猩红热试卷及答案

猩红热试卷及答案
猩红热试卷及答案

猩红热培训试题

姓名:科室:成绩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8分)

1、猩红热是由()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其临床特征为()、()、()和()。

2、猩红热的主要传染源是()和()。

3、猩红热病人的隔离期的医学观察期为()天,密切接触者的医学观察期为()天。

4、猩红热除典型表现外,尚有其他临床类型,包括()、()、()、()。

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引起猩红热的病原体是()

A、金黄色葡萄球菌

B、表皮葡萄球菌

C、A组a溶血性链球菌

D、A组β溶血性链球菌

2、猩红热的主要传播途径是:()

A 、消化道传播B、呼吸道传播C、产道D、皮肤伤口

3、猩红热的特征性表现是指()

A、发热、咽峡炎,发热后第2天出现弥漫性皮疹

B、发热、咽峡炎、杨梅舌

C、发热、第二日出现猩红皮疹、杨梅舌

D、发热、咽峡炎、口周苍白圈

4、猩红热潜伏期一般为()

A、1-2d

B、2-3d

C、3-4天

D、7-9天

E、7-14天

5、确诊猩红热的检查是:()

A、咽拭子或脓液中分离出B组溶血性链球菌

B、咽拭子或脓液中分离出A组溶血性链球菌

C、咽拭子或脓液中分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

D、咽拭子或脓液中分离出表皮葡萄球菌

E、锡克试验阳性

6、猩红热病原治疗首选()

A、红霉素

B、四环素

C、青霉素

D、头孢菌素

E、氯霉素

7、关于猩红热的皮疹错误的是:

A 、发病后第二日出疹B、皮肤弥漫性充血基础上针尖大小丘疹

C、于耳后、颈及上胸开始出疹

D、皮疹于48小时达高峰

E、脱屑少见

8、有关猩红热临床表现的描述不恰当的是()

A 、发热多呈持续性

B、发热程度及热程与皮疹多少及消长无关

C、咽峡炎明显

D、腭部粘膜疹或出血疹可先于皮疹出现

E、可见“草莓舌”或“杨梅舌”

9、猩红热的特征性临床表现()

A、咽峡炎

B、咽部充血,咳嗽

C、口腔苍白圈,草莓舌

D、发热,咽峡炎、弥漫性皮肤充血的基础上出现针尖大小丘疹

10、猩红热的发病年龄高峰:()

A、5-15岁

B、20-30岁

C、30-40岁

D、40-50岁

三、判断题. (每题2分,共12分)

1、猩红热全年均可发病,以温带冬春季节发病较多。()

2、A组β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咽峡炎,排菌量大且不易被隔离及发现,是重要

的传染源。()

3、猩红热的发热呈持续性,可达39℃左右,自然病程约1周。()

4、猩红热可出现“草莓舌”或“杨梅舌”。()

5、猩红热检查中血常规可表现白细胞总数增高,多在(10-20)×10^9/L,中性粒细胞常在80%以上,严重病人可出现中度颗粒。()

6、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对热及干燥的抵抗力均较强。()

四、简答题。(每题15分,共30分)

1、猩红热的鉴别诊断?

2、猩红热的预防?

答案:

一、填空题:

1、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呼吸道,发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鲜红

色皮疹和疹后脱屑。

2、病人,带菌者

3、6天,7天

4、轻型、中毒型、脓毒性,外科型或产科型

二、选择题:

DBABB CEBDA

三、判断题:√√√√√×

四、简答题:

1、鉴别诊断:

麻疹、风疹、药疹、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

2、预防:①管理传染源:应对病人进行6天隔离治疗,对接触者

医学观察7天,儿童机构内有本病流行时,对咽峡炎或扁桃体炎患者,因

按猩红热隔离治疗。②切断传播途径:流行期间应避免到人群密集的公共

场所,接触病人应戴口罩。③保护易感人群:对接触者可用卞星青霉素120

万U肌注一次进行预防。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

猩红热防控知识

猩红热防控知识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儿童呼吸道传染病预防知识——猩红热 猩红热是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流行病学本病全年可发病,但以冬春为高峰,主要多见于5~15岁儿童。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由于本病毒不耐热、对干燥抵抗力弱,故间接接触传染可能性小。人群普遍易感,加之红疹毒素有5种血清型,无交叉免疫,故猩红热可再感染。 1.潜伏期一般为2~5天。起病急骤,早期以发热、咽痛、头痛、呕吐为主要症状。 2. 初起即发热,体温为38~40℃不等,伴有咽痛,影响吞咽或伴呕吐、全身不适等症状。咽部发红,扁桃体红肿,表面有白色渗出物,舌面光滑呈肉红色,乳头隆起,如同杨梅,故有“杨梅舌”之称。出疹期间继续发热,皮疹遍及全身后体温逐渐下降。 3.在起病12小时内出疹。皮疹先见于颈部、腋下、腹股沟处,很快全身都出疹,为细小猩红色丘疹,呈鸡皮样,皮疹密集,皮疹间呈一片红晕,用手指按压,可使红晕暂褪呈苍白色,松手后很快恢复原状;面部皮肤见红晕但不见皮疹,口唇四周皮肤苍白,肘、腹股沟等地方皮疹密集形成横纹线。皮疹消退后皮肤呈鳞片状脱皮,先由面部开始,依次为躯干、四肢。 猩红热的传染源 传染源——主要是猩红热病人及带菌者,B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其他感染病人也可视为传染源。 猩红热病人自发病前一日至出疹期传染性最强。 猩红热的传播途径 传播过程:病原体附在空气中灰尘或者飞沫上浮游一段时间,再经呼吸道进入身体。 病菌一般存在于猩红热病人或带菌者的鼻咽部,猩红热皮疹通过空气飞沫(说话、咳嗽、打喷嚏)直接传染。 也可由带菌的玩具、生活用品等间接传播,偶尔也可通过被污染的牛奶或其他食物传播。

医学微生物学病案分析

微生物各论(病案分析) 病案一: 女性,10岁,咽痛、咳嗽、发热后15天出现全身水肿,尿量减少,血压157/98mmHg,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125g/L,白细胞5.7*109/L, 尿蛋白+,红细胞++++,白细胞0个/HP,管型0个/HP. 问题:1)此病人最有可能患何种疾病?2)由何种病原体感染所致?3)应如何做进一步的微生物学检查来确诊?4)如何有效预防此疾病? 分析: 1)诊断为链球菌感染后急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在咽痛、咳嗽、发热后15D,出现全身水肿,蛋白尿和高血压,符合链球菌感染后急性肾小球肾炎的发病规律。 2)链球菌感染后急性肾小球肾炎大多数由A群链球菌引起 3)链球菌所致变态反应性疾病取患者血清作抗链球菌溶素O抗体测定,急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血清中抗O抗体一般超过400U。 4)对患者的急性咽峡炎和扁桃体炎,尤其是儿童,须治疗彻底,以防止急性肾小球肾炎、风湿热以及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的发生。首选药物为青霉素G,临床上最好作药物敏感试验。 病案二: 男性,7岁。畏寒、发热1天就诊。查体:T 390C,P 95次/分,咽部充血明显,扁桃体II度肿大,表面覆盖有黄白色分泌物,全身皮肤充血潮红,可见有与毛囊分布一致的栗粒疹。疑为猩红热。 问题:1)此病如何引起的?2)如何预防此病的流行?

1)人类猩红热是由A群链球菌产生的致热外毒素引起,该毒素具有损害细胞或组织、使病人产生红疹并具有内毒素样致热作用。多发于10岁以下儿童,细菌经飞沫传播,粘附于咽部粘膜,产生致热外毒素,引起全身中毒症状,故病人有畏寒、发热、咽部充血明显,扁桃体II度肿大、全身皮肤充血潮红,栗粒疹。 2)预防此病的流行:应对病人和带菌者及时治疗;对空气、器械和敷料等消毒;对急性咽峡炎和扁桃体炎患者,尤其是儿童,须治疗彻底,以减少传染源。 病案三: 男性患者,20岁。1周前外出遇雨,不久“感冒”,随后畏寒、发热、咳嗽、胸膜剧烈疼痛,咳铁锈色痰。查体:体温 39.70C,右肺呼吸音稍低。血白细胞17.7*109/L,中性粒细胞89%,胸片见左上肺大片致密影。 问题:1)患者最可能患的疾病是什么?该病原体形态有何特征?2)检查该病原体菌落时应注意什么?如何进行特异性预防? 分析: 1)患者最有可能患的疾病史大叶性肺炎。该病原体形态上的特征:G+,菌体成矛头或瓜子仁状,常以钝端相对、尖端向外成双排列,无鞭毛、无芽孢。在机体内或含血清的培养基上有较厚的荚膜。 2)检查该病原体菌落时应注意与甲型溶血性链球菌鉴别。肺炎链球菌胆汁溶菌试验、菊糖发酵试验均为阳性。多价肺炎链球菌荚膜多糖疫苗对预防肺炎链球菌感染有较好效果。

猩红热的预防和护理

猩红热的预防和护理 一、什么是猩红热? 猩红热是一种由 A 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是学龄儿童多发病。其临床特点为突然发热, 咽峡炎, 全身弥漫性鲜红色皮疹和后期明显的脱屑等。 二、患猩红热时有些什么表现? 猩红热潜伏期通常 2~ 4d, 潜伏期可无任何临床表现, 也可能有轻微乏力、精神萎靡、全身不适、咽喉不适等。典型临床表现包括: 急性咽峡炎(或扁桃体炎) , 猩红热皮疹。 临床表现过程分三个期: 1、前驱期:由于病原体已经在咽峡、扁桃体开始大量繁殖和毒素入血, 因而临床表现有发热、畏寒、全身不适、咽喉痛。部分患儿可有呕吐、腹痛, 甚至腹泻。此时患儿咽、扁桃体充血水肿, 甚至脓性渗出。舌苔增厚、舌乳突增生隆起(呈白杨梅舌) 。前驱期短,通常只有 1~ 2d,很快进入出疹期。 2、出疹期,:除前驱期症状和咽、扁桃体、舌面的体征更加突出严重外, 由于大量红疹毒素入血, 导致皮肤毛细血管中毒扩张,致使皮肤真皮层广泛充血发红, 患儿皮肤表现为: 广泛的弥漫性充血性斑疹, 疹间无正常皮肤,皮疹不高出皮面。发生皮疹的同时出现猩红热的典型体征: 杨梅舌、口周苍白圈、帕氏线、皮肤划痕征阳性。皮肤出现弥漫性充血性红斑疹同时, 由于有炎症细胞浸润和上皮细胞沿毛囊周围堆积, 高出皮面、红色、坚实像粟粒子样散布于充血性皮肤上称之为粟粒疹。猩红热皮疹出现后患儿感到皮肤剧烈瘙痒。 3、恢复期:经 3~ 5d 出疹期后, 咽部感染逐渐控制, 全身中毒症状逐渐好转,皮疹变暗, 体温渐正常,最后发生脱皮或脱屑。先出疹的地方,先退疹。病情越

重, 皮疹越重,最后的脱皮亦越重。由于躯干、四肢皮疹相对较多、较重, 这些部位又容易角化, 因此其脱皮较其他部位重。严重病例呈大块脱皮, 甚至出现手套样、袜套样脱皮。恢复期大约 1 周左右, 但脱皮或脱屑过程可持续 2~ 4 周。 三、孩子患病期间注意事项 1、出诊期皮肤瘙痒:不用肥皂等刺激皮肤, 可用温水轻轻擦洗, 不可抓挠; 疹退后, 皮肤脱屑, 可涂抹凡士林或液体石蜡,大片脱皮时用消毒剪刀剪去, 不可强行撕剥, 以免引起感染。同时注意口腔的清洁, 餐前餐后用生理盐水漱口, 口唇干裂者可涂些甘油。 2、给予营养丰富的高维生素易消化食物:如咽痛时给予流质和半流质食物(稀饭、少油食物如粥、蛋汤、牛奶、碎菜等。发热时给予清淡饮食,并鼓励孩子多饮水, 以加速毒素的排出, 减少中毒性并发症的发生。 3、定时测量体温,注意小孩的尿量, 观察咽部有无肿痛,耳道有无流脓,孩子有无浮肿, 血尿,关节肿痛等。患儿在家休息 ,不要与其他儿童接近、隔离期限自发病之日起 ,不少于7 天。如有化脓性并发症者 ,应隔至炎症痊愈。 4、患儿居室要经常开窗通风换气 ,每天不少于 3 次 ,每次 1 5 分钟。患儿的痰、弃涕要吐或移在纸里烧掉。用过的脏手绢要用开水煮烫。日常用具可以暴晒 ,至少 3 0 分钟。食具煮沸消毒。患儿痊愈后 ,要进行一次彻底消毒,玩具、家具要用消毒水擦洗一通 ,不能擦洗的,可在户外暴晒 1 小时 ~ 2 小时。

儿科简答和病例分析题

儿科简答和病例分析题

————————————————————————————————作者:————————————————————————————————日期:

保健喂养 简答题 1.新生儿有那些遗传代谢缺陷病应早期筛查并及时处理? 答:苯丙酮尿症、甲状腺功能减退症、G-6-PD缺乏症。 2.牛奶有何缺点? 答:含酪蛋白多,含不饱和脂肪酸少,乳糖少,易受细菌污染。 3.什么叫初乳、过渡乳、成熟乳? 答:产后4-5天以内乳汁为初乳,5-14天为过渡乳,14天以后的乳汁为成熟乳。 4.哪些情况乳母应禁忌给婴儿哺乳? 答:母亲感染HIV、严重疾病如慢性肾炎、糖尿病、恶性肿瘤、精神病、癫痫、心功能不全等应停止哺乳,乙肝病毒携带者并非禁忌症,肺结核无临床症状可哺乳。 5.维生素A的主要作用有哪些? 答:促进生长发育、维持粘膜上皮细胞完整性、形成视网膜内视紫质及视紫蓝质、适应暗视力、促进免疫功能。 川崎病、紫癜 简答题 1、苯丙酮尿症临床表现: 答:患儿出生时都正常,通常在3-6个月时始初现症状。1岁时症状明显。 (一)神经系统以智能发育落后为主,可有行为异常、多动甚

或有肌痉挛或癫痫小发作,少数呈现肌张力增高和健反射亢进。BH4缺乏型PKU患儿的神经系统症状出现较早且较严重:常见肌张力减低,嗜睡和惊厥,智能落后明显;如不经治疗,常在幼儿期死亡。 (二)外貌患儿在出生数月后因黑色素合成不足,毛发、皮肤和虹膜色泽变浅。 (三)其他呕吐和皮肤湿疹常见;尿和汗液有鼠尿臭味。 2、大剂量丙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作用机理是:答:封闭巨细胞受体,抑制巨噬细胞对血小板的结合与吞噬,从而干扰单核细胞对血小板的吞噬作用,在血小板上形成保护膜,抑制血浆中的IgG或免疫复合物与血小板集合,从而使血小板免于被巨噬细胞吞噬,抑制自身免疫反应,使血小板抗体减少。 3.叙述伊文斯综合征 答:又称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合并获得性溶血性贫血,本病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两种,原发性无明显诱因,继发性常激发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感染、药物等。 4、川崎病诊断要点是什么: 答:1、持续高热达5天以上。 2、双球结膜充血 3.口唇干裂潮红,可有杨梅舌。 4、手足硬肿,潮红,指端膜状脱屑,甲出现横沟。

猩红热的预防措施有哪些

猩红热的预防措施有哪些 猩红热是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细菌性传染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多见于冬春季节,并以2-15岁儿童发病率最高。通常患者会出现发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猩红色皮疹等症状。该病具有传染性,因此除了积极治疗外,做好猩红热的预防不管对患者还是健康的人群都是至关重要的。 生活中防治猩红热的有效措施 一、通风和消毒 患儿居室要经常开窗通风换气,每天不少于3次,每次15分钟。患儿使用的食具应煮沸消毒;用过的手绢等要用开水煮烫。患儿痊愈后,要进行一次彻底消毒,玩具、家具要用肥皂水或来苏水擦洗一遍,不能擦洗的,可在户外暴晒l—2小时。 二、加强学校卫生 在猩红热流行期间,托幼机构及小学要认真开展晨、午检工作,发现可疑者应请其停课、就医和隔离治疗。患儿接触过的食具要煮沸消毒,用具、桌椅等用来苏水擦拭消毒。 三、治疗和隔离患者 患儿应注意卧床休息,进行住院治疗或居家隔离,不要与其他儿童接触;其他人接触患者时要戴口罩。抗生素治疗必须足程足量。足量抗生素治疗24小时后,一般不再具有传染性,可视情况解除隔离。 四、及时就医 在高发季节、尤其是周围出现猩红热病人时,家长要密切关注儿童的身体状况,一旦发觉儿童出现发热或皮疹,应及时送往医院进行诊断和治疗。 猩红热预防具体的措施: 1、在本病流行期间,勿带儿童出入公共场所。 2、对病人进行严格隔离。 3、被褥要干燥洁净。 4、与本病有接触史的儿童,可服预防药,如大青叶或板蓝根或贯众,煎汤代茶饮。连服1周。 5、保持口腔清洁,咽部及时上药。

6、如为儿童,要将其指甲剪短,以防因搔痒而抓破皮肤。 7、病人卧室,保持安静。室内温度应在18-20℃为宜,湿度应在50%-60%之间。 8、加强通风换气,保持病室空气新鲜。 9、应垂挂窗帘、门帘,最好为红色。如无红色者也宜深色为佳。 10、饮食要清淡,多饮开水。 11、病后还需隔离,至鼻咽部分泌物化验两次阴性,一般为6-7天。 12、禁绝一切秽气、臭气及其他难闻的怪味。严禁焚烧纸类、布类,因这种气味可以使透泄正常的麻疹陷去,造成毒邪内陷的恶果。 13、病人衣服及餐具等日常生活用品,应加以消毒。 温馨提示:猩红热有很大的危害性,除了发热、咽峡炎、皮疹等猩红热症状给患者的身体带来影响外,如果对猩红热患者的处理不当,乱就医、乱吃药,那么就可能会导致猩红热的并发症,例如:化脓性并发症、中毒性并发症、变态反应性并发症,给患者带来的伤害更大。因此建议患者在治疗时还需选择正规的医院诊治。 原文地址:https://www.360docs.net/doc/a111547540.html,/xexhr/2014/0723/183301.html

学校传染病防控知识培训试题.doc

学校传染病防控知识培训试题 班级:姓名:分数: 一、单选题 1、传染源的概念是病原体进入人体或动物体内,在体内生长、繁殖,然后排出体外,再经过 一定的途径,传染给其他人或动物,这些能将病原体播散到外界的人或动物就是传染源。 病人、病原携带者、被感染的人和动物均可成为传染源。下列不属于传染源的是( ) A:带狂犬病毒的狗B:带甲型肝炎病毒但未发病的人 C、体内带有的蚊子D:肠道内有猪肉绦虫成虫的人 2、传染病流行须具备的基本条件是( ) A.有传染源,有能实现的传播途径,有易感性高的人群B.有病原体 C.有传染源,传播途径易实现,人群易感性低D.有人群易感,即可流行3、学校查验预防接种证的查验对象为( ) A.全市所有拖幼机构新生B.全市所有托幼机构及小学生转学的学生C.小学入学新生D.以上都是 4、预防性消毒是指( ) A.在疫源地进行最后一次的彻底消毒 B.对可能受病原体污染的场所、物品进行消毒 C.对传染源的排泄物、分泌物及其所污染及其所污染特别物品进行的消毒 D.对已存在的原疫源地进行的消毒 5、以保护易感人群为主导措施的消化道传染病是( ) A.脊髓灰质炎 B.霍乱 C.阿米巴痢疾 D.细菊性痢疾 6、麻疹主要的传播方式是( ) A.经鼻咽部或眼结合膜侵入 B.经呼吸道传播 C.密切接触 D.母婴垂直 7、艾滋病的英文缩写是( ) A.HIV B.AIDS C.HB D.HOB 二、填空题 1、法定传染病的种类原为35种,现为3类37种,增加了2种。乙类和丙类传染病也进行了一些调整。甲类传染病2种、。乙类传染病25种,除了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等,新增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丙类传染病包括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等10种。对乙类传染病中、、,采取本法所称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2、在同一宿舍或者同一班级,1天内有例或者连续3天内有多个学生(例以上)患病,并有相似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等)或者共同用餐、饮水史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 3、个别学生出现不明原因的、、、等症状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 4、学校发生群体性疾病或者其它事件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 5、学校传染病防控措施中要求做到五早:、、、、

传染病考试题病例分析答案

卷1: 一.1.急性中毒性细菌性痢疾; 2.①夏季发病,急性病程,高热,呕吐、腹痛、腹泻、抽搐;②查体:高热,血压低,神志模糊,面色苍白,心率快,四肢发凉,脑膜刺激征阳性,病理征阳性;③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粪常规可见大量白细胞及少量红细胞; 3.①急性阿米巴痢疾;②其他细菌性肠道感染;③细菌性胃肠型食物中毒; 4.①粪培养+药敏试验;②粪找溶组织阿米巴滋养体;③血常规+生化,肠道病毒检测;④特异性核酸检测;⑤血气分析、肝肾功能、血电解质检查; 5.①病原治疗首选喹诺酮类、匹美西林或第三代头孢菌素,并根据药物敏感试验调整;②补液、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等抗休克治疗;③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高热适当退热及物理降温;④消化道隔离至粪培养连续两次阴性。 二.1.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2.①青年患者,急性病程,无服药史;②乏力、纳差、恶心、呕吐、厌油食、小便呈浓茶样;③全身皮肤黏膜及巩膜轻度黄染,肝区叩击痛阳性;④实验室检查:转氨酶及胆红素升高,血HBsAg(+); 3.①其他类型病毒性肝炎;②梗阻性黄疸(如胆石病); 4.①凝血功能、尿常规、粪常规检查;②其他病毒性肝炎标志物及CMV、EBV标志物检查;③甲胚蛋白(AFP)监测;④腹部B超或

CT;⑤必要时肝穿刺活检; 5.①注意休息,清淡饮食,避免应用肝损害药物;②隔离、降酶、 退黄对症治疗;③补充维生素。 卷2: 一.1.水痘; 2. ①学龄前儿童,急性起病;②发热1天后出现皮疹;③头颈部及 躯干红色斑丘疹及水疱,可见溃破,疹间皮肤正常,咽部可见水疱; ④血白细胞计数正常,淋巴细胞比例增高; 3.①麻疹;②风疹;③猩红热;④药物疹或手足口病; 4.①疱疹刮片;②病毒分离;③血清学检查; 5.①休息,多饮水,进食易消化隔离至皮疹全部结痂;②避免皮肤 抓伤,局部涂炉甘石洗剂或甲紫;③抗病毒治疗,可选用阿昔洛韦; ④退热,继发细菌感染可使用抗菌药物。 二.1.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合并肝损伤; 2. ①患者症状:发热、身目黄染、恶心欲吐;②查体:巩膜黄染, 颈部淋巴结肿大,肝区叩击痛(+);③辅助检查:肝功能异常,EB 病毒(+); 3.①肝炎;②急性淋巴细胞型白血病;③伤寒; 4.①肝炎病毒检查;②外周血细胞形态及性质分析;③血培养; 5. ①注意休息,清淡饮食,避免应用肝损害药物;②隔离,抗病 毒、保肝治疗;③加强营养支持,对症治疗。

出血热和猩红热防控知识

出血热和猩红热防控知识 青岛目前进入出血热病高发期,老鼠是该病的最主要传播途径。 青岛市疾控中心传染病防制科主任姜法春介绍,出血热又叫肾综合征出血热,是通过老鼠传播的以发热、出血倾向及肾脏损害为主要临床特征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主要发生在农村地区,主要发病人群是农民。 主要症状一个是发热,还有就是头痛、眼眶痛再加上腰痛,颈部、胸部,红肿发红的症状,后期有出血点。 和老鼠的接触是出血热最主要的传播途径 和老鼠的直接接触,被老鼠咬伤了,再一个通过消化道,吃被老鼠污染的东西,如果有破损的话容易污染,再一个渠道是通过鼠身上的媒介,比如说螨虫,叮咬人类以后,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传播。经密切接触传播,即接触病死动物和病人的尸体,以及感染动物和病人的血液、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等,经粘膜和破损的皮肤传播。 出血热容易被忽视和误诊 出血热初期症状和感冒相似,所以容易被忽视或者误诊。防治出血热除了要防鼠灭鼠,还可以通过接种疫苗来预防。 对病毒性的疾病,目前通过疫苗保护是一个比较经济,比较有效的手段,建议高风险人群还是要做一个疫苗保护。据了解,出血热不会在人与人之间传播。 出血热的简介早期症状表现为: 早治疗的前提在于早发现。出血热病人发病早期的典型表现为突起高热,体温可达40℃以上,这种高热通常持续4—6天。由于病毒引起的神经中毒现象,病人会出现头痛、眼眶痛、腰痛,即“三痛”症;因病毒引起广泛的血管壁损伤,血管壁的通透性增高,病人还会出现颜面、颈、上胸部皮肤充血潮红,俗称“三红”,很象“酒醉貌”,躯干及上肢皮肤出现条索状出血点,眼球结膜血。病人还常伴有乏力、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重症病人会出现咯血、呕血、便血、尿血等出血现象。 如果对早期病人不细心鉴别,很容易误以为是“感冒”。我国南方高发病区流传着这样几句话:“寒热脸红酒醉貌,头痛乏力象感冒;皮肤粘膜出血点,呕吐腹泻蛋白尿”。这是当地基层医务人员早期发现病人的经验总结,也是普通老百姓认知出血热的基本点,大家可以据此对出血热有个初步的认识。 猩 红 热 猩红热是由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多发生于冬春两季。常见于2----8岁的儿童。 猩红热早期咽部充血、扁桃体红肿,表现为发热、咽痛、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一般发烧24小时内出现皮疹,开始于耳后,颈部,上胸部,一日内蔓延至全身。皮疹呈鲜红色,针头大小,有些象“鸡皮疙瘩”,若用手指按压时,可使红晕暂时消退,受压处皮肤苍白,经十余秒钟后,皮肤又恢复呈猩红色,这种现象叫“掌印”。面部充血潮红,但无皮疹,口唇周围及鼻尖则显得苍白,故被称为“口周苍白圈”。此外,舌乳头红肿,很象鲜红的杨梅,故称它为“杨梅舌”,这些都是猩红热的特殊症状。皮疹经3到5天消退,疹消后会有不同程度的脱皮,呈米糠样脱屑,或大片的脱皮,极少数病儿症状严重,表现为高热、抽风、昏迷、甚至休克。有时可并发心肌炎、肾炎、风湿热、中耳炎、肺炎等疾病。 莱西市南墅镇中心中学 2012年1月4日 出血热和猩红热防控知识 2012年1月4日

3-6岁育儿知识-猩红热隔离期是多少天

猩红热隔离期是多少天 【导读】猩红热是一种由病菌感染所造成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在全年都会出现,而春季是高发期,少年儿童是猩红热的多发人群。那么,得了猩红热要隔离多久,儿童猩红热又该怎么治疗呢?感兴趣的朋友,就随小编来看一看吧。 猩红热隔离期是多少天 少年儿童的身体还比较弱,很容易受到病菌的侵害,从而引发猩红热。因为此病具有传染性,所以患者要进行一段时间的隔离。 1、猩红热是一种传染性十分强的疾病,通常对于猩红热的患者都要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而隔离的时间一般都会在一周左右。 2、如果患上了猩红热这种疾病,患者可以采取居家隔离的方式进行隔离,这样便能够保证不会把猩红热传染给其他人,从而将病毒控制住,而且患者也可以利用隔离的时间好好休息,争取早日康复。 3、猩红热患者要远离儿童,如果是学生患病,那就要及时的请假进行隔离,待病情痊愈后再到学校上课。学生之间是很容易传染的,学生发病就要立即采取隔离措施。 猩红热因为传染性强,而且病毒存留的时间是比较长的,所以要隔离一周时间才行,大家一旦出现了此种病症就要马上隔离。 猩红热是怎么引起的 大部人都知道猩红热是会传染的,但是这种疾病究竟是怎么引起的,就没多少人知道了,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具体情况吧。

1、感染性病变:病菌是由人的呼吸道进入人的体内,便会造成扁桃体周围出现肿胀,还会引起鼻窦炎、中耳炎等炎症,还有极个别的重症患者会有败血症的情况出现。 2、中毒性病变:链球菌是会产生一种名为红疹毒素的病毒,这种病毒从喉咙部位的血管而侵入血液,便会造成全身中毒,患者就会出现发烧,头晕,头痛等症状。 3、变态反应性病变:这是猩红热患者的个别病例,通常是在患病两到三周时出现,这种病变能够引起心脏、肾脏以及关节的病变。 总体来说,猩红热的引起就是病毒进入人体后引起了一系列的反应,最后使患者发病。猩红热的传播是通过飞沫传播的方式进入人体的。而且发病的过程很短,发病前期的症状容易被忽视,很多患者觉得自己突然就发病了。 儿童猩红热严重吗 儿童很容易被传染猩红热,完全就是这种疾病的重灾区,而儿童患上猩红热所受到的伤害还是比较严重的,下面小编就来说说具体情况。 1、猩红热的严重是指其会引发很多并发症,比如风湿性的心肌炎以及关节炎等一系列的风湿性疾病,此外猩红热还会引发急性肾炎。 2、通常风湿性心肌炎都是在猩红热的出疹后期出现,一旦孩子患了猩红热又有心慌气短、胸口痛等症状,就很有可能是引发了心肌炎。 3、猩红热引发的风湿性关节炎通常会出现在比较大的关节上,

微生物学检验技术副高高级病例分析题

微生物学检验技术(副高、高级)病例分析题 一个23岁男子因尿痛、尿频,尿道有黄绿色脓性排出物或分泌物而入院。脓性分泌物涂片镜检显示有大量多形核白细胞,其内有革兰染色阴性双球菌。 1.病人最可能感染的病原体是: A.脑膜炎球菌 B.杜克嗜血杆菌 C.溶脲脲原体 D.淋病奈瑟菌 E.性病淋巴肉芽肿衣原体 2.治疗首选药物是: A.青霉素 B.头孢曲松与强力霉素联用 C.强力霉素 D.磺胺增效剂-磺胺甲基异噁唑 E.万古霉素 3.该病原体在缺乏特异性抗体的情况下具有抗吞噬作用,这主要是由哪种抗原所致: A.荚膜 B.菌毛 C.外膜蛋白 D.IgA蛋白酶 E.脂多糖 4.如果在患者脓性分泌物中查不到病原菌,你人认为尿道炎最常是由哪种病原体引起的: A.溶脲脲原体 B.梅毒螺旋体 C.单纯疱疹病毒 D.沙眼衣原体血清型D~K E.沙眼衣原体血清型L1、L2或L3

一个1岁女孩因阵发性严重咳嗽而入院。发作时,连续咳嗽5~20次,呼吸困难,口鼻流出大量粘液性带泡分泌物。患者咳嗽终止前,随着空气最后涌入肺部,发出喘鸣音。其它临床症状有:鼻和眼结膜出血,眶膜水肿,淋巴细胞性白细胞增多。病人无发热,咽喉部无假膜。该女孩尚未接受常规计划免疫。 5.引起患者疾病的最可能的病原体是: A.百日咳杆菌 B.流感嗜血杆菌 C.呼吸道合胞病毒 D.流感病毒 E.白喉杆菌 6.已与病孩密切接触的未受免疫儿童和成人,应采取哪种药物进行预防性治疗: A.白喉抗毒素 B.氨苄青霉素+克拉维酸 C.红霉素 D.头孢曲松 D.金刚烷胺 7.病人发病过程中所见的过度分泌是由于: A.灭活延长因子2的毒素 B.激活膜结合Gi蛋白而提高胞内cAMP水平的毒素 C.降解SIgA抗体的IgA蛋白酶 D.切断上皮细胞表面糖蛋白末端神经氨酸与相邻糖基的联结链的一种表面酶 E.病理免疫损伤 8.分离培养该病原体应采用: A.鲍-金培养基 B.巧克力培养基 C.鸡胚接种 D.吕氏血清培养基

幼儿园常见传染病知识

幼儿园常见传染病知识 一.流行性腮腺炎 1.病因:腮腺炎病毒 2.流行病学 ⑴传染源:病人及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 ⑵传播途径:通过唾液、飞沫传播;冬春季为流行高峰。 ⑶易感者:学龄前儿童多发;患病后可获得终生免疫。 3.临床表现 ⑴腮腺肿大、疼痛。可一侧或双侧同时肿大,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肿大,边缘不清,有微热、触痛,不发红,无化脓。颊粘膜腮腺管口红肿,张口或咀嚼酸性物时疼痛加重。 ⑵中度发热,食欲减退,全身不适。 4. 并发症:脑炎、胰腺炎、睾丸炎、卵巢炎、听神经损害等。 5. 隔离和预防 ⑴隔离患儿直至腮腺肿胀完全消失为止,但要至少于发病后10天。回园时须持医院开据痊愈诊断证明,交医务室经大夫同意后方可回班。 ⑵注意室内通风换气,勤晒被褥。 ⑶对易感者可连服板兰根冲剂3-5天。 ⑷接种流腮疫苗等。 6.治疗 ⑴一般治疗:卧床休息,多饮水,半流食,避免酸性食物,保持口腔

清洁。 ⑵对症处理:高热可用退热药,局部可敷以醋调金黄散减轻疼痛。 ⑶中医治疗:清热解毒,消肿散瘀。 ⑷积极治疗合并症。 二、手、足、口病 1.病因:病毒感染。 2﹑流行病学 ⑴传染源:病人及隐性感染者。 ⑵传播途径:直接接触传染源或通过鼻咽分泌物、粪便、飞沫传播;夏秋季多发。 ⑶易感者:5岁以下儿童易感;对同类型病毒有免疫力,维持时间尚不清楚。 3. 临床表现 ⑴口痛,厌食,低热。 ⑵口腔粘膜可见小疱疹或溃疡,舌、颊粘膜、硬腭等处为多,偶尔波及牙龈、软腭、扁桃体和咽部。 ⑶手、足掌背可见斑丘疹,后转为疱疹, 2-3天后吸收,不留痂。也可见于臂、腿及臀部,躯干少见。 ⑷病程短,症状轻。 4.隔离和预防 ⑴隔离患儿二周。 ⑵对患儿的鼻咽分泌物、粪便及污染物随时进行消毒。

各种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讲义

各种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讲义 一.《传染病防治法》第三条规定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 1.甲类(2种):鼠疫、霍乱。(强制管理传染病) 2.乙类(25种):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严格管理传染病) 3.丙类(10种):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监测管理传染病) 二.传染病的基本特征: 1.概念:传染病是由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感染人体后产生的有传染性的疾病。病原微生物指朊毒体、细菌、真菌、立克次体、病毒等;寄生虫包括蠕虫和原虫。原虫指疟疾、弓形虫病等;蠕虫指蛔虫、蛲虫、钩虫、绦虫等等。 有病原体? 有传染性? 有流行病学特征? 有感染后免疫? 流行病学特征 (1)流行性传染病在人群中的传播蔓延称为流行。按其流行过程的强度和广度分为散发、爆发、流行、大流行。 (2)地方性某些传染病由于中间宿主、地理条件及人群生活习惯等

原因,只能在一定地区内发生,有称为地方性传染病,如长江流域的血吸虫病。 (3)季节性某些传染病受气候条件或昆虫媒介的生活习性影响,因而表现为不同的季节性,如呼吸道传染病多见于冬春季节,大脑炎则主要发生在蚊虫活跃的夏秋季节。 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 传染源:指病原体已在体内生长繁殖并能将其排出体外的人和动物。ν 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后,到达另一个易感者的途径。ν人群易感性:对某一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人称为易感者,易感者在某一特定人群中的比例决定人群的易感性。ν 三、常见传染病的临床表现 1、水痘 临床上可分为前驱期和出诊期。前驱期可无症状或仅有轻微症状,如低热或中等度发热及头痛、全身不适、乏力、食欲减退、咽痛、咳嗽等,持续1~2天即迅速进入出诊期。 出诊特点: (1)皮疹形态:初为红斑疹,数小时后变为红色丘疹,再经数小时发展为疱疹。位臵表浅,形似露珠水滴,椭圆形,3~大小,壁薄易破,周围有红晕。 (2)皮疹分布 水痘皮疹先后分批陆续出现,每批历时1~6天,皮疹数目为数个至数百个不等,皮疹数目愈多,则全身症状亦愈重。呈向心性分布,先出现于躯干和四肢近端,躯干皮疹最多,次为头面部,四肢远端较少,手掌、足底更少。 (3)发展过程

儿科基础知识考试试题

儿科基础知识考试试题 姓名科室得分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 1、小儿各系统器官发育最迟的是 A.生殖器官 B.神经系统 C.淋巴系统 D.脂肪组织 E.肌肉组织 2、.新生儿败血症最常见的并发症是 A.肺炎 B.胸膜炎巳化脓性脑膜炎 D.骨髓炎 E.肝脓肿 3、佝偻病活动期的主要临床表现是 A.精神神经症状、夜惊、烦躁 B.骨骼系统改变 C.出汗多 D.反复无热惊厥。 E.手足搐搦 4、营养不良的最初临床表现为 A.皮下脂肪减少 B.肌张力下降 C.水肿 D.体重不增或消瘦 E.身高不增 5.、有关计划免疫,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预防接种可提高易感者非特异免疫力 B.是预防小儿传染病的关键措施 C.大多接种特异性抗原,使易感者产生免疫抗体 D.部分小儿接种后有低热 E.免疫功能缺陷的小儿不宜接种减毒活疫苗 6.、小儿体格发育最快的时期在 A.新生儿期 B.婴儿期 C.幼儿期 D.学龄前期 E.学龄期 7、.当你值班时发现一早产儿口鼻有奶溢出,面色青紫,呼吸停止,下列哪项处理是不恰当 的 A.放低头部,立即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B.加压吸氧 C.保持安静,避免搬动患儿头部 D.立即通知医师 E.迅速建立静脉通路 8.、引起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因素应除外 A.母亲妊高征 B.胎儿脐带受压 C.胎粪吸入致呼吸道阻塞 D.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 E.新生儿血清胆红素升高 9、先天性心脏病中最常见的类型是 A.室间隔缺损 B.房间隔缺损 C.动脉导管未闭 D.法洛四联症 E.肺动脉瓣狭窄 10、引起小儿佝偻病的主要原因是 A.缺钙 B. 晒太阳少 C.食物中蛋白质缺乏 D. 甲状旁腺功能减退 E.食物中钙、磷比例不当 11.、新生儿生理性体重下降,最多不超过出生体重的 A.10% B.15% C.20% D.25% E.30% 12.、确诊新生儿败血症的实验室检查是 A.血常规 B.血培养 C.血沉 D.急性时相反应蛋白 E.纤维蛋白原 13.、母乳喂养中,下列哪项方法不正确 A.早吸吮 B.按需哺乳 C.哺乳时,母亲以示指和中指夹钳乳头给婴儿吸吮 D.哺乳毕,将婴儿直抱并轻拍其背 部 E.乳母患有急性传染病时不应哺乳 14、.麻疹最常见的并发症是 A.支气管肺炎 B.心肌炎 C。营养不良 D.脑炎和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 E.结核病恶化 15、.新生儿胆红素脑病早期的主要临床特征是 A.体温升高、体重减轻 B.呼吸困难、发绀明显 C.肢体痉挛、角弓反张 D.前囟隆起、骨缝分离 E.拒乳、嗜睡、肌张力低

猩红热症状治疗预防及图片

猩红热症状,猩红热图片,猩红热预防和治疗猩红热(Scarlet Fever)为A群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临床特征为发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鲜红色皮疹和疹退后明显的脱屑。少数患者患病后由于变态反应而出现心、肾、关节的损害。本病一年四季都有发生,尤以冬春之季发病为多。多见于小儿,尤以5—15岁居多。 猩红热由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经呼吸道感染而引起。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能引起很多疾病,在这些病人的鼻咽部存在大量的这种细菌,所以有很强的传染性,这类病人和带菌者都是猩红热的传染源。尤其是那些没有皮疹的感染者或病人,在猩红热的传播上比猩红热病人更危险,因为他们不易被发现。 猩红热皮疹

猩红热的线状疹症状与类型 猩红热“草莓舌”

猩红热“口周苍白圈” 猩红热“杨梅舌”

猩红热皮疹(手) 全身弥漫性发红,可见点状红色皮疹 本病潜伏期2~5天,起病急剧,突然高热、头痛、咽痛、恶心、呕吐等。若细菌是从咽部侵入的,则扁桃体红肿,可有灰白色易被擦去的渗出性膜,软腭粘膜充血,有点状红斑及散至性瘀点。发病初期,出疹之前即可见舌乳头红肿肥大,突出于白色舌苔之中,称为“白色

杨梅舌”。3~4天后,白色舌苔脱落,舌色鲜红,舌乳头红肿突出,状似杨梅,称“红色杨梅舌”,同时伴有颌下淋巴结肿大。 病后1天发疹,依次于颈、胸、躯干、四肢出现细小密集的红斑、压之褪色,约36小时内遍及全身。肘弯、腋窝、腹股沟等皱褶处,皮疹更加密集而形成深红色或紫红色瘀点状线条称“帕氏线”。由于两颊及前额充血潮红,但无皮疹,口鼻周围呈现特征性口周苍白,称“ 环口苍白圈”。 皮疹出现48小时内,疹达高峰,皮疹呈弥漫性猩红色,重者可有出血疹。皮疹持续2~4天后,皮疹按出现顺序消退。起病第7~8天开始脱屑,全身性,尤其后掌、足跖为大片脱皮,像手套、袜套状。重者有脱发。 本病的并发症主要有三种: (1)化脓性并发症有扁桃体周围脓肿、颈淋巴结炎、鼻窦炎、中耳炎、乳突炎等。 (2)中毒性并发症心肌炎、心内膜炎等。 (3)变态反应性并发症,在病后2~3周出现,如急性肾小球肾炎、风湿热等。

幼儿园预防猩红热工作应急处置预案

幼儿园预防猩红热工作应急预案 为了提高我园预防和控制猩红热的能力和水平,指导和规范猩红热的应急处置工作,减轻、消除猩红热的危害,保障全体教职员工以及幼儿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幼儿园正常的教学秩序和校园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结合本园实际,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一、工作目标 1、普及猩红热的防治知识,提高广大教职员工、家长和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2、完善猩红热的信息监测报告网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3、建立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机制,及时采取措施,确保猩红热不在幼儿园内蔓延。 二、工作原则 1、预防为主、常备不懈 宣传普及猩红热的防治知识,提高全体教职员工的防护意识,加强日常监测,发现病例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与控制措施,迅速切断传播途径,控制猩红热的传播和蔓延。 2、依法管理、统一领导 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猩红热预防、报告、控制和救治工作实行依法管理;对于违法行为,依法追究责任。成立幼儿园猩红热防治领导小组,负责组织、指挥、协调与落实幼儿园的猩红热的防治工作。 3、条块结合、以块为主 猩红热的预防与控制工作实行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属地管理。成立猩红热工作小组。 4、快速反应、运转高效 按照“四早”要求,保证发现、报告、隔离、消毒等环节紧密衔接,一旦发生猩红热事件,快速反应,及时准确处置。 三、组织管理 工作职责 成立由园长负责的幼儿园突发传染病事件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落实幼儿园的突发事件防治工作。主要职责如下: 1、根据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猩红热防治应急预案制订本园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2、建立健全猩红热防治责任制,检查、督促幼儿园各部门各项猩红热防治措施落实情况。

猩红热及其防控知识

猩红热及其防控知识 基本知识 猩红热(Scarlet Fever)为A群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特点为起病急、发热、咽峡炎、弥漫性皮疹、继而脱皮。其传染源是患者和健康带菌者,通过空气飞沫传播细菌。猩红热的病原为革兰染色阳性A组β溶血性链球菌,该菌在体外的生活力较强,在痰液、脓液和渗出物中能生存数周,在碘酊中15分钟可以灭活。 猩红热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春季的4~5月、冬季的11~12月多见。发病年龄以3~8岁小儿为主,<6个月婴儿因从母体获得被动免疫力,故很少发病。由于易感人群较为集中,猩红热疫情多发生在托幼机构和小学。 临床表现 猩红热病情轻重可因机体反应性的差异而有所不同,但大部分表现为轻症病人。典型病人临床症状有以下4期。 潜伏期最短1天,最长12天,一般为2~5天,此期细菌在鼻

咽部繁殖。 前驱期为1天左右,表现为突然畏寒,发热38~40℃,头痛、恶心、呕吐、咽痛、扁桃体红肿,局部有灰尘白色点片状渗出物,颈部淋巴结肿大伴压痛。年龄小的婴幼儿起病时可发生惊厥或谵妄。 出疹期大多在发病12~36小时内出现皮疹,个别可延缓到2天以后。 恢复期发病的第1周末期开始出现皮肤脱屑,脱屑是猩红热特征性症状之一。皮疹旺盛者,则脱屑多(90%病人有脱屑),面颈部为细屑,躯干四肢为小鳞片状,手掌足掌为大片状脱皮,经2~4周脱完,无色素沉着,如能早期正确治疗,出疹轻,可无明显脱屑。 治疗和预防 猩红热目前尚无疫苗可预防,特异性治疗首选青霉素,一般用药1天后发热消退,皮疹很快消失。治疗需足量使用青霉素10天,也可以选用羟氨苄青霉素、红霉素、洁霉素、氯霉素等。 根据近年来疫情的周期性特点,2011年猩红热疫情正处于高发年份,报告发病水平较高。预防性措施应以加强儿童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为主,从而减少发病。 及时就医在高发季节、尤其是周围出现猩红热病人时,家长要密切关注儿童的身体状况,一旦发觉儿童出现发热或皮疹,应及时送往医院进行诊断和治疗。

第一节猩红热题库1-2-10

第一节猩红热题库1- 2-10

问题: [单选]有关猩红热的诊断,哪种叙述不妥 A.A.发热,咽峡炎,病后2天内出疹 B.B.疹退后皮肤大片脱屑可作为辅助诊断条件 C.C.病人咽拭子可培养出A群溶血性链球菌 D.D.患急性肾小球肾炎可作为猩红热的回顾性诊断 E.E.多价红疹毒素试验在发病早期呈阳性,而恢复期转为阴性

问题: [单选]关于猩红热的皮疹,叙述不准确的是 A.A.皮疹是在皮肤弥漫性充血潮红的基础上,分布着以毛囊为中心的鸡皮样疹 B.B.面部皮疹密集 C.C.皮肤皱褶处皮疹密集形成帕氏线 D.D.疹退开始脱屑 E.E.皮疹越密集,脱屑越严重

问题: [单选]关于猩红热的临床表现,哪种叙述不妥 A.A.起病急,发热,咽峡炎,第2病日出现皮疹 B.B.皮疹的密集程度与发热的高低关系不大 C.C.咽峡部充血,有脓性分泌物 D.D.皮疹为红斑疹,弥漫性 E.E.舌苔可出现“草莓舌”、“杨梅舌”的变化(安徽11选5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a111547540.html,)

问题: [单选]有关猩红热的发病机制,哪种叙述不妥 A.A.A群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借助脂壁酸LTA粘附于粘膜上皮细胞进入组织,引起炎症 B.B.通过M蛋白保护细菌不被吞噬 C.C.在玻璃酸酶、链激酶及溶血素作用下,使炎症扩散和引起组织坏死 D.D.细菌产生的红疹毒素可引起皮肤血管充血发疹 E.E.A群链球菌感染后,均可引起变态反应性疾病

问题: [单选]关于β型溶血性链球菌,叙述错误的是 A.A.A群β型溶血性链球菌是猩红热的主要病原体 B.B.M蛋白对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均具免疫毒性作用 C.C.红疹毒素能致发热和猩红热皮疹 D.D.链球菌均可致猩红热 E.E.O、S两种溶血素对白细胞和血小板都有毒性

病例分析(图表)

病例分析 诊断 鉴别检查 治疗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失代偿)脾功能亢进 自发性腹膜炎 其他类型肝硬化 腹水引起其他疾病:肿瘤、 结核性腹膜炎 一般检查 AFP 丙肝病毒标志物 腹部B超或CT 一般治疗 抗菌 腹水治疗 抗病毒 保肝 甲型病毒性肝炎 溶血性黄疸 梗阻性黄疸 其他类型肝炎 急性胃肠炎一般检查 乙丙丁戊肝抗体 腹部B超 一般治疗: 保肝降酶退黄治疗 门诊随访(肝功能、腹部B 超) 肺炎支原体肺炎 支气管炎 病毒性肺炎 细菌或真菌性肺炎 肺结核血沉或痰细菌培养 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查 血生化检查 必要胸部CT气管镜 病原治疗:大环内酯类 对症治疗:降温化痰雾化 一般治疗:合理饮食,注意隔 离 并发症:相应处理 支气管肺炎 急性支气管炎 支气管异物 肺结核胸部X线 血气分析及电解质 病原学检查 一般治疗 抗生素治疗 对症治疗并发治疗 小儿腹泻病(轮状病毒?) 重度脱水细菌性腹泻 急性坏死性肠炎 生理性腹泻 肠吸收功能障碍 血气分析、血清电解质 病原学检查 饮食疗法、液体疗法:定量、 定性、定速、纠正酸中毒、补 钾、补钙、肠道微生态疗法、 肠粘膜保护剂、慎用抗生素与

止泻剂、补锌 化脓性脑膜炎 病毒性脑膜炎 结核性脑膜炎 隐球菌性脑膜炎脑脊液检查 头颅影像学检查 血生化检查 病原学检查 病原学治疗:对症治疗 一般治疗 短期应用糖皮质激素 风疹 麻疹 幼儿急疹 猩红热、肠道病毒感染 水痘或药物疹血清学检查、病毒IgM抗体 检测 病毒抗原检测 一般治疗:合理饮食,注意休 息 对症治疗:高热时退热处理 维生素D缺乏性佝 偻病(活动期) 其他佝偻病(肾小管酸中毒、 低磷、抗维生素D佝偻病、 维生素D依赖性佝偻病)粘 多糖病;软骨营养不良脑积 水血清钙、磷、碱性磷酸酶 血25-(OH)-D3、PTH 骨髓X线片检查 肝肾功能 一般治疗 应用维生素D剂、钙剂治疗 系统性红斑狼疮 狼疮性肾炎 复发性口腔溃疡 白色病 类风湿关节炎 急性肾小球肾炎复查血尿常规 抗双链DNA抗体,抗ENA 抗体,补体C3、4 胸部X线检查;肾活检 避免紫外线照射 应用糖皮质激素 免疫抑制剂治疗 外用药治疗面部皮疹 类风湿关节炎 骨关节炎 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炎 系统性红斑狼疮粪阴血骨髓检查铁染色 双手X线HLAb27 抗核抗 体,comb's实验 应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缓解症 状 应用改变病情抗风湿药治疗 免疫及生物治疗 右侧输卵管妊娠破裂 失血性休克 继发性不孕黄体囊肿破裂 卵巢囊肿蒂扭转破裂 急性阑尾炎、急性输卵管炎 B超检查 阴道后穹窿穿刺或腹穿 纠正休克 同时剖腹探查

春季幼儿园传染病防治知识讲座

涪陵区荔枝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健康教育知识讲座 春季传染病防治知识 (主讲人:XXX) 春季是多种传染病的多发季节。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主要有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麻疹、风疹、水痘等.常见的消化道传染病主要有细菌性痢疾、急性肠炎、伤寒、甲型肝炎、食物中毒等.这些疾病尤其对儿童和体弱的人容易感染。 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染源大多是病人和病原携带者,其病原体主要通过空气、飞沫等传播途径而引起感染。呼吸道传染病一般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咳嗽、咳痰等症状。重症者还会发生呼吸困难、器官衰竭等危及生命的严重症状。 消化道传染病主要是通过食物、水、接触等传播途径而引起感染。主要症状有不同程度的发热、乏力、肌肉酸痛等全身症状;另外还有轻重不同的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春季常见传染病: 1.流感(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其发病率占传染病之首位。潜伏期1—3日,主要症状为发热、头痛、流涕、咽痛、干咳,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不适等,发热一般持续3—4天,也有表现为较重的肺炎或胃肠型流感。传染源主要是病人和隐性感染者,传染期为1周。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人群对流感普遍易感。 2.流脑(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它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较强。流脑发病初期类似感冒,流鼻涕、咳嗽、头痛、发热等。病菌进入脑脊液后,头痛加剧,嗜睡、颈部强直、有喷射样呕吐和昏迷休克等危重症状。传染源主要病人或带菌者,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潜伏期一般为2—3天,最长的为一周。人群普遍易感,好发于小年龄段儿童。 3.麻疹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潜伏期8—12日,一般10天左右可治愈。典型的临床症状可概括为“三、三、三”,即前驱期3天:出疹前3天出现38度左右的中等度发热,伴有咳嗽、流涕、流泪、畏光,口腔颊粘膜出现灰白色小点(这是特点);出疹期3天:病程第4-5天体温升高达40度左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