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额叶重度脑挫裂伤并发中央型脑疝的早期救治分析

双额叶重度脑挫裂伤并发中央型脑疝的早期救治分析
双额叶重度脑挫裂伤并发中央型脑疝的早期救治分析

双额叶重度脑挫裂伤并发中央型脑疝的早期救治分析

发表时间:2017-02-06T15:08:55.007Z 来源:《医药前沿》2017年1月第01期作者:孙吉林徐亦农张闻闻季猛张靖赵彤

[导读] 对于双额叶重度脑挫裂伤并发中央型脑疝早期临床征象达到手术治疗指征的患者尽早采取手术治疗不仅能显著提高治疗效果。(泰州市第四人民医院江苏泰州 225300)

【摘要】目的:探讨双额叶重度脑挫裂伤并发中央型脑疝的早期救治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0—2015年收治的90例双额叶重度脑挫裂伤并发中央型脑疝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本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采取手术治疗,对照组实施保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重度残疾率、中度残疾率、植物生存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良好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双额叶重度脑挫裂伤并发中央型脑疝早期临床征象达到手术治疗指征的患者尽早采取手术治疗不仅能显著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死亡率,而且还能对患者预后情况起到一定改善作用。

【关键词】双额叶重度脑挫裂伤;中央型脑疝;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R6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01-0067-02

双额叶脑挫裂伤主要是因意外撞击造成脑组织在颅腔内滑动致重型闭合性颅脑创伤,主要临床表现为颅脑发生少量出血,双额叶脑挫裂伤血肿与继发性脑水肿压迫脑中线结构致呼吸、循环功能衰竭,严重时可致患者死亡。本文选取我院2010—2015年收治的90例双额叶重度脑挫裂伤并发中央型脑疝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观察组实施手术治疗,对照组采取保守治疗,旨在探讨双额叶重度脑挫裂伤并发中央型脑疝的早期救治方法[1]。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0—2015年收治的90例双额叶重度脑挫裂伤并发中央型脑疝患者基本临床资料,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男25例,女20例,年龄32~58岁,平均年龄(44.3±4.6)岁,21例交通意外伤,18例坠落伤,6例钝器击打伤;对照组男27例,女18例,年龄33~60岁,平均年龄(43.6±3.8)岁,19例交通意外伤,23例坠落伤,3例钝器击打伤,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经CT与临床病理诊断确诊。

1.2 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实施保守治疗,包括对患者各项生命体征进行密切监测;清除患者呼吸道内分泌物,确保呼吸道畅通,将患者血氧饱和度维持在95%以上;为有效降低颅内压预防脑水肿,予以患者快滴甘露醇治疗;静脉滴注胞二磷胆碱注射液以营养神经;滴注苯巴比妥进行抗癫痫治疗;做好肺部感染、压疮等并发症预防工作。

观察组采取冠状开颅手术治疗,所有患者手术麻醉均采取全麻,本组45例患者中24例采取单侧去骨瓣减压术治疗,9例采取双侧去骨瓣减压术治疗,12例运用标准去大骨瓣减压术治疗,术中清除患者坏死无生机脑组织病灶与血肿,并严密止血,术中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密切监测,如有明显脑膨出应立即切除部分颞极或额极,为防止快速脱水使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颅底基底池,同时给予患者足量激素,术毕严密缝合患者头皮全层,术后告知患者头部抬高低于30度以稳定血流动力学,术后患者卧床休息,并静脉滴注甘露醇125ml(20%),3次/d。

1.3 疗效评价指标

参照格拉斯哥顿预后评分标准评价本次治疗效果,结合者恢复情况将治疗结果分为五种①植物生存状态:患者呼吸与心搏正常但无意识,无法与外界环境互动;②重度残疾:存在认知、语言、活动等方面障碍,生活自理无法独立,需要他人照顾;③中度残疾:语言、认知等方面存在轻度障碍,伴有轻度偏瘫,生活能够勉强自理,但无法恢复正常学习与工作;④良好:基本恢复正常生活与学习但存在轻微的临床后遗症。⑤死亡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处理实验数据,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治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良好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数据见表。

3.讨论

交通运输业与物流行业快速发展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交通意外事故发生率的增长,交通意外事故是导致患者并发脑挫裂伤的重要因素。患者枕部受到减速性冲击是双侧额叶重度脑挫伤形成的主要原因,双侧额叶重度脑挫裂伤可进一步发展为脑内血肿或脑水肿,促使颅内压代偿机制失调,损伤脑组织,继发中央型脑疝[2]。美国学者Plum最早提出脑疝这一概念,中央型脑疝主要有4个发展阶段即间脑期、中脑桥脑上部期、桥脑下部-延髓上部期、延髓期等。

CT检查是确诊双侧额叶重度脑挫裂伤并发中央脑疝的主要手段之一,对患者脑挫裂伤程度、部位、是否出现水肿与继发损伤等情况均能清楚显示,临床诊治中医师需结合患者临床表现与CT检查结果进行仔细甄别判断,若患者CT检查发现患者双侧病灶大于30ml,中线结构位移大于1cm时则提示患者已达到手术治疗指针标准,此时应立即予以患者进行必要的手术治疗,以减低颅内压,清除颅内病灶组织与血肿,术中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采取不同术式,CT检查提示未达到手术治疗指征的患者建议行保守治疗,同时保持患者机体内外生理环境平衡。

本文观察组采取手术治疗,术后患者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良好率优于对照组,术中对患者生命体征及瞳孔变化情况进行密切

双额叶脑挫裂伤78例治疗体会

双额叶脑挫裂伤78例治疗体会 发表时间:2013-07-23T10:44:36.280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第17期供稿作者:孙建营张春阳张震军石瑞成董艳芳赵立军[导读] 对于双额叶脑挫裂伤患者,应动态观察患者头颅CT所显示的血肿及脑水肿的情况,如需采取手术应及早进行。孙建营张春阳张震军石瑞成董艳芳赵立军赵志军梅小龙 (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内蒙古包头 014010) 【摘要】目的探讨外伤导致的双侧额叶脑挫裂伤的临床治疗体会。方法回顾 78 例我科收治的双额叶脑挫裂伤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结果康复良好者61例,中度残疾者13例,重度残疾者3例,死亡1例。结论密切观察双额叶脑挫裂伤患者的神志、瞳孔及生命体征变化,动态复查患者头颅 CT以了解双侧额叶血肿及脑水肿的变化情况,各项观察指标稳定者保守治疗,如有变化及早手术。【关键词】脑挫裂伤诊断治疗 【中图分类号】R6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17-0343-01 双额叶脑挫裂伤属原发性颅脑损伤,是闭合性颅脑损伤中的一种严重类型,其临床特点及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给临床诊治工作带来了很大困难。笔者回顾分析了我科自2008年9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78例双侧额叶脑挫裂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将诊治体会进行分析总结,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78例,男性64例,女性14例;年龄18~75岁,平均年龄42岁。致伤原因:坠落伤13例,车祸伤51例,摔伤10例,打击伤4例。致伤部位:额部直接着力17例,枕部着力57例,4例着力部位不详。入院距受伤时间:6h内46例,大于等于6h而小于24h25例,大于等于24h而小于72h5例,72~96h内2例。 1.2临床表现 78例中,中深度昏迷17例,嗜睡至浅昏迷23例,神志清楚38例。瞳孔单侧散大12例,双侧散大1例。患者入院时均行头CT扫描,头颅CT示双侧额叶呈点或片状高低密度混杂影像,挫伤脑组织周围有广泛的水肿带,部分病例侧脑室额角受压,第三脑室呈线形或消失。其中中线结构明显移位35例,轻度移位24例,无明显移位19例。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comascale,GCS):13~15分48例,9~12分16例,6~8分10例,3~5分4例。 1.3治疗方法 本组保守治疗51例,手术治疗27例,保守治疗方法为脱水营养脑神经支持治疗,手术方法为冠状开颅,双侧去骨瓣减压,清除血肿及坏死组织,硬膜减张缝合。其中双侧瞳孔散大1例,经过手术,术后机械通气等支持治疗后患者死亡。 2 结果 本组保守治疗51例,40例恢复良好,中度残疾者9例,重度残疾者2例;手术治疗的27例中,恢复良好21例,中度残疾4例,重度残疾1例,死亡1例。 3 讨论 3.1发病机制双额叶脑挫裂伤受伤机制多为顶、枕部的减速伤,减速作用致使脑组织在颅底移动,进而造成额、颞脑组织损伤[1]。在解剖上,额叶前外侧紧邻颅底额颞骨面,前颅凹底由凹凸不平的眶面、鸡冠和蝶骨嵴等结构组成;其内侧是大脑镰;后侧是丘脑和脑干。病理生理上,额叶脑血管的损伤可致挫灭失活的脑组织及血肿释放毒素,并引起周围正常脑组织的继发性损伤。下丘脑的血脑屏障结构不健全,其毛细血管的通透性较其他部位高,对颅内压增高、缺氧等均较前敏感,导致血管调节中枢功能障碍[2]。 3.2临床特点双额叶脑挫裂伤发病特点是就诊时意识状况无障碍或轻微障碍,体征、症状不严重,但病情变化非常快,短时间内由意识清楚突然变为昏迷,并且呼吸骤停,双瞳孔散大,继发多器官功能衰竭等,后果严重。此疾病治疗过程中患者头痛等症状呈进行性加重,若加大脱水药剂量仅能短暂缓解,有些患者甚至无明显缓解[3]。影像学特点由于累及双侧额叶脑组织,多呈对称性,CT中线移位可不显著,但侧脑室前角受压明显,可出现侧脑室前角、鞍上池、第三脑室变小或消失。 3.3治疗方法治疗双侧额叶脑挫裂伤,需要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相结合,两种方案需灵活应用,病情变化时,可相互转换。对于行保守治疗的患者,需要密切观察瞳孔、神志及生命体征变化,并动态复查头颅CT以了解颅内病情变化情况,给予预防感染、脱水、营养脑神经、对症支持治疗。患者病情变化时,根据病情改变治疗方法或行手术治疗。需要注意的是瞳孔缩小亦是病情发展变化的重要提示,双额叶脑挫裂伤在脑中心疝的间脑期,单侧或双侧瞳孔可出现缩小变化[4]。 总之,双侧额叶脑挫裂伤虽然是临床常见病,但患者病情多变,其致残致死率较其他类型的颅脑损伤高,应予充分重视。对于双额叶脑挫裂伤患者,应动态观察患者头颅CT所显示的血肿及脑水肿的情况,如需采取手术应及早进行。参考文献 [1]涂通今.在脑挫伤急性期应注意对冲伤的发生机制(续)[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1999,15(5):323-324. [2]王忠诚.神经外科学[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423-424. [3]江基尧,朱诚.现代颅脑损伤学[M].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1999:71. [4]涂汉军,王辉,周章明,等.额叶脑挫裂伤96例[J].中华创伤杂志,2010,26(12):1096-1097.

双额叶脑挫裂伤 - 副本

病程记录(一) 2016-12-17,17:38 患者李寿堂,男,74岁,农民县。以“外伤致头痛4天”之主诉入院。4天前患者上厕所时不慎摔倒,当即觉头痛不适,休息后无好转,在当地诊所就医,予口服药物治疗(具体不详),效差,为求进一步诊治,家属送诊。门诊行头颅CT检查后以“闭合性颅脑损伤”之诊断收入我科。伤后无昏迷及抽搐,无恶心、呕吐,食纳差,夜休差,小便正常,未解大便。既往体健。查体:T:36.5℃;P:72次/分;R:20次/分;BP:140/70mmHg。老年男性,发育正常,营养良好,疼痛面容,神志清,精神差,扶入病房,查体合作。全身皮肤粘膜无黄染、皮疹及出血点,浅表淋巴结不大。头颅五官无畸形,枕部头皮触痛,少许血痂,未见皮肤裂口。额纹对称,眼裂等大,双侧瞳孔等大等圆Φ约3mm,对光反应灵敏。外耳无畸形,外耳道无分泌物,乳突无压痛。鼻通气畅。鼻唇沟对称,鼻腔无血迹,通气畅。口唇无紫绀,伸舌居中,咽不红,扁桃体不大。颈软、无抵抗感,颈静脉无怒张,甲状腺不大,气管居中。胸廓对称无畸形,胸部无压痛,未及骨擦感及骨擦音,双侧呼吸动度一致,双肺叩诊呈清音,听诊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罗音及胸膜摩擦音。心界不大,心率72次/分,律尚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腹稍隆,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全腹软,未触及包块。无压痛、反跳痛。肝脾肋缘下未触及,肝浊音界正常,双肾区无叩击痛,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3次/分,未闻及气过水声。肛门及外生殖器未见异常。脊柱四肢无畸形,活动自如。四肢肌张力及肌力正常,腹壁反射,膝腱反射反射正常,无髌阵挛。双侧巴彬斯基征阴性。辅助检查:头颅CT检查提示:1.双额叶脑挫裂伤;2.左侧基底节区腔梗。3.脑萎缩。初步诊断:1.闭合性颅脑损伤(中型)双额叶脑挫裂伤枕部头皮损伤。2.左基底节区腔梗。3.脑萎缩。诊断依据:1.外伤史;2.查体所见;3.头颅CT及X线片所示。鉴别诊断:1.弥漫性轴索损伤;昏迷程度深,昏迷时间长,加上头颅CT所示,故排除;2.脑出血;该患者有明确外伤史,既往无高血压病史,加上头颅CT所示,故排除。诊疗计划:1.查血、尿常规,肾功、电解质等;2.给予预防感染、促进创伤愈合和营养脑细胞及对症治疗;3.告知病情,必要时复查头颅CT。/郭邦振 2016-12-18,11:00 主任医师查房记录 雷拴虎主任医师今晨查房。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夜休差,自述头痛、头晕仍著,稍觉恶心、未呕吐,伤处疼痛较前减轻,心肺腹未见异常,颅神经未见异常。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雷拴虎主任医师今日查房分析病情,根据外伤史、查体及相关辅助检查,现“闭合性颅脑损伤”诊断明确,继续给予促进创伤恢复和营养脑细胞及对症治疗,预防并发症。密观察病情变化。完善入院检查。 /郭邦振 病程记录(二) 2016-12-19,10:28 入院第3天,患者昨日诉头痛频繁,加用20%甘露醇100ml静滴,头痛缓解。复查头颅CT:未见明显变化。今晨查房患者仍感头痛,无恶心及呕吐。夜休差,食纳差,二便正常。查体:生命体征稳定。双侧瞳孔等大等圆Φ约3mm,光敏。颈软,无抵抗。胸廓对称,心肺腹未见异常。加用尼莫地平片2片3次/日,改善脑血管痉挛症状,尼美舒利缓释胶囊镇痛,余继续目前治疗,预防并发症。密观察病情变化。 /郭邦振 2016-12-22,09:13 主任医师查房记录 患者病情稳定,今晨查房患者诉头痛、头晕症状稍轻,无恶心及呕吐。夜休差,食纳一般,二便正常。查体:生命体征稳定。头颅五官无畸形。双侧瞳孔等大等圆Φ约3mm,光敏。耳鼻口内无异物分泌。颈软,无抵抗。胸廓对称,心肺腹未见异常。雷拴虎主任医师查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