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摄像和画面编辑考试要点

电视画面定义狭义:由摄像机拍摄的一系列活动的外部世界的影像就是电视画面,即从摄像机开机到关机这段时间所摄录的一段影像素材。
广义:电视画面是指在电视屏幕上显现出来的诸多可视性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的集合。

电视画面的作用1、画面是电视传达信息的主要媒介2、电视画面是电视叙事的基本手段3、电视画面还具有很强的表情达意作用4、电视画面还具有单纯的审美作用

14.色温:是表示光源光色的尺度,单位为K(开尔文)。光源的色温是通过对比它的色彩和理论的热黑体辐射体来确定的。绝对黑体辐射体与光源的色彩相匹配时的温度就是那个光源的色温。

15.光圈的设置:光圈调整对拍摄画面亮度、对比度等影响较大。通常根据拍摄要求,选择光圈 。(自动/手动/瞬时)

13.白平衡的基本概念是“不管在任何光源下,都能将白色物体还原为白色”,
对在特定光源下拍摄时出现的偏色现象,通过加强对应的补色来进行补偿。

16.白平衡调整:是还原图像色彩质量的保证(作用)。(1)选择一个白色物体作调整标准;(2)将选取的物体置于所拍摄场景中;(3)调整焦距,使白色物体充满画面或80%以上;(4)拨动自动白平衡开关,摄像机自动调整并存储。白平衡的应用:1、准确还原色彩 2、高调低拍 3、低调高拍。

白平衡的作用:1、控制和创造画面色彩的倾向,制造效果 2、可以营造适当的气氛,使画面的影调色彩更利于表达主题
3利用镜头间的组接统一,使反差大的场景画面过渡自然 4白平衡不仅可以渲染气氛,还还原色彩,而且对突出主题也非常有利,可以使主体的形象得到一定的赞美丑化

78.轴线规则:轴线:被拍摄对象的视线方向、运动方向和对象之间关系所形成的一条假定的直线。轴线规则:为了保证被摄对象在电视画面空间中的正确位置和方向的统一,摄像机要在轴线一侧180度之内的区域设置机位、角度、调度景别。什么是越轴:倘若摄像机越过原先的轴线一侧,到轴线的另一侧区域去进行拍摄。<一>、动作轴线:被摄主体运动的方向、 路线或轨迹。也称为 “运动轴线”。<二>、方向(位)轴线:是由静止的单一主体到它对面支点间的直线。<三>、关系轴线:是指两个以上静止主体,每两者之间的连接线,它涉及的是静态屏幕方向。

79.合理越轴的方法:1)在越轴镜头前插一个交代环境的全景2)用移动摄影方法,由轴线一侧过度到另一侧(如利用中性镜头)3)利用人物的某个大幅度的动作跳轴4)用挡死镜头的方法越轴5)用远景、特写等无方向特征的镜头,冲淡跳轴的感觉6)在有强烈节奏

的情节中,可以故意以一定频率的跳轴镜头,组成段落。以加强节奏感。

80.光的基本概念:是宇宙中客观存在的一种物质运动形式。现代物理学的理论中,认为光就其本质来说是电磁波的一种。2.可见光:指人眼能见到的光,只占电磁波普中一部分. “白光”是可见光波中不同颜色的光混合的结果,最纯正的“白光”是日光,日光的可见光谱是一个连续光谱,通过棱镜可以得到红、橙、黄、绿、青、蓝、紫各色光。日光被称为全色光源。

81.光的照度与亮度、光比:照度:表明被照物体在单位面积上所接受的光能量,即其物体表面被照亮程度。亮度:表示物体表面发光强度值。光比:是指画面中最亮与最暗亮度之比

83.自然光指天然发出的光源,主要指太阳光、月亮光和天空光。自然光源是随时间、季节、地理条件和天气变化的。2、常见形态 直射的阳光 散射的天光 环境的反光3、自然光特点 1)亮度强,照明范围大而均匀2)随时间而有规律地变化3)与海拔高度相关。高度不同,其照度不同,色温度不同。 4)是外景拍摄的主要光源。

85.蒙太奇:它原是建筑学中的一个名词,20 C中期,电影艺术家将其引入电影艺术,“剪辑、组合剪接”即影片构成形式和构成方法的总称。蒙太奇思维是把孤立的、非线性的片段,按照一定的原则建构起来形成完整的思想的东西。蒙太奇是影视的基本结构手段和叙述手段,一组镜头可以组成蒙太奇句子,若干蒙太奇句子或场面可以组接成蒙太奇段落,从而形成整体影片。蒙太奇在影片中的作用:1.表达寓意,创造意境2.选择取舍,概括集中3.激发观众联想4.压缩屏幕的时间和空间,

86.镜头组接的原则1.镜头组接要遵从“动接动”、“静接静”原则2.镜头组接要注意机位、景别变化3.镜头组接景别变化要循序渐进4.镜头组接要保持影调、色调的统一5.要注意“轴线规律”6.使连贯的动作衔接流畅7.保持统一的方向感8.镜头组接要把好政治关9.镜头组接要突出主题10.镜头组接要符合事物发展和思维逻辑.

1.单构图: 一个镜头内只表现一种构图组合形式。单构图在无声电影时期运用较多。随着电影特别是电视艺术的发展,影视场面调度日趋复杂,运动摄影得到广泛运用,单构图在一部影视中所占比例日趋减少。但导演和摄影(像)人员从内容出发,为表现某种特定的情绪和气氛,追求某种风格,仍在一些影视片中较多地采用单构图画面,尤其在某些影视教材中单构图画面运用就更多了。单构图多为静态构图,但有时摄影(像)机伴随被摄动作移动,也会出现动态构图形式

3.越轴:轴线,是指被摄对象的视

线方向、运动方向和不同对象之间的关系所形成的一条虚拟的直线。倘若摄象机越过原先的轴线一侧,到轴线的另一侧区域去进行拍摄,即称为“越轴”。“越轴”后所拍得的画面中,被摄对象与原先所拍画面中的位置和方向是不一致的。一般来说,越轴前所拍画面与越轴后所拍画面无法进行组接。如果硬行组接的话,就将发生视觉接受上的混乱。

4.影调:影调是黑白摄影的造型手段和技术概念,是指在照片,负片或透明片上能够区别于较亮或较暗部分的任何均匀密度区。在极端程度上,一张照片可能只有两种影调,即黑和白,其间没有任何深浅不同的灰色。然而,更多的情况是影象具有大量介于黑白之间的中间影调。影调中的黑与白是相辅相成的。

5.色彩基调:指照片色彩的基本色调,也是画面的主要色彩倾向,它能给人们总的色彩印象。在一张彩色照片中,基调是由不同的色彩通过适当的搭配而形成的统一、和谐和富于变化的有机结合,在其中起主导作用的颜色,就是色彩的基调,也称作画面的基调。

6.镜头调度:指导演对一个场景内演员的行动路线、地位和演员之间的交流等活动进行艺术性处理。后被借用到电影艺术中来,指导演对画框内事物的安排,即导演引导观众从不同角度不同距离去观察银幕上的活动。它包含演员调度与镜头调度两个层次。

9.运动摄像:所谓运动摄像,就是在一个镜头中通过移动摄像机机位,或者变动镜头光轴,或者变化镜头焦距所进行的拍摄。通过这种拍摄方式所拍到的画面,称为运动画面。

运动镜头的分类:根据摄象机运动的方式可分为:推、拉、摇、移、跟、升降、综合

拉镜头的作用1、从点到面,从个体到群体,强调局部与整体的关系。2、在纵深方向展开,画面形象富有层次。3、视点后移,有退后结束感。4、可解决景别间的矛盾,有时还有一定的悬念效果

2.摇镜头:在拍摄一个镜头时,摄影机的机位不动,只有机身作上下、左右的旋转等运动。

摇镜头的作用主要是: ①、介绍环境。 ②、从一个被摄主体转向另一个被摄主体。 ③、表现人物的运动。 ④、代表剧中人物的主观视线。 ⑤、表现剧中人物的内心感受。

60.摇摄镜头画面的特点:1其画面造型是在画框空间与镜头的运动时间的结合中共同完成的,2使被摄物体在画面内停留的时间相对于静态画面来说减少了,人们观察画面内景物的时间相对短了,3一个完整的摇镜头包括:起幅、摇动、落幅三个部分。横摇:一条横卷。纵摇:一条纵卷。4 摇镜头对观众观看景物具有某种强制性。

69.综合运动镜头:指在一个镜

头中把推、拉、摇、移、跟、升降等多种运动摄影方式,不同程度地有机的结合起来拍摄的镜头。有推摇、拉摇、移推、拉跟等几百种形式。综合运动镜头的共同特点分析:1、多种形式统一在整体的形式美之中,构成一种活跃而流畅,连贯而富有变化的表现样式。 综合运动镜头在复杂的空间场面和连贯紧凑的情节场景中可显示出独特的艺术表现力。不论方式秩序的先后,都比单一方式呈现出一种较为复杂多变的画面造型效果。2、复杂的综合运动镜头,为人们展示了一种新的视觉效果,开拓了一种观赏和认识自然景物的新的造型形式。3、运动镜头在运动中不断改变造型的结构和画面的主体及环境,使画面中流动着一种韵律是形成画面造型形式美的有力手段。4、画面结构的多元性,形成表意方面的多义性,丰富了镜头的表现含义。需要注意的问题:a)除特殊要求外,镜头的运动应力求平稳流畅。b) 镜头运动的每一次转换应力求与人物的动作和方向转换,情节中心和情绪发展的转换相一致。使画面外部的变化与画面内部的变化完美结合c)注意焦点的变化,摄录人员应默锲配合“人化”使观众有浓重的主观色彩和现场感。d)防止“穿帮”,由于运动的多样、场景的复杂,必须更加注意“穿帮”.

综合运动镜头的作用1由于运动因素增加了 , 画面的动感随之增强 , 特别适合于活跃气氛 , 加快运动速度。2镜头的空间表现范围和内容含量也扩大了 , 形成多构图、多景别、多层次、3有利于在一个镜头中记录和表现一个场景中相对比较完整的情节。 4有利于形成画面表现上的整体造型形式美感。 5有利于再现现实生活空间的连续的真实生活流程。 6与音乐、音响互相配合形成整体的节奏美感

电视画面运动造型的作用1、调节画面的构图2、展示空间、环境3、突出重点和细节4、模仿人物的视线5、表现和揭示人物情感或心理状态6、形成对比7、象征和暗示8、形成节奏推镜头的作用1、突出主体人物、突出重点形象 2、通过展示细节揭示事物的本质或核心 3、视点前移,具有接近效果 4、加快或削弱景别反差,增强或减弱运动主体的运动特征。

10.视场角:镜头的视场角是指摄像管有效成像平面(视场)边缘与镜头后节点所形成的夹角。从造型角度上讲,镜头视场角反映了摄像机记录景物范围的开阔程度。P192

15.景深:景物在成像装置上成像清晰的前后范围称之为景深。

16.轴线:轴线是一条假定的直线,决定于场景中人物的视线方向、行动方向或人物之间相互交流的位置关系。

17.拍摄角度:拍摄角度包括拍摄高度、拍摄方向和拍摄距离。拍摄高度

分为平拍、俯拍和仰拍三种。拍摄方向分为正面角度、侧面角度、斜侧角度、背面角度等。

电视场面调度特点 1.克服舞台调度视点固定、视距不变的局限性。 2.可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地表现广阔的空间。 3.具有多种丰富的人物调度手段。 4.具有很大的强制性

电视场面调度主要作用:1.是电视画面造型的表现的重要环节。2是渲染环境气氛,创造画面特定情景和艺术效果的重要手段 3.蒙太奇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 4.是形成节奏变化的有利条件 5.是刻画人物性格、揭示人物内心活动表现手段之一

声音在电视节目中的作用:1加强电视节目的真实感; 2交代情节内容;3描写和烘托环境气氛; 4渲染刻画人物心理;5起到强烈的节奏作用; 6有利于画外空间的展示;7有助于静止画面“活动起来”;8利用声音作过渡,使画面组接自然流畅。

5、客服各种条件限制信噪比是指放大器的输出信号的电压与同时输出的噪声电压的比,常常用分贝数表示一般来说,信噪比越大越好

灵敏度:即在同一照度下,拍摄同一景物时摄像机的输出为额定值,摄像机所需的光圈大小。

最低照度:指在一定的信噪比条件下,被摄景物所需要的照度大小

几何失真:指重现图像与原始图像几何形状的差异,主要是由镜头的质量决定的。

帧转移型(FT)该类型器件由成像部分、存储部分和读出寄存器三部分组成,其中成像部分是受光照区,产生光电荷存储部分只用来存储待转移的光电荷,不能感光,因此存储部分和读出移位寄存器都用遮光材料遮盖起来。

帧转移方式的优缺点优点:像素单元密集程度高,能得到较高的分辨力和灵敏度;缺点:①、因成像区和存储区占同样大小的芯片面积,所以所用CCD芯片尺寸较大;②电荷在转移期内能受到连续光照造成的干扰,产生垂直拖尾现象色温是以“完全辐射体” 的温度来表示一个实际光源的光谱成分。

曝光控制主要是指通过摄像机的操作来控制曝光量,从而达到还原近似景物的明暗关系,或者根据拍摄者的主观意图,将特定景物的明暗程度有控制地在画面中呈现出来的操作

曝光控制的作用1、通过曝光的手段、我们可以控制画面中景物的细节是否呈现以及呈现的程度。2、曝光控制可以控制色彩呈现的效果。3、曝光控制是控制画面影调和明暗基调的重要方法。4、控制画面反差。5、降低画面噪点的主要办法之一。

音调:人耳对声音调子高低的主观感觉称为音 高或称音调、音准。人耳对声音频率的主观感觉。响度:即以一个声音对另一个声音的强度比 率,取其对数值来表示声音的响度

、是人耳对声音强弱的主观感觉。

音色:人耳在主观感觉上区别相同响度和音高的两类不同声音的主观听觉特性称为音色。光线在电视摄像中的作用:

曝光作用 2、造型作用 3、艺术表现作用:(渲染气氛、刻画人物 表现人物情绪 制造节奏

17.后焦距的调整:一般情况下,后焦距不需要调整,无论是长焦拍摄或短焦拍摄,都能得到清晰的图像。只有当变焦时,发现长焦与短焦所拍摄的图像不相符时,需要调整。

18.快门速度的调整:一般情况下,快门速度设置在“OFF”状态,当拍摄高速运动物体时,可根据实际情况,选用快门速度。但速度越高,进光量越小。

19.电视空间:是电视观众通过电视屏幕而认知的、有别于现实的、 虚构的“视觉空间”。时间重构:1)选择生活时间或延长或压缩;2)自由组合与安排。空间重构:1)通过画面剪辑重新组合成新空间结构;
2)把不同时间和空间事,经筛选重新组合,编织成超越时空的爱恋。

21.数字影视画面的造型特点:1.表现具象 2.表现运动 3.运动表现

22.景别:被摄主体在画面中呈现的范围。

景别通常有两种分类方法:1.以不同景别所具有的结构方式为标准,凡表现一个相对完整的事物或一个相互紧密联系的事物的整体画面为全景画面。2.以成年人身体标准为尺度,以表现或截取人体部位多大范围来划分景别。景别的分类——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

景别的作用1:景别的变化带来了视点的变化,它能满足观众从不同的视距不同的视角观看景物的心理要求。2、景别的变化使画面表现被摄主体的范围发生变化,它使画面在再现或表现被摄对象时具有了更加明确的指向性。3、两极景别对被摄景物和物体超距离,超比例的表现具有某种移情作用。所谓两极景别——大远景和大特写。4、景别的变化是形成影片节奏的变化因素之一。影响节目节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景别的变化是其中重要的一点。

景别影响节奏:1.被摄体呈现范围的变化本身就是一种运动,两个不同的景别骤然变化形成视点的跳度从而影响节奏。2.不同景别对速度表现能力不同。速度快节奏快,速度慢节奏慢。

电视画面中决定景别变化的因素:1、摄像机与被摄主体之间实际距离的远近变化。当同一焦距镜头拍摄时:近画面范围小,呈现的景物少,景物形象大。远环境范围大,呈现的景物多,景物形象小。2、摄像机在固定的视距上运用不同焦距的镜头形成的视角变化。镜头焦距的变化实质上是镜头视觉的变化。长焦—--视角窄,景物范围小,主体面积大,形成近景或特写等小景别画面;广角——视角宽

,景物范围大,主体面积小,形成全景或远景等大景别画面。3、被摄主体在画面内纵向空间位置的变化主体与摄像机镜头轴线形成纵向运动时,从而使画面景别发生变化(主体物)。

23.远景画面的功用:1、远景画面呈现的视野开阔,包容的景物范围大,画面容量也大,可以同时提供较多的视觉信息,注重对景物和事件的宏观表现。特点:注重对景物和事件的宏观表现,对空间规模和气势有很强的表现力。提供广阔的视觉空间和表现景物的宏观形象是远景画面的重要任务。2、远景画面视野开阔,场面壮观对事件和景物有一种量的冲击和震撼。量,一是事物数目的量,二是空间范围上的量。远景画面威武雄壮、波澜起伏的人海,似泰山在移动、似黄河在汹涌,感动观众的壮观场面和宏大气势。这都说明远景画面的优势是“远取其势 ”3、以景物为主体的远景画面具有借景 抒情的意味。
对自然景物追求含蓄与空灵,侧重于写虚,形象的表现较为朦胧,调动观众的生活经验产生丰富的联想。4、远景不仅可以写景,而且也是写人的景别在远景镜头中表现人的复杂心情或愉快心情,这时人的细部动作和脸部表情都看不清楚,画面给观众留有意味和悬念。5、片子中多用远景作为开篇或结尾画面
用远景介绍事件发生的地点和周围环境,由此展开情节的叙述。片子所表现的特定情景,事件发生的地点有一种先声夺人、引人入胜的作用。用远景画面作为片子的结尾,观众在审美心理上易产生退出感,自然流畅。

24.拍摄远景画面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拍摄远景画面要有一定的长度1)、远景画面包括的景物多,足够的时间才能让观众看清。(叙述长度)2)、若视觉变化快,富有意境的远景长度不够,其作用不足以使观众 的 情绪推向高潮。(情绪长度)3)、后期编辑时的需要,带子要有预卷时间,若拍的短,去掉预卷则不够长了。2、拍摄时以追求画面的总体效果为主,构图时从大处着眼,重点处理好景物在画面中所呈现的主要线条、色调和影调。注意画面的整体结构和气势。大色块、粗线条、影调分明、不拘细节3、远景画面的构图时要经营好地平线在画面中的位置,并注意地平线的水平。
地平线低 则天高云阔 地平线高 则地大景宽
地平线中 则有割裂之感 地平线斜 则画面失去平衡
4、镜头运动速度一般放慢,要平稳、均匀.景物多、变化快、不容易表达清楚内容,容易出现虚化、晕旋的结果,不均匀则影响内在节奏。5、多选逆光、侧逆光且注意选择前景。

25.全景:表现成年人的全身或场景全貌的画面。

物的影像最大不超过屏幕的高度,头脚完整,都在画面之内,最小不 小于画面高度的1/2。
世间事物都是相对独立且相互依存的,一个事物既可以作为一个整体看待又可以作为另一个更大事物的局部来看待。故此,任何一个完整的事物都具有一定意义的相对性,一般表现一个相对完整意义的场景被称为全景。全景注重画框内主体的结构特点和表现意义,与远景相比全景要有主体物或结构物。
全景是电视画面构图中集纳造型元素最多的一种景别。(主体、陪体、前景、 背景等)

26.全景画面的功能:1、表现一个事物或场景的全貌(表现一物体的完整形象)使观众对所表现的事物和场景有一个完整的观照。2、通过人物形体动作的表现,揭示人物内心的情感和心理状态。3、完整地表现人物的形体动作4、表现特定环境中的 特定人物a、环境对人物身份具有某种规范和说明作用。b、环境对人物的情绪、性格及心理活动具有映衬、烘托和外在化表现的作用。C、环境对人物又有一种反衬作用 。5、在一组蒙太奇镜头组接中,全景画面具有某种定位作用。

27.拍摄全景画面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确保主体形象的完整,2、由于全景画面集纳的造型表现元素最多,要 注意各元素间的关系,防止喧宾夺主,3、全景画面往往是该场景的拍摄总角度,全景镜头要先拍。

28. 中景:表现成年人体膝盖以上部分或场景局部的画面。

29.中景画面的功用:1、表现人物手臂的活动范围2、表现物体内部最富有表现力的结构线3、常被用作叙事性的描写。在有情节的场景中,中景画面可以使观众看清楚人物上半身的动作和情绪的交流,看清交流双方,人与人,或人与物之间的关系。

30.拍摄中景画面应注意的问题:1、拍摄时应掌握好画面的大小尺寸。2、注意结构中心的把握3、拍摄物体时要把握住物体内部富有表现力的结构线。

31.近景:表现人物胸部以上或物体局部的画面。1.近景的画面内容更趋向单一,表现具象。2.近景画面仅从空间大小上就能清楚地分清主体和非主体。3.近景画面没有多少空间表现环境和背景。4. 近景画面吸引观众注意力的是画面中占主导地位的人物形象或物体局部。

32.近景画面的功能:1、近景是表现人物面部神态和情绪,刻画人物性格的主要景别。2、近景画面拉近了被摄人物与观众之间的距离,容易产 生一种交流感。3、充分利用画面空间近距离地表现物体富有意义的局部。

33.拍摄近景画面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保证近景画面的细部质量2、画面构图时背景景物应尽量简洁,色调统一避免杂乱的背景喧宾夺主。3、近景画面空间

小,主体画面只能表现一个人物 。

34.特写:表现成年人肩部以上的头像或某些被摄对象细部的 画面。特写亦称之为特别写照。特写放大了细部给观众一种生活中不常见到的视觉感受,对观众有特别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35.特写画面的表现功能:1、通过排除一切多余形象,突现事物最有价值的细部,强化观众对所表现的内容形象的认识。2、描写事物细部,突出事物的细部特征,从而达到透视事物深层,揭示事物本质的目的。3、通过人物面部的直接表现,揭示人物复杂多样的心灵世界,并形成一种独特的场面调度。4、特写是将画内情绪向画外推出的画面. 5.表现物体的质感.6、割裂被摄体局部与整体的联系,调动观众的想象创造悬念。7、特写分割了被摄体与周围环境空间的联系,常用做转场镜头。8、特写镜头在影片组接中常是表现的重点

36.拍摄和运用特写画面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构图一定要饱满,对形象处理宁可大一点不要不足,即空间不要空旷。2、准确控制曝光量,过度或不足都会直接影响质感的表现和饱和度。3、在一些景物空间复杂的场面,不要孤立地使用特写镜头,避免表现空间的不明确性,而产生空间混乱现象。

38.拍摄高度:指镜头与被摄主体在垂直平面上相对位置或高度.

39.构图:把各部分组成、结合、配置并加以整理,得出一个艺术性较高的画面。构图就是指如何把人、景、物安排在画面中以获得最佳布局的方法,是把形象结合起来的方法,是揭示形象的全部手段的总和。

40.摄像构图特点:1)画面运动性 2)主观掌控性(2)画面整体性(3)画面多视点性(4)画框比例固定性

41.摄像构图要求:(1)画面主次与丰富饱满: 1)主体突出2)构图丰富饱满 3)立意明晰(表达内容明确、鲜明,反映出凝练主题和立意);(2)形式感与表现力高度结合;(3)构图的连贯性;(4)画面平衡:1)为达到美感2)更好表达内容3)展现时空;(5)四种构图方式:1)摄像机与被摄体均固定2)摄像机固定和被摄体运动3)摄像机运动和被摄体固定4)摄像机与被摄体均运动。

42.静态式:画面结构不发生运动变化。(被摄对象与摄像机都处于静态的构图,是单构图式)

43.动态式:画面造型结构发生运动变化。(注:具有连续性和运动感)

封闭式构图:即要求画面的形式均衡、和谐、完整,同时内容也应在一幅画面中完整地得到实现。

开放式构图:“开放式”构图,不再把画面框架看成与外界没有联系的界线。画面构图注重与画外空间的联系。造成一个除了实空间(可视画面)以外,
还存在着一个虚空间--不可视的,但由观众想象而存在的画外空间。

开放和封

闭二者的比较。封闭式构图追求完整性构图,遵循各种构图规律;
开放式构图则力图打破一切构图规律,甚至故意通过不完整的构图来表现某些特定的含义。封闭式构图竭力追求画面的均衡、和谐,画面具有强大的稳定感;
开放式构图则努力追求不平衡的表现,追求动感、夸张、怪异的表现效果。封闭式构图中各种线、形的力量是向内聚集的,
而开放式构图的力线则具有向外扩张的趋势

1)特征:有绘画性/讲求均衡/完整/和谐等视觉感受2)作用:①内容在画面中被完整展现.②构图优美严谨。(因具有绘画性、均衡、和谐)③信息表意准确。(2)开放式:1)特征:不平衡/运动感强/悬念性强/扩张性强等视觉感受。2)作用:①突出现场真实性等 ②重视画面内外空间联系。③画面不平衡具有信息扩张。3、形式上:单构图与多构图(1)单构图:一个镜头构图。又称静态构图、固定构图.(2)多构图:多种样式构图组合。称动态构图、运动构图。4、三分法构图:又称黄金律构图,一条直线段分为三段等比值(0.618)。这是西方绘画最基本构图分割技巧,非常均衡构图比例。5.对比构图:利用对比构图突出主体,均衡画面.1)左右视觉习惯2)光线亮暗对比3)色彩配置对比4)画面体积大小

45.线条: 指画面形象(影像)所表现出的明暗分界线和形象之间的连接线。

46.线条作用:1)表现事物结构轮廓2)形成空间透视主要元素 3)视觉导向(而有效突出主体)4)组织完善构图。分散结构通过线条连接有机组合。线条分类: 1)按视觉分:有实线条/虚线条。2)按形状分:直线/曲线。3)按位置分:外轮廓线/内部线条。

47.光线:电视画面构图基础和灵魂,“光线先行”决定画面构图关系。光线:1)人类生存物质;2)影像创作基础;3)影像造型手段;2、作用:1)表现时间、环境2)突出被摄体3)营造场景气氛4)增强画面立体感\空间感5)决定画面影调、色调。

48.色彩:电视画面情感元素、重要构成元素之一,具有渲染、强化、烘托主题和内容特征。
基本特征:1)色别:各种物体的颜色标志。2)色纯度(色饱和度):颜色纯正的程度。3)色亮度(色明度):色彩明暗程度。色彩情绪:1)冷暖色调。暖--扩张、前进 冷--收缩、后退。2)暖色:指红、黄或与红黄相近的颜色。冷色:指青、蓝或与青蓝相近的颜色。色彩运用:1)突出主体和细节2)确立整个节目的基调3)合理配置可增强空间感。

49.主体:画面的主要表现对象、内容中心和结构中心。1)表现对象:是画面内容中心;2)构图角度看,是画面结构中心;3)从观众视觉心理看,是画面的趣味中心。表现方式:1)直接表现。运用一切可能

因素,突出主体形象。画面中最大空间。 处于画面最近处。 观众视线集中部位。突出显现地位处(如黄金分割处,角度、光线、形态、姿势、高度、位置来突出。)2)间接表现:间接突出主体一般以远景表现主体,主体在画面中的面积并不大,侧重于通过环境的烘托和气氛的渲染来间接地映衬和强调主体。
环境气氛烘托主体。线条、运动等引导。用场面调度引导。注意事项:1)主体是构图对象。取景、构图、调焦、暴光的主要对象和主要依据。2)主体合理比例。注意主体位置和大小比例适中。3)主体立意明确。立意明确,构图时主次分明。

50.陪体:主体关联、辅助主体。指与画面主体有紧密联系,或构成特定关系,或辅助主体表现主题思想的对象。相对于主体而言,陪体是画面的有机成分和构图的重要对象,陪体在画面中的出现,目的是要陪衬、烘托、突出、解释、说明主体。陪体作用:1)补充说明主体。对主体有补充说明作用。使主题内容更加完整和真实.可以是一群人、周围景观、建筑物等。2)渲染、烘托主体形象。陪体可以渲染、烘托画面的主体形象,发挥其“陪衬”的作用,使主体的表现更加鲜明充分。3)均衡构图和美化作用。均衡画面构图和美化画面(合理配置,影调层次、均衡色彩构图、加强画面的纵深感和空间感)。4)有直接表现作用。主、陪体同时出现。原则:呼应主体,不分散观众对主体的注意力。5)有间接表现作用。主、陪体不同时出现。1)主体先于陪体.2)陪体先于主体.3)陪体有时是作为前景或后景出现的。陪体不出现在画中 ,而是在画外,靠想象。

51.前景:位于主体前面的景物。前景作用:1)帮助表达主题。前景适当遮挡,使主体突出。2)交待地域、季节特征。前景有地域或季节特征,渲染环境气氛,点明时间、地点特征。3)加强画面空间感。(主要是画面纵深空间透视感增强)4)虚化能突出主体5)有装饰性画面6)可均衡画面7)选前景要有目的性。前景处理:1)离开视觉中心位置2)前景亮度不宜超过主体3)虚化可突出主体4)避免遮挡主体5)运动前景时间不宜过长。

52.后景(背景):位于主体之后人物或景物.后景作用:1)表现环境特征2)衬托主体 3)增强画面空间深度4)显现主体运动特征。选背景注意点:1)影调/色调统一2)线形简洁明快3)后景虚化宜突出主体。

53.环境:主体对象处的空间。环境作用: 1)交待主体空间,季节特征。2)表现纵深空间。3)陪衬、突出主体。注意点: 1)抓特征2)求对比 3)求简洁。

54.空白:画面中除实体对象以外的部分。

空白作用:1)突出主体 2)有创造意境 3)有写意性。

画面空白注意点

: 1)人视线方向性前留2)运动体前留3)注意比例关系。

18.固定画面:指摄像机机位不动、镜头光轴不动、镜头焦距固定的情况下拍摄的电视画面。

固定画面画面特征:1)一种静态造型方式2)画面视点固定、单一3)空间限定性强4)具有冷静、含蓄、间接、客观表现特征。固定画面作用:(主要强化主体形象,表现环境空间,创造表态氛围提供造型手段)1)利于表现静态环境 2)表现场面特征3)突出静态人物4)利用强化动感5)有绘画和图片静态造型之美6)表现出一定客观性。固定画面不足1)画面视点单一2)构图呆板3)难表现复杂、曲折环境和空间。拍摄要求: 1) 捕捉有情节元素2)拍摄方向与角度3)构图艺术性、可视性4)拍摄时要“稳”。

57.推摄(推镜头):指摄像机向被摄主体方向推进,或者变动镜头焦距,使画框由远而近向主体接近的一种拍摄方法,用这种方法拍摄的镜头叫推镜头。2.特点:(变焦法)1)景别:由大到小2)主体:由多元向单一,小变大 3)视点:由分散向集中 4)空间:由大向小过渡5)背景:由实到虚。3推摄操作要领:1)事先考虑充分2)速度均匀一致3)讲究落幅画面4)确保焦点准确5)避免画面晃动6)推得有理有据。4.推镜头的表现力:1)突出主体重点 2)某细节情节被强化 3)交待空间整体与局部 4)前进蒙太奇5)情绪表现镜头 6)强化运动感。

58.拉摄(拉镜头:指摄影机逐渐远离被摄主体或变动镜头焦距(从长焦调至广角)使画框由近而远与主体脱离的一种拍摄方法。2拉镜头的特点1)景别:由小变大2)主体:由单一到多远 3)视线:由集中到分散 4)空间:由小到大5)背景:由虚到实.3拉摄操作要领:1)确定落幅构图2)镜头处理利索3)速度均匀一致 4)幅度符合情节 5)拉得有理有据。4拉镜头的表现力:1)展现主体所处环境2)拓展画面空间3)形成对比、反衬等4)调动观众情绪想象 5)后退蒙太奇6)留有情感想象7)结束结论性镜头8)转场镜头。4拉摄注意问题:1)与推相似2)起幅有据,落幅要准。

59. 摇 摄(摇镜头):1)机位不动2)镜头光轴运动所拍摄镜头,是由摄象机位置不动,借助于云台或拍摄者自身,水平或垂直移动摄象机光学镜头轴线所拍摄的镜头。摇镜头的运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形式包孕着不同的画面语汇,具有不同的表现意义。从运动形式上分有:水平横摇,垂直纵摇,中间带有几次停顿的间歇摇,摄影机旋转一周的环形摇,各种角度的倾斜摇,摇速极快的“甩”镜头.

62.主观镜头:摄影机的视点直接代表剧中某一人物的视点所拍摄的镜头。客观镜头:摄影机采用大多数人在拍摄现场所共有的视点所拍摄的镜头。

63.用非水平的倾斜摇: 旋转摇表现一种

特定的情绪和气氛。用倾斜破坏观众欣赏画面时的一种心理平衡造成一种情绪。

64.画面转场的手法之一摇镜头的拍摄及要求:1.要有明确的目的性2.把握好摇摄速度3.拍摄摇镜头要做到稳、准、匀、平。

65.移动摄影:指将摄影机架在活动物体上随之运动而进行的拍摄。用这种方法拍摄的镜头称为移动镜头。如同人们边走边看的效果。移动镜头的特点:1、画面不再是一种呆板的框框,而变成一种流动而活跃的表现元素,各景物表现出连续运动的状态2、在一个镜头中形成一种多构图的造型效果3、摄像机运动唤起了人们行走时的视觉体验。特别是作为主观镜头运用时,镜头的运动具有强烈的主观色彩,观众产生一种身临其境之感4、移摄可分为前、后、横和曲线移四种.移动摄像的功用和表现力:1、移动摄影在开拓画面空间方面具有其独特的艺术效果。2、移动镜头在表现大场面,大纵深多景物、多层次等复杂场景方面具有气势恢弘的造型效果。3、移动摄影适宜表现某种主观视向,可以创造出具有强烈主观色彩的镜头,从而表现出更加生动的真实感和现场感。比剪辑更富有主观性。4、移动摄影可以引起被摄主体背景、角度和视向轴线的变化 5、移动摄影摆脱了定点摄影的束缚,形成了多样化的视点,可以表现出各种运动条件下的视觉效果.

66.移动摄影拍摄时应注意的问题:1.力求画面平稳,移摄无怪乎两种:1特殊的摄录象设备:移动车、 专用依附架2人体平稳的重要一点是保持画面水平颠簸小。2.应用广角优点:画面动感强,且平稳
3.注意随时调整焦点,以确保被摄主体在景深范围内。

67.跟摄:摄影机跟随运动的被摄体一起运动而进行的拍摄。用这种方式拍摄的镜头叫跟镜头跟镜头的特点:1、被摄主体在画框中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位 置上,而背景、环境则始终处于变化中。2、跟镜头的景别相对稳定。3、跟镜头与推镜头和移镜头在画面造型上有明显的不同。
推镜头:画面中有一个明确的主体,且由小到大景别也变化,不论摄影机向前运动还是变焦距.移镜头:画面中没有明确的主题,且景别不变。跟镜头的功用和表现力:1、跟镜头能够连续而详尽地表现运动中的被摄对象,既可以突出运动中的主体,又能交代运动主体的运动状态2、跟镜跟随主体一起移动,形成一种运动的主体不变,静止的背景变化的造型效。常被用来通过人物引出环境3、从人物背后跟随拍摄的跟镜头,由于观众与被摄人物视点的同一,可以表现出一种主观性镜头4、跟镜头对人物、事件、场面的跟随记录,在纪实性作品中有着重要的纪实性意义。拍摄跟镜头应该注意的问

题:1、 要“跟上”、“追准”,(如同摇跟的要求相同)将其稳定在画面的某个位置上。2、应基本上保持或平行,或垂直的直线性运动,不能幅度和次数过大过频的跳动。3、注意焦点和光线的变化。

68.升降镜头:垂直移动拍摄镜头。升降镜头的特点:(1)视域扩展或收缩(2)特殊性运动造型。升降镜头表现力(1) 表现高大物体(2)展现场面规模和气势(3)表现空间点面间关系(4)实现一个镜头内容转换与调度(5)表现画面情感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