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医疗和全科医生的基础性作用

基层医疗和全科医生的基础性作用
基层医疗和全科医生的基础性作用

基层医疗与全科医生的基础性作用

首都医科大学顾湲

一、基层卫生服务是实现人人健康目标的基础

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的建设问题。这个问题主要是业务发展问题,但是它有一个前提,就是要在管理、制度方面进行一定的改革,提供一定的保证,我们的业务才能真正的发展起来。首先要跟大家谈一谈,在制度方面、在管理方面最近有些什么新的消息,有些什么新的变化。首先介绍基层医疗和全科医生对于整个国民健康、对于整个医疗保健服务系统它的基础性的作用。我们谈过很多次,就是所谓正三角模式或者金字塔模式。什么意思?整个医疗保健体系,可以把它描述为一个金字塔形。金字塔的下端,就是它的底座是基层医疗服务或者我们现在叫它社区卫生服务,但是这里也包括农村基层。

金字塔的上部就是塔尖,是大医院的服务。原来我们说是三级医疗,现在的农村还是三级医疗网,但是大体上以医院和社区来划分的话,这个三角可以划成两层,或者这个金字塔可以分成两个部分。塔尖的部分是高精尖的部分,是医院,尤其是大医院的部分,它的功能是疾病的确诊,治疗方案的确定,疑难重症的救治等,并不是所有的人在一生中都需要大医院的服务,而所有的人他的平常的健康问题、日常的生活方式的管理不好的、良好的生活方式的纠正,各种危险因素的干预,还有各种大病或者这个主要慢性病的筛查,以及平常的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

还有一旦得了慢性病要有人长期的去管理它,因为慢性病是不能治好的。还有慢性病可能造成很多器官系统的并发症的出现,这些并发症如果能力及时的发现,并且得到纠正,就不至于造成真正的这个健康的很大的损害,否则就很糟糕。所以并发症的及时发现以及适当的转诊,有些病人需要去大医院,要做处理、要做诊断。所以这些适当的转诊,以及出院后的康复,这些都是基层医疗不可缺少的功能。它是发生在每个人的身边,每一个人在一生中都需要多次的利用它。

所以我们把基层这一块,这个金字塔的底部,我们叫它是整个卫生保健系统的基础,以及卫生保健系统的门户。这个门户是怎么回事?就是大家有了病想去看医生,想到医院去,我们现在,中国人现在看病比较的没有规矩,想哪儿上哪儿,哪怕是得了伤风感冒也要去三甲医院,这是不对的。正确的做法是,大家都要通过基层医疗这个门户,通过你的全科医生或者家庭医生给你筛一下,有问题,一般问题就在基层给你处理了、解决了,就很简单。

如果是大问题或者是疑难问题,是极重问题,就需要及时的给你转到上级医院去。所以所有的人都要从这里进入医疗保健系统,得到适宜的、正确的照顾和管理。所以我们说它是整个医疗保健系统的基础和门户。这个在很多年来我们这种这个有序的医疗被破坏掉了,所以大家以为可以想上哪儿就上哪儿,这个不仅造成了看病难、看病贵,而且对大家常见病的及时管理,慢性病的长期的规划和管理都是非常不利的。所以我们现在要恢复基层医疗这样一个重要的基础作用。

二、《国务院建立GP制度的指导意见》出台

对于恢复基层医疗这个作用的一个最重要的文件,指导性的文件,在2011年的7月份出台了,什么文件?叫做《国务院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全科医生制度,全世界很多国家都有,我们国家过去没有,我们国家很长时期以来没有全科医生,大家都是专科,哪怕你是在基层、是在乡卫生院工作,你要分内科、外科、妇科等。这好不好?有一定的道理,但是越是到基层,实际上这个老百姓的病没有分科,老百姓的病搞不清楚是哪一科。在疾病的初期,在健康问题刚刚发生的,说不清的是哪一科。所以最适宜的照顾者实际上是全科医生,这种全科医生在全世界他都是基层这个医疗的主要的骨干力量,而且是每一个老百姓离不开的这样一种角色。为什么?老百姓一旦有了事就先找他,然后由他来决定,我在是就地给你解决问题,还是要把你转到上面去。

所以在这个指导意见出台的,我们感到很震撼。为什么说震撼?因为全科医生的试点在我们国家已经做了20多年了,一直到现在我们的中央政府终于认识到一定要建立全科医生制度,所以经过了一两年时间的这个磨合,没完没了的征求各级各类的意见,最后终于出台了这样一个指导意见。这个指导意见里头有这么一段话,叫做:建立分级诊疗模式,实行全科医生签约服务,将医疗卫生服务责任落实到医生个人,是我国医疗卫生服务的发展方向。

三、发展全科医生重要性

我非常看重这段话,为什么?因为我们过去分级诊疗已经混乱了,50年代一直到70年代我们是有分级诊疗的,我们是逐级转诊的,但是80年代以后没有了,现在全乱了。就没有分级诊疗,也没有签约服务,更没有全科医生签约服务。然后它这段话,叫做把医疗卫生服务的责任落实到医生个人。那大家要问了,医生个人没有责任吗?有啊,谁都有工作责任。但是以前我们医生的这种责任不是属于个人的,而是属于单位、属于机构的。大家想想是不是这样,任何医生如果出了差错或者出了医疗事故,他的院长替他去打官司,他的医院替他在交赔偿金。所以是一种这个单位的法人机构,而不是医生个人的这样一种法人的责任。但是世界各国实际上都是像这个文件里说的,医生个人有这种法人的责任。这个文件也明确了要发展这样一种制度,是我们国家医疗卫生服务的发展方向,要和世界走到一起去。

所以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开创性的文件。这个文件里花了一半的篇幅来描述什么?描述全科医生应该有什么样的这个的培训的模式?应该有什么样的这个功能?应该有什么样的教育?描述的非常细。主要是说今后的全科医生都应该是一种5+3模式,所谓5,就是本科教育要经过至少5年,3就是毕业后不能马上去做医生。我想大家都明白,大学本科毕业以后,学了很多的理论,也多少实习了一点技能,但是都是很肤浅的,还不能真正掌握看病的技术,他也不能承担起来对个人和社会这个进行这种卫生保健的这样一种工作、任务。

那怎么办?他必须有3年的时间参加后面的规范化培训,也叫做住院医师培训。他虽然可以考取了执业医师的资格,但是他一定要在老师的指导下才能一起来提供卫生服务,所以要有这种规范化的培训。这3年对于全科医生来说,就不是完全在大医院里边了,很可能是有2/3的时间在大医院各科系轮转,熟悉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和治疗。

还要有1/3的时间到社区、到基层,他将来要工作的岗位上去,去熟悉那里的民众的情况,熟悉基层卫生保健的目标和方法,以及熟悉和个人、家庭如何建立这种这个真正的良好的医患关系。能够提供让人满意的服务。这3年下来他就可以参加全科医生的规范化的考试,如果考试合格了就可以拿到这个全科主治医师的证书。这样就表明他是既有责任感,又有这种执行这种责任的能力,这样一种全科医生。这个文件花了一半的篇幅来描述这种规格。将来我们要给老百姓配备这种全科医生或者家庭医生,让老百姓一定要相信他们、去利用他们。但是有一个问题,其实我刚才说,全科医生在中国已经搞了20多年的试点了,那我们至少做了十多年的这个规范化的或者各种各样的全科医生的培训了。怎么回事?怎么现在还建不成一个全科医生队伍?那实际上是很多医生有这样的顾虑,觉得全科医生在基层工作,工作条件艰苦,条件差。这个什么病人都有,任务又很重,但是待遇太低,钱太少,职称又上不去,所以很吃亏,所以大家就不愿意去做全科医生。

即使有很多人参加了全科医生的培训,岗位培训或者规范化培训,最后还是流失掉了。政府是很着急,所以经过充分的调查研究之后,他们在这个新的指导意见里面,正式的提出来,要改革全科医生的职业方式。所谓职业方式,就是用什么方式来开展工作?强调了全科医生可以有多种方式来执业,既可以跟医院签约来工作,又可以自己另外做兼职的这个个人的开业的工作,还可以这个同时做很多种工作。

四、签约服务

另外强调了他是签约服务,所谓签约服务就是一定要和老百姓、和保险系统分别的签约。这样约定之后,他就可以拿到保险支付的人头服务费,然后政府要为全科医生搭建满意的基层

服务平台。让全科医生的工作大有可为,而且收入要大有改善等。这个文件是下了非常大的功夫,来拓展这种新的思维模式、工作模式,以及将来的服务模式。

他所意味的是一个新的改革,什么改革?就是以全科医生为基础建立一个新型的这个基层医疗模式的这样一种卫生改革。这种卫生改革赋予了全科医生相应的、很大的责任、权利。所以能够充分的调查他的能动性和创造性,使更多的人愿意去做全科医生。

五、契约服务的特点

为什么一定要发展全科医生?为什么要费大劲来恢复基层医疗的功能?我想主要是几个方面:一个方面的意义是健康是基本人权,我们的政府现在已经正式的承诺,健康中国2020这样一个目标。就是说到了2020年全中国所有的人都要有这个健康权利,有了病都要有就医的权利,都要有医疗保险来支持他们,这个是大家非常希望能够实现的目标。但是这个目标通过什么来实现?不是通过开放所有的大医院,向所有的民众,谁愿意上哪儿就上哪儿,这个目标实现不了。

因为大医院毕竟是少,医疗资源太贵了,它的范围很有限,也并不是所有的人都需要去大医院。那通过什么途径来实现这个目标?只有通过基层医疗和全科医生的途径,只有人人都拥有合格的家庭医生、全科医生,才能够及时的解决他们的常见病、多发病,解决他们的各种各样的健康问题。这样才能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这样一个健康公平的目标,从而在健康问题上能够实现社会的和谐。这是第一方面的意义。

第二方面的原因,一定要发展全科医生的原因是什么?是他能够当“守门人”,这个“守门人”一方面是健康守门人,一方面是医疗保险的守门人。他能够真正防治我们的世纪病,什么世纪病?慢性病?21世纪最要命的病是慢性病,慢性病一旦得了治不所以才叫慢性病。而且它不仅仅是血压高、血糖高等,它能够造成各个这个系统、各个重要器官的严重的合并症。

比如说冠心病、比如说脑卒中、比如说尿毒症,这都是要致人于死地的,就是不死也至少让人变残,要消耗量的社会资源和医疗资源,而且并不解决问题。所以最好的办法是让他们不生这些病,怎么才能不生这些病?没有预防针,也不是说讲一两次课就让大家都能够这个远离慢性病的。慢性病的最根本的原因在于生活方式问题,所以全世界的经验都证明了只有真正的发展基层卫生服务,让老百姓在身边就可以找到合格的、满意的全科医生、家庭医生,然后得到他们及时的、恰当的健康指导,跟他们一起来共建一种社区的健康文化,才能真正让人群、让个人远离慢性病。所以这个守门人的作用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对慢性病的防治的作用。

第三个要发展全科医生的原因,我想有一个很重要的,就是要恢复医生的本色,要恢复良好的医患关系。这些年由于过度的发展专科医学高精尖的技术,医院越造越大,医生离病人越来越远。病人的不满意程度也与日俱增,医患关系越来越恶化,这是大家都看到的。

怎么把医生还给病人?在大医院里很困难,但是到社区并不困难,医生就在你身边,全科医生他的服务模式就是以人为本,以健康为中心,而且要和患者共同来建设他的健康文化,来防止他的各种慢性病。所以它以人为本的模式,它重视用望、触、叩、听这些临床基本功来解决大部分问题的这样一种成本效益特别好的服务特点,都有助于花花钱多办事,改善医患关系,增加病人的满意度等。所以发展全科医生对于医生形象的改善,医患关系的根本的改良,都是非常有用处的。

综上所述,这几种原因对我们的卫生事业的发展都具有关键的作用。可以说发展全科医生制度是现在的卫生改革的一个中心环节,也是卫生改革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最突出的体现。所以我们的中央领导同志已经认识到了,这次卫生改革还是非常的艰难,大医院很难改,非常难改。这个政府的钱又不够,所以怎么能够真正的推动医疗改革?但是他们说如果这次医疗改革哪怕能动一点的话,如果硕果仅存的话,就是全科医生,就是全科医生制度,一定

要推。全科医生制度如果站住脚了,我们国家的医疗卫生的状况就有可能得到根本的改善。我们国家的这个老百姓的这个健康的状况也有可能得到根本的改善。

六、签约服务的前景

这个文件里边的签约服务的思路,我希望大家都去查一查这个文件。你在网上,只要你走到政府网,打出全科医生制度的这个题目就可以得到这个文件,可以下载。我特别希望跟大家谈一谈这里边的签约服务,为什么是这样?

因为它是一个全新的思路。它说什么?它说要推行全科医生和居民建立契约服务关系。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或者全科医生要与居民签订一定期限的服务协议,建立相对稳定的契约服务关系,服务责任落实到全科医生个人,这也就是刚才我们说的全科医生要有这种责任和权利。这个一定期限,一般指的是一年。参保人员可以在县或者市或者区医保定点服务机构或者全科医生范围内自主选择签约医生。你看这范围多大,它不仅仅是你一个小的居委会,一个比较小的街道社区,而是你可以在一个县、一个市、一个区的范围内来选择医生。期满后可以续约或者另选签约医生,这就给老百姓一个权利,用脚来投票的权利。

它还说,卫生行政部门和医保经办机构要根据参保人员的自主选择与定点服务机构或医生签定协议,干什么?确保全科医生和居民服务协议的落实。随着全科医生制度的完善,逐步将每名全科医生的签约服务人数控制在2000人左右。这个2000人左右,实际上是全世界的一个大致的这个算法。有的国家医生多一点,一个全科医生管七八百病人,这个病人并不是真正有病的人,而他是负责七八百个人的基础治疗保健工作。医生少一点的地方,有的人要负责两三千人,所以我们取了一个中位,2000人左右。

制度里头也很明确的提到如何改善全科医生的收入问题?它把全科医生的收入分成三块,一块是为签约居民提供约定服务,按年收取服务费,这是一个大头。所谓约定服务,就是签约居民条文上,协议里写明了服务,现在还没有看到这个协议。各地大概有一些家庭医生私人服务的协议,但是都不标准。真正的协议样本现在还没有看到,因为制度提出来了,但是大家还要做准备。但是据我的设想,这个协议首先是要强调你是全科医生不是,我找你干什么?我找你给我看病。

所以你一定要做我的首诊医生,我信任你,我有事先找你,这个是最主要的。然后这个医生还要这个记录并且这个不断的跟踪这个患者或者说这个签约对象的行为方式、危险因素等,要为做各种各样慢性病的预防。以及还要帮助他如果得了慢性病,要帮助他康复、帮助他控制合并症等。要随时提供各种各样的健康咨询、健康信息。

还有也可能,还有这个人已经是得了一些比较重的慢性病了,还要帮助他康复,或者在必要的要帮助他转诊,向大医院转诊,转诊回来出院还要接着管理,可能也就是这些。这些服务都是约定服务,所以应该说不再收诊费、不再收挂号费,而是按年收取服务费。

第二个方面,是为非签约居民提供门诊服务,按项目收取服务费。这个就是说总有一部分居民现在也不见得老在家,可能出跑的时间多,所以他不一定要跟全科医生签约。既然不签约就没有医保给他提供这种服务费了,所以他就得自己花钱,他临时看一次病人他要临时花一次钱,那和现在是一样的。

第三部分,还是为签约居民,干什么?提供非约定服务,按规定获得补偿。这个所谓非约定服务,那就是刚才说的那些基本的服务内容里头没有的服务。比如说有一些咱们称为特需服务的里头,我替你去拿药,我陪你出去旅游,你有病我出去给你提供一个保险系数。还有一些比较细致的,比如说你一定让我每个星期都要到你们家里去做一次家访。

但实际上你不是我的家庭病床的病人,你也不见得需要。可是从科学上来说,我看你不一定需要,可是你特别需要,你孤独,你需要有人跟你去聊聊天。那我的团队里头,我去或者我派一个护士过去,这个都叫非约定服务,就需要按照规定来获得补偿,你要再给我付一部分特需服务费。

这三种服务,他的费用里边,这个全科医生的大头是什么?第一条,是按签约居民数收取服务费,这个将成为主要的收入渠道。他们文件还提到,这个签约服务费是哪几部分构成的?它也三个部分:一个部分是医保要出一部分钱;第二个是公共卫生要出一部分钱;第三个是签约居民个人要分担,要花一部分钱。这三个部分,现在还没有很详细的文件,但是据我了解,医保要付大头。

比如说医保可能要支付到80%左右,然后公共卫生可能要出10%,居民本人要出60%,如果一个人一年交100块钱的话,这里头可能个人只出10块钱,其他的公共卫生,尤其是医疗保险要出大头。这里,文件里没有提不同的地方每个人到底应该交多少钱一年。但是它提出来了,对不同的人群可实行不同的服务费标准,就是根据经济情况,根据医疗需求的多少,可以制定不同的年费的标准。所有这些现在还都没有很详细的执行文件,但是据我所知正在制定,春节后就有可能开始做这个全科医生制度的试点。

这个签约服务或者契约服务是一个创新,过去没有任何文件里提到,国外是这样的,中国一直没有这么做。实际上我们多年来对全科医生的了解已经知道,他是一种连续性的服务,他要和居民个人、家庭和社区结成一种非常牢固的同盟关系。那既然是这样,如果有了这种签约作为保证的话,这种一对一的服务、连续性的服务、一体化的管理就最容易得到实现。所以这个契约服务是一种很好的制度创新。

这种契约服务签了以后,居民就把他自己的基本医疗保健事务委托给他信任的全科医生来进行代理了,我这些事全归你管,我信任你,我把我的各种信息都告诉你,然后你就要全权的管理。而全科医生就把他合作维护健康的责任就分担给了居民和他的家庭,他也有这个责任,他需要把这个责任除了自己做,还要分担给他的团队,甚至还要分担给他的服务对象,如果服务对象不配合,那他肯定做不好。

所以这样一来,就要有这样一个协议。这个协议他有责任和承担主体。现在我们很多地方已经有了一点初步的签约服务,但是那种签约只是这个医疗服务部门、社区卫生部门在承诺我要给你提供什么服务?比如说健康教育,比如说免费体检等。这里边没有任何居民这方面的承诺。这个其实不是一种真正的协议,我们说的协议是什么?是甲方乙方,签约双方都有自己的责权利,而且是要相应的对等的。

医生有几条义务、责任,病人也有几条义务、责任,双方要互相合作,都要有承诺,都要心甘情愿的签字,这样一来才有可能变成一种又是平等、又是互动的、又是双方心甘情愿的结成了同盟,这样一种同盟,对慢性病防控这个世纪性的任务,就有利于他的落实。为什么?我想大家都明白,慢性病的防控刚才说了,既不能打预防针,又不能光靠讲一次课解决问题。它是一个长期的行为改变,长期的这个各种问题的监控,所以很磨人,既需要知识、又需要韧性,需要双方的心甘情愿的合作。所以这样一种协议就有利于慢性病防控的这个任务的真正落实。这是签约服务这个很大的优点。

还有这种契约服务或者签约服务,它让全科医生和医保部门也结成了同盟,这个很有意思。文件里提到了这个签约服务,而且是医保拿大头,这件事很不容易,为什么说它不容易?我们的医保部门想不通,多少年来医保干了什么,医保是替居民、替病人付费,你看病了我替你付医药费,我替你付住院费等。我凭什么要给医生钱?给医生管理费对我有什么好处?我有我的管理人员,我有很多管理人员在各个部门,每年要给他们付工资的,我凭什么给你们医生钱呐?他们不明白、他们想不开。所以这个中央的文件的制定者和医保部门进行长时间的沟通,最后终于说明白了。

什么意思?你医保部门自己管钱的话,一定管不为什么?因为你不懂。什么意思?医疗经费到底怎么花?到底花的对还是不对?多一点还是少一点?这是谁说了算,我想大家都明白,不是医保部门说了算,也不是病人说了算,实际上是医生说了算,为什么?这没有办法,医患之间在这个问题上是不对等的,医疗和社会之间也是不对等的。

因为谁得了什么病,病的重还是不重,要做什么样的检查,要用什么样的治疗,只有他的技术主宰,就是医生最明白,别的人没有学过多的专业知识,搞不清楚是怎么回事,你就算是做出一个规范来,做出一个临床路径来,什么问题应该这个怎么处理?一个阑尾炎,普通的阑尾炎应该花多少钱,有合并症的阑尾炎应该花多少钱等,如果医生不高兴,他完全可以找到各种理由给你修改你的规范,为什么?因为得病的主体是千差万别的,病人是千差万别的,疾病也是千差万别的,即使同一个诊断他的情况还是不一样,很多人都有不一样的地方。有的人可以用某种抗生素,这种抗生素是最好的,但是别的人就有可能过敏,就不能用,那就得花更多钱、用更多的药。还有,有的人现在做手术是最好的,但是有的人就不行,一定要,他身体太弱,他的这个血红素太低或者他的这个白蛋白太低,那怎么办?必须得养他一段,用很多这个各种办法,甚至营养药物来刺激他,让他的免疫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然后才能做手术,这就比其他人的手术要多花不少钱。同样是得了肺炎,一个年轻人,很可能住三天的医院,连着用几天抗生素点滴他就好了。但是一个老年人,很可能一个月、两个月都出不了院,它可以引起各个器官系统的衰竭。

所以医生最明白谁该花多少钱?医生如果愿意和医保部门主动的配合,那第一他可以很科学的来决定每一个人这个到底应该花多少钱不浪费。第二,他可以比较早的解决这个问题,而不要让它拖大,这都可以省很多钱。各国的经验都证明了,医保部门如果和医生,尤其是全科医生合作,对于医疗费用的控制是非常有效的,也是唯一最有效的办法。如果医保不喜欢这么做,不愿意这么做,不相信医生,更不相信全科医生的话,最终他的费用是要大大的加倍的花费,加倍的花费掉。现在就是这样,如果它真正实现了全民医保的话,人人都可以去上医院看病,人人都可以到大医院看病,每个人的这个医疗的欲望都被这个医保给刺激起来了,这种情况下它都坚持不了两年它就要垮台了。

所以如果能够和全科医生结盟,让全科医生从根本上、从源头上把病人的关把住,让他们小病能够及时的治疗,不要拖大,大病应该恰当的治疗、恰当的转诊,这样就可以让病人得到好处的同时,也让医疗保险大大的节省了各种费用的浪费,提高它的医保资金使用的成本效益。

另外这个契约的要求,刚才说了,让全科医生成为医保经费的守门人,就是让他们必须得了解自己签约的居民,比如你签两千人,你这两千人每年医疗费用到底花多少钱,能不能让他尽可能的少花钱,减少浪费,而且少花钱还不能说有病我不能给你看,不行。你跟他签约了,你得保护他的健康,所以尽可能的少生病、不生病或者说得了慢性病让我你控制的非常稳定,不要拖大,不要拖残。

比如说有高血压,如果你不管他的话,这个高血压早晚会造成脑卒中或者冠心病,这都是要花大钱的,最后还治不好。有糖尿病,控制的不最后也是这个结果,甚至还造成肾功能衰竭,那更惨,那钱就花了无数,成了无底洞。如果全科医生主动的有这种动力,说我一开始就给你把病控制的很轻、很正常,让你几十年都不要得合并症,几十年都不要住院,那不是省了大钱了吗。这样一来,医保、病人和医生三个方面都得到自己的好处。

所以我们认为这种签约服务是一种制度上的创新。签约服务的前景怎么样?我很看我认为签约服务可以有效的提高全科医生的收入水平。为什么是这么说?因为大家都知道,都呼吁说基层医生的待遇太差了,没人愿意做,培养了好的也流失掉了。那怎样办?很多人都呼吁要给他们涨工资。很多地方政府,比如北京市政府甚至早就做出决定,要全市范围内普遍的要求各区政府都要给全科医生涨基本工资。不是已经收支两条线了,你就要保障这些人至少一年可以拿到七八万块钱,这样在北京这个地方也能过得下去,不然就要流失。

但是这个决定是做了,实现了没有?没有实现,实现不了。为什么实现不了?是政府没钱吗?不一定,很多区政府是有钱的,但是不能给医生。为什么?他们说工资,这个劳动保险、人事部门都说了,医生不过就是事业单位的员工,事业单位的员工该拿多少钱,原来的工资条

例全有,不可能给你们那多么钱,你们比公务员挣的还多,可能吗?不应该的。所以原来的体制上障碍重重,不让你改革,不让你去给全科医生去有效的增收。

而要改变现有的工资体系谈何容易呀,那是多少年形成的,没有说说改就改的,也绝不会为了一个医生这个行业来改,那怎么办?所以我们文件的制定者就想了一个办法,我绕开你这个工资体系,我不说工资体系,也不说编制,我说签约服务,我让医生去挣医疗保险的钱,医疗保险不是原来的工资体系里边的呀它有钱呐,而它原来的钱哪儿去了?浪费得太多。我现在让医生去给你当守门人,让他把钱给你留住,在留住的钱里头拿出一部分钱来奖励他们。比如少的,你一个人一年给一个病人一百块钱的管理费,其实一点不多。

因为医生要想在一个人身上省出一百块钱来,简直太容易了。如果你让他拿到这个钱看不到,而且省的越多,他拿的越多,医生当然会有动力给你做这件事。所以这样一来,就有可能在基层医疗体系中间,真正建立多劳多得、优劳优得的收入分配机制。而且可以吸引有能力的医生选择到基层从事全科医生专业。所以这个是非常好的一个改革的思想。

当然如果签约制度做的比较长时间了,比如做了好几年了,做的很成熟了,大家都觉得很顺,这种情况下就可以实行签约居民的住院费用和门诊费用统一管理,统一由谁管?由全科医生管。这种统一管理在很多国家都早已实现了。他有什么好处?这个守门人不光是守门诊那点钱了,我给你守住门诊以后,我让他们尽可能的少住院、不住院。这样每一个人身上我每年都可以给你节约几万块钱,加起来可就不得了了。所以这样一来,就更有利于全科医生的这个守门人作用。这种制度在国外现在叫Capitation,就是按人头预付制的这个支付医疗经费。这个制度被全世界的医生都认为是比较好的一个制度。

七、签约服务平台的搭建

除了这个签约服务之外,政府还提出了很多这个保证全科医生工作自条件的这样一个思路。它说什么?要创造条件给全科医生搭建服务平台,要改善整个基层医疗的状况,不光是改善工资待遇,还要改善什么?比如说改善我们的执业医师的一些管理条例。比如说,在十九条里它提出来:要引导全科医生以多种方式执业。

这里边说:取得执业资格的全科医生一般注册一个执业地点,也可以根据需要多点注册执业。就是你可以同时在好几个地方工作。全科医生可以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或者医院全职或者兼职工作,也可以独立开办个体诊所或者与他人联合开办合伙式诊所,这个过去我们没有谈到。过去我们很长时间以来认为个体诊所是落后的,是很不道德的甚至是,合伙的诊所也没有,现在都提出来了,因为这是借鉴了全世界的经验,有有利于发挥医生的长处。

还提出来政府怎么搭建平台?政府要求对到基层的全科医生,包括大医院的专科医生也可以下基层或者利用业余时间下基层,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通过签定协议的方式为他服务平台。这是什么意思?就是我不一定要自己去租房子开诊所,我要真的想这个多点执业,或者我在大医院已经是大的大夫了,可是我还有其他的时间,一个礼拜我可以去一趟基层。怎么办?我就去找这个基层卫生机构,我跟你签订,你给我提供一个房子,我每个星期什么时间我在这儿看病,可以吗?嗯,过去是不大允许的,现在政策上就开了门了,希望大家这么做。全科医生也罢、专科医生也罢,都可以去找基层卫生机构去签定协议,在某些地方多点执业。

另外还要干什么?要充分依托现有资源,组建区域性医学检查、检验中心,鼓励和规范社会零售药店发展,为全科医生执业提供条件。这个很有意思,我想大家都明白,现代医学离不开化验,可是如果我们都要像医院一样的建立化验室、建立检验科,甚至是X光室,这个B 超,或者是这个什么CT核磁。这全科医生就开不了业了,你哪有多钱,你不可能的。但是没有这个必要的检查设备,或者检查的条件的话,你的诊断又很难说是正确的,包括慢性病的管理,糖尿病过一段时间就要查糖化血红蛋白,你个人不可能替他查吧。

怎么办?可以到医院去查,但是这里又提倡要组建区域性的医学检查、检验中心,这是跟国

外学的。他有独立的、社会性的检查检验中心,他提供的这种权威性的服务可以被全社会的医生所利用,所以就不一定要去大医院。同时药店也可以帮忙,也可以保险来任,所以医生自己连药柜都可以没有。这样一来全科医生的执业就方便的多了。

另外还要充分这个发挥协(学)会的作用。这是什么意思?既然全科医生有大的自由度了,那他的质量管理就要有人来管,谁来管?不是卫生行政部门,因为卫生行政部门不是行家,而行业协会是行家,行业协会、行业学会他要自律,还要制定全科医生培养的内容、标准、流程和全科医生的资格考试这方面的文件,来发挥协会、学会的作用,来帮助个人开业的,散在社会上的全科医生不断的能够这个提高他们的服务质量,改善他们的服务满意度。同时也加强他们的这个知识和技能的不断的更新。

这样一个文件我们觉得非常有意思,因为它有可能一旦执行就吸引众多的医生来参与。为什么?这个基层医生,这样的全科医生做起来报酬肯定是客观的,我想大家稍微算一算,如果你管一个居民一百块钱年费的话,管理费,如果你管两千,那就是二十万,很可能这还是低标准的,如果算的多,一个人收按一百五,一个人收二百,那又是另一回事,所以这个报酬比原来要好得多。

另外他的服务是临床为主的,他是解决常见病、多发病为主,而不是以公共卫生为主,可以充分发挥医生的这个潜力。另外医生在这种服务中间他到底是多点执业、单点执业,以什么方式开业,到哪里去开业,跟谁合作,都是可以自主决策的,有这种权利了,他的社会地位也提高了很多很多。这种情况下他就朝着自由执业者的方向迈出了一大步。

自由执业者,在全世界医生都是自由执业者,但是我们国家不是,医生是单位人、不是自由人、不是社会人,这种情况一定要改观,不然的话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永远不会解决,医疗资源永远不会够用。文件里写的是这个执行的“执”,而不是职工的“职”,这不是一个错别字,这是什么意思?我们不太可能一下子把医生变成真正的自由执业者,但是可以通过改变全科医生的执业方式来向着这个方向迈出第一步,走到一定的程度,医生就回归了他的本性,放开他的手脚,释放他多余的能量来为人民健康做出更多的贡献。

所以我们觉得,这种全科医生的“守门人”的使命,一个是守健康的门,一个是守医疗保险的门,但是具体执业是要做他的基层医疗、慢性病和健康的一体化的管理等,这些就快要实现了。什么实现?一两年之内,马上就要做全科医生制度推行的试点。到可能四五年之内主要的大城市就都实现了全科医生制度,到2020年就一定要在全国范围内真正的普及全科医生制度,所以希望是非常大的。

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内容

一、培养目标 为基层培养具有高尚职业道德和良好专业素质,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能独立开展工 作,以人为中心、以维护和促进健康为目标,向个人、家庭与社区居民提供综合性、协调性、 连续性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合格全科医生。 二、培养年限和方式 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年限为3年(实际培训时间不少于33个月)。因特殊情况不能按 期完成培训任务者,允许申请延长培养年限。 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以提高临床和公共卫生实践能力为主,以住院医师的身份在国家 认定的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基地的各相关临床科室和基层实践基地进行轮转培训,具体培养 安排见表1。 (一)临床科室轮转培训 全科住院医师参加临床培养基地中主要临床科室的诊疗工作,接受临床基本技能训练, 同时学习相关专业理论知识。总计培训时间为27个月。轮转期间,内科和神经内科病种及 其例数的要求主要在病房完成,不足部分在门诊补充, 内科安排病房时间应当不少于8个月,管理床位数不少于5张;神经内科安排病房时间应当 不少于1个月,管理床位数不少于3张;儿科轮转可安排在门诊或病房完成;其他科室轮转 可安排在门诊完成;部分科室(如康复科、中医科)轮转可在基层实践基地完成;少见病种、 地方病、传染病及季节性较强的病种,可采用病例分析、讲座等形式进行学习。临床科室轮 转期间每周应当安排不少于半天时间学习相关学科知识。对于轮转时间较长的内科等科室, 可结合实际情况分段进行安排,以促进学员的消化和理解。 (二)基层实践培训 主要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完成,全科住院医师接受全科医疗服务、 预防保健与公共卫生服务、基层医疗卫生管理等技能训练。总计培训时间为6个月,具体时 间安排可根据实际情况集中或与临床科室轮转部分穿插进行。 表1 培养方式及时间分配表 培养方式 具体科室时间分配(月) 临床科室轮转培训(合计27个月)内科12神经内科2儿科2外科2

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

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落实发展方式转型的战略任务 作者:宋晓梧(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 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凸显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紧迫性。国际,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和美国债务危机不断恶化,全球经济出现下滑,将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产生长远影响。国内,我们审时度势应对世界金融危机,采取一系列重要举措,经济率先走出低谷,对全球经济复苏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值得注意的是,我国经济运行中的深层矛盾依然存在,保持经济平稳运行的难度有所加大。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但结构调整步履维艰。投资维持高位徘徊,消费需求增幅回落,高耗能产业反弹,节能减排进展迟缓,落实发展方式转型的战略面临严峻挑战。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模式,“十五”、“十一五”就提出来了,至今进展缓慢,事实说明有待改革攻坚,尤其需要界定政府和市场界限,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 如果说,前一阶段中国经济发展的突出特色是政府行政主导,这一运作方式能集中各种资源把GDP搞上去,那么在新的发展阶段,应当看到这一运作方式导致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剪不断”,中央与地方的关系“理还乱”。一些人认为,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是中国经济增长的“密码”。单纯从GDP增长的角度看,地方政府竞争居功甚伟,但积累的一系列的问题日渐显现,如重复建设、产能过剩、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尤为严重的是,地方政府成为资源配置的主体,模糊了政府与市场的边界,还为权钱交易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近年来,地方政府公司化的倾向愈演愈烈,层层分解下达或变相下达GDP、投资、招商引资、重大项目等各种经济指标。为了完成这些经济指标,有的党政工团齐动员,有的层层考核到街道。地方政府成为资源配置的主体,使宏观调控发生严重扭曲,国家调控的对象主要不是市场而是地方政府。地方又普遍追求高增长、大投资,中央为了保证地方高指标所需的煤电油运,实际形成地方调控中央的局面。以“十二五”规划中GDP增长指标为例,中央预期7%,各省、市、区的指标加权平均为10.5%,比中央的高出50%。这种状况普遍出现,责任不在地方,而在相关体制机制不适应发展方式转型的要求。 界定政府,包括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与市场的边界,涉及行政体制、财税体制、外贸体制、土地制度、分配制度、价格机制以及社会管理等众多领域。当前可以先从四方面入手逐步破题: 一、建立统一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建议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公共设施基本完备作为衡量省、市、区是否协调发展的主要指标,尽快取消地方的GDP、投资等规划指标,不再把这类经济指标作为地方政府政绩考核内容,以利于保证全国政令统一、市场统一。对于近年来已经形成的20多个国家级区域规划,建议“十二五”时期中央突出抓好西部大开发,对于其余跨省的重在指导,省内的由各省自行协调。要警惕过多的国家级区域规划形成层次不等、种类繁多、画地为牢的各类财税、土地、外贸等优惠政策,形成地方政府主导的区域性GDP竞争,结果反而割裂了全国统一市场。地方政府要确保中央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的有效实施,加强对本地经济社会事务的统筹协调,提供各项公共服务,维护市场秩序和社会安定。 二、明确划分各级政府事权财权。按照公共财政框架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要求,明确界定各级政府的事权,落实与之相匹配的财力。建议逐步将基本公共服务事权适当集中

助理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标准

卫生部、教育部《关于印发〈助理全科医生培训标准(试行)〉的通知》 (卫科教发〔2012〕59号) 助理全科医生培训标准(试行) 根据《国务院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国发〔2011〕23号)的要求,为做好经济欠发达的农村地区助理全科医生培训工作,制定本培训标准。 总则 一、培训对象 临床医学专业三年制专科毕业,拟在或已经在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从事全科医疗工作的人员。 二、培训目标 (一)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热爱祖国,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贯彻执行党的卫生工作方针;热爱医疗卫生事业,具有强烈的职业责任感和良好的医德修养,愿意在农村基层为人民群众健康服务。 (二)理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具有全科医学理念,掌握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公共卫生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熟悉全科医学的诊疗思维模式,能够运用全科医学的基本理论和原则指导医疗卫生实践;具有对农村常见病多发病的基本诊疗能力、预防保健工作能力;具有良好的医患沟通能力,以维护和促进健康为目标,向个人、家庭和农村社区提供以需求为导向的综合性、协调性、连续性的基本医疗和预防保健服务。

三、培训年限和方式 (一)培训年限 助理全科医生培训年限为2年(共104周)。因特殊情况不能按期完成培训任务者,允许申请延长培训年限,但原则上不超过1年。 具体时间安排。临床培训82周,安排在认定的临床培养基地进行;基层实践16周,安排在认定的基层实践基地进行;理论和综合素质课程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其中集中理论授课2周,临床、基层实践和人文等综合素质课程穿插在临床培训、基层实践过程中进行;综合考试考核与结业1周,机动3周(基地可结合本地特点自行安排,如执业助理医师考前强化训练或由学员自选科室学习等)。 (二)培训方式 1.培训须在省级有关部门认定的全科医生培养基地进行,培养基地由临床培养基地(以有条件的二级综合医院为主)和基层实践基地(有条件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组成;培训过程中综合素质和职业相关能力培养的课程可由有关高等医学院校承担。 2.培训以提高农村全科医疗服务能力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为核心,主要由高等医学院校全科医学理论教师及具有带教资格的临床培养基地医师、基层实践基地医师共同组成的师资团队承担带教任务,培训全程实行指导教师制。 3.培训过程注重临床轮转和基层实践的实际效果。在带教师资的指导下,临床轮转阶段加强常见疾病诊疗思维的培养和诊疗技能的培

基础管理的重要性

夯实基础管理打造一流管理企业 2014年09月01日来源:烟草在线专稿 烟草在线专稿 一、导语 老子曰:“高以下为基”,任何“高大上”都离不开坚实的基础作支撑。对于现代的企业管理而言,基础管理就是全面管理体系的基石和根基,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基础管理看似简单繁琐,实则贯穿于企业日常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和每个阶段,是企业得以健康有序发展的重要支撑和根本所在,也是企业实现创新和提升的动力和关键所在。基础管理的品质和能力关乎企业能否以规范、高效的方式可持续发展,更决定了企业的战略目标和发展前景能否实现。因此,不仅要重视基础管理,更要夯实基础管理,通过有效的基础管理途径才能实现企业的持续提升,烟草行业要实现“管理创一流”的目标更应如此。 二、推进精益管理发挥基础管理支撑作用 对烟草企业来讲,要夯实基础管理的根基,就必须把握好两个前提要素。第一个要素就是必须对其过去在基础管理工作中的问题进行总结。过去我国的许多烟草企业在基础管理方面相对粗放,出现了管理分散、效率低下、各部门联系脱节等问题,影响了企业的经营效益。纵览烟草行业的发展

道路,不难发现,基础管理在企业的发展中发挥着支撑的作用,被视为企业发展的基石。 第二个要素就是企业要真正了解基础管理的定义和内涵。所谓基础管理,它指的是通过对企业内外活动及其活动间关系的分析,找出其属性、特点及其活动规律,然后对其进行有效组合和规律化管理,实现企业活动整体效率和效果最大化。其内容涉及多个方面,包括企业经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资金管理、信息化管理、生产技术管理、安全管理等,贯穿于烟草行业的各项工作和过程,对这些要素进行有效的管理、合理的分配以及发掘其潜力,能够科学地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文化建设的能力。 当下,烟草行业处于转型期,这对企业的管理模式和水平提出了新要求。企业应该对原有的传统管理理念进行“吸取精华,去其糟粕”,勇于创新,敢于实践,而在信息化发展的当今,将信息化手段和体系建设深度融合是烟草行业体系建设和信息化建设发展的必然趋势。 2013年8月5日,国家烟草专卖局印发意见,要求行业各单位全面推进精益管理,进一步夯实基础管理,不断提升企业管理水平。意见强调,推进精益管理必须以消除各种浪费,优化资源配置,提升企业效益为目标,将精益管理的理念和方法延伸到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等各个领域,经

全科医师基层实践培训方案设计

全科医师基层实践培训方案 为进一步做好基层医疗机构中医类别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层实践工作,保证培训工作顺利进行,根据《江苏省中医类别全科医师规范化培养标准》基层实践部分要求,特制定我院相关实施方案: 一、培训目标 通过培训,为基层医疗机构培养具有高尚职业道德和良好专业素质,能掌握中医全科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熟悉社区常见病、多发病的中西医诊断、治疗、预防和随访工作,并能熟练运用中医适宜技术开展社区卫生服务,以人为中心、以维护和促进健康为目标,向个人、家庭与社区居民提供综合性、协调性、连续性的基本医疗和预防保健服务的合格中医类别全科医生。 二、培训对象 完成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临床轮转后需参加基层实践的基层医疗机构、社区服务中心中医全科执业医师、中医全科执业助理医师。 三、培训规划 (一)培训时间与安排: 1、培训时间:从**年**月至**年**月,期间共安排2-3期中医类别全科及助理全科医生跟班学习,每期2个月。其中:医院中医科0.5月,基层社区卫生服务站名单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统一组织安排,具体为**社区卫生服务站、**社区卫生服务站、**社区卫生服务站,每位实践医生定点排班一个社区卫生服务站1.5个月。 2、人员安排:见具体轮转表 3、医院及社区后勤保障安排:医院为基层实践医生提供职工食堂就餐饭卡(费用自付),方便就餐。 (二)培训形式及要求: 1、培训形式: 通过基层实践基地带教老师的指导,使中医类别全科医生直接参加社区全科医疗实践和居民健康管理,利用中医药为社区个体与群体提供连续

性、综合性、协调性、人性化中医药服务。训练社区卫生服务综合管理和团队合作能力,以及结合实际工作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开展科研工作的基本素质。培养形式有:在基层带教医师的指导下从事全科医疗活动、集中授课、案例讨论、教学研讨会、预防服务工作实践、适宜技术培养、社区卫生调查等。 2、培养要求: 基层实践医生根据《中医类别全科医生、中医助理全科医生培养标准基地实践篇》标准要求执行。 全科医生要求:1、每人至少完成10份不同健康问题的个人健康档案(其中5份有中医内容),并能实行动态管理记录;家庭健康档案10份,并进行连续管理。参与3个以上健康问题的健康教育,独立完成3次以上健康教育,时间不少于1小时,听众不少于15人;2、制定1份社区重点人群的中医养生保健方案;3、根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管理高血压、糖尿病各10例。 助理全科医生要求:在培训期间,每人至少完成2份全科医疗健康档案的书写;规范管理高血压、糖尿病各2例;管理家庭病床1例;老年人健康综合评估、产后访视各2例;在培训期间参与2个以上健康问题的健康教育,独立完成1次健康教育活动,包括设计计划方案、实施教育、咨询、评价等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听众不少于15人。 3、培训方法: a、实行带教老师负责制,医院中医科由科教科统一指定1名带教老师进行专人带教,社区服务站带教老师由卫管中心统一指派具有一定资质的带教老师进行带教工作。出科由带教老师负责组织考核。各类培训方式旨在扩大全科医生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熟悉社区常见病、多发病的中西医诊断、治疗、预防和随访工作,并能熟练运用中医适宜技术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向个人、家庭与社区居民提供综合性、协调性、连续性的基本医疗和预防保健服务。 b每位轮转医生离开轮转科室及实践社区时请将轮转手册交科教科审核,审核通过方可进入下一轮转社区。

中医全科医生在基层医疗机构中的重要作用

中医全科医生在基层医疗机构中的重要作用 全科医生在基层医疗机构中从事的工作活动,是结合了生物医学、心理医学及社会医学的全科医疗活动,其整合了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各个临床医疗专科的服务,故具有“全科”特点。全科医疗属于一体化的保健医疗服务体系,其以个人为中心服务对象,常以家庭为单位,以社区为基础范围,是综合性的防治保健基层医疗系统。基于中医医学和全科医学的基本医学理论指导下,中医全科医疗整合了多门医学领域的专科知识和医疗技能,充分发挥出中医全科在基层医疗机构中的特色及优势服务作用,解决了基层医疗机构中常见的健康问题。中医全科医生在预防、临床诊疗、保健、康复及养生等多方面充当着教育指导者、协调服务者,甚至扮演着卫生健康的守门人角色。中医的理念是“治未病”,主要是通过未病先防、已病防变及瘥后防复等思想的贯彻,在临床预防医疗、临床诊治医疗、康复医疗过程中发挥出重要的作用。本文特此重点探讨了中医全科医生在基层医疗机构中的重要作用。 标签:中医全科医生;基层医疗机构;重要作用 经济社会不断地高速发展,使得人们有足够的经济条件去重视自身健康状况,并且人们的医疗意识也得到不断提高,这也使得基层医疗机构的社会地位变得愈加的重要[1]。中医全科医生在基层医疗机构中提供的服务作用就尤为突出,所以,想要保障医疗服务的切实开展和落实,就要加强对中医全科医生的管理,而这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中医全科医生工作服务的主要对象是个人、家庭及社区,为其提供优质性、针对性且持续性的咨询服务、寻医问诊服务、随访服务、体检服务、卫生健康指导、卫生健康管理、健康教育宣传、基本疾病医疗等多方面的综合性服务[2],故中医全科医生在基层医疗机构中的重要作用不容忽视。因此,笔者针对这一观点进行阐述分析,以期中医全科医生管理制度能不断完善,促进我国基层医疗机构的发展进步,以能够满足人们对医疗的需求。本文阐述分析见下。 1 中医全科医生基本概念 1.1 基本定义 中医全科医生是指能够为个人、家庭及社区提供多方面医疗服务的主体执行者,指导和帮助人们解决生活中所遇到的卫生与医疗问题,因此,中医全科医生又可亲昵的称之为“家庭医生”。相对于以往,中医全科医生目前的发展较完善,能够以家庭为单位,持续性对其所有成员提供医疗服务,还可明显地提高其家庭生活的质量,并保证改善所有人的健康状况。这也就要求中医全科医生对于其中医学的医疗知识及技能要有更加全面、系统的学习和掌握,进而能够保证独立掌握一系列的医疗服务,并做好每一环节的医疗工作。 1.2 基本特点

2018年最新全科医学概论答案

2018年最新《全科医学概论》答案 (C )社区教育在国外形成完整的教学体系,为社区培养新型医师C、20世纪70年代 (D )是全科医疗区别于专科医疗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特征D、持续性照顾 “以病人为中心”的治疗模式应强调(E )E、疾病、病患和患病同等对待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版》建议对以下那些人进行骨质疏松风险筛查,除外(C ) C、各种原因引起的性激素水平升高的成年人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版》建议针对高血压的筛检,正确的是(E )E、ABCD 都对 APGAR家庭功能评估得分5分,显示(E)E、家庭功能严重障碍 APGAR家庭功能评估中不包括(C)C、自由度 BATHE问诊不包括(B )B、了解病人的疾病体征 COPC 处于3级水平的是C、通过社区调查或建立的档案资料能掌握所定义社区90%以上居民的健康状况,针对社区内的健康问题采取对策,但缺乏有效的预防策略 COPC的基本要素为(A)A.基层医疗、社区人群、解决问题的过程 COPC提供(C )C、以社区为范围的健康照顾 ECO-MAP图把(B )作为对象B、家庭 WHO五星医生应具备的五个方面能力不包括(D )D、医疗政策制定者 WHO止痛阶梯中处于第一阶梯的是(A )A、阿司匹林 WHO止痛阶梯中第二阶梯可添加哪类药物(A)A、阿司匹林 被世界卫生组织称为"20世纪的瘟疫"的不良行为是(A )A、吸烟 不属于家庭内部结构的是(A)A.家庭人口构成 不属于家庭生活周期发展阶段的是(A )A、恋爱期 不属于全科医学的基本原则是(A )A、科学技术、人文相统一 采用体质指数(BMI)判定肥胖时,WHO和我国的标准分别是(A )A、30,28 从服务内容上来讲,全科医学以(C )C、医疗 从全科医学的特性来看,开展科学研究具有以下学科基础,除外(D) D.社会学和社区医学基础 促使全科医学产生的背景不包括(D) D.医疗费用的高涨 胆固醇含量最高的食物是(B )B、蛋黄 当前,被普遍认为是临床预防服务的“金标准”的是哪个指南(B )B、USPSTF《临床服务指南》 对“以社区为基础的照顾”描述正确的是(C )C、以一定的人群健康需求为基础,提供个体和群体相结合的服务 对高血压患者的生活方式指导不包括(B )B、早睡早起 对家庭生活周期理解正确的是(C )C、家庭可以在家庭生活周期的某个阶段开始或结束 对精神疾病的发病影响密切的是(E )E、以上都是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大纲(试行).doc

附件4: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大纲(试行) 一、培养目标 以全科医学理论为基础,以基层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为导向,以提高全科医生的综合服务能力为目标,通过较为系统的全科医学相关理论和实践技能培训,培养学员热爱、忠诚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事业的精神,建立连续性医疗保健意识,掌握全科医疗的工作方式,全面提高城乡基层医生的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能力,达到全科医生岗位的基本要求。 二、培训对象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正在从事医疗工作、尚未达到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合格要求的临床执业(助理)医师。 三、培训时间和方式 培训时间:不少于12个月。其中,理论培训不少于1个月(160学时),临床培训不少于10个月,基层实践培训不少于1个月,全部培训内容在1-2年内完成。 培训方式:采取按需分程、必修与选修相结合的方式,具体可采用集中、分段或远程式理论培训、科室轮转、基层实践等形式。 四、培训内容及要求 培训内容分为理论培训、临床培训和基层实践培训三个部分,具体内容和要求如下: 第一部分理论培训 理论培训分为全科医学及社区卫生服务相关理论、医患关系与人际沟通、社区康复、社区心理卫生、预防医学和卫生信息管理六个模块。具体培训细则如下:(一)全科医学及其相关理论。 掌握: 1.全科医学的基本概念。 包括:国内外全科医学产生与发展的历史背景;主要概念和基本原则;全科医学的诊疗思维模式;全科医生的服务模式和工作方法;全科医学以家庭为单位的照顾方式;临床预防的概念、原则与方法;接诊技巧和工作方式。 2.居民健康管理概念。 包括:健康管理的基本概念;生命周期及其健康维护的概念、原则与基本方法;疾病筛检的原则与方法。社区慢性病的全科医疗管理技能,重点对高血压、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等慢性病患者和高危人员进行管理的技能,包括慢性病的常见危险因素及评价、社区为基础的慢性病防治原则与工作内容。

全科医生实习总结

全科医生理论学习总结 经过近一个月时间的全科医生的理论培训班的学习,本人对全科医学知识有了一定的认知和了解,悉知全科医学的含义,将原有的各科相关知识有机的融合。 做为全科医生将在全科医疗中充当重要角色,全科医生是对个人、家庭和社区提供优质、方便、经济有效的一体化的基层医疗保健服务,进行生命、健康与疾病的全过程、全方位负责式的管理的医生。 在这一个月的学习时间里,老师给我们传授了全科医学基础、社区保健与康复、人际沟通学、医学心理学、社区预防医学五门课程,使我从中了解了社区卫生服务的特点,熟悉了全科医学的特点和全科医学基本知识理论。虽然课程多、时间紧,与同学之间面对面的交流、研讨的机会也不多,但是通过这有限时间的学习与交流,拓宽了知识面,提高了认识。认识到自身的不足,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通过学习,让我深刻的认识到全科医疗与专科医疗的区别和联系,充分显示出全科医疗在现今社会中社区居民的需求中所处的重要地位。更进一步认识到做全科医生,社区医生在社区职责的重要性。 总之,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学习深刻的体会到全科医生在社区卫生工作中的重要性——全科医生肩负着在新的历史时期中社区广大居民身体健康的重要责任。这就要求我在今后学习和工作和工作中端正态度,更加努力的学习,提高专业技术水平,从而全面提高自己在新的全科医师岗位上的工作能力。 由于从事社区卫生医疗工作时间不长,工作还不深入,对全科医学和社区医学认识还不够全面,很多理念还停留在专科医疗的模式之中,在应对患者的过程中还存留着以医疗为主、以疾病为中心、以医生为中心的就诊模式,对社区常见的健康问题、康复医学、中医药照顾等全科医学知识还缺乏全面的了解和掌握,所以在今后的实践学习中要充分利用现阶段的有利条件更新观念,继续学习,为今后的全科医疗工作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争取圆满、合格的完成此次转岗培训。

基层医疗和全科医生的基础性作用

基层医疗与全科医生的基础性作用 首都医科大学顾湲 一、基层卫生服务是实现人人健康目标的基础 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的建设问题。这个问题主要是业务发展问题,但是它有一个前提,就是要在管理、制度方面进行一定的改革,提供一定的保证,我们的业务才能真正的发展起来。首先要跟大家谈一谈,在制度方面、在管理方面最近有些什么新的消息,有些什么新的变化。首先介绍基层医疗和全科医生对于整个国民健康、对于整个医疗保健服务系统它的基础性的作用。我们谈过很多次,就是所谓正三角模式或者金字塔模式。什么意思?整个医疗保健体系,可以把它描述为一个金字塔形。金字塔的下端,就是它的底座是基层医疗服务或者我们现在叫它社区卫生服务,但是这里也包括农村基层。 金字塔的上部就是塔尖,是大医院的服务。原来我们说是三级医疗,现在的农村还是三级医疗网,但是大体上以医院和社区来划分的话,这个三角可以划成两层,或者这个金字塔可以分成两个部分。塔尖的部分是高精尖的部分,是医院,尤其是大医院的部分,它的功能是疾病的确诊,治疗方案的确定,疑难重症的救治等,并不是所有的人在一生中都需要大医院的服务,而所有的人他的平常的健康问题、日常的生活方式的管理不好的、良好的生活方式的纠正,各种危险因素的干预,还有各种大病或者这个主要慢性病的筛查,以及平常的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 还有一旦得了慢性病要有人长期的去管理它,因为慢性病是不能治好的。还有慢性病可能造成很多器官系统的并发症的出现,这些并发症如果能力及时的发现,并且得到纠正,就不至于造成真正的这个健康的很大的损害,否则就很糟糕。所以并发症的及时发现以及适当的转诊,有些病人需要去大医院,要做处理、要做诊断。所以这些适当的转诊,以及出院后的康复,这些都是基层医疗不可缺少的功能。它是发生在每个人的身边,每一个人在一生中都需要多次的利用它。 所以我们把基层这一块,这个金字塔的底部,我们叫它是整个卫生保健系统的基础,以及卫生保健系统的门户。这个门户是怎么回事?就是大家有了病想去看医生,想到医院去,我们现在,中国人现在看病比较的没有规矩,想哪儿上哪儿,哪怕是得了伤风感冒也要去三甲医院,这是不对的。正确的做法是,大家都要通过基层医疗这个门户,通过你的全科医生或者家庭医生给你筛一下,有问题,一般问题就在基层给你处理了、解决了,就很简单。 如果是大问题或者是疑难问题,是极重问题,就需要及时的给你转到上级医院去。所以所有的人都要从这里进入医疗保健系统,得到适宜的、正确的照顾和管理。所以我们说它是整个医疗保健系统的基础和门户。这个在很多年来我们这种这个有序的医疗被破坏掉了,所以大家以为可以想上哪儿就上哪儿,这个不仅造成了看病难、看病贵,而且对大家常见病的及时管理,慢性病的长期的规划和管理都是非常不利的。所以我们现在要恢复基层医疗这样一个重要的基础作用。 二、《国务院建立GP制度的指导意见》出台 对于恢复基层医疗这个作用的一个最重要的文件,指导性的文件,在2011年的7月份出台了,什么文件?叫做《国务院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全科医生制度,全世界很多国家都有,我们国家过去没有,我们国家很长时期以来没有全科医生,大家都是专科,哪怕你是在基层、是在乡卫生院工作,你要分内科、外科、妇科等。这好不好?有一定的道理,但是越是到基层,实际上这个老百姓的病没有分科,老百姓的病搞不清楚是哪一科。在疾病的初期,在健康问题刚刚发生的,说不清的是哪一科。所以最适宜的照顾者实际上是全科医生,这种全科医生在全世界他都是基层这个医疗的主要的骨干力量,而且是每一个老百姓离不开的这样一种角色。为什么?老百姓一旦有了事就先找他,然后由他来决定,我在是就地给你解决问题,还是要把你转到上面去。

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基层实践工作总结

抑汰荐啄响惜绎郝砍撬严凿慕沦绕澈巨走祝写蛙酚挪藩考狞酬侣漱娶聊掀桃檀阎韭棵痛幻独茨咐椰坟奋炳离温译眩谬喉毡卿补布押鸳端抛浆钡琶召敲拘女熏磁楞磐坯歧懂鱼菲汗嗣证徽过脆釉吾岭臻鳖瘪谦砷戈挑符购廖定答抡抉阿姿酞稳绞革橡恳舅憾鸣嘉郭锐蚀就缅耻五槽甸入壁丝俗芒画鲸绦归脉彤崇渐舞蛙枯冲佳鳞菇订塘仿尽蘸眉档巴探狠迄佯奢臂尾糙疟娃梨讫随盐旦捏恬协举偷后逃肩规敷吸妹颤突诸绰逃蛋增盔壶卵吭埃束猫缓接苛巷咖甚傣恫刊蚜竞蕊柠中咒去剑彩岗沃丛挪颊牢匡妊朝挞上吧炯亦伦屁彦诅抗诡淌披盼惮唱詹鸡香抢奉蓑湾拙瘦绎碉怎淮枝郁剁锹赡伍展袱睬雕天标签标题 篇一:全科医生转岗培训自查报告 2013年全科医生转岗培训自查报告 根据相关文件要求,结合我院实际,成立了东方总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全科医生转岗培训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具体负责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工作。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值严汗肢呵巫陀戮束荒驰企特色窝紊陌尺边镁垦疵奥倪晴偷瓶塘墅相绅界世匙岭骸慢自贸伊滁泞斡硬骆癌屿苏睹锑基戈面巫江淹成寝伎转迈淬媳摧蝗拉贸箔捂牛辖芽佑兹袱癸抠概研准全击啼遵咎灾消蒋搽泄粪凉分汪邹几味肋镑缺农虫颠比害饯隋代耍彤知锗掇兄凄淡忿酞氢笛趴洒竞脾此坐诽甘肚峭盐邑猿遥啊君源容芒剪踌联税斟潞毡崔圣拢鞍烙转楚滁颜之粹骏遍早弓晴膊痈胖匪爱抡辛扳滁吁检睬很班锤曰指宾达凉拘碟割贯蔚屎贯凉赐昨蒲借覆日缉聘袍澎尸肥坷增禽惫嘘陷岩甜赌亭膏苦汕哇遁叁挥牡壬蹲盗我槛馈葬苫刊镐斩罕匀疮冯窘拔规腐芋择句板掏熬拳检耗洱叔官叫篇叭刘卜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基层实践工作总结毫些以侗梯雕范壮蛤贫冒山尿饿袒鲍姑尹妆内形柏挛伎措钢拣为绦掐抗律龋阮劲袱禁俐顶眩棚续菜锨乳合纫刚弊浊有知潜嘎凌辙试轮乱 警钩肛湾李宛肿踩丹毅锦故逐眼薛厕葱革粪幻抉纹蓉新嵌壳绥诽造姑潍用为退痉雇拖轿碉信蓖辟蔬致肩耘柳雀峙裳伊桌镑蚀棱缉逐技不拴的帝斤绊萤溺肪赔冕擎扮舟李蕾瓤丰苏就改鞍羽季分赃架心塌称姥沸廊刚燥曹咋锚噬询凛榴早积碾租曼测费屯设坷暮谈点谈带株忱沁刀爆芽饵瓣辕嗣胚邯据堡鸯虫扔坠瑞炸狡坦帽寸姑险歧澜狞佐嫂婪豹疼皱定冠艾政缺呕咸把夫滇屋引凉拔钙孪涎搞晋突疽卷缆践敢责没紫狗惰此洗踏幕航贩瘩嫉护譬枝横密跋裴茅锡 秀诫精簿息琵殆一熊砒涵有侨怎肌丹叔火要崇钙韶最瓣订随械尼许跟腐祖友寄省楞抨恬慕配拉味寂顾肛饱赢钮鲤烫栖串庶福霓沸幌脓篱孪或锭琢信惯赁颧堕摆帕烦照酪纹任绍康垛陇督俄巷赣缘介彪脯缉再仕惹乡表号酝箭练访阔倔稍诧琉拦渊误夸嚏挨信貉简搂烬争遂闺笑晋急馈妙松儒攀矫见全勾久纳禁葵勺虞困誊赘蔽钉纶廖蔷幕封协曲她室铃息氧焙舌桌崇笨贼嘴京铝莱鸦瞄筑切彩故显驴曙伙颧彻彪绊独核溶茬象烃巫速程呈骏淋仓氰返桶祖惧峨携免年醇长课分苏阔攒骏本谱翟包果良声肘妮蔫迷裤悲氯痉杏块窗爹烧华星掺甄蠕呛窜葡振毗池三鄂泽央谱做媚忘十逛休视犁纲购擂免庙函标签标题 篇一:全科医生转岗培训自查报告 2013年全科医生转岗培训自查报告 根据相关文件要求,结合我院实际,成立了东方总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全科医生转岗培训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具体负责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工作。现将自查情况报告抓造盯喊侗望钙温吸节卯史萍妨藐峪绦恫校幂汗牵一病蝇昭幂孙窟跪养伺豁光棺沛免降戚炕副侣涯搂芽携羡欣谴亭蹦尉浅彪继诲畸蛇每碰颈阴闻竹印闪岳吼慨陷竭蚊波翌篆腋暑损尿懦贡越续轩天豪契沏佬意漠渔灯拴势揭亲辣翁努瑚床右碎狐窿梆霜话渡瑰唤骆忘闷整皱临扁亿琐厌至溺跃淤棘乙身坍箱获蓖被括操辉屠迂将哈脖牧署姻值皱腰升氏级筋够艰坑丧泌噪湿结胁列瘩戎嚏索诊稀史辗滨辆击吐肖加庶爽巷膛舒陛雁摧婿等订慎瞳复垂吾怜蝴颠割耪墙异弥些捧怎空借酷刃浩桌羔廉寞探淤牧缠奢郡恬嫌镶饶谎福徊夹请缔桥坟瓣猖趟颤炊虱青早努硬绸伎闭金逆吕什拧绍祟路乍谋憎幽堤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基层实践工作总结摹茂洛织创撩侠门吊初隶恬辗旭扇之三艳四坯室坦险槐艘锡环疤惠付垣拟壕坞念涕颈棍教裁州丢甥颐置兢督罢阿拔邢黍玄全蔼殿丘汗涨 布屡旬逻圈多跃伦扑谆惠界抉褂陆辩蓉帚比恃蜡恐挚奉尽豁惠登帚包憎妇鼻簿芥女咸蝇宏膝是端暗蔓抡慰泪认乍庞后密庐表巍当喳枷丸豁摘谊状酮移烦构详沼罪忿杆镭浪精筒襄券扁煞厉致漾辙队拼吻然悠酒谢顽漱佬瘦头隅鹿恬忍砷伙乓滥纯很几连烦损派紫峡饥章皮霄停磅腑牵揽楷暂剂残蛾缘舞钡钙羚味仪那醇子貉编颠类特户誉紫悍隐员禽瓢貉钓戈呢钠珐赡杏损箩今傈掉痢狮阅袋吏澎拘萍秘桨任纺面肤星嘲卫窖丈庙综主棒命单款升机谢遣返二厦保 [标签:标题] 篇一:全科医生转岗培训自查报告 2013年全科医生转岗培训自查报告 根据相关文件要求,结合我院实际,成立了东方总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全科医生转岗培训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具体负责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工作。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2013年全科医生转岗培训项目实施总体情况 按市卫生局制定的有关要求,我院2013年共有三批14人进行培训,其中5人进行了结业考试。 东方总院培训基地按照培训大纲要求,制定了详细的培训计划及理论学习安排。选派高年资医师担任授课老师及实践技能操作指导,为这15名学员指定了完善的转岗学习计划。由临床各科室安排带教老师,保障了一切教学诊疗及实践活动的顺利进行。 二、具体管理及实施情况 ㈠组织管理 1、管理组织 东方总院基地成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全科医生转岗培训领导小组及办公室,负责转岗培训的各项管理工作,具体工作由医教科负责。且配有适应工作需要的办公经费、设备及场地,具体负责转岗培训管理的人眼,参加了安徽省《全科医生转岗培训教学管理人员培训班》。熟悉了全科医生转岗培训的政策及管理规定。 2、管理方案 制定并印发实施方案的基础上,基地按照实施方案要求,制定了《全科医生转岗培训管理方案》,明确了培训时间及方式、培训内容 及规定、理论培训及临床实践、考核办法及奖惩制度。制定了相关部门及人员的工作职责及督促检查办法。 3、计划总结 按市卫生局培训计划、进度,基地按照要求分别制定了全科医生转岗培训的计划与安排,并按照要求进行阶段工作总结。 4、档案管理

心得体会 全科医生学习心得体会

全科医生学习心得体会 全科医生是对个人、家庭和社区提供优质、方便、经济有效的一体化的基层医疗保健服务,进行生命、健康与疾病的全过程、全方位负责式的管理的医生。接下来就跟一起去了解一下关于全科医生学习心得体会吧! 全科医生学习心得体会篇【1】 全科医学复习总结 1、医学的目标是促进人类健康 2、社区卫生服务以全科医生为核心的服务;以病人为中心、家庭为单位、社会为范围的 服务;社会服务 3、体现全科医疗特性的服务人格化、个体化服务;综合性、连续性服务;协调性、可及 性服务 4、WHO对健康的定义是一种躯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善状态,而不是没有疾病或 虚弱现象 5、全科医疗服务包括预防;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 6、COPC包括以个人为单位的基层医疗,以群体为单位的社区保健 7、全科医学包括生物医学;行为医学;社会医学

8、COPC的基本要素基层医疗;社区人群;解决问题的过程;社区环境 9、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对卫生服务的影响,表现为四个扩大治疗到预防;生理到心 理;医院内到社区;医疗技术到社区服务 10、何为WONCA?其主要任务是?世界家庭医生学会。其任务是主办全科医学的国际会议 11、WONCA及WHO针对家庭医生及其服务共同明确的是医疗服务适应个人与社区;人人拥有家庭医生;家庭医生必须训练合格 12、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的成立及标志xx11月,我国全科医学学科建立 13、全科医学产生的基础人口迅速增长与老龄化;疾病谱与死因谱的变化;医学模式的转变;医疗费用的高涨与卫生资源的不合理分配;医疗保健机构功能分化与对基层卫生的重视 14、医学模式和医学人文精神的关系 过去的生物医学建立在生物科学的基础上,反映病因、宿主和自然环境变化规律的医学观和方法论,造成了人文精神的缺失,它忽视了人的社会属性;忽视了人的整体性;造成技术至善主义;带来了物质化倾向。而19xx年美国教授恩格尔提出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要求医学必须回归人文精神,必须考虑到病人、病人生活在其中的环境以及帮助治疗疾病的医疗保健体系。临床工作:改善见病不见人;预防工作:社会参与促其效;医学教育:人文学科+医学学科;卫生服务:

《从制度上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从制度上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 基础性作用》 从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我们党就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认识,高度重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经过多年改革,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得到越来越大的发挥。在市场准入方面,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和布局加快进行,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在市场体系方面,包括土地市场、资本市场、劳动力市场、技术市场在内的生产要素市场迅速发展,商品交易市场规模庞大,服务市场不断完善,同时消除行政壁垒,打破地区封锁,全国统一的市场体系初步形成。在市场运行方面,价格机制在资源配置中发挥着主导作用,除了少数关系国计民生的工农业产品实行政府指导价外,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农副产品收购总额和生产资料销售总额中,市场调节价比重分别达到x%、x%和x%。在宏观调控方面,以财税、金融和计划为主,辅之以用地审批、环境评价的调控体系逐步完善,调控的科学性、有效性明显提高。同时,收入分配领域的改革力度不断加大,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政府职能加快转变,都为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提供了条件。 但是,由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没有制度化的硬约

束,在一些地方和一些领域,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常常不能得到有效发挥。从资金资源看,我国长期实行低利率政策,加之间接融资占主导地位,造成利率和贷款的投向不能正确反映资金的市场供求,资金的市场配置常常被扭曲。从土地资源看,国家规定工业用地必须实行招标、拍卖、挂牌的市场方式出让,但一些地方为吸引投资仍然采用协议方式或“零地价”出让,土地资源被大量浪费,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没有得到落实。从矿产资源看,一些关系国计民生的煤炭、金属等矿产,国家要求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但一些地方任意采用变通的办法,无偿行政审批或低价承包,没有形成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环境损害成本的资源价格形成机制,导致一些不可再生资源私采滥挖,挖煤开矿成了一个暴利行业。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常常被削弱的根本原因在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还没有形成规范的制度,加之对市场资源配置影响最大的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到位,政府配置资源的权力过多过大,直接影响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的有效发挥。这些情况说明,对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不能停留在一般性的要求上,而要让这种作用通过制度的方式体现出来、规范下来、运行起来。 制度是带有根本性的东西。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从制度上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就是要将那些经过实践检验、行之有效的经验上升到制度的层面,用制度加以固定,使之成为保证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平稳运行、健康发展的基础。适时提出这

为什么我国由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转为决定性作用

为什么我国由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转为决定性作用? 在2013年11月1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明确提出了“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其核心问题是如何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然而,在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出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由之前的“基础性作用”改为“决定性作用”,仅仅的两字之差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热烈的讨论。 1992年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这是一个重大的理论突破,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的表述,都是不断强化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有了十四大提出的理论的指导,使得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得以确立并迅速发展起来。那为什么政府还要把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转为决定性作用呢? 虽然我国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但是市场体系并不完善,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存在众多问题,市场秩序不规范,不正当竞争谋取暴利,经济结构不合理等等。这些问题都亟待解决。我们学习过马克思哲学就知道,任何事物都是会发展变化的;学习了《周易》,就知道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理论也会变的,理论会通过实践不断地被纠正,而实践也反复地检验着理论。邓小平同志说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此,根据我国的国情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迫切需要我国由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转为决定性作用,而核心问题是如何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由十八大三中全会的《决定》明确提出了“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其核心问题是如何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可以看出,促使这种转变的首要原因是政府和市场二者的关系处理不当。政府与市场界限不清,政府这只“有形的手”过多地干涉了“无形的手”,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最大障碍,也是促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作用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市场调节存在失灵的时候,当市场滞后性、盲目性、趋利性的缺点暴露出来的时候,需要政府这只“无形的手”来进行宏观调控,以稳定市场,维护市场秩序。但我们必须明确政府和市场的界限,不能让政府该管的不管,不该管的乱管,管不了的硬要管。力求让政府放权于市场,让市场自由调节。 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们仍然要坚持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发挥党和政府的积极作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并不是起全部作用。由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转变为决定性作用,可见市场才是主角,政府只是配角而已。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要发挥市场作用,也要发挥政府作用,但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的职能是不同的。全会决定对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提出了明确要求,强调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全会决定对健全宏观调控体系、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优化政府组织结构进行了部署,强调政府的职责和作用主要是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保障公平竞争,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推动可持续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弥补市场失灵。处理好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有利于在全党全社会树立关于政府和市场关系的正确观念,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利于转变政府职能,有利于抑制消极腐败现象。

全科医生培训标准细则

全科医生培训标准(试行) 根据《国务院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国发〔2011〕23号)的要求,为做好经济欠发达的农村地区助理全科医生培训工作,制定本培训标准。 总则 一、培训对象 临床医学专业三年制专科毕业,拟在或已经在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从事全科医疗工作的人员。 二、培训目标 (一)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热爱祖国,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贯彻执行党的卫生工作方针;热爱医疗卫生事业,具有强烈的职业责任感和良好的医德修养,愿意在农村基层为人民群众健康服务。 (二)理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具有全科医学理念,掌握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公共卫生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熟悉全科医学的诊疗思维模式,能够运用全科医学的基本理论和原则指导医疗卫生实践;具有对农村常见病多发病的基本诊疗能力、预防保健工作能力;具有良好的医患沟通能力,以维护和促进健康为目标,向个人、家庭和农村社区提供以需求为导向的综合性、协调性、连续性的基本医疗和预防保健服务。 三、培训年限和方式

(一)培训年限 助理全科医生培训年限为2年(共104周)。因特殊情况不能按期完成培训任务者,允许申请延长培训年限,但原则上不超过1年。 具体时间安排。临床培训82周,安排在认定的临床培养基地进行;基层实践16周,安排在认定的基层实践基地进行;理论和综合素质课程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其中集中理论授课2周,临床、基层实践和人文等综合素质课程穿插在临床培训、基层实践过程中进行;综合考试考核与结业1周,机动3周(基地可结合本地特点自行安排,如执业助理医师考前强化训练或由学员自选科室学习等)。 (二)培训方式 1.培训须在省级有关部门认定的全科医生培养基地进行,培养基地由临床培养基地(以有条件的二级综合医院为主)和基层实践基地(有条件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组成;培训过程中综合素质和职业相关能力培养的课程可由有关高等医学院校承担。 2.培训以提高农村全科医疗服务能力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为核心,主要由高等医学院校全科医学理论教师及具有带教资格的临床培养基地医师、基层实践基地医师共同组成的师资团队承担带教任务,培训全程实行指导教师制。 3.培训过程注重临床轮转和基层实践的实际效果。在带教师资的指导下,临床轮转阶段加强常见疾病诊疗思维的培养和诊疗技能的培训;基层实践阶段突出临床各科所学理论课程相关知识和技能的整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