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输血质控方案

(最新版)科室质控活动记录册

科室质量控制活动记录册 (QC小组活动记录) 科室 ______________ 记录年度 ______________

科室质控小组名单

科室质控小组职责 1、科室质控小组由科室负责人、护士长以及质控医师、护士等相关人员3-6人组成;科主任是科室质量第一责任人; 2、结合本专业特点及发展趋势,制定及修订本科室疾病诊疗常规、药物使用规范并组织实施;制定及修订本科室的质控工作制度、人员岗位职责; 3、在医务部和护理部的指导下,负责本科室医、护质量控制检查工作,抓好科内诊疗质量、护理质量、医疗文件书写质量; 4、做好科室的质量自测自评,分析科室医疗质量数据、病人投诉情况、质量缺陷问题,自我查找医疗隐患,自评工作优劣。 科室质控小组工作制度 1、质量控制小组在科主任领导下对全科的医疗质量进行管理监督、指导、检查,开展每日质控、每月质控; 2、质控小组的活动应至少每个月一次,每次应认真分析评判本科室质量动态,总结归纳、对需改进的内容提出整改措施,并认真做好质控活动记录; 3、对科室诊疗活动的各个环节进行指导和监控,通过具体的诊疗示范操作、每月组织各级医务人员学习医疗、护理常规、规范,强化质量和安全意识; 4、对各种医疗文书的书写情况进行检查(病历、处方、申请单、护理文件),对核心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对护理工作进行检查,提出整改措施并落实。

月份质控小组活动记录活动日期:主持者: 参加人员(签名): 记录者: 质量专题: 质量现状(分析质控发现的问题及发生的原因): 质量对策(改进目标和措施): 结果评价(主要对上月质控活动改进措施的落实和成效评价、反馈):

输血质控

输血检验流程的质量控制 输血是治疗与抢救生命的重要措施。输血前必须检查血型,选择血型相同的供血者,输血前检验不同于一般的临床检验。血标本采集、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对提高安全输血系数有互补作用,缺一不可,其目的是使输入的血液成分有效成活,而不会引起受血者的RBC发生破坏,使生命得到挽救,在检验医学中,输血前检验尤为重要,临床医生几乎完全依赖其结果的正确性。然而,在输血前检验的前、中、后各个环节均可能发生差错。因此操作者必须具备高度的责任心、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一定的血库知识和分析能力,从思想上重视输血前检验。 1、严格输血适应证,防止医患纠纷 输血是临床治疗抢救生命的主要手段之一,但同时也可能传播严重的感染性疾病,如HBV、HCV、HIV等感染引起的疾病。筛选献血者所涉及的血液检验项目,我国目前规定有:HBsAg、抗2HCV、抗2HIV、梅毒试验和ALT检查等。除了供血单位严格筛查献血者,对患者输血前进行相关检测已成为临床检测的一项重要任务。对受血者做输血前血液指标检测,有利于分清责任,减少由输血引发的医疗纠纷,使一些无临床症状的携带者患者得到诊断和及时有效治疗。另外,发现潜在传染源,也有助于医务人员在诊断和护理时,加强操作隔离保护,避免自身感染,同时对医疗器械进行严格消毒,避免交叉感染。输血既可用于治疗,也可引起一些不良反应和并发症,输血可抑制肿瘤患者的免疫功能,使肿瘤复发率增高,因此除最小限度输血外,还应开展成分输血。成分输血能降低输血传播某些疾病的风险。要注意的是,由于检测方

法的局限性,即使检测结果为阴性,也不能完全排除已存在病毒感染的可能。据报道,由于“窗口期”的存在,1996~1998年法国经血清学检测合格的血液,HBV、HCV和HIV存在的风险分别为1/220000、1/375000和1/350000(NAT分析)。Pillonel等调查法国1998~2000年血清学检测合格的血液,HBV、HCV、HIV和HTLV4种病毒总的残留风险为1/250000。因此,应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对可输可不输的坚决不输,对必须输血的给与适当输血,但应该以成分输血为主。对择期手术的患者最好采用自身输血,自身输血越来越多,是输血发展的重要方向。 2、输血前检验血标本的重要性 | 血标本采集、运送应符合“临床输血技术规范”。采集血标本前要反复核对输血申请单上填写的病人与实际病人是否一致,要准确无误。输血申请单须资料齐备,所用血标本要恰当地代表病人当前的免疫状况,3d之后的标本,病人的免疫状态发生改变影响配血试验,病人所用的一些药物也影响配血试验,所以必须用3d之内采集的血标本做配血试验。抽血后立即在试管上贴好标签或条码,做好登记,防止血标本稀释、溶血。由医护人员或专门人员将受血者血样与输血申请单送交输血科(血库),双方逐项核对。按时做好贮血冰箱的温度记录和消毒工作。对停电情况应做出记录并及时处理,以防标本失效。 3、血型鉴定的质量控制 ABO血型鉴定 ABO血型鉴定是输血前检验的常规项目,交叉配血的前提条件。做血型鉴定的标准血清应有批准生产文号、有效期内、并有购回后自

质控小组活动记录本

麻醉科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活动记录本 2015年度

第一部分麻醉科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成员及职责 麻醉科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 组长:方裕兴 组员:国乔广海余蕴辉宏文 熊湘平方春何如平 麻醉科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职责 1、在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的领导下、院质量控制办公室指导下,对本科室各阶段医疗、护理质量进行常规检查、分析、汇总、提出改进措施,并报告科主任批准,协助科主任督察落实。 2、科主任及质控小组成员负责结合本专业特点及发展趋势,制定及修订本科室质量管理目标、诊疗常规、操作规、药物使用规等并组织实施。 3、检查本科室质量管理中的薄弱环节、不安全因素,包括科室诊疗常规、操作规、医院规章制度、核心制度落实情况、各项记录单质量管理、各级人员岗位职责的落实情况等,责任落实到人。 4、依据检查情况提出缺陷改进措施,并监督整改措施的落实,将质量目标管理、考评结果作为年终评比的依据。 5、开展质量与安全管理培训,并进行考核;建立麻醉质量管理数据库,收集麻醉质量与安全相关数据。 6、针对与本科室有关的医疗质量问题,每月至少召开一次科室质控小组会议,讨论容写入科室质控小组活动记录本,容包括质量分析、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7、定期向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及院质量控制办公室报告本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工作情况,以及对加强质量管理工作控制的意见和建议。 8、按时参加医院医疗质量控制办公室组织的会议,反映问题、提出整改措施。

第二部分麻醉科岗位安排及任务分工 (含质量与安全管理分工) 科室岗位安排或各类岗位负责人(第一位为负责人): 主任:方裕兴 科秘书:宏文 科质控小组:方裕兴国乔广海余蕴辉宏文方春何如平 科感控员:何如平欧阳锋(护理) 经管、药品管理小组:熊湘平何如平 设备管理:方裕兴远舰毛宇 控烟员:广海余乐(护理) 消防治安员:广海许炜 医疗应急小组:方裕兴国乔广海余蕴辉 分级授权管理小组:方裕兴国乔广海余蕴辉 信息管理员:方春何如平 镇痛管理小组:余蕴辉万慧吴琼喻娟娟 带教考核、业务学习安排:国乔广海余蕴辉 麻醉科任务分工(2015年暂行): -----【制度完善,执行监督,定期进行问题、效果分析整改意见报告】 1、科室管理质控方裕兴宏文 主要是指工作纪律、医疗核心制度执行情况的检查督查;医院制度的执行;医疗风险管理与防;分级授权的管理;手术排班,人员安排;定期对医院核心制度、麻醉科管理制度、临床操作技能及诊疗常规培训学习;按医院要求召开麻醉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工作会议,对前一时段麻醉质量与安全进行总结,并认真讨论分析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2、病历质控(保存于病历的各类资料,病历终末质控)方裕兴方春宏文 各类麻醉文书检查:(术前访视麻醉记录单术后访视麻醉同意书,)各类保存在病历记录中的文书的书写质量、准确性、及时性。具体执行:每月检查电

临床输血的质量控制制度

协和医院临床输血的质量控制制度 临床输血的质量和安全贯穿着输血的全过程,由于输血工作环节甚多、涉及面广、过程复杂,任何一个环节上出问题或被忽略都会影响输血的质量与安全。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的指导下,为加强对临床输血质量的管理,对输血环节质量的监控,特制定本院的临床输血的质量控制制度。1、制定临床用血管理流程图,确定环节质量关键控制点: 1)制定临床用血管理流程图:将输血科日常工作内容和流程与临床输血工作视为一体,确 定对临床输血的最终质量有较大影响的环节作为质量控制点加以控制。 2)主要关键控制点: a)血液质控(血制品的质量):检查外观、复核ABO血型、传递与保存符合要求; b)仪器质控:建立仪器“状态卡”和档案,仪器的日常维护和定期校准; c)试剂质控:新购入试剂验收入库记录,批间效价测定包括标准血清效价和亲和力的测试; d)配发血质控:血标本接受、鉴定血型和交叉配血实验、结果的复核、血液发放的核对; e)室内质量控制、室间质量评价。 2、开展室内质量控制,参加室间质量评价: 1)室内质控: 每天对常规检测项目的试剂(抗A、B标准血清与ABO红细胞、抗D试剂、筛选细胞和凝胶卡、凝聚胺试剂)进行质量控制,观察其外观有无溶血、有无颗粒和沉淀,凝胶卡孔内凝胶是否有倾斜或干裂,并测试其反应性。如果失控,则查找失控原因,找到解决方法。 2)室间质评: a)参加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组织的临床输血相容性检测室间质量评价 b)参加地区和全国EQA总结会议,学习质控有关文献、掌握质控学术动态(质控项目、质 控规则等) 3、建立系列质量文件:根据输血科的工作流程和环节质量控制点的内容,建立各项工作制度,编写实验室标准操作程序(SOP) ,设立相应的质量记录。 4、建立输血核对制度:根据输血流程和环节,建立健全血液入库核对、受血者申请单和血样核对、交叉配血核对、发血核对、输血前床边核对等制度 5、建立临床输血记录和不良反应回报制度:在患者输血时必须严密观察病情,做好输血记录,建立输血不良反应回报、登记制度。 6、输血后效果评价:输血后观察病情变化,及时检测各输血指征,进行效果评价,决定下

科室质控会议记录及整改措施

科室质控会议记录及整改措施 ********医院 科室医疗质量管理活动记录手册 科室 ______________ 年度 ______________ ******医疗质量管理科编印 目录 1.**********重点疾病和重点手术指标分解 2.**********质量与安全指标体系 3.科室质控小组职责与工作制度 4.质量管理小组名单 5.**********科室住院诊疗分组管理制度及名单 6.年度科室质控工作计划 7.医疗质量自查记录 7.1病历自查记录(每月一次) 7.2核心制度落实自查记录(每月一个重点)7.3诊疗技术操作常规及住院诊疗等项目检查记录(每季度一次) 8.科室工作质量目标完成情况统计9.科室质量与安全会议记录 10.科室季度医疗质量与安全教育记录11.年度工作总结 1 ****重点疾病和重点手术指标分解 **********质量与安全指标体系 科室质控小组职责 1、科室质控小组由科室负责人、护士长以及质控医师、护士等相关人员3-6人组成;科主任是科室质量第一责任人;

2、结合本专业特点及发展趋势,制定及修订本科室疾病诊疗常规、药物使用规范并组织实施;制定及修订本科室的质控工作制度、人员岗位职责; 3、在医务部、质管科和护理部的指导下,负责本科室医、护质量控制检查工作,抓好科内诊疗质量、护理质量、医疗文件书写质量; 4、做好科室的质量自测自评,分析科室医疗质量数据、病人投诉情况、质量缺陷问题,自我查找医疗隐患,自评工作优劣。 科室质控小组工作制度 1、质量控制小组在科主任领导下对全科的医疗质量进行管理监督、指导、检查,开展每日质控、每月质控; 2、质控小组的活动应至少每个月一次,每次应认真分析评判本科室质量动态,总结归纳、对需改进的内容提出整改措施,并认真做好质控活动记录; 3、对科室诊疗活动的各个环节进行指导和监控,通过具体的诊疗示范操作、每月组织各级医务人员学习医疗、护理 2 常规、规范,强化质量和安全意识; 4、对各种医疗文书的书写情况进行检查(病历、处方、申请单、护理文 件),对核心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对护理工作进行检查, 提出整改措施并落实。 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名单 篇二:医疗质控会议记录 科室: 医疗质控会议记录 时间:2012年8月13日 地点:中心会议室

医院科室质控记录模板

********医院 科室医疗质量管理活动记录手册 科室 ______________ 年度 ______________ ******医疗质量管理科编印 目录

1.**********重点疾病和重点手术指标分解 2.**********质量与安全指标体系 3.科室质控小组职责与工作制度 4.质量管理小组名单 5.**********科室住院诊疗分组管理制度及名单 6.年度科室质控工作计划 7.医疗质量自查记录 病历自查记录(每月一次) 核心制度落实自查记录(每月一个重点) 诊疗技术操作常规及住院诊疗等项目检查记录(每季度一次) 8.科室工作质量目标完成情况统计 9.科室质量与安全会议记录 10.科室季度医疗质量与安全教育记录 11.年度工作总结 ****重点疾病和重点手术指标分解

科室检测的重点疾病重点手术肾脏内科重13 肾衰竭 心血管重1 急性心梗手7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重2 充血性心衰 重15 高血压病(成人) 消化内科重5 消化道出血重16 急性胰腺炎 内分泌科重糖尿病短期并发症 重糖尿病长期并发症 重 为控制血糖的糖尿病无并 发症 呼吸内科重7 细菌性肺炎 重8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 神经内科重脑出血重脑梗死 肿瘤内科重18 恶性肿瘤维持性化疗 神经外科重4 颅脑外伤手8 颅脑手术 骨科重6 累计身体多个部位的损伤手1 髋.膝关节置换重糖尿病下肢截肢术手术3 胰腺切除手术 普外科重10 结节性甲状腺肿手5 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 重11 急性阑尾炎伴弥漫性腹膜 炎及脓肿 手12 乳腺手术 重16 急性胰腺炎手14 胃切除术 重17 恶性肿瘤术后化疗手15 直肠切除术 手甲状腺癌联合根治术 手胃远端、近端切除术,全胃切除术 手肝叶、半肝、肝段、肝肿物切除术 手结肠、直肠切除术、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 手惠普尔氏术、胰体尾切除术 乳腺外科重17 恶性肿瘤术后化疗手18 乳腺手术 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乳腺癌保留乳房术 胸腺外科手4 食管切除术 手13 肺切除术 手全肺切除术,胸腔镜肺癌切除术 手食管部份切除术、食管胃弓上、弓下吻合术 妇科手9 子宫切除术 手双侧输卵管-卵巢切除术手全子宫切除术 手盆腔淋巴结清除术 产科手10 剖宫产手11 阴道分娩

临床用血质量指标(2019版)

临床用血质量控制指标 (2019年版) 一、每千单位用血输血专业技术人员数 定义:输血科(血库)专职专业技术人员数与医疗机构年度每千单位用血数之比。医疗机构年度用血总单位数指医疗机构一年时间使用全血、红细胞成分和血浆的总单位数。 计算公式:每千单位用血输血专业技术人员数=输血科(血库)专职专业技术人员数÷(医疗机构年度用血总单位数/1000) 意义:反映临床用血服务能力的指标。评价输血专业技术人员配备是否与医疗机构功能、任务和规模等相适应。 二、《临床输血申请单》合格率 定义:填写规范且符合用血条件的《临床输血申请单》数量占同期输血科(血库)接收的《临床输血申请单》总数的百分比。 计算公式:《临床输血申请单》合格率=[填写规范且符合用血条件的申请单数÷同期输血科(血库)接收的申请单总数]X100% 意义:反映《临床输血申请单》填写及输血前评估的规范程度,体现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水平。 三、受血者标本血型复查率 定义:是指输血科(血库)对受血者血液标本复查血型的数量占同期接收受血者血液标本总数的百分比。 计算公式:受血者标本血型复查率=(受血者血液标本复查血型数÷同期接收的受血者血液标本总数)X100%

意义:是评价输血申请过程中是否规范开展受血者血液标本采集和检测的指标。 四、输血相容性检测项目室内质控率 定义:开展室内质控的输血相容性检测项目数占医疗机构开展的输血相容性检测项目总数的百分比。 计算公式:输血相容性检测项目室内质控率=(开展室内质控的输血相容性检测项目数÷医疗机构开展的输血相容性检测项目总数) X100% 意义:反映输血相容性检测项目室内质控的覆盖程度,是体现输血相容性检测日常质量管理的指标。 五、输血相容性检测室间质评项目参加率 定义:参加室间质评的输血相容性检测项目数占所参加的室间质评机构输血相容性检测室间质评项目总数的百分比。 计算公式:输血相容性检测室间质评项目参加率=参加室间质评的输血相容性检测项目数÷所参加的室间质评机构输血相容性检测室间质评项目总数X100% 意义:反映医疗机构开展输血相容性检测和参加输血相容性检测外部质量评价的情况,是体现输血相容性检测能力的重要指标。 六、千输血人次输血不良反应上报例数 定义:单位时间内,每千输血人次中输血不良反应上报例数。 计算公式:

输血科室内质控流程

输血科室内质控流程 一、目的:考察检测结果是否准确和稳定。 二、原理:选择已知血浆和红细胞,标定其在不同检测介质(盐水介质、凝聚胺、抗人球蛋白以及微柱凝胶等)中的阳性及阴性检测的结果。通过每天或每批与检测标本同等的检测以证明其检测过程中影响检测结果的主要因素(试剂、设备、检测程序、人员操作等)是否符合标准操作规程限定的范围,证明检测结果是否有效的衡量标准。 三、试剂组成: 1、AB型Rh阴性红细胞。 2、O型Rh阳性红细胞。 3、AB型血浆。 4、O型血浆。 检测项目:ABO正反定型、RhD血型、抗体筛检、交叉配血 四、适用范围:试管法、凝聚胺法 五、检验方法: 1、确认:首次应用室内质控品时,应进行确认凝集强度试验。方法:重复检测两次或以上进行结果对照,确定本实验室对样品管检测的凝集强度,并以此为标准。 2、用微柱凝胶卡法做ABO正定型、RhD时,将红细胞直接稀释至相应的红细胞悬液浓度,进行分装后冷藏保存。 3、样本3含有弱D抗体,要稀释后才能用于反定型和抗体筛检。方法:首先对样本做倍比稀释,再与抗筛细胞进行检测,测出与其反应强度在1+的稀释比例,按比例稀释后应用,稀释后的血浆可分装后冷冻保存样本。

4直接分装后冷冻保存。 六、结果判定: 严格按照《医院输血科IQC检测反应记录单》各项内容进行填写,与“室内质控品的组成”绘出的反应格局表格进行对照,一致则表明此次室内质控通过,反之则为不通过。请查明原因后,方可开展常规工作。 七、注意事项: 1、本质控品只能用于输血相容性室内质控研究,不能作为试剂。 2、本质控品虽经检测并已对其进行病毒灭活,操作中仍应按照一般血液标准使用,注意防护措施。 3、本质控品最佳保存条件为2℃-8℃,使用完毕后立即放回冷藏室内。 4、使用本质控品,先在室温平衡10-15min,才可进行相关检测工作,如需混匀,应避免剧烈摇动。 5、红细胞质控品出现轻微溶血后,可使用生理盐水对其进行洗涤,重新悬浮后使用。 6、质控血清如出现浑浊或有沉淀物出现时,应进行适当离心,去除杂质,将上清液移至新的容器中。 7、如发生以下情况,请严禁使用 1)超过有效期限的质控品。 2)样品管已发生泄漏。 3)样品管标记无法识别。 4)红细胞样本已发生明显细胞污染,自身凝集等现象。 5)血浆样本已发生严重浑浊现象。

科室质控活动记录

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活动 记录本 科室:_心血管内科__________ 年度:2016年___________

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 工作制度 一、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在科主任领导下负责本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的各项工作,下设四个质量控制组:医疗质量管理组、护理质量管理组、医院感染管理组、临床路径与单病种质量组。 二、负责制定科室管理制度、质控方案,并组织实施;对全科的医疗质量与安全进行管理监督、指导、检查,开展科室日常质控工作。 三、负责组织本科室人员学习有关规章制度、岗位责任、各种技术标准、操作规程、质量控制标准,进行全员质量教育,提高质量意识。 四、按质量管理标准,对科室医疗工作的全过程进行质量控制,采取有效措施对基础质量、环节质量、终末质量进行督促、检查、分析、评价,提出改进措施。 五、每月召开一次医疗质量与安全讨论会,对科室诊疗活动的各个环节进行指导和监控,对医疗护理质量进行动态评判,对科室的医疗质量控制工作进行总结,并做好活动记录,作为科室质量持续改进依据,由科室主任审阅后签名负责。 六、定期(每季度或每半年)对相关质量与安全指标进行汇总分析,做出阶段小结。 七、每年度科室要制订年度医疗质量控制计划、实施方案,对本年度科室医疗质量控制情况进行总结。

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成员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成员名单:

各质量控制组成员及工作职责 一、医疗质量管理组 1、人员构成 组长: 成员: 2、工作职责 1)负责本科室医疗质量管理的各项工作,根据本科室的特点,制定科室管理制度、质控方案,并组织实施。 2)对全科的医疗质量与安全进行管理监督、指导、检查,开展科室日常质控工作。 3)负责组织本科室人员学习医疗相关规章制度、各种技术标准、操作规程、质量控制标准,进行全员质量教育。 4)讨论总结本科室的医疗运行情况,对诊疗质量(超长住院、并发症、核心制度执行情况等)、病历质量、合理用药、输血管理、围手术期质量管理、医疗差错、投诉纠纷、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医疗质量管理科所发《整改通知书》等进行有针对性的质控。 5)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并在下次会议中(或下个周期中)对改进措施的效果进行评价,以做到医疗质量的持续改进。 二、护理质量控制组 1、人员构成 组长: 成员: 2、工作职责

临床用血质量控制指标(2019年版)

临床用血质量控制指标(2019 年版) 一、每千单位用血输血专业技术人员数 定义:输血科(血库)专职专业技术人员数与医疗机构年度每千单位用血数之比。医疗机构年度用血总单位数指医疗机构一年时间使用全血、红细胞成分和血浆的总单位数。 计算公式:每千单位用血输血专业技术人员数= 输血科(血库)专职专业技术人员数 医疗机构年度用血总单位数/1000 意义:反映临床用血服务能力的指标。评价输血专业技术人员配备是否与医疗机构功能、任务和规模等相适应。 二、《临床输血申请单》合格率 定义:填写规范且符合用血条件的《临床输血申请单》数量占同期输血科(血库)接收的《临床输血申请单》总数的百分比。 计算公式:《临床输血申请单》合格率= 填写规范且符合用血条件的申请单数 ×100 同期输血科(血库)接收的申请单总数 意义:反映《临床输血申请单》填写及输血前评估的规范程度,体现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水平。 三、受血者标本血型复查率 定义:是指输血科(血库)对受血者血液标本复查血型

的数量占同期接收受血者血液标本总数的百分比。 计算公式:受血者标本血型复查率= 受血者血液标本复查血型数 ×100 同期接收的受血者血液标本总数 意义:是评价输血申请过程中是否规范开展受血者血液 标本采集和检测的指标。 四、输血相容性检测项目室内质控率 定义:开展室内质控的输血相容性检测项目数占医疗机 构开展的输血相容性检测项目总数的百分比。 计算公式:输血相容性检测项目室内质控率= 开展室内质控的输血相容性检测项目数 ×100 医疗机构开展的输血相容性检测项目总数 意义:反映输血相容性检测项目室内质控的覆盖程度, 是体现输血相容性检测日常质量管理的指标。 五、输血相容性检测室间质评项目参加率 定义:参加室间质评的输血相容性检测项目数占所参加 的室间质评机构输血相容性检测室间质评项目总数的百分 比。 计算公式:输血相容性检测室间质评项目参加率= 参加室间质评的输血相容性检测项目数 ×100 所参加的室间质评机构输血相容性检测室间质评项目总数 意义:反映医疗机构开展输血相容性检测和参加输血相容 性检测外部质量评价的情况,是体现输血相容性检测能力的 重要指标。

临床输血质量控制

一、临床输血质量控制 第一遍:认真执行法规和规范确保输血工作安全 1.临床输血申请单的审核内容包括D 2.能够进行采血的人员是B 3.《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从哪一天开始执行?C 4.《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第二十四条规定:配血合格后,由C 5.下列叙述错误的是D 6.手术室内负责实施自身输血包括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术野自身血回输及术中控制性低 血压等医疗技术的是A 第二遍:输血相容性检测的质量控制 1.对于Rh(D)阴性血型患者申请输血时,如血站无同型血供应,可采用A 2.交叉配血时主侧出现钱串状形成为D 3.血液发出后,为方便对输血不良反应追查原因,受血者和供血者的血样保存于2—6℃ 冰箱,至少E 4.盐水试管法交叉配血能检测出的抗体类型为B 5.医生申请贮存式自身输血时,患者身体一般情况好,其血红蛋应C 6.输血申请单中经治医师填写的输血史和妊娠史的作用,提示注意下列哪项检测:A 第三遍:输血科质量管理 1.增加满足质量要求的能力的动力是什么?D 2.血管到血管血液的全面质量管理的主体是B 3.输血严重危害的监测管理不包含B 4.质量手册、程序性文件、标准操作规程和记录构成什么体系?A 5.输血的全面质量管理不包括C 6.输血质量管理风险性的最重点是A 二、采供血机构实验室质量控制 第一遍:血型血清学检测技术与质量控制 1.基因定型在输血医学中的应用不包括以下哪项:A 2.ABO定型试验中的常见问题不包括以下哪一项:D 3.对配血方法的描述正确的是:B 4.以下哪一项不是判断ABO亚型的主要方法:D 5.对血型质控项目及实施描述错误的是:B 6.RhD新生儿与胎儿溶血病(HDFN)的致病过程机理中不包含以下哪一项:A 第二遍:血友病治疗相关的输血及血液制品介绍 1.凝血因子Ⅰ是:A 2.B型血友病的病因为缺乏:D 3.冷沉淀是新鲜冰冻血浆在()摄氏度下解冻后的白色絮状沉淀物:A 4.新鲜冰冻血浆治疗血友病的缺点是:C 5.关于血浆和冷沉淀病毒灭活说法错误的是:C 6.A型血友病的病因为缺乏:C 第三遍:HLA相关检测及质量控制 1.HLA配型时,要求DNA 260nm/280nm的光吸收比值为:B 2.PCR反应中如何减少引物二聚体的形成:D

科室质控小组活动记录课案

医疗质量管理小组活动记录

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妇产科 妇产科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控制小组人员 组长:马依娜 成员:王丽鸽严小芬齐慧一李新娟王美艳 人员分工 马依娜:全盘负责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控制情况,检查和监督质控小组的工作落实和实施情况。 王丽鸽:参与科室医疗质量和安全的具体落实,及时听取医院质量控制小组的检查及反馈意见,并上报科主任,根据反馈结果,及时进行整改,制定整改措施。 齐慧一李新娟:负责检查医疗组的质量:病例质量及完成情况,诊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指导下级医生日常的

医疗工作,职责制度的落实情况,并及时把存在问题上报科内质量控制小组。 严小芬王美艳:负责护理质量及个人职责制度的落实情况及在护理工作中存在问题及需要改进的方面,及时把存在问题上报科内质量控制小组。 医疗质量管理管理小组职责 (1).医疗质量管理小组是在医院党政领导下的一个科室医疗质量及安全控制科内组织,负责对科室的医疗、科研、教学、医德医风等工作质量进行指导、检查、咨询和监督,组长由科主任兼任,全面负责质量工作的决定和决议。 (2)根据医院工作实际,积极运用先进的管理理论,采取依靠技术进步和通过引进竞争机制,逐步实现科学化、标准化管理,从而加强对全科工作的管理。 (3)结合本专业特点及发展趋势,制定及修订本科室疾病诊疗

常规,药物使用规范并组织实施,定期组织各级人员学习医疗、护理常规,强化质量意识。定期检查科室内的病历质量,医疗安全。责任落实到个人,与绩效工资挂钩。 (4)参加医疗质控办公室的会议,反映问题。收集与本科室有关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科室或个人,若发生质量上的差错、事故应主动及时地向医疗质量管理小组报告。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应根据情况进行调查,并限期将调查、处理情况报告院质量控制小组,以便对处理意见作出裁决。 (5)定期或不定期地在职工中进行质量意识教育,提高对全面质量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自觉按质量标准进行工作。加强信息的交流与反馈,加强政策导向,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对质量工作做得好个人要给予表扬和奖励,对差的个人及时给予批评教育并限期改正。不断提高各项工作质量。 (6)健全质量监督考核体系科室医疗质控小组,制定科室内的医疗质量控制检查方案,并定时修改方案。对本科室的医、护质量随时指导、考核。

(完整版)临床输血过程的质量管理监控及效果评价的制度与流程

临床输血过程的质量管理监控及效果评价的制度与流程 一、临床输血申请 1、经治医师应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正确应用临床输血技术和血液保护技术,包括成分 输血、自体输血和血液治疗等,对患者实施临床输血治疗。 2、决定输血治疗前,经治医师应向患者或其直系亲属说明输注同种异体血液制剂的不良 反应和经血液传播相关性疾病的可能性征得患者或其直系亲属的同意后,并在“临床输血治疗同意书”上双方全名签字,入病历永久保存备查。 3、输血前应检查感染性指标乙肝两对半、艾滋抗体、梅毒试验、丙肝抗体共八项。 4、对平诊患者择期手术者,应申报用血计划,在规定时间送达输血科,以便备血,经治 医师应动员患者自身储血或亲友互助献血,自身储血由输血科负责采血和储血事宜,互助献血登记表由医护人员协助患者填写,输血科(血库)审核签字,到血站或采血点无偿献血,由血站负责调配合格血液。 5、输血申请单的填写 (1)应由经治医师逐项准确、清楚填写内容,不得缺项。 (2)用血者感染性指标检查结果填写用“阴性”、“阳性”或“阴性(-)”、“阳性(+ )”表示。 (3) “临床输血申请单”必须由主治医师职称以上人员核准并全名签字。 6、患者1次用血或备血超过1600ml时,经治医生要履行报批手续。 7、申请单连同受血者血样于预定输血日期前送交输血科(血库)备血。 *血浆:经治医师填写输血申请单、开具处方至输血科划价缴费,输血科见缴费处方后溶解血浆,溶解后通知临床科室取血。 *血小板、冷沉淀及其它特殊血液制剂:经治医师填写输血申请单、开具处方;申请单连同受血者血样送至输血科,处方划价缴费后送至输血科,由输血科负责与中心血站联系,血液送达输血科检验合格后,通知临床科室取血。 注:单独输注血浆、血小板、冷沉淀等血液制剂一次住院第一次输注需抽取1管EDTA 抗凝标本连同申请单送至输血科(复检血型)。 二、受血者血样的采集与送检 采集: 1、确定患者输血后,2名医护人员(至少有一名注册护士)持“临床输血申请单”在病床 旁核对患者有关信息后,采集血样。

输血质控总结

通过临床用血知识及相关法律法规培训,临床用血过程中严格落实临床用血申请、申请审核制度,履行用血报批手续,严格遵循临床用血适应征,按照临床输血路径对我科患者进行按需输注成分血治疗。输血前向患者及其近亲属告知输血目的和风险,并签署“临床输血知情同意书”,执行输血前检测相关规定,其中第一季度输血前检测项目不全的病例已在相应临床用血评价表中体现,共随机抽查病历45份,多为夏炳森、王宝宏、马焕文等主管医师分管患者,主要包括乙肝及HIV的检测,患者输血前应与其沟通输血前检测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取得患者配合。 采集血样严格执行谁操作谁签字,一般有主管护士抽取。紧急用血时需两人核对相关信息,并在病程记录上双签字,血样随采随送,与输血科人员实行核对后双签字。取血后在有效时间内尽快输注,输血严格按照查对制度,记录输血时间及输血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通过病历检查,输血病程记录较前明显完善,但极少数病程中未体现输血后效果评价内容,仍需持续改进。 本季度输血不良反应1例,为输血过敏反应,经减慢输血速度及抗组胺药治疗后好转,已通知上报输血科并体现在病程记录中。 本季度随机抽查病历中未发现不合理用血情况,但因患者住院时间不固定、化疗后骨髓抑制差别大等原因,每月输血人数、输注成分等无明显规律。但就上述问题应提请各主管医师重视,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血。

本季度临床用血过程中严格落实临床用血申请、申请审核制度,履行用血报批手续,严格遵循临床用血适应征,按照临床输血路径对我科患者进行按需输注成分血治疗。输血前向患者及其近亲属告知输血目的和风险,并签署“临床输血知情同意书”,执行输血前检测相关规定,其中第二季度输血前检测项目不全的病例已在相应临床用血评价表中体现,共随机抽查病历26份,输血前检测项目不全的病例较上季度明显减少,输血病程记录较上季度亦合理、规范,输血后评价多能体现。 采集血样继续严格执行谁操作谁签字,一般有主管护士抽取。紧急用血时需两人核对相关信息,并在病程记录上双签字,血样随采随送,与输血科人员实行核对后双签字。取血后在有效时间内尽快输注,输血严格按照查对制度,记录输血时间及输血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 本季度输血不良反应4例,3例为输血过敏反应,1例为输血后非溶血性发热反应,经减慢输血速度及抗组胺药、糖皮质激素治疗后好转,已通知上报输血科并体现在病程记录中。 本季度随机抽查病历中未发现不合理用血情况,输血人数与上季度基本持平,无滥用血制品情况。输血前检测项目中乙肝、HIV等项目如患者为3月内反复住院输血治疗的可不重复检测。 2013年7月5日

临床质控小组活动记录

临床质控小组活动记录 保定第七医院肿瘤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活动记录 肿瘤科一月份科室质控活动记录日期: 2014 年 1 月 5 日 主持人:何彦辉 参加人员: 效果评价: 1、终末病历甲级率90.5%,但归档不及时,应归档123份,按时归档101份,按时归档率82.1%,未达100%。运行病历检查每个大夫2份,运行病历仍存在书写不及时、打印不及时、化验单粘贴不及时等现象,首次病程和住院志书写较前好转,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李广庆问题突出,按规定罚款50元。 2、对存在跌倒、坠床和压疮风险的患者进行检查,均有病情评估和风险警示标志并履行了告知,医护人员对该项患者安全指标知晓率达90%,较上个月有较大进步。 3、重点检查了医生交班本和护士交班本。医生交班本1月2号,刘立坡医师未签名,交班本眉栏填写齐全,内容完整,重点突出。个别未使用医学术语。总体较上个月有改进。 4、检查了会诊登记本、会诊申请书、和会诊病历。未发现问题。 5、检查了喉镜、呼吸机、抢救药品。抢救设备完好、药品准备充分,抢救记录登记本漏登(李广庆),抢救记录书写欠规范。重新组织学习抢救记录书写规范。认真学习危急重症抢救规范和流程,努力提高抢救水平 保定第七医院肿瘤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活动记录 本月科室质控活动情况: (一)医疗运行指标分析:

1、主要质量与安全指标现状: 1)门诊人次240人次,出院人次123人次。 2) 病历甲级率90.5%,按时归档率82.1% 3)临床主要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90% 4)核心制度落实率95% 6)三级医师查房率100% 7)上级医师对治疗方案核准率97% 8)平均住院日15天 9)输血患者经血传播病原体检查达100%,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签属 率100%、输血申请单合格率100%,输血适应症合格率100% 10)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14% 11)抗菌药物使用前标本送检率66.6% 12)高危患者跌倒、坠床分析按评估率95% 13)健康知识教育知晓率80% 14)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90% 2、存在的问题: 1)住院病历归档率低,未达100%。 2)抗菌药物使用前标本送检率低。 3)健康知识教育知晓率低,未达100% 4)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差,未达95% 保定第七医院肿瘤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活动记录 3、原因分析: 1)病人多,大夫少,工作忙,病历不能按时完成。 2)认识不足,缺乏对病历按时归档重要性的认识。 3) 对抗菌药物使用认识不足,标本送检率低。 4)对手卫生重要性认识不足,检查力度不够。 5)护士少,健康知识不足。 6)医院奖惩措施落实不到位 4、整改措施: 1)加强教育,提高质量意识。 2)提高工作效率,保证病历按时归档。 3)加强手卫生重要性教育,提高手卫生依从性。

科科室质控小组活动记录

梅州市中医医院骨伤三科 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活动记录 日期:2014年11月 主持人:陈浩明 参加人员:骨三科全体医护人员 活动主题:核心制度:首诊负责制度 活动内容:首诊负责制度是体现医院卫生技术人员对患者高度负责,防止因推诿病人而贻误救治时机,保证患者来院后得到认真、及时诊治、抢救的一项重要制度。为了认真执行首诊负责制,制定医院的相关规定,望各科室、部门遵照本制度严格执行。 一、凡来院就诊的患者尤其是急、危、重患者,首诊医师必须认真负责地进行诊治和抢救。 二、属于两科以上多科属疾病的急、危、重患者,首诊医师应进行认真负责的诊疗,并根据病情需要请专科会诊。 三、必须转科治疗的患者,须经转入科室会诊同意。转科前,由首诊医师开写转科医嘱,并写好转科记录。转出科室需派人陪送到转入科室,向值班人员交待有关情况。 四、凡急、危、重患者,首诊医师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拒收、拒治。 五、因技术力量、设备条件限制本院不能诊治,必须转院的患者,首

诊医师在征得医务科、总值班、业务院长同意后方可执行,并提前与相关医院联系;如估计患者途中可能加重病情或死亡者,应留院处置,待病情稳定或危险过后再行转院,若患者家属要求转院,要做好相关的医疗文书记载。转院途中,需有我院医务人员全程护送。 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对急、危、重患者重视不足,未及时请专科会诊,并向上级医师汇报,以至于影响了急、危、重患者的及时诊疗。 改进措施:对我科的首诊负责制度进行整改,加强科室管理。 梅州市中医医院骨伤三科 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活动记录 日期:2014年12月 主持人:陈浩明 参加人员:骨三科全体医护人员 活动主题:核心制度:首诊负责制度

临床输血质量管理考核标准

临床输血质量管理考核标准 1.目的:根据《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结合本院实际情况,为提高临床输血质量,确保临床用血安全、科学、合理,制订本标准。 2.职责:输血委员会和医教科负责本标准的落实,检查各部门本标准的执行情况。 3.范围:各临床用血科室、输血科。本标准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4.输血前告知:患者输血治疗前,经治医师必须向患者或家属说明输血的不良反应和经血传播疾病的可能性,征得患者或家属同意,并在《输血治疗同意书》上签字,入病历保存。 5.输血前检查:患者输血治疗前,必须检查乙肝二对半,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原)、艾滋病毒抗体(抗原)、梅毒螺旋体抗体、在病历中有检验结果。 6.输血申请:(1)明确输血治疗的原因和目的、血液制品种类、数量、输注日期;输血申请单填写正确、完整、清楚,无缺项现象,检验结果未到请填写“已送检”,注明“输血前检查标本已采集送检,结果见检验报告。” (2)输血申请单和血液样本必须在预定输血日期前送到输血科,否则,属不良事件。 7.血样的采集:护士持输血申请单和试管标签到患者前,按照医院“三查七对”制度核对患者信息,核对无误后采集血液样本,将标签贴在试管上,再次核对患者,确认无误后录入样本号码。 8.血样的运送:血样管和输血申请单等相关资料交专门人员送输血科。输血科收到样本,与样本运送人员核对血样管与输血申请单,核对无误接收样本,核对有误应退回样本并与有关科室联系。 9.血型鉴定:(1)输血科接收样本后,鉴定ABO血型和Rh(D)血型,ABO血型需进行正反定型。

(2)血型鉴定结果与输血申请单上血型核对(输血申请单无血型结果,将血型鉴定结果填上),血型核对有误,应立即与有关科室联系,查找原因。 10.血液入库、贮存:(1)输血科从采供血机构领取的血液由两名工作人员再次核查血液包装、外观、血袋标签等内容,不符合要求的立即退回采供血点。 (2)按血型将全血、血液成分分别贮存于专用冰箱不同层内或不同专用冰箱。 (3)贮血冰箱温度每日记录6次。 (4)血库冰箱每周消毒1次,血库冰箱空气培养每月1次。 11.交叉配血:(1)交叉配血前鉴定患者血型和血液制品血型。 (2)交叉配血采用盐水法和特殊介质(凝聚胺)配血,配血无凝集、无溶血为配血合格。 (3)交叉配血试验由2人互相核对并双签名;1人值班时,自已复核并签名。 (4)交叉配血样本保存2~6℃冰箱至少7天。 12.发血:(1)护士持病历并携带运血箱到输血科取血。 (2)取血与发血双方共同查对患者信息、配血试验结果、血袋外观和血液信息。 (3)凡血液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一律不得发出 ·标签破损、字迹不清; ·血袋有破损、漏血; ·血液中有明显凝块; ·血浆呈乳糜状或暗灰色; ·血浆中有明显气泡、絮状物或粗大颗粒; ·未摇动时血浆层与红细胞的界面不清或交界面上出现溶血; ·红细胞层呈紫红色; ·过期或其他须查证的情况。 血液发出后非血液质量问题不退回。 13.输血记录:患者输血治疗病程记录完整详细。

临床输血过程的质量控制流程

二、临床输血过程的质量控制流程 一、输血前临床医师应检测血常规、凝血试验、血小板计数、纤 维蛋白原等检测指标,根据其等检测指标及患者临床表现,依据《临床用血前评估制度》对患者情况进行评估,严格输血指征,减少甚至杜绝不合理输血。 二、输血前详细告知:患者或家属说明输血的不良反应和经血传 播疾病的可能性,征得患者或家属的同意,并在《输血治疗同意书》上签字,入病历保存。无家属签字、无自主意识患者的紧急输血,以患者最大利益原则决定输血治疗,并报医务科或总值班或主管领导同意、备案,并记入病例。 三、输血前检查:患者输血治疗前,必须检查乙肝三系二对半, 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原)、艾滋病毒抗体(抗原)、梅毒螺旋体抗体、谷丙转氨酶,在病历中有检验结果,如紧急输血,应在输血前抽取血液,注明血液已抽,结果待回报,待检测完毕后,放入病历中。 四、医师正确、完整地填写《输血申请单》,执行《输血申请分级 管理制度》,如错填,漏填,输血科可以拒收。 五、护士执行两次采集血标本的规定,第一次由检验科做正定型 及反定型,第二次输血时由输血科复查正定型,采集血标本时,采血护士必须认真核对受血者身份;血标本采集后,采血护士必须在离开患者床边之前,将患者的《临床输血申请单》上右下角的标签填写完整,贴在血标本上,

六、由医护人员送血样致输血科,双方仔细核对患者信息,输血科应认真检查血样是否合格,不合格标本可拒收,双方在交接记录本上登记、签收,防止发生差错。 七、输血科工作人员要逐项核对《临床输血申请单》,复查受血者和献血者ABO血型正定型及患者Rh(D)血型,正确无误时可进行交叉配血。交叉配血后坚持复核制度后,发出报告,并电话通知临床科室取血。 八、交叉配血不合时,对有输血史、妊娠史或短期内需要接受多次输血者作抗体筛选试验。 九、医护人员接到电话后,持保温箱到输血科取血,双方核对签名。 十、血液至病房后应尽快输注,病房不能自行储血,血液在常温下放置不得超过30min。 十一、输血前,护士应认真做好双人床旁核对患者身份、血液制品的品种及数量。输注前应将血袋内的成分轻轻混匀,血液内除生理盐水外不得加任何药物。 十二、输血速度应先快后慢,红细胞要求离开2~6℃的储存温度后30分钟内开始输注,一袋血要求4小时内输注完毕;机采血小板收到后尽快输注,要求以患者可以耐受的较快速度输入,每袋血小板应在20分钟内输注完毕;新鲜冰冻血浆及冷沉淀,融化后应尽快输注,要求以患者可以耐受的较快速度输入。 十三、我院无血液加温器和加压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