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制

净制
净制

中药材净制即药材的净选加工,它是中药饮片炮制的第一步。对于某些药物,经过净选后就可直接用于调剂。净选的目的就是清除杂质,去除非药用部位,使药物达到净度标准,是保证中药饮片质量的重要环节。但是,近年来不少药材经营部门或个体经营者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而忽略了这一环节,导致中药饮片质量低劣,损害了患者的利益,应当引起有关部门和单位的高度重视。

1 药材净制的目的1.1 药材净制前应进行真伪鉴别中药品种繁多,来源复杂。同名异物,异物同名较多见。既有植物,又有动物、矿物;既有野生,又有家种家养;既有一年生,又有多年产的。又由于有些药材市场价格不断调整,有些品种供不应求,诸多原因导致药材提前采收、质次、低劣;更有一些不法分子见利忘义,故意掺杂使假,或乱代替现象较严重,从而严重影响了药材的质量,所以在炮制前一定要对所炮制的药材的真伪优劣进行仔细鉴别,去伪存真。这样才能保证饮片的质量。1.

2 药材净制的意义绝大部分中药材品种属于天然药物,产地广而繁多,在产地加工、收购、流通过程的各环节中,难免混入泥沙、假劣和非药用部位等杂质。因此,药材在切制、炮炙或调配制剂之前,必须根据药材的具体情况和用药要求,分别采用挑选、水洗、筛选、剪切、刮削、剔除、刷、擦、碾串及泡洗等方法,选取药材的药用部分,除去药材中的泥沙、夹石、灰屑、污物、某些药材的芦头、枝叶、果柄、皮、心、核、瓤及某些动物类药材的头、足、翅等非药用部分和霉变、虫蛀品,使药材清洁纯净,以保证临床用药安全,用量准确,提高饮片质量,利于服用。历版《中药饮片炮制规范》和《中国药典》在其收载的中药材品种炮制项或来源项下,几乎无一例外地强调“除去杂质”“洗净”,显示出药材净制的重要性和强制性,同时也说明药材净制是保证饮片质量的最基本、最起码的要求。1.

3 药材净制时需大小分档中药材由于产地不同,规格不一,粗细、大小、坚松等差别很大,在炮制时必须根据不同情况予以分档加工,使之符合质量要求。如泽泻个体有大小,质地有坚松;白芍有粗有细等,如不分档浸润,就会出现只大、条粗的未润透,只小、条细的已过透,以致软硬不一,影响切制质量等等;又如砂烫鸡内金,若不分档大小,一锅同炒,当大的鸡内金完全发泡鼓起时,小的碎的鸡内金已经焦化粘满砂粒不能入药了。可见大小分档是炮制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步骤。因此,笔者认为,中药的净制应先进行真伪鉴别,剔除假劣,清除杂质,大小分档后再行炮制,这样才能保证饮片的质量。2 药材净制的质量标准2.1 药材净制的标准规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自1996-08-01起施行的《医疗机构中药饮片质量管理办法》(试行)第14条规定,中药饮片的质量应符合下列要求:1根茎、藤木、叶、花、皮类,泥沙和非药用部位等杂质不得超过2%;2果实、种子类,泥砂和非药用部位等杂质不得超过3%;3全草类,不允许有非药用部位,泥砂等杂质不得超过3%;4动物类,附着物、腐肉和非药用部位等杂质不得超过2%;5矿物类,夹石、非药用部位等杂质不得超过2%;6菌藻类,杂质不得超过3%;7树脂类,杂质不得超过3%;8需去毛、刺的药材,其未去净茸毛和硬刺的药材不得超过10%。此为药材净制工作提出了最低质量标准。2.2 药材净制与《中国药典》标准规定2000年版《中国药典》共收载中药992种,其中中药材534种,中成药458种,药品标准

中规定,需做显微鉴别的品种项目数是555种,薄层鉴别的品种项目数是602种,浸出物的品种项目数是58种,含量测定的品种项目数是308种。这充分说明原药材必须通过严格的净选加工,才能保证中药检验各项指标符合规定。3 讨论药材混杂掺假问题,历来是制约、困扰中药材质量的重要方面。在药材市场放开搞活的形势下,药品经营企业、医疗机构在采购中药材、饮片的过程中,直接面向庞大的集贸市场,供药渠道多而复杂,药材混杂现象在所难免,甚至是比比皆是。混杂程度越高,价格越便宜。而药材净制条件要求不高,技术性不强,任何单位和个人,只要具备识别中药真伪优劣的能力,都能办到。笔者认为,为保证药品质量,保障临床用药安全,维护人们身体健康和用药的合法权益,必须摆正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辩证关系,树立饮片质量第一的观念;理顺向质量求效益的思路,在把好药材采购质量关的同时,坚持不懈地抓好药材净制工作,保证中药饮片质量,促进中医中药事业的发展。简述中药材净

中药切制是为了方便调剂、制剂、炮炙、提高有效成分流出率。切制时,除部分药材需干切、鲜切外,大部分均须浸、润等水处理使其柔软,便于切制。中处理时应少泡多润,防止有效成分流失,并应按药材大小、粗细、软硬程度等分档处理,灵活掌握气温、水量、时间等条件,使药(润)透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水尽,不伤水柔软适度为宜,切制后应及时干燥,保证质量。

切制饮片规格有:

片:极薄片0.5mm以下;薄片:1~2mm;厚片:2~4mm.

段:短段:5~10mm;长段:10~15mm. 和

块:8~12mm3.

丝:细线(皮类)2~3mm;宽丝(叶类)5~10mm.

碾(捣)碎:其他不宜切制的,一般应碾(捣)碎用。

批Axezaoj,n

中药炭药浅析

论文关键词制炭止血炭药

论文提要:详细论述了中药炭药历史沿革,现代临床应用及研究概况,认为炭药确有其特殊功效,但也存在着许多有待研究解决的问题。

1 历史沿革

中药制炭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因其有特殊的治疗作用,至今仍广泛用于临床。对中药制炭的原理,作用机制和炮制工艺等依照传统制药技术和中医药理论,运用现代科学知识和技术设备进行理论研究。阐明炮制原理,搞清作用机制、改革工艺、制定质量标准,提高制炭质量,是中药炮制研究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以下谈几点粗浅的看法,供同道参考。

中药制炭应用始于汉代。张仲景《金匮要略》中有乱发烧炭,王不留行、桑根白皮烧炭存性,治疗产后腹痛,小便不利的记载。自晋至唐制炭入药又增加了20余种,其中有大黄、槐角、石榴皮、桑叶等。宋代又增加了厚朴、荆芥等60余种。自唐代以来,始见有些炭药用于止血。如《千金方》中用大黄烧炭治尿血,

羚羊烧炭治产后下血,烧乱发、槐角治崩中、漏下、赤白不止等。宋代除有刺猬皮烧末治鼻血等止血作用的记载外。更多的是桅子炭治霍乱,干姜炭治痢,干漆炒炭是为了去其刺激性等多方面作用的记载,用于止血仅是其中的一部分。

元代是炭药止血理论及制炭用于止血的发展时期。葛可久的《十药神书》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最早提出了“大抵血热则行,血冷则凝,血见黑则止……”的理论。并用“十灰散”治疗呕、吐、咯、嗽血。从此以后,在“血见黑则止”及“炭药止血”的理论指导下,大凡止血药物多以制炭入药。

明、清以来又增加了炭药60余种。直到目前,沿用的尚有70余种。清代有一些不同意使用炭药的意见,如《杏草从新》认为熟地,枸杞炭是将“甘润滋阴”之器,变为苦燥伤阴之物,非待益,而又害之矣。《本草正义》认为子炭“炒黑力微,徒有其名。”《妇科要旨》则更进一步认为“一切炭药……皆为无气无味之类”。不主张制炭用。

总之,从炭药的应用发展看,起始制炭并非都用于止血,还有其他作用。历代品种亦有增减,有些已证明炒炭不如生用的如贝母、犀角等,早已弃炭生用。只是在元代以后,炭药止血才逐渐占重要地位。可见炭药品种的增加,显然受到元代“血见黑则止”的理论影响。

2 炭药的作用

2.1 治疗各种出血在“血见黑则止”的理论指导下,大量的炭药用于治疗各种出血症。但炭药止血在临床应用时也必须辩证选择用药。如痔疮出血用槐角炭:内有瘀积,便中有血用大黄炭;下焦血热而致的血痢、崩漏等用地榆炭:湿热腹泻肠风下血用黄芩炭等。在应用“血见黑则止”理论时,更需兼顾药物原有功效。

2.2 用于收敛止泻中药制炭后增加了涩肠止泻的作用。如乌梅本具酸涩之性,制炭后收涩之性更强,

用治赤白痢疾及肠风下血。鳖头烧炭存性,治脱肛有效。枣树皮制炭治腹泻。

2.3 缓和药性或除去腥臊气味炮姜炭温热之性未减,辛散之性降低;枳壳、枳实炒炭后可消其辛燥之性,有助于消导化积:干漆“烧令烟尽”以除去刺激性物质;有些动物的爪甲、骨、鳞毛等常烧炭存性,以除其腥臊气味,使之更适合临床应用。

2.4 其他杜仲炒炭后疗效提高,是因有效成分易于煎出。槟榔炭能治蛇蛟伤,蜂房炭治牙痛,乌龟头制炭能治疗结核,蛇蜕炭治恶疮,皂角炭治下部生疮等。

3 炭药的现代研究

目前,炭药的研究在药理、化学、临床及炮制工艺方面都作了很多工作。如在止血机制方面,实验证明,活性炭可使凝血时间由20秒缩短至13秒,但棕炭作用更好,可由19秒缩短至9秒。荆芥炭在一定范围内,低浓度作用好,浓度加大反而使凝血时间延长。侧柏叶能明显缩短凝血时间,但生用效果较好,制炭后止血作用反而下降。生槐米中桷槲皮素含量仅为炒炭后的十分之一,其止血作用也比生品增强。地榆生品中鞣质含量为6.9%左右,制炭后仅含1.24%。照理,地榆治烫伤应以生品为好,但中医临床上却用地榆炭而不用生品。实验

治疗也观察到,地榆炭治疗烫伤创面不化脓,渗出物少,恢复快,死亡少,而地榆鞣质治疗效果明显不如地榆炭。新陈棕皮水煎剂均无止血作用,而棕皮炭的煎剂和混悬剂则有明显作用。同是棕榈,仅因药用部位差别及新陈程度不同,止血作用也有明显差别,棕皮炭明显优于棕板炭且陈者明显优于新者。同时还观察到,活性炭及煅炭后的棕榈样品混悬剂凝血效果较好,这似与炭素有关,但体内试验活性炭并无止血作用。可见药物制炭后发生了内在变化,这种变化的实质及其与临床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对荆芥炭的研究也有新的进展。据报导,荆芥炒炭后挥发油含量明显下降,而且挥发油中的成分也发生了质的变化。其中有8种成分炒炭后未能检出,而在挥发油中检出了9种新成分。实验发现,炒炭所致挥发油成分变化,对药理作用有较为明显的影响。并提出不挥发油并非荆芥唯一止血活性成分,而还有其他活性物质存在。这些活性物质究竟属何类成分及其与挥发油之间的关系和作用方式等,尚不明确。

药理方面曾有人做了30种中药炒炭前后止血作用的比较。炒炭后与生药相比,止血时间有的明显缩短,有的无明显差异,但也有的反见延长。说明并不是任何一种中药炒炭后都有止血作用。是否有止血作用是随药材品种而异,也说明“血见黑则止”这一理论并不能解释所有炭药的止血机理。

炭药止血作用以外的研究较少。有人发现连翘、槐角、山桅、地榆等炒炭后对痢疾杆菌的抑制作用明显优于生品。⑥刺猬皮功能固精缩尿,收涩止血,民间都用刺猬皮制炭研未冲服,治产后乳汁不下,下乳快,服药时间短,疗效确实。

炭药炮制工艺较复杂,操作技术难度大。制作方法有炒炭法和煅炭法,选用何法为宜,视药材质地和炮制目的而定。各法使用得当及火候掌握适中与否,直接影响炭药的质量。《本草蒙筌》谓“制药贵在适中,不及则功效难求,太过则气味反失”。中药制炭既不是完全炭化,更不是灰化,而是要“存性”。这就需要不断改革炮制工艺。如杜仲制炭多用炒制法,加热时间长,外部炭化已过,部分甚至灰化,但内部仍不到断丝标准,而且损耗率高,一般在35%~38%之间。笔者用砂烫法制炭,便温度保持在180~200℃之间,外表颜色黑,断丝完全,能存性,其损耗率只有18%左右。仅此一项小的改革,若能推广应用,不但提高了杜仲炭的质量,而且节省大量药材。

4 建议

4.1 自元代以来,“血见黑则止”的理论一直左右着炭药的应用,但该理论只能解释部分炭药的止血作用,并非所有炭药都能止血。如前述有些中药炒炭后的止血效果比较好,但也有些反而差或差别不大。看来某些原来就有止血作用的药材是否还需再制炭用,尚需进一步研究。

4.2 临床疗效的观察是对炭药作用的最终检验。有关炭药药理,成分分析,炮制工艺改革等研究,都应充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且必须按中医用药特点,紧密结合临床观察疗效,以确定何种适合制炭,用何种工艺。

4.3 炒炭药材品种多,外表和内部颜色各异。现在唯一判断炭药质量的标准是“存性”。即药材外部和内部颜色的变化,因而质量判断误差大。应逐步研究用确切的温度,受热时间,炭化程度等科学的客观指标来控制炭药的炮制质量。

4.4 一般生药炒炭后的损耗都在44%左右,许多药的有效成分也因高温受到破坏。如何充分利用药材,减少浪费,除研究应否制炭的品种外,改革制炭工艺也是当务之急。

综上所述,中药炭药确有其特殊功效,但也存在着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其有效物质组成,作用机制,工艺过程,炭药品种取舍等,都需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马兴民.新编中药炮制法.陕西科技出版社,1992,306.

[2] 梁成卫生等.中药材.1998,5.26.

[3] 成都中医学院主编.中药炮制学.上海:科技出版社,1990.126.178.

[4] 刘益田.基层中药杂志,2000,2.38.

[5] 陈冠容,等.老药新用.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216.

香醋酿造工艺综述

香醋酿造工艺综述 王磊生物工程11-1 06112746 摘要:食醋可划分为酿造醋、合成醋、再制醋三大类。 酿造醋是用粮食等为原料,经微生物制曲、糖化、酒精发酵、醋酸发酵等阶段酿制而成。除主要成分醋酸外,还含有各种氨基酸、有机酸、糖类、维生素、醇和酯等营养成分和风味成分。合成醋是用化学方法合成的醋酸配制而成,缺乏发酵调味品的风味,质量不佳。再制醋是以酿造醋为基料,经过进一步加工制成,如五香醋、蒜醋、固体醋等。其中以镇江恒顺香醋为我国最著名的食醋之一, 产品具有“ 色、香、酸、醇、浓” 等特色, 其口味“ 香而微甜, 酸而不涩, 色浓而味鲜”[1] 我国食醋的生产方式有很多, 有传统的固态发酵法、液态发酵法和回流发酵法。下面简单的介绍一下液态深层发酵制醋工艺。 关键词:食醋液态深层发酵工艺 液态深层发酵制醋是将淀粉质原料经液化.糖化、酒精发酵后,在醋酸发酵罐中完成液体深层醋酸发酵的新工艺。具有原料利用率高,自动化程度高,生产周期短(8-24h)等优点。 深层发酵法是向酒醪中接入醋酸菌后,采用向醪液中通入空气的方法来增加醪液中的溶解氧,使醋酸菌的醋酸发酵正常进行。 原料选择为小米,此原料广泛,且小米制出来的醋口感较好。 1生产流程 1.1 原料预处理 (1)原料的筛选和除杂 1.剔除霉变的原料,除去附着的尘土和杂物。 2.对带有皮壳的原料去除皮壳。 (2)粉碎与水磨 扩大原料同微生物酶的接触面积,使有效成分被充分利用,大多数情况下先粉碎,然后再进行蒸煮、糖化。 (3)原料蒸煮液化 使植物组织破裂,细胞中的淀粉被释放出来,淀粉由颗粒状转变为溶胶状态,另一个作用是高温杀菌。 技术要点:液化后的糖浆具有香味i,用竹片撩液滴点呈渣水分离状;碘反应成棕黄色;DE值15%~20%。 工艺参数:流加法液化浆温88~90℃,90℃最佳。维持30min;升温煮沸20分钟。用NaCO3调pH;加CaCl20.2%补充Ca2+;加淀粉酶0.3%(酶活力2000u/g)。 1.2糖化: 采用高温糖化法,也称酶法液化法[2],它是先以α-淀粉酶制剂在85~90℃对原料粉浆进行液化,然后再用麸曲在60℃进行糖化。具有糖化速度快、淀粉利用率高等优点。技术要点:糖化液碘呈淡橙黄色;DE值25%~30%;酸度0.2%。 工艺参数:加糖化酶5%(酶活力1200u/g);降温至60℃,糖化温度为58-60℃;糖化时间2-4h 。 1.3. 酒精发酵 淀粉经过糖化后可得到葡萄糖, 将糖化30min 后的醪液打入发酵罐, 再把酵母罐内培养好的酵母接入。酵母菌将葡萄糖经过细胞内一系列酶的作用, 生成酒精和

中药炮制

1. 中药炮制:按照中医药理论,根据中药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和临床应用的需要,所采取的一项独特的制药技术。 2.饮片:指药材经过炮制后可直接用于中医临床或制剂生产使用的处方药品,是供中医临床调剂及中成药生产的配方原料。 3.中药炮制学的基本任务:遵循中医药理论体系,在继承中药传统炮制技术和理论的基础上,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炮制理论,改进炮制工艺,制订饮片标准,以提高中药饮片质量,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从而不断创新与发展本学科。 4.中药炮制的起源: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具备以下条件而产生的。①中药的发现与应用②火的出现与应用(炮生为熟,是中药炮制的雏形)③酒的发明与应用(产生了辅料制法,充实了药物炮制的内容)④陶器的发明与应用(创造了必要的工具条件) 5.中药炮制的发展:分为四个时期①春秋战国至宋代是中药炮制技术的起始和形成时期; ②金元、明时期是炮制理论的形成时期;③清代是炮制品种和技术的扩大应用时期;④现代是炮制振兴、发展时期。 6.第一部中药炮制专著《雷公炮炙论》,雷敩编撰,总结了前人炮制方面的技术和经验,记述了药物的各种炮制方法。第二部炮制学专著《炮炙大法》,缪希雍,该书收载了439种药物的炮制方法,用简明的笔法叙述各药的出处,采集时间,优劣鉴别,炮制辅料,操作程序以及药物贮藏,在前人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将前人的炮制方法归为十七种,即雷公炮炙十七法。第三部,《修事指南》,张仲岩,较为系统叙述了药物的各种炮制方法,进一步深化了中药炮制理论。 7.陈嘉谟在《本草蒙筌》的“制造资水火”中指出:“凡药制造,贵在适中,不及则功效难求,太过则气味反失……匪故巧弄,各有意存。酒制升提,姜制发散,人盐走肾脏,仍仗软坚,用醋注肝经且资住痛,童便制除劣性降下,米泔制去燥性和中,乳制滋润回枯助生阴血,蜜制甘缓难化增益元阳,陈壁土制窃真气骤补中焦,麦麸皮制抑酷性勿伤上膈,乌豆汤、甘草汤渍曝并解毒致令平和,羊酥油、猪脂油涂烧,咸渗骨容易脆断,有剜去瓤免胀,有抽去心除烦……”第一次系统概括了辅料炮制的原则。 8.《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全国中药炮制规范》 9.中药炮制的基本原则:运用中药七情合和的配伍理论,选择炮制方法和辅料,确定炮制的基本原则。制则:相反为制(指用药性相对的辅料来制约中药的偏性或改变药性,如酒制大黄);相资为制(用药性相同的辅料或某种炮制方法来增强药效,如盐制知母);相畏为制:(指利用某种辅料来炮制药物,以制约该药物的毒副作用,如生姜制半夏、南星);相恶为制:(减弱烈性,如麸炒枳实缓和其破气作用);相喜为制(改善中药的形色气味)制法:制其形,性,味,质 10.生熟理论:总结中药生熟饮片性能变化,功效异同,并用于指导炮制生产和临床应用的理论。内容:①生泻熟补②生峻熟缓③生毒熟减④生行熟止⑤生升熟降⑥生降熟升11.土制补中、米泔水制去燥性和中、吴茱萸汁制抑苦寒而扶胃气、矾汤制去辛烈而安胃、乳制滋润回枯,助生阴血、姜制发散、盐制走而软坚、酒制升提、麸制抑酷性而和胃、猪胆汁制泻火、黑芝麻制润燥而益阴、蜜制和中益元、醋制入肝而住痛、糯饭米制润燥而泽土12.炮制对四气五味的影响:①纠正药物过偏之性味(辛温姜制苦寒栀子)②增强药物不足之性味(苦寒的胆汁制黄连)③改变药性,扩大药物用途(生地制熟,甘寒→甘温) 炮制对升降浮沉的影响:改变药物作用趋向,尤其对具有双向性能的药物更明显。药物大凡生升熟降,辅料的影响更明显,通常酒炒则升,姜汁炒则散,醋炒能收敛,盐水炒则下行。(黄柏原清下焦湿热之药,酒制后作用向上,兼清上焦之热) 炮制对归经的影响:药物经炮制后,作用重点可以发生变化,对其中某一脏腑或经络的作用增强,而对其他脏腑或经络的作用相应的减弱,使其功效更加专一。(益智仁入脾、肾经,

食醋制作工艺知识

←一、食醋发展状况 ●我国酿造醋有两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品种繁多,由于酿造的地理环境、原料与工艺不同,也就 出现许多不同地区及不同风味的食醋。随着人们对醋的认识,醋已从单纯的调味品发展成为烹调型、佐餐型、保健型和饮料型等系列。 ●烹调型:这种醋酸度为5%左右,味浓、醇香,具有解腥去膻助鲜的作用。对烹调鱼、肉类 及海味等非常适合。若用酿造的白醋,还不会影响菜原有的色调。 ●佐餐型:这种醋酸度为4%左右,味较甜,适合拌凉菜、蘸吃,如凉拌黄瓜,点心,油炸食 品等,它都具有较强的助鲜作用。这类醋有玫瑰米醋、纯酿米醋与佐餐醋等。 ●保健型:这种醋酸度较低,一般为3%左右。口味较好,每天早晚或饭后服1匙(10毫升)为 佳,可起到强身和防治疾病的作用,这类醋有康乐醋、红果健身醋等。制醋蛋液的醋也属于保健型的一种,酸度较浓为9%。这类醋的保健作用更明显。 ●饮料型:这种醋酸度只有1%左右。在发酵过程中加入蔗糖、水果等,形成新型的被称之为 第四代饮料的醋酸饮料(第一代为柠檬酸饮料、第二代为可乐饮料、第三代为乳酸饮料)。具有防暑降温、生津止渴、增进食欲和消除疲劳的作用,这类饮料型米醋尚有甜酸适中、爽口不粘等特点,为人们所喜欢。这类饮料有山楂、苹果、蜜梨、刺梨等浓汁,在冲入冰水和二氧化碳后就成为味感更佳的饮料了。 ←二、食醋标准 ●定义: 酿造食醋:单独或混合使用各种含有淀粉、糖的物料或酒精,经微生物发酵酿制成的液体调味品。 配制食醋:以酿造食醋为主体,与冰乙酸、食品添加剂等混合配制而成的调味食醋。 ●现行标准: 酿造食醋 GB18187-2000 配制食醋 SB10337-2000 ←三、食醋工艺 ●食醋的工艺流程:原料处理——泡米——磨浆——蒸煮——液化——糖化——酒精发酵——醋 酸发酵——取醋——陈酿——过滤——精制——灭菌——包装——检验——成品 ●生产工艺分固态法及液态法两类。 固态发酵醋是一种传统工艺,产品质量高、风味好,酸味柔和、回味绵长等,这与所用原料精良、参与酿造的微生物种类较多、酶系较全、生产周期较长、经过陈酿等因素有关。但也存在缺点,即淀粉利用率低、生产周期长、劳动强度大、机械化程度低等。 液态发酵醋,尤其是液态深层自吸发酵食醋,是近几年发展较快的一种食醋工艺,其优点是原料利用率高,机械化程度高,劳动强度小,单位产能占地面积小,全封闭发酵生产工作环境较好,但风味与传统食醋相比较,有一定差异,风味纯正、清香等。 ●传统的固态法酿醋工艺主要有3种。1、用大曲制醋:以高粱为主要原料,利用大曲中分泌的酶, 进行低温糖化与酒精发酵后,将成熟醋醅的一半置于熏醅缸内,用文火加热,完成熏醅后,再加入另一半成熟醋醅淋出的醋液浸泡,然后淋出新醋。最后,将新醋经三伏一冬日晒液与捞冰的陈酿过程,制成色泽黑裼、质地浓稠、酸味醇厚、具有特殊芳香的食醋。著名的有山西老陈醋。2、用小曲制醋:以糯米和大米为原料,先利用小曲(又称酒药)中的根霉和酵母等微生物,在米饭粒上进行固态培菌,边糖化边发酵。再加水及麦曲,继续糖化和酒精发酵。然后酒醪中

中药炮制实训

《中药炮制技术》实训指导书 主编梁德海 参编李兴然 孙福生 高新芳 赵玉贵 亳州市景福中药饮片有限公司 2010年07月

编写说明 《中药炮制技术》实训指导依据国家劳动部、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药行业工人等级标准》(高级“中药炮炙工”)(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5.10)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版一部、《全国中药炮制规范》及现代中药技术专业、中药制药专业、中药制药与产品开发专业、中药学专业等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要求编写而成。适用于中药类相关专业使用。 《中药炮制技术》实训教学是中药炮制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途径。本书通过代表药物的炮制和炮制品质量的评判,使学生加深理解、记忆课堂上所学的基本知识,掌握中药炮制的基本方法、基本技能和操作技巧,培养学生规范操作、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对事物观察、比较分析能力以及独立思考、独立工作的能力,为以后从事中药饮片生产、炮制品质量检测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恳请在使用过程中各饮片厂及参阅者提出宝贵意见,以便修订。 编者 2010年07月

目录 项目2 净选加工 2-1净选加工(传统炮制) 2-2净选加工(现代炮制) 项目3 饮片切制 3-1饮片切制(传统炮制) 3-2饮片切制(现代炮制) 项目4 清炒法 4-1清炒法---炒黄(传统炮制) 4-2清炒法---炒焦(传统炮制) 4-3清炒法---炒炭(传统炮制) 4-4清炒法(现代炮制) 项目5 加固体辅料炒法 5-1加固体辅料炒法---麸炒、米炒(传统炮制) 5-2加固体辅料炒法---砂炒(传统炮制) 5-3加固体辅料炒法---土炒、滑石粉炒和蛤粉炒(传统炮制) 5-4加固体辅料炒法(现代炮制) 项目6 炙法 6-1-酒炙、醋炙(传统炮制) 6-2盐炙、姜炙(传统炮制) 6-3蜜炙、油炙(传统炮制) 6-4炙法(现代炮制) 项目7 煅法(传统炮制、现代炮制) 项目8 蒸、煮、燀法 8-1蒸法(传统炮制、现代炮制) 8-2 煮燀法(传统炮制、现代炮制) 项目9 复制法(传统炮制、现代炮制) 实训10 其他制法(传统炮制、现代炮制) 10-1发酵法、发芽法、制霜法(传统炮制、现代炮制) 10-2烘焙法、煨法、提净法、水飞法、干馏法(传统炮制、现代炮制) 附录

中药饮片生产工艺

中药饮片生产工艺 Document serial number【LGGKGB-LGG98YT-LGGT8CB-LGUT-

第一章?中药饮片简介 1.1 中药材 1.1.1 中药材的定义? 中药材是指在中医药基础理论指导下,对天然来源的动、植、矿物(除人工制品和鲜品外)通过采捕收集、加工干燥、包装贮藏等工序制成一定规格的药材,通称为中药材。? 1.1.2 中药材质量的控制关键? 为了保证中药饮片的质量,必须首先保证原料药材的质量。中药材质量的控制关键如下。 1、选择道地产区,无污染和品质优良的道地药材(最好从建立GAP基地的供应商购进药材)。? 2、选择适当的采集、捕捉季节、生长年限,并采用适当的方法得到品质优良的药材。 3、选择适当的加工方法,如切、洗、煮、蒸、干燥、分档等不同方式进行产地加工,保证规格、性状、干燥状态品质优良。? 4、选择适宜的包装、贮藏和养护,做好防虫、防潮、防霉变等,保持品质稳定。

1.2 中药饮片 1.2.1 中药饮片的定义? 中药饮片是在中医药基础理论指导下,将中药材通过净选、切制和炮制三大工序,制成一定规格的成品。其中属于“把子货”的药材都得切制成一定形态的薄片(或颗粒)。所以经过加工炮制的中药材通称为“中药饮片”。为了适应中医处方调配、成药调配以及中医临床诊疗的需要,中药饮片的质量至关重要,只有保证中药饮片的质量才能保证中医用药的安全和有效。? 1.2.2 中药饮片的分类? 1、传统饮片 传统饮片是指中药材通过净制、浸润、炮制、切制、干燥等工序加工后的成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简称《中国药典》)和目前各省市饮片炮制规范中传统饮片的类型有薄片、厚片、直片(顺片)、斜片、丝、块、段或节等。s? 2、包煎饮片 包煎饮片即将中药材通过炮制后,粉碎成40目左右的颗粒(籽类除外),然后按一般处方用量装成几种不同重量规格的布袋或纤维袋,供配方用。其可直接带包煎,因颗粒度小,表面积大,提高了有效成分的溶出率和溶出度,各批产品质量稳定,重现性好。亦有粉状制成袋泡茶包装形式直接用开水冲泡服用的。? 3、中药颗粒饮片

成都中药炮制技术

成都中药炮制技术 所谓中药炮制,即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按中医用药要求将中药材加工成中药饮片的传统方法和技术。举例言之,我们到中药铺去抓药时,药剂师手里拿着一杆秤,然后拉开一排排棕褐色的小木抽屉,从中抓出一把把的药材配在一起。这种药,就是经过中医独特的炮制技术而成的。经过炮制以后的中药,不仅可以提高疗效,降低毒副作用,而且方便运输和储存,是中医临床用药的必备工序之一。 四川素有“中医之乡,中药之库”的美誉,全川中药资源约占全国中草药品种的75%左右。尤其是成都地区,由于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和深厚浓郁的中医药文化相结合,使成都成为全国著名的中医药之乡。在中药炮制技术领域,成都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具有鲜明的特色和很大的影响力,有一大批知名的中医师和药工云集在这座历史文化名城。 起源: 中药炮制具有十分悠久的历史,早在先秦时代的《五十二病方》中,就出现了大量炮制中药的内容。成都地区的中医药发展具有悠久的传统,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成都尚有大小药房近百家,它们基本上都采用“前店后坊”的经营模式,从事中医治病和药材炮制,即临街的店堂作为医生坐堂应诊、饮片配方的地方,而店堂后面则是加工炮制饮片的作坊。由于当时的中医行业十分兴盛,所以各店均有自己独特的炮制技艺,生产药效灵验、质量优良的中药制品。 发展: 1956年,成都所有的中药店铺合并为同仁堂、庚鼎药房、精益堂三家规模较大的药店。文革初期,又再次合并为工农兵药厂。改革开放初期,更名为成都中药厂。在时代的剧烈变化中,成都的中医药行业始终拥有一批精通中药炮制技术的骨干人员。尤其是成都中医学院中药学专业成立以后,还特地聘请成都药材站炮制技术骨干、人称“药王”的徐楚江作为特聘教师,并吸收冯相贤、欧建忠等经验丰富的老药工为实验指导教师,培养了一大批德才兼备的中药炮制人才。徐楚江教授编写的《中药炮制学》,更是奠定了成都在全国中药炮制技术方面的特殊地位,“药王”徐楚江也因此成为现代中药炮制学科的创始人之一,在全国中药炮制界享有很高的声誉。 特点: 由于中药炮制是一项古老的传统制药技术,它跟中医一样,在很多人眼中一直蒙着一层神秘的面纱。那些神奇的植物和药材,经过晾晒和加工,然后以不同的比例配制在一起,用砂锅煎熬成或微苦或甘甜的药液,人们喝下去以后,就能达到强身治病的目的。这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神秘而亲近自然的特点。 现状: 成都的中药炮制技术虽然具有良好的传统和基础,但是由于中医传承的固有规律,比如药物炮制的火候相当于现在的技术标准和质量标准,大多是靠师徒间的口传心授,其经验性、主观判断性的因素较强。因此,随着实践经验丰富的老药工的逐渐谢世,一批中药炮制技术也面临着消亡或变异的危险。比如成都中药

中药炮制名词解释

中药炮制名词解释 1、中药炮制:中药炮制就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根据临床辨证施治用药得需要与药物自身性 质,以及调剂、制剂得不同要求,所采取得一项制药技术。 2、炮炙:炮炙古代就是指用火加工处理药物得方法,现代一般就是指除净制、切制以外得其她炮 制方法。 3、饮片:饮片系指经过炮制后可直接用于中医临床调配处方或制剂生产使用得所有中药。 4、反制:药性相对立得药物与辅料一同炮制,以制约药物得偏性或副作用,称为反制。 5、从制:药性相同或相似得药物与辅料一同炮制,以增强药物得疗效,称为从制。 6、炮制辅料:炮制辅料就是指炮制过程中对药物具有辅助作用得附加物料。 7、炮:炮古代指将药物埋在灰火中,“炮”到焦黑。现代指高温砂烫至发炮(泡)鼓起。 8、净度:净度系指饮片得纯净度,亦即中药饮片中所含杂质及非药用部分得限度。 9、泛油:泛油就是指饮片中所含挥发油、油脂、糖类等成分,因受热或受潮而在其表面出现油 状物质或返软、发黏、颜色変浑、发出油败气味得现象。 10、变色:变色就是指饮片得天然色泽发生了变化。 11、风化:风化就是指某些含结晶水得矿物类药物,与干燥空气接触,日久逐渐脱水而成为粉 末状态得现象。 12、潮解溶化:潮解溶化就是指固体药物吸收潮湿空气中得水分,并在湿热气候影响下,其外 部慢慢溶化成液体状态得现象。 13、对抗同贮法:对抗同贮法就是采用两种以上得药物同贮或采用一些有特殊气味得物品与药 物同贮而起到相互克制,抑制虫蛀、霉变、泛油得贮存方法。 14、气调养护技术:气调养护技术就是采用降氧、充氮气,或降氧、充二氧化碳得方法,人为 地造成低氧或高浓度二氧化碳状态,达到防虫、防霉防止泛油、变色、气味散失等目得。15、净制:净制又称净选加工,就是指中药材在切制、炮炙或调剂、制剂前,均应选取规定得 药用部位,除去非药用部位与泥沙等杂质,除去虫蛀品与霉变品,区分疗效不同得药用部位,将药材分档或进行简单加工得一类炮制方法。 16、净药材:净制后达到药用净度标准得中药材称为净药材。 17、分档:为了便于炮制,把药物按大小、粗细进行分类得方法,称为分档。 18、挑选:挑选就是用手挑拣去混在药材中得杂质、霉败品;或区分不同药用部位;或将药材分 档得方法。 19、筛选:筛选就是根据药材与杂质得体积大小得不同,选用不同规格得筛或罗,以除去杂质 或进行分档得方法。 20、风选:风选就是利用药材与杂质得轻重不同,借助风力,将药材与杂质分开得方法。 21、水选:水选就是用多量清水洗涤或浸漂药材,以除去杂质得方法。 22、芦:芦又称芦头,一般指药材残留得根头、根茎、残茎、叶基等非药用得部位。

酿造醋的生产工艺

酿造醋的生产 一,简介 1,醋的分类 食醋由于酿制原料和工艺条件不同,风味各异,没有统一的分类方法。若按制醋工艺流程来分,可分为酿造醋和人工合成醋。酿造醋又可分为米醋(用粮食等原料制成)、糖醋(用饴糖、糖渣类原料制成)。米醋根据加工方法的不同,可再分为熏醋、香醋、麸醋等。人工合成醋又可分为色醋和白醋(白醋可再分为普通白醋和醋精)。醋以酿造醋为佳,其中又以米醋为佳。 若按原料处理方法分类,粮食原料不经过蒸煮糊化处理,直接用来制醋,称为生料醋;经过蒸煮糊化处理后酿制的醋,称为熟料醋。若按制醋用糖化曲分类,则有麸曲醋、老法曲醋之分。若按醋酸发酵方式分类,则有固态发酵醋、液态发酵醋和固稀发酵醋之分。若按食醋的颜色分类,则有浓色醋、淡色醋、白醋之分。若按风味分类,陈醋的醋香味较浓;熏醋具有特殊的焦香味;甜醋则添加有中药材、植物性香料等。 2,醋的作用 醋含有丰富的各种物质,如氨基酸、醋酸、乳酸,葡萄糖、果糖、麦芽糖、钾、钙、钠、铁、铜等。此外,醋中含有维生素B1、B2、B6等元素。可以帮助人体消化吸收。另外,醋可软化血管、降低胆固醇,是高血压等心血管病人的一剂良方。醋在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诸多作用:烹调菜肴时加点醋,可以使菜肴更加脆嫩可口,还能保护一些营养素的流失。食醋对皮肤、头发能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中国古代医学就有用醋入药的记载,认为它有生发、美容、降压、减肥的功效。食醋可以消除疲劳,促进睡眠,并能减轻晕车晕船的不适症状。 二,醋酿造过程中所用微生物 1常用糖化菌及其特性 ①甘薯曲霉 培养最适温度为37℃.含有较强活力的单宁酶与糖化酶,有生成有机酸的能力.适宜于甘薯及野生植物酿醋时作糖化菌用.常用的菌株为AS3.324. ②邬氏曲霉 邬氏曲霉是由黑曲霉中选育出来的.该菌能同化亚硝酸盐,淀粉糖化能力很强,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活力都很高,并有较强的单宁酶与耐酸能力,适用于甘薯及代用原料生产食醋.常用的菌株为AS3.758. ③河内曲霉 又称白曲霉,是邬氏曲霉的变异菌株.其主要性能和邬氏曲霉大体相似,但生长条件粗放,适应性强.生长适温为34℃左右,该菌主要在东北地区广泛使用. 另外,酶系也较母株邬氏曲霉单纯,用于酿醋,风味较好. ④泡盛曲霉 最适生长温度30~35℃;能生成曲酸和柠檬酸;淀粉酶活力较强. Ⅱ常用酵母菌及其特性

中药饮片生产工艺

第一章中药饮片简介 中药材 中药材的定义 中药材是指在中医药基础理论指导下,对天然来源的动、植、矿物(除人工制品和鲜品外)通过采捕收集、加工干燥、包装贮藏等工序制成一定规格的药材,通称为中药材。 中药材质量的控制关键 为了保证中药饮片的质量,必须首先保证原料药材的质量。中药材质量的控制关键如下。 1、选择道地产区,无污染和品质优良的道地药材(最好从建立 GAP基地的供应商购进药材)。 2、选择适当的采集、捕捉季节、生长年限,并采用适当的方法得到品质优良的药材。 3、选择适当的加工方法,如切、洗、煮、蒸、干燥、分档等不同方式进行产地加工,保证规格、性状、干燥状态品质优良。 4、选择适宜的包装、贮藏和养护,做好防虫、防潮、防霉变等,保持品质稳定。 中药饮片 中药饮片的定义 中药饮片是在中医药基础理论指导下,将中药材通过净选、切 制和炮制三大工序,制成一定规格的成品。其中属于“把子货”的

药材都得切制成一定形态的薄片(或颗粒)。所以经过加工炮制的中药材通称为“中药饮片” 。为了适应中医处方调配、成药调配以及中医临床诊疗的需要,中药饮片的质量至关重要,只有保证中药饮片的质量才能保证中医用药的安全和有效。 中药饮片的分类 1、传统饮片传统饮片是指中药材通过净制、浸润、炮制、切制、干燥等工序加工后的成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简称《中国药典》)和目前各省市饮片炮制规范中传统饮片的类型有薄片、厚片、直片(顺片)、斜片、丝、块、段或节等。s 2、包煎饮片 包煎饮片即将中药材通过炮制后,粉碎成40 目左右的颗粒(籽类除外),然后按一般处方用量装成几种不同重量规格的布袋或纤维袋,供配方用。其可直接带包煎,因颗粒度小,表面积大,提高了有效成分的溶出率和溶出度,各批产品质量稳定,重现性好。亦有粉状制成袋泡茶包装形式直接用开水冲泡服用的。 3、中药颗粒饮片中药颗粒饮片即将单味中药饮片经提取、浓缩、干燥、制成颗粒,按一般处方用量装成几种不同重量规格的塑袋,供配方用。其产品质量均一、稳定、可控、体积小、溶出快,可直接冲服,便于贮存和运输。

食醋制作工艺知识

一、食醋发展状况 我国酿造醋有两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品种繁多,由于酿造的地理环境、原料与工艺不同,也就 出现许多不同地区及不同风味的食醋。随着人们对醋的认识,醋已从单纯的调味品发展成为烹调型、佐餐型、保健型和饮料型等系列。 烹调型:这种醋酸度为5%左右,味浓、醇香,具有解腥去膻助鲜的作用。对烹调鱼、肉类 及海味等非常适合。若用酿造的白醋,还不会影响菜原有的色调。 佐餐型:这种醋酸度为4%左右,味较甜,适合拌凉菜、蘸吃,如凉拌黄瓜,点心,油炸食 品等,它都具有较强的助鲜作用。这类醋有玫瑰米醋、纯酿米醋与佐餐醋等。 保健型:这种醋酸度较低,一般为3%左右。口味较好,每天早晚或饭后服1匙(10毫升)为 佳,可起到强身和防治疾病的作用,这类醋有康乐醋、红果健身醋等。制醋蛋液的醋也属于保健型的一种,酸度较浓为9%。这类醋的保健作用更明显。 饮料型:这种醋酸度只有1%左右。在发酵过程中加入蔗糖、水果等,形成新型的被称之为 第四代饮料的醋酸饮料(第一代为柠檬酸饮料、第二代为可乐饮料、第三代为乳酸饮料)。具有防暑降温、生津止渴、增进食欲和消除疲劳的作用,这类饮料型米醋尚有甜酸适中、爽口不粘等特点,为人们所喜欢。这类饮料有山楂、苹果、蜜梨、刺梨等浓汁,在冲入冰水和二氧化碳后就成为味感更佳的饮料了。 二、食醋标准 定义: 酿造食醋:单独或混合使用各种含有淀粉、糖的物料或酒精,经微生物发酵酿制成的液体调味品。 配制食醋:以酿造食醋为主体,与冰乙酸、食品添加剂等混合配制而成的调味食醋。 现行标准: 酿造食醋 GB18187-2000 配制食醋 SB10337-2000 三、食醋工艺 食醋的工艺流程:原料处理——泡米——磨浆——蒸煮——液化——糖化——酒精发酵——醋酸发酵——取醋——陈酿——过滤——精制——灭菌——包装——检验——成品 生产工艺分固态法及液态法两类。 固态发酵醋是一种传统工艺,产品质量高、风味好,酸味柔和、回味绵长等,这与所用原料精良、参与酿造的微生物种类较多、酶系较全、生产周期较长、经过陈酿等因素有关。但也存在缺点,即淀粉利用率低、生产周期长、劳动强度大、机械化程度低等。 液态发酵醋,尤其是液态深层自吸发酵食醋,是近几年发展较快的一种食醋工艺,其优点是原料利用率高,机械化程度高,劳动强度小,单位产能占地面积小,全封闭发酵生产工作环境较好,但风味与传统食醋相比较,有一定差异,风味纯正、清香等。 传统的固态法酿醋工艺主要有3种。1、用大曲制醋:以高粱为主要原料,利用大曲中分泌的酶,进行低温糖化与酒精发酵后,将成熟醋醅的一半置于熏醅缸内,用文火加热,完成熏醅后,再加入另一半成熟醋醅淋出的醋液浸泡,然后淋出新醋。最后,将新醋经三伏一冬日晒液与捞冰的陈酿过程,制成色泽黑裼、质地浓稠、酸味醇厚、具有特殊芳香的食醋。著名的有山西老陈

中药炮制的传承与创新思考

中药炮制的传承与创新思考 [摘要]:从现状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对策与思考三方面对中药炮制的传承与创新展开论述,为中药传统炮制传承与创新再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中药炮制、传承、创新 近年来,由于中医药在防病治病、保健等方面所突显的独特作用,愈来愈为世人所关注。每种中药都有多种功效,经过炮制加工,保留所需要的性能,消除不需要的功效。医生在临床应用中,往往根据病情的需要,只用其某一方面的性能,选择某种炮制品,有目的地加以应用。一种中药都有多种功效,经过炮制加工,保留所需要的性能,消除不需要的功效。炮制能体现中医用药的特点和灵活性,应当审时度势地运用炮制手段,适应不同的病症需求。因为中药炮制是中医临床用药的一大特点,通过炮制而使中药更加安全有效地为临床服务。中药炮制的传承与创新是传统技艺和文化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对中药炮制学科来说更是最具时代感的热门话题。 1传统中药炮制的传承 1.1现状与发展 目前,尽管已经有部分关于江西的樟帮、建昌帮,北京的京帮以及四川的川帮传统炮制在文献、技术和人才传承等方面开展相关工作的研究报道,但在主要传统炮制技术流派传承方面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1-4]。中药炮制技术是我国最具原创性的一门传统制药技术,其制品饮片是中医临床的处方药,中药炮制技术直接影响临床疗效,事关重大。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使世界对中医药的科学价值有了新的认识。中药炮制这一传统特色学科,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希望我们能够抓住机遇,勇于创新,推进中药炮制的新发展。今年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中药炮制分会、辽宁中医药大学承办的首届“雷公论坛”4 月15 日~17 日在大连举

办,旨在聚焦传承与创新,推动《雷公炮炙论》相关研究深入开展,推进中药炮制技术传承基地建设以及“十三五”相关规划工作[5]。与会各地炮制专家代表围绕中药炮制的传承和创新,从思路、策略、实践等层面深入研讨交流。正所谓:“开论坛广发传承高见,言心语众筹创新良谋”。大会就中药炮制今后的研究方向、传统炮制的传承项目建设、中药炮制教学实践模式等进行了探讨。相信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相关会议,这将会促进中药炮制的传承和发扬。 1.2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传统炮制传承方面主要存在的问题包括:一、炮制文献缺乏系统整理,并且长期以来,关于研究传统炮制理论的书籍和文献为数不多,具有帮派炮制特色的中药饮片在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影响也不大。二、炮制技术缺乏广泛延续。在由千家万户自发组成的中药饮片加工炮制“小作坊”中,个体加工炮制占据了中药饮片加工炮制的半壁江山。在他们中间有身怀绝技的饮片加工炮制刀工,有精通饮片加工炮制的工艺传人,但是由于现代规范化的医药教育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冲击、技术娴熟的老药工对自己的技术秘而不宣很多技术已经失传。三、人才的培养缺乏资金的支持。由于对炮制技术传承人才没有给予相应的政策倾斜及经济补贴,以及药企缺乏相关的足够的重视,造成人才流失严重,甚至会引起独特保密的炮制技术外传之忧。四、由于现在中药市场的质量不稳定,在流通领域存在着很多问题,使得企业发展无力,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从事这一行业的年轻人的热情。 1.3对策与思考 中药炮制传承的内容包括技术、人才、文化、理论、应用等。就传统理论来说,传统炮制理论蕴涵着极其深刻的科学性,应充分尊重,同时对其中夹杂的道、佛、神、巫等文化内容,谨慎鉴别分离。关于技术,传统饮片质量标准的性状指标与现代科学指标的关系。重视研究传统性状描述与指标性参数量化的互补、化学指标与生物学指标的互补与侧重、指标性成分与临床作用的关联性。就人才来讲,首先为传承人的培养提供充分的资金和技术方面的支持,其次在现代中医药的教育方面投入应该加大力度。在应用方面,国家应加大力度鼓励创新创业,通过更大化应用带来整个行业的发展。就国家政策方向,应该制定相应的合理的政策,

食醋的生产工艺

食醋生产工艺 1.食醋生产过程中的主要生物化学变化。 答 一是原料中淀粉的分解,即糖化过程; 二是酒精发酵,即酵母菌将可发酵性的糖转化成乙醇; 三是醋酸发酵,即醋酸菌将乙醇转化成乙酸。 2.食醋色、香、味、体是如何形成的? 答 ①酸味的形成:原料中的淀粉经霉菌(或酶制剂)、酵母菌和醋酸菌的分解生成了醋酸,是食醋中酸味的主要来源。除醋酸外,食醋中还含有乳酸、延胡索酸、琥珀酸、苹果酸、柠檬酸、酒石酸、α-酮戊二酸等不挥发性酸。 ②甜味的形成:食醋中的糖类来源于各种原料,其中以葡萄糖与麦芽糖最多,此外还有甘露糖、阿拉伯糖、半乳糖、糊精、蔗糖等。另外甘油、甘氨酸等也具有一定的甜度。 ③鲜味的形成:食醋中的鲜味来源于食醋中的氨基酸,如谷氨酸及谷氨酸-钠盐均有鲜味。 ④咸味的形成:醋酸发酵完毕之后,加入食盐不仅能抑制醋酸菌对醋酸的进一步氧化,而且还给食盐带来咸味,并促成各氨基酸给予食醋鲜味。 ⑤苦味、涩味的形成:食醋的苦味和涩味主要来源于盐卤。另外,微生物在代谢过程中形成的胺类,如四甲基二胺,1,5-二氨基戊胺,

都是苦味物质,它们赋予食醋苦味。有些氨基酸也呈苦味。过量的高级醇呈苦涩味。 ⑥香味的形成:食醋中香味物质含量很少,但种类很多。只有当各种组分含量适当时,才能赋予食醋以特殊的芳香。 ⑦色素的形成:食醋的色素来源于原料本身和酿造过程中发生的一些变化。原料中如高粱含单宁较多,易氧化生成黑色素。原料分解生成的糖和氨基酸发生美拉德反应生成氨基糖呈褐色,葡萄糖在高温下脱水生成焦糖。另外,还可人工添加色素,如添加酱色或炒米色,以增加色泽。 ⑧醋体的形成:食醋的体态决定于它的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组成可溶性固形物的主要物质有食盐、糖分、氨基酸、蛋白质、糊精、色素等。固形物含量高,体态粘稠;反之则稀薄。 3.食醋生产中常用的糖化菌、酵母菌和醋酸菌各有哪些?其生理特性如何? 答 1常用糖化菌及其特性 ①甘薯曲霉 培养最适温度为37℃。含有较强活力的单宁酶与糖化酶,有生成有机酸的能力。适宜于甘薯及野生植物酿醋时作糖化菌用。常用的菌株为AS3.324。 ②邬氏曲霉 邬氏曲霉是由黑曲霉中选育出来的。该菌能同化亚硝酸盐,淀粉糖化

中药饮片生产工艺

第一章中药饮片简介 1.1 中药材 1.1.1 中药材的定义 中药材是指在中医药基础理论指导下,对天然来源的动、植、矿物(除人工制品和鲜品外)通过采捕收集、加工干燥、包装贮藏等工序制成一定规格的药材,通称为中药材。 1.1.2 中药材质量的控制关键 为了保证中药饮片的质量,必须首先保证原料药材的质量。中药材质量的控制关键如下。 1、选择道地产区,无污染和品质优良的道地药材(最好从建立GAP基地的供应商购进药材)。 2、选择适当的采集、捕捉季节、生长年限,并采用适当的方法得到品质优良的药材。 3、选择适当的加工方法,如切、洗、煮、蒸、干燥、分档等不同方式进行产地加工,保证规格、性状、干燥状态品质优良。 4、选择适宜的包装、贮藏和养护,做好防虫、防潮、防霉变等,保持品质稳定。 1.2 中药饮片 1.2.1 中药饮片的定义 中药饮片是在中医药基础理论指导下,将中药材通过净选、切

制和炮制三大工序,制成一定规格的成品。其中属于“把子货”的药材都得切制成一定形态的薄片(或颗粒)。所以经过加工炮制的中药材通称为“中药饮片”。为了适应中医处方调配、成药调配以及中医临床诊疗的需要,中药饮片的质量至关重要,只有保证中药饮片的质量才能保证中医用药的安全和有效。 1.2.2 中药饮片的分类 1、传统饮片 传统饮片是指中药材通过净制、浸润、炮制、切制、干燥等工序加工后的成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简称《中国药典》)和目前各省市饮片炮制规范中传统饮片的类型有薄片、厚片、直片(顺片)、斜片、丝、块、段或节等。s 2、包煎饮片 包煎饮片即将中药材通过炮制后,粉碎成40目左右的颗粒(籽类除外),然后按一般处方用量装成几种不同重量规格的布袋或纤维袋,供配方用。其可直接带包煎,因颗粒度小,表面积大,提高了有效成分的溶出率和溶出度,各批产品质量稳定,重现性好。亦有粉状制成袋泡茶包装形式直接用开水冲泡服用的。 3、中药颗粒饮片 中药颗粒饮片即将单味中药饮片经提取、浓缩、干燥、制成颗粒,按一般处方用量装成几种不同重量规格的塑袋,供配方用。其产品质量均一、稳定、可控、体积小、溶出快,可直接冲服,便于贮存和运输。

中药炮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中药炮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摘要本文提出阐明了中药炮制的发展现状,阐明了影响中药炮制的因素及自己的一些解决方案,最后分析了中药炮制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中药炮制现状影响因素对策发展趋势 中药炮制是依照辨证施治用药的需要和药物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所采取的一项制药技术。随着科学技术日趋蓬勃发展,中药炮制也与时俱进,应用较为先进的、科学的方法,加快了自身的发展。中药炮制借助现代科技手段,改进了炮制技术,其中也存在制约因素,但是中药炮制现代化势在必行。本文通过复习文献,结合自己的观点对中药炮制的发展作一综述。 一现阶段中药炮制的现状 1、中药炮制的现代观点 目前认为,药物的药理作用,取决于药物所含物质的理化性质。中药的炮制过程,经过水浸、加热、酒、醋、蜜等处理,其性质可产生不同程度的变化,而后者直接影响到中药疗效的建立。近年来,对传统中药炮制理论和方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炮制对药物的化学结构与作用特点等多角度进行深人的研究,改变、去除或增加药物的化学结构,从而使药物获得极高的药理作用,并增加药物间的协调性。 2、中药炮制的现代方法 根据中医传统理论,认为主要包括两个方面:(1)对传统炮制方法的运用和改进,如附片的去毒水解加工法,麦制作神曲法,远红外线烘干法等。这些方法既继承了传统中药的炮制理论,又结合了现代研究与手段,使药物的作用更加明显。(2)借助现代科技手段,以药物的作用单位为主,进行药物的提取。这是一种特殊的中药炮制方法,其特点是能有效地降低药物的毒性、提高药物的药理作用。目前国内开展的中药作用基团的研究,可以理解为是对这种现代意义上的炮制方法一种全新的探索。 二影响中药炮制发展的因素 虽然现代中药炮制技术不断改进,但其研究的进度依然比较缓慢,同时也对中药制剂的发展产生强大的制约作用。 1、炮制药材使用不规范性 药材在加工过程中净制简单粗糙,不合规格标准,常掺杂泥砂等杂草物“如双花、公英等应进行筛洗、挑选,但是往往草草处理即装斗调配”;全草类药用地上部分的不除去根部,含大量泥砂,粉屑,如仙鹤草、金钱草等,这样加工出来的药材在质量上临床疗效就不得而知。 2、古老中药炮制方法不合理性 中药炮制因历史、社会、个人观点及封建迷信等多种原因,所保留下来的部分炮制方法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诸多弊端,应坚决抛弃“如用粪便类炮制方法”等方法,粪便类的有害成分及微生物可对主药产生污染;中药加工时用硫磺熏制已有上千年历史,主要作用是漂白、杀虫,但硫磺中含有砷,可增加被熏制药物的砷含量;另外,在熏制过程中可产生二氧化硫,若被熏制药物的二氧化硫残留量超过500Lg/g,这些药物在直接炮饮时可产生咽喉疼痛、胃部不适等反应。 3、中药多渠道流通,炮制混乱 中药炮制流传着“三分浸,七分润,洗药为师傅,切药为徒弟”的谚语,说明中药炮制不是那么简单地把药切完就完事,洗润药材很有讲究,市场上白术,

制醋生产工艺的流程和若干问题解析

制醋生产工艺的流程和若干问题解析 制醋生产工艺的流程和问题解析 问题的提出 在选修1的发酵工业中,有制作泡菜、制酒和制醋的过程。在做试题时,有时会碰到酒和醋等风味的不同原因分析,2019年4月的高考试题考的是果胶酶生产,也提到了生产工艺。考试的难度越来越大,特别是结合实际生产,没有知识的拓展是很难取得高分的。 问题:什么是生产工艺,制醋过程中有什么样的生产工艺流程?需要什么样的培养基?注意哪些环节?

01 制醋的生产工艺工程 生产工艺是指生产工人利用生产工具和设备,对各种原料、材料、半成品进行加工或处理,最后使之成为成品的工作、方法、和技术。 它是人们在劳动中积累起来并经总结的操作技术经验,也是生产工人和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应遵守的技术规程。好的生产工艺是生产低成本、高质量产品的前提和保证。 食醋的酿造过程以及风味的形成是由于各种微生物所产生的酶引起的一系列生物反应的结果。 制醋生产工艺流程(以镇江陈醋为例): 镇江陈醋主要采用的是传统的固态发酵工艺技术。以本地区盛产的糯米为主料,精选优良菌种,经过淀粉糖化、酒精发酵和醋酸发酵三个主要过程酿造而成的色、香、味俱佳的酿造陈醋。发酵制醋工艺流程图如下(参考周永治《食醋生产工艺》):

02 制醋的生产操作和包装工艺 一、制醋的生产操作过程 1.原料处理 原料处理是酿造食醋生产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首先,需将原料粉碎,要求通过 2.5mm筛孔,以达到增加淀粉颗粒吸水面积,迅速膨胀,便于达到蒸煮的目的。原料粉碎越细,表面积越大,黑曲霉繁殖面积越大,在发酵过程中分解效果就越彻底,可提高原料的利用率。粉碎的原料按30%—40%加水拌均,使原料水分达到45%左右,润料1-2小时。 原料蒸煮前,先将蒸锅底部铺垫一层高粱壳或其他填充料,再以“追汽压料”方式撒料装锅,至圆汽闷1小时。原料蒸煮后出锅,用扬渣机晾于鼓风

中药饮片净制生产工艺

目录 根及根茎类产品生产工艺 百合生产工艺 (3) 九节菖蒲生产工艺 (3) 麦冬生产工艺 (4) 猫爪草生产工艺 (4) 糯稻根生产工艺 (5) 藕节生产工艺 (5) 山慈姑生产工艺 (6) 太子参生产工艺 (6) 薤白生产工艺 (7) 果实和种子类产品工艺 八角茴香生产工艺 (7) 巴豆生产工艺 (8) 白扁豆生产工艺 (8) 豆蔻生产工艺 (9) 白果仁生产工艺 (9) 胡椒生产工艺 (10) 荜茇生产工艺 (10) 荜澄茄生产工艺 (11) 草豆蔻生产工艺 (12) 楮实子生产工艺 (12) 大风子生产工艺 (13) 刀豆生产工艺 (13) 地肤子生产工艺 (14) 丁香生产工艺 (14) 冬瓜子生产工艺 (15) 浮小麦生产工艺 (15) 覆盆子生产工艺........................... 16 诃子生产工艺. (17) 鹤虱生产工艺 (17) 黑芝麻生产工艺 (18) 胡芦巴生产工艺 (18) 花椒生产工艺 (19) 火麻仁生产工艺 (19) 急性子生产工艺 (20) 椒目生产工艺 (20) 金樱子生产工艺 (21) 韭菜子生产工艺 (21) 苦杏仁生产工艺 (22) 莱菔子生产工艺 (22) 荔枝核生产工艺 (23) 连翘生产工艺 (23) 吕宋果生产工艺 (24) 马兜铃生产工艺 (24) 木鳖子生产工艺 (25) 木蝴蝶生产工艺 (25) 女贞子生产工艺 (26) 胖大海生产工艺 (26) 牵牛子生产工艺 (27) 青葙子生产工艺 (27) 肉豆蔻生产工艺 (28) 桑椹生产工艺 (28) 沙苑子生产工艺 (29) 砂仁生产工艺 (29) 蛇床子生产工艺 (30) 柿蒂生产工艺 (30) 酸枣仁生产工艺 (31)

中药饮片净制生产工艺

目 录 根及根茎类产品生产工艺 百合生产工艺 ........................ 4 九节菖蒲生产工艺 .. (4) 巴豆生产工艺 ....................... 11 白扁豆生产工艺 ..................... 12 豆蔻生产工艺 ....................... 13 白果仁生产工艺 ..................... 14 胡椒生产工艺 .. (14) 荜茇生产工艺 (15) 荜澄茄生产工艺 (16) 17 18 18 19 20 20 21 22 22 瓜蒌子生产工艺 (23) 诃子生产工艺 (24) 鹤虱生产工艺 (25) 黑芝麻生产工艺 (25)

胡芦巴生产工艺 ..................... 26 花椒生产工艺 ....................... 27 火麻仁生产工艺 ..................... 27 急性子生产工艺 (28) 木鳖子生产工艺 ..................... 36 木蝴蝶生产工艺 ..................... 36 女贞子生产工艺 ..................... 37 胖大海生产工艺 ..................... 38 牵牛子生产工艺 (39) 青葙子生产工艺 (39) 肉豆蔻生产工艺 (40) 桑椹生产工艺 (41) 41 42 43 43 44 45 46 46 47 无花果生产工艺 (48) 吴茱萸生产工艺 (49) 西青果生产工艺 (49) 鸦胆子生产工艺 (50)

中药炮制技术课程标准

中药专业 课程标准二〇一七年六月

目录 1.《中药炮制技术》…………………………………………………………………

《中药炮制技术》课程标准 一、概述 (一)课程性质 《中药炮制技术》是根据中医药理论,按照医疗、调剂、制剂不同要求,以及药材自身性质,所采取的一项制药技术。中药炮制学是研究中药炮制理论、工艺、规格、质量标准、历史沿革及其发展方向的学科。其任务是在继承中药传统炮制技术和理论的同时,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对其进行研究、整理,逐步搞清炮制原理,改进炮制工艺,制订质量标准,提高饮片质量,提高中医临床治疗效果。本课程是五年制高职中药学专业技能课程之一,是在学习完中医学基础、中药方剂学、中药材加工养护学等专业基础课程后所进行教学的一门课程,为学习后续课程和从事中药方向的岗位奠定良好基础。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中药炮制技术》是一门研究性加应用性很强的学科,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掌握中药炮制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熟悉中药炮制的起源、现状和炮制在临床中的作用,炮制品的性状、特征;了解中药炮制机械的性能以及炮制的基本方法等,本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课堂讲授要求理论联系实际,贯彻少而精的原则,注意启发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要做到突出重点,讲清难点,交待疑点。 (三)课程设计思路 《中药炮制技术》课程总学时为102学时,理论44学时,实践58学时,学分6分,在第6学期开设。为专业技能课程。 课程框架及学时分配如下表所示。

二、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掌握中药炮制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熟悉中药炮制的起源、现状和炮制在临床中的作用,炮制品的性状、特征;了解中药炮制机械的性能、工作原理及历代医药书籍中有关炮制论述和中药炮制现代化研究等,具有从事中药炮制的实际操作能力,为培养继承和发扬我国中医药事业的应用型人才奠定良好基础。 (一)知识教学目标 1.掌握中药炮制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熟悉中药炮制的起源、现状和炮制在临床中的作用,炮制品的性状、特征,能辨认常用中药各种炮制品。 3.了解中药常用炮制机械的性能与工作原理,历代炮制著述和中药炮制的现代化研究。 (二)技能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中药炮制的基本实验操作,对中药材炮制火候能够准确的控制。 2.学会利用外观、色泽对不同的炮制品种进行鉴别。 (三)素质教学目标 1.具有对中药炮制品的鉴别能力,具有一定的利用中药炮制技术基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具有中药学专业所应有的良好职业道德,科学工作态度,严谨细致的专业学风。 三、课程内容与要求 第一章绪论 (一)教学目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