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时 中国象棋历史

第一课时   中国象棋历史
第一课时   中国象棋历史

第一课时中国象棋历史

教学目标:了解象棋历史

教学重难点:中国象棋历史

教学过程

象棋,亦作“象碁”,英文名为Xiangqi。

1.先秦六簙戏用象牙做的棋子。黑白各六枚。《楚辞·招魂》:“菎蔽象棊,有六簙些。”王逸注:“言宴乐既毕,乃设六簙,以菎蔽作箸,象牙为棊,丽而且好也。” 洪兴祖补注引鲍宏《博经》:“用碁十二枚,六白,六黑。”

2.古代弈之一种,亦曰象戏。相传战国时已有之。汉刘向《说宛·善说》:“燕则鬭象棋而舞郑女。”其后北周武帝制《象经》,集百僚讲说。据传《象经》有日月星辰之象,以寓兵机。《隋书·经籍志》兵家著录《象经》一卷,题周武帝撰,书亦不传。宋司马光作有《古局象棋图》,与今象棋不同。

3.现今通行的象棋,相传为唐代牛僧孺所制。刻圆木或牙、骨为棋子三十二枚,红黑各半。两人对弈,红方以帅统仕、相及俥、傌、炮各二,兵五;黑方以将统士、象及车、马、炮各二,卒五。弈时双方轮流行棋,以将一方之将帅捉死为胜。象棋的棋子设置受到古代两军作战形式的影响,周朝时军队的基本编制“伍”是由5名步兵组成的,作战兵器也由弓、殳、矛、戈、戟5种为一组配合使用。这就是棋阵双方各有5个小卒的缘由。

编辑本段象棋简史

根据出古文物与文献,恰图兰卡在波斯库思老一世时发展成沙特兰兹,经丝路传入中国成北周象戏、在唐代成为宝应象棋,最後中国人在宋代改造成现在的中国象棋。有苏联学者发表文章,试图批驳印度起源说。1972年南斯拉夫历史学家比吉夫的专著《象棋-宇宙的象征》断定象棋首先出现在公元569年的中国(象戏),然后才逐渐传播开来。但後来证实比吉夫此说错误,因为印度文献记载与出土实物三世纪前就有最早的象棋游戏恰图兰卡。晏殊的《类要》记载象棋是在三国魏黄初年间传入中国。象棋的形制不断地变化。目前国际仍以印度起源说为主。

古人对弈

中国象棋具有悠久的历史。战国时期,已经有关于象棋的名称,但是指象牙作的六博棋子,如:《楚辞·招魂》中有“蓖蔽象棋,有六簿些;曹并进,遒相迫些;成枭而牟,呼五白些。”《说苑》载:雍门子周以琴见孟尝君,说:“足下千乘之君也,…… 燕则斗象棋而舞郑女。”由此可见,远在战国时代,六博已在贵族阶层中流行开来了。六博当在周代建朝(公元前11世纪)前后产生于中国南部的氏族地区。棋制由棋、箸、局等三种器具组成。两方行棋,每方六子,有说法棋子种类有为:枭、卢、雉、犊、塞(二枚)。但古文物证实六博棋子非多兵种,这是因错把樗蒲混为一谈,枭、卢、雉、犊、塞是樗蒲掷具的排列组合,不是兵种。棋子用象牙雕刻而成。箸,相当于骰子,在棋之前先要投箸。局,是一种方形的棋盘。六博是“投六箸行六棋”,斗巧斗智,相互进攻逼迫,以获得多博筹为胜,不同於吃王为胜的象棋,没有演化关系。就如丘处机与吴承恩都写有同名的《西游记》,六博与中国象棋只是曾有同种称呼。

后来又出现一种叫“塞”的棋戏,但与象棋也无关。秦汉时期,塞戏颇为盛行,当时又称塞戏为“格五”。从湖北云梦西汉墓出土的塞戏棋盘和甘肃武威磨嘴子汉墓出土的彩绘木俑塞戏,可以映证汉代边韶《塞赋》中对塞戏形制的描写。六博、塞戏、象棋这三者间无论是规则、棋子、棋盤都大相迳庭,并无演化关系。

网路宣称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博士在其所著《中国科学文化史》中明确提出指称象棋是中国依据占卜而发明的说法也是以讹传讹,因他在书上《中国科学技术史》第6册二十六章

物理学(i)磁学和电学中(8)磁体、占卜与象棋原文讲的是与《灵棋经》同样用於占卜的星棋,而不是象棋。

象棋游戏最早称为象戏,此一词出现在北周,意思是象徵的游戏。至南北朝时期的北周朝代,武帝(公元561 ~578 年在位)制《象经》,王褒写《象戏·序》,庚信写《象戏经赋》,标志着象棋形制第二次大改革的完成。後周武帝依当时的象棋编制《象经》,有日月星辰之象,象戏名称由此而来,称为北周象戏。後来演变的唐代宝应象棋,形式为八乘八的黑白棋盤,棋子为立体造型。释念常《佛祖通载》卷二二,载「始以车、马、将、卒代日、月、星、辰者,岂异人乎,正牛僧孺耳。

北周武帝宇文邕发明的象棋

隋唐时期,象棋活动稳步开展,史籍上屡见记载,其中最重要的是牛僧孺《玄怪录》中关于宝应元年(公元762 年)岑顺梦见象棋的一段故事。结合现在能见到的北宋初期饰有“琴棋书画”四样图案,而以八格乘八格的明暗相间的棋盘来表示棋的苏州织锦,和河南开封出土的背面绘有图形的铜质棋子,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唐代的象棋形制,和早期的国际象棋颇多相似之处。当时象棋的流行情况,从诗文传奇中诸多记载中,都可略见一斑。而象棋谱《樗薄象戏格》三卷则可能是唐代的著作。

宣称武则天梦见与大罗天女下象棋的说法,则为以讹传讹,根据《唐国史补》、宋元话本小说《梁公九谏》中〈第六谏〉、《狄仁杰传》、《天中记》、《渊鉴类函》,武则天是梦见下双陆棋。"武后尝问狄仁杰云:「朕昨夜梦与人双陆,频不见胜,何也?」对曰:「双陆输者,盖为宫中无子,是上天之意。假此以示陛下,安可久虚储位哉?」"

现代的象棋型式,到宋代方才制定。宋代的理学家程颢有一首咏象棋的诗说:“大都博奕皆戏剧,象戏翻能学用兵。车马尚存周戏法,偏神兼备汉官名。中军八面将军重,河外尖斜步卒轻,却凭纹愁聊自笑,雄如刘项亦闲争。”他诗中还没提到炮,炮这兵种,是最后加入的,当然是要在中国人发明了火药火器之后,才反映在象棋上。宋代是象棋广泛流行,形制大变革的时代。北宋时期,先后有司马光的《七国象戏》,尹洙的《象戏格》、《棋势》,晁补之的《广象戏图》等著术问世,民间还流行“大象戏”。

北宋当时的象棋有大象戏与小象戏,皆已有炮棋子。小象戏大至为为近代象棋的形式,有32 枚棋子,盤大小定为纵十路横九路,将帅待在九宫之正中,没有士而有偏、俾两棋子。之後象棋更平民化,不少文人雅士都喜爱下象棋,下象棋者更成为一种职业。

至南宋象棋一词才开始指现在的中国象棋。南宋时,小象戏已成为现在象棋的形式,将帅待在九宫底,已有士这棋子。陈元靓《事林广记》中,记载了最早的两局完整的象棋棋谱和最古老的排局「二龙出海势」。

经过近百年的实践,象棋于北宋末定型成近代模式:32 枚棋子,黑、红棋各有将(帅)1个,车、马、炮、象(相)、士(仕)各2个,卒(兵)5个。南宋时期,象棋“家喻户晓”,成为流行极为广泛的棋艺活动。李清照、刘克庄等文学家,洪遵、文天祥等政治家,都嗜好下象棋。宫廷设的“棋待诏”中,象棋手占一半以上。民间有称为“棋师”的专业者和专制象棋子和象棋盘的手工业者。南宋还出现了洪迈的《棋经论》、叶茂卿的《象棋神机集》、陈元靓的《事林广记》等多种象棋著述。

元明清时期,象棋继续在民间流行,技术水平不断得以提高,出现了多部总结性的理论专著,其中最为重要的有《梦入神机》《金鹏十八变》《桔中秘》《适情雅趣》《梅花谱》《竹香斋象棋谱》等。杨慎、唐寅、郎英、罗颀、袁枚等文人学者都爱好下棋,大批著名棋手的涌现,显示了象棋受到社会各阶层民众喜爱的状况。

第二课时中国象棋棋盘与棋位

教学目标:中国象棋棋盘与棋位

教学重难点:中国象棋棋位

教学内容

1、象棋棋盘

棋子活动的场所,叫作“棋盘”。在长方形的平面上,绘有九条平行的竖线和十条平行的横线相交组成,共有九十个交叉点。

棋子就摆在交叉点上。中间部分,也就是棋盘的第五,第六两横线之间末画竖线的空白地带称为“河界”。在中国象棋的棋盘中间,常有一区空隙,上写有“楚河”、“汉界”字样,这是以下棋比况历史上的“楚汉战争”。据史料记载,“楚河汉界”在古代的荥阳、成皋一带,该地北临黄河,西依邙山,东连平原,南接嵩山,是历代兵家兴师动众的战场。公元前203年,刘邦出兵攻打楚国,项羽粮缺兵乏,被迫提出了“中分天下,割鸿沟以西为汉,以东为楚”的要求,从此就有了楚河汉界的说法。至今,在荥阳广武山上还保留有两座遥遥相对的古城遗址,西边那座叫汉王城,东边的叫霸王城,传说就是当年的刘邦、项羽所筑。两城中间,有一条宽约300米的大沟,这就是人们平常所说的鸿沟,也是象棋盘上所标界河的依据。

两端的中间,也就是两端第四条到第六条竖线之间的正方形部位,以斜交叉线构成“米”字方格的地方,叫作“九宫”(它恰好有九个交叉点),象征着中军帐。

2、棋子的初始棋位

整个棋盘以“河界”分为相等的两部分。为了比赛记录和学习棋谱方便起见,现行规则规定:按九条竖线从右至左用中文数字一至九来表示红方的每条竖线,用阿拉伯数字1只至9来表示黑方的每条竖线。己方的棋子始终使用己方的线路编号,无论棋子是否“过河”。

对弈开始之前,红黑双方应该把棋子摆放在规定的位置。任何棋子每走一步,进就写“进”,退就写“退”,如果像车一样横着走,就写“平”。

象棋棋子

象棋是一种双方对阵的竞技项目。棋子共有三十二个,分为红黑两组,各有十六个,由对弈的双方各执一组。

棋子种类说明如下表:

帅与将;仕与士;相与象;兵与卒的作用完全相同,仅仅是为了区别红棋和黑棋而已。

第三课时中国象棋棋子的基本走法

教学目标:中国象棋棋子的基本走法

教学重难点:中国象棋马的蹩腿棋位

教学内容

棋子的走法

帅(将)

帅(将)是棋中的首脑,是双方竭力争夺的目标。它只能在九宫之内活动,可上可下,可左可右,每次走动只能按竖线或横线走动一格。帅与将不能在同一直线上直接对面,否则走方判负。

仕(士)

仕(士)是将(帅)的贴身保镖,它也只能在九宫内走动。它的行棋路径只有九宫内的四条斜线。

相(象)

相(象)的主要作用是防守,保护自己的帅(将)。它的走法是每次循对角线走两格,俗称“象飞田”。相(象)的活动范围限于河界以内的本方阵地,不能过河,且如果它走的田字中央有一个棋子,就不能走,俗称“塞象眼”。

车在象棋中威力最大,无论横线、竖线均可行走,只要无子阻拦,步数不受限制。因此,一车可以控制十七个点,故有“一车十子寒”之称。

炮(炮)在不吃子的时候,移动与车完全相同。当吃子时,己方和对方的棋子中间必须间隔1个棋子(无论对方或己方棋子),炮是象棋中唯一可以越子的棋种。

马的蹩腿规定

马走动的方法是一直一斜,即先横着或直着走一格,然后再斜着走一个对角线,俗称“马走日”。马一次可走的选择点可以达到四周的八个点,故有八面威风之说。如果在要去的方向有别的棋子挡住,马就无法走过去,俗称“蹩马腿”。

兵(卒)

兵(卒)在未过河前,只能向前一步步走,过河以后,除不能后退外,允许左右移动,但也只能一次一步,即使这样,兵(卒)的威力也大大增强,故有“过河的卒子顶半个车”之说。

口语歌:

马走日字,象飞田.车走直路,炮翻山.士走斜路护将边.小卒一去不回还.

车走直路马踏斜,相飞田子炮打隔,卒子过河了不得。

棋谱的记录方法

现行的记谱法一般使用四个字来记录棋子的移动。

第一个字表示需要移动的棋子。

第二个字表示移动的棋子所在的直线编码(红黑方均为由己方底线从右向左数),红方用汉字,黑方用阿拉伯数字表示。当同一直线上有两个相同的棋子,则采用前、后来区别。如“后车平四”,“前马进7”

第三个字表示棋子移动的方向,横走用”平“,向对方底线前进用”进“,向己方底线后退用”退“。

第四个字分为两类:棋子在直线上进退时,表示棋子进退的步数;当棋子平走或斜走的时候,表示所到达直线的编号。

以下是一个完整对局的前8回合

飞相对进7卒第8回合局面

1. 相三进五卒7进1

2. 马八进九马8进7

3. 车九进一象7进5

4. 车九平三马2进1

5. 兵三进一卒7进1

6. 车三进三炮8退2

7. 兵九进一炮8平7

8. 车三平二车9进1

第四课时中国象棋棋子的实力与杀法

教学目标:中国象棋棋子的实力与杀法

教学重难点:中国象棋棋子的实力与杀法

教学内容

1、棋子的子力价值

车实力最强,炮马相当。早期的兵实力可以忽视,后期双方的兵力损耗得差不多时,兵的实力仅次于车之下

2、象棋杀王法

双车错:双车交错将军取胜;

白脸将杀

白脸将:利用双方将帅不得直接对面的规则取胜(右图以己方帅占中,车照将对方老将取胜);

马后炮:马定将,炮在后面将军;

肋马车:车在肋道,马协助杀将;

天地炮:中炮和底炮牵制对方中线和底线,利用其它棋子(多为车)将军取胜;

铁门栓:中炮牵制对方中线子力,用己方车从底线将军取胜;

大刀剜心:中炮牵制对方中路子力,弃车强砍对方中士构成铁门栓局势取胜。同样局势下,用兵则为”小刀剜心“;

重炮;双炮构成一线攻击对方老将取胜;

夹车炮:车和双炮攻击对方老将取胜,双炮的作用等同于一车;

三进兵:兵(在炮保护下)的步步推进将军取胜;

海底捞月:车、炮胜单车的实用残局,要求车炮方夺取中路控制权才容易取胜;

老兵搜林:车、底兵胜单车的实用残局,要求车兵方夺取对中路控制权才容易取胜;

卧槽马(马定将,其他子力将军);

钓鱼马(马定将,其他子力将军);

金钩马(马定将,其他子力将军);

八角马(马定将,其他子力将军);

高钓马(马定将,其他子力将军);

胜负的判定

当棋局中出现一下情况判负,对方取胜:

帅(将)被“将死”——另一方走一步棋之后试图吃掉一方的帅(将),但该方的帅(将)却不能躲避;

困毙——轮到一方行棋,但按规定,己方无棋可走;

由于子力悬殊,继续抵抗毫无意义的主动认输;

长打(即长捉、长将、长杀、或一将一要杀)的一方通常判负;

行棋违规、违纪、超时等情况判负。

当棋局中出现以下情况作和:

双方理论上无法取胜的简单局面;

符合“六十回合规定”——从任意一步开始,六十回合内双方均无损失一子;

一方提和,另一方同意和棋;

长跟、长兑、长拦、长献、一捉一闲、或一将一闲,循环三回合后可判和。

第五课时中国象棋术语与杀招

教学目标:中国象棋术语

教学重难点:中国象棋杀招

教学内容

1、局面术语

开局:是指双方按各自的战略思想把棋子布成一定阵势的阶段,通常在10回合之内,但当前棋手们对开局的研究越来越深入,某些明属于开局的变化已达到前15回合,开局后期和中局前期交织;

中局:是阵势布列后双方棋子接触,进行扭杀的阶段,介于开局与残局之间;

残局:是尾声阶段,主要特点是兵力大量消耗,盘上特点从中局大量子力的扭杀转变为少量子力间互动,残局阶段直接性的战斗接触减少,子力的调运最为关键;

先手:开局时红先,对局中的主动者。

后手:开局时黑后,对局中的被动者。

起着:开局第一着。

妙着:对局中,一方走出出人意料的棋,从而取得战术上的成功,或棋局的主动权。

正着:当时棋局下必须走的一着或数着,也指正确着法或官着。

劣着:一方弈出着法无全局观念,或进攻不当,防守不力,往往导致局势不利或失败。

均势:双方局势均衡、兵力相等。

入局:在双方纠缠阶段,一方组织子力对另一方产生一个战术打击并且此打击直接获胜的过程,入局可能是连杀,也可能只是小兵开始渡河,但必须是能产生胜利的过程。

优势:一方兵力多于另一方,或掌握了棋局的主动,明显好走。

胜势:一方多子占优,局势大局已定,胜利在望的一方称胜势。

棋盘术语

九宫:将帅活动区域棋盘的“米字格”,当对方棋子逼近时,通常要转为防守;

中线:棋盘中第五条直线,五(5)代表中路;

肋道:中线左右的四、六(4、6)路,属于攻防要道;

边线:棋盘的一、九(1、9)路纵线;

河界线:双方从下向上数第五条横线;

兵行线(卒林线):双方从下向上数第四条横线,兵(卒)的初始位置所在横线;

宫顶线:双方从下向上数第三条横线,九宫的最高位置;

底二路:双方从下向上数第二条横线;

底线:双方最低的一条横线;

巡河:一方的棋子(一般指车、炮)在己方河界上。

骑河:一方的棋子在对方河界上称骑河。

2、行动术语

将:称将军、照将等,攻击敌方帅(将)。

双将:亦称双照将,一方走动棋子后由两个字力同时攻击对方帅(将)。三照将同理。

应将(解将):对于将军采取反击、躲避、防卫的办法。

将死:照将无法应将称将死。

困毙:走棋一方无棋可走,称困毙。

杀:走子企图下一步将军,将死对方者,称杀着,简称“杀”。

捉:走子后造成下一着吃掉对方某个无根子。

打:将、杀、捉等攻击手段统称打。

兑:走子与同等子互换吃者,称“兑”。

闲:不属于打的棋,统称闲。

献:凡走子送吃者,谓之“献”。

拦:凡走子拦阻对方子力之左右进退移动者,谓之“拦”。

解杀:凡走子直接化解对方之杀着者,谓之“解杀”,若“解杀”同时给予对方“杀”,则称“解杀还杀”(“解将还将”同理)。

有根:凡被捉子如有另子保护,可以反吃者,谓之“有根”,否则谓之“无根”。

象棋根:若棋子甲被吃后、棋子乙能在下一步吃回对方同一位置上的棋子,乙就是甲的“根”。甲则称为“有根子”,反之,则叫做“无根子”。

3、棋子术语

边车:位于一路或九路上的车。

肋车:位于四路或六路上的车。

沉底车:车移动到对方底线。

贴身车:贴着将帅的车。

兵(卒)行车:位于兵(卒)林线的车。

花心车:位于九宫中心的车。

高头车:位置高而出路开扬的车。

低头车:“低头车”是通头车的反意词,也叫“暗车”。泛指位置不佳、至少要走一步或多步之后才能投入战斗的车。

重线车/同线车:横排无阻隔的两只车。

守丧车:被牵制而动弹不得的车。

巡河车:位于己方河头线的车。

骑河车:位于对方河头线的车。

篡位车:“车”置于将帅的原位。

大刀剜心/大胆穿心:以车闯入宫心的一种弃子入局着法。

小刀剜心/大胆穿心:以兵闯入宫心的一种弃子入局着法。

双车错:同一方双车在部局范围内交错移动。

屏风马:指马二进三或马八进七。

边马:位于一路或九路的马。

盘河马:开局时指位于三路或七路己方河头线上的马。

高钓马(侧面虎):位于三路或七路对方卒林线上的马。

钓鱼马:位于三.八(3.8)和七.八(7.8)两点上的马。

卧槽马:位于三.七(3.7)或七.七(7.7)两点上将军的马。

窝心马/归心马:位于九宫中心的马。

连环马:两马互为根,互相保护。

穿宫马:马从九宫的一边跳到九宫的另一边;开局泛指飞象后马由底线穿过九宫中路到士角位。

反宫马:以双正马士角炮为主体的开局阵式,亦称“夹炮屏风”。

士角马/挂角马:位于四.八(4.8)或六.八(6.8)两点上的马。

绊脚马:去路被阻的马。

拔簧马/梭里拔簧:在马后车的配置中,跳马露车的一种战术。

八角马:指进到对方士角挂角将军,并将对方的将(帅)逼到与“挂角马”成对角位置的马。

双马饮泉:双马逼近九宫的一种战术,亦为一著名残局的名称。

边炮:位于一路或九路的炮。

蝶炮:炮二进一。

重炮:两只炮于前后排列威胁将军,使对手之将军设防也不行,不设防也不行。

巡河炮:位于己方河头线的炮。

担杆炮:两炮中间有一子(通常为相),互相保护。

空头炮:炮和对方将帅中间没有任何棋子。

窝心炮:位于九宫中心的炮。

沉底炮:炮移动到对方底线。

冷巷炮:位置隐蔽的炮。

3、象棋杀招

马后炮:泛指炮在马后,以马限制对方将帅的退路,兼以炮向对方叫将。

天地炮:一炮从中路牵制对方中士中象,另一炮从底线牵制对方底士底象。

铁门栓:以炮镇中路限制对方士象的活动,兼以车或兵(卒)守着对方的将(帅)门。

夹车炮:车炮或车双炮前后互相配合的一种战术。

炮碾丹沙:车炮在底线成将, 从而杀去障碍(主要是士象)成杀势。

车炮抽杀:泛指炮在车后时,一面跳炮吃子,一面露车叫将,令对方顾此失彼的一种战术。

海底捞月:车炮或车兵在对方底线逼使对方将帅离开中路的一种战术。

两头蛇:把三路兵和七路兵挺起的阵式。

高兵:泛指不低于对方卒(兵)林线的兵(卒)。

低兵:泛指低于对方卒(兵)林线的兵(卒)。

底兵/老兵:位于对方底线的兵(卒)。

过河兵:高于己方河头线的兵(卒)。

兄弟兵:双兵(卒)联在一起。

对头兵:双方未过河的兵卒在同一路上向着对方。

花心兵:位于九宫中心的兵(卒)。

咽喉兵:在宫心线上接近九宫的兵(卒)。

二鬼拍门:双车逼近对方九宫的一种战术。

羊角士:一士支在九宫上角,一士守在宫心。

花士象:士(仕)和象(相)由不同方向支起。

山顶帅/山顶公:位于宫顶线的将帅。

光帅:无守备的将帅

编辑本段象棋赛事

象棋赛事

象棋赛奖杯与奖牌

全国象棋团体赛、个人赛、五羊杯赛、怪坡杯赛、少林汽车杯赛、红牛杯赛、翔龙杯赛、BGN世界象棋赛、全国象棋排位赛、将军杯赛、七斗星杯全国甲级联赛、西湖杯赛。

象棋名人

近代:

谢侠逊、杨官璘、周德裕、冯敬如、屠景明、朱剑秋、何顺安、董文渊、林奕仙、陈松顺、刘忆慈、巴吉人、曾展鸿、黄松轩、钟珍

现代男子:

李义庭、胡荣华、柳大华、李来群、吕钦、徐天红、赵国荣、许银川、陶汉明、于幼华、洪智、尚威、臧如意、刘殿中、阎文清、黄海林、万春林、庄玉庭、王嘉良、卜凤波、苗永鹏、陈孝堃、林宏敏、吴贵临、赵汝权、王斌、宇兵、张强、陈启明、张致忠、赵庆阁、王跃飞、李雪松、程吉俊、黄竹风、赵鑫鑫、金波、蒋川、郑一泓、谢婧、李智屏、葛维蒲、潘振波、李艾东、郝继超、苗利明、张江、宋国强

现代女子:

谢思明,张国凤、金海英、王琳娜、郭莉萍、胡明、欧阳琦琳、伍霞、文静、党国蕾、单霞丽、赵冠芳、董波、杨伊、陈丽淳、郑铁莹、尤颖钦韩冰、赵寅、唐丹、陈幸琳、张婷婷

男子象棋积分排名

下表仅列前十位

1 蒋川2685

2 许银川2668

3 赵鑫鑫2624

4 吕钦2622

5 汪洋2622

6 赵国荣2609

7 洪智2596

8 谢靖2575

9 王斌2564

10 郑一泓2560

编辑本段象棋与文化

象棋收藏

象棋收藏要“三看”

收藏者在购买古董象棋时要注意“三看”:一看质地,二看年代,三看工艺。

同样是木质象棋,以木质细密的绿檀木、金丝楠木象棋最为贵重,其市场价格多在8万元以上; 紫檀木象棋次之。而其他木质的象棋,如红檀木、红木等,市场价格多在5000元到6万元之间。另外,缺棋子的非成套象棋价格会大幅度“缩水”,有的“缩水”可能会多达5成以上。如今,由于珠宝价格大幅度攀升,很多人会想当然地认为用珠宝玉石制作的象棋也一定会价格飞升,但从市场交易情况来看其实不然。古色古香的木质象棋所蕴含的民族文化更浓厚,往往比珠光宝气的更有收藏价值。玉石类象棋只有用上等墨玉与岫玉制作的值得长期收藏;白玉象棋固然珍贵,但目前市场存量极少,价格一直居高不下,一般收藏爱好者难以承受。

高档花梨木象棋

从目前的象棋收藏市场来看,明清时期的象棋是藏家最为关注的品种。工艺是否精湛也是衡量象棋价值的标准之一。值得注意的是,高档的象棋一般都做工精致、表面光滑匀称,不会有过多的雕刻,但如果遇到有雕花的珍品象棋,藏家定会争相购买。在北京举行的一场拍卖会上,一副象牙茜色填金浅刻福寿纹象棋,估价20万至30万元。此副象棋材质厚实,包浆温润,正面刻填红黑二色楷书,字体端正,笔力雄健;侧面填金浅刻缠枝莲纹装饰,线条流畅;棋背刻双蝠拱团寿纹,寓意福寿双至。象棋通体纹饰繁复,图案具有吉祥意义,为典型乾隆朝工艺风格,极为珍贵。最终,这副象棋以高达77万元的价格成交。

中华易经与象棋

中国象棋来源有两种说法,一是伏羲先天八卦推出,另一是韩信推出。无论怎样,中国象棋的思想源于《易经》,与《易经》中的太极八卦图有很大的联系,可以这么说,中国象棋就是太极八卦。

现在就用太极八卦来解析一下中国象棋。太极八卦的精髓思想:一个概念(内部时刻变化的)在某一方向上归根结蒂分为对立两面,表现为三种形式(对立两者加他们的统一体),接着一直细分下去,无穷无尽。棋盘上有两对立方,还有一与双方接触的河界。

现在观查其中一个军事集团“将”,一共有16个棋子,大家知道怎么来的吗?“将”这个概念按照“一个概念(内部时刻变化的)在某一方向上归根结蒂分为对立两面,表现为三种形式(对立两者加他们的统一体),接着一直细分下去,无穷无尽。”来逻辑推理。两对立面分一次得2X3=6,三种表现形式分一次得3X3=9,1+6+9=16,这就是“将”集团的组织来源。1代表未细分的“将”,2代表相和士,3代表车、马、炮,6代表左相、右相、左士、右士再两个兵(左相与右相的中间壮态物,左士与右士的中间壮态物),9代表左车、兵、右车、左马、兵、右马、左炮、兵、右炮。

从象棋中可发现中华文化的全部自然背景认识

首先,必须明确,中国文化是“道”的文化。这个“道”,不是指狭隘的“道教”之道,而是指的根本和整体的“道”。

在中国文化中,一切万事万物,都是、也都应从道的高度来统摄认识和实践。

而从道的高度来看,万事万物无不可以、也无不必须从象理、位理、数理、哲理各个角度来综合认识和实践。

象棋,称为象者,象也,演象之棋也。从象理入道,即从象理角度出发,达到对事物的认识和实践,是中国象棋游戏设立的名称指地。

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指出了宇宙万物从整体系统上是四个层次崁套而成,即道、天、地、人,其规律内涵由简到繁、外延由大到小。

易传曰: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指出了在人法地层次上,万事万物包含了二个基本层次,即形而上和形而下。形而下者,时空分离,万物万事以空间分别、依时间展开;形而上者,万事万物有气化内景,从太极五行时空相联系。

象者,形而上之内景也,为形而下一切形式、变化之肇端。

皆言万物,万物者,万物并称也,有万有物,万言形而下,物称形而上者也。此与形象一词相呼应,而谁知形象乃言物者也:形象者,形与象也,形讲形而上之形式,象述形而上之所呈象也。

中国象棋,蕴涵深刻的理数:

棋子有名,名意味着其体,活为阳,死为阴。

中国文化,全盘60,其中统括者4,故以64卦表之。

中国象棋,全盘却是32子,每一方16子,何意?

一方16子者,意乃全局64卦,关键点为16也;双方共32子者,意指一切半由人谋,半在天也。

卒五、将士十(五对)、帅一。

卒五,可见物体,形而下之器者,显,逐粒而在也,故为阳。然其隐喻地法,地法者,形而上下共存,故卒乃逐粒而在之器,以数五表征,隐含形器当用五行看。

将士十,形而上也,隐,成对待存在,故为阴。细分之:车、炮,死物也,为阴,阴二;相、马、士,活物也,为阳,阳三。含五方五行意。

过河者卒五、炮二、车二、马二。其用,兵阴,炮阴,车阴,马阳,外影响者五运六气也。

守本者象二、士二、将一,内五神也。

象棋盘面暗示从浅入深的三个层次。

卒五,为第一层次。

卒后是炮,炮二,五行背后是阴阳也。

阴阳之内为何?棋九,阴阳背后为九宫也。数用九而不用十,正是变化之所由也。

九宫之数,车、马、象、士,为太阳、太阴、少阳、少阴,各得双数,共八,八卦也;将者为君而和之,为中而反是单数而入于四众;共成九宫。又车二、将一,为实二虚一,马、象、士各二,为气居实与虚之中,是九宫之层次。

于此又可见,自车而象而马,是阴而阳,士而将,是阳而阴。

象棋子数

偶数者将士十也,实是五对,乃真正形而上层次的五行,为阴阳对;奇数者卒五、将一也,六合也。暗示五行之运化,有上下层共成其功,在下则众显而露五行端倪,在上则有一为之主宰也。

象棋行棋,体现的是用。

阳,走气路,象太极,故斜,形而上之道也。阴,走力路,象器,故直,形而下之路乎。

直走者卒五、炮二、车二、将一,十成数在形而下,分内外为九外一内,得之者内也,而变化者九也,含五与四。

斜走者象二、马二、士二,三才也,六者居阴位守四象,逢变则展阴阳,含三层:

相为象,本象也,居中层。四象,是两对能量流的动态平衡,来于天地、相较于天地,分四正四隅。故象走田,有四位可动,然不走四正走四隅者,位中也、行阳也,为维系四象平衡之主,故常言道:左右不过如此,即讲此也。四象须立,在己,故在本方,不可过河。其中在帅心之上。

马为纯阳,悍气也,居外层,如日之像纯阳也,位午,为相之阳仪,占象之一半,故走日。午马走日,外展之强阳,故可过河。

士居内层,与马以里外分阴阳,与将为三才,神之三才也,在于心中动,不可出也,故不出帅之左右。士走半日,神气也。

帅一,不离方寸之间,静则一,动则象器,以应元神、识神。帅之心在其位上,是虚其位以待之也。

帅与士,乃一阳以二阴为辅。

棋逢对手,阴阳也。

炮打隔山,言阴阳者万后之物也,乃作用于万后之物也。故阴阳者,万物背后的变化。

棋盘横九纵十,横在自己,纵向对手,九示变化,十显全盘。全盘者,势成之之谓也,故曰发展,发展这个词,接近展开,但展开是平面的,发展是多维的,发展更为深刻。

比其运转,则将士象形而上,可往来变化,其二阴在形而下显为阳,纵横变化,走正,而其中包涵连续的车与间断的炮;其三阳在形而下显为阴,走奇;这时,将士十在运化中阴阳变化错位为形而下显现的三阳(车、马、跑)与二阴(象、士),阳向形而下发展,阴则守内,阴以内外分阴阳,阳则又分一阳之马走奇与二阴之车炮走正,车炮再分连续之阳车与间断之阴炮,故炮不与车正对,以阴不敌阳也;卒象形而下,发展不可逆,故在气层次只可向前,到器层次则向前与横向结合,以应宇宙之意。

电影“关东棋王”,有“棋形”之言,指一盘棋可下出不同形状。

由全局和而着眼,不同形状,与棋局当时的“棋势”相合,则表征出当下弈者的境界,也表征出当下弈局的境界与态势。

虽然,兵者诡道也,若要制胜,需出奇招,然布局若左,则态势难为,故棋局不惟仰子力,尚需借地势,地势者,局面也。

而通盘之局面,黑红之对比,乃全局变化之势,实将帅心力之比较,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人我环境,均涉微妙,故棋道赖天道。

故棋者道也。弈棋如行道,学棋若学道。制艺乃修行。棋力关乎道德。

电影“关东棋王”,指出:下出“和”棋,中有高妙。

《内经》言“亢则害,承乃制,制则生化”,楚河汉界的双方对峙,正是阴阳对待也,则双方对峙交锋,正是“承乃制”也。

则中国象棋,乃有立足于“和”的境界,于是看到全局,全局就是两方都看到,这才是阴阳层次上整体格局的境界。故中国象棋“下和”乃是必然,这正是“精神乃治”也。

至此,方悟《内经》“和于术数”,为何不用“合”,而用“和”。术数之用,若不到天人合一,整体境界,则不知“和于术数”,唯知“合于术数”也,而“合于术数”尤术也,非道也。惟其“和于术数”,方臻大道。

故《关东棋王》曰:和为贵!

然亦如《关东棋王》所讲,当值日寇中华,弈棋亦是政治,亦关乎人之生死,人群之心态,和与不和,胜与不胜,均非棋也。故棋者,道也。不到“志于道、居于德、依于仁,游于艺”,何得制于棋而不为棋所制乎!!!

中国象棋最能体现我们国家传统的仁义智礼信忠

很多人觉得象棋和棋太多分不出胜负于是有了“升变” 之类的等等规则其实他们只

是看到了象棋的冰山一角没有用广阔的视野来研究象棋这古人发明象棋一定考虑到象棋的的和棋但是古人自有他的道理下象棋的目的不在于赢棋,而在于下棋中的乐趣,就看哪一步可以力挽狂澜,就看哪一步可以妙手回春,点到为止,所以胜负不重要,这是下棋的境界,象棋就是要体现一个“和”字战争的最高境界就是“和平”而且中国象棋最能体现我们国家传统的仁义智礼信忠

首先是“仁”--中国象棋不同于国际象棋因为将仕都不出九宫象不过河只要前方将士擒住敌方将军即可不需要将仕象都出动战斗到一兵一卒也不需要兵力殆尽只要一方大势已去就胜负明了也体现了象棋中的“礼”

其次是“义”--象棋中的“兵”勇往直前不畏生死明知冲到底线是“老兵”不像国际象棋和日本将棋的升级制度,明知老兵不能升级也义无反顾的冲杀,这种不为高官厚禄的勇往直前的精神正是我们国家的传统美德也是“信”和对国家的“忠”其次,象棋中的“将”虽说是傀儡但是宁死不出九宫象棋中的“仕”宁死也要在九宫保卫“将”的气节都体现了象棋中的“义”

最后是“智”--中国象棋的将士不出九宫而指挥战场体现了古代战争运筹帷幄的姿态象棋不是拼子力而是运用战术计策来赢得胜利讲究的是“智斗” 不同的子在不同的位置就会有不同的“势”

所以象棋是智慧的体现可以说象棋是我们国家的瑰宝国粹一副象棋就可以体现一部兵法,有些传统是可以随着时间慢慢改进的,但象棋规则是古人给我们留下的最宝贵的财富,不单单是象棋本身的棋规,更重要的是当中蕴含着中华名族的仁义智礼信忠以及中国人对待事务的中正仁和。传统的还是让他保留吧留给中国象棋一片净土让我们还能感受到传统的中国象棋风甚至通过棋谱能和古人对话希望中国象棋像美酒一样酝酿越长回味越浓文人诗作

北宋理学家程颢(公元1032-1085年),有咏象棋诗一首:

大都博弈皆戏剧,象戏翻能学用兵。

车马尚存周战法,偏裨兼备汉宫名。

中军八面将军重,河外尖斜步卒轻。

却凭纹楸聊自笑,雄如刘项亦闲争。

明正德年间(公元1506-1521年),进士毛伯温有咏象棋诗一首:

两国争雄动战争,不劳金鼓便兴兵。

马行二步鸿沟渡,将守三宫细柳营。

摆阵出车当要路,隔河飞炮破重城。

幄帷士相多机变,一卒功成见太平。

清乾隆年间(公元1736-1795年),进士刘墉有咏象棋诗一首:

隔河灿烂火荼分,局势方圆列阵云。

一去无还惟卒伍,深藏不出是将军。

冲车驰突诚难御,飞炮凭陵更逸群。

士也翩翩非汗马,也随彼相录忠勤。

天津许子亮先生有象棋诗一首:

小小棋盘一片天,纵横交错亦使然;

进退攻守合阴阳,方寸之间成大丹;

兵将水土共相济,得遇先天皆圆满!

象棋谱式

象棋谱式

将军不离九宫内,士止相随不出官。

象飞四方营四角,马行一步一尖冲。

炮须隔子打一子,车行直路任西东。

唯卒只能行一步,过河横进退无踪。

宜用心机

象棋易学最难精,妙着神机自巧生。

得势舍车方有益,失先弃子必无成。

他强己弱须兼守,彼弱吾强可横行。

更熟此书胸臆内,管教到处有芳名。

中炮局

起炮在中宫,观棋气象雄。

马常守中卒,士上将防空。

象要车相附,卒宜左右攻。

居将炮车敌,马出渡河容。

士相局势

炮向士角安,车行两路前。

过河车炮上,炮在后为先。

集车拿士相,仍教炮向前。

敌人轻不守,捉将不为难。

飞炮局势

炮车边塞上,临阵势如飞。

虚隙井图象,冲前敌势危。

绝敌寻先子,无语自沉吟。

车将车破敌,变化少人知。

象局势

象局势能安,行车出两边。

车先河上立,马在后遮拦。

炮急常行动,上士必相圆。

象眼深防塞,中心卒莫行。

势成方动炮,攻敌两河边。

劝君依此诀,捉将有何难。

破车势

一车在中营,鸳鸯马上攻。

一车河上立,中卒向前冲。

引车塞象眼,炮在后相从。

胜宜得先

得子得先名得胜,得子失先却是输。

车前马后须相应,进退应须要付车。关于象棋的句子

小卒子

小卒过河顶大车

小卒一去不回头

重炮将——无子垫

马回头——不如驴

一盘象棋下三天——棋逢对手

象棋斗胜——纸上谈兵

豆腐板上下象棋——无路可走

围棋盘里摆象棋——不对路数

马跳窝心,不死也昏

单车难破士象全

单车挂炮,瞎胡闹

四大名局

一、七星聚会

二、千里独行

三、蚯蚓降龙

四、野马操田

象棋谜语

1.死期临近(打二象棋棋子名)

谜底:将卒

2.湘水奔流(打一棋子)

谜底:相

3.焉(打两棋子)

谜底:象马

注:“焉”字看起来像“马”,而“像”的谐音是“象”。

4.情侣打仗(猜三字,一种布局)

答案:鸳鸯炮

注:情侣者,鸳鸯也;打仗要炮火,故为鸳鸯炮。

5.并驾齐驱(猜三字,象棋术语)

答案:连环马

注:连环马是一起跑的,出自水浒传呼延灼,被徐宁用钩镰枪法所破

6.老骥伏枥(猜三字,象棋术语)

谜底:卧槽马

7.中国黄河之水的隔条河流,泛滥流归(猜四字,象棋术语)

答案: 长将犯规

注:中国黄河之水的隔条河流=长江

泛滥流归=泛归=犯规

8.少女低首半带羞(打一象棋术语)

谜底:妙着

9.车八进一(打一字)

谜底:轨

10.将六进一(打一字)

谜底:立

注:这里的“将”其实是“把”的意思。

11.马、炮、相、象、士、帅、兵、卒(打一字)

谜底:软

12.炮马争雄,士相争谋。将遇良才,帅逢敌手!

兵卒对峙,隔岸坚守。战鼓未鸣,竞相奔走。(猜一字)

谜底:软

13.马炮相士一盘棋,元帅中央笑嘻嘻,

五个兵卒齐上阵,为何输掉这盘棋?(猜一字)

谜底:软

14.车马炮将士卒(打一哲学词语)

谜底:抽象

15.采购象棋(打一常用成语)

谜底:招兵买马

16.象棋棋子线上走(打成语一)

谜底:格格不入

17.象棋红胜提示(打成语一)

谜底:败军之将

18.手拿象棋子,久久未落盘(打成语一)

谜底:相持不下

19.棋盘上的所有棋子,除兵以外,都被走动了(打成语一)

谜底:按兵不动

20.底兵(打一成语)

谜底:进退两难

21.堕胎争老公(猜四字)

谜底:弃子争先/弃子抢攻

注:堕胎=弃子,争老公=争先生/抢老公[攻]

编辑本段象棋的演变

朝鲜象棋

朝鲜象棋流行于朝鲜族同胞中,在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每年都举行正规比赛。有足够的证据表明,朝鲜象棋来源与中国象棋,在中国明代时曾广泛流行于朝鲜半岛。朝鲜象棋的棋盘和棋子与中国象棋完全相同,胜负判定规则也相同。但是布子不同于中国象棋。一是将帅分别推前1步,布于九官中心;二是一路边兵、卒横移至二路;三是与横移的边兵、边卒同侧的马、相或马、象互换位置。朝鲜象棋的走子方式与中国象棋相比,除了车、马.的走法相同以外,其他棋子的走法有以下不同:

①将、帅、士、仕走法一样,不准离开九宫,可以沿直线或料线行走1步。

②象与相走3x2长方形的对角,等于先直行1步,再向料前方走田字格的对角。别象脚的棋位有2处,直行1步处和田字格中心处,只有这2处都无其他棋子时才能行走。此外,象或相可以过河,可以走遍棋盘上所有的棋位。

③炮不准吃炮。炮吃其他棋子时与普通象棋相同,隔1子跳吃,吃去目标棋位的棋子。同时还规定,炮在不能吃子或不愿吃子时,走法与吃子时相同,即必须隔1子直行,距离不限。

④兵卒无论是否已经过河,始终可以横行或前行,但是不准后退。

三国演弈棋

三国演弈棋是流传较广的三人棋类游戏,以象棋为表现形式,模拟出了三国时代魏蜀吴之间联盟、对抗的历史形势。三个玩家分别代表曹操、刘备、孙权,互相攻伐,最终战胜两方一统天下。棋子走法与中国象棋大致相同,不同的是“马”无“蹩马腿”限制,强化古代骑兵

作用,且只有马能结盟或杀汉帝,体现其战略重要性;“相”在本国境内走“田”字,但无“堵象眼”限制,以加强防御;“兵”驻守在本国防线上,为体现古代步兵的防御作用,兵在防线上可横走,但不许后退;越过国境线(防线前一条线)后即可前后左右走,每次一步,后退时最多只能退到本国国境线。

三国演弈棋比较独特的地方是通过结盟以及对汉献帝力量的合理使用(挟天子以令诸侯),让人充分体会到三国时代独特的历史背景和各种战略决策。与其它由象棋演变来的棋类相比,趣味性更强,规则更合理。

象棋的延伸规则

可以使用传统象棋规则和增加策反规则的对弈功能

更真实精彩的模拟战争游戏

更丰富多彩的象棋文化内涵

策反是指从敌方的部队或统帅为己所用,从而以少的代价换取最大的战争效果,即孙子兵法说的“上战伐谋”。在中外战争中,几乎每一场战争都有使用策反的案例,在专门描写战争的小说《三国演义》中,从开头到结尾,一直都有成功的策反,如关羽长沙策反黄忠和魏延,张飞策反颜严,孔明策反姜维而成就了姜维成为一代名将,而如果不是曹操在长坂坡想策反赵云,也许就没有后世的赵云成为名将的历史。也许有人认为被策反者有叛主之嫌,那么我们的武圣人关羽不是被曹操策反过吗,这都没有影响其成为忠义的化身。所以使用策反这种手段是战争中最好的战争方式,是战争的灵魂之一。

象棋是抽象的战争,是中国传统的最受人们喜爱的游戏,通过棋子的运用来战胜对方,但其中却没有把策反这一战争的灵魂使用上,这可以说是象棋的一大遗憾。新象棋在传统象棋游戏规则中增加了这种战争艺术,从而丰富了象棋的艺术内涵。

策反规则的设计:

象棋有七种棋子,其中的车马炮代表的是使用不同方法进攻的棋子,它们或代表一支部队或一个统帅,如果对弈中能使它们变为己方的车马炮,与战争中使用策反相符。但如果被策反棋子又被策反回来的话,就使该子变为反反复复的小人了,就像《三国演义》中的吕布,虽有盖世武功却没有得到后世人们的尊重,所以每个棋子只可策反一次的话,是不会影响其形象。所以新象棋棋子的设计只是其中的车马炮具有双面设计,即黑方的车马炮的背面又是红方的车马炮,红方的车马炮又是黑方的车马炮,为了更好区别它们,可以用颜色,或者别的方法区别它们。

策反规则的走法:

新象棋保留传统象棋走法的基础上,仅仅增加了吃车马炮的策反走法而已,策反走法是吃车马炮三种棋子时,被吃棋子需要在吃子处策反为对方的车马炮【即棋子翻转过来即可】,然后看翻转过来的车马炮与对方的将帅形成将军,能将军该子策反成功,该子可参与后面的对弈,不能将军表示该子没有策反成功,棋子被吃后从棋盘中消失,与传统吃子一样。策反吃子成功后的棋谱记录只是在后面增加策反棋子符号即可,如马8进7炮,这样对复盘没有影响。车马炮相同棋子吃时,不会产生策反规则,如车吃车,马吃马,炮吃炮,所以策反规则的产生需要走法不同的棋子吃子时会产生,如士象将都可产生策反规则。

增加策反规则的新象棋对象棋的影响:

1. 有根棋子发生变化:处于策反吃子处时,被策反棋子的有根条件消失,这使象棋可以通过互相保护的规则被打破,从而使防守更难。

2. 防守方法发生变化:当一个棋子在策反条件成立处时,破策反的防守方式是移将帅,移被策反棋子或者是破坏策反条件的成立,而不是用其它棋子保护被策反棋子,使象棋的防守方法发生革命性的变化,增加了象棋的复杂性。

3. 进攻能力发生变化:传统象棋棋子进攻只是用该子走法进攻,增加策反规则后,各

子不但可以用该子走法进攻,还可具有车马炮策反吃子时的进攻,如兵的进攻不但可以进攻兵前方,左右方的将,还可策反条件获得车马炮进攻的特点。

4. 绝杀能力发生变化:增加策反规则后,可以通过策反吃子,由被策反棋子将军而形成绝杀。

5. 弱势时的战斗意志发生变化:传统象棋如果处于弱势时,弱势方很难翻盘获胜,从而使其战斗意志弱,增加策反规则后,弱势方可以通过策反规则使自己的实力获得质的飞跃,所以棋子少时不要气馁,少两大子时,只要获得一次策反机会,那么双方实力就变为一样了,且比对方还多一次策反机会【因为被策反后棋子是不能再被策反的,这时的策反机会是5比4】

6.消灭消极和棋,因为策反规则对防守棋子可以通过破联防棋子,从而使消极和棋方不能实现。

编辑本段在线象棋游戏

中国象棋是一向传统的棋类游戏,自从网络的兴起,象棋游戏也被搬到了网上,实时对战,人人对战,娱乐性更高了,许多网游平台都运作象棋游戏,比如QQ游戏、JJ比赛等等游戏平台,其中JJ比赛的象棋游戏玩法更多,采用多赛制比如瑞士移位等等,这样就能更好的选择对手,高手和高手对决,新手和新手对决,不会让新手有更多的挫败感,高手也能找到与高手对决的快感!

编辑本段腾讯象棋

腾讯象棋是腾讯游戏的一款棋类游戏,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在线象棋

QQ象棋

游戏平台,多注重于休闲,玩家多,棋桌是随机分配的,也可以邀

请好友玩,自己设定桌位,玩法多样,是休闲类玩家的首选。

腾讯象棋分为电信区和网通区,玩家可以根据自己的网速特点选择不同的赛区,进而保证游戏中不断线。

手机腾讯象棋

游戏截图:游戏详细介绍腾讯象棋,双人按照一定规则调车走马,出动兵力,在棋盘上协调作战。最新腾讯象棋手机版,风格古朴,操作简便,能同时支持键控和触控。

象棋,又称“中国象棋”,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属于二人对抗性游戏的一种。下棋双方需要根据自己对棋局形式的理解和对棋艺规律的掌握,调动车马,组织兵力,在棋盘上互相厮杀。整个过程如同在战场上进行军事战斗一般,斗智斗勇,惊心动魄。还等什么?展现你非凡领袖才能的时候到了!加入我们吧!

手机腾讯Game各游戏目前全部免费使用,游戏过程中会产生极少量网络流量。在使用手机QQ过程中产生的GPRS/CDMA流量费用由当地中国移动或中国联通运营商收取。您可以登录中国移动或中国联通网站,在线查询您的上网流量。

游戏规则:胜负条件:

对局中,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本方算输,对方赢:己方的帅(将)被对方棋子吃掉;己方发出认输请求;己方走棋超出步时限制;各棋子的走法:

中国象棋基本知识大全

中国象棋基本知识大全 中国象棋是中国一种流传十分广泛的游戏。下棋双方根据自己对棋局形式的理解和对棋艺规律的掌握,调动车马,组织兵力,协调作战在棋盘--这块特定的战场上进行着象征性的军事战斗。那么,下面是由小编分享中国象棋基本知识,欢迎大家阅读浏览。 一.中国象棋简介 中国象棋是中国一种流传十分广泛的游戏。下棋双方根据自己对棋局形式的理解和对棋艺规律的掌握,调动车马,组织兵力,协调作战在棋盘--这块特定的战场上进行着象征性的军事战斗。 二、规则介绍 以下一些名词是中国象棋的一些棋盘与棋子的说明: 1、棋盘 棋子活动的场所,叫做棋盘,在长方形的平面上,绘有九条平行的竖线和十条平行的横线相交组成,共九十个交叉点,棋子就摆在这些交叉点上。中间第五、第六两横线之间未画竖线的空白地带,称为河界,整个棋盘就以河界分为相等的两部分;两方将帅坐镇、画有米字方格的地方,叫做九宫。 2、棋子 象棋的棋子共三十二个,分为红黑两组,各十六个,由对弈双方各执一组,每组兵种是一样的,各分为七种: 红方:帅(1)、仕(2)、相(2)、车(2)、马(2)、炮(2)、兵(5)

黑方:将(1)、士(2)、象(2)、车(2)、马(2)、炮(2)、卒(5) 其中帅与将、仕与士、相与象、兵与卒的作用完全相同,仅仅是为了区分红棋和黑棋。 3、各棋子的走法说明 对局时,由执红的一方先行,双方轮流各走一着,直至分出结果。 将或帅 移动范围:它只能在王宫内移动。 移动规则:它每一步只可以水平或垂直移动一点。 士 移动范围:它只能在王宫内移动。 移动规则:它每一步只可以沿对角线方向移动一点。 象 移动范围:河界的一侧。 移动规则:它每一步只可以沿对角线方向移动两点,另外,在移动的过程中不能够穿越障碍。 马 移动范围:任何位置 移动规则:每一步只可以水平或垂直移动一点,再按对角线方面向左或者右移动。另外,在移动的过程中不能够穿越障碍。 车 移动范围:任何位置 移动规则:可以水平或垂直方向移动任意个无阻碍的点。

中国象棋小知识

附件2: 中国象棋小知识 象棋是由两人轮流走子,以“将死”或“困毙”对方将(帅)为胜的一种棋类运动,有着数以亿计的爱好者。它不仅能丰富文化生活,陶冶情操,更有助于开发智力,启迪思维,锻炼辨证分析能力和培养顽强的意志。 对局时,由执红棋的一方先走,双方轮流各走一着,直至分出胜、负、和,对局即终了。轮到走棋的一方,将某个棋子从一个交叉点走到另一个交叉点,或者吃掉对方的棋子而占领其交叉点,都算走一着。双方各走一着,称为一个回合。 象棋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不仅在国内深受群众喜爱,而且流传国外。 中国象棋即军际象棋,具有悠久的历史,发源于山西沁县(古称铜鞮)。战国时期,已经有了关于象棋的正式记载,如:《楚辞·招魂》中有"蓖蔽象棋,有六簿些;分曹并进,遒相迫些;成枭而牟,呼五白些。"。《说苑》载:雍门子周以琴见孟尝君,说:"足下千乘之君也,……燕则斗象棋而舞郑女。"由此可见,远在战国时代,象棋已在贵族阶层中流行开来了。据上述情况及象棋的形制推断,象棋当在周代建朝(公元前11世纪)前后产生于中国南部的氏族地区。 中国象棋大约起源于战国时代,那时盛行着一种文博象棋,每方有棋子6枚。在唐代,象棋在中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有了一些变革,已有“将、马、车、卒”4个兵种,棋盘和国际象棋一样,由黑白相间的64个方格组成。后来又参照我国的围棋,把64个方格变为90个点。宋代,中国象棋基本定型,除了因火药的发明增加了“炮”之外,还增加了“士”、“象”。宋代的《事林广记》中就记载着中国目前所能看到的最早的象棋谱,比西方15世纪出现的国际象棋谱早200多年。这就对长期以来流行的“中国象棋起源于印度”的说法提出了异议。到了明代,可能为了下棋和记忆的方便,才将一方面的“将”改为“帅”,和现代中国象棋一样了。 现在,中国象棋已流传到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在日本、菲律宾还成立了中国象棋协会。 更多有关象棋知识,请查阅https://www.360docs.net/doc/a116150718.html,/view/13701.htm 财经管理学院棋牌活动兴趣小组宣

中国象棋古谱介绍

中国象棋古谱介绍 中国象棋虽然有着悠久的历史,但是流传下来的象棋谱却为数不多,搜集古谱和整理古谱,无疑地是我们在继承民族文化遗产上的一项重要任务。 中国最早的象棋谱是哪一部呢?传说和臆测是很多的,有人说有过“宋谱”,有人说有过“元谱”,甚至有人说有过“五代谱”,但都没有可靠的版本或资料作为佐证。明朝嘉靖元年出版的“百变象棋谱”序文中提到:“赵宋之时,陈搏善棋,尝为谱以教人,妙蕴毕宣,降及于今,代远年湮,坊间刻本,每多残缺,难窥全豹……”。这里所说的陈搏作谱,是很不可靠的,因为当时中国象棋恐怕还没有完全定型;但也可以看到,在明嘉靖元年(公元一五二二年)以前确已有象棋刻本问世,不过到那个时候已经成为秘本而“每多残缺,难窥全豹”了。明朝庚午年间(公元一五七〇年)出版的“适情雅趣”引文中也提及“叙全局有金鹏秘诀,摘变形有梦入神机,奈偶获者珍视玄窍……”;崇祯五年(公元一六三二年)出版的“桔中秘”凡例中也说到“旧谱残局不啻千计”。这些都可以看到在明朝一代与中国的文学、戏剧一样,象棋艺术是有相当的发展的,同时也有各种棋谱问世。但很可惜,直到现在,我们还没能见到“金鹏秘诀”的原本,仅能从“适情雅趣”和“桔中秘”中所整理收集的一部分略知其规模;“梦入神机”也只能见到残缺不全的部分原版本。这不能不是一件很大的憾事。现在我们所见到的棋谱,大多是清朝一代的作品,象棋艺术在清朝一代是有比较长足的发展的,乾隆嘉庆年间,名手辈出,被认为是中国象棋历史上的黄金时代。但清代许多著名的作品,如国手周廷梅所作的“会珍闻”、“五大臣弈谱”、“蕉竹斋”、“听雨轩”、“渊深海阔”……,也大都“闻其名而末见其面”,有些可能还在世间,有些亦有人加以考订,但由于我们未亲见其善本,或者没有可靠的版本作为证明,不敢相信即是真品,因此还不能一一完整叙述。 这里,谨将历年收藏和曾经观摩过认为确实较为可靠的古谱扼要加以介绍,以供爱好象棋的同志们参考。但由于我们见闻有限,恐怕遗漏在所难免,希望大家能多方发掘,提供资料,予以补充和指正。 至于近代和现在出版的棋谱,将来在可能时再另作介绍。 《梦入神机》 这是我们现在所见到的最早版本,它在明朝的时候就已经成为秘本,出版日期,难以考证(有人说是明初洪武年间的作品,但未见可靠的资料),约刊印于明嘉靖之前。全书十卷,现已残缺不全。其中有一部分曾被选编入“适情雅趣”。据云间薛丙增订“梅花泉”,自跋所说,可能该书也和“梦入神机”有些渊源,但“梅花泉”跋言中说它“皆全枰而无残局”,不知是指“梦谱”的最早版本或另有别的版本,已无法了解。我们所见到的是静海郑国钧所搜集的部分版本,据郑君说,这是他于1949年从市集上一位姓杜的杂货摊商那里获得的,据这位姓杜的说,他也是从市集上买来的,原书有十二卷,把它当作废纸用以包货。经郑君再三搜集,只存一、二、三卷残本,计有残局一百八十五局,卷七一册,有残局一百局,共计285图的残局棋势,全书均为图式,未见着法,估计是图着分列,版本和刻印与后来的“适情雅趣”相仿佛,残局都是以胜局为主,局势虽大多简单,但却很精采,至于原谱著者姓氏及序、跋等均没有见到,可惜得很。郑国钧将其中与《象棋谱大全》内的《适情雅趣》雷同的126图,陆续分赠棋友;后又将所余的159图送给福州《象棋月刊》主编林幼如,林又删去与原版《适情雅趣》所同的15图,并与郑补拟着法,书成后在棋友中流传。后又由魏子丹、丁章照修订,于1977年在杭州油印200册赠棋友。1985年蜀蓉棋艺出版社正式出版了整理本。今郑、林均已逝世,其后情况,迄今未详。仅知冯锦诸先生存有残页二张而已。该谱原图棋子为黑白两种,但黑子是帅、相、兵,白子是将、象、卒,白方先行。 从这些残缺不全的版本看来,不完整的四卷就已有近三百个残局,且其中许多局势都是

国际象棋的传说故事

国际象棋的传说故事 棋子意义 国际象棋中的王是国家的象征,没有皇宫,到了残局必须"御驾亲征",不像中国 象棋将帅那样必须待在九宫里。国际象棋中后的名称、性别曾经有过多次奇妙的改变。在沙特拉兹时期,皇后这只棋子表示"律师"、"大臣"或"将军"。后来法国人把皇后一子 的形式稍稍变了一下,成了现在这样的女性。国际象棋中的车是从古代的城堡演变过 来的,有人说它是火炮,又是战车。国际象棋中的象原意是主教(天主教),代表了欧 洲中世纪一个很有影响力的社会阶层;国际象棋中的马原意是骑士,代表了欧洲中世纪 时受过正式的军事训练的骑兵,后来演变为一种荣誉称号用于表示一个社会阶层。国 际象棋中的兵,如果能冲到对方底线,就会"从奴隶变成将军",可以升变成除了王以 外的任何一种棋子。升变后的兵虽然出身"卑微",但与所变的子有同样的威力。这种 文化似乎给了平民更多的机会。 传说故事 关于国际象棋的产生,国际上流传着一个有趣的故事。据说2000年以前,印度 有一个非常残暴的国王。自己独断专行,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国王有个亲信大臣,他 想拿"君王不能离开臣民而存在"的道理来劝告国王,但又不敢公开提出自己的意见。 他想出了一个暗示的办法:在木制棋盘上,用骨制的棋子组成两支军队进行战斗;每一方面有一个首脑--王,另有车、马、象、兵四个兵种,组合成一个阵容的整体,王是最 主要的棋子,王一死,战斗便结束;王同时又是很弱的一环,他只能依靠战友--即别的 更有力的棋子保护,这些棋子必须在整个战斗过程中同心协力来保卫王。这种游戏一 方面往西传到波斯、阿拉伯和欧洲,经过改变,形成现代的国际象棋;另一方面往东传 到缅甸、东南亚和中国。 关于国际象棋的起源,还有一个较为著名的传说:在古代印度有一个国王,他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和难以计数的财富。但是权力和财富最终使他对生活感到厌倦,渴望着 有新鲜的刺激。某天,一位老人带着自己发明的国际象棋来朝见。国王对这新奇的玩 意非常喜欢,非常迷恋,并感到非常满足。对老人说:"你给了我无穷的乐趣。为了奖 赏你,你可以从我这儿得到你所要的任何东西"。老人的要求是:请您在棋盘上的第一 个格子上放1粒麦子,第二个格子上放2粒,第三个格子上放4粒,第四个格子上放

中国传统文化之象棋

中国传统文化之象棋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这些传统的文化项目是先辈们智慧和勤劳的结晶,也是历史的见证。这个学期开设了大学语文这门课程,老师德高望重,学术广博,带领我们学习了一些文学作品、诗词歌赋,为我们打开了一扇文学之窗,众多优秀的文学创作的确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十分重大的一部分,然而今天我要为大家介绍的却是课堂之外的一种传统文化项目,它同样历史悠久,特色鲜明,那就是中国的象棋。 象棋是许多人都喜爱的,至于象棋的起源和下棋规则的制定,民间也有一些不同的说法。但是公认度最高的还是要数象棋与秦朝末年“楚汉相争”的联系,相传中国的象棋乃是楚汉相争中项羽的政敌刘邦所发明,甚至走子的规则也来源于“楚汉相争”中的故事。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一下这些故事,了解一下中国传统文化中象棋的前世今生。 相传当年项羽和刘邦两军在广武山上对峙,中间只隔一道山涧。汉军虽少,但粮食充足,楚军虽多,而粮草渐少,不能久战。项羽决心速战速决,刘邦坚守不出。一天忽报刘邦派使者议和,为了摸清虚实,项羽亲自到汉营。项羽对刘邦说:“你那么点屈指可数的士兵想和我决一雌雄?”刘邦说:“兵不在多,而在精,我的士兵可一顶十,十顶百。”“可你的将士没有勇武之气呀!”“将不在勇而在谋。”“你就想用这些来和我议和吗?”“你若不服咱们先在桌上比比看。”“比就比,怎么个比法?”刘邦拿出一个木盘,上面坚画九条线,横画十条

线,形成六十四个方格,在两边横线起点坚线中间四个方格打了个叉。项羽看后说:“这是什么?”刘邦说:“这叫八卦阵图,一极生二仪,二仪生四象,四象成八卦,八八六十四格,这六十四方格,每格都是一个阵图。咱们在各自的方格里,排兵布阵进行战斗吧!” 项羽说:“好吧!我是大将,坐阵中军,百万军中可取上将之首。”“我是老帅,坐阵中军,运筹帷幄于千里之外。”“我左右武士,可东杀西挡。”“我有左右谋仕万无一失。”“我有象伯所到生威。”“我有相宰远虑多谋。”“我有骓马”“我有千里驹。”“我有战车。”“我有玉辇。”“我有夹石大炮。”“我有火石之雷。”“我有勇往直前的土卒。”“我有敢死的勇兵。”双方列好阵式,采取马走日,象(相)走田,兵卒一去不回还,战车前后左右杀,士保营垒,大炮隔山,将帅不对脸的招式,比试起来。项羽猛打猛冲,刘邦先守后攻。结果项羽被将死。刘邦说:“怎么样?我不是打不过你,而是不愿看到将士死亡,还是议和平分天下为好。”刘邦执意不战,项羽也没办法,只好以鸿沟作为楚河之界议和。这便是棋盘上的“楚河汉界”的来历了。 至今,中国象棋还是将方是武士和大象,帅方是文士与宰相等。那么为什么称为象棋呢?这意味的是下棋双方你厮我杀的战争场面十分壮观惨烈,而大象在动物中是能征善战的战斗力,故而取名为“象棋”。 至于象棋棋子分红、黑两种颜色,帅方为红色,将方为黑色,俗称“红帅黑将”,也是有其出处的。在象棋最早形成的时候,人们一般把红帅代表刘邦,黑将代表项羽,即红方代表刘邦的军队,黑色代

中国象棋文化

中国象棋文化 象棋来源 象棋,古代弈之一种,亦曰象戏。 始于战国,经过数百年的时间,于北宋末定型为现代模式,以将一方之将帅捉死为胜。 中国象棋具有悠久的历史。战国时期,已经有了关于象棋的正式记载,如:《楚辞?招魂》中有"蓖蔽象棋,有六簿些;分曹并进,遒相迫些;成枭而牟,呼五白些。"。《说苑》载:雍门子周以琴见孟尝君,说:"足下千乘之君也,……燕则斗象棋而舞郑女。"由此可见,远在战国时代,象棋已在贵族阶层中流行开来了。三国时期,象棋的形制不断地变化,并已和印度有了传播关系。至南北朝时期的北周朝代,武帝(公元561~578年在位)制《象经》,王褒写《象戏?序》,庚信写《象戏经赋》,标志着象棋形制第二次大改革的完成。隋唐时期,象棋活动稳步开展,史籍上屡见记载。 中国象棋又被称为“象戏”、“桔中戏”,系由先秦时代的博戏演变而来。战国末期,盛行一种每方六枚棋子的“六博”象棋。唐代象棋有了一些变革,象棋只有“将、马、车、卒”四个兵种,棋盘和国际象棋一样,由黑白相间的六十四个方格组成。宋代,中国象棋基本定型,除因火药发明增加了炮以外,还增加了士、象。 宋代《士林广记》就记载着中国目前所能看到的最早的象棋谱,它比西方15世纪出现的最早的国际象棋谱早200多年。这些记载足可以推翻国外长期以来流行的中国象棋起源于印度的说法。 到了明代,有人把一方的“将”改为“帅”,这时的象棋便和现今我们常玩的中国象棋一样了。 桔中戏 巴邛人家中有一个桔园,一年,一棵树上结了一个特大的桔子。大家觉得很奇怪,剖开一看,里面居然坐了两个小老人正在下象棋。一个老人猛然间看到外面阳光射进来,就说:“天亮了,肚子饿了,咱们吃点东西吧。”他们取出龙脯来吃,吃完之后,两个老人就喷着水变成白龙飞走了。 这个故事对后人影响很大,因为两个老人在桔子中间下象棋,后人就把象棋称为“桔中戏”,这样朱晋祯就把所写的下象棋的奥秘称为“桔中秘”了。 为什么叫象棋? 1.象棋里面有“象”这个兵种啊!所以叫象棋嘛,还不简单。 2.以“象”作为棋名,主要是最早的象棋子是用象牙雕刻而成的,故命名为“象 棋”。 3.与动物的大象有关,远古恐龙灭绝后,大象就成为陆地上最大的动物,最终

三分钟幼儿经典故事大全

三分钟幼儿经典故事大全 【爱下象棋的国王】 有一个爱下象棋的国王,他常和大臣、象棋高手对弈。国王大权在握,荣辱生杀都出在他嘴里,和他下棋可要特别小心。如果出手太厉害,把国王杀得一败涂地,他下不了台,就要恼羞成怒。但如果让棋太多,使国王赢得太容易,他又会觉得你在愚弄他,会大发雷霆。几年来,每次下棋国王都是赢家,大家都恭维他为天下独一无二的象棋高手。国王自己也觉得棋艺非凡,打遍天下无敌手。 一日,国王装扮成教书先生模样,走出宫门,微服私访。他来到京城一家酒店,见一群人挤在一起看什么,就挤上去看个究竟。原来,大家都在看一个十来岁的小姑娘正和一个青年人下象棋。那小姑娘机敏过人,下棋出奇快,一会儿就把青年人杀得一败涂地。国王来了棋兴,坐下来要和小姑娘对弈。小姑娘把手中的梨放在桌上,看了一眼对面的老头,说:“如果我输了,我就把这只梨给你,你输了给我什么呀?” 国王掏出一只精致的小袋子放在桌上,笑着说:“如果我输了,我就把这小袋子里的东西全给你。” 小姑娘一边玩着怀中的花猫,一边和国王下棋。不多一会儿,国王就损兵折将,很快就成了小姑娘的手下败将。国王不服输,又和小姑娘下了一盘,结果是同样惨败。国王这才心服口服,对

小姑娘说:“你的棋艺十分了得,真是高手,佩服佩服!” 小姑娘笑着说:“我算什么高手呀,我的父亲才是下棋高手呢。他曾被选入宫中和国王对弈呢!只是他输给了国王。” 国王说:“你父亲既然是真正的高手,为什么会输给国王呢?” 小姑娘哈哈大笑道:“你这也不懂。父亲说,为了让国王高兴,他是故意输给国王的。” 国王恍然大悟。他把小袋子给了小姑娘,回头就走。小姑娘打开袋子一看,全是白花花的银子,赶忙追上去,说:“谁要你的东西呀,刚才打赌是闹着玩的啊!” 国王回到宫中,闭门反思,他想:下棋是这样,别的事难道不也一样? 【兔子交友记】 在地球旁边有一个星球,名叫兔子王国,兔子微微是那儿的公主,他长得小巧玲珑,从小被王后娇生惯养,因此养成了任性、骄傲的习惯。一天兔子微微准备乘坐公主微微一号去地球交朋友,希望交到一个知己。 “哇!”微微刚来到森林,就被这里的景色吸引住了。只见周围绿树成荫、草翠花开,比兔子王国美多了。 “哈啰!”猴子灵灵友好地跟微微打招呼,却遭到了公主的白眼。灵灵坐在秋千上,摆出邀请的姿势:“跟我一起荡秋千吧!很好玩呀!”微微却指着他的屁股说:“谁稀罕和你一起玩呀!屁股红得像个西红柿,走开!”猴子气呼呼地说:“你以为长的好看些,我们就得听你的呀!”说完便不理微微了,继续荡秋千。 微微走着走着,又遇见一位温柔的老山羊,她笑他长了一对

中国象棋》课程纲要

时家庄联办小学《中国象棋》课程纲要 一,课程说明 中国象棋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它起源于我国,由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是我国几千年优秀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象棋因其特殊的魅力得到了广大人民的喜爱,在群众中深深地扎下了根,千百年来长盛不衰. 象棋对弈,情趣高雅,既可陶冶情操,又能活跃大脑.我国的老一辈领导人指出:棋是文化的一部分,不仅有娱乐功能,更是一门开发人智慧,锻炼人思维,提高民族智力水平的综合艺术,具有很高的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 因为弈棋是启智育人的一条良好途径,其特有的教育价值得到了教育界的一致公认.在我国有许多学校早已将这一活动引入课堂,开展得生气勃勃,它的功能正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我们希望通过中国象棋这一校本课程的开发应用,真正发挥棋类运动的启智育人功能,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结出丰硕果实. 二,课程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认识中国象棋的历史起源及其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 2,全面学习中国象棋的基础知识,包括: ⑴中国象棋的棋盘,棋子,棋子的走法与吃子,子力的分类及价值. ⑵棋谱的基本记录方法和棋书的阅读. ⑶掌握象棋的基本规则,了解一些简单的比赛规则. ⑷掌握几种基本的开局并加以应用,了解并能分析一些常用的布局;学会分析中局形势,具有初步的判断能力,实战中能正确运用一些战术. ⑸残局基本知识的学习,掌握简单将杀帅(将)的技巧,熟悉一些将杀帅(将)的特殊局面的规律,并能在实战中应用. ⑹欣赏和分析经典棋局,具有初步的棋艺.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和发展学生敏锐的观察力,逻辑思维能力,丰富的想象力,抽象思维能力,求异思维能力,以及良好的记忆力等思维品质. 2,帮助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培养创造力. 三情感目标 1,了解学校小棋手,象棋著名人物的故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2,培养学生的组织性,纪律性,坚忍不拔的意志力和自制力,增强信心,消除胆怯,紧张等不育心理因素. 3,培养学生的全局观念,使学生待人处事能做到坚决,果断,自信,让学生具有初步的辩证思想. 4,养成全面客观地看待事物的品质,不做过高或过低的评价,做到胜不骄,败不馁. 三,课程内容 初级版(1--2年级)中国象棋的基本知识 1,介绍象棋的起源,让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讲一些象棋名人与典故,了解他们的成功秘诀;介绍学校小棋手近年来在区,市的各级中国象棋比赛中取得的优异成绩,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认识棋盘,了解一些简单的象棋术语,知道它们所表达的意思;掌握不同棋子的子力价值,了解对局中兑子的基本方法,熟练掌握它们走法和吃子,认识全盘棋的走法,会比较完整地下一盘棋,能和同学,朋友或家长对弈.

浅谈象棋发展史

浅 谈 象 棋 发 展 史 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浅谈象棋发展史 一、前言: 象棋,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而我的家乡就位于国内最为著名的“象棋故里”,在此,我将带领大家去深入了解下我们中国璀璨的象棋文化,追溯象棋的发展史。 二、关键词:中国象棋、象棋、发展史、象棋棋谱、橘中秘 三、正文: 有这样一座城市,他有着十分重要的地理位置,“群峰峙其南,邙岭横其北,东拥京襄城,西跨虎牢关”,故有“东都襟带,三秦咽喉”之称,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所以遗址遍及全市,最著名的有楚河汉界的鸿沟,刘邦、项羽争雄的汉霸二王城,刘、关、张三英战吕布的虎牢关等。丰厚的文化底蕴在这里沉积了丰富的文化遗产,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象棋文化。这里又被誉为“象棋故里”,棋盘上“楚河汉界”的原型鸿沟就出自这里的山上。 象棋,又称中国象棋,象棋是有着悠久历史的中国文化的一部分,随着中华文明的发展而发展,有丰富的内涵。属于二人对抗性游戏的一种,也是其中一种传统玩法,由于用具简单,趣味性强,成为流行极为广泛的活动。中国是我国正式开展的78个体育运动项目之一,为促进该项目在世界范围内的普及和推广,现将“中国象棋”项目名称更改为“象棋”。接下来就跟随我一起了解下象棋的历史以及发展过程。 首先我们就来认识下象棋的发源 早期的象棋,棋制由棋、箸、局等三种器具组成。两方行棋,每方六子,分别为:枭、卢、雉、犊、塞(二枚)。棋子用象牙雕刻而成。箸,相当于骰子,在棋之前先要投箸。局,是一种方形的棋盘。比赛时,"投六箸,行六棋",斗巧斗智,相互进攻逼迫,而制对方于死地。春秋战国时的兵制,以五人为伍,设伍长一人,共六人,当时作为军事训练的足球游戏,也是每方六人。由此可见,早期的象棋,是象征当时战斗的一种游戏。 接下来是象棋的发展史及演变: 隋唐时期,象棋活动稳步开展,史籍上屡见记载,其中最重要的是《》中关于宝应元年(公元762 年)岑顺梦见象棋的一段故事。结合现在能见到的初期饰有“”四样图案,而以八格乘八格的明暗相间的来表示棋的苏州织锦,和河南开封出土的绘有图形的铜质棋子,可以得到这样的:唐代的象棋形制,和早期的颇多相似之处。当时象棋的流行情况,从诗文传奇中诸多记载中,都可略见一斑。而象棋谱《樗薄象戏格》三卷则可能是唐代的著作。现代的象棋型式,到宋代方才制定。宋代的理学家程颢有一首咏的诗说:“大都博奕皆戏剧,象戏翻能学用兵。车马尚存周戏法,偏神兼备汉官名。中军八面将军重,河外尖斜步卒轻,却凭纹愁聊自笑,雄如刘项亦闲争。”他诗中还没提到炮,炮这兵种,是最后加入的,当然是要在中国人发明了火药火器之后,才反映在象棋上。宋代是象棋广泛流行,形制大变革的时代。北宋时期,先后有司马光的《》,的《象戏格》、《棋势》,晁补之的《广象戏图》等著术问世,民间还流行“”。北宋当时的象棋有与小象戏,皆已有炮棋子。小象戏大至为为近代象棋的形式,有32 枚棋子,盤

象 棋 故 事

象 棋 故 事 象棋是我国文化的瑰宝,也是历经千锤百炼的智慧结晶,几千年来吸引着无数的爱好者陶醉神迷,反应出广大人民对于精神生活的渴求。在象棋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流传着许许多多脍炙人口的象棋故事,以下就让我们来欣赏这些精彩的故事。 第一节 楚汉相争 秦朝末年,当时国家大乱,人民生活困苦,群雄们为了解救人民,都以推翻秦朝、统一天下为目标。在众多群雄之中,有两位实力强大的領导者,一位是汉王刘邦,另外一位则是西楚霸王项羽,刘邦与项羽历经七年的对战过程,这就是有名的楚汉相争。 刘邦手下有一位大将军叫做韩信,有一次刘邦派韩信攻打赵国,韩信为了让士兵们头脑更聪明,所以发明了象棋 。韩信认为下象棋可以抒解压力、训练沙盘推演的功夫,于是鼓动士兵们多下象棋,士兵们通过象棋获得许多乐趣,暂时忘记了作战的辛苦。 在楚汉相争的时代,流传许多关于现在象棋规则由来的典故,以下我们一一介绍。 首先是红黑的由来。因为刘邦自称赤帝之子,赤就是红色,所以刘邦用红色的军旗作为代表。项羽年轻时,看到秦始皇出巡,车队上插着一面一面的黑色旗子,就像一条黑色的大龙走过,让项羽非常羨慕,从此爱上黑色。后来项羽骑马打仗,都骑着自己心爱的黑色乌骓,说明了项羽的军旗是用黑色作代表。 第二是红先的由来。有一次,刘邦和项羽两个人作了一个约定,目标是一个叫做关中的地名,他们比赛看谁的军队能夠先进入关中,谁就获胜。项羽仗着拥有四十万大军,采用直线进攻追打秦军,刘邦则是采取迂回的方式,招揽秦军获得民心。结果刘邦先一步进入关中,这也是现行象棋红先的典故。 第三是楚河汉界的由来。楚汉相争开始的时候,项羽的实力比较强大,刘邦为了扭转被动局勢,任用张良、萧何等人才。到了公元前203年,刘邦实力大增,项羽只好向刘邦求和,两个人达成以“鸿沟”为分界,刘邦掌管鸿沟西边,项羽占有鸿沟东边。这就好像现在的象棋,棋盘中间画有一道楚河汉界,用来区分红黑两国一样。 最后是王不见王的由来。楚汉相争最激烈的一战发生在鸿沟附近的广武山,当时楚汉两军隔着广武山对峙,代表汉军的刘邦站在山上对着项羽大骂,结果项羽生气地拿起弓箭,瞄准刘邦射了出去,这一箭还差点让刘邦丟了性命。现在象棋有一条将帅王不见王的规定,意思就是形成将帅见面的时候, 轮到哪一方走子

中国象棋历史

中国象棋历史 一象棋发展史 提到中国象棋,不由得使人联想起来了国际象棋,围棋。它们是国际上公认的三大比赛棋种。 国际象棋,英文CHESS,是由波斯语和阿拉伯语组成的复合词,其意思是“将死对方的王”。相传国际象棋15世纪由印度起源,经波斯,中亚,阿拉伯,最后进入欧洲,并在欧洲定型为现制的国际象棋,与当时的骑术,游泳,射箭,击剑,狩猎,作诗并列为欧洲骑士教育的七大必修课。 然而,中国象棋的历史却源远流长,经历了数朝的洗礼,终于在南宋形成了今天的定制。 关于中国象棋的起源,古今中外,说法不一。 主要有皇帝创制说;神农氏创制牛僧儒改制说;舜帝创制说;周武王创制说;韩信创制说;兵家创制说。但是如此众多的说法,我们应该如何辨别呢?还是先看下文的叙述吧。 (一)?????????萌芽时期(先秦到初唐) 我国最古老的棋戏是六博和围棋,并称博弈。关于这一点,在我国古代文献《论语.阳货》中有文字说明。子曰:“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不有博弈者乎?为之,犹贤乎己。”棋子“枭”和“散” 有“将”和“卒”的意思。我国仅存最古六博棋具,是1975年在湖北云梦睡虎地发掘战国墓地时候出土的。 后来,塞戏从六博中独立出来,独成一种棋,主要区别为:投琼曰博,不投琼曰塞。 再者,弹棋这一棋戏,在《弹棋赋》中说:肌理光泽,滑不可履。其设计思想取乎圆天方地之意。庾信《象戏赋》云:“乍披图而久玩,或开经而熟寻。”图即局势,经指则是着法,战略战术的文字性说明。在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我国古代文献《周易》一书,对古代象戏的发明,(二)????????? 雏形时期(唐至北宋初期)

????唐代象戏与北周象戏区别表现在:1,天马斜飞度三止;2,上将横行系四方;3,辎车直入无回翔;4,六甲次第不乘行。与今日象棋之马行日字,象飞四角,车走直线,卒进不退很相似,象戏其他棋子走法不详。唐朝中叶,国力强盛,象戏随商业及其文化交流传入周边国家,现在发现马来群岛的古象棋,是8×8格棋盘,棋子有王,车,士,象,马,卒,是主体造型,与宝应象戏大致一致,这是因为当时中国通往西亚的海运交通大盛,马来西亚一带日趋繁荣,中国人移居者较多,把象戏传播过去了。 爪哇,柬埔寨,泰国三国的象戏基本相同,泰国把车改成船,卒改为贝。 宋代七国象戏有了弓,弩,炮等棋子名称。其中仕由矢演化成士,再转化成仕而来。炮古代“礮”一字,是古代战争用的飞石。 (三)?????????发展时期和定型时期(北宋初至宋哲宗时期) ????《?宋史.食货志》载:“自景德以来,四方无事,百姓康乐,户口蕃庶,田日僻。两宋成了中国古代史的黄金时期,也创造了市民文化的自然环境。这无疑为中国象棋的初步发展与形成奠定了政治前提和广大的群众基础。难怪梁实秋《雅舍小品.下棋》中说:剩余精力的发泄。中国唐代社会比较开放,象戏无九宫,王一子的行走比较随便。宋朝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北宋人对象戏加入了九宫,河界之类的国粹特色,这也是中国象棋与国际象棋的一大区别。 ?程颐《象戏》诗发微。《象戏》诗云: ?????大都博弈皆戏剧,象戏翻能学用兵。 ?????车马尚存周战法,偏里兼备汉官名。 ?????中军八面将军重,河外尖斜步卒轻。 ?????却凭纹楸聊自笑,雄如刘项亦闲争。 .程颢诗所述象棋形制概括起来说:有偏裨,车,马,卒等子;有河界;卒过河可斜尖;有九宫,开局前将居中央可在九宫内,八方行一格。

中国象棋入门教程大全概述

时辰象棋教程 “中国象棋”进课堂,校本课程创特色。 “校本课程”这个概念,根据我们的理解,包含两层含义:一是使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校本化、个性化,即学校和教师通过选择、改编、整合、补充、拓展等方式,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之更符合学生、学校和社区的特点和需要;二是学校设计开发新的课程,即学校在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并充分考虑当地社区和学校课程资源的基础上,以学校和教师为主体,开发旨在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多样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我们北岗学校摸索开发的校本课程就属于第二种情况,也就是学校自己设计开发新的课程。 伟大的革命导师列宁的“象棋是智慧的体操”这一著名论断给我们指明了方向。我们想到了中国象棋。象棋是我国人民创造的优秀文化遗产之一,源远流长,历千年而日趋兴盛,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它不仅具有很强的娱乐功能,而且它以红黑棋代表两军对垒的智力竞技,是一门开发智慧、提高智力水平的综合艺术。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这样认为“不下棋就不可能充分增强智能和记忆力,下棋应当作为智能修养的科目之一列入学校教学大纲。”受到苏霍姆林斯基这一话语的启发,一个大胆的设想应运而生,那就是把象棋列入我校

的教学活动中。象棋慢慢进入课堂,也慢慢深入学生心中。课余饭后,校园内的凉亭内、石板棋盘上、教室内的讲台上、课桌上,你随时可看到专心对弈的小棋手,一边的旁观者也是那样的安静。校园里很少再见到因没有适合的娱乐活动而追逐打闹的学生。象棋课程的开发,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也为我们学校构筑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中国象棋目录 第一单元象棋入门基础知识 1、现代象棋的情况 2、认识棋盘、棋子 3、象棋的基本技术 第二单元介绍各子的价值与运用原则 ⒈车的价值及运用原则 ⒉马的价值及运用原则 ⒊炮的价值及其运用原则 ⒋兵卒的价值及其运用原则 ⒌士象的价值及其运用原则 ⒍将帅的价值及其运用原则 第三单元简单棋规 1、长将 2、长杀 3、长捉

关于中国象棋的心得体会

关于中国象棋的心得体会 象棋的心得1 上课铃声响了,体育老师廖老师和往常一样走进教室。由于近段时间操场在修建,体育课基本上是室内活动。 老师进来后告诉我们这节课是象棋比赛,要求我们把前后两张桌子并拢,把棋摆好,然后出去排队。我们都不明白老师是什么意思,有的同学还叫“啊”,棋摆好了出去排队干什么。我们都迷惑不解地按照老师说的去做,一会儿队就排好了。老师又要求我们两对男生、两对女生按顺序进去坐着比赛,下完了就出教室等候,这下我们全明白了。 我的第一个对手是彭超,出炮、跳马、打卒……不出十步,彭超就成了我的手下败将。我们俩第一个走出了教室,彭超还边走边说:“我马虎了……”接着不断有赢家、输家涌出来。没过多久,第一场比赛全部结束,全班的输家、赢家全都分了出来。 接着进行第二场比赛,这时是赢家与赢家的挑战,输家与输家的决斗。我的`第二个对手是向提思聪,踩车、吃炮、将军、吃士……哈哈哈,虽没有第一局那么轻松打败我的对手,但最终还是把他吃了个孤将军,那时候我还有一车、双马一炮、双士单相。

叮叮叮,下课铃声响了,我们意犹未尽地收起了手中的棋子。课后有时间我还要和爸爸多多练习,迎接下次体育课的象棋比赛。 象棋的心得2 期六,我看见爸爸有空在家里,于是我就叫爸爸和我下象棋,爸爸爽快地答应了。 比赛开始了,我挂了一个中间炮,爸爸也不甘示弱,连忙上了一个马,我也上了一个马,他冲了一个兵,我赶紧把车开出来,他的马直往上冲,于是我用车挡住他的去路,他的炮又上来保护……我们就这样你来我往,兵来将挡,,大战了二十多个回合,不分胜负。到了紧要关头,我一拍脑门,想到了一个好办法,于是我用一只马把爸爸的车打下了十八层地狱。 爸爸气得直跺脚:“该死的!我怎么没有想到这一步。”看着爸爸生气的样子,我幸灾乐祸地笑了。因为爸爸少了一只车,很快就被我杀得落花流水,最后他只剩下一只老将,爸爸只好丢子认输。 下象棋不仅能让变得“安静”了,还能开发我的思考能力,下象棋真好。 象棋的心得3 还记得去年的十一月,举办的象棋大赛,因为现场高手云集,让我心惊胆颤,紧张地连心脏都快跳出来了,至今依

少儿象棋培训

少儿象棋培训 象棋,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文化的瑰宝,是一项集智力、趣味、竞技、修养为一身的高雅运动。自古以来,"琴、棋、书、画"既作为我国传统的四大文化艺术,又是衡量一个人素质与修养的标准之一。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属于二人对抗性游戏的一种,由于用具简单,趣味性强,成为流行极为广泛的活动。中国象棋是我国正式开展的78个体育运动项目之一。 少儿学习象棋的好处 系统的训练象棋能提高少儿的思维和注意力。面对未来的学习和工作,面对社会的竞争和挑战,是一生享用不尽的财富。“棋道小道,品德最尊”。让学生在学棋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互相学习、互相尊重,形成讲礼节、讲文明的良好品德。如:落子无悔、观棋不语等,走棋必须遵守棋规,棋艺高者,棋风更要正,胜不骄、败不馁,善战者不怒,谦虚谨慎,临危不惊。 一、培养心静能力. 通过下棋让孩子注意力高度集中,避免听课、做作业时三心二意。 二、培养认真程度. 通过下棋纠正孩子学习中敷衍、马虎、粗心大意的习惯。 三、培养逻辑性思维. 通过下棋学会举一反三的思考及逻辑推理和准确判断。 四、培养记忆力. 通过复盘、背记定式等记忆训练后,可以显著提高记忆能力。 五、培养计算能力. 通过下棋进行趣味性计算训练,能提高计算能力。 六、培养抗挫折意识. 通过对弈,培养孩子正确面对失败,增强承受挫折的能力。 少儿象棋启蒙观 首先,要更正家长对象棋的认识,下棋是一项高级的智力游戏,能够开发孩子的智力,提高记忆力,对英语和数学的学习有明显的帮助。通过学棋,

帮助孩子形成一种独特的思维方式,很多学过棋的学生参加奥数竞赛成绩都不错。下棋是需要深思熟虑的脑力和体力劳动,能培养孩子静心思考的好习惯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下棋还是一种文明的竞技活动,能让孩子有公平竞争的意识。另外对孩子的创造力、想像力和意志、忍耐力的形成都有益处。 四五岁是学棋关键期。从身心发展和比赛的角度综合来看,男孩4岁、女孩5岁比较适宜,但也不能一概而论。因为两三岁的孩子太小,会把棋子当成糖果往嘴里送,很危险;四五岁基本懂事,方便教学,思维也较敏捷,可以用游戏的方式引导他们熟悉、喜欢下棋。 要搞好象棋教学,最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孩子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从易到难的过程,在教学中要循序渐进。棋类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与学生的个性特点因人施教,因材施教,其目的只有一个,尽快提高学生棋艺水平与加强棋德修养,为培养德才兼备的、具有棋艺思想的新型的复合型建设人才共同努力。 少儿象棋的教学方法 象棋基本杀法在第一、二学期为重点来讲。在教学中对学生先进行几个课时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规则的培训,然后让他们自由搏杀,杀出兴趣。根据孩子的棋力,循序渐进,待到孩子有了一定功底后,再学一些难以理解的常用手法,只有这样理解才会深刻。 开局当然也要学,但不一定一开始就学,它应是建立在会“杀棋”基础之上的深层次学习。学开局,首推中炮局,原因是小孩子好动,喜捕杀,争强好胜是其特点,中炮入局快,属短局,行棋风格适合大多数孩子的性格。学生学起来轻松自如,兴趣盎然。对初学者,开、中、残局都要学,但不可均衡用力,残局决定胜负,相对来说容易把握一些;开局相对少一点,日后再学;中局最复杂,在最初阶段(指第一学期)尽量不要接触,以后教一些简单的局势分析。由基本知识-基本杀法-布局或对局解析,按这种形式教学,学生学起来比较简捷,容易获得理想效果。 再说形式。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语言生动有趣。一是故事法,每堂课教学都由一个故事首尾,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轻松学象棋。面对孩子们不管讲哪个内容,尽量做到每讲都有故事,每课都有乐趣。 二是比赛法,每教完一个较完整的单元时,都要进行一场比赛。比赛激烈,迫使学生下棋全神贯注,全力以赴,做到全局在胸,力争全面胜利,极大地挖掘学生的象棋潜力,磨练了学生战胜困难的意志。 三是实践法,个别尖子学生在同伴中没有对手,在课堂中“吃不饱”,老师又不可能经常抽出较多的时间进行单独指导,就需要家长的帮忙了,家长可以带他们去棋室、棋摊操练。这样做至少有两大好处,一是可检验所学

中国象棋发展史与相关理论

中国象棋发展史与相关理论 一象棋发展史 提到中国象棋,不由得使人联想起来了国际象棋,围棋。它们是国际上公认得三大比赛棋种。国际象棋,英文CHESS,是由波斯语和阿拉伯语组成的复合词,其意思是“将死对方的王”。相传国际象棋15世纪由印度起源,经波斯,中亚,阿拉伯,最后进入欧洲,并在欧洲定型为现制的国际象棋,与当时的骑术,游泳,射箭,击剑,狩猎,作诗并列为欧洲骑士教育的七大必修课。 然而,中国象棋的历史却远远流长,经历了数朝的洗礼,终于在南宋形成了今天的定制。 棋坛上的棋类,不外乎有三个层次:第一,茶余饭后消闲解闷,具有游戏性与娱乐性;第二,对局者在棋盘上运筹帷幄,竞巧斗智,具有紧张激烈的战斗性和竞争性;第三,弈棋与世事人生相通,可以视为一个大千世界的缩影,具有象征性和哲理性,古之所谓:“世事人生一局棋”。 “这种游戏既是古老的,又永远是新颖的;它的基础是机械的,但同时只有靠想象力才能使它发挥作用;它被呆板的几何空间所现制,但是同时它的组合又是无限的;它是不断发展的,可又是完全没有成就的。它是没有结果的思想,没有答案的数学,没有作品的艺术,没有物质的建筑。” 关于中国象棋的起源,古今中外,说法不一。

主要有皇帝创制说;神农氏创制牛僧儒改制说;舜帝创制说;周武王创制说;韩信创制说;兵家创制说。但是如此众多的说法,我们应该如何辨别呢?还是先看下文的叙述吧。 (一)萌芽时期(先秦到初唐) 我国最古老的棋戏是六博和围棋,并称博弈。关于这一点,在我国古代文献《论语.阳货》中有文字说明。子曰:“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不有博弈者乎?为之,犹贤乎己。”棋子“枭”和“散”有“将”和“卒”的意思。我国仅存最古六博棋具,是1975年在湖北云梦睡虎地发掘战国墓地时候出土的。 后来,塞戏从六博中独立出来,独成一种棋,主要区别为:头琼曰博,不投琼曰塞。 再者,弹棋这一棋戏,在《弹棋赋》中说:肌理光泽,滑不可履。其设计思想取乎圆天方地之意。庾信《象戏赋》云:“乍披图而久玩,或开经而熟寻。”图即局势,经指则是着法,战略战术的文字性说明。在这里需要提示的是我国古代文献《周易》一书,对古代象戏的发明,有着重大贡献。其中的五行八卦可能对此有重大贡献吧。 (二)雏形时期(唐至北宋初期) 唐代象戏与北周象戏区别表现在:1,天马斜飞度三止;2,上将横行系四方;3,辎车直入无回翔;4,六甲次第不乖行。宋代七国象戏有了弓,弩,炮等棋子名称。其中仕有矢演化成士,再转化成仕而来。炮古代“礮”一字,是古代战争用的飞石。 (三)发展时期(北宋初至宋哲宗时期)

中国象棋故事

中國象棋故事 中國象棋故事 象棋是我國文化的瑰寶,也是歷經千錘百鍊的智慧結晶,幾千年來吸引著無數的愛好者陶醉神迷,反應出廣大人民對於精神生活的渴求。在象棋發展的歷史長河中,流傳著許許多多膾炙人口的象棋故事,以下就讓我們來欣賞這些精彩的故事。 第一節楚漢相爭 秦朝末年,當時國家大亂,人民生活困苦,群雄們為了解救人民,都以推翻秦朝、統一天下為目標。在眾多群雄之中,有兩位實力強大的領導者,一位是漢王劉邦,另外一位則是西楚霸王項羽,劉邦與項羽歷經七年的對戰過程,這就是有名的楚漢相爭。 劉邦手下有一位大將軍叫做韓信,有一次劉邦派韓信攻打趙國,韓信為了讓士兵們頭腦更聰明,所以發明了象棋。韓信認為下象棋可以抒解壓力、訓練沙盤推演的功夫,於是鼓吹士兵們多下象棋,士兵們也透過象棋獲得許多樂趣,暫

時忘記了作戰的辛苦。 在楚漢相爭的時代,流傳許多關於現在象棋規則由來的典故,以下我們一一介紹。 首先是紅黑的由來。因為劉邦自稱赤帝之子,赤就是紅色,所以劉邦用紅色的軍旗作為代表。項羽年輕時,看到秦始皇出巡,車隊上插著一面一面的黑色旗子,就像一條黑色的大龍走過,讓項羽非常羨慕,從此愛上黑色。後來項羽騎馬打仗,都騎著自己心愛的黑色烏騅,說明了項羽的軍旗是用黑色作代表。 第二是紅先的由來。有一次,劉邦和項羽兩個人作了一個約定,目標是一個叫做關中的地名,他們比賽看誰的軍隊能夠先進入關中,誰就獲勝。項羽仗著擁有四十萬大軍,採用直線進攻追打秦軍,劉邦則是採取迂迴的方式,招攬秦軍獲得民心。結果劉邦先一步進入關中,這也是現行象棋紅先的典故。 第三是楚河漢界的由來。楚漢相爭開始的時候,項羽的實力比較強大,劉邦為了扭轉被動局勢,任用張良、蕭何等人才。到了公元前203年,劉邦實力大增,項羽只好向劉邦求和,兩個人達成以「鴻溝」為分界,劉邦掌管鴻溝西邊,項羽佔有鴻溝東邊。這就好像現在的象棋,棋盤中間畫有一道楚河漢界,用來區分紅黑兩國一樣。 最後是王不見王的由來。楚漢相爭最激烈的一戰發生

中国象棋必学基础知识

象棋必学基础知识 象棋棋盘 棋子活动的场所,叫“棋盘”。在长方形的平面上,绘有九条平行的竖线和十条平行的横线相交组成,共有九十个交叉点。 棋子就摆在交叉点上。中间部分,也就是棋盘的第五,第六两横线之间未画竖线的空白地带称为“河界”。两端的中间,也就是两端第四条到第六条竖线之间的正方形部位,以斜交叉线构成“米”字方格的地方,叫“九宫”(它恰好有九个交叉点),象征着中军帐。 对弈开始之前,红黑双方应该把棋子摆放在规定的位置。任何棋子每走一步,进就写“进”,退就写“退”,如果像车一样横着走,就写“平”。 棋子的走法 车():古代作战时,战车的威力巨大。象棋中的车,作战能力亦很强,就是根据战车在阵仗中的作用来设置的。车不分上下左右,只要在运行线路上无其他棋子阻挡,便可随意而走。车每走一“步”棋,沿直线或横线任意走多少格都可以,并可以“吃”掉挡在主直线或横线上的任何棋子,真所谓是横冲直撞,威力无比。但是车的每一步也有所规定,那就是只能沿直线或横线走,不能拐弯。尽管如此,车在棋内的诸兵种中,还是行动最灵活、活动范围最大的。不管是进攻敌方或保护己方,作用都明显优于其他棋子。一盘棋中,车的价值相当于一马加一炮,会使的话,车的价值甚至还要大,有人说“一车当九子”。由于车的作用巨大,在双方整盘棋战中都居于头号主力的位置,所以在下棋时,一般的着法是尽快把车开出来,使其尽快发挥威力,争取战术主动和战略优势。棋坛中有所

谓“三步不出车,棋在屋里输”,就是说出车过晚,容易陷于被动而招致满盘皆输。 马():在整盘棋里,就数马和象的走法比较特殊,俗话说:“象行田、马行日”。马是行的“日”字形,即一步斜走两格,过“河”时,河界就算是一格。如果马是处于棋盘中间的话,它有八个去处可以选择,上下左右都可以“跳”。所以说“马有八面威风”就是指的这八面。当然,马每走一步只能走一“面”,不能在一步之间同时“跳”八面。如果马碰上有棋子正“别”着马腿,这一步就“跳”不动了。什么叫“别”马腿呢?就是在马的前进方向上,有任何一个子紧靠在边“别”腿。只要马不被别住腿,马就可“吃”掉它的斜形日字上对方的任何一个棋子。因此,马一般走到边、角等位置时,就受到限制,失去了“八面威风”,威力相对就减少了。马的价值和炮差不多,但是在开局或中局阶段,因为盘面棋子较多,马常常会被“别”住腿,不能充分发挥威力。而到了残局时,双方棋子都拼得差不多了,炮就会因“炮架”而减少威力,而马却因少羁绊,威力有增。所以棋话常说:“残棋马胜炮”。 炮:走法与车相同,只是在“吃”对方棋子的时候,不如车那么直接了当,它必须有一个子隔在炮和对方的中间,炮方能“打一过去“吃”。这个隔“子”即所谓“炮架”,没有“炮架”,炮是不能“吃”子的。就因为有这点规则,炮的威力就远小于车,但其行动迅速、进退灵活、行动范围大的优点与车一样。在开局和中局阶段,炮能够和其他棋子配合,发挥出很大的威力。(象棋的开局,中局和残局是为了我们表述方便划分的三个阶段,开局是基础,开局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能否进入一个有利条件下的中局战斗。) 卒(兵):在盘面上只能一步走一格,机动性相对其他棋子小多了。它没有过“河”之前,每一步只能向前直走一格。过了“河”以后,则每步不单可以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