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生态学考前总结课

景观生态学考前总结课
景观生态学考前总结课

下周考试时间地点:11月16日18:00开始教七404

一、名词解释(6道*5)

要求:给出大意,不必精确解释。

注意:除了中文的题目(两个),还有英文词(四个),需要先翻译(多次在PPT中出现的)。列表:

1、空间异质性(Spatial heterogeneity);生态学过程和格局在空间分布上的不均匀性及其复杂性。具体地讲,空间异质性一般可以理解为是空间缀块性(patchness)和梯度(gradient)的总和。

景观异质性:生态学变量在空间分布上的不均匀性和复杂性,它是斑块性和梯度性的综合反映。(多数情况指有机体的分布)

2、斑块性patchiness;景观元素的可辨识性和边界的不连续性

3、广义景观和狭义景观(PPT有定义,推荐邬建国版);

狭义景观:以Forman 为代表的将空间范围限定在几公里到几百公里的景观。(暗含着人类视角的观点)

广义景观:以Wiens和Risser为代表的,没有空间范围限制的,只强调空间异质性的景观。(暗含生物感知的观点)

4、考一些人名(有一个,要翻译,并且写出他的主要贡献,例如Forman,Turner,Wilson);Forman:提出狭义景观,提出“斑块-廊道-本底”模式

Turner:提出干扰-恢复模型,经过大量的模拟实验,绘制出了景观稳定性在时间参数(T)和空间参数(S)组成的状态空间上的分布。该图对理解干扰、尺度、平衡具有化时代的意义。Wilson:提出岛屿生物地理学

Carl Troll :1939年,德国地理学家Carl Troll 首次将景观与生态学联系在一起,提出了景观生态学,标志着景观生态学的诞生。

5、斑块-廊道-基底模式(Patch-Corridor-Matrix);将各类景观要素归结为斑块、廊道、本底3类成分,用来描述和分析景观的结构和景观要素的功能性特征。

斑块泛指与周围环境在外貌或性质上不用、非线性的,并具有一定内部均质性的空间单元或生态系统。

廊道是指景观中与相邻两边环境不同的线性或带状结构。

基底:通常是在景观中分布面积最大,连接程度最高,并且在功能上对景观的动态起着控制作用的背景结构。

6、【干扰斑块,残存斑块,只出其一】;干扰斑块(disturbance )景观内,各种局部干扰都可形成斑块。火烧、泥石流、风暴、食草动物爆发、动物践踏等、都可形成斑块。人类活动:如森林采伐、采矿、火烧草场等也能产生斑块。

干扰斑块具有最高的周转率,持续时间最短、是干扰后消失最快的斑块类型。

残存斑块(remnant )周围环境受干扰,自身未受干扰的残余部分。火烧、虫害、水淹等可能产生残余斑块。

残余斑块的周转率取决于环境恢复速率。如果繁殖体充分,周转率可能与干扰斑块相当,但如果周围繁殖体不足,残存斑块中的种源和种子散播特征对周转率的影响很大。残存斑块在干扰后可能成为一些物种的避难所,物种竞争激烈,潜入和灭绝的速率明显加大。这就是“松弛期”(relaxation period)

7、再生廊道;沿着栅栏、城墙自然长出的树篱

8、干扰体系disturbance Rigeme(火干扰体系);一定时间、区域内多次干扰的统计特征。这些特征包括干扰频率、空间分布、面积分布、干扰强度等。

9、干扰/火轮回期;干扰面积积累达到研究区域面积所需要的平均时间。干扰间隔期是一个局地概念,轮回期是一个区域概念。轮回期可以理解为一个区域内间隔期的空间平均。

10、干扰烈度Severity;干扰对有机体、群落或生态系统的影响程度。

11、干扰强度Intensity;单位时间单位面积内干扰事件的物理能量。是干扰本身的特征,而不是其生态影响。

12、尺度(尺度的范围、尺度的分辨率resolution);

尺度 scale:实体、过程或测量它们的时间或空间坐标

尺度的范围:最大测量范围。生态学上指研究范围。

尺度的分辨率:最小测量单位,既可以是空间属性,也可以是时间属性。

13、尺度外推scaling(上推/下推);通过一个尺度上的观测推论其它尺度规律的方法

尺度上推:通过细尺度观测推论广尺度规律的方法

尺度下推:通过广尺度的观测推论细尺度下规律的方法

14、尺度域Domain;实体或过程不随尺度变化,或成线性变化的尺度范围

15、尺度效应;对同一过程采用不同的观测尺度得出不同的结果在生态学研究中越来越普遍。

16、等级理论Hierarchy;为了处理中数系统预测性难题,可将系统元素划分为的等级结构。划分等级的原则是系统元素的变化速率不同。较高的组织水平具有较慢的变化速率(低频率),较低的组织水平具有较快的变化速率(高频率)。

17、宏生态学Macroelology生态学分支,主要在大空间尺度下研究生物体和它们所在环境的关系,以描述及解释丰富度、物种分布及多样性,强调归纳和推论,也更依赖数据的积累18、岛屿生物地理学;定量阐述了岛屿上物种的丰富度与面积的关系,其关系式通常用下式表示:S = CA Z

式中,S 代表物种丰富度, A 代表岛屿面积,C 为与生物地理区域有关的拟合参数,Z 为与到达岛屿难易程度有关的拟合参数。

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首次从动态方面阐述了物种丰富与面积及隔离程度的关系,认为岛屿上物种的丰富度取决于新物种的迁入和原来占据岛屿的物种的灭绝。

19、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指在一定时间和一定地区所有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物种及其遗传变异和生态系统的复杂性总称。它主要包括遗传(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

20、物种分布(区?)范围Range;物种分布的纬度位置与纬度分布宽度?宏生态学相关

21、全球变化生态学:研究全球变化的表现、原因及减缓全球变化措施的科学,全球变化的表现有全球气候变化、大气圈组成成分变化、生态系统及生物多样性和荒漠化。

景观生态学的起源(三个阶段);

○1阶段为20世纪30年以前,是学科综合思想的萌芽阶段,Humboldt提出了科学上的景观概念,为景观生态学产生作了准备。

○220世纪30年代到80年代初,是学科的形成和初创阶段,德国地理学家Carl Troll 首次将景观与生态学联系在一起,提出了景观生态学,标志着景观生态学的诞生。前苏联生态学家发展了生物地理群落学说,(以及结合自然环境保护、土地利用及规划实践开展的景观生态学理论与应用研究等。)

○3第三阶段以1982年的国际景观生态学会成立为标志,是学科的全面发展时期,北美及欧洲学派取得颇具规模的的进展。

1、北美与欧洲景观生态学的差异;

(1)北美景观生态学派

重点研究景观格局和功能等基本问题,除对人类占优势的景观和原始自然景观都研究。(2)欧洲景观生态学派

广泛应用于规划、管理和政府决策等方面,侧重于人类占优势的景观。

欧洲思想:

北美思想

2、斑块-廊道-基底模式的基本思路(概念、与斑块性怎么联系);

(1)组成景观的基本空间单元或结构单元为斑块、廊道和基质。

斑块是与周围环境(基质)有所不同的非线形地表区域。斑块的大小、类型、形状、边界以及内部均质程度都会有差异。

廊道是两边与基质有显著区别的狭带状土地。廊道的结构特征包括:宽度、组成内容、内部环境、形状、连续性以及与周围基质的相互作用关系。廊道常常相会交叉形成网络,使斑块、廊道和基质的相互作用复杂化。

基质是占面积最大,连接度最强,对景观的功能所起的作用也最大的景观要素。

斑块性主要强调斑块的种类组成特征及其空间分布与配置关系。

斑块性观点认为,陡峭的环境梯度普遍存在,即使原来连续变化的环境梯度也可以因为生物群落的存在而变得陡峭。

人为景观中,斑块性普遍较高。

自然景观中,干扰具有较强的斑块性,干扰景观斑块性较高

自然景观在具有陡峭环境梯度的情况下,景观斑块性较高。

在无明显环境梯度,缺少干扰的景观中,斑块性较弱。有些景观无法辨认出斑块。

由于斑块性景观格局比较简单,研究比较成熟,本节主要介绍这类景观格局。Forman(1986)的斑块-廊道-本底模式为本节主要内容。

3、廊道的基本功能(用与不用,物种多样性,资源,运输);

○1输运: 铁路、公路、输电线、林间小道、动物迁移保留廊道

○2阻隔、过滤: 道路、石墙、栅栏、河边植物带、防火林带

○3物种源: 树篱、采伐保留带

○4特殊生境: 河流、树篱

○5资源:树篱、人工林带:果实、燃料、建材

4、举例说明景观元素间流flow的形式;

○1风流:风携带尘土、雪、水汽、污染物、花粉、种子、小的昆虫等在景观元素间运动

○2水流:水携带土壤颗粒、土壤养分、污染物、种子等在景观元素间运动。

○3人引起的物质流动

○4动物、植物引起的物质流动

5、景观发育的自然因素;

景观发育的因素包括:气候变迁、地貌形成、土壤发育、生物定居和自然干扰。

6、景观异质性是否以及如何影响干扰传播;

○1如果干扰一般被限制在某一类景观类型时异质性能阻碍干扰传播。

○2如果干扰能在不同景观类型间传播,或边缘能增加干扰效果时,景观异质性能促进干扰传播。

○3当其它物理条件的作用明显大于景观格局的影响时,景观异质性不影响干扰的传播。

7、什么是景观水平的平衡观

平衡范式认为生态系统是闭合的,具有自调节性,存在平衡点或稳定的循环。其动态是确定的,不考虑外界干扰及人为影响。平衡可被理解为系统的持续性(persistence)和恒定性(constancy)。恒定性可被理解为:物种数的恒定性、生物量的恒定性、或者景观中演替序列所占比例的恒定性。

SMSS是景观生态学中的一种平衡观。

Turner等认为景观中的平衡应该是例外,而不是普遍规律。

8、解释S-T图各区域的特征;

A: 干扰间隔期远远大于干扰恢复时间,并且干扰面积远远小于研究区域景观面积,大部分景观处于顶极演替阶段。演替序列的面积组成变化不大,属于SMSS 平衡范畴。

C: 时间参数值与空间参数值处于相应的水平时,景观比例变化很大。当研究范围取值在某一特定范围时,顶级群落面积和各演替序列面积相当,不同演替阶段的景观比例的变异性很高。

E: 对于某些特定的生态系统(如黄石公园),平均干扰间隔期与系统恢复周期相当,而当研究范围与平均干扰面积向当时,不同演替阶段的景观比例变异性极高。

B, D: 当时间参数与空间参数之

比,大于或小于C区的适当比例时,

不同演替阶段的比例变异相对较

小,B区的景观以顶极群落为主,

而D区以演替初级阶段为主。

F: 该区为时间参数远小于1,干扰

频率很高,系统在上次干扰后刚刚

开始恢复时,下一次干扰又会来临,

因此系统总处于演体初级阶段。因

此,演替阶段的景观比例变化很小,

看起来很象能满足SMSS平衡。

模型中森林总能从初始阶段开始恢

复的假设是不能成立的。由于缺少繁殖体,系统不仅不能稳定平衡,而且很难维持原的演替轨道,使整个系统向其它类型转变。

ABCDE区都可以满足景观水平的持续性,可被认为是一种平衡,F区将完全改变其景观类型构成,属于非平衡区。

9、尺度域方法的基本思路(概念,提出,应用);

生态系统特征随尺度变化在一些尺度范围内具有不变性,或者具有线性变化的特征,把这些尺度范围称为尺度域。不同尺度域之间存在变化剧烈的非线性区域,称为关键阈(critical threshold)。

同一尺度域内的现象之间的关系不随尺度变化,其数值也可以进行合理外推。不同尺度域之间联系复杂,不能进行简单外推。

观测尺度应该和现象的内在尺度处在同一尺度域内。如果存在跨尺度域问题,观测结果误差增大。

许多生态过程受多种因素影响,而这些因素在不同尺度上发挥作用,并且这些尺度会跨越尺度域。对这种生态过程需要采用多尺度耦合研究。

10、尺度上推方法的误差来源;

尺度上推是从较多信息中抽取较少信息,可采用较简单的聚合方法,并可以数量化地分析其误差。尺度上推最多采用的是空间聚合的方法

○1聚合规则效应

○2聚合面积效应

○3聚合划区方案效应

11、宏生态学与景观生态学的区别(主要)与联系。

景观生态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生态学分支学科

景观生态学研究大尺度地域内各种生态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景观的组成、结构、功能、动态、分类、评价、规划、管其原理方法对促进景观的优化和可持续发展有直接指导作用,是人们从宏观方面认识自然并调节人与自然关系的有力手段。应用领域:农业、林业、城市规划、园林设计、自然保护、旅游景区规划设计、环境治理、资源开发利用等。

景观生态学是以景观结构、功能和动态特征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一门新兴宏观生态学分支学科。

生态学分支,主要在大空间尺度下研究生物体和它们所在环境的关系,以描述及解释丰富度、物种分布及多样性,强调归纳和推论,也更依赖数据的积累

宏观生态学包括景观生态学。

二、论述题(1道*20)

要求:要有适度的展开,有一定的逻辑关系,最好有一些补充信息reseach;要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一、景观生态学对于生态学研究范式变化的贡献;

生态学方面的应用:尺度效应、等级理论(失败)、尺度域方法、尺度上推、尺度感

现代生态学经历了一个由平衡理论、非平衡理论和多平衡态理论为代表的范式变迁。而近年来的发展表明,一个新的范式(等级缀块动态范式)正在形成.这一新范式的产生和发展是建立在已存在的不同生态学范式和理论基础之上的,而其中最重要的和最直接的思想来源是等级理论和缀块动态观点。

传统的生态学平衡范式的重大缺陷在于它未能考虑空间异质性和格局与过程的尺度多重性.然而,当平衡假设松驰后(例如采用持续性概念),并同时考虑等级结构时,平衡理论和模型在描述某些尺度范围内的生态学现象时仍有用处.非平衡和多平衡态范式能够解释一些平衡理论所不能解释的生态学现象,.但其概念构架的局限性有碍于发展生态学统一性理论.等级理论综合了简化论和整体论的独到之处,并吸取了现代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的许多特点.级块动态观点与等级理论的高度综合为发展生态学理论和方法提供了一个具有普遍性和启发性的概念构架。景观生态学作为一新的学科分支,其发展趋势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正在形成中的等级缀块动态范式的积极作用。传统的景观概念只限于较大尺度,即几公里到几十公里范围(如Forman和Gdoorn1986),不利于其理论和方法的发展。比如,对于不伺生物来说,景观的绝对尺度会很不相同。因此,人为地规定景观应该有多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生

态学中长期存在的“以人的意志为准”的尺度观。近年来,一个具有等级结构的景观概念已日渐形成,使景观生态学所研究的对象、内容及其方法发生了重要变化。这种具有等级缀块动态思想的的景观生态学概念强调相对尺度,它考虑格局与过程的异质性、多层次性和尺度特征,能够充分利用种群生态、群落生态和生态系统研究的大量资料,并对野外实验研究有指导意义。实践表明,复合种群理论已成为景观生态学最重要的基本理论之一。

二、谈谈景观生态学对于保护生物学的贡献;

传统的生物保护主要强调保护物种的间题,即保护个别物种(主要是稀有、濒危物种)。保护方法主要强调保护物种或类群的结构和数量,但往往忽视了它们生存所要求的生态学过程。白然保护区,无论其大小往往处于强烈影响物种长期生存的景观镶嵌体中。正是基于这些认识,自然保护的重点应从保护物种转移到同时考虑保护较高的组织层次,如生态系统或景观。强调自然保护应该在多层次和大尺度上进行,则需要有新的生态学范式和理论来指导。景观生态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和新概念构架,为自然保护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基础。

1、单个物种的保护

最近的一些研究表明,景观格局(空间格局、时间格局)对种群的生存有重要意义。单个物种的保护主要是指濒危物种或具有重要美学价值的物种。保护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强调异质性。保护方法主要是将物种所需要的不同资源整合为一个完整的空间格局,以确保种群的长期生存。涉及到的重要内容是生境缀块的大小、缀块的同质性、缀块的分布、基底

2、农业景观中物种多样性的保护主要通过增加景观结构单元的多样性或景观单元的连接,使种群连接成复合种群,从而达到维持增加生物多样的目的。

3、面对片断化的生境,根据岛屿生物地理学的动态平衡理论而形成的自然保护区系统的设计原则是保护生物学中引起争议的一个重要焦点,争论的中心是保护区的大小和形状

4、自然保护区的管理

若保护区的目的不同,则应采用不同的管理手段。在面积较大的自然保护区内,一个较为理想和合理的管理办法就是允许自然过程的继续。但在面积较小的自然保护区内,自然生物类群或生态系统功能的长期保护则需要人类的干预。由于面积和形状的限制,人们往往需要通过增加景观异质性来维持原有群落的结构和功能。

三、列举宏生态学的热门话题并对某一方面谈谈你的认识。

生物地理学(岛屿生物地理学)、全球变化生态学、入侵生态学、生物多样性科学、生态位理论、系统发生生物地理学(分子化石)

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由Robert MacArthur 和E. O. Wilson提出,定量阐述了岛屿上物种的丰富度与面积的关系,其关系式通常用下式表示:

S = CA Z

式中,S 代表物种丰富度, A 代表岛屿面积,C 为与生物地理区域有关的拟合参数,Z 为与到达岛屿难易程度有关的拟合参数。

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首次从动态方面阐述了物种丰富与面积及隔离程度的关系,认为岛屿上物种的丰富度取决于新物种的迁入和原来占据岛屿的物种的灭绝。这两个过程的相互消长导致了岛屿上物种丰富度的动态变化。当迁入率与绝灭率相等时,岛屿物种数达到动态的平衡状态,即物种的数目相对稳定,但物种的组成却不断变化和更新。这种状态下物种的种类更新的速率在数值上等于当时的迁入率或绝灭率,通常称为种周转率( Species tur no ver ra te) 。这就是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的核心内容。

物种平衡曲线

景观生态学考试重点复习课程

景观生态学考试重点

景观生态学期末复习资料 第一章 1、景观: 概念:狭义——在几十千米至几百千米范围内,由不同类型生态系统所组成的、具有重复性格局的异质性地理单元。 广义——包括出现在从微观到宏观不同尺度上的具有异质性或斑块性的空间单元。 美学概念: 地理学概念: 生态学概念: 2、景观有哪些基本特征?如何理解景观和景观要素之间联系与区别? 基本特征:空间异质性、功能一致性、地域性、可辨识性、可重复性等 ①相互作用的生态系统的异质性镶嵌;②地貌、植被、土地利用和人类居住格局的特别结构;③生态系统以上区域以下的组织层次;④综合人类活动与土地的区域系统;⑤一种风景,其美学价值由文化所决定;⑥遥感图像中的像元排列。 景观要素是景观的构成基本单元,强调的是均质性,而景观则强调异质性。在一定条件下其地位可以相互转化,二者的关系体现了景观现象的尺度效应。 景观景观要素 相同点都具有等级结构特征,可在不用的问题或等级尺度上处于不同的地位

整体景观的组成成分 不同点空间实体的整体性组成景观的空间单元的均质性 异质性地域单元从属性地域单元 1、景观生态学 概念:以景观为对象,重点研究其结构、功能、变化及其科学规划和有效管理的一门宏观生态学科。 研究对象和内容: ①景观结构:即景观组成单元的类型、多样性及其空间关系; ②景观功能:即景观结构与生态学过程的相互作用,或景观结构单元之间的相互作用; ③景观动态:即指景观在结构和功能方面随时间的变化; ④景观规划和管理。 第二章 景观生态学 基本理论:系统论、等级系统理论、空间异质性理论、时空尺度、渗透理论、复合种群理论等。 基本原理:系统整体性原理、尺度性原理、结构镶嵌原理、文化性原理、多重价值原理等。 第三章

景观生态学重点

Adobe Acrobat 7.0 Professional 景观生态学重点及参考答案 (特此感谢雷威、朱虹、汪峰、邓朝松、郑永锴总结参考答案,鼓掌!!!!) 1.名词解释 ①景观:在较大、中度尺度以及具有空间异质性的较小尺度的区域,都可视为景观;是一定的地表可见景象的综合;具美学方面的特征。 ④景观结构成分:在生态学性质和地理学中性质各异,而形态特征和空间分布特征相似的景观要素。 ⑦景观连接度:景观中各功能上和生态过程上的联系。一方面取决于景观元素的空间分布特征,另一方面还要通过斑块之间生物种迁徙或其他生态过程进展的顺利程度来反映。 ①干扰斑块:由于局部干扰而形成的斑块。 ④残存斑块:大面积干扰后残存下来的局部未受干扰的自然或般自然斑块。 ⑥边缘效应:景观单元边缘部分由于受外围影响而表现出与中心部分显著不同的生态学特征的现象。 ⑦景观孔隙度:单位面积的斑块数目。 ④生态交错带:指相邻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区。 ⑤景观边界:指在特定时空尺度下,相对均质的景观之间所存在的异质性过渡区域。 ①景观格局:景观要素在景观空间内的配置和组合形式,是景观结构和景观生态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 ①景观生态安全格局:景观中存在某种潜在的生态系统空间格局,它由景观中的某些关键的局部,其所处方位和空间联系共同构成。 ①景观异质性:由景观要素的多样性和景观要素的空间相互关系共同决定的景观要素属性的变异程度。 ⑦空间异质性:由景观要素的数量和比例、形状、空间分布及景观要素之间的空间邻接关系所决定的空间不均匀性。 ③时间异质性:作为空间某一点不同时间景观结构和组分变化的量

变。 ④景观破碎化:景观中景观要素斑块的平均面积减小、斑块数量增加的变化。 ⑤景观多样性:特定区域中景观要素及其空间结构类型、格局、过程的变异性和复杂性。④中继站:在链路上某一地点,传输设备的集合。 ⑨景观生态流:物质、能量、物种和信息在景观中毗邻的生态系统之间的流动或运动。 ③景观阻力: ①干扰:阻断原有生物系统生态过程的非连续性事件。 ④中度干扰假说:中等程度的干扰频率能维持较高的物种多样性。 ①景观变化:景观变化的速率有快有慢,规模有大有小,总是一个渐进的过程。②景观稳定性⑥破碎化⑨转移矩阵 ①群丛 1.简答题 ③景观生态学形成与发展的理论基础主要有哪些? 答1)德国生物学和地理学家定义景观为:将地球圈、生物圈和智慧圈的人类建筑综合在一起的,供人类生存的总体空间可见体。 2)荷兰景观生态学家普遍认为,景观是由生物、非生物和人类活动的相互作用产生和维持的,作为地球表面可识别的一部分,包括其部分形态与功能关系的综合体。 3)美国景观生态学家和法国地理学家认为,景观是指由一组类似方式重复出现的、相互作用的生态系统所组成的异质性陆地区域,其空间尺度在数千米到数十千米范围。 4)①环境资源斑块的特性是什么? 答:1)由于自然环境资源的空间分布格局具有相对稳定性,环境资源斑块的持续时间较长,即斑块寿命较长,周转速率很低 2)斑块与木底之间的生态交错区可能很宽,常形成逐步变化的梯度⑦斑块边缘对能量、养分、物种有何影响? 答:1)能量流动或物质交换随着边缘的增加而增加。 2)大型斑块有利于敏感物种生存,为大型脊椎动物提供核心生境躲

心理团体辅导活动小结

雏鹰学校心理问题学生应急处理预案 心理团体辅导活动小结 小学是人生发展的关键期,在社会环境日益复杂的条件下,小学生的内心冲突和矛盾相对提前,关注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开展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对于培养小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心理。 2018年5月12日,学校心理辅导老师组织六年级开展了意志力训练的团体活动。在意志力训练活动中,活动一开始,很多学生发出不屑的声音,觉得举起手臂真是太容易了。可没有几分钟,大家的表情就不那么轻松了。这时辅导老师及时给他们加油,鼓励他们坚持:其实在举手过程中,大家承受了同样的酸痛,就好比我们在人生路上会遇到同样的艰难险阻,有的同学坚持了3分钟就退下阵来,而能坚持到 10分钟就会成为最后的胜利者。 有的学生坚持到最后都强忍着胳膊的酸痛。最后一半的学生都坚持了10分钟。他们分享说:很多事情我们做一次两次容易,要坚持下来就难了,而坚持下来的人变成了胜利者。虽然,并不是我们每个人都能成为伟人,但是,如果你想实现自己的梦想,想有一番作为,必须要坚持不懈。人贵有恒,如果在困难前却步,往往只会拥抱失败;如果在困难时坚持,常常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成功。 通过这次的活动我也有很大的收获和感悟,当然也体会到一些不足: 第一、活动时间要求控制在一堂课内,但这就会使得团队的建立显得过于粗糙,在团队关系建立的时候没有做得很好。在团体辅导过程中,团体的建立对整个团体辅导活动的顺利推进是很重要的。应该花更多的时间来建立团体关系,让每个组的成员都能更好地融入团队中,在团队中获得安全感。 第二、在整个活动过程中,辅导员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对整个活动的结构和活动流程的关注上,对一些细节的处理关注不够多,对组内成员的心理活动没有过多的关注。这一点在今后的心理辅导活动中加以重视。 通过本次活动,学生将对各自的意志力有更清楚的了解,也将了解并学习到一些增强意志力的方法,会在平时更好地的注意锻炼自己的意志力,从而更好地学习、生活、工作。 和硕县第一小学心理咨询室 2018年5月12日 页脚内容1

景观生态学(终极版)

1.叙述景观生态学的主要内容及目前的研究重点。 主要内容: (1)景观生态学是研究空间的异质性和格局 a)定量地描述不同尺度下的景观格局形成的物理、生物过程和干扰过程; b)空间异质性如何影响到个体、种群和群落的空间分布; c)景观结构和功能随时间变化; d)人类对景观变化的影响以及如何管理景观。 (2)景观生态学是对空间异质性的研究和管理 a)景观镶嵌体的空间结构和组成; b)景观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如能流、物流); c)景观结构和功能随时间的变化; d)景观结构和功能的优化和管理。 目前研究的重点: ①干扰对景观格局和过程的影响和干扰在景观中的传播和扩散。 ②景观格局与景观过程的关系或景观格局的生态学和环境效应。 ③小尺度实验研究及其尺度外推。 ④景观动态模拟预测模型和景观规划设计辅助决策以及多尺度空间耦合模型。 ⑤景观格局优化。 ⑥景观的多重价值和作为社会经济发展规划与决策基础的景观社会经济研究。 ⑦人类在景观中的作用和景观规划设计。 热点地区:①流域系统;②湿地;③文化景观;④城乡过渡带;⑤滨海地区;⑥乡村景观 2.试比较美国景观生态学派与西欧景观生态学派的特点。(必考) 欧洲和北美在起源和发展上均有着显著的不同。一般而言,欧洲学派更具人文性和整体论的特点;北美学派更注重于以生物为中心的生态学内容和还原论为基础的方法论。 具体的主要体现于两个方面: 首先,景观生态学在欧洲学派中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它与规划、管理和政府有着密切的和明确的关系;北美学派虽也有应用的方面,但它更大的兴趣在于景观格局和功能等基本问题上,并不是都结合到任何具体的应用方面。 其次,欧洲学派主要侧重于人类占优势的景观;而北美学派同时对研究原始状态的景观也有着浓厚的兴趣。 当然除此之外,他们之间也存在一些共同点,如北美景观生态学派同样意识到了人类对景观的作用和影响;欧洲学派也没有放弃对空间格局的重视。 3.为什么要研究景观格局?研究景观格局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景观格局一般指景观的空间格局(Spatial pattern),是大小、形状、属性不一的景观空间单元(斑块)在空间上的分布与组合规律。 研究意义: a)从看似无序的景观斑块镶嵌中,发现潜在的有意义的规律性,最终目的是为了确定产生和控制景观格局的因子和机制, 探讨格局效应。 b)确定产生和控制空间格局的因子及其作用机制; c)比较不同景观镶嵌体的特征和它们的变化; d)探讨空间格局的尺度性质; e)确定景观格局和功能过程的相互关系; f)为景观的合理管理提供有价值的资料。 研究方法: a)用于景观要素特征分析的景观空间格局指数

内蒙古农业大学《景观生态学》复习题汇总

景观生态学易考题 名词解释 5S:RS、GIS、GPS、Eos、DPS。 B斑块:是在外观上不同于周围环境的非线性地表区域,具有相对同质性,是构成景观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元。 B本底:景观中范围最大、连通性最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景观的性质,对景观的动态起着主导作用的景观要素。 B变幅:指生态系统可被改变并能迅速恢复原来状态的程度。 D地带性土壤:由生物气候条件决定而发育具广域分布的土壤。 F富集作用:生物体逆着生境的浓度吸收有毒有害物质的作用。 G干扰:是阻断原有生物系统生态过程的非连续性事件,它改变或破坏生态系统、群落或种群的组成和结构,改变生态系统的资源基础和环境状况。 G干扰:一种明显改变景观结构、功能和动态过程的事件。 J景观(狭义):指一般在几平方千米到数百平方千米范围内,由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以某种空间组织方式组成的异质性地理空间单元。 J景观格局:是景观要素在景观空间的配置和组合形式,是景观结构和景观生态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 J景观生态流:能量、物质、物种和其他信息在景观要素之间的流动。景观生态流的表现形式即为景观过程。 J景观变化:也称景观动态。是指景观的结构和功能随时间所表现出的动态特征。J景观稳定性:指一个系统对干扰或扰动的反应能力。景观稳定近似于生态系统的稳定。 J景观生态建设:是景观尺度上的生态建设,即一定地域、跨生态系统、适用于特定景观类型的生态建设。 K抗性:或称抵抗力。描述生态系统在受到扰动后产生变化的大小,也就是衡量生态系统对敏感性的大小。 L廊道:是不同于两侧本底的狭长地带,可以看作是一个线状或带状斑块。 S生态系统:一定时间和空间内生物和非生物成分之间通过不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而相互作用形成的统一整体,构成的生态学功能单位。

大学生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方案

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方案 活动主题:“彼此相知,同舟共济” 设计理念: 现代社会独生子女很多,个个都是父母眼中的“宝”。家里的“小皇帝”。所以以自我为中心的现象很普遍,在人际交往上也就稍显被动。加之青春期的到来,小群体的现象比较突出。造成同在一个班级生活几个月都不知“她是谁”。然而,在全球化发展浪潮下的今天,社会劳动分工日趋复杂和精细。仅凭一人之力,已经很难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成功。所以,辅导员在新建立的班级中很有必要,对他们进行团体心理辅导。社会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如果要在一个彼此陌生疏远的人群中快速地建立起一个团体,最好的方法就是给这群人一个共同的任务。让他们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自发地分工、合作。最后我们会惊喜地发现,当他们完成了任务时,团体就会建立起来。他们会在合作的过程中彼此了解、彼此欣赏、互相鼓励。感受到集体的智慧,团结的力量。 活动目的: 1. 使团体成员展现自我,增强自信; 2. 使团体成员彼此信任、相互协助、融洽相处; 3. 使团体成员感受团结的力量,体会集体的温暖。 活动对象:12级汽车学院某班 活动场地:篮球场或汽车实验场 准备材料:6张报纸彩笔纸

活动时间:40分钟 活动过程: 一、开场: 亲爱的各位同学,你们好!今天我们将和大家共同开展一次充满活力、充满趣味的活动。活动的主题是:“彼此相知,同舟共济”。在活动时,需要大家按照我的指示、积极配合,你们能做到吗? 好,刚才大家的声音让我充分感受到了你们的热情与信心,让我们一起为这份热情与信心表示一下鼓励,好吗。(鼓掌) 写名字:每个人在纸上以自己独特的方式介绍自己,做一个小小的名片,放在自己身上的任何部分,让大家能通过名片认识你。 同心圆: 接下来,在我们今天的活动正式开始之前,先请大家在5秒钟之内,男女相间,手拉手,以我为中心围成一个大的圆圈。(学生演练,主持人倒计时5-4-3-2-1)。好,我们已围成了一个大的圆圈,我们把它叫做“同心圆”,请各位成员站在原地不动,然后轻轻地松开手。 二、热身活动 请所有成员看着我,跟我做同一个动作。 1.深呼吸 请伸出你的双手,十指交叉,双手紧握,放在胸前。请慢慢闭上你的双眼,暂停八秒钟的呼吸(辅导员从1至8,轻声数数)。 好,非常好,现在开始深深吸一口气,感受空气的清新,感受气体从

景观生态学重点总结

景观生态学重点总结: 景观的定义:在几十千米到几百千米范围内由不同生态系统组成的异质性地理单元。是土地的一部分,强调其美学价值,生态价值和社会效益。(景观与土地,环境的区别和联系?)景观:土地的具体一部分,是土地的外延从属,更代表了一种较为精细的尺度涵义;强调美学价值、生态价值和社会效益;具有异质性;存在形式为实体。概括其特点可为以下七性:空间异质性、地域性、可辩识性、可重复性、功能一致性、尺度性和多功能性。 土地:侧重于社会经济属性,主要关注土地的肥力、产权关系、经济价值;均质性地块单元。 环境:环绕于人类周围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存在形式有实体和非实体形式。 两大学派:美国学派:来源于生态学。侧重对景观生态系统研究,把研究建立在现代科学和系统生态学基础上,侧重对景观的异质性,多样性,稳定性的研究。形成从空间格局分析,景观功能研究,动态监测等一系列方法。 欧洲学派:来源于地理学。主要应用景观生态学方法进行土地评价,利用和规划,形成了一套景观生态规划的理论和方法。 景观生态学:研究景观结构,功能,动态变化的学科。 第二章 斑块,廊道,基底模式(patch-corridor-matrix):是用来描述景观空间格局的基本模式。斑块:景观最小异质性单元。廊道:不同于两侧基质的狭长地带。基底:景观中范围最广,相对均质和连通性最强的部分。 景观结构(landscape structure):景观的组分构成和空间分布方式。 异质性(difference):在一个景观区域中,景观元素类型,组合及属性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变异程度。包括时间异质性和空间异质性。 尺度:研究对象时间和空间上的细化水平。 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明确岛屿的概念:与外界有相对明显的界限;不受外界干扰;内部相对均质;与外界差异显著。阐述了岛屿上物种丰富度与面积的关系,遵循那个公式。物种丰富度取决于两个过程:1.物种迁入 2.物种绝灭,迁入率和灭绝率与岛屿面积,隔离程度和年龄有关。 距离效应:由于不同种物种在传播能力上和岛屿隔离程度上的差异相互作用所产生的现象。 面积效应:岛屿面积越小,种群则越小,种群灭亡的概率也就越大。 异质种群(mata-population):空间上彼此隔离,而在功能上又相互联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亚种群或局部种群组成的种群缀块系统。 经典型大陆岛屿形缀块型非平衡态中间型或复合型种群 经典型:由很多生境和大小,形态相近的缀块组成。灭绝概率相同 大陆岛屿形:由少数很大的斑块和许多面积很小的斑块组成。大陆斑块经常起到库的作用。

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工作总结

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总结 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和同学积极的配合下,本次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圆满结束。 在本次团体心理辅导的活动中,共进行每周一次,共八次团体心理辅导训练。每一次的辅导主题围绕团体合作、人际沟通和交往、自我认识、自信训练、压力管理训练等内容进行,每次课课时为60分钟。在活动中,通过游戏、角色扮演、情景扮演等一些简单的活动,促使学生在活动中通过观察、学习和体验来认识自我、探讨自我并接纳自我,调整和改善他人的关系。例如:在团队合作训练过程中,学生通过游戏“千千结”,体会团队合作之间所带来的成功。同时让学生动手完成“会飞的鸡蛋”实验,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激发每一个学生参与实验,并集体展示实验成果,最后进行总结与分享。通过一个课时的活动,使参加活动的学生体会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在今后的学习生活过程中树立更强的团队合作意识。 通过本次活动,不难发现瑶族女子班的学生心态是很乐观的,虽然在生活和学习中遇上一些困难,但是她们都会想着努力去克服去改善,很高兴学生们能够拥有如此阳光的心态,学生们积极向上的阳光心态也在不断感染着我,对于这一次活动,作为教师自己也有很大的进步。同时也使我更加

深刻地认识到:心理辅导和教育教学工作对于一个学校的发展是同样的重要。心理辅导是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的过程。我们都是单翼的天使,只有拥抱才能飞翔。只有心理和生理都健康成长的学生和教师,师生关系才能和谐发展,才有利于促进教育教学工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最后促进学校的发展。同时希望通过这些活动,能带动更多的老师和学生关注其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当然对于第一次组织此类活动的我来说,本次活动也存在一些不足。有的时候活动气氛还带动得不够,学生会感到无趣与沉闷,有些课时分享不够到位,学生难以领悟,工作做得不是非常细致和全面。经过本次的经验,我相信在以后的工作中会努力改进,会做得更好!

高考考前心理辅导讲座材料

高考考前心理辅导 主讲人:梁建文 高三各位同学: 下午好!很高兴在高考即将来临之际,能给大家做高考前的心理辅导。 我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王极盛教授曾对300多名高考状元进行调查;多年的研究表明,高考获得成功,第一是考生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的情况,这是硬件。高考前、高考中同学们的心理,是成功的软件。知识的掌握相信大多数同学已经胸有成竹,而且每个同学的实力已经基本定型。所以,高考前的心理,调节心态显得尤为重要,大家如果能把心态调整好,相信就会在高考中正常发挥,甚至超常发挥。 临近高考的日子越来越近了,同学们都会或多或少感到一些焦虑与压力,特别是几次考试之后有些同学的成绩不够理想,甚至怀疑自己的实力,有挫折感。这里我要告诉大家的是,有压力和挫折是正常的、也是必然的,关键是我们如何面对压力与挫折? 一.如何面对压力与挫折? 面对压力与挫折,相信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应对方式。有一篇名为《招聘》的微型小说,我好几次把它作为人生深刻的哲理小品来阅读,我想借这个机会,把它送给大家。日本的一家公司要招聘10名职员,经过一段时间严格的面试和笔试,公司从三百多名应聘者中选出了10名佼佼者。 发榜这天,一个叫水原的青年榜上没有自己的名字,悲痛欲绝,回到家里便要悬梁自尽。幸好亲人及时发现,水原没有死成。正当水原悲痛欲绝之时,从公司却传来好消息:水原的成绩是名列前茅的,只是由于计算机的错误,导致了水原的落选。正当水原一家人大喜过望之时,从公司却传来消息,水原被公司除了名。原因很简单,公司的老板认为:"如此小的挫折都经受不了,这样的人在公司里是干不成什么大事的。"美国的一家公司要招聘10名职员,经过一段时间严格的面试和笔试,公司从三百多名应聘者中选出了10名佼佼者。 发榜这天,一个叫汤姆的青年榜上没有自己的名字,悲痛欲绝,回到家里便要悬梁自尽。幸好亲人及时发现,汤姆没有死成。正当汤姆悲痛欲绝之时,从公

景观生态学考试复习重点

景观生态学复习重点 第一章绪论 景观:是一个由不同土地单元镶嵌组成,具有明显视觉特征的地理实体;它处于生态系统之上,大地理区域之下的中间尺度;兼具经济、生态和文化的多重价值。 第二章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基础 1.等级理论 任何系统都属于一定的等级,并具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尺度。等级结构是一个由若干单元组成的有序系统,对于任何等级的生物系统,它们都是由低一等级水平上的组分(亚系统)组成。同时本身又是高一等级水平上的组成成分。 2.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物种-面积”关系、均衡理论、聚合种群理论) (1)“物种—面积”关系:S = CAz (S:物种丰富度;A:物种存在的空间面积;C:物种的分布密度;z:一个统计指数,理论值为0.263,通常为0.18-0.35) (2)均衡理论:岛屿物种数目的多少,应当由“新物种”向区域中的迁入和“老物种” 的消亡或迁出之间的动态变化所决定,它们遵循着一种动态均衡的规律。当迁入率和灭绝率相等时,岛屿物种数达到动态的平衡状态,即物种的数目相对稳定。 (3)聚合种群理论:指在斑块生境中,空间上具有一定的距离,但彼此间通过扩散个体相互联系在一起的许多小种群或局部种群的集合,一般也称为一个种群的种群。 3.复合种群持续生存的必要条件 ①离散的局部繁殖种群。 ②所有的亚种群均有绝灭的风险。即使是最大的亚种群也有绝灭的可能。 ③亚种群有重建的可能。重建率随斑块间距离的增大而锐减,也与物种的迁移能力有关。 ④局域动态的非同步性。 4.渗透理论(临界阈现象,渗透阈值0.5928) (1)临界阈现象:某一事件或过程在影响因子或环境条件到达某一阈值而发生的从一种状态过渡到另一种截然不同状态的过程。 (2)渗透阈值0.5928 5.源-汇系统理论(“源”种群与“汇”种群,源斑块与汇斑块) (1)所谓“源”种群是那些在条件较好的斑块生境中生存并具有较高增长率的局部种群。(2)所谓“汇”种群是指那些在条件较差的斑块生境中生存并具有负的种群增长率的局部种群。 (3)包含源种群的生境视为源斑块,而将汇种群所占据的生境作为汇斑块。物种总是从源斑块向汇斑块迁移。 6.尺度的定义和表达 (1)定义:指在所研究的生态系统的面积大小(空间尺度),或者指所研究的生态系统动态的时间间隔(即时间尺度)。 (2)表达:粒度和幅度 第三章景观结构 1.斑块(概念,起源)

景观生态学知识点总结 - 副本 (2)

一、名词解释: Porosity 孔隙度是景观内具有闭合边界的斑块密度的量度,指单位面积上具有闭合边界的斑块数目 Landscape boundary景观边界是在特定时空尺度下相对均质的景观要素之间所存在的异质性过渡区域。 Ecotone 生态交错带是相邻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带,往往也是尺度较大的不同景观类型之间的边界地带,如沙漠边缘、海陆交错带、山地与平原的交错地带等。 Grain size粒级景观组分规模大小的量度 Contrast 景观对比度指相邻的不同景观单元之间的相异程度 Langscape heterogeneity景观异质性指景观系统特征在空间和时间上的不均匀性及复杂程度 Venturi effect狭管效应(瓶颈效应) 能量和物质在通过景观的狭窄地带时流速改变 Landscape change景观变化是研究景观在各种内弯部驱动因素作用下其结构和功能随时间推移发生的变化过程、特征与规律,也称景观动态(landscape dynamic)。 Disturbance 干扰剧烈影响生态系统、群落或种群结构,并能改变资源和物理环境的相对离散性事件。 Frequence 干扰频度指同一地区同一植被或同一景观内,单位时间某一干扰发生的次数。 Return interval cycle or turnover time干扰重发间隔指一个地点相邻两次干扰间隔的平均年数,为频度的倒数,主要指周期性不明显的干扰。某处100年发生一次火灾,此处每年发生火灾的频度为0.01,间隔为100。 Scale 尺度对某一研究对象或现象在空间或时间上的量度 尺度通常用粒度、幅度和范围来表达。大尺度对应小比例尺,小尺度对应大比例尺。 Scaling 尺度推绎指利用某一尺度上所获得的信息和知识来推测其他尺度上特征的过程,或者通过在不同尺度上的研究来讨论生态结构、过程、功能等景观生态学问题跨尺度特征的过程,即为跨尺度信息转换,也称尺度演绎或尺度外推(scale extrapolation)。内容:尺度的放大或缩小(改变粒度或幅度来实现);系统要素和结构随尺度变化的重新组合或显现;根据某一尺度上的信息,按一定规律方法推测研究其他尺度上的问题。 Landscape ecological classification景观生态分类根据景观的空间结构与生态功能特性来划分景观生态系统的类型。 Suitability 适宜性也称适宜度,是一定土地单元的某种特殊利用方式与其生态环境协调关系的一种量度。 Suitability analysis适宜性评价指相对于特定生态过程的景观潜力和景观利用合适程度的综合评估。 Landscape ecological evaluation景观生态评价是对景观属性的现状、生态功能及可能的利用方案进行综合判定的过程。 Ecosystem health生态系统健康指一个生态系统所具有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即在时间上具有维持其组织结构、自我调节和干扰后的恢复能力。活力、组织结构、恢复力为其特征。 Ecosystem service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指生态系统与生态过程所形成的维持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条件及其效用。替代市场价格法、全变估值法Ecological security,eco-security生态安全指在人的生活、健康、安乐、基本权利、生活保障来源、必要来源、社会秩序和人类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等方面不受威胁的状态,包括自然生态安全、经济生态安全和社会生态安全,组成一个复合人工生态安全系统。狭义的生态安全是指自然和半自然生态系统的安全,即生态系统完整性和健康的整体水平反映。 Ecological footprint生态足迹法是基于土地面积的量化,它是通过核算人类生存所需的生物生存土地面积与该地区所能提供的实际土地面积相比较,判断该地区人类活动是否处于生态承载力范围之内。 通过测算研究区域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生态赤字来测评区域可持续发展状况。 Ecological capacity生态承载力指一个区域实际提供给人类的所有生物生产土地面积的总和 Landscape ecologicalplanning景观生态规划是指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以区域景观生态系统整体优化为基本目标,在景观生态分析、综合和评价的基础上,建立区域景观生态系统优化利用的空间结构和模式。 Landscape ecological classification景观空间分类就是根据景观的空间结构域生态功能的特性来划分景观生态系统的类型。单元确定(以功能关系为基础),类型归并(以空间形态为指标) Wetland 湿地是指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的沼泽地、湿原、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静止或流动的咸水或淡水或半咸水体者,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m的水体。 二、填空、选择: 景观地理学概念——洪堡德 景观生态学创始人——特罗尔 景观的基本特征: 1、景观是由异质性的土地单元组成的镶嵌体,即生态系统的聚合。异质性是景观的基本属性。 2、景观由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生态系统组成 3、景观是处于生态系统之上、区域之下的中等尺度的空间实体 4、景观具有一定自然和文化特征 5、具有一定的气候和地貌特征 6、与一定的干扰状况的聚合相对应 渗透理论用以描述胶体和玻璃类物质的物理特性,并逐渐成为研究流体在聚合材料媒介中运动的理论基础 斑块的类型环境资源斑块、干扰斑块、残存斑块、引入斑块(植入斑块、聚居斑块) 按廊道的结构和性质划分线状廊道带状廊道河流廊道 廊道的功能资源功能通道功能屏障功能、防护功能美学功能 廊道的双重性质:1、廊道将景观不同部分隔离开。2、廊道又将景观不同部分连接起来并可起保护作用,这两方面的性质是矛盾的,却集中于一体,区别点在于起作用的对象不同。 景观边界的特征异质性动态性宏观性尺度性 最常见、最简单的景观空间格局构型斑块——廊道——基质 网眼大小:网络线间的平均距离或网线所环绕的景观要素的平均面积。网眼大小在采伐作业和农业经济方面也有一定意义,如适当的道路密度可以减少木材的运输费用,田块的大小也与农田耕作方式密切相关。 景观空间格局有均匀格局聚集格局随机格局组合格局 均匀格局景观包括:点阵格局、渐变格局、带状格局、交替格局、棋盘格局、网状格局、环状格局楔状格局 聚集格局:群居格局、线状格局、交错格局、放射格局、水系格局、指状格局 随机格局:散点格局、散斑格局、镶嵌格局 景观破碎化指由于自然或人为因素的干扰所导致的景观由简单趋于复杂的过程,即景观由单一、均质和连续的整体趋向于复杂、异质和不连续的斑块状镶嵌体的过程。 景观间流的运动机制:半透膜观点;关于源区和汇区的观点 景观要素之间物质、能量和物种的流动靠的是五种媒介物:风、水、飞翔动物、地面动物和人。 动物在景观中的运动方式巢区活动散布迁徙 动物分布格局的一般规律 1、在多数情况下,大片同质性地区不适宜动物生存。 2、廊道与动物运动的关系决定于廊道类型和动物种类。 3、动物巢区通常呈扁长形,有时呈线条形。 4、景观异质性特征在景观功能中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 景观的一般功能包括生产功能生态功能美学功能文化功能 山地森林对河流的作用:1、维持景观稳定性和保持水土;2、维持河流生物的能量和保持水土;3、维持河流良好的水文状况;4、维持河流的良好水质景观阻力的影响因素包括:生态流通过界面的频率;界面的不连续性;景观要素的适宜性(龙游浅滩遭虾戏,虎落平川被犬欺);各景观要素的长度 景观关键点: 1、具有重要内容或源地效应的部位,或者不同寻常的地物。 2、变化较频繁的区域,特别是生态敏感区,以及那些一旦受到干扰就长时期得不到恢复的区域。 3、各种形式流交汇的地方。 解释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由于不同的人类活动方式而带有明显不同的文化色彩,同时也对生活在景观 中的人们的生活习惯、自然观、生态伦理观、土地利用方式等文化特征产生 直接而显著的影响。 景观文化性原理(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1、人的景观感知、认识和准则影响景观并受景观的影响 2、文化习俗强烈的影响居住景观和自然景观 3、自然界的文化概念不同于科学的生态功能概念 4、景观外貌反映文化准则 判断景观变化的标准是 1、景观的基质发生变化,一种新的景观要素成为景观基质。 2、几种景观要素类型所占景观面积百分比发生足够大的变化,引起景观内 部空间格局的变化。 3、景观内产生一种新的景观要素类型,并达到一定覆盖范围。 景观变化的空间过程有五种穿孔分割破碎{影响整个区域/一个斑块} 收缩磨蚀{单个斑块或廊道} 整个区域的连接性随着分割过程和破碎化过 程的增强而减小。 按干扰的作用强度划分轻度干扰适度干扰严重干扰极度干扰 常见的干扰现象有火干扰放牧土壤物理干扰土壤施肥践踏外 来物种入侵人类干扰等 影响干扰发生及效应的因素:群落组成及结构;立地条件,影响干扰的发生 及严重程度;植物的生态对策;景观特征 土地分类法、传统的景观分类法、景观生态分类法的区别联系 1、土地分类法即发生法强调属性至上,把土地划分成性质相对一致的空 间单元,但较少考虑到土地的空间形态,从而使空间单元的边界难以确定。 2、传统的景观分类法强调空间形态和空间异质性组合特征,并没有考虑 景观的本质属性 3、景观生态分类法不仅考虑景观的自然属性,同时也考虑景观的空间形 态的差异。 景观生态分类的基本原则:综合性原则、主导因子原则、实用性原则、等级 性原则 景观生态分类的一般步骤 1、目标定位与资料收集 2、景观特征提取与分析 3、分类等级和主导因子确定 4、样点确定与野外调查 5、景观生态分类体系的建立 6、精度评价与结果校正 7、景观生态分类图制作 适宜性评价是生态规划的核心 景观分类与制图是基础 景观生态评价表现:1.根据一定的标准评价;2.是一个系统分析过程即必须 做出事实判断;其本质是对景观功能价值进行判断。 土地适宜性评价指标气候地貌土壤肥力土壤质量土地利用格局 变化等 适宜性评价的一般步骤 1、确定生态规划区范围,明确适宜性评价的具体目标 2、将规划区划分网格,分别进行生态登记 3、根据评价目标确立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 4、各单因子指标量化,或者建立各单因子指标适宜性模型,制定生态适宜 性评价标准 5、适宜性综合评价,同时给出每一土地利用方式的生态适宜性图 生态安全评价框架模式压力——状态——响应 (pressure-state-response,P-S-R)[北京市:p:能源方面,s:大气、水、土 壤、生物,r:新技术和投资]驱动力——状态——响应(driving force-state-response,D-S-R)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 (driviing force-pressure-state-impact-response,D-P-S-I-R) 景观生态规划的步骤 1、规划目标与范围确定 2、资料收集与景观生态调查 3、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分析 4、景观分类与制图 5、景观生态适宜性分析 6、景观功能区划分 7、规划方案评价及实施 景观生态规划的原则 1.自然优先原则 2.整体优化原则 3.特殊性原则 4.综合性原则 一个生物圈保护应由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三个功能区组成 理想的农区景观生态规划应反映农区景观资源提供农业的第一性生产、保护 和维持生态环境平衡及作为一种特殊的旅游观光资源三方面的功能。 Eg:南方丘陵地区多水塘体系景观模式,控制富营养化现象。符合景观生态 流与空间再分配原理。 星状城市景观对消除大气污染的效果最好 城市景观生态规划的总目标:安全性、健康性、便利性、舒适性 绿地是城市景观中最重要的生态要素,一般通常用人均绿地面积和绿地覆盖 率来衡量城市的绿化水平。 生态旅游区景观格局基本面貌是点(斑块)、线(廊道)、面(基质)的分布 状态旅游景点或景区以及空间斑块的形式镶嵌于具有不同地理背景的旅游 区基质上,旅游线路则是用以上连接景点或景区,以及对外交通的廊道,廊 道之间常相互交叉形成网络。 湿地景观特点:1)过渡性2)多样性3)生产力富集性4)坏境脆弱性eg: 我国成都活水公园展示了人工湿地系统处理污水的新工艺。包括:厌氧池、 人工湿地塘、床系统、养鱼塘系统以及连接各个工艺的水流雕塑和自然水沟。 三、大题: 1.试论述物种共存和斑块动态的平衡观点和非平衡观点。 答:平衡观点是从Gauss的竞争排除原理出发,以生态位分化作为物种共存 的基本机制,这个观点的基本内容包括以下两点:(1)凡生态位完全相同的 种,将产生种间竞争,一个种将被另一个种所排挤,最后将由一个种占优势。 (2)由多物种组成的稳定群落必须是由生态位不同的种组成。正是由于多 物种在生态位上的千差万别,才使很多物种得以生活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另 外,在看来是一致的生境中,实际上是由许多微生境组成的,在一个微生境 中,对资源要求相同的种会互相排挤,但从总体来说,确是多种共生。 非平衡观点并不反对竞争排斥原理,但认为由于干扰的存在,竞争排斥 不是通则,而是某些局部特点;干扰是维持物种共存的主要机制。竞争排斥 原理在自然界中能否普遍发生存在三个基本前提:(1)确实两物种在同一时 间中对同一资源产生竞争;(2)要在一个稳定的环境中;(3)要一直等到一 个物种完全排斥另一个物种所需的时间为止。但是由于自然环境的极端不稳 定性,并有天然干扰存在,因此就达不到竞争排斥,另外竞争排斥原理是以 闭合群落为基础的,而真实的群落实际上是一个开放的群落。正是由于这些 干扰的作用,所以中等干扰假说特别强调干扰在维持物种多样性中的地位。 干扰起的作用与竞争平衡正好相反,有下述三个特征:(1)干扰可创造一种 有利于竞争力弱的种的环境条件;(2)干扰频度如果比竞争排斥所需的时间 短,就可以防止竞争排斥发生;(3)干扰斑块如果在空间上接近于正在发生 竞争排斥的斑块,就可使被排斥种迁移到本斑块来。 2.谈谈你对“景观”概念的理解及其在园林规划中的指导意义。 答:景观的概念可以从三方面理解: (1)景观的美学概念。景观与英语中的风景(scenery)一词相当,与汉 语中的“风景”、“景色”、“景致”的含义一致。都是视觉美学意义上的概念。 (2)景观的地理学概念。地理学上将景观作为地球表面气候、土壤、 地貌、生物各种成分的综合体,具有地表可见景象的综合与某个特定区域综 合体的双重含义。 (3)景观的生态学概念。景观是指由一组以类似方式重复出现的、相 互作用的生态系统所组成的异质性区域。 (4)景观这三方面的含义有历史上的联系,从直观的美学观,到地理 上的综合观,又到景观生态学上异质地域观逐步发展而来的。 (5)对于园林规划设计工作者而言,首先应注意景观的美学价值,地 理景观的特征;其次,要重视景观格局形成的生态原因,科学深地认识规划 区的生态特征。在园林规划设计中,不仅要注意观赏上的美学要求,也要充 分考虑到景观结构在生态学上的合理性。 3.试运用实例分析景观生态学的尺度效应。 答:以景观与景观要素之间的关系来分析。景观强调的是异质镶嵌体,而 景观要素则强调均质性,即指外貌、结构、功能等方面基本一致的单元; 其次,景观和景观要素的地位是相对的,某一景观要素在某种条件下可 能成为景观;比如我们可以将武夷山风景名胜区划分为森林景观、茶园、农 田、河流、居住地等。这时森林景观是构成风景区的一个景观要素,但如果 研究武夷山风景区的森林景观问题,这时森林即为景观,构成森林的马尾松 林、杉木林、经济林、竹林、阔叶林等是其景观要素,这种现象并非说明景 观与景观要素可以任意互相调换地位,而是说明景观现象具有尺度效应。 4、在生态学中,稳定性的含义包含了哪两方面?怎样理解稳定性的尺度? 答:稳定性包括了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系统保持现有状态的能力,即抗干 扰的能力;二是系统受干扰后回归该状态的倾向,即受干扰后的恢复能力。 任何景观都随时间发生变化,景观的稳定性只有相对的意义。在这里最 为关键的问题是所选取的时间尺度。评价景观是否稳定需要首先假定一个时 间尺度或者说是变化速率,当所观察的景观运动速率大于假定的运动速率 时,认为景观是变化的,反之认为景观是稳定的。 大尺度上景观结构和要素组成的变化需要很长的时间才发生,而小尺度上景 观的变化在短期就可以发生。在景观尺度上,稳定性实际上是许多复杂结构 在立地水平上不断变化和大尺度上相对静止的统一。 5、为什么说景观格局与过程分析对景观生态规划有重要意义。 答:不同的景观具有明显不同的景观空间格局,而景观空间格局是决定景观 生态流的性质、方向和速率的主要因素,同时景观格局本身也是景观生态流 的产物,即由景观生态流所控制的景观再生产过程的产物。因此景观的结构 和功能,格局与过程之间的联系与反馈始终是景观生态规划中的重要课题。 成功的规划与设计在于我们对规划区景观的理解程度,因为景观生态规 划的中心任务是通过组合或引入新的景观要素而调整或构建新的景观结构, 以增加景观异质性和稳定性,而对景观格局和生态过程的分析有助于做到这 一点。 6、与农田毗邻的林带对农田存在多方面的影响,试分析林带如何影响农田 的小气候。 答:(1)风速降低30%——40%;(2)减弱湍流交换,降低农田蒸发,保持 水分;(3)保持积雪,防止沙尘暴;(4)避免干热风(高温低湿且达到一定 风力的天气现象);(5)温度白天略增加,夜间略降低。 7、生态建筑的理念。 舒适健康是生态建筑的基础:健康是生活的保证,舒适是更高一级的生活质 量 高效清洁是生态建筑的核心:无废物排放,无有害生物。 和谐优美是生态建筑的精神境界:中国的传统建筑是人类建筑坏境与自然界 生物共生、能够均衡持续发展的文化体现。 8、住宅生态化的知道思想:生态住宅的思想基础——人类居住的生态学原 理,生态住宅的文化基础——人类欣赏景观的非现代性,生态住宅的美学基 础——超功利产生美,生态住宅的技术基础——仿生,生态住宅的环境基础 ——美化景观与治理污染结合,生态住宅的经济基础——不同经济收入水平 不同要求,生态住宅的社会基础——人际关系和谐。 9.基质的判定标准 1、相对面积通常基质的面积超过现存的任何其他景观要素类型的总面 积,或者说基质的面积应占总面积的50%以上,在异质性很强的镶嵌景观中, 可能任何一种要素的面积都在50%以下,这时就应考虑其他判别标准。 2、连通性假如景观的某一要素连接的较为完好,并环绕所有其他现存景 观要素时,可以认为这一要素是基质。因此,基质是景观中连通性最好的景 观要素。 3、动态控制当相对面积和连通性两个因素难以对景观基质进行判别时, 考察某种景观对当地生态环境的控制作用尤为重要。动态控制是一个功能指 标,即景观要素对景观动态的控制程度。 10.气候的意义 1、气候通过影响有机体的光合、呼吸作用等生命过程而影响其生长与发育 过程,从而影响其可能生长的种类或生态型等,进而影响由这些种类或类型 所组成的景观格局。 2、气候影响岩石的风化过程,从而影响地形地貌的形成过程。在同一气候 条件下,不同岩石的风化过程与结果不同,同一种岩石在不同的气候条件下, 其风化的过程与结果也有很大差别,如石灰岩即是一例。 3、气候影响土壤过程,从而影响土壤对植物供应水分、养分等的能力,同 时控制土壤水分和养分的各种途径。 11.自然保护区的生态规划和建设的方法 根据岛屿生物地理学的种—面积关系和平衡理论 1、大保护区比小保护区好。大保护区内物种迁入速率和绝灭速率平衡时, 拥有的物种较多;大保护区物种绝灭速率低。 2、栖息地是同质的保护区,一般应尽可能少的分成不相连的碎片。大保护 区物种存活率高,小保护区物种存活率低,大保护区比几个小保护区拥有较 多物种。 3、栖息地是同质性的保护区,如果要分成几个不相连的保护区,这些保护 区尽可能的靠近。这样将增加保护区物种迁入率,减小物种绝灭概率。 4、如果是几个不相连的保护区这些保护区应等距离排列。这意味着每一个 保护区的物种可以在保护区之间迁入和再定居;而在线性排列的保护区,位 于两端的保护区相隔距离较远,减少了物种再定居的可能性。 5、如果有几个不相连的保护区,用廊道把他们连接起来可能会明显的改进 保护功能。物种可以在保护区间扩散,而不需要越过栖息地之“海”,从而 增加物种存活机会。 6、只要条件允许,任何保护区应尽可能接近圆形,以缩短保护区内物种扩 散距离。如果保护区太长,当保护区局部发生种群灭绝时,物种从较中间区 域向边远区域扩散的速率会很低,无法阻止类似于岛屿效应的局部绝灭。 12.景观异质性与生物多样性 1、景观异质性与遗传多样性遗传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基础,随着景观 破碎等作用导致的景观异质性的增加,生境多样性将提高,种群多样性将更 丰富,物种基因的交流频繁,遗传多样性将增。 2、景观异质性与物种多样性物种在异质性的景观中的定居可以是随机 的,但通常是非随机的,即景观异质性愈高,物种多样性也愈高。 3、景观异质性与生态系统多样性景观异质性增加,生境多样性也随之增 加,生态系统多样性也随之增加。

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工作总结

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工作总 结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总结 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和同学积极的配合下,本次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圆满结束。 在本次团体心理辅导的活动中,共进行每周一次,共八次团体心理辅导训练。每一次的辅导主题围绕团体合作、人际沟通和交往、自我认识、自信训练、压力管理训练等内容进行,每次课课时为60分钟。在活动中,通过游戏、角色扮演、情景扮演等一些简单的活动,促使学生在活动中通过观察、学习和体验来认识自我、探讨自我并接纳自我,调整和改善他人的关系。例如:在团队合作训练过程中,学生通过游戏“千千结”,体会团队合作之间所带来的成功。同时让学生动手完成“会飞的鸡蛋”实验,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激发每一个学生参与实验,并集体展示实验成果,最后进行总结与分享。通过一个课时的活动,使参加活动的学生体会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在今后的学习生活过程中树立更强的团队合作意识。 通过本次活动,不难发现瑶族女子班的学生心态是很乐观的,虽然在生活和学习中遇上一些困难,但是她们都会想着努力去克服去改善,很高兴学生们能够拥有如此阳光的心态,学生们积极向上的阳光心态也在不断感染着我,对于这一次活动,作为教师自己也有很大的进步。同时也

使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心理辅导和教育教学工作对于一个学校的发展是同样的重要。心理辅导是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的过程。我们都是单翼的天使,只有拥抱才能飞翔。只有心理和生理都健康成长的学生和教师,师生关系才能和谐发展,才有利于促进教育教学工作,提高教育质量,最后促进学校的发展。同时希望通过这些活动,能带动更多的老师和学生关注其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当然对于第一次组织此类活动的我来说,本次活动也存在一些不足。有的时候活动气氛还带动得不够,学生会感到无趣与沉闷,有些课时分享不够到位,学生难以领悟,工作做得不是非常细致和全面。经过本次的经验,我相信在以后的工作中会努力改进,会做得更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