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朽的马克思 观后感

不朽的马克思  观后感
不朽的马克思  观后感

《不朽的马克思》观后感

2018年是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站在历史和现实的交汇点,我观看了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推出电视纪录片《不朽的马克思》。

马克思离开后,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虽然巨变中不乏马克思当年未曾预料的情景,但是人类社会始终没有偏离马克思当年为之预设的方向,波浪式地向前发展和进步,这就是为什么至今人们不但不会忘记马克思,而且越来越深地为他的伟大人格所折服,被他的精神灯塔所吸引。马克思特别强调人民在社会主义体系中的价值,认为“历史活动是群众的,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在马克思看来,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作为社会历史的主体,他们的实践活动构成了价值的评价根据,因此以人民群众为价值主体和评价主体,构成了马克思主义价值观。今天的共产党人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写在自己的旗帜上,使共产党和最广大人民群众保持最密切的联系,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无不得益于马克思“人民至上”的意志传承和精神教诲。

马克思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科学共产主义学说的奠基人。他从青年时代起,就投身于探索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努力。在获得博士学位以后,参与实际的法律宣传,并结合经济案件追索“支配人们行动背后的力量”。逐渐接近社会历史领域里的真理——历史唯物主义,以及剩余价值的发现。在时代风云变迁中,马克思迅速地从激进的革命民主主义转变为共产主义。并且与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划分开来。他先以青年黑格尔派的立场参与当时的思想解放, 在反对封建王权的同时看到了资产阶级的软弱,和无产阶级的无助。决心为正义者寻求国际解放的道路。当他制订出了自己的世界观的纲领后,就进行了最全面的科学研究,全面探究了有史以来直到十九世纪的全部文明史,透彻地发现了只有阶级斗争才能使得人类走上解放,只有生产力发展和生产方式进化才能推进社会经济形态演进,从而他创立了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是他那个时代的巨人。为了革命理想,为了科学革命,他舍弃了个人生活的幸福。为了工人的八小时工作权利,他自己却长期每日工作十六小时。人类文明所创造的一切,他都加以批判地继承,都批判地考察。所以,2000年他被英国媒体评选为千年思想家,是当之无愧的。

马克思留下了50卷的著作,是一个思想史宝库,取之不尽,福泽后世。21世纪的人,有充分理由继续信赖他,遵从他,模仿他。把他开创的思想解放事业继续推进下去。

当然伟大的成就来源于伟大的目标。十七岁的马克思在中学毕业考试时,写的“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这篇作文中就表达了他的高尚的志愿。他认为给最大多数人带来幸福的人,自己才是最幸福的。并认为一个青年人应当选择最能为人类服务、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以后, 随着认识的提高,进一步坚定了这一信仰。在他大学即将毕业,他博士论文的序言上, 把古希腊神话中一个高尚的殉道者普罗米修斯反抗主神宙斯的话“我宁肯被缚在崖石上, 也不愿作宙斯的忠顺奴仆”作为自己的座右铭。这就是说,年轻的马克思,立志要像普罗米修斯一样,宁可触怒主神宙斯,遭受一切痛苦,也要把火种留在人间,宁可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的牺牲,也要创作出改变现实的革命理论,为人类造福。是这样的坚定不移的信仰成就了马克思的伟大。

与现在的科研工作者不同,马克思的一生又是贫困的一生。马克思在创作《资本论》岁月里,不是在平静的书房和优越的条件下度过的,而是经历无数艰难和

坎坷的。正如恩格斯说的“马克思是当代最遭嫉恨和最受诬蔑的人。各国政府—无论专制政府或共和政府—都驱逐他,资产者—无论保守派或极端民主派—都纷纷争先恐后地诽谤他, 诅咒他。”马克思侨居伦敦的许多年里,经济上常常贫困到没钱买面包,付房租的程度,不得不靠典当衣物和家具来维持生活,连他夫人的陪嫁银器也忍痛送进了当铺。1850年4月,由于付不起房租,家具被查封,全家只好暂住旅馆。1851年8月,马克思给恩格斯的信中写道:“这个星期外来的压力很大,是我根本无法动笔。给房东开了一张期票才暂时拜托了被赶出住房的危险。”

病痛的折磨和生活的贫苦并没有动摇马克思创作的决心。他在1859年写给朋友的一封信中说道:“我必须不惜任何代价走向自己的目标,不允许资产阶级社会把我变成制造金钱的机器。”为了写作《资本论》,马克思的那种求知热情和勤奋精神,达到了废寝忘食的程度。他在沐亡伦敦的长时问里,经常到大英博物馆的图书馆里去看书和写作, 从早到晚在那里埋头钻研。当他读书读到兴奋的时候,就情不自禁地用脚在地上搓来搓去,这样长年果月,就把水泥地面磨去了一层,被人们称为“马克思的脚迹”。

我们作为新一代大学生,必须把实现人生价值与祖国的发展联系起来。马克思的工作态度和方法非常值得我们学习。他对工作的热情值得我们学习。广泛涉猎为他的研究积累了大量的资料素材。《资本论》一出版就轰动世界。当我们抱怨什么都得不到,说成功太难的时候,不妨静心想想这其实只是因为我们付出太少。这个时代并不缺乏天才而是缺乏勤奋的人。马克思的吃苦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学习对马克思主义的心得体会

我与马克思主义 从儿时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小学时接受思想品德教育,到后来中学时的政治课初步接触马克思主义,再到现在——大学时期——将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知识的积累,尤其是在向党组织靠拢的过程中,我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和认识也逐步地深入,也越来越明白其对于中国未来发展的重要指导意义。 曾经我一度以为马克思主义是一种距离我很遥远的东西,后来我发现我“太年轻”了。马克思主义涉及到的东西太多,而我从中感触最深的是它给我们引导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用马克思主义原理中的方法论去思考和解决问题,往往能使我们将问题看的更加深刻、全面。 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吸收了几千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的优秀的成果,并在实践中不断地丰富和发展,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其一切理论和奋斗都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以实现共产主义社会为崇高理想。马克思主义具有三个显著的特征:一是科学性,二是革命性,三是实践性。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不朽丰碑,但它并没有结束真理的发展,而是为真理的发展开辟了更加广阔的道路。俄国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先后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和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带领全国人民取得了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卓越成就。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理论基础。此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为凝聚全党全国人民提供了强大的精神 支柱,开拓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了解了关于马克思一些东西,我似乎发现在现实生活中的各个角落我们总是可以找到马哲的一些投影。比如说近几年来我国物价的持续上涨,出现了诸如“豆你玩”、“蒜你狠”、“姜你军”的情况,严重超出普通民众的承受能力。房价就是一个最明显的例子:现代社会中越来越多的人找不到自己的安身之所,没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而就算勉强有了,大部分人也注定要做大半辈子的房奴,这不禁使我们这些身在校园里面的大学生感觉到现实的苦恼与未来的迷茫。 物价的上涨不禁使我想到了马哲里面所说的物质运动是有 规律的,物质运动规律是客观的。再结合学过的微观经济学的知识,物价上涨的也由很多客观原因所造成:生产原材料价格上涨,成本上涨,税款增多,物价必然上涨。这一联系是客观的,在经济社会是普遍存在的,生产商与销售商为了创造更多属于自己的

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心得体会

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心得体会 摘要:尽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这本书并没有深刻地去阐述马克思主义的博大精深,但仅是浅层次的理解就令我不得不折服。160年来,很多思想体系随时间的流逝而渐行渐远,但马克思主义却匪夷所思地跨越时间与空间保持着蓬勃的生命力。究其原因,正如邓小平所说,“我坚信,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的,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是的,与时俱进的科学。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科学 总觉得哲学、思想经济学之类是很遥远的,刚拿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这本书的时候只觉得是又是一科需要死记硬背的科目。但因为去年的国庆阅兵以及金融危机等一系列的事情让我进一步认识到中国的今非昔比,也因此想了解以马克思主义为信仰的中国究竟为何可以在短时间内有沧海桑田的变化,走得快而稳。 也不是没怀疑过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了,所以当翻开新书,看到近21世纪时英国广播公司在全球范围内举行的“千年思想家”网上评选,马克思位列榜首时,觉得有点匪夷所思。的确,在人类社会刚走过的1000年中,思想界百家争鸣,群星璀璨,除了马克思还有卢梭、黑格尔、康德、费尔巴哈等一系列的思想大师。也因此,我想认真学习这本书,试图找到马克思主义跨越时间与空间,却依然可以保持如此蓬勃生命力的关键所在。 邓小平说:“我坚信,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的,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内容涵盖了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历史和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界的关系等诸多领域,并且都不是泛泛而谈,博大精深得令人不得不折服。所以恩格斯说:“马克思比我们大家都站得高些,看得远些,观察得多些和快些。马克思是天才,我们至多是能手。”谁,又能反驳这句话呢? 回顾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我们不难发现:时代孕育了马克思主义,而马克思主义又开辟了新的时代。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早在14世纪末15世纪初,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在西欧封建社会内部已开始孕育生长。而18世纪60年代开始的工业革命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寻访马克思观后感.docx

“寻找马克思的过程就是寻找我们自己的过程” “世界上还没有一部关于马克思的纪录片,外面的世界没有做的事情,我们中国人为什么不可以一试?”在第22届中国金鸡奖提名者颁奖典礼上,《寻访马克思》获得最佳纪录片提名,该片导演郝蕴在台上以这个问句,开始自己的感言。纪录片《寻找马克思》,是世界上第一部系统介绍马克思生平的传记类电影作品。该片沿着马克思生活、学习、工作的足迹,完成了德国、法国、比利时、荷兰、英国等地摄制。该片在基于事实基础上,创造性地运用了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导演郝蕴说:“事非经过不知难!拍马克思,说起来就难。马克思是一个思想家,怎么把思想搬上银幕?他的时代没有电影,纪录片该用什么画面?他是我们学生时代考卷里的一个标志答案,怎么让答案鲜活起来?”4年的拍摄时间,就是摄制团队苦苦思索、破解这些问题的过程。郝蕴说:在漫长的时间里,我和我的团队一直在寻找一种可行的言说方式,浅显比艰涩难,记录过程比解说画面难,刻画人物比塑造神难,或许正因为这份难,影片获得了突破。摄制组走遍了欧洲6个国家20多个城市,采访了近百名嘉宾,历经4年回归到了纪录的本质。如今,所有的艰难和坚持,都已经融化进影片里。 寻找、访问的风格贯穿全片。通过寻访,我们可以看到马克思的出生证、结婚证、毕业证、移民申请书等一百多年前的文献资料;通过寻访,可以了解马克思在德国、法国、比利时、英国的故居与现在的主人;通过寻访,可以感受马克思在今天的影响,与今天的人们怎么评说马克思。但马克思只留下几张照片。本片在基于事实基础上,创造性地运用了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雕塑”、“绘画”、“演员独白”,形成了该片的又一风格。 这部影片走访了很多国家,询问了马克思讲师,学生,下岗职工,老红军等各个阶层的人。在中国老一辈的人对马克思有很深的印象,因为在上世纪家家户户都张贴着马克思的画像,学习马克思主义。在现在,年轻的一代对马克思了解的很少,而且都只是通过学校的课程来了解的。一些人知道马克思的思想,而另一些人却只是知道这个名字很有名气,其他的一概不知。在中国和在柏林,人们对马克思的了解也有很大的差异,中国人认为马克思是一位思想家,哲学家,但在柏林有的人却认为他是一名社会学家。虽然马克思的共产主义在当今并未实现,但却有很大改进的可能。因为人大部分都是自私的,所以共产主义是不可能实现的。 英国伦敦北郊的海格特地区。沿着寂静街道前行,路旁满目青翠、飞鸟盘旋。海格特公墓,公墓埋葬着英国物理学家和化学家法拉第,小说家乔治·艾略特等名人。马克思的墓地原在公墓内一隅偏僻荒凉的角落。1956年,英国共产党集资在公墓东端购买了较大的一块墓地,将马克思和其妻子燕妮及家人迁葬于此。

《马克思是对的》心得体会6

观看《马克思是对的》心得体会6月11日,学校党委组织全体党员观看了《马克思是对的》这档有思想深度有实践温度的大型通俗理论对话节目,节目共有《你好,马克思》《洞悉世界的眼睛》《不朽的〈资本论〉》《解放全人类的胸怀》《千年思想家》5集,由专家学者、青年教师、在校学生等老中青三代参与,既有故事讲述,也有互动问答。 该节目带大家一起回顾了马克思的光辉足迹,深刻学习领悟了马克思伟大的献身精神、科学精神和济世情怀,同时深入浅出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如何揭示客观世界特 别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于人类社会的经济关系及其运动的科学认识和科学社会 主义理论的形成过程,阐明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这个节目最大的特点就是将马克思更形象的展现在我 们面前,他不再是一个“大胡子老头”,而是一个思想家、一个学者,他年轻的时候也曾经迷茫过、动摇过,但是最终还是站在了思想的巅峰,为我们贡献了《资本论》,才有了后来的“马克思主义”。他的这套“魔法理论”拯救了太 多苦难的人们,他对于社会主义的构想在今天仍影响着许多国家的发展,尤其是在中国,他的伟大不言而喻。

从马克思身上我们看到了为了梦想奋斗拼搏的精神,当我们回顾马克思一生践行的“为人类而工作”的理想信念,就更能理解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的深刻含义。 通过节目的观看,更加深刻的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方法论展现的强大生命力,更深层次地对马克思思想的解释和思考。我们要进一步坚定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继续深刻感悟马克思主义伟大思想,学好马克思,用好马克思;自觉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科学引领,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为早日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不懈奋斗。

观看纪录片不朽的马克思心得体会二

观看纪录片不朽的马克思心得体会二《不朽的马克思》上集以写作《共产党宣言》为核心内容。通过马克思童年时代、青年时代的成长历程,追溯他的思想发展轨迹。他中学立下“为人类而工作”的崇高理想并成为一生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他不仅与终身的革命伴侣燕妮结出爱情的果实,还结识了一生的革命战友恩格斯,并肩为无产阶级事业战斗。 下集重点讲述马克思创作《资本论》的过程,刻画马克思“目标始终如一”的革命领袖品质。31岁的马克思流亡到伦敦,长期居无定所,靠典当和赊账以及恩格斯的资助度日,在短短的5年内有3个孩子先后夭折。但他没有向苦难低头,依旧潜心研究政治经济学,研读大量著作,为全世界无产阶级和被压迫民族谋求解放的理论武器,在崎岖的道路上不断攀登。 马克思在写作《资本论》时经常查阅“蓝皮书”,这是英国下议院授权出版的类似年鉴性质的报告和统计资料。但当我看到这部蓝皮书时十分惊讶,因为光目录就有十几卷,每一卷目录都有几百页。这么庞大的资料,马克思需要花费多大的精力去阅读和研究,这让我感触颇深。 我特别想让大家关注这部纪录片,看看面对重要人生节点时,马克思是怎样思考和选择的。在讲到马克思与恩格斯在巴黎的“历史性会面”时,我们这样描述:“这是那个时代两位最优秀的青年的会面。”向观众传达:1844年,马克

思X6岁,恩格斯还不到X4岁。现在X0多岁的青年可能在学校读书,可能在为工作发愁,可能在为恋爱苦恼,但马克思和恩格斯已经在关心人类解放这个大问题。他们应该是当代青年最好的榜样。 片中还特别提到马克思的中学毕业考试作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X岁的马克思就确立了“为人类而工作”的崇高理想,尽管他一生经历了种种艰难困苦,但“目标始终如一”。 再想想现实的的我们毕业面临职业选择时曾一度迷茫,工作几年后因为自己曾经的梦想没有实现而再度迷失方向,不管干什么总觉得不适合自己,想要高薪并且符合自己专业的工作、优美的办公环境、完美的爱人等等,但似乎都没有如愿。 讨厌那句“敷着最贵的面膜,熬着最长的夜”可现实就是这样,明明知道自己有严重拖延症,却对提高工作效率讳莫如深。渐渐地,曾经想要改变世界的你突然不见了,最可怕的是现在的你终于慢慢变成曾经自己最讨厌的人。 伟大的人之所以伟大,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在那个时代选择了最有利于自生发展的领域。重新选择,改变方向从来都不晚,或许我们不能像马克思一样X岁就能明确方向,并坚守到底。毕竟有一本书曾说迷茫是人生常态,但最重要的是我们不能放弃改变的决心,停止想太多做太少,现在的我们最缺的就是执行力。

观《不朽的马克思》有感:马克思主义【精品范文】

观《不朽的马克思》有感:马克思主义 观《不朽的马克思》有感:马克思主义 二零一八年五月五日,是马克思诞辰两百周年。两百年前今天的人们,怎么也想不到在德国出生的犹太小孩是怎样影响和改变世界近代史和发展的。可以说,我们今天仍然身处在由马克思所打开的历史空间中。 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我们在21世纪风云激荡的历史长河里仍需聆听他的言说与奥义,究竟是什么魅力使得他至今仍占据着人类真理和道义的神圣高地。 马克思从十七岁时便立下了为人类幸福而劳动的崇高志向,在德国当时还是专制主义的时候,跟英国法国无法相提并论时,马克思已经在报社发表共产主义精神,辩论专制主义。 而马克思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阶段的坚实基础。“马克思主义”不只是一种学说,而是一种学说的本质。凡是反对马克思主义社会理想,不主张以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为最终目标,不主张以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理论,都不是马克思主义。 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高度重视理论的作用,把科学思想理论转化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物质力量。重视理论,首先需要原原本本学习和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所以统称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马克思理论所具有的批判的、否定的、辩证法的精神背后离不开深切的、深厚的、伟大的人本主义精神了,更准确地说是马克思的人民立场和人民情怀。马克思的《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提出了从自由、思考、奉献三个维度把握职业的原则,树立了为人类幸福而劳动的崇高理想。 他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理论,这是对人类科学思想的两大贡献。 在历史唯物主义的主要观念中,劳动是历史的本源,生产力是历史的最终推动力,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马克思把生产力看作人的能力,生产力之深度和广度实际上是人的能力的深度和广度。这里蕴含着马克思对劳动者的主体意识、创造意识的高扬与赞美。而剩余价值理论的中心思想揭示出,死的过去的资本对活的现在的人及其劳动的剥夺。工人剩余劳动时间的物化以及被剥夺,实际是工人的生命存在的价值与意义的物化或丧失,是人的非人化。 在批判的、革命的、否定的辩证法思想下面蕴含着马克思对工人阶级以及一切劳动者的最深切的、最深厚的爱的情怀。 毫不怯弱的实践第一的理论品格,毫不放弃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毛主席也曾说过实践是第一检测力,为人民服务。 而在今天的我们来说,毫不动摇的坚持中国共产党的信念,支持共产党的领导,走中国特色的共产主义。虽然我们不能成为

纪录片不朽的马克思观后感三

纪录片不朽的马克思观后感三 《不朽的马克思》,分上下两集,共100分钟,凝结了幕后制片方大量心血的一部影片——制作的辛勤付出,绘图的精致,巧妙的镜头。对其中印象最深的一个镜头是,显示公园四季变化的一组照片快速切换,正如台词所说的“一切事物永远处在矛盾和发展之中”。 看完该片之后能对马克思的一生及其系统思想有一个大概和粗浅的了解,影片的目的已经达到了。至于要真正了解马克思和恩格斯思想的精髓,只得去读马克思的著作。 书是要一个字一个字读过去的,有些甚至要抄写一遍,如此,才能和作者有一个真正的“对话”,更真切地感受作者的思想。我近日开始抄写一些文章了,不管属于专业与否,觉得写得很好的,有选择性地会摘抄一下,这给我带来很大收获。我抄写了一些文章以后,才明白读一遍和抄写一遍的体悟深度完完全全是不一样的。抄写过程中,我甚至能感受到作者写下每一个字的心理,我脑海中有时会不断浮现作者伏案创作的画面,我的思想也尽量和作者保持一致。抄写,是最能把握文章细微之处变化和作者真实意思的。 如果仅仅是读,在文字的跳跃之间便总会不自觉掺入自己主观看法,而抄写就完全尊重作者原意了,一点不漏,完成了对作者思想的全吸收。这就是画家李可染先生说的“用最大的力气打进去”吧,画家临摹好比是读书“抄写”的过程,都是在尽最大程度、全面、深入地了解作者的思想。

在不久的将来要开始读一些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了,但不急于开始读,先把手头的几本书先读几遍,争取最大程度领悟其精髓,再开始下一阶段的阅读。我这么多年以来啊,读书确实着急了。高中之前,升学压力大,除应试内容外,书看得很少。上大学之后,急功近利,曾扬言大学要看600多本书,最后因为目标太不切实际,反正自己也做不到,索性放弃,加之那时也没养成读书的习惯,所以整个大学四年也基本没读书。研究生两年里,第一年在学校看书也很少,第二年来单位了,倒是看了一些书。 分析我自大学以来的读书态度,读书意识是有的,但急功近利,重数量轻质量,也没学会看书。看完《永远的马克思》,另外一点深切的感受是,能读书非常重要,马克思把自己称之为“读书的机器”,他在大英图书馆十年如一日地读书,临终之前安静地坐在椅子上,也是在读书。他的看书能力太强了,也特别会做读书笔记。我想,读书笔记不仅记录他对书中观点的看法,很多也是摘抄,这是必然的。会读书真的很重要,很多博士也没有掌握这个能力。 我常在想,我什么时候学会读书了,我也就开始走上通往成功的快车道了,否则,永远都徘徊在成功的外围圈。说点题外话,我不读博士,就是因为自己读书能力还不行。不过,对于读书能力,我倒是一点不担忧,我现在才X6岁,哪怕是打碎了重新培养,时间也是充足的。和很多人比,我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就不晚了。很多人到了36、46、56

马克思主义 著作选读心得体会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心得体会 1999年,在人类社会迈向第三个千年之际,英国BBC公司在网上评选“一千年中最伟大的思想家”调查中,马克思名列榜首,被公认为人类社会第二个千年最有影响的思想家。这无疑表明,马克思主义确实是我们时代不容抹杀的思想旗帜。笔者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的学习,简要阐述自身所感悟到的马克思主义之永恒魅力之所在。 一、强烈的实践品格。马克思强烈的实践品格可以从其写于1845年春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注:为行文方便下文简称《提纲》)中得到明显的确证和其之后的一系列著作也佐证了这一点。《提纲》全部内容都是围绕认识对实践的关系和实践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展开的。马克思把实践引进唯物史观和认识论,并把它作为认识论的基础。马克思指出,从前一切旧唯物主义,其中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主要缺点是只从直观的形式去理解事物,而不是把它当作实践去理解,因此,他们不了解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用。马克思在《提纲》中,深刻的揭示了其哲学与旧唯物主义的本质区别,明确地把科学的实践观作为自己创立的新唯物主义“与一切旧哲学相区别的根本标志。新哲学与以往一切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它不只是说明世界,更重要的是“改变世界”。马克思还说明了自己哲学的基本特征是阶级性和实践性。从《提纲》中我们可以感觉到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

最基本的和首要的观点。 笔者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正是由于其对现实的敏锐关注和对实践的依赖,使得它呈现出与体系化哲学相当不同的特色也是其最终能够超越其它哲学的根源所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始终强调自己的理论不是教条而仅仅只是行动的指南,强调理论不仅要能说明世界更要能用以改造世界。这样,就使得其哲学具有面向实践的开放性,为理论和实践的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留下了空间,也为后继的马克思主义者完善创新这一理论提供了可能。因此,无论社会如何变化发展,其都不可能脱离开实践而行,故马克思主义哲学所具有的强烈的实践品格这一特质都不会落伍,其必将随着实践的发展更加丰满。 二、与其它哲学相比所具有的彻底的批判精神。马克思哲学产生于资本全球化的自由竞争时代,本质上就是批判资本主义弊端的产物。从产生之日起,就对这个社会造成的剥削和压迫以及两级分化,不断揭露和批判,从而时时提醒一切富有正义感和良知的人们,不断地反思这个似乎是“永恒天国”的社会。马克思哲学与生俱来的批判性精神是建立在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基础上进步意识、忧患意识、求真意识和反省意识等的总和。用马克思恩格斯自己的话加以整理,这种彻底的批判精神集中体现在:第一,从变化发展中把握事物,“它指出一切事物的暂时性;在它面前除了生成和灭亡的不断过程、无止境地由低级上升到高级的不断过程,什么都不存在”。这无疑体现了注重发展、推动

回归经典_感悟马克思主义的永恒魅力――品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有感

在学习马克思主义概论的基础上学习经典著作,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识达到一个质的飞跃。国革命和建设在这一旗帜的指引下取得了震古烁今的绩。仍而不得不让人感叹世界变化的真是太快!20世纪的最后十多年至21世纪的今天,马克思主义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挫折和质疑,无论是在西方的资本主义国家和还是在东方的社会主义中国都充斥着马克思主义的“过时论”、“失败论”、“狭隘真理论”、“宗教论”等话语。无可否认马克思主义在全球范围内的低落和声誉的下降是一个无需争论的客观事实,但是,这只是问题的一面。如果我们能以实事求是的态度而不是仅凭主观的好恶看问题的话,则不能不承认马克思主义哲学有着它永恒的魅力,正是凭藉着这种永恒的魅力马克思主义在当今世界仍然具有广范的影响。福柯认为,在现时,研究历史要想超越马克思所定义和描写的思想地平线是不可能的。詹姆逊指出,马克思哲学“是我们当今用以恢复自身与存在之间关系的认知方式”,它提供了一种“不可超越的意义视界”。德里达断言:我们“都是马克思和马克思的继承人”,“仍旧是在用马克思主义的语码说话”,“未来不能没有马克思”。的确马克思哲学是当代“惟一不可超越的哲学”,仍是我们时代的真理和良心。1999年,在人类社会迈向第三个千年之际,英国BBC公司在网上评选“一千年中最伟大的思想家”调查中,马克思名列榜首,得票在大名鼎鼎的爱因斯坦之上,被公认为人类社会第二个千年最有影响的思想家。这无疑表明,马克思主义确实是我们时代不容抺杀的思想旗帜。在接下来的篇幅中,笔者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的学习,简要阐述自身所感悟到的马克思主义之永恒魅力之所在。 一、永恒魅力之一:强烈的实践品格 马克思强烈的实践品格可以从其写于1845年春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注:为行文方便下文简称《提纲》)中得到明显的确证和其之后的一系列著作也佐证了这一点。《提纲》全部内容都是围绕认识对实践的关系和实践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展开的。马克思把实践引进唯物史观和认识论,并把它作为认识论的基础。 马克思指出,从前一切旧唯物主义,其中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主要缺点是只从直观的形式去理解事物,而不是把它当作实践去理解,因此,他们不了解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用。在揭露批判费尔巴哈为代表的旧唯物主义的根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心得体会资料讲解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心得体会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心得体会 1999年,在人类社会迈向第三个千年之际,英国BBC公司在网上评选“一千年中最伟大的思想家”调查中,马克思名列榜首,被公认为人类社会第二个千年最有影响的思想家。这无疑表明,马克思主义确实是我们时代不容抹杀的思想旗帜。笔者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的学习,简要阐述自身所感悟到的马克思主义之永恒魅力之所在。 一、强烈的实践品格。马克思强烈的实践品格可以从其写于1845年春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注:为行文方便下文简称《提纲》)中得到明显的确证和其之后的一系列著作也佐证了这一点。《提纲》全部内容都是围绕认识对实践的关系和实践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展开的。马克思把实践引进唯物史观和认识论,并把它作为认识论的基础。马克思指出,从前一切旧唯物主义,其中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主要缺点是只从直观的形式去理解事物,而不是把它当作实践去理解,因此,他们不了解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用。马克思在《提纲》中,深刻的揭示了其哲学与旧唯物主义的本质区别,明确地把科学的实践观作为自己创立的新唯物主义“与一切旧哲学相区别的根本标志。新哲学与以往一切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它不只是说明世界,更重要的是“改变世界”。马克思还说明了自己哲学

的基本特征是阶级性和实践性。从《提纲》中我们可以感觉到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基本的和首要的观点。 笔者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正是由于其对现实的敏锐关注和对实践的依赖,使得它呈现出与体系化哲学相当不同的特色也是其最终能够超越其它哲学的根源所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始终强调自己的理论不是教条而仅仅只是行动的指南,强调理论不仅要能说明世界更要能用以改造世界。这样,就使得其哲学具有面向实践的开放性,为理论和实践的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留下了空间,也为后继的马克思主义者完善创新这一理论提供了可能。因此,无论社会如何变化发展,其都不可能脱离开实践而行,故马克思主义哲学所具有的强烈的实践品格这一特质都不会落伍,其必将随着实践的发展更加丰满。 二、与其它哲学相比所具有的彻底的批判精神。马克思哲学产生于资本全球化的自由竞争时代,本质上就是批判资本主义弊端的产物。从产生之日起,就对这个社会造成的剥削和压迫以及两级分化,不断揭露和批判,从而时时提醒一切富有正义感和良知的人们,不断地反思这个似乎是“永恒天国”的社会。马克思哲学与生俱来的批判性精神是建立在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基础上进步意识、忧患意识、求真意识和反省意识等的总和。用马克思恩格斯自己的话加以整理,这种彻底的批判精神集中体现在:第一,从变化发展中把握事物,“它指出一切事物的暂时性;在它面前除了生成和灭亡的不断过程、无止境地

《不朽的马克思》之《马克思主义》读后感

全文共计1612字 卡尔.马克思一一古往今来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为人民和世界奉献了一生,这位伟大人物的名字以及他的学说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在世纪之交的2019 年他还被世人评选为“千年风云人物”,可见。他给后人留下的是无法估量的财富,世人才会给予他这么高的评价。我觉得这项荣誉马克思是当之无愧的,他生前的战友左尔格这样评价他:“他的一切功绩是不需要立碑行传的。”证实他业绩的不是青铜白石,而是来自世界各个角落响应他不朽的战斗号召一一“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无数工人阶级队伍。 《马克思主义》,在那里我们能够追寻到他的足迹,从点点滴滴的文字河流中,阅读它就好像在与一位伟人对话,整个人都被深深的感动和震撼了。它带领我们去了解马克思的生活,他的一生就是他思想形成的一生,我们要以发展的眼光去一同感受马克思这个人。把他当成朋友,和他展开对话,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我们去理解他,进而理解他的思想。我相信只要你试图面对、解释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那么,你就无法绕开马克思,并且通过研习他的思想说不定就能带你走出事物的泥沼。 马克思是一位理论家,一位学识渊博而又思想深邃的学者,他一生中的主要活动就是科学研究。我们在课堂上听到更多的也是他的思想和认识有多么的正确,以至于我们产生了一种错觉,总觉得他是高高在上的,把他想象成为一位刻板整日埋头苦思的哲人,一位不识人间烟火的圣贤先知,我们太往重“伟人”的光环而忽视了人性最真实的一面。看了这《马克思主义》之后,通过作者朴实的文字,间单的描述,我的内心受到了很大的触动,我就不完全那样认为了。我开始认为我们将马克思的威严庄重的一面扩大化了,甚至将他“妖魔化”了。要知道他坚持自己的理论研究必然一定程度上对一些生活琐事不太关注,只能说他不拘小节。他的确有作为伟人常人所不及的科学探究精神,可事实上,他也是是普通人,不是 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学习心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学习心得 转眼半个学期已经过去,回首上这门课的时间,真觉得飞快而充实,在半个学期的学习过程中,我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收获,先前对于这门课的偏见也一扫而光,这不能不感谢我们的任课老师——黄旺生教授。在上这门课之前,潜意识里就在想这将是一门及其枯燥的课程,一大堆理论,课堂将是何等苦闷。但是听学长们说老师是个很不错的人,一定会让你对这门课程有新的认识。我带着怀疑的态度开始这门课的学习,没想到黄老师的第一次课就让人耳目一新,幽默生动的语言,饱满的教学热情,亲切的语气,让我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内学到了知识。印象深刻的是每一次课的结束老师总会给我们许多祝愿,给与我们面对生活的信心。 一段时间的学习让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与发展有了深刻的了解与认识,当然也有很多心得体会,我才真正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的博大精深。要真正了解一门学问,就要了解它的产生与发展环境。 当人类即将迈入21世纪的时候,英国广播公司在全球范围内举行过一次“千年思想家”网上评选。结果,马克思位列榜首。在有人宣扬马克思主义“过时论”、社会主义“终结论”的今天,这个评选结果发人深思。在人类社会刚刚走过的1000年中,思想大师群星璀璨。马克思逝世已经100多年了,作为一个伟大的思想家产生如此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表明以他名字命名的马克思主义具有无穷的思想魅力。马克思主义从产生到现在已经160多年了,随着历史的发展,日益深入人心,显示出巨大的生命力。正像邓小平所说的“我坚信,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的,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它虽然诞生于19世纪,但没有停留于19世纪;它虽然产生于欧洲,却跨越欧洲影响了全世界。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它的产生实现了人类认识史上划时代的伟大变革,在人类思想史上树起了前无古人的不朽丰碑。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它的内容涵盖了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历史和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界的关系等诸多领域和各个方面,是极其深刻和丰富的。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留给我们的大量精神财富,连同各国马克思主义者在继承和发展的实践中创造的理论成果,构成了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思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读书笔记_心得体会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读书笔记 本文是关于心得体会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读书笔记,感谢您的阅读!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读书笔记(一) 在英国伦敦郊外的海格特公墓,安葬着一代伟人卡尔·马克思。墓地上,马克思的青铜头像端放在花岗岩墓碑上方,墓碑正面刻着青年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的名言:"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这一"墓志铭"诠释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本质,也宣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使命。近百年来,马克思主义无论是在中国的传播中,还是在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都体现了"解释"中国的理论指导意义,体现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改变"中国的实践指导意义。马克思主义将永葆其青春活力,马克思还活在当代世界。 《活着的马克思》作为通俗理论读物,力图通过对马克思的革命生涯、思想理论和伟大人格,向广大读者再现"真实的马克思、睿智的马克思、崇高的马克思",深化对马克思主义"解释世界"和"改变世界"内涵的理解,提升掌握和运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自觉和自信,增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和信念。 《活着的马克思》开始就以"历史的巨人"为题,对马克思诞生的时代、马克思勤奋好学的青少年生活、为真理而奋斗的毕生经历、实现人类思想伟大革命的实践和理论过程等内容作了叙述,再现了恩格斯所言的马克思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的意蕴。如果想到《活着的马克思》主要作者程建宁将军已是80多岁的老人,从1951年抗美援朝参加空军以来,60余年坚持不懈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就可以清楚,《活着的马克思》所说所言,实际上会聚了他们对马克思生平事迹的真情,蕴含了作者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念。我读《活着的马克思》后,首先感受到的就是,只有马克思主义真信者才能为之。 《活着的马克思》接着以"天才的头脑"为题,集中以马克思(包括马克思和恩格斯合作)的九篇经典著作为线索,对马克思的思想精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精髓作了阐释。按照这九篇经典著作的写作时间,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作了既力求保持"原汁原味"的、又富有中国话语特色的阐发,在内容的准确性、叙述的完整性上花了很大的功夫。《活着的马克思》的四位作者,几十年来勤勉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孜孜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研究,

不朽的马克思 观后感

《不朽的马克思》观后感 2018年是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站在历史和现实的交汇点,我观看了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推出电视纪录片《不朽的马克思》。 马克思离开后,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虽然巨变中不乏马克思当年未曾预料的情景,但是人类社会始终没有偏离马克思当年为之预设的方向,波浪式地向前发展和进步,这就是为什么至今人们不但不会忘记马克思,而且越来越深地为他的伟大人格所折服,被他的精神灯塔所吸引。马克思特别强调人民在社会主义体系中的价值,认为“历史活动是群众的,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在马克思看来,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作为社会历史的主体,他们的实践活动构成了价值的评价根据,因此以人民群众为价值主体和评价主体,构成了马克思主义价值观。今天的共产党人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写在自己的旗帜上,使共产党和最广大人民群众保持最密切的联系,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无不得益于马克思“人民至上”的意志传承和精神教诲。 马克思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科学共产主义学说的奠基人。他从青年时代起,就投身于探索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努力。在获得博士学位以后,参与实际的法律宣传,并结合经济案件追索“支配人们行动背后的力量”。逐渐接近社会历史领域里的真理——历史唯物主义,以及剩余价值的发现。在时代风云变迁中,马克思迅速地从激进的革命民主主义转变为共产主义。并且与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划分开来。他先以青年黑格尔派的立场参与当时的思想解放, 在反对封建王权的同时看到了资产阶级的软弱,和无产阶级的无助。决心为正义者寻求国际解放的道路。当他制订出了自己的世界观的纲领后,就进行了最全面的科学研究,全面探究了有史以来直到十九世纪的全部文明史,透彻地发现了只有阶级斗争才能使得人类走上解放,只有生产力发展和生产方式进化才能推进社会经济形态演进,从而他创立了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是他那个时代的巨人。为了革命理想,为了科学革命,他舍弃了个人生活的幸福。为了工人的八小时工作权利,他自己却长期每日工作十六小时。人类文明所创造的一切,他都加以批判地继承,都批判地考察。所以,2000年他被英国媒体评选为千年思想家,是当之无愧的。 马克思留下了50卷的著作,是一个思想史宝库,取之不尽,福泽后世。21世纪的人,有充分理由继续信赖他,遵从他,模仿他。把他开创的思想解放事业继续推进下去。 当然伟大的成就来源于伟大的目标。十七岁的马克思在中学毕业考试时,写的“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这篇作文中就表达了他的高尚的志愿。他认为给最大多数人带来幸福的人,自己才是最幸福的。并认为一个青年人应当选择最能为人类服务、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以后, 随着认识的提高,进一步坚定了这一信仰。在他大学即将毕业,他博士论文的序言上, 把古希腊神话中一个高尚的殉道者普罗米修斯反抗主神宙斯的话“我宁肯被缚在崖石上, 也不愿作宙斯的忠顺奴仆”作为自己的座右铭。这就是说,年轻的马克思,立志要像普罗米修斯一样,宁可触怒主神宙斯,遭受一切痛苦,也要把火种留在人间,宁可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的牺牲,也要创作出改变现实的革命理论,为人类造福。是这样的坚定不移的信仰成就了马克思的伟大。 与现在的科研工作者不同,马克思的一生又是贫困的一生。马克思在创作《资本论》岁月里,不是在平静的书房和优越的条件下度过的,而是经历无数艰难和

《不朽的马克思》观后感1

《不朽的马克思》观后感 6月25日,学校党支部组织全体党员集中观看了纪录片《不朽的马克思》。在英国伦敦郊外的海格特公墓,安葬着一代伟人卡尔·马克思。墓地上,马克思的青铜头像端放在花岗岩墓碑上方,墓碑正面刻着青年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的名言:“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这一“墓志铭”诠释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本质,也宣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使命。近百年来,马克思主义无论是在中国的传播中,还是在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都体现了“解释”中国的理论指导意义,体现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改变”中国的实践指导意义。马克思主义将永葆其青春活力,马克思还活在当代世界。 为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2集电视纪录片《不朽的马克思》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片中珍贵资料影像、实地探访、专家访谈和艺术动画相得益彰,珍藏的历史记忆与鲜活的当代实际交互共鸣,为观众开启一场走近伟人探寻真理、不忘初心逐梦前行的致敬之旅。 该片上集讲述1818年5月5日,马克思出生在德国西南部的千年古城特里尔,17岁的马克思就立下了“为人类而工作”的宏大志向。为了追寻真理,与旧世界的反动势力作坚决斗争,马克思先后做过《莱茵报》主笔、《德法年鉴》主编。19世纪上半叶,从德国到法国,从巴黎到布鲁塞尔,

马克思为了革命事业四次被反动政府驱逐,甚至成为没有任何国籍的“世界的公民”。马克思、恩格斯建立了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把正义者同盟改组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以科学社会主义为指导的无产阶级政党“共产主义者同盟”,撰写 了宣告马克思主义正式诞生的无产阶级战斗檄文《共产党宣言》。“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成为1848年欧洲革命中无产者的革命号角。 下集讲述马克思和恩格斯一起创办杂志,总结革命经验和宣传革命理论。经过长达数十年辛勤工作,马克思写出了政治经济学巨著《资本论》。片中提到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毕 生的革命活动中始终关注和研究中国。在《马克思恩格斯论中国》一书中收录了他们写的关于中国问题的17篇论文, 并预言中华民族必将重新崛起,成为“亚洲新纪元的曙光”。 片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 相结合,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光辉理论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 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同志曾经说过:“马克思主义经 典著作包含着经典作家所汲取的人类探索真理的丰富思想

《不朽的马克思》观后感

全文共计1822字“寻找马克思的过程就是寻找我们自己的过程” “世界上还没有一部关于马克思的纪录片,外面的世界没有做的事情,我们中国人为什么不可以一试?”在第22届中国金鸡奖提名者颁奖典礼上,《寻访马克思》获得最佳纪录片提名,该片导演郝蕴在台.上以这个问句,开始自己的感言。纪录片《寻找马克思》,是世界上第一部系统介绍马克思生平的传记类电影作品。该片沿着马克思生活、学习、工作的足迹,完成了德国、法国、比利时、荷兰、英国等地摄制。该片在基于事实基础上,创造性地运用了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导演郝蕴说: “事非经过不知难!拍马克思,说起来就难。马克思是一个思想家,怎么把思想搬上银幕?他的时代没有电影,纪录片该用什么画面?他是我们学生时代考卷里的一个标志答案,怎么让答案鲜活起来?”4年的拍摄时间,就是摄制团队苦苦思索、破解这些问题的过程。郝蕴说:在漫长的时间里,我和我的团队一直在寻找一种可行的言说方式,浅显比艰涩难,记录过程比解说画面难,刻画人物比塑造神难,或许正因为这份难,影片获得了突破。摄制组走遍了欧洲6个国家20多个城市,采访了近百名嘉宾,历经4年回归到了纪录的本质。如今,所有的艰难和坚持,都已经融化进影片里。 寻找、访问的风格贯穿全片。通过寻访,我们可以看到马克思的出生证、结婚证、毕业证、移民申请书等一百多年前的文献资料; 通过寻访,可以了解马克思在德国、法国、比利时、英国的故居与现在的主人; 通过寻访,可以感受马克思在今天的影响,与今天的人们怎么评说马克思。但马克思只留下几张照片。本片在基于事实基础上,创造性地运用了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雕塑”、“绘画”、“演员独白”,形成了该片的又一风格。 1

你好马克思心得体会

《你好马克思》—观后感 在观看《你好马克思》的过程看到了他的一生的发展史,这个纪录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讲述他的一生以及他对人类历史的影响。 马克思对于现实和人类的普遍意义,是他带来了马克思主义,带来了伟大的《共产党宣言》《资本论》等,这是思想之花的一次重大绽放。拿破仑曾说:世上只有两种力量,一种是剑,一种是思想,而思想最终总是战胜剑的力量。可见,在时间的维度上,物质层面的事物都难逃被改变的命运,唯有伟大的思想,才能在无限的时空中永恒。 其实我们在生活中也是这样,有很多时候我们并不是被武力所打败,而是被我们的思想所打败,就像我们平常说的吃软不吃硬一样,打动我们内心的还是一些令人心里真正能够记在心里的话,为什么历史能够把他们的思想留下来,不被历史的车轮所碾压,是因为他们的思想能够对我们产生巨大的影响。 首先就来谈谈他的经历吧,其实他能有这样伟大的见解,也离不开他少年时期的学习。1818年5月5日,一个伟大而富有传奇的生命在特里尔市诞生,马克思于此开启了他传奇的一生。他为解放人类奋斗终生,用真理之光照亮了成千上万个心灵。构建理想的蓝图,青年时期的马克思在他的高中毕业作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就立志选择一份“为人类而工作的职业”,很早就确立了为人类的事业而奉献这样一种人生选择。从此他便将毕生热血都奉献给了为人类解放的崇高事业,为广大青年带来了一盏指路明灯,让青年人知道拥有梦想是一件伟大的事情,如果你知道要往哪儿走,全世界都会为你让路,马克思用它的青春启迪青年人就要敢拼敢想,坚定自己的信念,在最美好的年华绽放青春的激情与魅力。 青春时期的马克思虽颠沛流离,历经苦难,但他依然不忘初心,风雨兼程,用奋斗的青春来书写“为人类解放事业奋斗终身”的不朽诗篇。他博览群书,涉猎广泛,每天工作长达16个小时,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地进行钻研和思考,用这个年纪少有的沉着与坚毅诠释了“拼搏”二字。我们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不应在这本该奋力一搏的年纪迈不开步子、放不开手脚。 马克思的一生,是无私奉献的一生。他为人类解放不懈努力,奋斗终身,将自己毕生心血奉献给解放人类的伟大事业,为人类留下了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他的学说依然为当今社会发展提供巨大的财富,他的学说依然为当今社会发展巨大的能量,青年时期就要树立奉献的意识,用满腔热情为社会发展涂上一抹属于自己的青春色彩。 最后,虽然我看了《你好马克思》但对马克思的印象只有这一点皮毛,但是我相信有很多懂他的人用他的思想感染和影响更多的人,毕竟他的思想也是拯救过我们中华名族的,所以我们更应该深入去了解它,学习他这种勤于读书、善于思考、坚持梦想、敢于批评、勇于实践、不畏苦难,的精神。为我们中华名族的伟大复兴的进程中,让中国梦早日实现。 ——汽修1709班 高旭

学习马哲心得体会

学习马哲心得体会 篇一:学习对马克思主义的心得体会 我与马克思主义 从儿时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小学时接受思想品德教育,到后来中学时的政治课初步接触马克思主义,再到现在——大学时期——将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知识的积累,尤其是在向党组织靠拢的过程中,我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和认识也逐步地深入,也越来越明白其对于中国未来发展的重要指导意义。 曾经我一度以为马克思主义是一种距离我很遥远的东西,后来我发现我“太年轻”了。马克思主义涉及到的东西太多,而我从中感触最深的是它给我们引导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用马克思主义原理中的方法论去思考和解决问题,往往能使我们将问题看的更加深刻、全面。 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吸收了几千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的优秀的成果,并在实践中不断地丰富和发展,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其一切理论和奋斗都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以实现共产主义社会为崇高理想。马克思主义具有三个显著的特征:

一是科学性,二是革命性,三是实践性。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不朽丰碑,但它并没有结束真理的发展,而是为真理的发展开辟了更加广阔的道路。俄国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先后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和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带领全国人民取得了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卓越成就。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理论基础。此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为凝聚全党全国人民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柱,开拓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了解了关于马克思一些东西,我似乎发现在现实生活中的各个角落我们总是可以找到马哲的一些投影。比如说近几年来我国物价的持续上涨,出现了诸如“豆你玩”、“蒜你狠”、“姜你军”的情况,严重超出普通民众的承受能力。房价就是一个最明显的例子:现代社会中越来越多的人找不到自己的安身之所,没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而就算勉强有了,大部分人也注定要做大半辈子的房奴,这不禁使我们这些身在校园里面的大学生感觉到现实的苦恼与未来的迷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