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资源学习题集

土地资源学习题集
土地资源学习题集

目录

第一章绪论 (1)

第二章土地资源构成要素分析 (2)

第三章土地资源的社会经济特征 (7)

第四章土地类型和土地资源类型 (8)

第五章土地资源调查 (12)

第六章土地资源评价 (14)

第七章土地人口承载潜力 (16)

第八章可持续土地利用与管理 (16)

第九章土地资源保护与整治 (18)

第十章区域土地资源开发 (21)

第十一章中国土地资源概况 (21)

第十二章中国土地资源分区 (23)

第十三章世界土地资源概况 (24)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1、土地

2、土地资源

3、土地资产

括:土地经济供给的稀缺性、土地用途的多样性、土地的增值性、、、、土地利用方向变更的困难性。

三、判断题:

1、一定区域土地的自然属性特征相对稳定。()

2、地球上土地面积有限,但土地资源是无限的。()

四、选择题:

1、土地的价值更多的取决于:()

A.土地实体

B.土地上附加的权益

C.土地区位

D.土地特性

2、以下不属于土地自然属性特征的是:()

A. 土地位置的固定性

B. 土地的不可替代性

C.土地利用的外部性

D. 土地面积的有限性

3、土地的功能不包括:()

A.生产性功能

B.承载功能

C.增值和储蓄的功能

D.产权功能

4、土地的功能包括:()

A.生产性功能

B.承载功能

C.增值和储蓄的功能

D.产权功能

五、简答题:

1、土地的基本属性有哪些?(6分)

2、什么是土地?(4分)

3、什么是土地资源?(4分)

4、土地具有哪些功能?(6分)

第二章土地资源构成要素分析

一、名词解释:

1、积温:

2、农业指标温度:

3、有效土层厚度:

4、土壤质地:

5、活动温度:

6、作物生长期:

7、生物多样性:

8、土壤剖面构型:

二、填空题:

1、土地的自然构成要素包括、、、水文、土壤、生物等。

2、土地的自然构成要素包括气候、地形、地貌、、、

等。

3、影响土地资源性质的气候要素主要包括太阳辐射、、

等。

4、影响土地资源性质的气候要素主要包括、热量、降水等。

5、岩石按成因划分为以下类型:岩浆岩、、。

6、发育完全的土壤剖面从上到下通常可分为、、

7

8

9

1. 积温是指指示农作物生长发育及田间作业的农业指标温度。()

2. 充满于两个稳定隔水层之间含水层中具有压力的地下水是承压水。()

3. 在地质环境中,主要的岩石是变质岩。()

4. 地表水主要包括河流、湿地、降水、沼泽。()

5、农业指标温度又称为生物学下限温度,是作物各生长发育阶段得以进行的起始温度,其中3℃是冬小麦停止生长与返青的临界温度。()

6、农业指标温度又称生物学下限温度,是作物各生长发育阶段得以进行的起始

温度,其中10°C是喜温作物开始生长、喜凉作物积极生长,大多数乔木树种发芽与枯萎的界限温度。其持续期,大多数作物活跃生长,故被称为活动温度。()

7、土层厚度是影响植被生长的重要因素。一般情况,多年生果树的最佳有效土

层厚度应大于50CM 。()

8、一般情况,当土壤的的PH值在5.0<PH<10.0,大多数作物都能正常生长。

()

9、一般情况下,坡度大于15度的土地不再适合作为耕作利用。()

10、地下水埋藏深度影响地面建筑物的基础稳定性,从而影响城市用地与建筑

物的具体布局。一般来说三层以上建筑,要求地下水位埋藏深度不低于

0.8-1.0米。()

11、坡度大于25度的土地不再适合作为耕地利用。()

12、坡度值2-5°的土地是城市建设最理想的坡度类型。()

13、对于土地作为农业利用来说,越平坦越好。()

14、土层厚度是影响植被生长的重要因素。一般情况,多年生果树的最佳有效

土层厚度应大于100CM 。()

15、农业指标温度又称为生物学下限温度,是作物各生长发育阶段得以进行的

起始温度,其中5℃是冬小麦停止生长与返青的临界温度。()

16、坡度值0.3-2°的土地是城市建设最理想的坡度类型。()

17、温度是表示热量状况的主要指标。()

18、干燥度在1.00-1.49 的地区,属于半湿润气候,农业生产要注意防水不足,旱作物会出现季节性缺水。()

19、日最低温度≥ 2 ℃的持续期就是通常所说的作物生长期。()

20、光合生产潜力是土地的其他因素和作物因素均处于最佳理想状态时,作物利用当地光照资源的最大生产能力,即作物高产的上限。()

21、农业利用最好的土壤质地是黏土。()

22、一般情况,当土壤的的PH值在5.0<PH<9.0,大多数作物都能正常生长。()

四、单项选择题:

1、一个完整的土壤剖面包括土壤形成过程中所产生的发生学层次以及母质层次,其基本结构通常表现为()

A.表土层,心图层,黏化层

B.表土层,心土层,底土层

C.表土层,过渡层,底土层

D.熟化层、母质层、底土层

2.农业生产中常用的积温指标是( )

A、≧0℃

B、≧5℃

C、≧10℃

D、≧15℃

3.对多数作物而言,最佳土层厚度一般为( )

A、≧25㎝

B、≧50㎝

C、≧100㎝

D、≧150㎝

4.太阳辐射一般以( )的总辐射量值最高。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5. ( )是决定耕地生产力、农作物产量的基础。

A、耕地质量

B、耕地面积

C、耕地分布

D、土壤类型

6. 4.地表水主要包括()

A. 河流、湿地、湖泊、沼泽

B. 河流、冰川、湖泊、沼泽

C. 雨水、冰川、湖泊、沼泽

D. 河流、湿地、降水、沼泽

7、积温是指()

A、高于某个农业界限温度持续期内逐日平均气温的总和

B、指示农作物生长发育及田间作业的农业指标温度

C、是一个地区从日出至日落之间的温度总和

D、是指一个地区一年内逐日平均气温的总和

8、地貌类型按( )可以分为平原、丘陵、山地、高原和盆地五大类型

A、海拔高度

B、地貌形态

C、相对高差

D、坡度

9、充满于两个稳定隔水层之间含水层中具有压力的地下水是()

A.包气带水

B.潜水

C.承压水

D.土壤水

10、土壤肥力综合指标包括()

A、土壤有机质含量

B、土壤厚度

C、土壤酸碱度

D、土壤质地

11、山地与丘陵分布是由于地壳运动相对上升而造成的正地形,两者的区别相对高度上以()为界。

A.300M

B.500M

C.400M 600M

12、作物生长期是指()

A.日平均温度2℃以上的持续期

B.日平均温度0℃以上的持续期。

C.日最低温度2℃以上的持续期

D.日最低温度0℃以上的持续期

13、耕作土壤经长期反复压实,呈片状,层次结构坚实,腐殖质显著减少的是( )

A.耕作层

B.半熟化层

C.犁底层

D.心土层

14、一定范围内多种多样活的有机物(动物、植物、微生物)有规律地结合所构成稳定的生态综合体是( )

A.生物群落

B.生态系统

C.生态过程

D.生物多样性

15、土地资源的地质环境组成中的主要岩石按成因分类,不包括()

A.岩浆岩

B.变质岩

C.花岗岩

D.沉积岩

五、多项选择题,每题至少有两个选项是正确的:(每题2分,选少得1分,多选、错选不得分。)

1.土地资源的气候要素主要包括()

A.太阳辐射

B.热量资源

C.降水

D.气温

2.土地资源的地质环境组成中的主要岩石是()

A.岩浆岩

B.变质岩

C.花岗岩

D.沉积岩

3、我国三大地貌区域指的是()

A、以冰缘和冰川作用占优势的青藏高原

B、以流水作用为主的东部季风湿润区

C、以温暖和流水为主的南部湿润区

D、以风力和干燥侵蚀为主的西北干燥区

4、与土地利用及其生产潜力关系密切的热量指标有( )

A、积温

B、活动积温

C、无霜期

D、年均温

5、地下水的类型主要包括( )

A、土壤水

B、承压水

C、潜水

D、包气带水

6、太阳辐射对土地资源利用的影响主要通过()来实现。

A、光照质量

B、光照强度

C、日照长度

D、光照温度

7、适宜农用,一般可机械化耕作的土地坡度为()

A、<3°

B、3°~7°

C、8°~15°

D、16°~25°

8、适宜农用,不可机械化耕作的土地坡度是()

A. 3°---7° B .8°---15° C.<3° D. 16°---25°

9、下列属于地下水范畴的是:()

A.潜水

B.上层滞水

C.土壤水

D.承压水

E.包气带水

10、关于积温,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高于某个农业界限温度持续期内逐日平均气温的总和

B.指示农作物生长发育及田间作业的农业指示温度

C.是指一个地区从日出至日没之间的温度总和

D.是指一个地区一年内逐日平均气温的总和

11、关于作物生长期,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日平均温度2℃以上的持续期

B.日平均温度0℃以上的持续期。

C.日最低温度2℃以上的持续期

D.日最低温度0℃以上的持续期

六、简答题:

1、我国土壤质地类型分为几类?对土地的农业利用来说,哪种土壤质地最好?(6分)

2、生物多样性包括哪些方面?(4分)

第三章土地资源的社会经济特征

1

2

3

4

5

6

7

1

和(劳动群众)农民集体所有制两种形式。只有在

2、

3、

牌和的方式。

4、土地资源价值包含天然价值、和三部分。

5、土地区位是自然区位、区位、区位等在空间地域上有机组合的具体表现。土地区位特性对土地资源合理配置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5、我国现行的土地所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包括国家所有和

两种形式。

三、判断题:

1、通过租赁,可以把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转变为国有土地。()

2、通过征收,可以把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转变为国有土地。()

四、选择:

1、现阶段我国土地制度实行的是()。

A 土地公有制

B 土地私有制

C 国家所有制

D 集体所有制

五、简答:

1

2

3

4

1

2

3

1

2、

3

4

多,一般以级为适宜。

5、我国1:100万土地类型分类是先将全国土地划分为9个,然后在此基础上划分和。土地分类过程也是土地类型命名过程,常用的土地类型命名方法有、

和应用地名来命名的方法。

6、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将土地划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农用地、和。《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中的街巷

用地属于三大类中的用地。

三、判断题

1、土地类型一经形成就是稳定不变的。()

2、农用地就是用于农业生产的耕地。()

3、陵园、墓地、殡葬场所用地属于特殊用地。()

4、我国《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标准》中,耕地分为水田、旱地、水浇地、平旱地四类。()

5、前苏联景观学派的土地类型分类系统是按照景观形态单位划分的,分类系统为三级划分:地方、限区、相。()

6、田坎属于其他土地。()

7、森林采伐、火烧后,5年内没有更新的土地,不属于林地。()

8、耕地中南方宽≥ 1.0米,北方宽≥2.0米固定的沟、渠、路、田坎等均属于耕地。()

9、我国《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标准》中,照相馆、美发美容店、洗浴场所等用地属于其它商服用地。()

10、沟渠按照土地管理法的三大类划分,属于建设用地。()

11、我国20世纪80年代所做的1:100万土地类型分类系统采用三级分类体系,即土地纲、土地类、土地型。()

12、冰川及永久积雪属于未利用地。()

13、田坎不属于耕地。()

14、用于种植莲藕的耕地在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中属于坑塘水面。()

15、种植蔬菜等的非工厂化大棚用地属于水浇地。()

16、田坎属于三大类中的农用地。()

17、在前苏联景观学派的土地类型分类系统中,相是最高级的土地分类单位。

()

18、草地在三大类划分中全部属于农用地。()

19、农村道路属于三大类中的建设用地。()

20、耕地中南方宽≦ 1.0米,北方宽≦2.0米固定的沟、渠、路、田坎等均属于耕地。()

21、按照我国2007年《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标准》,加油站属于其他商服用地。

()

22、长期用于培育树苗的土地属于林地。()

23、临时种植药材、草皮、花卉等的耕地不属于农用地。()

24、坑塘属于农用地。()

四、单项选择题

1、苏联景观形态单位不包括( )

A.地方

B.限区

C.相

D.土地单元

2、农村道路是指农村中()

A.公路用地以外南方宽≥ 1米,北方宽度≥2米的村间、田间道路

B.所有农村道路

C.南方宽小于 1米,北方宽度小于2米的村间、田间道路

D. 北方方宽≥ 1米,南方宽度≥2米的村间、田间道路

3、下列不包含在农用地中的是()

A. 耕地

B.林地、牧草地

C.农村居民住房

D.畜禽饲养地、农村道路

4、林地不包括()

A.未成林地

B.有林地

C.灌木林地

D.其他林地

5、.根据《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把我国城乡土地分为两级,一级类12个,二级类( )

A.57个

B.55个

C.50个

D.59个

6、根据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国家标准),以下不属于耕地:()

A. 实行水生、旱生农作物轮种的耕地。

B.有水源保证,在一般年景能正常灌溉,种植旱生农作物的土地。

C. 临时种植药材、草皮、花卉等的耕地。

D.长期用于培育树苗的土地。

7、下列属于建设用地的是:()

A.农村道路

B.沟渠

C.街巷用地

D.设施农用地

8、下列不属于未利用地的是:

A.湖泊水面

B. 河流水面

C. 沟渠

D.沿海滩涂

9、土地类型分布的()是由于太阳辐射到地面的角度不同引起不同纬

度的热量差异而造成的。

A. 纬向地带性

B. 经向地带性

C. 垂直地带性

D. 非地带性

五、多项选择题,每题至少有两个选项是正确的:(每题2分,选少得1分,多选、错选不得分。)

1、关于农村道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指公路用地以外南方宽≥ 1米,北方宽度≥2米的村间、田间道路

B.属于三大类中的农用地

C.指公路用地以外南方宽≦ 1米,北方宽度≦2米的村间、田间道路

D. 指公路用地以外北方宽≥ 1米,南方宽度≥2米的村间、田间道路

2、苏联景观形态单位包括( )

A.地方

B.限区

C.相

D.土地单元

3、根据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国家标准),以下哪些属于耕地:()

A. 实行水生、旱生农作物轮种的耕地。

B.有水源保证,在一般年景能正常灌溉,种植旱生农作物的土地。

C.基本农田保护区中的宽度达2.2米的田埂或机耕道。

D. 临时种植药材、草皮、花卉等的耕地。

E.长期用于培育树苗的土地。

4、下列属于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的是( )

A.机关团体用地

B.医卫慈善用地

C.垃圾填埋场用地

D. 加油站用地

5、下列包含在农用地中的是()

A. 耕地

B.林地、牧草地

C.农村居民住房

D.畜禽饲养地、农村道路

6、根据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国家标准),以下哪些不属于耕地:()

A. 实行水生、旱生农作物轮种的耕地。

B.有水源保证,在一般年景能正常灌溉,种植旱生农作物的土地。

C.基本农田保护区中的宽度达2.2米的田埂或机耕道。

D. 临时种植药材、草皮、花卉等的耕地。

E.长期用于培育树苗的土地。

7、根据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国家标准),以下哪些属于耕地:()

A. 实行水生、旱生农作物轮种的耕地。

B.有水源保证,在一般年景能正常灌溉,种植旱生农作物的土地。

C.基本农田保护区中的宽度达2.2米的田埂或机耕道。

D. 临时种植药材、草皮、花卉等的耕地。

E.长期用于培育树苗的土地。

8、根据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国家标准),长期用于培育树苗的土地属于() A.农用地 B.耕地 C.园地 D.林地

9、土地类型划分的方法有:()

A. 发生法

B. 景观法

C.主导因素法

D.参数法

10、下列属于土地利用类型划分原则的是()

A. 统一性原则

B. 土地利用的地域性原则

C.充分考虑生产性原则

D.层次性和系统性原则

11、下列属于农用地的是:()

A、田坎

B、设施农用地

C、坑塘

D、农村宅基地

12、土地类型分布规律包括:()

A、空间分布不平衡性

B、纬度地带性

C、垂直地带性

D、经度地带性

13、下列属于其他土地的是:()

A、田坎

B、沟渠

C、滩涂

D、沙地

五、简答题:

1、简述土地类型划分的目的意义。(6分)

2、土地类型划分包括哪些内容?(4分)

3、简述中国1:100万土地类型分类系统。(6分)

4、土地利用类型划分应遵循哪些原则?(7分)

5、2007年国土资源部会同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国家标准化委员联合发布了国标《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从此我国第一次有了全国统一标准、城乡统一的土地利用分类。简述该土地利用分类的实用范围、分类系统和划分依据。(8分)

第五章土地资源调查

一、名词解释:

1、土地调查:

2、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3、宗地:

4、图斑:

二、填空:

1、我国于年正式开展了第一次全国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即土地详查,这次详查历时近年,于1996年结束。第一次全国土地调查农村部分依据的土地利用分类系统是修改完善颁布的,该版本的的土地利用分类一直沿用到年。

2、我国于1984年正式开展了次全国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即土地详查,这次详查历时近 15 年,于年结束。第一次全国土地调查农村部分依据的土地利用分类系统是修改完善颁布的,该版本的的土地利用分类系统一直沿用到年。

3、我国于年正式开展了第二次全国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历时3年。本次土地调查依据的土地利用分类系统是发布的《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国家标准)》。本分类将土地划分为,一级类个,二级类个。

4、在1:1万的土地调查中,最小上图图斑面积,耕地、园地为 4.0 mm2,城镇村

5、在1:1万的土地调查中,最小上图图斑面积,耕地、园地为 mm2,城镇村和工矿用地为 mm2,林地、草地等其它地类15.0 mm2。

三、判断题:

1、在土地资源调查中,RS主要是为土地调查提供精确定位数据。()

2、在土地资源调查中,GIS主要是为土地调查提供精确定位数据。()

3、在土地资源调查中,GPS主要是为土地调查提供精确定位数据。()

4、线状地物包括河流、铁路、林带、固定的沟渠、道路等。()

5、在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中,线状地物当宽度北方≥2.0m,南方≥1.0m时,应于调绘并实地丈量宽度,丈量精确到0.1米。()

6、在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中,调绘农村道路时,图上标示不进村。()

7、在土地调查中,权属界线调绘时,调查人员与相邻双方委派指界人员不必同时到现场指界。()

8、在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中,耕地中占地面积为200㎡的单家独院,可以省略不调绘。()

四、选择题:单选

1、.土地调查的一般工作顺序是 ( )

A.准备工作→外业调绘→内业转绘→检查验收

B.外业调绘→准备工作→内业转绘→检查验收

C.准备工作→外业调绘→检查验收→内业转绘

D.内业转绘→准备工作→外业调绘→检查验收

2、在农村土地调查中,地形图上最小上图图斑面积,耕地为:( )

A. 6.0mm2

B. 15.0mm2

C. 4.0mm2

D.8.0 mm2

3、在农村土地调查中,地形图上最小上图图斑面积,居民地及交通用地为:( )

A. 6.0mm2

B. 15.0mm2

C. 4.0mm2

D.8.0 mm2

4、在农村土地调查中,地形图上最小上图图斑面积,林地、草地和未利用地为:( )

A. 6.0mm2

B. 15.0mm2

C. 4.0mm2

D.8.0 mm2

5、下列不属于土地调查外业验收内容的是:( )

A.地类的判别

B.地类界线的精度

C. 面积量算的精度

D.新增地物的补测

6、我国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哪年启动? ( )

A. 1984年

B. 2007年

C. 1996年

D.2010年

五、多项选择题,每题至少有两个选项是正确的:(每题2分,选少得1分,多选、错选不得分。)

1、下列属于土地调查外业验收内容的是:( )

A.地类的判别

B.地类界线的精度

C. 面积量算的精度

D.新增地物的补测

2、下列属于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主要工作任务的是: ( )

A.查清农村土地各类土地利用状况

B.查清城市建成区、建制镇的城镇土地利用状况

C. 查清全国基本农田状况

D.建设土地调查数据库

3、下列属于土地调查常规全野外测绘方法的是:()

A、遥感调查法

B、平板仪测图法

C、经纬仪测图法

D、全站仪测图法

4、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内容包括:()

A、查清权属界线和各类土地利用类型

B、汇总土地面积

C、编制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报告

D、解决权属争议

六、简答题:

1、简述土地调查的目的意义。(4分)

2、简述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目的。(6分)

3、简述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内容。(6分)

4、简述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工作程序。(8分)

第六章土地资源评价

一、名词解释:

1、土地评价:

2、土地适宜性评价

二、判断题

1、土地评价方法中,通过试验去了解土地对某种特定用途的适宜性和生产潜力

的方法属于直接评价法。()

2.不同地域,由于地理位置及社会经济条件的差异,不仅使土地构成的诸要素

的自然性状不同,而且人类活动的影响也不同,从而使土地的结构和功能各异,最终表现在土地质量的差异上。()

3、土地评价方法中,通过试验去了解土地对某种特定用途的适宜性和生产潜力

的方法属于间接评价法。()

4、根据土地评价的方法不同,土地评价可分为直接评价和间接评价。()

5、根据土地评价的方法不同,土地评价可分为直接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

6、美国农业部的土地潜力评价主要是针对农用地。()

7、美国农业部的土地潜力评价系统中,根据土地对大田作物或牧草的限制性强

度,把所有土地划分为9个潜力级。()

8、美国农业部的土地潜力评价系统中,根据土地对大田作物或牧草的限制性强

度,把所有土地划分为8个潜力级。()

三、选择题:

(1)单选

1、土地评价中,下列不属于评价因子权重确定方法的是:()

A.特尔菲法

B.成对因子比较法

C. 层次分析法

D.参数法

2、美国农业部的土地潜力评价系统,将土地分为三个等级单位,以下哪个不是该评价系统的分级单位()。

A. 潜力区

B. 潜力级

C. 潜力单元

D. 潜力亚级

(2)多选:

1、土地评价中,下列属于评价因子权重确定方法的是:()

A.特尔菲法

B.成对因子比较法

C. 层次分析法

D.参数法

2、以下属于土地评价单元划分方法的是:()

A. 以土地类型(或土地资源)单元为评价单元

B. 以土壤分类单位为评价单元

C. 以土地利用类型单元为评价单元

D. 以地理坐标格网单元为评价单元

3、FAO《土地评价纲要》所规定的土地评价等级是:()

A、土地适宜纲

B、不适宜纲

C、土地适宜类

D、土地适宜亚类

4、美国农业部土地生产潜力评价系统,将土地分为以下等级单位:()

A、潜力级

B、潜力亚级

C、土地适宜类

D、潜力单元

五、简答题:

1、什么是土地评价?土地评价有哪些特点?(6分)

2、简述土地评价的目的意义。(4分)

3、简述美国农业部土地潜力评价系统内容。(7分)

第七章土地人口承载潜力

一、名词解释:

1、土地人口承载潜力:

2、光合生产潜力:

二、判断题:

1、一个地区土地人口承载潜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土地生产潜力。()

2、一个地区土地人口承载潜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经济技术水平的发展。()

3、一个地区土地人口承载潜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人口消费水平的高低。()

三、选择题:

1、土地人口承载潜力研究的内容包括:()

A、土地生产潜力

B、技术经济条件

C、需评估的土地面积

D、人均消费标准

2、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内涵包括:()

A、存在形式的可持续性

B、物质生产能力的可持续性

C、社会效益的可持续性

D、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

四、简答题:

1、影响土地人口承载潜力的因素有哪些?(5分)

第八章可持续土地利用与管理

一、名词解释:

1、土地可持续利用:

2、土地利用动态监测:

二、填空题:

1、在土地利用和管理中,土地可持续利用的五大原则包括:、

、保护性原则、可承受性原则和原则。

2、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内涵包括:、

、和。

三、判断题:

1、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内涵包括存在形式的可持续性、物质生产能力的可持续性、经济效益的可持续性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就土地利用而言,只要满足四个方面的一个就可以认为,该土地利用是可持续的。()

2、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内涵包括存在形式的可持续性、物质生产能力的可持续性、经济效益的可持续性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就土地利用而言,必须同时满足以上四个方面,该土地利用才是可持续的。()

3、土地利用动态监测是土地调查与管理的重要环节。()

四、选择题

(1)单选

1.以下属于土地可持续利用的五大支柱的是:()

A.生产性原则 B.稳定性原则 C.可行性原则 D.调节性原则

2、下列属于土地资源利用可持续发展现象的是()

A.耕地乱占滥用 B.森林乱砍滥伐 C.草地超载过牧 D.适当退湖退田还林

3、以下不属于土地利用动态监测传统方法的是:()

A.实地调查法 B.统计报表制度法 C.专项定点监测法 D.基于遥感的监测方法

(2)多项选择题,每题至少有两个选项是正确的:(每题2分,选少得1分,多选、错选不得分。)

1、下列不属于土地资源利用可持续发展的现象是()

A.耕地乱占滥用 B.森林乱砍滥伐 C.草地超载过牧 D.适当退湖退田还林

2、以下属于土地利用动态监测传统方法的是:()

A.实地调查法 B.统计报表制度法 C.专项定点监测法 D.基于遥感的监测方法

五、简答题:

1、什么是土地可持续利用?(4分)

2、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基本原则有哪些?(5分)

3、简述土地可持续利用的概念及内涵。(7分)

第九章土地资源保护与整治

一、名词解释:

1、土地退化:

2、基本农田

3.土地用途管制制度:

()

7、需要退耕还林还草的耕地不应当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区。()

8、铁路、公路等交通沿线的耕地不应当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区。()

9、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时,不得改变土地承包者的承包经营权。()

10、土地用途管制制度是对土地使用和用途变更的管理和限制,不带有强制性。()

土地资源学考试题及答案

土地资源学考试题及答案 《土地资源学》试题A 闭卷适用专业年级: 姓名学号专业班级 2、试题注:1.请准确、清楚地填各项,涂改及模糊不清者、试卷作废。全部做在答题纸上。2(试卷若有雷同以零分计。一、填空(20X1=20分) 1、影响土地资源特征的最主要的气候要素是;;。 2、我国主要牧区和主要农区是以mm等雨量线为界;而在东部,旱作农业和水田农业乂是以mm等雨量线为界 3、前苏联土地类型研究其景观形态单位分为、、三级。 4、农村土地调查以比例尺为主,高山区、高原等地区可采用比例尺,经济发达地区根据需要可采用或比例尺。 5>最小上图图斑面积耕地、园地为mm,城镇村和工矿用地为mm,林地、草地等其它地类为mm。 6、补测地物点对四周明显地物点位置的中误差,平地、丘陵地不得超过图上mm;山地不得超过mm。 7、美国“土地潜力分类”评价系统分为、、三级序列。二、名词解 释:(8X2=16 分) 1、土地类型 2、线状地物 3、土地自然适宜性 4、贴现系数 5、可持续土地利用 6、土地生产潜力 7、基本农田 8、土地退化三、、计算题:(2X5二10分) 1、根据最小上图图斑标准,求出比例尺1:10000的地形图及比例尺1:20000 的航片上最小上图耕地图斑对应的实地面积。(m2)

2、某调查区有一宅基地占地150m2,调查底图比例尺为1:5000,该宅基地能上图吗,如果能上图,图上面积为多大,(mm2)。 2 2 2 四、简答题(5X6分二30分) 1、地表水对土地资源及其利用的影响 2、土地类型的地带性分布规律。 3、土地资源评价的基本程序。 4、影响土地人口承载力的因素。 5、农业生态区法的工作程序 五、论述题:(24分) 1、某县即将开始第二次土地资源调查的农村调查工作,他们应该怎样开展这 项工作,谈谈你的看法。(12分) 2、论述土地资源学研究的适用专业年级: 一、填空(20X1=20 分) 1、光;温;水。 2、400 mm;800 mm 3、相、限区、地方 4、1:10000 , 1:50000, 1:2000 或1:5000。 5> 6 mm, 4 mm, 15 mnu 6、0? 5 mm; 1? 0 mm。 7、潜力级、潜力亚级、潜力单元

土地资源学试题库

一、名词解释 土地资源:在当前和可预见的将来技术经济条件下能为人类所利用的土地 土地资源学:研究土地资源的组成,特性,分类,数量,质量,空间分异与时间变异规律以及合理利用和保护的科学 土地报酬递减律:在技术不变的条件下,对一定面积的土地连续追加某一生产要素投入量将使产量增加,但达到某一点后,其单位投入的边际收益将逐渐下降,并最终成为负数的规律。 土地类型:狭义指在土地分级的基础上,根据一定的原则和指标,将相同等级的土地单位按照其相似性进行类群归并的产物,广义指对土地进行分类学研究,即除土地分级及在此基础之上的类群归并外,还包括研究土地类型的结构,动态演替机制等研究内容 土地分级:指在对土地组成要素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通过自上而下合并或者自上而下划分,产生一些等级有高低,复杂程度有差异的土地单位 土地类型结构:指在某一区域内,各种土地类型与数量的对比关系及其组合而成的空间格局或图式 土地利用结构:一般指一定区域内,各种土地利用类型和(或)土地覆被之间在数量上的比例关系,以各种土地利用类型和(或)土地覆被占该区域土地总面积的比重表示。、指一个国家、地区或生产单位的土地面积中各种用地之间的比例关系或组成。也称土地利用构成 土地潜力评价:在特定的目的下对土地的自然,经济和生产性能进行综合评估和分等顶级的过程 土地经济评价:运用经济指标对使用价值或价值进行评定,即依据土地经济条件评定土地的等级或价格 比配:将土地的利用要求和评价对象的土地性状进行分析比较,在此基础上进行土地利用方式的调整与适应性结果计算相应结合的过程。 土地人口承载潜力:一定生产条件下的土地资源所能承载的一定生活水平下人口限度的最大水平 AEZ法:按气候,土壤,地形,水文等土地自然特征的异同而划分的一个区域,每个区域的自然特征基本一致 可持续土地利用:主要表现为土地资源利用中的数量和质量的可持续性。持续性包括了存在形式的可持续性,物质生产能力的可持续性,经济效益的可持续性,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四个方面的涵义。 土地生态设计:依据生态学和土地科学的基本理论,运用现代系统工程的方法对各类土地系统的合理利用方式进行优化和选择 土地退化:指在各种自然因素,特别是人为因素的影响下,所发生的土地质量及其可持续性下降,甚至完全丧失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的过程。 水土流失:是关于地表的物质在地质外营力的作用下分离,破坏和运移 基本农田:从战略高度出发,为了满足国民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保证一定规划期内人口增长对农产品的基本要求必须确保的农田 土地整理:对土地权属和土地的用途,布局,结构等的调整,是对土地地形,地貌,地力,水土状况和生态环境的治理。 土地储备:应用经济手段盘活土地,实现国有土地资产保值增值而进行土地整理的一种形式 土地复垦:指对被破坏或退化的土地进行再生利用和生态系统恢复的综合性技术过程 二、填空 1土地的自然属性包括资源属性、生态属性、工程属性。 2海拔高度对土地特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气候条件的再分配。 3土地的生态功能包括支撑功能、净化功能、养育功能三方面。 4地表岩石可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三大类。 5根据其成因及沉积物的堆积形式不同,可将平原进一步划分为冲积平原、湖积平原、扇形平原、滨海平原四种类型。 7土地资源调查外业调绘前的准备工作包括路线勘察、制作工作分类系统、室内预测三方面。土地持续利用的原则有、、、、。

(完整版)《土地资源学》考试试卷(A卷)答案.docx

课程号:0107231 《土地资源学》期末考试试卷(A 卷) 考试形式:闭卷考试考试时间: 120 分钟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 4 分,共计 20 分) 1、土地:土地是地球上由气候、土壤、水文、地形、地质、生物及人类活 动的结果所组成的综合体。 2、基本农田:指从战略高度出发,为了满足国民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保 证一定规划期内人口增长对农产品的基本需求,而必须确保的农田。 3、光温水土生产力:经过土壤因素限制性修正后,作物在某一地区的一定光、温度与降水条件下的生物产量。 4、土地沙漠化:指干旱、半干旱、多风地区植被遭到破坏,地面失去覆盖后,出现风沙活动和类似沙漠化景观的现象。 5、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在一定的生产条件下土地资源的生产力和一定生 活水平下所承载的人口限度。 二、简答题:(每小题 10 分,共计 50 分) 1、土地的资源资产二重性。 答:土地是自然经济的综合体,因此土地具有资源经济二重性。其中:资源 特性包括:整体性、生产性、面积的有限性、位置的固定性和区域差异性、时间 变化性、土地资源的再生性与非再生性、多用途性。(5 分) 资产特定包括:稀缺性、位置的固定性、地产个体的异质性、地产使用的永 久性和增殖性、土地价格和价值的二重性、地产流通的特殊性。( 5 分) 2、持续土地利用的五大原则。 答:包括以下五大原则:生产性:不能以牺牲生产来换取持续( 2 分);稳 定性:减少生产风险程度( 2 分);保护性:不能因生产或高产而破坏水土资源( 2 分);可行性:具有经济活力( 2 分);可承受性:有社会承受力( 2 分)。 3、土地资源评价的原则。 答:必须以一定的用途为前提( 3 分);要进行多种形式的比较( 3 分);要因地制宜地考虑当地的社会经济条件( 2 分);必须以土地用途的可持续性为前

土地资源学重点zs

1.土地资源学:是研究土地资源的形成与演变规律、分类与分布特征、数量与质量评价,以及土地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治理与改造,保护与管理等问题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2.土地:是由地球陆地表面一定立体空间内的气候、土壤、基础地质、地形地貌、水文及植被等自然要素构成的自然地理综合体,同时还包含着人类活动对其改造和利用的结果,是一个自然经济综合体。 3.土地资源:一定的技术条件和一定的时间内能为人类所利用的土地。 4.光照强度:简称照度,是指正常人眼对0 .4---0.7um可见光的平均感觉程度。 5.光照长度:简称日长,是指一个地区从日出至日落之间可能日照的时数。 6.光照质量:是指太阳辐射中紫外线,可见光和红外线的对比。 7.积温:是指日均温度的累积,大于等于10℃的积温,对农业生产而言,积温大小可以显著的影响作物的适种性及其熟度。 8.无霜期:指每年的终霜期和初霜期之间的无霜天数。 9.农耕期:平均气温≥0℃始现期和终现期一般代表田间耕作起始和结束的时间,其持续期即为农耕期。 10.地球化学条件:与土地资源利用相关的化学元素的迁移、集聚导致的化学元素的多或少的存在状态。 11.耕层:土壤表层经耕作熟化的土层。 12.耕作层:植物根系发育所能伸展的厚度。 13.土地所有制:是指人们在一定社会条件下拥有土地的经济形式。它是整个土地制度的核心,是土地关系的基础。土地所有权是土地所有制的法制体现形式。 14.土地使用制度:是对土地使用的程序、条件和形式的规定,是土地制度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5.土地自然生产潜力:是指充分考虑气候、土壤、地形、水文地质等全部自然要素对植物产量影响后得到的土地生产潜力。 16.土地经济生产力:在土地自然生产潜力的基础上,由人工控制因素对植物产量的影响而得到的植物第一性生产力。 17.土地报酬递减规律:在技术和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人们在同一块土地上连续投入资本和劳动,而达到一定限度时,其增加收益就会递减,这一现象称为~。 18.土地类型:由于土地各构成要素的空间差异性以及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使得在不同的地域空间上内具有不同的景观形态特征和土地性质,将景观形态特征和土地特性相对一致的一系列空间单元化分为一种类型组合。 19.土地资源类型:土地自然属性相对均一,而且利用价值或利用功能一致的土地单元集合。 20.土地利用类型:指的是土地利用方式相同的土地资源单元。 21.土地利用结构:指区域内各种土地利用之间在数量上的对比关系和空间上的相互位置关系形成的格局,以及权属上的所属关系的总和。 22.土地利用类型分类的依据主要是土地的用途、经营特点、利用方式和覆盖特点等因素。 23.土地资源调查主要包括对土地类型、数量、质量、权属、分布及利用现状等内容调查。 24.土地资源质量:是土地资源相对特定用途下表现出的效果优良程度。 25.土地资源人口承载潜力:是指在一定的行政区域内,根据其土地资源的生产潜力,及不同的投入水平所能生产的食物能够供养的一定生活水平的人口数量。 26.农业生态区法(AZE):根据比例尺大小将地面划为一些在农业生产条件,气候和土壤都相对一致的生态单元,按生态单元为单位分别采用动态模拟模型计算土地生产潜力,在此基础上加入人均消耗计算,以行政单位为统计单元算出一定行政区域内的人口承载能力。27.粮食安全:只有在所有人在任何时候都能够在物质上和经济上获得足够、安全和富有的粮食,来满足其健康和积极生活的膳食需求及食物喜好时,才实现了粮食安全。 28.粮食安全的决定因素:耕地数量、耕地质量 29.由于受季节、纬度、海拔高度及云量等的影响,我国的太阳辐射总量差异较大,低纬度地区的太阳辐射总量一般略高于高纬度地区,高原地区高于平原地区,由于地球自转和公转而产生的昼夜和四季的变化,导致太阳总辐射量呈现出明显的日变化和年变化。

最新土地资源学考研试题

20XX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试题名称:土地资源学试题代码:455 一、概念(每题6分) 土地资源——国土——建设用地——未利用地——土地利用结构 二、简答题(每题12分) 1、土地资源学的研究工作有哪些特点? 2、土地资源学的研究内容有哪些? 3、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4、为什么要划分土地类型? 5、土地利用类型划分的意义是什么? 三、论述题(每题30分) 1、当你参加工作以后,你将会采用什么措施去保护仅有的耕地? 2、用1—2个实例论述我国城市用地存在的问题与原因。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XX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试题名称:土地资源学试题代码:455 一、概念(每题5分共40分) 土地资源——土地所有制——土地报酬递减率——土地资源类型——土地资源生产潜力——土地经济评价——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利用空间动态监测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 1、土地资源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有哪些? 2、土地退化的主要形式有哪些? 3、土地整理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4、为什么要划分土地类型? 5、划分土地评价单元的常用方法有哪些? 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60分) 1、举例说明地貌因素是怎样影响土地资源特征的。 2、分析一下我国土地资源有哪些特性。 3、阐述基本农田的含义、保护对象及其进行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的基本思路和工作过程。并简要论述其对解决当前中国人地矛盾的意义。 20XX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一、简答题 1.土地人口承载潜力的影响因素。 2.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对农业土地利用宏观布局的影响。 3.土地类型调查的内容。 4.土地资源评价与土壤评价的区别。 二、论述题 1.土地整治对推进统筹城乡一体化建设的作用。 2.土地利用中如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土地资源学复习要点

《土地资源学》复习要点 第一章 1.土地资源学的研究对象是土地资源这一自然经济综合体。 2.土地资源的“二重性”是指土地资源的自然特性和社会经济特性。 3.土地:由地球陆地表面一定立体空间内的气候、土壤、基础地质、地形地貌、水文及植被等自然要素构成的 自然地理综合体。 4.土地资源:指在一定技术条件和一定时间内可以为人类利用的土地。 5.土地与土地资源的联系:土地包括了一切类型的土地,土地资源则是从土地所具有的资源利用价值的角度来 阐述其具体含义,他的分类一般要经过对土地的资源价值和利用功能的评价以后,才能确定其是什么样的土地资源;从概念的外延上讲,土地的范畴比土地资源范围大;从概念的内涵上来看,土地资源的内容比土地更具体。 6.土地的资源特性:生产性、区域性、动态性、可更新性、多功能性、有限性、不可替代性。(参照书本、展 开论述) 7.土地资源的生产性:土地具有一定的生产力;土地生产力系指土地的生物生产能力,它是土地的最本质的特 性之一。据估算,人类食物的88%由耕地供应,10%由草地提供,即人类食物的98%由土地的“生产性” 所决定。 8.土地的资产特性:商品特性、产权特性、增值特性、不动产特性。 9.土地的商品特性是指土地具有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是一种特殊商品,可以进入流通。 10.土地的产权主要包括土地所有权、土地使用权、土地租赁权、土地抵押权、土地继承权等。 11.土地的增值性取决于土地的稀缺性和人类社会对土地的不断改造利用。 12.土地的四大功能:生产功能、环境功能、承载功能、空间功能。 13.土地资源学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以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 14.土地资源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 15.土地资源学的研究方法有:系统分析方法、景观生态分析方法、现代技术应用方法、社会经济分析方法。 16.3S技术是指遥感技术(R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 第二章 1.影响土地资源特征的最主要气候要素是:光(太阳辐射)、温(热量)、水(降水)。 2.太阳辐射是由太阳发射的电磁短波辐射,它是地球表面土地系统中一切过程的能量基础。 3.在一天之内,夜间的总辐射为零,正午最高;一年之中,夏季的总辐射最高,冬季最低。 4.目前我国光照强度一般多以日照时数来表示。 5.一般情况下,强光照有利于植物的生殖生长,弱光照有利于植物的营养生长。 6.地球表面的热量来源于太阳辐射。 7.地表和土地资源利用的一切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均由温度来控制。 8.农业生产上常用的积温指标是≥10℃的积温。积温的高低决定着作物一年的熟制。 9.气温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10.地球上的水资源可分为大气降水和地下水两部分,其中降水是影响土地资源利用与生产力的关键因素。 11.降水的时空分布

土地资源学考试试题

一、名词解释(共20分,每小题4分) 1.土地资源: 2.土地资源评价: 3.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 4.土地退化: 5.土地分级: 二、填空题(共20分,每小题1分) 1.地貌类型是具有共同形态特征和成因的地貌单元。按地貌形态可以粗 略地分为、 、 、 、 和 等五大类。 2.土地资源调查一般可以分为: 、 、 、 四个阶段。 3.土地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主要表现为: 、 、 、 四个方面。 4.农业生态区是指按 、 、 、 等土地自然特征的异同原 则而划分的一个区域,每个生态区内的 。 5.土地利用类型的分类系统一般采两级制,其中第一级类型划分主要是依据 , 第二级类型的成分主要是依据 。 三、简答题(共4分,每小题10分) 1.什么是土地评价指标体系? 制定评价指标体系一般应遵循哪些原则? 2.土地资源退化的防治应遵循哪些原则? 3.简述土地资源评价的原则。 4.简述在土地资源人口承载了中农业生态区法研究的步骤。 四、论述题(共20分,每题20分) 1.试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模式及其 之间的关系。 答案及其评分标准 一、名词解释(共20分,每小题4分) 1.土地资源:土地资源是指在当前和可预见的将来技术经济条件下,能为人类所利用的土地。 2.土地资源评价:即土地评价,是根据特定的目的对土地性能进行鉴定的过程。 3.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在一定生产条件下土地资源的生产力和一定

生活水平下所承载的人口限度。 4.土地退化:在各种自然因素、特别是人为因素的影响下,所发生的土地质量及其可持续性下降,甚至完全丧失的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学的过程。 5.土地分级:在对土地组成要素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通过自下而上合并或自上而下划分,产生出一些等级有高低、复杂程度有差异的土地单位。 二、填空题(共20分,每小题1分) 1. 地貌类型是具有共同形态特征和成因的地貌单元。按地貌形态可以粗略地分为平原、丘陵、 山地、 高原 和 盆地等五大类。 2. 土地资源调查一般可以分为:准备工作、外业调绘、内业工作、检查验收四个阶段 3.土地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主要表现为:存在形式的可持续性、物质生产能力的可持续性、经济效益的可持续性、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四个方面。 4.农业生态区是指按气候、土壤、地形、水文等土地自然特征的异同原则而划分的一个区域,每个生态区内的自然特征基本一致。 5.土地利用类型的分类系统一般采两级制,其中第一级类型划分主要是依据土地利用类型,第二级类型的成分主要是依据土地利用方式。1.什么是土地评价指标体系? 制定评价指标体系一般应遵循哪些原则? 答:评价指标是评价因子性质的量化表示。评价指标体系则是中选因子的指标分级体系。它反映每个评价因子在数量上的变化与评价对象质量差异的对应关系。由于制定评价指标体系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所以,必须聘请多部门、多学科的专家及有实践经验的人员共同完成。(2分) 制定评价指标体系一般应遵循如下原则: (1)每个因子的指标分级都要力求有科学依据,避免采用等差级数机械处理的方法;(2分) (2)各因子间划分的等级数目不强求一致;(2分) (3)特别注意反映出评价因子的最佳评价条件和临界条件;(2分) (4)某些定性指标如土壤侵蚀程度,自然灾害,排水条件等,要寻找较好的量化方法。(2分) 2.土地资源退化的防治应遵循哪些原则? (一)全面规划,综合治理。由于土地治理涉及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和社会科学等多个学科和领域,因此,在土地治理中必须在尊重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的前提下,进行全面规划,统筹安排,综合治理。(2

《土地资源学》复习题12

土地资源学复习题 单选 1.【D 】是指人们在一定社会条件下拥有土地的经济形式。它是整个土地制度的核心。(P55) A 土地使用制 B 土地承包制 C 土地租赁制 D 土地所有制 2.目前我国【 B 】一般多以日照时数来表示。(P26) A 光照强度 B 光照长度 C 光照质量 D 光照数量 3.我国中低产田比例很大,占总耕地面积的【 B 】。(P280) A 1/2多 B 3/4多 C 2/5多 D 3/5多 4.土地资源评价是在特定目的下对土地的性能进行【D 】鉴定的过程。 (P121) A 自然生产力 B 潜在生产力 C 数量 D 质量 5.地表和土地资源利用的一切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均由【B 】来控制。 (P28) A 水分 B 温度 C 光照 D 湿度 6.土壤调查的重点是土壤【A 】特性。(P101) A 肥力 B 性能 C 质量 D 数量 7.土地类型的划分依据主要是土地构成要素的【C 】差异性。(P60) A 质量 B 分布 C 空间 D 时间

8.在世界100多个国家中,我国土地总面积有960万平方公里,居世界第【B 】位。 (P279) A 2 B 3 C 4 D 5 9.现阶段我国实行的是【A 】。(P56) A 土地公有制 B 土地私有制 C 国家所有制 D 集体所有制 10.下列那项不是影响土地资源特征的最主要气候要素【D】。(P25) A 光 B 温 C 水 D 气 1. 农业生产上常用的积温指标是≥【C】的积温。(P28) A 0℃ B 5℃ C 10℃ D 15℃ 2. 太阳辐射是地球表面土地系统中一切过程的【B 】基础。(P25) A 物质 B 能量 C 生物 D 经济 3. 多数农作物最适宜的土壤酸碱性为【 D 】。(P44) A 强碱性 B 弱酸性 C 弱碱性 D 弱酸性至弱碱性 4. 土地经济适宜性评价最常用的经济分析方法是【D 】。(P143) A 收入——成本分析法 B 费用——效益分析法 C 成本——利润分析法 D 投入——产出分析法 5.据估算,人类食物的【 D 】由土地的“生产性”所决定。(P5) A 80% B 88% C 90% D 98% 6. 我国现阶段土地整理的主要任务是【A 】。(P246) A 提高土地利用率 B 增加土地面积

土地资源学试卷及答案

土地资源学试卷及答案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X9QT-X8QQB8Q8-NQ8QJ8-M8QMN]

《土地资源学》期末考试试卷(A卷) 考试形式:闭卷考试考试时间:120分钟 班号学号姓名得分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计20分) 1、土地 2、基本农田 3、光温水土生产力 4、土地沙漠化 5、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 二、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计40分) 1、土地的资源资产二重性。 2、持续土地利用的五大原则。 3、土地资源评价的原则。 4、土地资源保护一般包括哪些内容 5、中国土地资源分区依据和命名方式。 三、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计40分) 1、请结合野外实习分析地貌对土地利用的影响。 2、我国已经启动第二次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工作,请阐述该工作的目的和基 本内容。 《土地资源学》期末考试试卷(A卷) 考试形式:闭卷考试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计20分) 1、土地:土地是地球上由气候、土壤、水文、地形、地质、生物及人类活动的结果所组成的综合体。

2、基本农田:指从战略高度出发,为了满足国民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保证一定规划期内人口增长对农产品的基本需求,而必须确保的农田。 3、光温水土生产力:经过土壤因素限制性修正后,作物在某一地区的一定光、温度与降水条件下的生物产量。 4、土地沙漠化:指干旱、半干旱、多风地区植被遭到破坏,地面失去覆盖后,出现风沙活动和类似沙漠化景观的现象。 5、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在一定的生产条件下土地资源的生产力和一定生活水平下所承载的人口限度。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计50分) 1、土地的资源资产二重性。 答:土地是自然经济的综合体,因此土地具有资源经济二重性。其中:资源特性包括:整体性、生产性、面积的有限性、位置的固定性和区域差异性、时间变化性、土地资源的再生性与非再生性、多用途性。(5分)资产特定包括:稀缺性、位置的固定性、地产个体的异质性、地产使用的永久性和增殖性、土地价格和价值的二重性、地产流通的特殊性。(5分) 2、持续土地利用的五大原则。 答:包括以下五大原则:生产性:不能以牺牲生产来换取持续(2分);稳定性:减少生产风险程度(2分);保护性:不能因生产或高产而破坏水土资源(2分);可行性:具有经济活力(2分);可承受性:有社会承受力(2分)。 3、土地资源评价的原则。 答:必须以一定的用途为前提(3分);要进行多种形式的比较(3分);要因地制宜地考虑当地的社会经济条件(2分);必须以土地用途的可持续性为前提(2分)。 4、土地资源保护一般包括哪些内容 答:主要包括如下方面:基本农田保护(2分),水土流失防治(2分),土地沙漠化防治(2分),土地次生盐渍化防治(2分),土地污染防治(2分)。

土地资源学知识点

第一章绪论 1.土地的概念:土地是地球上由气候、土壤、水文、地形、地质、生物以及人类活动的结果所组成的自然经济综合体。 2.土壤:土壤,指地球陆地表面具有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它是在气候、母质、生物、地形和成土年龄等诸因子综合作用下形成的独立历史自然体。 3.土地资源的概念 (1)资源——在一定的技术经济条件下,能为人类生产和生活所用的一切资料。《辞海》定义为“资财的来源。” (2)土地资源——指在一定的技术条件和一定时间内可以为人类利用的土地 4.土地资源的基本特性 1、土地的资源特性:生产性、区域性、动态性、可更新性、多功能性、有限性、不可 替代性 2、土地的资产特性:商品特性、产权特性、增值特性、不动产特性。 5.土地的属性(书本):资源属性、资产属性、生态属性、工程属性、社会属性、权籍属性 资源属性:整体性、生产性、面积的有限性、位置的固定性和区域差异性、时间变化性、土地的再生性和非再生性、多用途性。 资产属性:供给的稀缺性、位置的固定性、个体的异质性、使用的永久性和增值性、土地价格和价值的二重性、流通的特殊性。 生态属性:支撑功能、养育功能、净化功能 6.我国是世界上土地资源丰富、土地总面积较大的国家之一 我国土地总面积960万平方公里,占世界土地的7.2%,居世界各国第三位 耕地总量占世界耕地9.5%,居世界各国第四位

林地总量占世界林地5.5%,居世界第五位 牧草地总量占世界牧草地7.8%,居世界第二位 7.我国是土地资源相对紧缺、人地矛盾比较突出的国家 人均土地0.784公顷,为世界人均的1/3 人均耕地0.106公顷,为世界人均的45% 人均林地0.186公顷,为世界人均的26% 人均牧草地0.217公顷,为世界人均的37% 8.土地资源学的概念 土地资源学是研究土地资源的组成、特性、分类、数量、质量、空间分异与时间变异规律以及合理利用与保护的应用基础理论的科学。 9.土地资源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1)土地资源学在学科中的地位 (2)土地资源学与土地学科的关系 10.土地资源学研究的目的、内容 研究目的:寻求解决人类所面临土地资源问题的途径 研究内容: 1)土地资源学的基础理论研究 2)土地资源的空间分布规律的研究——土地类型和土地资源类型 3)土地资源的数量和质量特征的研究——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 4)人与土地的定量关系研究——土地生产潜力与土地人口承载力 5)区域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 6)土地资源的保护与管理

土地资源学试卷及答案

《土地资源学》期末考试试卷(A卷) 考试形式:闭卷考试考试时间:120分钟 班号学号姓名得分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计20分) 1、土地 2、基本农田 3、光温水土生产力 4、土地沙漠化 5、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 二、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计40分) 1、土地的资源资产二重性。 2、持续土地利用的五大原则。 3、土地资源评价的原则。 4、土地资源保护一般包括哪些内容 5、中国土地资源分区依据和命名方式。 三、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计40分) 1、请结合野外实习分析地貌对土地利用的影响。 2、我国已经启动第二次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工作,请阐述该工作的目的和基本内容。 《土地资源学》期末考试试卷(A卷) 考试形式:闭卷考试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计20分) 1、土地:土地是地球上由气候、土壤、水文、地形、地质、生物及人类活动的结果所组成的综合体。 2、基本农田:指从战略高度出发,为了满足国民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保

证一定规划期内人口增长对农产品的基本需求,而必须确保的农田。 3、光温水土生产力:经过土壤因素限制性修正后,作物在某一地区的一定光、温度与降水条件下的生物产量。 4、土地沙漠化:指干旱、半干旱、多风地区植被遭到破坏,地面失去覆盖后,出现风沙活动和类似沙漠化景观的现象。 5、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在一定的生产条件下土地资源的生产力和一定生活水平下所承载的人口限度。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计50分) 1、土地的资源资产二重性。 答:土地是自然经济的综合体,因此土地具有资源经济二重性。其中:资源特性包括:整体性、生产性、面积的有限性、位置的固定性和区域差异性、时间变化性、土地资源的再生性与非再生性、多用途性。(5分) 资产特定包括:稀缺性、位置的固定性、地产个体的异质性、地产使用的永久性和增殖性、土地价格和价值的二重性、地产流通的特殊性。(5分) 2、持续土地利用的五大原则。 答:包括以下五大原则:生产性:不能以牺牲生产来换取持续(2分);稳定性:减少生产风险程度(2分);保护性:不能因生产或高产而破坏水土资源(2分);可行性:具有经济活力(2分);可承受性:有社会承受力(2分)。 3、土地资源评价的原则。 答:必须以一定的用途为前提(3分);要进行多种形式的比较(3分);要因地制宜地考虑当地的社会经济条件(2分);必须以土地用途的可持续性为前提(2分)。 4、土地资源保护一般包括哪些内容 答:主要包括如下方面:基本农田保护(2分),水土流失防治(2分),土地沙漠化防治(2分),土地次生盐渍化防治(2分),土地污染防治(2分)。 5、中国土地资源分区依据和命名方式。 一级区--土地利用区:主要分区依据是大的地貌构造与气候差异所形成的地域分异规律,大尺度区位因素和土地利用结构,主要考虑区域土地资源生产潜力、

土地资源学复习题(答案)

《土地资源学》复习思考题 一、填空题 第一章 1.土地资源学的研究对象是土地资源这一自然经济综合体。 2.土地资源的“二重性”是指土地资源的自然特性和社会经济特性。 3.土地:由地球陆地表面一定立体空间内的气候、土壤、基础地质、 地形地貌、水文及植被等自然要素构成的自然地理综合体。 4.土地资源是指在一定技术条件和一定时间内可以为人类利用的土 地。 5.土地与土地资源的联系:土地包括了一切类型的土地,土地资源 则是从土地所具有的资源利用价值的角度来阐述其具体含义,他的分类一般要经过对土地的资源价值和利用功能的评价以后,才能确定其是什么样的土地资源;从概念的外延上讲,土地的范畴比土地资源范围大;从概念的内涵上来看,土地资源的内容比土地更具体。 6.土地的资源特性:生产性、区域性、动态性、可更新性、多功能 性、有限性、不可替代性。(参照书本、展开论述) 7.土地资源的生产性:土地具有一定的生产力;土地生产力系指土 地的生物生产能力,它是土地的最本质的特性之一。据估算,人类食物的88%由耕地供应,10%由草地提供,即人类食物的98%由土地的“生产性”所决定。 8.土地的资产特性:商品特性、产权特性、增值特性、不动产特性。 9.土地的商品特性是指土地具有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是一种特殊 商品,可以进入流通。 10.土地的产权主要包括土地所有权、土地使用权、土地租赁权、土 地抵押权、土地继承权等。 11.土地的增值性取决于土地的稀缺性和人类社会对土地的不断改造 利用。 12.土地的四大功能:生产功能、环境功能、承载功能、空间功能。 13.土地资源学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以获 取最大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 14.土地资源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 15.土地资源学的研究方法有:系统分析方法、景观生态分析方法、 现代技术应用方法、社会经济分析方法。 16.3S技术是指遥感技术(R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 GPS)。

土地资源学复习资料

河南理工大学测绘学院土管专业复习 第一、二章 土地:土地是由地球陆地表面一定立体空间内的气候、土壤、基础地质、地形地貌、水文及植被等自然要素构成的自然地理综合体,同时还包含着人类活动对其改造利用的结果。因此,它又是自然经济综合体。 土地资源的基本特性有资源特性(生产性、区域性、动态性、可更新性、多功能性、有限性)和资产特性(商品性、产权特性、增值性、不动产性)。 积温:积温是指日平均温度的累积值,农业生产种常用的积温指标是≥10℃积温,即一年内活动温度的总和或一年内日平均气温≥10℃的温度总和。 平原:平原是由于地壳运动过程中相对下降而形成的负地形,根据沉积物的堆积形式不同,进一步分为山前平原、冲积平原、湖积平原和滨海平原等。 地表水:地表水是指存在于陆地表面的河流、湖泊、冰川和沼泽等水体的水分。 土层厚度:一般而言,土层厚度是指土壤剖面中能够被作物利用的、母质层以上的土体总厚度,即真正发生了成土过程的土层厚度,但从生产方面而言,多指有效土层厚度,尤其是耕作层的厚度,即植物根系发育所能伸展的厚度。 土壤质地:土壤质地是指根据不同粒径的土壤矿质颗粒百分数组成而划分的土质粗细类型,如沙土、沙壤土、轻壤土、中壤土、重壤土和黏土等。 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值某一区域内遗传、物种和生态系统多样性总和 土地所有制:指人们在一定社会条件下拥有土地的经济形式。它是整个土地制度的核心,是土地关系的基础。土地所有权是土地所有制的法制体现形式。 土地使用制:指对土地使用的程序、条件、和形式的规定,是土地制度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土地经济生产潜力:在土地自然生产潜力的基础上,考虑人工控制因素对植物产量的影响而得到的植物第一性生产力。 填空: 2、影响土地资源特征的最主要的气候要素是光(太阳辐射)、温(热量)、水(降水)3要素,它们是土地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3、平原是由于地壳运动过程中相对下降而形成的负地形,根据沉积物的堆积形式不同,进一步分为山前平原、冲积平原、湖积平原和滨海平原等。 4、地表水是指存在于陆地表面的河流、湖泊、冰川和沼泽等水体的水分。 5、土壤质地是指根据不同粒径的土壤矿质颗粒(石砾、沙粒、粉粒、黏粒)百分数组成而划分的土质粗细类型,如沙土、沙壤土、轻壤土、中壤土、重壤土和黏土等。 简答题: 1.土地的含义: (1)土地是由土壤、气候、地形、、岩石、水文、植被等自然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制约构成的自然综合体,有其自身形成、发展和演变规律。 (2)土地是一个垂直系统,具有一定立体空间它可分为土地上层、地表层和地下层。(3)土地的性质和功能取决于各自然要素的综合作用的结果。 (4)土地是人类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和生存条件,具有社会经济属性。 2.降水量的时空分布 (1)空间分布由于受地形和气候影响,降水量大致自东南向西北递减,从东南到西北,全国可分为湿润区、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和干旱区,各区面积占比不同,可见,全国水资源丰

土地资源学-期末考试练习题 (8)

土地资源学 一、名词解释(每个3分,共15分) 1.土地资源: 2.土地资源评价: 3.土地的经济生产潜力: 4.土地退化: 5.可持续土地利用: 二、填空(每个1分,共20分) 1.地貌类型是具有共同形态特征和成因的地貌单元。按地貌形态可以粗略地分为、、、、和等五大类。 2.土地资源调查一般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3.土地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主要表现 为:、、、 四个方面。 4.农业生态区是指按、、、等土地自然特征的异同原 则而划分的一个区域,每个生态区内的。 5.土地利用类型的分类系统一般采两级制,其中第一级类型划分主要是依据,

第二级类型的成分主要是依据。 三、选择(每个1分,共10分) 1.土地资源学研究体系中的核心内容是() A.土地与土地类型 B.区域土地资源 C. 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 D.土地资源保护与政治 2.对农业土地资源评价的核心内容是() A.土地资源的数量特征评价B土地资源的质量特征评价 C.土地资源的性状和肥力评价 D.土地资源的保护与整治评价 3.长日照植物和短日照植物是根据()划分的 A.光照强度 B.光照质量 C.光照程度 D.光照长度 4.我国的气候类型中没有的一类是() A.季风型 B. 海洋型 C.地中海型 D.干旱荒漠型 5.在分析某一局部区域的土地资源特征时,往往将()因素作为主导因素加以重点剖析 A.气候 B.地学 C.生物 D.经济 6.一般而言,海拔高度每升高一百米,气温下降() A.1 B.0.5~0.6 C。1~2 D.0.8~1 7.地貌类型按()可以分为平原、丘陵、山地、高原和盆地五大类型 A.海报高度 B.地貌形态 C.相对高差 D.坡度 8.能作为土壤肥力综合评价指标的是() A.土地厚度 B.土地质地 C.土地有机质含量 D.土壤PH 9.土地资源调查中的土壤调查重点是() A.土壤肥力因素 B.土壤质地 C.土壤障碍因素 D.土壤侵蚀 10.土地资源调查工作的核心是() A.准备阶段 B.内业阶段 C.外业阶段 D.验收阶段 四、简答题(共40分) 1.什么是土地评价指标体系? 制定评价指标体系一般应遵循哪些原则?(8分) 2.土地资源退化的防治应遵循哪些原则?(8分)

《土地资源学》刘黎明版课后题答案

第一章绪论 1.阐述土地、土地资源概念以及土地资源的基本特征。 答:(1)土地:土地是由地球陆地表面一定立体空间内的气候、土壤、基础地质、地形地貌、水文及植被等自然要素构成的自然地理综合体,同时还包含着人类活动对其改造和利用的结果,因此,它又是一个自然经济综合体。 (2)土地资源:土地资源是指在一定的技术条件和一定时间内可以为人类利用的土地。 (3)土地资源的基本特性:①资源特性——生产性、区域性、动态性、可更新性、多功能性、有限性、不可替代性;②资产特性——商品特性、产权特性、增值特性、不动产特性 2.土地资源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答:(1)土地资源学的基础理论研究 ①土地、土地资源的科学内涵及其基本特性研究 ②土地资源构成要素分析以及土地资源的形成和演化规律研究 (2)土地类型和土地资源分类:土地资源的空间分布规律的研究 (3)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土地资源的数量和质量特征研究 (4)土地生产潜力与土地人口承载力:人与土地的定量关系研究 (5)区域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 (6)土地资源的保护和管理 3.面对21世纪越演越烈的人地矛盾,土地资源学的作用将日益重大,请简要阐述土地资源学今后的发展方向和研究重点。 答:(1)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开展国土资源管理领域的重大关键问题的研究 ①土地资源调查和动态监测的技术服务体系建设 ②土地资源和资产的优化配置的基础性研究 ③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的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与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的 综合研究

④生态脆弱地区的土地资源开发和保护研究 (2)进一步完善土地资源学科体系,加强基础理论体系建设和研究方法的创新 ①拓展土地资源学的基础理论研究 ②土地资源评价的理论和方法的创新 ③严谨对待科学的规范化和标准化问题,重点探讨和规范学科的一些基本理 论问题。 第二章土地资源构成要素分析 1.影响土地资源类型分布、质量特征和利用的气候学因子有哪些方面? 答:影响土地资源特征的最主要的气候要素是光(太阳辐射)、温(热量)、水(降水)3要素。 (1)太阳辐射:光照强度、光照长度、光照质量 (2)热量资源:温度、积温、无霜期、生长期与多年极端低温平均值 (3)降水:降水的时空分布与土地利用的宏观布局、地形与降水 2.简要分析地貌因素是如何影响土地资源特征的,举例说明。 答:与土地资源关系密切的地貌因素有海拔高度、坡度、地貌类型等几个方面。(1)海拔高度:水热条件再分布方面 (2)坡度:土壤侵蚀、农田基本建设、交通运输、灌溉和机耕条件以及建筑工程投资等方面 (3)地貌类型:粗略分为平原、丘陵、山地、高原和盆地五大类。 3.地质条件是如何影响土地资源特征的? 答:(1)岩性及矿物质组成:土壤和地下水 (2)不同风化壳母质类型:形成各种沉积物 4.在研究和评价区域土地资源时,如何考虑水文地质与地球化学条件? 答:(1)水文条件:地表水资源、地下水水文地质 (2)地球化学条件:主要是研究一些与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相关的化学元素的迁移和积累的规律。 5.论述土壤因素对影响土地资源的质量特征和类型分布的意义。

(完整版)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土地资源学-期末考试练习题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土地资源学试卷 一、名词解释(每个3分,共15分) 1.土地资源: 2.土地资源评价: 3.土地的经济生产潜力: 4.土地退化: 5.可持续土地利用: 二、填空(每个1分,共20分) 1.地貌类型是具有共同形态特征和成因的地貌单元。按地貌形态可以粗略地分为、、、、和等五大类。 2.土地资源调查一般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3.土地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主要表现 为:、、、 四个方面。 4.农业生态区是指按、、、等土地自然特征的异同原 则而划分的一个区域,每个生态区内的。 5.土地利用类型的分类系统一般采两级制,其中第一级类型划分主要是依据,

第二级类型的成分主要是依据。 三、选择(每个1分,共10分) 1.土地资源学研究体系中的核心内容是() A.土地与土地类型 B.区域土地资源 C. 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 D.土地资源保护与政治 2.对农业土地资源评价的核心内容是() A.土地资源的数量特征评价B土地资源的质量特征评价 C.土地资源的性状和肥力评价 D.土地资源的保护与整治评价 3.长日照植物和短日照植物是根据()划分的 A.光照强度 B.光照质量 C.光照程度 D.光照长度 4.我国的气候类型中没有的一类是() A.季风型 B. 海洋型 C.地中海型 D.干旱荒漠型 5.在分析某一局部区域的土地资源特征时,往往将()因素作为主导因素加以重点剖析 A.气候 B.地学 C.生物 D.经济 6.一般而言,海拔高度每升高一百米,气温下降() A.1 B.0.5~0.6 C。1~2 D.0.8~1 7.地貌类型按()可以分为平原、丘陵、山地、高原和盆地五大类型 A.海报高度 B.地貌形态 C.相对高差 D.坡度 8.能作为土壤肥力综合评价指标的是() A.土地厚度 B.土地质地 C.土地有机质含量 D.土壤PH 9.土地资源调查中的土壤调查重点是() A.土壤肥力因素 B.土壤质地 C.土壤障碍因素 D.土壤侵蚀 10.土地资源调查工作的核心是() A.准备阶段 B.内业阶段 C.外业阶段 D.验收阶段 四、简答题(共40分) 1.什么是土地评价指标体系? 制定评价指标体系一般应遵循哪些原则?(8分) 2.土地资源退化的防治应遵循哪些原则?(8分)

土地资源学综合复习题

《土地资源学》综合复习题 第一章 1.土地资源学的研究对象是土地资源这一自然经济综合体。 2.土地资源的“二重性”是指土地资源的自然特性和社会经济特性。 3.土地资源是指在一定技术条件和一定时间内可以为人类利用的土地。 4.土地的资源特性:整体性、生产性、面积有限性、区域差异性、位置固定性、时间变化性、再生性与非再生 性、多用途性。 5.土地资源的生产性:土地具有一定的生产力;土地生产力系指土地的生物生产能力,它是土地的最本质的特 性之一。据估算,人类食物的88%由耕地供应,10%由草地提供,即人类食物的98%由土地的“生产性” 所决定。 6.土地是一种可更新的资源,表现为土地的生产力在合理利用条件下可以自我恢复,并不会因使用时间的延长 而降低。 7.土地的资产特性:土地供给的稀缺性、土地位置的固定性、个体异质性、使用永久性和增值性、土地价格与 价值的二重性、土地流通的二重性。 8.土地的商品特性是指土地具有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是一种特殊商品,可以进入流通。 9.土地的产权主要包括土地所有权、土地使用权、土地租赁权、土地抵押权、土地继承权等。 10.土地的增值性取决于土地的稀缺性和人类社会对土地的不断改造利用。 11.土地的四大功能:生产功能、环境功能、承载功能、空间功能。 12.土地资源学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以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 13.土地资源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 14.土地资源学的研究方法有:系统分析方法、景观生态分析方法、现代技术应用方法、社会经济分析方法。 15.3S技术是指遥感技术(R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 补充:1. 土地资源学是研究土地资源的类型与特征、数量与质量、调查与评价,以及开发与利用、治理与改造、保护与管理等诸问题的一门综合学科。 2.土地的概念:土地是地球陆地表面一定立体空间内的气候、土壤、基础地质、地形地貌、水文和植被等自然要素和人类活动对其改造和利用的结果构成的自然经济综合体。 3.土地资源的概念:土地资源是指在一定技术条件和一定时间内可以为人类利用的土地,以及当前或者可预见的将来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土地。 很显然,目前沙漠、戈壁、高山、冰川等暂不能归为土地资源的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