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经典试题

哲学经典试题
哲学经典试题

乌丹一中2013届高考-----生活与哲学选择题专项训练

1.2011年12月16日,菲律宾遭受热带风暴“天鹰”袭击,损失巨大。中国驻菲律宾大使馆向菲方提供价值44万比索(约1万美元)的紧急救灾援助。有人认为,近年来,菲律宾不断在南海问题上挑起争端,中国不应援助。这种观点( )

A.只见统一,不见对立

B.只见对立,不见统一

C.没有看到联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D. 没有看到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2.酒与污水定律是指:如果把一匙酒倒进一桶污水中,你得到的是一桶污水;如果把一匙污水倒进一桶酒中,你得到的还是一桶污水。该定律体现的哲学原理是()

①事物的性质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

②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发生质变

③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④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3.对于莫言的获奖,评委会给出的获奖理由称,“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从哲学角度看,莫言文学创作的成功在于:

(1)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2)借助意识的作用创造了一个理想的世界

(3)通过实践实现了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4)把自己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了现实的存在

A.(1)(2)

B.(1)(3)

C.(1)(4)

D.(2)(4)

4.“要想跳得更好,必须先退后一步。”(蒙田《随笔集》)下列语句中与材料体现哲理相同的是

A.人生悲剧有二:一是欲望得不到满足,二是欲望得到了满足

B.一个时代的文明成为下一个时代的肥料

C.一匹马如果没有另一匹马紧紧追赶并要超越它,就永远不会疾驰飞奔

D.人可以爬到最高峰,但他不能在那儿久住

5.下列古诗中与右边漫画《跷板游戏》的哲理启示相一致的是()

A.凡物各自有根本,种禾终不生豆苗B.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

C.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D.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6.清能有容,仁能善断,明不伤察,直不过矫。是谓蜜饯不甜,海味不咸,才是懿德。

A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

B矛盾斗争性寓于同一性

C矛盾斗争性决定矛盾同一性

D矛盾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

“矛盾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一般考查两种材料,一种材料是”关系越好的人,矛盾和摩擦往往也就比较多“,另一种材料就是”不走极端,在对立中把握统一“,也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庸之道“,一般考查这种意思的比较多。

7. 你幸福吗?”“我姓曾。”一位捡瓶子老人因为耳朵不好,就有了下面一席对话:您收了多少瓶子了?73岁了;您收了多少瓶子了?我吃的政府低保,630块一个月;您觉得您幸福吗?我耳朵不好。之所以出现神一样的回复说明()

A.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B.意识反映形式受到主体的内在体验影响

C.如实的回答正是正确意识的反映

D.实践决定认识,认识源于实践

8. 下列表述,能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哲学基本问题回答的是

A.量力而行,尽力而为B.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C.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D.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

9. 2011年3月11日,日本仙台港以东发生9级地震,尽管日本是世界上抗震和防震工作做得最好的国家之一,但这次地震仍给日本造成了二战以后最大的损失,下列古语中蕴含的哲理最能反映上述材料的是《》

A 静即含动,动不含静

B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C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D 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

10. 食物之间存在着相克与相宜的关系,如花生米与黄瓜同食会导致腹泻,而花生与芹菜同食则具有明目、降血压的作用。食物之间相克、相宜的关系蕴含的哲学道理主要有

①事物之间存在着影响和制约的关系②相克、相宜分别体现了矛盾的对立与统一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④事物在不同条件下往往呈现出不同的性质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11. 望梅可以止渴,画饼能不能充饥?

A.不能,意识的反作用有时有效果,有时没效果

B.不能,意识的能动作用受客观条件和规律制约

C.能,正确的意识能促进事物的发展

D.能,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12这幅漫画启示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

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②正确处理部分之间的关系

③有创造性

④从整体着眼

A.①②

B. ②④

C.②③

D. ①④

13. 丝瓜俯视南瓜说:“我的藤蔓很长,可以爬得很高。清晨能看到朝阳冉冉升起,傍晚能看到夕阳徐徐落下。”南瓜说:“我的果实很重,无法爬到高处。但我依托着泥土,感到踏实和温暖;也能观察到身边细微的变化。”下列说法中与该寓言寓意一致的是()

A、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B、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C、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D、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14、春秋时期,齐国国王命令大臣们必须穿丝质衣服,但国内只准种粮食而不准种桑树,齐国蚕丝需求量大,价格上涨,临近的鲁、梁等国纷纷停止种粮改种桑树。几年后,齐王又命令只准穿布衣,且不准卖粮食给其他国家。结果,鲁、梁等国因饥荒而大乱,不战而衰,齐国坐享其成,使疆土得以扩张。鲁、梁等国不战而衰的惨痛教训

给我们的启示是,看问题、办事情()

①既要看到运动的绝对性,更要看到静止的相对性

②既要注重量变,更要促成质变

③既要认识矛盾的同一性,又要把握矛盾的斗争性

④既要重视局部,又要统筹全局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15.

16.漫画《考古》(改编自《无题》作

者:张阿鹤)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①善于抓住关键,突出重点

②积极参与实践,勇于创新

③重视量的积累,持之以恒

④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7、下列成语中与漫画《看得太远,有时候也不是好事哦》(见图8)蕴涵相同哲理的是A.人无远虑,必有近忧B.审时度势趋利避害

C.千里之行,始于足下D.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18“秋天,有修行的弟子问禅师:“槿花带露,桐叶舞秋风,如何从这些现象中了悟人生的真实?”禅师答道:“不雨花犹落,无风絮自飞。”“不雨花犹落,无风絮自飞。”这句话说明了()

A.事物的变化发展不受外部因素的影响

B.脱离物质的运动时根本不存在的

C.规律是客观的又是普遍的

D.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19 .下列观点与“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蕴含的哲理相同的是

①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②人病则忧惧,忧惧则鬼出③死生有命,富

贵在天④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

20.下列观点与“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蕴含的哲理相同的是

①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②人病则忧惧,忧惧则鬼出③死生有命,富

贵在天④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A.①②B.①③C.①②③D.①②③④

21.从哲学的角度看,与下列材料寓意相符的是

范氏之亡者,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已也,遽掩其耳。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矣!

-------《吕氏春秋?自知》

A.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B.心外无物,天下无一物非吾度内者

C.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

D.若在理上看,则虽未有物,而已有物之理

22. 两位小学生在计算“125×8÷125×8”时,得出两个不同的结果。甲同学算的结果等于64,而乙同学算的结果等于1。由此可见

A.人们对同一事物可以多种正确的认识B.认识和利用规律受人的主观因素的影响

C.搞好局部才能推动整体的健康发展D.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3. 27.宋朝张先《木兰花》中云:“人意共怜花月满,花好月圆人又散"。下列诗句与题诗所含哲理相近的是A.月满中秋夜,人人惜最明

B.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C.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D.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

24. 在我国灿烂的历史文化宝库中,有许多言简意赅的成语,凝结着深刻的生活智慧。下列对成语的哲学寓意理解正确的有

①刻舟求剑——静止是认识事物的基础②画龙点睛——重视解决主要矛盾

③见仁见智——真理是相对的有条件的④胸有成竹——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5.抗生素的发明和使用,使病菌一度不再是人类的致命威胁,但是,在人类使用抗生素治疗疾病的同时,病菌的耐药性也在增强,由于滥用抗生素,出现了目前难以控制的“超级病菌”。上述事实表明

①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引起质变

②发挥主观能动性受客观规律的制约

③事物始终处于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中

④事物经过辩证的否定实现了向自身的回归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27 、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于11月5日11时37分对嫦娥一号卫星成功实施了第一次近月制动,卫星进入环月轨道,成为我国第一颗月球卫星。这表明我国已具备对距地球38万公里卫星进行精确测控的能力,标志着我国航天测控水平有了新的突破。这主要说明( )

A.发挥主观能动性,规律是可以改变的B.人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

C.意识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D.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28. 在我国农村改革中,农民首创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首选了第一个村民委员会,创办了第一批乡镇企业,被称为我国农民的三大创举。这充分说明了人民群众是

A.社会历史的创造者

B.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C.社会变革的引导者

D.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29. 英国哲学家格林认为:人的创造活动是无限永恒意识的一部分,是后者的表现。后者(又称普遍心灵)作为惟一的精神原则最后构成或产生了整个自然界。该观点属于

A.二元论B.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C.主观唯心主义D.客观唯心主义

30. “一只绵羊带领的一群狮子,敌不过一头狮子带领的一群绵羊。”这句堪称经典的名言一针见血地点出了领导力对团队发展的关键作用。这说明()

A 领导人物是历史的创造者

B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C 要善于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D 要善于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

31. 法国思想家孟德斯鸠在其名著《论法的精神》中,根据“旅行家们的记述”,推断亚洲没有温带,只有炎热与严寒,并据此进一步指出,“由于中国的气候,人们自然地倾向于奴隶性的服从”。下列评述正确的是

A. 孟德斯鸠通过他人记述了解中国气候,是辩证法观点

B. 孟德斯鸠依据他人记述推断中国气候,是唯心主义观点

C. 孟德斯鸠认为气候因素决定人的性格,是形而上学观点

D. 孟德斯鸠认为气候因素决定人的性格,是唯物主义观点

32.中方一直积极致力于同有关国家通过和平协商解决在南海问题上存在的争议,进一步发展在南海的务实合作,通过合作促进双边关系发展,通过协商妥善处理南海争议。我国关于南海问题的态度表明

A.我国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维护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

B.我国在坚定地维护国家利益的同时,维护各国共同利益

C.我国在国际争端中能自主地决定自己的态度和对策

D.我国在处理南海问题时,始终坚持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

辩证的否定就是发展,价值观决定人生观

33. 古语有云,“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难事,必作于细”。分析其不尽合理的地方,你认为恰当的应对办法是

A.尊重客观规律,反对盲目冒进B.抓住事物联系,引导事物发展

C.把握矛盾对立,促成事物统一D.敢于解放思想,寻找新的思路

34. 配合“十二五”规划,人事调整提前布局,新的人事调整中,50后成中坚,60后崭露头角,很多有拥有法学、历史、哲学等人文学科专业背景,表明中国正在由善抓经济的效率优先型官员向追求公平正义文人治国方向转变。上述转变的历史唯物主义依据是

A.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B.上层建筑的调整会对经济基础产生重要影响

C.生产关系反作用域生产力发展

D.要坚持群众观点,维护群众的所有利益

35.深圳以“杀出一条血路”的勇气创造了世界工业化、城市化发展史上的奇迹,不仅迅速改变了自身面貌,而且为推动全国改革开放发挥了重要窗口和示范作用,为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积累了成功经验;今天的经济特区面临着,如何推动发展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如何解决经济社会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各种矛盾,如何应对能源紧缺和环境压力等诸多问题。这主要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

B、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C、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关系

D、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的关系

36.下列同时蕴含“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和“实践与认识辩证关系”哲理的语句是

A、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B、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C、桔生淮南则为桔,桔生淮北则为枳

D、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37.“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这句话揭示的哲理诗()

A. 真理的获得取决于人的认识能力

B. 只要与客观一致的认识就是真理

C. 追求真理是一个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过程

D. 量变必然引起质变

38.90%×90%×90%×90%×90%=59%。表示一项工作做到90%已经很不错了,但经过一系列过程结束后,“很不错”的90分最终带来的结果可能是59分——一个不及格的分数。这就是过程控制效应。它启示我们

①质变是量变的结果,要重视量的积累

②要抓住时机,实现事物的质变

③要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④要立足整体,发挥整体统率作用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④

39. 胡锦涛主席最近指出,中国经济长期快速发展和社会保持和谐稳定的事实证明,中国政治体制是符合国情的,总体上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这说明现阶段我国的

A.改革和建设遵循社会运动发展的普遍规律B.先进的社会意识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

C.生产关系适合并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D.上层建筑都为先进经济基础和生产力服务

40. 发展核电是满足人类能源需求、减少碳排放的重要途径。据报道,目前全球共有核电站近500座,核能发电量已占全球发电总量的16%。但美国三里岛、苏联切尔诺贝利、日本福岛等核电站先后发生核泄漏等严重事故并引发灾难,使核电的发展受到严峻挑战。面对核电生产与安全的矛盾,人们应当

①正视现实,认识到矛盾的斗争性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②完善设施,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稳妥发展核电

③未雨绸缪,防止意外的因素导致矛盾同一性向斗争性转化

④重树信心,相信能够通过不断完善技术手段确保核安全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41. 1、火车开动之前,人们常因邻近车厢的移动,觉得自己所在的车厢已经开动。关于这种运动错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B.火车的运动是绝对的,因此,错觉不是对火车的反映

C.运动错觉的产生体现了一切物质都具有反应特性

D.运动错觉是大脑将感觉到的事物属性,经过综合分析而产生的

42、2011年2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同时提高针对性、灵活性,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这体现了()

A.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B.运动属性与物质载体的统一

C.意识客观内容与主观形式的统一D.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统一

43、(创新题)英国牛津大学科学家宣布成功研发出一种“万能流感疫苗”,适用于预防所有已知流感病毒感染。如果上述新疫苗成功应用于临床,人类将有可能阻止流感大范围传播,并有效降低预防流感的开销。这说明()①矛盾具有普遍性②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矛盾

③人们能认识和利用规律④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44.古城选址都很讲究,一般都依山傍水,城市布局也是依势随形,追求人工与自然的协调。如山东济南的老城,南依千佛山,市内泉群广布,汇人大明湖,形成“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潮”的独特景观。城市布局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体现了()

①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的关系②城市布局要深刻地把握人与自然的联系

③城市布局要追求各自的个性④依山傍水是城市选址应遵循的一般规律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45、据推测,从旧石器时代开始,埃及人就恐惧死亡,相信来世或多或少能摆脱这种恐惧,因此,当时的人们在埋葬死者时就进行了精心准备。进入法老时代,由于社会的贫富差距日益扩大,等级制度逐渐森严,人们对美好来世的向往更加迫切,进而形成了对死者尸体的崇拜。这说明()

A.意识是人脑的机能B.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C.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并受客观物质条件的制约

D.错误意识是人们凭空想象的

46、着现代天文学家的发展,天体位置历表的精度不断提高,只要能算出太阳、月球和地球这三者在某时刻的相对位置,就能精确预报日、月食。这说明()

①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②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

③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④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47. 13、危难突发之际,一个国家的“国家行动”直接反映了国家在公民心中的份量。一个国家的“国家反应”,直接检验着公民在国家中的份量。这表明()

A.事物是对立统一的B.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C.认识通过实践检验D.矛盾推动事物的发展

48.温家宝总理在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06年,是我国实施“十一五”规划并实现良好开局的一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国经济社会中仍然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政府工作还有一些缺点和不足。温家宝总理的讲话主要体现了:

①联系的观点②发展的观点③矛盾的观点④一分为二的观点

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

49.2007年5月4日人民网载文指出,用具有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实践,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经验和命题,新一届中央领导人在此基础上提出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全党”的新要求、新命题,是立足我们党面临的新的历史方位所作出的必然选择。用具有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实践的原因在于:

A.矛盾具有普遍性B.矛盾具有特殊性

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不可分割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可以相互转化

50.2007年4月18日召开的国务院党务会议认为,今年以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形势是发的。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经济运行中还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上述材料告诉我们:

A.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B.看问题要分清主流和支流

C.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

D.矛盾的特殊性规定了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

51.2007年7月27日人民网载文指出,新农村建设既要防止一哄而起的短期行为,又要避免急躁、简单的方式,切实把新农村建设有序推进。一哄而起的短期行为和急躁、简单的方式违背了:

A.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B.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

C.形而上学的一点论D.形而上学的均衡论

52.对当前的腐败问题,必须保持清醒的认识,深刻认识反腐败工作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更加自觉地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始终旗帜鲜明、毫不动摇地反对腐败。上述要求的哲学依据是:

①事物的联系具有多样性②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③主要矛盾规定事物的性质④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

53.一般来说,互联网对社会的发展是利大于弊,其积极作用是主流,而对于痴迷网络的少数青少年来说,则弊大于利。这是由于:

①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面方面发生了变化②主次矛盾发生了转化

③具体事物的性质是由矛盾的特殊性决定的④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发生了转化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②③

54.《列子?天瑞》篇记述:古代杞国有一人担心天会突然塌下来,愁得生了一场大病。杞人忧天的错误在于:A.否认了世界是物质的B.否认物质世界是运动的

C.割裂了运动和静止的辨证D.否认了物质运动规律性

55.希望通过烧香拜佛,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是不现实的,因为:

①神灵观念完全是人们主观臆造的②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③世界的本质是物质④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从实际出发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

56.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体现了:

A.联系和发展的统一B.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

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统一D.运动和静止的统一

57.2007年3月21日以来,受香蕉“巴拿马病”是香蕉世界的SARS谣言流传等影响,海南香蕉从平均每公斤2至3元骤然跌至每公斤0.8至1.4元,每天运销岛外的香蕉由原来7000-1000吨减少到3000多吨。这说明:A.整体与部分不可分B.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C.任何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D.部分的性能决定整体的性能

58.经济学界和管理学界经常提到“木桶原理”:一个木桶由许多块木板组成,如果这些木板长短不一,那么这个木桶的最大容量将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这说明:

A.在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中,整体处于统率的决定地位

B.任何事物都是可以认识的

C.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对整体的性能状态起决定作用

D.各部分功能之和小于整体功能

59.中共十七大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这说明:

A.联系与人的意识无关B.事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C.整体与部分不可分D.联系就是事物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

60.在过去10年里,格陵兰冰川融化的速度正在不断加快。科学家警告说,这一现象将会导致海平面升高,这导致世界各地出现更多严重的洪涝灾害和暴风雨,而且也会影响到动植物的生长、珊瑚礁的形成、飓风的威力、干旱现象、气流变化以及区域性气候等。上述材料体现的哲理是:

A.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B.任何两个事物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

C.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建立新的联系D.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无条件的

61.国务院决定自2007年8月15日起,将储蓄存款利息所得个人所得税的适用税率由现行的20%调减为5%;央行宣布自7月21日起上调存款贷款其准利

率0.27个百分点。本次加息、减税主要是针对我国经济发展过快、物价上涨及稳定股市的需要做出的。从唯物辩证法角度看,这表明:

A.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B.事物之间的联生活费是可以根据人们的需要改变的

C.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联系

D.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无条件的

62.2007年4月27日,温家宝总理在全国节能减排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指出,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再生资源循环利用,以及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哲学依据是:

A.联系的存在是无条件的B.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

C.联系是多种多样的D.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

63.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B.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关系问题

C.思维与存在关系问题D.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问题

64.医学科学证明,大脑皮层受损,人就成为白痴。这说明

A.人脑是思维的物质器官B.人脑是思维的源泉

C.只要有健康的人脑,就会产生正确的思想D.意识的内容来自外部世界

65.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地解决了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认为“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从意识的内容看,意识是

A.物质世界自然发展的必然结果B.人脑这一物质器官的必然产物

C.移入人脑的并被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D.客观事物存在的自然基础

66.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曾经说过“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这句话说明

A.动中有静,静中有动B.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C.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D.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67.“终日乾乾,与时偕行”的观点,与“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的观点,反映了

A.唯物论与唯心论的对立B.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

C.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D.唯心论与形而上学的联系

“理论创新必须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不能拿本本框住实践,而要用实践去发展本本。”据此回答68---69题

68.上述材料中的“人民群众”是

①一切对社会发展产生能动影响的人们②社会物质财富创造者

③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④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

69.实践之所以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因为

A.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活动B.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

能动性活动

C.实践是联系主观认识同客观事物的交汇点D.实践活动具有社会性和历史性

70.我国科学家经过研究发现,青藏高原南部的拉萨地块以每年约30毫米的速率向东38度推移,中部的昆仑地块以每年平均速率21毫米的速度向北东部的昆仑地块以每年平均速率21毫米的速度向北东61度推移,北部的祁连山地块以每年7-14毫米的速率向北东80度推移。上述事实表明:

A.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B.人们能够利用规律为自己服务

C.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唯一特性D.事物总是瞬息万变的

71.“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这一说法体现的哲理是:

A.矛盾的主要方面对事物发展起主导作用B.要善于统筹兼顾,恰当处理好次要矛盾

C.要集中力量解决好主要矛盾D.矛盾双方的地位是不平等的

72.“长征是播种机”,它撒播了许多种子,在沿途11个省内发芽、开花、结果。这表明:

A.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B.新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

C.质变是量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D.主要矛盾决定事物的存在与发展

73.刘禹锡有诗“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体现的哲理是:

A.新事物与旧事物是普遍联系的B.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C.事物是不断发展的,旧事物挡不住新事物的成长

D.事物的内部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原因

74.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不是简单的多种点什么、少种点什么的问题,而是要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优化农村区域布局。要实现这一调整首先必须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主要体现了:

A.任何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观点B.矛盾的同一性与对立性关系有所不同

C.矛盾主次方面的关系原理D.主次矛盾的辩证关系原理

75.辩证法在本质上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世界上所有的事物,都有处于不断变化发展过程之中

B.没有一种事物是绝对的、永恒不变的,每一事物,总有一天要被否定

C.辩证的否定是全面的否定,不了解这一点,就不知道事物是怎样发展的

D.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

76.经过20多年的快速发展,今天的深圳已经处于较高的发展平台,面临的任务和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仅需要在实践方面进行更大力度的先行探索,对于理论创新突破的要求也显得格外迫切。实践探索和理论创新的关系是:

①实践探索是理论创新的最终源泉②实践探索是理论创新的基础和先导

③理论创新对实践探索具有能动的反作用④理论创新是实践探索的目的和归宿

A.②③B.①③C.②④D.①②

③④

77.2007年6月2日《人民日报》载文指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中有充分根据并具备了可能转变为现实的必要条件。这些必要条件包括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等矛盾所需要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基本条件。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

①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矛盾②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③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④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D.②④

78哲学与具体科学关系是

A.决定作用和反作用的关系B.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C.全局和局部的关系D.一般和特殊的关系

79. 就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来说,个人活动对社会发展具有一定的作用,但是,个人活动又受()制约

①人的自身素质②一定的社会条件③自然规律的制约④社会发展规律

A.①②B.①②③④C.①③D.②④

80. 下列体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方法的有

①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②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③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④兼听则明,偏听则暗

⑤见风使舵⑥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A.①②③B.④⑤⑥C.①②③⑤D.②③⑤

81、国家主席胡锦涛1月19日出席了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白宫为他举行的欢迎宴会。奥巴马引用中国谚语“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祝福两国,放眼未来。下列名言与该谚语体现的哲理相同的是

①“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史记.高祖本纪》)

②“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北齐·杜弼《为东魏檄蜀文》)

③“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礼记.中庸》)

④“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古希腊. 赫拉克利特)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82. 人们在生活中,往往会有“谈虎”可能“色变”的情况,这说明

A.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B.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C.意识来源于个人的内心体验D.意识活动具有计划性和目的性

83.与“瓜熟蒂落、水到渠成”包含相同哲理的是

A.当机立断;机不可失B.好事多磨;一波三折

C.千里之行,始于足下D.量力而行,尽力而为

84. 如同达尔文《物种起源》的问世遭到攻击一样,卡逊《寂静的春天》的出版也遭到猛烈的抨击,然而后来该书被推选为近50年来最具影响力的书,该书倡导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最终被人们普遍接受。这说明A.真理具有反复性 B.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C.认识具有无限性 D.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

85.2010年11月,杭州主城区开通了到桐庐和淳安的城际公交线路,12月底前,杭州将完成市区与建德的公交一体化。2011年,杭州将着力开辟市区到绍兴、海宁(除下沙到海宁之外再开一条)、桐乡、安吉四地的公交线路。公交一体化战略

A.符合统筹全局的思想,有利于提高公交运营效率

B.符合事物的发展规律,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

C.说明新事物必然代替旧事物,新事物总是不可战胜的

D.符合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有助于人们辩证地看问题

86、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中国馆的设计匠心独具,突显了汉字、京剧、中国红和水墨画等中国元素,也践行了全球共同关注的“低碳”理念,在节能环保方面做了大量的探索。这表明

A、矛盾的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

B、任何事物都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

C、我们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88、本届世界杯,腾讯网独创“视频直播+微博+即时数据”的“全直播”模式,强化“即时性、原创性、权威性、专业性、互动性”,完成了国际性赛事报道从传统模式探索到多项模式的创新。腾讯网采用“全直播”模式是

①对传统国际体育赛事报道模式自身的否定

②采播人员充分发挥创新精神的产物

③对传统国际体育赛事报道模式的扬弃

④遵循辩证否定观的表现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89、下列选项中,主要反映矛盾同一性道理的俗语是

A、不见高山,不显平川

B、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C、不是鱼死,就是网破

D、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90、第二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结果于2010年7月揭晓,各级党委政府把开展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作为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有效抓手,精心组织、广泛发动,广大群众积极响应,全社会兴起了学习先进、崇尚先进、争当先进的热潮。此举有利于

①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②为人们实现人生价值提供客观条件

③引导人们明确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④人们明辨是非,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91. 如同达尔文《物种起源》的问世遭到攻击一样,卡逊《寂静的春天》的出版也遭到猛烈的抨击,然而后来该书被推选为近50年来最具影响力的书,该书倡导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最终被人们普遍接受。该书倡导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最终被人们普遍接受的原因是

A.真理具有反复性 B.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C.认识具有无限性 D.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

92.“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所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其它哲学不同,它具有

A.科学性B.革命性C.阶级性D.实践性

93. 从哲学上看,漫画中《失地农民的困惑》体现了

①量变与质变的辨证关系②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③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④矛盾具有普遍性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①③

94. 明代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的祝枝山,曾为一个财主写了一副对联:“明日逢春好不晦气;终年倒运少有余财”。财主把对联念成"明日逢春,好不晦气;终年倒运,少有余财“而气败急坏,把祝枝山告上县衙,祝却说自己写的是吉庆之词,遂将对联念作"明日逢春好,不晦气;终年倒运少,有余财"。县令、财主哑口无言。祝枝山智斗财主,运用的哲学道理主要是

A.事物是一分为二的

B.任何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

C.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D.量变引起质变

95. 有一则寓言:刺猬曾经上过很多次当,于是不再相信任何一个表示友好者,长了一身刺来保护自己。刺的效果当然明显,只是从此刺猬失去了很多朋友。这则寓言说明的哲学道理有【】

①事物具有两面性②任何事物都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③任何矛盾都有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④不能夸大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的属性

A.①③

B.③④

C.②④

D.①④

96. 《三国演义》第七十二回“诸葛亮智取汉中,曹阿瞒兵退斜谷”,话说曹操进退两难,其部下杨修把此时曹操眼中的汉中喻为鸡肋。鸡肋者,以比汉中,进不能胜,退恐人笑,在此又无益。成语“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由此而来。从哲学的角度来说,这体现出了以下道理

A.世界是复杂的,抉择是痛苦的

B.矛盾的普遍性

C.事物的矛盾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之分

D.矛盾内部有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之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答案 B B B B C B D B B C C 题号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答案 B A C B C A C A C B C 题号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答案 A C B C A C B D D D D

2021年高中哲学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一)

2021年高中哲学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一) 1.【题干】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 A.理论特征B.理论核心 C.理论品质D.理论前提 【答案】C 【解析】(1)C: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只有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才是与时俱进。 (2)B: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核心是物质与意识。(3)A: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征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4)D: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前提是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2.【题干】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选项】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B.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 C.物质和时间的关系问题 D.物质和空间的关系问题

【答案】A 【解析】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个方面是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第二个方面是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 3.【题干】客观实在性是 【选项】A.自然物质的个性 B.一切物质的共性 C.物质的具体形态 D.物质的存在形式 【答案】B 【解析】客观实在性是一切物质的共性,体现了个别和一般、多样性和统一性的辩证统一。 4.【题干】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根本对立和斗争的焦点在于,是否承认 【选项】A.联系具有复杂多样性 B.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C.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D.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答案】D 【解析】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两种根本对立的发展观,两者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 联系的观点和孤立观点; (2)发展变化观点和静止不变观点;(3)承认事物内部矛盾和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观点。那么根本对立和斗争的焦点在于第三点,因为只有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才能科学的说明事物运动变化发展,坚持发展的观点才能坚持普遍联系的观点。 5.【题干】“注意分寸”“掌握火候”“适可而止”等说法,都是要在实践中坚持 A.适度原则B.辩证否定观 C.实事求是D.科学发展观 【答案】A 【解析】“注意分寸”“掌握火候”“适可而止”等说法,都是要在实践中坚持适度原则。

生活与哲学测试题及答案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测试题 命题人:李正 试卷说明: 1.考试范围:《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 2.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3.本试题由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组成 第I卷(选择题) 一、每道题的四个选项中,有且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道题2分,共60分。 1. 在现实生活中,鸡生蛋,蛋生鸡。但若是要追问究竟是先有蛋还是先有鸡这一问题时,有人认为先有鸡,有人认为先有蛋,还有人认为鸡和蛋具有同样的遗传物质基础,二者在地球上的出现无所谓先后。当人们对世界“打破沙锅问到底”时,就会形成他对世界一定的总的看法和观点,这种看法和观点 ( ) ①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②属于世界观范畴③可以指导人们正确的认识和改造世界④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A.①②B.②③ C.①④D.③④ 2. 有人认为,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也有人认为,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这两者 ( ) A.是矛盾的,因为实践是一切认识的源头 B.是矛盾的,因为对实践的追问未必都是哲学 C.不矛盾,前者是从本源来说的,后者是从获取方式来说的 D.不矛盾,说哲学源于对实践的追问,是因为认识在不断发展 3.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陈云说:“学好哲学,终身受益”。这说明( ) ①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②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 ③哲学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生活之中 ④哲学能够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A.①④B.①② C.②③D.③④ 4.“哲学不是在世界之外,就如同人脑虽然不在胃里,但也不在人体之外一样。”“人们远在知道什么是辩证法以前,就已经辩证地思考了。”这两句话共同说明了哲学的() A.内涵 B.起源 C.任务 D.性质 5. “人人有贵于己者,弗思耳矣。”(每个人皆有他自己的尊贵之处,只是不去思考罢了)只要养成思考的习惯,生活的质量自然会随之提高,生命的内涵也将更为丰富。哲学是我们品味人生的开始。这从哲学上启示我们要( ) A.正确认识思维和存在的关系

[经典]高考哲学十种主观题常见题型及分析

题型一:上述材料体现了哪些(什么)哲学道理(或蕴含着什么哲学道理)? 此题型要求同学们根据设问中的指导语和背景材料选定答题时所用的基础知识和答题的方向、范围。这类题发挥的自由大、难度大、灵活性和综合性强。 从答题上看,要善于运用归纳和演绎的方法。所谓归纳,就是命题体现了我们所学的哪些原理,也就是把命题内容翻译成原理。所谓演绎,即命题材料是怎样体现你所归纳的原理的,通俗的讲,就是理论联系实际。 这种题型有时会缩小考查范围,如体现什么唯物论原理、什么辩证法原理、什么认识论原理、什么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等。 例一:(2000年全国高考政治卷第34题) 云南省地处边长陲,气候温暖湿润,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少份。该省经过分析认为,本省具有资源、气候、区位三大优势,也有基础产业薄弱、经济结构单一、国民文化素质较低三大劣势。根据这种状况,该省制定了自己的发展战略,即建立绿色经济强省、民族文化大省和中国面向东南亚的国际大通道。 云南省制定发展战略的思路主要体现了哪些哲学道理? 解析:本题考查唯物论中的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理和辩证法中一分为二的原理。同学们要注意材料的两个中心:第一,该省领导对本省的分析,既看到优势,又看到劣势,体现了一分为二的思想;第二,根据本省状况制定发展战略,体现了从实际出发。 参考答案:(1)在制定发展战略时,着眼于省情,体现了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态度。(5分)(2)在分析省情时,既看到优势,也看到劣势,体现了一分为二的精神。(4分) 注:考生若从其它角度分析和回答问题,只要言之成理,持之有据,也可酌情给分。 例二:(2003年全国高考卷第39题) 气象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德尔菲”定律揭示了气象行业的投入与产出的密切关系,即在气象行业投入1元钱,可以获得98元的经济回报。我国某省气象部门一年便可为该省带来经济效益15亿元以上,一些地区已经出了专业的气象经纪人和气象服务企业,气象经济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回答:(1)2002年夏天,北京等地为缓解当地旱情,采取了许多人工增雨的措施,明显增加了降水。试分析“人工增雨”所体现的哲学道理。

高考哲学常识重点分析题(附答案)

2009年高考哲学常识重点分析题(附答案) 1.孔子东游,看见两个孩子正在激烈争辩,觉得有趣,便问:“你们两个争个啥呀?”一小儿说:“我以为太阳早晚离地近,中午离地最远,可是他不同意。”另一小儿不服气:“明明是早晚离地远,中午离地近。”孔子觉得这个问题比较深奥,似乎不是孩子能发表意见的,于是颇感兴趣地说:“你们都说说自己的理由,我来给你们作个裁判。”一小儿说:”早上太阳升起的时候,大得像车顶盖一样,中午只有碗口大,黄昏时又大了起来,同样一个太阳,当然是离我们越远看着越小,离我们越近看着越大,所以太阳应该是早晚离地近,中午离地最远了。”孔子恍然:这小孩真聪明,能用这么简单的方法解释如此复杂的问题。另一小儿不服气:“不对不对,太阳才出来的时候并不太热,到中午就热得厉害,到黄昏又恢复了清凉,所以,太阳就象是一个火炉,离地越近就越热,离地越远就越凉,当然是早晚离地远,中午离地近啰。”孔子觉得也有道理,但两个人不可能都是正确的。 结合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分析两小儿的观点。 2.在十七世纪,牛顿曾坚信光是由很小的微粒组成的,这一学说得到了几何光学实验的证明。后来到了惠更斯菲涅耳时代,光的波动学说被光的干涉和衍射实验以及后来的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所证实,从而否定了牛顿的微粒说。二十世纪初,量子力学以其优美的数学形式和极其精确的实验再一次否定了光的波动说,认为光是由微粒组成的,但这种微粒是具有波动性的,称之为光量子。显然量子力学所说的光量子是具有波动性的微粒,它与牛顿所假设的微粒有本质的区别。 结合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辨析这段文字。 3.以下是一则漫画: 请运用唯物史观的相关原理分析这则漫画。 4.阅读下列反映辩证法和形而上 材料1 有一户人家,养了一头母牛。这家主人因事要请客,准备挤些牛奶下来,供招待客人之用。但是他转念一想——现在离请客还有一个月,如果预先把牛奶挤下来,积存多了,牛奶容易变质发酸,也不便于保藏,不如就利用牛肚皮暂时储藏一下,临到请客时一次挤出,到时牛奶既多又鲜,岂不妙哉?于是,主人就把母牛和那头小牛隔离开来,停止了挤奶。转眼间,请客的日子到了,客人们纷纷光临。主人把母牛从牛棚里牵出来派用场,却什么也挤不出来。 材料2

复旦大学2010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哲学综合知识》试题

复旦大学2010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哲学综合知识》试题一、反宗教的批判的根据是:人创造了宗教,而不是宗教创造人。就是说,宗教是还没有获得自身或已经再度丧失自身的人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感觉。但是,人不是抽象的蛰居于世界之外的存在物。人就是人的世界,就是国家,社会。这个国家、这个社会产生了宗教,一种颠倒的世界意识,因为它们就是颠倒的世界。宗教是这个世界的总理论,是它的包罗万象的纲要,它的具有通俗形式的逻辑,它的唯灵论的荣誉问题[point d’honneur],它的狂热,它的道德约束,它的庄严补充,它借以求得慰藉和辩护的总根据。 这是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的一段话,结合马克思德法年鉴时期的观点,分析马克思反宗教观与费尔巴哈反宗教观的异同。 二、但这里所说的人们是现实的、从事活动的人们,他们受自己的生产力和与之相适应的交往的一定发展——直到交往的最遥远的形态——所制约。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而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现实生活过程。如果在全部意识形态中,人们和他们的关系就像在照相机中一样是倒立呈像的,那么这种现象也是从人们生活的历史过程中产生的,正如物体在视网膜上的倒影是直接从人们生活的生理过程中产生的一样。 这是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一段话,请结合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其他内容,分析为什么意识没有独立的历史。 三、资产阶级在它已经取得了统治的地方把一切封建的、宗法的和田园诗般的关系都破坏了。它无情地斩断了把人们束缚于天然尊长的形形色色的封建羁绊,它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任何别的联系了。它把宗教虔诚、骑士热忱、小市民伤感这些情感的神圣发作,淹没在利己主义打算的冰水之中。它把人的尊严变成了交换价值,用一种没有良心的贸易

哲学常识基本理论整理(完整版)

哲学常识基本理论整理 ㈠唯物论 1、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与意识是辩证统一的。物质决定意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意识具有能动地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这就要求我们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要有求实的精神,无论想问题、办事情、做工作,都要尊重客观事实,努力做到使自己的思想符合客观实际。(强调意识的能动作用,则方法论为:充分肯定意识的能动作用,用正确的意识指导实践,从而能动的改造世界) 2、意识的能动作用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意识具有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作用。正确的认识对事物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获得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是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前提,而要把意识的能动作用变成现实,还必须通过人的时间活动。要求我们要重视意识的能动作用,用正确的意识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 3、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 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离的。物质离不开运动,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是物质的存在方式;运动离不开物质,物质是运动的物质承担者。宇宙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宇宙中也没有离开物质的“纯粹”运动,万事万物都是处在这样或那样的运动之中。 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形而上学静止的观点;离开物质谈运动,是唯心主义。 4、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 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辩证统一。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绝对的动包含着暂时的、相对的静,相对的静又包含着永恒的、绝对的动。 5、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的辩证关系 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是辩证统一的。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发挥主观能动性又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注:分析材料时,通常要用规律的客观性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知识点进行分析) 这就要求我们尊重客观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坚持实事求是。 6、规律具有客观性 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事物发展中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性是规律最重要的特点。 规律是不可抗拒的,只有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违背规律,必然要受到惩罚。 人们在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们能够认识并利用规律,可以借助于对规律的认识,预见事物发展的趋势和方向,指导实践活动,有效地改造客观世界。(人们也可以改变或创造条件,限制某些规律发生破坏作用的范围,使其变害为利。)

几篇经典的哲学文章

科学知识与理性行动 郦全民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 近年来,知识、理性和行动及其相互关系的研究已成为一个国际性的前沿课题。这项研究的升温反映了人类在面对日益不确定的环境和未来时,迫切需要更好地理解自身行动和把握自己前途的愿望,而采用多学科整合研究的方式,则有利于将这些传统上主要由哲学研究的问题引向深入和具体,从而获得更有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的答案。目前,涉及这项研究的学科主要包括哲学中的认识论和心智哲学、逻辑学、对策论、认知科学、人工智能和经济学等,并且已有不少研究成果公开发表。① 不过,笔者注意到,在这项研究中,一个学术上重要且具有现实意义的方面却几乎被所有研究者忽视,那就是科学知识与理性行动之间的关系。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以往的研究者并未意识到或不承认科学知识与常识之间存在的明显差异,因而在考察知识、理性与行动的关系时通常笼统地用常识来代表所有知识。然而,科学知识与常识虽然在某些方面是相通的或具有共性,但前者并非是后者的简单延伸,事实上在许多方面超越于后者。结果,与常识相比,科学知识与理性行动之间的关系就呈现出新的特性。 一个明显的事实是:当有人试图仅仅运用常识来达到一个深奥的科学目标时,他的行动将不会是理性的;与此相对照,在个人的日常行动中,如果只需凭借常识就足以达到目标,而有人却偏偏要用复杂

的科学理论,则他的行动也就不那么理性了。由此引出的一个有意义的问题为:在什么条件下,一个行动者基于科学知识的行动是理性的?笔者将主要从哲学的视角就这一问题作些探究。 一基于知识的理性行动 探究科学知识与理性行动之间的关系,首先需对其中所涉及的知识、行动和理性等概念进行必要的阐释和界定。 传统上,知识被定义为得到辩护的真信念,即,“一个人知道某事P,当且仅当(1)她相信它,(2)它是真的,并且(3)她的信念得到辩护”。 ②而在当代认识论中,这个定义很大程度上已经被废弃。拒绝的理由是多方面的。哲学家盖梯尔(E. Gettie)所提供的反例表明,满足上述三个条件的信念并不一定就是知识。③常识也告诉我们,知道什么与相信什么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区别:一个人可以知道某个信念,但并不相信它,反之亦然。例如,我知道“人死后灵魂可以上天堂或下地狱”,但我并不相信它,而我可以相信“存在着外星生命”,但却并不知道。因此,用信念来定义知识并不恰当。拒绝上述定义的另一个理由是,将知识仅仅理解为命题性信念显得过于狭窄。事实上,对于一个认知者或行动者来说,获取技能性知识和亲知同样必要甚至更为基本。④鉴于运用信念和真等概念定义知识遇到的困难以及单纯考虑命题性知识的局限,我们有必要从新的角度来阐释知识概念。一条可行的进路是将知识与认知联系起来加以分析,因为动态地看,知识恰是认知过程的产物。当我们知觉、思考、操作或评价某个对象时,我们就

公共基础知识哲学试题.doc

第【1】题 哲学是()。 A.关于自然界和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 B.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C.系统化和理论化的世界观 D.革命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世界观 正确答案:C 第【2】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 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关系问题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 正确答案:C 第【3】题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区别表现在()。 A.哲学是世界观,具体科学是方法论 B.哲学是绝对的,具体科学是相对的 C.哲学揭示一般规律,具体科学揭示特殊规律 D.哲学以各门具体科学为基础 正确答案:D 第【4】题

哲学为具体科学的研究提供()。 A.一般方法 B.经验材料 C.理论结论 D.具体方法 正确答案:A 第【5】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 A.普遍和特殊的关系 B.整体和局部的关系 C.代替和被代替的关系 D.有限和无限的关系 正确答案:A 第【6】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来源是()。 A.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哲学 B.17世纪英国唯物主义哲学 C.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 D.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 正确答案:D 第【7】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意味着()。 A.人类哲学思想的发展达到了顶峰 B.科学哲学体系的最终完成

C.绝对真理的体现 D.人类优秀哲学思想集大成和在更高阶段上发展的起点正确答案:D 第【8】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的()。 A.主要内容 B.理论基础 C.核心部分 D.实质和灵魂 正确答案:B 第【9】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 A.劳动人民的世界观 B.无产阶级的世界观 C.为全社会服务的世界观 D.新兴阶级的世界观 正确答案:B 第【10】题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目的在于()。 A.提高知识理论水平 B.培养和确立科学的世界观 C.掌握正确的工作方法 D.全面提高人的素质 正确答案:B

【题】西方哲学史经典试题

2012年北京大学629西方哲学史试题 一、名词解释(5分*10) 1.爱利亚派 2.精神助产术 3.托马斯阿奎那 4.洞穴假相 5.实体(笛卡尔) 6.爱尔维修 7.复杂观念 8.公意(卢梭) 9.自我非我 10.《精神现象学》 二、论述(25分*4) 1.柏拉图“灵魂回忆说”的理论基础 2.新柏拉图主义的流溢说 3.休谟怀疑论的理论基础 4.康德的绝对命令 2012年北京大学861西方哲学史二试题简答题 1.泰利斯 2.火

3.形式因 4.奥康剃刀 5.太一 6.广延(笛卡尔) 7.必然知识(休谟) 8.启蒙运动 9.绝对同一 10.哥白尼革命 论述题 1.柏拉图洞喻的哲学意旨 2.斯宾诺莎的观念次序与事物次序 3.洛克批判天赋观念论 4.黑格尔的绝对精神 2011年北京大学624西方哲学史试题 一、名词解释(5分*5) 1.智者 2.我思故我在 3.知识就是力量(培根) 4.不能控制情感就是不自由(斯宾诺莎) 二、简答(5*5) 1.罗吉尔·培根认为掌握真理的四个障碍是什么?

2.为什么亚里士多德认为中等阶级统治的国家最好? 3.爱尔维修认为什么是国家不幸的原因? 4.托马斯·阿奎那把哲学分为哪几门学问? 5.卢梭认为,人间的不平等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三、论述题(25*4) 1.为什么亚里士多德认为哲学的目的不是为了实用?在他的心目中哲学地位如何? 2.为什么康德认为要把人当做目的看待,绝不是把人仅仅当做手段使用? 3.为什么黑格尔认为精神的本质是自由? 4.在贝尔看来,莱布尼茨的预定谐和论遇到了哪些方面的困难? 2011年北京大学628外国哲学试题 现代西方哲学部分 一、名词解释 1.生命科学(柏格森) 2.《作为一直和表象的世界》 3.存在主义 4.逻辑专名 5.以言行事 二、论述 1.试述尼采关于主奴道德的思想

高二级哲学常识(上)最新期末复习测试题

高二级哲学常识(上)最新期末复习测试题 命题人:高银物本试卷分第一卷(选择题)和第二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第一卷(70分) 注意事项: 1.答第一卷前,请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用铅笔填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考试结束,监考员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一、单项选择题(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2006年10月2日瑞典皇家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宣布:由于发现了控制遗传信息流动的基本机制干扰机制,美国人安德鲁〃菲尔和克雷格〃梅洛荣获2006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据此回答1-2题1.历经长期的研究,RNA干扰终于被发现,这表明B A.人们能够穷尽对整个世界的认识B.世界上不存在不能被认识的事物 C.人的主观能动性制约着客观规律D.客观规律制约着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2.美国科学家安德鲁·菲尔和克雷格·梅洛成功发现控制遗传信息流动的基本机制的前提是D A.是否承认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B.能否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C.人的意识是否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D.是否尊重客观规律 2006年10月8日—11日,在北京召开了中国共产党十六届六中全会,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构建和谐社会,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必然会出现许多新事物、新思想、新做法。全会指出:全党同志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一切从实际出发,自觉按规律办事,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有重点分步骤地持续推进,切实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现实课题抓紧抓好。据此回答3—9题。 3、我国已具备构建和谐社会的条件,中央适时提出这一构想体现下列哲学原理A A.物质决定意识 B.一切从实际出发 C.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 D.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 4、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我们应该A ①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②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③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分析事物之间的具体联系④具有创新精神,大胆探索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 5、《决定》指出:“我们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居安思危。”这是因为D A.矛盾具有普遍性 B.矛盾具有特殊性 C.矛盾双方相互依存 D.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6、根据新世纪新阶段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社会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上述材料体现的哲学道理主要是A A.物质和意识辩证的统一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B.认识对实践有促进作用C.主要矛盾决定事物发展的方向D.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7、和谐社会并不意味着没有矛盾,而是社会系统中的各个部分、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协

公共基础知识哲学题库

公共基础知识哲学题库 在反思和批判中提出并建构适应中国现实的哲学理念,是当代中国哲学表征自身存在和实现自身价值的唯一方式。那么公共基础知识哲学你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整理关于公共基础知识哲学题库的内容,提供给大家参考和了解,希望大家喜欢! 公共基础知识哲学题库 1马史思主义产生的主要的自然科学前提是( )。 A.康德星云假说 B.达尔文进化论 C.细胞学说 D.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 2德国古典哲学中对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影响最大的有( )。 A.康德的哲学 B.费希特的哲学 C.黑格尔的哲学 D.费尔巴哈的哲学 3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块整钢,它的主要构成部分有( )。 A.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 B.辩证唯物主义 C.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D.历史唯物主义 4唯物辩证法与现代系统论的关系是( )。A.唯物辩证法高于现代系统论B.现代系统论不断丰富唯物辩证法 C.现代系统论不断深化唯物辩证法 D.现代系统论的基本思想蕴含于唯物辩证法之中

5理论联系实际就要( )。A.认真读书、刻苦学习马列主义B.分析解决面临的实际问题 C.联系当代世界的深刻变化 D.联系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6马克思主义把科学看作( )。A.是历史的有力杠杆B.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 C.是划分经济时代的标尺 D.是历史进步的最高标准 7恩格斯提出的哲学基本问题的涵义包括( )。 A.思维对存在的能动性的问题 B.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C.思维主体和思维客体的关系问题 D.思维能否反映存在的问题 8下列论断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有( )。 A.自由选择的意志高于一切 B.世界是上帝创造的 C.世界万事万物都是绝对精神派生的 D.理在气先 9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 )。 A.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总汇 B.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 C.哲学对具体科学有指导作用 D.具体科学的发展为哲学的发展提供丰富的实证材料 10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哲学体系,因为它是( )。 A.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 B.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

哲学知识点汇总

高二学业水平测试复习资料生活与哲学 一.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一)哲学是什么 1、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哲学也是关于方法论的学说,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2、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3、哲学与时代精神(1)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哲学属于文化范畴,是对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2)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是因为它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地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科学发展观是真正的哲学) 4、哲学的作用 (1)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哲学反作用于时代)①哲学批判旧思想和旧制度,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唤起人们的创新意识和科学实验精神。(批判功能)②哲学可以预见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塑造、引导功能) (2)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给人智慧,使人聪明;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二)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内容: 1、哲学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简单地说,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2、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3、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成为哲学基本问题的依据: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首先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②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它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三)唯物主义含义及和三种基本形态 1、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物质决定意识。 2、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及其特点: (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本质上是正确的。但是,它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如水、火、气、土等,这就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了 (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质,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因而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性。 (3)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3、唯心主义的含义及两种基本形态: (1)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原,意识决定物质。 (2)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夸大为惟一的实在,当成第一性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经典哲学情感语录

经典哲学情感语录 导读:情感语录经典哲学情感语录 1、一个人总要走陌生的路,看陌生的风景,听陌生的歌,然后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你会发现,原本费尽心机想要忘记的事情真的就这么忘记了。 2、我抛弃了所有的忧伤与疑虑,去追逐那无家的潮水,因为那永恒的异乡人在召唤我,他正沿着这条路走来。 3、美好的东西,不属于那些守株待兔的家伙。美好的东西,属于那些拼命工作和从不放弃的人。 4、感情有时候,总是很讽刺。经得起风雨,却经不起平凡;风雨同船,天晴便各自散了。 5、懦弱与固执去医院心脏科看病……懦弱说:“我少了颗坚定的心。”固执说:“我则是心硬化。 6、想念是茧,层层叠叠。爱是利剑,能够突破一切。所有的离别,其实都是爱的考验,为了破茧成蝶。 7、白岩松:人的一生只有5%是精彩的,只有5%是痛苦的,另外的90%是平淡的;人们往往被5%的精彩诱惑着,忍受着5%的痛,在90%的平淡中度过。 8、树木是大地写上天空的诗。我们把它们砍下来造纸,让我们可以把我们的空洞记录下来。 9、如果你真正的爱上了一个人,你会发现,最终你想要的,只是他能快乐。哪怕,不是与你。

10、坦然接受命运的安排,微笑着面对折磨,永远积极的生活,这才是每个人都应该拥有的人生态度。 11、人走过了心并不一定能走过,人坐下了心并不一定能坐下,人走安静心并不一定能安静。 12、“低头的稻穗,昂头的稗子。”越成熟越饱满的稻穗,头垂得越低。只有那些果实空空如也的稗子,才会显得招摇,始终把头抬的老高。 13、别人怎么说,我都不介意。用尽了全力,只为在一起。别问我爱不爱你,爱久见人心。 14、感觉累的时候,也许你正处于人生的上坡路。坚持走下去,你就会发现到达了人生的另一个高度。 15、萎败的花一簇簇,残缺的月一轮轮。时光就在不经意间划过指尖,一转身,楼外的断雁已是天涯咫尺又难寄曾经。不知夜半时候,又是谁在断桥处为你写诗。为你,奏一曲相思梦。 16、即使生气,也会装作淡定;即使不开心,也会努力微笑;即使悲伤,也只是偷偷的;即使在乎,也不会解释太多。 17、人生有一个地方,有一个人。在这个人面前,可以不必有出息,可以不必有形象,可以全身是弱点,这就是知己闺蜜。 18、如果你明明知道这个故事的结局,你或者选择说出来,或者装作不知道,万不要欲言又止。有时候留给别人的伤害,选择沉默比选择坦白要痛很多。 19、学会知足,可以使生活多一些光亮,多一份感觉,不必为过

公共基础知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

公共基础知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库第【1】题 哲学是( )。 A.关于自然界和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 B.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C.系统化和理论化的世界观 D.革命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世界观 正确答案:C 第【2】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 A.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 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关系问题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 正确答案:C 第【3】题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区别表现在( )。 A.哲学是世界观,具体科学是方法论 B.哲学是绝对的,具体科学是相对的 C.哲学揭示一般规律,具体科学揭示特殊规律 D.哲学以各门具体科学为基础 正确答案:D 第【4】题 哲学为具体科学的研究提供( )。 A.一般方法 B.经验材料 C.理论结论 D.具体方法 正确答案:A 第【5】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 )。 A.普遍和特殊的关系 B.整体和局部的关系 C.代替和被代替的关系 D.有限和无限的关系 正确答案:A 第【6】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来源是( )。 A.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哲学 B.17世纪英国唯物主义哲学 C.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 D.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

正确答案:D 第【7】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意味着( )。 A.人类哲学思想的发展达到了顶峰 B.科学哲学体系的最终完成 C.绝对真理的体现 D.人类优秀哲学思想集大成和在更高阶段上发展的起点 正确答案:D 第【8】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的( )。 A.主要内容 B.理论基础 C.核心部分 D.实质和灵魂 正确答案:B 第【9】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 )。 A.劳动人民的世界观 B.无产阶级的世界观 C.为全社会服务的世界观 D.新兴阶级的世界观 正确答案:B 第【10】题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目的在于( )。 A.提高知识理论水平 B.培养和确立科学的世界观 C.掌握正确的工作方法 D.全面提高人的素质 正确答案B 第【11】题 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在从事地质学研究中,自觉应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创立了地质力学的新理论,对我国石油地质工作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这说明( )。 A.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B.哲学随具体科学的发展而发展 C.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总和 D.哲学对具体科学的研究有指导作用 正确答案:D 第【12】题 哲学的生命力从根本上说在于()。 A.适应时代的需要 B.满足统治阶级的需要 C.反映劳苦大众的需要 D.适应思想创新的需要 正确答案:A

哲学常识辨析题集锦

哲学常识辨析题集锦 一、辩证唯物论 (一)人与自然的关系 1、背景:人类面对大自然,不甘于等待自然的恩赐,总想以自己有意识、有目的的生产劳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以满足人的需求,因此,有了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等发明。 辨题:人类认识自然就是为了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 答案:(1)人类认识自然的目的是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正如材料中所说,人类总是想以自己有意识、有目的的生产劳动,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以满足人的需要。 (2)人类在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也在不断思考着人与外部世界的关系,尽力追求自身的发展与完善即不断地改造主观世界。 (3)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时候,也务必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4)因此,题目中的说法是片面的。 (二)影响意识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因素 2、“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因此,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大家都有理。 答案:(1)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虽然结论不同,但又都是正确的。因此,“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有道理的。 (2)人的认识受到主观因素的制约。由于人们的利益立足点、阶级立场、世界观等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就会不同,因此会出现“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情况。 (3)如实地反映客观事物本来面目的意识,是正确的,反之就是错误的。因此,主观符合客观就有理,主、客观相背离就无理,不能说大家都有理。 总之,人们能否正确地认识事物,从主观因素上讲,关键在于能否坚持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4)因此,题目中的说法是片面的。 (三)一切从实际出发 3、只要从实际出发,就能使主观符合客观。 答案:(1)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要使主观符合客观,就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2)客观实际是多方面的,往往是许多事实的总和。如果从个别事实出发,从某一方面的事实出发,就不能使主观符合客观。 (3)客观实际是变化发展的,如果不能使自己的思想适应变化发展了的客观实际,也不能使主观符合客观。 (4)主观和客观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只有从客观实际的整体出发,全面地看问题,使自己的思想不断适应变化发展了客观实际,才能使主观符合客观。否则,也不能算是真正从实际出发。4、背景:发扬求真务实精神,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是加强政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各级政府办事情、作决策,都要符合中国现阶段的国情。 辨题:发扬求真务实的精神就是要不“唯书”,只“唯实”。 答案:(1)“求真务实”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题中所说的“唯实”就是坚持求真务实,办事情、作决策要符合中国现阶段的国情,这是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态度。 (2)不“唯书”就是要求我们不从本本出发,不搞教条主义,而是要理论联系实际,并运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解决实际问题。“唯书”实质上是脱离实际,从书本的理论知识出发的思想和行为,是教条主义的表现。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反对“唯书”的态度和做法。 (3)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如果要求“唯实”,否定正确意识、科学理论对事物的发展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也是片面的、有害的。 (4)因此,题目中的说法是片面的。 (四)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5、俗话说“态度决定一切”,因此,是否端正态度决定办事情成功与否。 答案:(1)物质决定意识,办事情要取得成功,必须首先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2)意识对物质又具有能动作用,办事情要取得成功,必须端正态度,充分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 (3)上述观点强调了态度的重要性,但过分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犯了主观主义的错误。(若从规律客观性与主观能动性关系上回答问题,只要言之有理,亦可得分) 二、唯物辩证法 (一)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6、“三个和尚没水喝”的寓言说明整体功能小于部分功能之和。 答案:(1)唯物辩证法认为:整体和部分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部分制约着整体,甚至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的性能会对整体的性能状态起决定作用。部分的结构状况会影响整体功能的发挥。 (2)“三个和尚没水喝”的寓言说明当部分以欠佳的结构形成整体时就会损伤整体功能的发挥,整体功能就会小于部分功能之和。 (3)但是当部分以合理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就具有全新的功能,整体功能就会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4)仅仅因为“三个和尚没水喝”的存在,就认为整体功能小于部分功能之和是片面的。(5)因此,题目中的说法是片面的。 7、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所以,整体功能总是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 36、(1)一切事物都是一个由各个部分构成的有机联系的整体。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是辩证 统一的关系。整体由部分组成,没有部分就无所谓整体。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没有整体也无所谓部分。 (2)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实际上有三种情形:第一种情形是,整体具有部分根本没有的功能; 第二种情形是,整体的功能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第三种情形是,整体的功能小于各个部分功

最新2020年事业编公共基础知识之经典哲学考核试题完整版88题(含答案)

2020年事业编公共基础知识之经典哲学试题88题[含 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1989年,时任美国国务院顾问的弗朗西斯·福山抛出了所谓的“历史终结论”,认为西方实行的自由民主制度是“人类社会形态进步的终点”和“人类最后一种的统治形式”。然而,20年来的历史告诉我们,终结的不是历史,而是西方的优越感。就在柏林墙倒塌20年后的2009年11月9日,BBC公布了一份对27国民众的调查。结果半数以上的受访者不满资本主义制度,此次调查的主办方之一的“全球扫描”公司主席米勒对媒体表示,这说明随着1989年柏林墙的倒塌资本主义并没有取得看上去的压倒性胜利,这一点在这次金融危机中表现的尤其明显,“历史终结论”的破产说明()。 A. 社会规律和自然规律一样都是作为一种盲目的无意识力量起作用 B. 人类历史的发展的曲折性不会改变历史发展的前进性 C. 一些国家社会发展的特殊形式不能否定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 D. 人们对社会发展某个阶段的认识不能代替社会发展的整个过程 【参考答案】BCD[解析]“历史终结论”认为西方资本主义制度是“人类最后一种统治形式”这一观点违背了唯物史观,否定了社会发展的规律。A项,唯物史观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必然性的过程,社会历史的发展同自然界的发展一样都有其内在的客观规律性,而不是盲目的无意识力量起作用。A项错。B、C项,对于柏林墙的倒塌,是德国社会发展的特殊形式,西方一直认为,这是资本主义制度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胜利。题干否认了这一点,也就是说,不能因为一些国家社会发展的特殊形式就否认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B、C项正确。按照“历史终结论”的观点,资本主义制度是“人类社会进步的终点”,现实并非如此,柏林墙的倒塌并不意味着资本主义制度的胜利,金融危机说明了资本主义存在的缺陷,也就说明,认识并不能决定、替代社会发展。D项正确。本题选BCD。 2.认识的辩证过程包括两个阶段,它们分别是()。 A. 从感觉到知觉的过程 B. 从判断到推理的过程 C. 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D. 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过程 【参考答案】CD[解析]认识的辩证过程包括在实践基础上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在认识过程中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本题选CD。 3.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其中包含的哲学原理包括()A. 事物的普遍联系B. 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 C. 必然和偶然的辩证关系 D. 新事物取代旧事物的必然性 【参考答案】AB[解析]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改革是发展的动力,是实现长期稳定的基础;发展是改革的目的,是稳定最可靠的保证;稳定则是改革、发展的前提条件,也是

生活与哲学基本学习知识结构图

【生活与哲学基本知识结构图】 汤阴一中周艳梅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哲学与生活①哲学的起源: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②哲学的本义:爱智慧或追求智慧。 ③哲学的功能(作用):帮助人们树立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④哲学的任务:哲学的任务就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哲学的一般知识哲学与世界观 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 区别 ①世界观人人都有,哲学并非人人都知。 ②世界观通常是自发形成的,哲学则是哲学家自觉研究的结果。 ③世界观是零散的、朴素的,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 联系 ①哲学和世界观的研究对象都是整个世界。 ②哲学以世界观为内容,世界观以哲学为最高表现。 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 区别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联系 人人都有世界观和方法论,一般来说,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有什么 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小结: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世界观决定方法论,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哲学与具体科学 区别:主要是研究对象不同:具体科学研究世界某一具体领域的本质和规律。哲学研究整个世界的本质和规律。 联系 ①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总结和反思。因此,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②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只有坚持以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科学家才能在研究活 动中掌握正确的方向。 哲学的基本问 题和基本派别 哲学的基本问题 思维和存在何者第一性 唯物主义:存在决定思维 唯心主义:思维决定存在 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 可知论:思维能够正确反映存在。 不可知论:否认(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休谟、康德) 是什么: 思维和存 在的关系 为什么: 为什么是 基本问题 ①这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中首先遇到并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②这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③这一问题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决定着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对哲学其它问 题的回答。 哲学的基本派别 是什么: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二者的根本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世界的本原展开的。 相对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来说,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具有从属的意义。这主 要是因为各种辩证法或形而上学的思想总是附属于唯物主义或唯心主义的哲学体系。 为什么是 基本派别 唯物主义和唯心 主义的基本形态 唯物主 义的基 本形态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基本观点:认为金、木、水、火、土、气等是世界的本原。 评价 进步性:否认神创论,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正确。 局限性:①只是猜测,没有科学依据②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基本观点: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 评价 进步性:克服了朴素唯物主义的直观性、猜测性,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局限性: ①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②机械性、形而上学性③唯心史观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唯心主 义的基 本形态 局限性:二者归根到底,都是把人的意识当作世界的 本原,其根本观点是错误的。 可取处:就其局部范围而言,它对人们认识的发展有 一定借鉴意义。 哲学和时代 任何哲学都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同时又对时代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真正的哲学之所以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是因为 它正确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 它正确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批判功能:批判旧的制度和观念,解放人的思想。 塑造功能 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 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 马克思主义哲 学的产生 “三大工人运动”的失败说明无产阶级需要科学理论作指导。 “三大发现”使人们用联系和发展的眼光看待世界成为可能,从哲学上论证自然界唯物辩证 ③直接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马哲批判吸取了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 重要意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开启了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事业,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它是人类 认识史上一次最为壮丽的日出,是人类认识发展结出的丰美硕果。 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有机统一——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 第一次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 历史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