇的摩尔数之比计算得出。 环氧乙烷消耗量: 44 4 /ρρ2h d M V M m π===环氧乙烷消耗量 EO 平均加成数求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