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圩归来阿哩哩教案

赶圩归来阿哩哩教案
赶圩归来阿哩哩教案

赶圩归来阿哩哩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歌曲《赶圩归来啊哩哩》,并有感情地进行演唱。

2、创编歌曲伴奏,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及相互合作的能力。

3、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学生对民歌的兴趣。

教学重点:1感受彝族民歌的风格特点,

2用自然的声音,正确地演唱方法演唱

教学难点:1-曲调中六度,五度,四度的旋律大跳的音准

2-歌曲中:“阿哩哩”的音准

教学准备:钢琴,ppt,多媒体

教学内容:(一)聆听感受、导入歌曲

1、以《赶圩归来啊哩哩》伴奏为背景音乐,带领学生做模仿律动。(彝族基本舞步:三步一跺、三步一跳……)

2、我们跳的是哪个民族舞蹈?(彝族)同学们,我们的祖国是一个有着56个民族的大家庭,每个民族都有着不同的风俗,每个民族的歌舞都有着独特的魅力。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彝家山寨……

3、展示图片:

辛勤劳作、悠久历史、多彩文化;火把节;能歌善舞、身着盛装、热闹非凡。

4、欣赏了这些照片,说说彝族人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勤劳、热情、能歌善舞)

5、聆听他们的歌声、分享他们的快乐,听赏歌曲《赶圩归来啊

哩哩》。

(二)感受特色、突破难点

1、这首歌曲带给我们怎样的心情和感受?

2、为什么呢?(节奏欢快、旋律流畅明快、反复出现衬词“啊哩哩”)

3、“啊哩哩”反复出现在歌曲中,有怎样的表现效果?(增强歌曲民族风格特点,使歌曲情绪更为热烈。)

4、观察“啊哩哩”曲调起伏变化,分辨、找出对应的旋律线

5、带手势、听琴声、唱一唱“啊哩哩”。

6、注意演唱姿势和发声方法:挺胸直腰、平视前方、保持微笑、口腔打开、气息饱满、小音量体会高位置。

7、回到歌曲中,和老师对唱。

8、“lv”音哼唱歌曲旋律;“li”音模唱歌曲旋律。

(四)分析处理、准确演唱

1、根据情绪变化,歌曲旋律可以分成几个乐段?(两个乐段)

第一部分

2、听琴齐唱第一部分

3、简单分析处理

第一小节最后一个音符一下子挑了上去,把彝族歌曲的味道体现的淋漓尽致。

第四小节的波音记号。

4、应该用什么样的情绪和声音来演唱第一部分?(愉快活泼的情绪、自然的、有弹性的声音……)

第二部分

5、分析两个乐段旋律在音高上的变化。

(第二乐段比第一乐段音调更高,情绪从欢快发展到热烈,是歌曲的副歌部分,也是整段的高潮。)

三)快乐告别

“感谢同学们在音乐和舞蹈中,陪伴老师度过了一段轻松、愉快的时光。孩子们,尽管我们的歌声还不够完美、舞姿还不够优美、但是老师相信,只要我们怀着一颗愉快的心,在音乐的海洋里自由的飞翔,我们必定会收获得越来越多!来,让我们拍起手,在欢快的歌声中走出音乐教室,和伙伴们共享快乐的课间十分钟吧!”

赶圩归来啊哩哩 教案

《赶圩归来啊哩哩》教案 托阳小学丁黎 教材简析: 本首歌曲选自义务教育人音版小学音乐教科书第十一册,本首歌曲具有浓郁的西南地区民族风格的歌曲。4/4拍,羽调式,二段体结构。曲调采用了彝族民歌的音调为素材,旋律流畅明快、活泼,歌曲生动地描绘了彝族农家姑娘在赶集归来的路上,嬉戏欢笑、愉快歌唱的欢乐场面。歌曲以节奏贯穿全曲,衬词“啊哩哩”不仅增强了歌曲的民族风格特点,而且使歌曲的情绪表达更为热烈。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们的民族文化,激发学生对民歌的兴趣,也使得学生更热爱少数民族,知道民族大团结。 2.学习歌曲《赶圩归来啊哩哩》,并有感情地进行演唱。创编歌曲伴奏,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及相互合作的能力。 3.初步了解彝族的舞蹈文化,学习彝族的基本舞步。 教学重难点: 歌曲的学唱和创编节奏,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彝族舞步的学习。 教学准备:钢琴、打击乐器、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课前分三组,设计比赛环节,贴笑脸比胜负。) 师:今天,老师出了几个抢答题想考考大家,想不想来挑战一下? 第一题,我们国家有多少个少数民族?(55个) 师:回答正确,加上我们汉族就是一个有着56个民族的大家庭,每个民族都有着不同的风俗。每个民族的歌舞也都有着独特的魅力。接下来是请同学们来欣赏三个歌舞片段,说一说他们是什么民族!(一是维吾尔族,二是藏族,三是彝族) 师:你们的知识真丰富。(简介彝族,播放课件,背景音乐《赶圩归来啊哩哩》伴奏) 下面,老师就带大家一起走进彝家山寨,去感受彝族的风土人情。彝族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贵州。彝族人世世代代在高山河谷间辛勤的劳作,繁衍生息。神奇秀美而广袤丰饶的土地养育了一代代的彝族人,也孕育出彝族人悠远的历史和朴素而多彩的民族文化。 彝族人民能歌善舞,每逢节日、庆丰收或办喜事,人们就穿上节日的盛装,聚在一起,唱啊,跳呀。参加者从几十人到几百人不等,气氛非常热烈。 火是彝族追求光明的象征。在彝族地区,最隆重的节日是火把节,火把节多在农历六月二十四或二十五日举行,当夜幕降临,彝家村寨

《阿里里》教案[1]

小二音乐《阿里里》教案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阿里里》,并用身势动作参与表演歌曲。 教材分析 《阿里里》是一首质朴的云南纳西族民歌,全歌为上下结构的一段体,五声羽调式,四二拍子。歌曲的旋律简洁纯朴,童趣盎然,加之歌词中多处出现具有纳西族特色的衬词“阿里里”,使歌曲更富有浓郁的民歌风韵。全歌采用一领众合的演唱形式,增强了作品活泼热闹的气氛,生动地表现了纳西族人民喜悦春耕的欢乐场面。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用轻巧富有弹性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歌曲《阿里里》。 2、能力目标:愿意参与音乐活动,大胆展现自己的艺术才华。 3、情感目标:感受少数民族的音乐并能随音乐律动。教学重点能用轻巧富有弹性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歌曲《阿里里》。教学难点体会节拍的强弱,能用力度变化表现歌曲。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打击乐器、(钢琴)。 教学过程: 一、巧设疑问、激趣导入。 1、师:同学们,今天老师收到一封神秘的来信,信中有一位少数民族的小朋友邀请我们去作客,你们想不想去?可是这个小朋友有点粗心,他的地址没有写清楚,怎么办呢?还好,他给我们留下了一些

照片,让我们一起来看这些照片,看完后说说他是哪个民族的小朋友呢? 2、看一看 请同学们观看一组图片,说一说我们要去谁家作客?通过多媒体的图片展示,让学生了解纳西族的民俗,从视觉上感受纳西族的风土民情,了解他们能歌善舞,热情好客的民族特色。 3、听一听师:同学们、你们听,纳西族的小朋友们用歌声迎接我们啦……初步感受歌曲,聆听范唱《阿里里》。师设问:纳西族小朋友唱得好不好听?你听出了哪些歌词?讲解歌词“阿里里、花花赛、撒小秧”的意思。 4、出示课题《阿里里》。 二、实践体验、学唱歌曲。 1、读一读、拍一拍指导学生用标准的普通话有感情、有节奏的边读边拍歌曲歌词,为演唱歌曲时准确的咬字吐字和用力度变化表现歌曲做准备。 2、唱一唱⑴、采用听唱法随乐学习歌曲演唱。⑵、小组练习并演唱,教师给予正确评价。⑶、指导学生边唱边拍《阿里里》。请学生说说哪儿强些,哪儿弱些?用力度变化演唱歌曲。 3、情感处理⑴、师设问:纳西族小朋友唱歌时的心情是怎样的?为什么在撒小秧的时候要唱歌呢?(引导学生:因为他们劳动时很开心、很快乐,所以情不自禁地唱起了歌儿)⑵、每逢节日和高兴之事,

《赶圩归来啊哩哩》教学设计

《赶圩归来啊哩哩》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通过聆听和学唱歌曲,感受欢快、活泼的情绪和民族风格,用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赶圩归来啊哩哩》,准确表达歌曲的情绪。 2.采用聆听、演唱、表演、伴奏等综合性音乐活动,让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中学习、表现音乐。 3.帮助学生掌握××××、×××、×××等节奏,并用打击乐合奏。 教学重难点 .学生用欢快活泼、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 2.准确掌握歌曲中的××××、×××、×××节奏,用打击乐器伴奏 教学方法 听唱法、提纲式学习法、启发引导式、小组合作…… 教学准备 手风琴、多媒体、打击乐器 养成教育训练点 引导学生在互评时能学会欣赏别人的优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每个民族歌舞都有独特的魅力。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民族风格浓郁的歌曲《赶圩归来啊哩哩》(出示课题) 2.这究竟是哪个民族的呢?答案就在歌曲当中。同学们可要仔细听好啰 3、现在,大家知道这是哪个民族的歌曲了吗? 对,彝族。 师:你知道赶圩是什么意思?赶圩就是我们这儿说的赶集。 4、简介彝族(播放,背景音乐《赶圩归来啊哩哩》) 下面,老师就带大家一起走进彝家山寨,去感受彝族的风土人情。彝族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贵州。彝族人世世代代在高山河谷间辛勤的劳作,繁衍生息。彝族人民能歌善舞,每逢节日、庆丰收或办喜事,人们就穿上节日的盛装,聚在一起,唱啊,跳呀。 火是彝族追求光明的象征。在彝族地区,最隆重的节日是火把节,当夜幕降临,彝家村寨男女老少手持火把在山坡田野欢呼,祈求五谷丰登,生活幸福。人们围着熊熊燃烧的篝火,彻夜狂欢。 (二)合作学习,自主探究 .播放歌曲

阿里里教案

小二音乐《阿里里》教案 陈文珍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阿里里》,并用身势动作参与表演歌曲。 教材分析: 《阿里里》是一首质朴的云南纳西族民歌,全歌为上下结构的一段体,五声羽调式,四二拍子。歌曲的旋律简洁纯朴,童趣盎然,加之歌词中多处出现具有纳西族特色的衬词“阿里里”,使歌曲更富有浓郁的民歌风韵。全歌采用一领众合的演唱形式,增强了作品活泼热闹的气氛,生动地表现了纳西族人民喜悦春耕的欢乐场面。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用轻巧富有弹性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歌曲《阿里里》。 2、能力目标:愿意参与音乐活动,大胆展现自己的艺术才华。 3、情感目标:感受少数民族的音乐并能随音乐律动。教学重点能用轻巧富有弹性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歌曲《阿里里》。教学难点体会节拍的强弱,能用力度变化表现歌曲。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打击乐器、(钢琴)。 教学过程: 一、巧设疑问、激趣导入。 1、师:同学们,今天老师收到一封神秘的来信,信中有一位少数民族的小朋友邀请我们去作客,你们想不想去?可是这个小朋友有点粗心,他的地址没有写清楚,怎么办呢?还好,他给我们留下了一些照片,让我们一起来看这些照片,看完后说说他是哪个民族的小朋友呢? 2、看一看 请同学们观看一组图片,说一说我们要去谁家作客?通过多媒体的图片展示,让学生了解纳西族的民俗,从视觉上感受纳西族的风土民情,了解他们能歌善舞,热情好客的民族特色。 3、听一听师:同学们、你们听,纳西族的小朋友们用歌声迎接我们啦……初步感受歌曲,聆听范唱《阿里里》。师设问:纳西族小朋友唱得好不好听?你听出了哪些歌词?讲解歌词“阿里里、花花赛、撒小秧”的意思。 4、出示课题《阿里里》。

《赶圩归来啊哩哩》教案

《赶圩归来啊哩哩》教案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赶圩归来啊哩哩》 2、为歌曲伴奏 3、歌曲创作 教学目的: 1、通过歌曲学唱让学生用活泼、亲切、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抒发彝家娃娃对家乡的赞美和热爱。 2、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养成乐于参与音乐活动的良好习惯。 3、初步培养学生感受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及对音乐的想像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感受歌曲活泼、热烈的情绪特点并表现出来 教学难点: 1、歌曲处理:情感、速度的把握。 2、歌词的再创作。 教学设想: 《赶圩归来啊哩哩》是一首彝族的儿童歌曲,4/4拍,一段体结构。歌曲的情绪欢快活泼,具有浓郁的彝族音乐的风格和特点,旋律流畅、生动,具有一定的动感,表现了彝家的孩子们伴着西山的落日,伴着朵朵的晚霞赶圩归来时的高兴、兴奋的心情。整个教学我以“感受、体验”为主,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注意调动每一个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并利用各种形式学唱歌曲,为学生创设了充满音乐

美感的课堂环境,使学生始终处于愉悦的气氛中,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中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采用启发性的教学,使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发挥。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跟着《赶圩归来啊哩哩》的音乐学生走进教室,准备上课 【设计意图:使学生们很快进入了意境,无形中接触彝族音乐,在不知不觉中进入课堂,同时也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 二、歌曲教学: 1、直接导入: 刚才我们听到的是什么风格的歌曲? 我们一起来看一段录象(彝族风情) 【设计意图:用情景激发学生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和敢于提出问题的能力,并于无形中加深学生对音乐的记忆。】 2、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赶圩”是什么意思?引出老师对彝族风情的介绍。 彝族具有悠久历史和古老文化,在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数中居第五位,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贵州三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西北部。 圩是农村贸易集市地点,民间称为“圩”或“集镇”。赶圩,又名“赶闹子”、“逢闹子”,是农村的交易习俗。至今,广西壮族还保留着很古雅的传统风俗,盛装赶圩。广西各地依然保留着赶歌圩的民间传统。

赶圩归来阿里里

《赶圩归来阿里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和学唱歌曲,感受欢快、活泼的情绪和民族风格,用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赶圩归来啊哩哩》,准确表达歌曲的情绪。 2.采用聆听、演唱、表演、伴奏等综合性音乐活动,让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中学习、表现音乐。 3.帮助学生掌握××××、×××、×××等节奏,并用打击乐合奏。 教学重难点 1.学生用欢快活泼、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 2.准确掌握歌曲中的××××、×××、×××节奏,用打击乐器伴奏 听唱法、提纲式学习法、启发引导式、小组合作…… 教学准备 手风琴、多媒体课件、打击乐器 养成教育训练点 引导学生在互评时能学会欣赏别人的优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师: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每个民族歌舞都有独特的魅力。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民族风格浓郁的歌曲《赶圩归来啊哩哩》(出示课题) 2.这究竟是哪个民族的呢?答案就在歌曲当中。同学们可要仔细听好啰(播放歌曲) 3、现在,大家知道这是哪个民族的歌曲了吗? 对,彝族。 师:你知道赶圩是什么意思?赶圩就是我们这儿说的赶集。 4、简介彝族(播放课件,背景音乐《赶圩归来啊哩哩》)

(二)合作学习,自主探究 1.播放歌曲 师:仔细聆听歌曲,想一想歌曲使用什么情绪演唱的,演唱的速度是怎样的? 生回答(欢快、活泼的情绪。中速稍快) 再听歌曲,歌曲描述了怎样的画面?分别请学生说一说。 说说歌曲的拍号、强弱规律。 2.用lu模唱(慢速),并拍出歌曲的强弱拍。 3.再用da来模唱,然后把它换成拍手,拍出歌曲的节奏。 4.注重××××、×××、××× 节奏的拍击,出现错误及时矫正。 5.边模唱边用 ××××××××∣ 0 ×0 ×∣ ×-×-∣ 这三种节奏分别拍一拍。 6.播放歌曲伴奏音乐(经处理过的慢速伴奏音乐),将学生分成三个组,一组一个节奏,合奏。 7.也可师生合作,老师选择任一条节奏和学生一起拍,然后以递进式进入(第二组节奏在第二小节进入,第三组节奏在第三小节进入),老师指挥提示。 8.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歌词,使其对号入座。 9.学生随琴用慢速哼唱歌曲。 10.问:第四小节“2”上的记号是什么记号?引导学生感受有无波音记号不同的效果。并用原速正确演唱。 11.再听范唱,说说歌曲可分为几个乐段,各乐段的情绪是怎样的?生:两个乐段,第一乐段欢快、活泼,第二乐段是歌曲的高潮,情绪上更加欢快、热烈。

湘教版二年级音乐上册《阿里里》教案

湘教版二年级音乐上册《阿里里》教案湘教版二年级音乐上册《阿里里》教案 第一课阿里里 教学目标: 1、能学会演唱歌曲《阿里里》,并用身势动作参与表演。 2、在《彝家娃娃真快乐》的节奏接龙游戏中,体验与人合作表演的乐趣。 3、喜欢参与上述音乐活动,能感受到云南少数民族音乐的特点,喜爱民族、民间音乐。 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对少数民族音乐进行体验和理解,并大胆地、创造性地参与音乐表现。 教学安排:两课时 教学准备:电子琴、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师生音乐问好。 二、学唱歌曲《阿里里》。 1、导入。 今天由老师当导游,带领同学们去云南的纳西族做

客,你们愿意吗? 2、你们听,纳西族的小朋友用歌声在迎接我们呢? 3、师放范唱带,学生听赏。 师:纳西族小朋友唱得好不好听?你听出了哪一些歌词?(引导学生说出“阿里里”。) 师:真聪明,“阿里里”是纳西族民歌中最具特色的歌曲衬词。讲解“撒小秧”的意思。 4、师再次放录音,学生跟唱。学唱《阿里里》。 你们看看能不能跟纳西族小朋友学上一、二句。 你学会了哪一句歌词?唱给大家听听。 生互相交流学习成果,学会的当小老师进行歌曲教唱。 集体随乐演唱《阿里里》。 5、为歌曲进行身势伴奏。 (1)师示范,边唱边用身势伴奏。(注意强弱的变化) (2)师弹琴伴奏,学生边唱边用身势伴奏。 (3)师引导学生体会歌曲情绪。(情绪—优美活泼,速度—中速稍快) 6、用欢快活泼的声音演唱《阿里里》,并用固定节奏为歌曲进行伴奏。 7、参与表现。

三、节奏接龙游戏《彝家娃娃真快乐》。 (1)师弹琴,生听音乐击固定节奏。 (2)师生接龙。 (3)游戏:将学生分成四个组,随音乐接龙,看看哪组接得既准确又流畅。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感受到了纳西族小朋友的热情好客,希 望你们能跟他们成为好朋友,现在全体起立用身势伴奏 唱《阿里里》,告别纳西族小朋友,快乐旅行团出发了。 第二课时 一、欣赏《阿西跳月》。 (1)同学们,目的地到了,你们闭上眼睛看我们到了哪儿? (2)播放音乐。 (3)你们睁开眼睛,我们刚才听到了什么? (4)对了,我们听到了很欢快的热闹的声音,是吗?在哪儿可以听到呀? (5)出示课题。 二、学习主题音乐。 (1)彝族的小朋友最喜欢围着篝火在月色下起舞了! (2)我们在来听听! (3)播放《阿西跳月》。

赶圩归来啊哩哩教案

赶圩归来啊哩哩教案

民能歌善舞,每逢节日、庆丰收或办喜事,人们就穿上节日的盛装,聚在一起,唱啊,跳呀。参加者从几十人到几百人不等,气氛非常热烈。火是彝族追求光明的象征。在彝族地区,最隆重的节日是火把节,火把节多在农历六月二十四或二十五日举行,当夜幕降临,彝家村寨男女老少手持火把在山坡田野欢呼,祈求五谷丰登,生活幸福。人们围着熊熊燃烧的篝火,彻夜狂欢。 3、欣赏完这段彝族的风情片,谁想谈谈你的感受? (学生欣赏后,根据感受发表自己的见解:热烈、奔放、欢快、载歌载舞……) 师小结:彝族人民热情、奔放,能歌善舞。歌舞是他们表达高兴心情的一个主要方式。你听,就连赶圩归来,他们也是一路欢歌笑语。 三、学唱歌曲: 1、播放《赶圩归来啊哩哩》两段 师:你们说,这首歌曲的节奏怎么样呀?(提问几个学生) 师:对,非常欢快、活泼,富有动感。那你们愿不愿意跟彝家姑娘一起去分享赶圩归来的 那份快乐呢?

师:那好,彝家姑娘唱,我们就为她们伴奏,好吗?请大家拿出响板。 2、师提问:你从歌中听到最多的一个词是什么? 师:对,“啊哩哩”贯穿在整首歌曲当中。那你知道“啊哩哩”是什么意思吗? “啊哩哩”是彝族歌曲中常用的衬词,就像我们唱歌是常用的“啦┅┅”表示很高兴的心情。 3、下面让我们再来欣赏歌曲的第一段,只要遇到“啊哩哩”,我们就用响板为它加上“xx x”的节奏,好吗?(播放第一段) 4、同学们的节奏感相当不错,那么你们能不能用脚跺出这个节奏呢?好请大家站起来。(播放第二段) 5、大家的表现棒极了。现在,你们能不能手脚配合起来? (播放第三段) 6、啊,我看有的同学已经能边唱边跳了。下一段,咱们只要遇到“啊哩哩”,就边唱边动起来,好吗?(播放第四段) 哎呀,第一次和彝家姑娘合作,就配合得这么默契,你们可真了不起。

教学设计赶圩归来阿里里

赶圩归来啊哩哩 教材分析: 本首歌曲选自小学音乐教科书五年级第九册,这首歌曲具有浓郁的西南地区明祖风格的歌曲。4/4拍,曲调采用了彝族民歌的音调为素材,旋律流畅明快、活泼、歌曲生动地描绘了彝族姑娘在赶集归来的路上,嬉戏欢笑、愉快歌唱的欢乐的场面。歌曲以节奏贯穿全曲,衬词“啊哩哩”不仅增强了歌曲的民族风格特点,而且使歌曲的情绪表达的更为热烈。 教学目标: 1、学习歌曲《赶圩归来啊里里》,并有感情地进行演唱。 2、创编歌曲的伴奏,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及相互合作的能力。 3、通过本课的学习,增强学生对民歌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歌曲的学唱 教学难点: 创编节奏,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教学准备: 电子琴、打击乐、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同学们,先来看一段视屏(直接出示)问:看完视屏,谁能告诉老师这是哪个民族的? 2、出示课题《赶圩归来啊哩哩》 二、新授课 1、学唱第一部分 (1)、师:请同学们先来聆听一遍歌曲,想一想题目中“赶圩”是什么意思,你从歌中听到的最多的词是什么?那歌曲又分几个部分?

(2)、师:“赶圩”就是赶集的意思。进一步解释:彝族大多生活在山中,城市里面的超市、专卖店、网络交易等方便的交易方式,在彝族山区是见不到的,因此,赶集就成了彝族的互通信息、交换商品的重要方式了。而“啊哩哩”是高兴的意思,在歌曲的末尾加上“啊哩哩”,代表一种愉快的情绪流露。那么题目的意思就是赶集归来很高兴! (3)、师:首先让我们一起看看歌页中哪个音乐记号以前没有见过?解释波音,是波音中的一种上波音,遇到它应该快速的唱三个音“232”,(4)、学唱歌曲的第一部分。 (5)、解决第一部分学唱不好的地方 2、学唱第二部分 (1)、师:接下来我们来看第二部分,先由老师范唱一遍,同学们仔细听听旋律上有没有相同和不同之处? (2)、学唱第二部分 3、完整的演唱第一段歌词 (1)、跟老师的伴奏完整的演唱一遍第一段歌词。 (2)、师:同学们,这首歌曲虽然有四段歌词,但他们的旋律是完全相同的,后三段大家能不能跟随老师的琴声,一起唱一遍。 (3)、跟伴奏完整演唱歌曲。 4、处理歌曲: (1)、师:同学们,学唱完了这首歌曲,那么想一想你们应该用怎样的情感来演唱更合适呢? (师提示第一部分歌词描述彝族姑娘赶集回来买到自己喜欢的东西,而第二部分是表现彝族姑娘对美好生活的赞美之情) (2)、师:你们解释的非常到位,那么你们也带着这样的感情来唱一唱? (3)、学生跟磁带的伴奏完整的演唱全曲。 三、创编(用双响筒、串铃、三角铁为歌曲伴奏)

湘版二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阿里里

第三课阿里里 教学目标: 1.喜欢聆听《阿细跳月》并能用自己的声音或形体动作对音乐作品做出相应的反应; 2.主动学唱《阿里里》这首歌; 3 在歌表演《阿里里》时,自信地,有表情地参与创造表演。 教学重点: 让学生听赏音乐,并用声音或动作参与 教学难点: 让学生熟悉三个旋律不同地第三乐句,以及各段之间的衔接。 教具准备: 钢琴、电脑、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教会学生《阿里里》这首歌;在歌表演《阿里里》时,自信地,有表情地参与创造表演。 教学重点: 学唱歌曲《阿里里》 教学难点: 调动学生的兴趣,自信的参与创造表演

一、组织教学: 1 、学生随音乐进教室 2 、师生问好 二、唱一唱动一动 老师弹琴,全班同学进行歌表演 三、教唱新歌 1 、听音乐《阿里里》,你听到了哪些歌词 引导学生说出阿里里。 2、让学生再听《阿里里》,你学会了哪些歌词,唱给大家听一听 3 、学唱歌曲 4、为歌曲《阿里里》进行声势伴奏 (1)师示范,边唱边用身势伴奏。 (2)引导学生说出哪儿强些,哪儿弱些 (3)全班在教师的伴奏下练习 5、情感处理 学生随音乐在教室走动,并说出音乐的特点: 情绪优美活泼 速度中速稍快 6、参与表现 全体学生随音乐在教室表演 四、小结评红花 五、随音乐下课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复习前面所学内容,让学生分组表演;听赏音乐《阿细跳月》

听赏《阿细跳月》,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聆听习惯。 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听赏音乐,把学生带到音乐情境中去。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共唱1=C 2\4边唱边做动作 55 55 | 6 3 | 12 34 | 5 -- | 44 44 | 5 2 | 54 32 | 1 -- | 11 45 | 6 6 | 51 75 | 6 --| 51 54 | 3 2 | 1(23 45 | 67 10 ) || 师:同学们,欢迎来到“音乐小世界”,你们好。 生:老师好 二、复习 1、分组表演,自由选择所学歌曲进行表演 《天天好心情》《快乐小舞曲》 《小树小树》《阿里里》 2 、老师评比 以鼓励为主,为优秀组盖小红花 三、音乐听赏《阿细跳月》 1 、播放音乐,整体聆听 2 、听到音乐,你想做什么, 引导学生说唱歌跳舞等 3、为什么?引导学生说出音乐情绪 4 、你听到哪个音乐出现的次数最多 四、细听音乐主题 ()唱一唱 师生合作唱“主题音乐”游戏接龙

小学音乐_赶圩归来啊哩哩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赶圩归来啊哩哩》教学设计 标题:赶圩归来啊哩哩 单元名称:第2课悠扬民歌 教材版本:人音版 授课年级:六年级 一、教学内容分析: 《赶圩归来啊哩哩》选自人音版小学音乐六年级上册第二课,这是一首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的歌曲。4/4拍,二段体结构。曲调采用了彝族民歌的音调为素材,旋律流畅明快、活泼,歌曲生动地描绘了彝族农家姑娘在赶集归来的路上,愉快歌唱的欢乐场面。衬词“啊哩哩”不仅增强了歌曲的民族风格特点,而且使歌曲的情绪表达更为热烈。 二、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唱歌曲《赶圩归来啊哩哩》,让学生了解彝族风情,准确表现歌曲情绪,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 2.过程与方法:运用聆听、演唱、表演等音乐活动,让学生在轻松地氛围中学习、表现音乐。 3.知识与技能:能用轻快富有弹性、明亮热情的声音演唱歌曲,充分表现彝家姑娘赶集归来的高兴心情。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衬词“啊哩哩”的演唱与表现,装饰音“波音”的演唱。 教学难点:体验彝族音乐的风格特点。 四、教学用具:钢琴、多媒体课件、打击乐器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2.导语: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老师要带你们走进一个古老而又神奇的民族,你听(教师演唱)有没有一种走进大山里的感觉?是哪个民族呢?仔细听,答案就在歌曲中

(此环节的设计意图是:通过谈话的方式,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激发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 <二>关注音乐,有效聆听 1.初听歌曲 a.我们刚刚听到的这首歌是哪个民族呢?哦,彝族,你听的可真仔细 b.那你们对彝族了解多少呢?我们刚刚看到的彝族的服饰款式多样,各具特色,彝族最隆重的节日是火把节,每当节日来临,彝族人们就穿上盛装热情的唱歌跳舞,彝族还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唱的彝族歌曲,(读课题)赶圩归来啊哩哩 c.赶圩是什么意思呢?赶圩就是赶集的意思,赶集大家都知道,非常的热闹 2.师范唱,学生听音乐情绪 这么好听热闹的彝族歌曲老师也想来唱一唱,请你们来感受一下歌曲的音乐情绪) a.你从歌中听到最多的一个词是什么?啊哩哩是什么意思呢?“啊哩哩”是彝族歌曲中常用的一个衬词,就像我们唱歌的“啦啦啦”表示很高兴的心情 b.歌曲的音乐情绪你们感受到了吗?指名说老师跟你们的感受是一样的。 c.刚刚老师还做了一件什么事情呢?我今天带了一件打击乐器(出示铃鼓)为歌曲伴奏,你能来模仿老师试着为老师伴奏吗?你观察模仿的能力非常棒 3.再听,听一听歌曲分为几个乐段,并且请你们在歌曲“啊哩哩”的地方拍手为歌曲伴奏 歌曲分为几个乐段?歌曲第一乐段到第二乐段的旋律走向是上行还是下行?咱们班同学聆听音乐的能力特别棒 (此环节的设计意图是: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学生主要通过聆听歌曲的方式,充分调动视觉和听觉器官,使他们更形象更直观的感受音乐理解音乐,激发学习歌曲的兴趣。) <三>巧解难点,完整学唱 学唱第一乐段 1.认识简谱

【教学设计】悠扬民歌-《妈妈格桑拉》《赶圩归来阿里里》

第一课时妈妈格桑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发情感1、师生问好。2、师:上新课之前我们一起来回忆一首儿歌,先一起听一听,唱一唱。(播放《世上只有妈妈好》动画)师:大家唱得真好,老师也被歌声感染了,妈妈含辛茹苦地养育了我们,为了我们的健康成长,妈妈付出了很多。你们爱你们的妈妈吗?(爱)今天,让我们一起去听听藏族小朋友唱给妈妈的歌——《妈妈格桑拉》边听边思考这首歌曲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二、新歌教学,体验情感1、欣赏歌曲《妈妈格桑拉》这首歌的情绪怎样的?(优美,深情)师:你们知道“妈妈格桑拉”是什么意思吗?生:“格桑拉”是一句藏语,格桑是妈妈的名字,拉表示对妈妈的尊敬。 2、教师范唱师:这首歌曲好听吗?想不想听听老师给大家唱一唱?这次大家也要带着问题来听,听一听歌曲可以分为几个乐段?师:歌曲可以分为几个乐段?生:(两个乐段)师:第一乐段深情的叙述浓浓的母子情深,唱出对妈妈的依恋。第二乐段转为了呼唤音调好像心头爱妈妈的激情在起伏,涌动。3、学习歌曲旋律。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歌词。师:这首歌曲不仅旋律美,歌词也很深情,请大家带着对妈妈的爱有感情地把歌词朗读一遍。 5、教师教唱歌词(重点指导第一部分最后一句让学生唱出激动地内心情感唱的连贯圆滑,表现出涌动的情感) 6、完整演唱歌曲。 三、歌曲处理,情感挖掘师:刚才,我们已经学唱了《妈妈格桑拉》这首歌,我们应该怎样演唱才能唱出对妈妈无限热爱的情绪?(一要唱稍慢。二要注意旋律的强弱,歌曲的前部分是叙事,唱弱一点,叙述浓浓的母子情深,唱出对妈妈的依恋。后半部分是抒情,可以唱强点,好像心头爱妈妈的激情在起伏,涌动。)学生齐唱。师:歌曲的演唱形式是多样的,接下来,我们试着用轮唱的复备课形式来演唱这首歌曲的第二部分。(先单独练习轮唱部分)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1,师:我们都被妈妈的爱感动着,如果请你送给妈妈一句深情的话,你会说什么呢?(学生自由回答) 2,师:请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亲手制作一张漂亮的卡片,写上想对妈妈说的话和祝福,送给妈妈。让小小的卡片传递对妈妈的爱。五、编创活动: 1、教师编创引导,如:旋律创编可以采用重复或者是变化,可以自己做决定,但是最后结束落在“do”音。 2、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用竖笛吹奏的方法进行即兴创编,教师结合吹奏情况进行记录,然后一起唱一唱。六、结束同学们,今天我们不仅当了一把小作曲家,同学之间相互合作,非常了不起,还学会了藏族歌曲《妈妈格桑拉》,也复习了轮唱,在同学们的歌声里重温了妈妈的爱,让我们把祝福都唱进歌里,送 给天下所有的妈妈! 第二课时赶圩归来阿里里 教学重点:能记住乐曲《小河淌水》的主题旋律,能用欢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赶圩归来阿里里》,感受歌曲欢乐、喜悦的情绪,并能与同伴多种形式表演。教学难点: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乐曲与声乐曲的不同感受。教具、学具准备:电子琴、教学光盘、多媒体设备教学过程

音乐教案《阿里里》

第一课 教学内容:《阿里里》 教学目标: 1.能用轻快、活泼地声音演唱歌曲《阿里里》,感受其欢快的情绪,并大胆加入律动、舞蹈动作、打击乐器进行表演。 2.能在演唱时表现出歌曲中的强、弱力度变化。 3.能积极参与音乐活动,并通过这些活动感受云南少数民族音乐的特点,喜爱民族、民间音乐。 教学准备: 钢琴、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音乐问好。 二、学唱歌曲《阿里里》 1、导入。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几张图片,你们认真观察,仔细听,会有意外的惊喜哦! 2、音乐将我们带到哪里来了?(生:云南) 3、我们一起来用你们好和他们打个招呼吧?(师生一起:你们好) 4、那你们想不想听听他们用什么和我们打招呼?(课件出示云南小朋友用阿里里、花花塞与我们打招呼) 5、我们一起来学习用阿里里、花花塞打招呼;(注意表情) 6、学生和老师一起有表情的喊阿里里。(边喊边加上动作) 7、师:看纳西族的人民在干什么?(撒秧) a、师:是的,每年到了春季,纳西族的人们就开始忙于春耕,以前的纳西族人们是弯着腰插秧,现在的纳西族的人们不用那么辛苦了,只要把秧撒下去就可以了,像我们这里就是习惯抛秧。 b、谁来学学这个撒秧的动作? C、请一位小朋友上来示范 D、全体一起学习撒小秧

8、纳西族人民还喜欢边唱着歌儿边撒秧。 9、我们一起来念念他们在撒秧的时候喜欢念的这首儿歌(老师带着念一遍) 10、师:念得真好,让我们边念边拍拍手,为他们的劳动加加油!你们看这里有一些拍手的节奏,那是怎样拍的呢? 师:我们先看前面2小节是怎么拍的,第一拍是拍什么?那第二拍呢?还是一样的吗?把第一小节和第二小节连起来拍念一遍。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第三四小节是怎么拍的,谁来当小老师教大家拍拍。 师生一起来学习拍第三四小节。第五小节和第六小节怎么拍的,谁来试试? 学生把第一行歌词一边拍一边念出来,拍会了第一行第二行就也会拍了。因为他们是一样的。 11、师生拍手一起念儿歌(边念边拍手、拍腿) 12、听教师范唱(小朋友们拍的真是棒极了,那你们想不想听老师唱唱这首歌曲呢?认真听,呆会告诉我你最喜欢歌中的一句) a、问学生最喜欢唱歌中的哪一句、请生一起来唱唱,其他学生一起来唱 生:阿里里花花塞 师:其实他们在歌中都是衬词,是美好的意思。 b、师:好,我们赶紧来学学吧 13、学生随琴唱唱歌词 14、你们学得怎么样?有没有还不会唱的? 15、师生共解疑难句 16、师生接唱游戏(边唱边加上声势伴奏。第一段我先唱,学生接,第二段学生唱我来接) 17、分组接唱游戏 18、哇!你们真是太聪明、接的可棒了,你们想不想听听纳西族的小朋友是怎样来唱着首歌的?他们的心情怎样? 师:他们唱的怎么样?那他们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呢? 师:是的,勤劳的纳西族人们一边撒秧,一边期待着稻子丰收的场景,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 19、下面请你们也带着这种高兴的心情,用欢快的,跳跃的声音来唱唱,让我们

赶圩归来啊哩哩教学反思

《赶圩归来啊哩哩》教学反思 通过本课的教学实践,我有三方面的体会: 1、注重学生的演唱方法指导,实际提升学生对作品的表现水平。 在教学设计中,我着力安排了指导学生演唱的环节。学唱时层层递进,引导学生自主发现演唱中的难点。在演唱每一乐段旋律时,我都会用自己的眼神和表情带动学生去感受音乐,这样也能够促进他们演唱歌曲时情感的外化表现。从实际的教学效果来看,学生在课堂上的演唱比较充分。学生能够通过自信、自然的演唱,获得愉悦的审美体验。在解决演唱难点的时候,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尝试解决的方法,再通过教师的示范,以及学生的自主尝试,力争提升学生实际的演唱水平。 2、在教与学的全过程中引导学生感受彝族的音乐美。 当课堂伊始,教师随着歌曲伴奏音乐声情并茂地进行范唱;当课至尾声,教师演唱歌曲引子和尾声,与学生合作完成歌曲演唱时,孩子们不由自主地为我送出掌声。这掌声告诉我,他们的情感产生了美的共鸣!此外,学生用聆听教师范唱时专注的神情来表现出他们感受到歌词和旋律的美,用轻轻摇摆的细小动作表达自己对音乐的体会,这些都能够表达出孩子们对美的体验。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继续做的就是鼓励孩子的这些情感外化的表现,因为学生在学习音乐开始时最直接的表现方法就是表现在其面部表情和眼神上面,教师只有通过观察学生才能够得知他们学习音乐时的感受,而不是一定要求学生说出什么。作为音乐教师,更应把握孩子的内心世界,深刻挖掘他们在学习音乐时的一点一滴,引导和帮助学生逐步加深对音乐中美的感悟。 3、要真正做到从学生实际出发,彻底解决演唱问题。 在歌曲学唱环节中,有的段落歌词的衔接学生唱得还不够顺畅。比如第一段歌词演唱完毕后,在没有间奏的情况下学生不能很好的进入第二段歌词开始的演唱;另外第二段歌词“蜜一样的”有个别学生的字音对位没有唱准确。作为教师,虽然发现了学生这样的问题,也对此进行了指导,但是由于考虑到时间的问题,并没有太多地进行巩固。但是仔细想来,教师要在学生出现演唱问题时,不急于完成后面的内容,应该放慢教学的步伐,帮助学生彻底解决这些问题,这样才能真正使学生一步一个脚印地完成歌曲学唱,也能保证课堂最后的演唱效果。

音乐教案《赶圩归来啊哩哩》

学科:音乐 年级:五年级 单元题目:《农家乐》 课题:《赶圩归来啊哩哩》 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歌曲《赶圩归来啊哩哩》感受彝族民族音调的风格及边唱边跳的欢乐情绪。 2、在活动中感受节奏,体验音的强与弱。 3、学跳简单的彝族舞蹈,感受彝族风情。 教学重点: 1、有表情的演唱歌曲《赶圩归来啊哩哩》。 2、在活动中感受节奏,体验听辨不同力度声音,从而感受声音的强弱。 教学难点: 在演唱中咬字准确清晰,唱准十六分音符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具有浓郁的西南地区民族风格的歌曲。4/4拍,羽调式,二段体结构。曲调采用了彝族民歌的音调为素材,旋律流畅明快、活泼,歌曲生动地描绘了彝族农家姑娘在赶集归来的路上,嬉戏欢笑、愉快歌唱的欢乐场面。歌曲以节奏贯穿全曲,衬词“啊哩哩”不仅增强了歌曲的民族风格特点,而且使歌曲的情绪表达更为热烈。 教学准备: 1、教材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人民音乐出版社》第九册第二课《赶圩归来啊哩哩》。 2、钢琴、录音机、多媒体课件、彝族头饰、打击乐器等 教学过程: 准备活动: 学生站好两排,男生一排女生一排。教师带领学生们随着歌曲《赶圩归来啊哩哩》律动。在活动中,教师渗透彝族舞蹈的基本感觉。师:请你跟我这样做,我们原地走一走。五指并拢摆摆手,全身放松

点点头,上身挺直要昂首。双手向下摇摇手,全身力量往下沉,我们要向两侧走。 师生共同随音乐律动 一、听辨、感受(活动中感受节奏,体验音的强与弱) 师:让我们一起来做个小游戏,请你把看到的数字用拍手的形式把它表现出来,注意看我的手。 (教师用手势做出1、2、3、4,学生依次排出X XX XXX XXXX )师:刚才大家看得很仔细,现在请你听仔细。请你把听到的鼓声用你的小鼓模仿出来。 师依次敲击不同的节奏 生:用小凳子模仿教师敲击的节奏,在模仿的过程中感受力度的变化。 二、感受彝族风情 师: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有56个少数民族。你都知道哪些生:回答问题。 师:你知道彝族吗 生:回答问题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彝家山寨,去感受那里的彝家风情。彝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古老的文化,在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数居第五位,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贵州、广西四个省。彝家山寨山清水秀、环绕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彝族人热情好客,客人来访时,常常以酒当茶招待客人。“无酒不成敬,无酒不成礼”这就是热情的彝族人。彝族服饰十分精美,都是都心灵手巧的彝族姑娘们亲手制成,花包头也是姑娘们服饰的重要组成部分,每逢喜庆、赶集、外出时,大家都穿上崭新的民族服饰。歌舞是彝族人民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形式丰富多彩。月琴也是彝家人最喜爱的乐器之一,他具有较强的艺术表现力。彝族传统节日很多,最为隆重的传统节日要数火把节了,火是彝族人追求光明的象征,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人们点上火把,在夜晚,火把从村头照到田野,人们围着熊熊燃烧的火堆,尽情歌舞。以祈求来年的五谷丰登,风调雨顺。这就是多姿多彩的彝寨。 三、感受体验中解决歌曲重难点 师:现在就让我们成为彝族的漂亮姑娘,彝族的帅气小伙,一起唱唱彝族的歌,跳跳彝族的舞蹈,敲敲彝族的鼓,我们对歌比赛正式

《阿里里》教学反思

《阿里里》教学反思 新课程标准要求能通过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活动为主的审美活动,让他们在玩中培养兴趣、掌握基本的知识技能,自然地渗透。在注重个性发展的同时培养其创新能力,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 《阿里里》是湘教版二年级上册的第一课,是一首富有童趣的云南纳西族民歌。全曲短小简洁,且旋律多处采用重复的手法,结构规整,音乐跨度小,易于上口。我在教学中充分抓住学生的年龄特征,通过律动和歌曲恒拍的训练,让学生感受歌曲欢快的旋律,让学生在模仿与创编中体验劳动的快乐。 课的开始,我从听觉入手,让学生聆听歌曲整体感受音乐,感受歌曲节奏。让他们了解歌词“阿里里、花花赛、撒小秧”的含义。再带领他们感受四二拍子的节奏强弱,并以不同的拍击节奏的形式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加深对歌曲的印象。在歌曲教学过程中我放慢演唱速度,让学生唱清楚每一个衬词,在学生对歌曲节奏旋律都有一定的熟悉度后,我要求学生按节奏朗读歌词,听音乐对口型来感受歌曲,和教师分句接唱来唱好歌曲,通过聆听和接唱来掌握歌曲。并让他们学会看曲谱中的“领唱、齐唱”部分,初步了解歌曲演唱形式,让他们在接触乐理知识的同时学的饶有兴趣。当学生能够熟练唱出歌曲后,我将自己的律动创编作为奖励来激发学生的创编热情:“这是老师的创编,你们一定可以有更多、更好的动作来表现歌曲!”鼓励学生自己创编动作,

并能自信展示自己的创编。整堂课,我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不断熟悉歌曲,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音乐情绪和与少数民族的孩子们在一起唱歌跳舞快乐喜悦的心情。 音乐课堂应该是快乐的,教师应该在教学的设计中使学生对音乐产生较大的吸引力,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热情,达到课堂所追求的展示音乐魅力、愉悦学生身心、健康快乐为本的教学目标。

六年级音乐上册《赶圩归来阿里里》教案

第5课时赶圩归来阿里里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国家是一个有着56个民族的大家庭,每个民族都有着不同的风俗。每个民族的歌舞都有着独特的魅力。 二、初听范唱: 1、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民族风格浓郁的歌曲《赶圩归来啊哩哩》(出示课题) 这究竟是哪个民族的呢?答案就在歌曲当中。同学们可要仔细听好啰 (播放歌曲) 现在,大家知道这是哪个民族的歌曲了吗? 对,彝族。 唉?你知道赶圩是什么意思?赶圩就是我们这儿说的赶集。 2、简介彝族(播放课件,背景音乐《赶圩归来啊哩哩》) 下面,老师就带大家一起走进彝家山寨,去感受彝族的风土人情。彝族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贵州。 彝族人世世代代在高山河谷间辛勤的劳作,繁衍生息。神奇秀美而广袤丰饶的土地养育了一代代的彝族人,也孕育出彝族人悠远的历史和朴素而多彩的民族文化。 彝族人民能歌善舞,每逢节日、庆丰收或办喜事,人们就穿上节日的盛装,聚在一起,唱啊,跳呀。参加者从几十人到几百人不等,气氛非常热烈。 火是彝族追求光明的象征。在彝族地区,最隆重的节日是火把节,火把节多在农历六月二十四或二十五日举行,当夜幕降临,彝家村寨男女老少手持火把在山坡田野欢呼,祈求五谷丰登,生活幸福。人们围着熊熊燃烧的篝火,彻夜狂欢。师:彝族人民热情、奔放,能歌善舞,彝族的姑娘更是如此,歌舞是他们表达高兴心情的一个主要方式。你听就连赶圩归来,他们也是一路欢歌笑语。 三、学唱歌曲: 1、播放《赶圩归来啊哩哩》 师:你们说,这首歌曲的情绪怎么样呀?(提问几个学生) 对,非常欢快、活泼,富有动感。那你们愿不愿意跟彝家姑娘一起去分享赶圩归来的那份快乐呢? 那好,彝家姑娘唱,我们就为她们伴奏,好吗? 2、师提问:你从歌中听到最多的一个词是什么?

小学音乐《阿里里》

小学音乐《阿里里》 姜湾小学苏智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小学学科:音乐 2、课时:1 3、教学准备: (1)、知识准备:关于本课的云南纳西族民风民俗介绍资料。 (2)、实物准备:多媒体课件、打击乐器(沙锤、三角铁、响板)、(琴)。 二、教学课题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用优美欢快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歌曲《阿里里》。 2、能力目标:能用身势动作随音乐律动,感受节拍的强弱,能用强、弱这一力度变化表现歌曲《阿里里》。 3、情感目标:感受云南少数民族音乐的风格特点,愿意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大胆展现自己的艺术才华。 三、教材分析 《阿里里》是湘版音乐教材二年级下册的内容,这一课包括了学唱《阿里里》、听赏《阿细跳月》和节奏接龙三个内容。而演唱歌曲是音乐教学的基本内容,也是学生最易于接受和乐于接受的表现形式,所以我选择了学唱歌曲《阿里里》作为我的课题。《阿里里》是一首质朴的云南纳西族民歌,歌曲的旋律简洁纯朴, 童趣盎然,加之歌词

中多处出现具有纳西族特色的衬词"阿里里",使歌曲更富有浓郁的民歌风韵。全歌采用一领众合的演唱形式,增强了作品活泼热闹的气氛, 生动地表现了纳西族人民喜悦春耕的欢乐场面。 四、教学方法 小学二年级学生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好动、模仿力较强。因此我打算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式: 1、情境教学法:在教学中我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利用视听结合、声像一体, 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走进云南"的情境,通过认知、感受、表现、创造等参与活动的综合形式教学,指导学生在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中,获得知识技能,并感受云南少数民族歌和舞,从中获得愉悦与美的感受。 2、采用引导法、小组合作法、带动学生参与表演法、还有探究法调动学生自主参与,吸引学生,让学生有不知不觉想跟着老师一起表演的欲望,达到教学目的。 五、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路 伴随着欢快的音乐,师:同学们在上课前我们跟着音乐先来做一个身体的律动好不好。生:好。师:请同学们轻轻的起立。(采用《阿里里》的伴奏音乐—阿里里伴奏第一段) 师生问好:同学们好,老师您好,您好您好,老师您好。(唱着问好) 发生练习: 师:先唱1 2 3—生:1 2 3—师:再唱3 4 5—生:3 4 5—师:唱完5 4 3—生:5 4 3—师:再唱3 2 1—生:3 2 1— 再领唱一遍

最新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赶圩归来啊哩哩》教学设计 (2)

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赶圩归来啊哩哩》教学设计(2)

《赶圩归来阿里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和学唱歌曲,感受欢快、活泼的情绪和民族风格,用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赶圩归来啊哩哩》,准确表达歌曲的情绪。 2.采用聆听、演唱、表演、伴奏等综合性音乐活动,让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中学习、表现音乐。 3.帮助学生掌握××××、×××、×××等节奏,并用打击乐合奏。 教学重难点 1.学生用欢快活泼、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 2.准确掌握歌曲中的××××、×××、×××节奏,用打击乐器伴奏 教学方法 听唱法、提纲式学习法、启发引导式、小组合作…… 教学准备 手风琴、多媒体课件、打击乐器 养成教育训练点 引导学生在互评时能学会欣赏别人的优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师: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每个民族歌舞都有独特的魅力。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民族风格浓郁的歌曲《赶圩归来啊哩哩》(出示课题)

2.这究竟是哪个民族的呢?答案就在歌曲当中。同学们可要仔细听好啰 (播放歌曲) 3、现在,大家知道这是哪个民族的歌曲了吗? 对,彝族。 师:你知道赶圩是什么意思?赶圩就是我们这儿说的赶集。 4、简介彝族(播放课件,背景音乐《赶圩归来啊哩哩》) 下面,老师就带大家一起走进彝家山寨,去感受彝族的风土人情。彝族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贵州。彝族人世世代代在高山河谷间辛勤的劳作,繁衍生息。彝族人民能歌善舞,每逢节日、庆丰收或办喜事,人们就穿上节日的盛装,聚在一起,唱啊,跳 呀。 火是彝族追求光明的象征。在彝族地区,最隆重的节日是火把节,当夜幕降临,彝家村寨男女老少手持火把在山坡田野欢呼,祈求五谷丰登,生活幸福。人们围着熊熊燃烧的篝火,彻夜狂欢。 (二)合作学习,自主探究 1.播放歌曲 师:仔细聆听歌曲,想一想歌曲使用什么情绪演唱的,演唱的速度是怎样的? 生回答(欢快、活泼的情绪。中速稍快) 再听歌曲,歌曲描述了怎样的画面?分别请学生说一说。 说说歌曲的拍号、强弱规律。 2.用lu模唱(慢速),并拍出歌曲的强弱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